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

2024-08-16

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精选九篇)

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 篇1

小学中、低段学生美术课堂创作“过程自评”的最大特点,是“边创作边评议”,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针对个人创作目的、创作行为、创作手法及表现效果等内容所进行的自我判断(评判)方式。

一、“过程自评”的途径

1. 先构思再行动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构思环节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构思环节可以帮助创作者理清思路,初步完成脑中的勾画轮廓。小学低段的学生用色、用线单纯,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很多印象成分。中段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重视表现对象的特征,想象力丰富,联想能力强。总体上这两个阶段的孩子都喜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作,对比强烈、夸张,经常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鼓励小学低、中段的学生在创作前先构思,能让学生的创作大胆却不盲目,使构图更趋于合理性。

三年级《四季歌———秋天的色彩》教学案例

教师根据所处的季节———秋季为学习内容进行了课堂设计,整节课都围绕“秋天的色彩”展开,通过看、说—玩—赏—画,带领学生走进秋天并感受了秋天的美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大胆地用画笔表现心中的秋天。

在创作环节前,教师先出示了几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来欣赏同龄的孩子是怎么来表现秋天的。

接着,教师出示创作要求:用点、用线、用色块在纸上绘出秋天的色彩,表达感受,完成一幅有意思的画。问学生:“你用什么方法表现秋天?”

学生1:我用一些杂乱的线条,表现秋天枯黄的草被风吹的样子,来表现深秋的冷。

学生2:我想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现秋天山上的树和果实,表现层林尽染的秋天。

学生3:我用火红的色彩来表现地上的落叶,表现秋天满地落叶的景象。

教师评价几个学生的回答,为了让所有学生参与,教师让同学以小组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构思。

教师总结:“对于秋天的色彩,大家都有不同的感受,只要表达出你印象最深的、感触最深的对秋天的感受就行。”

作品呈现出来时,每一个学生的创作都不一样,在讲的基础上学生用点、线、面表达了自己之前的所想、所思。

2. 边创作边设想

对中、低段学生来说,创作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因为喜欢所以表现,因为愿意所以表现。在课堂上,总是有不少的学生喜欢边画边说,这也是一个表达和表现体现的一个过程。美术创作是一种个体情感发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把自己所想的、原来所不愿意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所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体现在作品上,可以很好体现美术教学的一大价值。我们鼓励学生边创作、边设想,边创作、边讲述,以此完善自己的作品,并与同伴进行分享。

四年级《线条的魅力》教学案例

《线条的魅力》一课是浙美版第七册中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找线—看线—感受线—画线,带领着学生走进线条世界,体会到线条所带来的变化,感受到线条的魅力。

课一开始,教室就播放一段录像,学生边观看教师边解说:“艺术体操里面有一种操叫带操,舞蹈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有变化的线。”

录像看完,教师又拿出一根带子,让学生跟着音乐来舞动绳子,尝试做带操。学生表现得很兴奋。

接着,教师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将看到的印象最深的一条线画在纸上,并要求学生一边画一边形容出自己看到的、画的线条是怎么样的,说出心中的感受。

学生1:我看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感觉舞蹈起来带子的线条很流畅,就像这个样子。

学生2:大家看,我在画一条不停旋转的线,这是我刚才看到的,这条线让我头都转晕了。

通过学生边述边作,学生能够更加大胆地表现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内容,也让观看者更关注于同伴的表现,读到了内容、读到了思想。

3. 创作后述创意

创作后的表述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再认识,这也是一种“自我评价”,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作品最特别的地方或者自己最满意的地方。从读画到读思想,从浅层次的欣赏到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思维方式上得到一种从量到质的提升。

二年级《爸爸妈妈真忙》教学案例

《爸爸妈妈真忙》这节课中,学生的情感表达非常重要,每个学生能够通过画爸爸妈妈忙碌的样子,表达出对爸爸、妈妈的理解和爱,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作品才更显得生动。

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说说爸爸、妈妈忙碌的场景,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并且帮助学生分析爸爸、妈妈忙碌时候表现出来的神态、动态,最后让学生来进行创作。

学生的创作完成,教师要求:“请每一位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作品背后写一段话。妈妈、爸爸因为什么事情而忙碌?忙碌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

翻看学生作品,我们看到了学生真正的看法和想法,我们从文字间更加看懂了学生的作品、所想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创作后、述创意,这种方法形式也可以有很多:创作完,让学生上讲台自评自己的作品;创作完,让学生在作品上写上自己的创作思路;创作完,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作品;等等。这都能让学生再一次认识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过程自评”的操作步骤

