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素质教学研究

2024-07-25

数学课堂素质教学研究(精选十篇)

数学课堂素质教学研究 篇1

关键词:数学素质,自主学习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日渐深入的大背景下, 课堂如何更好地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 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问题。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数学教师, 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剖析教学案例, 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学习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有效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设计已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教学问题已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有这些最终促使学生充分的发展。笔者就此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活”——创设灵活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古云:教学有方, 教无定法。特级教师王永建曾告诫:“相声要有包袱, 电影要设悬念, 我们上课要讲究课题的引入。”

每节课开始,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只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 才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关键;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发言等主动参与, 才能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地使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中, 充分发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调动求知的欲望, 达到提到课堂效益、培养数学素质教育的目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问题解决是教学的关键。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 提问“我们用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呢?应用所学的知识能解决吗”, 又比如, 在讲解直角坐标系时, 提问“在教室里, 你可以说出自己的位置吗?”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到学习情境当中,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 创设灵活的问题情境, 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学”——自主学习, 温故知新

所谓自主学习, 就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任务的要求, 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态度的过程。要求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自主学习有别于被动学习 (机械学习) , 它是有目的、有选择、有创造的学习, 它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控, 并和他人相互协作讨论的学习。

比如在实际教学中, 在讲同底数幂的乘法后, 课后给学生留下思考题:“同底数幂的除法怎样计算呢”;又比如在讲全等三角形概念后, 提问“两个能重合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如果不用重合的方法能否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自主性学习要有长期性, 要运用各种方式、途径、策略激发和鼓舞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性学习中, 使学生学会回顾、选择、参与和创新, 进而促进学生整体数学素质的提高。

三、“议”——通过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未来的社会需要广泛的协作, 未来社会中的人如果不懂合作, 不会合作, 把自己闭锁在个人的小天地中, 缺乏交往, 心理脆弱, 是难以做出成绩来的, 甚至难以生存。“合作学习”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 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在分享成果当中, 既能肯定他人, 又能表现自己, 从而培养一种友好的竞争精神。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 可把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逐步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小组学习形式,

经过实践, 笔者摸索出了一些基本做法, 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合理分组;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每人分配责任。

四、“指”——以学生为中心, 指出学习方向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指”而不是“引”。“指”, 是教师在学生之后, 指出其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和规范,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 则是在学生之前, 忽略了探索的过程在学生学习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个被动过程, 容易进入“学也难, 教也难”的怪圈。

在教学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扩散性和深刻性。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结构, 理解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而不单一追求结果, 指导他们归纳对比, 养成概括知识的习惯。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应对大胆创新的学生加以鼓励, 不要因怕学生出错而包揽一切, 要鼓励他们去寻求问题的根源, 从而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

五、“培”——培养教师素质, 提高教学水平

数学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既要教书, 更要育人, 教师的师德言行、敬业精神, 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数学教师不仅要把教学看成一种职业, 而且还要把它看成是为之奋斗、献身的一种高尚追求。教师人格的感召力在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无论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上来说, 还是态度的形成和兴趣的培养上来说, 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清楚地表明, 今后的数学教学必须以探究作为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不仅具备良好地专业素质, 掌握教学策略和技巧, 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才能更好的融入学生中, 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方法丰富多彩, 千姿百态, 而每一种方法也各有所长, 在使用中应互相渗透、互相配合, 取其精华, 根据实际情况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灵活运用, 选择一整套实施办法, 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 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永建主编, 《数学教学文选》, 江苏教育出版社

数学课堂素质教学研究 篇2

在职业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职高学生多方面能力是现代教育赋予职业学校和教师的责任.由于学科和职业学校特点,数学课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只有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素养.

