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加工专业英语

2024-07-27

矿物加工专业英语(精选十篇)

矿物加工专业英语 篇1

近年来,高等院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各种国际交流日趋频繁[4],迫切需要大量既精通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又具有熟练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参与国际全球化竞争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因此,有必要在高校进行教学方法和教材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强化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1 传统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1 问题一: 缺乏适合的教材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英语教材所选编的文章一般都来自本专业的英文经典论著,虽然这样的教材系统性较好,但是存在题材单一,理论性强、实用性较差、内容枯燥的问题。同时,由于专业英语教材与大学基础英语少有衔接,阅读量非常大,而且专业词汇很多,在难度上没有循序渐进,造成难度太高,学生要完全理解和接受非常困难,特别是一些本身基础英语较差的学生,很难独立完全理解课文,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高,学习效率低,因而难以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2 问题二: 教学手段单一

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专业性,强调学生在专业英语文章的阅读能力方面的提高,而缺乏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专业词汇、解释复杂长句和翻译原文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实践环节少,学生只能被动地记笔记,难以参与到积极的课堂活动中。因此很多学生反映,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枯燥乏味。

1. 3 问题三: 专业英语的特点没有明确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英语不同于普通英语,它具有科技英语的特点。科技英语的表达要求规范、严谨,没有口语表达或俚语等[5]。科技英语的最大特点是逻辑性强,在句法上包括大量的因果从句和以it作形式主语所引导的句子结构,一般不强调主体( 即实施者) 的作用,因此在语态上常表现为被动语态[6]。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英语在词汇上也与普通英语具有较大的差别。大量的专业词汇是由词根和词缀转化、派生出来的,规律性明显,因此掌握了一定的构词法可以掌握大量的相关专业词汇,缩短记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突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信心。

2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改进措施

2. 1 改革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是选取一些实用性强、篇幅短小和体裁多样的文章作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快速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来源。包括专利、期刊摘要、仪器使用说明书、本专业相关产品广告、宣传等文献情报。这些阅读材料由于难度较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容易看到学习效果,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二是增加对本专业英语词汇构词学的教学内容。

针对本专业的词汇特点,讲授一些基本构词法,介绍常见的词根和词缀,并给出实例,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的词汇特点,提高专业词汇的学习效率。三是增加对科技英语的查询检索方式,检索关键词等内容的讲解,同时介绍一些常用的电子数据库、英文检索网站以及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最常见及最权威的英文杂志和专业网站,指导学生从因特网上获取本专业的最新国际动态,鼓励学生主动搜索本专业的最新英文资讯。

2. 2 改变教学模式

努力从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上入手,改变过去 “教师翻译、学生记忆”的呆板枯燥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尝试任务教学、互动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的整篇英汉翻译和语言分析的教学方法,注重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和任务性,强调以任务为中心。当学生已经对专业英语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英语词汇后,提供给学生若干个专业相关的研究热点问题,由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查找,报告撰写及PPT演示文档的制作,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讲解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以提问、辩论等方式进行讨论。比如在讲到Flotation这个主题时,可以根据某一种矿物的简单浮选流程来设置一系列的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和查阅相关资料后,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观点陈述和讨论。学生们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查阅资料,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在专业英语的文献查阅、阅读、翻译、撰写以及听说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训练,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 3 改进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融视听,情景和功能为一体的教学手段[7],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刺激反应是语言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感官刺激[8],使课堂过程更生动感性,不仅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增加彩图和动画等教学素材,增加一些有关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中涉及到的原理的动画、图片或视频展示,使学生获得更感性的认识。同时给学生展示一些矿业专业国际会议中的学术交流音频或视频,使学生了解专业前沿问题和交流方式,切实感受到专业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在国际同行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视,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3 结论

矿物加工专业个人简历 篇2

姓名:陈xxx 性别:男

年龄:27岁

工作经验:一年以上

居住地:徐州

电话:130*******(手机)

E-mail:/jianli/

最近工作[1年]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职位:矿物研究员

最高学历

学历:本科

专业:地质学

学校:中国矿业大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目标地点:徐州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矿物研究员

自我评价

尽忠职守,任何工作力求一丝不苟;待人诚恳有礼,乐于助人,善于与人沟通,得到比较好的评价。性格开朗,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较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强,做事脚踏实地敢于创新,喜欢积极地采取行动解决问题,乐于为地质事业付出。热爱地质工作,适应长期野外地质考察工作。

工作经验

2014/6–2015/6:XX有限公司[1年]

所属行业: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陶瓷与矿物技术中心矿物研究员

1、负责XRF、XRD、DTA和膨胀仪等实验仪器的测试、数据分析和日常维护等工作;

2、负责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能谱(EDS)的.日常维护与操作,并撰写测试报告;

3、石英砂提纯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4、管理实验室的日常运作,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各项测试,并准时发送测试报告;

2013/5–2014/4:XX有限公司[11个月]

所属行业: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技术中心地质学专员

1、配合公司的产品研发工作;

2、利用仪器提供技术支持;

3、根据技术指标搜索合适的原料,并进行矿物组成的半定量分析;

4、根据公司的安排进行矿床的野外考察;

教育经历

2008/8—2013/6 中国矿业大学 地质学本科

证书

2009/12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矿物加工专业英语 篇3

关键词:矿物加工工程 实践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27-02

河北联合大学矿物加工专业于1958年创办,是我校创办最早的学科专业之一,我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矿物学、选矿学、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受到试验研究、方案设计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锻炼,为社会培养掌握扎实的矿物加工理论基础知识、且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矿物加工工程问题、具有矿物加工工程项目开发与管理实践经验,从事矿物选别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及技术改造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矿产行业的发展当然在于人才。相关矿业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终身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当前矿物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已不仅仅局限于煤炭或铁矿行业,就业范围已拓宽到多个矿业类行业(如金矿、铜矿、非金属矿、选矿机械企业等等)。因此以往的矿物加工专业在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内容及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改革和完善,按照“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的原则,采取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岗位配训等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矿物加工专业人才。