“过程自评”的过程是学生创意表现、交流了解、表达内心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在“自评”操作过程,教师从三个步骤去考虑,从第一层次的“构筑作品”,到第二层次的“构筑伙伴”,再到第三层次的“构筑自身”,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四年级《我是彩色的》教学案例

《我是彩色的》这是教师自编的教学内容,课一开始,教师就向学生问了六个问题:1.你满意自己吗?2.你喜欢你现在的样子吗?3.你感觉快乐吗?4.你对自己有信心吗?5.你有很多朋友吗?6.你喜欢尝试新事物吗?让学生用色彩来回答这些问题。课堂上学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教师们都觉得很难表现的东西,在学生的手上显得如此的轻松。

在欣赏大画家梵高、毕加索的作品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所用到的色彩、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对作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色彩可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传达给别人

接着,教师告诉学生:用色彩可以来表达自己,比如对自己的希望,对未来的设想……同时呈现了同龄人的作品。

我的生活中有快乐的红色,也有宁静的蓝色,还有神秘的紫色……我的未来是丰富多彩、令人期待的。我的未来是丰富的、多彩的、明朗的、美丽的。

红色、黄色热烈鲜明,绿色代表着生机和希望,我希望自己坚强成长,最终向外面散发光芒。

人生的道路蜿蜒曲折,但我心中有一个明亮、多彩的世界。

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的创作,创作后教师请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作品。

最后,教师以总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评的拓展:我是多彩的,生活是多彩的,未来是多彩的,让我们尽情表现多彩的我……

1援构筑作品———创意表现

“过程自评”是一个学生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过程,所以让学生进行创意的表现,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构筑作品可以是在创作前,学生进行创作内容酝酿,也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进行创作内容的自我否定或肯定。从上一课例中,教师进行了两次活动,第一次是练习,第二次是创作,第一次也为第二次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学生的创作更大胆、更到位,使学生的创作更独特、更具体。

2援构筑伙伴———交流了解

作品创作前或者作品完成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变成一种互帮、互助式的伙伴关系,擦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上一课例来看,在创作之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自己的作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少学生在同学说完后就主动鼓起掌来,对介绍作品的同学来说是最大的鼓励和肯定。

3援构筑自身———内心表达

自评过程的第三个步骤就是“构筑自身”,这是自评过程的最高层次,从作品到伙伴,再到自身,学生在自评的过程中对自己进行新的认识。从上一课例可以看到,学生在创作后进行了作品介绍,在自评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提高了认识能力、评价能力。

创造心理是创造性行为的前提和条件,创造性行为是创造心理的外在表现,创造心理和创造性行为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通过“过程自评”的方式,从“构筑作品(创意表现)”“构筑伙伴(交流了解)”“构筑自身(内心表达)”三个方面入手,让美术创作唤起学生内心的思想情感,真正成为表达内心状态的一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画中线 篇2

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二学期 第三课 教材分析

线条是最基本的美术造型语言。单方面讲,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垂直线有升腾、挺拔感;斜线有危急或空间变化的感觉;短线水平排列则产生跳跃急促的节奏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课本中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神奇的线条:生涩、古朴的线产生稚拙美;斑马身上黑白相间的自然曲线产生韵律美和装饰美;钢构的大桥和建筑简括、挺拔,有一种力度美;缀满露珠的蜘蛛网飘逸连绵,纤细雅拙。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丰富表现力 设计思路

线条是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线条的魅力》一课是要通过使学生认识线条的作用力和表现力,充分地感受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无穷魅力。线条的韵律、节奏感,决定了它与音乐的紧密关系,而新课程下,美术、音乐课的综合,两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演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对这节课来说,音乐对线条的想象,是学生感受线条表现力的一大途径。因此我安排了两个地方的音乐联系。一个是在欣赏线条作品时,不同线条配合了不同的背景音乐,首先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对线条和音乐建立一种连接;另外一个是,听音乐画线,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线条表现力,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美术与音乐的艺术魅力之中,为下一步教与学奠定体验基础。

成功的创作离不开欣赏学习他人的作品,教学中,不仅安排了大自然美丽线条的欣赏,还有许多老师、学生、画家的范作欣赏,在欣赏中一起探讨一张完整漂亮的线条画,应该具备的因素。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很少画过完整线条画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对线条画有一定认识,并且引导接下来的自主创作。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操作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教学难点

