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2024-07-15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精选十篇)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篇1

一、城市化发展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影响

城市化发展是我国乃至世界社会发展的趋势。城市一般都是一定区域内政治和经济的中心, 城市中拥有较好的医疗、教育、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保障条件, 并且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到城市中工作和发展。城市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 尤其是城市排水系统方面的问题。

城市化的发展增加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受到城市规划建设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使城市污水量和污水处理难度增加, 城市排水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化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城市人口的增加, 由此必然带来城市生活污水量的增加;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生活污水中大量的脂肪和一些富营养化有机物增加了污水的黏稠度, 容易使污水中滋生一些细菌和微生物, 粘附于污水管道管壁上, 造成排水管路的堵塞和腐蚀;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往往就是处于地下的排水系统的建设, 在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中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设计考虑不全面等很多方面的问题, 并且在排水系统的使用维护中也同样存在着资金、人力、设备投入不足的问题, 这是造成我国城市排水系统滞后的关键原因。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排水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排水系统中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设施老化等问题经常会导致出现排水不畅、污水污染和下大雨时造成城市内涝的情况, 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功能、限制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

1.排水系统设施老化。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 导致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普遍老化, 缺乏必要的更新和改造, 尤其是在一些老城区, 有些排水设施甚至已失去了排水的功能, 导致整个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的下降, 排水能力已难以适应高度的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2.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过低。我国城市雨水管道重现期一般采用0.5年至3年一遇的标准, 随着世界环境气候的变化, 一些极端天气越来越多, 大规模的降雨也考验着我们城市的排水能力。在出现较大降雨的时候, 许多新建排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较完善的城市也难以避免出现道路严重积水的情况, 更不用说其他排水设施老化和落后的地区了, 较多的、较大规模的城市内涝现象, 说明我国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标准普遍过低, 一旦降水量超过这个标准, 则必然导致城市内涝的发生。例如2012年7月北京的特大暴雨就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 全国60%以上的城市也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 全面暴露出我国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

3.对排水系统的建设缺乏重视。在城市化建设中, 由于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投入大、运营维护成本较高, 且难以体现出政绩, 加之一些地区雨水灾害发生较少, 所以导致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对排水系统建设足够的重视, 在城市建设时往往“重面子, 轻里子”, 使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普遍滞后, 缺乏维护, 一旦出现较大的降雨则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城市内涝和其他次生灾害。

三、提高城市排水能力的对策

1.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在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设计和建设时, 应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包括人口规模、交通密度、建筑物布局规划、暴雨发生概率和强度等等, 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排水系统建设标准, 防止内涝的发生。对一些重点、特殊区域增加排水设施的建设标准。例如, 立交桥和其他地势低洼的地区, 其排水标准应至少为3年至5年一遇。提高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 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排水的效率, 减少积水, 防止水害。

2.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政绩考核。排水系统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应将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做为一项民生工程, 纳入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中, 并加强考核力度, 改变以往的以GDP增长为重点的政绩考核方式, 从而增加政府部门对排水系统工程建设和维护的重视, 加大相关投入, 改变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

3.保护城市的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水系生态, 主要是确保城市湿地面积和水面积, 保证河道的畅通, 从而增加河流、湖泊、湿地等对城市排水的吸纳能力。同时尽量多地采用渗水砖、砂石等透水性能好的材料铺设路面, 提高路面自然渗水的能力, 减少路面径流, 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概述 篇2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概述

姓名 周浩然 学号 1000012432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概述

周浩然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的水平也都再提高,道路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因此道路的排水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上日程安排,可以说,道路的排水体现了整个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水平,所以保证城市道路的排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浅谈了道路排水的基本概况,并对北京某些地区的排水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道路排水、国外大城市排水、北京部分地区排水改进。

1、引言

从古到今,人们出行都离不开道路,而下雨和下雪,是再常见不过的自然现象。所以凡 是有道路的地方,都会涉及到排水的问题。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是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的一 部分,其功能主要是迅速排出道路范围内及道路两侧一定区域内的雨雪水,以保证车辆和行 人的交通安全,维持道路的正常交通,同时也避免路面过早损坏,使街道整洁、美观。可以 说,道路的排水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我们走在路上,会看到雨水的进水口,也会看到露天 的沟渠等,这些都是用来排走雨水的设施。本文针对普通读者,概述地介绍了道路排水系统及其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举出了北京大学康博思餐厅门前和北京许多桥下的易积水的例子及其解决方案。

2、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概述

2.1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制度

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个部分,为了保障生产和人民生活,城市 中除了需要排出雨雪水外,还需要将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也排出去。由于废水、污水和雨雪水的性质不同,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应分别组织不同的管道系统来 排除。

排水系统的制度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1)合流制:将污水和雨雪水用同一管道汇集输送的系统成为合流制排水系 统。过去我国有很多旧城市采用合流制,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体。这 是由于以往工业不发达,城市人口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量不大,但是随着工 业的高速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量急剧增加,水质日趋复杂,这样的合流制 对环境卫生造成的危害更严重。为了保护环境,需将合流的污水和雨水经过污水 处理厂处理后,再行排放。由于天然降水量大,导致合流制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水 处理量很大,成本很高。所以这种方式并不是使用于很多地方。(2)分流制:将雨雪水和污水分别设置管道系统排出。其中汇集和处理生活 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出系统;汇集和排出雨雪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 除系统。污水处理厂只需要处理生产污水和生活废水,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所以 大部分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都是采用的这种系统。2.2、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类型(1)明式系统:即采用露天的沟渠排水的系统,城市郊区和公路一般采用明 式系统,在街坊出入口、人行横道处增设一些盖板、涵管等构造物。明沟可设在 路面的两边或一边,也可以在车行道的中间。

明沟的排水断面尺寸,可按照汇水面积经水力计算确定。一般也可根据当地 实际经验来安排。明沟通常采用体形断面,底宽至少3米,边坡视土质及护面材 料不同,用砖石铺砌或混凝土块护面时,一般用1:0.5-1:1的边坡。有些城市采 用上面加盖板的明沟。

图一 明沟系统

(2)暗式系统:由街沟、雨水口、连接支管、主干管、检查井、出水口等部 分组成的埋置在地下的排水系统称作暗式系统。道路上及其相邻地区的地面水依 靠道路设计的纵横坡度,流向行车道两旁的雨水口,再由地下与雨水井相连的连 接支管流向主干管,排入附近的河流或其他水体中区。

图二 暗示系统示意图

(3)、混合式系统:明沟和暗管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3、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车辆数量也急剧增加,我们的交通压力也 越来越重。而采用明沟排水系统,会给生产、生活和交通带来不便、桥涵费用增加、占用土地较多,并影响环境卫生。因此,在城市中建设大规模的明沟式排水系统已经变得不再现实,只有在城郊等人口较为稀疏的地方才可能采用这种方式。而城市内绝大部分地方,因为其条件的限制,都只能采用暗式排水系统,通过管道,将雨水汇集泄入自然水体。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雨水管的布置和设计、雨水口的布置、检查井的布置。3.1、雨水管的布置和设计(1)雨水管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道路的雨水管道不仅用来排出道路地面水,还要保证雨水能顺利地从 建筑物、工厂或居住区排泄出去,因此雨水管道的设计是指整个城市或城市某一区域范围内雨水排除设施的总体设计。

