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2024-07-14

校长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精选十篇)

校长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篇1

一、学会等待

这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会等待的教师,一定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失望和冷漠,而多一份理解、信心和亲切。“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是关键。

二、学会分享

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以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其次,所共同分享的不仅有快乐,而且有悲伤,不仅有成功,而且有失败。

三、学会宽容

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化、珍视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宽容的深刻含义就在于:对自己所认同的对象也能抱以审慎的态度,而对别人所信赖的事物又能假设它确有合理之处。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大片的世界。

四、学会合作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上好一节课的根本。教师授课时的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精美课件的制作,能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堂活动的展开,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融于课堂,参与课堂。课堂上巧设问题,使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回答的问题而乐于参与;小组活动的展开,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勇于参与;小竞赛、小游戏加上小奖品、小表扬使学生急于参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反映了学生想学、肯学、乐学。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了乐趣,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教师要很好地和校长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教师不仅仅自己要会合作,更要教会学生,引领学生自觉合作。

五、学会选择

教师须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场合提出,将会收到不同的效果,甚至可能是截然相反的结果。

六、学会创新

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篇2

出版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版物品种和数量大幅增加,但是选题重复、作品平庸、针对性差、重复引进、原创稀少等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出版物的平均质量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甚至出现品位低下、差错充斥、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的不合格产品。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提起关于编辑素质的话题。

出版物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作者原因,有技术原因,也有出版社和编辑的原因。编辑人员处于出版工作的第一线,是出版物的全程责任者和开发主体,编辑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和出版工作的效益。因此,解决出版物质量下降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编辑人员的能力素质问题。

那么,编辑人员应当如何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呢?这里,笔者提出以下探讨意见,与业内同仁共勉。

一、在继承传统中提高编辑质量

编辑劳动的历史是悠久的,从最初有据可查的孔子作《春秋》的编著性劳动,发展到形成编辑的六艺——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成形、校对;从最初的个体化劳动性质,发展到现代的社会化劳动形式,编辑工作积淀下许多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有的是成文的,有的是不成文的,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概括。这些优良传统是做好编辑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的最基本原则、制度、规律等,是长期管用的东西,不因时间变化而失效;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它们,一切都无从谈起。

编辑工作的优良传统很丰富,例如“编辑工作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作性的特点,而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的专业性则体现为选择性、加工性和中介性等。”编辑工作从来执行的都不是编辑个人的意志,而是群体的意志,因此形成了我国实行了几十年的稿件三审制和严把三关——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的传统,并且以国家规定的形式固定了下来。每一本书稿都有一名责任编辑,书稿都要由责任编辑初审、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个人担任。在三审过程中,始终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同时切实检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近些年来这一优良传统在某些地方被忽视了。出现了三审工作由两个人做。责任编辑只是标标字体字号就发稿。有的编辑甚至连字体字号等基础业务知识还不太清楚就开始加工稿件,复审和终审浏览一下就签署意见、有时甚至不浏览就放行等现象。图书质量下滑。

又如编辑人员因其在文化生产中的组织作用、文化传播中的选择与导向作用和文化创造中的优化作用,所以应当博学通识,这已经成了一个不成文的优良传统。一个合格的编辑。应该具备“杂家”型的知识体系,要拥有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有意识地培养起自己对不同学科的兴趣,随时注意收集各种自然科学信息和社会科学信息,充实并刷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淀起较厚实的百科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对稿件的判断力和对不同作者的鉴别力。有这样一桩轶闻:有一次爱因斯坦作关于相对论的演讲,讲稿中一个数学公式演算错了,不少记者不懂这个深奥的数学公式,照样子报道出去了。而《纽约时报》记者安德经过认真演算,发现这个数学公式错了,于是他就

去找爱因斯坦进行核对。爱因斯坦经过一番演算,真诚地说:“您是对的,我抄错了”。这个例子从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如果编辑弄不懂自己编辑的文稿,即使文稿存在问题,也发现不了。

拥有较高的文字水平,行文优美,用词规范,也是编辑工作的优秀传统之一。优美就是要讲究语言的音乐性,讲究抑扬顿挫,讲究平衡、对称、排比、对仗,讲究平仄和语调。规范就是要熟悉国家有关出版物语言文字的文件,像《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简化汉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等,并按文件来审查稿件。根据国家科技定名核对科学名词,不随意搭配词语,不滥用外来词,按照汉语语法来

正确造句,注意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外语编辑则应该了解相关语种的最新发展,了解相关语种常用的格式、体例、标点等,尤其要注意研究外语和汉语混排状态下的标点使用规则和版式设计上的问题,因为这些是在国内出版的外文书和中外文混排的图书中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

综上所述,编辑工作的优良传统应该是编辑素质的一部分,不仅年轻的编辑要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即使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也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笔者认为,这是降低差错率、提高出版物质量的治本之策。

二、在市场转型中提升编辑素质

强调继承和发扬编辑工作的优良传统,并不意味着可以墨守陈规。

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编辑的职责主要是组稿、审稿、编稿、校稿,编辑工作主要体现在案头加工方面,工作模式基本是来什么稿就看什么稿。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出版物市场已逐渐进入买方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出版物作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化的文化产品,除少量公益性产品外,其他的图书等出版物必须遵循一般商品的营销规律。才能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基于这种市场形势,编辑人员也必须贴近市场需求,从选题策划到市场营销,每个流程环节都需要参与。在发达国家,出版产业的社会分工很细,纯粹意义上的编辑工作已经基本上社会化了,出版机构内的编辑职责更多地体现在组织、管理、市场策划上。在我国,尽管图书选题的确立和图书营销的制

度还在变革和完善之中,但是编辑职能的创新调整,已成为出版单位内部改革的中心环节。正如美国资深编辑理查德.柯蒂斯(Richard Curtis)所指出的那样:今天的编辑“几乎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

出版产业状态下的编辑作用、编辑工作方式和编辑职能的转变,要求编辑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编辑素质的提高首先应该是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应该熟悉和了解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从出版产业发展的高度,保持敏锐的政治嗅觉,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决不容许图书内容中有违背国家出版管理条例的内容。其次要坚守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数量。再次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变眼观局部为眼观全局,从以作者为中一心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勇于在保证图书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还有是要提高综合业务能力,要勇于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经风雨,见世面,学知识,长本领,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较强的调研市场信息的能力、开发出版资源的能力、选题策划的创造力、书稿编写的组织能力、审稿工作的把关能力和市场营销的决策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自己的气魄、眼光、学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应该是编辑终生的任务。

当然,除了上述基本素养以外,现代编辑还有许多需要提高的素质。比如计算机技术已普遍运用于出版业,使得出版物的编排印制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但同时也给编辑人员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如要具备上网阅读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为,如果不具备上网查阅信息资料的能力,必然不能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即时与高效的优势,从而影响编辑的视野和对信息的占有量,进而影响对稿件信息的鉴别力。比如要学习和了解电脑排版的基本知识。虽说电脑排版是比较专业的工作,普通编辑人员没必要深人了解和熟练应用,但了解电脑排版的一般常识还是需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做好图书封面、版式等的策划工作和稿件内容等的加工整理。例如采用五笔字型录入法,很容易将“计算机”错成“许可”:而 采用拼音录入法,“声明”也容易错成“生命”,“边际”容易错成“编辑”等。掌握了这些知识,对提高编排质量,提升图书的整体质量将大有裨益。

总之,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为编辑素质注入一些新的内涵,但是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事业心却是永远不变的内核:编辑的素质问题不仅影响到每一个编辑个体能否成为合格的编辑,而且影响到整个编辑队伍的建设和出版物的质量:编辑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决定着编辑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速度。因此,编辑人员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使自己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编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工作需要,也才能减少和消灭差错,“确保编辑产品质量,奉献优质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蔡克难:合格编辑是这样打造的,编辑学刊,2006.6 2.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3.李春成:论编辑的营销行为,大学出版,2003,3

