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验方

2024-07-10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验方(精选八篇)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验方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69例患儿均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两侧或单侧腮腺及颌下腺肿痛。发热54例, 体温38~39.5℃, 出现头痛51例, 呕吐36例, 腹痛18例, 颈抵抗3例。脑电图轻度异常33例, 中重度异常9例;淀粉酶200~300U/L 6例, 300~500U/L 39例, >500U/L15例;肝功能示ALT升高15例, AST升高30例;血常规WBC>10×109/L 33例, <4×109/L 15例, 余正常。男性54例, 女性15例, 平均年龄7岁。其中37例经脑电图、脑脊液检查证实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1例因腹痛明显, 左上腹压痛, 呕吐及血淀粉酶明显升高 (最高达1950U/L) 并经查血脂肪酶证实, 诊断为合并胰腺炎。对照组:与治疗组同时收住院病儿69例。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强力宁0.8~1.6mL/ (kg·d) 加葡萄糖静滴1次/d。对照组用病毒唑10~15mg/ (kg·d) 加服抗病毒口服液, 10mL/次, 3次/d。其余对症处理相同, 5~7d为1个疗程, 所有病例行1个疗程后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24~48h内体温正常, 无头痛, 无腹痛、呕吐, 两腮部及颌下腺肿胀明显消退;显效:48~72h内体温正常, 无头痛、呕吐, 腹痛止, 腮腺肿痛明显减轻;有效;72~96h内体温正常, 腮腺肿痛减轻, 头痛、腹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无效:96h后体温不退, 仍腹痛、头痛、呕吐或加重。

2 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比较, 见表1。

表1显示强力宁治疗组治愈率55.07%, 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愈率33.33%, 有效率82.60%。经χ2检验, 两组治愈率P<0.05, 有效率P<0.05, 差异均有显著性。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 治愈率 (%) 治疗组69 38 20 8 3 95.65 55.07对照组69 23 16 18 12 82.60 33.33

2.2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恢复时间, 见表2

两组资料显示, 治疗组退热时间, 头痛, 腹痛消失及腮腺肿痛消退时间明显缩短, 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全身性感染, 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 有时其他唾液腺亦可累及。腮腺炎病毒属副黏病毒科 (RNA) , 病毒呈球形, 直径100~200nm, 包膜上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蛋白。腮腺肿大前6d至肿后9d从唾液中可分离, 其传染期则从腮腺肿大前24h至消肿后3d。因此腮腺肿胀尽早消退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 具有重要临床价值[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睾丸炎、胰腺炎等为常见并发症。有谓无并发症的腮腺炎中30%~50%甚至60%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增高, 系因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临床上发现部分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查肝功能ALT、AST升高, 肝脏作为消化系统重要的腺体器官, 亦可被腮腺炎病毒损害[3]。在对肝功能异常的患儿应用强力宁治疗时, 发现该药对流行性腮腺炎多数临床表现均有较明显改善作用。

强力宁为复方制剂, 由甘草酸单铵, 盐酸半胱氨酸, 甘氨酸组成, 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过程中考虑通过以下机制完成: (1) 甘草酸单铵肝脏的固醇代谢酶有较强的亲和力, 从而阻碍皮质醇与醛固醇的灭活, 使用后显示明显皮质激素样效应, 如抗炎、抗过敏及保护膜结构等作用, 无明显皮质激素样不良反应[1,4]。 (2) 诱生γ-IFN及白细胞介素2, 提高NK细胞活性和OKT4/OKT8比值和激活网状皮质系统, 调节免疫抗病毒作用[3]。 (3)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细胞膜磷脂酶A2 (PL-A2) 和前列腺E2 (PGE2) 的形式和肉芽肿性反应;抑制自由基和过氧化脂的产生和形成, 降低脯氨羟化酶的活性[4];调节钙离子通道, 保护溶酶体膜及线粒体, 减轻细胞的损伤和坏死。 (4) 盐酸半胱氨酸在体内转换为蛋氨酸, 是一种必需氨基酸, 在体内可合成胆碱和肌酸, 可以保护肝脏作用[5]。

由于腮腺炎病毒对多种抗病毒药物均不敏感, 临床应用难以达到满意效果。由此可见强力宁通过调节免疫, 减轻炎性反应, 避免细胞损伤和坏死, 抑制病毒等不同作用机制, 对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减轻症状, 缩短病程效果明显。本组资料显示, 强力宁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 强力宁组退热时间和腮腺肿胀消退、头痛及腹痛缓解时间均缩短 (P<0.01) 。从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实践证明, 强力宁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过程中, 具有疗效好、作用快、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明显优于一般抗病毒治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美江.强力宁的临床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 1996, 10 (3) :150.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24-327.

