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信息服务

2024-08-09

校园信息服务(精选十篇)

校园信息服务 篇1

关键词:微信平台,开发建设,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后勤服务微信平台为实例,阐述了微信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开发与建设的有效途径。

由于互联网以及各种电子产品终端的迅速普及与发展,微信服务等社交软件在各高职院校迅速搭建服务平台。这既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又是追求经济利益以及高效率的结果。以越来越快的网速和操作越来越方便的电子产品为基础,这一类社交软件服务平台极大程度得将学校管理部门以及师生之间紧密的联系起来了,这变更了传统上低效率的交流方式,加快了有效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强了必要的社交联系,为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校园生活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也是未来账上校园服务的趋势。但是,由于受到软件技术的限制、硬件上的制约,以及推广方面的问题,目前微信校园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建设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1 校园微信服务平台开发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为止,各大职业院的微信服务平台特别是微信公众号主要都是交于学生来管理与运营的。模式一般是在校的学生社团成员申请建设,然后学生负责运营,信息的更新与收集都是有学生零零散散完成[1]。这种管理与运营模式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学生在校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以及从事其他的活动,用于运营和管理微信平台的时间相对有限,往往来不及及时更新相关讯息,对于微信服务平台的互动版块,这种管理模式也会导致师生在该服务平台上给出的建议投诉等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用户的体验好感度降低。其次,由于校园的微信服务平台是由学生申请和管理的,在管理员毕业离校之际,管理事物的交接也会是个很大的问题。再者,由学生或社团申请、运营和管理的微信服务平台受限于管理员所处的位置,所能提供的服务以及内容会相对比较有限,导致平台无法发挥最大用。最后,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定位往往定位不清。目前微信平台能够提供的公众号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2]:订阅号、服务号以及企业号。而大部分高校往往会面临一个问题:到底该选择订阅号还是服务号,针对这两种平台不同的服务风格,难得兼得益处,而一旦下来平台类型投入运营之后,想要更改公众号的运营类型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用户粘度以及资源的浪费与损失。

2 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建设

学校不仅要考虑到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平台的具体用途,适当的加进具有特色的功能与服务,以此来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微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该平台应有的功效,更好地服务于师生,促进师生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增进有效沟通与交流。

2.1 立足于学校实际,建设具有特色的微信平台

在搭建与管理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时候,要切实考虑好三方面的情况[3]:首先,明确本校服务平台的受众与性质,考虑全面的功效,力争该平台可以为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其次,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以及部门从事微信服务平台的管理与运营。再者,学校应该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与运行,考虑好师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与喜好,推出更加丰富的菜单功能与个性化定制服务。最后,应该突出学校微信服务的特色,并且及时更新相关的资源,不断创新。结合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后勤服务平台,此公众号的注册类型是服务号,其中具体的服务菜单包括互动建议、个人中心、维护报修、校园订餐、校医服务、电费充值、饭卡充值、动态资讯、近期公告等功能。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后勤服务平台的这些功能主要分为三类:信息查询、服务订购、互动交流,每一项菜单都无不体现着该校后勤服务的特点。个人中心与师生个人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电费充值记忆电费充值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可以不用跑腿不用排队就能给宿舍充电给饭卡充值;维护保修、校医服务等功能,确保了报修与就医的方便以及时效性;另外动态资讯、近期公告等菜单,第一时间向师生告知学校后勤部门关于食堂整改等等的意见。注入此类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生活,这说明微信平台逐渐朝着创新化、人文化以及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加强师生的联系,方便大家的生活。

2.2 打造学校科技孵化服务的沟通平台

根据腾讯公司的统计数据[4],截止至2012年3月底,微信的个人用户量已经超过1亿,到2015年底,微信的活动账号的数量已经超过了7.0亿,这说明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使用微信服务,通过移动网络上网。而且,很多的用户月流量使用越来越大,有80%的用户超过了100M。超过50%的用户通过微信平台结交好友,病与自己的社交圈进行交流互动。同时,高职院校生是使用微信评平台的重要人群。学校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有利因素,依照该夜店,不断更新和改进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功能。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后勤服务微信平台出来常规的查询与互动功能外,还可以加入其它一些特色服务,提高校园微信服务平台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娱乐的影响和号召力。

2.3 力争强强联合,全面为师生服务

一般来讲,每一个微信服务平台都有本身相对成熟的应用功能。.运营与管理自身平台时,可以相应考虑科学加入第三方功能,丰富平台的服务类型。比如,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后勤服务平台在确保自身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结合了另外一个公众号平台:“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习生及继续教育学生”,该微信服务平台主要是针对习生及继续教育学生“的学习与就业而开发的。后勤服务平台与习生及继续教育学生服务平台结合起来,可以指引学生针对教室的使用情况进行查询,既方便了学生的生活,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随着微信服务本身的完善,在以后的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建设中,应该详细的了解师生的需求,清楚该微信服务平台的定位,完善自身特色,吸收其他的平台的优点与功能,更好地传播学校文化,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安排专业的人才对平台进行管理,将微信服务平台打造的更加系统化、专业化。

3 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与实现

3.1 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探索

在搭建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过程中,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管理需要相应的服务器。微信服务平台有编辑模式以及开发模式两种[5]。所谓编辑模式,就是为了实现用户的订阅与回复,以及其他比如任意词回复活着关键词回复等功能。在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后勤管理微信公众号中,该服务可以很好地实现互动建议、维护报修等功能。开发模式利用第三方接口可以实现该服务平台的个性化定制,而很多第三方接口也是基于微信模式的。因此可以利用开发模式的丰富资源实现相应功能开发,满足微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校园微信服务平台的搭建,主要以微信的社交化营销与生活服务系统为对象,以庞大的师生用户群为依托,利用开放了的微信API接口,扩展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相应服务功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生活便捷性。

3.2 校园微信服务模式的实现

1)系统框架[6]:本系统主要利用百度公司提供的微信API接口和第三方提供的接口,使用PHP语言,基于MVC模型进行软件开发,使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在开发模式下首先进行基本功能设计,例如消息的自动回复、图片消息、地理位置消息、链接消息和图文消息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LBS开发、API的调用、数据库及缓存应用。当前校园用户的主要功能需求是支持自动回复、电费查询、饭卡余额查询、周边餐饮服务、快递查询等,以上框架完全可以胜任。

2)功能模块的实现[6]:该服务模式的开发工具主要采用Wamp Server和Eclipse PHP Studio 3,微信API作为系统的最低层,主要调用百度公司及第三方提供的微信API接口,本系统最终代码部署到百度公司提供的微信服务器上。

参考文献

[1]杨志胜,彭家阳,柯蔚芳,等.高校微信营销发展探讨[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1):131-133.

[2]姜福泉.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新通信,2016,18(13).

[3]张琰,曾军.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院校校园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8):54-55.

[4]杨清.微信5.0:腾讯的O2O预谋?[J].国际品牌观察,2013(9):124-125.

[5]刘晓智,胡燏.浅析微信公众平台下编辑模式与开发模式的异同[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1):98-98.

