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命题高等教育

2024-07-18

自学考试命题高等教育(精选十篇)

自学考试命题高等教育 篇1

一、命题文件的规范

自学考试命题文件是组织命题、组卷、审定试题, 以及对试题进行评估和分析的重要依据, 命题文件主要包括课程考试大纲, 命题实施意见, 试卷蓝图, 命题教师任务分工表, 样题, 教材, 等等。命题文件的规范, 一是文件的完备性, 即命题文件是否齐全;二是文件制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文件的执行、落实和评估。

(一) 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经自学考试组织管理机构审批并向社会发布的指导课程教学或指导考生自学及命题的文件, 是教学单位组织教学、考生学习备考、命题部门组织命题的依据, 对保证试题质量和考试的信度及效度有重要作用。因此, 课程考试大纲在编写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准确把握自学考试的标准

自学考试是一种水平性考试和标准性参照考试, 它的考核目标是检测考生是否达到考试计划中规定的学历层次;它的参照标准是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或高等职业专科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该门课程的水平。因此, 课程考试大纲在编写时必须准确把握自学考试的标准, 具体明确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认知层次, 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2. 符合自学考试的特点

课程考试大纲的编写原则上参照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或高等职业专科院校的教育的课程教学大纲, 但绝不能简单照搬, 要符合自学考试的特点, 专科课程的内容应着重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基础理论以保证必需、够用为度;本科课程内容应体现一定的理论性, 着重强调培养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体现课程知识特点和地方区域性的要求

课程考试大纲在确定学习内容和考核要求时一定要体现地方区域性特色, 要注意与本地区的实际生产活动需求相一致。在设计试题类型时要注意体现课程性质的特点。

(二) 命题实施意见。

命题实施意见是由命题组老师根据课程考试大纲拟定的命题考试说明, 主要包括命题的指导思想 (宗旨、标准和目标) , 命题依据的范围, 考试试卷的蓝图 (题型、能力结构、难度结构等要求) , 考试方式及要求, 样题等内容的实施意见。命题实施意见的制定必须尽可能详细、明确,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较高的可操作性。

(三) 试卷蓝图。

试卷蓝图是由命题组老师根据命题实施意见的要求, 按照测量学原理制定的双向命题细目表 (一般为二维表) , 是考试命题组配试卷的重要依据。双向细目表的制定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考试的目标, 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 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 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设计试卷蓝图的一般程序如下。

1. 列出课程考试大纲的细目表

在试卷设计中必须解决课程教学中要求考生掌握哪些知识内容, 不同知识内容在该课程中的相对重要性有多大, 不同知识内容所对应实现的知能目标是什么等问题, 所以在编制细目表时, 应先列出课程考试大纲的细目表。

2. 列出各部分考核内容的权重

应根据教学内容在整体课程中的相对重要性, 分配相应的百分比 (权重) 。这个分配的百分比例, 既是教学时间、精力分配的比例, 又是考试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

3. 列出各种考核目标的权重

试题不仅要对课程内容具有足够的覆盖率, 而且要涵盖大纲所确定的考核目标, 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目标, 应根据课程内容特点, 对不同目标合理分配权重。

4. 确定各考查点的“三个参数”

在欲考核知识的内容和其应达到的学业水平所对应的格子内, 分配各考查点的得分点和题型, 再根据相应权重算出的各得分点的实际分数值。

5. 审查各考查点的分配是否合理

审查包括两个方面:审查各级考核水平所占百分比的分配是否合理;审查各知识内容及各考核内容所占百分比是否合理。

二、命题方式的选择

自学考试命题方式的选择必须根据命题的安全保密、试题质量和可操作性等要求进行系统考虑。在“三级命题管理体制”下的省级命, 由于命题时间短、任务重, 管理难度较大, 主要采用的命题方式为“三段式”的平行卷库式, 即由各主考学校推荐命题教师后, 教师集中培训、分散编写试题、集中验收。这种命题方式通常将命题任务直接下达给主考学校或有关教师本人, 缺少必要的严格工作程序, 没有保证命题质量的其他措施, 命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命题个人的水平、经验、对自考的了解程度和工作态度;并且通常命题老师只有一位, 所谓的平行卷库只是由该教师命制多套平行试卷, 最后由省考办任意抽取一份试卷进行考试而已。

为有效克服现行“三段式”平行卷库命题的弊端, 应充分发挥主考学校的管理职能, 加大主考学校对命题教师命令题管理的力度, 在“三段式”的基础上创新一种新型的命题模式———“四段式”平行卷库式, 即由各主考学校推荐3—5名命题教师并确定主命题教师后, 教师集中培训、分散编写试题、主命题教师组配试卷、集中验收。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程序是:第一, 成立命题小组确定主命题教师, 命题小组在开始命题前讨论制定详细的命题文件 (命题实施意见、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教师任务分工表、样题等) ;第二, 命题教师按照命题文件的要求编写试题 (每人只是编写本人所负责的章节或题型) ;第三, 主命题教师按照试卷蓝图组配多套平行试卷;第四, 集中验收。

三、命题的组织与管理

自学考试命题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应加强命题工作的总体规划, 统一领导, 严密组织, 严格管理, 逐步实现命题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由经验型命题逐步向以现代教育测量理论为指导, 注重统计分析、试卷评估、评卷误差控制、信息反馈等科学命题发展。命题的组织管理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严密的命题管理组织, 加强命题工作管理。

当前, 自学考试命题的管理主要是采取“国家统一命题、省级命题和省级协作命题”的“三级命题管理体制”。省级命题考试课程应在“三级命题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实用的管理组织子系统, 该子系统由省考办、主考学校、主考专业系 (部) 、主考专业教研室、主考专业教师组成, 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 采用分级管理, 层层落实, 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省自考办负责下达自考命题任务、日常管理、题库的建设、使用等工作;主考学校负责具体组织各主考专业的师资配备;主考专业教研室负责选配师资;主考专业命题组负责具体命题。各级均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 以保证命题的规范性和命题师资的高水平。

(二) 强化主考学校的管理职能, 积极推进命题教师队伍建设。

命题教师是保证试题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各级考试管理机构组织命题时应强化主考学校的管理职能, 积极推进命题教师队伍建设。

1. 主考院校积极发挥中介桥梁工作, 做好命题教师与上级管理部门、命题教师与学院业务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2. 主考院校要加强学院自学考试管理者队伍建设。

学院自学考试管理者在选派命题教师的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 要加强对学院自学考试管理者的业务培训, 主要包括命题教师选派要求、命题程序、命题保密纪律等, 强化他们选派命题教师的责任和质量意识, 做好命题教师的后勤服务和信息联络工作。

3. 加强命题师资队伍建设, 做好命题教师推荐工作。

一方面要对教师加强有关教育测量学和考试学的基本知识, 自学考试性质及特点, 自学考试命题应注意的事项等内容的培训与学习。另一方面要选择一批热心自学考试事业、工作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的教师组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命题教师队伍, 建立命题师资库, 以便接到省考办下达的命题任务, 可向考办推荐出较为优秀的命题教师。

(三) 严明命题纪律, 确保试卷安全。

自学考试是国家考试, 考试命题属于国家机密。命题教师必须接受考试管理机构组织的保密教育, 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局和教育部有关的保密规定, 严禁以任何形式泄露处以保密状态的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各组级命题管理机构实行命题、审题相分离;主考学校在命题组织上, 严格执行命题与助学辅导相分离的原则, 确保命题试卷的安全。

四、命题的基本程序

根据教育测量学理论在自学考试命题中的应用要求, 确保考试命题质量, 考试命题应严格按照以下程序操作。一是根据课程命题任务的要求, 按照全国考办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教师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 选聘3—5名命题教师成立命题小组, 确定主命题老师。二是各级命题管理机构要在组织教师进行正式命题前, 对命题教师进行必要的学习培训;包括学习有关命题文件、命题的规范要求、准确把握考试标准、教育测量学理论、自学考试的性质与特点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辅导。三是命题组应在熟悉课程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制定命题实施意见、试卷设计蓝图 (命题细目表) 、命题教师任务分工表、样题等规范性文件。四是命题组按照考试大纲、教育测量学和已编制好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编制试题和审定试题。五是命题组按照试卷设计蓝图的规定组配试卷, 进行磨题。在组配试卷中应注意每份试卷要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 覆盖考试大纲的各章;组配的试卷须使不同能力层次试题的分数和不同难易程度试题分数比例适当。六是命题管理机构组织教师客观、全面地评价试卷, 对试卷整体进行综合性的判断。

五、结语

在自学考试三级命题机制中, 命题规范应建立以“制定命题标准—实施命题标准—检查命题标准—完善命题标准”为核心的命题管理模式。制定命题标准主要包括:命题内容标准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命题实施意见, 试卷蓝图) 、命题技术标准 (国家考委制定并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工作手册》等) 和命题管理标准 (国家考委制定并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工作规定》等) 。实施命题标准主要包括:一是制订命题工作政策文件, 指导命题工作;二是组织命题, 确保命题质量和安全保密。检查命题标准主要包括:课程命题质量评估和考试情况统计分析。完善命题标准主要包括:完善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和改进命题技术规范与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春菊.浅谈新形势下自考命题工作的科学管理[A].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5.

