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

2024-07-07

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精选十篇)

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 篇1

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构成。

1、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信息意识主要包括: (1) 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 确立在信息时代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一些新的观念。 (2) 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每个人除了自身有对信息的需求外, 还应善于将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在的信息需求, 这样,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信息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 它在为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 如信息的滥用和泛滥、计算机病毒肆虐、电脑黑客、网络安全、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等问题, 这就对人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信息社会中的现代人, 应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 要信息责任感, 能抵制信息污染, 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 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 主动参与理想的信息社会的创建。

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它包括: (1) 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包括读、写、算的能力。尽管进入信息时代之后, 读、写、算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但传统的读、写、算能力仍然是人们文化素养的基础。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在信息时代, 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 这样才能有效地在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 信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的理论知识, 对信息、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信息的方法与原则 (如信息分析综合法、系统整体优化法等) 。 (3) 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 (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等) 、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等。 (4) 外语。信息社会是全球性的, 在互联网上有80%以上的信息是语, 此外还有其他语种。要相互沟通, 表达我们的思想观念, 就要了解国外的信息,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应掌握1-2门外语, 适应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这也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 即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个体应有在对所掌握的信息从新角度、深层次加工处理的基础上, 进行信息创新, 从而产生新信息的能力, 同时, 有了新创造的信息, 还应通过各种渠道将其传递给他人, 与他人交流、共享, 从而促进更多的新知识、新思想的产生。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在要求

目前, 国内外多数学者已经认可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修养等四个方面是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此外, 作为高校教师还应具备如下要求:第一, 具备应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可以说是现代信息社会的读写能力, 其主要因素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信息的责任感,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指对信息科学的基础和信息手段特征的理解以及技术手段基本操作的能力。第二, 具有信息观念和传播信息的意识。认识到获取信息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 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 并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三, 对教学媒体及其功能的选择能力。现代科技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先进的、丰富的教学媒体, 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媒体的先进性, 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必须具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实用的媒体的能力。第四, 媒体的整合能力。这种能力是指优化组合媒体, 将媒体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的能力。作为教师, 不但要善于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等教学媒体, 还要能够将体育教学媒体与教学各要素进行科学的整合, 特别是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

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条件下, 高校教师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学习者学习中的自我指导的学习, 关注学习者控制自己学习的过程, 尤其是他们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寻找恰当的资源、决定使用的方法和评价他们的进步。第二, 批判性反思。要关注学习者提出问题、取代或者重构一种假设的过程;学习者有选择地接受以往想当然接受的观点、行动以及推理和意识形式的过程;学习者最终认可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霸权内容与理解世界的“本质”所产生的表现, 是如何支持没有代表性的少数人权力和自我利益的过程。第三, 实践学习。高校教育是“持续的评价经验的过程”。高校教学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经验, 这些经验代表着有价值的资源。经验的方法包括游戏、模拟、案例研究、心理剧、角色扮演和实习等。

三、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一) 坚守专业理念

多媒体教学无疑是当前教学中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 但教师必须明白:信息技术是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 在课堂教学中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辅助教师教学, 使课堂气氛活跃, 开阔学生视野, 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信息技术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掌握信息技术, 而是为了教育, 不论技术如何玄妙, 教师永远是教育的支配者, 技术应当永远为实际教学服务, 并对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设计无条件服从。教师应当永远坚守自己的本色, 跟随自己的专业理念, 而不可沦为技术的附庸。

(二) 提高信息意识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只有良好的环境这个“外因”是不行的, 教师这个“内因”还要起作用, 最终实现专业发展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过程。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新技术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应该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信息和网络积极认同, 深入了解并且具有良好的悟性, 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和运用, 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有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 有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

(三) 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

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的应用,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科的性质, 应用信息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运用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这样可立足于本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及教学实际, 以促进本校发展和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 是一种直接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有其鲜明的特点, 如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对象主体性发挥好、培训效果好、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使教师所学到的信息技能、信息理论能迅速地与工作、真实的教学情境紧密结合, 直接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2) .

[2]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 篇2

一、选择题

1、在Frontpage中,通过(B)可随时查看制作的网页在浏览器中的效果。A、普通窗口B、预览窗口C、HTML窗口D、视图窗口

2、下面(A)不属于社会科学。

A、物理B、地理C、历史D、思想与品德

3、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传感器觉察和比较各种声音,来讲授(C)A、热现象B、光的传播C、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简单电路

4、在信息社会里,以文字课本为主要教学传媒的教学模式,必将为以_(__B_)___为教育传媒的新型教育模式所取代。A. 教育技术B. 信息技术C. 多媒体技术D. 网络技术

5、插入自选图形时要注意三点,下面____(_C_)____说法是错误的。

A. 往自选图形中填充颜色B. 重视组合功能的应用C. 不必关心自选图形间的“层”次性D. 注意自选图形间的“层”次性 6、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D)软件,以此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从而开始了课程整合的实验。

A. FrontPageB. AuthorWareC. 公式编辑D. 几何画板

7、用鼠标单击(C)按钮,即可放映幻灯片,在放映的过程中,如果想不按顺序放映某幻灯片,可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定位”,再单击弹出的幻灯片标题即可。

A.幻灯片浏览B.幻灯片视图C.幻灯片放映D.大纲视图

8、去年“愚人节”某大学张贴一个当日在校园礼堂公演“哈里波特Ⅶ”的海报,这则消息具有信息的(C)。

A.时效性

B.共享性

C.真伪性

D.价值相对性

9、王明收到某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该大学已经开学一个月,王明因错过了报到期限而被取消入学资格。这件事情主要体现了信息的(B)。

A.共享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处理性 10、2001年7月13日晚10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不少国内外商家从中捕捉到这样的信息:大量的运动场馆、基础设施等需要建设,数以万计的奥运健儿、观光旅游者将会到这里消费,商机无限„„以上材料说明信息具有(D)。

A.共享性

B.传递性

C.时效性

D.可处理性

11、从古到今,人类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重大发展历程,我们现在正处于那一次(B)。

A.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B.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C.电报、电话及其它通讯技术的应用

D.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12、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或在报纸电视上也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B)。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13、Word文档的扩展名为(A)。

A..DOC

B..EXE

C..COM

D..BMP

14、小杰对电脑说“请关机”,电脑马上执行了关机命令,这其中主要应用了人工智能中的(C)。

A.图像识别技术

B.指纹识别技术

C.语音识别技术

D.字符识别技术

15、下列不属于采集信息工具的是(B)。A.扫描仪

B.电视机

C.摄像机

D.计算机

16、下列存储格式属于文字类型的有:(A)。A..txt

B..jpg

C..mp3

D..gif

17、全文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也称为(B)。

A.分类搜索

B.关键词查询

C.检索程序

D.“蜘蛛”程序

18、根据统计,当前计算机病毒扩散最快的途径是(B)。A.软件复制

B.网络传播

C.磁盘拷贝

D.运行游戏软件

19、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有(D)。

A.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授权性

B.传染性、破坏性、易读性、潜伏性、伪装性 C.潜伏性、激发性、破坏性、易读性、传染性

D.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20、不属于搜索引擎网址的是(B)。

A.http://

23、通过网路交纳水电费、煤气费属于(电子商务)。

24、因特网起源于上个世纪的(阿帕网)。

25、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6、在IE上向用户提供信息搜索服务的工具是:(搜索引擎)。

