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主流

2024-07-19

计算机技术主流(精选十篇)

计算机技术主流 篇1

凭借其强劲的扩展性、灵活性及处理大量计算机处理器 (CPU) 的能力的完美结合, SUSE在超级计算领域占有无可比拟的领先地位。此外, SUSE证明了Linux在高性能计算环境下的整体强大实力, 它应用于500强榜单中超过95%的超级计算机。

“SUSE投入巨资用于解决方案的研发, 从而为全球带来最快速的计算机, ”SUSE企业级Linux服务器产品营销经理Meike Chabowski表示, “在超级计算领域, 下一个发展趋势将会是从高性能到高生产力的转变, 我们的合作伙伴们都正在为这一发展趋势而助力, 如SGI、Cray和Teradata。Linux将会继续成为这些革命性的超级计算机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年中, 高性能计算领域 (近期往往被称为是高生产力计算领域) 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一部分是因为开源以及各种新兴的群集技术的出现。成本更低的硬件与Linux两者的演变大幅度降低了这些系统的成本。计算机性能在短短几年就提升了几千倍, 从而使商用硬件以高性能计算Linux集群的形式, 也具有超级计算机的强大性能。

事实上, 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正在采用Linux集群来实现性能的提升, 从而成功达成企业目标。在石油勘探领域的地震分析、汽车与飞机设计领域的空气动力学仿真、好莱坞的特技效果、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分子建模、具备超级扩展性的商业计算, 以及在商业分析领域的数据挖掘与金融模型等等都使用了高性能计算。随着2011年以来的不断变革, 500强名单现已涵盖了270台行业超级计算机, 覆盖学术、研究及政府领域以外的所有行业, 其中在能源/石油天然气以及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行业中的超级计算机数量达到最多。最快速的行业超级计算机, 并且在500强名单中位列第11位的是法国道达尔的Pangea计算机, 这是一个在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上运行的SGI?ICE?X系统。

SGI公司服务器部门副总裁Bill Mannel表示:“越来越多的商业客户正在选择高性能计算来获得业务发展所需要的性能。通过道达尔的Pangea系统, SGI公司开发出了在行业环境中所使用的、最为快速的超级计算机。通过与SUSE的合作, 我们得以使用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它是一个集极强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及处理大量计算机处理器于一身的、独一无二的操作系统。”

自1992年以来, SUSE的工程师们为Linux内核以及与内核相关的关键性能技术的发展与协调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举例而言, S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是市场上第一个能够支持64位芯片组的Linux操作系统, 也是首个运行于64位及大型主机系统上的高性能Linux系统。

“自1998年以来, 我们的莱布尼茨超级计算中心就一直使用SUSE, ”位于Garching的巴伐利亚科学院莱布尼茨超级计算中心的高性能系统负责人Herbert Huber博士说到。“当时, SUSE提供了其他Linux发行版所不曾拥有的多种技术特点, 而这对于我们而言十分重要。如今, SUSE仍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益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所有的高性能计算机以及大部分的其他系统都运行在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之上。”

SUSE曾经并持续对高性能计算相关的新特性和新技术给予着大力支持, 并且曾经、将来还将继续推动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在高性能计算领域中取得成功。Lustre系统支持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这是SUSE支持高性能计算社区和合作伙伴所做出一大投入。Lustre是一个具备极强可扩展性的、并行分布式文件系统, 这一系统能够支持多个计算机处理集群, 实现成千上万个客户节点、在数百个服务器上千万兆字节的存储容量, 以及每秒超过兆字节的聚合式输入/输出吞吐量。

SUSE的高级产品经理Kai Dupke表示:“对于拥有大型数据中心以及高性能需求的企业, 包括那些在气象学、仿真、石油天然气、生命科学、多元媒体以及金融等行业的企业而言, Lustre都是一个十分受欢迎的选择。通过使Lustre系统支持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SUSE为高性能计算社区所提供的价值远远高于任何其他的企业版Linux供应商。”

SUSE的工程师们还参与了多项存储技术的研发, 如Ceph, 它是一个为实现完善的性能、可靠性与可扩展性而设计的统一型、分布式的存储系统。各种内置的分布式存储平台, 例如Ceph, 预示着计算与存储计算机处理器仓的结束。计算机处理器可以被用在某个特定需要的时刻, 从而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计算机处理器的利用, 并且带来最大的投资回报率。

主流无线技术大比拼 篇2

主流无线技术之FM

说到FM无线技术,这可能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应用范围最广、成本最低的无线技术之一了,您手边的收音机就是最简单的FM无线接收设备;一些老式的模拟字母电话机也采用了FM无线技术。

技术应用上,目前市售大部分的无线耳机、一部分无线音箱、无线话筒都采用的是FM技术;而从无线电频谱的划分上来看,其中又以76MHz- 108MHz的最为常见,而U高段的800MHz则比较少见,仅有森海塞尔的无线耳机和无线麦克风在使用这种技术。

之所以普及范围广,是因为FM技术存在着很多优点:首先,它的传输距离较远,普通产品可以达到二三十米的距离,在改变发射功率和接收天线灵敏度后还可以增加距离;其次,FM可以实现“广播式”连接,即只要调至相同频率后一个发射机可以匹配多个接收机,比较适合同声翻译设备的应用;最后,FM技术穿透能力强,普通家庭用户使用起来绰绰有余,即便是有墙壁的阻挡也不成问题。

缺点方面,FM最致命的缺陷就是保密性不强,低段76MHz-108MHz频率的FM信号用收音机就可以捕获,而高段800MHz的话筒信号也容易产生谐波干扰,这也是目前无绳电话普及2.4G技术的原因之一;另外,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FM无线技术普遍音质不佳,最高22KHz的采样率被称之 为“收音机音质”;最后,FM无线技术极易受到干扰、出现串频等现象,稳定性欠佳。

主流无线技术之红外

从目前情况来看,红外无线传输技术是大家最陌生、接触最少的,大部分接触红外无线传输的用户仅限于早期智能手机上速度慢如牛的红外功能;其实, 红外无线技术的应用场合之广不亚于FM无线技术,家庭中常见的电视遥控器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技术应用上,红外无线技术最多应用的就是遥控器,早期的一些无线鼠标也是无线传输技术;随着红外无线技术的成熟,它越来越多的被采用高高端音频 产品解决方案上。森海塞尔的数字红外麦克风、漫步者的红外无线功放都是较为典型的例子。

无线红外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带宽大,甚至要超过其它三种主流无线技术,这就意味着采用红外无线技术的音频产品可以不用压缩来传输大容量的音频信 号,音质效果更好;其次,红外属于光波,除强光外很少有能影响到红外无线传输工作的干扰,稳定性更加。

但红外无线传输技术这有着一些缺点,比如它对指向性要求很高,大家很容易体验到红外遥控器稍微偏离角度就不能进行操作(目前漫步者的红外无线功 放已经通过新技术克服了这个缺点);其次,红外无线传输对于发射功率要求较高,如果用电池来驱动的红外无线耳机实际意义不大;最后,无线传输距离较短,一 般都在10米左右的极限距离。

主流无线技术之蓝牙

蓝牙技术,这是一种基于2.4G技术的无线传输协议,由于采用的协议不同,所以有区别于其它2.4G技术而被称之为蓝牙技术。

就目前来说,蓝牙技术最广的应用就是蓝牙耳机。由于大部分的手机都集成蓝牙功能,而部分MP3音频产品也集成了蓝牙模块,所以蓝牙耳机“群众基 础”广泛,使用成本较低。

由于蓝牙耳机的这种得天独厚的优点,所以大部分的蓝牙无线设备它不需要设置发射机,而则仅有蓝牙耳机这个接收机就可以工作,使用成本得到降低; 其次,蓝牙耳机保密性佳,这点是有2.4G的频率特性所决定的,它意味着不容易造成跳频、谐波而被 ,

最后,蓝牙耳机目前的成熟已经相当成熟,百元左右 即可购入品质不错的蓝牙耳机,性价比较高。

蓝牙技术致命的缺点就是它的传输数据量小,仅能达到每秒1M左右,即便是宣称为听音乐设计的双声道蓝牙耳机也是如此,高低频部分被严重压缩,保 留的中频部分仅仅能够实现语音通话;另外,蓝牙技术需要交纳专利费,即便是您的蓝牙耳机仅有不足百元,3-5美金的专利费还是“必不可少”的。

主流无线技术之2.4G

其实这个频段的应用是较为负责的:同样是采用2.4G频率作为载波,但不同的通讯协议衍生出的通讯方式会有着天壤之别;仅仅在传输数据量上,就 有着从1M每秒到100M每秒的差别。

通俗来讲,大众认为的2.4G耳机是使用2.4G载波、P2P通讯协议的耳机(以下简称2.4G技术)是有区别于蓝牙耳机的。目前P2P协议的 2.4G无线传输可以达到2M每秒的数据量,而CD级音质仅有1.4M每秒左右,所以2.4G可以达到无损传输;其次,2.4G耳机对发射功率要求不高, 相对来说较为省电;最后,2.4G技术通过加大功率和提高接受灵敏度,可以有效提高发射距离,百米以上距离可以轻易实现。

