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特征

2024-08-15

战术特征(精选十篇)

战术特征 篇1

1 篮球“ 跑轰”战术的特征

1.1 外线投篮增多, 且命中率高

球员外线投篮的比内线投篮多是炮轰战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由于跑轰战术在应用时比较重视的快速的攻防, 所以如果在比赛当中对手采取快速退防的时候, 一般就需要采用镇守篮下的方法, 这样才能给对方的上篮制造障碍, 否则, 不仅对手拥有更多的上篮机会, 给对手的外线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所以, 在比赛中要巧妙的使用攻守位置变化的优势, 得到机会之后要迅速投篮, 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增加外线投篮的命中率, 但是这项战术对外线投篮的水平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

1.2 进攻方式简单化

跑轰战术进攻中主要分成三个层次:首先, 是在快速攻守时, 在球队的人数和位置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 创造出更大的优势, 获得了投篮机会之后要及时的进行投篮。其次, 是当快攻无法奏效的时候, 可以借助局部的两个球员来拆当, 攻击对手。再次, 是借助快速的对球加以转移, 从而为本队创造更多得分的机会, 这种战术不是十分复杂, 但是这些动作的速度都很快, 所以在防守方面难度较大。

2 执行“ 跑轰”战术所应具备的条件

2.1 统一全队的思想意识

在篮球比赛中, 主要就是双方在赛场上的一种竞争, 在比赛中, 双方所使用的战术一般就成为了赢得比赛的关键,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对全队的思想予以统一。 跑轰战术既能展现其优势, 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这种战术会增加失误的风险, 这样也就给队员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做好全队思想的统一工作, 对这种战术的利与弊等都要有一个客观科学的态度, 这样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比赛。

2.2 良好的个人和全队体能储备

跑轰战术对攻守速度的要求比较高, 在比赛当中, 全队的快速移动会使得队伍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就获得人数以及位置方面的优势, 及时的向对手发出进攻, 整个球队基本保持一种状态不便, 这对球员自身的身体机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 也无法保证该战术的质量和效果。 所以在实行跑轰战术的时候, 队员要具备快速跑动的能力, 这种战术会使得比赛的回合增多, 跑动的距离也会比较长, 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是一种非常大的考验。

2.3 快速中处理球的能力

跑轰战术是在高速运转中形成的, 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创造更多投篮的机会, 所以在比赛当中, 对运动员的传球运球以及投篮的技术质量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 球员必须要要在很快的速度下就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尤其是在对球的处理上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所有的技术动作都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 如果对球的处理不科学, 就可能会对比赛的进程和结果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所以球员必须要具备快速对球处理的能力。

3 “ 跑轰”战术所能产生的效益

3.1 锻炼队伍, 提高队员的能力

在篮球比赛当中, 由于这种战术对速度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在比赛一开始的时候就处在了一个快速移动的过程, 所以在运动的过程中, 球员必须要具备非常强的实战能力以及快速掌握比赛节奏及局势的能力、在比赛中, 使用跑轰战术就必须要保证球员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完成进攻动作, 这对球员自身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但是在比赛的时候, 也能够对球员的应变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加以训练。 比赛的回合数在不断的变化, 这样一来也使得球员投篮的机会越来越多, 这种比赛对球员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所以在这样的情境中也能提升运动员自身的技术水平。

3.2 快中取胜, 提升比赛胜利机会

在篮球比赛当中, 一个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努力的战胜对方, 在比赛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优势, 补充自己的不足。 跑轰战术要求比赛中双方的运动员都要具备快速防守和进攻的能力, 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得到人员和位置上的优势, 此外还要在适当的时机发起攻击。 半场的时候, 球员要借助移动和传球来得到更多得分的机会。在比赛当中, 所有的队员都处在高速前进的状态, 同时也会用比较快的速度来对自己战术中的不足之处予以有效的弥补, 在赛场上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4 “ 跑轰”战术所应承受的压力

4.1 失误不断增多

在比赛之中, 炮轰战术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 同时还要及时的进行跑动移位方式, 同时还要创造得分的机会, 这种战术在快速移动的时候就会产生传球和跑位的失误。 如果攻守的次数越来越多, 也会使得失误的可能性越来越多, 这样也就可能会给比赛的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4.2 球队表现起伏较大

我们对NBA与CBA比赛中采用“ 跑轰”打法的球队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 这些球队的稳定性较差, 而且比赛成绩起伏变化打。即便是在同一场比赛中, 球队的命中率也有着很大的起伏变化。 这主要是受到球员体能、投篮手感以及球队整体身心状态的影响。 快速的攻守转换极大的消耗着球员的体能, 在较为密集的比赛中, 对于跑轰打法球队的体能极为不利, 球员体能下降, 都极大的影响到了他们传接球、运球以及投篮等技术, 同样对球员以及整个球队命中率的影响也极大。由此, 球队的成绩变化大, 往往在连胜之后又出现连续输球的现象, 以及背靠背等密集比赛的表象起伏很大, 这都是那些采用跑轰战术打法的球队成绩变化呈现的一个根本特点。

5 结语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 篮球技战术也不断的变化与创新, 而技战术的改进, 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篮球运动的发展。 球队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就是拥有先进的篮球战术理念, 采用合适的战术体系, 是建立球队风格的基础, 同时也是树立球队品牌的重要旗帜。对于每支球队的教练员组来说, 首要任务就是探索和打造一中属于本球队的战术。

摘要:最近几年, 篮球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而在技术层面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在篮球实践的过程中, 很多新的战术都得到应用, 应用中也对其实际的效果进行了检验, 同时也形成了更加科学的战术体系, 为在比赛中获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篮球“跑轰”战术特征及应用, 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跑轰战术,篮球,竞技水平,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刘欣然.篮球防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及其原则[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 (05) .

商战中的单一战术和组合战术 篇2

商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持续较量的每一个回合中,有些企业处于强势,有些企业处于弱势。有些企业擅长先发制人,有些企业乐于以逸待劳。但问题是,你总用 一种打法,在非常时期,战情瞬息万变的情境之下,就难以出奇制胜。所以我们的战术要有变化,怎么变?因时、因势、因事、因人而变,让不同的战术相辅相成,从单一走向复合。

如何抢占先机?如何后发制人?

先行者作为产业开拓者和产品开发者,一旦进入空白地带,就应通过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质量认证、获取权威机构特许等方式,固化和扩大无形资产,尽快地由行动上的第一个过渡到塑造形象上的第一流,巧妙地利用环境有利于先入者的“马太效应”,造成先声夺人的态势。

先行者要扩大捷足先登的优势,着力在三个方面占先:

在资源上抢占优势。先行者要抓住短暂的无竞争时期,抢占资金、人才,垄断资源等。房地产开发最主要的地区;航空公司抢占最丰硕的航线;矿山采掘业,要进入储量丰富、易于开掘的矿区;零售服务业,要跻身于繁华的黄金地段等。

在利润上抢占优势。在新产品上市的初级阶段,价格需求弹性较小,生产和经销厂商可以采取高位定价,与买主打交道,尽可能多地赚取超额利润。一但竞争者进入,便可以赚得利润为财务支持,加速进入新一轮竞赛领域,或者降低价格,打击还未来得及捞回成本的后来者。

在行业标准上抢占优势。在行业标准的制定上,先行者有更大的主动权,在开发一种新产品后,要及早与管理机构商洽,争取以有利的企业标准充当行业的技术质量标准,迫使竞争者就范。如美国的无线电公司(RCA),就是由于率先确定彩色电视机的标准而长期保持了优越的地位。

先行者无论如何领先,迟早还要遭受挑战,在挑战者到来之前,企业就应预先考虑防御策略。防御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降低利润。在适当时期降低利润,既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又可以缓解竞争者的攻势。此外,还可以避免潜在竞争者的冒然进犯。

设置进入障碍。后发者的进攻路线,大都会选择先行者的薄弱地带,因而,企业率先进入市场后,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缺口”,开发新的品种档次加以阻塞。同时,加强技术保密措施,使竞争者无法降低成本。与供应商、销售商签定排他性协议,在供销渠道设置“路障”等,也都应予考虑。

施行威慑策略。在 竞争者论证项目的阶段,先行者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公开和非公开的途径,向有所企图者发出信号,使他们意识到进入的困难和可能遭到的报复,放弃进攻,收到“不 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美国电脑业巨人IBM公司,之所以相当频繁地宣布自己新一代产品的开发情况,用意之一,就是威慑竞争者。

《孙子兵法》早有论断:“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当先动者在前线冲锋陷阵时,有一些公司在后方静观待变。在吸取了“先烈”们用惨重的损失换来的教训后,这些在静观中已做好充分准备的公司杀进了市场。

作为后发者,总体优势的确不及先行者,但是,后发者也并非一无所长,比如在采用先进的技术、购置更优良的设备、节省市场开发的费用、避免前人的失误等方面,只要策略运用得当,还是大有可为的。取得后人发而先人至的成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借敌开道,缩短战略进程。对 新领域把握不准时,按兵不动,让对手“探路趟雷”,一旦时机成熟,三步并作二步走。日本松下电器就惯用此策。五十年代中期,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市场上露面,各公司争相上马,意在先下手为强,松下公司却不动声色,密切注视各厂家动向和市场反应,同时积蓄力量,调动资金,等产品成长期一到,松下立即推出大批优质 产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日本列岛。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 是以进攻者的策略还击进攻者,日本钢铁业进攻美国钢铁业的策略是“拜师偷艺”。他们曾经以美国内陆钢铁公司为师,详细学习了它的技术、生产管理,而后出人 意料的超过了“老师”,内陆钢铁公司在反击战中,采取了日本人以前的手法,聘请大量日本顾问,到日本企业去“取经索宝”,很快变被动为主动。

隔岸观火,坐收渔利。在诸多先行者互相争斗、白刃格斗之时,后发者最经济、最高明的办法,莫过于坐收渔利,待众败俱伤时,再来收拾残局。当然,运用这种策略,需要有控制局势的能力,必要时,助弱以攻强,否则,一旦局势失衡,极易坐失良机。

如何侧翼进攻?如何正面作战?