自学考试命题高等教育 篇2

一、在命题方向上做到“三个把握”

命题方向的科学确定,既是保证试卷效度、信度的需要,也是统一命题教师思想的需要。命题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正确把握命题方向是确保命题质量的前提。

首先,要把握考试的性质与目的。命题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工作,起始于目的。目的是命题的灵魂,命题目的的引导作用贯穿于命题的整个过程。如,中考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学业水平考试,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反映初中毕业生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中考就是一项学业水平与升学选拔兼顾的考试,这两者间如何兼顾,孰重孰轻,直接影响到命题难易度的设计和把握,也直接影响到命题质量的社会评价。所以,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及相关的文件,认真分析考核范围内的教学现状,开展调研测试建立参照常模,正确把握命题方向,这是确保命题质量的关键与基础。

其次,要把握课程标准。试题要反映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要加强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历经验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就必须基于标准命题,也就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测试题目的开发,并使得测验与课程标准相一致。为此,命题教师就得牢牢把握课程标准,全面了解学生使用的教材,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命题,才能使命题真正彰显学科特色。

第三,把握教学实际。中考命题,就要对测试范围内考生的整体学业水平进行科学预估,了解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实际水平及学科教研水平,体现本地的生活元素、文化元素。因此,联系实际命题,既能提升考试内容的效度,又能为考试区分度设计提供依据。

二、在命题技巧上要坚持“三化”

1.优化命题程序

多年的中考命题实践,我们一般都遵循以下命题程序:制定考试文件→出台学科考试说明→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调研测试及分析→命题人员集结(学习保密要求、学习课标、把握教材)→编制双向细目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要求、考查方式等)→整体设计试卷→独立研发试题→小组讨论组卷→试题审校→试卷质量自评→试卷印刷→考试→阅卷指导→试卷分析与评估。其中,调研测试制度的建立是确保命题质量的关键。严格按中考要求组织命题测试,抽取部分学校的部分学生参加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一是进一步了解实际教学水平,二是及时调整命题难度、区分度和试卷结构,三是为直接命题的教师提供参照。

2.细化命题依据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最常用的分析工具和设计方案,是命题的整体设计、学科研发试题的基本依据,是命题过程必须遵循的。

一份科学的双向细目表,在命题中能发挥“三个确保”,即确保覆盖面,确保不偏离考试目标层次要求,确保不出怪题、偏题。要使双向细目表更具科学性,首先,要明确编制的依据。就中考的双向细目表而言,必须严格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和本市中考方案及学科考试说明,结合全市初中学科教学实际,兼顾城乡差异。其次,要准确确定其考察目标。从认知要求的角度确保命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将考察目标从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修订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六个层次。第三,要合理确定“命题范围”。要保证测试范围与标准范围一致、不超标,试题涉及的内容就不能超出考试范围。大规模考试对所有教师教学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高质量的试卷才能发挥正确导向,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命题范围”考量。第四,题量要合理,分布要均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均衡测试题目,变“考什么就教什么”为“教什么就考什么”,有助于教师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第五,命题价值取向应与课程标准所追求的价值观保持一致。高质量的题目不仅是手段,同时也是目的。这是因为在应答过程中,学生还将感受到题目内在的意义。第六,难度的适切性。这是因为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虽然是底线,但教育拒绝平均化,追求卓越,基于标准的评价关注的是高水平而又可以达到的标准。

3.强化试题原创

为了提高教师命题的原创性,我们一是要选择新颖的命题素材,命题素材要具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张力。联系实际,突出学科知识与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中选择试题素材,体现从生活走进学科、从学科走进社会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所学学科知识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

二是要求命题的切入角度新、立意新。为了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设计试题情境时,命题教师要善于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引题、以实际问题立意,从现实生活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取材,渗透人文情感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在选好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恰当的删改,依据考点和学情进行立意创作。

三是试题设计的有效性。对于一个试题,如果它预设的考查目标是合理的,本身也具有科学性,那么我们自然很关心该试题能否完成命题者事先制定的考查目标。如果不能完成,则说明试题在有效性上出了问题。通常以下几个方面会导致试题的有效性降低:题型选择不当影响有效性,小题大做导致题目的考查价值与分值不等效,对核心知识处理和把握不当导致试题内容与考查目标之间发生了偏移,问题设计和提问方式不够完善影响有效性,命题者的意图不能通过多数考生的解答而实现,其他领域专业词汇的过量使用的影响等。

四是有效设置试题的难度。试题的难度直接影响到考试的难度,考试难度的控制,实质上就是对考试平均分数的控制。课程考试的结果应能使大部分学生达到及格以上的成绩,少数人达到优秀,也应有一部分人不及格。这种成绩分布是合理的,既有利于竞争,符合实际情况,又可防止分数贬值。影响试题难度的主要因素有:知识点的多少;知识目标层次的高低;解题距的长短;思维量的多少;问题及背景的熟悉程度(创新与实践性问题);题目条件表述的复杂程度;题目条件表述的隐蔽性;解答题目时涉及的心智技能;对表达水平的要求等。控制试题难度的常用方法有改变题型、具体化与形式化、增加或减少铺垫、增加或减少限制条件等。

五是要克服原创性命题的几个误区。(1)为题干而题干。有的题干信息与选项不匹配,关联不大,或联系不紧密,没有为解题提供有效信息,题干变成摆设,解题时一点也用不上;有的题干很长,但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有效关键信息却很少,甚至没有一点,题干对解决的问题指向不明、聚焦不强,对解决问题帮助不大;总题干与支题干关联度不大,总题干的作用变得可有可无。(2)为情境而情境。不管情境与要考查的知识是否有联系,硬添一个热点时事背景或情景,实际上并没有起到联系学科或学生实际的作用。情境归情境,解题时一点也用不上。(3)本末倒置。题目盲目追求新颖和创新,只着眼于支离破碎的支节问题、小节问题,而忽视对学科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查,易导致偏题、怪题等。(4)命题者对各种题型的功能认识不足。如:单选题,是一种较好地考查知识面的题型,它可以把要考查的知识点进行较好地展开,合理地分布和布局,是保证试卷覆盖面的重要题型。有些教师命题时,选择题设计的选项不科学,没有考虑知识点的展开与选项之间的对等性、迷惑性和有效性,有随意凑数的感觉。

三、在选题组卷时要坚持“三对照”

一是对照《考标》、《课标》和双向细目表的要求,讨论试题与这些命题依据是否相符,不选超标的题,不选考点重复的题,不选有争议的题,不选近年的陈题,不选不严谨的题,不选偏题、怪题,不选题干不简约的题,不选阅读量不适切的题。确保试题对考点的覆盖面不少于80%,确保试题设计与其要达到的考查目标一致。

二是对照教材表述及教学要求,检查试题表述是否严谨、科学,检查图表、数据、文字材料是否有误,检查试题是否有歧义,检查材料的真实性、时代性和代表性。选新颖的、简约的、表述准确的、无歧义的、有教育意义的题,选符合大多学生认知习惯与风格的题,确保试题内容与结构科学,题意明确、无歧义,试题表述准确、规范。

三是对照原型题和原始材料,凸显试卷的创新点。试题一般分为常规试题、改编试题和创新试题三类。要凸显试卷的创新点,就要多用改编试题和创新试题,少用常规试题。

改编试题是对已有的题目进行改造,使之从形式上、考查功能上发生改变,成为一道不同的试题。对原型题进行改编,是命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常见做法有:设置新的问题情景、转换题型、重组整合和改变立意等。教材中的原型题一般都很经典,是命题的重要资源。为了引导一线教师用好、教好教材,发挥教材在考试复习中的导向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我们要求命题教师改编和原创试题时,要大量利用教材中的原型题,直接选用或稍做变形,从中挖掘和组合并升华形成具有新意的试题。这些试题来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既让考生处处能见到教材中题目的影子,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抓纲务本”的学生和老师占到优势,又能有效地避免“题海战术”、发挥良好的导向功能。

相对于常规试题和改编试题而言,试题创新更有价值和挑战性。根据选取的考查内容,按照考查的要求,选取合适的素材,打破常规形成的原创试题,即创新题。创新题的突出特征是“打破常规,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各地中考试卷中的创新试题,主要体现出背景新、素材新、组合新、设问新和立意新等特点。试题创新的方法很多,但要注意:创新是手段,考查学科重要知识、技能与方法才是核心,不可本末倒置。在求新、求变的同时,要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在打磨试题时要坚持“三个结合”

在选题组卷形成试卷初稿后,对每道试题仔细打磨推敲是十分重要的一道环节。磨题时要反复地读题,反复推敲问题情境是否交代清楚,表达是否简练、通俗易懂,是否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磨题时必须坚持读题、做题、改题相结合,反复读题干,反复做题,反复修改,力求题干简约、指向明确,答案严谨、无歧义。坚持命题人员独立思考与小组充分讨论相结合,不搞一言堂,不做无准备发言,要形成一致意见。坚持不厌其烦与短时搁置相结合,磨题是一个细活,需要命题者的耐心,磨题过程要不厌其烦。具体而言,磨题时要特别考虑以下问题。

1.试题考查的重心是否与课标、教材一致,难度设置是否合理

要着重考虑试题是否完全依据课程标准,有没有打“擦边球”的情况,是否与《双向细目表》列出的知识点与能力点保持了一致。除了关注整个试题的合格标准和整体难度外,还要审查每个小题的难度预设,关注整个试题的难度结构是不是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