尝试画出具有不同变化特点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课前准备

绘画笔、纸、感受题纸、学生老师画家范作。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条

1,课件出示一张充满线条的风景照,让学生找找风景照中看到了哪些线条。

师:线条是美术中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变化多端的线条可以产生非常有魅力的画面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下“线条的魅力”(课件出示课题)。2,师:除了刚才图中看到的线条,你还说的出其它的线条吗? 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线条

师:世上的线条有很多种,为了便于认识,我们可以把线条简单地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3,点击课件,一起与学生初步认识直线、曲线。

4,学生尝试表达对不同线条的感觉,初步感受线条的美感特征。学生拿出教师发予的线条感受题纸,经过自己感受,小组讨论,把对不同线条的感受书写下来。

反馈学生填写的感受,师也出示自己填写的感受。

5,师:其实,在我们身边,线条无处不在,我们来一起去找找大自然中的线条。课件附和音乐欣赏自然界中的线条,师生一起感受其中不同线条所具有的不同的情感表现。部分欣赏自然物:

花地——(平静、宽阔)——直线、水平线

梯田——(柔和、舒畅)——曲线

波光——(飘逸流畅)——网状曲线

海浪——(翻腾)——粗细结合的波浪线条

爆炸——(危险)——放射线

等等

二、尝试画线

一.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二.尝试练习任选 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 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三.反馈一些学生尝试品,简单评价。

四.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²

三、欣赏学习

1,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老师范作、画家作品以及其他学生的线条作品,交流感受,注意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等的变化。2,小结如何画好一张漂亮的线条画:

一张好的线条画,不但要画面完整,主体分明,而且画面上总会出现黑灰白的层次变化,黑灰白的层次需要做到线条的粗细变化、深浅变化、长短变化以及有疏有密的变化等等。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感受,也都需要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这样才会产生好看的画面效果。

四、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2,欣赏部分学生作品。在欣赏中评价学生作业中的优劣之处,对他们作业中的线条安排和画面完整性,作出评价。

五、总结

许多同学刚才都有用线条表达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希望你们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线条,画出一些更好看的线条画作品。

教学反思:美术课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一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实物情况,说说树是什么样子的,它会长哪些叶子,你想把你的名字挂在上面吗,怎么挂?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制做好了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叶子应挂在什么地方,请他们发挥想像力想想树的结构。问他们如何画出来美丽的大树?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将好几种方案都列了出来,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来。树做好后,我们又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树叶了。这些作业,所花的时间不多,但都是跟现实有关的事物,在学习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迷雾,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叫他们都把自己名字挂上去,有童趣一点的语言,原来以为相互认识会很麻烦,但我的顾虑却是多余的了,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同学们很快教到了新朋友。

二、课前的准备。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三、增加练习的趣味性。三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面具”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小学美术 “诗画合一” 教学解析 篇3

关键词: 小学美术 诗画合一 教学模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谓诗画合一就是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美术教学与诗词教学结合起来。在诗词插图与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达到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实现手段,一是诗配画,二是画配诗。本文针对这两种手段进行分析。

一、美术教学中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内容作用

近年来,小学美术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如何强化美术教学效果,在传授给小学生知识的同时带给他们震撼,是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根据课改要求,美术教学一定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开展,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尝试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使诗画合一的形式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从而对学生的创作能力及探索意识进行培养,以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所谓诗画合一并不是单纯地以文配图或者以图配文,它是从根本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最大化利用学科资源,使诗和画达到再创作。所以,小学美术教师除了有专业的美术功底,还要具有古典文学功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对诗画的学习兴趣,使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第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新课改提出,一定要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其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进行培养。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小学美术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建立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在良好氛围中进行美术创作,从而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以后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小学美术中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诗画合一

诗画合一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一定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将诗词与美术结合起来,完成美术创作。诗画合一是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教学意境,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开发美术课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诗画能力逐渐增强,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的想象力有直接影响,而且能使美术教学课堂轻负高效,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诗配画

在诗画合一的美术教学模式中,所谓诗配画就是在诗词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诗词建立一个整体概念,最终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把不同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记忆,而且能使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得到激发,充分显示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学生绘画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人身安全,避免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或者被一些器材刮伤,保证學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可以与语文教师进行沟通和配合,引导学生对自己学过的诗词进行配画。例如,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春雨》为例,在学完这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这首诗配画,使学生在配画过程中对《春雨》有进一步理解。学生完成之后,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可以一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并且给学生一定反馈。

