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高产化控技术

2024-08-01

甘薯高产化控技术(精选十篇)

甘薯高产化控技术 篇1

1 甘薯的生物学特性

甘薯根按来源分为定根和不定根。按形态分为细根、块根、粗根, 生产上利用甘薯茎的再生能力进行繁殖。甘薯为单叶, 只有叶、叶柄, 没有托叶, 属不完全叶, 全心形、掌状、戟形、三角形、鸡爪形等形状。甘薯花形较小, 开花习性受品种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 是异花授粉作物, 自然杂交率达90%以上, 自交结实率极低或不结实。甘薯果实为圆形或扁圆形的蒴果, 果皮幼嫩时为绿色或紫色, 成熟时变成枯黄色或褐色。每个蒴果含1~4粒种子 (黄褐色或黑色) 。种子呈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三角形。

2 甘薯栽培技术

2.1 选地

甘薯耐旱怕涝, 应选排水良好、地势较高的砂性土壤。

2.2 选用良种

根据用途和销路, 因地制宜地选用良种, 促进高产。

2.3 适时早栽壮苗

2.3.1 在适宜的条件下, 栽插越早, 产量越高。

春薯在4月20日前后,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时栽植, 每早栽1 d, 增产0.5%~1.0%, 夏薯栽植越早越好, 每早栽1 d, 增产1%以上。2.3.2春薯要栽壮苗和高剪苗。高剪苗能减少病毒病、茎线虫病、黑斑病等病害, 比栽带根的拔苗增产10%以上[1,2];栽种夏薯, 要用大田二级育苗的秧蔓茎尖。试验表明, 同一根秧蔓上剪的苗, 栽茎尖产量最高。栽苗前将壮苗、弱苗及长短苗分级, 分别栽种, 防止发育早晚不一致, 造成大苗欺小苗。

2.3.3 栽插程度。

开沟、浇水、按苗、撒农药、封垵、喷除草剂、腹膜、放苗。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 栽的越浅, 产量越高。从地表往下5~8 cm是最佳结薯层, 不但结薯多, 而且薯块大, 栽时采用地上留5 cm、3~4片叶、地表以下5 cm等, 秧蔓入土部分与垅同向、与地面平行埋入土中 (水平栽法) , 山岭薄地可适当埋深一些。不管薯苗长短, 地表以上不能超过4片叶 (包括顶叶) , 夏薯一般在地上留1~2片叶。这种栽法, 秧蔓入土节数多, 覆土浅, 土温高, 通气好, 成活率高, 返苗快, 单株结薯多、产量高。浇水要做到上下接墒、严封埯、湿土抱苗, 细土盖苗, 防止透风跑墒和夹干苗, 确保“一栽全苗”。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能增产30%以上。栽时浇水要足, 栽后将垅面整平, 喷洒除草剂, 最后盖膜, 第2天以后的下午用刀片划破地膜, 钩出薯苗, 用细土将破口盖严, 防止进风。栽春薯不提倡大水漫灌, 因为春季地温低、土壤板结, 影响产量。

2.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提高产量的中心环节[3,4]。栽植密度要根据品种、地力、水肥条件、栽种时间4个因素确定。

2.5 合理施肥

甘薯在施肥技术上要掌握以下几点: (1) 增施有机肥。施有机肥15~30 t/hm2。 (2) 氮、磷、钾配合施用, 重施钾肥。高产田施纯N 90~150 kg/hm2 (折合尿素195~330 kg/hm2) 、P2O545~105 kg/hm2 (折合钙镁磷肥315~750 kg/hm2) 、钾75~135 kg/hm2 (折合钾肥150~270 kg/hm2) 。肥力低的土壤按高限施用, 肥力高的土壤按低限施用。 (3) 掌握合适的基、追肥比例, 一般以50~60∶30~40为好。 (4) 适时追肥。应早施苗肥, 中、后期看苗适施裂缝肥, 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苗肥在插后15 d施用, 一般施人粪尿3 750~7 500 kg/hm2或尿素45~75 kg/hm2, 对水浇于植株基部, 兼有抗旱保苗作用;在雨水多、薯苗长势好时, 离薯苗稍远浇施, 以免细根大量发生。

2.6 田间管理

2.6.1 前期管理。

查苗补缺, 防止缺株断垄。从苗床剪苗或从大田内直接选择生长较好的薯蔓剪几节, 用作扦插薯苗。插后15 d结合追肥进行第1次中耕。在肥水条件较好、生长势好的田块, 可将薯苗摘顶, 以促进基部分枝, 多结薯、结大薯。在土层较深、土质黏重田块, 扦插后20~30 d破垄晒白, 选择晴天将垄两侧接近沟底部分泥土翻入沟内, 并防止损伤茎叶, 经5 d左右自然晒白, 再把剖开的泥土按原垄修复。

2.6.2 中期管理。

以抗旱为主。一方面, 在干旱来临前促进甘薯封垄以提高抗旱力;另一方面, 可用覆盖物或浅中耕方法来减少水分蒸发。遇台风、雨或灌水造成塌垄时应及时培土修复。注意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2.6.3 后期管理。

看苗补施根外追肥, 防止早衰。甘薯生长中后期如遇连续阴雨, 地上部茎叶旺长, 应采用提蔓方法, 拉断茎节上发生的不定根, 控制地上部生长, 以利块根肥大。

2.7 适时收获

根据用途及地理、天气情况等因素, 及时收获。留种的夏薯, 应在霜降前后收刨入窖, 免受冻害, 实现丰产丰收。

摘要:介绍了甘薯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选地、选种、栽插、种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李上能.高淀粉甘薯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4) :118-119, 123.

[2]叶玉珍.明溪县食用甘薯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8) :76, 78.

[3]张贵景.藤薯双用甘薯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 2010 (5) :15.

绿色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篇2

绿色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主要提出了绿色甘薯的主要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产地环境条件选择、品种选择、苗床管理技术、大田管理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及贮藏管理应注意的事项,对绿色甘薯高产栽培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 者:鲁成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农业学校,陕西,榆林,719000刊 名:陕西农业科学 ISTIC英文刊名: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56(3)分类号:关键词:绿色 甘薯 栽培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篇3

一、品种选择

淀粉加工用薯主要选用脱毒徐薯18、豫薯7号、豫薯12、豫薯13、梅 营 1 号;食用或商品用薯主要选用脱毒北京553、苏薯8号、徐薯34等。

二、培育壮苗

苗壮是丰产的基础,苗足是早栽和合理密植的保证。

1. 苗床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避风向阳、3~5年未种过红薯的疏松土壤作苗床,育苗前耕翻、耙平、整细,做成长度不限、宽1.2米的畦面。

2. 育苗方法。 排种前将苗床底上垫一层猪、牛粪,作为酿热物。再铺上一层20~25厘米厚的表土。选择表皮光滑,大小适中(125~200克)、无病、无伤、无冻害的薯种进行排种。排种时将第二块种薯的头部压在第一块种薯1/3的尾部,使其顶端在同一水平线上,每平方米排种量为22.5~25千克。排完种后,立即覆盖2~3厘米厚的表土,使种薯不外露,最后平铺地膜。

3. 苗床管理。 薯芽出土后,揭去地膜,每次剪苗后及时喷施速效肥。

4. 假植。 待苗床薯苗长至5~6叶时,在苗床中拨苗假植在另一个畦上,立即浇水。薯苗活棵后,中耕松土,适当追施速效氮肥或叶面肥。待薯苗长到20厘米、薯蔓藤叶覆盖全田时,可剪苗栽插大田。每次剪苗后及时喷施速效化肥。

三、整地施肥

1. 深耕起垄。 春薯在冬季深耕25~30厘米左右的基础上,早春耕耙后早起垄,春薯的茎蔓较长,以垄宽70厘米、垄高30厘米左右为宜;夏薯要尽早起垄,夏薯茎蔓较短,以垄宽60厘米、垄高23厘米左右为宜,要求垄距匀、垄要直,垄面平、垄土宣、垄心耕透。

2. 施肥。 一般情况下,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20千克,生长前期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千克。