所以,如何不断提高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通过进一步营造学生的创新环境,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矿物加工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学科,若要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工程實践能力,则要求学生必须到现场实习和实训。在实习和实训时,可选择专业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指导教师,一方面指导学生实践,另一方面可将企业文化、工艺、设备、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还可以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时期的学习,以利于教师能有效的将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指导学生。

在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现场实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自主设计和实验,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2 充分利用科研资源,拓宽实践创新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及假期时间参与到科研试验项目中,通过科研平台,促进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在试验过程中,学生要参加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工作,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状态,这个过程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而且由于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具有进取精神和批判、质疑精神,因此易于冲破传统势力的束缚,并在教师指导下,很可能在研究中有一些较大的突破。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而是要懂得如何学习,参与科研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方式,团结协作精神。

3 强化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深入实践、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和撰写论文等环节,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试卷。矿物加工工程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运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现场的工艺流程,做一个选矿产的初步设计。设计内容主要由选矿厂破碎车间、磨浮车间、选别车间以及脱水车间等四部分组成。具体要求为:根据选矿厂日处理量进行破碎筛分,磨矿分级,选别流程和脱水流程的选择和计算,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选矿厂各车间的平断面图的绘制以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所要绘制的图纸有破碎筛分数质量流程图、磨矿流程数质量和矿浆流程图、破碎车间平断面图、主厂房平断面图和全厂的平面图。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基础理论,使专业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答辩时可邀请企方导师参加毕业答辩,使学生答辩与现场实际结合的更加紧密。并现场提问与互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联系,启发了学生今后学习的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为毕业答辩过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我院进行单独的毕业设计创新答辩,对创新设计突出的学生,采用教师科研出资的方式进行奖励。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4 鼓励大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试验,挑战杯等竞赛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得到很好的结合,并且锻炼了学生的科技活动能力。本年度有两名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对这些成绩的取得,学院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意在通过这种物质激励加强学生的科研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提升矿物加工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其内在素养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应将这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化下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鑫雅.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福建高教研,2005(1):17-18. [2]芦新宇.理工科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模式及其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3]刘惠杰,崔广文.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142-144.

[4]张汉泉,祝启坤,张泽强,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双循环”实践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1(2):39-43.

矿物加工专业英语 篇4

安徽理工大学目前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工科大学, 而《矿物加工专业英语》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计划中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 共2学分32学时。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矿物加工专业技术文献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词汇、熟悉科技英语文献的写作特点和翻译技巧, 并运用所掌握的基础英语技能进行实际应用。故而, 对于专业英语而言, 它不但是大一、大二学生所学大学英语的延展, 也是大学英语和相应专业课程的结合, 同时还是培养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生多方面能力的一个有效工具, 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矿物加工专业英语》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 有较强的针对性, 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之前所学大学英语相比有许多专业英语自身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学生应该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 运用该工具获得作为指导思想所需要的专业信息;专业英语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准确和简洁的语言、简单的陈述和完整且定型的句子结构;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使用英语这个工具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因此, 进入专业英语这个阶段的教学应该以英语语言为工具获得专业知识, 实现专业交际的目的。由于我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煤炭行业特色的专业, 因此对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特性均有专业的特殊性, 故此一边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一边进行锐意探索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使《矿物加工专业英语》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发挥其预期的作用, 让学生从中受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充分吸收我院矿物加工教研室有丰厚教研硕果的老教师们的教学经验, 我们从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文, 希望能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 从而为改进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与完善教学要求奠定基础。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

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材料的好坏, 即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但目前可选的有行业特色的教学材料十分有限。我们选择由吕宪俊教授主编的《矿物加工专业英语》, 该教材涵盖了矿物学基础、破碎与磨矿、筛分与分级、重力分选、重介质分选、磁电分选、浮选、黄金提取, 以及产品脱水与尾矿处理等内容, 涉及最常用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技术词汇。此外, 这本教材与学生所学煤炭分选的专业课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且难度适中, 但是从不断发展的人才市场和企业需求来看, 该教材的内容缺乏关于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设备使用说明书、煤炭分选学科专业前沿动态的内容, 因此, 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添加些自编的内容, 包括专业的前沿动态英文介绍、用英文撰写科技论文的格式、常用选煤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等。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1. 学习教学材料。

专业英语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有不同的专业词汇、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段。因此, 在学习专业英语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数量有限的题材种类, 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常用词汇和语言特点。我们通过课堂教学研究典型课文, 分析文中词汇的形成规律, 总结出常用词根, 再配合以抢答、配对、猜词等课堂词汇训练形式, 使学生能够快速将专业基础知识与英语表达联系在一起, 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矿物加工工程领域常用的专业词汇、短语和句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能显著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沟通能力。

2. 阅读期刊文献。

众所周知, 所有领域的前沿信息首先出现在该领域的重点及核心期刊上, 因此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这一领域的学术期刊文献。除了要了解有悠久历史且有广泛影响的科学杂志《Nature》、《Science》以外, 还要阅读在这一领域的一些国内核心期刊的英文版本, 如:Journal of the China Coal Society (煤炭学报)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等。并利用我校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资源, 指导学生在一些通用外文期刊检索网站 (如:Elsevier 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电子期刊) 上进行学习, 结合自身的兴趣方向, 调动他们的求知欲, 提高他们主动阅读的热情。我们安排了每两星期一次的报刊文献阅读, 学生以组为单位, 选择科技文章在课堂上进行解说或在网络上交流, 激发了我专业本科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乐趣, 取得了预期效果。

