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

2024-08-16

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精选三篇)

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 篇1

而我们现在通常称为古代印第安文学的作品, 大多是在征服和殖民时期由欧洲人所记录或抄写。最早从事印第安文学收集工作的是西班牙的殖民者, 他们有的根据印第安人的口述整理, 有的根据象形文字的记载加以诠释, 难免误解、篡改或伪造。此外, 西班牙人所收集的印第安文学作品, 其年代一般都在15世纪末期前后。在15世纪末期, 北美印第安人处在一个以种田狩猎为主的部落联盟的过渡阶段。在同大自然的长期艰苦斗争中, 印第安人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 创造了自己的文化, 主要是以民间口头文学和神话传说为主。但事实上美国印第安文学由两大类别构成:一类是以各印第安部族语言为载体的口头文学 (其内容则包括创世故事, 部族历史, 风俗典礼, 巫术神话, 精神信仰等) 。另一类则是以英语为写作语言的印第安书面文学 (这部分内容则包括小说, 戏剧, 传记, 散文, 诗歌等) 。其实前者传统的印第安文学方式对当代的印第安作家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是他们创作灵感及作品中的象征、意象、譬喻乃至哲学观念的源泉。但是由于白人的种族灭绝政策, 这种纯的印第安文学 (笔者认为这种传统的印第安文学, 真实地再现了印第安各个部落的风土人情, 精神面貌, 典礼习俗, 所以称为纯印第安文学) 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这种纯粹的印第安文学有三种主要的特征:首先, 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落后, 印第安人无法解释自然界种种神秘的现象。于是, 他们便创造出许多神, 认为神主宰着一切, 人们只能听天由命。因此, 在这种纯粹的印第安文学中充满了宿命论的观点和为神牺牲的精神。这倒是有些像中国老子的思想 (道家认为天命就是“深高莫测为之天, 无可奈何为之命”。) 其次, 口头传说多于文学记载。造成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印第安人使用的语言多达数百种, 在这些语言中有些比较近似, 有些则大相径庭完全没有任何联系。除此之外印第安人也没有统一的文字, 这样古印第安文学多为口头传说。最后, 古印第安文学的发展极不平衡。在当时, 除玛雅人的基切语文学、阿兹特克人的纳瓦特尔语文学、印加人的克丘亚语文学比较发达外, 其他地区的文学成就都比较低。

印第安人是一个由若干种印第安语的使用者组成的民族。主要的印第安语言包括那伐鹤语、奥杰布瓦语、克里语、切诺基等。在欧洲人到来之前, 2000多个部落使用500多种分属五十几个语族的语言。目前, 美国的诸多地名中, 仍有不少是印第安语的词汇, 而且这种借用不仅仅限于地名, 美国最长的河流、最大的瀑布以及五大湖泊和285个大小湖泊都是由印第安语命名的。而且连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所制造的一款吉普车就叫切诺基。而切诺基正是印第安部落当中一个较大的部落, 并且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工商业、金融业中心的曼哈顿, 依然保留了印第安土著语名称。

