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会阴切开

2024-08-09

限制会阴切开(精选七篇)

限制会阴切开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8-10月在我科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40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00例, 均为单胎、头位。年龄18~35岁, 平均年龄26.5岁;孕周37~42周 (避免早产, 因早产限制会阴切开可能引起颅内出血) , 平均孕周39.5周;胎儿体重2 500~4 000g, 平均体重3 250g。所有产妇产程均在正常范围内, 排除胎位异常及孕妇有合并症、并发症者, 两组产妇年龄、身高、孕周、胎儿体重及能经阴道自然分娩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1) 胎儿体重<4 000g; (2) 孕周37~42周; (3) 持续胎心监护须提示胎心音正常; (4) 羊水性状为清; (5) 经过全面评估可以阴道顺产; (6) 所选接生者为同一助产士。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孕妇宫口已开全, 做好常规准备后, 在不进行会阴切开并采用左手单手控制胎头娩出及无保护会阴接生法, 用拇指、食指、中指置于胎儿枕骨处, 帮助胎头慢慢俯屈的同时指导产妇如何配合呼吸、哈气、吹气来控制用力的程度和时机。当胎头拔露2cm×3cm时, 助产士取块无菌纱布重新消毒局部外阴, 此时观察开始:当会阴部膨隆联合紧张时, 嘱张大嘴哈气, 不能用力, 此时助产士需用鼓励语言来指导产妇在宫缩间歇期缓慢用力, 胎头到达会阴部联合时, 助产士左手掌缓慢控制胎头娩出速度, 每次宫缩间歇胎头娩出增大以不超过1cm为准, 在缓慢控制胎头娩出的同时 (不干预两侧的大小阴唇及胎头的角度和方向) , 嘱产妇不可用力并以咳嗽的方式帮助胎头缓慢娩出, 娩出后先清理呼吸道, 再协助娩出前肩及后肩, 即完成整个分娩动作。整个分娩过程孕妇及助产士配合得当, 轻松自如, 无需消耗过多体力。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接生方法及会阴托肛保护接生法。

1.3 评定标准

1.3.1 会阴裂伤评定标准[1]:

0度裂伤:会阴无裂伤, 会阴部皮肤及阴道黏膜完整无裂伤。Ⅰ度裂伤, 会阴部皮肤及阴道入口黏膜撕裂, 未达肌层, 一般出血不多。Ⅱ度裂伤:裂伤已达会阴体肌层, 累入阴道后壁黏膜, 甚至阴道后壁两侧沟向上撕裂, 裂伤可不规则, 出血较多。Ⅲ度裂伤:肛门外括肌部分或全部断裂。

1.3.2 疼痛评定标准:

[3]:0级:无痛。Ⅰ级:腰腹部轻微疼痛, 不影响休息。Ⅱ级:腰腹部疼痛明显, 但仍能忍受, 常伴有出汗, 睡眠受到影响。Ⅲ级:强烈的腰腹部疼痛, 不能忍受, 多伴有烦躁不安、难以入睡, 甚至哭闹等。

1.3.3 自理能力等级评估:

无需依赖 (总分100分) :产妇在自然分娩后30min内哺乳, 6h内可以自解小便, 当天可以下床、修饰、入厕、饮食等, 第1天能自行护理婴儿, 哺乳也可以自行完成, 其他活动自己也可以独立完成。轻度依赖 (总分61~99分) :产妇自然分娩后30min内哺乳, 6h内可以自解小便, 分娩第1天可以下床、修饰、入厕、饮食等, 第2天能自行护理婴儿, 其他活动可以他人协助完成。中度依赖 (总分41~60分) :产妇哺乳困难, 很难参与婴儿护理, 分娩后6h内部分自解小便, 第3天才可以下床, 其他活动均需要帮助。重度依赖 (总分≤40分) :哺乳、照顾婴儿及日常活动全靠他人帮助。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会阴完整率及裂伤程度比较

观察组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会阴切开率低于对照组, 在会阴裂伤程度上, 观察组Ⅰ度裂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Ⅱ度裂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两组疼痛度及满意度比较

产妇在产后疼痛主诉方面, 观察组0度、Ⅰ度疼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Ⅱ度、Ⅲ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自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无需要他人照护和少部分需要他人照护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会阴侧切和缝合是一个创伤性的操作, 相对于自然分娩引起的伤口而言, 出血更多, 疼痛更剧烈, 愈合更慢, 感染率更高, 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大大不利于产后的康复。