27、家中所买的计算机配置为:intel奔腾四2.8GHZ/80Gb/50x,其中奔腾四表示的是(cpu型号)。

28、在word中要绘制一个正方形,可以在“绘图”工具栏中选择“矩形”工具,按住(shift)键同时,拖动鼠标画出正方形。

29、通常所说的FTP协议是指(文件传输协议)。

30、计算机断电后,计算机中(RAM中的信息)全部丢失,再次通电也不可能恢复。

31、在Word中,可以在“绘图”工具栏选择“矩形”工具,按住(Shift)键同时拖动鼠标可以绘制正方形。

32、计算机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输入输出设备:(键盘、显示器)。

33、用ie浏览网页时当鼠标移动到某一位置时鼠标指针变成“小手”,说明该位置有:(超级链接或者超链接)

34、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35、一个字节用(8)个二进制表示。

36、公司考勤部门用的指纹识别机是人工智能的(模式识别)。

37、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文件夹窗口中,如果需要选择多个不连续排列的文件,正确地操作是:(按住CTRL+单击要选定的对象)

38、在窗口标题栏的右边,有几个控制按钮,其中(最大化按钮)和(还原按钮)是不能同时出现的。

39、在Word2000中,给文档设置一个“打开权限密码”,应当在(另存为)对话框中选(工具)中的(常规选项),然后进行设置。40、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鼻祖”。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命名为(ENIAC)。

4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第一代(1946年-1957年)称为(电子管)时代;第二代(1958年-1964年)称为(晶体管)时代;第三代(1965年-1970年)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第四代(1971年以后)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42、存储器的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1Mb=(1024)kb。1Gb=(1024)Mb。

43、计算机软件按其功能和用途来划分,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4、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四、简答题

1、信息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发展,请问信息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有两方面影响:一是积极的影响,其中包括(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信息技术促进了新技术的变革,极大的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3)对人们生活学习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正在发生转变。另一方面是消极方面的影响。(1)信息泛滥(2)信息污染(3)信息犯罪(4)对人们身心健康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题中各项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展和缩减)

2、试述在Excel中,引用运算符有几种?各运算符的含义是什么? 答:三种,(l)冒号(:)用于单元格区域的引用。

(2)逗号(,)用于同时引用。

(3)空格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格区域的重叠部分。

3、简述如何处理导入的位图图像,以减少文件的体积。答:通常进行两项处理工作:

(l)使用绘图工具中的 工具(附加选项: 魔术棒),在位图上单击选择不需要的色彩,配合键盘Delete键进行删除,如果色彩范围不满意可以单击 魔术棒属性按钮,打开属性对话框,在“限度”项中改变魔术棒的范围值。

(2)使用菜单命令“【修改】——【描绘位图】”(或是【修改】——【将位图转化为矢量图】),将位图转为矢量图像。

4、在word的文档编辑窗口,标尺的作用是什么?

答:标尺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调整文本段落的缩进格式。在标尺的左右两边分别有左缩进和右缩进标志,文本的内容被限制在左、右缩进标志之间。随着左右缩进标志的移动,文本可自动地作相应的调整。

5、试述如何在Internet上发布一个站点的?

答:申请主页空间

检查主页空间的真实性

上传WEB页面

6、在Excel电子表格中如何设置公式的隐藏和工作表的保护? 答:①选定需要隐藏公式的单元格区域;

②菜单选项中选择[格式]——>[单元格]选项,在弹出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选择“保护”; ③在该对话框中选择“隐藏”,然后按“确定”键;

④从菜单选项中选择[工具]——>[保护] ——>[保护工作表]选项,弹出保护工作表对话框;

⑤在该对话框中的“密码”一栏输入一个密码口令,然后按“确定”键,再重复刚才输入的密码口令; ⑥按“确定”键,完成操作。

7、为什么要对演示文稿进行打包?怎样打包?

答:①因为有的演示文稿在制作后其文件所占用的空间较大,不能复制在一张软盘上。如果需要在其他计算机上进行演示就比较困难。

②powerpoint提供了一个打包功能,打开文件菜单——打包——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演示文稿、及其所链接的各种声音、图片等外部文件,以及有关的播放程序都放在一个打包文件中,将这样的打包文件存放到软盘上,并可复制到其他计算机中,经过安装就可进行演示。

8、请简述创建书签链接的步骤。

答:第一步:建立书签。将光标移到要创建书签的位置或选择要创建书签的文本,依次单击菜单的“插入”→“书签”命令,打开“书签”对话框,在“书签名称”文本框中输入书签的名称,就可以创建一个书签了。

第二步:创建指向书签的超链接。选择好超链接源后,单击工具栏上的“超链接”按钮(或以菜单、右键的方式打开“超级链接”对话框),从“书签”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的书签名或真接在URL中输入“#书签名”;如果要创建指向其他页面上的某个书签的超链接,则必须先在URL地址栏中设置好文件信息,再在其后加上“#书签名”。

9、在为按钮添加声音时,“同步”下拉列表中各选项的含义是什么? 答:在“同步”下拉列表中包括许多选项,各选项的含义如下: 1)事件:使声音与事件的发生合拍。

2)开始:与事件音频不同的是,当声音正在播放时,有一个新的音频事例开始播放。

3)停止:停止播放指定的声音。

4)资料流:用于在互联网上播放流式音频。

10、在FrontPage中如何插入和修改表格?如何应用表格对网页进行排版? 答:(1)表格/插入/表格

将鼠标指针移到所插入的表格上面,然后单击右键,在弹出的浮动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2)用表格对网页进行排版

将整个网页分割为一个或数个表格,将表格的边框设置为0,将文本、图片、动画等放置在表格的单元格中。

11、写出在Excel2000中根据下表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列,总分相同时,按“管理学”从高到低排列的步骤 学号 姓名 管理学 邓小平理论 政治经济学 总分 2001001 李林 78 61 90 2001002 高能 90 75 66 2001003 王国 66 88 67 2001004 袁林立 88 69 78 2001005 张各项 67 76 88

答:① 选定数据列表中认一单位格。

②选择[ 数据 ]菜单中的[ 排序 ]命令,打开对话框。③在主要关键字栏选择“总分”,并选择[ 递减 ]。④在次要关键字栏选择“数学”,并选择[ 递减 ]。⑤单击[ 确定 ]。

12、FrontpAge2000主要由哪几个模块组成?