4.中国出版年鉴社编:《编辑出版法规手册》,新华出版社,1998

5.蒋广学著:《编辑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版

关于编辑工作中的职能与分工

[论文关键词]:图书编辑业务 职能分工

[论文摘要]:本文表述作者对图书编辑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内容定义,并从各个层面上简析图书编辑业务体制中按学科分工确定岗位的种种弊病。在此基础上,提出职能编辑的概念,提出按编辑个人所长、所好为主构建的职能分工的业务体制方案。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本文最初于1986年左右在科学出版社成稿。是较早提出组稿编辑进而策划编辑理念的文章之一。

多年来,国内相当一部分出版社(特别是自然科技类出版社)实行按学科分工确定岗位的编辑业务体制。以学科划分编辑室,在编辑室中往往再划分学科组,按人头再细分各人分管的分支学科,责任编辑负责自选题至发稿全过程的业务。

在这样的运行体制下,为了“多出书”,不少出版社仍然以年发稿字数、附加品种数等作为对编辑人员个人的主要业务考核指标。组稿、审稿作为编辑加工的“编前工作”,难以与发稿字数平行地计算工作量,客观上淡化了策划、组稿、审稿的意义。显然,这不利于出版社的整体发展。

而且,编辑人员受学科分工的限制,为了完成发稿任务,即使有意愿、有热情,也不太可能主动进入相邻学科,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策划、组稿业务。在图书出版业日益激烈、跨学科全方位的竞争面前,尽管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却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造成潜在的策划效能浪费和市场效益缺失。

在这样的运行体制下,图书编辑室组什么稿、出什么样的书,书稿质量的评价,加工质量的控制几乎都完全取决于责任编辑个人,很难从整体上导入市场竞争意识进行有效的营销管理和指导性干预。“责任编辑”的意义从出版社内部来看,以不仅仅是某一部书的特定责编,而是出版社该学科的责任编辑了。换句话说,出版社某一学科图书出版状况,其整体规划上的独创性、系统性,其学术水平,其编辑构想,其稿件加工质量等等,无不取决于分管该学科的责任编辑的个人业务素养,而往往并不都准确地体现出版社的整体素质。例如,让一个具有多年工作经验且有进取心的编辑甲,或者让一个才工作不久、又对编辑工作缺乏全面认识和热情的编辑乙来分别掌管同一学科的编辑出版业务,两者的工作所反映出的、被读者认为是代表出版社水准的面貌会相差很远;或者是当主管A学科的责编的素质才干明显强于主管相邻的B学科的责编乙时,出版社A学科和B学科图书的选题质量、出版物质量就会出现明显差异。读者自然因此会认为:该出版社的A学科的图书质量高,B学科的则不行,造成出版社整体品牌形象的缺损。

再者,“编辑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工艺”。仅仅于此还不够,我们说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它的创造性体现在编辑人员构成用于指导完成选题、组稿和审稿的、带有独创性的选题构思、组稿构思和审稿构思(统称为编辑构思)上;编辑工作又是一种技术性工作,它的技术性体现在编辑加工、版式处理过程中严格维护出版社特有的格式、体例和整体质量水平,从而体现出版社出版物的整体个性即品牌特色上。

谈到编辑构思,一部书的作者在写作伊始,要先构思书的结构、取材和叙述方法,那么,编辑在编书之前,是否也有必要先完成一个构思呢?“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乎无算乎。”虽然选题还未列选,编辑人员的包括该学科出书规划、该书对应于特定读者对象的策划及其内容的编排结构、作者的物色及对其写作上的要求、该书的装祯设计思想、营销宣传方案等构思就应当初步形成了。从本质上讲,编辑构思同样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体现了因人而异的风格和个性。同样的选题,即使是为名家出专著,也同样可以提出不同的编辑构思,而按不同的编辑构思编出来的书,其风格、面貌和质量、水准都会有很大差别。如果只有作者的构思而没有编辑构思,编辑工作就成了只是技术性的加工整理工作,编辑活动成了被动盲目的行为。依赖于等稿上门,创造性便无从谈起,创造的喜悦和乐趣也随之消失。这正是编辑家和“匠”的区别所在。与过去相比,在今天图书出版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编辑工作早已不再仅仅是“为人作嫁”了。

谈到编辑加工,我们认为,只要做好了选题、组稿和审稿工作,完全有可能简化编辑加工的工作内容,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仅对书稿进行文字加工和单纯技术性处理的工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认为编辑加工是一门需要多学科知识的复杂技巧,是一门每个编辑人员都必须精益求精方能真正入门的基本功。

由上述可见,选题→组稿(包括指导作者写作)→审稿与其后的编辑加工相比,它们在工作性质、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上都有明显不同。具体反映在编辑业务中,就形成了各工作阶段责任编辑的职能的不同。

然而,那种按学科分工的业务工作体制使得编辑们疲于完成发稿任务指标,很难激励他们面向市场独立思维,以充分的自主性去关注选题策划、组稿、审稿,也就很难在较短时期内有效地调整出版社选题的整体结构,很难顾及组织跨学科、跨部门的大型工程诸如重点综合类丛书、文库书、工具书等等了。

而且,如果只有学科分工而无职能的分工,责任编辑被动地“死守”某一学科,在该学科范围内他必须交叉地进行多部书稿的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统改校样等工作,从而对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过于苛刻的要求。实际上,并非每一名编辑人员都既能从事创造性编辑工作,又能出色地完成技术性编辑工作的。尽管我们认为,精于编辑业务而成为全才、通才是可能的,但是人又确实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正如有人长于策划、而有人却适于行动一样,编辑工作中也是有人善于组稿、而有人却更长于编辑加工。加上人又各有所好,有人爱好组稿、思维敏捷活跃,有人则更喜欢独处、专心伏案推敲书稿。在只有学科分工的工作体制下,编审、副编审和编辑、助理编辑同样提出选题、进行组稿和编辑加工,从而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也不利于激励编辑人员积极钻研,提高业务水平,不利于调动各层次编辑人员的工作激情。

为了充分发挥编辑人员所长,量才用人,使每一名编辑都能各得其所;为了调动编辑群体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出版社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出版社在行业内和国际图书市场的竞争能力,有必要在编辑工作中强化职能分工而淡化学科的分工。

我们既然承认编辑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工艺;编辑工作中有创造性工作、技术性工作和行政性工作之分;我们又既然承认编辑人员往往是各有所长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并鼓励编辑根据自己之所长,作为编辑工作过程中某一环节的职能编辑,以全身心投入于其中,发挥最大效能呢?“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关键在于确立一种新的工作体制,允许并激励编辑在某种范围和程度上自主地选择特定职能的编辑工作,身心交融地完成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更新编辑业务及其管理体制早已成为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而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改造早已沿袭多年的以学科分工为基本构架的工作体制,尽快转向以职能分工为主、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的新的工作体制。二

在上面所述基础上,我们进入实践、操作层面,提出以高级编辑人员为学科带头人、建立职能分工新体制的具体设想:

(一)以学科带头人为组织和决策人,编辑组(室)内设立策划(组稿)、审稿和加工编辑等职能。策划、运营团队作为出版社保持核心竞争力的灵魂,绝对应当保留在社内运营体制的核心地位上。而技术加工环节,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在社内设立独立核算的书稿编辑加工公司,也可以通过社内的专业公司将部分书稿技术加工业务外包给社会上专业书稿编辑或公司去完成。

一部书稿付印前的业务运作,分为组稿和加工两大阶段。策划(组稿)编辑(以下简称策划编辑)的职能包括策划选题、组稿、指导作者写作并带动在其周围的审稿、加工人员形成的工作团队有序运转。组稿工作结束的标志为一个优秀选题列入社(室)出版计划,并伴之以一个完整、成熟的编辑构思的初步形成(可以反映在图书选题策划方案中)。

审稿编辑的职能为组织审查、完成对书稿的审读评价,提出完善的书稿修改方案,确认书稿质量并收定稿。审稿工作完成的标志为收定稿,伴之以审读报告(对书稿的鉴定评价)的产生。