(三)画配诗

诗画合一中的画配诗,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题诗,以此表达学生创作时的情感和创作思路,对学生的绘画创作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小学美术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带领学生根据美术教材进行绘画,然后根据学生的创作思路及情感,让学生给自己的绘画作品配上诗歌,使学生感受到诗情画意的美妙。在美术课上,画配诗是落实诗画合一的重要手段,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教师在教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神奇的口袋》一课时,在带领学生进行绘画之前,可以先给学生做示范,采用自编的一首儿歌“小小口袋真神奇,装着纸剪和画笔,我们一起来动手,展现多彩新天地”。示范过后,让学生为自己的作品配上诗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如教师在教授苏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七课《我爱树木》一课时,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树木,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并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指导,然后通过自编的诗歌“栽小树春风吹,花儿笑,植树节,来到了。栽好树,把水浇,爸爸对我微微笑,等到明年再来看,谁栽的小树长得高!”引导学生,让学生给自己的绘画作品配上诗歌。画配诗可以增强绘画作品的感染力,同时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有一定帮助。小学美术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不仅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而且能很好地体现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实行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时,要具有整体意识,也就是说把诗歌与绘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使其成为绘画的一部分。不仅如此,还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诗画合一训练,培养学生创作能力,使学生人文修养不断提高,使美术教学走向更加广阔的艺术世界。

参考文献:

[1]郏云.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建构——以小学中年级美术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172.

[2]王圆圆.试论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8:228.

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 篇4

关键词:记忆,想象,创作

速写在锻炼绘画的造型能力上, 在美术的创作上, 是非常重要的, 而速写能力恰恰是当前学生普遍缺陷, 匮乏的一环, 面对这种现象, 教师应该在抓好基础素描教学的基础上, 加强速写练习, 是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以及美术创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速写

速写就是要在纸上廖廖数笔数笔画出瞬间运动的形象来。他从来和慢工细活, 磨磨蹭蹭无缘。画家进行创作, 必须在生活中收集它所需要的形象, 用速写的方法简练扼要几笔把形象画出来, 为创作所用。古今中外的画家都非常重视速写练习。速写不仅是为了收集素材, 也是提高造型能力的重要手段。

经常进行速写, 能使学生养成观察习惯。通过分析对客观事物进行取舍, 对提高造型能力有特殊的作用。学生画速写会把自己生活中感受深、记忆新、具有个性的形象画出来, 使其目光敏锐, 逐渐加深记忆和默写能力。

速写训练应该始终贯穿教学之中, 学生在接受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反复进行的。在基本素描写生后, 进行速写练习, 锻炼学生对形体造型的高度概括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水涨船高的关系。这种相辅相成的教学方式有利于素描教学。画速写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必须培养一种科学的, 正确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抓全局看整体物象的主要特征。学会观察、分析、比较、综合。不要看一点画一点。学生开始画速写只能看一眼, 画一笔, 看完, 画完, 全凭眼睛行事, 不是头大就是头小, 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 不是他的眼睛看不准, 而是缺少整体的比例观念。针对这种缺乏对整体观念的认识和观察方法的改进, 还应从慢写开始, 慢写能提供充足的时间, 逐步发展敏锐观察和分析能力, 从而提高自己的准确性快速机能。比如先画动物标本, 三十分钟完成, 加速以后可以用五分钟完成, 对静止的物体主要特征有了相当把握后, 才能进一步完成简单的动作速写, 画动势速写要求画者要了解人体的运动规律, 人体解剖知识, 还要了解运动的重心等等。如简单的动作, 扫除、提水、擦玻璃等。因为这种动作是循环往复的便于掌握。这种训练,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绝大部分学生把握形象的能力提高, 甚至于几笔就能把形象画的传神。为将来的绘画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速写能力的提高, 多临摹大师的优秀速写作品学习大师的绘画技巧和形象概括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画速写, 把生活中动人的场景都记录下来, 真正捉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日积月累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而提高速写的能力。

二、默写

默写就是把写生对象背着画下来。锻炼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对学生提高理解对象, 把握对象的能力, 对学生的创作能力能起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纵观中国古代的绘画, 如《清明上河图》以及大量的优秀山水画、人物花鸟画等都是采用目识心记等手段, 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来而流传千古。