产品应用方面,凭借着2.4G技术可以双工工作的优点,由它制作的无线耳机往往可以集成麦克风功能(当然,随着固定带宽的被占用,当麦克风开启 时音质将会有所下降),这就为语音聊天用户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再加上2.4G技术的保密性高、省电、传输距离远等优点,我们认为这是今后无线耳机的发展趋 势。

当然,2.4G技术还是有一些缺点的:不如说它在国外的售价较高,并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普及。不过就国内情况来看目前2.4G耳机并没有几款,比 较突出的当属魅格推出的WL-4001无线耳麦,凭借着398元的售价在无线耳机市场上独树一帜。

主流无线技术之其它

说完了以上四种主流的无线传输技术外,还有其它少数几种无线传输技术需要提及一下,这就是Wi-Fi和Kleer。

相信接触无线网络的用户对无线路由器不会陌生,这种基于Wi-Fi标准的无线连接就是2.4G技术的衍生。虽然它们之 间的通讯协议各不相同,Wi-Fi基于的是IEEE802.11a和IEEE802.11b,但与蓝牙一样都是采用的2.4G附件的频段作为通讯载体,因此 也存在着覆盖距离广的优点。目前,Wi-Fi在开放性区域通讯距离可达305米,在封闭性区域通讯距离在76米到122米之间。

另一种则是基于2.4G传输频率的Kleer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传输协议,Kleer技术的KLR3012 RF音频模块能通过2.4GHz的频段以2.4Mbits/s的速度将数据传输10米以上的距离,并且还能保证音乐文件高保真、无损传输。森海塞尔最新提 出的MX W1无线耳塞就是采用了这种技术。

本文小结

“非主流”计算机大盘点 篇3

类脑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的运算模式

·冯·诺依曼计算机架构的局限·

传统的计算机采用冯·诺依曼架构模式,微处理器以极快的速度执行一长串的0和1编程指令,这些指令信息单独存放在内存、处理器以及磁盘驱动器之中,电脑的中央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电脑运行之时,大量的数据流在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进行中转,消耗掉很多能量,同时总线的带宽有限,随着数据流的不断增加,总线作为繁忙的干线却变成了瓶颈,限制了计算速度的进一步提高。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将电脑的耗能降低,同时避开总线带宽不够的瓶颈呢?答案是肯定的,美国计算机芯片业巨头IBM公司研发成功一种类脑芯片,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类脑芯片的巨大优势·

IBM公司研发成功的这种芯片名叫“TrueNorth”,是完全基于对人类大脑的仿真模拟,也是世界上第一枚耗能极低的神经突触电脑芯片,大小与一张邮票相仿,上面却集成了54亿个晶体管,这是IBM公司在一枚芯片上集成晶体管最多的一次,同时,它还包括100万可编程的神经元和2.56亿可编程的神经突触。虽然类脑芯片与包含1 000亿个神经元以及多达100万亿至150万亿神经突触的人类大脑没法相比,但毕竟计算机技术走出了划时代的关键一步,意义可谓重大。

这种类脑芯片可以做很多事情,诸如用于对石油泄漏进行监控、预告海啸台风等等。千万别小看类脑芯片,普通的计算机执行类似的任务耗能极高,而类脑芯片只需消耗70毫瓦的电量,与一个助听器的耗能相当。除了耗能低之外,类脑芯片还具有认知功能,它可以轻易地从一大堆不同的物品中找出正确的目标,而这种认知能力是传统计算机望尘莫及的。

拟态计算机:解决电脑高耗能的一种办法

·快速运算需要付出高昂代价·

传统的计算机架构模式,决定了电脑在数据存储和调用过程中要消耗很多能量,对于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中国的“天河二号”而言,每小时耗电量高达17.8兆瓦,相当于发达地区三线城市全市一小时的照明用电,每天计算机的运行费用高达40万元人民币,真是不折不扣的耗电大户。而美国搜索引擎谷歌公司将全世界最大的数据中心建在了达拉斯水电站附近,可以就近保证能源供应。而这个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后,据说每天会消耗103兆瓦电量,与整个日内瓦的城市用电量相同。可见,计算速度提高的最大代价,就是高昂的耗能成本。

·拟态计算机提供了降低能耗的办法·

面对计算机高耗能的难题,科学家们也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寻找解决办法,而中国科学家研究的拟态计算机就是一种可行的措施。所谓“拟态计算机”,指的是“基于拟态计算的主动认知可重构计算体系结构”的计算机。

专业术语比较拗口,简单而言就是,计算机不再僵硬和机械地按照冯·诺依曼架构安排执行任务,而是根据所面对的任务、资源、服务质量、安全要求和时效性等不同,自动感知判断计算资源的忙闲程度,随之变换成合适的结构形态,以获取最高的处理能力,同时降低耗能。根据测算,拟态计算机在执行某类典型工作之时,比传统计算机的效率要提高十几倍到上百倍。同时,科学家们还提出了“拟态安全”的理念,可以有效降低计算机运行风险。

DNA计算机:计算机的另一种发展方向

·DNA计算机的设计原理·

生物计算机是计算机科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融合的产物,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呈双螺旋结构,由A、G、C、T 4种碱基组成,碱基的排列组合存储着遗传信息,同时DNA链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这种配对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而科学家们就是利用碱基特异性配对来研发DNA计算机的,将运算信息排列于DNA上面,利用DNA特异性配对原理来构建不可或缺的“逻辑门”,通过特定DNA片段的互相作用,进而获得计算结果。

·DNA计算机的过人之处·

DNA计算机芯片以分子为单位,在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可容纳几亿个电路,远远超过传统的电脑芯片容量;DNA计算机可以通过设置编码,使其具备再生和复制功能,因此不存在损坏和报废一说,理论上可以永久使用下去;DNA计算机的元件是由有机分子组成的生物化学元件,只需很少的能量就能进行化学反应,耗能是传统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而速度可提高10万倍以上;DNA 作为储存信息的媒介,占用空间有限,是传统计算机的百亿亿分之一;DNA计算机的主要原材料是蛋白质分子,具有生物活性,能够和人体的大脑以及神经系统相连,直接接受大脑的指挥,通过人体细胞吸收营养补充能量,因而不需要外界能源。

量子计算机:最具科幻色彩的超能工具

与类脑计算机、拟态计算机和DNA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才是最具科幻和未来色彩的技术,当然,它的计算速度之快、建造难度之高,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传统的计算机通过两种逻辑状态“0和1”作为运算基础,而在量子计算机中,最小的存储单位是量子比特,它除了具备传统计算机的0和1的两种逻辑状态外,还有量子力学特有的叠加态,这种叠加态是任意线性的叠加,它既可以是0态又可以是1态,0态和1态各以一定的概率同时存在。

“非主流”计算机大盘点 篇4

类脑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的运算模式

·冯·诺依曼计算机架购的局限·

传统的计算机采用冯·诺依曼架构模式,微处理器以极快的速度执行一长串的0和1编程指令,这些指令信息单独存放在内存、处理器以及磁盘驱动器之中,电脑的中央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电脑运行之时,大量的数据流在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进行中转,消耗掉很多能量,同时总线的带宽有限,随着数据流的不断增加,总线作为繁忙的干线却变成了瓶颈,限制了计算速度的进一步提高。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将电脑的耗能降低,同时避开总线带宽不够的瓶颈呢?答案是肯定的,美国计算机芯片业巨头IBM公司研发成功一种类脑芯片,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类脑芯片的巨大优势·

IBM公司研发成功的这种芯片名叫“TrueNorth”,是完全基于对人类大脑的仿真模拟,也是世界上第一枚耗能极低的神经突触电脑芯片,大小与一张邮票相仿,上面却集成了54亿个晶体管,这是IBM公司在一枚芯片上集成晶体管最多的一次,同时,它还包括100万可编程的神经元和2.56亿可编程的神经突触。虽然类脑芯片与包含1 000亿个神经元以及多达100万亿至150万亿神经突触的人类大脑没法相比,但毕竟计算机技术走出了划时代的关键一步,意义可谓重大。

这种类脑芯片可以做很多事情,诸如用于对石油泄漏进行监控、预告海啸台风等等。千万别小看类脑芯片,普通的计算机执行类似的任务耗能极高,而类脑芯片只需消耗70毫瓦的电量,与一个助听器的耗能相当。除了耗能低之外,类脑芯片还具有认知功能,它可以轻易地从一大堆不同的物品中找出正确的目标,而这种认知能力是传统计算机望尘莫及的。

拟态计算机:解决电脑高耗能的一种办法

·快速运算需要付出高昂代价·

传统的计算机架构模式,决定了电脑在数据存储和调用过程中要消耗很多能量,对于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中国的“天河二号”而言,每小时耗电量高达17.8兆瓦,相当于发达地区三线城市全市一小时的照明用电,每天计算机的运行费用高达40万元人民币,真是不折不扣的耗电大户。而美国搜索引擎谷歌公司将全世界最大的数据中心建在了达拉斯水电站附近,可以就近保证能源供应。而这个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后,据说每天会消耗103兆瓦电量,与整个日内瓦的城市用电量相同。可见,计算速度提高的最大代价,就是高昂的耗能成本。

