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临床配伍应用

2024-08-04

大黄临床配伍应用(精选四篇)

大黄临床配伍应用 篇1

1 材料与试剂

购于某大学研究中心的健康雄性小白鼠若干只;纯度为98%的京尼平苷、芍药苷;生栀子、生大黄、炒枳实、淡豆豉;甲醇、乙酸、纯净水。

1.2 方法

1.2.1 汤药配置

取大黄4g、栀子10g、枳实13g、淡豆豉25g, 加入相当于药材质量12倍的水, 浸泡30min, 后加热回流提取1h。用纱布滤除药材残渣, 在残渣中再加入相当于药材质量12倍的水, 重复1次以上操作。将2次操作所得的药汁浓缩至50mL即成大黄栀子汤。栀子、栀子-大黄两组的汤药配置方式与大黄栀子汤一致。

1.2.2 溶液配制

(1) 标准溶液配置:取京尼平苷10mg加甲醇溶解, 配成1g/L的标准京尼平苷储备溶液。分别取适量京尼平苷储备液, 加甲醇溶解, 形成0.05、0.10、0.12、0.18、1.16、3.12、6.14mg·L-1的梯度溶液。 (2) 内标溶液的配制:取芍药苷适量, 加甲醇溶解并稀释配制成55mg·L-1的内标溶液。

1.3 血浆样品处理

于大鼠眼眶内取血0.5mL, 离心5min, 加内标溶液再离心5min, 将上清溶液经40℃水浴氮气吹干后用30%甲醇复溶, 进行稳定性测验。另取灌喂大黄栀子汤、栀子、栀子-大黄汤药的大鼠血浆各7份, 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处理, 测量每组大鼠的京尼平苷含量。

1.4 药效分析方法

定时测量每组大鼠体内京尼平苷药动学参数Cmax (血药浓度最高值) 、Tmax (达峰值时间) 、T1/2 (半衰期) 、AUC (药时曲线下面积) [3]。以每1kg动物体重所需汤剂体积计算灌喂体积。具体计算方式为:灌喂体积=京尼平苷灌胃量/汤药中京尼平苷质量浓度, 汤药中京尼平苷质量浓度=汤剂中栀子质量 (10g) ×1 000×京尼平苷质量分数/汤剂浓缩后体积 (50mL) 。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空白血浆进行稳定性测验, 结果:血浆样品经冷冻-融溶等操作后, 其基本保持稳定, 药物无明显降解, 对本次实验无明显影响。在对大鼠分别灌喂大黄-栀子汤、栀子-大黄汤剂、栀子汤剂后, 大鼠血浆中京尼平苷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到, 大黄栀子汤组在Cmax、AUC上明显高于大黄-栀子组、栀子组, 在Tmax上时间短于另外两组, T1/2 (半衰期) 时间点晚于另外两组。而大黄-栀子组的各项参数相比于栀子组, 其规律与大黄栀子汤组一致。以上药力学参数说明,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面, 大黄栀子汤的配伍效果好于大黄-栀子配伍 (P<0.05) , 而大黄-栀子配伍效果好于栀子单独用药 (P<0.05) 。

(±s)

3 讨论

大黄与栀子的配伍, 从古到今一直广为运用。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逐瘀通经的功效, 栀子具有泻火除烦、凉血解毒作用, 二者的组合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从本研究可以看到, 大黄与栀子的配伍在促进京尼平苷的保肝作用中比单独栀子药效好, 然而两者的配伍功效并不仅仅限于此。

大黄的主要功效是降火通泄, 二者的配伍也可以有效提高大黄的作用功效。体表直接对温热的感受可导致热火入侵, 上火的治疗主要以清热泻火为主。大黄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E的合成降低环苷核酸的含量, 使血管扩张来达到降火目的[4], 而栀子性苦寒, 能泄心火, 通过大黄与栀子的配伍, 两者的清火功能相得益彰, 可共同达到清热泻火的功效。邪火不散可能导致局部生疮化脓, 正所谓“热盛则肿”, 从中医学上来说这是火毒所致。对脓疮的治疗应该以清热解毒为主。大黄与栀子的配伍能够起到很好的清热解毒效果。大黄苦寒的药性特征本身可以清热解毒, 而栀子中的京尼平苷具有化毒功效, 同时栀子中的环烯醚萜以及挥发油类等多种物质具有抗炎镇痛的功效。两者配伍可大大促进由热火所致的疮疡的治疗效果, 增强解毒疗疮的功效。体内火热过旺、灼伤脉络可能导致各种血症。良好的凉血、止血功效又是大黄-栀子配伍的另一临床价值。大黄的止血机制是:大黄甲醚和大黄酚可促进血凝, 缩短出血和血凝的时间, 而栀子的清热功能有助于凉血、止血, 两者配伍一方面由内清除体内过旺的热火, 由外加快血凝速度, 从而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当然要发挥大黄与栀子配伍的最大临床应用价值, 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实验与验证。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配伍存在禁忌, 大黄与栀子配伍虽然没有明显的不良禁忌, 但与其他中药的配伍不一定没有副作用。在今后的临床用药中要注意把握配伍禁忌, 避免因配伍不当造成严重后果。

