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骨植骨

2024-06-24

人工骨植骨(精选三篇)

人工骨植骨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患者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范围17~35岁,均有顽固性腰痛病史1~2年,且都随劳动量增加而加重。有1例合并栓系综合征,有1例合并遗尿病史。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8例、毛发生长或多毛者5例、皮下脂肪瘤2例。这组病例畸形发生部位均在腰骶段,所有患者均经CR、CT或MRI影像检查证实。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显露

均采用脊柱后正中纵形切口,直接显露至椎板的骨缺损区,显露两侧椎板缘及小关节囊,切除畸形的棘突如浮棘或吻棘等,切除瘢痕组织和脂肪瘤,切断硬膜与脊柱裂隙处的纤维束带和粘连带,并解除栓系的系带,使硬膜与椎管壁及椎管外软组织的粘连彻底分离,凿糟残留椎板骨面。注意尽量勿伤及硬膜。

1.2.2 钛合金网敷盖及固定

根据脊椎裂的骨缺损区范围选择确定医用钛合金网的大小,长度为能封闭椎板裂隙处为准,宽度可达两侧小关节突内缘或侧块处。用4~6枚钛钉固定钛网于侧块或下关节突上,使钛网塑型成向外膨隆状,以重建椎板屋脊。

1.2.3 表面植骨

本组病例均选用人工骨,或者在人工骨基础之上加用自体骨(髂骨松质骨),将其修剪成细小颗粒状,敷于钛网表面,植骨量要充分,其外再用安可胶(一种生物胶)或明胶海绵封闭,逐层闭创。

1.3 术后处理

放置负压引流,24~48 h后拔出,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2~14 d拆线。卧硬板床休息6~8周。8周后做腰背肌功能练习,并下地行走。

2 结果

2.1 症状恢复情况

本组所有患者均有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为14个月。29例隐性脊椎裂患者于术后腰痛症状消失,2个月后参加不同种工作(9例司机、7例农民、5例市民、2例教师、2例公务员、4例工人),均未再出现腰痛,且腰背部无不适反应。合并栓系者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遗尿症者于术后6个月消失,且均无下肢功能障碍,切口及周围无包块形成。本组病历无一例出现脑脊液漏及椎管内感染。

2.2植骨区骨愈合情况

本组所有患者于手术后3、6、12个月时拍CR片复查,于3个月时植骨区已有骨愈合或周围骨痂形成,在6~12个月时骨密度明显增加或已形成骨性组织,与椎板和侧块紧密相连,融合在一起,在缺损区形成骨桥。钛网显示清楚、无塌陷折断或其他变形等改变。

3 讨论

3.1 隐性脊椎裂病理基础

先天性脊椎裂为一种先天性疾病,其发病率为5%~29%。美国隐形脊椎裂发病率占新生儿10%以上;国内郭世绂曾观察400例骶骨标本发现隐性裂者28.7%;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统计800例腰背痛患者腰椎X线片有135例骶裂占16.8%,统计100例无腰痛的大学生腰椎X线片出现骶裂者占24%。以上数字说明隐形脊椎裂发病率还是很高的。其病理基础是脊椎椎板闭合不全形成的骨缺损所致,导致棘突形成浮棘或吻棘,使韧带及周围肌肉缺乏附着点或附着不牢固,降低了其耐力和张力,成年后随运动和负重量增加,使已缺陷的腰骶部出现劳损,发生腰痛;另外硬膜与椎板、黄韧带及周边软组织粘连,致使患者在活动时出现牵拉疼痛;再者就是脂肪瘤、瘢痕组织、浮棘等压迫刺激马尾神经引起疼痛;个别患者是由于栓系或终丝受牵拉出现遗尿或疼痛。这些症状一般均较顽固,为持续性,且随年龄增长、劳动负荷增加或保持某一固定姿势时而症状加重,故治疗的关键是针对脊椎裂病因进行修复,以解除硬膜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并阻断椎管内硬膜与椎管外组织相通。

3.2 医用钛合金优点

对钛合金材料的研究已很成熟,医用钛合金目前常用的是Ti-6AI-4V ELI,它具备无毒、质轻、强度高、优异的成形性、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和抗疲劳强度,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最新研究钛能刺激机体吞噬细胞的活性,使机体免疫力增强。故钛合金是医用内植物首选材料。

