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旅游业发展

2024-07-21

赣州旅游业发展(精选九篇)

赣州旅游业发展 篇1

一、赣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赣州的旅游业在改革中起步,在经济调整中发展,当前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旅游收入大幅增加

赣州旅游业实现了从传统的外事接待型向产业经济型的转变。从1996年全市旅游收入5.18亿元,到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6.37亿元,其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速,旅游产业在赣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下图1所示是近几年旅游收入比较。

数据来源:赣州市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旅游接待人数增长迅速

随着赣州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旅游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旅游接待体系日益完善,国内外客源成倍增长。

表1所示为近几年赣州接待人数比较。由表可知,赣州国内旅游人数从2004年的443万人次上升到了2010年的1388万人次,六年内增长了两倍。2002年以来,随着红色旅游的持续升温,赣州旅游接待人数迅速攀升,近几年也继续上升,未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形势良好。旅游业已成为赣州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增进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

3. 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

目前,赣州基本建立了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方投资发展旅游的路子。从旅游住宿设施看,截至2010年底,全市有旅游星级饭店48家(其中四星级7家,三星级31家),旅行社57家,旅游车队3家,拥有近百台豪华旅游客车。已初步构建了富有赣南特色的客家美食体系、系列土特产品、娱乐和餐饮一条街等,基本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

4. 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点)

目前已形成了“三区一带”为代表的系列旅游景区、点:即以赣州城区为中心,以通天岩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宋城文化”旅游区;以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以兴国、于都、会昌、宁都、石城等县(市)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区;以东江源头三百山、“天然氧吧”——阳岭、上犹陡水湖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旅游区;以龙南为中心,涵盖安远、定南、全南、寻乌等县市的“客家文化”旅游带。同时,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点也初具规模。

二、赣州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知名度低

使用著名的搜索引擎谷歌,分别以江西省十一个地级市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搜索时间201 1年08月15日),关于赣州的网页信息量远远低于省会南昌和九江,这反映出赣州城市的知名度有待提高。旅游业是开放度很高的外向型产业,对宣传促销的依赖性很强,而赣州市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市场开拓能力相对较弱,每年用于旅游促销的经费只有区区25万元(2005年数据),远远低于周边的韶关、龙岩、吉安市。有限的宣传促销经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宣传。

2. 旅游品牌虽多但没有做大做强

赣州旅游资源可谓群星闪烁,宋城文化旅游区、客家文化旅游带,还有红色旅游区等。然而赣州旅游时而打“红色牌”、“生态牌”,时而打“客家牌”、“古色牌”。满天的星星,没有月亮。赣州的山水虽好,但比不过桂林,比不过九寨沟;赣州的宋城虽故,但名气不如开封。所以赣州旅游应该找准一个定位,发展前景将更加辉煌。同时,赣州虽然旅游资源众多,但是分布比较疏散,不集中,如何形成链式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旅游交通及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从大交通来看,赣州目前还没有开往珠三角地区的始发列车,游客进来容易出去难的问题没有解决。从住宿接待能力看,赣州的住宿接待能力还不很完善,宾馆酒店总量小,节假日、黄金周等高峰期找房难的问题相当突出;高星级宾馆少,至今还没有一家五星级;宾馆酒店的结构不合理,高档次宾馆、主题宾馆、经济型宾馆、度假型宾馆较为缺乏,不能满足各个层次旅游者的需要。

4. 旅游商品开发薄弱

通过走访赣州几处著名景点后发现,各主要景区(点)为数不多的几家商店、摊位销售的几乎都是外地产品、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没有真正代表赣州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且旅游商品品种单一,缺乏地方特色,带动旅游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像通天岩风景名胜区,里面只有零零散散几个小摊,纪念性鲜明的旅游商品极少。

三、赣州旅游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1.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旅游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知名度就是生产力。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市场开发促销的资金投入,要采取多种形式促销。一是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制作各种宣传品扩大宣传,比如制作“赣南旅游指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画册,摄制赣州各旅游景点的电视系列片宣传,在中央和地方电视台播放,并将有关资料载入网络中。二是在主要客源地举办大规模、能产生轰动效应的促销活动。如在南昌、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大型旅游推介活动。三是坚持举办有重大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如2004年的世客会、2006年的红博会、2008年的三百山生态旅游文化节,以及近几年的红歌会,都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与参与。

2. 完善和做大旅游特色品牌

赣州的红色游与客家游两大特色品牌已做出较好的成绩。赣州客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除了赣县客家文化城开发较好外,其他有关客家文化的旅游资源基本处于开发初级阶段。所以今后应重点开发客家围屋(关西新围、乌石围和燕翼围等几大特色围屋),进一步完善赣县客家文化城接待能力和接待方式。同时,更应该重视客家风俗习惯的开发,包括饮食习惯、传统婚礼仪式、赣南采茶戏等,此外还有客家酒文化、擂茶文化、节庆文化等具有客家特色的乡土文化。赣州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故都”品牌是赣州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她代表了赣州旅游的形象和地位。这一品牌已经定位,但还需要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投入,深挖其历史内涵、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增强红色景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策划更加丰富的红色旅游主题产品,着力培育赣州红色旅游品牌。

3. 完善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设施

抓紧完善以赣州为中心的“十字型”旅游公路网络,切实做到“路为景开,景随路建”。昌赣、赣广、赣厦、赣韶(赣郴)高速公路建设是赣州旅游发展的关键,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加快修建,切实解决赣州旅游的可进入性问题;尽快修建赣州——龙岩、赣州——韶关或郴州铁路,争取开通瑞金至广州、深圳的始发列车,进一步加强赣州与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及中西部地区的联系。要提升赣州站的级别,开通赣州至各大城市特别是深圳、北京的旅游列车。住宿接待方面,要适度发展星级宾馆的数量,增加2—3家四星级宾馆,下大气力建设1—2家五星级宾馆,同时有选择性的发展一些主题宾馆和度假宾馆。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单体宾馆的建设容量,适应接待大型会议和大型团队的需要。

4. 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可以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作设计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内容新颖,外观精美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应与地方农副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开发一系列绿色产品。如赣南脐橙、南康月亮花生巴、名优茶、保健竹凉席、笋干、玉兰片、酸枣糕、板鸭、石鱼、烫皮等独具赣州特色的绿色旅游商品,以及其它山货、水产等旅游商品,要扩大赣州本地的名、特、优产品生产规模,注意独特和多样性,改进包装,拉开档次。在重点旅游县市和景区建立旅游购物中心或旅游商品街,逐步在全赣州形成旅游商品销售网络。

摘要:赣州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赣州市旅游业加速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要使其做大做强,必须要从加大宣传、做大特色、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经济,赣州

参考文献

[1]粱晓俊.江城·古城·名城——赣州[J].今日农村,2002,(10).

[2]王协斌,王力峰.赣州旅游文化发展战略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10).

[3]李丽群.赣州市红色旅游区发展发展战略思考[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6).

赣州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分析 篇2

专业论文

赣州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分析

赣州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分析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城郊旅游悄然兴起。本文运用点―轴理论在对城郊旅游发展的条件和赣州城郊旅游现阶段的定位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对赣州城郊旅游的功能定位。

关键字:城郊旅游;功能定位;文化休闲;休闲度假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向中部转移,境外投资也不断涌向中部地区。使得中部地区经济得以飞速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也得到很大改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休闲意识,养生健康意识也在转变。在国家实行周末双休制度下,时间的分散性使得短距离、短时间的城郊旅游成为人们的首选。尽管城郊旅游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缺乏一个对城郊旅游的合理准确的功能定位,这也使得有关部门在做城郊旅游规划或者制定一些旅游政策时没有针对性,而潜在旅游者和旅游者对当地城郊旅游的形象感知也不深,总之吸引力、感召力不够。

一、城郊旅游的概念

城郊作为城市的后花园,是距离城市居民最近的自然区域,但其范围或边界一直没有准确的定论。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城郊是一个社会、经济区域以及行政区划的综合概念,而且随着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由于城郊难以用明显的分界线来界定,本文从时间的角度出发,来定义城郊旅游。城郊旅游是指位于城市周边的,车程一般在2小时以内的,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的乡村旅游类型。城市郊区凭借其近距离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宜人的气候环境、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等优势,成为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周末度假、短时间出游的目的地,由此给城郊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容忽视。

二、赣州城郊旅游兴起的原因及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活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口密度增加、城市污染、噪音加剧、城市公园饱和,使得人们更渴望离开闹市来放松自己。从1995年新《劳动法》规定五天工作制到新的带薪假期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黄金周格局。经济条件的许可,时间的分散性以及旅游公交和私家车的发展都为短时间、短距离的城郊旅游发展提供了可能。

