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2024-08-17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精选六篇)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篇1

一、“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趋势

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管理者、职工、供应商、客户、政府等, 各方面都有自身利益, 共同参与和构成企业利益制衡机制。企业内部各方希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因为该财务目标直接反映其自身利益, 但同时排斥企业外部利益主体, 因而相互之间易产生矛盾;而缺少企业外部利益主体, 最终导致企业内部也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不仅产生了企业内部对剩余价值索取权和控制权要求的动机和事实, 而且加大了所有权和管理权与企业外部各利益主体的矛盾。因此理论界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必须兼顾和均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使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尽可能最大化。只有当参与企业的各方利益都实现最大化时, 企业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从而达到社会财富最大化的状态。

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博弈分析

利益相关者之间也有利益冲突, 难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不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会对企业理财产生影响, 必须同时满足对企业有投入, 分享企业收益, 承担企业风险的利益相关者 (即股东、债权人、管理者、职工、政府五个重要方面) 才会对财务管理目标产生影响。股东和债权人为企业提供资金;管理者为企业提供管理;职工为企业提供技能;政府提供组织运行的政策与法律, 企业向国家上缴税收。这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与协作, 演义着种种博弈行为。

其一, 股东与管理者的博弈。股东追求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管理者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而牺牲股东的利益, 管理者有时甚至与股东目标背道而驰, 于是便产生了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管理者有可能出于增大自身效用的目的, 采用错报、漏报等会计手段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在表1的博弈模型中, 将这种行为选择统称为造假。管理者造假会危害股东利益, 为维护自身利益, 股东可能选择对管理者进行监督。

表1中, R1表示股东正常收益, R2表示管理者正常收益, R3表示股东因监督带来的额外收益, R4表示管理者造假获取的额外收益, C1表示股东的监督成本, C2表示因股东的监督给管理者操纵带来的成本, P1表示股东监督的概率, P2表示管理者造假的概率。该模型存在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股东的期望收益E1=P1[P2 (R1+R3-R4-C1) + (1-P2) (R1-C) ]+ (1-P1) [P2 (R1-R4) + (1-P2) R1]=P1 (R2R3-C1) +R1-P2R4。对E1求一阶导数, 求极值点, 可得管理者的最优造假概率。令, 得。管理者的期望收益为E2=P2[P1 (R2+R4-C2) + (1-P1) (R2+R4) ]+ (1-P2) [P1R2+ (1-P1) R2]=P2 (R4-P1C2) +R2。对E2求一阶导数, 求极值点, 可得股东的最优监管概率:令, 得。

从博弈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 管理者的最优造假概率P2与C1成正比, 与R3成反比, 即随着股东监督成本的提高, 股东放弃积极监督的可能性增大, 管理者造假的概率P2也随之增大;而在C1一定的情况下, 如果股东监督的收益R3提高, 股东便会有动力积极监督管理者, 使管理者造假的概率P2随之下降。从股东最优监督概率P1可以看到, 与R4成正比, 随着管理者造假的额外收益R4的增加, 管理者会想尽办法造假, 由此对股东的侵害就会越大, 股东为维护自身权益, 对管理者监督的概率就会加大;而如果由于股东的严厉监督使管理者造假成本提高, 即C2提高, 管理者造假的可能就会减小, 当C2大于R4时, 管理者停止造假, 对外呈现出诚信的形象, 股东的监督概率P1随之减小。

其二, 企业与债权人的博弈。企业与债权人之间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 银行等债权人将资金借给企业使用, 并签订债务契约, 根据信贷金额的大小和时间长短, 按照设定中的利率收取利息。而企业则为了自身利益, 违背合同规定, 拖欠归还利息。在表2的博弈模型中, 将这种行为选择统称为违规。企业违规会危害债权人利益, 为维护自身利益, 债权人可能选择对企业进行催债。

表2中, R1表示企业正常收益, R2表示债权人获取的正常利息收益, R3表示企业利用拖欠的利息获取的额外收益, C1表示企业拖欠利息而产生的偿债成本, C2表示债权人的催债成本, C3表示因债权人的催债给企业经营带来的成本, P1表示企业违规的概率, P2表示债权人催债的概率。该模型存在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企业的期望收益E1=P1[P2 (R1+R3-C1-C3) + (1-P2) (R1+R3) ]+ (1-P1) [P2R1+ (1-P2) R1]=P1 (R3-P2C2-P2C3) +R1。对E1求一阶导数, 求极值点, 可得债权人的最优催债概率:令, 得。债权人的期望收益为E2=P鄣2P[1P1 (R2+C1-C2) + (1-P1) (R2-C2) ]+ (1-P2) [P1×0+ (1-P1) R2]=P2 (P1C1+P1R2-C2) +R2-P1R2。对E2求一阶导数, 求极值点, 可得企业的最优催债概率:令, 得。