3. 科技文献摘要的写作训练。

科技文献摘要的特点是语言简明扼要。它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三的本科生来说, 完全掌握英文全文的撰写技巧非常困难, 但是掌握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让学生熟悉摘要的结构:它是由四个部分组成, 即论文的写作目标、写作方法、结果和结论, 让学生熟悉每一部分的主旨;然后对每一部分最常用的表达形式进行总结, 如“The principle of…is outlined.”;“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The result shows that…”;“The course program described above is…”等。通过反复地练习, 学生可以逐步掌握科技文献摘要的这种写作模式。我们在对近些年我院毕业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的随机抽查中发现, 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的写作及英文文章翻译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4. 阅读和翻译专业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以及本学科前沿动态书面英文文献。

为了使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更切合实际, 我们添加了矿物加工工厂企业和专业前沿动态相关知识的阅读和翻译的训练, 同时还添加了选煤设备说明书的翻译, 如选煤厂 (coal preparation plant) 、脱水设备 (dewatering machine) 、筛分破碎设备 (screening and crushing equipment) 、磁力分选设备 (magnetic separator) 、注意事项 (caution) 等。引导学生阅读国际知名矿物类杂志, 了解学科专业最新前沿动态, 为他们毕业后到现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教学手段的增加

在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的同时, 我院计算机实验室还为同学们提供了网络资源, 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由于计算机实验室有了网络教学平台, 于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便利,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手段不仅扩展了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自己查询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在网络平台上的作业、回答问题、问题讨论、留言等设置, 均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 很好地弥补了专业英语常规教学的不足, 带动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 完善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

五、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由于《矿物加工专业英语》强调其应用性, 所以我们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英语评价方法。我们将该门课程的成绩评价分为平时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成绩, 文献阅读成绩, 考试成绩三个部分。文献阅读的分数是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中随机选择英语文献问题题库中的题目, 在计算机的控制下,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问题的回答并提交答案。通过对考评制度体系的调整, 改变学生传统死记硬背的习惯, 让学生将专业英语作为一种专业技能来掌握。它也改变了传统的仅依赖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界定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法。我院经过多年的努力尝试, 认为这种成绩评价方法不仅加强了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的能力, 而且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六、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无论是谁如果想要在自己的所属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效率, 那么就必须要有敏锐地捕捉国际领域的成果和最新前沿动态的能力。毫无疑问, 对于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 掌握专业英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我们不仅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 改进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育中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 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有良好专业素质的矿物加工复合型人才, 从而赢得有关企业的赞同和认可。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专业英语教师也抓住国内和国际交流的机遇, 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然而,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许多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的地方, 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我们会依托我校教学型工科大学这个平台在不断探索中前行。

摘要:《矿物加工专业英语》是我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第六学期给大三学生开设的一门必选课程, 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专业背景性都很强的行业特点。然而, 传统的大学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要求。本文结合《矿物加工专业英语》多年教学实践, 对该课程的特点进行透彻剖析, 从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手段的运用及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等几方面研究探索该课程的教改。

关键词:矿物加工专业英语,教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妍, 张清东.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7 (9) :96-97.

[2]鲁子问, 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 2008.

[3]许建平.英语互译实践与技巧 (第四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5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经过选煤,可以除去原煤中的杂质,降低灰分和硫分,提高煤炭质量,适应用户的需要。把煤炭分成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适应用户需要.以便有效合理地利用煤炭,节约用煤。煤炭经过洗选,矸石可以就地废弃,可以减少无效运输,同时为综合利用煤矸石创造条件。煤炭洗选可以除去大部分的灰分和50%~70%的黄铁矿硫,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它是洁净煤技术的前提。通过对矿区原煤的洗选加工,选择合理的生产工艺,可以降低动力煤煤灰分,提高动力煤的燃烧效率,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本次设计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工程实践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技术,经济问题的初步实践。要求学生应用所学各方面知识,发挥各方面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初步解决矿物加工工程的实际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选煤工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保有资源量10202亿t,根据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5700亿t,位居世界第一:可采储量为2040亿t,位居世界第二。随着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原煤入选比例逐年提高,目前原煤入选量已达到11亿t,约占原煤生产总量的43%以上。

“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入洗加工量快速增加,选煤技术和装备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一大批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建设投入运营,为煤炭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目前我国煤炭洗选加工总体水平仍较低,主要表现在原煤入洗率偏低、技术及管理水平发展不平衡等方面。随着煤炭产量和消耗量的大幅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十二五”期间,我国以优质、高效、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建设为目标,不断优化煤炭产品结构,促进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按照规划,到,我国原煤入选率应达到65%,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75%,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0%,节能能源9500万吨标准煤。因此,应积极发挥洗选加工在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优质、高效、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建设为目标,促进煤炭洗选加工集约化生产,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国内选煤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采用的选煤方法主要为重介、跳汰、浮选以及干法选煤。我国地域广阔,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质变化大,因而以上选煤方法均有应用。

2.1 跳汰技术

跳汰选煤具有系统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分选效果好、处理能力强等优点,对易选和极易选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能更加精确的实现系统的自动化和设备大型化,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使得跳汰选煤仍居一席之地。