2.题干是否简约

试题的文字阅读量是否适宜。题干语言是否经过了认真的锤炼,试题的表述方式是否适用于所有考生,语言是否简洁、连贯、无歧义,题干的文字叙述是命题人自己拟定还是选用教材中的现成实例和措词,要尽可能使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词汇。试题的插图是不是准确清晰,图形是不是美观,能不能给考生的视觉带来舒适感,插图位置是否正确。重新审视试题给予的情境是否充分,问题提出的角度是否自然、无歧义。

3.避免选择重题、陈题

避免重题,既要注意不同试题之间不能重复、类似或者有相互提示的现象出现,又要注意试题的各个小题之间相对独立,不重复、不交叉。避免陈题,凡是曾使用过的题目都必须回避。

作文考试命题对比研究 篇3

一、作文考试命题的“死”与“活”

作文考试命题一般包括两部分, 一是题目, 二是要求。笔者认为, 应弃“死”求“活”, 即题目本身限制不宜过死, 要给学生留有自由表达的空间。试举两例:

例1:题目:在天, 我喜欢______ (四年级上学期)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作为习作题目 (第一条横线可以填春、夏、秋、冬, 也可以填阴、晴、雨、雪, 第二条线可以是人或事, 也可以是景或物)

2.注意抓住特点, 表达真情。书写规范, 卷面整洁, 400字左右。写完后认真修改。这是一次半命题作文。

从字面看形式新颖, 其实引导不当。问题出在“在____天”上。笔者调查了学生所补充的题目:1.在春天, 我喜欢李婷婷。言外之意是其他季节不喜欢。这不是以“季”取人吗?不可写。2.在夏天, 我喜欢柳树, 夏天的柳树枝叶茂盛, 孩子们喜欢它, 在情理之中, 可以写。3.在秋天, 我喜欢秋游, “秋游”可以写, 但两个“秋”字重复, 学生在填空的同时不知不觉出现了病句。4.在冬天, 我喜欢小狗。为什么单单在冬天喜欢小狗, 其他三季不喜欢吗?这不是真正的喜欢。5.在雪天, 我喜欢打雪仗。“打雪仗”有儿童情趣, 可以写, 但强调“在雪天”没有必要。上述5例中有的可写, 有的不可写, 但不管哪种情况, 我们读这个题目时都感到别扭。特别是那个“在”字, 学生虽然填空得了分, 但没有受益。如:在夏天, 我喜欢柳树。有个学生也按要求填了空, 可是在写作时, 他又把题目改为:我喜欢夏天的柳树。我们认为这个题目好, 好在读来顺口, 有个性。但又不符合试题要求, 被批卷老师扣了分。

上述分析说明, 习作题目不宜限制过“死”。批卷老师也不应拘泥试题评分标准。否则, 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他们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例2:题目:我喜欢……

提示:这是一次半命题作文, 省略部分由你来补充。你所喜欢的可能是学习方面的, 也可能是日常生活中的, 也可能是大自然里的……比较一个, 选择你最喜欢的来写。“喜欢”可不能空喊口号, 要用具体事例说话, 说自己心里的话, 把你喜欢什么、怎样喜欢、为什么喜欢告诉小伙伴。

此例把常用的“要求”改为“提示”, 意在给学生一个更宽松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写作, 鼓励他们说心里的话, 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有利于保护儿童的灵性, 张扬个性。

二、作文考试命题的“繁”与“简”

作文考试命题的“要求”, 应删“繁”从“简”。小学生注意的范围比较狭小, 不善于分配, 他们对繁琐的作文“要求”往往注意不到, 甚至“顾此失彼”, 导致多数学生写不好作文, 试举两例:

例3:在平日的学习中, 你经常进行课文的复述练习吧。在练习中, 你一定学到不少有关复述的要领, 现在就请你展示一下吧。在本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小抄写员》, 文中的主人翁叙利奥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是这篇课文有点长, 。书写规范, 卷面整洁,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字数在400左右。写完后要仔细读一读, 改一改。 (五年级上学期)

这一段表述“要求”的文字有180字 (含标点) , 把几种概念杂糅在一起, 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障碍。一是复述。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 不可用于写作。二是改写。即根据原文内容, 改变其表现形式的写作练习。改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改变体裁、改变结构、改变人称、改变描述方法、改变语言。属于作文教学范畴。但试题要求“从复述的角度改写”, 令人费解, 前面所列5种改写法没有此种改法。复述与改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不可混为一谈。三是缩写。要求在不损害原作中心思想和基本情节的基础上, 对原文进行压缩, 扼要地写下来。《小抄写员》原文约2800字, 要求改写到400字左右, 试题中虽然没有表述“缩写”, 但绝大多数学生是缩写的。四是读后感。试题中也没有明确表述这一概念, 但有抓住主要内容, 叙述合理, 写出真情实感的要求。试想原文那么长, 要压缩到400字左右, 必然把细节删掉了, 难以写出“真实的感受”, 所以学生就写成了读后感。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50%的学生命题为《复述〈小抄写员〉》, 30%的学生命题为《改写〈小抄写员〉》, 13%的学生命题为《缩写〈小抄写员〉》, 7%的学生命题为《读〈小抄写员〉有感》。学生面对同一“要求”, 命了四个题目, 这并不是个性化的表现, 而是繁琐的“要求”把学生弄懵了。批卷老师只认定第四个题目不符合要求, 因为没有“复述”。其实, 第一个题目最不好, 应回归“阅读教学”。第三个题目最可用, 因为写前三个题目的学生都是缩写的, 作文与题目相符。由此可见, 这道题给教师批卷也带来了困难。

例4:缩写《小抄写员》, 要求抓住主要内容, 字数400左右。最好在题目前面加一个正标题, 如可敬可爱的叙利奥———缩写《小抄写员》。加得适当的, 给予奖励分。

与前例比较, 此例的“要求”表述简明, 学生看到题目与要求就知道写什么。特别是加正标题的“引导”, 可体现作文的个性。假如让学生“改写”, 则要给学生指出用哪种方法改写 (见前面所述的5种改写方法) 。如:改写《学弈》, 要求根据原文内容, 把文言文改为白话文, 也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改写, 老师允许你适当联想, 拓展情节, 相信你一定能改写得生动、形象。此题属于运用改变原文语言的方法改写, 其中“适当联想, 拓展情节”, 意在给学生留下自主创新表达的余地, 引发学生的改写兴趣。

三、作文考试命题的“深”与“浅”

作文考试的对象是小学生, 不管是“题目”, 还是“要求”, 都要把握好文字的深浅度, 也就是说文字表述应适合学段学生阅读。试举四例:

例5:请你用不同的图形和色彩, 画出你心目中的夏天, 然后再把你所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一年级下学期)

例6:学了写留言条以后, 你可能写过许多次, 从中也真正知道了留言条的好处。现在就请你回想一下你觉得最得意的留言条, 在脑海里改一改, 然后写出来好吗? (二年级上学期)

例7: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认真观察研究, 写下所见所感。 (二年级上学期)

例8:请你认真仔细观察画面, 想象两位小朋友的心情和语言及周围的环境, 然后以《植树去》为题目, 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二年级下学期)

自学考试命题高等教育 篇4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

第六章 教学(上)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大,所涉及到的重点知识点较多,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等。本章需要注意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有:教学的内涵、教学的意 义、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等。其中,教学的意义、教学过程的概念及特点等知识点,考生在复习时需重点掌握。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什么是教学?一般而言,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作用于学生并引导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知识和经验,养成一定能力,形成一定技能、技巧,并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育人活动。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活动总是包括施教者、学习者和教学内容,缺一就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活动。教 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 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技能训练与提升、行为方式的养成、道德和审美价值观念的获得、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等。教学具有明确的发展指向和发展价值。

其次,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师与学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失去任何一方,教学活动便不存在。

最后,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具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多种形态。教师 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练习、辅导评定等都属于教学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既可以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直接交往活动进行,也可 以通过印刷物、通信、广播、电视、网络、录音、录像等远距离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作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是共件与多样件的统一。

对教学及其相关概念加以辨析,有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含义。

(1)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此之外,学校教育还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 等途径。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2)教学与智育。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智育主要是向学 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但教学并不是智育的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的任务之一,但也并非教学全部任务,教学同 时承担着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我们决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 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3)教学与上课。教学与上课之间的关系亦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包括课前准 备、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辅导、学业评定等基本环节,上课只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

二、教学的意义

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 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学在传承文化,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教学为 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建立学校的正常秩序。教学的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通过教学能较简捷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 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使他们在短时问内达到人类发展的一般水平,从而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通过教学,不仅促进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进程,而且使人 类文化一代代继承发展。因此,教学是社会历史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加速、知识技术猛增的今天,这种作用更为重要,只有通过 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功效才能做到。

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如何使小学生适应这种时代的发展,教学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第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实施跨世纪素质 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教学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基本 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小学生按预期的要求发展。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人才质量。因而教学成了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小学生培 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作用直接地、具体地表现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上。(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2)它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第三,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工作的经验的总结。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教育质量就能提高,反之,教育质量就必然下降。因此,要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质人才,就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间接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当然,以教学 为主,并非教学唯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通过教学,而且要通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劳动等途径才能实现。

