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筹资

2024-08-05

建设筹资(精选十篇)

建设筹资 篇1

1. 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各地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连年的扩招, 使得高校以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规模的扩张和发展空间的不足已经成为高校亟需解决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有必要建设新校区, 用以支持高校迅速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增强综合实力。

2. 高校新校区建设的特点

(1) 新校区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该建设项目既有教学楼、学生公寓、运动场馆等主体工程, 又有道路、给排水等配套工程, 涉及工程种类杂、施工单位多, 充分体现了综合性这一特点。

(2) 新校区建设项目具有长期性。教育对一个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是社会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部分。新校区建设项目属于公共事业项目, 它的运营期不止10年、50年, 也可能是100年, 甚至更长。因此新校区建成后必然会长期稳定的发展。

(3) 新校区建设项目不属于盈利项目。高校作为一项公共事业项目, 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而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为科学研究提供平台。近年来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降低, 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 但并不能就此把学校看作创收的产业, 所以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二、高校财务运行机制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 教育经费主要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 资金分预算外、预算内, 由政府统筹和监管。近年来由于高校连年扩招, 规模急剧扩张, 现有的教学、科研、实验实训设施和场地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 这极大的影响了高校办学的质量。扩建新校区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而扩建带来的巨额资金缺口也是高校不得不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因而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高校筹资方式分析

1. 财政拨款

世界各国的大学中政府财政拨款占经费来源的比重, 美国为59.3%、英国55%、法国89.5%、我国为52%, 可见政府的财政拨款是高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长期以来, 财政拨款承担了高校的公用经费、人员经费、以及基本建设支出等几乎所有的责任。但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未能与经济增速同步发展, 加之近年来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启动, 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财政拨款的投入并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 但财政拨款仍是高校办学经费的最稳定、最安全和成本最小的资金来源, 应当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学校办学经费的投入。

2. 学费收入

学费收入一直以来是高校财务收入较为稳定的来源。我国高校没有自行提高学费标准的权利, 而且收费标准提高, 势必会造成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上不起学, 教育资源向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倾斜, 这不符合国家教育公平的原则。因此, 提高学费的标准既是有限的, 也不具有可操作性。此外, 学生拖欠学费也是学校面临的普遍问题。有些学生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交不起学费, 近几年由于国家的生源地贷款政策基本解决了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的问题, 学生有学上, 学校的催费压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减轻。但也有些学生却将父母给的学费挪作他用, 学校应该针对这些恶意欠费的学生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方面, 加强网络化管理, 将学校财务系统与教务系统联网, 减少漏洞, 避免学生无故拖欠或不交学费;另一方面, 制定收费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学生欠费及学籍变动等情况应如何处理;第三, 加强日常收费管理工作, 对于缓交学生, 及时做好日常的收费工作既要提高工作效率, 又要避免学费流失。

3. 银行贷款

随着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新校区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财政拨款明显不足的情况下, 大多数高校都谋求与银行的合作并进行大量举债。虽然举债能够缓解学校发展与经费不足的矛盾, 但较高的资本成本率, 不仅增加了还款压力, 也加大了财务风险, 更何况近些年高校的坏账率居高不下, 政府已收紧银行对高校的贷款额度, 在进行融资决策时, 一方面要考虑宏观环境, 另一方面要权衡收益和成本, 避免陷入财务危机。

4. BOT模式

BOT是英文“Build―Opem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 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 (包括外国企业) 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 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 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 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 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这种模式不仅为政府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获利的渠道。目前, BOT模式也在很多高校得到广泛的应用。

根据高校实际情况, 结合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现状, 对BOT模式进行改造, 提出一种新的模式――BTC。BTC (Build―Transfer―Consign) , 即“投资建造―产权移交―委托经营”。与BOT不同的是, BTC模式在项目进入“委托经营”阶段以后, 由学校委托指定的第三方具体经营项目, 学校按BTC合同的规定以项目净利润去补偿投资方的投资成本并从中获益。高校可以在一些盈利性的项目中采用BTC形式, 比如, 学生公寓、食堂、大学生服务中心等。采用这种方法, 既有利于学校更好的监管, 也利于学校集中力量搞好教学。

5. 捐赠收入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思想深入, 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已基本形成。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的捐助已逐渐成为高校资金来源的一条重要渠道。社会各界对高校的捐赠形式多样, 既有现金、又有实物, 实物主要有建筑物、图书、设备等捐助, 对贫困学生提供的助学基金, 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基金等。在实际捐助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说学校的知名度不够、未设立专门的募捐机构、缺乏对外宣传和与校友的联系、缺乏税收和政策的支持等等, 这些都成为束缚社会捐助发展的因素, 因而应该努力从这几方面入手加以改善, 利用无偿的社会捐助来增加高校的收入进而用于新校区的建设。

6. 校办产业

校办产业收入是高校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高校兴办产业主要是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的场地, 也为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平台。但由于高校的科研技术水平差别很大, 将研究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能力受到限制, 因而大多数高校的校办产业发展的很慢, 有的甚至成为学校的负担。高校应积极培养学术氛围, 大力发展科学研究, 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 促进校办产业利用科技成果创造经济利益, 并将其收益支出纳入学校财务, 统收统支, 成为学校的重要资金来源。

7. 建立教育基地

企业每年会选派一些员工进行培训, 而在外培训的成本较高, 若要实现全员培训, 则企业在培训费上的开支则相当可观。而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主动地与行业相近的企业联系, 提供强劲的行业支撑和宽松的政策环境, 充分实现校企合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一种情况, 吸引企业在校区建设其实训基地, 既方便了企业员工的培训, 也满足了学校学生的技能实习, 而且这样可以节省建设实训基地的资金;另一种情况, 学校在正常教学之外, 可以作为企业的教育基地, 由企业每年给予学校一定的培训资金, 学校负责企业人员的再教育, 这样, 学校在已建成实训基地的情况下, 只要投入一些人力成本, 就可以获取一定的办学资金, 学校获益的同时, 也实现了企业员工的全面培训。这种互惠互利的互助模式, 会成为高校的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

此外, 除了拓宽学校的筹资渠道, 更应通过盘活学校自有资源, 缓解资金困难。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合理的资源管理制度,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办公设备和教学仪器等, 制定严格的专人专管制度, 使其损失降到最低, 从另一个层面增加了高校的经费收入。

参考文献

[1] .江山, 薛晗.美国高校筹资多元化与中国高校筹资创新.中国软科学, 2013 (7) .

[2] .吴国斌, 赵同亮.高职院校筹资渠道与瓶颈分析.财会通讯, 2013 (10) .

[3] .李丽, 王顺吉.对我国高校筹资优化的几点思考.工业技术经济, 20110 (7) .

镇村道路建设筹资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一、筹资对象

按各村(居)的社会人口进行筹资。

二、筹资标准及时间

按各村(居)社会人口每人100元标准进行筹资,镇直机关及个体大户可以捐资,多捐不限。

筹资时间:从20**年6月5日至20**年6月25日。

三、组织领导

为了搞好这次道路筹资,经研究,决定成立镇村道路建设筹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彭德平同志担任,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建同志担任,成员由三套班子领导、驻村干部、村(居)支部书记组成,负责组织、实施、指导镇村道路建设筹资工作,解决各种矛盾及突发事件,各驻片领导作为所在片的主要负责人,驻村(居)干部和村(居)支部书记作为此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实施各村(居)的道路建设资金筹集,必须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

四、筹资办法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镇政府通过广播、宣传栏、宣传车等形式,走村串户进行广泛宣传此次道路筹资的目的、意义,使群众充分认识道路筹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各村(居)要利用6号至7号两天时间把筹资任务分解到户到人,要开好党员干部大会,各组开好群众会,要把道理讲深讲透,使群众明白,争取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全体村组干部、党员、镇直机关干部及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来认真对待此项道路筹资工作,为大兴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镇党委、政府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带头缴纳,以身作则,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各村(居)及机关学校三天时间内把未完成的人员名单送到筹资领导小组来,各机关一把手对本单位的道路筹资负总责,特别是中小学,要召开教职工会议,动员大兴藉的教职工要积极带头交纳,并通过他们向学生宣传道路筹资是势在必行的。

再次:各村(居)在镇村道路建设筹资工作过程中,要坚决杜绝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扒粮扒物等现象发生。对一些所谓的“钉子户”、“难缠户”,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通过多渠道进行动员,做好思想工作。

最后:道路筹资由镇财政设立专户、专账、专人扎口管理。各村(居)要将征收的款项当天全部上缴镇财政所,存入专户,严禁坐收、坐支现象发生,严禁白条及股金等抵兑道路筹资款。此次收款由镇政府出具统一票据。同时镇财政定期不定期地向镇人大汇报资金筹集及使用情况,严禁挪用道路资金。

五、奖惩措施

1、对此次收款过程中,出现坐收、坐支、挪用道路资金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将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筹资问题研究 篇3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公路正逐步得到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从当前农村公路建设的整体发展来看,因为经济结构的限制,加上很多农村地处偏远,在农村建设与养护上面临着资金匮乏的困境。因此,在农村建设与养护工作中,如何做好建设筹资已经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筹资策略

近几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慢慢推进,公路建设正逐渐走向完善,然而由于资金问题的限制造成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问题日益严重,急需得到解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中,农村公路建设是重要内容,但资金短缺却成为了主要制约,如何做好公路建设与养护筹资已经成为关键。