在整个甘薯生长过程中重点要抓好四种肥料:一是催苗肥。二是壮株肥。三是促薯肥。四是后期防衰肥。

四、栽植

1. 适时早栽,一次全苗。春薯4月中旬~5月上旬,夏薯6月上旬,从苗床或植畦中剪苗,将剪好的薯秧基部浸入50~100毫克/千克α-奈乙酸溶液(1克有效成份对水10~20千克)中10~15分钟,晾干后扦插,以促进生根,扦插时将薯苗基部2~3节斜插法插入土壤,深度为8~10厘米,苗尖露出地面3~4厘米。

2. 合理密植。 春薯每667平方米栽植3000~3500株,夏薯4000~5000株为宜。

五、田间管理

1. 查苗补苗。 栽后2~3天进行随查随补。

2. 浇好促蔓水。 春薯在栽后3周,夏薯2周,根据土壤墒情,结合催苗肥浇好促蔓水,力争薯苗早发和促进薯块形成。

3. 中耕除草,化学调控。 一是每667平方米用50%乙草胺100毫升对水50千克喷洒田面。二是在甘薯活棵后,分别于5月下旬或7月中旬进行中耕培土除草。

4. 秸草覆盖。 秸草覆盖是一项保墒增温,抑制杂草省工增产的有效措施,秸草量以每667平方米300千克左右为宜,时间以分枝结薯前的最后一次中耕结束时比较合适。

5. 适时打顶,控制秧蔓徒长。 当主蔓长30厘米左右时,打去顶芽(未展叶),当分枝长到50厘米时,再打一次群顶,若发现茎叶有徒长势头,封垄后每亩用15%多效唑75克对水100千克进行喷雾;并适当提蔓,控制旺长。

6. 防旱排涝

① 红薯虽然耐旱,但需水量较大,水分管理应以土壤湿润为主,前期土壤水分以七、八成墒对红薯生长有利,浇水量以埂栽半沟水为宜。

② 排涝。 红薯地里涝渍积水,轻者薯块膨大停止,重者薯块因缺氧形成硬心至腐烂,因此在多雨季节应达到田间无积水的标准。

7. 防早衰 。 防早衰的方法是:每667平方米用尿素750克对水75千克加入200克磷酸二氢钾混匀后喷洒叶面。

8. 病虫害防治。

① 防治害虫:蝼蛄、地老虎每667平方米用粉碎后的豆饼或棉籽饼2.5~3千克焙炒,然后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用温水化开)均匀喷在豆饼或棉籽饼上,堆闷2~3小时,于傍晚前后顺垄撒施做毒饵。旋花天蛾、卷叶螟、造桥虫、黏虫等发生为害时,每667平方米选用无公害生物药剂2.0%阿维菌素20克对水60~70千克喷雾。蚜虫、斜纹夜蛾可用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等交替防治。

② 防治病害:一是要检疫,二是选抗病品种,三要药剂防治。

六、适期收获,安全贮藏

以地温稳定在15℃时开始收获,地温稳定在12℃时收获完毕为宜。收获时要轻刨、轻装、轻运、轻放,尽量减少搬运次数,严防甘薯破皮受伤。入窖后窖温保持在13℃~15℃,湿度8%左右为宜。

七、留种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篇4

为实现高产就要选择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通透性好、土壤疏松、耕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种植脱毒甘薯。有条件的进行1~2年轮作换茬。土壤黏性过大或砂性过大的地方要通过增施有机肥等办法来改土培肥。脱毒甘薯生长前期最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 中期茎叶生长旺盛, 田间保持最大持水量的75%~80%, 后期以60%~70%为宜。为了满足高产栽培脱毒甘薯各期对水分的要求, 要完善排灌设施, 使其能排能灌, 保证旱时土壤水分供应充足, 雨涝期间又能降低地下水渍。高产栽培要因地制宜实行甘薯垄栽, 做成深沟高垄, 这样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以水调肥, 保水保肥能力较强。深沟高垄还可增大单位面积土壤与空气接触面, 绿色面积也可相应增加, 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 后期温差大, 小气候状况好, 能适应和抗避旱、涝、高温等多变环境。一般垄宽可做成70~100 cm, 高30~40 cm, 垄顶宽30~40 cm, 采取1行或者双行耙齿型栽培。

2 甘薯高产栽培肥料运筹技术

试验表明, 适量的氮肥可促进茎叶生长, 使干物质向地下块根运送。过量氮肥会造成茎叶疯长, 地下块根数和营养积累量明显下降[1];磷肥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及块根、茎叶生长。甘薯干物质积累有随着磷素增加而增加, 并有向根部增加分配量的趋势。钾肥在甘薯增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生物产量提高, 并较多向薯块分配。块根数量、积累重量在一定范围有随钾素量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一般认为, 每生产1 t鲜甘薯需吸收氮肥3.50 kg、磷1.75 kg、钾5.50 kg。栽培中要满足各元素需要, 施用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以1∶0.8~1.0∶2为宜。当然这个比例也仅考虑了磷肥在土壤中易于固定、利用率较低的因素, 而并没有考虑土壤中的基础肥力, 要综合考虑, 应测土施肥。在肥料的运用上以控氮、稳磷、增施钾肥, 掌握前促、中控、后稳的原则。以淮北地区中等肥力基础为例, 土壤有机质1.00%以上、全氮0.10%、全磷 (P2O5) 0.08%、全钾 (K2O) 1.8%、碱解氮90mg/kg、速效磷 (P2O5) 25 mg/kg、速效钾 (K2O) 160 mg/kg, 可施纯N 75~90 kg/hm2、P2O590~120 kg/hm2、K2O 120~150 kg/hm2。施肥以基肥为主, 肥料以土杂肥和复合肥为主, 施量以前期为重。前茬收后可施土杂肥45 t/hm2, 化肥可结合整地做垄时集中施入。

3 合理密植, 早栽精栽

3.1 设计合理的产量构成模式

甘薯生产主要利用地下块根产量[2]。产量构成由单位面积栽插株数、单株结薯数和单个薯重等因子决定的。要根据高产栽培中选用的不同品种、水肥基础、栽培季节、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主攻单产目标等设计合理的产量结构, 协调各因素关系。实践证明, 适宜的单位面积株数是保证高产的关键, 结薯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单薯重。淮北地区高产春薯一般栽植株数应在4.50万~5.25万株/hm2, 高产夏甘薯栽植以5.25万~6.00万株/hm2为宜。保证平均单株结薯3~4个, 单薯重200~350 g, 单株结薯重800~1 200 g, 春薯产量可达60 t/hm2左右, 夏薯产量可达37.5~45.0 t/hm2。高产田块还要配置合理行株距, 适当宽行有利于通风透光, 均衡发育。行距一般70~100 cm, 可单行也可双行栽植。行距过大过小都影响株距配置和单株发育, 不利防旱防涝。

3.2 精栽早栽

脱毒甘薯适当早栽有利于充分利用温光水气自然资源, 地上地下部发育协调易夺高产。春栽脱毒甘薯在10 cm地温通过15℃以上即可栽插, 地温17~18℃时扎根返苗快。露地一般在4月20—25日可以开始栽植。夏甘薯应尽量早栽, 6月20日前后栽插完毕。脱毒甘薯要晴天带水栽插, 株行距均匀, 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尽量浅栽。栽时选用壮苗, 不同质量、不同大小的薯苗要分栽, 防止大苗欺小苗。

3.3 地膜覆盖栽培

早春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 保温保墒, 创造早栽、早发、早结薯的条件。在4月中上旬 (较露地栽苗提前10~15d) 晴天浇水栽苗, 栽后覆盖地膜, 2~3 d后膜内温度较高时破孔放苗, 放苗时用细土将破孔盖好。也可以先浇水覆膜, 后破孔栽苗, 栽后用土盖好破孔。