2.3 浮选技术

浮选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用于小于0.5mm粉煤的分选,在炼焦煤选煤厂和生产高炉喷吹用煤的选煤厂多有应用。国内机械式浮选机(充气机械搅拌式和机械搅拌式)比较流行,应用广泛,其中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占多数,其次是带有矿浆预矿化器的机械搅拌式浮选机,虽然无搅拌式浮选机(喷射式浮选机)历史也较悠久,并具有一些特点,近年来日益得到重视,但发展较慢,应用较少。

2.5 粗煤泥分选技术

对于0.3 ~3mm 粒级粗煤泥的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选煤厂产品数字量与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在常规重选和浮选工艺间,增加一个分选环节,来提高分选效果,以实现流程的最佳衔接。国内用于处理粗颗粒煤泥的分选设备主要有小直径重介旋流器、水介旋流器、螺旋分选机以及TBS。基于流程优化设计理论的TBS分选机+螺旋分选机组合工艺因其能使粗煤泥分选效率和分选精度都得到提高,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随着选煤技术的不断发展,选煤厂的自动化控制程度已有很大提高,集选煤厂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设备集中控制,工艺参数、产品数字量、材料及能源消耗等数据的实时采集,生产及市场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管”、“控”一体化的选煤厂设计正被广泛采用。

3、国内选煤技术工业发展趋势

3.1 原煤入洗比率不断扩大。不仅提高国有重点煤矿的洗选比率,更要大力发展地方煤矿洗选加工,原煤入洗比率要达到50%以上。选煤规模与洗精煤的需求相结合,炼焦煤的选煤规模要与冶金、化工等对焦煤的要求相结合;动力煤的选煤规模要与电力和工业窑炉等要求相结合。

3.2 厂型和设备向大型化、工艺简化发展。我国300万t/a以上的大型选煤厂绝大多数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建设的,步入新世纪以来建设和投产的选煤厂皆为400万t/a、600万t/a和1200万t/a的厂型。与此相适应,设备也将向高效、大型化发展,并简化工艺系统,减少重复配置同功能设备及作业环节,尽量形成单一设备的作业系统,以降低基建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处理能力和功效,并且向着定型设计、标准设计方向发展。

3.3 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目前,国内选煤厂的自动化属于局部生产系统自动化的较多,如跳汰机床层自动控制、重悬浮液密度自动测量与调控、浮选工艺参数自动检测与控制等,只有少数厂子实现了全厂主要生产系统自动化和全厂设备集中控制、数据采集和工业电视监视。因此,进一步推广选煤厂自动化,发展全厂生产系统自动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3.4 发展深度加工,开发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包括开采、加工、燃烧、利用和环保等全系统综合技术的总称,旨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杜绝环境污染。煤炭洗选加工是开发洁净煤技术的首要和重要环节,其重点在于主攻细粒级和极细粒级煤的精选,开发生产超纯煤技术和脱除杂质、脱硫技术,是当前开发洁净煤技术关键。

三、毕业设计所用的方法

1、通过对原煤煤质综合表进行分析,用office及origin绘图软件处理数据,绘制可选性曲线。确定煤的可选性为中等可选到难选不等。

2、根据煤质在不同精煤灰分时的不同可选性,确定采用重介―浮选联合流程,后续工艺流程在实际设计中会根据实际设计难度做适当调整。

3、绘制工艺流程图;

4、根据确定的工艺流程,进行数质量流程、水和介质量流程平衡的计算; 5、对主要设备进行选型;

6、根据制定的生产流程对各个车间进行布置。

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 匡亚莉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选煤工艺设计实用技术手册》 戴少康 煤炭工业出版社

(3)《选矿学》 谢广元,张明旭,边炳鑫等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4)《选煤厂设计手册》 选煤厂设计手册编写组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矿物加工与利用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 篇6

1. 实验室建设背景

我院矿物加工与利用专业是在2004年开设的, 一直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探索研究, 并不断对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

2011年我院矿物加工与利用专业被黑龙江省列为省重点扶持建设专业。借此契机对该专业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实践研究, 并对实验室进行重点建设。我院借鉴其他高职院校矿物加工与利用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经验, 对矿物加工与利用专业实验室进行全面建设。

2. 实验室建设内容

(1) 实验室建设依据

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搞好实验室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 而且有利于增强学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整体功能, 对于稳定和吸引高层次人才, 争取各级各类科学研究项目, 面向社会开展多样化服务,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的进行实验室的全面建设, 确保实验室的建设符合本专业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的需要及实验内容符合现场实践生产的需求, 在建设初期, 我院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资料收集, 对国内外高职院校本专业实验室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比较, 聘请企业人员、专家一同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及参与教学计划的编写。

(2) 实验室建设实施

本项目按照预期计划顺利进行。在2012年11月, 完成了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7月学院组织进行了设备采购招标, 招标工作完成后, 各类实验设备和仪器陆续安装到位, 经过设备调试和试运行保证了各个设备的正常运转, 2013年7月, 完成了实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在此期间我院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实验教材。建成的实验室包括:2间煤化工基础实验室;2间煤质分析实验室;1间焦炉实训室;1间甲醇仿真模拟系统实训室;1间模拟洗煤浮选实训室。实验室囊括了煤炭洗选和化工领域的各个方面, 实验内容齐全, 设备先进, 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体现学科优势, 促进了学院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3)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提高实验队伍业务水平尤为重要。给实验教师多提供一些外出学习、交流、考察、研讨的机会;在业务培训方面, 学院定期指派实验教师到企业和其他院校进行学习, 要将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 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作风, 将经验与技能继承并发展。

(4) 运行机制建设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科学运行,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管理制度。实验室应由专人负责, 分管实验室的教师, 需要精通本实验室各实验项目的操作、设备维护, 负责实验设备仪器的课前准备, 督促学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实验耗材的采购计划以及实验后登记存档等。