一、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筹资

(一)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投资主体

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能否得到良好发展[1]。农村公路属于社会公众产品,根据相关规定,对于县乡级的农村公路建设维护,投资主体为县乡两级政府。鉴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性,在具体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中,相关部门应立足于当地农村的实际经济情况,做出有效的建设规划,以便完成农村公路的高效建设。与城市公路建设养护相比,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地区政府多难以及时筹集配套资金,因此公路建设情况也落后于城市或其他发达县乡,出现了公路修建两极化问题,且性质比较严重。为了打破这一现状,做好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地方政府应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逐步缓解公路建养的两极分化问题。

(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来源与面临的困境

税费改革的出现,取消了养路费等交通规定费用,由国家统一征收燃油税费并将其纳入中央财政资金[2]。一般,在以往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资金来源多为公路规费,但是税费改革的出现取消了交管部门管理资金的权利,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配套资金投入。而在农村发展中,鉴于资源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财政收入水平低,由此也導致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陷入了资金匮乏的困境,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问题

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资金匮乏问题。一般,农村公路建设采取“凡建即补”的资金政策[3]。初期建设资金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上级政府拨付,二是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但是,在实际的农村公路建设中,上级政府多需要在配套资金到位后方可拨付资金,而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县乡来讲,存在着资金配套问题,资金缺乏也因此阻碍了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经济发展也受到影响。

第二,修路难度大,存在安全性问题。一些农村地处僻远,地形复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修路难度和建设成本。而且,很多农村公路建设只通行行政村,忽视了居民应用公路建设,在土路基山路中,居民出行安全仍存在隐患。再加上资金的限制,很多农村建设的公路强度不足,通常只满足一车通行,公路等级较低,防护设施设计不符合更高标准的通车需要,农村公路功能不完善,由此就无法做到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抵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性问题。

第三,农村发展与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矛盾。根据农村发展需要,农村建设应符合“村村通”标准,如此才能促进农村经济[4]。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村村通”标准只限于行政村,对于一些自然村而言,村民出行问题仍待解决。农村发展与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矛盾,现有农村公路无法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标准,很多农村因为公路不通的限制,缺乏与外界有效的经济信息交流,由此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第四,养护意识不强。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后,接下来就需要做好养护工作。但是很多农村由于资金的匮乏问题,根本无法做到对农村公路的有效养护。而且,就农村公路相关管理部门来讲,也没有较强的养护意识,未配备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养护作业,结果出现公路年久失修的问题,路况质量日益下降,甚至到最后通车都成困难。

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筹资策略

(一)加大资金补助支持力度

针对当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匮乏困境以及配套资金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立足于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问题,适当提升资金补助标准。对于一些贫困县乡,可酌情降低配套资金标准,甚至免除配套资金,中央、省级财政承担公路修建所需的资金差额。此外,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还需健全增长机制,逐步提升配套标准,以便打破资金匮乏困境。

(二)设立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

对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虽然国家财政部有“切块下达”的规定,但在实际实施中,还是采取“凡建即补”的办法。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言,可以在较快时间内解决配套资金问题,公路修建速度也比较快,但“凡建即补”办法对经济贫困地区则欠缺公平性。鉴于这种局面,中央财政应对车购税比例做出一定调整,优化交通资金结构,设立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统一账户管理,从而更好服务于农村公路建设。

(三)转变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责任主体

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一般遵循“谁受益,谁建设”这样的原则,虽然有一定的应用优势,但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而言是不适用的。对于一些经济落后的县乡,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责任主体应为中央和各级政府。其中,中央政府应承担较大比重责任,若地方政府难以解决配套资金筹集问题,则中央需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全额拨付公路建设养护资金。

(四)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针对当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必要设立农村公路专项养护资金账户,对经济落后县乡拨付养护资金,地方政府对养护进行统筹管理,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同时,针对当前农村公路养护意识差的问题,还需设立专门的农村公路养护机构,选派公路养护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并做好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除此之外,在农村公路养护技术上,还有必要聘请有经验专家做好必要指导,总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问题,实现对农村公路的高效养护管理。

(五)健全相应监督机制

农村公路建设关系农村经济发展[5]。为此,除了要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问题,还要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地方重视必须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明确发展农村公路的重要意义,健全相应监督机制,并纳入政府监管系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其中,农村公路建设更是焦点内容,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监管力度,提升农村公路的使用效率,保障农村公路质量,从而更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建设是重要内容。然而当前公路建设与养护却面临比较严重的资金匮乏困境,为此,必须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在国家及政府财政管理中,有必要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纳入管理范畴,设立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专项资金,解决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面临的资金困境。同时,还需健全相应监督机制,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从而更好促进农村公路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东.贫穷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来源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5,(33):321+324.

[2]刘策.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及管理分析[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10):18-19.

[3]泽旺四郎.浅谈昌都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西藏科技,2011,(3):73-75.

[4]曾冬梅.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现状及策略探讨[J].科技视界,2014,(32):332.

[5]夏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302+304.

作者简介:

建设筹资 篇4

一、坚持以管理创效益, 构建适合公司发展的筹资体系

(一) 公司筹资体系的建设

针对融资环境及公司对资金的需求情况, 公司积极筹划融资工作。筹资渠道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筹资方式有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 权益融资为: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 负债融资为: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在以上筹资方式中, 吸收直接投资限制性因素较多, 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均由集团公司统一运作, 公司可选择的是留存收益、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

(二) 内部筹资来源

1. 集中调剂, 提高自有资金使用率

逐步推进资金集中力度, 最大限度利用自有资金, 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发挥资金最大效用。

2. 增加留存收益, 扩大自有资金

加强管理, 拓宽盈利空间, 实现股东效益最大化。近年公司利润屡创新高, 扣除分红外, 其余留作公司的资本积累, 扩大了自有资金。

3. 外部筹资方式的运用

(1) 以适应为起点

面临国家货币政策适度调整, 商业银行融资产品不断创新, 公司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等因素, 首先以适用、适度为起点, 确定合作银行、授信额度及融资品种。采取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优势互补、授信额度适度放大以应对紧急状况、长短期融资品种相结合等措施适应公司发展。

(2) 以品种求创新

公司在筹资方式上不断寻找创新产品, 已由传统流动资金借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国际信用证扩展到除涵盖以上品种外的保理、国内信用证、商业汇票保贴等供应链融资业务, 与工商银行开展了信托融资、与中信银行签署委托债权投资类融资业务, 建立了直接融资通道。

(3) 以效益为目标

从内部筹资的加强管理、与金融机构进行综合授信额度条件的洽谈到具体实施操作, 所有筹资业务的开展在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均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筹划。

二、把握机遇, 应对筹资环境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一) 影响公司筹资的环境分析

1. 外部环境影响简析

一是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二是国家货币政策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 近年来由宽松到适度宽松再到从紧、趋紧, 2009年至2010年银监会出台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对融资业务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融资困难现象逐渐显现, 融资成本相应加大, 对于房地产和政府平台等项目的融资执行从严从紧政策, 进行严格的差别化控制。三是筹资方式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 为公司筹资方式多元化, 增加了选择空间。四是核电、军工、保障房及优质民用项目仍属国家支持建设的范围, 融资给予绿色通道。

2. 公司转型升级发展中的筹资需求分析

(1) 筹资需求量。公司经营规模、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筹资需求量大幅增加。公司受资本运作投入期, 民用市场竞争激烈、垫资项目增多, 核电项目减缓等影响, 筹资需求量急速攀升。

(2) 筹资需求结构分析。一是目前公司权益资金占比较低;二是现公司所承建的项目建设期和资本投入期基本在2年以上, 公司中长期借款占比较低;三是为实现和推动“走出去”战略, 境外融资需求量增加。因此, 随着主营产品结构调整和业务板块的扩张, 为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降低风险, 自有资金持有量、与项目相匹配的长期资金等需求增幅较大。境外融资业务也将稳步发展。

(二) 筹资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通过对外部环境以及公司资金需求情况分析, 目前筹资工作主要面临以下风险和挑战。

1. 融资渠道窄, 财务风险大

相对公司的发展规模, 公司权益资金较低。融资来源于内部调剂产生的节余、留存收益积累和债务融资。且主要依赖于债务融资, 引起固定成本增加, 财务风险加大。

2. 国家货币政策影响, 融资项目、用途受限

国家现执行趋紧的货币政策。根据政策指导, 公司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项目融资受限、生产经营性借款用途必须明确等系列规定, 公司的融资受政策影响显现。

3. 金融机构内部政策的限制, 对公司融资产生影响较大

公司融资主要依赖于金融机构, 因此, 各银行内部政策的变动和调整对公司融资产生直接影响。尽管公司目前合作银行涵盖了不同性质和规模的搭配, 也采取了多家银行多品种融资方案的筹备, 但由于合作银行的规模、成本、审批流程均存在不确定性, 往往受上级行的安排或其内部审批人员的主观判断影响, 加大了融资操作的难度, 也给筹集资金带来了一定压力。

4. 公司经营业务模式对融资产生影响

目前公司正处在转型升级、战略投资运营的前期阶段, 资金需求量大;公司BT项目集中在政府投资、房地产等项目, 所建项目融资受差别化的信贷政策限制;另随着“大项目”数量增加, 建设周期长, 出现短贷长用现象增多, 筹资风险加大。

