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旅游企业文化

2024-09-05

构建旅游企业文化(精选十篇)

构建旅游企业文化 篇1

1 打响“文化之旅”品牌,宜春的优势是什么?

市委、政府在2005年就提出,要在中心城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是经过多年求索后,才确定的城市功能定位。它对于已有2200多年历史的宜春中心城区来说,无疑是个影响深远、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里程碑,也是对今后宜春发展目标的一个清晰界定,是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而亮出的一张崭新名片。

可以说,当前在中心城区加大文化创新力度,打响“文化之旅”品牌,已是条件具备。①近10年的城市建设,尤其是“迎农运、创三城”以来,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思想文化层面的软件建设,还是城市文化层面的硬件建设,都已扎牢了“江南生态休闲城市”根基。②随着宜春近几年发展环境的优化,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张,引资招商的势头也愈来愈好,在社区居民中,来自闽浙湘鄂粤等周边省份的移民日渐增多,推动旅游休闲文化建设的呼声也逐日增高。③通过扎实运作“迎农运、创三城”和“月亮文化节”等庆典活动,宜春人的文明卫生素质显著提高,城市特色鲜明,人文环境和谐,创新出了市、区“两级联动”,整治脏乱死角、拆除违章建筑,纠正垃圾乱扔、车辆乱停、随地吐痰等不文明陋习,使一个文明卫生、平安祥和的赣西中心城市初显端倪。全国农运会以来,宜春的知名度远高于以前,再加上袁州府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肯定,中心城区的文化建设将迎来一个崭新阶段。

2 打好“月亮牌”,营造宜春休闲文化氛围的创新举措

(1)抓好传统节庆日活动,精心组织和创作一批优秀作品,推出“激情放歌新宜春”,“和谐文化乐万家”、“月亮文化之歌”等大型广场文化晚会。一方面为宜春群众奉献精神食粮,另方面又为做优“月亮文化”内涵,建设好“江南生态休闲城市”,营造强劲的舆论氛围。

(2)以弘扬宜春“月亮文化”为抓手,立足市本级,辐射全市,提升宜春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即,从现有宜春区域文化特色入手,挖掘健康有益的民俗文化传统,实施全市“千村计划”、“一村一品”工程。对策是:将明月山传奇故事、袁州评话、三星鼓、袁河锣鼓戏,袁州、樟树版画,高安采茶戏,上高农民道情、摄影,铜鼓漫画、客家歌舞,万载傩舞、花灯,樟树药俗、剪纸,靖安诗社、竹雕,丰城小品、书法,宜丰根雕,奉新农民画等区域特色文化,进行挖掘、提炼、扶植,重点抓好明月温泉、摄影村、剪纸村、农画村、旱船村、武术村、梅烛风俗村等十个特色文化“示范村”建设,树立“百村特色文化”样板,形成农村特色文化网络,开拓民俗文化村旅游线路,做强农耕文化品牌。

(3)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彰显宜春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禅宗文化、古色文化亮点,推动宜春旅游业的升级、升温。如市文化局在今年内就完成了全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审核工作;启动了袁州会议旧址和古牌坊修复工程;推进了吴城文化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公布了一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使“宜春名胜古迹游”、“禅宗祖庭寻根游”、“农耕文化体验游”等特色资源遗产大放光彩,打出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

3 整合全市文化资源瑰宝,打造“宜居城市”旅游休闲品牌

3.1 从五个方面入手,构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观赏体系

(1)在温汤镇建造状元文化博物馆,提升温泉古镇文化品位。江苏昆山市、锦溪镇,就是靠14座专题博物馆拉动了旅游。唐宋时期宜春就有“江西进士半袁州”之说,江西第一位状元卢肇出在袁州府,第二位状元易重是温汤本籍人,现保存有易重墓、卢肇状元府、一对2米多高的唐代石狮等珍贵文物,凭此建状元文化博物馆,宣传宜春“人杰地灵”的厚重文化。

(2)宣传世界上最小的庙,明月山下“五官显灵庙”。该庙始建于清代,仅2米高,2平方米宽,是世界上现存最小的庙,物以稀为贵,值得引导游客观赏。

(3)在温汤“天工开物园”,建造江南农耕文化博物馆,征集各种农耕文化、文物,拉动游客互动,可大饱游人眼福。

(4)沿温汤河畔,建造古民俗博物馆,将散落各地的明、清古宅,拆建、抢救。浙江横店影视城,拆建100多座古民居,带动了一方旅游。拆建古民宅,集中在温汤河岸两旁,既可回归江南古镇形象,也可作为历史题材影视拍摄基地。

(5)建造月亮文化博物馆,收集有关月亮文化的文物、传说、诗文,借助声、光、电技术,进行情景交融式展示。总之,以上六方面历史文化观赏体系建成后,定能彰显明月山景区的厚重历史文化,给游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3.2 从多个方面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出版成体系的书籍音像文化制品

(1)组织有关专家撰写《宜春名胜古迹》、《宜春历史名人》、《宜春馆藏文物精品图录》、《宜春摩崖碑刻》、《明月山传说》、《袁州风俗》、《宜春传统小吃》等系列书籍,供游人购阅、了解宜春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2)摄制系列宜春民俗文化专题片。如《明月山风光》、《禅宗文化》、《万载傩舞》、《高安采茶戏》、《上高盲人道情》、《袁州三角戏》、《宜春盘歌》、《宜春三星鼓》等,在公交车、旅游车播放,供游客观赏、购买。

(3)筹建新博物馆,出版《宜春旅游图册》,开通多条人文景观旅游线路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创意、开发。

一是在馆内设革命历史专厅,展示一条明晰、精美的红色旅游线路:宜春城区(袁州会议、湘赣临时省委旧址)、万载仙源(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秋收起义纪念馆(铜鼓肖家祠)、彭德怀铁血湘鄂赣征战遗址(铜鼓幽居)等,开辟红色旅游线路,使博物馆具备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二是博物馆不仅要“博”,还必须有“物”。可将享有国内乃至世界盛誉的馆藏文物,以高科技“平移摸拟”微缩景观法,将樟树“吴城遗址”、丰城“洪洲窑遗址”、奉新宋应星“天工开物”、高安吴有训“军事科技成果展”等,真实地再现宜春先辈们的丰功伟业,以增强馆藏神奇色彩。

三是将各类特色文化旅游线路整合、推介,以方便不同兴趣游客,选择不同的旅游线路,使全市各地旅游景点,按不同的文化背景连点成线、资源共享。

3.3 组织成体系的民俗风情表演,让游客品味宜春“草根”文化大餐

编排一组高质量的《宜春人善谋实干形象》舞台戏,在明月山景区为游客循环演出;浓缩一个地方风情戏,含傩舞、高安采茶戏、宜春三角班、三星鼓、宜春盘歌、上高盲人道情等;推出一套宜春“婚嫁礼仪”体验活动,供游客体验做新郎、新娘的民俗情趣;组合一套打麻糍、水磨豆腐、榨茶油等农耕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体验地方民俗风味。宜春还流传一批具国际影响的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如慈化寺《普庵咒》在东南亚就很风行,收集整理后,让民间艺人表演,它不仅能给游人带来“草根”文化大餐,还可避免地域文化艺术资源的流失……

如果说文化是旅游之魂,我们不能让她破碎;如果说文化是旅游之珠,我们不能让她零散。构建好“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观赏体系”、“文化书籍音像制品体系”、“文艺风情表演体系”、“文化旅游线路体系”,我们将塑造出宜春完整的、富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之魂,使宜春的文化瑰宝穿珠成线、光耀古今。

参考文献

[1]易国民.江南生态城市宜春[EB/OL].宜春政府网,http://www. yichun.gov.cn/

[2]涂师平.宜春禅宗文化遗址巡礼[J].南方文物,2004,(04).