[3]杨好妹, 李伟.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肝功能生化改变29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 17 (12) :728.

[4]李岭森.强力宁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医师进修杂志, 1994, 17 (8) :40.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验方 篇2

1.患者要与健康人分开隔离,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2.患者要注意休息,调节饮食。由于腮腺肿大可引起进食困难,因此要吃一些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如稀饭、面片汤、鸡蛋羹等。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的食物,以免刺激唾液腺分泌,使腮腺的肿痛加重。

3.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经常用温盐水或复方硼砂液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防止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

4.患者如果发热超过39℃,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方法,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热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5.患者如果出现睾丸肿大,伴有压痛感时,可用冷水浸过的毛巾对局部进行冷敷,并用丁字形布带将睾丸托起来,以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

目前,临床上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尚无特效药物。患者除通过自身免疫力来杀灭病毒外,还可以采用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如病毒唑、阿昔洛韦等。由于此病容易合并多种疾病,所以,在应用中西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同时,也可使用一些民间验方进行辅助性治疗,以使患者尽快康复。现将简便有效的民间验方介绍如下:

◆取生苦瓜2根。先将苦瓜洗净捣烂如泥,加入适量食盐拌匀,半小时后去渣取汁,再将苦瓜汁煮沸,然后放入适量淀粉,将其调成半透明的羹状即可,每日分数次食用。

◆取鲜嫩丝瓜100克,紫菜10克。先将丝瓜洗净后切片,加入适量清水煮沸5分钟,再加入紫菜、少许精盐稍煮一会儿,然后放入味精、麻油即可,每日分数次食用。

◆取荆芥10克,薄荷10克,粳米50克。先将荆芥、薄荷加水煮沸数分钟,去渣留汁,然后放入粳米和适量的清水,将其煮成稀粥,每日分1~2次食用。

◆取鲜蒲公英100克。先将蒲公英洗净后切碎,再用沸水浇烫后加入适量的调味品后,每日分3次食用。

◆取山慈菇10克,粳米50克。先将山慈菇洗净后去皮,用冷水浸泡10分钟后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煮10分钟,之后加入粳米煮成稀粥,一次服用。

◆取鲜金银花50克。先将金银花洗净后晾干,然后将其用沸水冲泡后即可代茶频饮。

◆取仙人掌一片。将其洗净后捣烂,外敷于肿痛的部位。

◆取六神丸5~10粒。将其磨碎后加入醋或白酒调成糊状,外敷于患部,每日敷两次。

◆取青黛散或如意金黄散适量。用食醋或清水将其调成糊状,外敷于患部,每日敷1~2次。

清开灵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6例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用106例 (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六版诊断标准) 其

中男66例, 女40例, 最小年龄4岁, 最大年龄29岁 (属个案, 父子同时感染) , 年龄多为4~13岁, 平均9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腮腺红、肿、疼痛, 体温升高 (37.8℃~39.5℃) , 部分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单侧肿大34例, 双侧肿大71例, 其中4例伴颌下腺肿大。105例均为小学和幼儿园学生。所有病例均进行了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不高, 而淋巴细胞普遍增高。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符合流行性腮腺炎的实验室检测特点。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早期隔离, 休息。

给予流质或软食, 避免酸性或辛辣食物摄入, 保持口腔清洁, 生理盐水或复方硼酸溶液漱口[2], 适当补充水分能量和电解质。

1.2.2 药物治疗106例病例均采取清开灵注射液20~40ml, 加10%葡萄糖200ml静脉注射或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