·拟态计算机提供了降低能耗的办法·

面对计算机高耗能的难题,科学家们也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寻找解决办法,而中国科学家研究的拟态计算机就是一种可行的措施。所谓“拟态计算机”,指的是“基于拟态计算的主动认知可重构计算体系结构”的计算机。

专业术语比较拗口,简单而言就是,计算机不再僵硬和机械地按照冯·诺依曼架构安排执行任务,而是根据所面对的任务、资源、服务质量、安全要求和时效性等不同,自动感知判断计算资源的忙闲程度,随之变换成合适的结构形态,以获取最高的处理能力,同时降低耗能。根据测算,拟态计算机在执行某类典型工作之时,比传统计算机的效率要提高十几倍到上百倍。同时,科学家们还提出了“拟态安全”的理念,可以有效降低计算机运行风险。

DNA计算机:计算机的另一种发展方向

·DNA计算机的设计原理·

生物计算机是计算机科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融合的产物,DN 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呈双螺旋结构,由A、G、C、T 4种碱基组成,碱基的排列组合存储着遗传信息,同时DNA链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这种配对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而科学家们就是利用碱基特异性配对来研发DNA计算机的,将运算信息排列于DNA上面,利用DNA特异性配对原理来构建不可或缺的“逻辑门”,通过特定DNA片段的互相作用,进而获得计算结果。

·DNA计算机的过人之处·

DNA计算机芯片以分子为单位,在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可容纳几亿个电路,远远超过传统的电脑芯片容量;DNA计算机可以通过设置编码,使其具备再生和复制功能,因此不存在损坏和报废一说,理论上可以永久使用下去;DNA计算机的元件是由有机分子组成的生物化学元件,只需很少的能量就能进行化学反应,耗能是传统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而速度可提高1 0万倍以上;DNA作为储存信息的媒介,占用空间有限,是传统计算机的百亿亿分之一;DNA计算机的主要原材料是蛋白质分子,具有生物活性,能够和人体的大脑以及神经系统相连,直接接受大脑的指挥,通过人体细胞吸收营养补充能量,因而不需要外界能源。

量子计算机:最具科幻色彩的超能工具

与类脑计算机、拟态计算机和DNA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才是最具科幻和未来色彩的技术,当然,它的计算速度之快、建造难度之高,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传统的计算机通过两种逻辑状态“0和1”作为运算基础,而在量子计算机中,最小的存储单位是量子比特,它除了具备传统计算机的0和1的两种逻辑状态外,还有量子力学特有的叠加态,这种叠加态是任意线性的叠加,它既可以是0态又可以是1态,0态和1态各以一定的概率同时存在。

风投新主流:医疗与清洁技术 篇5

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远去,已嗅到复苏气息的风投机构,又开始为手里逐渐膨胀的资金寻找下一片热土。

目前看来,被他们相中的“猎物”大多借了政策的东风,获得政府巨额投资的领域成为金融危机后国内风投机构追逐的新热点。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就是受益于新医改大背景的医疗健康产业;及引领“新经济”风潮的清洁技术产业。

新医改助推创业板新贵

拥有金属材料学博士学位的海归学者蒲忠杰,成为首批创业板公司上市后创造的资本新贵。

蒲忠杰是乐普医疗的创始人,持有乐普医疗6043.67万股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4.89%。按乐普医疗首日收盘价63.4元计算,蒲忠杰个人账面资产已经高达38.32亿元,在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制造的数十位亿万富翁中名列第一。

首批创业板上市的28家公司有20%来自医疗行业。乐普医疗、红日药业、爱尔眼科、莱美药业、安科生物、北陆药业,这6家创业板医药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52倍,红日药业则以60元的发行价创下中国股市IPO发行价之最。

在这批企业中,中外风投的身影频频出现,比如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旗下的Brook公司,通过两次增资和股转受让后,以累计出资17640万元,持有乐普医疗20%股权,3年投资收益累计高达521.83%。

翻阅这几家医药公司的风投记录,可以发现风投在此领域的回报周期极短,绝大部分在企业扩张期切入,平均在2年后获得证券市场的退出通道。

创业板之外,随着二级市场的加快复苏,医疗健康领域的新上市案例亦接连不断,保龄宝、奇正藏药登陆了深圳中小板,国药控股则登陆香港市场,所有这一切均让VC投资人备感振奋。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的医疗行业仅占GDP的4%,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新医改更为投资者带来强大的驱动力。《福布斯》日前公布的“2009中国最热门的11家创业公司”中,科美生物、国康网和泰格医药……医疗行业几乎占据三分之一疆土。

在《瞭望东方周刊》对多家风投机构的走访中,中外VC投资人均对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机会密切关注。

香港崇德基金投资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陈敏十分看好创业板上的医药股明星:“爱尔眼科、乐普医疗这两家公司能上创业板,而且市场表现也还可以,走向中级公司的机会比较大。当然定价还没最终确定,整个创业板的价格能不能定下来还是个问题。”

软银赛富基金合伙人徐航认为,新医改对医药健康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均有推动作用:“医药行业现在太碎了,下一步需要横向整合。现在我们整个产业链都在看,关注比较多的是制药。医疗仪器设备和耗材方面也有非常不错的机会。”

医疗领域风投仍在边缘

最受基金青睐的创业板公司爱尔眼科的成功,让VC投资人看到了医疗服务业的巨大潜力。

多家风投机构表示,医疗服务领域机会诱人,但行业壁垒依然存在。政策的不确定性让外资风投多持观望态度。

有台资背景的富鑫国际公司合伙人周迎旭告诉本刊记者:“医疗领域的投资我们一直很关注。主要是准入机制的问题。主流医疗领域对外资的限制很严格。从投资界角度讲,医疗领域里投得比较多的还是较为边缘化的领域,像健康检查、牙科诊所,但这些都不是主流。”

周迎旭表示:“医院这块完全可以向外资开放。像台塑集团王永庆的长庚医院,在全世界都算是非常先进的。我记得王永庆在1999年就表示想在大陆设医院,但就为了一个项目,反复折腾,我知道的,至少就谈了七八年。”

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秘书长赵淳曾考察过长庚医院:“开在厦门,开业一两年时间,人也不是太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必须得耐得住寂寞。”

赵淳说,医疗领域欢迎资本进入,但需要遵守很多管理条文。他告诫投资者,医疗是一个很长线的东西,绝不是短平快,按一般规律,投资医疗机构至少得5~8年的周期。

根据中国医院协会掌握的统计资料,中国目前民营医院有4000多所,以中小型的专科医院为主。赵淳说:“从政策上看,投资大型医院,首先得符合国内的‘区域卫生规划’,多少人口可以建一所医院。希望能把资本投到缺医少药的地方,但这里头就有矛盾,这些地方利润不大,大城市里有利润,国有医院却早就饱和了。许多大医院都投资在一些饱和的地区,势必会和公立医院形成竞争。”

他建议,投资做大型专科医院,见效会比较快。比如眼科医院,口腔科、耳鼻喉医院,心脏专科,脑专科,但前提是需要有好的技术力量、诊疗效果。妇产科国家可能还有控制。

全球最大的清洁技术主流市场

同样受惠于政策东风的是清洁技术产业。三万亿元的新能源投资规划使得VC投资人闻风而动。美国清洁技术产业投资集团执行主席尼古拉斯,派克声称:“中国有望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技术主流市场。”

清科研究中心在2009年推出的《2008年中国清洁技术行业投资研究报告》中指出,这方面投资今后将大幅增长。2008年全国的清洁技术投资总额约13亿美元,清科预计21309年这个数据将超过20亿美元,新能源行业的VC和PE投资,更将由去年的11.67亿增至15亿美元。

清洁技术泛指能够降低现有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高效使用自然资源的某类产品、工艺和服务,主要包括新能源、高效节能、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四个方面。

近年来,清洁技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惊人。风能、燃料电池、智能电网、生态农业、可持续交通等项目,均成为风投机构竞相追逐的对象。

在清洁技术的细分市场中,新能源是目前最为公众所熟知的投资领域。渣打银行向本刊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快速发展的大型风力市场以及太阳能设备最主要的制造基地。我们相信近期重大的机遇在于风力、太阳能、水力发电、废物和水。”

正如本刊此前对太阳能和风能过剩问题的调查报道所揭示的那样,所有接受本刊采访的VC投资人,都不认同新能源“过剩”的说法。

陈敏表示:“之所以叫‘新能源’,就是说这个市场没有成熟,产业界限、工业标准,所有的东西还有待制度化。新能源总体加起来占所有能源的比例不到3%~4%,肯危不过利,是们盘际成本的问题。”

陈敏表示,大家一提起新能源就想起太阳能、风能,“这只是初级认识,其实还有很多其他领域,如清洁能源,可再生、可替代能源,传统能源的清洁化,还有对碳的吸收、处理。”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产业链的不完善,也让VC投资人看到许多被忽略的机会,比如零部件企业。专注于清

洁技术后领域投资的青云创投,目前就把投资重点放在上游的风电零部件领域,投资了无锡桥联风电和三得普华等企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界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新能源领域的另一大问题是,缺乏核心技术研发,大部分厂家还是靠技术转让在做生产。