[3]黄厚生.从《骖鸾录》看江西中部的旅游资源[J].商场现代化,2008,5.

[4]“坐我集云峰顶,对公小释迦身”源自宋代诗人曾几《黄嗣深尚书自仰山来惠茶及竹薰炉》收录于宋《诗词正文》.

试论旅游景观文化系统的构建 篇2

都江堰风景区分为离堆公园、渠首三大主题工程、二王庙和玉垒山公园四大部分,其景观各有侧重,包含不同的文化意涵。综合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水利文化。是人们在利用水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从都江堰渠首三大主体工程到离堆公园的园林建设,都江堰景区处处渗透着水利文化的影子,水利文化就是都江堰景区的灵魂。例如,鱼嘴分水堤的创建,它不同于传统堤坝,为拦水的横“一”,是一个分水的竖“1”。就是这个“一”字写法的简单变化,在人类治水的历史中却经历了血与泪的洗礼与磨练,这个变化昭示了在人与水的关系中,人类终于站起来了,掌握了主动权,变水患为水利。这种思想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人—大禹,并将其发扬光大。竹笼和杩槎在水利工程的建造中的运用,也是都江堰水利文化典型的代表。竹笼以柔克刚、聚少成多,在都江堰治水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二,园林文化。是人们在利用空间进行审美时,构筑建筑物、栽种花木、掇山理池等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它包括建筑小品、假山、人工池、动物以及安排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形成的制度和思想。作为风景名胜地的具有景区,园林文化在离堆公园、二王庙、玉垒山公园均有体现,而离堆公园尤为突出。其中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一处假山的堆叠,还是一丛花木的摆放,都非常讲究。其中众多的川派树桩盆景的离堆的亮点。比较遗憾是后来修建的堰功道一改中国传统园林的幽深、曲折为平直、对称的西洋园林风格。二王庙和玉垒山的园林建造也十分出色。作为道教建筑群的二王庙因地制宜,布局严谨,建筑杰出,为川西道教宫观的代表。而玉垒山各处建筑的建造也非常注重与环境的配合。

其三,祭祀文化。是人们为表达对于不可征服神秘力量的敬畏而形成的仪式、节日、禁忌,并因此修建的寺庙、神坛等有形和无形的东西。都江堰景区的伏龙观、二王庙、城隍庙均包含了丰富的祭祀文化内容。除此之外,二王庙的庙会、都江堰放水节等节日和活动都蕴含大量祭祀文化。

其四,其他文化。此外,都江堰景区还有交通文化、军事文化等。

3.2 都江堰景区景观文化系统

都江堰景区景观文化主要包含水利文化、祭祀文化、园林文化、交通文化、军事文化等诸方面。但由于交通文化、军事文化等涉及面较窄,与景区核心文化价值关系相对疏远,因此景观文化系统的构建主要集中于水利、祭祀、园林三方面。其地位分述如下:

3.2.1 水利文化为核心

由于水利文化涉及都江堰景区的大部分地区,而且是都江堰景区的核心魅力所在,所谓“拜水都江堰”,这里的水其实准确来讲就是“水利”!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甚多,水文化发达区域也应以长江中游平原、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而水利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则都江堰当仁不让。因此水利文化在景观文化系统中占据核心的地位。

3.2.2 园林文化为依托

红花也要绿叶配,再有文化底蕴的名胜如果没有美景点缀,也是不够完美的。都江堰景区植被覆盖率高,奇花异卉、亭台楼阁、山溪盆景点缀其间,使其更加耐看,增加了景区的魅力。游人在或走或停之间,美景满眼、步移景异、美妙异常。离堆公园、二王庙、金刚堤、玉垒山公园均有园林做背景。因此园林文化为都江堰景区文化系统的依托。

3.2.3 祭祀文化为皈依

二王庙、伏龙观、城隍庙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敬神、庙会、放水节都是祭祀文化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二王庙、伏龙观都是为了祭祀都江堰的修建者的。这种传统的祭祀活动表达了当地先民淳朴的感恩心理。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二郎的生日、六月二十六李冰的生日,人们都要在二王庙举行隆重的庙会,将他们当神仙进行祭祀。从宋朝起,每年清明放水节,地方政府高官要亲自主持都江堰放水大典,沿袭至今,形成了一个盛大的集会和节日。这些祭祀文化对于弘扬水利文化精神,净化和升华旅游者的精神世界都有莫大的好处。这就如同宗教旅游者的朝觐一般,可以升华旅游者的精神。因此祭祀文化为景观文化系统的皈依。是我们建立景观文化系统的目的—增智益神、提升旅游者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景观文化系统的构建有助于我们在开发旅游景区时高屋建瓴,从文化的深度解读旅游景区。而都江堰景区景观文化系统的构建需以水利文化为中心,园林文化为背景,祭祀文化为皈依。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R.戈尔德耐,J.R.布伦特·里奇,罗伯特·W.麦金托什.旅游业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4.

[2] 李琼英,方远志.旅游文化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9.

[3] 刘敦荣等.旅游文化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9.

[4] 陈宗海.旅游景观文化论[J].上海: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5] 杨济中.“秦修都江堰”的十大疑点[EB/OL].

[6] 刘庭凤.巴蜀园林赏析(十一)——离堆公园[J].上海:园林,2008.11.

浅谈山东民俗文化旅游的构建 篇3

关键词民俗;民俗文化旅游;构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205-01

1山东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1.1“民俗”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容

“民俗”是民间社会生活中传承文化事象的总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基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象。这些事物和现象既蕴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里,又表现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传统中。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民俗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民俗的内容看,主要有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口承语言民俗、精神民俗等。

1.2山东民俗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1)人为因素所带来的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问题。人为破坏给旅游开发与保护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一方面,部分经营管理部门在旅游开发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经营过于商业化,完全不考虑资源保护与管理,使文化资源本体收到破坏;另一方面,一些旅游者素质不高、行为不规范,如随地抛弃废物垃圾、在古迹建筑上乱刻乱画等,使很多景点(区)的文物不同程度受损。

2)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缺乏规范化、联合化,对外竞争力不强。山东的民俗旅游资源种类丰富,但由于缺乏宏观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开发相对滞后及不规范的内部竞争,这些情况既不利于资源的深层开发,更不利于旅游品牌的形成及对外竞争力的增强。