据专项调查显示,赣州国内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539.38元/人)远远低于南昌(645.28元/人)、九江(629.38元/人),甚至低于省内平均水平(566.26元/人)。旅游消费结构方面,赣州游客的长途交通费占的比重较小,这清晰地反映出赣州游客市场近域性特征,游览和住宿的花费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都反映了赣州目前主要是以近距离的城郊旅游为主。

三、赣州城郊旅游功能定位的分析

点―轴理论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沃纳.松巴特等人提出。其中心内容是:随着连接各中心地的重要交通干线(铁路、公路等)的建立,形成了新的有利区位,方便了人口流动,降低了运输费用,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运用点―轴理论赣州市城郊旅游发展可以以323国道和京九线为两条主轴线,赣州市、瑞金市、龙南县作为三个增

长极。

(一)以赣州市中心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

在赣州周边县市城郊旅游资源体系中,其中市近郊、赣县、于都、兴国以历史文化遗迹遗址为主,包括多种古建筑(郁孤台、八境台、文庙、白鹭古村、七里镇古窑遗址等)、古代工程(宋城墙、福寿沟、古浮桥、古炮台、大余梅关古驿道等等)、古文化(赣巨人文化、古戏曲文化、石窟造像、摩崖题刻文化、风水文化、客家文化等等)、古街(灶儿巷、南市历史街区、中山历史街区、八景台古玩街等等);革命遗址遗迹:兴国六园、于都长征出发地――长征第一渡遗址、信丰陈毅广场、通讯社等等。而南康、上犹、崇义主要以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为主,包括南康黄龙村水库、上犹陡水湖、崇义阳岭、上堡梯田等等。基于赣州城郊历史文化景观资源比自然生态景观更具有比较优势,以赣州为中心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应该以历史文化休闲游为主,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自然生态游为辅。

据江西省旅游局《关于2010年江西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赣州游客出游目的以休闲观光为主,商务、会议、宗教、疗养、购物等其他类型游客比重非常少,仅占到10%左右。这虽然暴露出目前赣州多元化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相对不足的现实,但也可以看出以休闲观光游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基于此,城郊旅游发展的规模和范围才能更好的与市场对接。

(二)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

1.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瑞金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所在地,被称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曾还作为中国的“京都”。江西省有14个中央苏区县,其中有11个分布在赣州,而瑞金、兴国、宁都、于都、石城、会昌、寻乌、信丰都是中央苏区县。这些县市都因为曾经作为战场,或者伟人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而留下众多革命历史遗迹遗址。这里是战略转移的根据地,万里长征的出发地,无数英雄豪杰的诞生地,红色歌曲和红色影视剧作的发源地。各县市城郊旅游资源数量、品质不同,具体可以归纳如下:瑞金、兴国、于都红色游占明显优势,而会昌、石城、宁都、信丰、寻乌绿色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所以把具备这两种特色的景区归纳为红色+山水综合型景区。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中,每个县市可以把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旅游资源一分高低,如瑞金城郊旅游资源中红色资源要多于绿色;而信丰绿色旅游资源要多于红色旅游资源等等。但是从品质和声誉度来说,这些县市都是中央苏区县,首先因红色而闻名,绿色只是起到“绿叶”配“红花”的效果。居于红色革命遗址重大历史文化价值(是记录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独特的教育功能(公务考察学习、在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殿堂、军队训练场所、企业管理),结合绿色山水,对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为以323国道、206国道为轴线的,以红色文化为主体,绿色生态为支撑的红色生态文化休闲区。

2.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市场条件分析

“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协会”的召开,“红三角”区域旅游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作机制形成之后,区域合作能力不断提升。瑞金、兴国、信丰等作为中央苏区县,“红三角”地带之一,其影响力的增加,客源也会不断增加。323国道正是与福建和粤北革命老区连接的一条交通要道,承载了很多互动客流。这些客流当中有很多是政府部门、国营企业、教育机构的人群,要充分把握他们之间公务交流、商务游憩、教育培训的各种不同需求等,设计出不同的时尚线路。而以瑞金为增长极的的城郊地区丰富的革命遗址遗迹和自然生态城郊旅游资源有条件设计一个符合社交需要、文化休闲的接待场所。基于此,对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仍着重于红色文化休闲。

(三)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

1.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体系中,以客家文化为重,主要包括客家建筑、客家民俗风情和客家方言。龙南县人把客家母亲雕像和客家围屋建筑微缩到了龙南县龙翔广场上,浓缩了客家围屋文化。客家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客家围屋,客家围屋大多座落在农村(郊区),客家民俗文化大多起源于农村,客家人借助农村(城郊)文化这个载体充分挖掘和推介客家文化。开展舞龙、舞狮、客家山歌、客家厨艺比赛等与客家文化有关的活动,让人们通过通俗易懂的文艺活动品味客家文化的厚重,通过生动活泼的竞技比赛获悉客家文化的成果,使农村(城郊)成为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舞台。而相对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体系中,自然景观资源也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如龙南小武当山、定南九曲度假村,安远三百山,寻乌青龙岩风景区,全南宗教旅游胜地天龙山、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车八岭、龙兴湖、瑶族山寨等,信丰脐橙林等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森林公园型,温泉度假型,宗教型和农家乐型。它们都具有绿色、生态、休闲的特性,是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居于此,可以将它定位为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而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的总体功能定位可以定位为:京九线上,贯串客家文化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

2.从市场的角度分析

龙南是闽、粤及海外客商人的原居地。这一历史渊源,加上客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人爱国爱乡、不忘祖宗的个性,吸引了大量的闽、粤及海外客商人回乡探亲访友或者寻宗问祖。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地区,龙南、全南、定南、安远、信丰、寻乌基本上都是全县通客家方言。而这些地区以客家文化为纽带,以旅游节庆活动为契机,吸引了来自赣州周边地区、广东、福建、珠江三角洲以及海外的客籍华侨游客。其中有大部分是客籍商务客人,他们要求高档、舒适、省时、别具一格的行程。根据以龙南为中心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来设计一个高品质的专门为商务提供服务的休闲度假场所可以满足其要求。因此,从市场的角度看,以龙南为中心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应该还有“商务休闲区”。

五、结论

综上三个区域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分析,以及赣州市城郊旅游现阶段的功能定位分析,本文给赣州市城郊旅游总体功能定位是:

1.以历史文化休闲游为主,以生态游为辅的旅游区。

2.以323国道、206国道为轴线的,以红色文化为主体,绿色生态为支撑的红色文化休闲区。

3.在京九线上,贯串客家文化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以及商务休闲区。

参考文献

1.张波:《赣州市旅游局局长张波谈赣州旅游发展》.中国赣州网.时间:2007年6月14日9:10.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2.钟朝阳:《谱写赣州旅游业的新篇章》.中国赣州网.2009年10月.3.魏薇:《小城镇建设》基于城郊休闲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009年第07期第1页.4.刘丽梅,陶都:《我国城郊旅游的动力分析》北方经济,2005年第8期.5.郭勋凯:《以旅游节庆为载体,促进赣南多元文化的创新与融合》中国赣州网.2011年5月20日.------------最新【精品】范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赣州旅游业发展 篇3

赣州城的前身——赣县县治在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便已设置,但是作为一般的县治,在当时地处南方不毛之地的赣县并没有建设有城墙,只有简单的营寨作为防御盗贼兵燹的工事。赣州真正的建城历史始于在当时处于章贡两水之间的赣县作为南康郡治之后,当时作为南康郡治,必须要有城墙来显示其地位。在赣州城建城历史中,有四位人物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

第一位是时任东晋南康郡太守的高琰。东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南康郡治由雩都县(今于都县)迁往当时位于章贡两水之间的赣县(今属章贡区)。这一年,在高琰的主持下南康郡城修建完成,这是赣州的最早建城时间,高琰无疑有赣州城的开创之功。

第二位是当时自任唐虔州刺史,后任后梁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的卢光稠。作为地方土著大姓出身的卢光稠,趁着唐末农民起义四起,唐王朝无暇顾及南方之际,起兵割据赣南。作为土生土长的虔州人,其对虔州的建设可谓是尽心尽力。在对虔州城的建设当中的成绩显得尤为突出,其在位期间(885~911年)为改变虔州城方圆狭小的局面,分别开拓虔州城南、东、西南三面,“凿址为隍”(嘉靖《赣州府志》,“隍”为没有护城河的城墙)。其后卢光稠被封为王,在赣州城内修建了王城,其王城城基现在犹存。卢光稠对虔州城的扩建最终奠定了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国时期赣州城的范围,此后对赣州城墙的建设仅停留在修葺上。