在教学中初学画速写的同学只会照着画, 不会背着画, 要求同学们在完全靠照着画的物象速写完成后, 再加强默写练习。通过默写练习的锻炼, 才能加强形象的记忆, 从而同学们在今后创作中能得心应手。

记忆力的培养, 对艺术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美术史上, 一些才华出众的画家他们都有者惊人的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 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途径而得到提高。在训练中要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不同的形象记忆力特点, 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 注意提高形象记忆的持久性, 形象再现时的准确性。

在训练中最有效的方法, 让学生把生活中动人的场景背画出来, 或者看完电影、连续剧后把故事情节背出来, 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 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 这样避免了学生在命题中不至于一筹莫展什么也画不出来, 通过默写练习, 使学生能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 开阔思路, 尽情驰骋。

想象力对于艺术的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想象力是艺术智力高度发展的体现。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力之所以重要, 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奥秘, 而且激发我们去尽心新的探索, 绘画不仅要目之所见的东西。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 在于发展, 在于有独特的个性。想象力是匠心独运。

要想把速写, 默写画练好, 应该充分的认识到, 要把我们所学的人体解剖学、透视学学都是密不可分的, 要想把人物的动态描画清楚, 那就是说要对人体、骨骼、肌肉组织、形态都非常明确, 才能把人物的动态表现的生动。在风景速写中, 就像我们画国画一样, 把山石的造型, 诸如斧劈皴、折带皴等山石的造型弄清楚, 才能把山石的整体造型画的完美。对花草、树木也是一样, 把它们枝叶造型弄清, 有的挺拔向上, 有的淋漓下垂, 只有明确了他们造型特点, 才能把他们生动的画出来。

在风景速写中尤其不能忽视透视学理论。只有把透视规律学好, 把视平线弄清, 在绘画造型中才能把山峦的起伏、地势的高低, 婉转崎岖造型画好。因此说画速写和默写是与人体解剖学、透视学都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 篇5

通过《洒出成画》这一课,我感受颇多,也让我感动。随着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在这一课就让我体会更明显。

最开始,我还在担心,这一课带学生到室外会不会控制不了纪律,担心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在出教室以前我强调了几个要求,学生之前没有用水这样玩过,所以好奇心促使他们比以往更加的认真听。当上完一个班的课后,我彻底放心了,学生好像比以往更懂事了,他们好像知道我心里想什么,课堂表现也非常的好。

这只是从纪律来讲,从教学效果来说,用自己做好的水瓶自由的在操场上画自己喜欢的,一边玩,一边学,学生喜欢这样的美术课。在玩中学,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在引导学生洒水过程中,我也总结了一些方法,水瓶不可离地面太高,线条就不清晰,水瓶移动的快慢也有不同的变化,慢线条则粗,快线条则细。当我发现这些变化时,便让学生们去留心观察,不一会,他们也找到了其中的奥妙。

当看到学生们拿着水瓶,开心的在地上花圈,尽兴的挥洒,看着地面不一会儿就像一张巨大的画布一样,我也开心的笑了,给学生们拍下了许多精彩的瞬间。学生看到我在给他们拍照,越来越有创作的欲望,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从他们的水瓶里喷洒而出。不一样的教学模式,不一样的绘画工具和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收获。像这种课改的新课,学生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在自由自在的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学生通过这一节课,不仅仅学到了用各种能携水的水工具作画,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美术不单纯是一支笔和一本图画本里的事,而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只要你感发现,去创造,在你的生活里到处都是美术。

以瓶为笔,滴水成线,洒水作画,愉快体验。学生在户外活动中玩得开心,做得专一。同时体验其劳动的快乐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 篇6

关键词:美术教学;诗画合一;教学手段

自古以来,古诗配画都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段,可见将古诗与画结合到一起是人们认可的艺术创作形式,同时也是文学创作与绘画艺术紧密联系的一种表现。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成为一种必然,人们越来越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而“诗画合一”美术教学模式也再次为大家所熟知,并带来了新一轮的美术教育高潮,但是合理开展“诗画合一”教学有着太多的注意点。合理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是有效开展“诗画合一”教学的基础。