4 掌握脱毒甘薯生长规律, 合理促控

4.1 甘薯田间生长的几个阶段

甘薯田间生长分为扎根返苗期、分枝封垄期、薯蔓同长期和茎叶衰退薯块膨大期等阶段[3,4]。在扎根返苗期, 春薯要求栽后3~5 d扎根, 8~10 d返苗并开始展叶, 30 d开始出现分枝。这期间以营养生长为主, 大部分根系已形成, 不定根生长量占总量的60%以上。在分枝封垄期, 春薯栽后30~35 d、夏薯20~25 d主蔓出现分枝, 地下块根形成, 地上茎叶逐步覆盖垄面。这一阶段, 生长中心从营养生长转到营养生长和营养积累并进, 茎叶光合能力增强, 同化物增多, 是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春栽脱毒甘薯在栽后70~75 d, 夏栽40~45 d, 田间由封垄到茎叶生长最大值, 块根也相应膨大, 新老叶更换。此期易造成地上和地下部养分分配矛盾, 要注意调控。历时1个月左右, 甘薯生长进入茎叶衰退和薯块膨大盛期。这时叶面积系数平稳下降, 养分转向地下薯块积累, 块根增速达最大值。脱毒甘薯田间各期生长发育要求有一定绿叶面积和合理的土上、地下生物产量比例, 要获得高产必须掌握脱毒甘薯的发育规律。根据田间生长进程, 加强田间管理, 促成早发快长, 以夺取脱毒甘薯高产。

4.2 加强田管, 合理促控

发根返苗期主要是营养生长时期, 要早管促早发, 及时查苗补苗, 促证全苗, 松土保墒, 通气增温, 必要时轻施苗肥;分枝封垄期叶面积系数要逐渐达到3左右, 管理上保持土壤水分, 防旱防涝。封垄前要结合锄草, 中耕培土1次, 适当追施肥料, 促茎叶稳健生长;从封垄期到茎叶高峰期, 叶面积系数要控制在3~5之间。此时, 正值盛夏季节, 气温高、湿度大、阴雨多、光照不足, 易于徒长, 如遇伏旱, 营养体不足, 也难以夺取高产。要及时做好防旱排涝工作, 雨水多湿度大时要提蔓散湿。8月上旬, 肥力较大的田块, 为防止徒长可用15%多效唑600~750 g/hm2对水750 kg/hm2喷施, 或用乙烯利250 mg/kg喷洒, 以抑制茎叶生长。

4.3 保叶防衰, 增加薯重

甘薯在茎叶生长达最大值时, 叶面积系数4~5以后, 长势要平稳下降, 才能有较多的叶面制造养分向根部输送, 增加薯重。如果在下降后期忽视管理, 功能叶过早衰老, 将严重影响结薯。因此, 后期保叶防衰十分重要。生长过旺要继续化控。一般薯田看苗喷施0.5%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氢钾、2%过磷酸钙浸出液, 也可喷施膨大素、助壮素等。根据苗情喷施2~3次, 保证绿叶面积系数维持在3以上。

5 防治病虫草害

脱毒甘薯整个生育期间要采取措施保证茎叶生长, 以便有一定的叶面积制造养料。病、虫害要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黑斑病的防治, 种薯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浸种3~5 min, 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蘸苗基部10 min, 栽苗地采用二次高剪苗。甘薯根腐病在局部地区发生, 即开花烂根病, 俗称“火龙”, 要选用抗病品种, 如皖薯1号、皖薯4号、徐薯18等。虫害主要有甘薯麦蛾、甘薯斜纹夜蛾和甘薯天蛾等。做好虫情测报, 发生时适时防治。可用辛硫磷、敌百虫等农药在3龄前喷杀。田间杂草结合中耕清除, 也可用12.5%拿捕净1 200m L/hm2对水750 kg/hm2喷防, 也可用拉索300倍液或除草醚等实施化学除草。

6 适时收获, 安全贮藏

脱毒甘薯收获产品是地下块根, 块根是营养体之一, 一般品种没有明显的成熟期, 只要温、湿度和光照适宜就能继续生长增重。试验证明, 甘薯生长后期在地温18℃以上, 气温和水分适宜, 甘薯1 d增重鲜薯可达约600 kg/hm2。所以高产栽培应更重视收获前田间管理, 充分利用收获前的光、热资源, 增加产量。要考虑加工需要、季节、后茬等因素, 根据当时的气象趋势灵活运作。当地温下降到15℃时, 块根停止增重, 如果块根长时间在9℃以下将会受冻害, 因此要掌握温度变化, 适时收获。淮北地区可在霜降前气温10℃、地温18℃以下时开始起收, 枯霜前一定收完入窖。收获时要掌握晴天适墒, 轻起轻运, 上午起收, 下午入窖。

甘薯安全贮藏的要点是把好入窖关, 杜绝坏烂、虫、病薯块进窖;薯窖要有保温、散湿、通风条件, 又要便于检查温湿度。入窖时薯块用多菌灵或保鲜粉水液浸蘸。入窖1个月内注意降温、排湿, 温度控制在15℃左右。中期注意保温、窖温控制在11~15℃之间, 发现坏烂薯块要及时拣出。开春气温回升, 要稳定窖温在13℃左右, 注意选晴天开启通风窗散湿, 以防薯块坏烂和防止薯块发芽, 直到出窖。

参考文献

[1]杨新笋, 周开平, 唐小斌, 等.鄂薯5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05 (3) :33-35.

[2]王银成, 徐滋森, 冯云.浅谈红薯种植与施肥[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20) :71-72.

[3]杨燕, 唐萍, 王建军, 等.云南高原红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25) :10507-10508.

春甘薯 “三段四期”高产栽培技术 篇5

甘薯又叫地瓜、红薯、山芋等名称,它的故乡在美洲,引入我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甘薯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处于世界首位。

但是,传统的甘薯栽培存在着成本高、产量低等一些不利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甘薯生产的发展。令人高兴的是,春甘薯无公害“三段四期”高产栽培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技术名称中所说的“三段四期”呢?

这项春甘薯规范化栽培新技术,是按照甘薯的生育规律和不同生态时期划分的。因此,技术名称中所说的“三段”是指甘薯生育过程中的3个时段。

第一段:甘薯育苗阶段;第二段:大田栽培阶段;第三段:收获贮藏阶段。

“四期”是指在大田栽培阶段,以甘薯的生长规律为依据,进一步细分,对大田甘薯分4个时期来进行管理,即:

第一个时期:发根返苗期;第二个时期:分枝结薯期;第三个时期:茎叶盛长块根膨大期;第四个时期:茎叶渐衰薯块加速膨大期。

春甘薯“三段四期”高产栽培技术不仅比较科学,而且也有很强的操作性,采用这项技术,可以使春甘薯的亩产量达到3000~4000千克,这大大超出了目前我国甘薯单产1500千克的平均水平。因此,这项技术很值得在我国中原地区推广。

一、甘薯育苗阶段

在甘薯栽培过程中,育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可是它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这项技术所采用的育苗方法又有哪些改进呢?咱们来仔细看一看。首先对种薯进行选择.1.良种选择

春甘薯的种薯主要是来源于上一年储藏的优质夏甘薯薯块。薯农朋友您在选择甘薯栽培品种的时候,除了考虑到当地的环境条件外,还要根据自己的栽培目的进行灵活选择。

一般情况下,春甘薯每亩用种量为60~75千克,需要苗床面积3.5~4.5平方米。在挑选种薯的时候,要注意选用那些具有皮色鲜明、生活力强、单个重150~250克的健康薯块,严格剔除带病、皮色发暗、受过冷热灾害、薯块萎软、失水过多、以及破皮的薯块。这样可以确保甘薯的品种纯度,并使每床薯块大小均匀一致。种薯挑选好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电加热育苗。

2.电加热育苗

(1)育苗时间:甘薯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期越长,产量越高。因此,为实现甘薯盖膜早栽增产增效,要求这项技术的育苗时间比常规传统育苗提前10~15天。也就是说,中原地区在2月中下旬育苗较为适宜。

(2)育苗方式:为了实现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春甘薯“三段四期”高产栽培技术采用电热线加双膜育苗法。这种育苗方式有两个优点:一是床温均匀并能够随时监测调控;二是能够有效克服温床育苗温度低、出苗晚、苗质差的缺点,以及火炕育苗细弱、易“烧苗”现象的发生。