此外,该领域厂商出口依赖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周迎旭告诉本刊记者:“我们比较看好的还是面向国外需求的这部分市场。国外的传统能源,尤其是火电的成本比国内高,所以政府对新能源的扶植力度比较大。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纯粹靠市场价格来做,肯定不行,因为新能源的成本还是下不来。所以如果一个企业有国外订单的话,我们会比较看好。”

节能减排机会大

长安私人资本执行董事吴涛在一次会议上举了个例子:“我们在家洗澡的时候,基本上把热水加热到45摄氏度,实际上排出去的时候,至少还有35摄氏度,但是大多直接排掉了。在欧洲很多国家,排出去的35摄氏度的热水还有一个浸泡的过程,这样凉水在进入水管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25摄氏度了。”

他所说的“节能减排”,是清洁技术领域中众多风投机构特别看好的细分市场,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节能、变频器、余热锅炉、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等方面。

软银中国投资经理莫自伟表示,他们特别看好节能减排、循环再利用等方面的项目。

周迎旭则称:“我们的能源并不短缺,只是能源效率比较低,所以‘节能’是应重点突破的方向。比如智能电网、高压输电,中国幅员广阔,如何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还有调峰的问题,蓄能电站与蓄能技术,其中有大量的机会,而且都牵扯到研发投入的问题。”

我国的风能目前还不到整个发电量的1%,但闲置的就达三分之一;而发电、炼钢的能源效率与发达国家比相差20个百分点。此外,空调用电量占整个中国用电量的30%左右,楼宇保温亦与国外相差甚远。

软银赛富高级副总裁唐鹏飞称,整个节能市场大约有170亿元的规模。其中建筑耗能差不多占中国总能耗的30%,尤其是商用楼,算上50亿平米的现存楼盘和到2020年新增的90亿平米,基本上可以折合成14000亿元的市场。

主流大数据技术浅谈 篇6

关键词:大数据,Hadoop,Storm,Apache Drill

1 引言

大数据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实现大数据的共享和分析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同时也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 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 每两年便将翻一番。I BM的研究称, 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 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 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大数据在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效利用大数据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2 大数据带来的新变革

(1) 全体数据替代随机样本。在过去很长的时间之内, 由于数据储存和分析能力的缺陷, 人们无法准确地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 只能通过采样的手段用最少的数据得到最多的信息, 但这只是在不能收集和分析全部数据时的折中做法, 本身存在很多缺陷。近些年, 随着云计算的产生和兴起, 大数据的处理迎来了一次巨大的飞跃。通过云计算可以处理的数据大大增加, 用全体数据替代随机样本逐渐成为可能。

(2) 混杂性替代精确性。过去, 由于被采样的数据样本偏小, 则对数据分析就要求精准, 尽可能地减少错误, 因为收集的有限性意味着微小的错误会被放大, 甚至影响整个结果的准确性。而对于“大数据”, 单个结果的精确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与其浪费计算在提高数据的精度上, 不如用来处理更大量的数据。这样, 我们就不需要过于担心某个数据对整套分析产生的不利影响, 而是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收益。相比小数据时代的精确, 大数据更强调数据的完整性和混杂性。

(3) “是什么”代替“为什么”。我们网购时, 每当买到一件心仪的物品以后, 系统会向你推荐一些其他商品。事实证明, 这个推荐比较准确。而为什么两样不相关的东西会产生关联?谁也不知道, 但事实就是这样。对商家来说, 是什么比为什么更实惠。当然, 其中有些很可能只是巧合, 但基于大量数据时就能筛选掉大多数巧合。而随着计算能力和可用数据的增加, 简单的线性关系向着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转变, 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结论和新的认识。

3 当今主流的大数据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 对大数据进行统一表示, 实现大数据处理、查询、分析和可视化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互联网点击数据、传感数据、日志文件、具有丰富地理空间信息的移动数据和涉及网络的各类评论, 成为了海量信息的多种形式。海量的电子政务数据、移动终端数据、网站日志、社交媒体数据、来自物联网传感器的流式数据、企业长期积累的业务数据等也都是大数据的主要来源。现有面向大数据的研究主要针对存储、处理、分析、可视化等某一方面的关键技术。本文搜罗了如下当今主流大的数据技术。

3.1 Hadoop

Hadoop是目前大数据平台中应用率最高的技术, 特别是针对诸如文本、社交媒体以及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Hadoop可以部署在价格低廉的服务器上, 形成分布式系统, 它提供高吞吐量来访问应用程序的数据, 适合那些有着超大数据集的应用程序。

Hadoop的核心是HDFS和MapReduce。HDFS具有高容错性和高扩展性等优点。Map Reduce分布式编程模型允许用户在不了解分布式系统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并行应用程序。因此, 通过Hadoop可以轻松地组织计算机资源, 搭建自己的分布式计算平台, 完成海量数据的处理。相对当前应用较多的SQL关系型数据库, HDFS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数据处理技术, 它用大量低端服务器代替大型单机服务器, 用键值对代替关系表, 用函数式编程代替声明式查询, 用离线批量处理代替在线处理, 以高容错的方式并行处理大量的数据集。

Hadoop目前已广泛应用于Web搜索、广告系统、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领域。Hadoop作为网络公司的重要工具, 包括Yahoo, Facebook都利用它处理不断增长的非结构化数据。

3.2 Storm

随着大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 针对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实时计算变成了一种业务上的需求, 缺少“实时的Hadoop系统”已经成为整个大数据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巨大缺失。Storm正是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出现的, 并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

Storm是一个自由的开源、分布式的实时计算系统, 它可以快速可靠地处理庞大的数据流。Storm很简单, 支持许多种编程语言, 使用灵活, 它为分布式实时计算提供了一组通用原语, 可被用于“流处理”之中, 实时处理消息并更新数据库。Storm也可被用于“连续计算”, 对数据流做连续查询, 在计算时就将结果以流的形式输出给用户, 它可以方便地在一个计算机集群中编写与扩展复杂的实时计算。Storm处理速度很快, 在一个小集群中, 每秒可以处理数以百万计的消息。

许多知名的企业诸如淘宝、支付宝、阿里巴巴、Groupon、乐元素、Admaster等都基于它做开发。

3.3 Apache Drill

为了帮助企业用户寻找更为有效、加快Hadoop数据查询的方法, Apache软件基金会发起了一项名为“Drill”的开源项目。Drill已经作为Apache孵化器项目来运作, 将面向全球软件工程师持续推广。该项目将会创建出开源版本的谷歌Dremel Hadoop工具 (谷歌使用该工具来为Hadoop数据分析工具的互联网应用提速) , 而Drill将有助于Hadoop用户实现更快查询海量数据集的目的。

Drill项目其实也是从谷歌的Dremel项目中获得灵感, 该项目帮助谷歌实现海量数据集的分析处理, 包括分析抓取Web文档、跟踪安装在Android Market上的应用程序数据、分析垃圾邮件、分析谷歌分布式构建系统上的测试结果等。通过开发Drill Apache开源项目, 组织机构将有望建立Drill所属的API接口和灵活强大的体系架构, 从而帮助支持广泛的数据源、数据格式和查询语言。

3.4 IBM Pure Data System

I BM PureDat a System是Pure Systems系列的成员, 它将系统的灵活性、云的弹性和针对工作负载进行调优的设备的简易性进行结合, 从根本上改变了IT的体验和经济效益。IBM Pure Data System主要面向大数据应用, 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管理、分析海量数据, 并从中获取业务洞察。它以保证简单性、速度和低成本为前提, 向当今高要求的应用程序交付数据服务而进行了优化。

据I BM公布的数据显示, 目前已有60多家独立软件供应商表示将全力支持Pure Data。包括Dyna Front系统和PCCW电讯盈科在内的多个合作伙伴, 已经在其数据中心内部安装了Pure Systems。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方面, 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推出了基于Pure Data System的金融行业解决方案。

3.5 GFS Map Reduce Big Table

谷歌的GFS Map Reduce Big Table平台是以云服务为主打的新一代搜索引擎, 专为Big Table设计的分布式存储Colossus, 也被称为二代Google文件系统, 它专为建立Caffeine搜索索引系统而用。基于Colossus, 谷歌为用户提供了可以计算、存储以及应用的云服务。为了更好地支持大数据集的互动分析, Google推出了Dremel和Power Drill。Dremel被设计用来管理海量的大数据集 (指数据集的数量和每数据集的规模都大) , 而Power Drill则设计用来分析少量的大数据集 (指数据集的规模大, 但数据集的数量不多) 时提供更强大的分析性能。在谷歌新一代搜索引擎平台上, 每月40亿小时的视频, 4.25亿Gmail用户, 150, 000, 000GB Web索引, 却能实现0.25秒搜索出结果。

4 结束语

全球主流数字广播技术分析 篇7

传统模拟广播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 以方便快捷的特性为大众服务。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 网络流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广播的生存提出了巨大挑战。人们对广播服务也有了更高的期望, 传统广播的服务内容以及音质开始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 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型、实施数字广播是广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为广播服务注入了活力。将传统模拟广播的单一声音业务拓展为能同时传递各种诸如图像、文字、数据、图片及活动影像等数字业务, 为传统广播业务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应用空间。