答:FrontpAge2000具有强大的管理WEB站点和制作网页的功能,便于网站开发人员创建WEB站点、制作网页。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组成:站点创建模块、站点管理模块、网页制作模块、站点发布模块、站点维护模块。

13、简述在FrontPAge2000中自定义网页模板并用自定义模板设计网页的过程

答:(1)新建一个网页(2)将新建网页保存为网页模板(3)菜单操作,“文件”+“新建”+“网页”

(4)在打开的“新建”对话框中,选择(2)中自定义的模板(5)编辑网页并保存

14、什么是占位符?

答:PowerPoint2000提供了36种自动版式供选择,这些版式的结构图中包括许多占位符,它是指创建新幻灯片时出现的虚线方框。这些占位符可用于填入标题、文本、图片、图表、组织结构图和表格等。每个占位符均有提示文字。例如,“单击此处添加标题”,用户只需在文本框中单击一下,即可进入文本输入模式。

15、简述元件和实例的概念及关系。

答:(1)元件是存放在FlAsh的元件库中的可以重复使用的图形、按钮、动画以及声音。将元件从元件库中拖至舞台上,就是一个元件实例。

(2)元件实例作为完件的复制品无论在同一个场景中出现多少次都不会增加文件的体积。

(3)当用户修改元件的属性时,舞台上所有该元件的实例都发生相同改变;通过效果面板和实例面板可设置当前实例的属性,另将实例“分解组件”后还可修改形状,修改时库中的元件和其它元件实例都不发生变化;如果双击实例可进入元件编辑模式修改元件属性,库中的元件和其它元件全部变化。

五、论述题

1.论述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答:教育信息化的宗旨在于迎接信息时代提出的人才挑战,其核心思想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过程中去,使教育能够不断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并且为不断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而努力。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学校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拓展和丰富学习环境

(2)鼓励创造性思维、终生学习和社会责任感

(3)改革教育过程

(4)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行政管理方面的优势 2.试述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答:首先,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它一直关注和研究各个历史阶段涌现出来的新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和运用。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重点汇集到了信息技术的教育运用之上,只要它们能够用于促进和支持人类学习,就会也成为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关注对象。

其次,从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来分析。信息技术的运用会给教育和教学带来更为深刻、更为广泛的冲击与变革。也正因如此,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丰富和深化了教育技术的学科内涵。使它的研究重点逐渐地从对教学媒体和教学刺激的关注向深入探讨人类认知和人类学习过程的方向发展。

第三,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实现教育信息化需要教育技术的支持作用的。这是因为,离开了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研究,不进行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难于使信息技术的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的。

因此,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而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直接涉及人类学习和信息加工等内容,因此需要选择和开发适合信息技术教育特征的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这些正是教育技术学所研究的内容。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学自身也会在此过程中获得极大的丰富、深化与提高。3、试述信息的功能.答:信息的功能分为两个层次;信息的基本功能在于维持和强化世界的有序性,信息的社会功能则表现为维系社会的生存,促进人类文明的进化和人自身的发展。具体地讲,信息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下述五个方面: 信息是宇宙万物有序运行的内在依据。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中介。信息是维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因。信息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信息是管理的灵魂。

信息还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4、试述信息资源的特征

答:信息资源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智能性、有限性、不均衡性、整体性。5、试述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答: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狭义信息论。第二个阶段是一般信息论。第三个阶段是广义信息论。

在纵向上,人们突破了申农信息论的局限性,由对语法信息的研究深入到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探索问题。等。

在横向上,人们又把有关信息的规律和理论研究成果与系统论、控制论相互整合,并广泛运用于物理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等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中去,从而拓宽了信息论的研究方向,6、试述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

答:信息科学以整个信息过程的信息运动规律为研究内容,包括:

(1)信息与信息理论,研究信息的概念、本质、功能、分类、度量;

(2)识别理论,研究在噪声背景中感知、识别、提取信息的规律;

(3)通信理论,研究在干扰环境中在空域或时域中传输信息的规律;

(4)智能论,研究把信息提炼成知识,进而实现认知的规律;

(5)决策理论,研究在信息认知基础上,再生策略信息的规律;

(6)控制理论,研究按照策略信息对对象进行调节控制的规律;

(7)系统理论,研究利用信息、通过控制、实现系统优化的规律 7、试述信息方法的作用

答: 信息方法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信息方法揭示了机器、生命有机体和社会各类事物运动形态之间的信息联系。

第二,信息方法揭示了事物运动的新的规律,对过去难以理解的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说明。随着信息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推广,人们可以用信息的观点对某些现象做出科学的说明。

第三,信息方法为实现科学技术、生产经营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信息概念反映了各种不同系统的同一性。

6.简述信息技术的社会作用 答:(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2)提高人类社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8、试述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的影响 答:(1)阅读方式的变革

(2)写作方式的变革

(3)计算方式的变革

(4)教育时间的变革

(5)参加制定学习计划与自主学习

(6)教师变为学生顾问

六、操作题

1、将下列数学表达式写成计算机语言表达式。Cos(100)÷tan(100)答:cos(10*3.14/180)/tan(10*3.14/180)

2、有如下程序 a=1 b=2 c=3 a=b b=c c=a 运行后输出a、b、c的结果是: 答:运行结果是:2 3 1

3、在D盘根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wj”的文件夹,并将该文件夹复制到桌面上。答题步骤:(1)在桌面上,选中“我的电脑”,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资源管理器”项。

(2)在左窗口中.单击“D盘”。

(3)在右窗口中,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项一>“文件夹”项一>输入“wj”一>敲回车。

(4)在“wj”文件夹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复制”项。

(5)在左窗口中,单击“桌面”。

(6)在右窗口中,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粘贴”项。

七、学科操作题

1、结合实际:怎样处理好计算机与教育的关系?

答:计算机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属于科学技术与教育的范畴。在人类教育的历史上,教育的发展总是和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创造相互联系的。纵观教育发展史上的四次革命,凡是科学技术有了新的进步,教育也或迟或早地会发生相应的变革。

教育为计算机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实践领域,推动了计算机教育研究和教育应用两个领域的蓬勃发展。计算机被引入到教育活动中,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把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对象。

(2)计算机服务于传统教学。

(3)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主要为两个方面:计算机进入教育教学活动和计算机参与教育教学管理。

(4)以信息技术(计算机作为核心)为基础的教育全面发展。

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计算机如何进入教育教学活动?