作 者:林浩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术学校,浙江,乐清,325600刊 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英文刊名:DUYUXIE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课堂教学 能力 素质

素质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 篇3

那么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和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注重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的概念是最精炼、最严密的,加强课堂教学,就是要加强对这些概念的教学,要真正做到字斟句酌,充分理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深刻含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基础知识,还可以从概念的字里行间挖掘出丰富的内容,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对圆锥曲线定义的教学,由于几种圆锥曲线定义相近,那么对椭圆定义如果处理得当、研究细致,在后面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时,学生就会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分析研究,自己去独立完成;相反,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概念混淆,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应有的错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点,仔细分析、认真研究,一定要引导启发学生辨清概念,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同时,要让学生通过这类内容的学习,培养其学习基本知识和概念的能力,并在其它的学科学习中加以应用。

二、注重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做为一门工具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从现行教材和大纲要求看,已经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了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从目前高考情况看,也不断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数学问题中包含很多的表面条件和隐含条件,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充分研究这些表面的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从中寻找解题思路。有时哪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解题的失败。

如在三角函数问题当中,经常遇到内角和问题,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这一结论,却又常常忽视这一结论,最终造成解题的失败。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抓住解题关键,理顺解题思路,完成解题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能力,才能在其它的相关学科中加以应用。

三、注重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对圆锥曲线的教学,椭圆定义要求“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和为常数,且这个常数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这时就可提问学生:“这个常数如果要等于两定点间的距离会是怎样呢?要是小于两定点间的距离呢?”出于好奇的心理,学生必然急于知道答案。教师可让学生先去讨论,然后再引导加以分析,方便的话可以进行实际演示,让学生理解条件对曲线的影响,从而更清楚地掌握椭圆定义及其使用条件。教师还可布置思考题:如果把“和”改为“差”,又会怎样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又带着问题去,让他们课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研究、去思考。至于学生讨论研究结果如何,在学习双曲线时他们自然就有了明确答案。这样长期坚持下来,慢慢发展下去,就可逐渐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探究能力。

四、注重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是经过多年研究、几经筛选出来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例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加以剖析。如: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哪些量?需要找哪些量?怎样找?有些例题还可以让学生去寻找:有没有其它解法?哪一种方法更简单?还可以改编成什么样的题目?这样一来,不仅能强化基础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也越来越多注重考查学生的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高考题目最终都是由教材中的某一个题经过一定的演变而成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五、注重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要通过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把教学由“教”转到“学”。

如数列的教学,有一些数列,它的通项公式并不唯一,不同的理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教师就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大胆去思考,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去探索和讨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去探索并解决这些实际中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六、注重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它必须为现代生产和实践服务。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新教材的知识内容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如数列的应用、函数的应用、线性规划等,都是为生产、生活实际服务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

如可以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银行利息、商场利润问题,工厂最大产值、最小投入问题等,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习题,让学生去研究学习。这样可以一改以往数学教学的枯燥与乏味,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重要和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探索 篇4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如在一堂研究市场营销的数学应用课上, 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开场白:“今天这一节课, 每位同学的身份都是商店经理。请问各位经理, 你想盈利吗?”学生非常活跃。我又问:“我们有什么盈利的好办法?”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把学生的办法归为两类: (1) 薄利多销。 (2) 提高物价。我再问:“降价扩大销售量与提高物价都能盈利吗?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 你怎样掌握降价和提价的尺度?你是否认为需要进行市场调查?你做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随后我给出两道试题, 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应该说这节课是十分成功的。成功之处首先表现在我的假使及一连串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每个学生参与了思维活动。

二、两线分明, 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一般存在两条线:一条是明线, 即数学知识;另一条是暗线, 即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手段, 它与知识比较起来, 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学生一旦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 就能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 更快地解决问题。但目前许多教师的教学有重“明”轻“暗”的现象, 他们传授数学知识的功夫较深, 而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则苍白无力。我在课堂教学中, 两线分明, 既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 又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我把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定理设计成数学问题, 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 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 参与问题的思考分析过程, 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并且我舍得花时间和精力让学生亲自动手构建知识网络, 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 随时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 各种解题思想方法技巧的综合归类等, 这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改进教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育教学中, 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然而,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讲授, 轻视探究;重结果, 轻过程;重知识, 轻方法。讲者满头大汗, 听者雾里看花, 这大大影响了数学能力的提高。我在教学中大胆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如提问式教学法、暴露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碰壁点拨式教学法、学生板演式教学法等。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我不断改进方法的目的也就是千方百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实践证明,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关键。在科技高速发达的21世纪, 我将更好地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教学的阵地, 把素质教育的教学搞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教学论坛.1996, (4) .