从博弈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 债权人的最优催债概率P2与R3成正比, 与C1+C3成反比, 即随着企业利用拖欠的利息获取额外收益的提高, 企业违规的可能性增大, 债权人催债的概率P2也随之增大;而在R3一定的情况下, 如果偿债成本C1与因催债给企业经营带来的成本C3之和提高, 企业便会避免违规, 使债权人催债的概率P2随之下降。从企业最优违规概率P1可以看到, 与C2成正比, 随着债权人的催债成本C2的增加, 债权人会为了节省成本降低催债程度, 从而造成企业违规的概率加大;而在C2一定的情况下, 企业最优违规概率P1与C1+R2成反比, 即如果偿债成本C1与债权人依靠收取正常利息R2之和提高, 债权人加大催债力度, 造成企业违规的概率减少。

其三, 企业与职工的博弈。在现代企业中,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不但本身是第一生产力, 更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驾驭者。企业的最终价值体现在职工上, 职工离不开企业, 企业离不开职工, 企业与职工之间是共赢的合作关系。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而激励职工, 职工为了获取丰厚的报酬而积极工作, 由此可以建立以下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表3中, R1表示企业正常收益, R2表示职工正常薪酬收益, R3表示职工积极工作为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 R4表示企业激励制度下职工获得的额外奖金收益, C1表示企业激励职工的管理成本, C2表示职工积极工作的生活成本, C3表示在企业激励制度外职工消极工作带来的损失, C4表示企业激励制度下发现职工消极工作给予的罚款, P1表示企业激励的概率, P2表示职工积极的概率。该模型存在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企业的期望收益E1=P1[P2 (R1+R3-R4-C1) + (1-P2) (R1-R4-C1) ]+ (1-P1) [P2 (R1+R3) + (1-P2) (R1-C3) ]=P1 (C3-C1-P2C3) +P2R3+P2R3+R1-C3。对E1求一阶导数, 求极值点, 可得职工的最优积极概率:令, 得。职工的期望收益为E2=P2[P1 (R2+R4-C2) + (1-P1) (R2-C2) ]+ (1-P2) [P1 (R2+R4-C4) + (1-P1) R2]=P2 (P1C4-C2) +P1R4-P1C4+R2。对E2求一阶导数, 求极值点, 可得企业的最优激励概率:令, 得

从博弈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 职工的最优积极概率P2与C3成正比, 与C1成反比, 即随着职工消极工作带来损失的提高, 职工积极工作的概率P1也随之增大;而在C3一定的情况下, 如果企业激励职工的管理成本C1提高, 则职工积极工作的概率P2随之下降。从企业最优激励概率P1可以看到, 与C2成正比, 随着职工积极工作的生活成本C2的增加, 职工会为了获取自身收益而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促使企业激励概率就会加大;在C2一定的情况下, 企业最优激励概率P1与C4成反比, 即如果企业加大处罚力度, 则企业最优激励概率P1将会降低。

其四, 企业与政府的博弈。在现实工作中, 政府监督部门很多, 包括财政、税务、审计、证劵等监督部门, 这些部门按照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企业实施监管, 要求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受利益驱动的影响, 企业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对政府利益的侵蚀, 企业造假进行偷漏税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由此可以建立如表4所示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表4中, R1表示企业正常收益, R2表示政府正常税收, R3表示企业造假的额外收益, C1表示监管成本, C2表示造假未积极监管而带来的声誉损失, C3表示罚款及造假成本, C4表示罚款及其他收益, P1表示企业造假的概率, P2表示政府监管的概率。该模型存在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企业的期望收益E1=P1[P2 (R1+R3-C3) + (1-P2) (R1+R3) ]+ (1-P1) [P2R1+ (1-P2) R1]=P1 (R3-P2C3) +R1。对E1求一阶导数, 求极值点, 可得政府的最优监管概率:令, 得。政府的期望收益为E2=P2[P1 (C4-C1) + (1-P1) (R2-C1) ]+ (1-P2) [P1× (-C2) + (1-P1) R2]=P2 (P1C4+P1C2-C1) +R2-P1R2-P1C2。对E2求一阶导数, 求极值点, 可得企业的最优造假概率:令, 得

