四肢粉碎骨折

2024-07-03

四肢粉碎骨折(精选八篇)

四肢粉碎骨折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位患者40例骨折,其中6位患者为多发骨折,男28位患者(34例骨折),女4位患者(6例骨折);年龄18~7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4位32例骨折,坠落伤5位8例骨折,其中股骨中段以远骨折23例,胫骨10例,肱骨5例,股骨粗隆周围2例。此组病例均选取粉碎骨折,术前应用Fixion TM可膨胀自锁髓内钉系统测量尺测定髓腔内直径,然后根据长骨骨折部位选用Fixion TM系统;事先测量健侧患肢长度初步确定髓内钉的长度,避免术后双侧患肢不等长。

1.2 手术方法

患者体位和手术入路,方法与传统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原则相同,股骨中下段Fixion IL使用逆行入路经髁间窝开口,股骨干部Fixion IM经梨状窝开口,股骨近端和粗隆部经大转子顶点开口,胫骨从胫骨平台前开口,肱骨从大结节顶部内侧开口。然后置入导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认导针已达骨折远段髓腔内,沿着导针插入较测定髓腔直径小1~2mm Fix ion髓内钉进入到骨折远端合适位置为止(其中由助手将骨折段尽可能复位,使周围骨折块尽量向骨块原有位置靠拢),随后用压力泵向钉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使髓内钉逐渐膨胀,助手用手将骨折处环形压紧,使游离骨块受到内外侧同时挤压,达到尽可能的复位,股骨、胫骨髓内钉压力为5000~7000k Pa,肱骨髓内钉压力为5000k Pa,股骨头颈部固定钉压力为1.2k Pa。接着用C型臂X线机透视,可见髓内钉径向辐条已膨胀开并于髓腔内壁呈矩形紧密压配接触,随着压力增大,原有的游离骨块移位得到较好的聚拢而非需解剖复位,典型病例见图1~图2。

2 结果

手术时间90~120min,术中无需输血,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明显减少。40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4~8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复查X线片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本组病例无感染、骨不连、肢体短缩、旋转和脂肪栓塞发生。

3 讨论

3.1 Fix ion TM可膨胀自锁髓内钉系统符合创伤骨科微创治疗的需求,普通钢板易发生应力遮挡,常易并发骨质萎缩、螺钉松动、折弯断裂、组织变性、骨干不连,桥接钢板虽对上述问题有所解决,但粉碎骨折仍需大面积剥离,对骨膜血运有所破坏,仍不利于骨折愈合,普通交锁髓内钉靠三点固定原理,固定效果明显优于钢板、外支架等方法[1],但也易导致应力过于集中于锁钉以及髓内钉与髓腔密切接触部位,还易发生髓内钉及锁钉的断裂且手术中不易对粉碎骨折块进行复位,锁定较费时间。

3.2 而膨胀的髓内钉以压缩直径的方式插入髓腔,外接压力后均匀膨胀,不管髓腔如何变异,髓内钉径向辐条与髓腔内壁紧密解剖压配,达到上下四周每点应力相同[2]。有研究表明,非交锁的膨胀自锁髓内钉具备非常高的抗扭转力[3],并且其存在轴向弹性微动,有促进骨愈合作用,而使用Fix ion TM可膨胀自锁髓内钉系统可避免扩髓和锁钉,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无感染、脂肪栓塞、肢体短缩及旋转、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4]。

3.3 在不影响骨强度的前提下,给予骨折稳定的内固定起到类似内外夹板的作用,术中在C形臂下见将膨胀钉加压后位于周围骨折块向轴线附近靠拢起到一定的复位作用。该钉在横截面上4个纵向辐条膨胀后牢固固定于髓腔内壁,形成矩形截面,比普通髓内钉圆形截面有更强抗扭转能力[3]。

3.4 与传统交锁髓内钉相比,避免扩髓、交锁,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暴露在X线下的时间。并且膨胀过程要逐渐加压,压力达到规定值时,再继续观察1~2min,压力表往往会回落,说明径向辐条膨胀所致,应继续加压到规定值一直到不在回落,膨胀才算充分。膨胀过快、压力过大易致骨皮质破裂[5],而膨胀不充分影响固定稳定性效果,这一点要充分引起注意。

3.5 术中原有的游离骨块移位得到较好的聚拢无需解剖复位,避免切开复位所产生的骨膜大面积剥离,为达到解剖复位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大量出血,手术时间延长,大量取骨植骨及术后骨折不愈合等。由于轴向可以微动故骨折端存在动态加压的作用。

笔者总结Fixion TM可膨胀自锁髓内钉系统治疗四肢粉碎骨折具有如下特点:(1)其为髓内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强,可早期下地行走,骨折块间又有一定的微动产生,可起到一定的动力加压的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2)又体现了BO技术的精髓,微创损伤小,不用切开复位及扩髓,对骨膜及髓腔损伤小,恢复快,发生脂肪栓塞的风险低。(3)髓内钉膨胀后,沿髓内钉全长的钉-骨界面产生坚强的解剖学压配的内固定效应,负荷应力沿界面均匀分布,起到类似内外夹板的作用,有效地保证了髓内钉对骨折端抗折弯、抗扭转、抗横向移位的稳定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应力遮挡问题,减少再骨折、断钉的发生率。(4)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无需切开及大面积剥离骨膜,无需解剖学复位,特别对四肢粉碎骨折伴多发伤的治疗具有优势,减少手术的第二次打击[6,7]。Fix ion TM可膨胀自锁髓内钉系统变静力为动力固定,降低了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8]。

参考文献

[1]Hubbard MJ.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J].Bone Joint Surg(Br),1974,56(1):96-101.

[2]李临齐,吕龙,李华.Fixion~(TM)可膨胀自锁髓内钉系统微创治疗四肢长骨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J].2009,24(2):65-68.

[3]Sagraves SG,Tosch log EA,Rotondo MF.Damage cont rol surgerythe intensivist's role[J].J Intensive Care Med,2006,21(1):5.

[4]Pranck WM,Olivieri M,Jannasch O,et al.Expandab le nail systemfor osteoporotic hum eral shaft fractures preliminary results[J].J Trauma,2003,54(6):1152-1158.