(3)苗床建设:最好选在避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等管理方便,并靠近电源的空闲场地或农田挖土建床。苗床长5~10米,宽1.5米,深15~20厘米。

(4)布线排种:电地热线,应当选用绝缘材料为氯乙烯或聚乙烯注聚而成,厚度在0.7~0.95mm,比普通导线厚2~3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土壤加热线有两种规格,第一种功率800 W、铺100米的电热线。第二种功率1 000 W、铺120米电热线。

布线的方法是:按15~20厘米的间距,在木板上钉铁钉,用于固定电线,要求两端稍密,中间略稀。然后沿铁钉布线,布线要力求松紧一致、平直,电线布好以后,再在线上盖3厘米厚的细土,然后按每平方米施用三元复合肥75~100克,多元微肥10克的标准施肥,将肥料与土混合均匀。压实平整好以便于排种。

采用平放的方法进行排种,使薯块间隔1厘米左右;同时,还要根据薯块头部发芽多、尾部发芽少的特点,使薯块头部都朝一个方向,这样可以保证薯苗分布均匀,形成壮苗。排种后,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对种薯进行泼浇消毒,可以防止多种病害的发生。接下来再盖熟肥土7~8厘米厚,铺好以后按压,铺平,及时覆盖地膜,再插竹架,搭好弓棚,并使电热线 温度控制器与电源连通。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呢下面的工作就是苗床管理了。

2.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是甘薯育苗成功的关键,看来要想苗质好,治理苗床是前提,可以分下面3个时期来进行:

(1)萌芽期管理:就是甘薯排种后前14天的管理,这段时间主要是做好苗床的提温保温工作,利用电热线使苗床温度保持在28~32℃,以达到高温催芽快长和抑制黑斑病的目的。

(2)长芽期管理:就是排种后第15~25天的管理,这段时期是甘薯长芽期,白天可把棚膜揭开,晚上把棚膜盖上,使苗床温度保持在25~28℃。在幼芽出土的时候,浇一次透水,促进薯苗生长,同时避免薯块失水糠心,引起薯苗早衰。

(3)出苗拔苗期:就是排种后26~28天甘薯进入拔苗期。甘薯从幼芽到齐苗,床温要保持在25℃左右。甘薯齐苗后5天,应注意低温炼苗,使床温保持在20~25℃。如果晴天棚内温度升高,应该在晴天上午10~11时逆风向一端开膜通风降温,以避免烧苗现象的发生。为培育健壮苗,在苗达到25厘米左右时,要分批进行拨苗,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家的是,春甘薯育苗期气温比较低,又考虑后期让茬,不能使蔓长的很长,不能像夏甘薯那样,剪苗后再扦插育苗。春甘薯只能采取拔苗直接移栽的方式,在每次拔苗后都要补水一次,发现叶黄苗弱时,要酌情追施尿素或磷酸二氢钾一次,做到以水调肥,充分发挥肥效。在苗床管理期间,如果发现黄化或花叶病毒薯苗,要及时防治,可以按照使用说明书喷打菌毒清120~150倍液,以防病害蔓延。

二、大田栽培阶段

大田栽培是“三段”中的第2个阶段,在甘薯栽培过程中,这个阶段的管理同样也非常重要。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首先来进行整地施肥。

1.整地施肥

在12月上旬,必须要对春甘薯地进行冬耕冻垡,耕深25~30厘米。

在4月上旬起垄,起垄前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千克,然后用大型拖拉机配带旋耕机扶垄器及肥药双播机等多种农具,保障悬耕、扶垄、施药、施肥4种农活一次完成。扶垄时,将4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施于垄底,用量为40~50千克/亩,翻耕于垄内作包心肥。垄宽80~90厘米,垄高28~30厘米,且达到垄距均匀,深沟高垄,垄面平整的标准。另外,为了保障和提高薯块的商品率,在扶垄时施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4千克,对防治地下害虫特别有效。地块平整好后下面我们就该进行栽插育苗了。

2.栽插

当苗龄达到7~8叶时,就可以把甘薯苗移栽到大田里了。中原地区栽苗的最佳时间为:盖膜春甘薯在4月上旬、不盖膜春甘薯在4月中旬栽苗较为合适。每垄可以栽1行,采用水平斜插法,浅栽5厘米左右,株距22~25厘米,每亩栽3000棵左右,栽后浇水.后面我们就会进入正真的田间管理阶段了,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科学的管理呢?

3.田间管理

对大田春甘薯应分4个时期进行管理,也就是技术名称中所说的“四期”。

(1)发根返苗期的管理:

春甘薯栽插后5~7天内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的田块,要及时补上健壮苗,栽后要浇透水,促进晚苗快发,保证全苗。

甘薯发根返苗期是地老虎的多发期,防治方法是在田间撒敌百虫毒饵诱杀或进行人工捕捉。另外,在甘薯多发病的产区,这段时期还要注意预防根腐病及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根腐病可用氯溴异氰尿酸1500倍液灌根;防治线虫可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苗,降低薯苗带病率,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分枝结薯期的管理:

通常,春甘薯在栽插后12~15天开始形成块根,到40~60天时已能看到块根的雏形,这段时间就是甘薯的分枝结薯期。在甘薯分枝结薯期,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当长蔓甘薯主蔓长到40~50厘米时。没有盖膜的甘薯地,雨后要进行中耕除草。如果天旱应该及时灌水,以利于甘薯的茎叶伸展和块根早期膨大。在薯块封垄前,进行冲沟培垄一次。同时,注重做到垄沟、腰沟、地头沟“三沟”配套疏通。

(3)茎叶盛长块根膨大期:

春甘薯在栽后60~100天进入茎叶盛长块根膨大期,这段时间甘薯的结薯数量基本稳定,茎叶生长逐渐达到高峰,甘薯块根总重量的30%~50%也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为了防止甘薯茎叶疯长,要及时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控制,选用药剂与用量为:每亩用甲哌嗡80~100克对水30千克喷雾或用多效唑80克对水30千克进行喷雾。

在薯块迅速膨大时,喷洒多元微肥,如0.5%磷酸二氢钾,以利于加速块根的膨大。

为了把害虫消灭在危害之前,这段时间要及时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具体的措施是:用800~1000倍的敌百虫药液灌根,可以同时防治甘薯天蛾、斜纹夜盗蛾及多种害虫;另外,还可以选用敌百虫药剂,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喷洒。

(4)薯块盛长茎叶渐衰期:

春甘薯在栽后100天左右进入薯块盛长茎叶渐衰期,从这个时候开始直到收获,甘薯的茎叶生长由盛转衰,而以薯块膨大为中心,增重量相当于总薯重的40%~50%,最高可达70%。

薯块盛长阶段,干旱时要及时灌水,这对确保甘薯增产尤为重要,可以每隔10天左右灌水1次,直到旱情解除为止。灌水的深度为垄高的1/3,收获前半个月应停止灌水。

为了防止甘薯早衰,促进薯块迅速膨大,可以在叶面喷洒多元微肥或按穴施用尿素、磷酸二氢钾,以调剂甘薯的氮、碳代谢和强化叶功能,加速干物质的积累。确保甘薯的丰产丰收和绿色商品薯的品质。

三、收获贮藏阶段

在采收和贮藏春甘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采收

采收时间:红心薯、黑薯等食用型盖膜春甘薯可以在8月中下旬起收,以利于商品薯早上市,卖个好价钱;淀粉型春甘薯在9月中下旬起收,选择晴天切晒或加工成粉丝、粉皮、粉条等;而打算实行迟收增产增效或保鲜增效的春甘薯,在10月下旬收获比较划算。

采收方法:起收时,最好使用小四轮拖拉机带甘薯起收器收获。这样起收不漏棵、不伤薯块,省工省时,有利于提高薯块的商品率,并且更有利于安全贮藏。在收获和运输过程中,要严防机械及人为损伤薯块。收获后经过人工仔细分拣,剔除病、烂、伤、残薯和小薯,分级入窑贮藏或直接运到市场上销售。如果入窖贮藏的话,对贮藏窖结构有什么要求呢?