势弱者择迂。在企业抗争中,参与者应根据实力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策略。实力较弱者,正面进攻无异于自取灭亡,只能谋求渐胜,把兵力集中到对方相对薄弱的一翼,形成局部优势,取得突破后,再逐步向核心挺进。侧翼进攻是一种运用频率较高的策略。英国军事理论家哈特研究了自希腊战争以来的几十个决定性军事战例,发现其中只有20%是由正面作战起决定性作用,80%要靠侧翼攻击扭转战局。在经济战争中,除了一对一的抗衡,更多的是众弱对一强的局势,因而选择侧攻者要更多一些。

地理性侧攻。主要是按地理位置划分市场,从对方未设防或防线薄弱的国家、地区下 手。日本计算机业与欧美企业的市场争夺战就是如此。日本厂商经过全面分析,将对手在世界市场的势力最弱的亚洲进军,然后再扩展到势力居中的澳大利亚,羽翼 丰满后,才向欧美大本营发起猛攻,当对方仓悴(仓促)反击时,日本人已破城而入了。

产品性侧攻。从产品着眼,寻找对方的市场空隙,乘虚而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在勃朗宁、柯特等大型制造商占垄断地位的枪械市场上,美国的史塔龙.鲁格就创造了这样的战例。他鉴于自己资金有限,避开广大厂商的批 量产品,专门生产高品质的私人武器,30年来,凭着有限的产品夺得了全美20%的枪械销售份额。

技术性侧攻。就是攻击对方技术上的薄弱点。诸如专利、秘方、技术诀窃等,都可以 作为考虑的因素。在直升机制造业,贝尔、波音、史考斯基并称三强,其他厂家很难与之较量。法国的欧若斯贝公司从1980年起,推出了以全新设计、全新材 料、全新术为特征的军民两用直升机,一举打破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有效地侧翼进攻。在运用侧攻策略时,策划者需要考虑到这样一些问题:所选择的产 品、技术和市场有没有潜力,在一个趋向没落的市场获胜,可能胜而不利;对手是否有戒备,在强敌高度警觉的薄点攻击,不如在其麻痹松懈的强势处偷袭;对手的 反击能力和报复意愿如何,如果对此没有充分的准备和估计,则可能玩火自焚,过早地把翼攻变成一场决战。雅马哈在摩托车市场接近饱和时,冒然进攻本田,最后 终因实力不济而败北,这一案例正说明了这一点。

势强者取直。实力强大者,延误战机很可能养虎成患,自当谋求速胜,把矛头直指对方的要害部位,进行正面攻击,以实力一决胜负。

正面价格战。价格的消耗量最大,杀伤力也最大。价格战的较量,既是实力的对抗,也是心理的较量,企业一旦投入,就需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把销售环节的损失消化在供应和生产环节,同时,对于惨重的损失,要比对手具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正面广告战。广告战的核心在于争夺传播上的优势,在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上压倒对方。

正面质量战。质量战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抗争。质量上的超越,一般着眼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高于通用标准,其二是高于竞争者,但是,仅此还不能取得根本性优势,根本性优势的取得,是产品性能高于顾客要求。

策划正面决战,有两类方案可以选择:一类是在几个战场上同时发起攻击,全线突破;一类是在一个战场决战取胜,造成对方全崩。从效果上看,二者是相同的,从消耗上看,前者成本过高,后者更为经济。因而,企业一般应取后者——有限的正面作战。

在策划正面作战时,需要注意到这样一些问题:要有足够的实力。实力拼耗所投入的人力、财力,并不能立刻转化为现实利润,实力不济,很可能使优势得而复失,要机动灵活。在正面战场僵持不下时,应考虑运用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以侧翼攻击去打破均势。

从经济领域到军事领域,采取正面攻击都属于风险性策略,无论事先筹划多么慎密、力量对比多么有利,都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有可能的话,应尽量采取其他战法或以其他战术来配合。

领导禅悟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数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因势利导是取胜的法宝。在目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不能只从单方面考虑企业的战术与决策,要全方位的、综 合的分析企业周边环境,针对情势变化调整和改变企业的战术。避高而趋下,避实而击虚,从单一走向复合,这是非常时期领导者应对经济危机的大智慧。

从单一战术到复合战术,非常领导会以四种战术克敌制胜:抢占先机,充分利用资源、利润以及制定行业标准的优势捷足先登;后发制人,学习对手,以道制道,坐 收渔翁之利;正面作战,质量与价格相结合,广告辅助,正面出击;侧翼攻击,从市场、产品、技术等方面入手,击其软肋,触及死穴。当然,每一种战术不是各自 为战,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适时调整,因势而变,如此才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战术。

1、计谋对象

计谋属于有目的的社会行为,是人对人,人对自然的特定行为。针对某一个特定人,某一项特定事项,出于特定利益和目的施用特定计谋。没有特定对象称无的放矢,有对象没计谋称无计可施。人人都有智慧都可以设计与实施计谋,世界时刻都存在无数个计谋对象。

2、计谋目的

大凡种种计谋,都是针对种种人和事,图谋种种目的。种种目的归结为一点就是“利益”。贪婪利益,欲望膨胀者惯用计谋,利益冲突双方都会绞尽脑汁用计谋,其中的胜者往往取决于计高一筹。商品经济社会充满竞争,在各种竞争场合,计谋累累,心机重重,为谋得所求而紧张劳神。

3、计谋种类

目前计谋可大致分为四类:

1)按时间分为长远计谋,中期计谋,随机与短期计谋; 2)按空间分为全局计谋,局部计谋,个案计谋; 3)按事物性质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计谋;

4)按利益结果分为谋物质利益,谋精神利益,谋机遇利益。

4、计谋炮制

酝酿一条或多条计谋必须具备智慧,知识,情报,资源: 1)明确特定的时间、地点、对象及取得特定结果;

2)调查研究,并透彻了解对象的特征、兴趣、处境、弱点及需求的渴望程度; 3)掌握特定事物的一般规律及其行为惯性;

4)彼此之间有关条件对比,周围事物的内在联系,筛选出关键链条;

5)制造隐瞒自己真实意图的假象,促使对方产生错觉,激发其欲望等措施; 6)制定几种方案,择优选用。

5、计谋实施

通常为五个步骤:掉胃口,投其所好,诱使他入圈套,进陷阱,中埋伏。

1)慎密实施各种造假手段,假象越逼真、越周全、越慎密、行动越周到,越容易请君入瓮;

2)造势与引诱,密切关注特定事物按着预定路径的进展情况,及时修订实施手段;

3)达到预期效果谓之成功。

6、计谋对抗

这是冲突双方的智慧较量,各方都使用计谋相互破解和抗衡:

1)深入对方,侦查意图,掌握动态,做到知己知彼;

2)迷惑对方,行为诡秘,进退若无,左右无定,上下无形;

3)以假乱真,真真假假,将计就计,将机就计,乱中有序;

4)有所为有所不为,后发制人,伺机而动,动而得手,不战而得是高明的计谋与抗衡手段。

7、计谋公开

一般意义的计谋属于密谋,到期自然明。高级计谋是公开计谋,这种计谋大多属于战略,策略之类,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相对长期性,如抗日战争战略等,公开战略必须具备:

1)顺应历史潮流,适应各方根本利益需要;

2)符合奋斗理想,具有全局意义;

3)完整的理论,灵活的战术,完善的方法;

4)计谋公开者智慧超人,信念坚定,潜在力量雄厚,绝非常人之所能。

8、计谋是双刃剑

智慧产生计谋,好人用计做好事,谓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坏人用计干坏事,谓之使坏,又奸又坏。好坏的临界点在“利”。侵害他人合法利益为坏,维护正当利益为好。人人称赞岳飞,谁人不骂秦桧。

9、规避计谋

战术特征 篇3

关键词:男子水球比赛;六打五;诱因;特征

中图分类号:G8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1001-03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Tactic Features of 6 on 5 in Men’s Water Polo Games in China

CHEN An-ping

(P E College,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Shanxi,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on-the-spot statistics,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author tries to probe into the causes and features of 6 on 5 tactics used in the men’s water polo games in the 10th National Game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hief causes of adopting such a strategy are to defend the centre,the cut-in,and counteract pulling and to disturb the opponent’s serving The basic skill of 6 on 5 tactics is shooting on outsides In a high level sports team,the main features of such a strategy are fast breaking from serve,passing to position 1 or 4 and shooting,and passing to position 2 or 3 and shooting

Key words:men’s water polo games;6 on 5;causes;features

随着世界水强国的水球运动职业化程度提高,对抗的激烈程度日趋增加,强队之间的比赛,依靠绝对游速和自然得分获得比赛胜利可能性逐渐减小。而利用对方队员严重犯规判罚4米点球或判罚出场的20秒时间,形成六对五的人数优势组织进攻所产生的效果对比赛最终结果有时具有决定作用。如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两场男子水球半决赛中,比赛双方都没有常规得分。而是依靠6对5的人数优势和一个罚球决定了最后比赛结果。[1]我国男子水球运动经历了14a的沉寂后,于今年6月重新夺回亚洲冠军,但运动水平与欧美等世界水球强国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由于我国水球运动开展很不普及,本次十运会男子水球比赛仅有8支代表队参加,运动水平强弱差距较大,梯次明显。其中上海队、广东队、广西队、湖南队是各省专业一线队伍,重庆队、四川队队员来自专业二线队伍,而北京队和香港队则纯粹业余队伍。因此,客观上提供了比较强弱队六打五战术应用效果的条件,为针对性地进行男子水球六打五战术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第十届全运会男子水球20场比赛中的8支队伍167次“六打五”局面。

1.2研究方法

1.2.1现场统计法对20场比赛出现的全部严重犯规的位置、区域、判罚原因以及六打五战术应用、射门方式和得分进行全程记录。

1.2.2统计分析法采用spss12.0和Excel对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六打五战术结果与比赛成绩的关系

国际大赛中,六打五对比赛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六打五得分占到总得分的30%左右[1]。由于水球比赛对抗的激烈性,出场犯规难以避免,因此,如何利用对方出场犯规带来的20秒时间的人数优势完成有效进攻,或者在五防六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尽可能地拖延对方的进攻时间,迫使对方六打五进攻无功而返成为制约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由表1可知,本次男子水球比赛的八支代表队出场犯规共造成167次五防六局面,对方共射门148次,“五防六”失分计80分,失分率达54.1%。但总体而言强弱队“五防六”失分率差异不明显,各队失分率与最终比赛名次之间关系并不显著相关(R=-0.027,P>0.05)。后四名队伍除北京队五防六失分率高达80%之外,其它3支队伍的五防六失分率都不是很高,而冠亚军队伍同样表现出较高的五防六失分率。“五防六”失分普遍性,折射出“六打五”成功率是比赛获胜的重要影响因素。