通过本文结果来看, 此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产妇能在自然、舒适、低创情况下分娩, 会阴的裂伤表浅整齐, 利于修复和愈合[4]。在传统保护会阴接生的基础上改进, 运用了限制会阴切开和无保护会阴接生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会阴裂伤程度, 提高了会阴完整性, 降低了侧切率, 且降低了缝合过程中的疼痛及产后会阴的疼痛感, 同时提高了产妇自身的自理能力, 也缩短了住院日, 提高了床位的周转和产妇的舒适度。

总之, 不断改进助产技术提高产科质量, 实现人性化自然分娩, 重构分娩的自然法则, 实施低创无创医疗, 是每个产科医务人员应有的职业目标。无保护和限制性切开会阴术较传统的助产服务模式和助产方法作了重要改进,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会阴切开及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10月我院入住的初产妇4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0例, 观察组以接生时限制会阴切开并且无保护会阴, 单只手缓慢控制胎头以最小的径线协助胎儿娩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托肛保护会阴接生法。比较两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和切开例数、产后伤口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自理能力、住院日和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侧切率明显降低, 会阴裂伤程度较轻, 伤口情况好, 疼痛感减轻, 满意度提高, 产后住院日缩短。结论:限制性会阴切开及无保护会阴接生可降低会阴侧切率, 减少会阴裂伤, 缩短缝合时间, 提高了产妇自身的自理能力, 减轻产妇痛苦, 缩短住院日。

关键词:自然分娩,限制会阴切开,无保护接生,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丁玲玲, 胡金英, 吴慧, 等.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 (11) :111-112.

[2]罗红玲.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结局关系的分析〔J〕.广西医学, 2012, 34 (3) :309.

[3]刘新.单鑫.郭会平, 等.改良式会阴裂伤修补及不同术前处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 2012, 40 (4) :878-879.

限制会阴切开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2010年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头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 无妊娠并发症及明显阴道疾病, 无胎儿异常及阴道分娩禁忌证, 排除胎儿宫内窘迫、会阴水肿、耻骨联合过低、胎儿过大或急需结束分娩行会阴侧切术者。入选 200 例, 年龄20~37岁, 中位年龄26.0岁, 孕37~41周, 身高155~166cm。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会阴侧切) 和对照组 (未行会阴侧切) 各100例, 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身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缝合方法:采用国产0号可吸收线皮内缝合, 无需拆线。

1.3 评价指标

(1) 会阴切口愈合情况; (2) 制定调查量表:自行制定《女性产后性生活质量调查表》, 询问产妇以如实填写, 将完成调查表的时间控制在20min内。调查内容包括:产后恢复性生活时间、产后3~6个月性生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切口愈合情况

观察组切口愈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性生活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3~6个月时性生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性生活中女方主动率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3.1 会阴的愈合问题

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生理及健康的过程, 产妇和胎儿有适应分娩过程的能力, 为保证患者的生殖健康, 顺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及世界所提倡的爱母分娩行动, 一种产时保健新模式应运而生[1]。医务工作者在产程处理中应以人为本, 做好产前宣教, 尽量做到使患者纯自然分娩, 尽可能减少会阴侧切, 提高产科质量。

会阴侧切术自20世纪20年代在全世界逐步推广, 尤其是近10多年会阴侧切率在部分地区达到90%, 甚至100%。误区所在:普遍认为会阴侧切术可避免或减轻严重的会阴裂伤, 保护肛提肌, 缩短第二产程, 使胎儿尽快娩出, 以保护胎儿。但会阴侧切缝合术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操作, 相对于会阴自然裂伤, 会阴侧切出血多、疼痛剧、愈合较慢、感染率高, 切口深且大, 术后使很多产妇疼痛不止, 活动不便, 有的切口形成硬结愈合不佳, 个别切口裂开, 需 2次缝合, 使产褥期恢复困难[2]。部分产妇产后长时间感觉切口不适, 迁延数年, 天气变化时尤甚, 有的甚至影响夫妻生活。因而, 会阴切开术是否作为常规尚有争议。资料表明:会阴侧切不能保护肛门括约肌, 产后盆底肌肉力量仍然会降低。

产时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分娩过程的顺利与否, 生殖健康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的新概念, 妊娠、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保证母婴安全是妇女妊娠健康的核心。会阴是胎儿通过母体的最后一道门户, 当胎头娩出时, 肛提肌受到牵拉, 会阴体长度会发生改变, 同时其厚度也由正常的5cm被撑起形成2~4cm超薄的组织, 初产妇的盆底组织需经一定时间的充分扩张胎儿才能娩出[3]。