全球地面无线电广播正在向数字技术转型, 不同地区的转型方式各不相同, 比如加拿大、部分欧洲国家 (其中包括英国和德国) 、亚洲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和非洲采用的是数字音频广播 (DAB) ;韩国采用的是数字多媒体广播 (DMB) ;美国正在采用HD Radio技术。另外, 还有一种数字无线电广播 (DRM) 技术。对于不同的广播体制, 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途径探索, 宗旨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 如频段资源等, 来为人们进行最好的广播服务, 提供更多咨询平台。

1 DAB

DAB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系统的出现标志着广播系统正由模拟向数字过渡, 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 采用先进的音频数字编码、数据压缩、纠错编码及数字调制技术, 在接收端可获得与原始发送信息相同质量的节目内容。

该项技术是欧洲开发的, 其发展起源于1980年德国广播技术研究所, 以Eureka-147系统针对地面音讯广播技术进行研究, 并制定Eureka-147 DAB标准, 在欧洲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中国, 数字广播终于进入了实施阶段。据悉, 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河南等地的电台、电视台正在筹划建立“中国数字音频/多媒体产业联盟”, 目的是使全国的电台、电视台相互沟通, 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

1.1 DAB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DAB系统发射端, 输入信号先经过若干个MUSICAM音频编码器进行信源编码, 按照MPEG标准将数据率降低, 然后通过复合器将经过数据率压缩的各路信号复合起来, 才能送往COFDM编码器和调制器, 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 产生出中心频率为2.048MHz、带宽为1.536MHz的COFDM基带信号。DAB发射机再将低电平COFDM基带信号变为高电平射频信号, 对COFDM基带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和功率放大, 将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DAB数据的接收须使用专用的接收设备, 在接收端对信号按照与发射端形成的发射信号相反的顺序进行解调处理, 最后提供音频广播节目和数据业务。其接收机的高频部分首先是从分配给DAB使用的频段中, 选择出所需要的传送声音节目和数据业务的频率块 (1.536MHz宽) , 然后进行频率变换, 将高频信号变为中频信号和基带信号;基带信号接着送入COFDM解调器, 以获得相应于发射端通过复合器而形成的传输复合信号;然后经过接收机的同步、解复合器、时间解交织和频率解交织、解码、解扰、源解码器等后, 再经D/A转换, 送出模拟的声音信号供使用。

1.2 DAB系统相比于传统FM广播的优点

1.可工作在30MHz3GHz的频率范围内, 抗多径传播引起的衰落能力比较强;

2.可利用地面、电缆和卫星进行覆盖, 声音质量可达到CD水平, 很适合于固定便携和移动接收;

3.DAB工作于不同的频段 (VHF, UEF, L波段) , 单频网同步运行节约了频谱资源, 而且同步网中不需大功率发射机;

4.由DAB技术衍生的DMB是一种多媒体广播, 能同时传送多套声音节目和数据业务, 也可用来传送活动图像节目。

2 DRM

在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和有效的模拟调幅广播领域, 其原有缺点的存在, 影响着其推广和使用。所以, 应对这些领域进行技术改进和更新, 使用数字技术等手段更好地利用原有的资源, DRM (Digital Radio Mondiale) 系统便应运而生。

DRM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的名称, 由其开发的30MHz以下的长、中、短波数字声音广播系统称为DRM系统。世界范围内共提出了5种不同的数字调幅系统建议, 分别是:法国天波2000系统、法国CCETT/TDF系统、美国中波IBOC DSB系统、德国数字音乐之波DM W系统和美国VOA/JPL数字短波系统。其中, 前3种系统属于OFDM多载波并行传输方式, 而后2种是属于单载波串行传输方式。

2.1 DRM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2为DRM系统的结构概况, 源编码器和预编码器可将各种输入音频数据流编码压缩成合适的数字传输格式;多路复用将保护等级与所有数据和音频业务结合起来;信道编码器增加一些冗余信息, 实现准确无误差传输;映射单元定义了数字化编码信息到QAM单元的映射;交织单元将连续的QAM单元展开为在时域和频域都分开的准随机的单元序列, 以便提供在时间-频率弥散信道中的可靠的传输;导频发生器提供一种在接收机中得到信道状态的方法, 估计信号的相关解调;OFDM单元映射器将不同等级的单元集中起来并把它们放在时频栅格中;OFDM信号发生器使用相同的时间标记体现时域的信号, 来传送每一组信元。至此, 发射端的信号完成编码映射功能。传输时调制器将OFDM符号转换为模拟形式, 最后通过发射机发射出去。

接收端的处理过程与发射端相反, 信道出来的信号先经过主载频解调, 低通滤波A/D转换及串并变换后, 再进行FFT得到一个符号的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均衡, 以校正信道失真。然后进行译码判决和并串变换, 即可得到原始音频数据输出。

2.2 DRM系统相比于模拟AM广播的优点

1.DRM系统工作于30MHz以下的频段, 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中短波频谱资源, 穿透能力和绕射能力很强, 覆盖范围大, 适合于移动接收和便携式接收;

2.在保持相同覆盖的情况下, 数字调幅发射机比模拟调幅发射机的功率低, 提高了发射机效率和经济效益;

3.在保持现有带宽9k Hz或10k Hz的情况下, 利用音频数据压缩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提高调幅波段信号传送的可靠性, 增强抗干扰能力, 消除短波的衰落, 显著提高调幅波段信号传送的音质;

4.在所规定的带宽内, 可以同时传送一路模拟信号和一路数字信号, 便于逐步向全数字广播过渡;

5.它也能够提供附加业务和数据传输。

3 HD Radio

美国的数字声音广播技术最早是在1992年的国际会议上, 以带内同频道 (IBOC, In Band on Channel) 的名称公诸于世的。IBOC技术系统分为在调频波段使用的FM-IBOC和在中波波段使用的AM-IBOC。

FM-IBOC的竞争对象是DAB。由于在开始的很多年里, 技术尚未成熟,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几乎“销声匿迹”。经过改进的AM-IBOC系统建议于2000年底提交给ITU, 2001年4月, DRM系统建议与AM-IBOC系统建议均被ITU通过而向全世界公布AM-IBOC成了DRM的竞争者。在2002年以前, FM-IBOC和AM-IBOC统称HQ DSB (高质量数字声音广播) 。鉴于在数字电视广播中有HD FM-IBOC和AM-IBOCTV (高清晰度电视) , 为与其相对应, FM-IBOC和AM-IBOC分别更名为FM HD Radio和AM HD Radio, 统称HD Radio。

3.1 HD Radio系统的工作原理

HD Radio的工作频率则和当前分配给AM和FM电台的频率是一样的。利用正交频分复用 (OFDM) 数字技术, HD Radio将新的数字信号放置于现有AM和FM边带中的任一个之上。在AM波段上 (频率为530~1705k Hz) , 常用的模式是同时联播, 即将同一个节目以模拟和数字两种格式进行发射。以前的广播将忽略数字内容, 而数字广播则会接收数字信号。

同时联播也是FM波段 (频率为88~108MHz) 的初始工作模式。FM HD Radio电台还具有多播能力。可以分割其数字OFDM载波, 并能产生多达8个的附加广播信道。从本质上讲, HD Radio让你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多个额外的电台。此外, HD Radio也可以像卫星广播那样提供多种节目。但令人惊讶的是, 它却不需要新的频谱。这将有可能成为一个电台的新的广告收入来源, 尽管其最初的多播服务是免费的。附加的内容将以更清晰的音乐和谈话节目吸引新的听众。

HD Radio将数字技术的优势带入了无线电广播。命名为高音质意味着其音频响应远远大于一般AM广播的5k Hz带宽和FM广播的15k Hz带宽。现在, 频率响应得到改进的AM HD Radio听起来更像是FM广播, 而FM广播就差不多有CD音质了。

HD Radio真正的创新之处在于它能够使用目前分配给模拟信号的同一频谱来发射额外的数字信号。这和在欧洲、加拿大、亚洲和大多数世界其它地方已经开通了好几年的数字广播是不同的。这一被称为数字音频广播 (DAB) 的系统在174~240MHz VHF和1450~1490MHz这两个不同的范围内采用彼此独立的频谱。这种频谱在美国还未提供, 但是有一个叫做i Biquity Digital的公司开发了HD Radio来解决美国境内的频谱问题。

HD Radio有两种基本的工作模式:混合模式和全数字模式。混合模式运作就是模拟和数字信息同时发射。大多数广播 (至少在开始的时候) 都会采用同时联播的方式, 相同的内容通过信号中的模拟和数字部分同时发射出去。这种模式确保了旧式的模拟广播和较新的HD模式广播可以全面兼容。最终, HD Radio将会发展成为全数字模式。

图4显示了用于AM和FM的混合格式。在AM信号中, 正常模拟信号显示的边带与载波频率偏差为±5k Hz。一共有两套数字通道。主通道频率范围为10~15k Hz, 围绕载波频率值上下浮动。副通道频率范围为5~10k Hz, 围绕载波频率值上下浮动。

同样, 第三边带的范围在模拟载波以下±5k Hz, 或者与之相差四分之一个周期。总共有81个OFDM载波, 间隔为181.7Hz。主载波采用64QAM (正交振幅复用) 方式, 而副载波则采用16QAM。第三边带载波则采用正交相移键控 (QPSK) 。当最终音频带宽为大约8k Hz时, 数字音频的位数据流为36k Hz。