注意儿童用量和输液速度, 以20~40滴为宜。同时辩证给予口服中药汤剂;腮腺炎Ⅰ号和Ⅱ号。轻症选用Ⅰ号, 重症选用Ⅱ号, 轻症以疏风清热, 消肿散结为主, 方选银翘散加减;重症以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消肿为主, 方选普济消毒饮加减;同时所有病例均用青黛散3~5g加醋调糊外敷患处。一日6~8次。

2 疗效观察及效果评价

2.1 疗效观察肿大腮腺或颌下腺、舌下腺1~3d消褪, 体温、症状恢复正常, 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为显效;

肿大腮腺或颌下腺、舌下腺4~6天消褪, 体温下降、症状明显缓解实验室检查结果较前好转为有效;肿大消褪超过7d, 相应症状存在或出现并发症为无效。

2.2 结果106例病例:

显效68例, 占64.2%, 有效38例, 占35.8%, 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3 典型病例

患者洪某, 男, 7岁, 学生, 2004年9月21日因发烧、头痛、咽痛、右耳垂肿痛2天就诊。之前患儿曾以"感冒"在乡村医生处医治无效, 加重后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9.8℃, 左侧腮腺明显肿大、微红, 皮肤紧张, 压痛明显, 左颌下腺轻度肿大伴压痛, 张口两横指。实验室检查:WBC8.0x109/L, 中性0.46, 淋巴0.51, 多核0.03.淋巴细胞计数4.1x109/L, 血淀粉酶260u/L, 尿淀粉酶1100u/L (速率法) 。流调结果:学校同班另有3个学生同时发病。诊断: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治疗:除一般治疗外, 给予清开灵20ml加10%葡萄糖200ml静脉滴注每分钟20滴, 口服中药银翘散加减每日一剂, 青黛散醋敷左侧腮腺。同时物理降温, 三日后症状明显缓解、体温37.8℃.第四日, 左侧肿大腮腺、颌下腺消褪, 体温36.8℃, 出院随访一月无复发。

4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痄腮"又名"蛤蟆瘟", 中医认为它是由于机体感受风温病毒 (或风热时毒) 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耳下疼痛肿大为特征, 早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 易被误诊为"上感"。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冬春季节好发并易于流行。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以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约占85%, 1岁以下婴幼儿很少发病。一般预后良好,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3]。

本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季节性传播特点。早期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 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物经由呼吸道传播。易感人群多为幼儿园、学校以及密接者, 对儿童危害较大, 每年都有小流行, 极少暴发流行。本病潜伏期约14~25d。腮腺肿大 (单侧或双侧) 疼痛, 体温升高38℃以上, 全身不适为本病临床特征。

目前, 该病尚无特异性治疗。主要以预防和免疫接种"腮腺炎"疫苗或减毒活疫苗为主。临床上多主张采取对症支持疗法[4], 也有采用抗病毒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该病疗效不确切。我科收治的106例, 均采用静脉注射清开灵, 口服中药汤剂, 外敷青黛散, 疗效确切, 无一例病情加重和并发症发生, 而且住院时间短, 方法简便经济, 容易掌握, 易于推广。

清开灵注射液是在安宫牛黄丸基础上进行改进而制成的, 主要成分为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甙、金银花等。现代科技和临床实验均已证实。清开灵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 镇静安神, 醒神开窍及改善脑循环、抑制病毒、抗炎、提高免疫功能, 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清开灵注射液的确在清热解毒, 抑制病毒, 抗炎, 抑制细菌生长, 退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5]。临床使用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笔者观察发现清开灵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确切, 总有效率为100%, 使用时无须皮试。辅以中医辨证施治, 针对不同症候, 分别给予口服中药汤剂, 并局部外敷, 起到了协助治疗的目的, 既改善症状, 又缩短疗程, 真正体现了简、便、廉、验之特点, 适合基层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锡泽,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241-242.

[2]段菊香, 顾玉山.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9 (73) :85.85.

[3]涂明华.儿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70-172.