加工编辑的职能为对书稿做文字加工和技术处理,使之达到符合出版要求、达到可以交排版制作使之能顺利作业的质量水准,并负责统改校样。

我们可以根据图书形态的进化,调整并完善对编辑加工的概念界定,从而重新定义加工编辑的工作内容。今天的图书,从以往传统的文字内容为主,以文带图,正文中有少量插图,或将插图集中在几页铜版纸上做成插页的“字书”,已经进化到以图带文,图文并茂的时代。图文浅显易读、版面生动活泼,不但更方便于阅读,迎合了读者大大提高了的阅读欣赏品位,“图书”之名副其实的进化也更新了编辑加工的观念。我们可以考虑将加工编辑、版式设计的技术编辑统称为技术编辑,其业务职能从只对书稿文字做编辑加工,扩展到包含书稿的文字、插图处理,图文的版式处理等书稿后端处理各环节。

在以策划编辑为核心的运作团队单位内,审稿编辑和加工编辑(或称技术编辑)均只对组稿编辑负责,由组稿编辑对他们进行业务监督和考核。

我们必须承认,策划编辑、审稿编辑是编辑室的高级编辑。他们的工作因人作风而异干起来各有不同,但并不是每个编辑人员都能胜任的。然而高级编辑的形成并不完全以职称为其唯一依据,领高级职称衔的编辑人员做专职的加工技术编辑、发行营销编辑以保证出版社正常业务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也是完全必要的(只要合理解决考核工作量、奖励机制等问题)。给每个编辑人员一定的实践体验时间,让他们在竞争中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强长弱短,从而重新选择确立自身的职能地位,确立长远的、有自信的发展方向,也许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育才途径。这里还有一个对年龄与资历、能力与特长之间关系的观念更新的过程。

(二)实行职能分工后,原来各编辑之间的学科分工便随之逐步淡化,策划编辑可以在编辑室(组)所辖各分支学科内全方位开展活动。在策划编辑队伍和技术(加工)编辑队伍分别形成且相对稳定后,可以扩展到在编辑部甚至全社范围内打破学科分工界限,让策划编辑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活动。形象地讲,这犹如唐僧去西天圣地取经超度孙悟空那样,揭开如来佛五行山顶的那张“庵嘛尼叭弥牟”镇山压帖儿,石破天惊之下,必然有一批如孙悟空那样的策划能人(或称达人)脱颖而出。

(三)在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的出版社,选题、收定稿及其加工任务的安排可由编辑组(室)统一计划管理。一部书稿的策划或审稿编辑通常不再担任该书的加工责任编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版权页上,“责任编辑”一栏可以分解,或者以多人署名而策划编辑领签。在质量管理上,除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质量管理之外,还可以实行自后向前的纵向质量管理,即加工编辑监督审稿编辑的工作质量,审稿编辑监督策划编辑的工作质量。这样做有利于互相监督促进,提高编辑各环节的圆滑运行。

(四)推行职能分工体制的关键之一是工作量的考核方法问题。策划、审稿必须要能独立地与编辑加工平行地计算工作量并作为考核指标。

前面已经讨论过,策划、审稿和编辑加工在工作性质、工作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同,单用字数来考核三者的工作量已变得不合理,因为组稿字数、审稿字数和发稿字数三者所分别表征的工作量并不等值,至少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不十分确切地举例来看,如果说组稿20万字等值于发稿20万字的工作量,审稿20万字则很难与前二者等值。即便是出于鼓励将编辑工作的重心前移,暂定三者等值,那么组稿40万字、审稿40万字和发稿40万字的工作量也肯定不能等值。而只有设立能对三者作相对等值的考核指标,才能顺利解决诸如奖金分配、工作分配、职能的自身确立以及工作量统一考核等一系列管理问题。

考虑到鼓励编辑前移工作重心,从策划选题开始就重视工作质量,我们设想用一种粗略的非线性的积分制来统一评估考核三者(即组、审、编)的工作量。为了进一步说明,我们使之具体化:

假定以20万字稿件计,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三者的工作量被认为基本相等,定为10分,则给出下表供讨论用:

20万字 组稿10分/ 审稿 10分/ 编辑加工10分

40万字 组稿15分/ 审稿10-15分/ 编辑加工20分

60万字 组稿20分/ 审稿 15分/ 编辑加工25分

选择这一组数值仅仅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我们的设想以引起讨论。如果设想合理,这一分值系统的合理确立并不很困难,更何况它是可以根据出版社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的。

实行积分制统一考核工作量,譬如可以设定助理编辑年工作量为60分,编辑为100分,副编审、编审为120分。以此确定个人工作内容和计划。编辑室的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综合而成,它带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编辑可以以组稿为主,也可以以加工为主,根据出版社编辑人员的实际状况,在过渡时期,应当鼓励编辑人员逐步过渡,即大部精力扑一头,或在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做组稿工作兼做少量加工发稿,或主要做案头的编辑技术加工兼做少量的组稿工作。

在当前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应当从运营管理体制上鼓励编辑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到策划选题上去。只有多策划好选题,多出适销对路、重印率高的好书,才是出版社的发展出路所在。策划、组稿编辑工作出色应当重奖。最终,一个出版社编辑人员的合理结构一定是:

策划编辑人数≤审稿编辑人数≤技术加工编辑人数(含外聘编辑)

这样,经过一个由学科分工体制向职能分工体制的过渡,人们在变革中逐步完成了观念的更新,适应了新的工作体制并不断完善它。在一支策划编辑的核心骨干团队已经形成并相对地成熟、稳定之后,辅之以信息化新技术手段,出版社就将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再生。

如何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素质 篇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使历史教学对促进人才成长,素质形成起更大的作用,这就对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呢?

一、历史知识是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过去,我们对历史知识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虽然有所认识,但是如何认识它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却思考得比较少,认识得很不够。全面发展的教育首先要从具有全面的基础知识开始,历史教育具有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优势。

我们说,学生的素质提高是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而言:道德水平、文化水平、健康水平、审美情趣、劳动技能以及智力和非智力的心理素养,标志着学生素质的总水平。然而,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历史教育具有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作用。

道德历史学科教育,对德育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社会现象对学生进行政治和阶级观点教育是极好的教材;有多少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品德教育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至于进行思想教育,那就更加明显,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渗透在全部历史课程的每个课财以至每个环节之中。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史育德,既体现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又实现了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上的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其次学习历史是深入探讨其他科学的基础。历史科学它本身就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学、艺术、教育、宗教、民族等等基本知识,以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为背景。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有关于天文算学、水利、地理等知识;南宋郑樵的《通志二十四略》,包括了礼、乐、刑、艺、天文、地理、食货、灾祥以至昆虫、草木等。初中教材还介绍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孙思邈的《千金方》、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李时珍的《本革纲目》等科技巨著。历史科学同其他一切科学都有或近或疏的关系:它有时要借助其他科学来说明某些历史现象;反过来,其他科学的研究,也离不开历史科学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和文献。可见,历史科学同其他科学有着错综交叉、相辅相成的关系。搞好学校历史教育,能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使思路敏捷,思维开阔,分析问题就有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知识基础,能增强判断力、理解力和思维的深刻眭。有了背景知识,有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就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这无论是对学习其他社会科学课程,还是对学习自然科学课程,都将是十分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这对全面发展的教育来说,是很重要的。

第三,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培养想象力的过程。历史教材是以文字为主的信息载体,概括性的文字叙述较多,如果能够依据文字材料的揭示,在頭脑中想象出具体生动的形象,将会更真切地感知历史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就要借助于历史教学发展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能力。

二、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修养,是当务之急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一个革命者,爱国主义者。历史上许多革命家、民族英雄都得益于青少年时代的历史教诲。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珍贵历史遗产,是使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巨大原动力。历史教师应当弘扬民族正气,振奋民族精神。

第二,心有全史,胸存“底本”,这是对历史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历史上的一切事件、人物,不是孤立的,都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都是互有联系,互有影响制约的。历史教师必须做到心有全史,才能把历史讲通、讲活、讲准。否则,就会把历史讲成一些孤立的点的偶然聚台。范文澜在《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告诫学历史的人,不要自己跑到禁闭室中,不通全史,只求专深.就是自我禁锢。学史者不可如此,教史者更不可以这样。胸存“底本”,也应引起我们重视,一个好的历史教师要有一个扎实的“底本”。

熟读史籍,驾驭史料,这是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书籍往往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原始记载,因此它是历史研究与教学的基本材料。历史教师不能满足于引用二手,甚至三手资料,而应熟读一些中外历史的重要书籍。

近年来,中学历史教科书有改变,而每一次增删改补都引起一些历史教师的不适应。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由于专业知识修养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他们心无全史.胸无“底本”,对史料不熟悉。

要解决这种情况可以先读断代史、通史参考资料,进而读通史纲要,辅之以各种史学期刊,最后多涉猎最新的科研戌果及论著,然后再回到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来,融会贯通,启迪自己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想象,从而就能使历史教学走出“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怪圈,真正成为涵养素质、启动思路、展望未来的教学相长的生动课程。

第三,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

改革开放时代,各类科学迅速发展,分支学科日益增多,历史教师应尽可能涉猎更多的学科知识,如语言文学、艺术鉴赏、历史地理、历史美学、历史心理学、历史统计学等等,以期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研究历史和讲授历史。

历史教师上课要讲话,语言表达能力对一个历史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历史教学强调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对主要事件要叙述得鲜明、生动、形象、吸引入,这都有赖于历史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什么有的历史教师讲课水平高?除了他的理论与专业方面的根底之外,语言文学素养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论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篇4

那么, 今天我们体育教师该如何学习?我们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又有哪些?