教学是一种目的性、连续性、计划性、规范性极强的育人活动。它任务繁重、内容复杂、工作浩繁、制度严格、运行有序,是学校教育一项最基本、最经常、最 主要的工作。所以,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但是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结合,必须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应全面而妥善地安排教学 与其他教育活动,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

三、小学教学的任务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以,掌握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只有扎扎实实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才能有条件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确保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规格。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成果,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的知识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学科 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它是组成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揭示了学科研究对象本质及发生变化的规律性,反映了科学文化发展 的现代水平。

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而基本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如语文和外语的阅读、写作技能,数学的运算技能,理、化、生学科的实验技能等。技能通过多次操作,可以发展成为技巧。

技巧是指一种技能操作或动作的自动化。有的技能通过一定的练习便可发展为技巧,如读、写、算的技巧,运动技巧和电脑打字技巧。但不是所有的技能都能发展为技巧,包含复杂智力操作的技能,如写提纲、作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无论怎样训练也不能转化为技巧。

一般来说,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技巧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相互促进。但不同类别的学科及内容的教学,对三者关系的处理有不同的特点。系统知识含量高的科学文化课的教学,一般都从传授知识人手,引导学生在理解 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技能和技巧。然而,技术性与艺术性很强的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则不同,多从技能的教学人手,并配合技能的教学讲解相关 的知识、要领、诀窍、原理。

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将贮存在书本或其他的信息载体的物化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经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将人类总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知识结 构。今天,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加强双基教学,我国也不例外,无论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样的改革,都要坚持加强双基教学而不应有所削弱,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 务,保证教学质量。

(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所谓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属于能力范畴,亦称智能,是一般的能

力。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智力,现代教学日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

所谓创造才能,对学生来说,主要是指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智能、灵感与意志去探索、发现、创建和掌握尚未知晓的新的知识或方法的能力。这种创新,对社会来说谈不上是首创,但对学生知识与视野的开拓、思维方法的改进、学习能力的提高,追求真知的热情与意志的激励则富有新意。它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的决心的综合体现。创造才能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态,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教学“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 强自己的创造潜力”。

只有注意发展性教学,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维操作,进行推理、证明,去解决创造性作业,才能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人们的智力是先天 遗传素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和个人努力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但对小学生来说,教学对他们的智力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面对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才 能解决学生的有限学习时间和人类不断积累的巨量知识之间的矛盾?一是要有选择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二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当今教 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体力。所谓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是人体活动时所能付出的力量,包括持久力、适应力和抵抗力,都与身体健康水平有关。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力,特别要注意教学卫生,要求学生在坐、立、阅读、书写和其他学习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护学生的视力,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 重,使学生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与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当然,这不只是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任务,也是各科教学的任务。首先必须充分 利用体育课的教学,向学生系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还要通过其他各科教学促进学生机体的正常发育与成长。

(四)培养小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态度。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小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 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的学习和交往,是他们生活中认 识世界和进行社会交往的组成部分。他们在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联系实际过程中,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他们在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将 依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都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供了坚实基础。

教学在强调共性的同时,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个性是指个体在发展和创造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人的精神文化特性。广义的个性是指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和各种稳 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生来具有与后天习得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性的稳定特点的综合。它通过需要、兴趣、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等反映出 来。

在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能在自己一定的原有经验背景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特征的知识与技能结构。这种独具特征的知识和技能结 构,就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等各 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我们要通过教学,激发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 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考试命题应注重编校质量 篇5

试卷体例不统一、表达不规范、文字和标点有误等问题是中考命题编校的主要问题。对此,国家应建立统一的中考命题编校标准,各省市的命题管理者也应主动探索和加强命题的编校质量管理,培训命题人员,组织专业编校人员进行阅卷。

中考 试卷 编校 问题 对策

中考包括学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它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次重要的学业评价。自1999年我国中考命题权下放,实现“由集中到分散”以来,各地纷纷组建了中考命题人才库,中考命题经验不断丰富,命题技术得到普遍提高。据统计,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命题单位已增至130余家[1]。中考是检测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中考命题的质量直接影响中考录取的公平性。笔者对2012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进行抽样审读,发现试卷的编校质量有待提高。

一、试卷存在的编校问题

1.体例不统一

试卷在试卷名称、题型说明、题目形式、图表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体例不统一的问题。

(1)试卷名称

试卷名称一般包括省市名、年限、考试类型、科目等项,但顺序和称谓并不统一:有“年限”居前,也有“省市名”居前;有“招生考试”,也有“升学考试”;有“试题”,也有“试卷”,还有“试题卷”。因而出现了“西藏自治区2012年普通中专(高中)招生统一考试试卷化学”“2012年常德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地理与生物试题卷”“二O一二年全市初中学业考试生物试卷”“2012年三明市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题”等各种名称。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在137个地区独立命制的试卷中,数学科考试卷的名称就有47种[1]。

(2)题型说明

选择、填空、计算、回答等题型说明,有的试卷用大写的数字排序;有的无序号,用黑体字标明。其中,选择题的题型说明有两种,一种是“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一种是“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3)题目形式

选择题题干末尾处有的是空白,有的用括号,还有的用冒号;答案选项大多采用A.B.C.D.标明,也有用(A)(B)(C)(D)标注。

(4)图表设计

许多试卷的图表无图序标注,题干中以“下图”“下表”来引用;只有在一题两图时才以“图1”“图2”或“图甲”“图乙”来标注。

2.语言不规范

试卷语言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成分杂糅、搭配不当和重复啰嗦等。

例1.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的营养主要储存在水稻种子的__________中。

状语“作为餐桌上的主食”的中心语应是“大米”,但是句子的主语是“营养”,原题应改为:

大米是餐桌上的主食,其营养主要储存在水稻种子的_____中。

也可改为:

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营养丰富,其营养主要储存在水稻种子的_______中。

例2.采用真空包装的贮存方法,可以使肴驴肉保质期长达12个月,其中的原理是_____。

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应去掉“采用”,将“贮存方法”作为全句的主语,或者进一步精练为:

真空包装可以使肴驴肉保质期长达12个月,其中的原理是____。

例3.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的整体水平仅次于日本,为36.17%,居世界第二位。

“近视率”与“整体水平”不搭配,且后面两个分句都是说明“近视率”而非“整体水平”。应改为:

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仅次于日本,为36.17%,居世界第二位。

例4.在市场上,肉类的价格一般比粮食的价格贵。

“价格”应与“高低”搭配。

例5.大豆植物的根部生有许多根瘤,根瘤中有根瘤菌,这一实例主要说明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前两分句可简化为“大豆植物根部的根瘤中有根瘤菌”。

例6.艾滋病之所以令人可怕,就是因为艾滋病病毒破坏了人体的_______。

“令人可怕”是错误用法,可改成“可怕”或“令人害怕”;“就是”的强调语气因缺少语境无意义;后一分句的“艾滋病”啰嗦,可删去。全句可改为:

艾滋病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其病毒破坏了人体的______。

例7.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这是一份生物实验方案,但从表述上看,缺乏可操作性。“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题干并未提供“受精卵一共就是300粒”的背景;“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是要求而不是操作。为保证实验方案的表述准确和可操作性,该题可改为:

在三个鱼缸中各放入100粒青蛙受精卵,并放置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3.文字和标点符号有误

例8.通过实验,写出你是如何判断哪种金属材料更容易导电?

全句为陈述句,句末应为句号。

例9.请你评估:这一实验测算的密度结果怎样?(即测量值比真实值是“偏大”、“偏小”或“准确”)?

句中最后一个问号应该放在括号内。

例10.科学家证实金星的大气组成中含有硫化氢(H2S),H2S中硫元素化合价为( )

A.-2 B.+2 C.-1 D.+1

答案选项误用运算符号“-”表示负价符号的“-”。

除标点符号的误用,一些试卷中也出现了文字错误,如“做出假设”“做了如下总结”中“做”都应为“作”;助词“的”“地”混淆,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科学的安排一日三餐”中“的”应为“地”。

二、提高中考命题编校质量的对策

尽管各地对中考命题工作普遍重视,组织也相对规范,但由于国家尚未出台相对细致、规范的中考命题指导建议(或规范性的技术措施,而不仅仅是泛泛的中考法规与保密制度),因而,各地在组织中考命题的过程中基本上是“经验式作业”,中考的命题质量和水平受制于组织者个人的素质、水平,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机性[1]。这也是中考命题编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因而国家应建立统一的中考命题编校标准,保证命题的编校质量。

中考命题的编校标准应体现语言文字、编辑出版的法律法规和语言文字的国家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可以借鉴《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制定管理细则,将中考命题易出现的不规范处重点说明。

在国家还未出台统一的标准时,各省市的命题管理者应主动探索和加强命题的编校质量管理,组织专业人员制定区域内的命题编校标准,保证各年各科在体例样式、题型说明、标点符号运用等方面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命题人员的选拔、培训和命题实施环节要把编校质量管理纳入其中,培养命题人员的编校规范意识,提高他们的文字敏感性,增强其文字运用和编校能力。

命题组还可组织专业编校人员,增加编校质量审读环节。专业编校人员是指出版社、期刊社、编辑部的编辑和校对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善于发现命题过程中的文字质量问题。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科命题人员的工作强度,又可以保证试卷的编校质量。

总之,把中考命题编校规范作为命题的一项标准和要求,尽早建立,并积极落实,那么,类似的不规范问题就有望消除。

参考文献

[1] 孔凡哲.命题技术:中考改革亟待突破的瓶颈.教育监测与评价,2012(2).