2.贮藏窖结构

可以采用半地下发劵式棚窖来贮藏甘薯。一般棚窖入土深度约为0.8~1.0米,棚窖总高度3米左右。棚窖的宽度2.5~3米不等,长度根据贮藏量而定。窖顶呈拱形,并在上面开设多个通风口来调节窖温,在棚顶外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并用土压实,用来保持窖内温度。贮藏窖准备好了,在入窖前和入窖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入窖

在贮藏甘薯前,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洒贮藏窖进行消毒。为了防止因薯病侵染导致烂窖,贮藏前,作种用的甘薯使用8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食用或加工的甘薯可用环保型药剂50%氯溴异氰尿酸15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每立方米贮藏窖装甘薯500千克左右,薯块不能堆放过厚,甘薯的总量以占薯窖总容积的75%为宜。入窖完毕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不同时期对窖内的甘薯进行管理。

4.贮藏期管理

(1)发汗期的管理:是指从甘薯入窖到11月下旬这段时间的管理,甘薯入窖初期,外界气温较高,薯块呼吸旺盛,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水分,造成高温高湿的环境,这是甘薯进入发汗期的基本特征。这段时间只有防止窖内高温高湿,才能杜绝薯块发芽耗能和薯病的发生。对应的管理措施是:适时打开贮藏窖的通风口通气排湿降温,使窖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88%。等窖温稳定在15℃时,应及时封闭窖门和通风口。

(2)越冬期管理:指从甘薯发汗期过后到第二年春节前后的管理。这时候气候寒冷,薯块呼吸放热很少,正是容易受冻害的时候。因此,这一阶段管理的重点是保温防寒,必须保持窖温稳定在10~12℃之间。对应的管理措施是:

①堵塞全部的通风口。

②要经常查窖,发现病薯立即剔除,以防病害蔓延。

(3)立春回暖期的管理:是指从第二年2月初到甘薯出窖期间的管理。立春后气温回升,窖内二氧化碳增多。对应的管理措施是:

①应选择晴天上午打开通风口通风换气一次。

③甘薯贮藏窖由于长期密闭,二氧化碳积存较多,为了保证进窖人员的安全,在进窖前,管理人员应打开窖门或通风口,排除二氧化碳。

甘薯“一窝红“高产栽培技术 篇6

【关键词】甘薯;“一窝红”;高产栽培技术

1 种薯选择

选择无病、无破伤,未受冷害和涝害的优良种薯,并且单薯种在150~200g之间。

2 培育育苗

2.1 育苗场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良好的大、中棚。

2.2 种薯处理

用50℃的温水浸种薯10min,或用50%的甲基托布津配置500~1000倍液,浸种薯10min,防治各种病害。

2.3 育苗时间

我县甘薯“一窝红”可于4月10日左右育苗。

2.4 育苗方法

2.4.1 床土配制

把腐熟的优质农家肥与肥沃的土壤按1∶3的比例混合,每平方米再施入硫酸铵150g,拌匀后在回龙火炕上铺10~12cm。

2.4.2 排种技术

排种时,可将大小种薯分开,要求上齐,种薯150~200g为宜,排完种薯后,用沙子填满种薯的间隙,随即用喷壶浇温水浇透床土,待水渗下后,最后在种薯上盖沙约1.5~2cm,667㎡用种量50~55kg,4~5kg/㎡。

2.5 苗床管理:

2.5.1 从排种到出苗

种薯排后第一天温度升到30℃,排种以后逐渐升温,约在上炕后第五天开始萌芽时,温度升到33℃高温催芽,最高不超过35℃,保持4d后,把床温降到30℃左右,上炕后约经8~10d,幼芽出土。

2.5.2 出苗后到炼苗前

出苗后床温下降到26℃左右,前期用草苫保温,温度过高时揭膜降温。此期如发现干旱应浇温水,始终保持床面处于湿润状态。

2.5.3 采苗前5~7d到采苗

一般在采苗前5~7d炼苗并浇1次大水,以后停止浇水进行蹲苗,采苗前3d把床温降20℃,使栽苗能适应栽培场所的环境条件,温度采取前高中平后低,先催后炼技术控制措施。

2.5.4 采苗及采苗后的管理

当苗高18~20cm时要及时拔苗,拔苗的当天不要浇大水,利于种薯伤口愈合,防止传染病害,为避免小苗萎蔫,拔苗后可少喷点水,第二天浇大水,结合追肥,每平方米的施硫酸铵100g催芽,拔苗后又转入以催为主,夜间加盖草帘,床温升到30~33℃,促进秧苗生长约经3d后又转入低温炼苗阶段。拔下的苗暂不能定植露地,可将苗用湿沙假植于空屋内或冷棚内,待5月份终霜过后进行定植。

2.5.5 薯苗消毒

剪去基部白茎,基部2~3寸浸50%辛硫磷100倍液10min,防茎线虫;50%甲托1000倍浸10min防黑斑病。晾干后定值。

3 选地、整地和施肥

3.1 选地

宜选肥力中等以上, 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pH值 在5.5~7之间,最好是东西垄。

3.2 整地

可采取“五秋”整地即秋翻、秋耙、秋施肥、秋起垄、秋镇压;春整地可采取三犁川整地。

3.3 施肥

结合整地毎667㎡施优质农家肥5t、草木灰100kg,同时混入优质复合肥30kg。

4 定植

4.1 定值时期

我县可于5月中旬以后栽秧(即终霜过后),选晴暖无大风天气栽秧。

4.2 定植密度

垄距60~70cm,株距25~30cm为宜,667㎡保苗3200~3400株。

4.3 定植方法

采用斜插法,垄上开沟浇水,然后将苗,按株距要求将大小苗分垄栽入沟内,待水渗下后封掩,地上露出3~4片展开叶,其余埋在土里。

5 田间管理

5.1 发根还苗期至分枝结薯期管理

一般在定值后5天内做好查苗补栽,并保持土壤湿润,定值后15d左右根据长势及时补施苗肥,每667㎡施尿素20kg或人粪尿750kg,促进茎叶早发、早节薯。

5.2 分枝结薯期至茎叶盛长期管理

定值后40~45d前,田间保持土壤湿润,在茎叶封垄后,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70%~80%,雨后将薯蔓轻轻提起,后放回原地,切忌翻蔓,同时结合中耕除草,打蔓尖等措施,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风条件,抑制茎叶生长,促进块根膨大。

5.3 茎叶盛长至薯块膨大期管理

注意涝排渍水,旱灌跑马水,和人工拿一遍大草。

5.4 薯块膨大期至收获前的管理

为防治茎叶早衰,促进块根迅速膨大,追施“裂缝肥”,硫酸铵4~7kg/667㎡或人粪尿300kg/667㎡,沿裂缝处灌入。根外追肥可以用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施叶面,对叶片变黄的早衰地块隔15d喷1次,收获前20~30d一般不浇水,以利于甘薯的收获贮藏。

5.5 病虫害防治

5.5.1 地老虎防治

栽苗后如发现地老虎,可用50%辛硫磷粉剂0.5kg,加15kg细土拌匀制成毒土撒于苗附近。

5.5.2 防治甘薯天蛾、斜纹夜蛾、造桥虫等

可毎667㎡用敌杀死50g加水50kg喷雾。

5.5.3 叶斑病

经常发生或重病地于病害始期及时连续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d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喷匀喷足。

6 适时收获

甘薯“一窝红”9月中旬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开始收获,大面积收获在初霜期以后,使用专业机械进行集中收获。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篇7

1 选种育苗

选择抗病、高产、品质好的紫甘薯优良品种作种薯[2]。如辽薯20、辽薯31等。育苗前挑选具有本品种特征、皮色鲜亮光滑的薯块, 剔除病、杂薯。应在当地栽插适期前35~40d排种育苗, 沈阳地区一般在4月10日左右。可采用火炕育苗、酿热物温床育苗和电热温床育苗, 其中电热温床育苗效果较好、温度均匀、调控方便。紫甘薯萌芽性较好, 排种量控制在20kg/m2为宜。甘薯的萌芽以顶部最多, 尾部最少。排种时要注意分清头尾, 切忌倒排。应当保持上齐下不齐的排种方法。大块的入土深些, 小块的浅些, 使薯块上部都处在一个水平面上。排放种薯采用斜排式, 后排薯顶部压前1排种薯的1/4, 既不影响薯块的出苗量, 也充分利用了苗床面积。