为督促实验室能进行正常的教学任务, 学院建立一些制度如实验室负责人岗位职责、实验室管理细则、设备仪器使用操作规范、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以及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 加强实验的管理。

(2) 实验室教学及管理人员考评。对实验授课教师及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考评, 通过工作完成情况、开设的实验内容及时间、学生实验报告编写情况、学生问卷反馈、实验室文件的归类存档、实验室卫生整洁等方面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分优、良、中差、4个等级, 作为教师及管理人员聘任、晋升、职称评定以及津贴发放等依据。

(3) 质量保证。通过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及课程标准, 采用同行教师听课、教学督导组的教学检查、学生评价以及教师自评等方式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3. 实验室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实验室自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 承担了矿物加工与利用专业的所有实验课程, 实验设备先进、齐全, 学生能学习到最先进的实验操作方法及设备的使用维护, 实验操作能力增强。通过一个学期的使用, 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学校采用书面材料反馈形式进行实践教学评价。通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百分制测评, 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2013年学院组织教学和科研一线教师编著矿物加工与利用专业17个科目的实验指导书, 共计12余万字, 并制定了教学课程标准, 经过数次修订, 内容充实、具体、适用, 是矿物加工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4. 结束语

矿物加工与利用专业实验室的建成, 不仅为我院矿物加工与利用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基地, 还有力促进了我院矿业类优势学科的发展。目前实验条件优良, 教学改革和教学内容逐渐深化, 指导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今后将继续在设备、师资和管理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 不断优化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我院乃至全国矿物加工专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矿物加工与利用专业实验室, 于2013年7月完成了实验室的全面建设, 实验室囊括了煤炭洗选和化工领域的各个方面, 实验内容齐全, 设备先进, 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体现学科优势, 促进了学院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教学效果评价良好。

关键词:矿物加工与利用,实验室建设,教学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杨炳飞, 王吉中, 陈玉娥, 饶俊, 王雅静, 张旭.矿物加工与综合利用实验中心建设与教学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 (1) .

[2]詹福建, 许可, 张东方等.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共享促进实验室全面开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 28 (11) .

[3]张玉英, 马军, 王晓军.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30 (11) .

[4]冯林, 吴振宇, 于丽英.大学生综合创新实验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验[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8) .

矿物加工专业英语 篇7

生产实习是工程类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过程。学生通过实习,特别是通过生产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团队协作、沟通和组织协调等综合素质。调查发现,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得到的实践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作用更加明显,能更快促进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

新形式下,我国矿山行业进入寒冬,而企业对人才的期望却越来越高。部分毕业生难以适应新形式下矿山企业的产业升级需求,从而加剧了就业难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在校内进行坚实的理论教学和职业导向,还要配合行之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存能力。

一、生产实习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缺少固定的实习基地。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对矿石从采场到最终产品的整个加工过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去矿山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所有的生产、经营和商业活动都以盈利为目的,无暇顾及大学生生产实习的需要,缺乏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即使企业接收实习学生,出于不影响生产和安全的考虑,绝大部分选矿厂都不允许学生动手操作设备。本科生的生产实习时间一般为3周,有的甚至只有一周,加之学生较多,学生不可能跟班操作学习。假如因为学生操作设备造成生产故障,企业员工将承担各种处罚,除此之外,学生的好奇心强,安全意识差,易出现安全事故,这是校企双方都无法承担的后果。为了不妨碍工人师傅的操作,同时也为了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企业要求学生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观看,这就不能满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要求。当前各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普遍采用的模式是:学院或教师自己先联系实习单位,如果企业同意接收学生实习,再带队去实习单位,到实习单位后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介绍生产情况,再组织学生参观现场。这种模式存在实习地点不固定、实习内容不确定、讲解人员教学经验参差不齐等问题。而且由于高校扩招,一届学生的人数较多,许多企业一次能够接纳的实习人数较少,学校需要同时联系多个实习单位,这就给实习基地的选择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2.带队教师缺少生产实践经验。高校教师来源较单一,大多是博士毕业后就直接留校任教,他们虽然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由于缺少现场实践经验,对生产不熟悉,不得不依赖企业技术人员。假如技术人员水平高、负责任,那么学生收获就大,否则学生难有大的收获,最终很难达到实习指导和教学目的。此外,高校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其他考核偏重考察其理论水平,这与要求、鼓励教师到生产单位中学习、锻炼,掌握生产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此外,当前学校与企业均十分重视人员效益的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投资周期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效益,校企双方的积极性都不高。

3.企业技术人员缺少积极性。企业技术人员作息时间都是较固定的,实习单位一般不会单独安排轮休人员对学生进行带队指导,而是安排在岗的工作人员临时带领学生参观。企业领导层虽然鼓励员工尽量参与指导学生实习,但没有形成一定的鼓励机制,加之工作繁忙,员工对这种临时性的工作一般不会下太多功夫,假如学生批次较多,又不怎么受管束,技术人员内心对实习产生抵触心理也是很正常的。同时,技术人员没有经过教学培训,指导水平参差不齐,实习效果得不到保障。

4.学生缺少实习积极性。如今,高校毕业生均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原则,毕业生及家长都希望到地理位置好、福利待遇高、有发展前景、符合自己职业诉求的单位工作。矿物加工工程属于艰苦专业,部分学生今后并不打算从事该行业,这在跳槽现象普及的今天虽然很正常,却在管理上给带队教师带来了困难。这些学生容易给整个班级带来消极情绪,加之实习过程中没有安排顶岗,实习过程多是走马观花,学生觉得各个选厂的设备和工艺都相同,看一遍就足够了,最终只会停留于表面,还产生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全部都是一个样的错觉,给后续的毕业实习带来影响。