第三位是在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任虔州知州的孔宗翰。孔宗翰根据当时虔州城主要是以泥土夯筑而成的现实局面,认为这不利于虔州的防御。在孔宗翰的主持下,虔州城改泥土夯筑为砖石垒砌,特别是在地势极为险要的东北面城墙用铁水加固。孔宗翰的这一改建使虔州城真正成为固若金汤的江南岭北重镇,章贡两水的环绕更使虔州城有着天然的护城河。现今保存的古城墙可考证的最早修筑年代就是在北宋嘉佑年间建成的,足以证明孔宗翰对赣州城的建设影响之深远。

第四位是在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任虔州知州的刘彝。刘彝在任期间,章贡两水河水经常因为暴雨上涨冲坏赣州城墙,刘彝为改变这种局面,“谋置水牎”(嘉靖《赣州府志》“牎”通“窗”)。同时根据虔州城内的地形地势修建了巨大完备的排水系统,因其流向像篆体的“福”、“寿”二字,因此被命名为福寿沟。福寿沟修建完成之后,虔州城内再无水涝,虔州城墙再也没有被洪水冲毁。刘彝修建的水利排水设施使赣州城最终完备,其后近一千年的时间里,赣州城内的居民都享受着刘彝修建的福寿沟带来的福利。时至今日,福寿沟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新城区水涝频繁的对照下,老城区即使遭遇多年不遇的洪水任然不涝的奇迹。

以上四位主政赣州的人物对赣州城的建设可谓是赣州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在北宋最终建成的赣州城在其后的近千年岁月里,虽然屡遭战火,却仍旧岿然不动,因此说赣州城为南国宋城是当之无愧的。

2 历史上赣州城的布局

历史上赣州城方圆十三里,城墙高度近十米,北部依托章贡二水修建,而东南、南、西南三面则挖有壕沟作为防御工事。经过长期的发展,最终在明末形成了东边的百胜门、南边的镇南门、西边的西津门、东北边的建春门、涌金门五座城门,在城门之上则建有高大的城楼。此外,在北城内另外建立了一座内城,称为望江西城,在东边和西北边也建有城楼。这些城楼的修建使赣州城有了较为完备的城防设施。

关于赣州城内的布局,赣州历来就有“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得来”的说法。“三山五岭”指的是赣州城内的主要山岭:笔峰山、东胜山、夜光山、田螺岭、百家岭、桂家岭、狮姑岭、金圭岭。由于赣州城市的建设,大部分已经被湮没,唯有田螺岭现今仍然著名。“八景台”是指郁孤台、拜将台、八境台、章贡台、凤凰台、高戏台、龙凤台、钓鱼台八个著名的浏览胜地,其中后五台已经毁坏消失。现存的郁孤台最迟建于唐代,拜将台为唐虔州刺史卢光稠所建,八境台为北宋所建。“十个铜钱买得来”是指旧城内十条带“前”字的街巷名和三条分别含“买、得、来”字的街巷名。分别是州前(虔州、赣州州治)、县前(赣县县治)、府学前、道署前(吉南赣宁道治)、参府前(参将府治)、姚衙前(明赣州卫指挥姚玺私衙)、生佛坛前、坛前、总镇前、府前(赣州府志)、买菜坡、修德巷、西来庵。这些遗址已经全部毁坏不见。

3 关于赣州城市建设中的古城保护与古城旅游发展建议

赣州因其独特的宋城文化以及客家文化,而成功入选1994年1月4日,第三批3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充分说明国家对赣州历史文化的肯定与认同。然而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古迹的存在难免会给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一些妨碍。通常在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城市现代发现建设之间确实难以取舍,而大部分城市为了城市发展往往选择了后者。城市的发展活动成为了历史文物古迹的破坏行为,一些城市往往逐渐蜕化为完全现代化而没有历史文化气息的空壳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确实在短期内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文物古迹保护方面却是令人痛心的,因为文物古迹一旦破坏便难以复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赣州也面临这个问题。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印发国发〔2012〕21号《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旨在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作为原中央苏区核心的赣州迎来了一个大力发展经济、推动赣州走向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历史机遇。

为此,如何解决赣州城市的发展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显得重要而又紧迫。结合赣州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现实存在,本人提出如下建议,力图使赣州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和谐共融。

首先,继续按现行方案对赣州城市进行新老城区分别规划。在河套老城区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最大限度复原宋城的原始风貌,以此来带动旅游业以及相关如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在水南章江新区则按现代化城市标准建设,使之成为城市新的政治、经济中心,而河套老城区则成为赣州城市的文化中心,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其次,加大对赣州现有文物古迹的保护,有条件的复原原有文物古迹。赣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是赣州发展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重要基础,因此不得以城市建设及其它借口破坏这些文物古迹。而对原有存在但是在近些年来因城市建设等原因遭到破坏的文物古迹则有条件的进行修复,使赣州的历史文化气息显得更加浓郁,进而更好地发展旅游业。但是对这些文物古迹的修复应该量力而行,尽量避免劳民伤财而又得不偿失的文物古迹修复。

再次,对赣州的历史文物古迹进行合理规划使其更加具有吸引力。以宋代古城墙为中心的北部老城区,是赣州文物古迹集中存在的地区。这里应该加大管理保护力度,提高交通通达度,使之成为赣州的历史文化中心区,以此来推动旅游业的相对集中。而以文清路为中轴线的地区应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业、住宿业为主的旅游相关产业,使之成为发展赣州旅游业的支持产业及配套设施。

4 结论

赣州城市的继续发展与文物古迹的保护是能够和谐存在的,关键在于施政者是否能够认识到古迹保护的重要性。城市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历史文化内涵为代价,大力发展以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不仅可以保护和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对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这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罗洋.基于城市意象的赣州城市符号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

[2]郑孝燮.文态环境与建筑特色——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1998(06).

[3]周干峙.城市化和历史文化名城[J].城市规划,2002(04).

赣州旅游业发展 篇4

2012年08月14日 09:38 来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第2期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202

摘 要:赣州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能够开发出多样的休闲旅游产品。本文论述了赣州旅游资源概况及其特点,分析了赣州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最后进行赣州休闲旅游产品线路设计,以期为赣州休闲旅游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旅游资源,休闲旅游,旅游线路,赣州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人文社科课题(2011年重点项目):“赣州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曾经或正在经历一场休闲的革命[1]。休闲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之外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休息和消遣,积极地、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或自由地安排个人生活状态的总称。2010年,我国GDP达到39.8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伴随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发展,休闲已成为我国人们精神与物质的重要需要。旅游业作为休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应以人们的休闲需求为立足点,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当今,历史文化名城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热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地处江西省南部,东接福建省,南临广东省,西靠湖南省,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赣州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京九铁路斜跨全境,4C级的黄金机场可容大型客机降落。赣州拥有105、206、319、323国道,赣粤、赣韶、鹰瑞、石吉等高速公路,形成了贯通东西南北的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这里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名胜棋布,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面对休闲时代的来临,如何开发好赣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其旅游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赣州旅游资源概况及特点

1.1 自然(山水)旅游资源

赣州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宁都县的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示范基地,1993年5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为国家森林公园,2002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省重点自然保护区。此外,还有龙南的小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阳岭和齐云山等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旅游资源。

1.2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宋代文化景点,被专家们誉为“宋代历史博物馆”[2],主要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古城墙、古浮桥、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七里镇古瓷窑址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宋代古城墙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修建于北宋年间,是我国唯一保存到现在的、有可靠纪年铭文的宋代砖城,是我国宋代文化古迹的一件孤品。八境台位于赣州城东北隅古城墙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距今已近千载。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

1.3 红色旅游资源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被称为“红色故都”、“共和国的摇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被誉为将军县。

1.4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

赣州是客家文化、客家民系的摇篮,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在全国设区市中是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3]。赣南围屋是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它集家、祠、堡于一体,墙体由青砖或花岗岩彻成,非常坚固,易守难攻。赣南围屋以方围为主,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令人惊叹,其中龙南县为全国之最。赣南围屋一般有3~4层,大的有九栋十八厅,内有粮仓、水井、排污道、草坪、戏台等,最具代表的有:燕翼围、关西新围、桃江龙江围等。同时,赣州是目前世界上保存客家民俗最完整的地区。漫步赣州,人们不仅能听到亲切的客家乡音,看到典型的客家民居,还能感受到有着浓郁客家传统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和风水文化。客家宴席、客家山歌、赣南采茶戏、“九狮拜象”等民俗传统或表演,让人充分领略到赣南客家独特的文化魄力。