3.3 自体骨与人工骨的优势

自体骨优势在于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等优点,而且疾病传播风险为零,是植骨首选材料[3]。人工骨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其骨传导和骨支架作用、数量来源不受限制等优点。用时将其制成颗粒状,用作骨移植时的替代材料来修复骨缺损[4],再与BMP复合成聚体人工骨,可增加骨的诱导能力。

3.4 单纯植骨与钛网植骨优缺点比较

单纯性游离植骨,由于植骨间存在较多腔隙,易被结缔组织充填,而且植骨块不能固定,这样会直接影响骨的愈合过程及愈合速度,以至临床上常发生骨不愈合现象[5];在植骨未融合前,植骨块随活动有滑入椎管的可能性,对马尾神经产生压迫出现副作用;况且植骨块又不能任意塑形。钛网结合人工骨表面植骨是利用钛网和人工骨的优点,钛网能敷盖骨缺损区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了单纯植骨的不足,其优势在于:钛网材料与骨的生物相容性好,又能任意塑形,还能螺钉固定,既有一定的固定支撑作用,还有利于骨的紧密接触,且不影响周围血管经网孔的长入,利于骨的生成和愈合,还有利于预防局部的感染。

本方法共治疗29例隐性脊椎裂患者中,无一例出现不愈合、假关节形成和并发症现象,本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术后症状消失快、恢复时间短,且远期效果确切,是有症状型隐性脊椎裂患者的绝对适应证。

经临床实践证实:钛网结合人工骨表面植骨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排斥反应小、可任意塑形、植入后能与宿主骨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既能起到近期支撑消除症状的作用、又能达到远期融合促进痊愈的效果,从而使有症状型隐性脊椎裂患者完全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钛网结合表面人工骨植骨的手术方法来修复有症状型先天性隐性脊椎裂骨缺损的临床效果,以消除临床症状、治愈隐性脊椎裂,为此类患者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 均采用脊柱后正中入路、显露病变两侧的椎板,暴露椎板的骨缺损区,切除浮棘或吻棘,分离硬膜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带。选一相适应的钛网塑形后敷盖在骨缺损表面,并给予螺钉固定,将人工骨剪成细小颗粒状植入其表面。结果 本组共治疗29例,术后进行12~24个月的随访,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本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临床症状消除快、无后遗症的手术方法,能达到近期支撑解除症状、远期融合保持疗效的目的 ,适用于有症状型隐性脊椎裂患者。

关键词:钛合金网,人工骨植骨,隐性脊椎裂

参考文献

[1]饶书成.脊柱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49.

[2]陈文君,李凤霞,于新忠,等.钛网结合表面植骨修复先天性脊椎裂.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1):6274-6276.

[3]陈振光.骨移植回顾与进展.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23(1): 15-17.

[4]袁志,胡蕴玉,马平.骨移植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回顾与进展.现代康复,2001,5(3):104-105.

人工骨植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 例, 其中男23 例, 女9 例;年龄13~81 岁, 平均38 岁。交通事故伤24 例, 坠落伤8 例。按AO分类, 肱骨A3型2 例, 股骨A3型11 例、C3型1 例, 股骨髁C2型2 例、C3型2 例, 胫骨A3型骨折14 例。所有病例均为闭合骨折, 伤后5 h~8 d手术。钢板类型:肱骨锁定板2 例, 股骨锁定板8 例, 股骨远端解剖锁定板4 例, 胫骨锁定板6 例, 胫骨远端锁定板2 例, 股骨髓内钉4 例, 胫骨髓内钉6 例。