答:(1)计算机指导学习。让计算机作为指导者,使计算机像辅导教师一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最终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指导学习的计算机软件主要采用5种模式:操练与练习、指导或辅导、模拟、问题解决和游戏。指导学习的一般过程是由计算机呈现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计算机做出判断,并反馈回应答正确与否和针对应答的辅导信息。

(2)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给学生提供各种软件工具,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是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的目的。具体方法是规定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明确说明哪些软件工具能够完成任务,然后由学生实践。例如,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和打印论文和报告,用多媒体工具制作动画片等。

(3)计算机作为学习者。让计算机充当学习者,而让学生命令计算机完成给定的任务,是计算机作为学习者的目的。这种方式是让学生编写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机程序。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学生不仅要熟悉计算机语言的指令集,而且还必须在编程之前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

3、结合教学应用实际试述 CAI的基本特点。答:(1)大容量的非顺序式的信息呈现。

计算机可存贮相当丰富的信息量,可包括一门课程或与某个对象有关的全部知识。学习者既可以浏览所有知识,也可以按需要获取其中任意所感兴趣的一部分,而不仅是按顺序阅读,或是按教师所给出的那一部分。(2)学生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通常的CAI系统都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进度,提供条件,促使每一位学生学习掌握了前一部分知识后,再进入下一步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进展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理论上,每一个学生可以获得个人最佳的学习速度。(3)实现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和及时反馈原则。

CAI系统可通过提问、判断、转移等交互活动,分析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状况,调节学习过程,实现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和及时反馈原则。(4)学生在CAI活动中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

由于CAI活动中,教学进度由学生控制,学习过程变成连续的提问—反馈或是操作—反应刺激等交互活动,学生在CAI活动中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精神。(5)对教师或软件开发者提供了教学决策支持。

计算机可保留各个学生的学习进展纪录,并进行各个学生的学习进程分析和群体学习分析,对教师或软件开发者提供了教学决策支持。

(6)网络技术使CAI可获得群体的支持。

目前的网络技术使CAI可连通计算机互联网,获得网上教学、信息和其他学习支持,得到异地的帮助,开展网上群体学习讨论,以及与全球进行联络,解决个别化学习与群体学习的矛盾。(7)CAI活动的效果受教师态度的影响。

实验证明,CAI活动的效果受教师态度的影响,积极推广CAI的教师所用CAI的教学效果好,反之则差。

4、结合实际试述计算机如何参与教育教学管理? 答:(1)学生成绩管理

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库功能为管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一般的成绩管理软件都具有如下功能:分类存储不同学校、年级、班机学生的成绩报表,统计、计算、排列学生的成绩。如果成绩管理软件中包含了某个学生的多次考试结果,则可以分析该学生的情况,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治疗。建立一个能存储学生成绩的数据库。

(2)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

计算机不仅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还能够起评价学生的作用。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就是这方面的应用。在这种系统中,首先由一个比较强大的题库,题库中包含有各学科或者某一学科的许多考试题目。教师将学生情况,以及要测验的概念等按机器要求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参照一定的组卷策略(或者由教师人工抽出)从题库中抽出不同的题目,组成一份考卷;然后利用计算机终端来测验学生,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级和判断。也就达到了计算机辅助测验的目的。这些题目的组织也是由专业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结构来设计的。计算机阅卷快速,准确,能够及时地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发现题目存在的缺陷,并帮助修复,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3)课堂信息处理系统

利用计算机,对课堂教学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为教师提供有用信息,也是计算机管理教学的重要方面。课堂信息处理系统就是这种能采集和获取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情况,然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把结果输出到显示器或打印机上,将反应的结果告诉教师和学生的一种系统。

(4)题库系统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分析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素养;专业素养

随着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师成为高中教育领军教师,关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对高中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可以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三个方面

探讨。

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包括通识知识、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通识知识使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广阔知识面,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教师,要具有多学科知识,如计算机知识、通信知识、管理学、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积累自身文化素养;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网页设计软件、文字编辑软件等能力;条件性知识是指在教育学理论指导下,启蒙信息技术知识,结合心理学理论开展满足学生心理特点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本体性知识是信息技術教师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如传播学、建模电路、高等数学等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史、信息网络管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Office应用、3DMAX、ASP/JSP、计算机基础等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专业外语、媒介文化、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与应用等专业拓展知识;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教育信念、自我认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批判反思知识。

2.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包括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其中,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是教师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管理硬件设施和学生的能力,如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学生课堂管理、信息技术学生管理等,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教师要养成信息技术学习习惯,持续学习并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体系;科研能力是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分析、解决教学问题,并取得教学新发现和新突破。

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及技能、信息道德。其中,信息意识是教师能够正确认识信息在生活以及科研中的重要性,能够主动捕捉信息,获取有价值信息,甄别信息真伪,共享信息,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信息知识及技能是教师信息素养基础能力,如信息基本概念、使用工具软件搜集、处理、发布信息,利用多媒体获取、加工、发布信息等技能;信息道德是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存在的信息版权、网络安全、信息泛滥、病毒泛滥等问题提出的概念,教师要抵制不良信息影响,梳理信息道德典范,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

榜样。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经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到信息素养三个方面的不断升华,从最初的专业知识累积,到专业能力的训练,结合时代发展引领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将三大项专业功底相互融合,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素养整体,构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刘海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析[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03).

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 篇4

一、当代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当代高中生信息素养现状,对我市某中学的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高中生信息素养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当代高中生的信息素养现状不容乐观。

调查问卷共设计10个相关问题,主要是对该年级的三个班级发放问卷,共192份。被调查的对象文科学生占总人数的33%,理科学生占总人数的67%。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只有33%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而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持漠然态度。有一半的学生希望学习的是有关网络的知识,但他们利用的网络的目的主要是娱乐和休闲,而对如何检索信息、如何下载资料却不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问题的答案,而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重视。对于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能够准确查找,对于查到的信息不能够很好的提取。有50%的学生认为利用网络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95%的学生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在获取信息时要遵守一定的法律法规,并且目标比较明确,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但是,信息技术课的被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存在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尚未转变

国家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由于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没有对信息技术教育有一个新的定位,而误将信息技术课变成了机器操作、软件使用的技能课,没有充分认识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具体的机器操作更重要[3]。同时,信息技术在其他课程的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低,没有很好地将新信息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学生没有从思想上产生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和需求。信息素养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

2. 缺乏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

现阶段各个学校都在努力为信息技术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学校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购进必要的软件和教学资料,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这并不等于就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惯性,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还局限在面对面的形式上。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引导,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改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缺乏一种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缺少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3. 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过于强调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而将日常生活与信息处理隔离开来,使得信息素养成了脱离生活世界的奢侈品[4],这就违背了信息素养理论的宗旨,造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上的新误区。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缺乏现实生活情景的创设,使得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不能做到"学中用",而形成了一种"学而不用"的现象,没有明白在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何时使用信息技术、为什么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处于一种有意识但无目的的状态,信息活用能力差。

4. 缺乏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及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但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各样的色情、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互联网上巨大的信息流对他们产生了强大的诱惑。由于学校对于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没有成熟的操作性措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没有对网络道德进行规范,平时的信息技术教育也没有强调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学生缺乏对不良信息的抵制,导致青少年迷恋聊天、网络游戏,严重地将导致犯罪。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比单纯的信息技术教育更重要。

三、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几点建议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素养已日渐成为未来从业者必备的素质。

1.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5]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应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并把各种信息应用到教学当中,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只在教师具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2.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知识、形成信息能力、培养信息情感的主要场所,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只是单一的教授计算机技术,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这使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因此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来,这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现在许多教育专家提倡一种"任务驱动"的全新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法的关键是任务的设计和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引导。例如,教师在讲用FrontPage制作网页时,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任务:"制作一个班级主页,要求主页体现班级的特点,并评选出最佳网页发布到校园网上"。然后让学生根据所讲的知识,来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并且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培养了获取、加工、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3. 通过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来提高信息素养

《新课程标准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国外一些成功的案例就是把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直接编写到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中,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达到其它学科教学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这就需要在培养信息素养时与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结构的基本支撑点有机地融合到各门学科中,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信息素养的培养。

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而言,高中教育是跨入大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也是决定以后人生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和未来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冯伯虎.信息素养的本质是什么[J].信息技术教育, 2007, 2:31-32.