从博弈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 政府的最优监管概率P2可以看出, P2与R3成正比, R3越大, 企业越有动力造假, 政府的压力就越大, 政府监管力度越大;而C3的增大, 能抑制企业造假的欲望, 政府则倾向于不监管, P2减小。从企业的最优造假概率P1看出, C2+C4的增加即不监管损失的加大和政府监管收益的增加, 促使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则企业造假概率P1下降, 而如果政府的监管成本加大, 则打击了政府的积极性, 企业乐于冒险造假, 以增加额外收益。

三、“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博弈均衡

博弈导致各项制度、法规的制定, 并促使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均衡。所谓制度, 是由利益相关方在多次博弈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需要通过体制改革来对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行调整, 促使各种利益得以更好的发挥“相互兼容”。为了使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达到“纳什均衡”状态, 针对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其一, 股东与管理者达到博弈均衡的措施。具体包括:第一, 减少股东监督成本, 对于股东而言, 为解决委托代理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较好的解决途径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第二, 要加强对股东的保护, 强化股东监督意识,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增加股东监督意识;第三, 增加管理者造假成本, 从而减少造假的额外受益, 可以通过法律上的制裁、经济上的处罚以及舆论的影响等途径实现。

其二, 企业与债权人达到博弈均衡的措施。对企业而言, 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就是保护与企业进行正常交易的主体的合法权益。首先, 债权人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选择债务人, 并选择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进行投资;其次在企业签订的债务契约中添加条款, 对企业的一些行为进行限制, 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 不能进行额外的贷款, 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最后, 加大企业欠款的处罚力度, 从而降低贷款风险。总而言之,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企业信用风险不仅要靠企业供应商自身防范, 还要靠全社会增强信用意识, 制定一系列信用法规, 建立诚实守信的信用机制, 形成守信者获利, 失信者难以生存的良好社会氛围,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全社会信用危机, 使债权人与企业共同遵守信用, 并协调均衡。

其三, 企业与职工达到博弈均衡的措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是相互对等的, 两者之间博弈均衡后的关系应该是和谐与合作的良好组合关系。就企业而言, 第一, 企业要提高职工的经济利益、精神享受、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 实施“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使职工积极工作, 从而改进企业绩效, 促进企业发展;第二, 企业对员工的惩罚力度不能过大, 这样会使职工被迫工作, 降低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需实施透明、公平、激励、财务参与性的奖赏制度激励职工工作。就职工而言, 需要对工作充满热情, 对技术追求创新, 对企业保持忠诚, 一切为企业利益着想。最终达到职工离不开企业, 企业离不开职工的终极目标。

其四, 企业与政府达到博弈均衡的措施。具体包括:第一, 加重对企业操纵利润的处罚, 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第二, 制定合理的监管措施, 减少监管成本, 都可以抑制企业造假;第三, 加强政府人员的教育和监管, 杜绝因贪污受贿隐瞒企业偷税的行为;第四, 从根源上改变政府政绩和企业盈余信息的挂钩, 使政府不会为了突出政绩而帮助企业减免税收。

参考文献

[1]朱玉红:《企业财务目标: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基于博弈均衡理论视角》, 《财会通讯》 (综合·下) 2009年第3期。[1]朱玉红:《企业财务目标: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基于博弈均衡理论视角》, 《财会通讯》 (综合·下) 2009年第3期。

顾客利益最大化目标 篇2

文章来源自 3 e d u教育网【文章摘要】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选择什么样的财务目标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评析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并结合当代企业面临的新实际,提出顾客利益至上应该成为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选择。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顾客利益

近年来,对于财务管理的目标人们提出很多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种: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一、对财务管理目标几种观点的评价

1、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一般是指企业的利润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如果每个企业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资金就会流向利润高的企业,从而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但是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利润最大化这一指标没有考虑风险的影响。第二:利润最大化没有强调利润获得的时间。第三: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侧重短期行为。第四:利润最大化强调的是会计利润,忽略了重要的资金成本之一—股东所提供的成本。