会阴是产道的最外部分, 会阴外表为皮肤, 其下为肌肉及筋膜。会阴部和肛门外括约肌浅部、球海绵体肌、会阴浅及深横肌、肛提肌的一部分均交会于肛门与阴道前庭后端之间的中线, 即中心腱[4] 。切口愈靠近中心腱, 肌肉及皮下组织越薄, 血管分布越小。我们对观察组即需行会阴切开者予以统计显示:观察组出血多, 难愈合, 影响产妇产后恢复。自然裂伤者因损伤表浅, 出血量少, 神经血管损伤小, 术后局部组织肿胀及疼痛较轻, 愈合快, 因而观察组愈合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通过正确指导会阴保护, 有效维护了产妇的分娩安全, 相对降低了住院时间和费用, 减轻了产妇的家庭经济负担 。

3.2 产后性生活恢复情况

人人享受负责、满意和安全的性生活是生殖健康的重要含义[1]。在我国, 由于受传统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妇女产后的性生活质量并未得到医务人员及妇女本身的关注。部分妇女对经阴道分娩会影响产后性生活质量的担心, 成为临床上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居高不下的隐性原因之一[2]。观察组妇女恢复性生活的中位时间为10周, 对照组妇女恢复性生活的中位数时间为8周。由于会阴切开手术损伤, 导致性交疼痛发生率增加, 可能影响性生活质量。妇女产后性生活质量问题的发生率升高, 严重影响了妇女产后的生活质量。但临床上以产后性问题就诊者却并不常见。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 (1) 长期以来, 妇女受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 对性生活有错误观念。即使夫妻间有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的不和谐、苦恼, 也多羞于启齿, 更极少求医。 (2) 医师也由于受传统伦理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影响, 加之并未曾接受过正规的性知识教育, 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因而对患者的性问题不是漠不关心或有所顾忌, 就是深感爱莫能助, 无能为力。因此, 产后性生活质量问题非常普遍, 重视和研究这一妇产科领域中重要而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是目前紧迫的任务。

总之, 临床工作中应减少社会干预, 解除产妇的心理负担, 提高产科质量并开展无痛分娩, 鼓励、支持纯自然分娩。

摘要:目的 比较会阴切开术与未行会阴切开术患者产后恢复情况的差异。方法 2009-2010年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头位、初产妇2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会阴侧切) 和对照组 (未行会阴侧切) 各100例, 随访患者产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3~6个月时性生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肯定会阴侧切手术优点的同时, 更要看到手术本身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为提高产科质量, 临床医师应适当选用此术, 避免滥用。

关键词:初产妇,分娩,助产技术,会阴切开术

参考文献

[1]华嘉增.产时保健的新模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263265.

[2]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07810.

[3]张晓华.152例产妇几种会阴损伤的临床应用评估[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23) :40.

会阴切开术的临床探讨 篇3

1.1 一般资料

102例产妇均为初产妇, 正常分娩的57例, 第二产程延长 24例, 早产的12例, 胎儿窘迫9例;年龄20-28岁, 体重45-70kg, 新生儿体重在3.5kg以内。

1.2 适应症[1]

估计会阴裂伤不可避免时, 如会阴体过长, 产妇会阴弹性差或有炎症, 水肿、胎头娩出时很可能会发生较严重的会阴裂伤, 产妇或胎儿需要缩短第二产程如产程延长, 宫缩乏力, 避免过大阻力, 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早产或胎儿窘迫, 需尽快结束分娩, 硧保母婴安全。

1.3 禁忌症

存在骨盆异常, 生殖器疮疹, 尖锐湿疣, 死胎、无存活的畸胎, 会阴体过短, 皮肤弹性差, 巨大儿, 臀位牵引术, 存在难以控制的出血倾向, 前次分娩会阴完好的经产妇, 一般不再作会阴切开。

1.4 会阴的解剖[2]

会阴位于阴道与肛门之间, 包括皮肤, 肌肉及筋膜, 也是骨盆底的一部分。表层为皮肤和皮下脂肪, 内层为会阴中心腱, 此腱联合上方一对肛提肌和筋膜。此外, 会阴浅横肌, 球海绵体肌和肛门扩约肌也与此腱会合, 成为会阴体, 厚约3-4cm。会阴的伸展性很大, 妊娠后组织变松软, 有利于分娩。会阴直切术是切开皮肤, 皮下脂肪, 会阴中心腱及阴道黏膜;会阴侧切术, 通常作左侧切, 当胎头着冠时, 从会阴后联合中点向左斜45°, 剪开3-5cm, 此法切断了皮肤, 皮下脂肪, 会阴浅筋膜, 球海绵体肌, 会阴浅横肌, 深横肌, 肛提肌及阴道粘膜。