分析“六打五”成功率可以发现,8支队伍严重犯规总计181次,严重犯规造成的对方得分93分,仅占全部362分的22.1%,除去14次点球犯规,总计167次“六打五”,得分80分,成功率为47.9%。总体而言,十运会男子水球比赛六打五成功率不高,参赛队伍“六打五”成功率队间差异较大。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六打五”成功率与比赛成绩存在非常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63,P<0.01)。拥有7名国家队现役队员的上海队虽然“五防六”失分率超过平均失分率,达55.6%,但其“六打五”成功率却高达70%。另一只传统强队广东队六打五成功率也达到63.2%,两支业余水球队北京队和香港队的六打五成功率明显偏低,尤其是北京队,18次“六打五”机会仅得2分,成功率只有11.1%,可见“六打五”成功率强弱差别明显,是运动队技战术素养的综合反映。

通过“六打五”攻防两方面的得失分分析,可以看出强队与弱队在“六打五”战术应用上的主要差距表现在进攻成功率的差异。分析“六打五”诱因和技战术特征,针对性地进行“六打五”战术训练,提高“六打五”战术成功率对于水球比赛获胜具有普遍性意义。

2.2“六打五”诱因分析

根据国际游联水球竞赛规则,判罚出场犯规主要缘于以下原因:干扰对方发球;抱、压、拖拉对方未持球队员;故意蹬踢或击打对方;粗暴行为,粗野动作;不服判罚,不尊重裁判[2]。现代水球比赛对抗的激烈程度明显提高,队员相互挤靠、抢位不可避免会造成身体对抗,通常情况下,如不是持续地抱压或水上抱压动作明显,为保持比赛的连续性和有利于进攻的原则,裁判员轻易不进行判罚,因此,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了对抗的激烈性。而激烈性对抗尤以前场、中锋位置的争夺为重。统计结果显示(表3),全部181次严重犯规前场犯规153次,占84.5%,而前场6个区域的犯规中,门前2号区域的严重犯规116次,是前场犯规的75.8%,其余依次为前场3号区域、中场、前场5号区域、1号区域和6号区域。不同运动队严重犯规区域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别,反映出前场尤其是中锋的对抗是现代水球运动基本趋势。

根据统计结果(表4),排除4米点球犯规,十运会男子水球比赛中出场犯规诱因可以归纳为防守中锋犯规、防对方切入犯规、防反拉人犯规和干扰发球几个方面。

2.2.1防守中锋出场犯规

水球的强对抗要求中锋不仅体型高大,而且要具备良好的爆发力,能够尽快摆脱对方纠缠接球射门得分。得中锋者,得天下。反之,对于中锋的防守也倍加重要,从表4可以看出,在防守对方中锋抢位过程中造成的抱、压犯规总计97次,占全部出场犯规的58.1%,门前2号区的出场犯规87次,是中锋对抗犯规的89.7%,可见,球门前中锋对抗造成的出场犯规是“六打五”的第一诱因。

2.2.2防对方切入出场犯规

防对方切入的出场犯规主要表现在防守对方队员从1号、2号、3号、5号区域向门前切入、突破与外线接应时造成防守队员被迫拖拉犯规。其次,对方发球快攻时,中、后场进攻队员快速突破、内切也容易造成防守出场犯规,防切入犯规总计47,是“六打五”的第二诱因。

2.2.3防反拉人和干扰发球出场犯规

防反拉人主要是攻防转换的瞬间,原进攻队员由于失去防守位置,为拖延对方进攻而有意或无意的拉人犯规。统计结果显示,防反拉人主要出现在中、后场,反映出进攻队员在本已经取得的进攻优势突然失去被对方反击时心态上的失衡,拖拉对方突破队员。相对而言,中、后场失位防守队员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快速追击完成防守或与其他队员换防,也可以由其他队员补防,最坏的结果也是被局部多打少,而出场犯规则完全让对方拥有20秒时间的多打少优势。干扰发球指防守队员在对方发间接球、球门球或角球时故意将球抛开或不放球,或者对方发球时球未离手势企图触球,妨碍比赛的正常进行[2]。中、后场防反拉人和干扰发球犯规显示出在激烈比赛中部分防守队员缺乏理性。

“六打五”的诱因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出场犯规。但总的说来,我国男子水球比赛出场犯规基本趋向理性化,绝大部分出场犯规缘于无法回避的直接对抗。恶意犯规、规则不清、不服判罚等原因造成的出场犯规基本没有发生。

2.3“六打五”战术特征分析

“六打五”战术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发球快攻战术和阵地进攻战术。发球快攻指在防守方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五防六阵型时快速发球,以充分利用前场或门前人数或位置优势组织进攻。发球快攻平均得分率80%,强弱队之间快攻成功率呈两极化分布,比赛成绩前四名队伍发球快攻成功率均达到100%,而后四名队伍除重庆队显示出对发球快攻战术应用比较熟练之外,其他三支队伍基本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快攻战术,快攻成功率为零。反映出弱队组织快攻或防快攻意识明显不足。

“六打五”阵地进攻阵型主要包括3-3阵型和2-阵型,以及两种阵型之间转化。阵地进攻得分手段可以粗略分为通过传球转移完成的传1号位、4号位门前边角射门;传门前2、3号位快速射门;中锋对抗出位接球射门和外线射门几种方式。根据现场统计结果(表4),阵地进攻外线射门次数与得分均列第一位。总计得42分,超过“六打五”总得分的50%,其余依次是传1、4号位射门、传2、3号位快射、发球快攻和中锋对抗得分。但从各种进攻方式的得分率来看,成功率最高的是发球快攻,其次是传1、4号位射门,余下依次为中锋对抗、传2、3位射门和外线射门。可以看出,“六打五”内线的对抗和移动、外线的快速转移和传球是战术成功的保障。内线中锋对抗直接得分虽然少,但正是门前攻防双方的激烈对抗、抢位,为外线释放更多的射门机会,同时内线的移动、抢位也创造出内线防守空档,接球射门。

综合分析“六打五”战术应用可以看出,发球快攻是在对手防守阵型没有稳定之前,充分利用人数优势和对方的防守空档快速得分最有效的方法。强队与弱队之间“六打五”发球快攻得分率存在显著差别,反映出水球强队队员在对比赛场面的观察、对形势变化的把握能力和进攻抢位、防反意识上明显优于弱队队员。

在“六打五”阵地进攻得分方面强弱差别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传1、4号位和传2、3号位得分方面,前三名队伍得分率远远高于后三名队伍,而在外线得分方面差异不大。结合赛场观察可以看出,“六打五”阵地进攻强弱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强队在“六打五”阵地进攻中内线队员移动抢位积极,能够结合外线的传球不停地调整位置;外线队员传球速度快,转移幅度大,传球转移意图隐蔽,能够很好地调动对方防守队员和守门员,内线队员一旦出现位置优势,外线队员传球、射门果断。而弱队外线传球速度相对较慢,意图明显,往往被对方逼近20秒时间才仓促出手。其次,强队2-4向3-3阵型转化自然、熟练,在阵型转化过程中,1号位进攻队员上提,整个六打五进攻阵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或者4号位队员上提,进攻阵型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打乱防守阵型,暴露出内线防守空档,果断传球射门。而弱队有目的的阵型变化较少,变化往往过于生硬,难以破坏对方防守平衡,进攻难以奏效。

在“五防六”上,强队内外线同样抢位积极,位置感强,能够始终破坏对手进攻姿势的平衡,而弱队内外线防守队员之间的配合缺乏默契,收缩与紧逼的时机把握不准,移动抢位被动,对转移球的路线预判能力较差。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六打五”成功率与比赛成绩之间相关非常显著,强弱队在“六打五”战术应用上的区别主要是六打五战术成功率的差异,强队队员移动、抢位、传球积极主动,“六打五”战术成功率远远高于弱队。

2)“六打五”诱因趋于理性,主要表现在防守中锋、方切入、防反拉人和干扰发球几个方面,其中,前场中锋位置的对抗是“六打五”的第一诱因。

3)“六打五”战术应用包括发球快攻和阵地进攻两个方面,其中发球快攻战术成功率、传1、4号位射门、传2、3号位射门以及2-4与3-3阵型的转化能力是区别强弱队六打五战术素养的主要区别。

3.2建议

1)建议提高水球队员尤其是防中锋队员的持续对抗能力的训练。

2)加强水球队员门前多打少或少放多能力的训练。

3)强化“六打五”快攻和“五防六”防快攻意识。

参考文献:

[1]PeterJ.CutinoSr.andPeterJ.CutioJr.WATERPOLOOFFENSIVEDRILLS[M].2004:150.

战术特征 篇4

1 短道速滑接力项目战术运用及特点分析

1.1 韩国短道速滑战术运用与特点分析

韩国队在女子3000m接力项目上可谓占据霸主地位。韩国队在棒次安排上, 一般都是将实力出众的运动员安排在第1、2棒, 相比较第1、2棒次的运动员, 在第3、4棒次上运动员实力就较弱一些。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在初始阶段就占据有利位置, 以实施教练员预定的战术安排。此外, 第1棒运动员的爆发力较好, 速度较快, 这样可以在出发后快速甩开对手, 争取比较理想的位置。在第4棒中, 韩国教练员安排了比赛经验丰富的老将, 目的是用老将丰富的经验, 根据临场形式自觉变化战术, 这对于大赛经验丰富的韩国运动员来说, 是其他队伍无法比拟的, 也为最终获得好的名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韩国队的战术特点主要是前程跟随、后程强冲。在比赛的前半程保留体力, 跟随前方队员, 占据有利位置, 在后程关键圈的角逐中, 后来居上, 拼劲全力强冲对手, 这种策略是韩国队的一贯做法, 在关键场次的比赛中多次奏效, 发挥出了应有的效果。

1.2 中国短道速滑战术运用与特点分析

中国队在战术的运用上始终坚持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根据每名队员的情况, 有目的的将其分别安排在不同棒次, 第1棒选择经验丰富且老练的运动员, 目的是开好头炮。第2棒选择竞技实力较强的顶尖选手, 目的是拉开与对手之间的距离, 为第2与第3棒次的交接奠定基础, 第3棒次中国队同样采用竞技能力强的队员, 目的是继续拉开与对手间的距离, 为第4棒树立信心, 中国队第4棒是全队最弱的棒次, 这是中国队的软肋和不足。中国队选择不同运动员在不同棒次, 不仅根据运动员个人的优、劣势, 更根据主要对手安排棒次的顺序, 克制对手的战术实施。所以说, 在没开赛之前, 各队教练员已经绞尽脑汁, 为比赛战术的制定勾画雏形。

中国队的战术特点主要是前程拉开与对手间的距离, 后程保持优势。在比赛的前半程选派竞技能力较强的队员, 拉开与对手间的距离。在后程阶段, 尽量保持前程所获得的优势, 这种战术特点存在很大的风险, 一旦前程被韩国队咬住, 那么在后程的角逐中, 中国队优势就荡然无存。