例如,同属胶东半岛的胶南、龙口均举办纪念徐福东渡日本庆典、徐福故里文化节,大同小异的旅游资源、活动内容和客源市场,不仅抹煞了民俗旅游的特色,而且分流了目标客源市场,影响了两者的旅游收益。

3)民俗旅游节庆活动重叠。节庆活动是民俗旅游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项目,然而很多景点(区)的民俗旅游节庆活动,诸如庙会、灯会等都大同小异,致使节庆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同质化的竞争导致了多败俱伤。

2山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山东省较早的开始挖掘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资源,并相继开发出了一系列优质民俗旅游产品。早在1979年,青岛就接待了第一批海外旅游者,8名美国游客在青岛延安二路访问了10户较为典型的城市居民生活模式的家庭;1984年,潍坊就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风筝会;1987年,泰安举办了首届国际登山节;同年,曲阜开发了古典婚俗旅游……,这一切都使得山东的民俗文化旅游无论从质量,还是规模上都居于全国前列。

山东各地自然环境各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因此在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也各有不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山东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类型丰富多样,在开发内容上也逐步深入,形成了一批知名度和评价比都比较高的民俗旅游品牌,但目前山东民俗旅游业开发仍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古村落、民俗村、民俗主题公园等方面的开发还有较大潜力。

3山东民俗文化旅游的构建

3.1加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1)加强对旅游经营者的管理。打破各旅游区(点)的经营者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在开发中要分工负责、统一协调,避免盲目开发和无序竞争,以防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人为破坏。

2)强化旅游者的资源保护意识。旅游者的不规范行为是造成民俗文化资源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旅游者的自觉保护意识,规范个人行为,使其认识到保护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

3)健全法规,依法保护。法律武器是民俗文化资源保护的最有力的保障,全省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保护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使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

3.2对内联合、对外竞争,打造山东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在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中,应把全省作为一个整体面对市场,运用立体宣传手段,推出社会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项目,树立自己的品牌,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如全国许多地方都开发以“徐福东渡”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因此对于地理位置较近的胶南、龙口两市的徐福文化节就应该在协调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对外竞争,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可采取两地每年轮流举办,或一地为主、一地为辅的方式,同时也可以把举办的时间分开,避免“撞车”。

3.3挖掘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将旅游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可以体现出民俗旅游的独特性、文化性、趣味性及参与性等优势特征,顺应了当代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目前大多数民俗旅游景点日益走向庸俗化、企业化的时候,挖掘、突出文化内涵是提升民俗旅游景点品味的良好手段。因此,要加大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挖掘其文化内涵,使之转化为可开展的旅游项目或活动。如梁祝文化旅游、水浒民俗旅游,若能加强对梁祝文化和“八百里水泊梁山”的水浒民俗文化的深层研究和开发利用,定能为鲁西南、鲁西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创造新的亮点。

山东是民俗文化资源大省,蕴含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要在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指导下,结合民俗文化的地域分异规律及特征进行分区开发,“点”、“面”結合,促进山东民俗文化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立潘.民俗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2]何佳梅,王德刚.山东省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齐鲁书社.

[3]李万鹏,叶涛.《齐鲁文化大辞典》民俗分篇,山东教育出版社.

[4]李东成.论山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2007.

体育旅游文化内涵及其系统的构建 篇4

1 体育旅游文化的具体内涵

1.1 体育旅游文化中的主体

毋庸置疑,旅游者便是体育旅游文化中的主体。单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旅游者起到了传播体育旅游文化的关键作用。若从体育旅游文化综合的角度来看,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可以置身于当地的民俗风情之中,表现出每个旅游者独有的性格和品质[3]。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不仅对物质文化存在需求,更追求精神文化上的极大丰富,因此,提高旅游者的审美个性和文化素养,是创造完美旅游文化的前提[4]。随着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开展,奥林匹克精神已逐步的传递给每一位中国人,而体育旅游文化更是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和延续。让旅游者不断的接受体育旅游文化的熏陶,在传播体育旅游文化的同时,创造出新的文化,有效的带动体育旅游文化的发展。

1.2 体育旅游文化中的客体

在体育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体育旅游的商品、资源及设施,都是体育旅游文化中的客体。目的是为了吸引旅游者的眼球,更好的带动体育旅游文化的传播。因此,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体育旅游文化产品是体育精神文明的体现也是体育旅游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的前提[5]。

1.3 体育旅游文化的中介体

体育旅游文化的中介体可以分为直接中介体和间接中介体,直接中介体是指为旅者提供体育文化旅游的体育旅游企业,而间接的中介体则是指与体育旅游文化相关的体育旅游协会、教育培训机构等。直接中介体和间接中介体的区别就在于直接中介体是体育旅游的主体文化,而间接中介体则是使体育旅游文化客体得以更好传播的媒介[6]。直接中介体针对的是体育旅游文化中的主体,而间接中介体则针对了体育旅游文化中的客体,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体育旅游文化的传播和构建,在实际的体育旅游文化过程中也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例如横渡黑龙江、湖北奥林匹克中心等体育旅游项目都在直接中介体和间接中介体的支持下得到了完美的效果。因此,体育旅游的中介体有效地规划了体育旅游文化,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可以充分的体会到体育旅游的文化氛围,树立体育旅游文化的精神,让体育旅游文化得以有效的传播[7]。

2 体育旅游文化系统具体的构建过程

2.1 对体育旅游文化系统的界定

体育旅游文化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文化,虽然其具有一般旅游文化中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娱、购),但也同时具有着与一般旅游文化差异较大的内容。体育旅游文化是以体育活动为核心的旅游文化,旅游者在进行体育旅游的过程中不以享受和玩乐为主而是以体育运动作为最主要的项目,这便是体育旅游文化体系区别于其他旅游文化体系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对体育旅游文化系统的确切界定。

2.2 体育旅游文化系统的具体结构

构成体育旅游文化系统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旅游文化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体。虽然这三个体系各有其不同的内涵,但都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层面进行相互的结合,即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是指在体育旅游过程中体育旅游的主体和中介体所体现的旅游观念、价值观念和学术理念。物质层面是指体育旅游过程中体育旅游的客体可以为体育旅游文化的主体即旅游者提供更好的物质服务,如自然景观、旅游设施等。制度层面是指体育文化旅游的中介体即相关的国家体育文化旅游管理部门,为体育文化旅游的主体制定的旅游相关规范和制度[8],以保障体育文化旅游可以顺利的进行。

3 结语

体育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新兴文化,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旅游内容,而是将体育与旅游有效的结合起来,让体育成为旅游的重点,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不仅带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也同时提高了体育旅游文化的传播速度。因此,明确体育旅游文化的具体内涵、完善体育旅游文化的系统结构是体育旅游文化迈向成功的第一步[9]。合理的规划体育旅游项目、加强体育旅游设施的建设、扩大体育旅游的效应、挖掘体育的真正内涵,都是加快体育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10]。该文通过对体育旅游文化内含和系统构建的阐述,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和建议,以期体育旅游文化可以在外来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春山.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3-7.

[2]付高.体验经济视角中的体育旅游与体育旅游营销[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25-27.

[3]肖国良.海南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开发优势与主题设计[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7):8-11.