总之,赣州的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分布率达77%,并且品位高、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开发潜力[4]。赣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旅游开发品牌多而不强,应突出重点做大特色品牌

赣州旅游资源可谓群星闪烁,宋城文化旅游区、客家文化旅游带、还有红色旅游区等。赣州旅游时而打“红色牌”、“生态牌”,时而打“客家牌”、“古色牌”。但满天的星星,却没有月亮。赣州的山水虽好,但比不过桂林,比不过九寨沟;赣州的宋城虽故,但名气不如开封。所以赣州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找准定位,做大做强。只有树立起鲜明形象和特色品牌,旅游发展才有方向。如今,赣州在红色游与客家游两大特色品牌已做出较好的成绩。赣州是客家的摇篮,这一地位,已经在2004年11月赣州召开的“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所确认,为许多专家和世界客属乡亲所认可。赣州客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除了赣县客家文化城开发较好外,其他有关客家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基本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今后应重点开发客家围屋(关西新围、乌石围和燕翼围等几大特色围屋),进一步完善赣县客家文化城接待能力和接待方式。同时,更应该重视客家风俗习惯的开发,包括饮食习惯、传统婚礼仪式、赣南采茶戏等,此外还有客家酒文化、擂茶文化、节庆文化等具有客家特色的乡土文化。同时继续打好“红色旅游”这张牌。2006年10月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在瑞金拉开序幕以及近年来连续举办的“中国红歌会”,这些活动都充分展示了“红色故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赣州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故都”品牌是赣州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她代表了赣州旅游的形象和地位[5]。这一品牌已经定位,但还需要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投入,深挖其历史内涵、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增强红色景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策划更加丰富的红色旅游主题产品,着力培育赣州红色旅游品牌。

2.2 旅游资源疏散,需整合联动开发,推广自驾游项目

赣州虽然旅游资源众多,但是分布比较疏散不集中,分散在20个县市区中,有些旅游资源相对孤立,不利于旅游开发,不利于集中人流、物流。但随着赣州区域内交通的不断完善及国内私家车的不断普及,有利于开展自驾游。赣粤高速公路通车后,珠江三角洲到赣州的距离是300公里至500公里左右,赣州的方圆里程也在千里范围内,完全符合自驾游的空间和交通要求。最为重要的是,赣州的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港澳等地。在珠江三角洲,私家车拥有量已经超过1000万辆。目前,赣州的自驾车旅游网络已十分完善,达到了“串联主要景点,衔接周边城市,沿线风景优美,道路畅通完好,旅游标识清晰,应急救援及时,加油维修方便,停车休息便利,食宿条件齐备,信息服务完善”的标准。通过自驾游,将分散的旅游景点串起来,可以体现赣州的旅游资源区位优势。近几年来,赣州自驾游逐年升温,已成为国内最具观赏、最适合自驾游的最佳旅游胜地,自驾游将成为赣州旅游新的代名词。

2.3 旅游开发的硬件条件薄弱,需要加强

从大交通来看,目前还没有开往珠三角地区的始发列车,游客进来容易出去难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从住宿接待能力看,赣州的住宿接待能力还不很完善,宾馆酒店总量小,节假日、黄金周等高峰期找房难的问题相当突出;高星级宾馆少,至今还没有一家五星级;宾馆酒店的结构不合理,高档次宾馆、主题宾馆、经济型宾馆、度假型宾馆较为缺乏,不能满足各个层次旅游者旅游休闲的需要。

目前应抓紧完善以赣州为中心的“十字型”旅游公路网络,切实做到“路为景开,景随路建”;尽快修建赣州—龙岩、赣州—韶关或郴州铁路,争取开通赣州或者瑞金至广州、深圳的始发列车,进一步沟通赣州与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联系;要提升赣州站的级别,开通赣州至各大城市特别是深圳、北京的旅游列车。赣南森林蒸汽小火车是世界珍品,风情特别,要维修保护好,并改造成旅游车,使之成为赣州休闲旅游的一个亮点[6]。住宿接待方面,要适度发展星级宾馆的数量,增加2~3家四星级宾馆,下大气力建设1~2家五星级宾馆,同时有选择性的发展一些主题宾馆和度假宾馆。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单体宾馆的建设容量,以适应接待大型会议和大型团队的需要。

2.4 旅游商品开发薄弱,应提升旅游产业链

旅游商品开发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赣州旅游开发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通过走访赣州几处著名景点后发现,各主要景区(点)为数不多的几家商店、摊位销售的几乎是外地产品、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没有真正代表赣州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且旅游商品品种单一,缺乏地方特色。如通天岩风景名胜区,里面只有零零散散几个小摊,就摆了一些佛珠、挂件等,纪念性鲜明的旅游商品极少,令人非常失望。旅游商品的开发能够提升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作设计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内容新颖、外观精美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应与地方农副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开发一系列绿色产品,如著名的赣南脐橙。中国(赣南)脐橙节至今已举办了十年,反响非常好,还有南康月亮花生巴、赣南名优茶、保健竹凉席、笋干、玉兰片、酸枣糕、板鸭、石鱼、烫皮等独具赣州特色的绿色旅游商品,以及山货、水产等旅游商品,特别要扩大赣州本地的名、特、优产品生产规模,注意独特和多样性,改进包装,拉开档次。在重点旅游县市和景区建立旅游购物中心或旅游商品街,逐步在全赣州形成旅游商品销售网络。赣州休闲旅游产品线路设计

目前,省内各主要旅行社推向市场的赣州旅游产品线路普遍存在着线路不科学、过于单调乏味、行程奔波劳顿、一些潜在的旅游景点未被关注等不足。笔者认为,开发历史文化名城赣州的旅游资源应从它的旅游资源特色方面入手,顺应休闲时代的发展,满足不同游客的休闲需求。根据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三方面,笔者设计了三条线路,如图1所示。这三条线路区别于以往的线路,它突出了品位高、景点丰富、依托现有主干公路、交通便捷,真正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等特色,具有提高赣州旅游知名度、打造其旅游品牌的价值。如下就是所设计的三条线路:

图1 赣州旅游线路设计图

A.红色旅游线路:赣州—兴国将军广场、将军公园—宁都翠微峰—宁都起义旧址—于都长征第一渡—瑞金云石山(长征第一山)—瑞金沙洲坝、叶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旧址群—会昌汉仙岩—寻乌调查纪念馆。如图1中A线所示。

这条线路以红色景点为主,赣州是革命老区,“红色故都”品牌是赣州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以往的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得都不完全,而且显得枯燥无味。这条线路是在红色景点的基础上添加了自然景观,让游客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外,还能领略优美的自然环境。且这些景点都处于交通道路上,交通方便,相距不远,另外这条线路虽然景点多,但门票都不贵。

B.生态人文旅游线路:赣州—古城墙、八境台、郁孤台、古浮桥—上犹陡水湖、五指峰(漂流)—崇义阳岭—崇义聂都溶洞—大余梅关古驿道—赣州峰山—宝葫芦农庄—通天岩石窟群。如图1中B线所示。

这是一条为体验赣州优美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游客而设计的。线路中这些景点都处于主要交通道路上,交通方便,景点密集,相距不远,适合于黄金周期间推广,建议开发为三、四日游。这条旅游线路使游客有足够的时间放松身心,真正的休闲度假,免于时间短促,路途奔波。线路中前几日主要是以游览、参与性项目为主,欣赏赣州的古城风光,参与惊险刺激的漂流,还能呼吸阳岭的新鲜空气,而后几日主要是娱乐性项目,宝葫芦农庄诸多娱乐项目让人流连忘返。这样的安排不会让游客感觉疲惫。崇义阳岭空气负离子含量特别高,被称为天然氧吧。宝葫芦农庄是一座具有郊外田园风光、浓郁乡村气息的现代绿色生态农庄,也是江西省最成功的主题公园,是广大游客回归自然,放飞心情的理想休闲娱乐场所。而最后一站让人觉得不虚此行。

C.古城、客家风情二日游:第一天:赣州古城墙—郁孤台—蒋经国旧居—八境台—八境公园—古浮桥—寿量寺—文庙—七里镇古瓷窑址。第二天:赣州—龙南关西新围、龙南燕翼围、乌石围—安远东升围—赣县白鹭村(客家文化城)。如图1中C线所示。