2 中国短道速滑战术训练的策略与手段

2.1 中国短道速滑战术训练的策略

战术对于短道速滑项目来说至关重要。在日常训练中, 合理安排和布置战术, 有利于在比赛获取优异的运动成绩。当然, 运动员个人能力也是决定如何运用战术的重要环节。在训练中, 特别要注重比赛的真实性, 可在训练在放置音响, 或增加观众, 以此来模式比赛现场的氛围。通过场景再现的方式, 模式比赛气氛, 已采取针对性的练习。此外, 可在训练中模拟重点对手的滑跑路线, 让二线队员, 故意阻拦和制约一线队的, 利用:卡位、阻拦、超越、切入、干扰、掩护等方式, 给一线队队员增加困难, 通过长期的模拟训练, 运动员会对有可能超越的路线更加熟悉感, 以期在正式比赛中对这几处关键点有很好的把控。应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 心理素质的好与坏, 将直接影响比赛的最终结果, 在运用战术中, 如果运动员不能够有好的心理素质, 那么对于战术的运用将形成很大困难。通过以上方案, 希望中国队在接下来的训练与比赛中, 多多动脑、抓紧研究和制定新的战术, 并且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 以期为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我国冬季竞技运动的长远发展进行铺垫。

2.2 中国短道速滑女队战术训练的手段

2.2.1 比赛训练法

中国队在队内进行测验或对抗比赛时可采用“以赛带练”的手段, 在队内比赛中充分运用教练员所传授的各项战术, 以带到演练战术的目的。通过比赛训练法, 能够更加与正式比赛相结合, 不仅达到更加真实, 而且还非常有针对性。可以说比赛训练法, 能够增加运动员的团队协作意识, 促进运动技能水平的发挥, 也是积累比赛经验的做法, 通过比赛训练法, 促使运动员更加熟练的掌控战术, 为在正式比赛中获取优异运动成绩而铺垫, 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训练手段。

2.2.2 抗扰训练法

在日常训练中, 应该针对对手的干扰建立抗干扰的训练方法, 在个人对抗中, 可采用领先滑跑或外道滑跑方式防止对方的干扰, 在集体对抗中, 可采用交替领先滑跑、互相掩护滑跑等方式, 通过对躲避对方的干扰, 让自己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在某些团队作战的特殊时候可不惜牺牲自己的位置, 确保队友处于比较安全的位置上, 虽然这样付出的代价比较高, 但是为了本队能够获取比赛的最终胜利, 认可牺牲自己, 也要保证团队的整体利益不受侵害, 所以, 抗扰训练法在训练与比赛中都非常重要, 应引起重视。

2.2.3 谋略训练法

通过在赛前针对教练员的安排和部署, 有针对性的实施教练员所安排的任务。如:发令后, 冲在最前方;跟随在对手身后, 减少冲力, 保存体力;为队友进行掩护, 使之形成更大优势等。此外, 该战术还应让运动员对教练员所安排的战术有明确的认识, 让运动员对对手的竞技状态有比较深入了解, 对场上的局面有良好的预判等。通过谋略训练, 破坏对手的计谋, 巧妙的运用教练员的安排, 以期在比赛中使自己始终对于优势的位置, 为获得比赛的胜利增加砝码。

2.2.4 模拟训练法

通过在赛前观察主要对手的滑跑录像, 在日常训练中, 结合主要对手的特征, 运用多套制定的战术, 充分进行模拟演练。还可通过软件输入对手的滑跑路线、滑跑规律、战术特征等, 有针对性的进行模拟训练。通过模拟训练, 不但使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中树立了良好的自信心, 而且在一些战术的运用和处理上更加细致和周全, 将给对手带来非常大的麻烦, 这也是运用模式训练法进行日常训练的主要目的, 通过针对性的模拟练习, 在比赛中定会发挥不可比拟的优势。

3 结语

中国短道速滑女队应提高队员的个人能力, 培养队员的战术意识, 通过对战术的合理运用, 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多变、新颖的战术类型, 提高对战术的运用于调控能力, 为夺取比赛最终的胜利创造条件。中国短道速滑女队应改变前程领滑、后程保持的战术方式, 应该在比赛前安排和布置多套战术, 在比赛中根据临场的变化, 结合运动员所处的位置和条件灵活的调整战术, 以期在比赛中获得更加优异的名次。中国短道速滑女队应该总结本届冬奥会的经验与教训, 对好的方面进行保持和巩固, 对不好的方面进行完善与改进, 以期提高我国女子短道速滑的整体实力, 以期在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创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杜放, 郑洪才, 罗彭.吉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2011, 33 (5) :76-79.

[2]杜放, 范尧, 郑洪才, 等.吉林省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J].少林与太极 (中州体育) , 2011, 3 (5) :38-41.

[3]杜放, 王岚, 代莹, 等.北方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1 (1) :126-128.

[4]杜放, 马文卿.普通高校开设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的价值与意义[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 21 (6) :7, 13.

[5]杜放, 年青, 马文卿, 等“.后奥运时代”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审视与反思[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 27 (3) :25-28.

[6]杜放, 迟兴学, 郑洪才, 等“.新农村”视域下农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 21 (7) :2-3.

[7]杜放, 郑洪才, 罗鹏, 等“.建构主义”视域下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解读[J].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 28 (2) :63-65.

[8]杜放, 阎帅, 岳青松.“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社区体育的价值取向与发展定位[J].山西体育科技, 2013, 33 (1) :41-44.

[9]杜放, 年青, 王林昆, 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术科项目设置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3, 31 (2) :60-64.

[10]杜放, 张耀.当代3000m障碍跑比赛战术策略的构建[J].山西体育科技, 2012, 31 (1) :9-11.

战术特征 篇5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专家访谈、录像统计、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目前世界前十名的女双选手相互之间的50场比赛录像进行分析,归纳出新赛制实施后这些世界优秀女双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特征,并对这些技战术特征做出系统的、定量的分析,从而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其内在规律,以期为我国女双项目提高技战术水平、取得优异成绩提高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羽毛球运动的书籍和科研论文,从中国知网上检索有关羽毛球女双和技战术的文章,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归纳,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大量理论依据。

(二)数理统计法

应用“羽毛球比赛数据分析系統”对比赛录像进行代码输入、解码、数据输出与分析。《羽毛球比赛数据分析系统》是由体育训练学博士蒋家珍、导师钟秉枢开发,采用数字编码技术,以数字形式将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场上技术运用的主要信息输入软件,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三)专家访谈法

对羽毛球业内专业人士进行访谈。

(四)录像统计法

对近年来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的比赛录像进行观察统计。

三、研究结果

(一)女子双打比赛过程发接发技战术运用特征研究

统计结果表明,女双比赛发球基本还是以反手发网前球为主,其中1号区比例最高,这主要是因为发1号区距离短,时间快,利于第三拍的抢攻;接发球以平推与拨球为主,其次为放网前球,其中,接发球采用平推技术的比例占30.9%,拨球为25.7%,搓球比例为21.3%,挑球和扑球的比例为19.3%,勾对角为11.6%。

(二)女子双打比赛前场击球技术运用特征研究

女双比赛争夺的重点主要在中前场,而且通过统计不难发现,最后一球得分主要是靠前场得分,21分制的实施使得前场下压进攻性技术使用比例上升,其中,推球和拨半场球的使用率最高,分别是28.8%和23.6%,然后是前场搓放网前球和扑球,比例为18.1%和15.3%,挑球运用比例为13.8%。

(三)女子双打比赛中场击球技术运用特征研究

在中场技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抽球,占51.2%,其次为接杀球,其中,接杀反抽的比例为18.1%,接杀放网前球的比例为15.2%,接杀挑球的比例为11.8%。

(四)女子双打比赛后场击球技术运用特征研究

新赛制的实施使得比赛节奏明显加快,所以,运动员后场以杀球为主,比例为43.9%,但是相比起男双运动员,女运动员力量和耐力方面的不足使得杀球比例低于男双运动员的后场杀球比例,女运动员的吊球等轻技术运用要多余男运动员,统计结果现实,吊球和高球分别是31.2%和28.9%。

(五)女子双打比赛过程拍数频数特征研究

统计发现,女双比赛节奏明显加快,拍数减少,每分球的回合拍数集中到8-12拍,占总拍数的65.2%。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女双技术男性化是女双项目的发展趋势。每球得分的实行加快了女双打法男性化的趋势。使得凶猛的进攻、平抽挡技术、积极的抢网等技术的运用在女双比赛中显得更加重要了;

2.在发接发技术的使用上,运动员更加注重推后场和扑球的技术来积极抢网,争取前三拍的主动;

3.前场技术运用上,推球、扑球等进攻性技术运用比例较大,挑球运用比例明显下降,这充分说明了运动员以进攻打法为主。

4.中场技术运用上,抽球使用率最高,接杀挑球使用率最低,接杀反抽的使用率较高,说明运动员即使在被动状态下也会努力争取尽快转守为攻;

5.后场技术运用上,杀球尤其是连续杀球的比例最高,高球比例较低;

6.每分球的拍数集中在8-12拍,拍数增多了,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提高了。

(二)建议

1.女双打法男性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更加重视速度、爆发力和无氧代谢供能水平的提高;

2.技术训练中要强调动作的一致性、选择性,意识训练中注重每拍之间的衔接,使得场上速度不断加快,进攻更加积极,尤其是发接发和前场的抢网意识一定要增强;

3.平时训练中加强抽球落点的变化以及被动状态下接杀反抽的质量;

4.要避开进攻时杀球力量和速度较差的弱点,发挥其柔韧性好、身体移动重心低、耐力好的特点,树立提高杀球落点质量并积极上网防守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 赵丰超.羽毛球比赛竞技节律现象解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2] 倪洽亚.我国隔网对抗优势项目制胜因素分析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3] 何年平.羽毛球女双高水平运动员失球的一般规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12(17):10-12.

[4] 张辉,戴金彪.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技战术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7(31):65-69.

[5] 张欣.新规则下中外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技战术应用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8.