[4]周永伟.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与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J].体育博览,2011(19):185.

[5]傅文传.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114-115.

[6]姜付高,李勇.体育旅游文化内涵及其系统的构建[J].JORU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2007,22(3).

[7]赵荣光.中国旅游文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79-80.

[8]王桂忠.体育旅游资源分类及资源可更新性探讨[J].体育科学,2003(4):12-15.

[9]王红英.21世纪初我国体育健身消费市场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15-18.

旅游企业文化标语 篇5

旅游企业文化标语

1、父母望你安全出行,妻儿盼你平安还家

2、处处小心,安全是金

3、走安全旅游之路,游秀丽山河之景,度快乐平安之假

4、占道经营摆摊点,妨碍交通酿危险

5、你我让让,生活通畅;大家等等,平安吉祥

6、行在旅途,安全在心

7、别用生命赶路,莫拿幸福作赌

8、您因旅游美景而心醉,风景因您安全而更美

9、旅游须知千万条,安全出行第一条

10、人生需走百年路,何必争抢这一步

11、宁走千步远,不走一步险

12、安全牢记心间,旅游减少遗憾

13、留意头上景,当心脚下路

14、疲劳开车你不止,事故生时悔不及

15、共建安全旅游,共享旅游安全

16、风景这边独好,安全至关重要

17、争抢,抢出飞来横祸;礼让,让出平安畅通

18、美丽普洱我的家,交通安全靠大家

19、走文明路,开安全车,度平安假期

20、景区风景美,开车莫陶醉

21、移步不看景,看景不移步

22、旅游持续发展,安全主题永恒

23、驾车不喝酒警钟长鸣,喝酒不驾车安全第一

24、快乐是您旅游的追求,安全是您旅游的基础

25、莫以一时的“醉”过,换取一生的悔过

26、文明出行平安在,礼让驶得幸福来

27、文明把握方向盘,平安行驶人生路

28、风景无限好,安全不可少

29、旅游安全人人管,事故隐患处处防

30、加强旅游安全,建设美好安徽

31、文明是出行最美的风景,安全是回家最快的路程

32、行车,行人,遵章守法;为您,为他,平安到达

33、安全旅游,文明旅游,和谐旅游

34、安全意识放心上,旅途美景放心赏

35、旅游开心一路,安全幸福一生

36、一次车祸终生悔,莫拿生命赌明天

37、良药苦口利于病,旅游安全利于行

38、讲究卫生杜绝病从口入,注重消防远离火魔侵袭

39、皖风徽韵永难忘,文明安全是保障

40、你文明,我文明,妙曼普洱更闻名;你礼让,我礼让,和谐交通心舒畅

41、只有安全旅游,才能快乐旅游

42、酒店服务争上游,消防安全要带头

43、自驾旅游欢乐多,安全行车是保障

44、旅游风景怡人,安全意识不忘

45、旅游参天树,安全是沃土

46、疲劳驾驶危险在,酒后驾驶事故来

47、为了孩子为了爱,校车一定别开快

48、山水风景好,安全别忘了

49、黄灯莫抢红灯停,“绿阴干瞎”才安全

构建旅游企业文化 篇6

摘要:和谐企业文化应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这四个层面进行整合与构建。其中,核心价值理念体现着当前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一种追求与选择,它对企业文化的生成和重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文化 企业文化 核心价值 企本文化 领导文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 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单纯依靠制度的硬管理不能有效地指导员工自觉行为,企业文化构建才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众多企业百舸争流、力求实现质的突破、争创国内一流企业的今天,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能否实现长期、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和谐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保持动态张力平衡、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组成。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应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这四个层面入手。

1 提炼核心价值理念

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为人家认同接受的核心价值体系[1]。价值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核心价值是价值文化的根本。核心价值理念在企业特色文化的生成和再塑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源泉和动力。价值观念这种感召依靠义务信念,人们的动力和精力都是围绕它组织起来的[2]。正是人们对基于认识理性核心价值的感召的信奉,使企业中分散的组织和多样化的个人组成了一个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有机整体。对企业而言,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企业在为实现共同远景、完成职能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践行的根本理念引领下所形成的、规约企业文化本质特征和发展走向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和共同规范的体系。共同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理念生成的土壤。

点燃和培育共同价值观,是企业形成团队合力,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文化战略。只有把蕴涵在企业核心团队和共同体成员内心深处的共同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来,才能促进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共同的价值观能使这个组织更加稳定,促使企业新成员的社会化,并强化原有成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认同企业的理想。在企业中,应该确立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为基础的共同价值观准则。

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企业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企业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的先进的、优秀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指导全体师生员工行为、解决企业发展主要矛盾、判断企业发展是非标准的根本信念和准则。所以说, “和谐、发展、责任、创新、多元”,应该成为企业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所应坚持的核心价值准则。

2 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共同体,它的行为和发展都要依靠其中每一个人的积极行动。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萨乔万尼所强调的,领导者的文化角色及象征角色对优异的企业表现很重要,他们担任首长的角色,向他人发出什么是有价值的信号。协调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使团体始终保持团结、和谐、进取,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能。这就必然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实现从技术领导到文化领导的转变。另外,要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以人为本”[3]。企业领导及其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在激发和建立新型和谐企业文化,传播和实现核心价值观,改变个人或小组的价值观、行为和规范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企业领导的专业角色要相应地进行转变,要从单纯的管理者过渡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建设科研的促进者和文化的传播者,要依据其独特的企业理念和思想,从企业实际出发,规划和描绘企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蓝图,以自我发展和自身的道德领导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其次, 企业领导者应该成为善于倾听团体成员心声,关注成员发展,激励员工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精神导师。通过文化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协作、具有自我管理意识和卓越工作能力的工作团队。这种精心组建而成的工作团队不仅能体现领导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还能集中体现和践行企业的远景、目标和规划。

最后,企业领导在管理中要追求卓越,确立特色化目标,不断整合企业文化形象,使企业特色文化更为鲜明,有力地促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推进。

3 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

实际上,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从企业实际出发,通过企业成员共同参与的方式,不断整合、优化企业文化资源,逐步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独特价值理念、管理理念和组织体系。企本文化是实现企业精神文化的独特性和专有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由于人员素质、领导方式、发展方向等不同,两者之间的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就会存在很大差异,所谓“移形易而移神难”,这就必然要求强调和突显企业自身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主体作用。

以学习型为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企业形成特色文化、打造企业个性化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企本文化既强调企业领导者的作用,也关注发挥企业共同体成员在特色文化形成中的不可替代性作用。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促进两者之间沟通融合的有效桥梁。塑造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全面、深入、系统地思考企业和个人的发展目标,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体的自我超越,从而不断营造出“和谐”企业文化氛围。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将有利于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激发所有成员从事工作和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领导能够带领全体员工坚定不移地向建立一流企业的共同远景迈进。

4 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通过各类组织仪式得以诠释、表达和传播。在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中,核心价值观、信念内化契入组织成员共同的认识和意念中就形成了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实质上依赖于企业组织中的人及其行为。

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4]因此,对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组织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则能使企业中的成员认同和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组织成员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会得到加强,并且愿意承担企业的使命,从而也就有利于企业形成重视人的主动性的企本文化。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确立企业的价值取向,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可以使得企业不仅能建立良好的内部及外部关系,还可以用良好的文化理念引导企业正确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筑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3):1.