小议食品化学考试试卷命题 篇6

关键词:食品化学,考试试卷,命题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三大学科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如食品工艺学类课程的基础,还是分析和解决食品生产、贮藏及安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开发食品新产品,革新食品工艺,进行食品方面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主要方法。《食品化学》的教学水平与学生对食品化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食品化学是一门考试课程,既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相关技术和能力的水平,又要检验教学效果和质量,要发挥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作用[1,2,3]。考试试卷是决定考试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着考试的目的能否达到。经过多次教学循环,我们总结出食品化学考试试卷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以下做法:

1.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定考试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过程的基本文件,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知识掌握程度与技能能力要求,规定了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程度有明确的要求;严格规定了授课的内容与相应的授课时间;界定了知识点的覆盖范围,标明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通过教学大纲,可以体现该门课程的特点,反映该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关系。总之,教学大纲规定了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与对学生知识、技能及能力的要求,应在考试前制订考试方案,将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做到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一致,以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的符合程度检验考试内容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理清命题思路,克服考试命题的随意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具体操作上坚持两条原则:1)各主要知识体系在试题中的分数比重尽量做到与其在教学大纲的授课课时比重一致;2)试卷的基础题从教学大纲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找,提高题从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内容中变化出来,综合题则从食品生产与科研的实际出发,尽量从当前的热点或公众关注点、或前沿课题中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尽量要能反映学生的视野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2. 建立习题库、复习题库,以此为基础建立试题库

食品化学是建立在基础学科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之上的,学习食品化学时必然要应用到这些课程的内容,在授课时教师必须通过布置复习题与习题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并能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分析、解决食品化学问题的解决上。食品化学与后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有关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食品营养学、食品添加剂、食品酶学、食品风味化学等课程有很强的联系,部分内容甚至有较大程度的交叉[4]。有些内容属于食品化学要掌握的,有些内容是食品化学为相关过程打基础的,教师可以在授课中通过习题、复习题告知学生哪些内容属于食品化学需要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其它课程学习的基础,并让学生通过习题、复习题牢固掌握。食品化学的内容复杂,学习要求高,其内容既包括食品的六大基本成分结构、性质及其在贮藏、加工、包装中可能发生的物理变化,以及它们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又包括食品的色泽、风味、食品中应用的酶、食品添加剂等内容;通过食品化学的学习,学生既要掌握引起食品贮藏、加工与运销过程中食品质量与安全性变化的物理、化学变化与生物变化的种类、后果、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以及控制这些变化的方法,又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问题,还要掌握食品功能性成分功能专业的评价、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纯化等内容,而食品化学授课学时有限,必须在课前、课后布置大量的习题、复习题给学生,通过课外的预习、复习与自学来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食品化学还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之一,为便于学生复习应考,也有必要建立习题、复习题库。

习题、复习题库的建立不仅仅由任课教师根据教材或讲稿命题,也应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教师征求食品化学的习题、复习题,然后全系教师多次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根据相关课程教师在授课中感觉哪些知识学生必须具备或往届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有欠缺,然后将这些知识或者能力作为习题、复习题的内容。此外,根据学生在实习或社会实践活动、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中暴露的知识与能力不足,将相关内容作为习题、复习题的内容。食品生产、科研及安全方面出现一些热点、社会公众关注点后,教研活动中也会及时将它们变为食品化学的习题与复习题。我们也定期收集校外,特别是名校的考研真题,并及时补充到我们的习题、复习题库中。

习题、复习题库建立后,我们将各知识点分门别类,然后按照教学大纲对各知识点的授课要求与学时比例,按照基础题、提高题与综合题的适当比例,整理出试题库,并集体做出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考试与补考时随机抽取,用过的试卷从试题库中清除,并补充新试卷。

3. 试题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食品化学课程中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与基本概念,学生必须记牢、背熟,如水分活度的概念及水分活度的分区、疏水相互作用与极性相互专业的强弱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等。这类题我们以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答案唯一的客观题形式出现,这类题的分值一般控制在30%左右。但是更多的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最为重要,这类题我们以提高题的形式出现。如脂肪的自动氧化受多种因素影响,脂肪氧化的程度难以用一个指标作氧化全程的唯一准确评价指标。我们在考试前,首先让学生做一次关于脂肪氧化的综合性实验,设计多种脂肪氧化的条件,测定多个脂肪氧化指标,然后将实验条件与学生的实验数据列在试卷上,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理论分析解释实验数据,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食品化学相关理论的理解程度,还可反映出学生其他基础课程如分析化学等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这类题目的分值一般控制在45%左右。提高题的分值控制在25%左右,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考查学生平时的积累与自学能力,如牛初乳里有许多功能性成分,在考题中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综合利用牛初乳的方案。学生首先要了解掌握牛初乳的物料特点、功能性成分,这主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如果喜爱专业,并注意了解与专业相关的问题,回答就没有障碍,在我们的习题与复习题中也有类似题目促使学生去了解。另外,免疫球蛋白等功能性成分的分离考查了学生对非食品化学内容如膜分离等知识的了解状况,免疫球蛋白的分离必须确保其不变性,学生必须根据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涉及分离方案,防止免疫球蛋白变性,等等。试题的答案有些是唯一的,有的答案并不唯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对答案不唯一的题目,我们在评分上并不求全责备,学生只要在答案中有独到的见解,体现出灵感或智慧的火花,都可得到高分。

4. 重视动手能力,实验内容纳入理论课的考试范畴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动手能力非常关键。我们拟将食品化学的实验课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即使实验课单独设课,依然也可在理论课考试中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蛋白质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每一种食品体系中几乎都有蛋白质存在,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有多种,我们给定几种食品体系,要学生设计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案并评价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的作用,这对学生就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又能考查学生能力的问题,而学生今后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又很可能与这类题目极其类似。这样的试题有可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今后工作中用得着的能力。

总之,食品化学考试试卷的命题,既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视野与知识贮备、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通过考试,可以引导学生提高在今后工作中用得着的能力。要达到此目标,学生没有相关知识的记忆不行,仅仅只有记忆也不行,应既有记忆又有能力才行。考试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对食品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这样一种目的。同时,考试的结果能够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超峰, 贾冠忠.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考试改革研究[J].科学与管理, 2008, (4) :81-83.

[2]叶蓓, 王光辉.浅谈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8) :848.

[3]陈瑶, 李梦虺.论高校创新教育下的考试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4) :630-631.

考试命题应注重编校质量 篇7

一、试卷存在的编校问题

1.体例不统一

试卷在试卷名称、题型说明、题目形式、图表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体例不统一的问题。

(1) 试卷名称

试卷名称一般包括省市名、年限、考试类型、科目等项, 但顺序和称谓并不统一:有“年限”居前, 也有“省市名”居前;有“招生考试”, 也有“升学考试”; 有“试题”, 也有“试卷”, 还有“试题卷”。因而出现了“西藏自治区2012年普通中专 (高中) 招生统一考试试卷化学”“2012年常德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地理与生物试题卷”“二O一二年全市初中学业考试生物试卷”“2012年三明市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题”等各种名称。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2010年在137个地区独立命制的试卷中, 数学科考试卷的名称就有47种[1]。

(2) 题型说明

选择、填空、计算、回答等题型说明, 有的试卷用大写的数字排序;有的无序号, 用黑体字标明。其中, 选择题的题型说明有两种, 一种是“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共50分) ”, 一种是“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 ”。

(3) 题目形式

选择题题干末尾处有的是空白, 有的用括号, 还有的用冒号;答案选项大多采用A.B.C.D.标明, 也有用 (A) (B) (C) (D) 标注。

(4) 图表设计

许多试卷的图表无图序标注, 题干中以“下图”“下表”来引用;只有在一题两图时才以“图1”“图2”或“图甲”“图乙”来标注。

2.语言不规范

试卷语言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成分杂糅、搭配不当和重复啰嗦等。

例1.作为餐桌上的主食, 大米的营养主要储存在水稻种子的 __________ 中。

状语“作为餐桌上的主食”的中心语应是“大米”, 但是句子的主语是“营养”, 原题应改为:

大米是餐桌上的主食, 其营养主要储存在水稻种子的 _____ 中。

也可改为:

作为餐桌上的主食, 大米营养丰富, 其营养主要储存在水稻种子的 _______ 中。

例2.采用真空包装的贮存方法, 可以使肴驴肉保质期长达12个月, 其中的原理是 _____。

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 应去掉“采用”, 将“贮存方法”作为全句的主语, 或者进一步精练为:

真空包装可以使肴驴肉保质期长达12个月, 其中的原理是 ____。

例3.目前,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的整体水平仅次于日本, 为36.17%, 居世界第二位。

“近视率”与“整体水平”不搭配, 且后面两个分句都是说明“近视率”而非“整体水平”。应改为:

目前,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仅次于日本, 为36.17%, 居世界第二位。

例4.在市场上, 肉类的价格一般比粮食的价格贵。

“价格”应与“高低”搭配。

例5.大豆植物的根部生有许多根瘤, 根瘤中有根瘤菌, 这一实例主要说明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________。

前两分句可简化为“大豆植物根部的根瘤中有根瘤菌”。

例6.艾滋病之所以令人可怕, 就是因为艾滋病病毒破坏了人体的 _______。

“令人可怕”是错误用法, 可改成“可怕”或“令人害怕”;“就是”的强调语气因缺少语境无意义;后一分句的“艾滋病”啰嗦, 可删去。全句可改为:

艾滋病之所以可怕, 是因为其病毒破坏了人体的 ______。

例7.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 (各100粒) , 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 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这是一份生物实验方案, 但从表述上看, 缺乏可操作性。“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 (各100粒) ”, 题干并未提供“受精卵一共就是300粒”的背景;“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是要求而不是操作。为保证实验方案的表述准确和可操作性, 该题可改为:

在三个鱼缸中各放入100粒青蛙受精卵, 并放置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3.文字和标点符号有误

例8.通过实验, 写出你是如何判断哪种金属材料更容易导电?