战术特征 篇6

在世界男子网坛中, 一直以来前10名的运动员的排位基本上没有多少改变, 基本上在技战术的各个方面都处于明显的优势所以他们的打法肯定有我们学习之处。现通过比较优秀选手之间的差别来找出优秀选手的网球竞技特点及得分特点, 掌握男子网球的竞技特点及发展趋势, 从而为我国的男子网球的起步与发展找出好的出路提一些建议, 了解始终站在世界网坛前列的选手的取得这一成绩的原因, 发展自己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不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07世界网球男子单打排名前10的运动员, 第一至第十依次为: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罗迪克、达维登科、冈萨雷斯、罗布雷多、布雷克、哈斯、尤兹尼。

2.2 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通过搜集官方网站发布的数据, 用SPSS12.0统计软件程序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处理, 观察录象对前5名的共55场与第6~10的共40场比赛以及前5名与第6~10的运动员的相遇赛里的共6场比赛, 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比较、推理、论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球与接发球的分析

网球发球是唯一一个由自己掌握而不受对方控制的击球方法, 是当今优秀职业网球选手克敌制胜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它既是每一分的开始, 也是向对方进攻的开始。从表1可以看出世界前5位网球运动员的55场比赛与6~10位的40场比赛里ACE球、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这三项指标里, P>0.05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在双误和一发成功率方面, P<0.05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前5位的一发得分率与后者无明显差异性, 但其一发的成功率却与后者有着明显的差异, 前5位的发球的威胁性或发球得分的能力与后者相比并无明显的优势, 但后者是以牺牲成功率换来的。在ACE球方面, 6~10位的选手还高于前5位将近10个百分点, 这是由于前5位的选手是在较低的发球速度上将球发出的, 但在较低的发球速度上又想保持好的得分率, 就必须要解决好发球的角度与旋转问题。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决赛上, 费德勒的最快发球速度只有212km/h, 远低与冈萨雷斯的发球速度, 在这场决赛中费德勒的一发成功率为57%, 冈萨雷斯的为59%, 两者并无明显的差异。而在一发得分率方面费德勒的为82%, 与冈萨雷斯的68%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发球速度远低于对手的时候却能保证较高的发球得分率, 这是因为费德勒的发球更注重于落点的变化及发球的旋转, 用这种发球虽然达不到很高的发球速度, 但能起到很好的战术效果。

3.2 技战术的应用及效果

从表2中可见:前5位与6~10位的破发率及主动得分这两项的技术指标方面, P>0.05, 两者无明显性差异;而在上网成功率与非受迫性失误两项技术指标方面, P<0.05, 两者有明显性差异。前5位的主动得分稍低于6~10位, 但其上网成功率却高于后者, 而且非受迫性失误远少于后者, 这说明后者的网前进攻意识与能力很好, 但网前的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及运用方法上却不如前者, 主要的原因是发球与上网的衔接没有连接好, 而且网前的技术不够完善。

4 结论与建议

4.1 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4.1.1 发球技术

网球的发球在现代的网球比赛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它是最有效的得分手段, 可以说好的发球就是好的比赛的开始。无论什么样的发球类型的优秀的选手, 都可看出现代的网球发球正在朝着落点与角度的多变化和发球的多旋转方面发展。发球与下一拍的进攻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 不是只有大的发球速度就是一个好的发球, 而是一个能起到很好的战术效果的发球才是一个好的发球。发球应该不只是注重速度、力量, 而且是要在速度、力量的基础上提高落点的精确性和旋转的变化。

4.1.2 接发球技术

接发球同样是比赛的开始, 它不同于发球之处就是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只有在保护好自己的发球的同时再去破对手的发球局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可以说它在比赛中的重要性稍小于发球。因为它与发球相比不如发球有那么强的得分能力, 但要想赢得比赛就必须破坏别人的发球的得分。

4.1.3 综合性打法并突出网前打法将成为未来网坛打法的主流

在现代的网球技术里发球基本上可以说是最难掌握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技术了, 发球是一个运动员首先考虑的得分手段, 并往往与下一次进攻相结合, 高质量的发球使对手回球质量差, 从而形成网前有利的攻势, 或占据全场的主动。

4.1.4 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成为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

要想战胜对手, 首先要战胜自己, 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选手的技战术的发挥水平。在体能的储备和技战术相接近的情况下, 往往是勇者胜。

4.2 对我男子网球的起步及发展的启示

4.2.1

加强战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提高发球技术运用能力, 培养全面的技术, 结合运动员的选手的特点指定第2拍的有效战术组合, 处理好发球与第2拍的进攻的衔接能力, 提高运动员的底线的进攻能力。

4.2.2 建立聘请外籍教练制度。

这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男女网球运动员及时地了解并接触国外一些优秀选手的竞技能力、发展变化, 使其适应网球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同时, 还可以使我们的教练了解并学习国外优秀教练的训练理念、方法等。

参考文献

[1]陶志翔等.从上海网球大师杯赛看世界男子网坛发展趋势[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 .

[2]赵振平.突破一步——让球技达到更高层次[J].网球天地, 2005 (9) .

战术特征 篇7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2 0 0 4雅典奥运冠军、韩国直板选手柳承敏从2004~2007年参加的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的25局比赛作为研究对象, 对柳承敏在比赛中运用的技战术进行分析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柳承敏比赛”相关的文献资料, 整合相关信息, 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 录像观察法

对柳承敏在2004~2007年参加的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的25局比赛录像进行相应的观察和分析研究。

2.3 三段统计法

运用乒乓球研究中常用的三段统计分析法对柳承敏在2004~2007年参加的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的25局比赛录像中运用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柳承敏发球落点特征剖析

通过对历届乒乓球大赛中柳承敏的发球落点统计分析表明, 柳承敏的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 一个是近网区的中路, 另一个落点是中区的中路;其中近网区的中路占38.8%, 中区的中路占36.2%, 两个区域中球的落点占到了70%以上。从发球落点的其它区域来看, 另外6个区域也出现了发球的落点。其中近网区右路、中区的右路和底线的左路成为发球后落点的集中区, 分别占到了发球落点的6.9%、6.5%和5.2%。在近网区左路、中区左路、底线中路和底线右路的发球落点占整个比赛中发球落点的0.4%、3.9%、1.3%和0.9%。从上述统计可以发现, 柳承敏在比赛中主要以发中路中间区球和中路近网球为主, 这主要是为了抑制对方、便于自己抢先上手和主动进攻, 以发挥自己前三板的优势力争主动, 以取得比赛的胜利。此外, 从发球的落点来看, 柳承敏的发球除了发斜线下旋短球和斜线上旋短球外, 还配合左路底线追身球, 以造成对方来不及反应或拉攻时动作做不到位而造成失误, 从而使自己得分。此外, 在打关键球时, 柳承敏发球的落点主要在集中在近网区中路, 且以左侧下旋为主, 其目的主要是防止对方接发球强攻, 对自己造成威胁。

3.2 柳承敏接发球落点特征剖析

通过对历届乒乓球大赛中柳承敏的接发球落点统计分析表明 (见表1) , 柳承敏的接发球的落点主要集中在底线区域, 底线区的接发球落点占到了整个接发球落点的43.7%, 而近网区和中区接发球的落点占整个接发球落点的24.8%和31.6%。在底线区的接发球落点中, 球的落点主要集中在底线区的左路和中路, 分别占到接发球落点的19.9%和14.7%。在中区的接发球落点中, 球的落点主要集中在中区的中路, 占所有接发球的19.9%。在近网区的接发球落点中, 接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近网区中路, 占所有接发球的16.5%。由此可以看出, 柳承敏在比赛过程中接发球时多使用正手侧身位拉攻底线区中路、左路和反手位推斜线, 这也是其得分率较高的手段。尤其是在2004雅典奥运会乒乓球决赛中, 柳承敏的正手位拉冲得分率要远远的高于王皓, 从而夺得了奥运的冠军。此外, 柳承敏在处理接发球时多以快搓和摆短来控制对方, 将球摆短至近网区的中路和中区的中路位置, 以防止对方发球抢攻。

3.3 历届大赛中柳承敏三段技术指标分析

3.3.1 发抢阶段

柳承敏作为优秀的直板选手之一, 其得分的主要手段就是发球抢攻, 其发球抢攻具有非常大的杀伤力。从历届乒乓大赛中对柳承敏的发抢阶段的统计结果来看 (见表2) , 在比赛的过程中, 柳承敏的发球抢攻使用率非常高, 每场的使用率均在28%以上, 在48届世乒赛中发球抢攻达到了42.6%。此外, 从得分率来看, 柳承敏发球抢攻的得分率也非常高, 除了2007年世界杯中发抢阶段的得分率为45.8%以外, 所统计的比赛中柳承敏发球抢攻的得分率均在60%以上, 这说明, 发球抢攻是柳承敏在比赛过程中主要的得分手段之一, 并且其发球抢攻的成功率也非常高。

3.3.2 接抢阶段

除了发球抢攻表现的比较优秀外, 柳承敏的接发球抢攻也有尚佳表现。通过对历届乒乓大赛中对柳承敏的接抢阶段的统计结果来看 (见表2) , 柳承敏在比赛中接发球抢功使用率也比较高, 平均使用率为32.9%, 尤其是在48届世乒赛中, 接发球抢攻的使用率达到了38.9%, 具有很高的使用率。此外, 从得分率来看, 柳承敏接抢阶段的得分率在51.0%, 达到了优秀水平, 仅次于发球抢攻阶段。尤其是在第在4 8届世乒赛、在49届世乒赛和2004年奥运会中, 接发球抢攻阶段的使用率分别达到了52.4%、52.9%和59.1%。这说明接发球抢攻也是柳承敏得分的主要手段, 并且其接发球抢攻的成功率比较高, 尤其是接发球的摆短或大力拉冲, 并配合多变的线路, 均给对方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使其频频得分。

3.3.3 相持阶段

通过对柳承敏在比赛中相持阶段的统计结果来看 (见表2) , 相持阶段柳承敏的使用率要稍稍高于发抢阶段和接抢阶段的使用率, 为34.5%。但其得分率仅为39.0%, 处于不及格水平。这说明相持阶段是柳承敏的薄弱环节, 可以将该阶段作为战胜柳承敏的突破口。在相持阶段, 正手位柳承敏运用的主要是正手位拉斜线, 但是准确率并不高, 在第48届团体赛和2007年世界杯比赛中均有体现, 成功率仅达一半。在反手位, 柳承敏运用的多是反手推挡, 但是推挡力量薄弱, 加力推和挤切的技术运用较少, 也造成了反手位相持阶段的失分。所以, 在比赛的过程中, 进入防守阶段后, 要将柳承敏的反手位作为突破点, 加大进攻的力量和速度, 控制住柳承敏, 防止其侧身拉攻, 压制住他的正手, 从而降低他的威胁力, 从反手位突破得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从发球落点来看, 柳承敏在比赛中主要以发中路中间区球和中路近网球为主, 发球除了发斜线下旋短球和斜线上旋短球外, 还配合左路底线追身球。在打关键球时, 柳承敏发球的落点主要在集中在近网区中路, 且以左侧下旋为主。

(2) 柳承敏在比赛过程中接发球时多使用正手侧身位拉攻底线区中路、左路和反手位推斜线。柳承敏在处理接发球时多以快搓和摆短来控制对方, 将球摆短至近网区的中路和中区的中路位置。

(3) 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是柳承敏在比赛过程中主要的得分手段, 相持阶段比较薄弱。

4.2 结论

鉴于柳承敏的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比较突出、相持阶段比较薄弱的特点, 我国运动员要力争在前三板压制对柳承敏, 要接好柳承敏的发球, 尽量摆短或接抢, 不给柳造成抢攻的机会;同时提高相持阶段的能力, 将柳承敏的反手位作为突破点, 加大进攻的力量和速度, 控制住柳承敏, 防止其侧身拉攻, 压制住他的正手, 从而降低他的威胁力, 从反手位突破得分。

参考文献

[1]郭可雷, 徐本力, 龚健, 等.2007年乒乓球男子世界杯柳承敏技战术特点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 (5) :59.