[4]徐华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 (31) :4668.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验方 篇4

1 临床资料

96例中男58例, 女38例;年龄1~52岁, 平均6岁, 其中≤6岁62例 (64.6%) , >6岁34例 (35.4%) ;病程1天至1周。所有病例均有发热, 其中低热50例 (52.1%) , 中高度热46例 (47.9%) 。一侧腮腺肿大54例 (56.2%) , 两侧肿大42例 (43.7%) 。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 无重症患者。

2 治疗方法

针刺法:取患侧少商穴、关冲穴, 用碘酒、酒精局部消毒, 以三棱针分别点刺上述两个穴位放血, 轻者放3~4滴, 重者放7~8滴。注意所刺穴位处的卫生, 防止感染。若一次未愈, 可隔日再刺血一次, 直至治愈。

中药外敷法:以仙人掌 (鲜品) 去净毛刺, 将仙人掌叶片和少许明矾捣碎, 使之成糊状, 敷于患处, 每日更换1次, 直至治愈。我们将患儿热退, 面部红肿消退, 咀嚼自如;其他伴随症状消失设为治愈。

3 结果

96患儿全部治愈, 其中1次治愈 (针刺和外敷中药各1次) 76例 (79.2%) , 2次治愈18例 (18.7%) , 3次治愈2例 (2.1%) 。病程越短, 年龄越小, 所需治疗时间越短, 疗效也越好。

4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猪头风, 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祖国医学认为, 本病是由风温邪毒引起, 是因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 壅阻少阳经脉, 郁而不散, 结于腮部所致。少商穴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 关冲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点刺少商、关冲两穴放血, 能祛风解表, 清瘟解毒。而仙人掌能清热解毒, 凉血活血消肿;明矾具有化痰、消肿解毒清热之功效。二者合用, 力克病邪, 药症相符, 故收效满意。

5 典型病例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验方 篇5

关键词:清开灵,腮腺炎, 流行性,利巴韦林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又称“痄腮”, 四季之中均可发病, 属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每年冬春季节流行, 以腮腺呈疼痛性肿大为主要症状。笔者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临床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门诊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者60例, 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 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有明确的接触史; (2) 单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大, 表面不红, 无波动感, 伴发热; (3) 化验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轻度增高或正常, 淋巴细胞分类增高。排除标准: (1) 化脓性腮腺炎; (2) 合并其他严重的疾病如:肺炎, 肺结核或免疫力低下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0例, 女20例, 年龄4~28岁, 中位年龄8.5岁;病程1~7d, 平均3.6d, 其中伴发烧14例, 头痛7例, 呕吐3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3.5~25岁, 中位年龄8.6岁, 病程1.5~8d, 平均3.6d, 其中伴发烧19例, 头痛8例, 呕吐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予早期隔离、休息, 给予流质或软食, 禁食酸性或辛辣食物。清洁口腔卫生, 适当补充能量和电解质。对照组予利巴韦林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剂量10~15ml·kg-1·d-1, 分2次给药。观察组给予清开灵颗粒口服, ≤6岁半袋, >6岁1袋, 3次/d。2组疗程均为3~7d。

1.3 疗效判定标准[2]

(1)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体温降至正常, 腮腺肿胀完全消失, 无并发症; (2) 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 体温明显下降, 腮腺肿胀改善; (3) 无效:治疗后症状不见好转, 甚至出现并发症。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及平均腮肿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导致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侵入口腔、鼻黏膜在上呼吸道上皮组织内繁殖, 形成毒血症, 再侵犯腮腺、颌下腺, 也可波及其他器官。病变性质为非化脓性改变。以发热、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为主要表现可伴头痛、颌下腺肿痛, 睾丸肿大等[3]。现有的抗病毒药尚无公认的有效药物。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 有临床资料证实, 其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一定疗效[4]。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清开灵主要成分为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桅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苹贰、金银花等[5]。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抑制病毒、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方中板兰根有抗病毒作用, 水牛角、珍珠母也有凉血醒神开窍之作用, 其他成分则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几种药物联合起来既能降温消除肿块, 又能减轻头痛等不适症状。临床多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原因为外感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 侵犯少阳胆经, 热毒蕴结经脉, 气滞血瘀故见发热头痛、腮肿疼痛[6]。热毒炽盛犯及心肝可发生神昏痉厥, 肢强, 阴囊睾丸肿痛。清开灵可以清热解毒, 开窍醒神, 凉血解毒, 从静脉输入直接到达病所。已有临床研究表明, 清开灵注射液有抗病毒作用, 用于治疗腺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的疾病[7]。

本研究采用清开灵颗粒剂口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显效快, 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及平均腮肿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鉴于目前该症尚无特效疗法, 本品可作为治疗本病的常规用药,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凯, 杨俊, 徐继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21 (13) :1264.