三、多措并举, 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保发展、促转型的筹资体系

根据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针对以上公司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为优化资本结构, 做好资产和负债的匹配, 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 并针对意外事件的出现和适应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金融机构政策的变化, 设定应急预案及对策, 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保障公司顺利快速发展的筹资体系。

(一) 完善资金计划, 做好融资方案制定的基础工作

资金计划要遵循全面性、重要性、战略发展和近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由各单位和部门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计划共同制定, 做好近期和远期的预测分析。资金预测分析的准确性, 是选择贴合公司实际并满足需求的筹资方式、制定筹资方案的前提和基础。

(二) 改善资本结构, 增加资本积累, 提高公司融资能力

一是通过股份公司增加资本金的投入, 改善资本结构, 降低债务风险;二是公司转型升级时期, 争取减少红利支付, 增加留存收益;三是在现有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 继续推进资金管理工作,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有资金的利用率, 降低借款;四是根据有关制度和结算程序的规定, 充分利用商业信用, 发挥应付和预收款项的作用。

(三) 争取集团公司的资金支持

公司将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要求, 认真执行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积极配合集团公司完成IPO、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的发放等各项前期工作。向集团公司申请, 争取获得一定数额的较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四)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遵循诚信原则, 树立公司良好的品质, 加大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 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保持现有综合授信额度不降低的基础上, 适度增加融资额度空间。进一步做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搭配, 充分利用各自融资优势。另外, 在与现合作较好的商业银行基础上扩大与专业银行的合作, 以在国外或军工等特殊领域获得政策性借款和其他支持。

(五) 充分发挥公司在金融机构的信用, 利用创新金融产品, 促进转型升级

1. 加强金融机构传统优质融资方式的运用

(1) 流动资金借款是公司负债融资的主要方式, 也使公司财务杠杆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公司将继续遵循低成本、稳定及可操作的原则, 针对公司的发展及项目情况, 保持适度的有息负债额度, 并做好长短期的搭配以切合公司各项目建设的需要。同时, 将尽量降低有息负债在融资规模中的比例。

(2) 加大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信用证业务的办理额度, 提高无息负债融资比例, 以延长付款期限, 满足公司发展对融资的需求。

(3) 继续拓展供应链融资业务, 做好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调工作, 推广供应链融资。

2. 适时开展项目借款、筹备银团贷款

针对公司BT项目、保障房、大型优质厂房等项目的建设, 为使资金筹集与建设期的匹配, 减少营运资金的压力和风险, 适时开展项目借款。同时利用在合作银行的信用优势, 筹备开展银团借款, 为公司承接重点大型项目建设、购买大型设备做好融资筹备。

3. 利用并购融资, 实现重组并购

并购贷款作为并购活动中主要融资方式之一, 可以为公司进行有偿兼并、收购其他单位、已建成项目及进行资产、债务重组中产生的融资需求提供贷款支持, 促进公司实现重组并购, 进行产业结构转型, 以集团公司“强核心, 大产业”的构想, 进入新行业、新市场。

4. 拓展境外融资业务, 保障和推动境外市场的开展

针对现已建立的海外项目, 开展进口押汇、出口押汇、授信开证等贸易融资业务, 拓展内保外贷业务, 利用境外融资优势, 降低财务成本。为“走出去”提供资金保障, 推动实现由稳定国内市场向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转型。

5. 拓宽融资渠道, 增加权益融资

目前, 公司债务水平达到顶端, 债务风险较高, 财务风险加大, 应适度保持一定的借贷能力, 作为暂时的流动缓冲, 以便在投资需要时提供资金支持。因此, 在新拓展业务领域不仅仅依靠债务融资, 可适度引进战略合作投资者, 体现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股权筹资与债权筹资的对比分析 篇5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市场主体,能否进行良好地运营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得到稳定的资金来源。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资本结构调整等需要,通过恰当的筹资渠道,力求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本。股权性筹资和债权性筹资是企业最常见的筹资方式。本文将对这两种筹资方式进行详细叙述,并从融资风险、融资成本等方面对比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股权筹资;债权筹资;对比

目 录

一、引言.................................................................................................1

二、股权性筹资概述..........................................................................1

(一)(二)

(三)含义.......................................................................................................1 特点.......................................................................................................1 主要股权性筹资方式...........................................................................1

三、债权性筹资概述..........................................................................3

(一)(二)

(三)含义.......................................................................................................3 特点.......................................................................................................3 主要债权性筹资方式...........................................................................3

四、股权筹资与债权筹资对比分析..................................................6

(一)(二)

(三)(四)

(五)风险不同...............................................................................................6 融资成本不同.......................................................................................6 对控制权的影响...................................................................................6 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不同...................................................................6 对公司的作用不同...............................................................................7

股权筹资与债权筹资的对比分析

一、引言

任何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稳定的资本。筹资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资本结构调整等需要,通过一定的金融市场和筹资渠道,采用一定的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本。按照资本属性的不同,企业的筹资活动主要可以分为股权性筹资、债务性筹资和混合性筹资三种。前两种筹资方式是企业采取的主要手段,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情况。

二、股权性筹资概述

(一)含义

股权筹资一般有投入资本筹资和发行普通股筹资两种,形成的股权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可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是公司权益资金或权益资本的主要构成部分。

(二)特点

1.企业所有者享有股权资本的所有权

企业所有者依法凭其所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并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或无限责任。2.企业对股权资本享有经营权

在企业存续期间,企业有权调配使用股权资本,企业所有者除了依法转让其所有权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其投入的资本,因而股权资本被视为企业的“永久性资本”。

(三)主要股权性筹资方式 1. 投入资本筹资

(1)含义 投入资本筹资是非股份制企业筹集股权资本的基本方式,是以协议等形式吸收国家、其他企业、个人和外商等直接投入的资本形成企业的投入资本。其主体只能是非股份制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

(2)优点

投入资本筹资所筹取的资本属于企业的股权资本,能够提高企业的资信和借款能力;投入资本筹资不仅可以筹取现金,而且能够直接获得所需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能够尽快地形成生产经营能力,财务风险比较低。

(3)缺点

投入资本筹资的资本成本通常比较高;由于不能以股票为媒介,其产权关系有时不够明确,不便于进行产权交易。2. 发行普通股筹资

(1)含义

发行股票筹资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股权资本的基本方式。股票作为持有人对企业拥有相应权利的凭证,一方面代表着股东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另一方面,普通股股东凭借其所拥有的股份以及被授权行使权力的股份总额,有权行使其相应的、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极其决策进行控制或参与的权利。

(2)优点

1)保证企业资本基础的稳定

股权资本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无需偿还,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除非企业清算时才有可能予以偿还。

2)提升企业信誉

股权资本作为企业最基本的资本,代表了公司的资本实力,是企业与其他单位组织开展经营业务,进行业务活动的信誉基础。同时,股权资本也是其他方式筹资的基础,尤其可为债务筹资,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等提供信用保障。

3)财务风险比较小

股权资本不用在企业正常运营期内偿还,不存在还本付息的财务风险。相对于债务资本而言,股权资本筹资限制少,资本使用上也无特别限制。另外,企业可以根据其经营状况和业绩的好坏,决定向投资者支付报酬的多少,资本成本负担比较灵活。(3)缺点

1)资本成本负担较重

由于投资者投资于普通股风险较高,相应要求较高的报酬率,并且股利、红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而且普通股的发行、上市等方面的费用也十分庞大。

2)易分散企业控制权

股权筹资由于引进了新的投资者或出售了新的股票,必然会导致企业控制权结构的改变,分散了企业的控制权。

3)易引起股票价格波动

利用普通股筹资,增加新股东,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收益,继而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

三、债权性筹资概述

(一)含义

债权性筹资形成的是企业的债务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法运用、按期偿还的资本。一般是通过银行信贷资本、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其他法人资本、民间资本、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等筹资渠道取得的。

(二)特点

债务资本体现企业与债权人的债务与债权关系。债权人有权按期索取债权本息,但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对企业的其他债务不承担责任。而且企业对持有的债务资本只在约定的期限内享有经营权,同时承担按期还本付息的义务。

(三)主要债权性筹资方式 1.长期借款筹资

(1)含义

长期借款筹资是各类企业通常采用的一种债务性筹资方式,是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向其他单位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2)优点 1)筹资速度较快

企业利用长期借款筹资,程序简单,所需时间较短,可以快速获得现金。

2)资本成本较低

利用长期借款筹资的利息可在所得税前支付,减少企业实际负担的成本;而且由于借款属于间接筹资,筹资费用也比较少。

3)筹资弹性较大

长期借款筹资的灵活性较大。在实际用款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若发生变化,可与银行再次协商,变更借款数量、还款期限等事项。

4)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3)缺点

1)筹资风险较大

长期借款有固定的利息负担和固定的偿付期限,风险较大。

2)限制条件较多

借款筹资较多的限制条件可能会影响到企业以后的筹资和投资活动。

3)筹资数量有限

借款能筹集到的数量有限,一般不如股票、债券筹集到的资金多。2.发行普通债券筹资

(1)含义

债券筹资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方式,筹资范围比较广。若发行的债券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债券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转让、流通。公司发行债券通常是为其大型投资项目一次筹集大笔长期资本。