2、每股盈余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把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同投入的资本或股本进行对比,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率,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期间进行比较,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异。但其仍然不是一个完全适当的目标。第一:它没有具体说明预期报酬的时间或持续时间。第二:它没有考虑预期盈余源流的风险。.3、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管理者应寻求股东预期将来收益的现值最大化。大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股本价值提供了衡量公司业绩好坏的指标,所以企业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合理的经营,使企业净资产不断增值,使其股票价格最大化。理论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合理的指标,然而人们对这一指标却存在着种种误区。

1)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认为股票价格最大化要求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尽可能以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就业机会等.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管理者更加倾向于以减少投资为代价来实现当前的回报.比如通过减少产品开发,顾客服务上的开销,工人的奖金等来增加股东当前的利益。

2)公司为股东创造的财富与公司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并不是同一概念.股东财富最大化只能狭隘的衡量公司创造财富的能力,其相对于公司创造出来的财富只是一小部分。

3)当前的股东价值和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并不一致。如果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经济实力,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他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竞争优势并不是由经济利润来实现的。

4、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虽然这一目标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也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及货币的时间价值,但笔者认为其同样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企业价值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何谓企业价值?

从性质上看:有企业经济价值,企业社会价值,企业人文价值等,从分配对象上看:有股东价值,员工价值等,从时间上:看企业价值有过去价值,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之分,很难将其定义清楚。

二、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选择

现代社会经济是属于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本的经济,人力资本价值在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核算和价值评估中所占的比例相对上升并将成为决定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有了变化即相关利益最大化,相关利益者包括股东、债

权人、企业职工、顾客、供应商、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有的企业以平衡各方的利益为目标,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目标,股东的利益确实常常要与顾客和员工的利益相冲突,所谓的平衡不过是从企业管理者的个人感觉出发,对各方利益进行“适当”的平衡,且这种平衡的持续性是得不到保证的。

所以结合以上各个方面,笔者认为顾客利益至上是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新选择。

1、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企业的管理者会自觉意识到把服务顾客,开拓市场放在中心位置,并在实现这一过程中努力的维护员工的尊严,关注员工的需求,创造出一种有助于发挥个人潜力的良好氛围.企业的竞争力会随之增强。

2、一旦企业确立以顾客的利益为目标,利润自然而然会成为一种手段,而不再作为企业的目的.企业通过合理经营获得了利润,但为了进一步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则会做出明智的决策,把这些利润支出用于在降价,额外的研究开发,打入新的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公司形象上面,虽然企业的这些举措会减少当期的会计利润,却能够增加企业创造的总价值。

3、这个目标让企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利益达到平衡,以顾客利益至上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企业追求的是企业的成长,企业的成长依靠企业销售业绩的增长,也就是顾客购买量的增长。在企业不断成长的情况,股东,员工,供应商,顾客面临利益减少的风险会减少,从而利益分配关系会变的和谐。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篇3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产权理论基础;人力资本价值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理论也越来越完善,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财务战略作为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反响,对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影响着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制定。但是,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实际应用来看,在普通管理层的应用较多,而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则十分的稀少。

一、“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理论出现的背景

(一)“内部人”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长期以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实权大多掌握在“内部人”的手中,这些“内部人”挥霍着不完全属于他们自己资本,一味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以整体的利益为重。对于股东和经营者来说,他们之间是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委托人与被委托人的目标并不一致。股东和经营者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便尽可能的利用其自身优势,牟取暴利。随着企业的发展,在股东的授权下,经营者掌握的权利日益增加,使企业更多的掌握在经营者的手中,这就容易造成经营者利用手中的权利谋求私利,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其获得利益的大小,完全掌握在经营者的手中,甚至经营者的行为完全和股东的目标相背离,从而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制约企业发展

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在我国各种企业中,股份制企业很少。如果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利益范围的缩小。而实现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那么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如果股东的一切行为决策都以保障自身利益为宗旨,必然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发生冲突,最终使企业的盈利大大降低。因此,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应该相互合作,共同受益。我国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强调时,更加注重追求共同利益,实现多赢,唯有如此,才可以得到各方的支持,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才能顺利开展,企业才能获得更快的发展。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排他性

在企业之中蕴含众多契约关系,包括股东、代理人、普通职员、债权人、政府、生态环境等,它们都代表着各自的利益,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来说,一般都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终极目标,这个目标的最终得益者是内部利益相关者,然而,却排斥外部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消费者、政府、环境等。所以,就造成企业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产生不和谐因素,最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制约。若要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离不开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容易导致内部利益相关者利用自身掌握的权利来谋取私利,而且还会加剧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和冲突。所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理论便应运而生。