这是一条专为对宋文化与客家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设计的旅游线路。这条线路将带人们完全领略古城赣州千年宋城魅力及独特客家风情。赣州是客家文化、客家民系的摇篮,赣南围屋构成了奇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赣州有我国唯一保存到现在的宋代古城墙,是我国宋代文化古迹的一件孤品。第一天的行程让游客沉醉于赣州的古城风情中,第二天的客家文化游,领略风格独特的客家围屋,这条线路将让游客回味无穷。两日的行程,不会让游客感觉匆忙,且交通方便,让游客有充足的时间享受赣州古城、客家风情。

作者简介:李良杰(1978~),男,江西高安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休闲与旅游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赣州旅游业发展 篇5

关键词:旅游信息系统,ArcGIS Server,WebGIS,ArcGIS Engine,C#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人们对大长假、小长假制度的逐渐接受, 现在旅游业正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然而, 对于由此产生的海量的旅游信息, 相关部门对其的管理却显得十分困难, 除此之外公众对旅游信息的获取也不是特别方便, 这一切都将阻碍赣州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如何选择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如何获取更加全面的旅游资讯, 将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鉴于以上所述, 搭建一个关于赣州市的旅游信息系统平台, 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1 Web GIS以及Arc GIS Server简介

Web GIS即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系统, 是将Web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技术。由于这项技术的出现, 人们可以不再像过去一样只能在本地电脑上浏览自己的空间数据, 进行专题图的制作。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 轻松的访问到Web GIS站点中的空间数据和进行相关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基于互联网的GIS应用将变得更加广泛。

Arc GIS Server是Esri公司旗下的又一款功能强大的G I S产品。它将传统的桌面端的高级GIS功能如空间分析, 地理处理等带入到了互联网中。以服务器为基础的Arc GIS Server, 支持多用户访问, 企业级的geodatabase管理。集中化的GIS应用可以大幅度的缩减在每台电脑上安装和管理桌面应用的费用。其丰富的W e b控件和应用模板为开发者定制一些基于Web的个性化应用和服务提供了可能。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需求分析

该旅游信息查询系统的使用对象主要定位在两大类人群:一类是普通游客, 他们需要全面了解赣州的旅游详细情况, 可通过该系统选择最佳的出行路线;另一类是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和相关的政府部门, 他们需要针对不同景区和景点制定不同的旅游宣传方式, 并为更进一步的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2 设计原则

该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信息真实、准确和及时更新。

(2) 在功能上清晰明了, 界面上简洁大方。

(3) 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便于后期的改进和扩展。

3 开发成果

3.1 地图操作功能

系统可以将之前制作好的行政区划图层、交通路线图层以及景点景区图层等按照不同用户的需要进行分层显示, 也可以对不同的图层的可见性和不可见性进行设置。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对地图进行不同比例地缩放操作和利用鹰眼功能进行查看全局的操作, 方便用户的浏览。

3.2 旅游信息查询功能

赣州市的一些著名景点和景区、博物馆、公交站台、汽车站等都可以通过该信息系统进行基于空间位置地查询, 并将和查询结果相关的信息, 如电话、门票价格、行车最短路线等一一显示出来。

4

系统实现思路 (见图1)

5 系统开发环境和相关技术

Win7 (64位) +IIS+Visual Studio2010+C#语言+Arc GIS Server10+Arc GIS Desktop10.

6 结语

该文利用了ESRI公司的Arc GIS Desktop及Arc GIS Server产品, 并使用C#程序开发语言和结合当下流行的Web GIS理念, 实现了赣州市旅游信息查询系统的开发。虽然实现了一些主要的功能, 但是还存在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张英姬, 孙睿, 石培华, 等.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影像技术, 2008 (2) :40-44.

[2]万红莲, 俱国鹏.基于GIS的咸阳市旅游信息系统开发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 :244-245.

[3]张正栋.基于Web GIS的区域旅游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水土保持研究, 2005 (4) :242-244.

赣州旅游业发展 篇6

赣州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全市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处20个点,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4处, 革命旧址遗迹、纪念建筑物共有267处。赣州凭借其高品位的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赣、闽、粤红色旅游“金三角”, 推出了众多以瑞金为中心的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赣闽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赣闽粤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等。

这些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赣州旅游业中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 见表1。

单位:亿元

但从上表也不难发现, 赣州红色旅游收入在整个旅游业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具有主导地位, 最高的2009年也仅占旅游总体收入的39.9%。究其原因, 多家旅行社的专业人士一致认为:目前的红色旅游线路过分专注于“红色”, 缺乏普遍吸引力。

2 广义红色旅游线路的定义与优势

国内很多学者都认为线路中全部景点均是红色景点的线路才可成为红旅游线路, 这也是目前国内红色旅游线路开发的指导思想。本文认为这样的定义是不确切的。从操作的层面来讲, 红色旅游线路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红色旅游线路是指完全意义上的红色旅游景点组合;广义红色旅游线路除包括经典红色景点外, 还应收纳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古色或特色景点。二者各有优缺点, 见表2。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 广义红色旅游线路在客源市场拓展、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结合、纪念品开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赣州的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不能走大而全的老路, 更不能固步自封地循“全红”的惯例, 而是要充分利用赣州本土的特色资源, 进行有效的搭配组合, 走“红+绿+古”之路, 做到精致有味, 寓教于乐。

3 赣州市广义红色旅游线路精品线路模型

本文探索建立了两个广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模型:

3.1 模型之一

宋城赣州至瑞金沙洲坝、叶坪、博物馆二日游。条线路的特点是红色文化与宋城文化紧密结合, 主要客源市场为赣北、福建、广东的客人。

3.1.1 线路主要景点介绍

赣州市区的景点主要有郁孤台、古城墙、八境台、灶儿巷和古浮桥等, 瑞金的景点主要集中在叶坪和沙洲坝。以下对线路主要景点做简要介绍:

郁孤台:位于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 为赣州名胜, 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者甚多, 有苏轼、文天祥、辛弃疾、黄庭坚、王阳明等。诗词中最负盛名的是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古城墙:始建于五代后梁时期, 是全国惟一的宋代砖城墙, 1996年被列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可供旅游参观的有建春门、涌金门、西津门、八境台瓮城、西津门炮城和全国罕见数以万计的记年、记事、记名铭文砖。

八境台:建造于北宋嘉佑年间, 发源于南岭山脉的章江和发源武夷山脉的贡江在台下汇合为赣江。主持建台的知州孔宗翰将登台所见绘成《虔州八景图》, 大文豪苏轼按图题诗八首并作后序一篇。八境台是中国城市“八景文化”的发祥地。

灶儿巷:是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典型代表。因古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 衙役统一穿的服装是黑色, 叫皂色, 故得名“皂儿巷”, 后又谐音变成“灶儿巷”。其建筑风格包括了赣南客家建筑、赣中天井式建筑、徽州建筑以及西洋式建筑等流派, 体现出城市建筑的多元性。

古浮桥:现保存下来的古浮桥是南宋知军洪迈在贡江上所架设的建春门浮桥, 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沙洲坝旧址群:沙洲坝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地, 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 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至沙洲坝, 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景点内有红井、中央政府大礼堂等旧址。

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座落在位于叶坪乡的临时中央政府广场东北端,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纪念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红军指战员而建造的。

叶坪红军检阅台:是为准备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时检阅红军而建造的。1931年11月7日上午, 全苏大会开幕前, 在这里举行阅兵仪式。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座落在瑞金市象湖镇。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是首批79家“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之一。

3.1.2 线路行程安排

第一天:赣州市区乘车赴郁孤台, 游览郁孤台、古城墙、八境台、客家先民南迁纪念鼎、纪念坛, 步行至涌金门浮桥;午后游览灶儿巷、天王巷 (福寿沟) , 孔庙、舍利塔、建春门浮桥, 进寿量古寺祈福;晚餐选择地方特色餐饮点买菜坡, 住白云大酒店。第二天:早上乘车赴瑞金, 参观沙洲坝、红井、革命旧址群;午后乘车赴叶坪, 参观红军检阅台、烈士纪念塔, 瑞金中英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返回赣州。

这一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模型的亮点有两个:一是赣州在历史上最繁荣兴盛的时期是两宋, 有着丰富多彩, 底蕴深厚的宋文化, 是整个长江以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宋城。在众多的宋代文史古迹中, 有一些是全国文物中的精品与孤品。这条线路充分将宋城文化和红色文化结合在一起, 且时间控制在两日之内,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不仅能带给游客红色文化的熏陶, 还能向世人展示“宋城赣州”的历史韵味。让人们在缅怀革命先辈的同时, 呼吸千年的大宋气息。二是餐饮文化极富地方特色, 如客家酿豆腐、赣南小炒鱼、四星望月、客家荷包胙等。