2 苗床管理

一是苗床水分管理。排种后盖土以前要浇透水, 然后盖土, 出苗以前根据情况可不浇或少浇[3]。随着薯苗不断长大和通风晒苗, 适当增加浇水量, 齐苗以后再浇1次透水。采过1茬苗后立即浇水。在炼苗期、采苗前2~3d一般以晾晒为主, 不需要浇水。掌握高温期不缺水, 低温炼苗时水不多, 经常保持床面干湿交替, 上干下湿。二是苗床温度管理。种薯排放前, 床温应提高至30~33℃。排种后使床温上升至35~37℃, 保持3~4d, 然后降至32~35℃, 起到催芽防病作用。从薯苗出齐至采苗前3~4d, 温度适当降低, 前阶段的温度不低于30℃, 以后逐渐降低至25℃左右。大田栽苗前3~4d把床温降低至接近大气温度, 任薯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 提高其适应自然的能力, 使薯苗老健。三是通风、晾晒。幼苗全部出齐、新叶开始展开以后, 选晴暖天气10~15时适当打开通气孔或支起苗床两头的薄膜通风。剪苗前3~4d采取白天晾晒、晚上盖的办法, 达到通风、透光炼苗的目的。四是合理追肥。每剪 (采) 1次苗结合浇水追1次肥。肥料种类以氮肥为主。追施化肥要选择苗叶上没有露水时进行, 以免化肥粘叶烧苗。如果叶片上有残留化肥, 要及时振落或扫净。如追施尿素, 一般不超过25g/m2。追肥后立即浇水, 以促进肥效迅速发挥。五是适时采苗。薯苗长至25cm高度时, 及时采苗, 栽到大田 (或苗圃) , 采苗的方法有剪苗和拔苗2种。

3 大田栽植

一是选地与整地。建立高产脱毒薯田, 除要求土层深厚、疏松以外, 还要肥沃, 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脱毒薯所需的养料, 使其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生长。脱毒薯根系发达, 耕层深厚能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 这是夺取高产的基础。耕层深度以25~30cm为好。二是适时栽插。应在终霜后5~10cm地温稳定达到17℃时及时栽插, 此外, 栽插时用呋喃丹15kg/hm2埯施防治地下害虫。三是合理密植。紫甘薯茎叶生长繁茂, 必须根据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确定合理密度。根据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 在发挥群体增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单株增产潜力。一般栽植密度肥地4.5万株/hm2左右, 山区薄地6万株/hm2。此外, 应及时查田补苗, 一般栽后2~3d就应随查随补。

4 田间管理

一是合理施肥。甘薯大多种植在旱薄地上, 缺乏养分的现象比较普遍, 而甘薯又是吸肥力很强的作物, 因此补充养分十分重要[4]。紫甘薯生长势强, 对氮肥比较敏感, 在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 若使用单一氮素化肥, 则容易造成茎叶徒长而降低产量。一般地块, 应施优质有机肥30t/hm2、硫铵150~225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和硫酸钾300~450kg/hm2 (或草木灰2 250kg/hm2) 。有机肥在起垄前撒施, 化肥在起垄时集中条施。二是中耕、化学除草。中耕一般在生长前期进行, 第1次中耕时要结合培土, 使栽插时下塌的垄土复原。中耕1~2遍后, 用12.5%拿捕净1.2L/hm2, 对水700kg, 于早晚喷施, 防除禾本科杂草。三是地上地下部生长的调控。由于紫甘薯地上部生长旺盛, 分枝多而壮, 容易徒长。因此, 化学控制徒长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5]。试验结果表明, 用15%多效唑1.2kg/hm2, 对水1 000kg, 在团棵期和封垄期各喷1次, 完全可以控制茎叶徒长。

5 及时收获与安全贮藏

一般正常收获期应在9月下旬至10月初。留种用甘薯应在10月1日前收获, 避免霜冻。保持适宜的窖温是贮藏好紫甘薯的关键。刚入窖时, 有加温设备的可采用高温处理, 防止黑斑病及软腐病的为害。高温处理分3个阶段:第1阶段是升温阶段, 从烧火加温到薯堆温度达到35℃需1~2d。加温要猛, 温度上升要快, 待气温上升到36℃时停火, 使温度逐渐达到上下一致, 最后使温度稳定在35~37℃。第2个段为保温阶段, 使35~37℃的温度保持96h。第3个阶段为降温阶段, 当高温保持96h后, 应打开全部门窗散热, 降温要快, 1~2d以内窖温降至15℃左右, 以后即进入常温管理。适宜温度应保持在11~13℃[6]。贮藏期适宜的相对湿度应在85%~90%。湿度与细菌繁殖和保持薯块品质有直接关系。湿度大, 病菌繁殖快, 病害蔓延迅速;湿度小, 薯块水分丧失过多, 影响薯块品质及发芽能力。

摘要:紫甘薯是保健功能的绿色食品。介绍了紫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选种育苗、苗床管理、大田栽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内容, 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紫甘薯,高产栽培,选种育苗,苗床管理,大田栽插

参考文献

[1]安颖蔚, 孟令文, 付雪娇, 等.紫甘薯新品种辽薯20的选育及应用[J].杂粮作物, 2009, 29 (4) :251-252.

[2]夏爱如.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温州农业科技, 2008 (2) :34, 43.

[3]郑爱军, 董家行, 金庆春, 等.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 2008 (2) :27-28.

[4]修翠波, 王红梅, 袁玲玲.紫甘薯标准化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5 (3) :30.

[5]史继孔.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 (10) :17.

晋中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篇8

关键词: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又称红薯、地瓜、山芋、红苕, 是世界第7大作物。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调整, 甘薯的用途已由单一的粮食作物转变为重要的饲料、能源和经济作物。市场对甘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因此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成为当前农业科研的1项主要任务。

1 选地

选择3年以上未重茬的沙性土壤 (或壤土) 栽培甘薯。要求土壤耕作层25~30 cm, 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土层深厚、疏松。一般高产田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0 g/kg, 全氮含量约0.06%, 速效氮含量约65 mg/kg, 速效磷含量大于50 mg/kg, 速效钾含量大于100 mg/kg。土壤p H值5.0~7.5, 全盐含量低于0.2%。

2 整地起垄

前茬作物收获后, 冬前深翻土地25~30 cm。春薯栽秧前进行旋耕和耙耱保墒作业, 做到地平、土细, 上虚、下实。起垄要形成宽垄窄沟, 垄距33~45 cm。

3 施足基肥

氮肥总用量的70%以上、全部磷肥和钾肥作基施, 并做到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中等以上肥力 (有机质含量10~20 g/kg, 全氮含量0.7~1.2 g/kg, 有效磷含量10~20 mg/kg, 速效钾含量100~200 mg/kg) 的土壤, 鲜薯目标产量3 000 kg/0.067 hm2, 每0.067 hm2甘薯田约施用优质农家肥3 000~5 000 kg, 尿素10~15 kg, 过磷酸钙35~40 kg, 磷酸钾15~20 kg。栽苗前, 将结合耕翻、整地施入基肥。

4 选择品种

选择通过审定的、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的、符合市场需求和种植目标的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的专用型品种。

选用脱毒种薯 (苗) , 其质量应符合NY/T1200的规定。种薯应具有本品种的基本特征, 无病斑、无畸形。晋中市可选用春茬种薯, 块根质量最好在200~500 g, 种苗质量应通过GB7413检测标准。

5 栽插秧苗

当气温稳定在15℃, 5~10 cm深地温达到17℃~18℃时开始栽苗。一般春薯田定植3 000~3 500株/0.067 m2, 株距25~30 cm, 以斜插为宜, 大小苗分开栽插。