雨水管道的总体布置主要是根据城市的自然地形和道路网的规划来确定,此外还要考虑排水区域的大小、排水系统的树木、街坊的布置、街道的宽度、出 水口的位置等。设计时一般可考虑下列原则:

1)、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在地区内按地形划分排 水区域。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要求雨水管能以最短路程把雨雪水就近排入天然水体。

2)、避免设置泵站:由于雨水量大,雨水泵站的投资很大,而且雨水泵一年 中运转时间短,利用率低,因此必须尽可能利用地形,使雨水都能靠重力流排入 天然水体而不设置泵站。当河流的水位高出管道出口时,可设置出口泵站或中途 泵站。在不得不设泵站的情况下,要使经过泵站排泄的雨水量减少到最小额度。3)、雨水干管应设在排水地区的低处:在地形起伏很大的地区,例如建造在 山谷间的城市,雨水干管应设在排水地区的低处,两侧斜坡用支管连接。

4)、合理布置出水口:出水口可以分散布置,也可以适当集中。管道通向池 塘和小河的出水口的构造比较简单、造价不高时,可增多出水口不致大量增加投 资。当河流的水位变化很大,管道出水口离正常水位很高很远时,出水口的投资 就很大,不宜采用过多的出水口,而应考虑比较集中的管道布置。

雨水管道的出水口一般应露在水面以上以免造成淤积,所以管底标高应高于 正常水位标高。出水口与河道连接部分应做护坡或挡土墙,以保护河岸和固定管 道出水口的位置。

(2)、雨水管的布置

城市道路的雨水管线应是直线,平行于道路的中心线或规划红线。雨水干管 一般设置在接到中间或一侧,并宜设在快车道以外,在个别情况下亦可以分别置于街道两侧。这主要根据街道的等级、横断面的型式、车辆交通、沿街建筑等技术经济条件来决定。

由于管道施工和检修对交通运输影响较大,所以在交通量大的干道上,雨水 管线也可埋设在街道的绿地下和较宽的人行道下。但不可埋设在种植树木的绿带 下和灯杆线及侧石线下。

雨水管线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与河流、铁路以及其他城市地下管线的交叉,否则将使施工难度和造价增加。在不能避免相交时,相交处应直交,并保证相互 之间有一定的竖向间隙。3.2、雨水口

(1)雨水口的构造:雨水口分为平式、竖式和平竖结合式三种,均由进水篦、井深和连接管三部分构成。平式雨水口的盖平铺在到路边沟上,雨水沿边沟进入雨水口。进水篦宜稍低于街沟或邻近地面以利汇集雨水。平式雨水口设在边沟平面上,盖子易被车压坏,清捞垃圾不方便,所以在繁忙的交通干道上用竖式雨水口较好,雨水口设置在人行道上便于清捞垃圾,在道路侧石处,设置有格栅的进水口,雨水由格栅流入雨水口。因为雨水沿边沟留来时需要转90°才能流入雨水口口,以致水流不畅,进水较慢。所以雨水口间距不宜过长,在严重积水区不宜采用。

图三平式雨水口,盖子易被车压坏,清捞垃圾不方便

图四 竖式雨水口,常在街边可以看到

(2)、雨水口的布置:雨水口的布置,首先应根据道路纵断面设计,把街沟 纵断面上低洼汇水处和交叉口上必须设置雨水口的地点确定下来,然后根据街沟 纵坡大小、街道的宽窄、路面种类以及两旁街坊院落的排水情况,确定雨水口的 间距和位置。此外,还要考虑当地暴雨强度、雨水口的排水能力和受水面积等因 素。道路上雨水口的间距一般为30-80m。一般当道路纵坡较大时雨水口的间距 可大些。低洼和易积水地段也应当适量增加雨水口的数量。在沿路建筑物门口、分水点以及其他地下管道顶上应避免设置雨水口。

图五 箭头表示各条道路的纵坡倾斜方向,如果两箭头相对,说明此处地势较低,要设置雨水口;如果两 箭头相

背,不必设置雨水口,其他情况需配合交叉口竖向设计来布置雨水口。

3.3、检查井:为了对管道进行检查和疏通,管道系统上必须设置检查井;同时检查

井还起着连接沟管的作用。相邻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道应在同一直线上,以便于检查和疏通管道。所以,在管道改变方向出、管道交接处、管道高程改变处、管道断面变更处和坡度改变处,都需要设置检查井。在过长的直线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亦需要设置检查井。

检查井分为圆形和矩形两种,其建筑材料可采用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 凝土。

图六 检查井大多数由盖子盖着,在需要施工时才打开,井内有梯子,方便 工作人员上下。

4、国外大城市道路排水情况

4.1、罗马

说起城市排水的文明史,必须从古罗马说起。古罗马的排水系统建成于2500年前,现代罗马仍在使用。古罗马曾经遭受过严重的暴雨,引起了很大的城市问题。为了将暴雨引起的洪流从城内排出,公元前6世纪左右,伊达拉里亚人使用岩石堆砌了一个渠道系统。渠道系统中最大的一条截面为3.3米×4米,从古罗马城通往台伯河。通过这条渠道系统,城里的洪流得以畅通地排向自然水体,解决了很多问题。

图七 公元33年,罗马的营造官清洁下水道时,曾乘坐一叶扁舟在地下水道中游历了一遍,足见下水道是多宽敞。

4.2、巴黎

世界上最著名的排水系统莫过于巴黎地下排水系统了。巴黎有时需要经受突 如其来的暴雨袭击,所以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其地下排水系统总长接近2400千米,成为世界上排水系统最为复杂的城市之一。

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处于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下水 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地上没有一点脏物,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相媲美,不 会闻到一丁点儿腥臭味。而且,下水道宽敞得出人意料: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 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

经过不断完善,今天的巴黎地下排水系统总长2347公里,约2.6万个井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统配备了电脑控制。

针对每年的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情况,巴黎还专门修建了“涨水站”以及 安全阀,以及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等等。所以有时虽然会下 大雨,但是巴黎的街道却可以依旧干净,几乎没有什么积水,行人甚至都不会湿 鞋,更不会出现交通堵塞了。

巴黎甚至把排水管道建设成了旅游景点,称为世界上唯一可供参观的排水系 统,极负盛名,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图八 巴黎的旅游型地下排水系统,里面灯光明亮,环境很好

图久 巴黎地下排水系统除排水沟外,设有两套供水系统、压缩空气管道、气压传送系统和电缆线路。

4.3、东京

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但因为其地理原因,日本更易受到台风的影响,经常会下暴雨,但东京却很少出现内涝。东京道路上的不积水,得益于人工建造的“川”。类似壕沟的“川”密布东京,排涝作用非常大,所有细小水道都通往“川”,再通过比“川”更宽更深的地下水道通入东京湾进海。

此外,东京建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地下排水系统—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整个排水系统的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一到三年一遇),全长6.3公里,包含5根直径30米、深60米用管道联通的竖井和一个调压水槽,系统总储水量达67万立方米。