[2]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学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7.

[3]张明玉.企业和谐文化——试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5):187.

黄帝陵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形态构建 篇7

寻根旅游是人们及其后裔因思念故土、亲友而到祖居地寻根探访、观光旅游的活动。作为独特的文化旅游形式,人们通常会购买旅游纪念品来寄托情感,满足内心的归宿感和期待,从而对旅游地的人文感怀也油然而生。

作为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文物古迹为一体的黄帝陵,其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拥有着极大的潜在客源市场。众所周知,黄帝是华夏人文始祖,一统部落而开国的圣人,他曾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大融合、大发展的文明时代。而作为其精髓的黄帝文化,毫无疑问便成为全球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往的体现。黄帝陵就成为了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始祖认同和膜拜的圣地。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桥山,《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是见于史书的关于黄帝陵的最早记载。早在汉武帝之前,桥山黄帝陵就已存在。西汉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北巡塑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桥山黄帝陵列于国家祭典,并重修轩辕庙。古代中国人认为“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因而非常重视对祖先的祭祀,每年清明之际,在黄帝陵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1]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殷切关注,祭祀规模也日渐隆重,祭祀黄帝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华夏儿女,共谋祖国统一,开创美好生活的一项重大活动。也正是在这种大文化的背景推动下,黄帝陵景区的寻根文化旅游逐渐炙手可热起来。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2010年,黄帝陵景区游客游览108万余人次(不包括各种政府、民间组织的公众祭祀活动人次),到2011年9月已突破此人次。现场调查中还发现,游客在黄帝陵景区和黄陵县停留期间没有独特的文化旅游纪念品可以购买,当地不能获得与资源相匹配的收益。目前到黄帝陵的旅游者只能进行祭祀活动,景区旅游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这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彰显黄帝陵的文化特色,制约着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成为陕西旅游文化的缺失。

出现这种状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主要原因是现有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并没有体现出当地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特殊的民族历史文化特征,这与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不相适应。黄帝陵现有旅游纪念品与国内大多数旅游景点的产品雷同,甚至出现销售与地域文化毫无联系的贝雕、椰雕等旅游纪念品的现象。旅游纪念品缺乏创意,与黄帝文化特色不相关联;缺乏地域特色,与当地文化特点不符,无法反映出陕西地域文化特色以及黄帝文化的特殊性。

2 旅游纪念品承载的文化与精神价值

旅游纪念品是能够通过一定造型、色彩和材质,发挥传达信息的符号作用来表征某种含义。通常情况下,其传达方式可以是图像的、指示性的或者具有象征性的,使人们通过旅游纪念品的造型直观的获得某种意义的领悟和价值体验。同时,旅游纪念品的消费可以带动旅游经济和文化发展,对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旅游纪念品通过其造型语言可以成为文化的传播载体,使消费者明确了解其出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充分发挥其审美功能,给人以亲切的感受,对生活的感悟和文化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创造出纪念品特有的情调,发挥其纪念性意义。黄帝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特殊地位,使以它为造型题材的旅游纪念品应从体现民族文化特征为出发点,使消费者从中得到很大程度的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可。

在世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业的一项高附加值产品,其销售收入占旅游产业总收入的40~60%,加快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对于提高旅游文化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黄帝陵旅游者大致可以分为大众游客和寻根游客。大众游客的行为活跃,不关注旅游纪念品的主题性,购买旅游纪念品以个人情趣喜好为主;寻根游客则更多关注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对于自己的旅游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具有责任心。所以,正是由于黄帝陵的特殊旅游地位,所以其景区的旅游纪念品不同于一般旅游商品,它不但要能够反映黄帝陵的景点特色,而且还得承载起人们对华夏始祖的崇敬之情。

黄帝开创的中华民族文化及其民族精神,在民族发展史上的作用是全面的、深入的、无所不包的。由此衍生的黄帝文化无疑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陕西黄帝陵在中国黄帝文化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从历史、文学、民间民俗传播等角度已形成的文化特征,如何在旅游纪念品的造型设计中以造型元素为载体实现其民族文化特征,使消费者从中得到很大程度的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可,成为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的重点与难点。

黄帝陵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应从挖掘陕西黄帝陵历史文化资源的视角,挖掘适合造型艺术表现的元素,形成鲜明地域文化形态、多种类型的系列旅游文化纪念品。陕西传统手工艺特点鲜明,具有浓厚西部地域文化色彩的特点,如剪纸、秦绣、泥塑、陶瓷器物等手工艺形式;比较时尚的则有小型装饰挂件、纪念徽章、纪念卡、纪念币等,均可以成为黄帝陵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形式。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对黄帝文化历史研究和对黄帝陵景区实地考察、调研,搭建出黄帝文化主题旅游纪念品的框架体系。设计开发应本着体积适当,便于携带,集现代声光电等先进技术实现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开发设计中突出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文化特色,力求在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体现现代设计的艺术魅力。可分为人文方面、历史文化方面、景区景观典故方面的主题系列进行分类开发设计,通过设计加强对主题文化、景区的文化宣传,实现黄帝陵旅游纪念品的纪念价值,提升其文化内涵,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使黄帝陵的旅游纪念品能更好地寄托寻根者对先祖的纪念和缅怀之情。

3 当前文化背景下的黄帝陵旅游文化价值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顺应时代需要,秉承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已成为一种大趋势。如何借助旅游纪念品独特而广泛的传播功能,融合陕西民俗风情,生动体现黄帝文化特有的文化内涵便成为人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黄帝文化展示着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点,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精神在海内外广泛流传,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人文文化价值有着深刻而广泛的意义。只有充分利用好黄帝陵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优势,以深化民族文化精神为目标设计开发系列旅游纪念品,才能够不断提高黄帝文化的历史人文文化价值,提升陕西黄帝陵旅游文化内涵,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陕西旅游市场竞争力,对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要:在当前寻根文化的大背景下,作者就黄帝陵旅游文化形态开发中旅游纪念品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其蕴含的丰富文化特色与民族文化精神象征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借助黄帝陵独特的文化题材,以深化民族文化精神为目标开发系列旅游纪念品,借助旅游纪念品质朴的亲和力,文化传播的广泛性,以不断提升黄帝陵旅游的文化内涵,强化陕西旅游市场竞争力,对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黄帝陵,旅游,文化形态

参考文献

[1]何炳武,黄陵县志.西安地图出版社,1995.

[2]杨从锋.旅游纪念品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之研究[D].江南大学,2004.