自欧洲殖民者抵达北美大陆之后, 欧美殖民统治长期对印第安民族施行文化灭绝政策, 印第安人的口头文学因受到白人殖民文学的围剿与压制, 被贬斥为原始残余, 濒于消亡。而这一切使印第安文学未成为美国本土文学发展的基石和中流砥柱, 它最终处在了“边缘文化”的境地。事实上早在18世纪, 一批在白人学校中接受了现代英语教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用英语写作、出版文学作品;然而, 直到20世纪中叶, 还没有任何一部印第安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得到美国主流文学的认可与接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可以称为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复兴时期, 这当然和美国六七十年代一系列的社会运动息息相关。美国六七十年代高涨的社会运动, 为这一时期印第安文学的高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美国实行了军人法案, 这使得很多在军队服役的印第安人得以接受高等教育。 (由著名华人导演吴宇森导演的风语者“windtalker”就反映了印第安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自己独特的语言为美军服务的历史) 。再者, 这一时期的和平运动、民权运动以及女权运动都强化了印第安人的政治斗争意识。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政策和运动造就了一批觉醒的印第安知识分子。在这些印第安知识分子的领导下发起了为美国印第安人争取同等权利的“红种人权力运动”, 这一运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第安人政治与经济处境的改善, 而且激发起印第安作家群体的种族自豪感, 唤起了他们对独特的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在文学实践中, 这一代印第安作家把创作的焦点集中于印第安民族的反抗和生存, 致力于实现被白人殖民话语边缘化的印第安声音的重新发声。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 美国印第安英语文学揭开崭新的篇章, 并逐渐形成印第安英语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印第安文艺复兴。当然这一时期的印第安文学代表作当数1968年斯科特·莫曼代发表的小说《晨曦之屋》。他的小说完全描写的是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生活, 这一特点立即引起美国媒体、读者和当代美国文研究者们的关注。而作者出身印第安基奥瓦人部落这一身份特征则更是引人瞩目。所以该书不仅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也在美国文学界产生了很大的轰动, 于翌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 并被译成多国语言, 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部作品的成功是美国印第安文学的转折点, 由此全面掀起了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复兴运动。稍后, 詹姆斯·韦尔奇的《愚人的欢呼》和《血中的冬天》以及路易斯·厄德里奇的、被称为厄德里奇的“北达科他四部曲”《爱之药》、《甜菜女王》、《痕迹》、《宾戈宫》, 还有琳达·霍根的诗集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当人们去研究印第安文学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另外一部重要的作品, 这就是由凯文·科斯特纳执导并主演的荣获第六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音乐等七项大奖的《与狼共舞》。笔者这里提到这部影视作品是因为它表达了和印第安文学相同的主题———自然、和平的社会环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的重要, 地球是属于万物的, 没有哪一物种能够独自享有, 人与人, 人与动物和自然之间应该和平共处, 相惜相容。它同时提出了民族间应放弃斗争、和平共处的理想, 奏起了友爱、平等、和平的旋律。而这一切正是印地安人的历史文化以及文学所倡导的, 印第安文学从来都不缺乏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的表达和提倡。所以我们把印第安文学称为生态 (ECO-literature) , 而《与狼共舞》所表达的主题就是印第安文学一直提倡和表达的。

而在近些年间, 美国印第安文学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当代印第安文学题材不仅仅局限于族群关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也广泛涉及人类社会、宇宙自然的各个方面, 诸如国际时势、社会政治、外太空旅行、科学幻想等。印第安作家清楚地意识到, 要想使他们的作品得以流传给后人, 作家个人有责任通过作品对自己感到十分重要的问题发表见解, 无论其作品题材是否直接与印第安人相关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代的美国印第安文学已经不再仅仅强调印第安民族那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友爱、平等、和平的旋律, 也不再仅仅强调印第安民族的历史存在和力图恢复印第安民族在多元共存的当代社会中应当拥有的地位和话语权, 而是与时俱进使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的视野和题材更加广泛, 也就是说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不再仅仅关注印第安民族自身的发展, 也不仅仅为印第安民族的命运呼吁, 而是通过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去反映很多社会的热点问题, 试图从印第安民族自由的角度去审视这些问题的根源。因此我们看见莫马代有一些作品描写的是有关俄罗斯的题材;阿伦·卡尔的一些短诗涉及外太空旅行;拉塞尔·贝茨创作了一些有名的科幻小说;卡特·列瓦德发表了不少政治讽刺诗。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列瓦德那两首令人难以忘怀的幽默短诗, 《对恐怖分子的一种反应》和《后殖民时代的超重包》。它们明嘲美国政府企图以暴制暴的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政策, 暗讽美国政府在对待印第安人问题上缺乏明智的举措。倘若没有这些题材、风格各异的作品, 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便不可能呈现如此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一阶段的印第安作家以自己创作的作品去化解边缘与中心的文化界限, 而这一切似乎并没有试图让印第安文学进入美国文学的主流阵地。印第安文学复兴以来, 美国的主流文学批评渐渐开始关注印第安文学, 与此同时, 一批印第安民族出身的评论家、学者和作家相继出版、发表对本民族文学作品的阐释与评论。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既继承了印第安民族传统的思想与文化, 又继承了西方文学的传统和表现形式, 这就使得美国印第安文学家既能够吸取主流社会的文化精髓又具有印第安民族的使命感, 在这一点上他们同美国黑人作家有共同之处。近些年来美国出版了许多印第安文学集, 如1994年波拉·艾伦编辑出版了《龟之声:美国印第安文学1900—1970》, 美国印第安文学家和学者吉拉尔得·威森诺出版了《美国土著人文学选》, 都说明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已经成为美国文坛上一朵奇葩。