[2]教育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教基[2001]21号:2001.

[3]章慧敏, 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9:176.

[4]张义兵, 李艺."信息素养"新界说[J].教育研究, 2003:3.

论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养 篇5

一、顺应时代发展,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重塑和转换。

在崭新的信息时代,首先教师应站在信息时代的高度,从自我实情出发,使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内在的需要和渴望。从主观上挖掘全面提高素养的潜能,重新审视信息时代赋予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新的历史使命,从内心深处重塑信息技术教师崭新的角色和形象。

其次,教师应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到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是自己职业生命的“保鲜丹”。素质教育不仅是要在新课标下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同时它还是一个针对全民素养的教育,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信息技术教师这个职业的技术要求和岗位的技能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站在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高度,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研究者”,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把良好的信息素养视作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双翼。育人无疑是教师的天职,但是要自如地驾驶生命价值的航船,就必须坚强地扬起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风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的海洋里收获和打捞到奇异的珍果。

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能力素养。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学习的时代。学习在这样一个特定的信息环境里,已经变成了所有地球公民的共同事情。所有的人都将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领域,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好的“探索者”。所以信息时代“教师”的概念发生了的变化,老师成了相对的,那种终身的绝对老师已经不复存在,这也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师之间流行的一句笑谈:“所有的老师都必须重新当起了学生,而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当好自己的老师。” 所有的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不但不例外,反而更需要学习,并且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是一种终身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淘汰陈旧知识,不断地汲取最先进、最前沿的信息技术,这种新的学习观念已经突破了常规以往被认为是成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而代之以新的学习秩序,那就是让知识成为更新流动的常新血液。

在以往的学习理念中,有一种方法叫积累,知识在不断地累加,很多年,人们似乎也很自然地乐于接受这种“加法”的学习方法,那么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积累,更要会更新,因为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是这样的迅猛,就像一个藏书者,不要太留恋已经得到的东西,隔一段时间就得清理清理自己的书柜,那些三、五年都不怎么看的书,除了留下工具书和非常权威的书之外,该清除的清除,要习惯“减法”的学习,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这种可贵的东西叫――更新。

三、立足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能力素养

我们说,信息技术学科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的骄子,信息技术教育是贴近现实的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技能操作,而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要教会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生活的工具、生产的工具,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生活、生产的本领和技能。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关注到信息教育的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并让他们相互结合,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所以无论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认知领域、操作领域、情感领域中的任何一方面,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均担负着责无旁贷的重大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以崭新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体会到做中学、寓教于乐的快乐过程,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驱动的模式下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体验计算机的魅力,品尝到学习的轻松,和获得成功的快乐,并让这种成功的体验一直激励他们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总之,以信息技术为本,以锻炼能力为目标,以启发和引导为手段,以此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能力方面的素养。

四、推进学科整合,提升课程整合能力素养

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把信息技术当作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手段和环境,使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用教育信息化的最新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正在经历一个特殊的时代,如果说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起给传统教育注入了一剂高效的新型生长剂的话,那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种形式无疑是给新型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学科整合尚处于摸索和探新阶段,但是,无法否认,学科的整合将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一个弃旧扬新的过程,并且通过整合在教育领域将会生成出新的体系。

除了上述描述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我以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当具备如下课程整合的素质:

1.掌握教与学的理论,加强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不仅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而且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2.掌握整合的方法,加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整合。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确定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及程度,以此来优化教学过程。

3.提升课程整合的层次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努力向更高层次拓展。

目前从学科整合的现状来看,信息技术多以呈现、展示课程内容的面貌出现,而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成熟,它将以一种智能化的教与学的平台出现,真正地实现个别化教学,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工具,也就是信息技术将提供给各类学科学习的智能平台。这才是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所谓“整合”不仅仅是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中来,而且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其他的学科教学中去,从而帮助学生在思维的层面上更好地领悟知识,并推陈出新。比如,物理教学中的杠杆作用、化学教学中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传统的口头讲解或示意图,只能让学生生硬的接受知识,一旦融入了信息技术的手段在其中,便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程序来专门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程序的互动里找寻出物理原理或化学公式,起到了开启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并且,使整个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求知。又如,数学学科的逻辑推理和计算,很多地方可以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实验中,让学生从实验中来得出数学原理,比方数学中关于“圆的形成和定义”大可以以互动课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得出定义,在轻松的环境下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学质量。所以,“整合”就是需要在新的教学环境中重新对各个学科的教材教法和知识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决定信息技术使用的原则、方法和特殊的技巧。

4.重视微教学单元的开发

微教学单元是以帮助教师讲授某个教学难点,或帮助学生学习某个知识技能点为目的,或为学生探究认知而创设的学习环境等而设计的“小课件”和“微世界”。微教学单元是供教师学生在教学中重组使用而准备的资源,极大地方便教师、学生根据教学情境进行检索、组接和运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整合作用给各个学科的教学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新的教育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整合中仿佛如虎添翼,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可推卸地站在了学科整合的前沿,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光要在信息技术本学科里善于融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善于融合情感教育、善于推崇道德教育,还应该主动的关注其他学科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领域涉猎面更宽、使自己的视野更广、使自己接受新知的触觉更加敏锐、使自己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技巧更为更果断和有效。

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 篇6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师信息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88-03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从传统的基于工业化社会的教育向信息化社会的新教育转向的重要举措之一。高中新课改将涉及高考改革,涉及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乎到国家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其意义重大。教育部2004年启动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截至目前,除了河北省,还有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等20几个省市区进入高中新课改行列。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新课改后的高中课程结构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并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至13个科目,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届时学生可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新课程教学将落实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素质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课程教学将把教师、学生作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与课程融为一体,课程变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完整文化,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一、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创新的核心要素

1.全新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目标

新课程改革从重视知识的讲授、智力的培养转向重视能力、情感的培养;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 转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从“培养知识型人才” 转向“培养创新型人才”。高中新课程改革将规定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1]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同时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全新的教学结构