[5]Steinberg EL,Blumberg N,Dekel S.The f ixion proximal femurnailing system:biomecha nical properties of the nail a cadavericstudy[J].J Biomech,2005,38(11):1140.

[6]Sagraves SG,T oschlog EA,Rotondo MF.Damage cont rol surgerythe intensivist's role[J].J Intensive Care Med,2006,21:5.

[7]石汉平.损伤控制外科的基本内容[J].中华创伤杂志,2001,17(4):249.

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的诊治分析 篇2

【关键词】 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并发症

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修复过程完全停止,不经治疗则不能发生骨性连接者。而延迟愈合是指骨折后超过一般正常愈合时间,骨端无明显吸收及间隙,周围也无连续骨痂生长,骨端无明显硬化及髓腔闭塞[1]。在诊断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进行判断。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损伤程度、局部血供、手术操作不当、营养不良、全身疾病等[2]。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的治疗中,当前应用比较多的方法为机械力学刺激、体外冲击波、低强度脉冲超声及其相关物理与生物疗法,但是都存在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免疫排斥等缺点[3]。当前采用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法能为引导性骨再生提供丰富的骨细胞来源,进而促进骨折的修复[4]。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方法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100例。入选标准:符合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的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知情同意。均为骨折术后,平均(7.62±0.33)个月;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9.84±2.25)岁。72例为开放性骨折,28例为闭合性骨折。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9.79±2.17)岁;35例为开放性骨折,15例为闭合性骨折。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9.97±2.53)岁;37例为开放性骨折,13例为闭合性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体外冲击波法治疗,治疗组给予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法治疗。对供区皮肤消毒,局部麻醉,选择髂前上棘后方2cm处为骨髓穿刺进针点,用两枚16号骨穿针在髂嵴作2个穿刺点刺入,骨穿针进入髂骨约1.5cm,进入骨髓腔后拔出针芯。可反复穿刺,不间断抽取红骨髓10~15ml,并在30min内植入骨折断端。露出新鲜创面,将混匀的骨髓液用硬膜外导针注入骨折间隙及断端周围,注射10~40ml,术毕压迫5~10min,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愈合标准:局部无肿胀及压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观察两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AS13.0软件进行分析,愈合情况与并发症情况对比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观察,治疗组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预后对比

3 讨 论

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发病率在4.0%左右,治疗比较困难。导致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原因包括[5]:①骨折早期治疗中,外固定不当;②老年、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延长,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③功能锻炼过度或不足。

在治疗中,再次手术植骨被骨科医生视为最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治疗已不再是唯一方法。体外冲击波应用比较多,但是存在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创伤大等问题。将任何一种骨组织移植到患者骨折两端或做骨缺损的填充手术都是植骨术,经皮注射自体骨髓移植作为一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方法,从某种角度上讲可以替代开放的植骨术[6]。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认为是多能细胞,可分化成间充质组织系,包括骨、软骨、脂肪、肌腱、肌肉和骨髓间质等。骨缺损单纯用骨片充填疗效不满意时,可使用复合骨髓移植。

本文结果显示,应用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和传统体外冲击波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前者骨折愈合率较高,而平均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四肢骨折延迟愈合采用经皮注射自体骨髓移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增亮,王万富,王彦东,等.联用自体红骨髓与骨肽注射液治疗骨不连[J].临床骨科杂志,2005,8(1):34-35.

[2] 崔海峰,苗旭漫,吴其常,等.体外冲击波疗法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6):1230-1233.

[3] 周晓中,张戈,秦岭,等.低剂量X射线照射促进大鼠骨折骨痂矿化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342-346.

[4] Elster EA,Stojadinovic A,Forsberg J,et al.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nonunion of the tibia[J].J Orthop Trauma,2010,20(3):133-141.

[5] 王晓滨,王伟.骨折修复中的血管新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2(14):939-940.

四肢粉碎骨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65例, 男56例, 女9例, 锁骨粉碎性骨折24例, 股骨粉碎性骨折14例, 胫骨粉碎性骨折18例, 肱骨粉碎性骨折5例, 桡骨粉碎性骨折4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10例, 闭合性骨折55例, 年龄为18~58岁, 平均38岁。

1.2 方法

55例入院1~2周内手术, 10例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 手术麻醉采用常规麻醉, 术中如果见已经完全游离的碎骨片, 可取出与骨折拼接对位准确后, 做好标记点, 并在标记点用1.5mm细克氏针钻孔, 用1号 (90cm) 无损伤可吸收线经钻孔处接由另一碎骨片钻孔处出线环形捆扎两股后打结固定。如碎骨片较大且有骨膜和肌肉附着, 可不行剥离, 直接复位并钻孔用可吸收线环形捆扎。<1cm2的碎骨片可不必拼接, >2cm2的骨片可钻2孔行2处固定, 依上述方法与下一碎骨片连接固定, 至所有较大游离骨片完全对位, 把所拼接的骨片与断端复位, 先复位骨折远端, 再复位近端, 再将选号的相应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

1.3 操作重点

(1) 用无损伤可吸收线自带的圆针或骨科专用穿线器操作时, 一定要紧贴骨皮质进行, 避免将深部组织或神经, 血管捆扎损伤。 (2) 如选用交锁髓内针做内固定时, 可于骨片前上方钻孔, 避免影响髓内针进针, 如钻孔困难, 可在骨皮质表面钻一横行浅槽, 再用可吸收线双重捆扎, 防止滑动。以上方法可有效的使游离骨片复位, 且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 不至骨片错位而影响骨折愈合。 (3) 对开放性骨折, 伤口的清创非常重要, 就诊时早期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 无菌敷料包扎完毕后方可进行检查, 需急诊手术的患者, 尽早完成术前相关检查, 积极手术准备, 进入手术室麻醉完成后, 立即再次进行伤口的清创, 包括碎骨片的清创, 这样能避免大部分开放性骨折的患者骨髓炎的发生和碎骨片的坏死。

2 结果

65例患者用此方法固定游离骨片后, 术中活动手术区域及邻近关节, 未见骨片错位, 术后复查拍片, 未见骨折端错位及游离骨片, 术后随访, 53例患者9~12个月拍片复查示:骨折线消失, 骨性愈合, 且肢体功能恢复良好。12例患者术后14~18个月拍片复查示:骨折线消失, 骨性愈合, 无1例发生骨不连及骨髓炎。