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主要特征

(一)产权理论基础为利益相关者理论

就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而言,它的产权理论基础为新古典产权理论。新古典产权理论指出:股东作为企业投资者,承担着最大的经营风险,所以,企业最大的控制权应该掌握在股东的手中,而且,股东也应该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该理论重点强调了股东在企业内崇高的地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企业战略目标。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则不同,该理论指出:不应该只突出股东的地位,还应该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管理者、普通员工、消费者以及政府等,企业经营风险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当然,也应该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投资,企业应当以追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战略目标。

(二)采用共同治理的模式

就目前而言,关于企业治理模式一共有两种:第一,单边治理模式;第二,共同治理模式;前者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后者追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在企业之中存在众多契约关系,包括管理者、员工、消费者、债权人、社会等。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担负着企业的运营风险,所以企业的权利不应该只掌握在股东的手中,企业的收益也不应该只有股东分享。在大型企业中,股东可能会比较分散和被动,同其他利益主体相比,可能处于劣势,不能更好的行使手中的权利,更不能肩负其职责。因此,坚持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者认为,“单边治理”不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应该推行“共同治理”模式,从而使得各个利益主体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三)注重“共同分享”利益

企业是由众多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包括股东、代理人,普通职工、债权人、环境和政府等,因此,若要实现企业的繁荣发展,必须兼顾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平等和独立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企业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由股东所有,而人力资本由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日益明确和细化,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突出,而企业的运营风险也逐渐的加大,股东不再是唯一的风险承担者,而是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既然风险共担,而且企业也是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投资创建,那么自然应该利益共享。所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理论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企业的繁荣发展。

(四)更加注重凸显人力资本价值

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企业的构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不同程度的风险,他们都是企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资本的作用逐渐的退化,重要性也逐渐的降低,然而,人力资本的价值却日益凸显,在知识经济时代,代表着知识和技术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风险的承担而言,当面临风险时,物质资本的持有者可以采取轉移资本的方法,从而使得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人力资本则不然,人力资本具有两大特性,其一是专用性,其二是群体性。人力资本容易对企业产生依赖性,当风险降临时,一旦离开企业,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而且不容易在行业间流动。所以,人力资本往往承担着更大的运营风险。因此,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凸显人力资本的价值。

nlc202309081107

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实现的措施

(一)确保绩效与薪酬的匹配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企业应当充分重视薪酬战略的构建,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唯有实现薪酬的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对人力资本的有效控制,才能提高企业内部职员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关于薪酬的管理是企业的重中之重,薪酬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雇员的去留,以及雇员工作的效率。企业应当充分重视薪酬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根据雇员的工作性质以及自身特点,实施合理的薪酬管理,从而发挥出薪酬的激励作用。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使得职员的薪酬与其创造的价值成正比,即实施绩效薪酬的财务战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构建透明的晋升通道,从而使得雇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唯有如此,才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绩效与薪酬相匹配,在激励员工的同时,也应该为员工提供更加广阔的晋升空间,唯有如此,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应聘,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

(二)采用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实现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资本化,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企业文化等。再将资本进行优化配置,使之在市场上流通,实现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最终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大增加。企业资本经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物质资本经营;其二是人力资本经营。资本经营通过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实现资本的增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资本经营的实施,应该注重培养创新理念,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摆脱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采取一切措施,整合企业资源,使之集中于优势领域,如:高品质产品、优秀管理者。从而使企业的资本得到高效利用;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使之更加立体化,并向着多元化发展,从而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在企业实施资本经营过程中,企业具备的各种资产,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作为企业的营运对象。而传统经营模式则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重有形而轻无形,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制约作用。资本经营模式的实施,能够使企业不再只强调物质资本经营,改变企业管理者的急功近利,使之将资本经营的重心转移到人力资本经营,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经营的重大作用,而且,还要结合物质资本经营的作用,使二者合理的组合在一起,相互协调配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两者的作用。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确保收益的合理分配