图十 东京的雨水口都很干净,会有转门负责的人定期检查,清理,防止树叶、塑料垃圾等堵住雨水入口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图十一 东京的地下排水系统,其深可达60米,十分壮观,有的地方类似于宫殿。

5、北京部分地区易积雨水的改良办法

5.1、北京大学康博思门前

图十二 康博思门前的下雨河

众所周知,康博思门前是一个斜坡,其地势低于松林包子铺而高于学五食堂 门前的小广场,所以每到下雨天,松林的雨水都会聚集过来,然后经过康博思门 前,再流进雨水管道。康博思南面的洼地(如图十三)有一个雨水口,能带走一部 分路面雨水,但是从松林留下来的雨水量通常大于这个雨水口的排水能力,所以 每次下大雨,康博思门前都会有很多积水,也就是同学们戏称的“下雨河”。针 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解决办法:

1)、定期检查雨水井,防止被垃圾杂物堵住,使流水不畅; 2)、适当扩大雨水井以及其管道口径,增大雨水流量; 3)、可减小雨水井间距,如在康门前的道路两侧,可以设置2个竖井(如图十四),这样雨水可以从竖井流入,不用再从松林包子铺一直向下流到康博思面食部转弯 后才进入排水系统。

图十三 康博思南面的雨水井

图十四 图中为两处可以增加竖井的地方

5.2、北京市许多立交桥下

立交桥本身高度一般都很高,可是桥下,却是一个低洼地带。正如我们前面 展示的图片,桥下,在下雨天是很容易积水的。

目前北京的所有桥(立交桥、天桥等)下面,采用的都是普通的排水系统。这种排水系统的缺点是,无论泵房如何改进,但重力排水管道固定,所以最终积 水排走的速度很受限。而且,天桥下面也很容易产生很多垃圾,普通排水系统容 易被堵住,导致排水不畅,引发恶臭等。

图十五

所以,可以在桥下面建真空排水系统。真空排水系统是指建一个集水箱,当桥下 有积水时,这套系统 凭借其强大的功率先将水抽到集水箱,然后通过集水 箱降 水排走。这样就跳过了重力排水管道这个卡脖子的部分。而且,该系统还能吸走 普通排水系统不能排 走的淤泥、杂物等,不会发生堵塞。

6、总结

随着交通事业和交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道路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高,所 以,人们对于道路排水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对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国后,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对于道路排水的设计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依然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我们今天讨论了地面道路的排水,但现在城市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更深的地下 发展,这也是大多数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地铁已经在各个城市相继出现,而且 也会逐渐地承担起城市各自城市主要的交通压力。

如何保证排水和地下交通的协调性变得尤为重要,所以现在我们对道路排水 设计的范围越来越大,更加三维化,这就要求我们联系实际,改进道路排水设施的结构,优化排水设施设计方案,提高排水设施的排水效果,达到排水顺畅、排水快捷、排水充分的整体要求,为交通的安全、快捷、方便提供保障。

• 参考文献

城市排水系统发展对雨季排水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汛期;内涝

0.前言

城市是工商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其是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它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排水系统是组成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其在市政建设、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排水系统由污水处理系统和排水管网所组成,主要用于收集、处理城市雨水、生活废水及污水。雨水排水系统在汛期发挥着重要的排涝作用。良好的雨水排水系统可避免发生城市内涝,减少经济损失,保障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

1.雨水排水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雨水排水系统,是指收集、处理城市径流的排水设施,它主要由雨水管道、明渠、滞留池、排水泵、雨水入口等设施组成。目前,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但加大了城市(人工流域)面积,同时也改变了资产结构、地貌特征,城市的成灾机制、水文特性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城市面积的增大,加大了径流系数、增加了洪峰流量、加快了洪峰的出现时间。但就目前的城市排水系统发展情况而言,受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普遍存在着流量计算不合理、设计标准不高、保守利用空隙容量、施工质量差等问题。

1.1设计标准不高

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通常以系统可排泄的暴雨的发生频率(或重现期)来表示。受土地利用、地形、气候、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等情况的影响,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城市的排水设计标准也会有所不同。我国城市排水的设计标准多为0.33~1a,通常不超过5a(特殊地区不超过10a),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的设计标准较低。

1.2流量计算公式不合理

在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雨水流量计算是重要的依据和基础。我国的排水系统流量计算基本上都应用推理公式法,即根据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出雨水流量。该方法中,对暴雨强度、计算公式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假定和简化,其与实际情况可能会有较大偏差,所以该方法获得的设计流量难以符合实际的雨水产汇流情况。

1.3保守利用空隙容量

在排水系统设计中,我国引入了折减系数,通过空隙容积调洪,来减小设计流量、管渠断面直径,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但相应地也降低了安全性。在按照满流设计时,还考虑到了空隙容量的利用,这必将使部分管段发生超载,但是在设计规范中,并未对此进行明确的规定。理论上来说,在设计雨水排水系统时,利用空隙容量进行调洪是合理的,但同时也是保守的。

2.雨水排水系统的建设对策

2.1选择合理的设计标准

在确定设计标准时,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设计标准较高的系统,有利于防止地面积水,但其工程造价也相对较高;设计标准较低的系统,工程造价相对更低,但更容易发生地面积水,情况严重者还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确定设计标准时,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影响,选择合理的设计标准。目前常采用的重现期有:0.25a、0.33a、0.5a、1a、2a、3a、5a、10a八个标准。从实践情况来看,我国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存在偏低而单一的问题。较之于欧美国家根据最大径流法设计的5~15a的重现期,我国的重现期为0.5~3a,同时还考虑了空隙容积调洪,二者有着很大差距。所以有必要提高降雨重现期,以降低因地面积水导致的各种损失。笔者认为从现代化、城市化发展需要来看,重现期有必要扩大至1.5a以上,对20a以下的重现期雨强进行重点分析。

2.2使用科学的流量计算方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推理公式法局限性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众多排水系统设计中采用了计算机模型,仅在小型排水系统中沿用推理公式法。计算机模型系统设计,对雨水管渠的设计指标、水利状况的要求更加细致、科学,设计方法和标准更加严谨、科学。我国的《室外排水规范》中规定,雨水管渠设计要使用推理公式法。与计算机模型相比,推理公式法更简便、实用,但其本身的缺陷,更容易导致地面积水、内涝现象。因此,我国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也应当研究应用计算机模式,提高设计流量的精度,提高雨水排水能力。

2.3合理利用空隙容量

推理公式法下计算出的设计流量,在考虑折减系数后,设计流量就会比计算所得值更小,利用管渠空隙来平衡最大径流量,以降低工程造价。然而,该种做法假定了管渠的运行能力等于设计能力,也就是洪灾频率等于设计暴雨频率,设计暴雨频率越高,洪灾的发生频率就越高。另外,排水管渠内的水力状况复杂,推理法无法明确管渠会不会超过满管水位,设计规范也未对此加以规定。这都是导致我国城市频繁发生内涝、积水的主要原因。因此,空隙容量的利用必须具有合理性,对于空隙容积加大的系统,适当的利用是合理的、可行的,但对于空隙容积较小的系统,则不应当利用空隙容积调洪,若仍要采用此方法,就可降低暴雨频率,从而达到合理的排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怀宇,杨逢乐,李树苑等.城市排水系统的雨季COD溢流控制示范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0,26(22):23-25,42.