3 讨论

以往对四肢粉碎性骨折的游离骨片常采用钢丝或丝线做为辅助固定材料, 钢丝缺点在于易与其他金属内固定材料发生电解反应, 造成骨折延迟愈合甚至骨不连, 并需二次手术取出, 钢丝容易滑动到骨折端, 导致骨痂完全包裹后取出困难[1]。丝线固定游离骨片, 力量不够坚固, 易使骨片移位影响骨折愈合[2], 通过对65例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的随访, 骨折愈合率为100%。粉碎性骨折愈合时间较单纯性骨折愈合时间长, 这就要求术中尽可能完全复位, 并不可过多剥离骨膜, 而可吸收线不会与内固定材料发生电解反应致骨不连, 又较丝线固定力量强, 在体内易吸收[3], 减少了四肢粉碎性骨折的手术难度, 有效的促进了骨折端骨痂生长, 缩短了四肢粉碎性骨折的愈合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运用无损伤可吸收线治疗四肢粉碎骨折的手术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65例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使用可吸收线材料的观察。结果 优55例, 良10例, 优良率100%。结论 无损伤可吸收线治疗四肢粉碎骨折可缩短愈合时间。

关键词:可吸收线,四肢粉碎性骨折,手术方法,应用体会

参考文献

[1]黎介寿, 吴孟超.矫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

[2]张铁良, 党耕町.实用骨科手术技巧[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犬、猫四肢骨折的治疗 篇4

1 病因

犬、猫骨折以四肢骨多发, 多数由外界损伤所引起, 即外界直接暴力如车辆冲撞、踩踏、轧压、摔碰、锤砸和门挤挫等引起, 少部分也可因奔跑、扭闪、急停等肌肉强烈收缩而造成。如缺钙、骨质疏松、佝偻病、骨软症、骨肿瘤、骨感染, 以及营养障碍时, 即使外界的作用力不大, 也常能造成病理性骨折。

2 症状

骨折发生后, 出现疼痛、肿胀、内出血、骨骼变形, 动物运动时不安、嗷叫, 常以三肢负重行走。检查患肢可见, 骨折肢体外形改变, 发生在腕跗关节以上的骨折部肿胀明显。骨折发生1~2 d后, 因组织分解产物和血肿吸收, 引起体温轻度升高。开放性骨折若不及时治疗, 往往发生化脓性感染。

3 诊断

根据外伤病史以及局部症状, 往往不难诊断。依据动物肢体局部肿胀和重度跛行而怀疑骨折, 触摸患肢时常由一人固定近端后, 另一人将远端轻轻晃动, 若为全骨折, 触诊骨折部出现异常活动并能听到骨摩擦音或有骨磨擦感, 即可确诊。X线摄片检查是诊断和观察骨折愈合过程的必要方法, 尤其对于髋骨骨折和关节内骨折, X线摄片具有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通常摄片范围包括患骨及上、下两个关节, 并取正位和侧位两个方位观察最为准确。

4 治疗

在骨折发生后, 首先确定骨折部位及骨折性质, 尤其对开放性骨折要尽快做细致的外科处理, 以防发生感染, 导致愈合困难。骨折端的整复、固定方法一般分为两种, 即闭合性整复与外固定和开放性整复与内固定, 具体采取哪种治疗方法应依据骨折部位而定。

4.1 闭合性整复与外固定

对指骨、趾骨、掌骨、跖骨、腕骨与跗骨的骨折较少见, 对桡骨、胫骨中部以下的骨折发生后常常使用外固定方法治疗。闭合性整复应尽早实施, 一般不晚于骨折后24 h, 以免血肿及水肿影响整复。整复前动物应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配合镇痛或镇静, 确保肌肉松驰和减少疼痛。整复时, 术者手持近侧骨折段, 助手纵轴牵引远侧段, 保持一定的对抗牵引力, 使骨断端对合复位, 有条件者可在X射线监视下进行整复。整复完成后立即进行外固定。固定部位剪毛、衬托棉花, 并尽量使固定范围包括骨折部上下两个关节, 保持15 d以上。

4.2 开放性整复与内固定

对于臂骨、股骨或骨盆骨折, 甚至桡骨、胫骨上方的骨折, 因患部肌肉肥厚, 存在整复困难和外固定不牢靠等问题, 最好在开放性整复后使用接骨板、骨螺钉、金属丝和髓内针等材料进行内固定, 必要时在配合适当的外固定, 以达到准确整复和固定的目的。新鲜开放性骨折或新鲜闭合性骨折做开放性处理时, 应彻底清除创内凝血块、碎骨片;对陈旧开放性骨折, 应按感染创处理, 清除坏死组织和死骨片, 安置外固定器或用石膏绷带固定, 保留创口开放, 便于术后清理。内固定材料一般可在骨折愈合后1~6个月拆除, 有时也可以不拆除, 但对骨骼发育不全的犬、猫要把内固定材料取出, 以免影响骨骼的发育。4.2.1臂 (肱) 骨骨折发病较少, 且多为臂骨中部骨干骨折, 有横骨折、斜骨折或螺旋骨折几种。由于此处肌肉肥厚, 整复及外固定困难, 所以一般采取内固定治疗方法。由于臂骨的螺旋形状不便使用接骨板, 所以多选用髓内针与不锈钢丝联合进行内固定。沿臂骨纵轴进行皮肤切口, 分离皮下结缔组织, 将臂三头肌拉向后方, 将臂头肌与胸浅肌拉向前内方, 对臂肌和与臂肌伴行的桡神经进行分离, 即可暴露肱骨干。髓内针的插入可以采取顺向或逆向两种方法。顺向插入时, 在臂骨大结节稍下方的皮肤上做一小的皮肤切口, 然后将髓内针通过此皮肤切口打入臂骨髓腔, 直至臂骨远端, 使髓内针针尖位于臂骨远端内侧髁或位于臂骨远端鹰嘴窝稍上方;逆向插入时, 指将髓内针从臂骨断面的近端插入, 从臂骨近端大结节处打出, 对合完毕后, 再将髓内针沿反方向打入臂骨远端。为防止臂骨在髓内针固定后转动, 可用金属丝辅助固定。有人主张臂骨中部非开放性骨折时可采用闭合式的髓内针固定法, 但汤小朋认为这种方法在骨折端面为锯齿面时适用, 对于骨折面为其他形式时, 效果可疑。因为这种固定后, 臂骨可以发生转动, 从而导致骨不愈合。由于臂骨外型较特殊, 较少应用接骨板固定, 但必要时也可应用。