一、注重意境的创设

中国传统绘画通常比较注重绘画的意境,以及体现创作者对于真善美的弘扬。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采用游戏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积极宽松的绘画环境,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更好地去理解所要绘画的内容,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水墨画人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古典水墨人物图,同时在旁边再配上《楚辞》中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教师向学生简单阐述诗句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水墨画中的女性形象图解释:“画面中一位美女正在河边洗衣服,而在她的远处有一位男子,他多么的希望得到这位女子的青睐,并和她做朋友。”通过合理的解释就不难理解绘画意境,这里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绘画的艺术,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愫,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积极采用为诗配画的方式

“诗画合一”讲究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以及为画配诗是古人常用的艺术结合手法。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诗画合一”的方式同样可以实现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脑中的画面画下来,也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将诗句中的语言变为真实的画面,这样既能够实现美术教学,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授水墨风景画的时候,由于学生天生对风景有着难言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采用诗画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风景画的创作。比如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先读一段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教师让学生大胆想象一下诗人深秋时节入山,看到山中枫树林时的美景,然后将这样的画面自己勾画出来。对于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一些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让他们共同完成一幅绘画,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绘画能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另外,在日常绘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合理的“诗画合一”活动,比如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诗给它配上自己的画,然后再通过展览的方式让所有人一起评选,从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为画配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自己作诗实在是有点力不从心,即使高年级段的小学生往往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开始可以降低要求,让学生思考自己所学过的古诗,将其引用到其中,随后再逐步提升要求。在学生作诗最初不要给予过多的限制和要求,只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内心所想,做到诗句能够表现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即可。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幅秋日田园的美景,画面中出现的是一片碧绿的稻田,让学生想象什么样的诗句能够描述,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所学过的诗句中有哪些是描写秋日景色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出辛弃疾的一首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此时此景,配上这样一首诗,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田园乐趣。当然对于学生而言,为画配诗更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里切不可给学生提太高的要求,只要学生能够想到我们就要给予肯定,对于“诗画合一”来说,毕竟实现学生美术素养与文学素养的结合是其次。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学中合理地引入古诗,采用“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美术教学而言是一次挑战,但是也正是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才更具有吸引力,同时也更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思维特征,合理地运用“诗画合一”教学模式,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小棣.率性的自我表现:谈文人画的“有我之境”[J].美术大观,2010(9).

[2]管云山.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J].考试周刊,2010(12).

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探析 篇7

1.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画的兴趣。

近几年来,小学美术教育模式教为单一死板,如何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能给他们带来心灵上的洗礼,这应该是小学美术老师现在所考虑的问题。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结合”的具有丰富文化涵韵的意境中,从而营建出愉快、幽默的学习氛围,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诗画合一”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展开想象自主地去思考、学习文化知识。而且新课改中提出,让学生德智体要全面发展。所以诗画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大作用。它不单单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对他们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的熏陶,有着非凡的意义。所以诗画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其小学生的作用已不可替代。

2. 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古语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还记得那时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吗?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而一个祖国强大健壮的命脉是什么?不用怀疑,肯定是我们那些“花朵”。而我们的“花朵”要具备怎样的精神才能肩负起保卫祖国的重任呢?肯定是创新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发展不创新肯定要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具备创新精神有多么重要,诗画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推行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诗画结合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诗画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对诗画的兴趣,激发他们大脑对听、看、说认知的开发,从而来展开想象力,描绘出属于每一个人的诗情画意。(2)对创新能力、逻辑思维的提高,有深远意义,新课改提出,学生的德智体要全面发展。所以诗画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大作用。

二、诗画结合教学的具体方法

1. 营造诗画合一的学习氛围。

诗画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在于营造一个愉快、融洽、轻松的如诗如画的学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出学生与老师之间平等交流、相互了解,并一同翱翔于艺术的最高殿堂,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的熏染,陶冶情操,从本质上提高诗画文学素养。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美术课,不定时组织同学们集体去参加一些美术活动,如去看画展,去参见书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诗与画的美妙,还可以开展看谁讲解的诗歌场景最多,这样可以为“诗配画”打下丰富的文学基础。其次,教师要在班级树立小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比如,每一周都在班级评选出优秀的诗画作品,并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激励学生争做榜样的斗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

2. 诗画合一,创造丰富的意境。

中国传统国画讲究意境的寓意,其中体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歌颂,这与我国古诗词的意境要求一致,诗画合一,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诗画合一的方法,展开有趣的诗画游戏,在活泼、愉快、幽默的氛围中帮助学生体会到画中寓意,更好地理解画中表达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比如,《悯农》一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师在朗诵着诗词的过程中,学生脑海中耕种的画面已经浮现,再加上笔者画下,一位老农在炎炎日下,手拿锄头,含辛茹苦地在播种,深刻、直白地体现了我们粮食的来之不易,更切实地表达了我们要更加的珍惜粮食,通过对诗词中心思想的理解之后,学生可以结合语文课本上悯农的插面进行绘画创作,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让同学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唯美。所以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对我们小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