从美国的印第安文学, 我们看到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但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 还要积极学习并融合主流文化。

摘要:印第安民族作为北美最早的原住居民, 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学。但是,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印第安人在其民族发展上受到制约以及欧洲外来移民对其文化和传统的猛烈冲击。美国印第安文学一直没有受到美国文学界的重视, 直到20世纪60年代, 由于多元文化观深入人心、美国的民权运动高涨、印第安裔学者及活动家的推动, 以往一直不为美国主流文化所接受的印第安文学迅速崛起并保持繁荣兴旺的势头。美国印第安文学奠基在坚实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 植根于悠久的文学传统之中;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各异, 不但表达本民族对有关社会人生和自然的重要问题的见解, 在近些年更是呈现出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和分析这一特点从而开创了美国印第安文学的新纪元。

关键词:印第安文学,起始,复兴,新纪元

参考文献

[1].Stavrianos, L.S.A global history-From prehistory to the21st century (pp.316-330) .Califonia:Pearson Education Publishing as Prenticee Hall.

[2].郭洋生:《当代美国印第安小说:背景与现状》, 《国外文学》, 1995 (1) 。

[3].刘海平、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4].王晨:《文化重建中的优势奇葩:美国印第安文学》, 《社会科学家》, 2008 (10) 。

[5].王家湘:《美国文坛上的一支新军——印第安文学》, 《外国文学》, 1996 (6) 。

美国印第安教育与寄宿学校 篇2

寄宿生活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做技能训练,女生们学习如何烹饪清洁,几乎要完成整改学校的工作量。而男生们则学习一些工业性的技巧,比如制作鞋子。在政权中主张社会同化的改革家关注着这一体系的成效,教育家在这个关键时刻作出了一些调整,宾夕法尼亚州成立了一所寄宿学校,其中一个内容是在暑期把学生送到白人家庭中,这种从寄宿学校短暂“外出”的方法是新尝试,希望让印第安的孩子能从生活各方面更快地脱离部落模式,进入文明定居的社会。后来这也发展成为美国的“寄宿家庭”形式。

当时的改革家称此举措是把印第安人“文明化”,更利于形成美国社会的一体化,也有民族主义者认为这是在逐渐摧毁印第安文明。秦始皇在亚洲大陆建立秦朝时通过焚书来达到文明的高度集中,而同比在欧洲大陆建立罗马帝国的亚历山大则保留了雅典原有的各种宗教和文明,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以至于后来罗马帝国分裂成了欧洲各国,而秦国建立的疆土则发展至今天的中国。历史选择的不同,美洲大陆也会有不一样的未来。

美国印第安人教育简史

1819

Mission Schools

印第安文明委员会每年集资十万美元来支持团队以及个人,帮助他们在印第安土著中生活以及进行教育工作。这一举措衍生了许多“任务学校”,以帮助印第安人融入文明社会为教育任务。直到19世纪末,联邦政府不再直接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这类针对性学校才逐渐消失。