2 方法

外阴皮肤常规冲洗消毒, 铺巾、做好助产准备 (评估做会阴正中切开术, 不需要行备皮及局部麻醉) , 当胎头拨露直径为4-5cm时, 双顶径达骨盆出口处, 宫缩间歇时术者左手中、食指两指伸入会阴中心腱内侧, 拇指在外, 用力按压, 使切口处皮肤变薄, 当下次宫缩时行 1-3cm正中切开, 然后立即保护会阴 (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 利用手掌大鱼际抵紧切口下缘) , 左手则控制胎儿娩出速度及分娩机转, 至胎儿全部娩出后右手方可移开。保护会阴要得力, 不能有丝毫麻痹, 需要有经验的助产人员操作, 以防切口延伸致会阴Ⅲ度裂伤。待胎儿娩出后检查切口情况, 用甲硝唑注射液100毫升冲洗切口, 首先行阴道粘膜连续缝合:用可吸收性的2-0华利康线, 由切口顶端以上0.5cm处黏膜层进针穿过肌层, 基底层、从对侧肌肉黏膜出针, 打第一个结, 以针距为0.8cm行连续缝合, 下达处女膜环内侧, 留固定线头, 打第二个结。会阴部皮下组织连续缝合:拉紧线后, 缝合自处女膜环下进针穿出至阴道口内上缘黏膜, 使线埋于黏膜内, 再由此进针, 于皮肤切口外侧上方脂肪层穿出, 针距为0.8-1cm, 连续缝合会阴部肌肉脂肪, 使皮下组织对齐, 不留死腔, 恢复原解剖关系直达切口远端线结, 不使线头外露。连续缝合会阴皮肤:用同一根线换小三角尖针, 自切口外端皮内进针行皮内缘连续缝合, 最后把皮肤对齐。再用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冲洗切口, 产后每天用碘伏或PP粉清洗外阴, 大小便后也行常规清洗。

3 结果

102例行会阴正中切开术产妇切口均愈合良好。无切口自然延长损伤肛门括约肌和直肠造成会阴三度裂伤。产后近、远期随访, 切口恢复快、愈合好, 无明显疤痕, 24h就可以出院, 减少了经济费用, 而且无一例切口裂开和感染。

4 讨论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优生越来越被准父母所重视。在待产过程中遵循自然、友善的原则, 全面支持产妇到产房首先要对她们表示关心、尊重、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她们的不舒适问题有哪些, 对分娩知识了解多少, 用我们自已掌握的知识对她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和宣教, 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使其消除心理压力, 提高产妇对我们的信任感, 有利于产程进展, 增加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 使分娩全程配合。在宫口开全时教会产妇如何屏气向下用力, 掌握接产要领及接产技巧, 按分娩机转进行科学接生。从临床实际操作来看, 部分产妇作会阴正中切开比会阴侧切更有利于产妇恢复;会阴正中切口处为会阴中心腱, 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 从解剖角度看, 此处血管和神经不丰富。会阴正中切口不损伤会阴部的肌肉, 因此术中出血少, 疼痛轻, 缝合时切口易对齐, 愈合快, 术后疤痕不明显。有一部分人会阴

体正中如有自然皱褶纹的, 采取会阴正中切开术, 加上皮内缝合, 无疤痕, 可消除产妇紧张情绪, 减少了产妇的痛苦, 产妇起坐方便, 也可早日下床活动, 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也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由于采用皮内缝合, 又美观、不用拆线, 产后24h即可出院, 最迟72h出院, 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轻了经济费用, 深得产妇欢迎。

摘要:在分娩过程中, 会阴切开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之一, 手术好坏直接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和新生儿的优生, 也衡量产科工作质量的高低, 因此选择恰当术式是手术关键。临床上采用侧切和正中切开两种方式。本文通过临床实际操作, 探讨掌握好会阴正中切开的时机和缝合的技巧, 因为会阴正中切开术其优点是剪开组织少, 出血不多, 术后水肿及疼痛轻微, 伤口愈合快, 无感染裂开。选择会阴正中切开术, 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 又有易愈合、疤痕少等优点。产后切口恢复快, 缩短了产妇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 同时提高了病房周转率, 也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我院产科于2010年01月至2010年12月对102例产妇进行了会阴正中切开术, 提高手术操作技能, 给产妇带来完善的服务,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会阴正中切开术,临床探讨

参考文献

[1]乐杰, 谢幸, 丰有吉, 等.妇产科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

会阴切开术的选择和时机 篇4

1 会阴切开的适应证

(1) 可能引起会阴严重裂伤者, 如会阴过紧、会阴体过长, 胎儿过大, 组织水肿、硬韧等; (2) 初产妇阴道助产术, 如胎头吸引术、产钳术、臀位助产术; (3) 胎儿宫内窘迫, 需尽早娩出, 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 (4) 妊娠期合并心脏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2 会阴切开的方法