[2] 刘听曜.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8.

[3] 徐华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31) :4668.

[4] 任相成.清开灵与青霉素联合静滴致不良反应6例[J].中级医刊, 1995, 30 (7) :45.

[5] 姚功照, 唐新成, 吴定权, 等.清开灵治疗重症流行性腮腺炎32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药, 2005, 25 (6) :23-24.

[6] 邱传禄.清开灵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6例[J].医学信息, 2010, 23 (5) :1382-1383.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验方 篇6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中药治疗,普济消毒饮,疗效

1 病因

腮腺炎中医属“风温病”范畴, 腮腺炎病毒经飞沫等从呼吸道进入, 病邪传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 肝胆之火与胃热壅滞于胆经之络, 致使经脉失和, 而导致气血郁滞, 壅阻于颈侧, 凝聚于面部, 故见腮腺坚硬弥肿及疼痛。

2 特征及治疗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痄腮”“大耳巴”,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 好发于冬春季节, 5岁~15岁儿童多见。临床特征为发热、疼痛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 其潜伏期为14 d~21 d, 前驱期较短, 1 d~2 d后, 即开始有腮腺肿大。其特点为:以耳垂为中心, 向周围扩大, 腮腺肿大开始多为一侧, 边缘不清, 表面灼热不红, 触之有弹性感, 咀嚼食物或进酸食时疼痛加重, 腮腺管口可见红肿。2 d~3 d后, 腮腺肿大达高峰, 肿大明显时, 颈部淋巴结也肿大, 可有张口困难、听觉不便等。约5 d~7 d后, 腮部肿胀就开始逐渐消退。全部肿胀的时间大约维持7 d~12 d, 亦有体温始终正常者。可伴有头痛、乏力等。流行性腮腺炎是全身性疾病, 病毒常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其他腺体或器官而产生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笔者应用普济消毒饮[1]加味治疗, 疗效较好, 轻证一般只需注意饮食护理, 重证宜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消肿散结为主。

基本方药:金银花6 g、黄芩3 g、柴胡5 g、元参3 g、麦冬6 g、甘草3 g、板蓝根10 g、大青叶5 g、生地黄10 g、川贝母5 g、知母5 g。方中金银花、黄芩清热泻火, 去除热毒;柴胡散风热;生地黄、麦冬滋阴降火;板蓝根、大青叶加强清热解毒;元参清咽利喉;川贝母[2]清热散结, 配以知母[2]加强清热消肿之功效;甘草调和诸药。在腮腺炎初起, 邪未入里犯中焦前, 一般不用黄连, 若毒重可加板蓝根、大青叶等, 腮肿坚硬而大的可加夏枯草、川贝母;便秘加大黄;睾丸红肿痛加桔核、青皮等。笔者用本文治愈了数十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 服用2~3剂一般均有好转。治疗期间内服与局部外敷相配合, 用青黛泥调醋局部涂敷腮肿处, 每日换敷1次, 则疗效倍增。现代医学[3]已证明金银花、黄芩、板蓝根、大青叶等都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 且毒副作用甚小, 笔者在临床应用中每每奏效, 常常是事半功倍,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李东恒著.东垣试效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5:634.