校园信息服务 篇2

第一条 服务器托管是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面向全校提供的服务,为山东大学各单位服务器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运行环境。

第二条 申请服务器托管单位须是隶属山东大学的事业单位,包括各学院、部处、院所中心、医院等。托管单位须填写《服务器托管申请表》。

第三条 托管服务器须是机架式服务器并带有通用型导轨等全套机架配件,符合机架安装要求。

第四条 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将根据机房物理空间条件和环境状况以及托管单位的具体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接受服务器托管。

第五条 托管单位须保证托管服务器所有软件使用合法,合法使用操作系统等正版软件,对该服务器软件、硬件使用及数据负全部责任,并签订《山东大学校园网服务器托管协议》。

第六条 托管单位需指定山东大学正式职工担任托管服务器管理人员,负责与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系,如果管理人员变更,须及时通知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第七条 托管服务器的使用和操作需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守CERNET及校园网的各项规定。

第八条 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有权利了解托管服务器的应用情况,有权了解托管服务器的安全情况。

第九条 如果托管服务器对校园网正常运行或网络秩序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有权利单方面对托管服务器做出断网、关机等应急处置。

第十条 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根据校园网运行实际情况并结合上级部门有关规定,将对本办法适时予以修订。

本规定由学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校园信息服务 篇3

关键词:教学参考书 图书馆 教务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7-0072-02

一、基于校园网服务系统的教参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

对教参信息用户而言,理想的服务应该是用最简便的手段,获取自己所需的图书馆各种形式的、动态更新的教学参考书馆藏信息,并且能实现师生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够降低用户获取教学参考书的经济和劳动成本。

在建设教学参考书信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以下目标的实现:

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图书馆发布平台,如《CALIS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等电子图书馆藏。

能提供教师向系统在线提交教学参考书信息的入口,数据库结构标准化,以实现与校园网其他应用系统的信息共享。分类方法应提供按中图法、学科分类法和依照院系及专业分类等多种分类方法。

可实现与图书馆公共书目检索系统(OPAC)电子版教学参考书全文实现互检和互联。

实现与数字化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互联,引导学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使用个性化的教学参考书信息,进而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其他相关资源。

能给图书馆教学参考用书的采购提供科学的依据。

系统的设计应该有提交发布、信息交互、访问统计等功能。

能够为校园网教学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提供思路和途径。

二、教参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1.教学参考书信息的采集

教学参考书信息包括:题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主题词/关键字、ISBN号、中图分类号、摘要、版次、开课学院、专业及专业代码(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准)、课程名、课程代码(以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用的代码为准)等。

在采集教学参考书信息方面,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集中采集。要求全校任课教师将课程的指定教学参考书的信息,按照图书馆的要求,以学院或专业为单位向图书馆提交。每学期提供一次参考书目信息的更新。提交的数据,有学科馆员进行审核和完善。

(2)在线提交。通过图书馆教学参考书信息在线提交模块,任课教师可单独向系统提交指定教学参考书信息,并直接进入学科馆员的审核流程。

(3)学科馆员提交。依据对各种检索系统中读者使用馆藏的行为分析以及馆员对教学参考书从文献分析的角度进行判断的结果,给部分提交数据不全或没有教师指定教参书的课程进行补充提交。

教参信息数据采集是系统建设中工作量最大的环节,是系统的核心和成败的关键,须严格按照指定的标准执行。在组织提交数据时,应建议教师将图书馆馆藏电子教参书和纸质图书作为教参书目的首选。教学参考书目提交完成后,经采购部门在电子图书数据库和馆藏书目中查重后,可作为新的图书馆图书采购订单,以不断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

2.教学参考书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本文涉及的本科教学参考信息系统主体应用平台采用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已有的“Apabi数字资源平台”软件,通过该平台建设和发布“兰州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参考书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应用与图书馆OPAC系统、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时连接,同时,与Calis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本校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本校特色馆藏资源全文数据库等资源实现教学参考资料的信息关联,提供了读者使用教学参考书资源的信息流向。通过课程信息与教学参考书信息等其它馆藏资源的关联,实现了师生使用教学参考资料的多渠道化。图书馆也将教学参考信息通过简洁的方式,呈现在本科生经常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中,实现了信息主动推送。如图1所示。

3.系统结构

建设项目中所含的主要模块包括: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教学参考书信息库、馆藏书目检索系统、电子图书全文系统(Apabi电子教参书)等。

教学参考书信息库由教参信息数据、信息远程在线提交模块、分类体系、检索系统、使用统计模块等构成。提交模块负责完成采集并发布全校教师为学生指定的教学参考书及教材的书目信息;教参书信息的分类采用三种分类策略:中国图书分类法、学科分类(其中包括按学院级专业分类)、课程分类等多种不同的分类体系,将所有的教学参考书信息归类,方便不同目的的用户。检索系统实现分类浏览检索、快速查询、高级检索等。统计系统设计浏览、检索、全文阅读、登录次数、来源地址等详细的读者使用行为统计。

系统配置了纸书查询功能,通过参考书的ISBN号与图书OPAC系统实现互查。对原有教务系统的“课表查询”模块进行改进,给每门课程增加“教学参考书查询”功能,使学生在看到课表时就能方便地查询、阅读老师指定的教学参考书及其馆藏的相关信息,并阅读电子书全文。系统还整合了学科资源导航、大学英语模拟练习系统等与本科生相关的馆藏资源。

三、教参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

本科教学资源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投入运行后,体现了五大功能:

教学信息揭示功能:集本科教学活动于一体,教学参考书信息网上公开,增加了教学信息的透明性,简化了信息的获取途径,教学信息和资源被广泛地查阅和使用,解决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了教学管理,以教学信息化推动了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功能:新的共享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整合各个信息与服务系统,使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资源等在网络空间完全展示在师生面前,促进了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这种全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丰富了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内涵。

教学质量保障功能:教学管理及其相关资源的网上揭示,直接向学生推送,使教师教学、图书馆服务的工作透明度提高。该成果也无形中成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容之一,这对稳定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学生的自主学习功能:在该平台上,揭示了全校所有课程的教参书信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不仅可以很透彻地了解本专业的教学信息,也可以了解其他专业的教学信息和专业情况,对学生跨专业、跨学科知识的积累提供了可能和途径,这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电子文献资源共享和利用功能:由于该平台是与图书馆的教参书全文数据库和图书馆OPAC系统全面整合沟通的,因此,可以在该平台上方便地阅读电子图书和参看纸质图书的馆藏情况。该平台可以在学生阅读教学信息的过程中,自然引导他们发现和进入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库,了解和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为日益丰富的中外电子文献数据库的普及和推广使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结束语

教务管理系统资源、图书馆教学参考书信息等馆藏资源的整合,实现了校内教育资源信息化,提高了教学信息传递和流通的效率和透明度,有效地推进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利用,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提高了图书馆教参类馆藏的利用率,也为校园网教育信息一体化服务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曾婷,刘玉兰等.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教参信息服务模式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2).

[2]唐承秀.Electronic Reserves System——基于Web 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系统[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

[3]翟云仙.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书的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1(3).

[4]张建平.本科教学参考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1).

[5]张国喜,王艳.基于TRS平台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系统的开发[J].现代情报,2005(2).