1872

Charles Eastman/Ohiyesa

Charles A. Eastman是当时一名典型的“任务学校”毕业生,他后来成为了一名作家和医生,称得上是印第安学生出人头地的第一人。

1879

Government Schools

19世纪末,联邦政府的印第安办公室,建立和发展了一个由全日制和全寄宿型学校组成的印第安教育体系。1879年,印第安办公室在马萨诸塞州的卡莱尔设立了第一所寄宿学校,提供半天的学术课程和半天的职业技能课程。校园内的授课语言为英语并且采取军事化管理。当时的一名教师回忆道,师生们在入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用英文名,在黑板上列满了许多可供选择的英文名,每个人用教鞭任意选择。

1886

Carlisle School

印第安事务专员Adkins为了加快印第安人的文明化进程,最先下令禁止在寄宿学校说印第安土著语,并且规定不服从者将被逐出校园。随后全国的寄宿学校都有了这条校规,这种做法虽然强硬但确实见效。他还在1892年的演讲上说到:“消灭印第安部落属性,留下文明的部分。”

1928

Progressive Education

20世纪20年代,联邦政府对印第安学校的扶持和经营受到了越来越大的质疑,因为许多受过寄宿学校教育的印第安土著仍然深陷贫困。1928年,印第安人民的相关部门向联邦政府提出一份报告,强烈批评了寄宿学校的教学质量,尤其针对其中的职业课程。报告指出寄宿学校的职业课程其实只是为学校培养劳动力,以维持学校运作和节省政府开支为最终目的。印第安人民开始主动为后裔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这是一个部落文明化的重要体现。

1934

The Indian New Deal

通过了《印第安新政》,更好地保障了印第安人的权利。

1934

Johnson O'Malley and Public Schools

印第安事务委员会通过了JOM法案,法案授权美国内部大臣与各地区签订协议,确立政府为印第安学生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1940

Bilingual Texts

出现了一些英语和印第安语的双语读本,由印第安事务所监督印刷,分发到各学校。帮助印第安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吸收英语文化,加快完成平稳有效的文明过渡期。

1966

Self-Determination

上世纪70年代,印第安人在以明尼苏达州为代表的多地区发动了美洲印第安文化运动,举办了多个非传统的小型印第安学校,在提供职业生存技能培训的同时宣扬恢复印第安文明。

1990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Act

国会通过了美洲本土语言法案,联邦政策声明要维护自由使用美洲本土语言的权利。一些印第安学校甚至开始恢复部落语言的课程学习。

2006

Esther Martinez and Language Preservation

国会通过相关法案推广印第安语作为印第安特色学校授课语言之一,宣扬保存印第安文化。

2015

BIE Schools Today

直到今天,19世纪由印第安教育局创立的寄宿学校仍然在运营,当然它们不再以“文明化”为教育任务。

nlc202309021010

寄宿学校

一名寄宿生的日记

亲爱的日记,

我不愿意相信他们真的会把我送走。车子开在半路时,我的脑子里一半想着也许他们会重新想明白,掉头带我和他们一起回家。可惜我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而脑子有另一半就知道,他们是不会改变主意的。我觉得我爸妈不是那种一旦做了决定,还会突然反口的那种人。我已经决定了,要写日记记录在寄宿学校的全部生活。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就会找到这些日记,回想起来这些时间。

当他们把我载到校门口的时候,感觉非常糟糕。在乌云的笼罩下,学校显得有点阴森恐怖。爸爸妈妈提着我的行李,我们沿着一条小路进到一栋灰色的建筑。走廊里空荡荡地,只有负责接待的Canton小姐。她叫我们上楼到Merganser宿舍,不得不承认,我还蛮喜欢这个名字。可是放假真的很糟糕而且完全不能接受,我们甚至连自己单独的床都没有。有两个双层床,我快速选了其中一个下铺,因为我是第一个到的,所以可以先选。除了是双层床之外,房间非常小,根本没有走动的空间!房间里除了床之后还有一个很简陋的衣柜给我们挂衣物,我们都已经是青少年了,他们不应该只给我们那么少的空间,再有其他人进来这房子都快要拥挤到不能呼吸了。