全句为陈述句, 句末应为句号。

例9. 请你评估:这一实验测算的密度结果怎样? (即测量值比真实值是“偏大”、“偏小”或“准确”) ?

句中最后一个问号应该放在括号内。

例10.科学家证实金星的大气组成中含有硫化氢 (H2S) , H2S中硫元素化合价为 ( )

A.-2 B.+2 C.-1 D.+1

答案选项误用运算符号“-”表示负价符号的“-”。

除标点符号的误用, 一些试卷中也出现了文字错误, 如“做出假设”“做了如下总结”中“做”都应为“作”;助词“的”“地”混淆, 如“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科学的安排一日三餐”中“的”应为“地”。

二、提高中考命题编校质量的对策

尽管各地对中考命题工作普遍重视, 组织也相对规范, 但由于国家尚未出台相对细致、规范的中考命题指导建议 (或规范性的技术措施, 而不仅仅是泛泛的中考法规与保密制度) , 因而, 各地在组织中考命题的过程中基本上是“经验式作业”, 中考的命题质量和水平受制于组织者个人的素质、水平, 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机性[1]。这也是中考命题编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因而国家应建立统一的中考命题编校标准, 保证命题的编校质量。

中考命题的编校标准应体现语言文字、编辑出版的法律法规和语言文字的国家标准,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可以借鉴《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制定管理细则, 将中考命题易出现的不规范处重点说明。

在国家还未出台统一的标准时, 各省市的命题管理者应主动探索和加强命题的编校质量管理, 组织专业人员制定区域内的命题编校标准, 保证各年各科在体例样式、题型说明、标点符号运用等方面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命题人员的选拔、培训和命题实施环节要把编校质量管理纳入其中, 培养命题人员的编校规范意识, 提高他们的文字敏感性, 增强其文字运用和编校能力。

命题组还可组织专业编校人员, 增加编校质量审读环节。专业编校人员是指出版社、期刊社、编辑部的编辑和校对人员, 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 善于发现命题过程中的文字质量问题。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科命题人员的工作强度, 又可以保证试卷的编校质量。

总之, 把中考命题编校规范作为命题的一项标准和要求, 尽早建立, 并积极落实, 那么, 类似的不规范问题就有望消除。

参考文献

自学考试命题高等教育 篇8

一、严谨性原则

严谨性原则是指试题必须科学严谨.一般来说试题犯科学性错误概率很低, 但试题描述不严谨却比比皆是.

1. 条件冲突

例1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赛.比赛路径如图1所示, 赛车在起点A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功率P出发, 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 加速一段时间t后关闭发动机, 接着由B点进入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圆轨道, 恰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D然后小车在B点离开圆轨道, 此时马上开启发动机, 让小车以恒定功率2P从B点沿水平轨道向C运动, 经过时间t1关闭发动机, 最后小车从C点进入半径为2R的光滑竖直圆轨道, 也恰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E, 然后小车在C点离开圆轨道, 此时又马上开启发动机, 让小车以恒定功率P从C点沿水平轨道向F运动, 又经过时间t关闭发动机, 小车最后从F点以一定的速度离开水平面, 最后恰好从G点沿与圆周相切的方向进入放置于H点的半径为2R的光滑竖直圆轨道.运动具体轨道和相关尺寸如图所示, 其中A、B、C、F、I在同一水平线上, G点和H点的高度差为R.已知小车的质量m=1kg, P=6W, t=1s, R=0.2m, 重力加速度g=10m/s2, 不计空气阻力, 小车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恒定.求:

(1) 小车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与重力的比值k.

(2) 在小车运动过程中第二次开动发动机的时间t1.

(3) CF间的距离x.

这是某市际大型联合模拟考的考题.在求第 (3) 小题时我们会发现题中的两个条件“A、B、C、F、I在同一水平线上”和图形中的FH水平距离为“3R”不但多余而且冲突.根据赛车从F点到G点作平抛运动可求得G点的竖直速度为m/s、运动时间为0.2 s, 根据从G点沿与圆周相切的方向进入竖直圆轨道, 用速度分解法可求得水平速度为2m/s, 进而可算出FH间的水平距离为, 而不是图中的3R.考生按照题目的不同条件求取的答案不同, 总以为自己哪里搞错了, 耗费了不少时间, 也给改卷增添了麻烦.

2. 语言歧义

物理题的条件可以隐含, 但语言的叙述必须明确, 不能使人产生这样理解和那样理解都可以的歧义.

例2如图2甲所示, M1M4、N1N4为平行放置的水平金属导轨, M4P、N4Q为相同半径并平行放置的竖直半圆形金属轨道, M4、N4为切点, P、Q为半圆轨道的最高点, 轨道间距L=1.0m, 圆轨道半径r=0.32m, 整个装置左端接有阻值R=0.5Ω的定值电阻.M1M2N2N1、M3M4N4N3为等大的长方形区域Ⅰ、Ⅱ, 两区域宽度d=0.5m, 两区域之间的距离s=1.0m;区域Ⅰ内分布着均匀的变化的磁场B1, 变化规律如图2乙所示, 规定竖直向上为B1的正方向;区域Ⅱ内分布着匀强磁场B2, 方向竖直向上.两磁场间的轨道与导体棒CD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 轨道的其他部分均光滑.质量m=0.1kg, 电阻R0=0.5Ω的导体棒CD在垂直于棒的水平恒力F拉动下, 从M2N2处由静止开始运动, 到达M3N3处撤去恒力F, CD棒匀速地穿过匀强磁场区, 恰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PQ处.若轨道电阻、空气阻力不计, 运动过程导体棒与轨道接触良好且始终与轨道垂直, g取10m/s2.求:

(1) 水平恒力F的大小.

(2) CD棒在直轨道上运动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Q.

(3) 磁感应强度B2的大小.

这是某市高三期末大联考的一道试题, 乍一看是一道很有亮点的电磁感应综合题, 它把电磁感应的动生与感生电动势、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电路、图象、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和能量等都结合进去, 题目的难度又不是很大, 却遭到许多人的诟病, 质疑者并非无理.

据调查, 题中那句“两磁场间的轨道与导体棒CD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 部分考生把它理解为磁场区域Ⅰ中的轨道和磁场区Ⅱ中的轨道与棒CD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0.2, 而命题者的本意是指两磁场之间的无磁场区 (N2M2M3N3) 的轨道与棒CD的动摩擦因数为0.2.考生的理解并非不可, 但解题却陷入困境.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语言是考试命题的大忌.

3. 迷宫式叙述

上述例2, 许多考生说初读第一遍不知道在讲什么, 读了第二遍模模糊糊感觉题目不难, 就是条件很乱记不住, 读题花了很多时间.一个题目文字长达400多字, 图2甲中还有22个字母, 编题者自己清楚有哪些已知条件, 只要一条条写出来即可, 读题者却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已知条件, 在那么长的文字阅读中, 每一句话的理解都要从下面的图中找到相应的字母才行, 上面看看下面找找, 简直是在走迷宫, 不忘才怪.也许有人会说这就考你的审题能力.审题能力不是因为命题者的表达不清而让别人去揣摩, 也不是把本来应该简单明了的数据搞得别人晕乎乎再让他自己去整理, 审题是对条件的挖掘与排除, 是对物理情境的感知, 是对物理模型的构建, 这些才是物理审题的核心能力.

4. 聊天式叙述

有些编题者总喜欢在试题的开头部分加上一大堆牵强附会的文字叙述, 以显示试题的文化气息和科学史含量.

例3如图3, 2007年4月24日, 瑞士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妮·尤德里 (右) 和日内瓦大学天文学家米歇尔·迈耶 (左) 拿着一张绘制图片, 图片上显示的是在红矮星581 (图片右上角) 周围的行星系统.这一代号“581c”的行星距离地球约190万亿公里, 正围绕一颗比太阳小、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运行.现已测出它的质量约是地球的6倍, 其表面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倍, 把行星和地球近似成球体处理, 则该行星的密度和地球的密度之比为 ()

从题目开头的“2007年4月24日”, 到“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运行”, 这段叙述与试题主旨毫无关联.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信息题, 可是文中除了“约190万亿公里”可作干扰条件外, 其他的文字与图片都是废话, 没有一条信息可用, 完全可以删去;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渗透科学史教育, 试问考完试后, 有哪位考生还对那个时间、那个科学家、那个照片、那个行星代号有一点点印象?其实什么教育也没渗透.考生们说在那么紧张的考试中, 居然编这无聊的东西来跟我们聊天, 杯具 (悲剧) 啊!