收益分配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发放股利对企业价值造成的具体影响,并通过变更股票价格,来权衡股利制度的合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越来越规范,企业的管理机制也越来越完善,企业股利分配制度的制定,需要保护好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而且,还要根据企业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环境,来不断地完善股利分配制度。股利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股利的发放与否。即:是把年度内所有税后收益作为股利来发放,还是将其留存;第二,股利发放的方法。共有三种股利发放方法:固定股利、穩定增长股利、剩余股利;第三,股利支付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股票股利、现金股利、其他形式股利;第四,股利支付率。企业确保收益的合理分配,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而且还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满足,兼顾了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不仅如此,还改变了传统只重视物质资本分配的观念,使得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并重,实现了利益的共同分享。

(四)发挥成本优势

成本领先战略的含义是:在企业内部,通过控制成本的消耗,使之降到最低,从而在行业内,成为成本领先者。基于市场竞争的视角来看,真正意义上的成本领先应当是长期的、不间断的,而且应该具有独特性、不可模仿的性质。从本质上来讲,成本领先主要是利用降低成本的方法,以消费者的利益为本,使消费者收益,从而使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一般情况下,如果两样产品的功能一致,对于竞争者来说,通过降低成本,使之远远低于竞争者,那么企业便具备了极大的成本优势,成本越低,其竞争力就越高,对竞争对手的威胁也就越大,甚至使其被该市场所淘汰。因此,企业应当充分重视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唯有如此,才能不断的提高其竞争力,从而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当前市场竞争情况而言,成本优势高的企业能够“进可攻,退可守”。在市场竞争中,若竞争对手选择进攻型战略,那么因为自身产品成本低,具有更高的边际利润,所以可以选择价格跟进的策略;若竞争对手选择防御型战略时,那么由于自身边际利润高于竞争对手,就可以将这部分利润用来研发新的产品,引进先进的技术,从而促使企业获得更快的发展;而且,企业也能结合实际情况,主动出击,与竞争对手展开价格战,价格战的胜负,一般属于成本低的一方,所以,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大大的受益。

四、结语

利益相关者理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满足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确立方面,利益相关者理论给予的启示: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容易造成企业各利益主体之间发生冲突和矛盾,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战略是新时期企业发展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蔡维灿,李春瑜.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战略[J].经济管理,2012,(7).

[2]刘泽政.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探究企业财务战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2).

[3]蔡维灿.企业相关者利益财务战略实现路径研究[J].商业会计,2013,(23).

[4]朱玉红.企业财务目标: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基于博弈均衡理论视角[J].财会通讯,2009,(3).

[5]高香林.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

作者简介:吴雨(1995-),男,安徽滁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篇4

一、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特点

1. 实行“共同治理”的管理模式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看来, 企业集多边契约关系于一身, 所有利益相关者均承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这一情况来看, 相关者是绝对拥有分享公司所有权的权利的。大多数股东尤其是股份占额不高的小股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十分尴尬的, 相较于其他相关利益者, 这类人群形式相关权利的优势似乎并不明显。有鉴于此, 在相关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基础上增加“共同治理”, 是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所以应拟定合适的契约安排与治理策略, 合理分配企业控制权, 在实现共同治理的同时, 实现共同获利。

2. 主张共享企业所有权利与利益

企业能够得以正常运营, 与股东、经营人员、消费者、供应方等相关者的支持是密切相关的。契约产权主体所蕴含的平等性与独立性, 强调企业治理结构中, 各主体间的关系是平等与独立的。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层面出发, 股东是物质资本的持有者, 而其他利益相关者则是人力资本的持有者。当人力资本的规模越来越庞大, 经营风险也将随之增长, 风险承担自然也成为了利益相关者的共享内容。所以,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符合共享企业所有权益与利益的规范要求, 能有效满足当代企业所有权利益分享的实际需求。

3. 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企业应端正全球责任观, 自觉履行社会义务, 在追求企业自身生产效益的同时, 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求得长远发展, 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 还应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略尽绵力。企业过于侧重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社会效益, 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进而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因此, 即使履行社会义务会导致企业的短期效益受到影响, 但对企业的长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绝对是大有裨益的。

二、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战略

1. 实施资本经营的财务战略

企业资本经营的本质, 是企业将所有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资本化, 用于支撑企业正常运转, 利用调整结构与控制资金流动, 服从市场分派, 促进企业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获得显著提升。企业资本经营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企业在实施过程中, 应尽量发挥出企业资源的优势, 提高企业资本的有效利用率。要有机结合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 朝着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靠拢, 为可持续发展理财战略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石。