6 田间管理

6.1 生长前期的管理

6.1.1 查苗补苗

甘薯苗栽插后3~5 d, 要查苗二三次, 发现缺苗应及时补栽。补苗后追施少量速效氮肥, 以促苗快发, 使田间薯苗整齐一致。

6.1.2 中耕锄草

甘薯生育期一般进行2次中耕锄草, 以早为宜。第1次应在甘薯秧苗成活后, 结合施苗肥进行深中耕, 耕深5 cm;第2次在封垄前结合促薯肥进行浅中耕, 耕深2~3 cm, 并适度培土。中耕时垄沟深锄, 垄背浅锄。封垄后, 人工拔草。

6.1.3 追施提苗肥

若甘薯田土壤肥力较高, 一般不追肥。对苗小、苗弱的田, 可在栽植15 d左右每株按15 g肥量追施尿素;若甘薯田基肥不足, 可在距植株15 cm处开沟, 施入15~20 kg有机复合肥。

6.2 生长中后期的管理

6.2.1 合理施用肥水

春薯栽插50 d后追肥, 如遇天旱应及时浇水。浇水后尽早中耕、松土、保墒。每0.067 hm2甘薯田追施尿素5 kg或碳酸氢铵10 kg, 作为结薯肥;薯苗栽插后90 d, 应叶面喷施质量分数0.3%~0.4%尿素溶液及0.3%磷酸二氢钾溶液。旺长田提蔓不翻秧, 喷施2次质量分数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甘薯植株生长后期, 当田间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以下时, 应浇水防旱。若田间积水, 应尽快排水, 以免薯块膨大受阻或腐烂。

6.2.2 适时提蔓

当土壤湿度长时期 (20 d) 超过80%且茎叶长势过旺时, 应及时在新生不定根形成初期提蔓, 注意不使茎叶受损或翻转, 一般提蔓2次, 依降雨多少和茎叶长势适度掌握, 不宜次数过多。

6.2.3 化学调控

封垄前后, 可在雨后每0.067 hm2甘薯田用质量分数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80 g, 加水15 kg (或40%乙烯利水剂150 m L加水15 kg) , 叶面均匀喷施一二次, 间隔期为10 d, 避免茎叶后期徒长。

7 科学防治病虫害

7.1 主要病虫害

甘薯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根腐病、茎线虫病;主要虫害有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甘薯天蛾、甘薯斜纹夜蛾、甘薯麦蛾、旋花天蛾、造桥虫等地上害虫。

7.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控原则。

7.3 防治方法

7.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 (苗) , 采取轮作倒茬、清洁田地、深翻整地、培肥土壤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 以及采用脱毒种薯, 可防治甘薯病毒病。

7.3.2 物理防治

采用灯光诱杀、人工捕捉等方法防治甘薯害虫。

7.3.3 化学防治

防治甘薯黑斑病, 可用质量分数80%的402抗菌剂1 500倍液浸泡种薯10 min, 栽插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浸泡秧苗3min。

防治根腐病, 可用质量分数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可杀得) 5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茎线虫病, 每0.067 hm2薯田可用1 kg质量分数15%涕灭威颗粒剂 (铁灭克) 掺砂土于栽苗前撒入穴内, 然后浇水掩埋。也可用质量分数40.7%毒死蜱 (乐斯本) 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穴。

防治地下害虫, 整地时用质量分数50%辛硫磷1000m L, 拌细土25kg, 犁地时均匀撒入犁沟来防治。幼苗期可用质量分数40.7%毒死蜱 (乐斯本) 1000~2000倍液或质量分数50%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 用量400m L/株;地下害虫危害期, 可用50%辛硫磷乳剂或90%敌百虫与炒香的麦麸、花生饼、豆饼等混匀, 顺垄撒在植株周围进行诱杀。

防治地上害虫, 在7月中旬—9月底, 每0.067 hm2薯田用质量分数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500倍液喷施, 或25%氰戊辛硫磷乳油 (快杀灵) 1 500~2 000倍液喷施, 防治甘薯天蛾等地上害虫, 保护茎叶生长。

8 收获和贮藏

8.1 收获时间及方法

应在节气寒露前后至霜降前进行收获, 地温12℃以上时收完为宜。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 选择晴天时进行, 并轻刨、轻装、轻运、轻放, 以减少损伤率, 特别要注意防冻、防雨, 边收边贮, 使甘薯块不在地里过夜。

8.2 贮藏

春甘薯岗地高产栽培技术 篇9

1 选用良种

根据用途和气候特点,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实践证明, 新品种当年增产效果特别显著, 以后增产幅度逐年下降, 所以, 为保证地瓜高产, 就必须经常更换品种, 最好从农业科研部门选购新品种, 不要从集市上买不知品种名称和特性的薯苗。

2 整地做垅

地瓜是耐旱怕涝的块根作物。种植时应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势较高且具有一定肥力的沙性土壤。结合增施有机肥进行深耕做垄, 以便增加活土层, 改善土壤通气性, 便于排水, 提高地温和加大昼夜温差, 改善植株生长的通风透光条件, 利于根系积累养分和块根膨大。

春薯岗地一般垄距70cm左右, 垄高30cm。赶垄时要做到垄形肥胖, 垄沟窄深, 垄土踏实, 无大垡和硬心, 这些因素对产量影响很大。

3 栽植壮苗

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 掌握好栽培时间, 以防冻伤薯苗。春薯在4月20日左右,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8℃时, 方可栽种。春薯要栽壮苗, 成活率高, 生长快, 能减少各种病害发生概率。壮苗的标准是:茎粗壮、节间短、叶片肥、顶三叶整齐、无气生根。

在实际栽插时, 应根据地块的位置, 种植季节的降水情况来决定栽植方法。一般有以下工序:开沟 (刨垵) 、浇水、按苗、喷洒除草剂。栽植方法很重要对薯苗的扎根成活、薯块形成与膨大均有直接影响。据试验, 从地表往下6~10cm处是最佳结薯层, 不但结薯多, 而且薯块大。因此栽时采用地上留3~4cm, 3~4片叶, 在地表以下6~10cm处让秧蔓入土各节都处在土质疏松、通气性好、昼夜温差大地土层里生长结薯。薯苗成活的关键是要浇足水, 严封埯, 防止透风跑墒, 确保全苗。栽后将垄面整平, 喷洒除草剂。每667m2喷150g50%乙草胺兑水50kg, 均匀喷洒在垄面上, 除草效果较好。

4 合理密植

栽植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高低、栽植条件等因素灵活掌握。同一品种, 水浇条件差的岗地, 栽植密度要适当地增加。在山岭地区, 肥力强的地块, 春薯每667m2栽3000~5000株左右;肥力差的地块, 春薯每667m2栽5000~8000株左右。

5 科学施肥

甘薯需肥量大, 主要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地瓜吸收钾肥最多, 氮肥次之, 磷肥再次。据试验可知, 每生产1000kg鲜薯, 全植株 (包括落叶) 需吸收氮 (N) 4~5kg, 磷 (P2O5) 3~4kg, 钾 (K2O) 7~8kg, 同时, 还需要锌、硼、铁等微量元素, 地瓜是喜钾作物, 地瓜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1︰0.8︰1.8, 具体到什么地块施多少肥, 要根据土壤化验结果, 按需肥比例确定施肥量。高肥水地块, 要适施氮肥, 重点施用氮磷钾肥。如果氮肥过量, 能造成苗子徒长不结薯, 生产中一般施用硫酸钾, 不用氯化钾, 因为甘薯也是忌氯作物。施肥的方法是:

5.1 重施基肥

以肥调水, 由于旱地水浇条件差, 主要依靠自然降水, 为了提高自然降水的生产效率, 培肥地力是一个有效途径。因此, 在深耕做垄时, 将每667m2用量3000~4000kg以上的土杂肥条施入垄中。

5.2 巧追化肥

追肥时, 用追肥枪追肥效果好, 追肥时间最好要根据天气预报, 选在下雨前, 按需肥规律确定的施肥量和甘薯的不同时期进行施肥。

6 田间管理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要根据甘薯的不同生长阶段所表现的生长特点进行, 有效地促控甘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均衡生长, 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6.1 发根缓苗阶段管理