[6]赵乃瑄,张红芹.基于Web的教学参考资源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

数字校园云服务下的信息安全体系 篇4

据报道,2014年,国内各种安全漏洞频频被曝光:携程支付系统漏洞,IE浏览器0day漏洞,Open SSL“心脏出血”漏洞,Linux破壳“shell shock”,“贵宾犬”,一次次信息安全事件让人触目惊心的同时也将安全问题再次推上了工作日程。高校校园网极具活力和开放性,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安全风险。据360网站卫士进行扫描和检测到的数据数据,我国高校的网站,包含被扫描等行为在内,平均每天被黑客攻击113次。黑客入侵高校网站后一半以上会将网站内容作篡改。被入侵的高校网站也可能被黑客挂马或者将服务器被控制成“肉鸡”等,造成相当恶劣的影响。更严重的问题是当安全事件发生后某些网站甚至响应被动。

随着近年来掀起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热潮,各高校先后纷纷建立起信息标准、公共数据平台、统一的身份认证和统一信息门户,各种应用系统的整合与新建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互联网上的安全问题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尤其凸显。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1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新特性与需求

数字校园环境下各类应用系统统一集中部署,是建立在网络基础设施基础上的,因而与传统以网络为主的校园网相比较,有其共同点,但又是进一步的发展的产物,存在一些新的特性和需求,具体有:

(1)多个应用系统整合后的单点登录使得权限功能更集中,采用统一身份认证,必须禁止一切未经授权的访问;

(2)必须保障对校园内部局域网和重要服务器的防护,可根据不同的防护目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实施;

(3)校内的网络连接要在确保安全,校外用户需要访问校园网资源可采用VPN等手段;

(4)对各个学院、部门、研究单位的网络访问进行必要的隔离和控制管理,未经授权情况下各单位之间不允许进行相互访问,实现网络的隔离;

(5)要加强和加固网络安全,实施网络运行实时监控,实现对攻击行为的检测、记录、分析,特别是那些涉及重要数据的服务器;

(6)网络病毒预警和实时防范以及响应的方案;

(7)对内部网络访问行为进行研究并对其规范化,提高安全性。

2 数字化校园云服务环境下分层的安全体系架构思路

基于以上对安全特性与需求的分析初步构建分层的安全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物理资源层安全主要指的是物理服务器资源等的安全,涉及的有:各种物理服务器本身的安全,涉及的有服务器系统的版本,补丁等。

网络层安全主要指的是基础网络涉及的设备和通信过程的安全,主要有:在网络核心位置上部署防火墙、IPS、VPN等安全防护设备。在数据中心分区域部署防火墙。

共享服务层安全是指应用程序池的安全,主要包括了一些提供共享服务和数据交换为主的应用,包括了公共数据平台、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管理、教学资源、教育应用超市等应用程序池本身的安全。对数据库,做好重要数据备份在本地磁盘,以及异地磁带机,提高数据生存能力。

服务层安全是指应用服务层次的安全,主要包括了邮件系统服务、办公自动化服务、云盘服务、网络教学资源服务、教学教务服务、人事系统、学生工作系统、迎新系统、离校系统、移动校园服务等各种服务本身的安全。

用户访问层安全主要是用户端的安全,这里主要是校园网用户的广大师生所使用的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PDA等各种终端的安全。涉及的有用户系统安全,用户口令密码安全。

3 安全保障措施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从制度层面,依据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为校园网建立安全等级保护。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校园网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统一有序的校园网管理。建立起校园网信息日常监控制度。建立和完善网站的申请审批制度,以及内容审核和无人管理网站推出制度。

从资金层面,加强安全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的投入。

从人员层面,设置信息安全专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建立一支来自全校各个部门的信息安全专员队伍,由信息中心老师牵头,定期进行技能的培训和安全教育。

从技术层面,采用防火墙技术,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 入侵检测IDS技术,入侵防护IPS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等,加固校园网整体的安全。

校园保安服务合同 篇5

聘请单位:(甲方)服务单位:(乙方)

为加强校园治安防范工作,确保良好的教学和工作生活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制定本合同。

一、保安人员数量和期限:

1、甲方聘用乙方 名保安队员。

2、期限:从20 年 月 日至20 年 月 日止。

二、保安服务费标准和付款方式:

1、按8小时工作制,保安服务费每人每月壹仟伍佰元整。

2、如甲方有临时性执勤任务,需乙方增派保安员加班,按增加工作时间核算保安服务费,随下次预付保安服务费时结清。

3、保安服务费实行预付款方式,由乙方指定专人到甲方领取。甲方按双方签约合同人数每季度第一个月初5日内预付当季全额服务费。

三、保安人员的职责:

1、负责甲方门卫和校园内巡逻。严格执行校内管理规定,对外来人员盘问登记,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校内,严格物资出入校门盘查手续,严把门卫关。

2、维护甲方校门口的正常管理秩序。保持值班室内清洁,物品摆放有序。

3、协助甲方及时妥善处理发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

四、权力和义务:

㈠、甲方

1、甲方应为乙方保安人员保障工作必备的保安器械和照明等设备,提供必需的住宿和就餐等条件。

2、甲方有权对保安员进行工作监督和指导,要求乙方调换不适合在甲方工作的保安员。

3、甲方应积极支持保安员的工作,认真听取乙方的合理化建议,及时整改问题。

4、甲方发现保安员有不良言行时,有权批评教育并督促其改正,将其表现及时通知乙方。乙方人员如不整改问题,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对当班人员按乙方规定处理。

㈡、乙方

1、乙方负责发放保安员的工资和奖金,提供保安服装。

2、乙方负责保安员的日常管理、业务培训、思想教育等事宜。

3、乙方负责对保安员工作中的违纪失职行为处理。

4、甲方师生员工及亲属在校内如发生打架斗殴或其它伤害事件等,乙方当班人员发现后应积极制止并协助甲方报公安机关处理,但所引发的一切经济赔偿与乙方无关。

5、乙方有权提醒甲方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6、如由于乙方保安员工作严重失职为甲方造成经济损失,损失额在1000元以下的,由乙方负责协调补偿;损失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报公安机关立案按司法程序处理。如乙方保安员监守自盗甲方财物,由甲乙双方协商或报公安机关立案追还赃物,一切经济损失由直接责任保安员承担支付。

五、其它事项:

1、自签订合同生效后,如甲方不能如期付款,乙方暂停保安服务或撤回保安人员;如甲方未按乙方指定的专人交付保安服务费;所述一切损失由甲方负责。

2、合同到期前1个月,甲乙双方应主动协商是否续签合同。

3、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依照劳动仲裁或法律解决。

甲方: 乙方:

法人代表:(受委托人)

法人代表:(受委托人)

年 月

智慧校园:智慧校园助力教育信息化 篇6

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身的智慧校园,在高校中有很多应用,对日常的教学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大大降低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有了智慧校园,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能统一界面,提高了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体验。

北京智慧校园显魅力

在首都基础教育迈向现代化,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目标和创建世界城市、智慧城市的关键时期,由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建的“北京数字学校”,打造师生更好的共享、共用全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服务平台,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学生和家长提供21个学科9500节数字化名师授课资源,探索现实学校与虚拟学校的无缝衔接,打造信息时代背景下、具有首都特色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