1.2 手术方法

臂丛、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 患者仰卧位, 股骨骨折钢板固定者取S-P切口或股外侧远端切口, 常规入路分离至骨折端, 清除骨折处血凝块, 注意尽量保留碎骨块附着骨膜, 找出所有移位碎骨块, 先预估无法可靠固定的碎骨缺损量, 然后先用吸引器吸出髓腔内黄骨髓, 以220 mm×2 mm~220 mm×4.5 mm规格直髓核钳经髓腔伸入近/远骨端钳取足量松质骨备植骨用 (通常约需5~10 mL) 。然后将标志明显大骨块以持骨钳逐一复位后, 以多根克氏针临时固定 (克氏针打入点应避开钢板安放位置) , 安放锁定钢板, “动力化”固定 (先以锁钉固定远折端近关节区, 再于近折端骨干区加压孔偏心钻孔, 尽量以普通螺钉加压固定, 临时克氏针根据需要逐一去除) 。如前、后有游离大骨块无法经钢板固定, 可用普通螺钉钻孔加压固定。冲洗, 置引流管, 植松质骨于骨缺损及骨折缝隙处, 术区加压包扎。髓内钉固定者切口取2~3 cm长, 血管钳分离至骨折处, 吸出骨髓, 以髓核钳髓腔取骨后逆行扩髓找到进钉点, 常规插钉固定, 植骨。肱骨、胫骨骨折钢板固定者取前外侧切口 (避开皮肤擦、挫伤区) , 常规入路分离至骨折端, 胫骨取骨同股骨骨折, 髓内钉固定常规膝下进钉固定。肱骨取近端松质骨, 固定等操作同股骨骨折。

1.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 除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外, 一般不用外固定保护。术后第2天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 3~5 d开始膝关节等功能锻炼, 骨缺损者术后2周开始较大幅度关节功能锻炼防止碎骨块移位, 常规应用抗生素3~7 d, 膝关节周围骨折药物预防血栓。髓内钉固定者术后2~3个月根据需要改动力化固定。

2 结 果

32 例随访9~18个月, 平均10个月, 骨折全部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3~6个月, 平均3.5个月。2 例发生延迟愈合, 无骨不连发生, 钢板、螺钉及髓内钉无松动、断裂, 肘、髋、膝关节功能正常。开始负重时间为术后8~16周, 平均12周。采用Neer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3,4], 结果均为优。

3 讨 论

3.1 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治疗现状与植骨方式

近年来, 采用交锁髓内钉闭合插钉等技术治疗成人四肢长骨干骨折已成首选[5], 该技术优点为固定稳定、应力遮挡少、符合生物学固定原理、骨折易愈合、再骨折率低等[2,6]。对骨干中部粉碎性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较钢板固定符合生物力学, 微创操作、植骨疗效较好。对近关节部位骨干粉碎性骨折, 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困难者多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但总结我院近年治疗股、胫骨粉碎性骨折病例50 例, 其中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连9 例, 较以往有明显增加趋势。分析原因主要有:a) 高能量损伤导致骨干粉碎性骨折块移位明显, 骨膜附着少, 血运差。b) 医生未微创操作致骨折端血运破坏较多, 影响骨折的愈合。c) 植骨不充分。d) 锁定板未“动力化”应用, 髓内钉未及时动力化, 应力遮挡作用明显。e) 髓内钉进钉点及髓内钉直径选择不理想致骨折端形成剪力、复位不佳等[7];开放复位、置钉导致髓内外血运双重破坏, 扩髓骨泥冲洗流失, 无骨泥成骨作用[8]。

为防止骨不连并发症, 对采用开放复位、髓内钉或锁定钢板固定骨干及骨端粉碎性骨折、骨不连者提倡同时一期植骨治疗, 以促进骨折愈合[9,10]。

目前临床应用的植骨方式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植骨等, 可混合应用。其中自体骨移植效果可靠, 骨融合率最高。自体骨获取方法包括:a) 钻孔、扩髓获取的骨泥。b) 取髂骨等处松、皮质骨。由于骨干粉碎性骨折固定后常存在部分骨缺损, 钻孔、扩髓获取的骨泥量常显不足, 多需从髂骨取骨, 但又大大增加了取骨区的损伤, 存在取骨区瘢痕及疼痛等并发症。

3.2 髓内取骨法及优缺点

为减小取骨等手术创伤, 增加植骨量, 提高髓内钉、锁定钢板固定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我们设计、应用了一种新的髓内取骨方法, 于股、胫、肱骨骨折处吸除骨干髓腔中骨髓, 髓核钳经髓腔夹取近、远骨端松质骨备植骨 (肱骨取近端) , 以髓内钉或锁定钢板固定肱、股、胫骨骨折端后, 对粉碎性骨折处足量植骨, 重点填充消除骨缺损及明显骨缝隙处, 促进骨折愈合。