一、博览群书, 研读优秀体育教育教刊。

我们在教学之余要博览群书, 广泛涉猎各学科的知识, 其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的知识, 拓宽视野。博览群书之外, 作为一个教师, 我们还要阅读一些中外名家新的教育理论, 如杜威的《反思性教学》、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及魏书生、窦桂梅等教育专家的一些著作, 这些著作会让你受益匪浅, 能够及时开阔你的教育理念。除了阅读中外名家的最新专著外, 作为一个体育教师, 我们更要关注一些国内体育教育大家如毛振明、赖天德等人的新著, 了解他们对于学校体育教育最前沿的思考与探索, 对一些重点章节更要反复读, 读懂读透。此外还要阅读一些体育教学优秀刊物如《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 及时了解同行的体育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改革观, 这些体育教学刊物能够让我们逐渐摆脱自己狭窄的视野, 并会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俯视自己的工作, 审视自己的行为。

二、认真学习一些名师的课例。

以体育学科名师的课例为突破口, 通过对名师课例的研究与自己相同课例的比较研究, 从而加速自己的成长。为了提高课例研究的实效性, 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师应有不同的要求。年轻教师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却缺乏实践经验, 研究目的应该是模仿、借鉴为主, 因此研究重点应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方式上;中年骨干教师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实践经验, 这时研究的目的不仅仅学习名师课例, 更要进行比较分析, 关注这些名师课例如何以身体锻炼和技能教学为载体, 把各项教学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 关注名师是如何处理体育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 通过比较分析, 使自己的体育教学素养更加深厚。而对于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 课例学习主要是转变观念, 改变传统灌输式、准军事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重塑自己的角色定位, 为体育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

三、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

信息化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学习机会, 如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计算机网络学习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而且教学资源非常丰富, 内容更新快。只要我们所在的地方有电脑、可上网, 我们就可以定期浏览一些体育教学专业网站, 例如体育教师网 (www.365kj.com) 、中国体育教师网 (www.ty121.cn) 等, 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平台, 了解和学习最新的体育课改信息、体育教学案例、体育计划总结, 还可以下载最新的体育教学课件和体育课教案。另外, 我们可在这些专业的体育网站或学校的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体育教育博客, 将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教学灵感、生活感悟等上传发布到自己的体育教育博客上, 在进行知识技能梳理、思考、学习和整理的同时, 还可以将自己的所得所惑与其他教师交流, 让更多的教师参与研究讨论, 激发更多灵感, 从而实现最大范围内的相互交流、教学相长。

四、要广听、争上公开课、评优课。

听课是获取教改动态和教学经验的又一种有效途径。听课比较随机, 形式多样, 可以是听老教师的课、同龄人的课, 也可以听市级、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的公开课, 听课的级别越高, 授课者的水平一般越高, 在听课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也就越有价值。在一些高级别的公开课上你还可能遇到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专家学者, 他们简单却又是画龙点睛的妙评, 会让自己一些教学中的困惑豁然开朗, 会让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所以遇到公开课、评优课评比等, 每一个一线体育教师都要争取机会参加去听、去学习, 另外我们听课时最好带上录音笔、U盘等以适时录音和拷贝, 以便以后查询。另外我们也要争取机会让自己多上一些公开课、评优课。因为这些课的背后, 往往会有一大批教师在支持着你、帮助着你, 课前的多次讨论、反复修改、不断充实、逐步提高都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五、要多撰写一些教育教学论文。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 需要我们收集资料, 需要我们苦苦思索, 需要我们一遍又一遍地修改, 需要我们放弃节假日, 所以不少体育教师都有怕苦畏难情绪。然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确实又是我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再思考, 是一种探究, 是一种理性的升华, 撰写教育教学文章的过程是积累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过程, 更是一个特殊的自我“充电”提高过程, 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养成勤写勤练的习惯。

六、积极主动参加各种进修和培训活动。

进修和培训是最传统的“充电”方式, 在我们这个信息化社会, 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之, 因为它给我们的帮助往往最全面、最系统、最直接。

班长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篇5

班长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

素质

一、班长在部队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班长在军营中就有“军中之母”的美称。可以说,这个荣誉是很高的,当然,也是对班长这个职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一个最好的诠释和肯定。说它重要,是因为班长是基层建设的骨干,是连接警官与士兵的桥梁,是“兵头将尾”。战士的执勤、训练、学习、生活都要靠班长直接组织和管理,部队的许多工作最终都要通过班长去组织和落实。特别是武警部队,点多线长面广,有的中队分布在五六个小点上,担负着几项不同的执勤任务。小点以班为单位居多,部队驻地分散,中队干部深入到班的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与战士接触的机会相对减少,直接管理战士的机会更少,有的应该由干部做的工作都由班长来做。班长不仅是战士的直接领导,是完成执勤、训练等任务的具体组织者,也是做好思想工作的“指导员”。班长作为基层建设的骨干力量,工作范围虽然不大,工作的对象虽然不多,但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部队建设基础是否牢固。因此,班长能力素质的高低与战士的成长进步以及部队建设息息相关。一个中队如果有几个好班长,中队的工作就会有声有色,朝气蓬勃。

二、作为一名合格的班长应具备哪些能力素质

近几年以来,我们支队一直注重加强班长队伍建设,尤其是在提高班长的能力素质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使班长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部队的稳定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但从当前的情况看,仍有少数班长管教能力低,不善于用条令条例管理部队,不会做思想教育工作,管教方法简单、生硬、粗暴,个别的甚至有打骂体罚战士的现象。前一段时间我们支队处理的高陵中队的班长张强就是很明显的例子,这种现象虽然是个例,但性质恶劣,影响极坏,不但造成官兵关系紧张,也妨碍了部队建设。因此,努力提高班长的能力素质,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新形势下加强部队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刚才我讲了班长在部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强调了提高班长能力素质的重大意义,同志们可能会问,你说要提高班长的能力素质,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班长,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素质呢?我个人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长,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组织协调能力。干部对战士的管理是通过班长来实现的。班长要想带领战士去完成任务,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诸如科学分工、明确职责、检查评比、搞好协调等。班长是最基层的管理者、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班长的埋头苦干,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是首要的、必需要的。但通过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够把全班战士带动起来,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则是更重要的。只能自己干,不会或不能组织大家一起干的班长,不能算称职的班长。既能带头又能组织干,二者缺一不可。

二是组织训练的能力。随着部队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班长将成为未来作战、平时训练的主要骨干力量。在战时,不但是作战的战斗员,而且也是指挥员。在平时,不但是训练的参训者,也是训练的教练员。作为训练的教练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组织训练能力,真正做到“四会”。

三是管理教育能力。部队管理的实质就是认真执行条令条例,运用条令条例规范部队的各项活动。内务、纪律、队列条令以及其它有关条例等规章制度,是几十年建军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部队建设的法规,是管理教育部队的依据,离开条令条例,就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这就要求班长必须具备较强的按条令条例管理部队的能力,对条令条例真正会背、会讲、会用,做到问不倒,讲得清,用得当。使每个同志知道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不该这么做,这么做了的危害等;从而增强每个同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服从领导、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养成一种良好发作风。