FM频谱则更复杂一点。如图4 (b) 所示, 带多个FM边带的模拟信号的频率约为130k Hz, 该值围绕载波频率值上下浮动。包含在OFDM载波中的数字数据的工作频率为130~200k Hz, 围绕模拟边带的频率值上下浮动。上下两个数字频谱各包含了10个分区, 每个分区有18个副载波。对这些载波的利用取决于所提供服务的类型。也有用于全数字AM和FM模式的频谱图, 它们与此处所描述的混合模式频谱图有所不同。

HD Radio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 音频内容由i Biquity的编解码器进行数字化并压缩, 以降低总的比特率和所需传输带宽。然后, 该信号与其它待发射数字数据一起被多路传输。

复合信号完成了整个附加编码过程, 包括加扰、前向纠错 (FEC) 编码和交错。加扰过程将打乱或者说“漂白”数据, 以防止产生0或1的长字符串。FEC编码, 即Viterbi收缩卷积编码 (Viterbi punctured convolutional encoding) , 增加了在噪音和衰退情况下信号的可靠性。交错则提供了时间和频率的多样性, 从而有助于改善在信号损失情况下对信号的接收。

该步骤之后, 成型的复合数字信息包被送往进行OFDM映射和生成。最后, 该信号和标准模拟信号一起被发射出去。出现在频谱上的数字信息位于常规模拟边带值上下。

虽然HD Radio技术十分复杂, 但是有了现在的IC技术, 制作一个HD Radio也相对容易了 (图3) 。前端或者调谐器将AM和FM信号转换成中频 (IF) , 一个模数转换器 (ADC) 将IF数字化, 以及一个DSP芯片来处理所有剩下的广播功能。然后, 数模转换器 (DAC) 会驱动立体声功率放大器。另外还需要一个内置的嵌入式控制器来运行各项功能, 包括调谐功能和LCD显示。

3.2 HD Radio的主要优点

可利用现有频率, 不需要额外分配新的频率段;可实现模拟/数字同播运行, 可以实现模拟广播向数字广播的顺利过渡;投资低, 具有可扩展性 (附加业务与节目) , 由于工作频率较低, 容易在室内接收。

4结论

DAB属于高速、宽带、多路传输系统, 系统工作在L和S波段, 需要占用新的频段, 采用新的发射设备和特殊接收机, 而且目前其接收机的价格距离平民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影响了在国内的迅速推广。

新的DRM广播系统考虑到从模拟广播到数字广播的过渡阶段, 直接利用现有的中短波发射机和信道, 不仅可以达到很好的音质, 还能够实现与原有模拟调幅广播节目的同播不占用新的频段, 节省了频谱资源, 接收机可采用现有的中短波收音机或新的数字收音机, 价格低廉, 易于推广。

与DAB相比, FM HD Radio最大的优点是投资较低.不需要新的频率指配, 可实现模拟/数字同播运行.实现由模拟到数字的平滑过渡。而频谱利用率、传输质量与DAB基本相同, 移动接收的能力从理论上讲能满足要求, 但要比DAB稍差 (DAB可满足最大250km/h) 。

数字广播技术多样化的出现, 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相关, 不能单从技术的角度来作出哪一种广播技术好的定论。比如, 实现模拟FM广播的数字化有不同的可能性。它们的区别表现在对现有FM广播系统的干扰、复杂性及接收机的价格等方面。DAB由于宽的带宽, 不能逐一实现FM电台的数字化, 只能整体关闭FM, 然后用DAB代替;此外, DAB要求很多节目复合在一起, 对于本地电台或地区性电台来说使用不方便, 会造成容量的浪费。FM HD Radio在FM波段中会导致现有FM接收不能容忍的干扰, 在欧洲与中国应用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广播的数字化进程正在加速, 也是必然。

参考文献

[1]李栋.数字音频广播 (DAB) 技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8.

[2]李栋.DRM系统的技术特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全球主流数字广播技术分析 篇8

传统模拟广播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以方便快捷的特性为大众服务。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网络流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广播的生存提出了巨大挑战。人们对广播服务也有了更高的期望,传统广播的服务内容以及音质开始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型、实施数字广播是广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广播服务注入了活力。将传统模拟广播的单一声音业务拓展为能同时传递各种诸如图像、文字、数据、图片及活动影像等数字业务,为传统广播业务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应用空间。

全球地面无线电广播正在向数字技术转型,不同地区的转型方式各不相同,比如加拿大、部分欧洲国家(其中包括英国和德国)、亚洲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和非洲采用的是数字音频广播(DAB);韩国采用的是数字媒体广播(DMB);美国正在采用HD Radio技术(高清无线电广播)。另外,还有一种数字无线电广播(DRM)技术。对于不同的广播体制,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途径探索,宗旨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如频段资源等,来为人们进行最好的广播服务,提供更多咨询平台。

2 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 系统的出现标志着广播系统正由模拟向数字过渡,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采用先进的音频数字编码、数据压缩、纠错编码及数字调制技术,在接收端可获得与原始发送信息相同质量的节目内容。

该项技术是欧洲开发的,其发展起源于1980 年德国广播技术研究所,以Eureka-147 系统针对地面音讯广播技术进行研究,并制定Eureka-147 DAB 标准,在欧洲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中国, 数字广播终于进入了实施阶段。据悉,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河南等地的电台、电视台正在筹划建立"中国数字音频/多媒体产业联盟",目的是使全国的电台、电视台相互沟通,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

2.1 DAB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DAB 系统发射端,输入信号先经过若干个MUSICAM音频编码器进行信源编码, 按照MPEG标准将数据率降低, 然后通过复合器将经过数据率压缩的各路信号复合起来,才能送往COFDM 编码器和调制器,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产生出中心频率为2.048 MHz、带宽为1.536 MHz的COFDM 基带信号。DAB 发射机再将低电平COFDM 基带信号变为高电平射频信号,对COFDM 基带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和功率放大, 将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DAB 数据的接收须使用专用的接收设备,在接收端对信号按照与发射端形成的发射信号相反的顺序进行解调处理,最后提供音频广播节目和数据业务。其接收机的高频部分首先是从分配给DAB 使用的频段中, 选择出所需要的传送声音节目和数据业务的频率块(1.536 MHz宽),然后进行频率变换,将高频信号变为中频信号和基带信号;基带信号接着送入COFDM 解调器,以获得相应于发射端通过复合器而形成的传输复合信号; 然后经过接收机的同步、解复合器、时间解交织和频率解交织、解码、解扰、源解码器等后,再经D/A 转换,送出模拟的声音信号供使用。

2.2 DAB 系统相比于传统FM 广播的优点

(1) 可工作在30MHz~3GHz的频率范围内,抗多径传播引起的衰落能力比较强;

(2) 可利用地面、电缆和卫星进行覆盖,声音质量可达到CD 水平,很适合于固定便携和移动接收;

(3) DAB 工作于不同的频段(VHF,UEF,L 波段),单频网同步运行节约了频谱资源, 而且同步网中不需大功率发射机;

(4) 由DAB技术衍生的DMB是一种多媒体广播,能同时传送多套声音节目和数据业务,也可用来传送活动图像节目。

3 DRM(Digital Radio Mondiale)

在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和有效的模拟调幅广播领域,其原有缺点的存在,影响着其推广和使用。所以,应对这些领域进行技术改进和更新, 使用数字技术等手段更好地利用原有的资源,DRM 系统便应运而生。

DRM 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的名称,由其开发的30 MHz以下的长、中、短波数字声音广播系统称为DRM 系统。世界范围内共提出了5 种不同的数字调幅系统建议,分别是:法国天波2000 系统、法国CCETT/TDF 系统、美国中波IBOC DSB 系统、德国数字音乐之波DM W 系统和美国VOA/JPL 数字短波系统。其中,前3 种系统属于OFDM 多载波并行传输方式, 而后2种是属于单载波串行传输方式。

3.1 DRM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 2为DRM 系统的结构概况,源编码器和预编码器可将各种输入音频数据流编码压缩成合适的数字传输格式;多路复用将保护等级与所有数据和音频业务结合起来;信道编码器增加一些冗余信息,实现准确无误差传输; 映射单元定义了数字化编码信息到QAM单元的映射; 交织单元将连续的QAM 单元展开为在时域和频域都分开的准随机的单元序列, 以便提供在时间-频率弥散信道中的可靠的传输;导频发生器提供一种在接收机中得到信道状态的方法, 估计信号的相关解调;OFDM 单元映射器将不同等级的单元集中起来并把它们放在时频栅格中;OFDM 信号发生器使用相同的时间标记体现时域的信号,来传送每一组信元。至此,发射端的信号完成编码映射功能。传输时调制器将OFDM 符号转换为模拟形式,最后通过发射机发射出去。

接收端的处理过程与发射端相反,信道出来的信号先经过主载频解调,低通滤波A/D转换及串并变换后,再进行FFT得到一个符号的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均衡,以校正信道失真。然后进行译码判决和并串变换,即可得到原始音频数据输出。

3.2 DRM 系统相比于模拟AM 广播的优点

(1) DRM 系统工作于30 MHz以下的频段,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中短波频谱资源, 穿透能力和绕射能力很强,覆盖范围大,适合于移动接收和便携式接收;