课程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由各构成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目前推行的高中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由于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管理,学生可以跨班级选修课程,传统的班级管理形式将发生改变。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同时学生可按自己要求进入不同教学班学习。新课程教学结构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全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必然导致对传统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变革,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弱化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诊断与分析功能;强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高中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足够总学分方可毕业。

二、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挑战

1.教师信息素养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效

推行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教师作用体现在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活动路线、组织质疑讨论、疏导学生思维、及时评价激励、适当拓展延伸等方面。为此,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并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教材的执行者转换为课程的组织者、由教学管理者转换为情感的支持者、由知识传播者转换为学习的参与者、由信息的提供者转换为信息的咨询者。教师信息素养成为这一角色转换的决定性因素,并直接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2.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国内外教育家的一个共识,就是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新课程改革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方式到教学技能,从课程评价到资源开发,都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与实践的交替过程中逐渐达到驾轻就熟、不断完善的境界。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队伍专业化,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够像医生、律师那样,成为一种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发展则通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来具备新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全面的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敬业的品德素质,以及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社会交往、信息驾驭和教育预见能力等,其中信息素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3.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信息素养教育

我国“教师信息素养教育”起源于世纪之交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活动,2004年2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这使我国“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培训、考试和认证走向规范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任何教学变革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再先进的技术都要通过教师应用到教学过程之中。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教师信息素养成为新课改的关键元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高校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师范教育课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学》、《信息技术基础》等课程开展教师信息素养的职前教育;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条件好的中小学校纷纷成立培训机构,配备专门的培训人员,根据新课程改革需要随时更新内容,定期组织培训。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将成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从新课程改革看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培养对策

1.教师信息素养内涵

教师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其内涵不断更新和变化的概念,一般来说,教师信息素养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教师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在人文层面上,则反映了教师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内容。当前,面向新课程改革的教师信息素养是指:“各类教师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获取相关教育教学信息,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做出设计、应用、评价、管理的新型综合教学能力(江西师大钟志贤教授定义)。”

2.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世界变化了,学生变化了,学习方式变化了,教师的教学也必须变化!”这是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制定和颁布《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的基本动因和指导思想,也反映了当前信息时代的主题——发展和创新。高中新课程改革,涉及高考改革,关乎人才培养,在新的教育思想碰撞技术整合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发展新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面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及其教学创新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1)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顺应国际潮流,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他们擅长的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学、学习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在面对面或者虚拟的环境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2)为学生设计、开发数字时代的相关评估工具,评价真实的学习经验。高中新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信息化教育时代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师应能够设计、开发评估工具,评价真实的学习经验,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和资源,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学习更富成效。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创设信息技术丰富型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追求个体的自主成长,并成为设定自我教育目标、管理自我学习过程、评估自我学习结果的积极参与者,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并让学习更加个性化。

(3)成为数字化时代工作和学习的典范。高中新课程改革执行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展现出在全球化、数字化时代中作为创新的专业人员应有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4)提高数字化时代公民素养及责任意识并成为典范。社会信息化发展使得信息素养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生存素养。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行课程选修,可以跑班上课,从内容到形式力求贴近生活,符合实际,满足个性化需求。在这个数字文化不断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教师应该知道区域性及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和责任,并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在“信息海洋”和“知识爆炸”中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导致对各类人才专业水平的要求逐步加大。教师信息素养成为教师队伍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信息时代的合格教师,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信息素养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从美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演变到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试行,都涉及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顺应国家信息化趋势、深化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变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信息素养日益显得重要和关键。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10.

[2]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25-28.

优秀教师信息素养的思考 篇7

一、问题的一个方面是学生做的多, 消耗过多精力

长期以来, 题海战术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如张群文章中所说:“如今的很多老师, 其自身就是被操练出来的一代受他们当年教师的‘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 仅靠所谓的‘先进理念’, 要一下子改变他们‘狂轰滥炸’式教学模式, 何其之难。”[2]

二、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讲的多, 出现过度帮助情况

担心学生理解不了, 讲的过多, 结果是:学生思考肤浅, 形成死记硬背现象, 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上两条, 从信息角度来看:这说明我们很多教师对信息缺少有效的把握、深度的加工, 从而导致师生对问题的认识肤浅, 其必将阻碍我们进步。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基于此, 本文力求从信息角度谈谈对教师信息素养的一些思考:

一、信息的意识

全面收集、整理、提炼信息是教师信息素养在思想认识上的体现。

常常有老师说:手边的资料够多了, 学生做也做不完。于是他们就不再去收集其他资料, 致使信息内容片面、陈旧, 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科、章节的知识情况, 不能走在信息的最前沿。

另一方面, 对于众多的信息, 很多老师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做题, 不加选择地题题评讲, 恨不得把全部内容灌进学生的头脑里。不加选择的信息大大增加了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无法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错误, 耗费了大量时间, 却不利于学生有效技能的形成, 更不利于能力的形成, 对问题解决只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 缺少对关键问题的深度理解, 降低了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信息的能力

采集、整理和提炼信息在教师工作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是信息素养的核心。

1. 如何进行采集、整理信息。

从教材、教辅资料、教学杂志、网络等方面可获得大量的信息, 需要对这些信息筛选, 整理成完整的中学教学资料库。它为教师检索、快速挑选出合适于本地教学、测试的最新资料提供条件。

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推进, 要对整理好的信息进行深层研究;归纳出不同题目的共性之处, 筛选出相同题型基本结构, 探寻出以往信息所缺少的前沿信息;按照题型、方法、难度, 选出高质量的代表题和备用题, 进行教学问题研究。

2. 提炼信息形成知识模块和方法模块。

一道好题不仅体现在知识上的重要性, 更关键的是体现在解题方法和教学方法上:它具有良好的知识汇聚和问题发散力, 同时通过多变的解题方法和简约的教学方法, 达到转化为其他问题的目的, 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融会贯通, 我们把具有这类特点的信息称之为全息信息 (意思是包含某一类具体问题的全部核心信息, 体现出知识点聚合、解题方法多变、课堂教学方式简约等内容) 。这是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如果没有这个思维深度和能力深度, 那么教师的教学形式再多, 那也不过是花拳绣腿, 无法把握学生思维到底进入到哪一个层面, 后续的发展学生需要哪些帮助, 还有哪些发展空间需要引导。全息信息的提炼能力是优秀教师所关注的内容, 体现在优秀教师教学的各个层面。

(3) 教学反思是信息能力快速提高的重要方法。

教学反思中, 可发现学生思维的独特之处, 充分把握学习的脉搏, 及时查漏补缺, 深化和补充现有的信息库, 实现信息创新, 使之可操作性更强、更适合本地学生学习。

比如课堂教学中总结出的基本图形和相应解题方法:

(1) 等腰三角形学习时总结的方法:二平一等。如图1:平行线a∥b;平分线 (∠1=∠2) , 等腰三角形 (可得出△ABC是等腰的) 。

(2) 相似三角形学习时总结的方法:三角相等必有相似。如图2:∠1=∠B=∠C, 易证△BDE与△CEF相似, 特别地:当点E是边BC中点时, 可得△BDE∽B△CEF∽△EDF。