四是做思想工作的能力。注重思想教育是我们部队管理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强调的严格管理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之上的。条令条例的贯彻、组织纪律的维护、优良作风的养成,都要伴随着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同志们的自觉性,调动其积极性,才能达到管理的严肃性。因此,班长一定要坚持思想教育领先的原则,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引导战士自强、自尊、自爱、自立。

三、讲一讲班长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

以上,我讲了作为一名班长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那么,同志们可能又会问,怎么样才能提高这些能力呢,或者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这些能力开展工作呢?下面,我就从四点说起:

(一)、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对任何一个领导者来说做好协调工作是基本要求,作为班头将尾的班长也不例外。一个班尽管只有几个人,但部队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最终落在他的头上,这就要求班长必须重视学习,强化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处处做战士的表率,努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能。以下四类关系需要班长去组织协调:

一是协调好本班战士之间的关系。一个班的战士虽然不多,但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爱好和生活经历。比如,从人员结构来看,有新兵和老兵,城镇兵和农村兵,文化高的和文化低的,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从性格情趣看,也各有不同。这些情况都可能使他们产生一些意见分歧,造成矛盾,若处理不好,就会出问题。甚至闹出事故来。所以,班长在本班战士中及时运用行政手段和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既能为中队干部减轻负担,又保证全班内部的团结,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齐心做贡献;

二是协调好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部队工作千头万绪,最后还是要落实到班长头上。大至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小到打扫卫生、擦拭武器,可以说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组织实施好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呢?比如有时一天内受领多项任务,如果不协调好,就会打乱仗,完成不了任务。因此,首先要对上级的意图心领神会,要当明白人,这是做好协调的第一要素;其次要根据战士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任务;再次就是要注意轻重缓急,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三是协调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要善于当好上级了解战士、战士理解上级的枢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上下沟通,密切官兵关系。一方面在战士中做好解释工作,维护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教育战士尊重领导,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另一方面要使干部了解战士思想情况,体察下级,平等待人,知人善任,避免出现某些地方失误;

四是协调好内外关系。武警部队由于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对外交往多,与目标单位的接触也频繁,工作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闹出纠纷。所以班长应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协调警民关系的能力。班长和战士朝夕相处,知道底细,了解实情,当战士与目标单位或驻地群众发生摩擦时,首先要做好战士的工作,严防事态扩大;同时,要配合中队干部共同做好地方的工作,密切警政警民关系。平时班长要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战士文明执勤、依法执勤,与目标单位、驻地人民群众和睦相处。而决不能义气用事,甚至参与或带头与群众闹纠纷。

(二)、争当 “四会”教练员提升组训能力。

作为武警部队的官兵,每天战斗在执勤一线,经常会遇到 各类突发情况,这就需要我们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而作为一名班长,不仅自身要有强健的体魄、精湛的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能组织全班人员开展好各类训练,推动全班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全班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急难险重的任务。我们常讲,要苦练加巧练,这说明,训练是一个很讲究技巧的活动。通常在自身军事素质过硬的前提下,必须具备以下四点才能完成好各项训练任务,这四点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四会”,即: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

1、会讲

一是要会讲训练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对训练的方法步骤,班长应一步步讲清,不能马虎。同时还要讲清注意事项。如哪些步骤中的哪些次序不能颠倒,哪一步骤应做到什么程度。特别是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动作更应讲清。二是要会讲道理。训练大纲中的每项规定,每一个动作的要求,都有一定的道理。班长要对这些道理讲得清,只有讲清了,战士才会学得快,学得自觉。三是要讲清要领。要领是操作的关键,要领讲透了,士兵掌握就快,训练就有进步,才能越练越爱练,越练越会练。四是要会讲评。讲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练。讲评应掌握好时机,可边做边讲,也可操作结束后再讲。在内容上讲动作、讲思想、讲作风、讲纪律,评学也评教。在语言上要实际、具体、不空洞抽象。在方法上要多表扬,实行正面引导。讲缺点时应注意方法,与人为善。同时还要发扬民主,多倾听大家的意见。

2、会做

会做,主要是指教练员也就是班长会做示范动作。会做是教练员的基本技能,是“四会”要求的基础。只有会做才能身教与言教相结合,才能达成苦练与巧练相结合。作为一名优秀的“四会”教练员,必须能严格按训练大纲规定的方法、步骤进行各项操作,而且动作质量又符合实战要求。要想达到这一点,我们班长就应在平时多参加实际工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并且在做的过程中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多想该动作的要领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为班里的其他人员做好榜样。

3、会教

会教,就是将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让战士学会,并在教的过程中把部队训练得生龙活虎,把兵练活,养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我们常讲,以训促管、以管促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可以说,会教,是“四会”内容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检验班长能力高低的一把标准的尺子。要达到会教的要求,一是要会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因人施教。如文化素质较高的战士可以采用启发自觉的方法,调动其本人的内在动力,对新兵则应手把手地教,搞好传帮带;二是要会看出问题,我们有些班长在组训的过程中,内容讲了,示范也做了,再让战士操作给他看时,他能看出动作不顺眼,很别扭,但就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地方,也就提不出改进问题的措施,这就是部分班长身上存在的眼高手低的现象。因此,会看出问题,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三是要会提出问题,要通过提出问题,来启发战士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改进训练方法,以实战要求自己,举一反三。使其越练克服困难的信心越大、办法越多;四是要会解决问题,问题提出了,解决不了也是白搭。因此,班长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开展民主教学,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大家的才智和集体的力量,把训练搞活,把问题解决。

4、会做思想工作

班长在训练过程中,要及时针对出现的实际情况,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激发调动大家的练兵积极性,如组织小型比武竞赛等。在座的各位同志可能都有过这种体会,有的班长组织训练,让人怎么都提不起精神,没有兴趣,而有的班长组织训练,却能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这就是组训方法的问题。一个班长在训练场上的短短数语,能唤起受训者的练兵积极性,能启迪战士的训练动力。所以,班长要学会做思想工作的方法,要及时发现先进,宣扬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保证训练有持久的动力。

(三)、严格依据条令条例搞好本班管理教育工作的能力。

班长,作为基层的“第一带兵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去影响部属、带动部属,这是班长的立身之本。同时,作为一名班长,在管理本班人员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人员,不同的对象,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充分发挥每一名同志的最大优势,扬长避短,尤其要在提高处理所谓的“刺头兵”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这是管好带好战士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在全班营造一个团结和谐、争先创优、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氛围。针对不同的兵员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教育管理。

1、对新兵的管理教育。

新战士来部队的时间不长,对部队生活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这些都影响着他们在部队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容易引发各种问题。03年渭南支队发生的“5・15”案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作为带兵人,必须及时加以教育引导,使新战士尽快适应并爱上部队这个大家庭。

一是要抓好新兵的入伍动机教育。要配合中队干部对新兵进行我军性质、宗旨、任务和光荣传统教育,使他们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服从分配。进行条令条例教育,使他们明确军人职责、义务和行为规范,养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遵守纪律,讲文明礼貌,讲警容的好习惯。

二是要搞好传帮带。新兵多数独立生活能力弱,来部队时间不长,生活不适应。因此要搞好传帮带。要从教会他们洗衣服,缝子开始,增强其独立生活能力,要从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关心体贴,耐心帮助,使他们感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三是要坚持循序渐近。新兵对工作和训练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所以,对新兵训练不要操之过急,要从基础抓起,多做直观形象的示范。训练方法要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既要考虑大多数,又要注意照顾少数人的实际情况。安排工作时要考虑新兵的承受能力,注意劳逸结合。

四是要注意工作方法。作为班长,要熟悉新兵的经历、家庭、思想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要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分配工作时,尽量照顾其特点,发挥其作用。

2、对第二兵的管理教育。

第二兵是部队的主体,他们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将在工作中挑重担,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许多实际的问题,在他们身上出现的许多新特点、新情况,对部队建设既有积极推动作用,又有负面影响。能否带好第二兵,直接影响到本班的成绩和全中队工作的开展。