(1) 会阴正中切开术, 从会阴后联合的中点处向肛门方向垂直切开长约2 cm~3 cm。 (2) 传统会阴侧切术:手术切口起点在会阴5点钟处, 角度45°, 长度4 cm~5 cm。 (3) 改良会阴侧切术:方法一:产妇会阴体长4 cm左右, 手术切口起点在会阴后联合中点处, 切开角度15°~30°, 长度为2 cm~3 cm。方法二:产妇会阴体长<3 cm, 手术切口起点在会阴5点钟处, 切开角度30°~40°, 长度为3 cm~4 cm。

3 会阴切开术的优缺点比较见表1。

4 会阴切开方法的选择见表2。

5 会阴切开时机

(1) 正常阴道分娩时, 应选择在胎头着冠, 会阴体变薄, 皮肤发白时, 切开后宫缩2~3次胎儿娩出。 (2) 手术助产时, 应估计切开后5 min~10 min内胎儿可娩出。 (3) 会阴红肿者, 可选择胎头拨露2~3阵后, 提早切开, 忌待自行撕裂后切开。

会阴切开内“8”字缝合临床应用 篇5

1.1 资料来源

统计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后6月间会阴切开共281例, 均为侧斜切开。128例均为传统缝合, 153例仿照北京协和医院会阴切开缝合方法, 均进行内“8”字缝合。其患者来源、患者身体状况、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及人员分配均衡。

1.2 缝合方法

传统缝, 用0/2号肠线, 圆针从切口顶端0.5cm起连续缝合阴道黏膜层达处女膜缘打结, 同样肠线间断缝合肌层, 分别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术后5d拆线。新法缝合, 阴道黏膜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相同。而肌层、皮下脂肪、皮肤则一次性缝合。4号丝线, 角针从一侧切缘外0.8cm处进针至切口深度的上1/3处首次出针, 翻转缝针, 在对侧同一水平对应点旁0.3cm处进针, 向下缝合中下2/3组织, 经基底下0.2~0.3cm横穿达对侧, 向上缝合, 在首次进针点旁0.3cm处出针 (旁开方向一致) , 将缝针转正, 在对侧与首次出针的对应点, 再次进针至该侧切缘外0.8cm处出针, 拉紧 (适度) 两侧缝线游离端, 打结于首次进针侧, 完成内“8”字缝合, 以此逐次间断缝合全部切口。针距1~1.5cm, 术后72h拆线。

1.3 随访标准

以下情况称不良反应:明显瘢痕及硬结、性交痛, 线头反应。

2 结果

内“8”字缝合153例, 甲级愈合147例, 愈合率96.08%, 传统缝合128例, 甲级愈合102, 愈合率79.6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内“8”字缝合平均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传统缝合, 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会阴切开缝合至今仍是产科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之一, 手术虽然小, 但缝合方法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及产妇、家属的身心健康。

3.1 传统缝合的层次多, 缝线相应增多, 增加了缝线间的密度及异

物刺激, 易使组织缺血坏死, 渗出过多, 造成无菌性炎症裂开或细菌感染, 降低愈合率。而内“8”字缝合腹壁切口的方法用于产时会阴侧切及裂伤缝合, 均取得良好效果。

3.2 内“8”字缝合拆线时间较传统缝合提前, 明显缩短了住院时

间 (平均3.30±0.90d, P<0.05) ;即节省了住院费用, 又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 尽早下床活动, 促进生理功能恢复。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3.3 传统缝合方法拆线后肌层及皮下脂肪内留有缝线, 不易吸收,

瘢痕较大, 易引起线头反应, 一旦感染, 必须拆除缝线, 否则影响组织再次缝合。产后42d随访, 切口有一定程度的硬结、性交痛、肠线及丝线引起的线头反应。而内“8”字缝合拆线, 皮下脂肪及肌层的缝线一起抽出。因此, 产后42d随访无线反应, 切口硬结及性交痛均少而轻, 瘢痕组织小。内“8”缝合虽然优点较多, 但缝合时要注意彻底止血, 否则, 易造成渗液积聚, 炎性伤口裂开。拆线时要轻轻牵拉, 防止丝线断裂。我们曾有过数例断裂, 但随访3个月无异常。

摘要:目的比较会阴切开不同缝合方法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方法统计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的6月间会阴切开传统缝合128例、内“8”字缝合153例, 对其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产后复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内“8”字缝合, 切口一期愈合率96.08%, 显著高于传统缝合的79.69% (P<0.05)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产后复诊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传统缝合 (P<<0.05)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产后复诊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传统缝合 (P<<0.05) 。结论会阴切开内“8”字缝合, 方法简单, 疗效可靠, 实用性强。

关键词:会阴切开,传统缝合,内“8”字缝合,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苏应宽, 刘新民.会阴切开缝合术, 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94

[2]范春仙, 周潘梅.内“8”字缝合腹壁切口1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12:123.