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同时面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服务,建立数字校园群、远程优质课程超市、同步课程直播、互动英语学习、网络名师名校长交流群、家长沟通网络等交流学习渠道和平台。其建设内容包括门户网站、资源中心、学习中心、校园生活虚拟平台、移动应用平台、虚拟教研平台等。

通过建设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北京市的教师、学生、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按需获取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与应用服务,使得数字学校的应用和服务更加高效、人性,更加贴近应用、贴近师生、贴近服务,与用户如影随形。

在移动应用平台,校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移动点播与推送服务,从小学到高中,涵盖各个学科。老师与学生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论使用手机、笔记本还是个人电脑,都可以迅速连入“北京数字学校”,观看课程的视频资源,将校园课堂延伸到随时随地。此外,通过智能抽取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网易、新浪等教育门户资讯和学习资源,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全方位获取教育教学资讯服务和个性化的资讯订阅服务,包括政策解读、专家答疑、中考招考、高考招考、新浪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等等。

在虚拟教研平台,基于网络即时的传递文字、音视频等多类讯息,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开展两人或多人的虚拟化教学及在线辅导,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留言或站内信等功能,跨越时空,取得无时不在的联系,感受彼此真实的存在,获得全新的互动学习体验。

杭师大校园信息化全面路线

杭州师范大学与IBM就智慧校园项目展开合作,迈出了千里长征的第一步。据介绍,杭师大在智慧校园领域的起步较晚,起步水平较低,因此,杭师大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希望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高校比较流行的软件,来提高学校在教学管理、人才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据了解,国际排名前十的高校全部应用了PeopleSoft校园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了十余年,是一套完全学分制的成熟的校园管理软件,而这套软件在国内还未被接受。

PeopleSoft校园解决方案,从学生入学考试、招生录取,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活动,到毕业成为校友,进行全程的信息跟踪,是一整套的校园管理软件。IBM在信息咨询方面十分擅长,帮助杭师大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建设校园信息化系统。杭州师范大学是国内首家全校范围应用PeopleSoft校园解决方案的高校,这套软件目前正在实施当中反响良好。此外,杭师大也将在人事管理及财务管理领域有所提升。PeopleSoft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与国内传统的人事管理有一定差别,它从人才的招聘、录用、培养等多种思想来建立系统,更加详细、系统和全面。在财务管理方面,杭师大将尝试引入校园ERP应用。ERP的传统应用是企业级的应用,而国内也曾有几所大学的二级学院开始在财务方面应用ERP,但如杭师大在全校范围内应用的尚属首例。PeopleSoft解决方案在这几个产品之间会进行数据的整合,并不是各自孤立的系统,这样能有效地消除和规避了信息孤岛的出现。

重点打造信息安全

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实现了宽带互通、信息和资源开放共享、向全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如何确保教育信息化平台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服务,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创云安全服务平台针对教育信息化安全建设方面的问题,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帮助教育机构完善应用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应用业务的安全性、可用性。

管理方面,平台提供高效的统一监控管理工具。管理员可以统一监控和管理主机服务器和web应用系统,使管理员全面了解服务器和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状态,当安全事件发生时,系统通过管理界面、邮件、短信等多种方式向管理员发出告警信息,通过详细的告警日志,准确定位告警事件所在的主机和应用系统。通过自动化的监控巡检及预警大大降低了管理维护的日常工作量,有效节约了资源和人力成本。

平台的部署方式是由教育厅构建的一个云安全服务中心,中心部署安全服务监控管理平台、安全云资源库、网站内容安全扫描服务器,在各院校信息中心应用服务器上安装防护精灵,通过校园局域网部署的代理中心与云安全服务中心进行通讯。这样的部署模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各高校建设信息化安全建设的成本,由教育厅建设和运维云安全服务中心,对各院校网站服务器及web应用系统进行统一的监管,平台为各院校管理员建立独立账户,对各院校自身的网站和应用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设置。各院校不需要再单独购买应用安全防护系统,也不必投入过多的人力进行日常的安全运维管理工作。

虽然智慧校园在实施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它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变革也必将深远。在这个过程当中,对日常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手段,必须要做出一些革命性的调整,学校也要保持相对稳定,变革的步伐不能太快。在智慧的校园里,学生的所有信息都将在网上得到真实地记录,学生注册、选课、离校都十分便捷。此外,智慧校园也将给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冲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将更加多样化,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将不断丰富,而不仅仅是课堂的传授。

校园信息服务 篇7

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本数字校园地理信息服务系统软件是将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应用于北京师范大学 (BNU) 校园规划与管理, 建立一个集地图、文档、表格信息管理一体化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 能够完成复杂的查询、显示、统计、分析任务, 便于校园的整体规划与三维可视化的管理、分析与决策, 同时也便于广大师生查询所需地理位置和导航服务信息。该系统的任务是实现“自习室实时向导”、“最优路径选择方案”和“三维虚拟校园”的目标, 一方面能够让师生和校外人员便利查询校园的基本设施位置情况, 并提供三维虚拟导航服务, 让用户在虚拟校园里闲庭信步, 在楼宇间自由翱翔, 360度感受校园风采;另一方面, 系统结合了教务课程系统, 为学生按时间段和楼宇信息提供自习教室, 并根据用户当前所在位置查找出到自习室的最短线路, 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2 系统详细设计

2.1 系统架构

本系统的架构模式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架构, 即C/S软件系统体系结。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 空间数据库和基本信息数据库通过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架设在服务器, 而功能操作应用程序架设在普通客户端。

2.2 功能设计

BNU数字校园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包含三个子系统服务功能。

(1) 自习室实时查询系统。

检索出用户选择时段能够用于自习的教室, 列出距离用户所在地最近教学楼的所有自习室, 根据用户的偏好, 显示考虑路障信息后最短路径和教室所在楼层的位置信息。

(2) 最优路径查询系统。

根据用户设置的前往地点, 根据校园路障, 计算用户进行网络多点位置访问的最优路径。

(3) 三维校园虚拟导航。

根据用户设置的信息, 动态查询、显示校园的三维实体;根据用户设置的目标地点, 提供导航和三维漫游;用户进行三维漫游, 360度自由旋转感受BNU校园风光。

2.3 数据库设计

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思路, 将属性数据与空间几何数据相关联, 系统采用GeoDatabase来统一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GeoDatabase是ArcGIS引入的一种全新的空间数据模型, 实际上是建立在DBMS之上的统一的、智能化的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使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 使得要素可以有自己的行为和属性, 并且要素类具有继承性、多态性和封装性。这样, 以更加符合自然的行为和人的思维方式去组织数据, 更精确地模拟真实世界。如图1所示:

3 系统开发与实现

3.1 开发平台选择

目前三维GIS的相关研究与系统开发主要表现为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底层开发实现, 如VC++和OpenGL的开发方式;二是在现有平台上二次开发实现, 如使用ArcGIS的ArcObjects;三是在现有三维可视化软件上通过插件的形式加载数据查询和显示的功能模块, 如实时驱动软件Vega。这三种方式各有其特点;结合本的系统设计和集成要求, 我采用Microsoft Visio Studio平台 (C#) 语言和ESRI公司的ArcGIS Engine产品进行二次开发。