一是要加强对第二兵的培养。从当前部队的形势来看,部分第二兵由于成长周期缩短,工作担子加重,个人素质明显不适应。这就要求班长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有意识地给他们压担子,下任务,一点一滴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不懂、不会的问题,使他们边工作、边学习、边积累经验、边提高,不断夯实基础。二是要多关心爱护。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健康,引导他们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部队建设联系起来,自觉淡化名利,正确看待荣誉得失,把主要精力放到工作上来。在成长进步问题上,要积极向中队支部反映他们的工作成绩。另外,要关心他们的疾苦,及时帮助他们解开心中的疑团,无力解决的,也要及时向上级反映,切不可坐视不管,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三是要积极引导。随着部队的不断发展,第二兵一方面在工作上要独挡一面,工作头绪多;另一方面,士官制度的改革,使他们多数人有改士官的愿望,但由于受士官名额的影响,思想上又存有顾虑,犹豫不决。对未来既满怀希望又信心不足,思想上的困惑多、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因心理承受能力弱而不可自拔,容易走上极端。因此,作为班长,对本班第二兵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早作预测,提前打好“预防针”,以免陷入被动局面。

3、对老兵(士官)的管理教育。

从目前我们支队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单位都有部分士官没有担任骨干,这些人的特点是思想比较成熟,军事技能较好、个人考虑问题较多,那么作为一名班长,怎样才能管理好本班的这些老兵呢?

一是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要强化老兵的责任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老兵的骨干作用。其次遇事要多同老兵商量,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注意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要注意发挥老兵的特长,多交任务,多压担子,使老兵真正成为训练、思想和管理的骨干。

二是要严格进行管理。老兵随着兵龄的增长,由于多种原因,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要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对他们进行管理,不能因为他们兵龄长或资格比自己老而降低管理标准。对老兵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要敢于批评教育,不能任其自流。事实证明,班长越是不敢管、不愿管,下属就越不服你,相反,你要是自身作用强,自我要求严,有魄力,敢管理,下属不但不会憎恨你、埋怨你,还会打心眼里佩服你,从而积极配合你干好各项工作。

四、掌握做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谈心活动。

人的思想支配行动的规律,决定了带兵工作必须注重说服教育和思想疏导。班长作为带兵人,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必须掌握思想工作这门艺术,懂得思想教育的一般规律,坚持思想领先,遇事把道理讲清,把任务讲明,以理服人,启发自觉,激励士气,这样就能使带兵工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取得最佳的效果。

(一)谈心首先要有爱心。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谈心的本质同带兵的奥秘都是一致的。即,什么时候带兵也离不开一个“情”字,什么时候谈心也离不开一个“爱”字。那么,怎样对战士爱呢,大家请记住这些新形势带兵爱兵的经验之谈:要真心,切忌一个“假”字;要真诚,切忌一个“疑”字;要细心,切忌一个“粗”字;要公正,切忌一个“偏”字。

(二)谈心贵在以心换心。有了“爱心”,谈心时不“掏”出心来,还是等于没有。所以,谈心一定要“掏心”。一是要平等相待。不能让战士有一种“你是教育者,我是被教育者”的错觉,自然而然地筑起了一道“隔心墙”。作为骨干,要摆正同战士的位臵,树立平等思想,把自己与战士的“界线”弄得模糊一点,让战士都“喜欢你、亲近你”。这样,战士才会说出“掏心 窝子”的话;二是要将心比心。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战士着想。不能以势压人,以罚代“管”。造成战士整天提心吊胆,把班长与战士的关系搞成了“鼠猫关系”;三是要双向交流。千万不能在谈心中只图“嘴上痛快”,只顾自己一味地讲,听不进战士的意见。或动辄训人,动辄发怒,对战士吹胡子、瞪眼睛。要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反对自己的意见。要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重视解决战士在谈心中提出的愿望和要求。

(三)谈心要因人而异。谈心中的因人而异,就是要在对战士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特点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情况,区别对象,“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首先要掌握战士的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观察了解每一个战士,并针对这些特点来开展谈心。其次,要注意从战士的性格特征出发来因人而谈。比如,对性格内向的战士,要多给予思考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要“投其所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对性格外向的战士,可以开门见山,但在谈话过程中要注意以冷静对急躁,以说理对争吵;对性格孤僻的战士,语言要适当,口气要温和,并要多给予他们关心体贴,对他们不嘲笑,不讽刺,多表扬少批评。

(四)谈心要选准最佳时机。从当前基层谈心实际看,存在四种“常见病”,即:一是问题找上门了才谈;二是战士出了事才谈;三是领导让谈了才谈;四是该谈的时候,往往不敢谈。要治好这种病,有这么两点,一是骨干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平时要注重积累经验,多总结、多提高。实践证明,找战士谈心,谈早了条件不成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谈晚了时过境迁,失去了意义。那么,什么时候是我们谈心的最佳时机呢?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下列时机比较合适:个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工作要调动,环境变化时;火头已过去,心平气和时。

物理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篇6

一、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要做一个矢志不渝、一心扑在事业上的物理教师,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无怨无悔。无论社会上或者单位领导以及同事对自己有任何偏见,都不放弃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追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时期,国家越來越重视物理这一门学科。但是很多物理教师在校的工作成绩没有得到单位领导恰如其分的评价,有些甚至受冷落。其中部分教师在这样的逆境中,缺乏逆流而上的雄心和战胜困难的毅力,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使学校物理教学工作一度低落,他们也把自己推向失败的道路。所以新时期的物理教师务必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不求索取,多讲奉献,无论工作遇到多大的困难,也应该保持心理平衡,踏踏实实工作,力争做出优异成绩,改变世人的偏见。

二、加强物理专业知识,提高文化水平

在人生的舞台上,成功与失败的历史都是自己书写的。要想自己的工作成绩得到别人的认可,一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如痴如醉,勇于献身,不停追求;二要加强知识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空间,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挖掘自己的潜在智能,搞好本职工作,从而赢得大家的赏识;三要通过自学、刊授、函授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五有”“四不”“三备”“六性”。“五有”:教学有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和课堂常规;“四不”:物理课不停、不占、不让、不放羊;“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六性”:教学体现针对性、思想性、趣味性、开放性、系统性、合理性。

三、因地制宜,搞好学校的物理教学工作

学校的物理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反映一个物理教师责任感、专业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的综合体现。物理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注意工作能力的培养;要切实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校物理教学活动,找到突破口,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

四、积极协助学校完成各项工作

物理教师应协助学校搞好各项工作并当好领导的参谋;要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力搞好校内校外的工作。从物理教师的角度来说,在校内应多组织物理实验活动,让不同班级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它不仅能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教师接触学生的机会多,人员广,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在组织能力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每当学校有物理实验活动时,物理教师都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精心设计方案,废寝忘食工作。诚然,这一切校外工作是极其辛苦的,但艰苦的环境能磨炼人的意志,也是最能展示能力和才华的场所。

五、努力充电,刻苦钻研,对知识的掌握要做到“精”与“博”

教师大多穷其一生只能在某一门课上成就最大,如果对这门课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精深,不够专业,那就根本谈不上“传道、授业、解惑”。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也并不是要教师放弃所有以前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相反,一切成功的改革都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撇开过去有益的经验谈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精”是基础,是教学改革的“本”。那些教学改革搞得红红火火的教师无一不是学问精深的教师。但学问精深的教师却不一定是教学成绩明显、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师。这固然与前边提到的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同时也与教师知识是否广博密切相关。教师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边缘学科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新时代、新形势下一些快速更新的知识。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教师如果对新知识、新信息一无所知,那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将会被社会淘汰。

总而言之,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使广大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必须充分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加大投入、广开门路,尽快改变继续教育滞后的现象。对教师来说,应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途径,使自身的知识不断更新、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加强学习,注重教科研。教科研是教师自身高层次的进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监理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篇7

工作的时间越长、经历越多, 实践经验也就越丰富。监理工程师对建设工程全程进行管理, 对建设工程质量、造价、进度进行全面控制, 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才能提高监理质量。