构建旅游企业文化 篇8

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特点

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方面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目的的课程,主要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方面的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比较,区别主要在于专业课程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强调的则是人们在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究中体现出的人性关怀,突出人性教育在素质教育课程中的地位,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人性。 文化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强调教育的文化属性, 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是教人如何“ 做人”的教育, 即提高人的素质。 二是内在性。 文化素质教育除了传授人文知识,还注重人内在品质的塑造,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即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塑造理想人格,具有内在性的特点。 三是相通性或通识性。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其内容结构上与专业课程有区别,它既具有专业性的内容,又跨越专业的限制,使不是该专业的选课学生既能掌握相关专业最基本的知识,又能领会超越专业内容的基本道理,而且比较易于理解和接受。 四是阶段性或渐进性。 人文素质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儒家经典《 大学》 中这样表述:“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说明中国古代的人文素质教育就充盈着强烈的人文意识与人文精神,强调人文素质教育的阶段性、渐进性。 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以修身立德为根本,建立一个适应不同年龄段的教育体系。 五是引导性。 在文化素质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所学人文知识中蕴含的做人道理与处世哲学,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拓展知识、开阔视野。

二、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995年,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进入试点阶段,将文化素质教育逐渐纳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领域,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 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 曾几何时,高职教育被诟病为“ 人力”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被冠以“ 机器人”、“ 工具人”等称号。 在全国高等教育大声疾呼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各高职院校也开始从思想上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课程的引导性不够。 人文素质课程的开设过于功利,有些课程为了增加学生选修人数,片面地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强调实用性、工具性,而文化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没有或很少体现。 二是课程设置存在“ 专业化”倾向。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具有相通性的特点,其课程内容应该跨越专业的限制。 而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文化素质课程基本上还是按照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来分门别类,导致某些课程实质上沦为专业教育的延伸,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融合不够。 三是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 大部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论证与合理规划, 课程开设随意、盲目,课程凌乱,毫无系统性、整体性可言, 并且有些文化素质课程的设置与专业学习完全脱节,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与专业教育的相关度低。 四是文化素质课程的落实不到位。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轻视文化素质教育的现象,部分职业院校将文化素质教育当作“ 面子工程”,没有全面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有的院校甚至将文化素质教育甚至约化为“ 两课”教育,导致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五是课程的评价方式存在偏颇。 目前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的评价方式基本与专业课程一样,大多数课程的评价仍以分数论成败。 文化素质教育具有阶段性或渐进性的特点,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非常复杂、缓慢, 需要以课程知识为载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化,还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及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才能慢慢积淀为素质,其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必须经过教育、养成、熏陶等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不应是阶段式的,应该是长期的,评价方式与评价体系都有待改进与完善。

三、高职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1、高职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 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将文化素质教育作为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2、高职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原则

首先,“ 以人为本”的原则。 推动教育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育是人的教育,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必须做到以人文本、德育为先,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其次,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 高职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坚持全面、和谐发展的育人观,明白高职教育并非“ 制器”,转变高职教育为“ 技术教育”的偏颇认识,在文化素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人文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第三,系统性与针对性原则。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经过科学论证与合理规划,构建科学、完善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既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又要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 既要贴近社会发展, 又不能完全迎合学生。 第四,可接受性原则。 文化素质课程的开设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所开课程必须具备可接受性,让非专业学生也能“ 听懂”,并尽可能地增加课程的可感知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结合原则。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灿烂的文化与厚重的人文精神。 当今世界,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素质课程设置既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及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又要展现世界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与人文精神,尤其是科技发展的成果,要与国际前沿理论紧密联系。 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全球各种文化的激荡与科技、经济、意识形态的较量中,有能力维护国家与民族的正当权益,才能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健康、 持续与协调发展,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高职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 1) 高职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结构

构建高职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课程结构问题。 通过研究,综观各高校关于文化素质课程划分的情况,笔者将旅游专业的文化素质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两大类。 显性课程也称显著课程或正式课程,是指学校中的正规课程,是学校或教师公开承认并讲授的课程。 隐性课程是除了显性课程或公开授课等以外的课程,隐性课程避开课堂上的直接说教,而是将教育目的深藏在随时都可能进行的丰富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各种情感体验, 在无意识中走进教育者预先设计的境地, 通常能达到显性课程难以达到的教育目的,并且易于为学生接受,所以隐性课程通常又被称为隐蔽课程。

( 2) 高职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显性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旅游专业文化素质课程的显性课程,按照课程类别可以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类。 其中必修课程是指蕴含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人文知识、人文素质及相关的人文表达能力的课程。 必修课的设置,按照国外的经验,可以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类课程,旅游专业可以开设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世界文化与文明、东西方文化比较、中外民俗等课程;第二类是方法类课程,包括科学方法、学习方法、生活方法的引导课程, 旅游专业结合专业实际可以开设一到两门与生态环境、地理有关的课程,如人文地理学、自然资源学、生态与环境规划、风景园林规划等课程;第三类是表达类课程,主要学习大众传播和表达技巧,结合旅游专业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高要求,可以开设普通话、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第四类是专题研究类课程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旅游是服务行业,与人打交道,人际交往能力尤为重要,可以开设服务礼仪、公共关系、心理学及相关课程。 选修课主要是拓展学生视野、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发展某一方面才能及个性发展需求相关的课程。 旅游专业的选修课的设置可以考虑开设语言类、艺术类、教育类的相关课程,语言类的可以开设各种地方方言,如粤语,艺术类的可以开设音乐、舞蹈、美术类的课程,教育类的可以开设关于大学生恋爱、青春生活的等课程,如爱情、婚姻与家庭。

( 3) 高职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隐性课程体系的构建

隐性课程被国内许多学者称之为文化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主要指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各类文化素质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的开展,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的目的,帮助学生提升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塑造理想人格。 结合旅游专业的专业学习及社会对旅游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笔者认为,高职旅游专业的隐性课程的设置,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多涉猎文学、历史、文化、民俗、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尤其是要阅读一定量的中外名著;开展各类人文知识讲座,如各类音乐、戏曲艺术赏析讲座,中国画、中国古代文学及诗词鉴赏讲座,中国陶瓷、 雕塑及各类工艺品艺术赏析讲座,各类影视评论、文物古董及旅游文化、公关礼仪等讲座;开展各类文化素质活动, 如中国传统的各类民俗文化节、旅游文化节、旅游技能竞赛节、西方艺术节、戏剧节,帮助学生感知和体验各类文化,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参与校内各类文化社团组织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与口才、书画摄影展等,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观看各类经典影片、文艺演出和音乐会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围绕专业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旅游景区、主题公园、博物馆、星级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及相关行业进行参观、 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各类公益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社会,从而改造自我、提升自我,进而使人格得到升华。

四、结语

作为高职旅游专业的一名专业教师,笔者只是针对高职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建议,其课程体系的构建还不够成熟与完善,需要我们在实践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完善。 总而言之,高职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还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各位同仁共勉。

摘要: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普遍重专业教育、轻文化素质教育,高职旅游专业作为旅游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忽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不利于旅游人才的全面和谐发展。加强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意义重大,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旅游专业,文化素质,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岂之: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2]谢和平:弘扬大学文化推进人文素质教育[J].求是,2011(17).

[3]傅晓军、尹新:从哈佛通识教育到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06(2).

[4]韩秀婷: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4(11).

[5]刘晓明: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程的定位与课程体系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

[6]夏骏:国外高校德育中的显著课程和隐性课程[J].常熟高专学报,2002(1).