髓内取骨方法优点:a) 长髓核钳取骨操作方便, 省时易行, 股、胫、肱骨等多部位骨折均适用。b) 取骨量较大。骨两端保守取骨量10~20 mL。结合钻孔时获取骨泥, 能满足多数粉碎性骨折病例的植骨需求, 减少了髂骨取骨损伤。c) 创伤小, 复位切口内取骨, 免除了髂部额外取骨手术切口, 无髂部取骨区疼痛、感染等并发症。d) 术中吸出髓腔骨髓, 可减少因扩髓等高压操作发生脂肪栓塞并发症。本组无一例发生脂肪栓塞。e) 钢板固定可避免X射线的接触, 小切口开放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植骨方法可减少或避免X射线的接触。相对降低了手术难度, 本组未使用C型臂X线机。f) 自体骨较其他人工植骨材料相容性好, 能更好地促进骨折的愈合, 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髓内取骨方法缺点:a) 存在相对适应证。多应用于闭合性骨折且骨端无肿瘤和炎性病灶者。对污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 有增加潜在髓内感染可能, 暂列为手术相对禁忌。b) 对骨端骨量有短期影响。如该处有较多骨量需求 (如需置入锁定螺钉或可能行膝关节置换术等) 者, 应尽量保留膝关节交叉韧带附着点处皮质骨下松质骨。远期随访如有必要可作CT检查, 进一步了解取骨区新生骨情况。c) 有部分损伤髓内血运可能。肱骨中下段骨折近端取骨尽可能用细髓核钳通过髓腔狭窄处取骨。

3.3 锁定钢板“动力化”应用

骨干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疗效受多种因素制约, 不能单纯依靠植骨, 采用髓内钉静力固定后, 常因应力遮挡影响骨折愈合, 故术后2~3个月随访骨痂生长不明显者, 及时改动力化固定, 发挥骨折端轴向加压作用, 促进骨折愈合, 此技术已为骨科界广为应用[11]。本组2 例延迟愈合病例为髓内钉固定术后, 经动力化后2个月愈合。随着锁定钢板治疗骨干粉碎性骨折术后骨不连并发症的显著增加, 我们尝试将“动力化”固定技术应用于锁定钢板内固定, 对有或无加压孔设计的骨端解剖钢板均通过偏心钻孔实现部分加压固定, 骨干侧螺孔尽量置普通钉, 锁钉可酌情少用或不用, 实现锁定钢板“动力化”应用, 保持半锁定微动状态, 可相对减少应力遮挡作用, 再通过骨折端轴向加压训练, 更好地促进骨折的愈合。特别严重骨质疏松者, 除骨骺端以锁定钉单/双皮质固定外, 骨折端加压后其余螺孔尽量锁定钉固定 (我院曾遇1 例怀疑甲状旁腺疾病患者, 骨干多发性病理骨折处均严重骨质疏松, 无法使用普通螺钉) , 如改进锁定钢板加压孔位置、数量、螺孔, 适当交叉设计, 可增加骨干侧螺钉整体拔出阻力, 防止螺钉拔出。

参考文献

[1]马国栋, 张立臣, 李纪元, 等.一期自体植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7) :413-414.

[2]汤长华, 周崇勇, 周晓宇, 等.关节镜监视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植骨微创治疗闭合性股骨干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5 (12) :1110-1111.

[3]Neer CS, Grantham SA, Shelton ML.Supracondylarfracture of the adult femur.A study of one hundredand ten cases[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67, 49 (4) :591-613.

[4]Neer CS.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I.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0, 52 (6) :1077-1089.

[5]汤长华, 韦秀芳, 汪方正.交锁髓内钉微创治疗肱骨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 7 (2) :179-180.

[6]汤长华, 周崇勇, 周晓宇, 等.关节镜下有限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植骨微创治疗胫骨干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 (7) :636-637.

[7]Penzkofer R, Maier M, Nolte A, et al.Influence ofintramedullary nail diameter and locking mode on thestability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 fixation[J].ArchOrthop Trauma Surg, 2009, 129 (4) :525-531.

[8]汤长华, 韦秀芳, 董秀英.小切口在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 7 (3) :277-278.

[9]王树金, 周立建, 陈建红, 等.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交锁髓内钉术后骨不愈合[J].实用骨科杂志, 2011, 17 (2) :180-181.

[10]张成亮, 盛威忠, 康龙, 等.附加钢板固定治疗下肢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J].实用骨科杂志, 2011, 17 (2) :176-177.