(2) 在保持相同覆盖的情况下,数字调幅发射机比模拟调幅发射机的功率低, 提高了发射机效率和经济效益;

(3) 在保持现有带宽9 kHz或10 kHz的情况下,利用音频数据压缩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提高调幅波段信号传送的可靠性,增强抗干扰能力,消除短波的衰落,显著提高调幅波段信号传送的音质;

(4) 在所规定的带宽内,可以同时传送一路模拟信号和一路数字信号,便于逐步向全数字广播过渡;

(5) 它也能够提供附加业务和数据传输。

4 HD RADIO(High-DefinitionRadio)

美国的数字声音广播技术最早是在1992年的国际会议上,以IBOC(In Band on Channel-带内同频道)的名称公诸于世的。IBOC技术系统分为在调频波段使用的FM-IBOC和在中波波段使用的AM-IBOC。

FM-IBOC的竞争对象是DAB。由于在开始的很多年里,技术尚未成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几乎"销声匿迹"。经过改进的AM-IBOC系统建议于2000年底提交给ITU,2001年4月,DRM系统建议与AM-IBOC系统建议均被ITU通过而向全世界公布AM-IBOC成了DRM的竞争者。在2002年以前,FM-IBOC和AM-IBOC统称HQ DSB(高质量数字声音广播)。鉴于在数字电视广播中有HDFM-IBOC和AM-IBOCTV(高清晰度电视),为与其相对应,FM-IBOC和AM-IBOC分别更名为FM HD Radio和AM HD Radio,统称HD Radio(高清晰度广播)。

4.1 HD Radio系统的工作原理

HD Radio的工作频率则和当前分配给AM和FM电台的频率是一样的。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数字技术,HD Radio将新的数字信号放置于现有AM和FM边带中的任一个之上。在AM波段上(频率为530到1705kHz),常用的模式是同时联播,即将同一个节目以模拟和数字两种格式进行发射。以前的广播将忽略数字内容,而数字广播则会接收数字信号。

同时联播也是FM波段(频率为88到108 MHz)的初始工作模式。FM HD Radio电台还具有多播能力。可以分割其数字OFDM载波,并能产生多达8个的附加广播信道。从本质上讲,HD Radio让你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多个额外的电台。此外,HD Radio也可以像卫星广播那样提供多种节目。但令人惊讶的是,它却不需要新的频谱。这将有可能成为一个电台的新的广告收入来源,尽管其最初的多播服务是免费的。附加的内容将以更清晰的音乐和谈话节目吸引新的听众。

HD Radio将数字技术的优势带入了无线电广播。命名为高音质意味着其音频响应远远大于一般AM广播的5kHz带宽和FM广播的15kHz带宽。现在,频率响应得到改进的AM HD Radio听起来更像是FM广播,而FM广播就差不多有CD音质了。

HD Radio真正的创新之处在于它能够使用目前分配给模拟信号的同一频谱来发射额外的数字信号。这和在欧洲、加拿大、亚洲和大多数世界其它地方已经开通了好几年的数字广播是不同的。这一被称为数字音频广播(DAB)的系统在174到240MHz VHF和1450到1490MHz这两个不同的范围内采用彼此独立的频谱。这种频谱在美国还未提供,但是有一个叫做iBiquity Digital的公司开发了HD Radio来解决美国境内的频谱问题。

HD Radio有两种基本的工作模式:混合模式和全数字模式。混合模式运作就是模拟和数字信息同时发射。大多数广播(至少在开始的时候)都会采用同时联播的方式,相同的内容通过信号中的模拟和数字部分同时发射出去。这种模式确保了旧式的模拟广播和较新的HD模式广播可以全面兼容。最终,HD Radio将会发展成为全数字模式。

图 4显示了用于AM和FM的混合格式。在AM信号中,正常模拟信号显示的边带与载波频率偏差为±5kHz。一共有两套数字通道。主通道频率范围为10到15kHz,围绕载波频率值上下浮动。副通道频率范围为5到10kHz,围绕载波频率值上下浮动。

同样,第三边带的范围在模拟载波以下±5kHz,或者与之相差四分之一个周期。总共有81个OFDM载波,间隔为181.7Hz。主载波采用64QAM(正交振幅复用)方式,而副载波则采用16QAM。第三边带载波则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当最终音频带宽为大约8 kHz时,数字音频的位数据流为36kHz。

FM频谱则更复杂一点。如图4(b)所示,带多个FM边带的模拟信号的频率约为130 kHz,该值围绕载波频率值上下浮动。包含在OFDM载波中的数字数据的工作频率为130到200kHz,围绕模拟边带的频率值上下浮动。上下两个数字频谱各包含了10个分区,每个分区有18个副载波。对这些载波的利用取决于所提供服务的类型。也有用于全数字AM和FM模式的频谱图,它们与此处所描述的混合模式频谱图有所不同。

HD Radio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音频内容由iBiquity的编解码器进行数字化并压缩,以降低总的比特率和所需传输带宽。然后,该信号与其它待发射数字数据一起被多路传输。

复合信号完成了整个附加编码过程,包括加扰、前向纠错(FEC)编码和交错。加扰过程将打乱或者说"漂白"数据,以防止产生0或1的长字符串。FEC编码,即Viterbi收缩卷积编码(Viterbi punctured convolutional encoding),增加了在噪音和衰退情况下信号的可靠性。交错则提供了时间和频率的多样性,从而有助于改善在信号损失情况下对信号的接收。

该步骤之后,成型的复合数字信息包进行OFDM映射和生成。最后,该信号和标准模拟信号一起被发射出去。出现在频谱上的数字信息位于常规模拟边带值上下。

虽然HD Radio技术十分复杂,但是有了现在的IC技术,制作一个HD Radio也相对容易了(图3)。前端或者调谐器将AM和FM信号转换成中频(IF),一个模数转换器(ADC)将IF数字化,以及一个DSP芯片来处理所有剩下的广播功能。然后,数模转换器(DAC)会驱动立体声功率放大器。另外还需要一个内置的嵌入式控制器来运行各项功能,包括调谐功能和LCD显示。

4.2 HD Radio的主要优点:

可利用现有频率,不需要额外分配新的频率段;可实现模拟/数字同播运行,可以实现模拟广播向数字广播的顺利过渡;投资低,具有可扩展性(附加业务与节目),由于工作频率较低,容易在室内接收。

5 结 论

DAB 属于高速、宽带、多路传输系统,系统工作在L 和S 波段,需要占用新的频段,采用新的发射设备和特殊接收机, 而且目前其接收机的价格距离平民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影响了在国内的迅速推广。

新的DRM 广播系统考虑到从模拟广播到数字广播的过渡阶段,直接利用现有的中短波发射机和信道,不仅可以达到很好的音质, 还能够实现与原有模拟调幅广播节目的同播, 不占用新的频段, 节省了频谱资源, 接收机可采用现有的中短波收音机或新的数字收音机,价格低廉,易于推广。

与DAB相比,FM HD Radio最大的优点是投资较低,不需要新的频率指配,可实现模拟/数字同播运行,实现由模拟到数字的平滑过渡。而频谱利用率、传输质量与DAB基本相同,移动接收的能力从理论上讲能满足要求,但要比DAB稍差(DAB可满足最大250km/h)。

数字广播技术多样化的出现,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相关,不能单从技术的角度来作出哪一种广播技术好的定论。比如,实现模拟FM广播的数字化有不同的可能性。它们的区别表现在对现有FM广播系统的干扰、复杂性及接收机的价格等方面。DAB由于宽的带宽,不能逐一实现FM电台的数字化,只能整体关闭FM,然后用DAB代替;此外,DAB要求很多节目复合在一起,对于本地电台或地区性电台来说,使用不方便,会造成容量的浪费。FM HD Radio在FM波段中会导致现有FM接收不能容忍的干扰,在欧洲与中国应用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广播的数字化进程正在加速,也是必然。

参考文献

[1]李栋.数字音频广播(DAB)技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智能建筑主流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篇9

1 信息网络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将成为主流, 经过初期阶段使用ATM局域网技术, 到千兆以太网的发展成熟, 到目前无论是智能大厦或智能化小区都在规划实施计算机宽带网络。有线电视和双向网络是目前实现数字及图像传输的网络, 不仅能传输模拟图像, 也能传输数字图像, 实现IP电话、电视图像、计算机数字化。智能建筑中除应用有线网之外, 正逐步应用无线网络技术, 并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未来的家电与网络连接主要是无线的, 在短距离发挥着重要作用, 使用它可以减少建筑费用, 实现个人局域网, 它是旧楼改造的主流技术, 如“蓝牙”无线产品, Ir D红外RFHom e等产品等。数字化的图像信息传送将通过无线网络技术与家庭里的诸多家电控制网络发生联系, 进行集成进入TCP/IP互联网。

信息网络技术在智能建筑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Internet与WEB技术, 可以实现智能建筑内部与外部的信息通信。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TCP/IP和HTTP, 用B/S模式取代C/S模式, 降低信息系统软硬件技术和维修成本。 (2) 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与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 提高建筑物物业管理层的决策和全局事件协同处理能力。 (3) 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 以及对综合信息数据库的访问。 (4) 能够增强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与数据的交换能力, 与Intranet可通过防火墙实现无缝连接。 (5) 信息与控制系统集成可直接使用建筑物中的综合布线系统, 网络互连与扩展很容易实现, 且维护和培训工作量小。