(2)优点

1)资本成本较低

与股票的股利相比,债券的利息允许在所得税前支付,所以公司实际负担的债券成本一般低于股票成本。

2)可利用财务杠杆

无论发行公司的盈利多少,持券者一般只收取固定的利息,若公司用资后收益丰厚,增加的收益大于支付的债息额,则会增加股东财富和公司价值。

3)保障公司控制权 持券者一般无权参与发行公司的管理决策,因此发行债券一般不会分散公司控制权。

4)便于调整资本结构

在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或者可提前赎回债券的情况下,公司可以更方便地合理调整资本结构。

(3)缺点

1)财务风险较高

债券通常有固定的到期日,需要定期还本付息。在公司经营不景气时,极易成为公司严重的财务负担,还有可能导致公司破产清算。

2)限制条件多

与长期借款、融资租赁相比,发行债券的限制条件比较多而且比较严格。

3)筹资规模受制约

公司利用债券筹资一般受一定额度的限制。我国《公司法》规定,发行公司流通在外的债券累计总额不得超过公司净产值的40%。3.融资租赁筹资

(1)含义

融资租赁筹资是企业一种特殊的筹资方式,适用于各类企业。通过融资租赁,企业可以不必提前筹措设备价款的现金,就可以获得需要的设备。

(2)优点

1)能够迅速获得所需资产

融资租赁集融资与融物于一身,可使企业快速形成生产经营能力。

2)限制条件较少

与股票、债券、长期借款等筹资方式相比,租赁筹资的限制条件很少。

3)可规避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

多数租赁协议规定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由出租人承担,承租企业不必承担。

4)融资租赁的全部租金可在整个租期内分期支付,适当降低不能偿付的风险。

5)融资租赁的租金费用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承租企业能够享受节税利益。(3)缺点

租赁筹资的成本较高,租金总额通常要比设备价值高出30%;承租企业在财务困难期间,支付固定的租金也会成为沉重的负担;此外,还不能享有设备残值。

四、股权筹资与债权筹资对比分析

(一)风险不同

股权融资的风险要小于债权融资的风险。股票投资者的股息收入通常随着公司盈利水平和发展需要而定,公司并没有固定付息的压力,再加上普通股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因而也就不存在还本付息的融资风险。而发行公司债券则必须承担按期付息和到期还本的义务,并且这种义务不受公司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的影响。因此当公司经营不景气时,债权筹资方式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甚至有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还而宣告破产。

(二)融资成本不同

债权融资成本一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一是由于债券利息在税前支付,可抵减一部分所得税;二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投资风险小于股票投资,相应地其要求的收益率也低于股票持有者。在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一部分投资者会从需求股票转而需求债券,这种需求的转化也十分有利于维持债权融资成本的稳定和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三)对控制权的影响

股权筹资会影响对公司的控制权,而债权筹资则不会有这个问题。公司举债融资,虽然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但却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控制公司的能力。而若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筹措资金,现有股东的控制权极有可能被稀释。而且随着新股的发行,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必将增加,最终将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的下跌,从而对现有股东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不同

在融资环境中一般认为,资金需求者拥有更多关于所投资项目的信息,而资 金供应者则处于相关信息的劣势地位。资金供应者会比较成本与收益,尽量搜集相关信息,而当信息不可得或需要花费较大代价才能取得时,资金供应者就会放弃投资。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投资者一般认为进行债权融资的公司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比进行股权融资的公司要更为乐观。

(五)对公司的作用不同

论“负债筹资”效益 篇6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负债是企业需要偿还的义务,履行偿债义务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由于负债是一种义务,也就意味着债务到期必须要偿还。正因如此,人们往往片面地将负债看作是企业的压力和负担,过分强调了其需要偿还的性质,有的甚至到了“谈债色变”的地步。投资者和经营者都十分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告来判断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然而如何正确把握负债在理财中的作用和实质,正确认识负债筹资的积极意义,正是本文研究和探讨的核心。

一、筹资成本的概念及其对筹资效益的影响

筹资成本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和向投资人支付的报酬,如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发行费用、向股东支付的股利、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等。由于筹资渠道不同、筹资结构不同,致使筹资成本和筹资效益也不同。筹资渠道是筹资者获得资金的来源渠道。企业的资金来源归纳起来无非两大类:即吸收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通过举债获得的资金。筹资结构是一个企业资金数额的构成比例,由于筹资方式的不同(如发行股票,吸收投资、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致使企业获得这些资金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也就不同。单就银行贷款而言,由于偿还时间不同,出现了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由于二者的偿还时间长短不同,所以到期偿还的利息也就不同。众所周知,长期借款的利息往往要高于短期借款的利息,长期借款的筹资成本也就高于短期投资成本,由此可以推断:筹资成本和筹资效益是反比例的关系,即:筹资成本越高,筹资效益越低。

二、影响筹资成本的因素

筹资成本和投资报酬在研究筹资效益中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要分析影响筹资成本的因素,首先要分析影响投资报酬的因素。

一般来讲,影响投资报酬的因素有两种,一是无风险因素,即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保证投资者按期获得的利息率,如银行存款利息;二是风险价值,即投资者冒风险投资获得的额外报酬,如股本投资分红、股票差价等收益。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筹资成本的高低。投资风险越大,所需得到的补偿越多,筹资成本也就越高。不同的筹资方式,其筹资风险不同。通常情况下,投资到股票中的风险要高于投资债券的风险,同理投资到股票中所得的报酬要高于投资到债券的报酬。由此可知,筹资者吸收的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越多,其风险成本越高,筹资成本也就相应增加,反之则低。

三、不同筹资方式下筹资成本的比较

通常情况下,筹资者均想以较低的筹资代价获取较高的筹资效益。但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想,因为投资者从根本上无法控制投资风险以及资金的供求状况,当然也就无法控制筹资成本。但筹资者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筹资结构来达到降低筹资成本的目标。在目前条件下,筹资者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筹资方式,即筹资风险较小的方式,通过降低筹资风险、降低筹资报酬实现降低筹资成本的目的。如某企业需要筹集资金5000万元,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吸收负债筹资和接受投资者投资筹资的数额各有2500万元,筹资比重各占50%;乙方案,负债筹资3500万元,占筹资比重的70%,接受投资者投资1500万元,占筹资比重的30%。假定资本成本率分别为负债10%、投资15%,则甲种方案总筹资成本率为12.5%(10%×50%+15%×50%);而乙方案总筹资成本率为11.5%(10%×70%+15%×30%),这说明在资金总额和个别资本成本率一定的前提下,降低投资者投资额数额而提高负债筹资数额,更确切地说是降低投资者投资比重,提高负债筹资额比重,可以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筹资效益。以上假设事例:若将甲种方案的投资额比重降低20%,则负债筹资额比重必定上升20%,也即分别由原来的50%下降到30%和上升到70%,则可以使企业的总筹资成本率下降1%(12.5%-11.5%)。

四、负债筹资的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筹资过程中,负债筹资的成本要比吸收投资的筹资成本低。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筹资者的角度讲,负债是一项必须要偿还的义务,其利息也即筹资成本通常是一个固定的数额,企业不论其经营状况如何,债务到期时必须要如数偿还其本金和利息,这样看来债务确实是企业的负担和压力;但反过来,从投资者的角度讲,投资者便可以按期如数收回自己的本金和投资报酬,投资风险较低。从以上分析得出的投资风险与投资报酬的正比例关系看,筹资者给予投资者的投资补偿也较低。而筹资者若采用吸收投资的形式进行筹资,其筹资成本明显要高于负债筹资。如企业采用发行股票形式进行资金筹集,因普通股票的股利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值,它是随着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按国家有关规定,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金在企业的存续期内不允许抽回,故而投资风险较大,仍按投资风险与投资报酬的比例关系,遵循风险大补偿多的规则,投资者要求得到的投资补偿要高,从而使筹资者的筹资成本增加。第二,按我国现行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负债的利息支出要由税前利润支付,所以负债的利息支出实际上已经冲减当期的利润数额,从而又使筹资者获得了少交所得税的经济杠杆收益。而吸收的投资属于所有者权益范畴,按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不允许在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使筹资者失去了免交所得税的收益。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负债筹资的成本无论从筹资结构还是从筹资风险上分析都要比吸收投资的筹资成本低。第三,再从负债筹资的构成项目进一步分析负债筹资的优势。负债中,有一部分资金项目几乎不存在筹资成本,如以商业信用形式形成的各种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等,这些负债形式形成的资金来源,对于筹资者来说几乎没有筹资成本。而对于吸收投资形成的资金来源,其中任何一个项目都存在筹资成本,尚且不论典型的实收资本(或股本)投资项目,就以企业的盈余公积金而言,按企业盈余公积金的性质和用途规定,企业可用其转增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从表面上看,企业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似乎不存在筹资成本,其实不然,企业使用的这部分资金相当于企业普通股票的增加,因为,盈余公积金属于所有者权益,归投资者所有,盈余公积转增了资本,其实质就是给原来的投资者追加了投资额,股东们虽然没有以投资收益的形式从企业收回这部分投资报酬,但其目的是以期在企业获取更大、更长远的收益,这种收益是潜在的,并没有在账面上反映出来。故企业使用盈余公积金这种筹资形式进行筹资也存在较高的筹资成本,也需要付出筹资代价。