3.2 模型之二

赣县客家文化城、龙南客家围屋—瑞金沙洲坝、叶坪、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二日游。这条线路的特点是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紧密结合, 主要客源市场为福建、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等客家游客。

3.2.1 线路主要景点介绍

赣县客家文化城:客家文化城位于客家人的主要发祥地赣县县城东南, 南依贡江, 对望风水祖师杨救贫隐居地杨仙岭, 远眺赣南名山峰山, 山、水、城相互映衬, 是一个得天地之灵气的风水宝地。文化城整体设计外方内圆, 整个建筑风格既秉承了传统文化建筑理念, 又结合了浓郁的地方人文特色, 集祭祀庆典、文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 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

龙南关西围:名绅徐名钧费时29年所建, 迄今有200多年历史, 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指定参观点。

龙南酒堡围:始建于清嘉庆年间, 围屋占地2475平方米, 围内曾常年储藏可供居民3个月生活所需的粮食和米酒, 是典型的防御型客家围屋。至今, 围屋内家家户户都保存酿酒的传统风俗, 是具有典型地域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

此外还有瑞金沙洲坝、瑞金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瑞金叶坪红军检阅台、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主要景点, 此处从略。

3.2.2 线路行程安排

第一天:赣州市区乘车赴赣县客家文化城参观;午后赴关西围、酒堡围参观, 品尝龙南客家米酒;晚上在龙南景山饭店用餐并住宿。第二天:早上乘车赴瑞金沙洲坝, 参观红井、革命旧址群;午后参观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和红军检阅台、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返回赣州。

这一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模型的亮点是将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不仅可以向游客传递赣州丰富的红色文化, 还可以展示赣州浓郁的客家风情, 十分有利于吸引广东、福建等海内外广大的客家旅游市场;同样富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文化如客家米酒、四星望月、赣南小炒鱼、炒东坡等, 也对游客形成较大吸引力。

除了以上两个模型, 赣州还有一些以组合开发的广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如以佛教文化与红色文化为卖点的赣州通天岩 (内线) —瑞金沙洲坝、叶坪、博物馆一日游, 主要针对中老年客源市场;以红色文化与养生休闲为卖点的瑞金沙洲坝、叶坪、博物馆、云石山—崇义阳岭天然氧吧二日游, 主要针对商务人士客源市场;以饮水思源与红色文化安远三百山—瑞金沙洲坝、叶坪、博物馆、云石山二日游, 主要针对香港、澳门客源市场。

广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融合了地方特色文化, 拓展了客源市场, 延伸了红色文化的承载平台和传播途径,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生命力, 是破解红色文化受众面窄和红色线路景点、文化单一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近年来, 随着2005~2020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逐步推进落实, 赣州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 红色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又凸显了诸多问题, 其中如何更好地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即为其一。本文从广义红色旅游线路开发的角度, 对其精品线路进行研究。

关键词:广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1]赣州市2005~2020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赣州市旅游年鉴 (2007、2008、2009、2010) .

[3]赣州市政府市旅游局关于红色旅游的相关文件汇总 (2003~2010) .

赣州旅游业发展 篇7

生态旅游 (ecotourism) 这一术语最早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 (Ceballas Lascurain) 于1983年提出。现如今, 生态旅游火爆于整个地球村, 在世界上以每年10%-30%的增长率在迅速发展, 它被普遍看作可能是传统大众旅游升级换代的最佳替代产品, 代表了二十一世纪旅游发展的方向。近年来, 赣州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先后建立上犹陡水湖风景区, 崇义阳岭森林公园等50多处生态旅游景点, 吸引了众多国内游客的目光。而要将赣州旅游推向国际旅游市场, 旅游景介的英译就成了重要途径之一。然而, 目前赣州生态旅游景介的英译还存在不少问题, 其质量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 要形成一篇成功的旅游景介英文文本, 译者寻求合适的原则与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2 功能目的论与旅游景介翻译

20世纪70年代末, 德国功能派主要翻译理论家汉斯·费米尔 (Hans Vermeer) 把翻译置于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范畴中进行研究, 指出所有的翻译都是一种有目的的人际互动行为, 并首次在学术论文《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 (1978年) 中提出目的论 (Skopos Theory) 。德国功能目的论的出现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介入, 译者不应只是对原文本进行机械的语言转换, 而要更多地去关注译文、译文读者以及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因此, 翻译的焦点已转移到了更富挑战性的译文文本的创作。此外, 目的论还为判断译文是否成功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科学的判断标准, 即翻译的目的达到与否。为了达到这一翻译目的, 功能派翻译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原则:即目的原则 (Skopos Principle) , 连贯原则 (Coherence Principle) 和忠实原则 (Fidelity Principle) 。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 整个翻译过程都是由翻译行为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或功能来决定;连贯原则是翻译中的难点, 因为它要求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在信息功能上一致, 同时也要求国外游客和国内游客对景介文本的反应在最大程度上取得一致;忠实原则指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之间应存在对应关系, 但它并不要求绝对一致, 目的论要求的忠实, 其程度应由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文本的理解来决定。可以说功能目的论是一种“以译文读者为中心, 以译文的交际目的为导向”的翻译理论, 而这一点也正给应用翻译研究奠下了理论基础。

旅游景介英译属于应用翻译中的一种, 从功能目的论出发, 它的目的在于诱发国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兴趣, 激发他们付出旅游行动的愿望, 以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由于根植于不同的文化, 中英旅游景介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中文旅游景介的语言形式讲究整齐对偶、声韵和谐、辞藻华丽, 还常引用历史事实、文学典故和古诗词突出景点的历史沉淀;而英文旅游景介强调简约平实, 结构严谨而不复杂, 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功能目的论对旅游景介英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译者应符合译文读者的需求和期待, 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和策略以期最大限度的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

3 赣州生态旅游景介英译有待改进之处

景介英译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国外游客, 但是如何才能译出地道的译文呢?在此笔者将对崇义阳岭景介中的一些译例进行分析, 基于功能目的论, 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使得译文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3.1 译文拼写错误

单词拼写错误是旅游景介英译文本中常见的一类错误, 虽然这类错误并不起眼, 但容易使译文读者丧失阅读兴趣, 甚至影响到对外形象。

例1:...also its entironment is preserved best in China.

译文把“environment”误拼成了“entironment”。

3.2 译文措词不够准确

措词是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措词不准确肯定会影响原文信息的传递, 这显然就违背了目的论的忠实原则。

例2:阳岭山脚之人工湖……

译文:A manpower lake...

“人工湖”一词的翻译选用的是“manpower lake”, 根据《朗文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 manpower指的是“all the workers that are needed to do a particular kind of work”, 中文意思是“劳动力、人力”, 建议改译为“man-made lake”。

例3:杜鹃的品种达19种……

译文:The breed of rhododendron reaches 19 genera...

“品种”一词的翻译选用的是“breed”, 根据《朗文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 breed指的是“a particular type of dog, horse etc”, 中文意思是“动物的品种”, 建议改译为“There are 19 species of rhododendron”。

3.3 译文冗长繁杂

中文中描写风景的词汇丰富、辞藻华丽, 相反, 英语对风景的描写用词简明、直白。

例4:……幽静通曲, 古木参天, 苍藤缭绕, 溪水潺潺, 蛙声鸣鸣, 鹤鸣长空, 彩蝶飞舞, 鸟语花香, 热带、亚热带景观尽览眼中。

译文:...the old-aged trees reaching the sky, vines twiningand circling each other, frogs and cranes singing around, birds fly-ing and butterflies dancing, the scenery of tropic zone and sub-tropic zone completely show up in the sight of tourists.

原文中的八个四字格被逐一直译出来, 这只会使译文显得冗长、啰嗦, 增加译文读者的阅读负担。汉语四字格读来朗朗上口, 但这些词汇对译文读者而言缺乏实质性的意义, 所以逐词翻译恐怕也很难令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同样的感受, 这样的译文不符合目的论的连贯原则。按照英文的表达习惯, 译者应省略这些华丽的辞藻, 改用简洁的词汇突出主要信息。此外, 原文中“热带、亚热带景观尽览眼中”的描述略有夸张, 可以将其删除不译。建议改译为“You can enjoy the natural and enchanting sights in Lanxi Valley”。

3.4 译文缺少必要的注释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 国外游客往往对中国人熟知的人或物不了解, 这时译者就有必要增添相关的注释来帮助他们理解。

例5:因明朝王阳明平叛立崇义县治, 故名阳明湖。

译文:Since Wang Yangming of Ming Dynasty set up the county administration of Chongyi, so the name of YangmingLake occur.