薯苗栽植后, 入土各节发根成活, 地上苗开始长出新叶。一般春薯定植后3~5d必须做好查苗补栽, 并做好栽后浇足水, 确保成活。栽后15~20d左右, 根据薯苗的长势及时补施促苗肥, 常以氮肥为主, 磷钾肥次之。

6.2 分枝结薯阶段管理

这段时间内, 主蔓生长加快, 植株开始分枝到基本覆盖地面。

6.2.1 本阶段初期, 根据地力、薯苗长势, 适量追施复合肥, 以促植株快速生长, 并防止徒长。

6.2.2 采用打顶摘心, 可控制主茎长度和长势, 促进侧芽滋生, 分枝生长快。

具体做法是在甘薯定植后, 主茎长度长到15节左右时, 将主茎顶端生长点摘去, 促进分枝发生。待分枝长到15节时, 再将分枝生长点摘去。

6.3 茎叶盛长阶段管理

这一时期, 生长量约占整个生长期总量的70%左右。

6.3.1 注意排涝, 防止田间积水。地瓜是怕涝作物, 土壤中水分过多, 造成秧蔓徒长, 妨碍薯块膨大。

6.3.2 根据长势, 控施氮肥, 追施磷、钾肥;

同时可及时采用提蔓代替翻蔓, 控制茎叶生长, 从而达到防止植株徒长的目的。6.3.3化控抑旺。对于薯田肥水过猛, 特别是氮素施多了, 造成茎叶旺长, 影响块根膨大的地块, 要采取喷洒多效唑等植物生长抑制剂, 可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每次667m2用多效唑50~100g, 兑水50~75kg, 均匀喷洒。具体喷洒时可根据茎叶长势、雨量大小、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等因素灵活掌握药品剂量。

6.4 茎叶衰退, 薯块迅速膨大阶段管理

这一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2点:

6.4.1 根据天气、地瓜长势可实行每667m2喷施甘薯膨大素

60~80g, 磷酸二氢钾150~200g, 喷药时间, 最好在晴天下午4:00以后进行。

6.4.2 防止病虫害。

在甘薯生长中后期管理过程中, 可结合化学调控加适量多菌灵、菊酯类农药以防治黑斑病、造桥虫、蝗虫等病虫的危害。

7 适时收获

根据气候特点, 须于晴日适时刨收, 并注意晾晒, 以利储藏。

摘要:主要介绍春甘薯高产栽培指标及配套技术, 包括选用良种、整地做垅、栽植壮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春甘薯,栽培技术,岗地

参考文献

[1]丛山, 王英磊.春甘薯高产栽培指标及配套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2 (7) .

甘薯高产、稳产新技术——地膜覆盖 篇10

一、甘薯覆膜的作用

1. 保温增温。

甘薯覆膜后, 土壤能更好地吸收和保存太阳辐射能, 地面受光增温快, 地温散失慢, 起到保温作用。据报道, 甘薯地膜覆盖栽培, 全生育期比对照 (未覆膜) 增加土壤积温460℃, 为甘薯生根和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2. 调节土壤墒情。

由于地膜的阻隔, 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特别是春旱较重地区, 保墒效果更为理想。进入雨季, 覆膜地块易于排水, 不易产生涝害。遇后期干旱, 覆膜又能起到保墒作用。

3. 增加养分积累。

覆膜后, 土壤温度升高, 湿度增大, 微生物异常活跃, 促进了有机质和潜在腐殖质的分解, 加速了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

4.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覆膜土壤表面不受雨水冲击, 故土壤始终保持疏松, 既有利前期秧苗根系生长, 又有利于后期薯块膨大。

5. 防治病、草危害。

覆膜后可利用太阳辐射能, 提高土壤温度, 杀死线虫, 防病效果好, 又不污染环境。同时膜下高温可烫死杂草, 减少除草用工, 避免杂草与甘薯争夺肥水和空间等。

6. 促进甘薯根、茎、叶的发育。

覆膜比露地栽培的甘薯发根早4~6天, 根系生长快, 强大的根系可以从土壤中吸取更多的养分, 为植株健壮生长和薯块形成、膨大奠定了基础。覆膜栽培由于条件适宜, 长势旺, 甘薯的分枝数、叶片数、茎长度、茎叶鲜重均比露地栽培增加50%以上。

7. 增产显著, 品质提高。

甘薯覆膜后, 薯秧生长快, 夏薯剪秧出售, 即可收回地膜成本。薯块平均单株产量比对照多0.7千克左右, 总产量提高32.6%, 并提高了大薯比率和淀粉含量。覆膜栽培的土壤疏松、易于收刨, 降低了收获破损率, 提高了收刨质量。

二、覆膜甘薯对土壤的要求

1. 土壤要肥厚。

甘薯覆膜栽培比一般露地栽培对土壤条件的要求高一些, 应选择地势高, 土壤含盐量低, 轻壤或中壤土, 排水条件好, 土壤疏松、蓄水保墒保肥能力中等以上水平地块为宜。

2. 底肥要充足。

地膜甘薯地上地下部生长量均高于露地栽培, 需肥量较大。因此, 旱薄盐地必须施足底肥, 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地膜甘薯底肥应亩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500~4000千克、碳酸氢铵4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草木灰100千克。

3. 坚持起垄栽培。

起垄栽培可以达到加厚松土层, 增大受光面积、提高地温, 利于排水的目的, 根据覆膜方式不同, 起垄一般有单垄和双垄2种规格。

三、甘薯覆膜栽培技术要点

1. 精细整地、合理施肥。

深翻整地, 改善土壤通气性, 扩大甘薯根系分布范围, 提高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结合整地亩施有机肥4000千克以上, 碳铵20千克, 过磷酸钙50千克, 硫酸钾8千克于垄内, 用犁翻成底宽85厘米、垄高20厘米的大垄, 垄上去掉石块和根茬, 打碎坷垃, 整平垄面。

2. 适时早栽。

为了充分发挥地膜的作用, 有效利用早春低温时的盖膜效果, 做到适时早栽 (以秧苗不受晚霜危害为宜) , 一般可比露地早栽8~10天。

3. 喷洒除草剂。

喷洒除草剂最好在覆膜前或结合覆膜进行。除草剂一定要施于栽苗前, 以防秧苗受药害。用量:每亩用拉索250克或除草醚500克对水70千克进行垄面喷洒, 使之形成一药膜层。

4. 栽插秧苗覆盖地膜。

一般采用先栽秧后覆膜, 其优点是操作方便、速度快, 可早栽以覆膜防霜。种植方式一般采用大垄双行种植, 一膜两用, 大行70厘米, 小行40厘米, 株距25厘米, 亩栽4000株。方法是用锄头刨坑, 25厘米1株, 将苗底部顺坑横躺约10厘米左右, 再将头部约两叶一心抬起外露, 秧苗向一侧倾斜, 以便覆膜、埋土压实, 然后逐穴浇水, 水量要大, 使秧苗根部渗透, 待水渗完后埋土压实。并保持垄面平整。第二天中午过后, 趁苗子柔软时盖膜, 这样可避免随栽随盖膜易折断秧苗现象。盖膜后用小刀对准秧苗处割一个丁字口, 用手指把苗钗出, 然后用湿土把口封严。覆膜后要经常检查, 发现膜被风刮起或膜面破损, 应及时盖土封严。

5. 加强田间管理:

栽秧后3~5天, 应进行田间检查。如发现缺苗、死苗, 立刻补栽, 补栽时应选用大苗、壮苗, 多浇水, 并施少量速效氮肥, 确保一次补栽成功。在甘薯生长期间应及时进行中耕、追肥、防旱、排涝。采取提蔓、摘心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控制茎叶疯长。一般中耕2~3次, 分别在缓苗后、分枝期和封行前进行。栽后1个月左右薯块开始形成, 如没有降雨应浇水, 以促进生长;追肥应在栽后40天左右每亩施尿素10千克, 促进茎叶生长, 使其搭好丰产架子。栽后70天左右追磷、钾肥, 以加速薯块膨大, 在封行前后结合中耕每亩条施或穴施草木灰100~150千克, 注意不要施含氯肥料。甘薯生长中后期注意防治卷叶虫、甘薯天蛾等虫害。

上一篇:热加工强化技术下一篇:代数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