[2]人民网.雨季来临多地政府全面规划升级城市排水管网[J].现代物业,2013,(6):10-10.

[3]马俊花,李婧菲,徐一剑等.暴雨管理模型(SWMM)在城市排水系统雨季溢流问题中的应用[J].净水技术,2012,31(3):10-15,19.

从管理系统工程看城市排水建设问题 篇4

近几年, 不断有网民发帖讲述各自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的情况。以往鲜亮的城市在瞬间变成“水城”, 暴露了一些看似“现代化”的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

2 造成积水的原因

2.1 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不系统

首先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新兴城市的排水设施建设就是单一排水管网系统建设而不是系统的从蓄水、养水、导水和排水的综合功能来设计。比如地面硬化等人类活动使原本可以依靠土壤、沟渠、湖泊、地下河等吸纳的水现在只能依靠管网收集, 而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又使城市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少。许多城市原有的河流和湖泊被填平, 大面积的树木、草地被铲平,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这样城市蓄水、养水的功能大大降低。

其次, 城市排水管网支网不完善, 很多支路没有雨水收集系统, 妨碍系统排水能力的发挥。大多城市只重视主管网的建设对支管网往往重视不够, 因而往往是主街道没事, 但居民区水淹成河。

2.2 设施更新改造投入的不足

城市排水系统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 往往会随着人口的增加导致排水管网的不足, 这样, 定期的管网更新就成为城市建设的必做工作。目前我国城市管网改造不力的原因之一, 主要是资金投入不够。而投入资金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最近几年, 由于极端天气越来越多, 很多老城市以前设计排水管网依靠的数据难以跟上灾害天气的变化, 没能及时改造。

二是我国城市建设者往往注重地上标准, 而轻视地下建设。导致把大量的资金使用在城市发展的短期项目上, 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成为一种“繁荣”和“政绩”的直接表现。而对城市长期发展的低下建设投入资金严重不足。

2.3 标准设计要求偏低

按照我国现行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 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3年 (即抵御0.5~3年一遇的暴雨) , 重要地区也只有3~5年, 而在实施过程中, 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年, 90%老城区的重点区域甚至比规范规定的下限还要低。北京一般按“一至两年一遇”标准, 武汉还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的;杭州和南昌的城市排水系统, 同样是“小马拉大车”, 排水标准严重滞后。与此相反国外城市的排水系统, 纽约是按“十至十五年一遇”标准;东京是按“五至十年一遇”标准。

2.4 工程质量低

很多城市施工方和管理者为了赶工期, 往往会造成偷工省料和降低标准。导致大多数排水工程设计时标准较高, 实施时标准降低很多, 给城市的防涝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3 解决积水的对策

管理系统工程是指运用系统的观点, 综合性的把系统内的各要素进行有机的整合, 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率。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 引入管理系统工程的理念, 显得十分必要。从管理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处理好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

城市建设是衡量从政者的政绩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减少从政者的短视行为, 就必须从考核领导的体系标准上作适当的调整。尽量减少硬性指标, 适当增加软性指标, 使从政者有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来建设城市的“心脏”, 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和生活指数, 让老百姓生活顺畅安全。

3.2 注重全局性与局部性的结合

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也就是主管网和支管网的协调。不要一味的突出主管网, 重视主管网的投资和建设, 其实更要关注支管网的建设和投资。目前大多数城市主干道和主要街道通常不会积水, 但支道和居民区往往积水成河。因此, 只有做好二者的协调, 才能使城市真正地成为人民生活的保证。

3.3 保持地上与地下的平衡

目前大多数城市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展, 导致城市土地的紧张。于是城市的湖泊、河流, 大片的草地、树木被破坏。缺少了蓄水功能的湖泊、草地, 城市旱涝就不可避免了。

因此, 地下水网的设计很重要, 但地面上的蓄水和养水功能的草地和湖泊就显得更为重要。城市建设者在进行城市扩建和改建过程中, 应该重视城市绿化, 协调好生态环境。尽量的调节人口密度, 使城市人口控制在一个合理的位置, 以便让出应用的土地, 来蓄水和养水。

3.4 防洪与排泄二者并重

从系统的角度看, 城市排水系统不仅仅是排泄, 更重要的还要以防洪为主。只有有机的做到防与泄的结合, 才能发挥排水系统的作用。因而, 在城市规划排水系统时, 站在更高的位置设计出最有效的防洪方案, 就可避免积水成河的尴尬境界。

3.5 分别处理生活废水与工业废水和雨水

在我国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中, 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使用, 或由于长时间维修不够, 导致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的网管内排泄, 造成排水不畅。因此, 要加大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管理, 避免造成混合堵网的现象发生。同时要花时间进行经常网管维修。

3.6 加大法律建设和惩处

造成当前的许多城市洪涝问题的原因, 比如标准低、工程质量低、维修费用投入不够, 都是因为法律不够健全造成的。只有通过健全的法律, 才能保证设计标准、维修费用的投入、工程质量的保证。

4 结语

城市排水系统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更是千秋后代的好事。作为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 必须把排水系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以系统的理念来建设规划花大力气来投入。这样, 我们的城市就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潘国庆.不同排水体制的污染负荷及控制措施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08.

[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何凌虹.试论给排水设计的难点和重点[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4) .

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篇5

必须从工程初期就给予高度重视,确保工程管理有序。

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3.1优化管理流程,完善城市排水工程管理机制

当前时期,部分城市的排水管理体制还不够顺畅,一些管理部门存在有责无权的问题,无法正常行使部门管理作用。

长期以来,城市排水工程从规划到建筑到最终的运营管理,均是由市政部门负责的。

根据建设部相关规定中明确提出的 “研究制定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中长期规划、体改方案和法规”等规定,具有对市政设施的指导管理职能。

然而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却较难发挥行业职能,在城市排水工程中往往是 “建管者权力得不到保障,而不建不管者却最终受益”的怪现象。

城市排水工程存在着“多头监督、多头收费”的问题。

应用于城市排水工程建设的资金往往由于管理问题出现流失和挪用问题。

管理体制流程问题,也常常导致政出多门,相互推卸责任,相互扯皮等问题。

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工程的统一管理已显得迫在眉睫。

3.2从始至终严格把关质量管理

在材料选择阶段,应选购质量可靠、信誉较好的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排水管材。

城市排水工程对质量要求较高,在管材选择时,应仔细对管材的合格证、力学检验报告等质检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同时要实际对管材进行认真检验,对于破损、脱皮蜂窝等质量有问题的管材坚决不能采用。

在测量放线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绝不能自行变更管道走向,同时对于测量放线应进行认真复测。