人工骨植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接收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关于感染性骨缺损疾病的诊断标准[2]。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43~80岁,平均年龄为(52.2±4.3)岁,致病原因:22例为车祸伤,19例为摔伤,11例为重物砸伤,8例为其他伤;观察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为44~80岁,平均年龄为(52.3±4.2)岁,致病原因:23例为车祸伤,20例为摔伤,10例为重物砸伤,7例为其他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层次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患者行常规麻醉,铺巾消毒,皮肤逐层切开后充分暴露髂前、后上棘骨板,采用髋臼锉环钻慢速旋转取髂骨骨组织,制成<1 mm的自体微小松质骨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万古霉素(国药准字J20050069)静滴治疗,药物剂量为5 mg/kg,给药速度不高于10 mg/min,具体如下:①术前准备:X线正侧面摄片(必要时行CT检查),以确定有无骨坏死并确定骨感染范围,做好药敏试验以控制感染,而后做好外固定支架固定;②处理骨缺损部位:将硬化骨、死骨以及坏死组织切除,将失效的内固定物取出,碘伏、盐水冲洗伤口直至感染部位有肉芽组织出现[3,4]。

1.3 观察指标

①感染控制率;②感染相关指标:该项指标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肿瘤坏死因子以及白介素-6;③X线片积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周、5周、8周以及10周后对骨缺损区行X线摄片,并参照改良Gray对骨修复情况进行评分,0分:25%骨痂;1分:26%~50%骨痂;2分:51%~75%骨痂;3分:76%~100%骨痂。骨连接:0分为无连接;1分为不确定连接;2分为部分连接;3分为明确连接[6,7]。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该文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行分析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控制率比较

两组经治疗1周、5周、8周以及10周后,对照组的感染控制率分别以6.7%、13.3%、23.3%、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3.3%、26.7%、36.7%、50.0%,组间感染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感染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10周后感染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感染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片积分比较

治疗前后观察组的X线片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X线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行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万古霉素治疗1周、5周、8周以及10周后,对照组的感染控制率分别以6.7%、13.3%、23.3%、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3.3%、26.7%、36.7%、50.0%;观察组感染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行万古霉素联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行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的效果。李刚[8]的研究结果显示,将110例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分为A、B两组,治疗方法分别对应该研究中的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结果显示,治疗1~2周、3~5周、6~9周、≥10周后,观察组感染控制率分别以18.18%、27、27%、43.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1%、18.18%、32.73%,与该研究中两组治疗1周、5周、8周以及10周后,对照组的感染控制率分别以6.7%、13.3%、23.3%、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3.3%、26.7%、36.7%、50.0%的结果近似,充分说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行万古霉素联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比较,aP<0.05。

综上所述,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行万古霉素联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感染症状,且具有安全性高、抗菌活性高以及术中操作简便等优点,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行万古霉素联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收的120例感染性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万古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周、5周、8周以及10周后的感染控制率与感染指标控制情况和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经治疗1周、5周、8周以及10周后,对照组的感染控制率分别以6.7%、13.3%、23.3%、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3.3%、26.7%、36.7%、50.0%(P<0.05);观察组感染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X线片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行万古霉素联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感染性骨缺损,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万古霉素

参考文献

[1]周岳.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4(1):1092-1094.

[2]田青,刘勇,李国庆,等.自体骨复合抗生素一期植骨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1):35-37.

[3]南宠,荆浩,周岳,等.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混合万古霉素开放性植骨修复感染性胫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25):1230-1232.

[4]李亮,杨海波,米占虎,等.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纳米人工骨修复材料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15):147-149.

[5]朱磊.载盐酸万古霉素PLGA/CS复式微球的研制及体外释放研究[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5.

[6]南宠.骨运输治疗下肢创伤后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4.

[7]王元山,陈建明,陈雪松,等.负载万古霉素人工骨与外固定架治疗感染性长骨不连[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1):1206-120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人工骨植骨】相关文章:

人工挖孔桩人工费承包合同书06-06

人工栽培04-09

人工肝06-02

人工育苗05-07

人工砂石05-31

人工草场06-08

人工湿地06-30

人工心理07-14

人工冻土07-19

人工瓣膜07-20

上一篇:大明宫遗址下一篇:急性弥漫性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