限制会阴切开 篇6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选择2003年1月-2008年12月5年期间在我院行会阴切开术助产分娩的产妇, 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16例, 其中13例为侧切口, 3例为纵切口, 16例中10例为足月妊娠, 6例为早产。

1.2 临床表现

1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术后3 d~5 d会阴部切口出现红、肿、热、痛及脓性分泌物溢出。16例中11例切口为部分裂开, 5例为全部裂开, 深达肛提肌。

2 结果

2.1 会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16例中妊娠合并贫血6例, 妊娠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2例, 合并糖尿病3例;羊水污染3例;有4例为巨大儿伴宫颈裂伤, 手术时间超过30 min以上;有10例在产床排出大便;体型偏瘦者6例。

2.2 会阴切口细菌培养结果

革兰阴性大肠肝菌感染7例, 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 铜绿假单胞菌2例, 真菌3 例。另外, 会阴部本身距离肛门比较近, 容易受到大便的污染而被感染。

3 处理

会阴切开助产分娩的切口感染一经诊断, 即应拆除伤口缝线, 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 行清创术, 局部每天用1/5 000的高锰酸钾坐浴, 坚持每日切口换药, 局部用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冲洗, 清创要彻底。等切口无异常分泌物后, 方可隔日换药, 局部用蝶形胶布固定。本文16例感染切口, 最短10 d愈合, 最长愈合时间22 d, 平均时间为14 d。

4 讨论

4.1 感染原因

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源性因素[2], 会阴切开术助产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因素如妊娠合并症:常见有阴道炎、糖尿病、贫血、高血压、妊娠晚期以及临产后生殖道原有的自然防御功能如阴道自净作用被破坏;另外, 会阴水肿、会阴过紧缺乏弹力、耻骨弓过低、胎儿过大、胎儿娩出过快等均可能造成切口延伸而致出血, 或形成血肿增加感染的机会, 医源性因素有:产程中多次肛查、阴道检查, 使存在于周围环境或产妇阴道内的条件致病菌侵入创面, 引起感染, 会阴保护不当及缝合技术不当等综合因素。

4.2 术中相关易感因素[3]

术中相关易感因素有: (1) 手术时间过长 (>30 min) , 手术止血不良, 血肿形成, 缝针过密使缝线成为异物, 缝线拉得过紧影响切口局部血液循环, 从而影响切口愈合。本组16例切口感染中, 6例手术时间延长, 超过30 min, 感染即增加2倍, 主要原因是创面暴露时间较长, 细菌大量繁殖。宫颈裂伤的患者术中为了暴露良好, 来回移动拉钩, 用力牵拉使局部组织压伤严重, 导致切口愈合慢。 (2) 术中出血, 缝合时止血不彻底, 少量出血可以吸收, 但出血较多时形成血肿, 血液又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 切口本身就容易受到大便的污染。 (3) 缝线过密, 加上又牵拉过紧, 引起组织缺血、坏死及缝线异物反应, 均可引起切口感染。 (4) 产房内环境因素[3]:分娩高峰时产房内无消毒时间或者消毒时间不足, 达不到灭菌的效果, 使产房内空气及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严重超标, 因而增加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率。 (5) 病房环境因素[3]:我院分娩后的产妇一般住普通病房, 陪侍人及探视者出入频繁, 导致病房内病原微生物密集、细菌毒力增强。当空气中细菌总数达较高水平时, 空气传播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加, 使空气污染成为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6) 医护人员因素[3]:医护人员手的带菌率为40%, 如果因分娩量大且接生人员不足、接生前来不及刷手、会阴消毒不彻底、接生过程中手套破裂等均易诱发术后感染。

5 预防

5.1 做好孕妇产前检查的保健工作

加强营养, 及时纠正贫血, 治疗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 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有阴道炎症的孕妇及时治疗。孕晚期避免性生活, 进入产程后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和肛查, 对于宫缩较弱、有可能阴道分娩的孕妇适时灌肠, 既能增强宫缩又能排出大便, 以减少对会阴切口的污染;术后叮嘱产妇右侧卧位以减少恶露对侧切口的刺激, 且每次大便后温开水清洗会阴部以减少大便对会阴切口的污染而致感染。