如果遇建筑物需要避让时,需要建设方给出设计变更,并在核实的位置增加连接井,直线相通,同时要保证连接井转角在135°以上。

在沟槽开挖阶段。

该阶段设计的质量问题较多,工程施工也比较复杂,施工中经常会遇到边坡塌方以及槽底泡水和超挖等质量问题,应特别予以关注,并采用以下四种方法加以预防。

一是注意防止边坡塌方。

在工程施工要依据施工地土壤类别和力学性质,科学确定槽帮坡度,对于较深沟槽应进行分层开挖,并妥善处理挖槽土方堆放。

二是应注意控制沟槽断面。

在开挖断面阶段,应以科学预测和严格质量控制,确保槽断面合理。

三是应注意防止槽底泡水。

如果工程在雨季进行施工,在沟槽四周应进行闭合的土埂叠筑,并在特定地段进行排水沟开挖,防止雨水侵袭,如果施工处于水位以下或存在滞水地段,应设置排水沟以及集水井,并采取水泵抽水。

四是防止槽底超挖。

在进行机械挖槽过程中,在设计槽底高程上应事前预留20cm 土层,进行人工清挖,如果出现超挖情况,应及时回填夯实。

3.3城市排水管道网络的管理

城市排水管道网络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情,建成后的网络管理的成果更加重要。

当建成的排水工程进行了雨水、污水分流之后,如果后续管理工作不能与之配套,周围居民私自乱接出户管,又或者为了省钱投机取巧,把生活污水管接入附近的雨水管道,就会让使之前工作全部浪费,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分流工程失去意义。

所以,从源头上做好雨水、污水分流工作是城市排水工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根本的方法。

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排水工程管道网络管理工作。

3结束语

当前,科技、交通发展迅速,出现来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只是这样的城市化,使得排水工程建设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中作用至关重要,是城市建设重要的部门。

我国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必须充分借鉴西方城市建设的经验,尽可能的少走弯路充分,体现前瞻性、战略高度和因地制宜,应与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相结合,与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相结合,与削弱城市径流和水涝相结合,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应建设一种可持续性的、生态型的新型城市排水工程。

参考文献:

[1] 张小丽,市政排水管道施工技术分析及质量管理探讨[J].民营科技,(08):45-47.

[2] 马洁城市排水系统选择的探讨[J].科学资讯,2011(07):56-58.

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6

摘要:城市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污废水排除系统、雨水排除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方面对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污废水 排水系统 城市内涝

我国比较完善的现代化排水系统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在个别城市开始建设。解放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排水系统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城市建设的合流制排水管道系统延用至今。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科技的进步,分流制城市排水系统大力发展,许多大城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排水系统。虽然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快速发展,但由于经济与人口的急剧增长,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 污废水排除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建设与排水需求之间矛盾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飞速推进,城镇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地注重地上建设,地下的建设进度滞后,导致城市建设与排水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剧,产生城区管道充满度过大、发生污堵、排涝不及时影响交通等问题。

1.2 已有的合流制排水管网存在诸多弊端

在几乎每一个有点历史的城市都会保留着相当一部分的合流制排水管道系统。由于设计年代久远,使用时间长,破损淤积严重,且多为合流管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导致汛期排水不畅,严重影响居民的出行和安全。再加上缺乏到位的管理,附近居民不断地擅自改建乱接等,导致老城区管道系统存在管道过细、管网过密、定位缺失、管理不善等问题。

1.3 局部管道设计不合理、排水不畅导致外溢

部分地区排水管网布局不合理,管道流程路线过长、迂回过多,给维护带来极大不便;居民住宅区内的沉砂井、化粪池及排水管网标高与市政管网不统一,出现排泄不畅,有的甚至倒流;在排水管道设计时只考虑生活污水,忽略了汇流面积和暴雨强度的计算,导致排水不畅而外溢;局部区域城市用地功能考虑不周,导致远期水量过大,或施工过程中不注意高程控制,引发管网排水不畅、污水四溢。

2 雨水排除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雨水管道建设不容乐观

当前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系统主要是采用雨污合流的形式,与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相比,雨污合流制管网的水力坡度值较小,污水中的垃圾以及建筑物的泥浆容易堵塞管道,加上维护不及时,不能及时清理,造成雨季排水能力更差。

2.2 雨水利用存在许多问题

雨水利用在我国起步较晚,传统思路是将雨水直接排除。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短缺日益显现,雨水的利用也得到了重视。但在雨水利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就是管理措施不到位、规划设计未考虑;第二就是对雨水利用重视程度低。

2.3 城市内涝现象严重

城市内涝已经成为涉及全国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的日常生活。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有:①管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系统布局。②许多城市排水管道不成系统,部分管线管径偏小,过水能力不足。③排水管网的管护不到位,对污水排放管理不严。④管网老化、排水管道被占压问题也比较普遍。

3 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污水处理费短缺。②财政补贴困难。③管网不配套,影响处理效果。④再生水回用率较低。很多县级污水厂周边缺乏使用再生水的用户,中水回用所占比例较小。

现代城市排水系统除了能截污、防洪、排涝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防止城市水污染、作为第二水源的作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必须在充分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各方面的问题,合理确定适合城市自身的城市排水系统。本文主要是从污废水排除系统、雨水排除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方面对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对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新东,黄万抚.关于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思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26(8).

[2]李瑞成,王吉宁.老城区排污管网改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10).

[3]沈瑞.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4]任德胜.城市污水:分散处理和集中管理[J].建设科技,2004(17).

[5]张鹏.对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造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11.

[6]郑敏丽,金云霄.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7,32.

[7]赵丽娟,李旭峰,贾秀菊.浅析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改进措施[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04.

[8]王滢芝.城市排水系统问题分析及建议[J].水工业市场,2011,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篇7

1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现状情况

分流制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的一种重要途径与方法, 它强调通过设计几个排水管渠来对不同类别的污水、雨水等进行分类排放。由于分流制排水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城市排水单一、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排水体制。然而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与城市雨污水排水需求的提高, 目前的分流制排水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 首先体现在排水初期的水体污染问题。尽管当前诸多城市已经实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流制体系, 然而由于排水管道口有时水质很差的问题而直接影响了下游的正常取水活动。另外一方面, 初期雨水径流在城市的建设进程中也逐渐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是管道混接问题。混接主要是由于分流管渠无法发挥应有效用所造成的。

2城市新型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建设研究

针对当前传统分流制排水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这就要求市政工作人员在新型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 应当针对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具体特征与当前市政排水的具体需求二者之间的特征及其共同要求, 在确保沿袭传统分分流制系统优势特征的基础上, 不断尝试新型排水系统的建设方向, 提出新的建设要求, 以改善城市地表水环境为基本前提, 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增设新的内容。

具体来说, (1) 应当对污水收集系统进行必要的统一规划, 以确保分流制排水系统能够进行同步建设。在设计地下污水管道的过程中, 应当先对污水干管进行必要的修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使得其余管道中的污水能够通过污水进行排放, 从而达到将污水管道也纳入整个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的范畴之中。 (2) 应当强化目标区域的分流制排水系统建设。通过构建目标区域内的分流制体制官网, 能够显著提升市政排水管道的排水处理效率。 (3) 在雨水管排入水体的出口进行截污设施的建设工作。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对雨水和污水进行分类处理, 其中雨水直接排入水体, 而污水则是经过专业处理后予以排放, 这就提示我们, 在雨水管的排入水体入口, 可以尝试采用建设截污设施的方式, 分别设置好截污井和截污闸, 最后确保市政污水管道能够与截污管直接相连。之所以要开展截污设施的建设工作, 是因为当前我国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问题, 尽管雨水、污水在分流制排水系统中实现了分类管理, 然而依然存在着二者混接的问题, 目前的分流制排水系统无法确保雨水管道中没有污水的存在。在雨水管的排入水体入口, 采用建设截污设施的方式, 设置好截污井和截污闸, 通过截污管将污水和初期雨水一并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是较为现实的办法。