二、提高生产实习效率探讨

1.校企联合办学。实践表明,校企联合以及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是高校保证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使实习教学长期稳定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的体现。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正是福州大学和紫金矿业集团于2007年6月联合创办,在上杭县设立紫金矿业学院上杭教学基地,基地占地面积51831平方米,可同时容纳约1000学生学习、生活,其办学特点为“企业支持办学建设、企业参与办学过程、企业检验办学成效”。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与企业共同参与制订实习计划、开展实习质量评估,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和实习管理制度的改革。本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依托上杭教学基地展开,通过学院与紫金集团人力资源部门的协调和对接,学生可以进入紫金集团管辖下的紫金山铜浮选厂、紫金山金矿厂、铜湿法冶炼厂、铜冶炼渣浮选厂和武平紫金等集团管辖范围内区域及其周边开展教学实习。经过5年的实践,学院和企业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实习制度,实现了流程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实习效率,为学生实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场地和服务保障。

2.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双师队伍的培养是今后我国工程型专业建设的必然目标,其培养可以从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入手,但是从企业来讲,实现技术人员的双师化,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必须先从高校教师队伍自身做起。实习过程中的“双师”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工作的示范者;二是具备生产实践经验,懂现场操作和管理,不但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而且让学生学会创新和开发。目前,我国的实习带队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双师”称号多流于形式,因此学校应制定相应政策,实施“请进来,走出去”:一是积极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充实实践教学队伍;二是有计划地选派实践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和技能培训,同时建立实践教师的实践技能考核制度,在薪酬制度上也应该向实践教学倾斜,鼓励优秀教师从事实践教学,打造优秀的实践教学团队。

3.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实习教学积极性,企业的第一任务是生产,但产、教、研相长也很重要。因此,高等院校应不断在企业管理者和政府部门中强化企业实习基地产、教、研相长意识,使企业充分认识到通过带教实习学生可以促进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提升,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学校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相应鼓励政策,鼓励企业生产技术员从事教学,将实习指导纳入职称评定或年终考核范畴。学校还可聘任企业人员为相应技术职称的教授、副教授等,如我院特聘企业“双师型”教师就多达三十几位,充分调动了带教教师的带教积极性。为鼓励企业重视教学,我们专业还和企业开展了优秀带教技术员和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等评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对实习管理的重视,还调动了技术人员带教主动性,也加强了学院和企业的沟通。

4.提高学生积极性。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在进入实习基地之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前,带队教师应该先对学生进行思想、纪律、专业方面的教育,明确实习任务,尽快转变角色。还应该将现场的一些工艺和设备做一些前期的介绍,比如制作相关视频,设置一些与现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疑问进入实习现场,做到有的放矢。矿山是一个小型社会,是多个行业的集合体,比如基建、机械设备、冶金、经济和环保等,对一些今后不打算从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带队教师应该提前了解,在完成实习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学生往他们感兴趣的方向学习和思考,实现实习目标的多元化。在实习期间定期安排实习任务并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多与企业人员学习交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感到有所获。

三、结语

生产实习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要培养高质量、高综合素质的选矿人才,就必须在此环节上下功夫,形成实践教学长效机制,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环境和保障,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工程型本科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同类院校培养矿物加工专业人才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路阳,程敢,张传祥,等.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机制探索——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153-155.

[2]丁淑辉,王海霞,李学艺.机械类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刍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89-90.

[3]刘羽,王少怀,黄培明.地质专业创新型人才“紫金模式”培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3):46-48.

矿物加工专业英语 篇8

凡是在相界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统称为表面现象, 而研究各种表面现象实质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表面化学在20世纪40年代前得到了迅猛发展, 大量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生产部门, 如涂料、建材、冶金、能源等行业。表面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反应的过程, 例如铁为什么生锈, 燃料电池如何工作, 汽车内催化剂如何工作等。此外, 表面化学反应对于许多工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人工肥料的生产。而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 由于矿物分离与富集的依据是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 表面物理化学的作用也不可替代。因此, 表面物理化学是矿物加工硕士点的学位课程之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掌握表面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 如物质表面、固-液界面与润湿、固-固界面与粘附、固体表面吸附、溶液吸附、膜和膜应用、表面改性与功能材料、表面活性剂、表面电化学等。

江西理工大学自开始招收第一届矿物加工专业研究生开始, 表面物理化学就是重要的基础课程,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 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该课程现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之一。为了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 熟练掌握表面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 在将授课教师更换为矿物加工专业的教师后, 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实践性教学的设计、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二、表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 教材的选择

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种基本要求, 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三种基本要素。由于没有面向矿物加工专业研究生的表面物理化学教材, 在教材的选择上, 教学团队曾出现分歧。是选择传统的表面物理化学教材, 将矿物加工的相关专业知识融合在教材的知识点中, 还是选择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相关书籍, 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分析矿物加工专业的课程设置, 发现课程体系里有很多专门课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授, 如浮选电化学、浮选溶液化学等。因此, 最终还是决定选择传统的表面物理化学教材。为此, 我们选择了腾新荣主编的《表面物理化学》作为教材, 同时指定颜尚慈等编著的《界面化学》, 沈钟编著的《胶体与表面化学》作为辅助教材,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阅读。

由于表面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 以我校为例, 矿物加工专业表面物理化学课程只有32学时, 因此对课程的讲授内容进行了选择, 删除了与矿物加工专业关联不大的部分内容, 扩充了表面研究方法、表面物理化学的应用等内容, 使课程内容做到了有的放矢,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原子力显微镜、二次离子质谱等检测方法的讲解,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改变了矿物加工专业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只会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分析、X射线分析的现状, 大大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可信度。