5.2 会阴切开术的适应证选择

应合理选择适应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 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 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同时注意掌握和提高接产技术, 保护好会阴, 防止会阴在切开时合并撕裂伤, 出现切口对合不良, 增加缝合的难度。但是临床上并非完全如此, 选择会阴切开的情况大多都是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产妇自愿相结合的, 产妇的耐受性差, 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对医生和助产士的影响导致会阴切开术的明显增加, 甚至会阴切开术助产成为阴道分娩的常规助产手术。

5.3 术中正确选择切口部位及适宜的缝合技术[1、4]

会阴体高的可选择会阴正中切开术, 此法优点是切开组织少、出血少、易缝合、术后组织肿胀及疼痛轻微, 切口愈合快。对于会阴体较低的产妇则行会阴左侧-后侧切开术, 接生者左手食指、中指伸入阴道内, 撑起左侧阴道壁, 右手持钝头直剪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向左侧45° (会阴高度膨隆时为60°~70°) 剪开会阴, 长4 cm~5 cm。切开后用纱布压迫止血, 胎盘娩出后及时缝合切口, 缝合时阴道内要越过切口断端0.5 cm~1 cm进行缝合, 深度要达到切口下0.1 cm或0.2 cm, 以达到彻底止血的目的, 防止血肿形成, 又不留下死腔。缝合时要做到缝线拉得松紧合适, 既要达到止血的目的, 又不至于拉得过紧而阻断血流影响切口愈合。如切口有撕裂及活动性出血时, 应从裂口处找到退缩的血管, 单独缝扎止血, 防止血肿形成, 避免盲目反复缝扎, 缝合过密过紧, 导致局部供血不良, 组织缺血坏死, 影响切口愈合。

5.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

由于会阴切开缝合术区和肛门邻近, 极易污染, 给无菌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但仍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 阴道检查应在严格消毒后进行, 次数不可过多, 避免反复检查增加感染机会。 (2) 行会阴侧切前再次消毒侧切部位, 缝合切口前应更换手套并再次消毒切口处, 用0.15%活力碘或0.15%的甲硝唑[5、6]溶液将切口、切口周围阴道壁及会阴、肛门部的皮肤依次消毒并冲洗干净, 尤其是患有阴道炎和羊水污染者, 然后逐层缝合伤口。 (3) 缝合过程中术者手部及缝线勿接触肛门, 若接触肛门或产妇大便后应立即更换手套, 缝线下坠到肛门后应剪去被污染部分, 缝线勿穿透直肠腔。

5.5 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院内感染的常见菌群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可选用对革兰阴性和阳性菌都敏感且起效快的抗生素, 如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抗生素的使用十分重要, 伤口被感染的危险期一般在24 h之内, 因此, 我们提倡围术期使用抗生素, 一般术后尽早静脉给予足量的抗生素, 必要时可联合应用, 使抗生素能在切口周围保持有效浓度, 有利于防止切口感染。

5.6 给产妇以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

会阴侧切缝合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 侧切缝合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疼痛, 因此手术时的麻醉效果直接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为体现医疗服务的人性化, 减少会阴侧切缝合时的疼痛,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减轻产妇痛苦是围生医学的目标, 也是我们的责任。利多卡因湿敷会阴侧切麻醉方法[7]镇痛效果更好, 能减轻缝合时的痛苦, 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 有利于切口愈合。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可以做到: (1) 注意无痛原则, 进针和出针要快, 线牵拉的方向要顺着出针的方向; (2) 和产妇说说话分散一些注意力, 比如交待一些产后注意事项、育儿常识等, 别忘说几句夸赞妈妈坚强和宝宝漂亮的话; (3) 情况许可的话将婴儿放在产妇手能够触摸到和看得到的地方, 新妈妈看到自己的宝宝再痛也就不觉得了。

引起会阴切开术后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预防产后切口感染的措施也应是综合性的, 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无菌操作, 把握侧切时机, 缩短切口暴露时间, 局部有效止血, 对层缝合, 消除死腔;加强会阴侧切口的护理;重视局部外用药, 选用5%碘伏作为外阴消毒液有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

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开术助产分娩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5年间16例会阴切开术助产会阴部切口感染病例, 对其产生的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疗和预防的办法。结果妊娠合并症、羊水污染、急诊切开及缝合时间长、缝合技术不成熟是造成切口感染的原因。结论会阴切开术助产近几年在产科比较流行, 但选择会阴切开术有比较明确的适应证, 不应因流行而选择。产妇营养不良或贫血所致切口感染, 除了纠正贫血和抗感染外, 迅速缝合切口恢复会阴部的完整性, 也是抗感染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会阴切开术,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1~72