[2]郝哲, 蔡学玲, 郝玉娇, 等.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柳承敏技战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2) :258.

战术特征 篇8

进入21世纪后, 世界男子篮球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欧洲篮球的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欧洲球队一直以来, 以严谨的阵地战术贯彻和崇尚配合的集体篮球为特点。对欧洲篮球阵地战术特征进行研究, 在实践上,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备战, 在理论上, 有利于学界更准确地把握欧洲篮球发展的趋势。

本研究在参考某些国外文献的基础上, 选取一些指标进行归类分析, 使数据得以量化。同时对固定战术进行图解分析, 这样可以从定性、定量两方面, 更全面地、直观地解析阵地战术的设计特征, 以及应用的特征。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07年欧洲篮球锦标赛中, 西班牙和俄罗斯两支球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 了解欧洲篮球战术风格特征, 确立阵地战术使用的指标体系。

2.2.2 录像分析法

采用软件“会声会影10.0”进行视频切割, 与专家反复观看切割视频后, 采用软件“playbook9”画出战术图。

2.2.3 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的数据通过spss11.0进行处理, 解析数据, 研究阵地战术的特点。

3. 结果与分析

3.1 录像分析指标的选取

在进行录像分析时, 根据篮球比赛和篮球阵地战术的特点, 参考了有关专家、教练的意见, 本研究最终筛选了以下几个指标:

(1) 阵地战术类型 (2) 使用战术的时间 (3) 战术发动时进攻时间 (4) 战术持续时间 (5) 对手防守 (6) 通过战术应用得分

3.2 俄罗斯、西班牙两队战术使用基本情况

录像显示总体上俄罗斯队在阵地战术使用的成功率、阵地战术使用次数、通过有效执行战术得分方面均高于西班牙队。俄罗斯队在下半场开始后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战术, 并且不断地变换阵地战术, 造成了西班牙队的不适应。而在第四节, 俄罗斯队虽然整体上战术执行的成功效果有下降, 并且减少了战术变化, 但是通过反复使用稳定的、战术效果较好的十号战术和九号战术, 尤其是在最后时刻, 连续四次战术执行成功, 并取得关键的4分, 为最终比赛实现逆转, 奠定了基础。

3.3 俄罗斯、西班牙两队阵地战术使用的时间特征分析

如表1所示, 将四节比赛分为三个时段, 然后将阵地战术执行的成功次数和使用次数进行归类, 并计算成功百分比。俄罗斯队战术成功率从开始时段到最后时段是逐渐递增的, 而西班牙则是呈下降趋势。通过回归录像观察, 发现俄罗斯队战术变化快, 在第一时段战术执行不利的情况下, 往往在暂停后, 或者通过换人, 在第二时段采用不同的、变换的阵地战术扰乱对方的布置, 而在第三时段, 则是比较固定的采用一到两种前一阶段, 或者整场比赛效果较好的、使用较为稳定的阵地战术。

如表2所示, 两队战术执行时的剩余进攻时间和执行战术持续时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这说明在阵地战术执行持续时间和策动时机特征方面, 两队不具有差异。即战术策动时, 平均进攻时间还有16秒左右, 战术被中断或者执行完成导致战术结束的平均时间在7秒钟左右。

表3是对战术执行时剩余进攻时间和战术执行持续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的是Pearson相关系数。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 两队在阵地战术执行时间和战术持续时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即战术策动的越早, 战术持续的时间会相对越长。

(*P<0.05相关具有显著性**P<0.01相关具有高度显著性)

表4是两队执行战术剩余时间和与战术执行持续时间与战术执行成功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的是Spearman相关系数。通过数据发现, 战术持续时间和执行战术剩余时间与战术成功之间相关不具有显著性。这是可能是由于战术设计特点, 对手适应程度和战术被阻断或停止的原因不同造成的。因此, 仅从时间特征上, 无法证明延缓发动阵地战术进攻时间可以降低阵地战术执行的成功效率的假设。

分析

3.4 俄罗斯、西班牙两队阵地战术设计特征分析

决赛中两队战术使用频率前五位的战术, 在经过对数据分析后, 发现阵地战术成功次数最多的几套战术也在使用前五位的战术中。通过切片录像, 反复观看, 通过相关绘图软件, 绘制出了战术图。

3.4.1 俄罗斯队战术设计特征分析

(1) 战术五

图2, 图3是战术五的路线图, 这是当前很流行的攻人盯人的战术设计, 该战术要求球场上有两名技术全面的高大队员, 即四号位和五号位。该战术特点是高大队员初始站位靠外, 使防守整体外扩, 内线空间较大, 通过高位的掩护, 策应传球和外线队员的穿插获得投篮机会。

(2) 战术九和战术十

图4和图5分别是战术九和战术十, 都是针对人盯人防守的进攻设定。战术九的主要特点是其他队员无球跑动, 通过1号位球员持球突破后, 创造突分机会, 给外线的4号位球员, 或者向其他空位传球, 创造得分机会。战术十的特点是, 进攻队员起始站位靠外, 拉空内线, 通过掩护、突分创造投篮机会。

3.4.2 西班牙队战术设计特征分析

(1) 战术四和战术七

图8和图9分别是战术四和战术七, 都是针对人盯人指定的进攻战术, 战术四的特点与俄罗斯队战术五基本相似, 战术七也是在通过5号位球员和4号位球员在高位掩护拉开内线空间, 通过端线空切、穿插, 创造投篮机会。

(2) 战术九和战术十二

图10和图11分别是战术九和战术十二。战术特点是通过5号位球员和3号位球员在高位掩护后内切, 在限制区完成二次掩护, 从而创造投篮机会, 或者形成以小防大的错位防守。战术十二特点是通过高大队员在弱侧的无球掩护, 通过传导球, 实现内线防守错位, 或者形成内线的一对一机会。

4. 结论

研究发现欧洲篮球阵地战术进攻具有以下特征:

4.1 阵地进攻战术执行效率高。能通过有效的执行战术创造出投篮机会, 而战术执行效率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进程。

4.2 阵地进攻战术保持与变化时机具有时间特点。即在比赛时段一 (每节7—10分) 和比赛时段二 (每节3—7分) 战术变化多。而在最后关键时段 (每节1—3分) , 战术变化较前两个时段较少, 多采用前一时段进攻效率较好的阵地战术。

4.3 阵地进攻战术执行的持续时间和发动时剩余的进攻时间较为稳定, 并且二者有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4.4 阵地进攻战术设计注重扩大内线空间, 高大队员执行战术初始位置普遍较高并且跑动范围较大。

参考文献

[1]Inderpal Bhandari.Jennifer Parker Etc.Advanced Scout: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in NBA Data[J].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1997 (1)

[2]孙民治, 陈钧, 方明.21世纪世界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趋势——兼论中国篮球运动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1 (1)

战术特征 篇9

关键词:网球,李娜,红土场地,技战术

众所周知网球四大公开赛由于场地涂层不同, 选手在比赛中所采用的技战术也会有所区别, 因此分析选手在不同场地技战术运用的特点, 一方面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对手的技战术特征, 采取有针对性的战术对策, 另外对自身技战术更细致的了解, 才能知己知彼不断的加强和改进技战术使用的有效性, 使比赛的获胜率有所增强。作为我国目前顶尖选手的李娜在2011年澳网赛场上获得亚军后, 又获得2011年法网冠军, 标示着目前在硬地、红土战绩都已达到较高竞技水平, 本文通过对李娜近年在红土场地比赛技战术使用进行统计, 使技战术的分析更加细化, 进一步从场地的性能上对其进行技战术特征分析, 使其能在四大公开赛赛场上继续保有上佳表现。

1、不同阶段技战术使用特征分析

1.1、不同段落得失分比较分析

从不同段落得失分可以了解选手战术使用的特点, 是善于在发接发阶段获得赢球还是善于打相持球。李娜发接发前四拍段得失分占总得失分54%, 其次是5-8拍段落, 由此可见即便是在红土场地上李娜技战术特征也体现在发接发抢攻段, 并且从得失分所占比例也可以看到, 无论得、失分都是随着比赛的进程逐步下降这一点也说明李娜技战术特征。

但从每个段落得、失分占该段落比例看发接发前四拍段失分高出得分50个百分点, 而另外两个段落均为30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尽管发接发前四拍段是李娜技战术使用的主攻方向, 但还应注重击球的质量, 降低失分比例, 从而提高赢球胜率。

1.2、发接发前四拍得失分及比例分布

在对李娜发接发前四拍段落得失分进行进一步分析中可以看到, 发球得、失分比例在所有四拍击球中所占比例最低, 其次是第四拍球, 而接发球和第三拍球比例相同。从得分所占比例看第三拍球得分比例最高, 其次是第四拍球, 而失分所占比例看接发球失分比例最高, 其次是第三拍球。从每项技术自身对比看, 李娜发球得失分差最小, 而接发球得失分差最大, 体现出李娜发球相对比较稳定, 并且给对手也制造一定的威胁, 因此为第三拍击球得分创造机会, 但从第三拍球失分比例比较分析看, 把握第三拍球机会的能力还需加强, 使发球抢攻战术使用更加有效。同时在接发球技术环节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击球的稳定性, 首先要保证接发球的成功率, 降低主动失分, 从而更加有效的完善接发球抢攻战术, 使发接发前四拍击球成为真正有效的进攻武器。