3强化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管理的对策措施

强化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管理, 就要求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科学应用应当要与有效管理结合起来, 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来发挥分流制排水系统自身的优势特点, 一般来说, 强化系统管理活动就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3.1强化相关排水许可法律法规, 提高管理效力。由于当前我国城市的排水系统在应用上缺乏必要的排水许可, 这就知道影响了分流制排水系统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 只有不断建立并完善排水许可制度, 才能真正对其进行集中化的统一管理, 并未排水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行为依据。

3.2建立健全排水管网信息GIS管理系统。尽管分流制排水系统具有分类处理的优势, 然而由于其自身的特征, 直接导致管理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 一方面能够将纷繁复杂的排水管网信息以信息化计算的方式进行资料传输, 另一方面还能够将对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告知于客户, 从而满足客户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建立排水管网信息GIS管理系统, 能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是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4结语

综上所述, 在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活动中, 针对当前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目前在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的体制改造与创新, 才能真正满足城市排水管理活动的需求, 完善城市基础设计建设, 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摘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而城市排水系统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同时承载了城市雨污水控制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的责任。针对当前城市污水承接分流制排水系统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只有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强化排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才能真正完善城市排水体系, 优化管道系统, 为城市的建设作出必要贡献。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承接分流制

参考文献

[1]张辰.排水系统雨污水混接现象浅析与对策[J].上海建设科技, 2012, 3 (05) :60-61.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篇8

一、排水系统现状

(一) 雨水管网现状

赤壁市建城区面积达24.82平方公里, 人口24.75万人, 陆水河是赤壁人民赖以生存的河流, 陆水河以西区域大部分为成熟的老城区, 建设年代较早, 基本都采用雨污合流排水体制。车站路以南区域, 主要依靠排洪沟对山洪及路面雨水进行排放, 没有专设雨水管。车站路以北、武广高铁以南区域, 城市主干道两侧基本都铺设有排水管 (渠) 。排水支管管径为D600~D800, 排水主干管 (渠) 为2米宽的盖板涵。

(二) 污水管网现状

沿陆水河两岸和子敬路北侧铺设了截污主干管。陆水河以西采用合流制, 污水管道服务面普及率与雨水相同。陆水河以东采用分流制, 目前在砂子岭路 (建设大道~赤壁大道段) 、东风路 (建设大道~平安路段) 、周瑜路 (建设大道~赤壁大道段) 、站前路 (建设大道~赤壁大道段) 、富康路 (建设大道~赤壁大道段) 、光华路 (建设大道~赤壁大道段) 、兴业路 (建设大道~赤壁大道段) 、建设大道 (砂子岭路~赤壁大道段) 以及光谷纵三路铺设有污水管, 管径为D600~D800。陆水河以东新城区已建好的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达到50%左右。光谷赤壁产业园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仅达到2%左右。

(三) 污水处理厂现状

2006年在陆水河西岸望山村, 修建了赤壁市第一家日处理规模为4万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厂, 该厂污水主干管起点在最南端的蒲圻纺织厂, 由南向北经过大昇印染厂, 沿发展大道、沿河大道、陆水河西岸一直铺设至最北端望山村。

二、目前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整体规划不科学

中小城市规划思路和立足点, 许多都是借鉴或参考一些做得好的大城市建设思路, 缺少针对本城市的特点建立的一整套科学、全面的排水系统详细规划, 一些中小城市虽从理论规划上排水系统具有完整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金、土地、拆迁等问题, 而没能按规划设计中的要求进行, 导致许多地方的排水系统建设只是解决“当前之急”, 而不能长久使用。

(二) 截污主干管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 大部分中小城市中已建立起污水处理厂, 但建设过程中, 有些业主只考虑到建厂、运营、节约资金, 而放松与之相配套的污水管网建设, 所建污水管网只建部分污水主干管, 周边的居民污水和远一点的工厂污水支管都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的主干管中, 导致少部分的污水进行了处理, 多数的污水仍直接排入河体污染环境。

(三) 排涝泵站年久失修, 抽排能力不足

在城市化进程中, 河涌两岸的面积不断被侵占, 城中湖、城中河被高楼大厦所替代, 原有老雨水口、雨水井被掩盖或堵塞, 致使排水不畅, 早在很多年前城市中修建排涝泵站, 用来补充城市河涌防洪排涝的能力, 由于重建轻管, 许多城市的排涝泵站都年久失修, 抽排能力也达不到城市的抽排能力需求。

(四) 排水管网未彻底雨污分流

中小城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大城市来说比较落后, 没有彻底雨污分流城市的排水管网, 没有对排水管道水的来源进行分设, 多数采用的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的形式, 即合流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 加之水源越来越珍贵,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水资源, 中小城市正逐步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 以此改善城区排水管网未彻底雨污分流的局面。

三、完善当前排水系统的措施

(一) 科学规划, 完善排水体系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要用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 做到城市内部和外部协调发展, 重视“地上建设”, 也应充分考虑与之配套的“地下建设”, 最重要的是做到规划先行, 决不能随意变更和改动已规划完整的城市排水系统。

赤壁市的排水系统规划必须严格执行2001年6月实施的国家标准《城市排水工程规范》 (GB5031-2000) 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JJ50-90) 的规定, 必须能有效地实现保护陆水河水质, 全面解决赤壁市中心城区和赤壁工业园区的雨水排放和污水收集处理问题。

(二) 修建污水处理厂, 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从污染源排出的污 (废) 水, 因含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较高, 达不到排放的要求, 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因此建污水处理厂是城市集中处理和各污染源分散处理的较好方式。

(三) 修建或改造排涝泵站

河涌两岸面积不断被侵占是当前中小城市的河涌排水系统的共同问题, 如果通过拓宽河涌宽度达到增强河涌过流能力, 这一措施实施难度较大, 成本也很高, 为此只有修建或改造现有的排涝泵站是十分必要的。

(四) 管网改造

中小城市面临的排水系统管网建设滞后, 管道新旧混杂标准不一, 整体功能弱, 管网管理和维护不善, 设施老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主要解决的方法是扩建和改造已有的城市排水管网。

对赤壁市目前排水系统的现状来说, 急需改造的管网有:

1.河西老城区近期保留现有合流制排水管网, 无需增加铺设雨水管网;

2.河东新城区大部分道路已铺有雨水管 (渠) 要完成雨水运管的铺设;

3.产业园区的雨水排放系统应充分利用现有赤马港作为主要的排洪通道。雨水管道根据规划道路走向和坡度, 由北向南排入赤马港;

4.保留现有水域面积, 规划内的水域不能占用, 应作为景观用地, 把雨水储存起来, 减小城市雨水径流量, 在旱季也可作为保持地下水位、浇洒道路、绿化浇水等取水用。