3. 利用诗句做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我们的想象力,而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可以刺激小学生的感官认知能力。中国的很多诗词都描写了某种景色,或表达了自己的某种心情,要想画好这些词不仅仅是要画景,更多的是画情,用适当的画面来展现作者的情怀。例如,在读到:“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幅画面很简单,作者观景有感,但如何画出作者心中的烦闷,对夕阳这一美景即将消逝的感叹,就需要学生下一番功夫了。

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对于现在的小学生已无可替代,它的应用与影响对我们小学美术教育的未来至关重要。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更好、更快、更高效率地做到了提高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所以,现在我们要切实地、坚定不一地实行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因为它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郏云.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建构——以小学中年级美术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172

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 篇8

通过大量的写生, 搜集了不少的创作素材, 充实了创作的源泉, 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由此, 我们发现, 写生有利于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发现题材, 使创作的内容广泛, 反映的生活真实、丰富多彩。

一、如何指导儿童画线描写生画

儿童开始学画, 不能马上就画写生画, 他们也不喜欢写生, 也没有把实物立体形象搬到平面纸上的经验。可以先看一些名家的写生画作品, 再看老师怎样完成一张写生画, 学习掌握用笔用线造型的简单方法, 特别是概括形象特征。先认识各种线 (横、竖、斜、交叉、波浪锯齿等) , 各种几何形, 把这些线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物体联系起来, 特别注意培养他们观察对象细微的能力, 抓形抓神态特征的能力, 启发儿童观察对象的方法, 并会用线用形来表现他们所看到的景或物。

儿童画写生画, 主要按照儿童自身对自然纯真的感受, 表现他们感受到的东西, 而不是自然的再现, 可以让他们在写生的同时融进自身的感受, 把当时、当地所观察到的事物表现得富有感情色彩, 所以我们允许或建议他们:

1.写生同时可以连带想象画。儿童写生时, 有的局部观察不清楚、不明白, 就凭想象添加或减少, 写生和写意结合, 写生和记忆结合, 可以根据画面需要加以联想, 把画面表现得丰富、生动、完整。这样处理后, 即使同一内容, 但个人的爱好不同、想象不同、增减不同、感受不同, 画面效果都不一样, 这样的写生画就带有一定的创造性。

2.写生的同时可夸张、变形、带漫画元素。儿童写生时往往带着个人表情表现对象, 夸张他们感兴趣的部位, 由于表现能力有限, 有意识、无意识的变形夸张使画面带有漫画的味道, 但表现的对象非常传神:动物、植物具有人的感情, 形象特征突出、生动、有趣, 往往采用了拟人手法表现对象;画爸爸的胡子、妈妈的高跟鞋、人物、动物的表情都是他们乐于夸张表现的;表现人物、动物的凶狠更是他们乐于夸张的。

3.写生的同时可进行艺术处理, 表现带装饰效果。由于儿童受后期教育影响, 受他们看到的美术资料的影响, 还有自身的爱好习性, 在写生时乐于把对象表现得完美, 将对象进行艺术处理、提炼、概括表现都带有装饰性, 表现建筑、植物图案化, 对写生对象进行有意的夸张、变形、造型, 用线富有装饰效果。

4.写生时重新组合, 取舍加工, 构图不限。写生画建筑、风景时为突出主要部分, 可以把对象分解重组, 构图不限, 画面大小不限, 建筑、树木可以搬迁。总之, 适应画面需要, 如画花鸟市场, 可以把不同位置的花盆、花草进行重新组合安排, 集中表现造型优美的花草树木, 这样主题突出又不失花鸟市场的特征。

表现人物时, 也可以增添道具, 改变环境, 培养他们构思、构图、再创造的能力。

5.写生不限题材、内容, 对什么感兴趣就画什么。写生画的内容范围极广, 家庭、幼儿园、学校父母工作单位、工种, 还有公园、大街、商店、游乐场所、名胜古迹等等都是儿童乐于表现的内容, 所以要他们知道凡是你看到的印象深刻的、有趣的都可以画。