建设筹资 篇7

“十一五”期间, 重庆市农村公路总投资400亿元, 新改建农村公路5万公里, 解决了50个乡镇通畅问题, 路网密度总体水平处于西部第一水平。“十二五”期间, 重庆市农村公路的进一步发展也将面临资金难题, 目前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构成中, 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是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 资金的供给量还远远不足以应对农村公路发展的要求, 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较大, 负担了较大比重的农村公路投资资金筹集。为了解决农村公路发展的困境, 必须转变观念, 从多层面、多渠道筹集资金, 构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供给的新格局。

一、农村公路建设现有的融资方式

重庆市的市及区县两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十一五”比“十五”有较大幅度增加, 但由于认识上和工作位置上的局限, 其投入仍未尽到公共服务程度, 远未达到农村客观实际需求。农村公路建设筹集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投资、农民筹资、银行贷款、民间资本投资等渠道。仍以国家与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 其他的筹资渠道为辅。

(一) 财政投资

财政投资主要包括国债资金投入和政府拨款两个方面。自1998年来, 中央政府为实施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 通过增发长期建设国债筹措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财政专项资金, 国债资金正逐年投入农村公路建设中, 按照经验, 每1亿元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国债资金引来的银行、地方配套等渠道资金达5.33亿元, 也即每缩减1亿元的公路国债资金, 将影响银行、地方配套等渠道资金达5.33亿元。当前政府在农村公路上的投入主要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国家公路建设专项基金和各级政府财政拨款等方面。

(二) 农民筹资

为弥补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的不足, 重要途径之一是进行“农民筹资、以工代资”。这种途径是农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形式, 特别是乡、村两级公路建设的最主要资金筹措方式, 为农村公路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以工代资的形式, 使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大大降低。因此以工代资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构成中占绝大多数份额。但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 党中央、国务院为了使农民得到休养生息, 对农村、农业、农民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等一系列惠农政策, 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 将逐步取消传统的民工建勤方式修建农村公路, 中央为了加快农村公路的发展, 对于农村公路建设实行补贴制度, 取消了农村劳动积累工和农村义务工 (两工) 。

(三) 银行贷款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主要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 而农业属于弱质产业, 相对资金收益率低, 从而使得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偿债能力差, 面临着相对较大的还本付息压力, 银行往往不愿对其发放贷款。特别是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进行, 国有商业银行都在撤离农村市场而转向城市市场, 农村金融的供给越来越短缺。而农业发展银行等作为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政策性银行, 自身的融资渠道尚未拓宽, 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融资成本较高, 投资能力有限, 未能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

(四) 民间资本

传统的农村公路建设一般遵循“谁受益谁修建”、“自己路自己修”的原则, 发动村民主动捐款修路。这在中国大部分省区已成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筹资渠道之一。然而, 这种筹集资金实施的前提首先应该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同时, 政府在发动时应本着自愿、可及的原则, 不能强行摊派, 否则本意是作为政府“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农村公路建设反而会加重企业和个人, 尤其是所在农村公路沿线农民的负担, 导致最结果与政府初衷背道而驰。

二、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筹资方式的改革

(一)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新格局

一直以来, 中国绝大部分公路的投融资主体都是政府, 政府投资构成了中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的大部分。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公路 (不管是农村公路还是其他公路) 建设从来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责之一。因此, 从理论上讲, 农村公路建设应该由国家全额拨款, 但现阶段农村公路建设所需资金难以由各级财政完全承担。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公路建设资金的力度在不断加大, 投入的绝对额也在不断增加, 但由于公路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 投资规模较大, 财政资金投入占公路建设总投资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以2001—2006年全国公路建设投资情况为例, 国家财政投资所占比例已从20.22%降到了11.09%, 下降了近一半, 而其他投融资方式筹集的资金比例却在不断上升。这个事实说明, 国家财政收入用于公路建设的资金不仅无法满足需要, 而且缺口也越来越大。当然, 我们也理解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 方方面面需要各级财政给予支持的事项也在增多, 在现阶段, 公路建设所需的资金还难以由各级财政完全承担。

(二) 各级政府多口专项资金集中投入

财政支农资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密切相关, 为了改变过去存在的多头管理、使用效率低下、重复投资、资金分配“撒芝麻盐”等问题, 需要重点整合了财政各类专项资金, 集中投入。目前, 支农专项资金来源, 既包括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经费, 也包括来自中央、省、市等上级财政部门安排的专项拨款和预算追加。支农专项资金, 除由财政部门拨付外, 县以上各级农、林、水等主管部门也层层下拨到县级对口部门。支农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多, 难以形成合力。整合财政专项资金, 建立以主导产业和项目打造支农资金整合平台, 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支农资金的集中整合与使用, 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和重点给予有力支持, 可以优先发展农村公路建设, 农村公路是个乡镇间也是同外界联系的枢纽, 是带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集中整合, 转移投入是确保建设资金落实的重要换环节。

(三) 政府为主导积极实施农村公路发展中长期贷款

利用中长期贷款进行经济建设, 特别是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基础设施, 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时间换空间”理念。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 经济的发展和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具有相互的促进作用, 如果按照经济系统自身自发的发展, 这个过程将会发展缓慢, 为了促进经济在规划的前提下发展, 需要对基础设施先行投资, 先行发展, 然后基础设施发挥拉动作用, 最终带动经济快速增长。中农村公路建设中长期贷款的实施可以由国家, 或者政府直接统借统还, 依托政府信用, 取得建设资金。重庆市政府可以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争取中长期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也可以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譬如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打捆贷款, 统借统还, 财政贴息, 除去系统风险, 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来看, 若干年后还清建设农村公路资金的压力较小, 可行性强。

(四) 政府为主导调配城镇化进程中的多项配套费投入

目前, 中国城市建设方面, 有城市建设配套费, 配套费的专款专用的性质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稳定保障的资金来源。基于这一思想, 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 政府可以调配城镇化进程中的多项配套费的投入。城镇建设现有的配套费可以统筹安排一部分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目前重庆市市政建设的资金充足, 市政建设取得较大的成就, 发展较好, 在这一背景下, 将城镇建设配套资金统筹安排划分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具有现实可行性。随着经济的发展, 政府土地储配、土地开发的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近年来, 重庆市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各个区县的土地开发、地产发展大有加快的趋势。土地的增值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发展和区位的开发。农村居民、农村地区理应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土地收入可以安排一个“切块”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五) 社会捐资和受益农民捐助投入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多种所有制经济得到充分发展, 收入分配的多元化, 使得在“国富”的同时, 相当一部分“民富”, 各种企业发展迅速, 企业家规模日益扩大, 社会捐资成为可能, 也是一种必要。社会捐资的一个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公路建设筹集资金, 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营造一个全社会关注农村公路建设、关注农村发展的氛围。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 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运作过程中, 绝大部分农民能够积极响应, 捐资、集资, 因为农民能够从农村公路建设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便利, 使得他们觉得投入一定的资源是值得的。重庆农村地区丘陵、沟壑众多, 农村公路修筑成本较高, 按照国家的补贴标准, 远远不够修理的耗费, 这种情况, 农民投入一定的资源可以缓解一定的资金压力。农村公路的直接使用者是沿线的居民, 农村居民投入一定的资金, 可以加强他们对道路的责任感, 增强主人翁意识, 使用时候更加爱护, 并且这点对道路建成后的维护更显重要。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 农村公路发展的资金筹措应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开源式的新局面。各级政府分工明确, 合理分担资金筹集任务, 配套费的专款专用的性质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稳定保障的资金来源。基于这一思想, 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 政府可以调配城镇化进程中的多项配套费的投入;以时间换空间, 充分利用中长期贷款, 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挖掘社会捐资潜力, 合理引导农民捐资。总之,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需要多管齐下, 多方形成合力。

摘要:农村公路建设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一个切入点, 当前的农村公路建设和投资模式相对单一, 资金供给渠道薄弱, 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较大。农村公路发展的资金筹措应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开源式的新局面。各级政府分工明确, 合理分担资金筹集任务, 配套费的专款专用的性质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稳定保障的资金来源。

关键词:农村公路,筹资渠道,财政主导,重庆市

参考文献

[1]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2011—2015年) 规划纲要[Z].

[2]重庆统计年鉴2011[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11.

[3]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EB/OL].http://www.moc.gov.cn/06road.