(3) 学习圆的知识的时候时常需要作辅助线, 通过总结:这里的辅助线主要是圆的半径 (或直径) , 因此总结的方法是无径不成圆这样一个辅助线的思路。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圆中的辅助线问题。

这些小模块小规律都是一定数学问题的总结提高, 是在知识点的基础上提炼形成知识小模块, 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的提炼过程。它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解决的水平, 使得教学高屋建瓴。

三、信息的应用

1. 利用课堂激发、生成信息。

激发是将学生内部潜能从隐性状态转化为显性状态的催化剂。教师和同学们在不断地交流、思维碰撞过程中, 获得信息, 利用信息, 转化信息, 生成新信息。

片段:课堂教学之余一位同学请教我一个问题:将长为3, 宽为1的矩形分成相似的三个部分, 如何分割? (如图3) 我觉得这个题目是一个很好的材料, 于是课堂上就把这个题目让同学们思考。很多学生分别把长或宽三等份并作平行线得到三个矩形全等的方法, 很快解决了问题。1

从题目要求来看, 本题已经解答, 可以不再深挖, 但我发现本题还有内在的信息价值, 切不可错过。我顺势再问:谁还有其他的方法?一位同学说:我看这样行不行……

(1) 如图

(2) 如图

在这位同学的示范和老师的鼓励下, 共发现了8种方法。这些不同的分割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还把三角形相似、矩形相似、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全部用起来了, 活跃了学生思维, 锻炼了学习能力, 提高了效率, 这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2. 恰当的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信息素养体现在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和课堂流程上, 达到信息的最大传送效率的目的。如下是对于信息进行拓展、挖掘, 提高学生参与信息加工的教学流程图。

整个流程中数学情境是初始因素。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力争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潜能, 激励学生的探究信心;同一个问题可创设多种情境, 同一情境又可在多种问题中使用。问题情境设计围绕一个稳定的情境, 自始至终地使用, 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层层深入, 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整个教学流程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关键看教师信息素养高不高。教师信息素养能力体现在情境设置和其他教学的每一个流程, 通过课堂师生共同加工, 将知识模块及知识建构过程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如同钢筋混凝土整浇楼房, 浑然一体, 结构牢固。学生获得了知识, 在知识体系中准确定位, 同时获得了解题方法的高位思考。

参考文献

[1]黄毅英.数学教学内容知识数学教育学报.[J].2009.1.P5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篇8

1 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过来的。1974年,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 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信息素养概念一经提出, 便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1992年, 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 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 确定对信息的需求, 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 确定潜在的信息源, 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 从包括基于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于实际的应用, 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2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当前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 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总体看信息意识还不够强大, 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参差不齐。首先, 高校教师缺乏敏锐的信息感受力。多数高校教师教案与教材以不变应万变, 传统的知识体系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次, 高校教师信息获得途径有限。虽然大多数高校教师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获得相关的信息, 但是利用专业的搜索引擎获取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相对落后。最后, 信息道德意识有待加强。近年来在知识传播领域内剽窃、非法使用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因而, 加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 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

3.1 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前提。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守法意识、信息更新意识, 才能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手段以及学科建设方面进行全面创新, 从而完成高等教育赋予高校教师的重任。面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数字化环境下学生广泛能力的培养以及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职业需求, 无疑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从业标准和要求。高校教师需要知识更新、角色转变、能力提高, 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地学习, 具备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再学习的能力。据此, 高校教师要更加敏锐地感受到自身信息素养与生存、发展的相关性, 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 形成使用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从思想上和意识上主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 自觉提高数字化环境下的从业能力, 以便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3.2 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 提高教师的信息应用能力

信息能力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守法意识、信息更新意识, 才能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手段以及学科建设方面进行全面创新, 从而完成高等教育赋予高校教师的重任。信息环境下对教师的信息观念的培养和信息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因而高校首先创建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平台, 配置足够的计算机, 供教师学习微机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保证局域网及因特网的畅通;配备微机学习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其次, 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制度。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对教师定期进行培训, 并把信息技术纳入到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中。最后, 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学习与使用。随着教育的信息化, 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是高校教师评定的标准之一。精品课程和精品共享课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3.3 加强信息道德意识培养, 提高教师的信息道德素养

信息道德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道德规范。“教之道, 德为先”, 坚持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 进一步进行机制创新, 提高教师的信息道德素养。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将师德将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并作为教师绩效评价、聘任 (聘用) 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存在的轻教学、轻育人的问题, 以及社会兼职过多影响教学的现象, 明确提出“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 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针对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 明确提出“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针对高校中不当使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的现象, 明确提出“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要求切实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 明确提出“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4 结语

总之,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以信息意识能力获取的培养为前提, 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是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的保障, 要加强信息道德意识的培养, 努力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以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勇兵, 王基一.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J].浙江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24 (1) :43-48.

[2]周全, 刘超, 王永亮.石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 2013 (10) :208.

教师应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 篇9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

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在1974年提出, 并将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能力”;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能”。

教师所必备的基本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两大部分。信息知识包括信息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 是信息能力的基础。信息技能则是信息能力的核心, 包括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获取技能、信息分析技能、信息评价技能、信息加工技能、信息利用技能和信息输出技能等。

二、学校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水平参差不齐,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主要体现在:

1. 缺少系统的学习。

许多非信息专业的高校教师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信息技术, 导致其在信息能力方面先天不足, 许多人没有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科研的能力更是十分有限。

2. 思想认识不到位。

改革创新的意识淡漠或墨守成规, 不愿花费过多精力涉足新领域, 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退避三舍。有的教师固步自封, 对新观念不采用积极的态度去认识, 表现出对现代教育技术不屑一顾、抵制的态度, 认为作用不大, 劳民伤财。

3. 教学软件匮乏。

这是制约现代教育技术快速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导致教师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望洋兴叹、停滞不前。

4. 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贫富不均”。

有的学科、教师经常使用, 游刃有余;有的学科、教师很少使用, 甚至从不接触。

5. 教学任务重, 不能投入很多的精力、时间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的理论与技能。

一般是学校促一促, 教师走两步, 培训多少学多少, 比赛时用平时不用, 软件能不开发就不开发。

为了解决制约高校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问题, 促动高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几点建议

1. 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除了要自己树立终身教育观外, 还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 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创新性学习是以整体性思维为主导, 它反映了综合分析的时代教育精神,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化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储存、传播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当它进人教学过程, 就使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有了新的发展, 学生借助计算机课件、多媒体课件、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进行学习, 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了, 同时, 掌握学习进度、学习内容的自主性增强了。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创造更加充分的条件。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网络结构, 提供一种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 较好地实现个别化、合作化教学, 学生主动参与及自我探究的欲望有可能被大大调动起来。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角色自然转变, 师生之间建立了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2. 教学策略的调整