6.写生允许后期加工处理。有时写生画因时间不够没有完成, 又不可能再去当地, 回家后凭着记忆可以加画上去, 回忆不起来的, 可以把画面不完整或不满意的部分进行添加取舍, 或重新画, 总之一张写生画能补完整更好, 特别是有意义的、有参考价值的。外出写生是非常辛苦的, 要背上绘画工具上下车、上下山、登山、步行是常有的事, 有时在烈日下, 有时在风雨中, 冬有刺骨寒风, 夏有高温酷暑, 还有蚊虫叮咬, 写生的地方有街头巷尾、车站码头、荒郊野外, 环境不是很好, 所以对学生适应自然环境是一种锻炼。

二、如何现场指导儿童写生风景、人物

1.选择视点:写生位置应在最能表现对象特征、特点的位置, 要好坐、好看、好画、不影响交通、安全可靠的位置。

2.从任意一点开始画:从物体最高点 (建筑顶部) 的最感兴趣的位置开始下笔 (人物动物的头部) , 或从最主要的、最突出的部位下笔。

3.表现主要的内容不要太靠边靠顶靠底, 上下左右可以添纸, 画面大小任意延伸。

4.随时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 如构图、疏密关系处理、黑白关系, 教师动口不动手。

5.使用工具:

(1) 钢笔、签字笔、硬笔书法笔毛笔等。

(2) 画板、板凳。

(3) 铅画纸 (八开以上) , 或宣纸, 颜料。

三、通过经常带学生外出画写生的心得体会

1.只要多画写生画, 才有利于发现丰富多彩的创作题材。

2.培养学生细微的观察能力、记忆力、创造能力、画面组织能力。

3.通过写生使学生了解古今建筑艺术风格、建筑的发展。

4.通过写生使学生了解当今各种社会现象、了解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现状、工作状态、娱乐方式、了解民风、民俗。

5.通过写生锻炼学生用线造型的能力, 表现各种生活场景的能力。

6.线描画写生, 可以从幼儿抓起, 幼儿在画线描写生时, 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他们没有比例、透视、构图等等限制, 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浑然天成。

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 篇9

“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美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儿童天生就是美术家,因为人类美术与人类生存并存,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在生息当中把自然界里所感受到的形象绘画雕刻于岩壁。这并不存在审美需求,而是对大自然仰慕的一种表现。儿童生来首先认识的有形的客观世界,在他们的感知客观世界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典型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方法。它们用天真质朴的感情观察世界,它们用各种绘画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儿童稚拙的造型之所以让人心动,正是表现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洋溢着他们天真活泼的情感,展示他们积极创造的本能。

儿童美术创作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由于儿童单纯、幼稚、天真无邪,他们拿起笔来毫无顾忌由子着自己的性情来,俨然一位艺术大师,充满创造性,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往往形成稚拙、梦幻等特色。正因为如此,毕加索感叹道:“我花费了终身的时间去学习象孩子那样画画。”

儿童优秀作品——能展示儿童自己的认识和思维的、能反映自己生活体验和感受的,画面上能透出儿童天真、稚拙、童趣、童心、好玩等请调的就是优秀作品。只要作品有这些特征,哪怕是“画得一点也不像”和“乱七八糟”照样是好作品,“乱”并不影响作品的审美价值,“画得不像”并不影响孩子的想象与创造。

通过美术教学,我们要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小手描绘事物,用自己的想象创造未来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自然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现。”我认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双探究生活美、发现生活美的眼睛和有善于表现生活美的一双手。为此,我在版画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联系包括学习在内的日常生活,要求他们把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作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场景,使之在实际生活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自我激发独立思考生活、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创作动机。

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 作品显得千 篇一律,缺乏个 性与 活力 。所以 ,不管 学生作 品 显 得 夸 张 还 是平淡 ,细 腻 还 是粗 犷,热 情 还 是宁 静 ,奔放 还 是含 蓄 ,它 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 供一个有 利 的 条件。

教 师 不 仅是“传 道、授 业 、解 惑 ”,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 生活 环境、心 理个性等 都 不 同 ,他 们 对 美 的感 受 也大 不 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 美 ,秋天 硕 果 累 累 是丰收 的美 ??。课 堂 活 起 来了,同学 们的 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 时 鼓 励 同学 们 把 自 己 的 感 受 表 现 出来 ,并启 发学生思考、尝 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课程改革探索下一篇:联苯-联苯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