4.2.2 桡尺骨骨折

约占骨折发病率的31%。桡尺骨常同时骨折, 发生部位多在骨中部或远端, 以横骨折、斜骨折多见。桡尺骨骨折采取以上外固定方法, 但因骨干较细, 闭合性整复不易使骨断端准确对合, 所以常采取开放性整复与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常在患处外侧面作切口, 暴露骨折断端, 操作时应注意避免血管与神经的损伤。因普通接骨板和指骨板的缺陷, 所以选用髓内针与不锈钢丝联合进行内固定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髓内针的长度与直径要适当。清除瘀血和坏死组织块以后, 装置髓内针。髓内针安装时可以用逆向法, 即先将髓内针由骨折断端处插入, 由近端或远端关节处打出 (注意避免损伤关节) , 直到留在骨折断端处的髓内针的长度不影响骨折断端的对合。将骨折断端对合后, 再将髓内针顺向打入骨髓腔, 使髓内针不遗留在体外, 几乎全部进入髓内腔, 只有很少部分遗留在临近关节处的皮下。

4.2.3 股骨骨折

最多发生, 以股骨干和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多见, 有横骨折、斜骨折、粉碎性骨折多种形态。骨折发生后, 因股部肌肉收缩而使骨折端明显错位, 闭合性整复及外固定治疗均不可靠, 所以通常采取内固定治疗。沿股外侧大转子与股骨外髁连线上作切口, 沿股骨外轮廓的弯曲和平行股二头肌的前缘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于股二头肌前缘分离阔筋膜, 用拉钩向前牵引股外侧肌和阔筋膜, 向后牵引股二头肌, 注意避开动静脉, 充分暴露股骨。对股骨中段斜骨折, 可选用髓内针进行内固定, 笔者常应用此方法;对于股骨干单纯的斜骨折, 常采用金属丝和骨螺钉相结合的方法, 将骨折端整合后, 用抓骨器紧紧抓住整合后的股骨, 使用骨螺钉将两骨折断面固定住, 必要时使用金属丝环扎术或半环扎术, 将断面牢牢固定。对股骨中下段横骨折, 对大型犬可选用接骨板进行内固定, 但对猫和小型犬仍有普通接骨板或指骨板的缺陷, 所以可配合使用不同规格的髓内针与不锈钢丝, 而使骨折断端固定牢靠, 但吴厚猛对股骨中段斜骨折和横骨折常采用接骨板来固定。远端干骺端或髁间骨折, 一般选用两根克氏针或配合骨螺钉固定;如果发生股骨近端头、胫骨折, 同样需要选用克氏针固定;对于股骨的粉碎性骨折, 常使用接骨板的方法来固定。但是有时也常采用髓内针、金属丝和骨螺钉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 髓内针从股骨大转子与股骨头之间的凹陷插入骨髓腔, 直到股骨远端的松质骨, 然后分别用金属丝和骨螺钉将骨折碎片整合。也有人常应用接骨板和金属丝结合的方法, 其具体操作是, 先用接骨板将股骨近、远两断面固定, 再用金属丝将碎片整合。

4.2.4 胫腓骨骨折

胫骨、腓骨骨折也常同时发生, 大部分为骨干骨折, 以横骨折、斜骨折多见。胫腓骨骨折可采取外固定的方法, 但与前肢桡尺骨一样有时存在闭合性整复不易使骨断端准确对合的缺陷, 但是对于胫腓骨骨干中部及远端骨折, 对小型动物来说, 一般情况下可使用外固定的方法来固定, 但对大型动物则使用接骨板或髓内针的方法进行内固定治疗效果要显著。对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 常用髓内针联合不锈钢丝内固定。对胫骨中上、下段粉碎性骨折, 常用普通钢板联合骨螺钉内固定。

4.2.5 髋骨骨折

骨折往往涉及多个部位, 以两侧髋骨骨折多见, 其形态各异, 多为闭合性。因此处肌肉发达, 常造成骨折端移位。若骨折端移位不大, 肌肉与软组织常可起一定的固定作用, 可见动物运动使其自行愈合。若骨折端错位明显, 须行开放性整复, 并选用普通接骨板或指骨板进行内固定, 安装前通常需要先将其适度弯曲以使之与髋骨体紧密接触。

5 术后护理

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适当应用消炎镇痛药和止血药, 如三七片;加强营养, 食中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及钙剂等;限制动物活动;适当对患肢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骨质疏松等;外固定时, 术后及时观察固定远端如有肿胀、变凉, 应解除绷带, 重新包扎固定;定期进行X射线检查, 掌握骨折愈合情况, 适时拆除内、外固定材料。

6 分析与讨论

(1) 内固定治疗长骨骨折时应注意保护骨膜四肢长骨干骨的血运来源, 骨髓腔供血占70%, 骨膜供血占20%, 骨骺供血占10%, 骨折后, 骨髓腔供血明显减少, 骨膜供血上升为骨折愈合所需血供的主要来源。而粉碎性骨折的骨碎片, 骨膜是唯一血供。因此, 尽量少游离骨折端, 以保护软组织和骨膜, 保证骨折处的血供。

(2) 合理选用内固定方法。髓内针与接骨板各有优缺点, 髓内针固定有切口小, 对软组织及骨折端骨膜损伤小, 不影响骨折端血供;固定物在髓腔内, 不增加皮肤切口的张力, 取出方便, 而接骨板取出时损伤较大。对猫和小型犬髓内针要优于接骨板和指骨板, 临床观察表明, 髓内针于骨折愈合后及时拆除, 而接骨板与钢丝的拆除则按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一些骨骼未发育完全的犬、猫, 接骨板和指骨板应及时拆除以防影响骨折肢的发育, 对于成年犬在不影响运动的情况下可不拆除。