国内游客应该都熟悉“王阳明”这一人物, 但译文读者不一定了解, 只有通过补充说明人物的身份、成就和所处的年代来实现目的论的目的原则。建议改译为“The lake was named Yangming Lake after Wang Yangming (1472-1529, a great politician and philosopher of Ming Dynasty) put down a rebellion and established the county administration in Chongyi”。

例6:……被称为“十万亩竹海”。

译文:...being named as“100, 000 Mu of Bamboo Sea”.

原文中“亩”是中国特有的地积单位, 国外游客对它是陌生的, 译文只将其音译成“Mu”, 这样的拼音对他们而言毫玩意义。因此, 可以在“Mu”后面注释“1 Mu=1/15 hectares”。

3.5 译文句子结构不当

旅游景介中常常要说明景点的美称、地理位置、占地面积等, 但英译效果都不理想, 就是译者未注意到中英文在句子构建上存在很大差异, 中文句子结构多为线型结构, 而英文句子结构多为树型结构。

例7:阳岭被誉为“中华天然氧吧第一山”, 位于崇义县南郊, 总面积6889.5公顷, 森林覆盖率96.8%, 主峰海拔1259.5米。

译文:Yangling, praised as the first China Natural Oxygen Bar,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Chongyi Town.Total area of Yanglingis 6889.5 hectares, forest covering rate reaches to 96.8%, and thealtitude of the highest peak is 1259.5m.

译文使用了两个长句, 译者显然未划分清句子主干部分。一般而言, 英文句子主从关系较多, 次要成分常用介词短语或分词短语表示。建议改译为“Located in the south of Chongyi County, Yangling is famous for‘The First Natural Oxygen Bar in China’with a total area of 6889.5 hectares, a forest coverage rate of 96.8%and the highest elevation of 1259.5 meters.”。

4 结束语

通过对崇义阳岭景介中译例的分析, 可以看出赣州生态旅游景介英译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在景介英译实践中, 根据功能目的论, 译者应根据译文预期的目的来选用合适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以期在译文中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信息。相关主管部门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共同促进赣州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吸引国外游客慕名踏上中国赣州之旅。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Tra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Shang 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陈颖, 刘慧.从功能目的论看江西旅游景介的英译[J].南昌高专学报, 2011 (6) .

[3]陆国飞.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的功能观[J].外语教学, 2006 (5) .

[4]张沉香.功能目的理论与应用翻译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赣州旅游业发展 篇8

赣州位于江西南部,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卫生城、绿化城、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 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以瑞金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很高知名度, 是赣州市目前唯一具有相对垄断性和独特性的旅游资源。

二、赣州红色旅游项目现状

赣州红色旅游景区是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重点红色景区, 它和井冈山、庐山同是风景秀美, 文化底蕴浓厚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从资源开发和旅游经济现状来看, 赣州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影响力、推广力、知名度都不及井冈山和庐山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一) 赣州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分析。

赣州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由于面积地域较广、景点多、分布散, 没有形成统一的对外宣传形象, 各地区县市甚至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联盟, 旅行社与景区之间沟通不够通畅, 基础及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完善都是现今面临的问题。旅游资源过多却缺乏良好的品牌凝聚, 就如一盘散沙, 不能壮大发展。

(二) 赣州红色旅游文化形象分析。

一般宣传推广一个城市的形象或文化项目, 除了有硬件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外, 我们还应该注重品牌策划定位。“红色古都”作为赣州市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品牌项目并未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只作为江西省红色旅游中的一个子项目品牌形象出现在每个游客的眼前 (图1) ;而赣州市无论是旅游资源、历史形象、文化内涵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和良好的外部形象, 所以重建赣州红色旅游品牌形象, 改造设计它的视觉形象, 是打造赣州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

三、赣州红色旅游品牌重建构思

赣州市是传统的革命老区, 所包含的县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 如采茶戏、客家山歌、堪舆文化、九狮拜象等。赣州市“红色古都”的品牌形象确立多时, 但“红色古都”形象的认可度经笔者搜索, 出现率最高的是江西瑞金;而品牌文化包装定位上, 推广一个品牌文化, 我们不能以两个地域同时出现的情况来策划包装, 诚然, 瑞金·赣州的同时出现会混淆受众者的品牌认知, 重新推翻“红色古都”这个品牌再全力打造另一品牌也是费时费力并极难成功的较差手段。因此, 在品牌定位不变的基础上, 保留原有“红色古都”形象打造新的品牌形象宣传语方为可取手段;将“红色古都”的“红”用来塑造品牌“赣州”的新形象, 可简化形象定位, 容易普及推广且包含感情, 品牌宣传语:“红·赣州”。注:定位语与宣传语可以组合传播。 (图2)

(一) 形象设计。

视觉形象定位是整合赣州红色旅游文化的资源, 把赣州“优势并放”的格局整合成一个整体。用“章江、贡江”汇入与红星、红旗组成一个独特、宣扬的有机图形, 即“红色故都、客盈天下、中华绿谷、美好泉城。”这是笔者设计整个视觉形象的思路。

第一, 标识含有图案红旗即为英文字母“G”, 表示着赣州的鲜红旗帜革命性, 老区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图案飘带即为英文字母”Z“, 既表示赣州的飞跃和上升也体现江河汇流成赣江的独特地理位置;闪耀的光芒星则寓意赣州美好展望的未来愿景。 (图3)

第二, 吉祥物设计反映了文化的特性, 赣州“红色古都”的文化形象提炼图形的元素, 形成自己的鲜明特征, 富有亲和力和现代感, 更能亲近每个游客, 使之作为亲善大使传达他的友好和亲切;吉祥物呼应标识, 加深大家对“赣州”图形符号的印象。 (图4)

第三, 辅助图形定位作为赣州红色旅游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传播赣州的“红色古都”景点及赣州的历史形象, 传递给受众有效的景点与文化特征信息。因此, 图形组成部分囊括了赣州的著名红色旅游景点: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长征第一桥红井将军县兴国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潋江书院寻乌革命历史纪念馆于都革命烈士纪念馆。 (图5)

(二) 活动设计。

发展古都红色赣州, 要有效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载体, 形成宣传推介旅游的强大声势;着重丰富文化内涵建设, 使得红色旅游的项目内容多元化、形象多彩化, 可将“红色古都”品牌打造成文化活动品牌, 由此展开多种文艺文化展, 并逐步形成文化产业内涵;还可将“红色古都”品牌用授权或联合推广的模式应用在和旅游景点相关的企业产品及农家乐品牌上, 起到良性循环及扩大品牌影响力的作用。

四、结语

“红色古都”赣州的视觉形象重建设计是以红色旅游为主导, 结合城市旅游特征, 以红、金、橙为主调,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 突出赣州市为主导中心的视觉形象重建方案。在重新构思的设计中充分尊重地域文化特色, 将红色古都这种地域文化的特质隐含在内, 把赣州作为红色旅游文化的凝聚中心来设计, 把地域特征上散、乱、混淆形象的形象重新整合, 使具有特征化的赣州市红色文化脉络得以延续, 也使得“红色古都”、“赣州”品牌的新形象设计成能充分展现时代精神, 给予大家新气象、新未来的新兴旅游王牌城市。

参考文献

[1].张群, 刘建平.红色旅游的特色分析及其发展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 2006

[2].净泱峰.论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J].当代旅游, 2012

推进赣州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 篇9

1 周边部分市、县发展蔬菜产业的做法和启示

2008年初, 我们组团到了本省蔬菜产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吉安永丰、高安、乐平等地考察, 学习他们发展蔬菜产业的经验, 以便更好地推动本地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吉安市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制定完善优惠政策, 推广普及先进科技,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永丰县位于吉安市东北部, 交通并不方便, 其中蔬菜收入占农民收入的1/4~1/3, 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 以“永丰牌”无公害蔬菜俏销国内外。高安市推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销售”模式, 大力发展“订单蔬菜”, 全市从事蔬菜流通的专业人员达800多人, 全面提升了高安菜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收购的红椒经青岛口岸远销美国。乐平市自1993年以来, 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加快乐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着力实施“兴菜富民”工程, 唱响“乐平蔬菜”品牌, 2008年9月, 乐平市获得了“江南菜乡”殊荣。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启示:

1.1 产业做强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证

产业建设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乐平市从1992年开始狠抓蔬菜产业, 市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 由分管党群的副书记具体抓, 多年的努力才树立“江南菜乡”这个品牌, 现在的目标是追赶山东寿江、江苏徐州、安徽和县。吉安市永丰县从1982年开始示范, 1995年成立蔬菜办, 1999年成立蔬菜局, 专门抓蔬菜产业, 产业越来越大, 人员越来越多。一个产业壮大, 不仅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 还需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1.2 要培育大量的市场主体

从乐平市、高安市、永丰县几个地方看, 除围绕资金、土地流转等方面搞好服务外, 实行请进来、走出去、大力培育蔬菜发展的带头人和经营者等措施, 已经培育了一大批从事蔬菜种植、流通和技术指导的能人, 正是这些人, 奔走于基地、市场之间, 立足于本地从事蔬菜生产, 打牢了产业发展的基础。

1.3 要有明显的比较效益

产业发展初期可以利用各种行政手段推动, 但蔬菜产业要又好又快地持续地发展, 需要靠经济手段巩固, 这种效益要从降低生产成本、归避市场和自然风险、有稳定的销路等方面体现, 各级政府也把这些目标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从产前规划、产后监管转向重视产中的扶持。

1.4 需要有拉动作用的市场

永丰地处较偏避的山区小县, 蔬菜批发市场的存在对发展蔬菜产业来说, 作用很大。作为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 不仅搭建了当地的销售平台, 而且起到了宣传永丰农业的作用, 也成了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平台。乐平几大蔬菜 (农产品) 批发市场的新建、扩建, 把乐平打造成了江西东北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并且起到了辐射全国的作用。

1.5 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策是有形的手, 这些地方都要围绕优化蔬菜产业发展环境, 出台各项扶持政策。除对菜农实行奖补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外, 其中乐平市委乐发[2009]5号文《中共乐平市委乐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一轮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中, 把交警、质监、卫生、环保等单位也写进了责任单位, 要求他们为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和优质的服务, 这一举措如同国家出台绿色通道政策一样, 有利于蔬菜生产、流通, 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培养。蔬菜的消费群体主要在城市, 但是, 在一些地方为了城市清洁、美化, 从时间上、空间上出台了种种限制运输工具进城、限制农民进城的土政策, 这些政策人为地阻止城乡互动, 不利于蔬菜产业发展, 不利农产品流通。

2 赣州市发展蔬菜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2.1 赣州发展蔬菜产业的机遇

赣州毗邻广东、福建、湖南, 是东南沿海地区沟通内陆腹地的桥梁, 离广东最近的龙南, 下午采摘的蔬菜, 第2天早上就能送到消费者手中。融入海西、珠三角, 把赣州建设成东南沿海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同时, 赣州具有发展优质蔬菜的资源优势, 生态环境优美, 工业污染少, 山地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超过72%, 夏秋季凉爽, 有利于发展无公害、有机蔬菜和高山蔬菜, 形成自己的品牌, 以品质优势在省内外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现在, 已有一批香港、深圳投资商凭借自己的销售优势在龙南、全南、瑞金、信丰、上犹等地建蔬菜基地, 生产时鲜蔬菜, 直销深圳、香港、马来西亚等市场, 赣州蔬菜已成为供港、供深直通车;一批浙江商人在赣州瑞金、会昌、大余等县租地种植大棚西瓜, 产品由他们通过合作社销往全国各地, 产业聚集效应正在显现。赣州是农业大市, 也是人口大市, 全市人口890多万人, 除了是人力资源优势外, 也是消费大市, 每年需要从海南等地调入大量蔬菜满足赣州需要, 本地也是一个巨大的蔬菜消费市场。

2.2 赣州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 首当其冲的是菜地面积减少, 赣州也一样, 特别是城市周边的商品蔬菜基地面积锐减, 菜地向远郊转移。菜地开发资金投入不足, 新增面积跟不上, 本地蔬菜供应量减少。其次是种菜能手改行, 从事蔬菜生产的队伍中熟手减少、身体差、知识老化, 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只有面积, 没有产量。第三是科技含量低, 种菜水平差, 菜农效益下降, 这也是很多蔬菜生产地面临的问题。另外, 还存在市场主体不多, 不活跃, 产销脱节, 信息不畅通, 生产中存在极大的盲目性, 开拓新市场难度大等问题, 常常造成有货无市、有市无货。

3 加快赣州市蔬菜产业建设的思考

蔬菜产业已列入了赣州市未来5年着力发展的6大优势产业之一, 到2013年, 全市蔬菜面积要发展到13.3万hm2, 总产达到310万t, 总产值45亿元, 其中食用菌15万吨;高山蔬菜、早春保护地蔬菜、翻秋蔬菜和地方特色蔬菜分别达到2.7万hm2、1.7万hm2、2万hm2和3.3万hm2, 在确保本市蔬菜有效供给的同时, 把该市建设成为周边地区和港澳等市场的优质蔬菜生产供应基地, 要实现以上目标, 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3.1 优化蔬菜生产布局, 打造赣州蔬菜产业优势产区

赣州区域大, 人口多, 强调区域化布局, 能盘活赣州这个蔬菜消费大市场。按因地制宜的原则, 尊重农民的种菜习惯, 围绕三大市场目标建设蔬菜基地。在中心城区周边如章贡区、赣县、南康建设城郊“菜蓝子”基地;在龙南、信丰、瑞金等县 (市、区) , 以现有供港、供深蔬菜基地为基础, 搞好服务, 发挥他们的优势, 通过“基地+农户”等模式, 统一生产技术标准, 全面建设标准化的供粤、港、闽的外销蔬菜基地;围绕于都、大余、信丰等地的加工企业, 建立紧密型的加工蔬菜基地。逐步打造赣州蔬菜的优势产区, 形成规模化、基地化、专业化生产格局。

3.2 以设施蔬菜栽培为抓手, 推动产业升级

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 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改变, 要减少自然风险, 提高蔬菜品质, 满足不同季节的需要, 在市场中占有优势, 有效的途径是推广设施栽培。设施栽培, 可以利用大棚、薄膜等手段, 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小环境, 错开正常的上市季节, 提高种植效益。设施栽培, 能提高蔬菜种植的门槛, 把农户有限的资金用在蔬菜产业上, 从而稳定队伍。从考察看到, 设施栽培多的, 基地面积大, 农民种菜积极性高, 产业聚集效应大。

3.3 以无公害栽培为基本要求, 树立赣州蔬菜品牌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的关注。“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施行, 对农业生产、食品加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对赣州市的蔬菜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化赣州的资源优势为发展蔬菜产业的经济优势, 必须把生产无公害蔬菜作为全市蔬菜生产的最低要求, 引导、指导、鼓励申报无公害蔬菜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按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要求逐步组织蔬菜生产, 加强市场监管, 推行市场准入制, 扶持生产、加工、流通龙头企业, 打响赣州蔬菜品牌。

3.4 以市场建设为突破口, 提高赣州蔬菜的商品率

发挥市场的带动作用, 以市场配置和优化资源,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各地围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促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建立了不少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为搞活蔬菜流通, 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构建完善的蔬菜市场流通体系, 是蔬菜生产先进地市的成熟做法。赣州市蔬菜面积不小, 但商品率低, 提高蔬菜商品率是促进产业发展内生机制形成的必然要求。南北蔬菜水果专业大市场现在成了专门的水果批发大市场, 赣州中心城区只省下火车站旁边五龙岗蔬菜批发市场在起作用, 但规模小、条件差、功能不全、进出不方便等原因制约了全市蔬菜销售的双向流动, 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双向流动机制, 没有发挥对各县市蔬菜产业的带动作用。要做大做强赣州蔬菜产业, 必须对现有的蔬菜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完善其功能, 逐步构建市蔬菜批发市场、县农贸市场、乡运销大户共同组成的蔬菜销售网络。

3.5 以供港、供深为市场目标, 打通蔬菜外销渠道

赣州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环境资源优势, 吸引了一大批外来企业在赣州注册从事蔬菜生产, 从龙南温氏供港蔬菜基地开始, 到现在瑞金现代农艺公司, 已有多个企业落户赣州, 供港基地面积超过万亩, 分布在龙南、信丰、瑞金等地。这些基地起点高、管理先进, 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代表, 要以现有的基地为基础, 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扶持措施, 发挥示范效果, 通过扩大招商等手段, 实行“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把基地做大做强, 实现企业、农民双赢。同时发挥他们的优势, 瞄准深圳、香港、马来西亚等市场, 积极发展外向型蔬菜和蔬菜加工业, 打通赣州蔬菜的外销渠道。

3.6 以县 (市、区) 为实施单元, 全面推进产业建设

上一篇:科幻小说下一篇:空间分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