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 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抄袭和模仿。”在信息化时代, 教师面对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因此对传统的学习策略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要科学的处理好传统课堂与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关系, 要处理好专业书本知识阅读与网上学习资源浏览的关系, 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安排好学习与上网的时间。

3. 教学资源的利用

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应用计算机对教学系统运作过程进行监控、研究和评价;制作多媒体课件、参与校园网资源建设等, 教师作为信息化人才的塑造者, 自然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首先, 教师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基础, 而信息问题解决能力是信息技术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其次, 教师还必须具备信息交流能力。有效的交流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尽快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必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来实现。如,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并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 熟练使用各种应用软件。有能力的学校还应该加强教学软件、课件和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

4. 数字化教学实践

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教育网络中的教学,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 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 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作为教师, 自身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 大量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教学技术, 并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信息教学环境, 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多种教学模式, 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教授学生能够对知识信息进行辨别、选择、运用, 能够构成对日后学习有用的基础性、背景性的“前结构”、“前理解”, 以不断构建在学习中将要学到的新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教学这种方式, 教会他们如何查找知识、发现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面对知识的态度, 教会学生以一种兼有批判、创新的态度去对待知识。

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 篇10

时代在进步,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前进, 人类在进化;观念在更新, 世界在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已经进入了个人电脑为操作工具, 互联网为运行平台, 数字化为技术特征的信息化时代。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中明确提到:“大学英语课程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 大学英语教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革命促使外语教学法进入了一个后方法时代:当代信息与交流技术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下文简称ITC) 的发展在全球引发了教育信息化热潮。在这种宏大背景之下,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外语学界也不例外, 英语教师更是首当其冲。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 对其进行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如今, 信息素养已成为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专家重要的研究课题。Zurkowski (1974) 第一次提出了“信息素养”的定义, 他强调信息素养是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 普遍认可的“信息素养”的定义是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 (ALA) 在其发表的信息素养研究报告中提出的, 即信息素养是人们能够充分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并能够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能力。

1 理论背景

“信息高速公路”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的理念, 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 克林顿政府宣布, “美国将实施一项永久地改变美国公民的生活、工作和沟通方式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柯有安, 2007)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 不但是“信息高速公路”理念的倡导者、也是这个术语的创始人之一、更是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计划的坚定支持者。 (Eliot, 1994/2007)

20世纪90年代末期, 美国总统克林顿根据“美国总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 (Presi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isory Committee) 的调查建议, 从美国信息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 进一步加大了政府投资的力度, 支持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方面的长期技术研发工作 (The White House o the Press Secretary, 1998) 。新世纪以来, “信息高速公路”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播与认可, 并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信息化的传播与发展, 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作为一个新元素, 信息已经和物质、能量一起, 构成了自然界三大要素, “相应的有三类学科:物质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 (郭广灿, 2005:116) 。信息化对于新时期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显然是一个挑战。

2 大学英语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面对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的学生群体, 作为语言教师, 信息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成败的关键。许多研究表明: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英语教师能有效地将ICT与英语教学结合, 创造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 促进语言的输入 (input) 和输出 (output) ,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并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

信息素养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能力 (critical literacy for the 21 century) (Bruce 2008:7) 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值得一提的是, 为了实现教育兴国的国策, 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2002年以来, 教育部分别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 旨在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鼓励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这两个教学改革项目明确提出了“立体化”、“分级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改革思路。因此, 无论是从教学改革发展和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角度, 还是从教师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 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3 大学英语教师信息能力的内涵

Doyle (2008) 在《国家信息素养论坛最终报告》中指出, 一个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备分辨、获取、评价、组织、整合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余胜泉 (2004:18) 指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工具的使用、识别和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创造和传递信息的能力。”综上所述, 大学英语教师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 它可细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的信息能力:获取、处理、整理、沟通和研究精神。

3.1 获取能力:

是指运用ICT获取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能力, 包括信息的检索和下载。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资源, 如何快速、高效、准确地获取这些资源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能力。Google并非只是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 它还是一个资源检索工具、语言学习工具、词典、资源库, 更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老师, 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所以,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Google的高级搜索技巧。

除此之外, 大学英语教师还必须学会通过一些专题性教学资源网站和一些相关软件或工具获取并下载相关英语教学资源。

3.2 处理能力:

是指运用ICT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进行加工的能力。因为大部分语言教学素材是非语境化的, 必须首先对其进行加工, 将其转换成符合自己教学特色的教学素材, 如加工后图像、音视频能为英语教学提供更贴切、真实的输入, 使学生对此更感兴趣, 英语教学的效果也更为明显。为此, 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一些软件的使用方法, 如Microsoft Word、Cool Edit、Total Recorder、Total Video Converter、Photoshop等, 才能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加工。

3.3 整理能力:

是指运用ICT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资源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和储存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 教师对网络资源的获取、管理与应用水平已成为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 教师应适应时代变化、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管理。除了传统的资料保存工具, 如移动硬盘、U盘和DVD光盘等, 网络硬盘、网络收藏夹、网络笔记本等, 也越来越多的被使用。

3.4 沟通能力:

是指运用ICT与专家、同行及学生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经验沟通交流的能力。网络交流打破了地域或时间的限制, 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简单、快捷。利用ICT进行的跨时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是理所当然应该掌握的技能。目前, 网络交流软件或平台包括QQ、MSN、BBS、博客等。

3.5 评价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中, 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 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 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 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 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 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 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 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逐渐提高, 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 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 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 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 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 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 多表扬、少批评, 多肯定、少否定, 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紧张热烈的状态下, 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3.6 研究能力:

是指运用ICT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能力。高校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作为高校教师, 除了完成应承担的教学任务外, 还需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 所以, 研究型也是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的特色, 也就是说, 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掌握现代化的高速快捷的信息与交流技术, 要不断跟踪国内外最新技术, 获得反馈信息;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此外, 不断跟踪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会议, 获得第一手资料, 为课程体系的修改提供依据, 使自己成为掌握现代信息与交流技术的专家型、通才型和智慧型人才。

4 结语

总之, 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主要是指运用ICT的能力, 即获取, 处理, 整理, 沟通, 评价和研究能力。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信息化顺利进行的保证, 也是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保证, 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培养终身学习、反思实践、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 全面掌握和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当然,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与交流技术的不断发展, 大学英语教师信息能力的内涵也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 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改革的潮流。

摘要: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新技术革命中教育信息化改革成功的关键。本文以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大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希望能为大学英语教师提升信息素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大学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黄维跃.信息时代高等教育须着重提高学生信息素养[EB/OL].http://www.pep.com.cn/xgjy/gdjy/gjyj/xxh/200807/t20080704-482677.htm, 2009-03-14.

[2]Zurkowski P G.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M].Washington, D.C: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1974.

上一篇:妇科感染疾病下一篇:工作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