1.3、相持段得失分比例分析

相持段是指5拍球后的击球, 从技术统计的角度看, 5、6拍球还与发球和接发球有一定的关联, 但随之而来的击球就能基本体现一名选手多拍相持的能力。李娜相持段总得分要高于失分, 其中对方失分送给李娜占60%多, 自己主动得分也占接近40%, 得分方式体现出女子单打比赛的特点, 得分的来源更多依靠对手的失分。从失分看李娜的非受迫性失分高于被动状态下失分, 也充分说明李娜在场上始终抱有以我为主的技战术风格, 要么一拍制胜, 要么就失去得分机会。因此在今后的比赛中李娜在坚持自己打法的同时, 还应注重强调击球有效性, 减少非受迫性失分的同时, 加强防守反击能力, 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技战术优势。

2、发球轮数据挖掘技战术特征分析

2.1、发球落点与赢 (输) 球率排序

发球赢 (输) 球率是指选手在比赛中, 发球成功后延续所产生的任何技术行为得 (失) 分的球数除以该场次所有发球成功球数所得百分比。反映选手发球战术系统的技战术水平。

李娜在发球落点选择上右区内角使用最多其次是左区外角, 但共同的特点是赢球比例高于输球比例, 但得失分相差比例不大。最值得关注的是左区外角发球李娜使用率排在第二位, 赢球率排第一位, 输球率排在第六位, 说明左区外角发球具有一定的威力, 能够给对手造成威胁, 为后续技术行为创造机会。

2.2、发球轮前两拍球落点与得失分特征分析

发球轮前两拍得失分是指李娜发球、对方接发球并出现得失分结果。体现了李娜发球直接得分的能力以及对方接发球失分情况。

在发球前两拍出现结果的统计中, 无论是右区还是左区李娜发内角球数量都高于其他落点, 其赢球比例也都高于输球比例, 两区赢输百分比基本相同。但分析使用与结果关联情况看, 右区中路使用不多但赢球率最高, 达到百分之百, 其次是右区内角赢球比例达到95.7%, 相比右区外角输球比例最高38.9%。左区各个落点赢输比例差别不大。由此可以提出采用发球抢攻战术时, 尤其是关键分时, 可将右区发中路作为突变战术, 以速度和落点的准确限制对方回球角度或造成对方接发球直接失分。

2.3、发球轮前三拍落点与得失分特征分析

对所统计比赛中发球轮前三拍各种组合出现得失分共有39条记录, 但归纳出技术序列使用频率较高的组合主要技战术特征体现在:所有组合中李娜发左区外角→对方回斜线球到左区→李娜变直线使用率高, 赢输球比例相对均衡。而若对方接李娜发的左区外角球回球至中路, 李娜将球分到右区位获胜概率较高, 总共有4次该组合, 全部得分。而李娜发右区内角球, 对手回击至中路, 李娜再次回中路球, 失分率高达100%, 在此情况下李娜在第三拍球若回球至对方左区位, 失分率也很高为80%。

技术序列特点表明, 李娜第三拍球回至同线路时赢球比例普遍不高, 特别是发对方右区内角后, 第三拍失分都比较高, 对比发球轮前两拍得失分看, 发内角球后一旦缺乏攻击性和落点准确性后, 对方将球顶回中路后, 往往由于准备不充分而造成失分。另外从第三拍击球落点分析, 主动变线是李娜得分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比直线变斜线要好于斜线变直线, 同样由中路分边时分右区好于分左区。因此在同线路对峙时要将角度拉开取胜概率才可提高。同时还要加强发球的有效性及质量, 要善于把握发球机会提高第三拍击球得分。

3、接发球轮技战术数据挖掘特征分析

3.1、接发球回球线路与赢球率分析

接发球回球路线分为直线、中路和斜线。从接发球回球路线看无论是右区或左区接任何落点的球, 李娜回中路基本都高于回直线和斜线球, 而在左区接中路、外角回斜线均略高于回中路和直线。从最终效果看, 李娜接发球赢球率只有不到30%。从接发球落点分析在右区接内角球回直线赢球率明显高于其他, 其次是接外角回斜线、接中路无论是回直线、中路、斜线赢球数都略高于输球数。而接外角回中路输球数明显高于输球数。左区特点显示, 接外角或中路回斜线赢球数都高于输球数, 但无论是接外角还是内角回直线效果不佳。由此分析看, 在接发球环节李娜还需进一步加强, 并有能力为后续技术发挥创造机会。到了高水平阶段选手除了具有较强的保发能力外, 关键要看破发水平, 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接发球方式及回球路线就显得尤为重要。

3.2、接发球轮前2拍落点与得失分关联分析

对方第三拍击球出现得失分结果的数据, 即李娜接发球对对方产生如何的效果。在所统计比赛中对方的第三拍球送给李娜48分, 自己得9分, 间接说明李娜接发球也给对方造成的威胁。从落点分析看, 当李娜接发球回到对方左区位次数要高于其他路线, 并且赢球率也高, 说明接发球压制对方反手位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3.3、接发球轮前3拍落点与得失分关联分析

接发球轮前3拍球体现李娜接发球抢攻战术使用效果, 在所查询的接发球轮前三拍击球落点与得失分关联技术序列显示共有24条, 其总分数有52分, 而李娜得14分, 失38分。分析所选择的数据是比赛中出现次数较高的序列, 可以看出李娜接发球主要还是以回中路为主, 从击球组合路线看, 当李娜接发球回中路后, 对方再次还击到中路, 所出现的三种路线有所区别, 李娜分边到对方左区位赢球率100%, 分边到右区后输球率要高于赢球率, 这点与发球轮前三拍有所不同, 而与对手中路对峙输球率100%, 在斜线变直线这一点上稳定性还是有所欠缺。

4、底线正反手得失分比例分析

底线正反手是指发接发球后选手在底线使用正反手击球并产生得失分结果统计。在当今女子单打选手中, 几乎都属于底线型打法, 因此底线正反手技术的优劣对比赛胜负起到决定性作用。表10统计显示, 李娜无论得、失分正手比例都略高于反手, 但相比正手得分高出反手得分12.4个百分点, 而失分高出6.4个百分点。因此底线击球中正手技术还是李娜比赛中的有利武器, 在继续保持优势的前提下, 加强正反手击球技术的稳定性, 使底线技术更加均衡。

5、对李娜红土场地技战术特征概括

5.1、红土场地比赛中李娜得失分段落主要分布在发接发前四拍, 接发球和第三拍得失分占据前四拍击球69%, 相比第三拍得分、接发球失分高于其他拍数, 因此接发球稳定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5.2、李娜相持段总得分要高于失分, 其中对方失分占60%多, 自己主动得分也占接近40%, 从失分看李娜的非受迫性失分高于被动状态下失分, 因此今后在比赛中李娜除了坚持自己打法的同时, 还应注重强调击球有效性, 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技战术优势。

5.3、发球轮技战术使用情况分析, 发球抢攻战术中, 主动变线是李娜得分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比直线变斜线要好于斜线变直线, 中路分边时分右区好于分左区。因此在同线路对峙时要将角度拉开取胜概率才可提高。

5.4、接发球轮技战术特征分析:接发球轮前3拍球体现李娜接发球抢攻战术使用效果, 从击球组合路线看, 当李娜接发球回中路后, 对方再次还击到中路, 所出现的三种路线有所区别, 李娜分边到对方左区位赢球率100%, 分边到右区后输球率要高于赢球率, 这点与发球轮前三拍有所不同, 而与对手中路对峙输球率100%, 在斜线变直线这一点上稳定性还是有所欠缺。底线击球中正手技术还是李娜比赛中的有利武器。

参考文献

[1]唐青.2009年法网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单打比赛分析[J].科技信息, 2009, 29:556-557.

战术特征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奥运会女子跆拳道49公斤级冠军吴静钰为研究对象, 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本研究开展的过程中, 为了能够全面了解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情况和研究动态, 通过查阅吉林省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收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大量的学术专著和研究资料, 除此之外, 还利用中国知网在线文档共享平台, 收集了大量的电子文献资料, 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所需的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确保本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在本研究开展的过程中, 还就与本研究相关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 对国内著名的跆拳道教练员、运动员以及运动训练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 访谈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以及邮件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 为本研究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1.2.3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归纳与整理, 通过Excel2013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利用数理分析来更科学、直观、准确地支撑本研究的论点, 以期为本研究的结论提供参考依据。

1.2.4 逻辑分析法

本研究运用归纳、类比等方法, 对所获取的资料和信息逐一进行整理, 并对整理后的内容进行推理, 并提出合理化意见, 以期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5 个案研究法

本研究选取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吴静钰作为个案, 针对女子跆拳道技战术训练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希望能够据此提炼和归纳其科学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吴静钰各场比赛情况分析

2008年, 吴静钰在经过多次淘汰赛后最终赢得了参加北京奥运会跆拳道女子小级别比赛的参赛资格, 并在女子49公斤以下级别的比赛中, 依次通过了1/8决赛、1/4决赛和半决赛, 最终在最后的总决赛中赢得了冠军。在本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分析并总结了吴静钰在4场比赛中的具体战况, 如表2所示: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 吴静钰在前两场比赛中, 即在1/8决赛和1/4决赛中, 都是以高出7分的压倒性优势来战胜对手, 这表明吴静钰在赛场上是具有很强的得分能力的。但在后两场比赛中, 即半决赛与总决赛中, 吴静钰取胜的得分优势在不断变小。而且从整个比赛过程中来看, 吴静钰总是掌握着赛场上的主动权, 其主动出击次数较多, 且伴随着大声的“啊”、“呀”声, 在声势上也占尽了优势。而4场比赛中, 最艰难的一场比赛就是半决赛, 半决赛中吴静钰的竞争对手是中华台北的杨淑君, 杨淑君曾经在同年的亚锦赛中打败过吴静钰, 可以说是吴静钰的一个强敌。因为两个选手曾经交手多次, 对于对方的战术以及优势都相对较为了解, 因而战况较为激烈, 但在比赛中吴静钰沉着应对, 发挥较为出色, 并多次连续运用劈腿和连环腿的战术, 使得杨淑君没有招架反击的机会, 最后以4:1比分取得胜利, 进入了最终的决赛。在决赛中, 吴静钰面对的对手更加强大, 是泰国的小将贝德蓬, 但在本次比赛中, 贝德蓬好像意识到吴静钰较为强大的攻击力, 而没有积极采取进攻策略, 而是大部分都是采取了防守战略, 这就给吴静钰了更多攻击的机会, 因而很快就拿到了1分。之后, 贝德蓬因为表现出较为消极的比赛态度而被裁判处以罚1分的决定。在第三局中, 贝德蓬露出了一个破绽, 被吴静钰及时发现并加以利用, 以一记劈腿将贝德蓬击中在地, 这样虽然没有赢得比分, 但对贝德蓬的心理施加了很大压力, 使得贝德蓬在没有结束比赛时就失去了斗志, 最终吴静钰以1:-1的比分赢得了北京奥运会女子小级别跆拳道比赛的冠军。