数学课堂素质教学研究 篇5

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由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向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转变,目前任务仍十分繁重。深化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作为学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各门学科,都应当紧紧围绕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内容对学生加以培育,以适应跨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学科自然不能例外。从当前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的地位作用,围绕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在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性质,体现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

2.开发非智力因素。人们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一分为二,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心理因素很多,从小学生搞好学习的角度说,它主要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主导的作用。从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来看,研究与事实表明,人的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多大的波动。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它很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是一门集知识性、审美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性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审美性,如数学语言与解题方法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数字排列的对称美,数学结构与分式的统一美等等,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逻辑性则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技巧训练,如仔细审题、认真计算、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自觉检验、按时完成、正视错误、主动改正、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和处理问题的韧劲。

3.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充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例子很多。如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新课标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完整结合。素质教育相比较以前的教育方法,更加明确、全面。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下面谈谈个人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当前我们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我们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在速度上、难度上适当降低、放宽要求,并对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要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把班级授课与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本人认为: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组,教师对不同组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练习等方面都区别对待。也有实验采取分组结对方法,即两张课桌四人为一组,四人又结成两对,优差搭配,以好带差。教师把任务下达到每组、每对,向学生提出双重任务,既当学生,又做先生,好学乐教,学教相长。通过这 种形式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教学的落实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实质。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以人为本,还学生学习主体位置。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精心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机会。尤其是中、慢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学习有了成绩而受到鼓舞,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减轻心理压力,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四、采用层次化的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教学结构层次化,一方面是在课堂上尽量增加学生活动的时空——课本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资源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全体,分层推进,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差异,参与程度和学习障碍等条件,因势利导,以学论教。比如,教学“除法两种分法的比较”时,课堂上首先组织学生根据学过的方法分析条件、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并思考总结出第一种分法和第二种分法各是知道什么数量,要求什么数量,接着指导学生围绕“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三个数量关系进行讨论第一种分法与第二种分法的异、同点。其结果,学习一般的学生能理解掌握其异同点,解同类题的思路,思维较活的学生已基本能运用知识去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提问题和填条件了。由此可见,课堂上采用层次化的教学结构,是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评价内容要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习惯的评价。二是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是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四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五是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数学课堂素质教学研究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1 素质教育的贯彻与数学课堂教学深化改革

在素质教育观点的转变和素质教育模式的建构中, 深刻把握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全面教育和主体教育的思想内涵,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因此, 数学教育改革首先必须明确这个总目标, 而不能仅考虑数学一门学科, 应努力思考如何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 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文化、理想、道德、纪律的教育。当然数学教学要改革的方面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选好突破口。我认为, 突破口在于冲破旧的传统数学教育观念对我们思想的束缚, 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内涵, 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改革,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因此, 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也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主体性教育的具体体现。

2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构成

数学教学既是科学, 又是艺术, 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作为教学艺术, 是用形象来表达现实 (教学内容) 的某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以教师个体的形象为主体, 如教师的仪表、声调、表情、眼神、手势等来“传道、授业、解惑”;或者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教学内容中的例证形象, 揭示事实形象的意义;或者运用形象的教学手段, 如直观教具、电化教学、挂图、板书等, 明示教学内容的意义, 增进学生的理解。它是教师富有独创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形象是“个性”的, “课如其人”, 教学“千个师傅千个法”, “我以我法上讲台”。教学艺术以莫大的魅力吸引学生想学爱学, 激发学生乐学的高涨的求知欲望, 给他们带来学习成功的愉悦, 得到强烈的艺术享受, 收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艺术是教师激励学生乐学, 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手段、方法、技术, 富有个性形象的完美综合。既然如此, 那么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2.1 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是教法与学法的融合, 是教师的心与学生的心——心心相印情感交流, 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取得情感交流, 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巧妙统一。课堂教学, 首先要探讨师生教学心理沟通的艺术。

要想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沟通学生的心理, 师生共同投入教学活动, 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2.1.1 教学要心理学化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经过毕生的教育研究和实践, 精辟地指出:“教育必须心理化。”所谓心理,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大脑, 积极参与, 认真活动, 处于正常的兴奋状态, 发挥心理功能。如果学生的心理没有参与教学就不能接受任何教育教学的信息, 就有可能把教师的讲授当作“耳边风”, 或者“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 或者不买老师的“账”, 导致“厌学、弃学、辍学”。因此, 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 实现数学教学过程的心理学化。