(3)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 正确的复位与可靠的固定是骨折愈合的重要条件。骨折后, 血液循环减弱影响骨折愈合, 通过正确复位及内、外固定, 内外用药达到消肿止痛, 舒筋接骨, 增强组织修复能力, 从而加速骨折愈合, 缩短了病程。对感染创口首先是保持引流通畅, 必要时切开扩大外口, 创面用甲硝唑、高渗盐水冲洗, 创内可置庆大霉素等, 有利于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及创面愈合。对内固定物的取出应保持慎重, 如内固定保持在位, 固定比较牢固, 即使在感染情况下, 包壳和骨痂也能形成, 感染后骨折愈合时间延长, 但恰当的石膏固定, 可使延迟愈合的骨折最终得到连结。

四肢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 篇5

1心理护理

患者大多由于意外受伤, 易出现恐惧、焦虑、郁闷、悲观及失望等情绪。医护人员应与患者亲切交谈与沟通, 给予患者同情、尊重、关怀和鼓励, 激发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当患肢复位固定后, 让患者明白功能锻炼的目的和重要性, 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紧张焦虑情绪, 不能因为怕疼痛或怕影响切口愈合而不敢锻炼, 或是想锻炼又不知如何正确进行, 这就需要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讲解、协助和指导。

2下肢功能锻炼

股四头肌和腓长肌是下肢的两块重要肌肉, 伤后或术后如长时间不活动很容易萎缩, 而且一旦萎缩较难恢复, 因而直接影响功能康复的结果。股四头肌的锻炼应以等长收缩为主, 所谓等长收缩, 就是在不活动关节的情况下, 有意识的绷紧肌肉, 正确方法是:患者仰卧, 两腿伸直, 抬腿时伸直膝关节收缩股四头肌, 足跟稍抬离床面并保持3~5s再放下, 如此反复锻练到肌肉酸痛为止,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腓长肌的锻炼除了预防肌肉萎缩还可预防足下垂, 方法是:按摩小腿肌肉或做双足的背屈和遮屈活动, 每日数次。此外还可使用CPM康复器对恢复期患者进行下肢被动锻炼, 每天2次, 每次30min。锻炼的强度和活动的角度应根据患者能忍受疼痛的限度做具体调节, 循序渐进的练习以求达到最佳效果。总之, 下肢骨折的功能锻炼一定要遵循“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进行。

3上肢功能锻炼

上肢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大多侧重于精细动作训练, 锻炼的重点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恢复这些功能。上肢的功能锻炼主要分3期进行:早期锻炼是指伤后或术后2周内, 要求患者抬高患肢, 功能位固定患肢, 做患肢向心性肌肉按摩, 并对未固定关节做被动和主动运动训练, 可增加血液循环, 消除肿胀, 预防肌肉萎缩。中期锻炼是指术后2周以后患肢肿胀消退, 疼痛减轻, 骨折端逐渐形成骨痂, 骨折处较为稳定。此时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 在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的协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位上、下关节的活动, 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当X线片显示骨折端有足够的骨痂时, 可循序渐进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 以防止肌肉萎缩, 避免关节僵硬。后期锻炼是指术后5~6周以后骨折端骨痂形成, 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物已去除, 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劳, 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限度。除持续中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外, 锻炼的强度和时间可相应增加。总之, 上肢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增强肌力, 防止挛缩, 最大限度的活动关节。

4讨论

对四肢骨折患者早期主要是指导患者被动和主动活动相邻关节进行肌肉的舒缩活动, 但骨折部位禁止活动和被动强力按摩。中期除上述活动外, 应活动被固定的关节, 活动量及时间逐渐增加,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坚持“无痛原则和疲劳原则”。此期锻炼的目的是恢复肌力, 活动关节。后期鼓励患者主动功能锻炼和进行负重抗阻力训练。但功能锻炼时不能增加骨折端的旋转、剪切、成角等不良应力, 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的协助和正确指导, 在锻炼过程中患者自己往往怕疼痛或是怕再骨折, 锻炼的强度不到位或是进行低强度训练, 常常导致关节挛缩甚至关节僵硬。10年来我科培训了专门负责功能锻炼的护理人员, 跟随主管医师查房和看X片, 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骨折部位恢复情况, 先用红外线灯照射理疗后, 再使用CPM康复器或是护士协助、指导患者按摩和活动关节等, 可缩短患者的住院疗程, 促进患肢康复, 其效果满意。

5出院指导

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复过程比较长, 医护人员对每位出院患者应根据其恢复程度和训练方式的不同做出详细指导, 让患者家属也一同参与患者的康复锻炼。同时交代注意事项, 锻炼过程中要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或是想一步到位, 其锻炼强度和时间以患者的承受能力为限度, 以避免锻炼不到位或再次发生骨折。

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临床诊治 篇6

关键词:四肢骨折,血管损伤,临床诊治

在骨科常见病中, 四肢骨折伴有血管损伤是其中之一, 而且血管损伤是影响四肢骨折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因素之一[1]。骨折部位常有损伤的软组织, 还可能损伤病变部位的神经, 这些并发症状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也使治疗后的并发风险增高, 如果治疗方法不合理, 可能引起患者的二次伤害, 甚至引起死亡[2]。为减少并发症, 提高临床疗效, 尽量避免手术的二次伤害, 故在诊治此类患者时, 根据患者不同的个体情况区别对待, 个体化治疗。因此, 在临床工作中, 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降低危险性, 提高疗效。本文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本科入住的110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 探讨临床治疗方法, 观察治疗效果, 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临床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本科入住的110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 其中男57人、女53人, 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0.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0例, 机器挤压伤23例, 高空砸伤10例, 坠落伤19例, 刀伤11例, 其他7例。其中开放性骨折81例, 闭合性骨折29例。受伤时间为0.5~6 h。骨折部位:57例下肢骨折、43例上肢骨折。血管损伤类型鉴定为13例血管受压、42例不完全断裂、55例完全断裂。所有患者均在诊断完成1 h内进行手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5例, 对照组55例, 两组在致伤原因、骨折类型、骨折部位、血管损伤类型等方面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在全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对照组患者均按常规予以骨折手术与血管吻合;观察组对患者骨折部位快速复位固定后行手术探查血管, 查清主要血管损伤情况, 尽早对损伤的血管进行手术修复。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根据血管的断裂情况,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血管完全断裂的采用端端吻合术或血管移植术, 血管多取自自体大隐静脉, 病情平稳后再手术治疗骨折。血管不完全断裂的患者修补破裂的血管, 再行有效止血后治疗四肢骨折。血管只受压没有破裂者探查血管情况给予血管松解术, 并同时实行骨折手术。若伴有神经损伤患者, 治疗骨折和血管损伤后, 予以药物、针灸、理疗、电针等一般对症支持治疗, 帮助恢复受损部位的神经功能, 还可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抗感染处理[3]。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治疗效果; (2) 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