我对这一切都感到非常恐惧,从我出生以来我一直都有自己的房间。因为我是独生的,所以我已经习惯了这样也不想改变,不想和其他人一间房。我已经开始觉得我会在寄宿学校度过平淡和孤单的生活了。有意思的是,我平时喜欢看一些关于女孩在寄宿学校生活的书本,她们看起来都有很多故事,比如和隔壁男校的男生谈了一场恋爱或者和寝室里的女孩成为了好姐妹,都很精彩。此刻我觉得我的幻想破灭了,没办法过上一段“书籍美好故事型”的寄宿生活。

爸妈准备走了回头再跟你说。

我明天再跟你分享我的室友(救命!希望不要太糟糕)。

一名寄宿名校的英语教师的日记

很多次我都打从心底对那些没有去读寄宿学校的孩子感到抱歉,这并不是因为我持有陈腐的势利观点所致,也许很多人会对寄宿学校抱有反对的态度,甚至出现一些激烈的声音比如:“你怎么可以忍受把你的孩子送走?”而当你在寄宿学校教了二十年的书之后,你就会忍不住拦下这些“声音”,告诉他们寄宿学校是非常好的啊。

最近恰好有一次,我在帮忙监督“行为规范日”。这个日子是想让孩子们更好地规范自身,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为了不让学生们在考试结束之后游手好闲浪费时间,能够为日后进入工作社会更快地适应环境,我们希望这个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做一些提升自我修养的准备。外界的要求精准和高效,并不会提前告诉你,从哪一刻开始你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些新的规则和要求其实是在无声无息地渗透和包围着你,提前做好预热是最好的。

显然,在寄宿学校就读的集体生活,非常利于孩子们学会在大环境中自存,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是在长时间的对话与交流中得到改善。因为你每日面对的人与说的话都会千变万化,与伙伴老师之间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应对方式也是多变的,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情绪。你就是在这些发出与接收交流信息中得到锻炼,学会感知与尊重他人还有如何和谐相处。

比如在形体课时,教大家如何正确地参加一个晚宴派对,前期着装到餐桌礼仪。在寄宿学校举行时,包括晚宴的前期筹备和后勤工作,有些都要学生自己来承担和学习,伙伴们会一同分享心情和经验。和非寄宿学校相比,这有利于更好地把一门课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得这些知识和体验更全面深入。

父母选择寄宿学校的原因

1. 一些家长早出晚归,在工作日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寄宿学校的招生年龄甚至有些低于四岁。一些经济比较一般的家庭,通常没有充足的经费聘请一个保姆或者家庭教师,送去寄宿学校可以一举两得,把孩子交给老师照看。

2. 当父母之间出现长时间的争吵僵持不下时,为了避免孩子受到惊吓,选择送去寄宿学校。甚至一些病痛问题、或者家庭暴力等,他们认为让孩子离开家反而显得比较安全舒适。

美国拉科塔印第安人的今生前世 篇3

松树岭印第安居留地的拉科塔人并未随着美国的繁荣而发展起来,因为没有工作机会(失业率高达80%),大多数的拉科塔人处于贫困之中,也因此一些拉科塔人选择为美国军方服役。然而,为军方工作的选择常常使拉科塔人陷入矛盾,因为美国曾经使用武力镇压过土著印第安人。

除了贫穷,印第安人的健康问题也层出不穷,不但受限制导致不得不选择不健康的饮食,松树岭居住的拉科塔人还饱受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的纠缠。当地人说,松树岭的环境和水资源受放射性的铀矿污染严重,政府当局否认了这一说法。但拉科塔人平均寿命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拉科塔人原来的平均寿命是80岁,如今男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7岁,女子是63岁。

上一篇:初中语文学案教学下一篇:企业年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