2 控制网络技术

控制网络技术一般指的是对生产过程对象控制为特征的计算机网络。由于开放性控制网络上具有标准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等优点, 因此, 控制网络技术正向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和网络互连方向发展。

控制网络技术在智能建筑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控制网络的分布式和嵌入式的智能化技术为楼宇管理自动化提供新的管理模式, 为自动化管理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 (2) 改善智能建筑内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等网络环境的控制和联动的结构。增强楼宇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与集成的能力。 (3) 可以实现对智能建筑内机电设备与安全报警管理的远程监视和数据采集。 (4) 有利于智能建筑内的控制系统选择客户机、图形服务器以及嵌入式服务器的系统结构模式。通过控制网络通信实现实时数据管理与机电设备运行过程控制。 (5) 有利于信息网络的应用集成, 智能建筑内的所有设备和安全监控信息均可进入各种计算机平台和桌面系统, 极大地改进了智能建筑内监控信息的利用和共享“群件环境”的综合数据集成。

3 智能卡技术

采用智能卡系统进行智能建筑的保安门禁与巡逻管理、停车场收费管理、物业收费与管理、商业消费与电子钱包、考勤管理等已经越来越普及, 这些功能都可以通过一张智能卡来实现, 即“一卡通”。目前, 智能卡技术正向体积小、存储容量大、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可脱机运行、可一卡多用、携带与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 其优势越来越突出。

智能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事考勤管理系统的应用。使用智能卡建立员工人事档案资料, 记录员工出勤时间。 (2) 停车场付费与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临时停车无现金付费与常租停车位管理, 智能卡与保安系统联动实现车辆安全管理。 (3) 保安门禁系统应用。通过对持卡人授权, 实现通道、电梯出入的安全管理。 (4) 保安巡逻管理系统的应用。通过智能卡记录保安人员的巡逻路线、巡逻时间、巡逻到位的信息, 实施巡逻安全管理。 (5) 商品收银系统的应用。建立持卡人资料、信用等级, 实现电子购物与电子转账付费。 (6) 物业收费与管理系统的应用, 可用于建筑物内的水、电、气、风的计量、记录和付费等一系列物业管理。

4 流动办公技术

流动办公技术也称为移动办公技术, 是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可视化技术以及家庭智能化技术, 向异地或移动的办公人员提供一个虚拟的办公环境。移动办公技术是多项现代科技的综合。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公司的办公流, 及时处理文件和阅读资料, 参加公司召开的电视会议, 参与发言与讨论, 甚至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来远程操作办公室的办公器材或遥控家用电器。

流动办公技术在智能建筑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远程多媒体视频和音频的传输。通过Internet宽带网络, 实现远程多媒体视频和音频的传输功能。 (2) 远程遥控。利用电话线路或Inte rne t宽带网络, 实现远程办公器材的操作或家用电器的遥控。 (3) 多媒体电子邮件。通过EMAIL和NET MEETING方式发送声音、视频、图片、音频信息和格式化文本。

5 家庭智能化技术

家庭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家庭中各种和信息有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与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 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 同时要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各谐与协调。家庭智能化技术提供的是一个由家庭智能化系统构成的高度安全性、生活舒适性和通信快捷性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居住空间, 从而满足人们追求快节奏的工作方式, 以及与外部生活环境保持完全开放的要求。

家庭智能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安全防范。包括防盗报警、火灾报警、煤气泄漏报警、紧急求助报警。 (2) 家庭自动化。包括家用电器的远程遥控 (如空调、照明、摄像机、娱乐器材) 。 (3) 家庭通信与网络。包括电子话音信箱、数字式电话功能、计算机网络接口。

除上述智能化建筑的主流技术外, 还有一些主流技术也在智能建筑中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 如可视化技术、数据通信卫星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等等。

总之, 智能化建筑是综合性、系统性应用技术。它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 综合配置建筑内的各种功能子系统, 全面实现对建筑内各种设备、通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泽勇, 宫本东.速学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戴瑜兴.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计算机技术主流 篇10

我们通常所说的短焦,就是短焦距的意思。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从透镜中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这项技术在之前主要应用于数码相机中,分为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又俗称“鱼眼镜头”,视角接近或等于180°,为使镜头达到最大的摄影视角,这种摄影镜头的前镜片直径呈抛物状向镜头前部凸出,与鱼的眼睛颇为相似,“鱼眼镜头”因此而得名。鱼眼镜头属于超广角镜头中的一种特殊镜头,它的视角力求达到或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而在投影机中则是指从透镜中心到投射画面之间的距离。投影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机身内部的灯泡发光,依靠机身前的镜头对光线进行折射,进而将所需画面投射出来。在成像的过程中,镜头对成像距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镜头的结构将控制清晰成像的距离。

目前,投影机的短焦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我们前面所说,与数码相机类似的“鱼眼镜头”,这种投影机在市场上的应用较多,产品也比较丰富;另一种是球面镜反射式镜头,采用这种技术的投影机在市场上的数量较少,但因其可以在非常短的距离内就可以投射很大的画面,而被看成最具潜力的技术。对比这两项技术,究竟谁会是未来市场的主流呢?

投射距离谁更短

短焦投影机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就要数投影距离了,我们也通常用投射比来形容。一台投影机投射画面的大小取决于投影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因此投影距离与投射画面的宽度之比——投射比(D/W),就成了投影机的一个重要指标,比值越小说明同等投影距离内投射画面尺寸越大,反之则越小。

普通投影机的投射比通常在1.5-1.9之间,当投射比小于1时,这样的投影机我们可以称之为短焦投影机。当投射比小于0.6时,我们可以称之为超短焦投影机。采用鱼眼镜头的机型投射比通常在0.5-0.6之间,而球面反射式机型的投射比通常在0.28-0.3之间。在这项技术指标的对比中,采用球面反射技术的投影机则具有极强的优势。

从原理上来说,球面反射式镜头是投影机投射出来的画面,通过一个巨大的球面镜反射到屏幕上,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画面。这项技术可以通过调节投影镜头与球面镜的距离,以及球面镜的大小,在理论上可以投射出无限大的画面。

尤其是丽讯最新推出的D795WT机型,机身前端可以与屏幕做到零距离,而远端距离屏幕也仅38厘米,可以说是接近短焦投影机投射距离的极限。前几年日立推出的HCP-A8/A6机型,机身最远端距离屏幕70厘米的距离,也可以投射90英寸的大画面。

而再看鱼眼镜头,就是采用了弧形的镜头,焦距越短,视角越大,因光学原理产生的变形也就越强烈。为了达到180度的超大视角,鱼眼镜头对景物的还原不得不作出牺牲,即允许这种变形(桶形畸变)的合理存在。其结果是除了画面中心的景物保持不变,其他本应水平或垂直的景物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明基最新推出的MP782ST可以在1米的距离投射95英寸,而爱普生的EB-410W投影机在1.03的距离内,就可以投射100英寸的画面。

在投影距离上,球面反射式投影机处于绝对优势,可以做到在零距离的情况下获得接近100英寸的大画面,而采用鱼眼镜头的机型,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在1米左右的距离,也可以投射接近100英寸的大画面。但除了投影距离以外,短焦投影机的耐用性以及性价比也显得颇为重要。

各种环境下 谁适应性强?

看到前面的对比,可能很多朋友会问,既然是球面反射式技术完胜,为什么我们在市场见到的短焦投影机多数以鱼眼镜头为主呢?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适应性。球面反射式投影机,有一个比较大的球面反射镜,每当投影机开机时,这个球面镜就会自动抬起。球面镜与投影镜头之间的角度是固定的,稍有改变就会严重影响画面。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镜面很容易粘上灰尘,并且难以清理。同时,如果在公共场所使用,例如教室等公共环境下,这个脆弱的反射镜很容易被人为损坏。

再看鱼眼镜头,与普通的投影机相比,外观上的唯一不同点就是镜头突起,像一个鱼眼的样子。因此与球面反射式投影机相比,鱼眼短焦投影机更不容易被损坏,因此更适用于一些公共场所的使用。

从这点上来讲,鱼眼镜头在技术上的要求更低,被损坏的几率更小,因此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多的还是这项技术。

结论:谁将是未来主流?

很多业内人士预言,未来的短焦投影机将应用于各个产品线。虽然目前还主要应用在商务和教育领域,但在家用、娱乐等领域的应用将有着很大的增长潜力。

鱼眼镜头投影机凭借其更好的适应性,可以满足商务、教育等需要放置在公共场所使用的需求,1米左右投射100英寸的画面,配合电子白板使用完全没有问题。

而球面反射式投影机,可以在零距离投射接近100英寸大画面,可以做到像电视机一样的使用,因此更适合个人和家庭使用。球面反射式投影机可以与电视机一样放在电视柜上,机身40厘米左右的长度,与电视机底座相当,而100英寸的画面,在性价比上要超出很多。

上一篇:沙漠旅游下一篇:大数据下的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