建设筹资 篇8

高校目前的收入主要以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为主, 这两项收入占高校总收入的绝大部分, 其中财政拨款又包括事业拨款和基本建设拨款。但由于高校自我积累水平低, 只能基本满足高校人员的工资支出、水电气暖及日常公用支出、学生基本费用支出、现有设施的修补等, 无力进行大型项目建设和大规模教学设施改造、扩建工作。由于高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有限的财政基本建设拨款经费供需矛盾持续加剧, 且高校目前仅依靠自身积累进行投资额巨大的基本建设活动又是不现实的, 只有通过市场对基本建设进行融资, 才能解决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因此,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 将来高校的融资活动对高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 必须千方百计的拓宽基本建设融资渠道, 多方面筹措建设资金, 以保证学校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基本建设投融资发展状况分析

(一) 投融资规模与来源结构分析

(表1) 是山东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2001至2004年基本建设投资支出统计表, 从中可以看出, 近几年山东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投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可以预见, 在未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几年间, 山东高校基本建设投融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当前, 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投融资资金来源可以被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财政性基本建设经费;二是高等学校自筹经费即非财政性基本建设经费, 包括高等学校向金融机构融资借款、社会捐 (集) 资办学经费以及其他资金等等。由 (表1) 可以看出山东省政府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 对高等学校基本建设财政拨款投资呈持续增长状态。尽管山东省政府加大了对高校的投资力度, 但相对于高等学校进行基本建设所需要的建设资金而言仍然是十分有限的, 于是各高校加大了自筹基建经费的力度。另外, 从 (表1) 中还可以看到, 几年间政府对高等学校的财政拨款投资始终保持在20%左右, 高等学校需要自筹解决的资金占80%左右, 由此可知当前高等学校进行基本建设的压力仍然巨大, 需要自身筹集基本建设的资金占绝大部分。 (表2) 是山东省省属某师范院校2003年年至2006年进行基本建设的资金来源结构统计表。分析可知该校基本建设资金来源结构总体上以财政性资金和金融机构借款为主, 这两项建设资金占全部投融资资金来源的90%还多, 而社会捐 (集) 资经费和其他资金却占全部投融资资金来源的10%还不到。进一步分析看出, 该校金融机构借款占全部建设资金的比例为75%左右, 是来源最多的建设资金, 其次为财政性资金占整个建设资金来源的20%左右。对于社会捐 (集) 资经费和其他资金在高校基本建设中所占的比例情况基本很少, 因为通过校办企业和学校的其他筹资渠道形成的建设资金只占4%左右, 通过社会捐 (集) 资渠道形成的建设资金只占2%左右。也曾对其他省属高校进行过调研考察, 其他高校的基本建设资金来源结构与该校非常相似, 各部分建设资金比例与该校也大体相当。因此, 认为当前高校的建设资金来源结构中金融机构借款在建设资金中所占比例偏大且已经形成风险隐患, 社会捐 (集) 资经费和通过高校校办企业等附属机构缴款而形成的其他资金在建设资金中所占比例过小, 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高校的建设资金比例结构不当问题进行调整。

(二) 投融资效应分析

(1) 教育发展效应。截至2005年底, 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占地面积共10767.8万平方米, 比2002年增长了1.2倍, 校舍建筑面积达3823.5万平方米, 比2002年增长了1.0倍。2000年以来全省高校净资产年均增长率超过了30%, 全省普通高校由2002年的75所增加到2006年的109所。办学条件的改善, 使得高校扩招成为可能。高校招生能力的增强为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扩招前的6.1%达到2006年的21.4%, 初步实现了全省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高等教育在校生由2002年的58.4万人, 增加到2006年的129.6万人, 居全国第一。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增强, 在校研究生由2002年的1.59万人, 增加到2006年的4.1万人。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进一步提高了山东省人口的整体素质, 为全省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 (2) 经济拉动效应。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不是孤立发展的, 各行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依存关系, 投资高校基本建设领域也不例外。与投资乘数形成的过程相对应, 高校基本建设投资增加首先会引起与其相关生产部门投资需求的增加, 投资高校基本建设领域直接增加了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需求, 在需求增加的基础上, 引起生产这些产品的部门和为这些部门提供服务的部门需求增加, 即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机械设备修理业需求增加, 在这些生产部门和提供服务部门需求增加后, 再引起下一级生产部门及其相关部门的需求增加进而带动其发展, 当地建筑业、房地产业、装饰业、金融业、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如此循环最终引起国民经济成倍的增长。由北京大学魏新主持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短期经济增长作用”课题研究组的研究表明, 在考虑基本建设投融资的情况下, 若多提供10万学生的普通高等教育机会, 在校舍、仪器设备以及图书等方面的投资共需36.2亿元, 其对国民经济总产出规模的拉动可达174.2亿元;若多提供20万学生的普通高等教育机会, 在校舍、仪器设备以及图书等方面的投资共需72.4亿元, 其对国民经济总产出规模的拉动可达214.8亿元;若多提供30万学生的普通高等教育机会, 在校舍、仪器设备以及图书等方面的投资共需108.6亿元, 其对国民经济总产出规模的拉动可达322.3亿元。照此测算, 山东省2006年的在校生数为129.6万人, 按《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规划目标要求, 到2010年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将达到150万人, 今后4年内将净增20万人, 则其可直接带来校舍、仪器设备以及图书等方面的投资共计72.4亿元, 平均每年需投资18.1亿元, 其对山东省国民经济总产出规模的拉动可达214.8亿元, 平均每年拉动53.7亿元。可见扩大高校基本建设投融资规模将对山东经济带来巨大的拉动作用。 (3) 高校财务效应。近年来, 山东高校通过使用银行贷款等借入资金, 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 但高校改建扩建老校区, 建设新校区等大量基建投资、融资使很多高校资产负债比率上升较快, 总体财务风险加大。以下用具体数字来分析说明高校进行基本建设投融资所产生的财务效应。某大学是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 实行省、市共建, 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为了改善办学条件, 扩大办学规模, 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能力, 自1999年至2005年同建行、农行、工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累计贷款6.6亿元, 投入到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中。该校2003年、2004年进入基本建设的高峰期, 2005年底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融资活动基本结束。经过几年的建设, 学校新增教工宿舍6.2万平方米, 新增教学楼7.7万平方米, 新增图书馆4万平方米, 新增计算中心2万平方米, 新增学生公寓15万平方米, 较大程度的改善了原有的办学设施。 (表3) 是该校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投融资前后的财务状况对比分析表。不难看出该校通过几年的基本建设投融资活动, 其财务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学校总资产由2002年的5.42亿元, 增加到了2005年的14.74亿元, 增长了171.96%, 由此改善了办学条件, 使扩招成为可能, 在校生人数由2002年的14000人, 增加到了2005年的27558人, 增长了近一倍。伴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 学校的总收入由2002年的1.75亿元, 增加到了2005年的2.76亿元, 增长了57.71%;由于扩大了招生规模, 政府拨付的教育事业费也逐年增长, 由2002年的0.79亿元, 增加到了2005年的1.44亿元, 增长了82.28%。但对比 (表2) 发现该校的资产负债率也大幅度上升, 2002年学校的资产负债率仅为27.99%, 2003年资产负债率迅速提升, 究其原因是因为某大学于2002年开始了加快新校区的建设步伐, 大量使用银行贷款造成的。2005年资产负债率达到了56.56%, 是学校刚开始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投融资活动2002年的一倍多, 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增加了银行贷款, 加大了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

(三) 高校还本付息能力分析

高校利用大量银行贷款等借入资金可以暂时解决基本建设过程中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但贷款资金就像一把“双刃剑”, 在改善贷款高校办学条件, 满足学校基本建设需求的同时, 支付的巨额本息又使众多高校面临了严峻的财务风险。由于高校近年来不断进行基本建设, 而每年事业收入结余又十分有限, 大部分高校举债的普遍做法是借新债还旧债, 即利息按时计付, 贷款展期, 贷款规模不断增大。据山东省人大财经委调查, 截至2005年5月, 山东省教育厅所属23所高校贷款余额75.4亿元, 是2004年总收入的1.57倍, 其中五所高校贷款余额超过总收入的2倍。这些贷款每年仅利息支付就需要4.3亿元, 而省财政对高校投入的增量每年只有1亿元。随着还款高峰期的到来, 部分高校就是付息都非常困难。

三、高校基本建设投融资运营体制优化

(一) 高校基本建设运营体制的理论基础:项目区分理论

上海市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对上海市多年来在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调研, 在《上海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融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指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区分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是严格区分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 根据项目属性, 确立投资主体、资金渠道、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把经营性项目放入社会, 吸纳多元投资主体投资, 而政府只投资于非经营性项目建设。对于我国公立高等学校, 在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只有政府一个投资主体, 现在若实行项目区分以后, 只需确定出政府适合投资的项目范围, 那么其余项目的投资主体便是社会。政府每年拨给高校的基本建设拨款相对固定, 并且相对于高校进行基本建设所需要的建设资金而言十分有限, 拨入高校后应由学校代表政府将有限的财政基本建设拨款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投入到最能带动其他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学校建设的地方, 因此将项目区分理论引入高校基本建设领域, 便有了学校投资主体和社会投资主体之分。