1 工程建设监理业务的内涵

工程监理企业只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 即只为建设单位服务,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就为建设单位服务的项目管理。所以, 每个监理人员必须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 维护业主和承包人的合法权益。在施工现场, 监理人员遇事要冷静, 采取灵活、缓解、稳重的有效方法和态度, 不急不躁, 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妥善处理各种问题。监理工程师的行为必须公正, 对建设工程进行全程管理, 对建设工程质量、造价、进度进行全面控制, 业主和承包人之间与建设工程合同有关的联系活动应通过监理单位进行。建设监理是靠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所开展的监理工作。因此, 监理工程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正直的品质和民主的作风。这就需要现场的监理人员在开工前编制好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遇到问题沉着冷静不急躁、耐心不粗心, 大胆而妥当, 做到碰到问题不上交, 遇到矛盾不回避, 正确处理各种矛盾。

2 监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监理工程师除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外, 还要有政治、道德、业务和身心等方面的素质。其中, 文化素质是基础, 道德素质是根本, 政治素质是关键, 业务素质是核心, 身心素质是保证。政治素质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人的理论水平、政治信念和政治品格及社会的责任感, 它是理想和信念的基础灵魂;思想道德素质就是确定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 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只有这样, 才能树立起监理的威信, 学会做人、做事, 学会思考, 具有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等良好的素质, 爱国守法、敬业奉献。

监理工程师应具有预见和洞察问题的能力。现在社会要求人才不仅有专业知识和能力, 而且要求有国家认可的能力。社会实践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 积累经验。作为跨世纪的优秀人才, 不仅应具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 还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心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有创造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 举一反三, 思路敏捷。为在计划目标内建成工程提供最好的管理。开拓创新首先在思想上要解放, 乐于并积极接受现代新生事物、新观念, 敏锐的观察力, 果断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在意志品格上, 具有强烈的进取心, 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胆识, 有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和创造性再加工的能力。

3 监理人员提高素质的途径

1) 要有较高的学历和广泛的理论知识。对监理工程师有较高学历的要求, 是保障监理工程师队伍素质的重要基础。每位监理人员必须提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如果业务水平不高, 方法就不活, 效率就不好, 要成为专业内行, 就必须重视业务学习, 并作为自身必备内容。

监理工程师要克服自私、嫉妒、怨恨、怨天尤人等人性弱点, 经常自我反省, 保持清醒的头脑, 沉着冷静。建设工程经常有上万人协作的情况出现, 如果没有深厚的现代科技理论知识、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作基础, 是不可能胜任其监理工作的, 因此, 要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业务的基本知识、科技知识、办公自动化设备知识及工作法和技巧等基本知识, 问不倒、难不倒、考不倒, 才是合格、优秀的监理人员。

2) 要有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监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性特点, 因此, 实践经验是监理工程师的重要素质之一。一般来说, 担任监理的时间越长、经历越多, 经验也就越丰富。实践经验包括立项评估、地质勘测、规划设计、工程投标、工程设计及设计管理、工程施工及管理等, 每一项经验都必不可少。

工程建设的失误往往与实践者的经验不足有关, 这就要求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具有更高的素质和水平。只有不断地采用新的更加科学的思想、理论、方法、手段, 才能驾驭工程项目建设监理工作, 所以工程建设实践经验放在重要地位。

3)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监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广泛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外, 更重要的是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实践操作既是认识概念的主要途径, 又是调动每位监理人员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监理人员必须秉公办事, 按照合同条件公正地处理各种问题, 执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制度。

通过操作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从而加深对各项专业知识的理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大是大非面前, 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领悟出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按照“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执业。在实施监理前, 要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出各种可能的问题, 制定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监理实施细则, 使各项监理活动都纳入计划管理的轨道。

4) 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建设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服务, 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 才能胜任繁忙、严谨的监理工作。在实践操作中动作和动作之间、材料和材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 这之间都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联系。每位监理人员都必须对公司负责, 对外代表公司履行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约定的各项义务, 对内代表公司行使对项目的管理职能。每位监理人员应时时、处处维护监理公司的利益和声誉, 同时在对外协调时, 一定要勤于思考、善于应变, 面对矛盾时做到“三思而后行”。

4 结语

监理的服务对象是业主, 业主以委托的形式, 通过合同约定, 赋予监理工程师一定的职权, 对工程项目建设实行监督管理, 因此, 笔者所在公司每月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各项专业知识四次, 并经常组织各种部门负责人进入施工现场检查,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都进行专业考核。因为, 监理工程师要对业主投资工程项目负责, 业主所要求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合格工程, 而是除了安全和可用, 还必须质量优良、工期最短、投资节省。要让现场监理人员牢记, 无论哪种情况下, 都要备好必要的书面文件, 对技术处理方案、不做处理结论和各方协商文件等有关档案资料认真记录并存档。[ID:003477]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篇8

一、自主发展, 提升师德修养

长期以来, 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失去了责任感, 体育课流于“放羊”, 体育教师也成为学校里最清闲的教师, 体育教师在学校领导及其他学科教师眼里逐渐成为职业素质差的群体。新课改中, 从学生出发, 对学生负责, 体育教师不仅要上好课, 而且要在内容选择上付出更大劳动。为适应新课改, 体育教师必须在师德修养上得到提升。

努力激励自己自主发展, 强化自强理念和竞争意识, “给自己定一个方向, 不断尝试和创新, 走出自己的路来”。自觉树立高尚师德, 塑造师表形象, 强化职业理想、教育信念和自主发展的愿望, 为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调整更新知识结构, 促进专业发展

重视个人业务素质建设, 不断调整、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跟上时代步伐, 提高自己的身教能力。新课程体系在结构上更为均衡化、综合化、选择化, 课程内容更趋向社会化、生活化、现代化, 课程功能更强调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 课程的实施更注重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课程管理更讲求灵活性、层次性、适应性, 课程评价则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过程化的特征。单凭学历教育获得的“营养”难以支撑教育的全过程, 应注意学习的策略:基础理论笃学, 本职业务深学, 修身知识勤学, 急需知识先学。

做一位学习型教师。学习方式是自主的, 自己制订目标, 选择内容, 不是你要我学我才学, 而是我要学,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学习中自我完善, 自我改变, 自我超越, 自我实现, 与时俱进, 和谐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

三、注重实践, 提高身教能力

成功教学的第一步, 要认识自己, 读懂自己。自己到底有多少对手, 有多少条道路, 恐怕说不清楚。但有一个对手, 正是我们自己, 有一条道路, 那就是勇于走自己的路。我们无权选择我们的工作环境, 但我们要尝试着在体育这块沃土里展示自我形象, 实现自我价值!

教学理念要同新课程同步, 方法要创新, 多尝试适合学生的活动、讨论、探究的新形式, 并不是全盘否定有生命力的传统教法而另起炉灶, 也不是抛弃体育教师的拿手绝活, 走马灯似的换方法, 而是提倡新旧教法巧妙融合。新课改中, 不能照搬, 不要移植, 要学会嫁接, 把好方法嫁接在自己的长处上, 才能真正开新花, 结新果。

课堂是教师的试验田, 教师务必立足课堂、学生和教材。经常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教学案例”研究, 对真实的教学情景进行反思与探究, 以案例形式反映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 然后通过同伴互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授课技巧。尝试打破旧的教学格式, 不囿于教材的束缚, 敢于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课堂教学要“活”, 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制造悬念, 唤起学生学习欲望;善于与学生对话、讨论;善于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

四、建立自信, 具备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 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 以健全人格影响学生, 为学生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要正视压力, 学会减压, 变压力为动力, 要善于调控情绪, 减轻负面情绪影响;懂得得失贯穿于人的一生, 循环往复。如把困难压力视为成功前兆, 使逆境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就能积极善待人生的苦恼;要学会放弃、学会宽容;通过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调控情绪、自我积极心理暗示, 不断挖掘自己潜能, 培养并有效展示自己的优势, 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道。

认真仔细备课, 力求把各种问题准备好, 即使课堂上产生意外情况也要自信。不要害怕自己的教学不够圆满, 只要自身技术技能等素质够高, 大胆发挥, 随机应变。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失败, 实事求是的精神, 显示了体育教师的一种涵养、一种人格力量, 显示了身教的力度;任何情况下, 面对学生的批评或“发难”都能三思, 正确对待, 这是自信力的表现。