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就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果只考虑智力因素, 不考虑非智力因素, 或者相反, 都是“半个体”或“假主体”的片面观点。因此, 教学要心理学化, 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 同时沟通学生的心理。

2.1.2 沟通学生的智力心理

从智力因素来看,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常有三大障碍:一是知识障碍。由于过去的知识没有学好, 没有弄通弄懂, 或者产生遗忘, 就形成了知识障碍。为了消除知识障碍, 教师就要进行知识补救, 知识沟通, 或者提示已有知识, 或者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等等, 从而达到沟通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二是方法障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面对学习任务, 一筹莫展, 常不知从哪里入手。除了知识障碍外, 多半是方法问题。对此,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从方法上给予指导, 点拔开窍, 既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也让他们尝到解决问题的甜头, 让他们随时能“点石成金”;三是思维障碍。学生在某些思考性的问题面前, 常常思维不活, 甚至凝滞, 僵化。有时, 由于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 思维不能突破固有模式, 因而显得思维迟钝。对此, 教师要进行思维定势, 使他们能从多种思维种类中, 如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直觉思维, 直学思维, 灵感思维, 相似思维, 辩证思维等, 爆发出智慧的火花, 领悟到“思考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1.3 沟通学生的非智力心理

从非智力因素来看, 学生不想学习, 学习活动不能顺利进行, 常常也有三大障碍:一是动力障碍。学生不想学, 不爱学, 学习活动难以进行下去, 常是缺乏学习动机。因此, 教师要不断给学生输送动力, 调动学习的情感, 运用对学科的兴趣, 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 从而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二是意志障碍。在教学中学生在一定的学习任务面前, 经常产生畏难情绪, 或者对学习的疑难问题缺乏钻研精神;或者觉得上课时间长, 坐不住, 巴望早点下课而神不守舍。这些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意志激励, 灵活地调节和控制, 使他们的学习能坚持下去;三是行为习惯障碍。在数学学习中不少学生有些不良习惯, 这些坏习惯, 也给数学学习带来障碍。对此教师必须及时矫正。

概而言之, 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 是教学的起点, 是教育的影响源。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推心置腹, 时时处处给学生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提供切实而具体的帮助, 使学生学习顺利进行。

2.2 诱导启发的艺术

怎样教人聪明呢?我国古今的教育家 (如孔子、孟子、朱熹、叶圣陶等) 和教育论著 (如《论语》、《学记》、《孟子》等) 作了明确的回答。在教人聪明的问题上, 集中到一点就是对学生进行诱导, 在诱导中教学, 运用诱导使学生开窍。诱导思想, 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反映了素质教育的“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主体精神。诱导思想也是集古今中外教育精粹之大成的指导学生学习的科学论。

在数学教学中, 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 揭示数学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使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都要贯彻诱导启发思想。怎样诱导启发呢?诱导启发就是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 探究问题, 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诱导启发过程中, 教师常常会遇到启而不发的局面。所以关键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从方法上给予指导, 做到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贯彻教学的诱导启发艺术。

2.3 教育机智的艺术

教育机智, 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机敏性、应变力。它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原则性与灵活性、宏观与微观、深思与果断等相结合在教学中的表现, 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心理, 不断研究教育规律和积累教学经验的结果。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中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 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 他就不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可见, 教育机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3.1 教育机智的特殊性

教育机智是有条件的, 不仅受到严格的时间 (一堂课45分钟) 、地点 (教室) 、情境 (课堂氛围) 等条件的限制, 还要受到课堂上几十位学生的监督和制约, 由此产生了工作对象所带来的种种限制, 其中尤以“应激状态”为主。应激状态, 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如果课堂上突然出现学生违纪的情况, 有时学生会提出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 有时甚至对预设的要求拒不执行, 有时学生间争论不休, 不置可否, 有时室外的种种干扰导致学生厌倦等等, 这些都要求教师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 面对如此众多的偶发事件、岔路现象, 灵活而迅速地“激爆”出多种方案, 明确作出抉择性的判断, 择其善者而从之。在这些意想不到的“异变”面前, 教师的思维要立即发散——换元——转向——择优, 以冷静沉着的态度, 关怀爱护学生的热情, 以真诚坦率的气质, 化险为夷的方法, 集中起来转化为一种灵魂的感化力量渗入学生的心田, 达到妥善处理各种偶发事件, 排除各种纷乱的目的。这些都说明了教育机智的特殊性, 也正因为这种特殊性, 才能产生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