(二) 教学模式的改革

表面物理化学课程是从基础理论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 课程中既有抽象的理论, 又有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因循固定的模式,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模式有。

1.讲解-接受模式。通用性的理论内容一般采用此模式, 通过讲授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重要知识点的概念及含义。课堂的时间有限, 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比较迅速地掌握较多的知识信息, 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化认识过程的特点。但是在讲授过程中, 教师也注重现代教学方式的运用。目前, 教室里均安装了投影仪等设备, 本课程教师在大多章节内容的教学中均已采用课件教学, 效果良好。通过将表面物理化学中抽象的理论及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的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将表面物理化学中难懂的知识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生动活泼的动画形式展现给同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及测定方法, 教师对表面张力的概念进行解释, 将日常生活中水滴为何成球形、昆虫为何能浮在水面上等一些现象, 通过动画进行演示, 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2.精讲—自学—讨论—操作模式。教师对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精讲,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让学生独立学习有关内容, 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讨论方式有“生-生互动”式, 亦有“师-生互动”式;操作是学用结合的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 独立地从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如固体及固液界面表面的吸附是表面物理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而浮选药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也是矿物加工浮选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吸附的机理、吸附的模型进行精讲, 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然后找出自己科研过程中发生的吸附行为, 对其吸附的机理及属于何种吸附模型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分组讨论得到其中的深层次机理, 再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指导未来的实验。

3.合作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既有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学习, 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主要是在课前由教师选择目前发展较快、实用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让学生分成小组, 通过查资料, 在课堂上交流或讨论, 然后以PPT形式汇报讨论所得, 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方式, 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满足他们渴望能够了解科技新发展的愿望。如关于表面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所做的科研课题, 找出与之相关的实例, 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做成PPT讲给其他学生。

(三)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表面物理化学的实践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以基本知识掌握为先导, 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 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理念, 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协作精神为目标。表面物理化学实践教学依托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矿业工程实验中心等平台开展实验教学。课程实验的内容主要是根据课程理论教学, 达到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来设置的, 实验类别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四类, 具体实验通过教师操作、学生观摩、发现问题、共同讨论和学生独立操作或参与完成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两种形式。

实验项目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且通过查阅资料和集中讨论, 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许多在课堂上不曾涉及的知识, 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和知识面, 培养了自学的能力;其次, 设计型实验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加强;再者, 创新型实验是分组进行的, 所以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1.典型案例分析法。如结合洗涤剂讲授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结合化妆品讲授乳状剂生产工艺参数的确定, 结合水泥的水化反应及陶瓷泥浆的制备讲授胶体理论等。

2.学做结合法。将材料加工生产中需要用表面物理化学的理论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教学中,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析解决, 既巩固了理论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实习法。将工程实际的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去, 使学生了解材料生产的发展方向, 努力做到与时俱进。

(四) 考核方式改革

表面物理化学原有的考核方式为固有考核方式, 偏重于知识记忆, 课程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老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重点, 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 导致上课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核背笔记的问题突出。表面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就是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把考核内容定位在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 即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 减少单个知识技能的考核, 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首先改变考核成绩的构成, 加大学习过程、到课率、平时作业、平时表现得分率的成绩构成比例, 适当体现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 降低期末成绩考核的占分比例, 将期末考核成绩占比设定为50%, 平时成绩、单元考核及期中考核成绩共占50%, 同时建设、使用试题 (库) , 逐步实现教考分离。

三、预期成果

表面物理化学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必修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 已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预期通过表面物理化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建立拓宽专业基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 获得以下成果。

首先, 采用研讨式教学, 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其参与老师的讨论,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 基础理论教学和前沿科学研究结合的教学方式, 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 让理论和实践结合更紧密, 使课堂知识具有新颖性。

第三,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增加工程实际范例, 注重实际应用。通过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结合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特点, 对如何进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基础课程“表面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阐述了教学团队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实践性教学的设计、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尝试, 并对可能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预测。

矿物加工专业英语 篇9

一、国际工程教育体系与矿物加工学科特色

(一)国际工程教育背景、体系与要求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就是通过签订互认协议,建立学位与专业资格互认制度,签约国之间互相承认学历,毕业生可以在其他国家无障碍申请工作岗位和研究生学习,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1]。工程教育的目的是:(1)通过必要的训练、工程教育和创新活动,不但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而且需要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2)通过教育和工程实践活动,既要了解社会,认识地球生态环境和全球变化,又要关注人类面临的挑战;(3)通过工程历史和人文教育,给人以道德和信仰的力量,坚持和发展工程技术的价值与人类的伦理准则[2]。国际工程教育背景下实施的人才培养是基于国际教育体系,多学科协同创新,注重突出专业特色,其核心就是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工程教育与企业、行业的联系与合作,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3]。

(二)工程教育的专业定位与培养标准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武汉理工大学最具特色的重点专业和优势专业之一,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评估。其专业定位为:瞄准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学术前沿,围绕非金属、金属矿选矿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共性问题,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紧紧围绕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实施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研究开发策略,形成较完整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使相关技术在国内铁矿山和非金属矿山得到工业推广与应用,使本学科点在矿物加工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成为科技创新队伍雄厚、教学科研资源充实、实验和教学体系完备的科技创新、转化基地和高级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其培养标准是以矿产资源为行业背景,面向国际矿业资源,依托宽厚的教学科研平台,培养具备矿物(非金属、金属、再生资源)分选加工、矿物材料制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备工程实践(设计、工程实验)能力,了解专业发展前沿方向,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与对外交流能力;能在矿物加工工程与矿物材料等相关领域从事建设规划、工程设计、生产与经营管理、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再经过3~5年的锻炼和发展成为适应国际需要的矿业工程师。