(五) 采用雨污分流分区方法

修建污水处理厂是解决工业污水的重要方式, 对于我们南方降雨量多、雨期长的中小城市, 有必要对雨水的排放进行合理、长远的规划。赤壁市年平均降雨量大于全国年平均降雨量, 雨水较多, 因此雨水排放是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重点, 根据赤壁市的实际情况和地形地貌, 结合雨水排放采取分散, 就近排放的原则, 把规划区域内一级雨水排水分区划分如下:

Ⅰ区:主要包括泉门口路至桂花树路东西两侧区域, 西南方向背靠山体, 东北方向紧邻陆水湖。此区域不仅要排放路面雨水, 还要汇集山洪, 目前有三条排洪渠负责此区域内的雨水汇集, 并最终排入陆水湖。

Ⅱ区:主要包括发展大道至沿河大道两侧区域, 北至京广铁路, 南至荆泉河, 西侧为山体, 东侧为陆水湖及陆水河。目前, 白石港及其支流为此区域最主要的雨水收纳水体, 最终是排入陆水河。在锁石岭和鲫鱼桥附近各有一处合流制拱涵, 接入白石港。

Ⅲ区:主要包括赤壁大道两侧区域, 北至武广, 南至京广铁路, 档侧为陆水河, 西侧为规划发展用地。此区域属于老城区, 目前此区域内雨水的主要注入赤壁大道南侧的杨家湖和赤壁大道北侧的水塘。合流制污水先排入这两个水体后, 最终排入陆水河。

Ⅳ区:主要包括武广高铁以北、陆水河以西区域, 现为村落。目前属于自然排放, 注入鱼塘或河涌。

Ⅴ区:主要包括武广高铁以北、陆水河以东区域, 现状为村落。目前雨水属于自然排放, 主要流入霞落港。

Ⅵ区:主要包括武广高铁以南、京广铁路以北、陆水河以东、北干渠以西区域。此区属于新城区。目前此区域内雨水一部分通过道路上雨水管, 由北向南收集, 排入子敬路明渠, 然后进入东内泵站调蓄水塘, 最后排入陆水河。

Ⅶ区:主要包括京广铁路以北、北干渠以东, 光谷赤壁产业园以西区域。目前雨水主要注入赤马港。

Ⅷ区:主要包括京广铁路以南、陆水河东岸沿线区域。目前在赤壁大酒店南北各有一个排水涵收集雨水排入陆水河。

Ⅸ区:主要包括京广铁路以南沿线区域, 此区域目前主要为村落、山体、鱼塘和耕地。此区域雨水现状多为自然排入, 受纳水体为赤马港及其支流。

Ⅹ区:主要包括光谷赤壁产业园。此区域雨水最终注入赤马港。由于场地开发破坏了原有自然排水体系, 需规划新建排水渠。

四、结语

浅析城市排水系统规划 篇9

1 城市排水规划原则

1.1 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城市排水系统主要是对城市各类污水、废水和雨水的综合排除和处理,目前城市规划强调水的循环再用,要从“污染控制”向“水生态修复和恢复”转变,尤其要注意和预防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城市水系统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和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协调,满足城市高质量、高保证率排水的需要,支持城市的发展。

1.2 污水管网设计水量与污水厂处理能力匹配

根据污水厂厂外管网工程实践证明,城市部分路段的排水管道距离污水处理厂主管道较远,下雨时部分的合流管道流量较大,致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大,财政投资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编制新的城市规划,排水规划时,在新改造的路段应实行雨污分流,使污水管网水量与污水厂处理能力相匹配。

1.3 排水系统应当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全面规划方案,考虑远期发展有扩建的可能,并根据排水系统的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等因素对近期工程做出分期建设的安排。同时,对城市水系统的分析必须强调给水、排水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单独从某一环节着手并进行简单的串联叠加是难以获得有价值的系统结果的。因此,排水规划应强调系统的整体功能,从整体出发全面考察研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循环利用率。

2 城市排水规划设计

2.1 排水管网设计

城市排水管沟一般均依托道路布设,道路定线对市区排水组织、排水管沟的埋深、排水的重力流或提升有重大影响,道路高程的确定对两侧地块的排水也有很大影响,为保证地表径流的排除,设计时道路雨水口高程应低于两侧地坪20 cm以上。并注意新设计的排水管道现在尽量不放在机动车道上,应设置在非机动车道,绿化带,人行道上,以免检修影响交通运行。

另外,排水管网受自身重力流的限制,水流具有不可逆性,管道之间难以互相调节,一旦形成后难以更新改造,因此在管网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量大小、标准高低、上下游高程衔接情况,使排水系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程序。同时,市政道路下的市政管线除了排水管线外,还有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等其他管线。在设计排水管道时必须考虑与其他专业管线、排水管道之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有足够的净距,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避免出现雨污水管道彼此冲突或与其他管线相冲突的现象。另外,规划设计时尽量保持下游管道流速不低于上游管道流速,以免产生淤积而增加排水管道的维护和检修工作量。

2.2 雨水径流设计

2.2.1 路面排水设计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下垫面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雨水径流系数增大,汇流速度增加,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充,引发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道路排水设计中可以设计下凹式绿地的蓄渗,达到雨水集蓄利用、雨水回灌补充地下水的目的。下凹式绿地的结构为路面高程高于绿地高程,雨水口设在绿地内,且高于绿地高程而低于路面高程。这样设置可使道路、建筑物等铺张区上的雨水径流首先流入绿地,通过在绿地植被与土壤之间增设贮水层、透水层等方法来减缓雨水地表径流的流量,然后绿地蓄满水后雨水再流入雨水口。增加了城市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城市雨水干管的管径,降低暴雨期间城市的防洪压力。

2.2.2 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

在多雨城区或地表水较丰富的城区,路面入渗水向路基土迁移过程中,将会降低路基土的回弹模量,改变路面结构层层间结合状况,导致荷载作用下路表弯沉和基层底基层拉应力增加,加速路基路面的损坏。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中央分隔带排水规划设计。中央分隔带排水是将降落在或流向中央分隔带内的水分有效的汇集并迅速排除路面的方案。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质量不易控制,造成横向排水管标高误差或产生淤塞,大量水流向最低处,而最低处的横向排水管由于设计时包裹无纺土工布或产生淤塞,使排水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下游中央分隔带积水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可通过两方面进行规划设计:1)可在路面结构以下路基以上位置设置排水垫层。排水层下设置起隔水、防水作用的土工布,将由上部渗透下来的地表水有效地拦截在该排水层内。防止路基内地下毛细水的上升,使路面结构保持干燥。排水层设置一定的纵横坡度,将渗入排水层的水分迅速地排出道路以外。2)将中央分隔带汇水直接排入入孔,在每个入孔处预设管径能满足流量要求的横向排水管。在横向排水管埋设位置设计小窨井以便于清理,保证横向排水管的排水能力。另外,当车行道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地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间并迅速将水排除,可采取双坡排水方式,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的方式收集路面积水,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排入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