2.3.2 教育机智的灵活性

尽管教师钻研了教材, 制定了教案, 进行了教学设计, 尽管在备课中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因素, 但是一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还得接受学生的检验而决定取舍。马卡连柯说:“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随时调控教学, 使之适合学生的要求, 这也体现了教育机智的灵活性。

在数学课之中, 哪里需要质疑,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哪里需要“搭桥”, 牵引学生顺“桥”过河;哪里需要“铺路”, 指点学生沿“路”思索;哪里需要引进旧知识, 哪要需要开拓新知识;哪里出现了突如其来的疑点, 需要重新组织知识结构等等, 都要求教师善于觉察上课进程中发生的独特而细微变化, 并以灵活的方式采取行动。这就充分体现了教育机智的灵活性。

2.4 迁移的艺术

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己任。数学能力的形成由数学知识转化而来, 要实现“转化”必须通过“迁移”, 即“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态度对于后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通俗地说, 就是学以致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 怎样用学习迁移理论, 该注意什么呢?

(1) 迁移是由知识、技能的概括、掌握过渡到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 迁移也是检验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最可靠的指标。教学中必须贯穿一根主线——“一切为迁移而教”。教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迁移, 教的终极点是为了学习的迁移, 教的目的是为引达到学习的迁移, 衡量教的效果也只能是学习的迁移。

(2) 从数学知识的整体出发, 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知识传授必须清楚、准确、重视概念和原理的结构, 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指导学生明确事物之间的关系,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最重要手段。

(3) 训练学生感知共性因素的觉察力, 在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构架上, 架设“认知桥梁”是促进迁移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

(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克服定势的消极作用, 防止负迁移的影响。

2.5 教师语言的艺术

教学是借助语言进行的, 语言是教学劳动的特殊的重要的工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教学艺术也就是教学语言的艺术。但教学语言受到教学规律的制约, 受到学科性质的支配, 除了具有一般的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之外, 还具有教学语言的独特性和实效性, 以及教育性、启发性、明确性等。教学语言不像文学语言那样文雅华贵, 而以真理般的相素见长;不像相声语言那样调谑逗趣, 而以清楚、明了著称;不像舞蹈的语言那样感情外露, 而以沉着的深情内蓄,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从不同的表达方式来看, 教学语言有文字表达的语言, 借声音表达的语言和态势语三种。其中教学势语 (是通过手势、动作表达的非语言因素的语言) 是教学口语的重要辅助手段, 在教学中, 有助于形象直观地说明事物, 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指挥和控制, 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往往具有决定作用。例如, 用眼睛扫视全班, 示意要安静, 点头来表示同意等。

尽管随着科学的发展, 教学中传递信息的载体除了声波、光波外, 还有电子波。但是, 教学语言在任何时候都起着提纲挈领, 启迪思维, 诱导引路, 促进学习迁移的作用。因而无论如何不能忽视教学语言, 同时必须注重自己态势语的修养, 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3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离不开课堂管理艺术的辅佐

课堂教学有两种活动, 一种是教学活动, 一种是管理活动。管理活动是指教师指挥、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为实现教学目标而作出的种种努力的活动。管理活动为教学活动服务, 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也是数学课堂教学艺术运用的一个重要的侧面。课堂教学, 师生双边的运行机制, 可用以下图表示。

undefined

可见, 管理活动的地位与作用, 在于它能给教师提供教学的操作程序, 也能帮助教师组织学生到教学中来, 提供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客观有利的条件。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实现离不开课堂管理艺术的辅佐和保证。教师攀登教学艺术的高峰, 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优化”教学,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实现课堂教学“优化”, 就必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得到“优化”。这一堂课来说, 则必须注重开讲、提问、节奏、课堂结构等方面的艺术, 力求从最优化的角度来完全实现课堂教学的总体设想。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实质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高低检测和体现。

4 实现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途径

能否实现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 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艺术素养的水平。因此, 实现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最根本途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素养。这是关系到教师队伍素质的现代化问题,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呢?