摘要:目的:探究大黄与栀子的配伍机制及其临床价值。方法:以京尼平苷为活性物质, 对比栀子、栀子-大黄、大黄栀子汤三组配伍药对肝炎的作用效果。将雄性大白鼠分成三组, 分别灌喂栀子、栀子-大黄、大黄栀子汤剂, 定时测定大鼠经汤药灌喂后京尼平苷药力学参数。结果:大黄栀子汤组在Cmax、AUC上明显高于大黄-栀子组、栀子组, 在Tmax上时间短于另外两组, T1/2 (半衰期) 时间点晚于另外两组。而大黄-栀子组的各项参数相比于栀子组, 其规律与大黄栀子汤组一致。结论:在保肝作用方面, 大黄栀子汤组配伍机制好于大黄-栀子配伍, 而大黄-栀子配伍好于单独栀子用药。

关键词:大黄,栀子,配伍机制,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学山, 吴晓峰.分析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及临床作用[J].特别健康:下, 2014 (7) :518.

[2]余志友, 伍涛.大黄的临床应用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 (4) :50-51.

[3]杨毅.大黄与栀子的配伍机制及临床意义研究[J].医学信息, 2014 (6) :163.

大黄临床配伍应用 篇2

通过对历代骨伤科医集、文献资料中伤科熏洗方的收集以及数据库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骨伤科疾病总离不开气血受损,日久气血亏耗易受风寒暑湿之邪所扰,阻遏气机,因此,骨伤科熏洗方在配伍上总是以活血化癖、补益扶正、祛风除湿、解表散邪、解毒消肿、温通助阳、理气通络止痛为主。而熏洗疗法,就是按一定处方用药的中草药,经加清水煎煮沸后,先用蒸汽熏疗,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防治疾病方法。此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骨伤熏洗法作为中医药外治的特色疗法之一,具有费用低廉、方便、有效、不良反应小、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熏洗方中常在活血化瘀的同时配伍辛温透达,祛风通络,温里助阳,通行经脉之品在治疗骨关节疾病,尤其是伤筋疾患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深受患者喜爱

1.2骨伤科熏洗方的配伍规律研究

生大黄的药用配伍及其功效介绍 篇3

大黄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黃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临床用途多样化.属于较常用的中药品种,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之攻.大黄分为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大黄其功效与作用有所不同.生大黄能够够泻热通肠,逐瘀通经,凉血解毒。用于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血热吐衄,实热便秘,积滞腹痛,肠痈腹痛,泻痢不爽,目赤,咽肿,痈肿疔疮,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1. 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 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 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大黄临床配伍应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0例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水肿胰腺炎患者, 对其实施大黄栀子汤治疗, 其中有20例男性, 20例女性, 年龄为20~56岁, 平均年龄为 (35.41±4.65) 岁, 患者病程为1~6 d, 平均并成为 (2.0±1.0) d。40例急性水肿胰腺炎患者中, 有17例患者为暴饮暴食所导致, 13例患者为饮酒过量所导致, 3例患者为胆囊炎, 4例为胆囊结石, 3例患者存在慢性胰腺炎病史。对所有患者进行尿淀粉酶、白细胞值以及白淀粉酶检查发现, 所有患者的这些指标均远超正常值, 而且在入院时,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程度各异的腹痛、便秘等临床症状。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大黄栀子汤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为:13~20 g生大黄与12 g生栀子共同组成大黄栀子汤药物, 用水煎2次, 温服3次, 具体服用剂量为一日一剂。若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便秘情况, 需要在煎药过程中适当增加大黄剂量, 如果患者在服药5 h后还未排便, 那么必须及时服用第二剂大黄栀子汤。服药期间对患者大便情况进行观察, 患者在正常情况下的大便次数应该为3次左右, 若患者依旧持续存在腹痛的情况, 且检查患者舌苔发现患者舌苔厚且黄, 这时需要对大黄剂量予以进一步加大, 以增加患者大便次数

1.3 患者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腹痛、便秘等临床症状消失, 尿淀粉酶、白细胞值以及血淀粉酶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为显效;患者腹痛、便秘等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明显, 但没有消失, 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以及白细胞值等基本上都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有效;患者腹痛、便秘等临床症状未消失, 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尿淀粉酶、白细胞值以及血淀粉酶等为恢复到正常值甚至出现升高的趋势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χ2检验计数资料, t检验计量资料, P<0.05表示差异性比较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所选取的40例患者实施大黄栀子汤治疗后, 33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所占比例为82.5%, 6例患者治疗有效, 所占比例为15.0%, 1例患者治疗无效, 所占比例为2.5%,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性比较明显,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大黄与栀子配伍能够有效治疗湿热黄疸、火热上炎、热度疮疡、血热出血等症状, 从这些方面对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与临床作用进行了确定。