3.2 数据准备与制作

本系统需要采集的教室课表数据通过教学服务中心系统获取,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通过校园遥感影像数字化采集完成, 建筑高度信息和纹理图片通过校园实地测量采集完成。

三维校园虚拟场景和建模的制作, 考虑到建筑物具有形状复杂、细节程度高等特点, 采用Google SketchUp和ArcGIS Scene无缝集成转化实现。首先在SketchUp中建立校园三维场景和各个建筑物模型、贴图纹理完毕, 然后导出成为ESRI的MultiPatch (.mdb) 格式, 最后通过程序调用Scence中的三维场景数据接口。

3.3 系统实现

在所有数据模型准备完毕后, 在Visio Studio 2005开发平台上进行本系统开放的代码编写, 采用组件式的开发思路, 自习教室管理信息系统部分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MIS) , 而空间分析部分是GIS功能, 结合二者特点, 独立开发与二次开发集成, 开发人员可以像管理数据库表一样熟练地管理地图等空间数据, 即插即用, 方便快捷。

3.3.1 自习教室实时查询

设置查询自习时间段, 选择目标教学楼, 得到最短路径, 同时提供课表信息, 如图6所示。

3.3.2 校园网络最优路径查询

网络多点最优路径算法通过ArcGIS Engine的SaptialAnalysis模块开发接口实现, 结果如图4所示。

3.3.3 三维虚拟校园

三维虚拟校园模块具备了校园三维建筑的信息查询、编辑、更新、统计分析、系统维护等基本的信息管理基本功能, 如图5所示。

在本系统三维校园虚拟导航模块中, 通过实时控制方式或指定路径方式进行导航漫游 (图6所示) 。 (1) 实时控制漫游:用鼠标控制漫游方向, 并适当调整漫游的速度、角度、俯仰灵敏度和翻滚灵敏度等。漫游完毕之后可将本次漫游的路径予以保存, 然后按原路重播漫游过程, 也可清除漫游路径后重新漫游。 (2) 指定路径导航:在界面内选择校园内的导航起点和导航终点, 系统实现基于最优路径的三维虚拟导航漫游, 并且提供“三维导航动画按钮”, 可以连续捕获多幅当前视图, 将导航过程制作成导航Flash动画或直接播放。

4 结语

我国各个高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正在高速发展之中, 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作为其中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 对于实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科学可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建设指导意义。本文介绍了基于ArcGIS Engine的校园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系统实现的重点和难点是三维虚拟校园的构建、存储以及表达。目前, 三维GIS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不太成熟, 加之开发单纯的三维成本昂贵且实用价值有待实践另外, 三维数据的获取和三维数据的建库管理对目前的技术来说更是一大挑战, 因此本系统使用现有的专业三维建模软件SketchUp与ArcGIS软件支持的MultiPatch数据格式进行相互转化, 实现虚拟三维校园的构建, 并实现了三维漫游和指定路径导航服务。随着虚拟现实和三维GIS建模技术的发展, 三维虚拟校园系统的功能将会进一步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振华, 赵刚, 冯强.ARCGIS三维数字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软件导刊, 2007 (17) .

[2]毛学刚, 李明泽, 范文义.三维虚拟校园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8 (1) .

[3]王志恒, 杨国东等.基于ArcEngine的虚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理信息世界, 2008 (6) .

校园信息服务 篇8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就业指导,校园信息化

1 服务平台构建目的

校园就业指导中心的传统业务主要包含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开展方式通常是通过校园网或者其他固定渠道发布信息, 学生接收信息后在固定时间地点参与就业指导活动。如果错过了信息的发布, 或者在特定时间段无法抽出空余时间, 也许就会错过重要的就业指导信息。

利用移动互联网, 可以改变这种固定时间和场所的指导模式。校园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通过本平台可将服务对象的内部资讯和外部资讯进行分类管理, 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的模板管理技术, 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按标准发布。学业繁忙的毕业生利用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 在碎片时间即可获得求职就业的相关指导, 还可以与他人交流沟通, 实现学习资料和经验的共享。

2 系统构建技术路线

1) 就业信息移动服务平台管理系统是在Java EE平台开发。Java EE提供了分布式计算环境中所需要的所有服务, 可以提供程序更加高效地运行于应用服务器中, 支持多种客户端的访问。同时J2EE平台提供了一个基于组件的方法, 可简化且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 进而提高可移植性、安全与再用价值。

2) 终端与平台交互采用WEB Service。[2]WEB Service是一个应用组件, 它逻辑性的为其他应用程序提供数据与服务, 各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协议和规定的一些标准数据格式 (Http, XML, Soap) 来访问WEB Service, 通过WEB Service内部执行得到所需结果。WEB Service可以执行从简单的请求到复杂商务处理的任何功能。

3) 移动信息服务平台采用的框架是SSH。SSH为struts+spring+hibernate的一个集成框架, 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WEB应用程序开源框架。集成SSH框架的系统从职责上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 开发人员在短期内可搭建结构清晰、可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WEB应用程序。其中使用Struts作为系统的整体基础架构, 负责MVC的分离, 在Struts框架的模型部分, 利用Hibernate框架对持久层提供支持, 业务层用Spring支持。采用上述开发模型, 不仅实现了视图、控制器与模型的彻底分离, 而且还实现了业务逻辑层与持久层的分离。这样无论前端如何变化, 模型层只需很少的改动, 并且数据库的变化也不会对前端有所影响,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复用性, 而且由于不同层之间耦合度小, 有利于开发团队成员并行工作, 提高开发效率。

4) Android终端应用平台。Android是Google开发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 它包括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移动电话工作所需的全部软件, 可以使用Android SDK (软件开发工具包) 为这个平台创造应用程序。Android的核心类库提供Java类库所提供的绝大部分功能。

3 服务平台构建

3.1 内容

为了迎合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满足校园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 采用基于嵌入式无线多媒体技术构建就业信息移动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内容包括数据服务端、控制服务端和移动学习终端等几个部分。数据服务端负责音视频及静态图文等流媒体信息处理及实时传输;控制服务端负责用户及管理员等用户身份认证、日常管理;移动用户终端则是提供用户使用并接收流媒体各种信息的客户端程序。

(1) 移动信息服务及管理平台:实现系统运行维护、统计分析、用户权限管理、资源分类管理、资源发布等功能。

(2) 安卓移动信息服务客户端应用:实现包括用户认证、信息接收、动态资讯展示、视频在线观看和下载、用户讨论等功能。

3.2 设计

3.3 总体架构

系统的总体设计目的是建立统一的资讯支撑、服务、管理平台, 在平台上可以面向不同的用户组展示不同的内容。

基础数据库为整个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按照功能来区分, 逻辑上分为5个数据库:域用户库、资源数据库、流媒体数据库、个人日记库、模版库。其中域用户库主要是存储用户域、用户个人信息、角色、权限等信息的基础数据库。设立用户域可以实现信息的区别呈现。例如公共用户可以浏览平台中的公共内容;对于不同学院的用户设置组别, 可以对本学院内部成员定向投放信息。