[2]刘塔斯.袖珍中药材彩色图本[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356.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验方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流行性腮腺炎80例, 均符合彭文伟主编的《传染病学》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 随机抽样分为两组, 治疗组40例, 男25例, 女15例;对照组40例, 男22例, 女18例。两组患者年龄均为2~15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发病年份分布、治疗前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01) 。

1.2 资料方法

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剂型为50mg/2ml/支, 按5~10mg/ (kg·d) 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或直接肌肉注射, 1次/d, 疗程3~7d。对照组:给予病毒注射液每日按10~15mg/ (kg.d) 给药, 溶入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3~7d。两组其他对症和支持治疗相同。

1.3 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后, 退热时间、腮腺或颌下腺肿痛消退时间、有无并发症等位标准。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治疗组并发脑膜炎1例, 经20%甘露醇、地塞米松对症治疗1d后恢复。对照组并发脑膜炎3例 (7.5%) , 并发睾丸炎3例 (7.5%) , 并发胰腺炎1例 (2.5%) , 并发心肌炎1例 (2.5%) 。

以上结果表明治疗组在退热、肿胀消退时间、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本组在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 (属副粘液病毒科) , 经口、鼻侵入机体后, 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繁殖, 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如淋巴细胞侵润, 血管通透性增加及lgA分泌等, 然后增殖后的病毒进入血液循环, 发生病毒血症, 播散入不同的器官, 如腮腺、中枢神经等。在这些器官中病毒再度繁殖并侵入血液循环, 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 散布至第一次未曾侵入的其他器官引起炎性反应, 临床上出现相应的并发症, 其病理特征为非化脓性炎性反应。全年均可发症, 以春、冬季最多;以起病急, 发热, 一侧或双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胀疼痛, 边缘不清, 局部发亮, 表面灼热但不发红, 有触疼, 伴颌下腺或舌下腺肿大等临床表现。