二、评价性原则

考试是一种检测, 通过考试要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作出恰当的评价.而评价的功能要靠试题的合理设计实现, 试题的知识点覆盖面要广, 试题的难度分布要有梯度, 考查的思维能力要有不同层次.切忌对同一知识点的同层次问题多次重复考查, 如上述例1中的第 (1) 、 (2) 小题都是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的综合, 无论是考查的知识点, 还是解题方法没有多大差别, 只是所求的物理量不同而已.就在与例1同一份试卷的最后一道压轴题也有同样的问题, 该题如下.

例4如图4所示, 在xOy平面上第Ⅰ象限内有平行于y轴的有界匀强电场, 方向如图, y轴上一点P0的坐标为 (0, y0) .有一带负电粒子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1) 以垂直于y轴的初速度v0从P0点垂直射入电场中, 最后从A点离开电场, A点坐标为 (xA, 0) ;换用另外一带负电粒子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2) 也从P0点以同样的初速度v0垂直y轴射入电场中, 最后从B点离开电场, B点坐标为 (xB, 0) , 不计粒子的重力, xA、xB为已知.

(1) 求两带电粒子所带电荷量之比;

(2) 若在第Ⅳ象限过Q点放一张垂直于xOy平面的感光胶片, Q点的坐标为 (0, -2y0) , 求感光胶片上曝光点的横坐标xA′、xB′之比;

(3) 若带负电粒子 (m, q) 从P (0, y) 以v0垂直进入匀强电场, 然后离开电场, 最后到达感光胶片上的M (x′, -2y0) , 写出x′与y的关系式. (已知E、q、m、v0、y0)

(4) 若在y轴上的两个长为y0的区域P1P2、Q1Q2内有大量带负电粒子同时以速度v0垂直于y轴的方向射入电场, 其中P1的坐标为 (0, y0) , Q1的坐标为 (0, 3y0) , 则在胶片上出现了两段长度分别为d1和d2的曝光区域P1′P2′和Q1′Q2′, 求d1和d2的比值.

第 (2) 、 (3) 、 (4) 小题, 都是利用类平抛运动出电场时的方向特点, 通过作图, 找出几何关系进行求解, 三个小题的解题方法和思维层次基本一样, 只不过计算量有所增加.同一份试卷的两道主干试题都存在重复雷同的现象, 缺乏设计与创新.无怪乎考生感叹:无语啊, 考试难不成是赌博押注?

三、导向性原则

所谓研究高考说白了就是研究“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 考试从来就是指挥捧, 模拟考是高考的前奏, 对教和学都有很强的导向性, 因此在正式的考试中对超纲题、擦边题的使用应十分谨慎, 尽量少用, 最好不用 (平时的作业练习可适量采用) 如上述例2除了上面的质疑外, 许多老师还有一个质疑:这是一道动生与感生电动势并存相消的问题, 而这在该省的教学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不作要求解答时尽管可以用磁通量不变作变通处理, 但是如果把变通处理推而广之, 可变通处理的问题就太多了, 如浙江省对动量和冲量的内容不作要求, 如果作变通处理都可从牛顿定律出发推导求解, 那考纲的规定又有何意义?一位学生在他的考后总结中写道:命题的老师啊, 是您无能吗?为什么总要出一些超纲题、擦边题来卡我们?纲内的题就编不出来?信心都被您考没了, 怎不叫我们内牛满面 (泪流满面) ?

考试命题中的“导语”利弊分析 篇9

一、考前导语类

考前导语位居卷首, 有统率全卷之功能, 字数多的几百字, 少的几十字, 到底应该写什么, 怎样写, 有必要讨论。试摘三例:

【例1】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亲爱的同学们, 经过一个冬天的盼望, 赶快换上春装, 跟我踏青去吧!

(摘自某刊二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分析:导语的前四个分句, 文字挺美, 但语序欠妥当, 与自然规律不符合。天气暖和了, 冰雪融化, 草木才开始生长, 地下冬眠的动物才苏醒活动。建议调整为:春回大地, 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 万物复苏。后一个句子感觉不完整, “经过一个冬天的盼望”, 盼来了什么?应插一笔:“才迎来了春姑娘。”另外, 结尾可否补一笔与考试关联的话:只要肯用心, “√”欢迎你。

【例2】考前导语:亲爱的同学们,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 你的语文水平又有了大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反映你的学习成果, 这里, 提醒你在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如下几点:一、拿到试卷后, 不要急于做题, 而要通览全卷, 认真分析一下试题有什么特点, 选定好你做题的重点, 还要先易后难。二、要注意提高做题速度, 主要指分析题目要求的速度、阅读的速度、思考的速度、写字的速度等, 因为题量比较大。三、要注意充分调动和运用你日常积累的经验和信息, 因为有些题目单靠课本所学是完不成的。四、要注意在提高速度的同时, 把字写规范, 因为写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相信, 只要冷静应答, 胜利就是你的。试试看, 你会成功的。

(摘自某市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分析:导语285字, 文字多, 且琐碎, 像老太太在唠叨。通览全卷、分析特点、选定重点、先易后难, 这一条不实用。学生一般是按顺序做题, 遇到不会的就空着, 等后面再答。做题速度的解释没有意义, 主要是平时训练。课本上学的和生活中学的都是积累, “单靠课本”的提示没有必要。学段目标对写字的要求是端正、规范、整洁, 一次考试没有必要扯那么远。学生读了弊多利少。

【例3】亲爱的同学们, 六年制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当你又一次打开试卷时, 一定有美好的记忆浮现脑海, 永远的怀念定格心中。现在, 让我们一起静静凝思, 捡拾童年岁月之美;认真着笔, 体验成功的快乐。

(摘自某市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分析:导语文字简练, 蕴含感情。学生读了能引发回忆, 产生美感, 认真对待毕业考试。顺便提点小意见, “静静凝思”, 太紧张, 可改为“静心思考”。孩子们静下心来, 收获果实, 岂不快乐?

二、“板块”导语类

考试命题的“板块”, 一般分为基础知识、阅读积累、习作展示等。命题者大都加上了板块导语, 多针对不同范围的试题而写, 也有的与试题似不相关, 文字一般为几十字, 效果不一。现举两例:

【例1】夏日缤纷——“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夏天美景如画, 夏天多姿多彩, 火辣辣的红、金灿灿的黄、碧油油的绿……夏天呈现缤纷色彩, 带来勃勃生机。

(摘自某刊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分析:此例系阅读板块导语。这段文字的确很美, 猜想命题人是想把孩子们带进欢乐的夏天, 可见作者用心之良苦。给笔者另一种感觉是“导语”远离试题。学生不一定有心欣赏, 因为读耽误时间不得分。建议切近题目写, 贴近学生写, 给予真正的“导”。

【例2】基础小背篓——一点一滴, 积少成多;阅读袋袋裤——欣赏别人心灵世界的风光;拓展园地——尽情展示你的风采;习作乐园——用心灵感悟, 表达生活美。

(摘自某刊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分析:有些试题的三级“导语”文字多得让学生找考题有困难, 此例却不同。四大板块一目了然, 注释性的文字简练、活泼, 学生一定喜欢读, 受启发。此形式可供命题者参考。

三、每题导语类

每题导语, 从属板块导语, 是针对一道试题写的一两句话或一段话, 也有的加上“友情提示”之类的文字, 多追求新颖、活泼, 欠缺具体、实用的指导。现举三例:

【例1】“夏日欢唱” (辖4个小题)

(1) 百鸟欢歌。拼拼写写, 你写的字一定最棒!

(2) 蛙鸣悠扬。辨字组词, 你的词汇最丰富。

(3) 溪流潺潺。补充词句, 让松风涧水声音更清脆。

(4) 笛声阵阵。判断正误, 让牧童短笛更加悦耳动听。

(摘自某刊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分析:这是“基础知识”板块中的四道小题, 导语 (或人文关怀) 形式的确新颖, 但未必有实用性。百鸟、青蛙、溪流、短笛与拼写、组词、填空、判断有何联系, 笔者不得而知。拼写听鸟叫, 组词听蛙鸣……难保孩子不走神儿, 大城市里的孩子多听不见蛙鸣, 可农村孩子一见到青蛙, 常忘了回家吃饭。再说, “蛙鸣悠扬”, 符合实际吗?人们常说笛声悠扬、琴声悠扬, 没听说“蛙鸣悠扬”, 古有“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名句, 虽是夸张, 但也说明蛙声响亮。夏天, 住所近池塘, 蛙声一片扰你难入睡。笔者建议删掉前句, 后句调整为:拼拼写写, 你写的字最漂亮;辨字组词, 你的词汇最丰富;补充词句, 你一定能全填对;判断正误, 你一定判不错。

【例2】我们国家的汉字形状是丰富多彩的, 这也是汉字的魅力所在, 其中有一类是宝塔式的字很有趣。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右面的图, 然后根据你的学习想一想, 每一个方框内的图形应该是一个什么字。不认识不要紧, 只要能写出来你就成功了 (写到括号里) 。

(要求写的六个字是:品、森、众、磊、焱、晶。摘自某市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分析:导语长112个字, 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笔者感觉引导繁琐、不当。汉字是汉族人自己创造的用来记录汉语的符号, 用“我们国家的”来修饰是赘余。“魅力所在”学生读不懂。“磊、焱”, 教科书上没有出现。为什么要孩子写不认识的字?导语还没读下来, 孩子就懵懂了, 得不偿失。试改如下:右面有六幅图, 每幅图表示一个字, 看明白了就写出来。你一定能全写对!