(二) 高校基本建设投融资项目的分类及应用

通过分析高校内部各个具体的建设项目, 认为高校内部的建设项目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在经济属性上具有相似之处, 得出了可以将上海市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提出的指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区分理论引入高校基本建设领域的结论。通过认真分析高校各个具体建设项目的经济属性, 将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划分为非经营性、经营性和准经营性, 根据项目的属性决定项目的投资主体、运作模式、资金渠道及权益归属等问题。非经营性项目由高校代表政府投资建设, 高校应做好规划、保证重点、量力而行、减少风险;经营性项目属于社会投资范畴, 可让其真正走向市场, 通过公开、公平、竞争招投标方式运作;而准经营性项目, 则必须在高校对投资者采取适当补贴及提供政策优惠措施的前提下, 按照经营性项目操作模式进行。高校内的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校内的道路桥梁、广场工程、供电线路工程、供水管道工程、暖气管道工程、绿化工程、大门围墙工程、燃气管道工程、图书馆、中水处理工程等项目可以被划分为非经营性项目。该类建设项目可能属于投资额比较大的项目, 或属于事关学校稳定的建设项目, 或属于没有资金流入的项目, 对于该类建设项目不能交由社会投资者经营运作, 该类项目的投资应该由高校代表下的政府来进行投资建设, 按高校投资模式运作才具有效率。但在投资的运作过程中, 需要引入竞争机制, 按招标制度进行操作, 并需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 以促进投资效益的提高。高校的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学生食堂、校内超市、校内商场、浴室、校内接待服务中心等项目可以被划分为经营性项目。该类建设项目属于设立收费机制的成本比较低, 或属于有稳定资金流入的项目。高校可以充分出让该类建设项目的市场, 按照“谁投资, 谁建设, 谁经营, 谁受益”的原则, 将市场化的投融资理念引入高校, 让全社会投资者参与学校建设, 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因此, 可以将这类项目充分交于市场, 按市场投资模式运作。高校的教师住宅、网络工程、通讯工程、运动场、篮球馆、排球馆、游泳馆、学校礼堂、学校内的微机室等项目可以被划分为准经营性项目。该类建设项目具有设立收费机制的条件, 具有潜在的资金流入和利润, 但因其政策及收费价格暂时没有到位等因素, 目前暂时无法收回成本。该类项目是市场失效或低效的部分, 因其具有不够明显的经济效益, 市场运行的结果将不可避免地形成资金供给的诸多缺口, 应当通过高校对其采取适当补贴或提供政策优惠来维持其运营, 待到价格逐步到位及条件成熟时, 可以将其转变成经营性项目运作。前述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分类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而是可以随着具体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学校根据需要通过制定特定政策或完善价格机制以及随着技术进步等办法可以使其经营程度提升, 将准经营性项目变成经营性项目, 可以将非经营性项目转变为准经营性项目, 甚至进一步将其转变为经营性项目。项目区分理论引入高校基本建设领域的核心问题就是“高校主导, 社会参与”, 要利用优惠政策、导入市场机制, 将项目的投资决策权、项目的融资用资自主权、项目的建设实施权和项目的风险承担权充分交给社会投资主体决定, 即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 将全社会的潜在投资者充分吸引到高校基本建设中来。建立健全社会投资体系, 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最大优点, 一方面在于能充分挖掘高校的无形资产和市场机制的功能, 有效解决基本建设过程中的建设资金和日后的发展资金问题, 高校便可专注于学校的教学和学科建设上, 迅速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另一方面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投资的完整性和产权的明晰性使得投资者的利益得到确实保障, 可以实现双赢目的。

(三) 高校基本建设投融资良性体制运行的配套措施

(1) 在理念上应当破旧立新。在新的形势下, 高校应当切实转变观念, 主动面向市场, 积极地改进与完善现行的基本建设投融资体制, 尽快促进高校基本建设投融资良性运营体制的实现。要转变计划经济时期高等学校对待基本建设的“政府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被动作风, 应当积极主动地面向市场来解决自身在基本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管理理念上要由过去的学校管理转变为学校经营, 通过盘活高校内的现有资产, 把高校拥有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以及闲置的存量资产, 通过多种资本经营方式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运作, 转化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 使其保值、增值和盈利, 以形成高校建设再投资的循环资本。高校树立新的理念可以进一步强化高校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 可为投融资渠道的畅通, 吸纳社会民间资金铺平道路。因此, 树立新的理念是拓宽高校基本建设投融资渠道的关键。 (2) 关于拓宽投融资渠道。高校除了要继续努力争取政府稳定、不断增长的财政支持同时, 更需要积极主动地面向社会多渠道、多方式地筹措建设资金, 以不断满足学校发展对建设资金的需求。具体而言, 除了政府财政拨款、高校事业收入 (包括高校向学生收取的学费住宿费等) 、银行贷款渠道形成的建设资金外, 还应当包括社会集资 (社会捐资、集资, 民间自愿集资, 发行教育债券、彩票等) , 资本市场筹集 (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等) , 有偿收取服务费筹资 (学校自身对社会提供劳务所收取的报酬形成的基金等) 等渠道而形成的建设资金。 (3) 关于扩展投融资方式。高校应当坚持投融资方式及模式的多样性, 凡是有利于基本建设顺利开展的投融资方式和模式都可以利用。高校可以通过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方式、ABS (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 方式、“大学城”模式、PPP (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方式、信托产品方式、政府与高校合作共建模式、资产置换方式以及高校试行“准股份制”等方式和模式对高校基本建设项目进行投融资建设。

摘要:近年来高等学校为改善教学条件所进行的大规模基本建设投融资活动一方面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 但另一方面也使高校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缺口, 成为限制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认为, 高校扩大规模的建设资金, 除政府专项资金拨款和通常的银行贷款之外, 还必须尝试新的投融资方式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高校,基本建设,筹资,思索

参考文献

[1]綦敦祥:《解决高校发展投入问题的思考》, 《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6期。

[2]张胜期:《高校学生公寓BOT项目融资研究》,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论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决策 篇9

目前我国企业筹资的方式多元化,因标准不同划分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筹资按所得资金权益不同,可以划分为所有者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按筹集资金来源不同,可以划分为外部资金和内部资金;按筹资期限长短不同,可以划分为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等。

一、筹集所有者权益资金的主要方式

(一)吸纳直接投资

吸纳直接投资是企业筹集自有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最普遍的筹资方式,与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同属自有资金筹集方式,出资方式主要包括现金、产权、实物和土地使用权投资等,但应注意,它是非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筹措资金的基本渠道。这种方式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筹措资金,企业可及时弥补资金缺口,较快形成生产力,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而且筹资费用较低,手续便捷。但由于资金成本相对较高,筹措金额有限,对经营管理有一定影响。

(二)发行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证明其在公司投资入股,并借以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发行股票作为筹集自有资金的方式,可提高自有资本在整个资本中的比例。股票可划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采用普通股筹资,可以有效减少负债,增强企业信誉度,提高公司举债能力,但由于普通股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会增加资金成本和投资风险,股利由税后利润支付,不利于抵税;采用优先股筹资,所筹集的是企业的长期资金,不存在还本压力,当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时,可创造更多的股利,使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但优先股的股利较低,若企业经营不善,支付固定股利会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一旦企业无力支付股利时,企业的信誉度和竞争力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三)利用留存收益资金

留存收益资金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利用留存收益筹资,主要是利用未分配利润进行筹资,未分配利润主要用于转增资本、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及分配给投资者等,在没有安排使用前也可直接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这种筹资方式不仅可以节省筹资费用,简化各种筹资手续,还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有效降低资金成本,规避财务风险,提高企业信誉度。

二、筹集债务资金的主要方式

(一)发行债券

债券是经济主体依照法定程序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用以记载和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发行债券是企业筹集债务资金的主要方式和重要途径。这种筹资方式可以优化资本结构,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股东有较强的控制权。另外,债券利息在所得税前支付,具有抵税作用。但由于债券需要定期支付利息,资金成本较高,企业压力较大,且筹资过程中限制条件较多,筹资额也相对有限。

(二)金融机构借款

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区别在于借款期限是否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但无论是何种借款形式都属于直接融资范畴,因此,融资速度较快,企业申请借款时,相关事宜可与金融机构协商,所需款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剂,在使用上较为灵活。但长期借款属于筹集负债资金,而负债资金的增加将导致利息增加,从而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另外,金融机构借款对企业的要求也较高。

(三)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的实质是交易双方采用信用的形式进行购销活动。商业信用筹资的形式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账款。应付账款是典型的商业信用,在买方尚未支付货款前意味着卖方为买方筹集了一定量的资金。应付票据对买方来说,是筹集短期资金的方式之一。预收账款是为卖方取得免费短期资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不足。商业信用作为负债筹资,所筹集的资金一般都是短期资金,它的优点是容易取得,灵活方便,运用广泛,不足之处在于筹资受商品数量与规模的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债务筹资的一种特殊方式。一般而言,融资租赁是以融通资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租赁方式,出租公司为承租企业筹备设备款,承租企业则按规定交纳租金,融资租赁是企业筹资新渠道。采用融资租赁筹资,既可以减少技术贬值带来的无形损耗,又可以在租赁期满后,象征性的将设备出价购买作为自有资产,快速获得资金,有利于保存企业举债能力,但融资租赁成本费用较高,同时利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也较高。

三、企业筹资方式选择

企业筹资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方式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从而获取一定的收益,但由于各企业之间存在差异,对于筹资方式的选择也千差万别,在选取时应遵循科学谨慎的态度,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正确评估筹资收益与风险,尽量达到资本结构最佳,资金成本最低,筹资风险适度,只有合理的谋划筹资决策,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最佳资本结构

在资金筹措过程中,由于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经营规模不同,在选择筹资方式时,必须要调整好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依据资本结构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需要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筹资决策应以最佳资本结构,在充分权衡筹资成本与风险的前提下,正确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优化资本结构,尽量降低预期筹资成本,避免过大的债务资本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因此,应将筹资成本比例最佳的资本结构作为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重要依据,以期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二)寻求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案

企业为提高资金使用的综合经济效益,在资金筹措前,应充分考虑各类筹资成本及税负因素,选择能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取最大筹资效益的筹资方式为最佳,由此可见资金成本的高低决定着筹资方式的选择。鉴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单一的筹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选取复合筹资方式,即将多种筹资方式按不同的顺序组合,以各种筹资方式在整个筹资额中所占的比重为权重,分析测算加权平均筹资成本率,来确定不同筹资方式下的综合资金成本,哪种筹资方式组合资金成本最低即为最佳方案。