目前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较多使用病毒唑, 该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 临床上治疗腮腺炎有一定的效果, 但不佳。且该药毒性较大, 静脉滴注可以起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 可有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 不宜临床使用。本组应用的喜炎平是一种纯中药制剂, 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穿心莲心苷、脱水穿心莲内酯等。制成穿心莲内酯磺化物, 引入新水基, 抗炎解热效果增强, 易于溶解吸收, 减少或避免过敏反应, 具有抗病毒、抗菌双重功效, 同时具有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作用, 可以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 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未发生毒副作用。因此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对患者退热、消肿止痛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共80例,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40例, 给予喜炎平注射液5~10 mg/ (kg.d) 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40例, 给予病毒唑10~15 mg/ (kg.d) 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肿胀消退时间及并发症较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验方 篇8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是因感染腮腺炎病毒而引发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患儿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1]。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时, 需要实施护理干预控制患儿病情进展, 但常规护理并不具有提高疗效的效果[2]。因此, 笔者尝试性为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 且效果显著, 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 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46例, 男26例, 女20例, 年龄为3~13岁, 平均年龄为 (7.5±1.5) 岁, 患儿单侧腮腺肿大26例, 双侧腮腺肿大20例, 并发症:睾丸肿大15例, 脑膜炎7例, 胰腺炎5例;观察组50例,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为4~15岁, 平均年龄为 (8.5±1.7) 岁, 患儿单侧腮腺肿大32例, 双侧腮腺肿大18例, 并发症:睾丸肿大10例, 脑膜炎10例, 胰腺炎7例。两组患儿入院时均存在咀嚼困难、腮腺疼痛肿大、食欲减退等症状。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先实施抗感染、抗病毒、静脉补液、改善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治疗中接受常规护理, 严格实施消毒隔离, 遵医嘱给药, 测量患者的体温, 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告知医师对应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 实施全面优质护理, 医院专门设立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小组, 优质护理实施过程中, 护理人员均是特定的。每个病房均有专门的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 还需定时对患儿病情进行观察, 具体护理内容为:①心理护理。患儿入院时会哭闹, 拒绝配合治疗。因此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以亲切的态度与患儿沟通, 并以患儿能接受的方式交流, 增进彼此的感情;在病房中准备适当玩具, 让患儿放松警惕心理, 带领患儿以及家属尽快熟悉病房环境, 消除对病房环境的陌生恐惧心理, 增强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②体温护理。患儿入院后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 加强监测患儿的体温, 体温偏高者则需要冷敷头部, 或采用物理降温方法 (酒精或温水) 。若患儿持续高热不退, 及时告知医师, 对应处理患儿的并发症, 防止病情恶化或症状加重。③口腔护理。保持患儿口腔的清洁卫生, 每间隔4~6 h给予温盐水漱口, 并叮嘱患儿口中含温盐水1~2 min, 若患儿不能配合, 可叮嘱患儿多喝水, 并查看患儿口腔有无溃疡, 若有口腔溃疡需要先对应处理, 防止发生脓性感染。④饮食护理。依据患儿的腮腺疼痛程度调控患儿饮食, 主要以富含高蛋白、纤维素且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为主, 禁食生冷、辛辣、质地硬食物, 督促患儿戒掉吃零食习惯。⑤并发症预防以及护理。并发睾丸炎患儿, 应督促患儿充分休息, 患儿可穿上弹力短裤, 托起睾丸减轻疼痛肿胀。并发脑膜炎患儿症状主要为高热、呕吐、头痛, 因此为了保证护理效果, 需要挑选专业护理人员, 加强护理观察, 防止患儿出现坠床误吸风险。并发胰腺炎患儿, 护士严格叮嘱患儿禁食, 做好肠外营养, 待病情改善后饮食调理。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并记录退热、腮腺肿大消退时间。疗效判定[3]:显著改善:治疗以及护理3 d内患儿腮腺无肿大疼痛, 体温恢复正常, 血常规、血尿淀粉酶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改善:治疗以及护理4~6 d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 血常规、血尿淀粉酶降低或恢复正常;无效:治疗以及护理6 d后上述症状体征无变化。有效率为显著改善率、改善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资料用SPSS21.0软件包分析, 本实验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 (±s) 、百分比 (%) 表示, 分别用t、χ2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46例, 显著改善22例 (47.8%) , 改善9例 (19.6%) , 无效15例 (32.6%) , 有效率为67.4%;观察组50例, 显著改善34例 (68.0%) , 改善14例 (28.0%) , 无效2例 (4.0%) , 有效率为96.0%, 对比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发热、腮腺肿大消退时间对比:对照组热退时间、腮腺肿大消退时间分别为 (2.42±0.15) d、 (3.35±0.42) d, 观察组热退时间、腮腺肿大消退时间分别为 (1.10±0.04) d、 (2.80±0.30) d, 观察组热退时间、腮腺肿大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3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因腮腺炎病毒而引发的一种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多发于6~10岁儿童, 且冬春季节比较多发。该疾病多发病急, 初期无前驱症状, 有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发热、畏寒、全身不适等, 一般几小时会出现腮腺肿痛[4]。该疾病为一种自限性疾病, 会侵犯心脏、关节、神经系统、肝肾等器官, 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 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睾丸炎、病毒脑炎、胰腺炎、卵巢炎。为了减少并发症发生, 临床认为应积极采取措施治疗, 并为患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不仅包括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服务水平, 还包括以人为本, 丰富服务内容, 且不断提高护理质量[5]。优质护理服务比一般护理服务工作更为精确、到位。入院后, 护士先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 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 增进护士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 有利于消毒隔离、治疗过程中, 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积极配合, 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多合并头痛、发热等症状, 且多合并睾丸炎、胰腺炎、脑膜炎等并发症[6]。针对不同并发症, 采取不同的对应措施, 在预防并发症同时, 促患儿身体健康早日恢复。小儿口腔护理以及饮食, 可有效防止口腔感染, 预防腮腺疼痛肿大症状进一步恶化, 且改善患儿进食情况, 保证患儿身体所需的营养, 促患儿的健康成长。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7.4%,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且观察组患儿的热退、腮腺肿大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 P<0.05, 表明优质护理实施效果显著, 且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

综上所述,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提高临床疗效, 促患儿身体健康早日恢复, 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吕玉晔.中医护理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13) :231-232.

[2]赵海英.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护理的效果观察[J].医疗装备, 2015, 28 (4) :127-128.

[3]李秀霞.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及预防[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电子版) , 2015, 2 (17) :3532-3532.

[4]王芳, 陈勋, 刘春红.中药外治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护理观察[J].山西中医, 2014, 30 (5) :60.

[5]刘露, 唐冬云.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电子版) , 2014, 12 (4) :152-153.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研下一篇:壮族舞蹈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