平台服务层主要对平台管理层和业务应用层提供服务支持, 使得应用和业务数据可以通过服务层访问到数据库。

平台管理层面向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面向不同的资讯机构建立不同的域, 并为各个资讯机构管理员分配角色, 设置权限。

业务管理层面向的用户是各个资讯机构的管理员, 该管理员管理相应的会员信息, 维护自己用户域的相关终端设施。

就业信息服务终端系统是用户交互的主要界面。根据资讯平台业务特点, 构建的总体技术思路是:采用面向服务技术架构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分析与设计方法完成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开发, 充分保证系统功能和流程实现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为平台提供一个统一的, 灵活的服务环境和管理平台。

3.4 客户端功能模块结构

(1) 信息接收模块主要用于接收与就业服务业务相关的资讯, 例如校园信息、宣讲会、讲座信息, 招聘信息。信息推送服务使得用户可以掌握第一手就业信息, 不再受到消息渠道不畅的限制。

(2) 就业指导模块负责呈现与就业指导业务相关的资讯, 例如求职各阶段经验介绍、职位分析、行业分析等文档型的资讯。应届毕业生往往忙于学业, 如果没有时间参与面对面的就业指导讲座, 也可以通过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碎片时间获取讲座的精华。

(3) 课程学习模块。该模块的设置旨在帮助大学生增强个人的竞争力, 强化应届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在WLAN连接状态下可以在线学习, 也可以将课程下载至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中, 没有网络也能观看。

(4) 求职日记模块为用户提供一个信息记录的功能, 用户可以将自己所处的求职状态以及历次求职的经验记录在手持设备中, 随时掌握自己的求职进程, 提高求职成功率。

4 结束语

校园就业信息移动服务平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部分,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编程技术和网络技术, 实现传统工作方式向移动网络的延伸扩展, 转移了就业指导中心的部分工作职能, 切实地从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出发, 为他们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通过进一步的技术开发, 该系统可以与校园信息系统相结合, 以校园用户需求为根本核心, 提取相关业务形成信息服务模块, 为校园用户提供便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此外, 借助校园就业信息移动服务平台, 可以积极推进各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就业指导也应该转变工作理念, 树立服务意识, 以更宽广的视角整合信息资源, 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基层工作支持。

参考文献

[1]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OL].

[2]刘澧.基于J2ME的移动学习终端的相关软件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

[3]胡启敏, 薛锦云, 钟林辉.基于Struts和Hibernate的J2EE快速开发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 (05) .

校园信息服务 篇9

校园网档案资源信息共享

当前, 高等教育正进入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新时期, 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及素质的要求,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的目的, 各高校先后纷纷进行了校园网建设。随着学校工作及师生个人产生的各种信息量迅速增加, 面对海量的信息及数据资源, 用户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护环境的同时, 还从关注单一的信息需求, 逐渐向集成的信息资源转变, 渴望获得高质量、多元化、综合化、集成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管理。而已有的各业务管理系统却显现出很多局限[1]121, 其一, 起初因为缺乏整体规划, 导致各业务系统建设各自为战, 后续的子系统往往来自不同的供应商, 技术异构造成各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共享困难, 使得各职能部门的管理系统和数据资源类型各异、来源不一, 最终导致管理数据重复录入, 无法统一使用, 形成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 它的产生不仅使信息和数据无法共享, 同时也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其二, 由于这些业务管理系统至今仍还是相互独立的, 使学校档案工作在各系统之外长期“体外循环”, 档案部门不能介入这些系统的设计与管理, 导致校内各相关部门对系统进行再设计与操作时, 往往只注重对信息内容的保存和利用, 而忽视对原数据的记录和采集, 势必对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原始性、证据性和记忆性构成威胁, 甚至各业务系统中大量有用电子信息只能任其自然消失。在这种形势下, 如何提高校园网中有用信息的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保障用户的需求权利, 高校档案部门有义务承担信息提供利用的门户, 履行服务管理的职能, 即依托校园网, 在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现有各业务系统管理的基础上, 由档案部门牵头, 各部门通力合作, 对信息、技术和人员实行集合, 建立一个公共统一的档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将档案管理系统与各部门管理信息系统链接, 打通各管理系统软件之间的信息壁垒, 搭建学校信息资源对接和导入的有效通道, 使分散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管理流程按照一定的规则整合, 实现资源的集成与协同利用[2]978。

我校建立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 就是基于校园网的集群式服务管理平台, 它对各业务管理系统各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集合, 以数据为基础, 以提供服务为目标, 以分析采集技术和审核技术为保障。做到信息资源的采集、迁移、存储、搜索引擎、二次加工、发布、维护、审核为一体。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数字化加工技术、网络办公等为技术支持, 采集更新和发布共享;利用信息分析技术, 打破现有数据的使用限制, 整合资源, 综合利用;利用扫描等技术手段实现文本信息数字化, 方便共享;利用网络办公技术, 审核控制资源的使用权限, 保证资源安全。运用数据仓库、信息集成和数据挖掘技术等, 实现了对信息管理和服务效果的最佳化。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如下优越性。

一、有效管理电子信息

据了解, 多数高校至今仍采用数据库系统管理档案, 然而这类方法存在两方面的技术瓶颈:首先, 此系统是数据管理软件, 档案工作者无法了解归档之前信息的生成和修改的完整过程, 仅依靠形成者自觉将文件相关信息的最终版本提供给档案部门归档。导致档案部门不能将管理过程的前端延伸到各部门业务系统设计阶段, 就不能把信息各个阶段的管理要求设计在系统之中, 实现对电子信息各个环节进行协调、规范和标准统一, 最终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其次, 该系统不支持数据集成、抽取和转换操作, 以至于面对来自不同形成者、机构或部门的电子信息存在的数据格式及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以及错误, 感到束手无策, 从源头上无法保证档案信息的正确性。而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 不但能在电子信息形成部门的电子信息形成之时甚至之前 (在各业务管理系统设计阶段) , 档案人员就能对整个电子信息管理过程进行通盘规划、合理分析和科学整合, 理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使集成后的各类信息具有统一性和有机关联性。而且还对电子信息与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实行集成, 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并将保证信息属性的需求嵌入到业务流程中, 使信息流程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在业务流程结束后, 及时将需要保存的电子信息导入到信息库归档, 使档案管理与电子信息管理同步进行, 从根本上提高了档案信息的质量。另外, 系统中的数据仓库还可访问运行在校内外不同硬件上的各种各样的业务软件系统, 获取与主题相关的数据而舍弃不相关的数据;通过数据转换, 具有不同格式的数据可以被转换为统一格式, 并进行适当的增删处理;通过数据清洗, 来自于数据源的“脏”数据被处理。同时, 系统还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信息集成技术, 将采集访问到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实行集成, 提供实时读写访问、数据转换和管理数据放置, 对电子信息实行了有效管理。