2.3 污水规划设计

首先,在进行排水系统规划时,应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分区、工农业分布、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现状等做周密的调查,调查现有的和预测潜在的再生水用户的地理位置及水量与水质的要求,并将调查结果反映到排水专业规划中。在进行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时,要结合污水回收利用的需要选择污水深度处理系统,预留污水深度处理的发展用地,使污水排除和处理系统的总投资之和最小。其次,在城市污水排放控制规划中,对点源污染重点控制的同时,必须也对城市面源污染进行有效治理。因此,在污水处理规划中城市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污水排放采用优质杂排水和粪便污水分流。城区收集优质杂排水和雨水作为非传统水源,经过处理达标后回用于人工湖蒸发损失、人工湖渗漏损失、洗车及道路绿化浇洒用水等。剩余污水通常采用热泵方式加以利用。注意,由于受生化池水质的限制,其不适宜直接进入热泵机组或者换热器设备,利用过滤器对污水进行处理需要一定的占地且容易产生臭气,因此应采用抛管换热器的方式对污水冷热能加以间接利用。最后,对于污水厂尾水去路,目前国家强调水的循环再用,要从“污染控制”向“水生态修复和恢复”转变,因此污水厂尾水可以就近向内河排放作为景观用水。

3 结语

排水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分支,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完善。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排水规划中一些重要指标的选取既要慎重,也要看得高远一些。排水规划要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水系特点,与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相结合,与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相结合,与城市路面建设相结合及与城市污水排放控制相结合,增加排水高效性,降低工程造价。建设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的新型排水体系。

摘要:以城市可持续发展排水规划原则为导向,结合相关工程经验,探讨了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对策,以满足城市排水需求,促进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范利峥.给排水设计重点及难点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57-58.

[2]胡平.浅谈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价值工程,2010(4):32-33.

[3]李光鹏.实施城市排水管道规划设计途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7-28.

[4]黄翠柳.论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资讯,2010(8):76-77.

[5]张辰,陈嫣.更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排水设施[J].上海建设科技,2010(2):45-46.

浅谈蒙自城市排水系统 篇10

滇南中心城市的建设务必拉动周边区域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建设, 已成为势在必行的重要发展战略。在滇南中心城市主要区域蒙自县的建设中, 基础设施的先期规划、设计和实施对启动蒙自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和开启作用。本文结合蒙自县城的建设, 在新区基础建设中排水系统的功能、规划和思想原则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目前, 许多城市由于水资源不足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全国每年因为水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造成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总量先天不足;二是水质日趋恶化, 不能满足水体正常使用的功能要求。

以滇池为例: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 昆明沿湖地区唯一纳污水体,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 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众多入湖河道大多数流经城市携带大量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入湖, 滇池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恢复水环境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根本所在。其主要途径就是在各城市修建和完善污水处理厂, 提高污水处理程度, 努力促进水的健康循环。

1 水污染控制及排水系统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 我国水污染控制经历了由单一污染源的治理、污染物浓度达标排放到区域污染综合防治、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两个阶段。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之前, 主要采取的是点源治理策略, 显然不足以防止水环境的污染。80年代开始进入污染综合防治和总量控制阶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由于我国的污染防治工作一直摆脱不了点源治理、达标排放、三同时和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实际结果并不理想。据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国5556套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调查结果表明, 三个效率 (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率、设备利用率、污染物去除率) 较好的仅占运行设施总数的35.7%, 其污染物去除率达到设计能力的只有50%, 总体有效投资只占全部处理设施总投资的31.3%, 只有不足1/3的设备发挥作用。由此可见原有污水处理系统的规划、设计、思想原则中存在不少问题, 已不再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2 排水系统的功能

传统观念上的排水系统是以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污水、保护城市公共水域水质为目的, 认为污水是有害的、应尽快排除到城市下游。这种观念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保护了局部的生活环境, 危害了广大流域地区。实际上, 良好的水环境不是局部地域的, 它的范围是整个流域的乃至全球的。21世纪排水系统的定位应从以前的防涝减灾、防污减灾逐步转向污水的资源化, 从而恢复健康水循环和良好水环境, 维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事实证明: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回用是恢复水环境的必由之路, 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已为世界各国所瞩目。

3 排水系统的规划

在污水深度处理、超深度处理、污水再生回用已经实用化了的今天, 城市总体规划与给水排水系统规划都应当重新考虑, 将污水的再生和回用放到重要位置上来。在进行排水系统规划时, 应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分区、工农业分布、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现状等做周密的调查, 调查现有的和预测潜在的再生水用户的地理位置及水量与水质的需求, 并将这种结果反映到给排水专业规划中。恰当地确定排水分区、污水净化厂的位置与个数, 改变将污水处理厂摆放在城市最下游进行高度集中处理的传统做法。在进行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时, 要近远期结合考虑污水回用的需要, 选择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预留污水深度处理的发展用地, 使污水处理、深度处理系统和回用系统的总投资之和为最小。

在进行排水管网的规划时, 要把雨水、污水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结合起来, 逐步转变目前的雨、污水合流制或不完全分流制系统为完全的分流制系统。雨、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对不同性质的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和控制, 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 避免洪涝灾害, 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 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城市面源污染。

在规划中还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应妥善处理和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大量污泥, 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危害城市环境。目前较多的是将污泥填埋, 这不但需要大量的土地, 而且废弃了大量污泥资源。因此污泥处置的最终出路应该是作为农业肥料—充分利用污泥中富含的N、P、K等营养物质, 既可避免污染, 又可创造经济效益。

红河州蒙自县2008年在财政收入较为困难的情况下, 为确保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 支持蒙自克林糖业有限公司污染减排, 使该公司新建综合污水处理系统投入运行, 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每天3000立方米, 实际处理量为每天2300立方米, 淘汰落后产能, 关闭了酒精生产线, 拆除了相关设备。总计年削减化学需氧量为91.2吨, 实现了公司生产废水处理循环不外排。加强对蒙自城市排水公司监管力度, 排水公司一期工程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天2万立方米, 2008年度平均日处理废水为1.72万吨, 处理后的废水均达标排放, 日处理水量达到86%, 远远超过75%的设计规模, 二期工程现已完成土建工程和部分管网安装。红河钢铁有限公司新建污染水处理站建成并投入运行, 日处理污水量为每天12000立方米, 年削减化学需氧量53吨, 实现了全厂生产与生活污水循环使用不外排。

经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 蒙自县超额完成了与州人民政府签订的《2008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削减目标责任书》中规定的削减化学需氧量490吨以上的目标。完成年度减排化学需氧量指标的132.81%。

4 结语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发展, 排水系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污水处理是城市水环境改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但是, 污水达标排放, 并不是排水系统的最终目标, 而是更艰巨的治理工作的开端。在新的形式下, 排水系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排水系统是水循环中水质与水量的连接点, 再生水利用是良好水循环中质与量的桥梁。污水的资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又有效地保护了水环境, 有利于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良性循环, 希望中国各城市能充分重视污水的治理, 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祥, 钱易.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2]郝明家, 王莹.城市水污染集中控制指南.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6.

[3]王宝贞, 王琳.水污染治理新技术-新概念新理论新工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会计专业教学下一篇:农网升级改造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