显效:骨折愈合良好, 损伤部位恢复良好, 骨折的肢体功能明显改善;有效:骨折愈合一般, 损伤部位恢复一般, 骨折的肢体功能一般改善;无效:骨折愈合状况不佳, 骨折的部位丧失功能或截肢, 甚至死亡。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36%, 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45%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4例 (7.27%) , 低于对照组的12例 (21.82%)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四肢骨折并发血管损伤是骨科常见病症之一, 单纯骨折一般治疗不难, 但是如果合并血管损伤, 治疗相对比较困难, 而且会影响治疗方法的选取, 也会对治疗的效果和预后产生影响[4]。血管损伤一般都会出现肢体断端血运不良, 甚至无血流, 伤口部位肿胀, 出现张力性增大, 搏动性血肿等症状, 如果同时合并有四肢骨折, 易掩盖血管损伤的表现[5]。肢体出现皮肤苍白, 皮温下降, 肢端动脉搏动减弱等可判断出现出血。在临床上细心观察会发现血管损伤后期在损伤血管部位可能出现继发性血栓, 血栓堵塞血管导致血流阻塞, 如果此时才发现这样的症状, 就已经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多数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预后不好, 就是由于没有对血管损伤进行切实有效地治疗, 使伤肢血运不良, 血流不畅, 引起骨折的肢体功能出现障碍, 甚至损伤的肢体瘫痪, 严重可导致死亡。因此, 根据患者骨折类型以及血管损伤情况, 掌握好手术方法和手术的时机对提高临床疗效有指导性意义。通过超声、血管造影等技术, 检测损伤部位的血管。修复血管损伤的重点, 就是早发现, 及时治疗。4~6 h内完成手术。同时注意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需要的病人实施深筋膜切开术, 以避免后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说明针对不同的损伤情况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 可提高疗效, 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 针对个体具体情况选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可提高疗效, 减少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林岿然.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治疗的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 (4) :57-58.

[2]邬哲慧, 许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7) :33-34.

[3]许九生, 蔡会玲, 李同森.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6) :243-244.

[4]邓丽芳.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临床观察及相应护理思路构建[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 (12) :1833-1834.

四肢多发骨折合并腹部损伤的护理 篇7

1 病例资料

本组26例, 男18例, 女6例;年龄18~58岁;平均33.5岁。致伤原因:全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入院时损伤:股骨骨折伴骨盆骨折5例 (7侧) ,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2例 (18侧) , 踝关节开放性骨折并足部毁损伤5例 (8侧) , 尺桡骨开放性骨折4例。腹部损伤:肝脾破裂12例, 胰腺损伤5例, 肠管并肠系膜损伤5例, 肾脏损伤4例, 入院时休克15例, 同时合并颅脑外伤3例, 胸部损伤5例。其中18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康复痊愈, 2例死亡, 6例有不同程度皮肤缺损, 经皮瓣转移手术后延期愈合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抢救护理

2.1.1 患者整体评估

骨折合并腹腔内脏损伤早期, 腹部的临床表现往往不突出, 骨折部位剧烈疼痛、出血及功能障碍可能掩盖腹部损伤, 因而容易漏诊误诊。本组患者中有2例入院时肢体损伤严重, 腹部表现轻, 患者无腹部不适主诉, 后在急诊术中血压难以控制时进一步检查才确诊并发腹部损伤。对于多发伤伴有腹部损伤, 不能把任何一处创伤作为孤立的、局部的病变来处理, 必须从整体出发, 护士需积极配合医生, 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正确评估呼吸、循环及重点脏器损伤的情况。有危及患者生命的呼吸道阻塞、活动性大出血的应及时保护呼吸道通畅, 持续心电监护, 经验丰富的护士专门监测,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2.1.2 止血、维持有效循环

四肢开放性骨折多伴有骨折端周围血管损伤, 出血明显, 有部分患者入院时由于伤时出血较多, 有效循环减少, 血压降低, 伤口出血可能较少或者假性止血。此类患者一旦恢复血容量, 血压上升, 则将继续出血, 故有开放伤口的需积极配合医生及时进行有效止血。需注意观察伤口出血及肢体末梢血运情况, 及时判断出是动脉出血、静脉出血还是折端组织渗血等。动脉损伤后远端皮肤苍白、发凉、毛细血管充盈减慢或消失, 远端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静脉损伤, 远端肢体肿胀、青紫、动脉搏动减弱, 毛细血管充盈快。局部止血的方法有:指压与包扎止血、局部压迫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带止血及穿抗休克裤。骨折给予简单外固定。局部止血同时给予扩容治疗、快速输血补液可选平衡液, 及时建立有效的输液通道, 用动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 行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并留置通道, 如患者出现休克应在半小时内输入平衡盐3000m L[1], 然后输入胶体液及全血, 及时纠正休克。留置尿管, 记录出入量, 防止休克导致肾功能损伤。

2.1.3 腹部情况观察

接诊此类患者时, 应作认真、细致、全面的体格检查, 不要只注意肢体骨折, 而忽视内脏伤, 如发现腹部肿胀、皮肤擦伤或皮下疲斑都要引起重视。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立即通知医师请相关科室会诊, 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 (1) 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2) 腹穿或灌洗阳性; (3) 腹腔有游离气体; (4) 胃肠道出血; (5) 持续性低血压难以用腹部以外的情况解释的。对于出现以上情况的患者需及时行床旁B超及CT检查, 本组患者有18例患者腹部表现不明显, 但B超检查结果有阳性表现;而有4例B超检查尽发现少量积液, 其余无明显阳性表现, 但患者腹部表现明显, 后探查明确为肠管损伤。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体位