【例3】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将是人一生莫大的自豪, 你平时养好认真写字的习惯了吗?你能写一手端庄秀丽的汉字吗?

1. 看拼音写汉字。……

2. 听写:

(摘自某市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分析:导语 (人文关怀) 针对两道写字试题而写, 给孩子论说写好字的大道理。这样写, 孩子是否喜欢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的要求是:端正、规范、整洁, 不知命题人为什么用“端庄秀丽”来提醒学生?“端庄”多形容人的品行、风度, 写字一般用“端正”, 如: (1) 小芳是一位端庄秀丽的姑娘。 (2) 苗苗的字写得端端正正。建议导语要带着感情写, 尽可能做到浅近、活泼,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试写如下:

你是班里的写字能手, 一定能把字写得端正、规范、整洁, 老师拿起你的试卷, 会爱不释手呢。

【例4】“好文不厌百回读。”这句话提醒我们, 美文反复阅读品味收获才会大。再读下面这段话, 看会不会有新的收获。

(摘自某刊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分析:这是课内阅读题的导语。过去, 多这样写:阅读课文片段, 回答问题。常这样写, 学生读来会乏味, 改革的导语对学生有启发性。

【例5】习作平台

题目:今天, 我懂得了

提示: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也许是亲身经历的某一件事, 让你一下子懂得了孝敬, 懂得了珍重, 懂得了宽容, 懂得了感恩……请你把题目补充完整, 再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将自己懂得的一个事理写出来。

(摘自某市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地理考试命题中的“认知冲突”设计 篇10

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

表1

国家甲乙丙丁

城市化水平(%)90836632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答案】C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答案】D

二、试题中的“认知冲突”设计简析

1在知识环节制造认知冲突

本题组所涉及的知识有:不同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人口出生率和人口的分布,其“认知冲突”表现如表2。

表2

知识点知识要求(参考《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湘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Ⅱ、选修Ⅳ)本题组体现的知识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多在75%以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低,2000年仅达39.9%。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于75%的有日本等国家

“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的代表地区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滞后城市化”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除“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外,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西亚石油国的高水平城市化。

2在观念环节制造认知冲突

新课程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题组比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还承载了能力的提升和观念的形成,其在观念上制造的“认知冲突”如表3。

表3

观念达成(参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本题组体现的观念学生的观念误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一般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不一定高于发展中国家

人均GDP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一般高于低的国家人均GDP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不一定高于低的国家

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一般高于工业不发达国家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不一定高于工业不发达国家

往往把上述观念中的“一般”理解为“必然”

3在“衔接”环节制造认知冲突

本组试题具有前后承接的关系,做题时真正产生认知冲突的环节就在于两道题目的前后承接关系上,在做第1题时很容易产生认知误区而选择D,在此基础上第2题既可选A也可选B,由此而产生认知冲突。在做第2题时产生的上述情形,可视为是命题者有意给考生设置的一种“警示”。高考试题通常在材料(文字、图表或情境)和选项中设置“警示”信息,以引起考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调整思路,打破定势,再次分析重新得出结论。

应该说,从命题视角和认知冲突的设计来看,本组题目都有一定的新颖性和时代性,体现了当前高考“源于教材,却不拘泥于教材”的思路,跳出了死记硬背的窠臼。在2011年浙江省文综高考试卷中,该题组被置于试卷的第1、2题,说明命题者主观上认为这是一组难度适中的题目。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此组题目却成为浙江省2011年文综高考地理部分失分率最高的题目之一。

图1 人教版大纲教材(上)和人教版课标教材(下)中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数据

三、试题失分率高的原因分析

1“认知冲突源”处理不当导致认知误差

题组中采用的四个国家,其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数据是产生认知冲突的主要来源,命题者本意是要让考生产生表2、表3中的认知冲突,进而通过分析反思解决问题。而本题组在组织这些材料时,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考生在判断中产生较大的认知误差。

(1)“城市化水平”数据脱离教材

本组试题所采撷的数据涉及到“西亚石油生产国的城市化水平”问题,从浙江省所采用的湘教版教材来看,对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主要阐述了“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问题(西亚石油生产国均不属于此列)。在没有任何提示的基础上,要确认“沙特阿拉伯和其他三国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切实际的。

(2)不同领域提供的“城市化水平”统计数据不一致

关于各国的城市化水平,由于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的差异,所得出的数据可谓千差万别。在本组试题中,以日本的城市化水平为例,无论是教材提供的数据还是相关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均存在较大差异。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大纲教材中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约为80%(1998年),而其后出版的课标教材中其比重却只有70%左右(2000年,见图1)。一些学术研究采用的日本城市化水平数据,也存在着重大差异(图2)。

日本城市化水平的变化(1945- 2005)单位:人;%

总人口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

194571,998,10420,022,333278

……………………

196094,301,62359,677,885633

……………………

2000126,925,84399,865,289787

2005127,768,000110,264,00086.3

资源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统计调查部国势统计课“国势调查报告”

(摘录自:《战后日本城市化过程与主要特征》,《世界地理研究》2008年第二期,作者:郑宇)

(摘录自:《走出高城市化的误区——日本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启示》,《城市规划》2004年第十一期,作者:王德、彭雪辉)

图2 不同学术论文中采用的日本城市化水平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命题者忽视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在2009年以前一直使用的是人教版大纲教材,图1中“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数据在大多数高三教师脑海中形成了较深印象,在复习中也必然会影响考生的认知(这也是本题组中帮助考生判断英国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知识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造成认知误差也就在所难免了。

 双音联 上联: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下联: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此联为四川朝云庙联。上联读为:朝云潮,朝朝潮,朝潮朝退。下联读为:长水涨,长长涨,长涨长流。

 上联: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下联: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

2“警示”信息不能引起深层次反思

(1)“警示”信息过于弱化

如前所述,本题组在第1题中仅仅凭借四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数据,根本就不可能产生认知冲突。只有在考生对第1题判断错误的情况下,而且是必须在选D的情况下(如果第1题选择A或B,则第2题只能选择A),才有可能在第2题中做出A或B的判断,进而造成认知冲突。如果能适当强化“警示”信息,如在四国城市化水平基础上再增加四国2005年的人口数据(四个国家中,只有日本人口超过1亿,考生对此有认知基础),则可以有效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2)“警示”信息表述不够完善

题组中第2题A和B选项的阐述,均符合日本的状况,但B选项 “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的阐述存在歧义。对于日本人口、工业和城市的阐述,一般均表述为“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而濑户内海沿岸位于日本领土主体的南部,在第1题形成的强势认知误区基础上,B选项的表述就失去了“警示”作用,考生往往会以“最优原则”来确认选择没有任何歧义的A选项。如果在B选项中表述为“人口集中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城市”,会减小歧义,从而强化其“警示”作用,制造较强的认知冲突。

3“认知冲突源”与“警示”信息衔接度较低,导致理解偏差

如果在“认知冲突源”导致认知误差的基础上,设置足够的“警示”信息,也可以使考生调整思路,进一步分析来找出合理答案。而且,这也能够很好体现新课程所强调的“过程与方法”的理念。该题组由于信息材料的组织和表述等不足,使得“认知冲突源”与“警示”信息衔接度较低,反而导致有较高认知基础的同学做出了错误判断,而没有认知基础的同学却能够“猜”对,这样就使新课程的理念没有得到有效贯彻。

责任编辑 桑实

五禽戏益寿壮骨

华佗有“外科鼻祖”之称。据《三国志》载,他通晓养生之术,年过百岁而貌有壮容,擅长导引之法,首创五禽戏。五禽戏是体育疗法,强身健体,流传至今。

广陵人吴普是华佗得意弟子之一。初从华佗习医,华佗传授他“五禽戏”时曾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能过度疲劳。运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犹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吾以为可用古人导引之术,模仿动物形态,如熊之攀枝自悬,若鸱之身不动而双目回顾。‘五禽戏’,分虎、鹿、熊、猿、鸟,依次习演,近可治病健身,远可延年益寿。假若体中不快,练习五禽戏,沾濡汗出,全身通泰,身轻体便,腹中欲食。”吴普依言练习,寒暑不避,年逾古稀尚耳聪目明、齿牙完好。

据说,华佗在家乡谯地,时常倡导养生之法、导引之术,“五禽戏”妇孺皆知。他的邻里有个孩子叫珍儿,出生后就体弱多病,华佗让他练习“五禽戏”。练虎形,上肢攫扑;练鹿形,伸转头颈;练熊形,卧地伏倒;练猿形,踮脚纵跳;再练鸟形,展翅飞翔。三个月之后,珍儿体质增强,身体逐渐健壮起来。

上一篇:留人策略下一篇:道路景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