如何构建旅游企业顾客忠诚度 篇9

顾客忠诚度在企业经营中是一个营销的概念, 它是指消费者对某一消费产品的保持始终关注、热爱和追随乃至消费的一种信任态度。

对旅游企业来说, 作为消费者的游客, 对某一旅游企业一如既往的消费追随、钟爱, 是以忠诚的态度将自己的消费投向锁定在某一经常消费的旅游企业及其产品中。这种忠诚度表现为, 作为某一消费者个体或群体经过对某一景区消费后, 将再次或多次进行前往重复消费, 并持续地向周围人群通过人际传播。

2 旅游企业顾客忠诚度的构建, 基于其对企业发展的价值

旅游企业顾客忠诚度决定着旅游企业的生存, 、影响着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决定了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 旅游企业的顾客忠诚度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以下价值。

2.1 决定客户个体是否再次消费

顾客对某一旅游企业忠诚, 说明游客在曾经的消费中, 都某一企业及其产品的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的消费功能非常满意, 而且形成了良好的消费认知, 这样他们在有消费需求时, 就会引起再次选择消费的欲望, 有可能形成回头客。

2.2 决定了大众人际传播中的声誉

顾客的忠诚度是以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良好的印象基础上, 因此, 这部分游客必然在自己消费后通过人际传播, 将对企业有关认知良好信息传递给周围的朋友、同事、亲人或自己认识的人。这种美好的认知信息会得到扩散, 从而在大众群体中逐渐形成大众对之的美誉度传播与印象, 这将对于形成企业及其产品的影响力, 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具有重要的作用。

2.3 决定了客源市场的发展

个体对旅游企业的美好印象和重复消费, 必然引起周围群体的消费的连锁反应, 使其周围的人群也趋向更多地选择个体钟爱的企业及其产品, 从而形成群体的消费, 这对于增加企业及其产品的消费人数, 增加客源市场、稳定客源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客户忠诚度的提高会引起企业品牌的提升, 引起客源的增加和客源市场的稳定, 这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及其客源的多少, 是形成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它不但可以不断推进现实企业在品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 而且会壮大企业的发展实力, 促进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从而促进旅游企业发展。

3 旅游企业顾客忠诚度构建, 需要经历一定的营销过程和营销策略来实现

旅游企业顾客忠诚度的提高, 不是自然发展的, 它需要企业采用在精细产品打造基础上的企业营销来实现, 尤其是通过广告、推介的作用来最终实现顾客对企业品牌的强烈认识和美誉度, 才能形成顾客的忠诚度。营销手段是推进旅游企业顾客忠诚度的关键策略, 它需要经过一定的步骤和阶段来实现。

3.1 实施旅游企业品牌基本信息的普及

在旅游企业刚刚进入市场, 或刚刚接触消费者中, 消费者对旅游企业及其产品的了解不可能对企业的内涵、企业的文化, 旅游景区、旅游项目、旅游产品还不熟悉, 更谈不到深刻地理解企业品牌内海, 而更多地是停留于模糊的认识。因此这个阶段营销的目标着重于在顾客脑海中先播种基础信息的“种子”, 宣传旅游企业及其产品基本信息, 对旅游企业的品牌名称、内容做一些基本的了解, 形成对企业及其产品的初步印象。为了使这些基本的信息进入客户大脑中, 并形成良好印象, 旅游企业应当精心策划, 通过在旅游旅游景点推介前期, 宜进行专业的营销广告, 实施有效的宣传策略, 促进信息向顾客传递。

3.2 加大旅游企业品牌推介深度

经过一段时间对旅游企业基本信息的宣传、普及之后, 一旦在顾客群体中形成了知晓了某旅游企业的品牌后, 这时候就要加大品牌推介的深度, 也就是要增强对顾客的认知刺激, 使消费者的认知加深, 是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认知不单单停留于一般的知晓层面, 而应当使消费者对旅游企业的品牌的内涵进行了解, 对部分、深层次的内涵需要有一定的认知。在这一过程的促进、转变中, 需要营销广告力量的推进, 没有广告推介下的营销措施, 这种转变不会自然形成。这个阶段需要旅游企业加大宣传密度和力度, 只有在持续、密集、适当强度的营销作用下, 才能在客户中形成一定的知名度, 并且这种知名度将随着广告和服务策略的实施越来越高。

3.3 推进客户消费选择中的品牌关注

在持续不断的品牌宣传下, 经过日积月累, 点滴传播, 品牌就会在消费者群体的脑海中显现出来。这时候该旅游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潜在的选择品牌, 但若真正实现品牌的选择, 仍有相当的任务需要完成。根据消费心理学研究, 真正能够进入消费者视线的一般是其心目中的前5名品牌, 只有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前5名品牌, 才有被选择的机会。因此这个时候, 作为旅游企业应当加大宣传力度, 重点强调品牌文化、品牌涵义、品牌价值等品牌内容深层次的推广和理解, 扩大品牌点、面等扩展宣传, 进一步在消费者优先的视域空间内, 进入自己的选择视野, 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与消费。

3.4 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内涵理解

要从形成消费者的偏好出发, 加大宣传力度, 不但要使客户了解旅游品牌的名称、服务和价格等品牌信息, 而且要推介消费理念、高雅功能和健康精神, 使其形成或固化旅游品牌认知。这时候, 与客户的频繁沟通, 强化品牌内涵理解, 引起消费者的偏好和钟爱, 形成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是这个阶段的任务。

摘要:旅游企业顾客忠诚度, 是游客对旅游企业及其产品的钟爱和信任态度。旅游企业顾客忠诚度的构建, 基于其对企业发展的价值。旅游企业顾客忠诚度构建, 需要通过一定的营销过程和营销策略来实现。

关键词:旅游企业,顾客忠诚度,构建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志刚, 马云峰.顾客忠诚度与顾客保留度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 .

旅游酒店企业作业成本体系构建 篇10

一、酒店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流程不合理

当前,我国酒店企业还是按照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法进行成本核算,即将成本分配到核算期内的产品以及服务当中去;而将那些没有直接形成产品或服务的业务发生的成本作为费用单独核算;同时,将直接人工与材料成本平均分配到各产品中,而制造费用则根据计算出的比值分配到所有产品中。当前酒店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见图1。

(二)制造费用分配不科学

当前的酒店成本核算体系认为制造费用和产品的数量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将制造费用分配到了不同的制造环节中。但这些具体数据要等到生产结束才能统计出来,酒店只能在生产结束时进行准确的核算,因此,很多酒店都会设定一个预期的分配率,以此为基础先分配各项费用,等生产结束之后再以实际数据为基础进行调整。不难看出,在生产结束之前酒店只能以预估的数字作为各项决策的基础,如果预估存在很大偏差,就有可能导致酒店决策失误,从而失去有利的市场竞争位置。当前酒店企业的费用分配流程见图2。