2. 遵循贯彻“绿色理财”的思想观念

绿色理财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理财模式, 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在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同时, 实现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企业在开展理财活动过程中, 应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构建和谐理财分为。绿色理财的出现, 满足了企业塑造良好公众形象的需求, 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开辟了新市场, 使企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所以, 企业有必要实施绿色理财的财务战略,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 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

3. 构建“平衡与协调”保障机制

实践证明, 企业构建“平衡与协调”的保障机制是不可或缺的, 其中包括人力资源的协调、相关者制度的设置以及考核形式的选择等多项内容。“平衡与协调”保障机制, 是协调企业关系者整体平衡的有效方法, 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遇到难题时, 应及时反应给高层管理人员, 以确保失衡危机得以及时处理。

三、案例分析

所谓的平衡性公司治理与相关者利益管理, 均属于理想化状态。实际上, 任何一家公司均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衡。所以, 为充分发挥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功能与价值, 企业应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利益相关者的部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公司, 如福特汽车、壳牌石油公司等, 均已设立了利益相关者管理部门。该部分主要负责维持与协调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整体平衡, 处理好各类间平衡与动态平衡问题。当利益实现渠道与实现程度出现明显异常, 则需及时反映给决策层人员, 以便妥善处理失衡危机。此外, 各公司还建立了“平衡和协调”的保障机制, 涵盖人员配备、制度构建、考核方法等, 管理效果颇为理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参考, 是企业战略在财务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财务管理理论一般会建立在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 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因此, 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还应进一步跟进, 为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不断优化做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蔡维灿.企业相关者利益财务战略实现路径研究[J].商业会计, 2013, 23 (7) :6-9.

[2]吕平.浅论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目标[J].经济师, 2012, 15 (7) :132-133.

什么是“博弈各方利益最大化原则” 篇5

3.互利性社会规范形成的.三个阶段

4.从互利性规范到政府的出现

5.公民为什么有服从国家法律的义务

6.民主如何界定了政府与国民的分工合作关系

7.民主如何界定了国民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8.民主仅仅是一种立法和决策程序

9.没有公共讨论,民主就只是空壳

10.“多数人暴政”在什么意义上才是真命题。

11.“宪政制约民主”为什么是假命题。

12.什么是社会规范性的伯林式自由

13.如何界定伯林式自由的界线

14.广义和狭义的自由主义

15.哈耶克政治哲学的若干矛盾之处

16.为什么要建立平等性质的社会规范

17.分配正义的三种类型

18.罗尔斯说了些什么

一、概说

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体中的人,都会面对着很多东西:锅碗瓢盆、房屋、自来水、法规、政府、舞蹈、卡拉OK。这中间有很大部分是自然物,河流山川土地空气之类;还有很大部分是人造物,人造纤维、人造皮革、法律、政府、学校等等。既然是人造物,那就一般是出于人的某种目的才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某种社会政治法律体制和道德规范,是为了满足其成员什么样的目的和利益需求而被设计和制造出来;或者说:社会成员们为了满足某种目的和利益需求,应该设计制造出什么样的社会政治法律体制和道德规范。在这里,要点是两个:人的目的和需求的内容,社会政治法律体制和道德规范的内容。

这看起来不是很复杂的问题却因为以下的事实变得极为复杂:体制和规范要求所有社会成员思想一致、步调一致,但成员们的目的和利益需求却在很多情况下不一致、乃至相互冲突。

吴思在《血酬定律》“修改规则的代价”一章中,记述了清朝咸丰二年的一个社会事件。官府不仅向农民征税,而且还征各种苛捐杂税,农民闹事,最终取消了苛捐杂税。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上演了几千年。面对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博弈的情形,政治哲学家应该说什么话?他如果是董仲舒之类的官方哲学家,当然会从官僚统治集团的利益出发,主张建立对农民严厉的管制政策和税收政策,但是,又不能太严苛,否则官逼民反,对统治者们也无好处。可是如果是一个站在农民立场上的哲学家,就应该主张农民们建立一个不交官税的政治规范吗?如果这样真的能实现,当然对农民利益有很大好处,可是,清朝能答应吗?正如吴思在他书里论证的,清王朝军事统治集团浴血奋战,究竟所为何来?在战场上流血搏命就是为了日后获得报酬,如果农民要求不收税清王朝就不收税,那不是在开玩笑吗?所以主张农民不交官税是一个空想,甚至可能害了农民。对于农民来说,最现实的有利于自己的规范只能是少交一些税。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发现,虽然统治者们和百姓在利益需求上直接对立,全