(三)合理控制筹资风险

筹资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就是人们常说的筹资风险,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所承担的筹资风险也有所差异。如采用发行优先股的方式,筹集的资金属于长期资金,不存在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如果采用发行债券方式,筹集的资金有固定利息,到期必须要还本付息,因此存在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一般而言,筹资风险的大小与资金来源和资本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应从这两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影响筹资风险的因素,实施风险控制策略,选择适合的筹资方式,以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选择与企业规模相匹配筹资方式

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规模不同,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金量自然不同,每种筹资方式所能提供的资金额度、占用的资金成本、筹资风险、资金使用期限、偿债压力也各不相同,企业可根据自身规模大小,选择与之匹配的筹资方式,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选择单一筹资方式,筹集自有资金或银行信贷,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选择组合筹资方式,根据每种筹资方式的特点排列选择,以使筹集的资金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浅析 篇10

筹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社会交易的多样化, 企业面临的筹资方式和途径也日益丰富。根据企业所需资金来源的不同, 将资本分为内部资本和外部资本。内部资本主要是指企业自有资本、留存收益等;外部资本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股票、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因此, 企业在选择外部筹资时, 就会面临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管理得好, 能够为企业提供杠杆效益;如果筹资风险管理得不好, 就会产生破产的风险, 这便给企业经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企业的筹资方式及其存在的风险

(一) 吸收直接投资。

在企业中, 吸收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股东的出资, 选择这种筹资方式, 虽然筹资的费用较低, 能够尽快的形成生产力, 但资本成本较高, 例如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 支付投资者的报酬会随之升高。这种筹资方式存在的风险是很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 例如外部投资者投资较多, 则管理者会有相当大的管理权, 甚至完全控制企业;难以吸收大量的社会资本参与, 不会面向社会公众、范围较小。

(二) 发行股票。

一般来说, 大型企业需要大量生产资金, 其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开发新产品及技术改造等方面。这种筹资方式能够提供大量资金且期限较长。现在, 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完善, 并且股市也呈现兴旺的趋势, 这正是国家鼓励经济发展的方式。但这种筹资风险的最显著特点是当企业无法达到股东既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时, 会使投资者转移投资, 而去寻求更高投资收益的项目和公司。

(三) 发行债券。

发行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用以记载和反映债权关系的有价证券。这种发行方式与股票类似但又不同于股票, 存在的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发行债券有固定的到期日, 须定期支付利息, 如不能兑现承诺则可能引起公司破产。另外, 债券筹资具有一定限度, 随着财务杠杆的上升, 债券筹资的成本也不断上升, 加大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公司经营有可能出现困境, 甚至导致破产和最后清算。

(四) 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债务筹资方式。由租赁公司按照承租单位要求出资购买设备, 在较大的合同期间内将其财产定期出租给需要这笔财产的人使用, 并由后者定期支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报酬, 是以融通资金为主要目的一种租赁方式。当负债经营的企业, 其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 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长期亏损, 那么企业就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 这样就给企业带来偿还债务的压力, 也可能使企业信誉受损, 不能有效的再去筹集资金, 导致企业陷入财务风险。

(五)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商品交易中, 以延期付款或预售款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是企业间相互提供信用, 利用预先收款或延期付款得到一笔短期二代资金来源。例如, 西方国家的制造厂和批发商的商品大部分是通过商业信用的方式销售出去的。当这种商业信用的决策管理不当时, 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与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关。还有一种风险为信用的违约风险, 当应收账款发生后, 由于客户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市场决策失误、资本运营不当、购销渠道不畅、债务负担过重等因素导致的客户流动性不足, 或财务状况恶化, 从而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或不能按时收回。

三、企业筹资风险的特征

根据企业的筹资方式及其存在的风险, 我们可以总结出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四点特征:

(一) 筹资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 企业只要存在外源性融资, 就会产生筹资风险, 就会面临筹资成本, 因此说, 筹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二) 筹资风险的潜在性。

例如, 融资租赁的筹资方式, 企业投资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不确定性, 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企业使用借入资金将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 甚至发生亏损, 严重的则因自查负债率过高或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 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当然, 这种利润率和利息率是我们无法准确计量的, 而且发生的时点我们也都不确定, 因此企业的筹资风险是具有一定潜在性的。

(三) 筹资风险的相对性。

是指不同的企业相同的筹资额度面临不同的筹资风险程度, 筹资风险的大小是相对于各自企业本身的特点来衡量的, 并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数, 随着经济的宏微观、政府货币资金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四) 筹资风险的复杂性。

主要表现为对企业经营失败的影响都是非常复杂的, 不能够依靠数理统计的方式准确计量筹资风险的大小。

四、筹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宗旨是, 要用最合理的方式, 及时、有利地筹集资金满足企业资本需求, 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因此, 企业要进行优化组合, 选择科学合理的筹资方式。筹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有:

(一) 筹资与用资成本最低。

筹资的成本主要是资金的使用者向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支付的费用, 而用资成本是支付的股利或者借款利息, 当筹资成本与用资成本之和最少时, 才能保证企业筹集的资金得到合理利用, 此外还应该考虑不同的筹资方式所带来的税负轻重程度差异。实际企业筹资中, 由多种筹资方式组成的, 应该以各种筹资方式在整个筹资额中占比重为权重, 分析计算不同筹资比例结构下各种方案的综合平均资金成本, 以便确定哪种方案筹资成本最低, 筹资方案最佳。

(二) 规避和降低财务风险。

筹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给股东的收益带来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当然, 不同的筹资方式其偿债能力也随之不同。例如, 发行股票属于企业长期使用资金, 不存在还本付息压力。发行债券, 到期还本付息, 存在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加以控制的, 其大小与各种资金来源的比重密切相关的。

一般来说, 权益的资本成本要高于债务资本成本, 而且筹资成本的增加也会提高资本成本, 所以企业在目标资本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应尽量使用债务筹资, 如果不行则要考虑使用留存收益或者发行新股。

五、防范企业筹资风险的对策

(一) 有效合理规划, 以确定最优化资本结构。

所谓最优化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筹资成本最小化目标的资本结构。目前常用的最佳资本结构决策方法有综合成本比较法、每股利润分析法和公司价值比较法。综合成本比较法以综合成本最低为决策标准, 每股利润分析法以每股利润最高为决策标准, 两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缺陷就是没有考虑风险。而公司价值比较法在考虑风险的同时以价值最大化作为决策标准, 因此建议采用公司价值比较法。企业在筹集资金之前应预测所需资金, 并结合当年的留存利润算出集中可供选择的负债规模, 然后结合现有的资本结构分别算出不同负债规模所对应的公司价值。

(二) 确定筹资规模的适当性。

企业的筹资规模要适当, 在筹集资金之前, 企业应当选择某种合适的方法预测资金需求量, 那么企业就应该尽量以这个数据来筹资, 这样既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又不会出现资金的闲置。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认真地分析科研、生产、经营状况。采用相应的方法, 对企业的资金需要量进行预测, 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要积极地从企业现实的经营情况出发, 合理制定负债总额的比例, 努力实现经营压力较小的负债额度, 最大发挥负债经营杠杆作用, 同时有效降低或规避因负债总额的比例引起的筹资风险, 更好地优化企业资源, 促进企业发展。

(三) 选择适当的筹资时机。

企业能够把握客观存在的筹资机会, 不仅影响企业筹资收益还关系着筹资风险。与企业筹资机会的选择需要认证研究资本市场供求变化情况, 关注市场利率变动所引来的筹资风险, 掌控利率变化趋势, 及时作出合理的反应以防止错失良机。

(四) 选择最佳的资金期限。

按照资金的预计使用期限, 可将筹资行为分为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两种, 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来选择筹集资金的期限。由此可见, 企业应当以保证资金流动性为目的, 利用短期资金与长期筹资优势互补, 合理制定融资组合来规避风险。

(五) 确定筹资方式的合理性。

筹资方式不同, 公司的资金成本也会有高低之分, 企业就要针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对比和分析, 从中选择比较合理可行的筹资方式, 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 将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 风险也就相对减少。

六、结束语

企业的筹资风险伴随着企业筹资而产生, 这种筹资方式和筹资风险对整个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进行企业筹资时,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 加强企业筹资风险的管理, 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和降低筹资风险, 为企业经营与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的屏障。让企业步入资金的良性循环轨道, 扩大企业的经营, 创造企业价值, 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摘要:筹资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财务活动, 企业通过筹资方式给其带来了经济效益, 但不同的筹资方式都存在不同的筹资风险。本文首先总结几种常用的筹资方式以及存在的筹资风险, 阐述筹资风险的几种特征, 就如何正确选择筹资方式、防范筹资风险的对策进行浅谈。

关键词:企业筹资方式,筹资风险,筹资风险的防范

参考文献

[1]傅福成.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北京:中国集体经济出版社, 2012.9.

[2]孙丽.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分析.武汉:现代商贸工业出版社, 2013.6.

[3]侯陈韬.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北京:中国证券期货出版社, 2013.8.

[4]吴三军.浅析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与防控措施.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11.

[5]杨萍.浅谈中小企业筹资风险现状及其防范.财会通讯, 2013.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建设筹资】相关文章:

因地制宜灵活筹资顺利推进一事一议事业建设09-11

筹资07-19

筹资制度05-28

筹资06-22

筹资监管07-05

筹资策略07-07

筹资现状07-12

高校筹资07-15

筹资决策07-16

医保筹资07-29

上一篇:绿洲农业学下一篇:检查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