术后清醒后半卧抬高患肢, 半卧尽量让腹腔残留液体流入盆腔, 预防膈下血肿及膈下气肿的形成。小腿以下损伤者术后伤肢抬高放置, 保持于功能位, 肢体1周后患肢可取自由体位;对于骨盆骨折及股骨骨折者则取半卧肢体中立位放置。定时观察伤口部位渗血情况, 若渗血, 则在外敷料上划出渗血范畴, 如渗血不止, 血色变深,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放置引流者, 保持引流通畅并记录引流量、色的变化;观察患肢伤口周围及肢端的皮肤色泽和温度。单纯腹部损伤要求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胃肠蠕动, 但对于本组患者均伴有肢体损伤, 不能早期下床活动, 致使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慢, 本组患者多于术后第4~5天才排气, 较单纯腹部损伤术后通气时间明显延后。

2.2.2 管道护理

对带管患者, 护士要了解各引流管的作用及护理方法。检查伤口负压引流管、胃管、导尿管、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是否通畅, 并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患者, 胃管应在肛门排气后1d拔除, 非空腔脏器损伤的患者一般情况下在24h后拔除, 腹腔引流管、伤口负压引流管一般在术后24~48h拔除[2]。留置尿管者需间断进行膀胱冲洗, 预防泌尿系感染。腹部创伤加上不能早期下床活动, 术后患者腹胀者多见, 可于必要时给以肛管排气减轻患者腹胀。对于软组织缺损明显, 术后局部无法覆盖者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 促进组织修复, 注意观察局部引流情况, 防止负压消失和引流不畅。

2.2.3 心理护理

创伤患者除尽可能恢复机体功能外, 心理康复也很重要。患者常因伤势突发、病情危重、肢体残废及伤时的濒死感等, 使患者心理障碍, 如震惊、否认、悲观、焦虑等[3], 本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夜间言语不清, 不辨亲人, 心率增快, 最快可达200次/分。针对各种心理障碍,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病情程度和心理特点由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计划, 关心安慰患者, 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法, 取得患者信任, 发挥主观能动性, 顺利渡过特殊的心理反应期[4]。护士应善于观察疏导、细致、耐心护理, 以增进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 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 还应征得家属支持, 医护、患者、家属三方面配合, 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2.2.4 术后营养

本组患者因为腹部手术、麻醉等均可导致胃肠蠕动减弱, 原则上肛门排气后进食。但禁食时间长, 患者会由于能量不足而导致恶性循环, 并且患者伴有肢体严重损伤, 术后营养不能及时补充, 将影响组织修复。本组患者由于术前及术中的大量失血, 术后多伴有贫血及低蛋白情况, 低蛋白大大影响损伤组织的修复。对于肠道损伤患者术后需计算患者能量、必须氨基酸及脂肪乳等基本营养物需求情况, 给以肠外营养支持, 待排气后逐渐恢复普食;必要时给以输血和输白蛋白。对于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 我们一般采用术后24h进食[5], 未发生不良影响, 早进食为患者提供了合理的营养, 减少输液量。

2.2.5 患肢功能锻炼

本组患者都发生多个肢体严重损伤, 术后肢体功能锻炼应尽早开始, 不仅能缓解腹部胀满等症状, 且可防止了、髋、膝、踝、肘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同时, 在内、外固定坚强牢固的情况下, 早期下床, 适当给骨折端以应力刺激, 促进骨折愈合。对于近关节部位的损伤, 可早期行CPM机辅助功能锻炼。

3 体会

严重创伤导致肢体多发开放性骨折并发腹部闭合性损伤常常威胁患者的生命, 且多遗留肢体障碍。此类患者院前急救、入院后抢救、治疗后护理等方面存在者急、危、重、复杂等特点, 要求医护人员临危不乱、功底扎实、抢救及时到位, 明察秋毫, 不放过任何症状和体征, 及时判断病情, 完善检查, 确定治疗及护理方案。肢体的开放性损伤要求早止血、早清创、早制动、早治疗;腹部创伤要求早诊断, 明确损伤的部位及性质, 判断其危重程度, 危险程度主要取决于受伤脏器的多少、何种脏器损伤及脏器损伤程度, 这是引起死亡的直接原因, 多数是失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治疗很重要, 但后期的护理工作也很重要, 护理到位, 患者肢体恢复、全身情况改善就快。

摘要:目的 总结四肢多发骨折合并腹部损伤的护理。方法 对26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腹部损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急救处理、心理护理和术后卫生健康宣教等综合治疗护理。结果 18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康复痊愈, 2例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6例有不同程度皮肤缺损, 经皮瓣转移手术后延期愈合痊愈出院。结论 四肢多发骨折合并腹部损伤在急救处理及术前、术后护理中, 应加强早期积极抢救纠正休克, 中期护理干预预防术后并发症, 后期合理指导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 使重症患者获得良好的机体恢复。

关键词:多发骨折,腹部损伤,护理

参考文献

[1]刘喜文.多发伤病人急救系列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 :166.

[2]吕金利, 郭树军.交通事故致闭合性腹部损伤473例临床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 2008, 10 (2) :168-169.

[3]顺芳.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严重剥脱伤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07 (3) :26-27.

[4]石光荣.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与心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1) :21-23.

老年患者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研究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主要是选择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全部接收的50例符合情况的老年人病患。这些老年患者全部符合临床诊断结果,也符合老年人四肢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这50例老年患者当中,其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这50例患者的年龄在60~89岁,平均年龄75.73岁,其中年龄在60~70岁的患者有26例,在71~80岁的患者有19例,在81岁以上的患者有5例;有10例老年人患者是属于三踝骨折,11例老年人患者属于肱骨干局部骨折,13例老年人患者属于股骨或颈股式的骨折,6例老年人患者属于粗隆间式的骨折,10例老年人患者属于胫骨式平台性骨折。在这些患者中,有28例老年人患者有其他相互关联的综合性症状,主要跟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脑部供血不足等相关性较多。

1.2方法:针对老年人患者的四肢骨折主要还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对所有的老年人患者都是先采用钢板来进行固定治疗的,在手术治疗之前,需要对这些老年人患者进行很多相关性的身体术前检查,包括对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等进行常规检查。如果这些老年人患者本身还具有其他相关性的疾病,需要等各项指标都趋于稳定以后才能够对其进行相关的手术治疗。