2.2 吴静钰腿法攻防情况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 从吴静钰在腿法的使用率上来说, 其主动进攻的比率要比防守反击的比率高出了20%。但是与此同时, 根据图1中对她在比赛中腿法的使用情况所进行统计也可以发现, 在腿法的使用上, 吴静钰并不是在每一场比赛中均表现出了主动进攻比率高于防守反击比率的情况。例如:以第一场比赛为例, 在第一场比赛中, 吴静钰打的比较保守, 相应的在比赛中主动进攻使用的比率也要比防守反击使用的比率要少。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场比赛中, 吴静钰在比赛中的主动进行使用的比率有了明显的增加, 并在决赛中将其发挥到了最好。而这种情况则表明, 吴静钰在跆拳道运动比赛的过程中, 对于腿法的运用, 并不是一味的只追求进攻的, 与此相反, 她反而更重视在防守中寻找得分的机会。

而且对图1进行进一步的观察还可以发现, 吴静钰在比赛的过程中, 腿法的得分率与腿法的使用率之间呈现的是正比的关系, 这表明, 吴静钰在腿法使用上的得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而且对她在4场比赛中, 腿法的得分率进行分析也可以发现, 在腿法的使用上主动进攻的得分要比防守反击的得分要高了41%。而且在对比赛录像资料进行观摩和研究的过程中, 还发现, 在比赛过程中, 吴静钰利用灵活的步法变化以及身体的晃动, 实现了对与对手之间的距离的合理控制, 而且还能够利用一些虚晃的假动作来巧妙的寻找比赛对手的破绽, 以尽可能的发现有利的得分机会, 并实现对比赛对手特长发挥的限制, 从而利用自身良好的爆发力和柔韧素质不断得分。

2.3 吴静钰腿法技术运用情况统计分析

通过图2所进行的统计可以看出, 吴静钰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使用最多的腿法战术主要是前横踢和后横踢, 其次是下劈技术和正蹬技术。而后踢、后旋以及侧踢则应用的相对较少。这是因为中后踢以及后旋踢技术都是跆拳道技术中难度较大的战术方法, 虽然杀伤力很大, 但在比赛中仍然需要谨慎使用, 不得直接使用这些高难度的腿法, 以防对手趁机反攻而处于下风。使用前要以其他战术进行试探对手, 在最合适的时机运用中后踢和后旋踢, 就能够一举获胜。从吴静钰的比赛过程来看, 其使用后踢、后旋以及侧踢等战术时, 成功率较低。但从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出吴静钰能够将多种腿法来相互配合使用, 也再次证明了其技术能力掌握的较为熟练全面, 能够灵活多变地使用各种腿法战术。

2.4 吴静钰横踢与下劈核心技术运用的对比分析

通过图2针对吴静钰在比赛过程中腿法战术的总体使用情况统计可以看出:吴静钰在参加跆拳道运动比赛的过程中运用最频繁的战术就是后横踢腿, 使用次数为40次, 次之的是前横踢腿, 使用次数为34次, 分别占总战术使用次数的33.06%和28.10%, 总体来说就是横踢腿战术的使用率占数的60%以上, 由此也可以看出, 吴静钰在比赛中的核心技术就是横踢腿技术。而实际上, 横踢腿技术也确实是一个具有很强攻击性的跆拳道战术, 具有快速、简单、有效等特点, 并且横踢腿技术能够与其他技术很好的衔接在一起成为一个连贯的复合战术, 增大了攻击力度, 进攻更加勇猛。另外, 横踢腿战术的适用范围非常广, 能够迅速击中对手的各个要害部位, 因而是跆拳道运动日常训练中的重点战术。

除了横踢腿以外, 吴静钰在比赛过程中运用到的最多的战术就是下劈技术。在跆拳道运动中, 下劈技术是以比赛对手的头部、胸部以及腹部作为主要攻击目标的, 并且跆拳道的竞技比赛规则规定, 使用下劈技术是能够多得分的, 因而更具使用优势。尤其是在大型比赛的高手对决中, 每一分都是关系到最终能否获胜的关键, 因而在比赛的关键时刻, 若能使用下劈战术有效攻击对方, 就能直接获得两分比分, 战况局势或许就能被瞬间扭转过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跆拳道的半决赛中, 吴静钰就是以一记下劈击中了我国台北的选手杨淑君的头部, 从而赢得了决定比赛局势非常关键的两分。另外, 从整体比赛状况来看, 吴静钰使用了25次下劈, 使用次数较横踢腿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下劈战术的应用相对较难, 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在比赛中也更加消耗体力, 同时也容易被对手抓住破绽反击, 冒险指数较大, 因而在高级比赛中, 最好不要频繁使用下劈战术, 而是以横踢腿战术为主是最佳的。

2.5 吴静钰比赛中各种腿法的得分情况分析

通过图3所统计的吴静钰在各种比赛中所使用的腿法的得分情况统计可以看出: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 吴静钰得分排在前三位的腿法分别是:前横踢、后横踢以及下劈, 在比赛的过程中, 吴静钰利用这三种腿法进行得分的比率占到了她在比赛中总得分的85%, 与她在比赛中腿法的使用率呈现出了正比的关系, 这不但表明了吴静钰在比赛中的腿法使用情况, 同时也说明, 如今在高水平的女子跆拳道国际赛事中, 运动员的得分技术开始越来越趋于简单、实用和有效。而与此同时, 她在横踢技术的应用中, 后横踢的技术, 要比前横踢的技术得分要高, 利用后横踢得分的比率占到了其总得分的40%。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据分析是因为后横踢进攻相较于前横踢而言, 不但便于起动发力, 而且动作运行的路线长、产生的力量大, 击打的效果也更为明显。

在女子跆拳道运动比赛中, 要击打得分, 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击打的部位要准确, 所击打的部分必须是跆拳道运动所规定的允许击打的得分部位;其次是击打必须要有一定的力度, 保证击打的有效性。在击打动作完成之后, 要能够让对方产生一定的位移或者是被击打的效果。而在女子跆拳道运动中, 前横踢与后横踢相比较而言, 前横踢最大的优点在于, 离对方比较近, 比较容易击中对方, 而同时前横踢之所以不易得分, 则是因为前横踢相对来说, 不便于发力, 往往达不到击打得分所需要的力度。因此, 在女子跆拳道比赛中, 多数选手前横踢的得分均普遍比较低,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 提高运动员前腿进攻的得分能力已经成为了如今女子跆拳道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6 吴静钰使用高难度腿法击头得分的情况分析

根据图4中所统计的吴静钰在比赛中利用腿法击头得分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比赛过程中, 吴静钰采用腿法击头的战术来获得比分时, 下劈时的得分率是最高的, 次之是横踢和后旋技术。在观看研究吴静钰的比赛录像时我们注意到吴静钰在使用下劈技术对对手展开攻击时, 形成了其独特的下劈技术风格, 即以前腿的远距离进行攻击, 尤其注重攻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通过对其在比赛过程中的观摩和分析可以发现, 吴静钰最漂亮的一次攻击是在北京2008奥运会跆拳道比赛的1/8决赛中, 吴静钰很好的抓住了阿兰戈进攻时的破绽, 并及时采用一记后旋踢击中了对手的头部, 从而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除此之外, 通过对比赛录像的观摩和分析还发现, 吴静钰在比赛的过程中, 利用横踢在击头得分上的效果比较差。虽然说, 横踢在所有的腿法中, 是在比赛中使用频率较多的一种方式, 但是在几场比赛中, 却仅仅成功击打到了对手一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据分析是因为, 利用横踢来击头或者是击打胸腹部时, 横踢击头容易出现转跨不充分的问题, 从而使得运动员在击打的时候脚的发力方向偏向斜上方, 不但不易击打得分, 而且还容易因此给比赛对手提供反击的机会, 而这也是横踢往往在跆拳道比赛中击头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到吴静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4场比赛中的表现, 在横踢的使用上, 她也只是在与比赛对手连续出腿的混战中, 曾利用横踢击中了一次比赛对手的头部, 得到了2分。但是针对吴静钰来说, 其之所以在比赛的过程中, 击头的动作频频出现, 是因为其自身的柔韧素质比较好, 在出腿击头时, 往往能够触碰到对手的头部, 从而让比赛的对手觉得防不胜防, 在气势上和技术上, 给予对手压力和震撼, 并以此来破坏对手的技术体系, 为自己赢得得分的机会。这一点也很好的表明了吴静钰良好的身体素质水平和过人的胆识, 在其取得比赛胜利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吴静钰的主要战术是横踢技术, 其次是下劈技术, 这也是为其赢得较高分数的核心技术, 得分率较高;其中横踢技术较为简单实用, 因而使用率最高, 而下劈技术相对有一定难度, 因而使用率较低, 但得分率较高。吴静钰在比赛中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 以积极主动的进攻为基本战术策略, 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 灵活运用各种战术, 难易搭配, 出其不意, 最终赢得了北京奥运会女子小级别跆拳道冠军。

3.2 建议

应注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女子跆拳道运动的项目特点, 制定符合运动员实际的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并在训练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注意强化训练负荷的监控机制, 以确保科学的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个性化训练体系的构建和整体效果的充分发挥。要重视女子跆拳道技战术的创新, 围绕“变化”的规律下, 结合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女子跆拳道运动的项目特点, 借鉴和吸收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战术训练经验, 促进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的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新轩.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选材标准与测评步骤[J].武汉体育大学学报, 2002 (6) :141-142.

[2]杜放, 郑洪才, 罗彭.吉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2011 (5) :76-79.

[3]谢玉辉, 唐成.跆拳道竞赛规则的修改对比赛产生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6) :87-89.

[4]杜放, 李红梅, 郑洪才, 等.第1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竞争格局及我国田径竞技实习剖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3 (8) :87-92.

[5]刘宏伟.论跆拳道的进攻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报, 2008 (2) :27-28.

[6]杜放, 王岚, 代莹, 等.北方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 :126-12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战术特征】相关文章:

对足球进攻战术中时空争夺特征的研究09-11

战术应用05-25

战术教学06-13

战术训练07-08

单打战术08-06

散打战术08-19

灭火战术09-05

战术效果09-15

基本战术09-16

门球战术范文05-17

上一篇:怎样才算好课下一篇:免疫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