(1) 教师必须自觉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提高思想素质, 要转变教育观念, 必须从教育理论上武装自己。

(2) 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 提高道德素质, 要弘扬敬业奉献精神, 坚定从教信念和自律要求。

(3) 教师必须自觉地提高业务, 钻研业务, 更新知识, 提高文化科学素质, 参加长期的持续的再教育。

(4) 教师必须自觉地向教育教学科研型发展, 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特别是要掌握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和现代教学手段, 逐步走向教学艺术的完美。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篇8

1. 语言能力

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包括说算理, 说操作过程, 说想法等。长期坚持,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2. 概括能力

在进行一些概念、法则教学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小结。学生的小结或概括教师不必要过高的要求, 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做, 能提高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3. 逻辑思维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 》中明确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 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教学时,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所以,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应注意这一点。使用学具、教具、投影仪观看一些画面后, 如何去掉这些直观的东西, 再让学生说出知识的形成过程, 叙述应用题的分析过程, 说出解决问题中的一些为什么等,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发展。

4. 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小学生是按照“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规律学习知识的。动手操作可强化感性知识, 能为建立清晰而准确的概念打下基础。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 可以先提问学生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再让学生打开书, 用尺子量一下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并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做实验, 先用纸剪一个平行四边形, 再问学生能不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实验看出:我们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教学实践表明, 如果学生在理解某一道应用题时, 在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不清的情况下, 若能做出图形, 头脑就清晰得多。

二、注意促进后进生转化

1. 加强对后进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翅膀, 情感因素对完成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与后进生共同创设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2. 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打开心灵窗户的钥匙, 首先, 从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入手, 通过讲数学家陈景润、华罗庚的故事, 讲我国的伟大成就, 数学趣闻等, 强化后进生学好数学的思想意识;其次, 善于将后进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意: (1)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如在应用题教学中, 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分析、思考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规范的作业习惯。对后进生的作业面批加指导, 促使他们认真作业, 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后进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注意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 提高学生素质

环境保护事业关系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 是国家的千秋大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1. 通过有关植树问题应用题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

让学生知道, 3月12日是植树节, 植树可以绿化环境, 美化校园, 清洁空气, 对人体有益, 因此, 同学们要积极参加植树, 自觉保护花草树木。

2. 通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教学“动物园里有大象八只, 金丝猴四只。大象的只数是金丝猴的几倍?金丝猴的只数是大象的几分之几”时, 告诉学生,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要爱护动物, 自觉维护动物多样化的生态平衡, 自觉担负起保护的责任。

总之, 在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 使学生有健康的身心, 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发挥主动性的人”, 而不是一个“被动的聆听者”,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数学课堂素质教学研究 篇9

一、数学推理的内涵与特征

数学推理的内涵决定了它是数学素质化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它既具有推理的一般性, 又具有特殊性, 其特殊性有如下的表现:推理的对象常常是数学表达式、图形中的元素符号、逻辑符号等抽象事物, 而不是日常生活经验。数学推理过程是一连串的, 前一个推理的结论可能是下一个推理的前提, 并且推理的依据必须从众多的公理、定理、条件、已经证明的结论之中提取出来。正是由于这种特性, 使不少学生在推理论证的学习中感到困难, 并因此产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我国有关实验表明:现阶段的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和某些推理形式, 但必须依赖生活经验的支撑。例如, 他们从“哥哥比姐姐高, 姐姐比我高”的前提推出“我比哥哥矮”的结论。一旦抽象到数学知识从“a大于b, b大于c”的前提得出“c小于a”的结论就困难。由此可以看到, 不经过有计划, 有步骤的培育, 学生不可能形成较理想状态的数学推理素质的。遵循数学推理教学的规律, 关注并改变学生的数学推理素质结构状况, 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具有不同推理素质结构的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性品质是数学推理教学的目标指向。