[2]黄远菊.会阴侧切伤口愈合的影响因素及预防[J].现代预防医学, 2004, 31 (6) :902~906

[3]许桂玲, 于桂岚.会阴侧切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20) :2712~2713

[4]李杰, 富冬梅.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 (7) :445

[5]戴仲英.女性生殖道厌氧菌和甲硝唑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6, 2 (4) :216

[6]石美秀.甲硝唑冲洗预防会阴切口感染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 16 (9) :1066

会阴切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研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2月住院阴道分娩产妇118例, 年龄22~37岁, 均为初产、头位, 孕周37~42周, 新生儿体质量<4 000g。其中单纯会阴切开术助娩的产妇63例作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同类阴道自然分娩或会阴有Ⅰ°、Ⅱ°裂伤的产妇55例作为对照组。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体质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 麻醉:用1%普鲁卡因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 切开:估计胎儿在5~10min分娩出之前切开。术者将左手食、中2指伸入阴道, 并稍分开, 插于先露部与阴道壁之间, 右手将剪刀张开, 一叶置于阴道外, 一叶沿食、中2指伸入阴道, 切口起点在阴道口5点处, 切线与垂直线成45°角, 会阴高度膨隆时, 切口交角为60°~70°, 以免误伤直肠。剪切刃与皮肤垂直, 待阵缩会阴绷紧时, 一次全层切开, 长3~5cm, 用止血钳或纱布压迫止血。 (3) 缝合:分娩结束后, 用左手食、中指充分暴露整个切口, 检查有无其他裂伤, 切口有无延伸;看清解剖关系, 在切口顶端上方0.5cm处开始用铬制肠线和圆针间断或连续缝合阴道黏膜至处女膜外, 间断缝合肌层, 严格止血;不留死腔。但缝合不宜过紧过深, 以免穿透直肠。最后用三角针和丝线间断缝合皮肤。缝毕, 常规做肛查。记录缝合针数, 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4d拆线。

1.3 观察指标 对2组产褥病率、会阴切口Ⅰ期愈合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h以后10d内, 每天测量体温4次, 有2次达到或超过38℃者;会阴切口Ⅰ期愈合是产后第5天拆线甲级愈合者, 新生儿窒息按Apgar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 4分以下者为重度窒息[1]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产褥病率及产后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会阴切口Ⅰ期愈合率、新生儿窒息率则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会阴切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助产方式, 主要用于各种阴道分娩的难产、助产以及急产时会阴未能充分扩张、会阴发育不良、炎症、水肿、胎儿宫内窘迫或产妇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而需缩短第二产程者。其主要目的是减少肛门括约肌的裂伤, 避免导致其功能不全发生, 降低盆底松弛率, 减轻盆底组织对胎头的压迫, 减少新生儿头皮血肿、新生儿窒息等新生儿损害的发生[2]。

本研究发现, 由于会阴切开术中斜切时切断的组织较厚, 常累及血管, 故增加了产时出血量, 同时由于组织厚、张力大, 术后切口肿胀明显, 或缝合时止血不彻底, 这些均会影响切口愈合。术后患者切口疼痛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使产妇不敢大小便, 故增加了尿潴留的发生;而自然分娩会阴有Ⅰ°或Ⅱ° 裂伤者, 因会阴后联合处组织薄及破裂时血管断裂者少, 缝合时可选用可吸收肠线, 既减少了拆线的痛苦, 又缩短了住院天数,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总之, 笔者认为减少会阴严重裂伤发生的关键, 在于熟练掌握分娩时机和正确的助产方法。在产程中只要加强责任心, 严格掌握会阴切开术的适应证, 在发生难产或出现病理情况时, 及时、恰当地恰当选用此术, 既可降低手术率, 又可以提高产科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会阴切开术助娩的产妇63例作为观察组, 同期同类阴道自然分娩或会阴有Ⅰ°、Ⅱ°裂伤的产妇55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产褥病率、会阴切口Ⅰ期愈合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产褥病率及产后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会阴切口Ⅰ期愈合率、新生儿窒息率则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严格掌握会阴切开术的适应证, 避免并发症, 及时、恰当地选用此术, 才可降低手术率, 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会阴切开术,产科,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3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限制会阴切开】相关文章:

3种会阴切开缝合术的探讨02-05

会阴水肿06-21

会阴超声06-27

会阴伤口愈合08-04

会阴修补术08-14

会阴切口愈合08-15

会阴技术操作指引04-09

经腹会阴联合06-09

会阴深度裂伤06-29

产后会阴切口的护理06-05

上一篇:创设情境彰显精彩下一篇:少数民族幼儿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