二、改变档案服务管理模式

在校园网背景下, 特别是面对学校各部门利用不同的业务系统, 完成的日常的业务处理操作而产生的各种档案信息源, 呈现出信息与档案的界限难以截然分清的情况, 而纸质信息和电子信息又要并存, 怎样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进行全面收集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档案, 数据库系统却显得无能为力, 档案信息资源因受到系统、部门的限制, 无法将各自独立的信息单元融合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启用, 涉及各类人员, 如档案管理者、信息形成者、系统开发及维护人员、系统集成人员等, 对这些人员按平台要求进行分类、分析和综合, 做到各类人员工作的“和合”, 人与技术的“集成”, 用户与计算机的“协调”, 系统就这样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规范标准和学校各业务部门的合作与档案信息用户集成在一起, 既能按照电子信息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原则, 选择一种新型的能够保障电子信息有效性的服务管理模式, 又能把信息的形成、运转、处理、管理与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归档、利用等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达到在利用时不区分是信息还是档案, 仅用一条检索命令即可利用所需的全部信息。特别是在实施服务任务的每个环节之间相互传递意图, 使多个系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档案服务人员都能方便地进行合作, 既可将一个体系的档案信息快速与完整地转换并传输给需求不同的用户, 又可使用户方便地从信息库中获取单位内部业务及专业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工作经验、网络上的与各种任务相关的信息等各种信息的集成体。同时, 平台系统要求档案部门要介入电子信息从形成到保存或销毁的每个阶段, 使其在信息形成前有权介入管理工作中, 提出看法, 发表意见, 参与监督, 指导信息生命周期全过程, 做到目标、任务、角色、权限、责任和制度一体化。改变了档案部门难以对信息形成部门进行规范服务管理和业务指导, 造成文档分离的现象, 扩大了档案部门的权限, 从管理体制上改变了高校档案原有的工作模式。为用户提供各种不同特色的共享服务, 使用户得到惊喜!

三、扩大收集范围

平台使用当代技术多渠道地收集档案信息资源:其一, 把校内外一些主干网上有关学校历史的、现实的人物信息抓取集中到平台管理系统。其二, 增量档案数字化实现了从源头抓起。部门发文实行百分之百的电子信息与纸质信息双轨制网上归档, 例如, 收文中具有归档价值的文件必须百分之百实行数字化。其三, 存量档案的纸质信息和音视频资料转换与平台管理“系统”相关部分连接, 实现了学校机关部处和院系在信息资源建设上的协同和无缝对接。其四, 由于电子信息有着与纸质信息不同的特性, 这些特性决定了电子信息的收集范围与纸质信息相比也有其独特之处———扩大化, 因为纸质信息一旦形成, 载体上所包含的记录信息就不会再发生变化, 人们可以由此确认信息的原始性, 而电子信息因其具有载体与信息分离性、系统依赖性和信息的易变性, 所以在收集时除了和纸质信息相对应的电子信息的内容外, 表达电子信息内容的基本格式及元数据, 信息的支持软件及软件的文档都应属于归档范围。其五, 在纸质信息时代, 高校各部门形成的微观信息, 即记录内容范围较小或时间较短的信息, 如各部门工作月报, 各统计材料的基础数据等。这类信息由于范围小和时间短, 加上受保管空间的限制, 在进行价值鉴定时, 被认为不具备保存价值, 不予归档。这种情况在电子信息鉴定时就有所改观, 一方面, 微观信息细致、准确地记载了原始数据, 在管理、科研等方面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另一方面电子信息存储具有高密度性的特点, 存储费用也越来越低, 根据这类信息的实际价值要放宽档案信息的归档范围。以上这些都是覆盖校内外、遍及社会各个角落的学校重要信息资源。

四、促进工作人员的自我充电

在档案信息服务平台这一环境下, 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研究实体信息, 而且还要研究与之相关的网络信息, 同时还要关注网络信息的受众及用户需求内容。这就迫切需要管理人员不但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方法, 同时还要勇于接触、理解、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 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 他们在信息的接收管理、提供服务、开发等方面都担任着重要角色, 管理人员不仅是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 更是信息资源和用户之间的关联者, 是高质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操作者。管理人员从后台走向前台, 既体现了他们的自身价值, 又为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创造了空间, 在与学校各业务系统协同的档案信息集成服务管理实施中, 有效促进自我充电, 管理人员的可持续发展必将推动档案信息部门实现开发信息过程的优势互补和各种信息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3]68。

综上所述, 在校园网环境中, 档案信息服务管理遭遇发展瓶颈的情况下, 档案的集成管理和集成服务是一个使用户满意、服务过程经济高效以及管理结果最大价值实现的管理与服务优化整合的过程。集成管理就是将各方面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集成服务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而档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的构建是实现集成服务管理的途径, 这既为高校档案部门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创造了契机, 也为争取更多用户、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档案管理方式。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 各高校先后建立了校园网, 本文从构建档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这个角度, 分析了档案管理与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产生集成效应的实践。

关键词:校园网,档案资源,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王瑞荣.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研究[J].现代情报, 2006 (1) .

[2]黄官伟.知识管理机制与业务流程的集成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 (4) .

校园信息服务 篇10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大多数高校都开发了用于教学管理的各种应用系统,例如: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图书馆系统等。在这些系统中,师生与教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Web网络服务进行信息交流与互动,用以辅助日常的教务管理工作。然而,这些正在使用的信息系统存在不足:数据分散在各个异构的应用系统,系统间信息的交互非常困难;数据比较孤立,形成很多信息孤岛,导致无法提供准确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例如教务管理部门在特殊信息发布或信息交流上比较被动,只能通过网上公告或层层转达;旧的管理模式严重偏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例,一些个性化较强的信息,诸如补考通知、考试安排、评优评选、学业预警等,教务管理部门无法为每个相关学生进行电话、短信通知,学生可能没有及时查看公告或邮件,致使工作延误或失去时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催生的服务型校园移动信息系统将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风向标[1,2]。针对目前信息系统面临的困境,整合现有业务和数据后,充分与移动终端结合,根据逻辑业务需求,将业务需求、业务流程和数据存储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包装并发布到一个标准化、开放性的平台,可以达到既保留目前应用系统、又能适应业务变化及发展的目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以服务为核心,凭借其松耦合的特点,成为新一代软件体系结构的主流模型[3,4,5,6,7]。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应用于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基于SOA架构的校园移动信息服务系统,整合了目前的各种应用系统,在模块设计中使用松散耦合,使原有在校园系统中的服务,通过统一的方式进行交互,建立开放性的高校教学管理平台,并在移动终端开发相应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使师生、行政人员等能够实时了解相关学习、科研、教务信息,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

1 系统设计

1.1 整体设计思想

基于SOA架构的校园移动服务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思想是:结合成熟的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和服务,把原有校园应用系统接口进行整合,作为平台在服务器上提供给移动终端进行相关数据服务;并且为了满足师生、行政人员的使用,平台应根据用户终端设置,提供主动式信息实时查询和被动式信息推送提醒服务。