3 讨论

所谓中药配伍, 就是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需求与各类药物的特点, 将两种或多种中药药材有选择的混合在一起加以应用[1]。栀子和大黄是在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两种中药, 现代临床与历史文献资料中经常会出现大黄与栀子配伍使用的例子, 然而, 却始终没有对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及临床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与报道。作为清热泻火的最佳中药组合, 大黄与栀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评为中药上品[2]。其中大黄是一种蓼科植物, 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者掌叶大黄等根茎与干燥根。大黄药性苦寒, 主要归大肠、胃、脾、心、肝包经, 主要功效是清热泻火、写下攻积、逐瘀通经以及凉血解毒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大黄, 味寒、苦。主下血闭、淤血、寒热, 留饮宿食, 破癥瘕积聚, 推陈致新, 荡涤肠胃, 调中化食, 通利水杀, 安和五脏, 生山谷[3]。”中药栀子属于茜草科植物, 其果实干燥而成熟, 栀子的药性同为苦寒, 主要归肺、心、三焦经, 其主要作用是清热利湿、泻火除烦以及凉血解毒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栀子, 味寒苦, 主治胃中热气、五内邪气、疮疡、赤癞、面赤酒疮齄鼻及白癞等[4]。”由此可见, 大黄与栀子的药性均为苦寒, 如果对二者进行配伍使用, 则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清热泻火以及清热解毒之功效, 一般会用于湿热黄疸、火热上炎、热度疮疡以及血热出血等证。在中药治疗中, 大黄与栀子是比较常用的中药药材, 而且这两种重要配伍也被称为中药治疗的有效手段。

总而言之, 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可具体总结为四方面, 即:凉血止血、清热利湿、清热泻火及清热解毒。就中医角度而言, 人类身体内的火气来自自然界的湿、寒、风、暑、燥等各个方面, 而且如果这些火不能得到有效抑制, 那么就会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临床病症, 因为栀子与大黄均为性寒类中药, 能够通过对人体温中枢前列腺素合成进行有效抑制, 降低人体内环苷核酸含量, 使人体血管扩张速度不断加快, 有效促进人体散热, 以此达到去火降温的效果。此外, 壅塞肝胆, 湿邪困遏脾胃, 其主要因素是人体胆汁分泌异常, 而患者饮酒过量是其根本性因素;医药经典《本草纲目》中就对栀子与大黄配伍可以促进患者胆汁分泌进行了详细记载, 能够促使患者胆道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 对患者泻下通便、清热利湿等极为有利。此外, 人体中产生痈肿疮疡原因主要是热邪聚于局部, 入于血分, 对血肉造成腐蚀, 所以痈肿疮疡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火与热[5], 此时, 栀子与大黄可对其寒性进行充分发挥, 在由于热邪壅盛搜造成的乳痈、热毒痤疮、以及肠痈等相关临床疾病中, 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而本文中的急性水肿胰腺炎为中医“黄疸”与“腹痛”范畴,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所选取的40例患者实施大黄栀子汤治疗后, 33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所占比例为82.5%, 6例患者治疗有效, 所占比例为15.0%, 1例患者治疗无效, 所占比例为2.5%,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性比较明显,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大黄与栀子配伍能够有效治疗湿热黄疸、火热上炎、热度疮疡、血热出血等症状, 从这些方面对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与临床作用进行了确定, 由此可见, 大黄与栀子不同的配伍机制对二者临床应用的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摘要:目的 对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及临床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40例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水肿胰腺炎患者, 对其实施大黄栀子汤治疗,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并结合相关治疗, 对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及临床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所选取的40例患者中, 33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所占比例为82.5%, 6例患者治疗有效, 所占比例为15.0%, 1例患者治疗无效, 所占比例为2.5%,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且大黄与栀子配伍能够有效治疗湿热黄疸、火热上炎、热度疮疡、血热出血等症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 大黄与栀子不同的配伍机制对二者临床应用的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栀子,大黄,配伍机制,临床作用,中药分析

参考文献

[1]刘通英, 张统水.栀子大黄汤加减治疗黄疸4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 (1) :90-91.

[2]米光熙, 米丰年.大黄粉局部填塞治疗血液病鼻出血100例临床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 :96-97.

[3]魏建华.大黄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 23 (4) :368-370.

[4]吴同辰, 徐建如.生大黄治疗脓毒症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9 (10) :621-622.

上一篇:履带转向下一篇:空调冷却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