相关利益最大化下的资本结构优化 篇6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 通过组织财务活动, 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管理的目标经历了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相关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其中相关利益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各方利益最大化指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最大化。这是因为各方利益具有可计量性和可控制性, 符合财务管理的目标。第二, 只有把各方利益最大化确立为公司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第三, 各方利益最大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的基本要求。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和社会公众是公司共同的利益主体, 把实现这些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最终目标的基本体现。

因为企业是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体, 股东和各相关利益为了各种利益最大化必须要进行博弈, 而企业财务目标可以看成是各利益主体最终博弈结果的一个体现。因此, 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佳选择应是权衡相关利益最大化, 它浓缩了企业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理念。

2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权益性资本和债务性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目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第一, 银行贷款比例高。银行贷款手续简单, 成本较低, 所以企业都乐于采用这种方式。第二, 上市公司留存收益所占比率较低。我国内部融资比率相对较低, 内部积累不多, 资产负债率较高。第三, 股票融资比例高。股票融资不需要还本付息, 没有到期日, 财务压力小, 所以企业往往都乐于采用这种方式。第四, 企业债券融资比例极小。我国由于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发育不平衡, 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 企业发行债券受到政府额度的严格控制。第五, 监督机制薄弱。独立董事制度不健全, 对经理人员和其他董事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

3 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实现相关利益最大化

衡量企业资本结构最优的标准主要有:一是综合资本成本最低;二是企业价值最大, 财务风险最小;三是资本结构具有弹性。在理论上, 任何企业都应该存在最优资本结构。但是, 在实践的过程中企业很难准确地确定这个最佳时点, 所以当企业要进行资本结构优化决策时, 必须要先分析和研究影响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各种因素, 比如经济周期、企业偿债能力、所有者及经营者所持的态度、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获利能力、企业的规模程度等因素。

3.1 各方利益最大化与资本结构关系

各方利益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 优化资本结构是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一环, 两者之间是目标和手段的关系。各方利益最大化目标要求企业规避风险, 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使企业总价值最大。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使企业权益性资本和债务性资本在一定比例下趋于合理, 达到综合资本成本最低, 风险最小, 企业的报酬率最高, 从而实现企业各方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

3.2 优化资本结构

1) 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 完善银行的信用制度。由于银行贷款具有成本低的特点, 大部分的公司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都愿意采取这种筹资方式。而目前制约我国银行债务的关键在于银行自身治理结构问题。同时银行应该建立一套信用制度, 指导贷款方向, 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和市场导向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2) 扩大企业股权比例。发展直接融资, 实现股权的多元化, 避免过高的银行负债率, 给企业注入新的资金, 降低负债比例。同时采取“贷改投”, 减少债权控制对企业的过多束缚, 减少债务负担, 这种方法有效地改善了企业财务环境, 增强了其外源融资能力。因此, 要注重股权融资多元化, 适当采取内部职工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等融资手段, 避免过高的负债率, 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

3) 鼓励股份回购。股份回购是指企业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股票。它作为调整资本结构与财务结构的一种手段, 企业可用负债或现金回购股份。通过增加负债, 减少权益资本, 能够提高财务杠杆, 从而提高每股收益, 提升股票内在价值。无论是用现金回购还是负债回购股份, 都会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 提高财务杠杆率, 增加了公司税后利润及股东财富。

4) 丰富筹资渠道, 大力发展与完善企业债券市场, 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充分发挥债券市场的作用。首先, 改善对企业债券市场的宏观管理, 减少行政干预。其次, 大力发展债券流通市场。扩大债券的规模、增加可流通的债券的数量, 完善和健全债券流通的“通道”, 消除市场分割, 完善交易网络体系, 鼓励债券工具的创新, 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 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

5) 强化监督机制, 发挥独立董事作用。独立董事一般不持有公司股份或持有的股份比重很小, 其在企业董事中主要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对经理人员和其他董事进行监督。因此, 通过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强化对内部人员的监督, 对于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董事会结构方面, 可以考虑增加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设置专门部门进行资本结构提案、财务风险评估以及监督控制, 为董事会有关资本结构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判断。

4 结语

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 资本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 而现在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尽合理, 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 企业为了实现其生存、发展和获利的目标, 就应该从确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出发,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参考文献

[1]贾辉艳.谈企业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完善[J].财会月刊, 2007 (8) :64-65.

上一篇:索赔研究下一篇:英语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