二、数学推理素质的培育方式

1. 重视学习数学的差异性, 创设有益于学生推理素质提高的数学课堂氛围和环境

歌德说过:“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不同的学生往往有自己不同的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但是在现实的数学教学实践中, 我们往往用自己所拥有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教学, 不去思考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否经历过老师那样的发展过程, 这种教学过程的必然结果是老师将自己的学习过程传授下去, 但未能真正推动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只有重视学生个体学习数学的差异性, 才能使素质化的数学推理的教学落到实处。

2. 推行有助于学生推理素质提高的教学态度、方法, 积极开发新的课程材料

素质化教育要求改变只有教师单一讲授的课堂教学方法, 允许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互动合作,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性。这种活动对学生而言应是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对教师而言是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研究的力度, 积极开发课程材料。

3. 建立并优化学生推理素质提高的多向互动发展的渠道

数学课堂素质教学研究 篇10

一、熟练掌握高中课程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也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青年教师特别是教第一轮的新教师容易犯的一个通病就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住,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一些新教师工作很认真很努力师生都很苦可一到考试下来结果却不是很理想, 究其原因我们在进行教研活动听课的时候发现新教师与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难点侧重不同, 老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举一反三, 新教师却多数是照本宣科。那么新教师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以往的做法就是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多学习请教, 多听同级老师的课多总结多找差异。另外自己找几份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去认真学习研究, 从中发现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动向试题布局试题设计等, 从而更有效的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 这样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会带来很大的改观。我们在教研听课中也发现有这样的教师, 对高中数学知识点概念理解不清备课不认真, 课堂上看看课本又讲, 照本宣科重难点不分, 课堂气氛很沉闷, 不要说学生听得很累就连我们教师都听得云里雾里不清爽, 后来这位教师学生意见太大被撤换了, 否则这样的教师教高中数学肯定只会误人子弟。可见,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对知识点的把握领会,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关键的, 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二、不断尝试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突破的关键

“课堂教学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门艺术”。同一个过程不同的教师却有不同的课堂效应和不同的教学效果, 这跟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高中数学的教学与小学或初中的教学有较大的不同,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强调的是模仿性教学, 而高中数学教学我认为强调的应该是引导性教学, 二者有较大的本质区别。那么面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采用些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呢?“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首先, 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学生个体, 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他们能识别教师的各种意图, 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也要相信他们。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疲倦和变得麻木, 这样长期以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相反只会扼杀学生思想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大胆创新不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其次, 采取和利用些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增强我们的课堂效果呢?其实“教无定法”, 我认为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 这要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的教师性格以及不同的学校设置等来选择, 所以我们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另外, 无论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只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去自己学习, 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 那么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获取如何实施呢?这就得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努力“充电”,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多进行些假期继续教育学习, 多听专家同行的讲课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继续教育课程中由云南省教育委员会委员张一民主编的《中学数学教法研究》一书很值得我们多学习研究, 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数学教学方法的实施和过程等, 学习过后我自己感觉到受益匪浅。所以我们要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有所突破不但要找学生的原因, 也更应该找找自己教法是否得当的原因,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适应学生及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是非常有必要和非常关键的。

三、教师的个性特点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不可忽视

入门教育很重要, 这时老师的得体外在形象要得到学生认同, 言谈举止要成为是学生崇拜的楷模, 广博的知识和扎实功底往往会得到学生的倾慕, 灵活生动的授课艺术肯定能打动学生, 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忘记了数学的枯燥, 就会与老师一同遨游在数学的王国里。如果老师不修边幅, 语言不清, 方法呆板, 学生肯定对他教的学科喜欢不起来的。我们常常听到学生私下议论喜欢上某某教师的课, 喜欢的原因是他 (她) 上课幽默、风趣、轻松、善解人意有爱心, 而且知识渊博。我们教师必须敢于承认自身个性特点的差异和不足, 缩短与名师的差距, 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学风格, 真正使枯燥的数学课堂成为情感教育的阵地、成为替学生排忧解难的场所、也成为教师塑造自己人格魅力的舞台。

上一篇:高等院校审美教育下一篇:民办教育需要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