在手术之前,主要对老年人患者进行麻醉,假设骨折的区域在上肢部位,则要采取臂从麻痹的方法,假设骨折的部位在身体的下肢部位,则要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硬膜麻醉。在麻醉之后,还要根据患者的肢体长度以及骨折错位程度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熟悉,以便能够在对骨折部位进行手术后能够较好的复位,使患者的肢体受力部位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当然,如果在手术之中有需要的话,也可以用克氏针来加以固定。最后要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较为合适的锁定性加压钢板,患者的肌肉和骨膜外部之间的间隙是钢板植入口。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要使用C性臂的X线机对其透视,使手术能够在更好的植入环境下得以顺利进行。对钢板远近的两个端部都要运用3个左右的单皮质性反锁定类型的螺钉来进行固定。当然,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加以注意,就是当老年人患者有骨质疏松方面的疾病时,需要在对钢板进行锁定之后再进行透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其复位能够争取,以便最后能够对手术的伤口进行缝合。老年人患者在手术进行完1周时间以后,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康复训练,同时也要运用抗生素来预防手术部位的细菌感染。当老年人患者一切情况正常出院以后,也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复查,在复查的时候,也主要是通过使用X线来对患者伤口处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解。

判断老年人患者四肢骨折具有一定的标准,由于患者的下肢在手术之后具有一定的负重能力,因此,在经过X线的复查以后,发现患者的骨痂部位表现出是一种连续的、骨折线模糊可见,但是骨折端部位又没有不正常的情况出现的时候,可以断定老年人患者骨折部位以及基本愈合。只是当患处在经过轻微压力的时候,依旧还会出现一些疼痛感,但是却是没有太大的危害。

在对这些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方法是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指标的分析主要是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进行,计数资料则是采用χ2。当在统计的过程中,差异较小时,没有统计学的意义。当对全部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时,则发现前后两方面的数据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在通过对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人四肢骨折的患者中,在经过手术治疗以后均康复出院。在经过半年左右后的回访以后发现,其中有56.8%的患者术后治愈率较好,对自身的评价较好,均能够进行生活的自理,四肢也不存在疼痛感,患者的各项功能指标也具有较为优秀的恢复。也有27.1%的老年人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较为优良,虽然具有轻微的疼痛感,在进行活动的时候也需要借助于拐杖,肢体功能也较为差,当然也可以轻微的进行生活的自理。当然,在这50例病患当中,也有16.1%的老年人患者术后反应较差,不能很好的进行自由活动,四肢患处依旧具有较为强烈的疼痛感,生活更是没办法自理。由此可见,虽然在经过手术治疗以后,一些患者治愈效果并不理想,但总体而言,治愈率较为优秀的老年人患者依旧要比治愈率较差的患者要高很多,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人四肢骨折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考虑采用。

3讨论

在老年人这一群体中,出现四肢骨折对老年人的伤害非常大。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的群体,相对于正常人的损害程度而言,还会出现其他的特殊危害,主要表现在:

3.1由于老年人本身的骨骼功能较差,身体内部的各种器官也逐渐在降低,因此老年人对各种创伤的应激反应也没有正常年轻人那样好。当老年人在受到肢体的创伤以后,对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稳定的顺应能力也在逐渐的降低,这个时候老年人本身就会对缓慢迟钝的内部环境进行再次的调整。当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患者在进行肢体骨折手术治疗之后,会或多或少的诱发出老年人的心脏病病变。这是因为当老年人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后会出现消耗缓慢或是营养不良等反应,这样就会导致心脏的负担加重,血容量变低,体内的酸碱度失衡或者是缺氧等状况出现。

3.2由于老年人本身的抵抗力较差,免疫功能较低,身体内的防御功能不强,淋巴细胞对骨骼细胞的快速增长的刺激防御的敏感性也较差,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也在不断的减弱。这使得老年人患者在经过大手术或是创伤之后,这些功能会进一步的减弱,因此对老年人患者进行肢体骨骼的手术要比对正常人进行手术的危害更多。但是,如果不对这些老年人患者进行肢体手术,就会导致四肢骨折的老年人需要长期卧床,这也对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人进行肢体骨折的手术时,要更加谨慎进行。一方面要通过手术尽早减少老年人患者的病痛,使这些老年人患者能够早日康复,进行正常的生活自理,防止长期的卧床产生的不便。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各项功能的衰退,又要防止老年人在手术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要对老年人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加以重视。在手术之后,要对老年人的病患处进行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使手术区的肌肉功能能尽早的康复起来,尤其是要防止手术区静脉血栓的形成。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较差,对细菌感染的抵抗能力不强,因此在抗细菌感染的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抗生素对其进行手术后的抗感染治疗。尽量使用改善脑血供的药物以便防止老年人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脑血栓等并发症。

老年人属于患者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不管是其身体还是心理都需要额外的关注与护理。在老年人发生骨折之后,由于其剧烈的疼痛感会影响到老年人正常的睡眠与饮食。这些身体上的不痛快会使心理问题出现,如老年人的精神会抑郁,由于身体不能自由活动,使得老年人失去对健康身体追求的信心。因此在对老年人进行护理时要更加体贴,细心照顾,多给予一些心理上的支持与辅导,帮助老年人患者重新树立起战胜疾病的自信。以上是笔者的粗浅之见,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董利光.浅析老年性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手术的临床疗效[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5):41-42.

[2]李华胜.老年患者四肢骨折韵手术治疗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5):87-88.

[3]荆圣涛,张杰,李洪晓.老年性四肢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2):91-92.

[4]赵珍.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25-26.

[5]丁玉慧,常永蓝,杨延红.老年四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22-23.

[6]李克鹏,赵合意,李亚峰,等.高压氧在四肢骨折术后的应用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5):524-52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四肢粉碎骨折】相关文章:

四肢骨隐性骨折06-20

创伤性四肢骨折07-27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04-17

四肢开放性骨折05-03

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07-06

锁骨粉碎骨折05-11

粉碎性骨折06-22

股骨干粉碎骨折06-09

近端粉碎性骨折05-02

肱骨髁间粉碎骨折05-16

上一篇:高中艺术社团音乐下一篇:贷款模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