二、旅游酒店企业作业成本体系构建

(一)科学选择成本对象

旅游酒店企业提供的主要是服务,因此,不能照搬制造企业的成本对象选择模式,必须根据自身的运营实际科学选择成本对象。旅游酒店企业选择的成本对象不但要符合自身业务的运作特点,还要能够提升成本管理质量。酒店运营过程中,唯一和制造企业有类似生产过程的就是餐饮中心,其主要向酒店客人提供餐饮服务,按照客户要求“生产”相应的菜品。所以,在使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的时候,酒店需要将厨房作为单独的成本中心划归到餐饮部中,这样能够显著提升对厨房成本的核算准确性与成本控制力度。

酒店除了会满足客人的餐饮与住宿需求之外,还会向客人提供多种其他服务,让客人体验到一站式的服务,从而提升其满意度。但除了厨房之外,酒店向客人提供的其它产品基本上都是服务,很少有纯物质产品。在选择成本对象时,酒店就需要明确究竟向客户提供了哪些服务以及涉及到哪些部门,只有这样才能以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全面核算运营过程中的服务成本,从而在满足客人需求的同时提升酒店的成本核算质量。

(二)合理确认作业

(1)客房部门。酒店的最重要业务就是向客人提供住宿,因此,客房部一直都是酒店的核心部门之一,其不但要负责所有客房的布置与协调,还要根据客人的实际需求调整服务类型。作为酒店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客房部的工作涉及到大量基础作业。

客人在酒店享受住宿服务的时候,客房部需要进行大量的作业,逐一核算各个作业的成本虽然能够提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但是却大大提升了核算工作的难度以及工作量,从而提升了核算成本,进而影响成本核算的真实收益。所以,酒店在使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的时候,应该将各个作业环节的资源消耗情况作为考察对象,从而提升核算工作的便捷性,同时保证核算结果的有效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作业库,将类似消耗以及内部动因的作业都归集进来,以此为基础进行系统的核算。结合旅游酒店的客房服务内容,建立如表1所示的作业库。

(2)餐饮部门。旅游酒店除了客房部之外,最重要的部门就是餐饮部。餐饮部通过向客人提供饮食服务获得收入。作为酒店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所有酒店都会设置餐饮部。将酒店厨房划归到餐饮部,为其建立了如表2所示的作业库。

(三)科学归集资源项目库

(1)直接材料。旅游酒店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其运营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并不多;消耗直接材料的部门基本上就是餐饮与客房部,包括各种食材、配料以及日用品等。由于这些材料的品质直接影响到酒店提供的产品以及服务的质量,因此,酒店必须严格控制它们的质量。控制成本也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以免因小失大。

(2)人工成本。既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那么酒店的人工成本就是其运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人工成本可以分为:薪酬、福利、津贴、加班费等。

(3)折旧费。由于酒店提供服务的特殊性,其运营需要以大量的固定资产为基础,因此我国酒店的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占到了总投资的7成以上。而如此高比例的固定资产折旧是酒店企业不能忽视的问题,酒店必须注重固定资产的保养,并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与年限,将这部分投资有序地转入成本费用之中,从而提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4)资源使用。酒店所有客房以及餐厅都会提供照明、空调以及热水等服务,这些无疑要消耗大量能源。不同酒店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运营规模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能源消耗量也存在不同。所有能源消耗中电能所占的费用最大,因为几乎所有的服务都需要电能的支持。行业内的调研结果表明:酒店的空调系统会消耗40%的电能;照明系统会消耗30%的电能,其它系统会消耗30%的电能。酒店的水资源消耗量也非常大,除了客人使用之外,酒店很多基本的服务都离不开水,比如厨房、景观花园、洗衣房等。行业内的调研结果表明:夏天酒店的厨房会消耗25%的水资源;洗衣房会消耗25%的水资源;工作人员会消耗10%的水资源;客房会消耗40%的水资源。酒店资源项目见表3。

(四)合理确认资源动因

下面重点介绍直接材料与资源使用的动因确认:

(1)直接材料。分为两种类型:其一,资源直接被成本对象消耗掉了,像是餐饮服务中的各种菜品,在烹调的过程中食材与配料都直接被消耗掉了,形成了最终的菜品,因此可以将食材与配料的成本直接归集到菜品中,不需要再划分各个作业来分配成本。其二,资源没有被成本对象直接消耗,这类间接费用不能归集到产品中去,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划分其归属,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将生产过程分为不同的环节,之后再将这部分费用分配到不同的环节之中,从而实现对成本的准确核算。不难看出,上文提到的日用品则需要按照成本作业的方式,将其分配到不同的作业环节之中。

(2)能源使用。能源使用基本上都是间接费用,可以将其分配到客房与餐饮服务之中。客房部主要消耗的是水能与电能,可以认为这部分是直接被客人消耗掉的,将其直接计入成本中。不过,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酒店并没有为每个客房加装电表与水表,因此无法准确记录各房间客人的水能与电能消耗情况。基于这种情况,建议酒店可以根据成本动因来分摊这些费用,也就是说酒店的入住率越高、餐厅客人越多,产生的这种费用也就越多,所以可以按照实际的消费人数作为水能以及电能的成本动因,之后再将其分配到不同的成本对象之中。当然,部分能源是酒店其它服务消耗掉的,应该将这些能源消耗分配到相应的服务作业中。资源动因确认情况见表4。

(五)将资源分配至作业

通过以上的分析,已经明确了酒店的资源动因,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成本分配工作。不少学者都觉得人工成本应计入间接费用,之后将其摊销至不同的资源动因之中。下面就基于这种思路分析酒店各部门的成本分配情况:

(1)客房部。每月底,客房部需要根据当月发生的资源消耗情况以及作业动因合理分配成本,具体见表5。

(2)餐饮部。每月底,餐饮部需要根据当月发生的资源消耗情况以及作业动因合理分配成本,具体见表6。

(六)合理选择作业动因

旅游酒店企业基本上都是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进行作业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几乎没有相关数据可以参考。结合上文分析中设计的作业库,可以其为立足点进行成本分配。

表7、表8的动因暂时还只能依靠经验来设定,酒店使用作业成本法一段时间之后能累积到多项成本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建立成本与作业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

(七)将作业成本分解到相应的对象中

在以上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可以把作业成本分解到相应的对象中,从而实现对各成本对象的核算。上面已经分析过了,直接材料中的食材与配料可以直接计入成本,日用品则需要分配至不同的作业中。

分配比率=成本总额/动因总数,至于具体的数据则需要根据上文中建立的作业归集获得。客房部和餐饮部的成本分配比率表见表9、表10。对于酒店来说,每个月都需要进行一次统计工作,并计算出成本分配比率;之后再把成本分解到相应的对象中。表11是以客房部为例进行简单的说明。

餐饮部的成本分配也可以按照表11的方式进行,只是具体项目替换为餐饮部的作业而已。综上,就完成了酒店企业的作业成本统计与核算,得出的结果能够为酒店决策层制定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窦薇:《从管理会计角度探析作业成本法》,《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12期。

[2]梁国锋:《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3]王素云:《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新思路》,《现代商业》2013年第36期。

[4]苏守备:《加强对物业管理成本的控制措施》,《广东科技》2012年第14期。

[5]张慧君:《关于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经济师》2012年第10期。

上一篇:结构安全特性参数下一篇:顶岗实习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