在校园移动服务信息系统中,用户既可通过电脑,也可以通过手机接入与系统交互,从而使系统具有更高的实时性、交互性,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程度。将终端从电脑扩展到智能手机的新型教务管理系统,增加了终端和用户的数量,扩大了系统的覆盖和应用范围。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将各种信息提交给系统,缩短了信息发布与接收的时间,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同时教务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接入系统后台,可以实时地了解系统运行的情况,掌握系统最新的状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首先整合现有应用系统,通过对已有校园应用系统进行接口开发或整合,并将相应接口统一接入移动信息系统,供移动信息系统在进行复杂信息处理时使用。例如发布补考或奖学金通知时,需要整合的相关系统有:发布通知信息的行政通知系统、查询教务成绩的教务成绩系统、学籍电子档案系统等。

校园移动服务信息系统与移动智能终端结合——整体架构为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在主流智能操作系统(IOS,Android,WP)上运行,通过客户端访问校园移动服务信息系统,并依靠移动智能终端定位等扩展系统平台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进行校园咨询信息处理的需求。与移动终端通信的信息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式实时信息,即用户在客户端主动发起的信息请求;另一种是被动式推送信息,即用户在客户端订阅相关信息后,可以在不打开情况下收到这类信息的提示通知。用户通过这两种信息可以完成与校园服务系统的所有业务交互。

在校园移动服务内部系统稳定可靠后,通过接入第三方平台来为更多校园服务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例如相关云存储服务,满足资料表格等在线存入个人文档;第三方在线支付服务,直接在线支付校园相关费用。

1.2 服务类型和内容

校园移动服务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包括行政用户、教师用户和学生终端,其服务类型和功能分别如如表1、表2、表3所示。

1.3 组成模块及层次结构

校园移动服务信息系统平台主要由5部分组成:1)Web服务接口与移动终端服务接口,这些接口负责响应终端发出的数据请求;2)业务处理核心,它根据数据请求类型调用原有校园系统进行数据处理;3)平台数据库,负责存储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4)第三方数据接口,根据系统核心需要与第三方平台进行数据传输;5)原有校园系统相应对接数据接口,以满足系统平台的不同类型服务。整体结构和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1.4 跨信息系统服务

在基于SOA架构的服务系统的核心服务中,可以很方便地调用外部信息系统协同工作,完成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例如定制通知服务,当需要发布一条受众人群明确的通知时(以奖学金申请为例),行政人员在发出公告时,通过移动信息服务系统接口可以选择受众人群(如成绩系统中无挂科的学生);在原有系统发出公告的同时,向校园移动信息核心发出申请,核心先调用教务服务接口查询,然后再确定需要通知的人群,返回查询结果后在平台服务器端的通信服务模块加入标识,如用户上线或在线则通过被动推送方式推送到用户终端,并将相应文档转发入该用户的存储中心(如第三方云存储平台)。

基于SOA的校园移动服务系统中,通过校园智能支付可以在终端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快捷完成校园内各类缴费服务,而不用到固定地点排队充值。用户在终端APP上根据业务选择相应充值服务,APP自动调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在线支付,支付完成后,支付平台将跳转到预先指定的信息平台URL链接,通过POST方式将支付信息作为参数回调信息平台,平台根据预先指定密钥解密参数,最终将支付信息录入相应校园系统完成充值服务。

平台整合前,原有系统各自独立,校园用户使用相关业务时需要单独进入系统进行处理,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平台系统搭建后,在平台上实现个业务关联处理模块,校园原有系统都可以按照接口规范等接入平台,不仅能通过平台推送机制满足实时性信息需求,还能发挥出原有系统之间的业务关联性,且用户可随时随地使用智能终端就可完成原来耗时的业务服务。

2 移动终端与服务平台通信关键技术

在基于SOA架构的校园移动服务系统中,各模块功能可采用多种开发技术和框架完成。下面着重阐述该系统终端(以Android系统终端为例)与服务器端通信的实现。

所有的业务功能都是建立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通信之上的,与服务器交互的信息分为主动式实时信息和被动式推送信息。这两种信息的实现机制侧重点在于主动式信息强调用户在终端主动去获取,而被动式信息强调服务器在用户有信息时自动推送到用户终端,因此需要使用不同的实现技术完成该通信功能,通信整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

2.1 主动式实时信息

主动式实时信息机制是当用户手动查询相关业务时后台自动调用。该方式采用HTTP的通信机制,交换的数据格式为Json。客户端将请求信息打包成HTTP并传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将请求信息发送至Servlet。Servlet根据客户端的具体请求进行后台数据库查询或原有系统模块处理,动态生成响应内容并将其传送给Server,最后服务器端将该响应内容转换成Json格式返回到客户端。其主要流程如图3所示。

当需要从服务器上主动获取信息服务时,调用流程:

1)从相应业务逻辑界面(如查询成绩界面),调用主动获取模块中的发起请求方法;

2)请求方法开始连接服务器,传递相应请求参数,以Android开发为例,代码如下:

3)服务器端判断请求,调用相应服务模块,完成后返回结果;

4)客户端接收结果,调用UI模块进行相关数据显示。

2.2 被动式推送信息

被动式推送信息采用的即时通信协议是XMPP(可扩展消息处理现场协议)。XMPP是一种基于XML(可编程扩展语言),实现任意两个网络终端实时信息交换的通信协议。XMPP的基本网络结构包括Client、Server、Gateway,通信能够在这三者的任意两个之间双向发生。服务器同时承担了客户端信息记录、连接管理和信息的路由功能。基本的网络形式是单客户端通过TCP/IP连接到单服务器,然后传输XML。

当终端注册以获取被动式推送消息时,终端与服务器的主要流程如图4所示。

XMPP服务器之间、客户与服务器之间采用的是TCP连接。它提供一种面向连接可靠的字节流服务。TCP将用户数据打包构成报文段,当发送数据后启动一个定时器,等待对端数据确认,另一端对收到的数据进行确认。对失序的数据重新排序,并丢弃重复数据。但是GPRS网络对TCP链路存在一个限制,当链路在长时间无数据流量时,会自动降低此链路的优先级直至强制断开此链路,所以在应用中采用发送心跳的方式来维持此链路。

3 结论

传统的简单事务处理类型的信息系统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要求,科技发展促进教育信息化变革与进步,基于SOA架构的校园移动信息服务系统,是移动互联网与数字校园的紧密结合。本文分别从架构和实现上对该系统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在评估我校现有校园系统资源后逐步搭建实现该服务系统。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信息化已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主动服务的模式转变,是学校与学生互动的一种新途径,是数字校园扩大外延服务的新尝试。

参考文献

[1]杨丽萍,王薇.基于手机平台的教学信息系统的研发[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8):15-17.

[2]苏长明.基于J2ME—J2EE的校园移动信息查询系统设计与实现[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3):254-257.

[3]林怀恭,聂瑞华,罗辉琼,等.基于SOA架构的服务集成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19(7):141-144.

[4]裘慧奇,陈世平,朱宇红,等.基于SOA的区域内高校校际间网上资源共享和协作服务模式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1):192-194.

[5]武装,李洪奇.一种分布式SOA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36):253-255.

[6]魏东,陈晓江,房鼎益.基于SOA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22(6):73-76.

上一篇:数字扫描下一篇:多媒体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