五、用“心”反思, 促进自身成长

反思就是自我唤醒自我。首先肯定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和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 然后是怎么能够做得更好, 最后是对什么感到遗憾。

教后有何感想、心得, 应作哪些调整等都是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是对新课程学习、鉴别、开发、利用、追踪的必要措施, 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不断总结改善的过程, 是与学生共同开发, 创造课程资源活动的小结、思考, 也是教师成长成熟的必要实践和标志。

学会用“心”经营自己, 做一个“有心人”, 随时思考得与失, 从积累教学现象、积累自己的感受、积累自己的思考开始。例如, 一堂课成功了, 是怎么做的,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受;遇到了一点麻烦, 是怎么解决的;遭到了哪些挫折, 当时痛苦的程度怎样, 有怎样的感受。把这些随时积累起来, 将自己那些最精彩的东西写出来, 就是一篇好文章。

六、培养团队精神, 提高合作能力

团队精神是当今世界主流, 是现代人所共同追求的主题, 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要塑造人的灵魂, 培养创新人才, 需要全体教师团结协作, 形成教育合力, 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教师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欣赏人、接纳人、尊重人、给予人, 培养团队精神。

通过相互听课、相互评课、学术交流和成果汇报等活动, 培养团队精神。例如, 集体备课, 每周可确定一个备课时间, 每次备课事先确定一个主题或发言人, 随后由大家共同探讨, 最后写反思;或安排一位教师上公开课让大家观摩, 然后评课, 写反思。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合作是一条可以迅速提升个人教学能力的路子, 只要路是对的, 不要怕路远, 要时时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热情合作。合作对象既可以是同一层面的同伴, 也可以是骨干教师与新教师。通过合作, 一来相互配合、支持, 二来关注同样的问题, 彼此共同探讨、共享成果。

参考文献

[1]许文芳.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举措和成效.素质教育大参考:文摘版, 2006.

[2]黄飞跃.教师专业发展要“过三关”.人民教育, 2005 (11) .

[3]刘相瑞.如何提高教师的身教能力.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6.

[4]耿道永.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备课的调适.素质教育大参考:文摘版, 2006.

[5]胡涛海.教师要学会经营自己.人民教育, 2005 (07) .

[6]吴俊伟.浅谈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国学校体育, 2007 (02) .

校长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篇9

一、加强文化修养, 铸造高尚人格

教师要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以及修身意识。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深爱教育事业, 不断提高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以求真、至善、达美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事事为人师表,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以豁达乐观的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去感染学生, 用自己的言行去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同时, 教师还要与现代科学的变化与发展相同步, 不断的填充新的知识, 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 开阔学生渴求知识的视野, 将科学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融为一体, 不断地总结经验, 同时还要与时俱进, 提升文化修养和人格修养, 加强对工作的责任心, 真正让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成为人类最高尚的事业。

二、突破传统教堂模式, 树立创新意识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我们培养学生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这种创新意识要靠教师的带动。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处为学生创设新的思维,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参观、采访、调查等一系列活动, 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创作、创造源泉, 做到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要革新教法, 不断创新, 使学生耳濡目染, 激发学生创新发展的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 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势不可挡,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大事。因此, 对学生精心点拨, 使学生进入创新佳境,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因材施教, 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教育学生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使之成为有用的人才。培养学生我们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学生需要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而有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不同的学生, 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 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最大化, 使他们都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将来走上社会, 成为有社会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因村施教确实为教师带来了工作上的更大的挑战, 但如今的素质教育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作为新一代合作公民所具有的基本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采取赏识与引导的方式, 鼓励学生在正确的思维方式指导下深入思考, 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专研的主动性------潜能开发。每个人身上都有未开发的潜能, 素质教育的发展意味着素质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的高度重视, 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 要创造各种条件, 引发学生这种深藏在身体中的各种潜能,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充分地展示并发展自己的潜能。

四、重视师生互动, 激活课堂氛围

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 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 特别是“差生”, 更是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呵护。在课堂中, 可通过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形式, 让学生感到信任和关怀。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生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 学生对于教师的感情能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为此, 教师要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以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教师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待人接物要出于公心,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在课余时间, 多参与学生的业余活动, 多进行交流沟通, 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虽然高素质的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培养成功, 但是作为教师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踊跃地参与到教育革新各项活动中去。对教育工作中的难题, 我们在实践中会不断地破解, 进而更快的跃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成为一名真正称职的人民教师, 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要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 铸造高尚人格;要突破传统教堂模式, 树立创新意识;要善于因材施教, 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更要重视师生互动, 激活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够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用高尚的情操去吸引学生, 用精湛的学术去征服学生, 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关键词:教师,综合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淑兰:《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模糊评价》,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16。

[2]刘勇、梁玉红:《基于综合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研究》, 《宜春学院学报》, 2010.07.25。

[3]贾新征:《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下的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1.02.05。

[4]张平:《关于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思考》,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4.09.30。

[5]李思婳:《刍议新时期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09.15。

校长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篇10

一、新形势下提高党校教师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重视党员干部素质的提升, 重视党校在培养党员干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党校教师队伍作为党校的中坚力量也一直是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的力量。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次重要的讲话中提到了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 并且在《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也做出明确规定。党校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理论文化水平、提升教学水平, 以适应新形势下建设高水平领导干部队伍的要求。

二、党校教师需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作为一名优秀的党校教师, 首先要有很好的政治素质, 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定的拥护党的路线, 热爱人民;要能够鉴别和自觉抵制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的人和事, 要在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拥护党的政策, 坚定不移地支持党的事业, 始终把这种精神贯彻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 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2.理论知识。党校教师作为培养党员的重要力量, 要有很好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要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要了解党的基本方针、基本路线、政策、基本纲领, 要清楚地认知现阶段党的工作计划和战略部署, 要掌握好每一阶段的时事政治。与此同时, 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清楚深刻熟练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不断丰富专业知识, 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丰富、更全面。

3.职业道德素质。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因此, 教师本身要有很高的人格魅力, 学生才能更好地信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党校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党校教师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要始终把培养领导干部工作当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有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牢记使命,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用自己优秀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感化人、教育人。

4.党校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领导干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运用到实际当中, 党校教师的使命之一就是要研究实际,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干部的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党校教师不能一味地只给学生传播书本上的知识, 要能够联系实际, 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 解决实际的问题, 实事求是。

三、建设高素质党校教师队伍的途径

要建立一只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 不仅要提升教师自身知识水平, 同时还需要党校做好各方面配合工作, 具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一个重点。抓好“一个重点”就是要大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此, 党校教师要始终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科学发展观。党校教师要始终保持与中央方针政策一致, 提升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 时刻向学生传达积极正确的思想和知识。

2.两种能力。第一种能力是党校教师要提升创新能力。在教育方法上要以学生为基础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更好地培养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 提升领导水平。要在工作之余多关注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事态, 更好地培育党员干部。第二种能力是要不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党员干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人民群众, 因此, 教育工作要始终联系实际, 围绕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来展开。

3.三大工程。“三大工程”一是要培养党员干部自学成才的能力。党员干部要在不断的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用科学知识和理论知识武装自己, 培养自学能力,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二是要提高教师培训能力。各党校要不断提升教师职教水平, 提升教师个人素质, 鼓励教师到其他高校交流学习, 拓宽教师自身视野。三是要大力引进高素质教师人才。

四、结语

党校教师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 党校教师身上所肩负的任务是为党和人们群众培养优秀领导干部的重任, 党校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创新教学方式, 为党和人们培养优秀的领导干部。

摘要:新时期、新发展、新气象, 党校工作的重要作用逐步凸现出来, 大批的培训对象急需提升自身素质, 党校作为主要的培训基地, 培训工作要求越来越多, 培训挑战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 对党校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党校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 党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来应对新形势下党和政府赋予党校教师的圣神使命。

关键词:党校教师,素质,教学水平,个人魅力

参考文献

[1]何怀远.论党性的规约性、现实性与先进性[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4 (1) :110-124.

[2]戴焰军.执政党建设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3:112-118.

上一篇:血清内分泌激素下一篇:企业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