二、实施国际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实践

(一)培养国际工程教育人才的总体思路

以面向国际工程教育背景,构建矿物加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主要是以学生就业国际化为目标、以专业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创新教学和实践能力提升为平台,从培养理念、培养维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方面探索矿物加工专业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通过整合与优化多种教育资源,探索校企和国际教育多层次的育人机制;建立“学术—学科—教学”的国际协同发展模式等教学内容,从“基础理论、应用技能、国际前沿、素质拓展”等四个层次,通过教学实践和科技活动的实施,实现基础与前沿、理论与实践、素质和能力、国内与国际的有机结合,加强对专业教学内容融合与课程模块的整体优化。以第二课堂、实习过程、创新实践为载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多种评价途径、多元考核体系及人才质量跟踪反馈并持续改进,来提升教学质量和实践效果,保障培养学生质量。

(二)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体系

针对工程教育的专业定位与培养标准,分别从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教学实施、效果反馈等环节制订了相关的保障和实施方案,实现矿物加工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体系为:(1)教学环节按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如理论教学、实验课、课程设计、各类现场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还通过多种课外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科技创新项目等方式获得课外学分,达成培养目标的实现。(2)培养计划(方案)由本专业骨干教师,包括核心课程教师、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等,组成修订小组,经讨论后形成修订意见,由各任课教师针对修改方案进行课程大纲的修订,最后送校外专家审核,校外专家由一名“985”学校专家或教指委成员专家,2名企业专家等组成,主要针对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等提出意见,根据校外专家意见再进行最后的修订。(3)根据教学实施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包括课程设置合理性、课程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完整性等,通过对获得信息讨论分析,按年度进行培养方案的调整,以保证培养方案紧紧围绕目标并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4)每年通过第三方调查机构针对每个专业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毕业半年后的非失业率、平均月收入、工作相关度、半年内离职率、现状满意度、校友推荐度、校友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调查,获得结果。本专业通过学工部门配合对矿物加工专业毕业学生教学问卷,从不同方面调查获得结果,作为对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依据之一。

(三)改革矿物加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结合我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培养实际,实施多种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教育平台,改革教学课程体系,综合多种培养方式实施,以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为例,在讲授专业核心课程《矿物加工试验研究方法》时,2014年起实施了以“知识掌握,理念探究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探索”的课程改革实践,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典型矿种通用的选矿研究方法与实验技术,构建出实用或易产业化的工艺流程,并计算、分析选矿实验数据,编制研究报告等技能。以学生面向国际化就业为中心,探索和尝试“问题探究式”、“团队研讨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在该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上进行了如下改革实践:(1)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以教师授课的单一教学方式,开展研究型教学、“研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适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素质的教学方式。(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训练。通过课程作业、预习任务和提供部分综合习题等形式,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撰写相关模拟研究报告,加强对学生的答疑与指导,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3)更新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根据教材和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情况,积极调研最新的研究成果,科学、合理地选定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补充、更新部分课程教学内容。(4)改革考试与总评分值比例来综合测评课程成绩。加强平时的考查与考核,将学生主动答题、演讲、讨论等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分值;将学生自做PPT的小作业和模拟研究报告的大作业,成绩记入总成绩;减少期终考试成绩的比例;等考核方式改革。

(四)贯彻课堂内外的创新教育实践

创新是工程教育本质属性和核心目标,创新须以严谨的科学精神为先导,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基础。对此,我们积极搭建实践创新平台,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课堂内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外,积极拓展原有校内实践的第二课堂平台,已形成了“导师制”科技创新、大学生专业创新项目、开放实验室基金、大学生“挑战杯”、节能减排大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甚至与环境、地信学科联合进行环保主题日、环保创意大赛等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了以多元教学传授理论知识、实验课巩固理论知识、课外创新平台强化操作技能的课堂内外联合培养模式。既增强了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又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其培养经历为企业挑选人才时得到了认可和欢迎。

(五)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融合与互补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实施国际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重点是:(1)注重国际化实用能力培养。立足卓越工程师培养,注重国际化的多方位教学,着重落实方法,注重实用、实践与创新。(2)引导式教学。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所需的资料信息,如何提取、归纳信息。(3)强化动手能力。项目的“研中学”、“做中学”教学模式,改变眼高手低的状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4)加强综合能力培养。以大作业、专题综述、研究性实验报告等为载体,包括:编写、总结、表述以及电子文稿的制作和演示,强化综合素质的学习和锻炼。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强化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①实验课,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逐步采用双语模式,通过整合实验课教学内容,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提高至80%以上;②课程设计,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训练学生的基本工程技能;③实习,包括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通过生产一线的工程训练,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经历;④毕业设计,通过结合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⑤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产学研合作、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及校园各种科技活动,营造浓厚的工程实践和国际化氛围。实施两年来,经学院问卷调查和督导考核反馈,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六)拓展师生多元化交流与研修

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矿物加工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校外、海外引进,更重视在职教师国际视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结合学科发展和个人研究方向,规划教学、科研、实验人员比例。学校和学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师资培养方案,如针对海外人才、国内高层次人才(学科团队)引进的人才政策,关于教师学历提高、进修培训、工程实践的师资管理政策,有关柔性引进、人才共享、聘请兼职教师、返聘退休教师的灵活用人政策,从而使师资力量的外延得以扩大。学校针对教师引进、培养、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近5年来,每年至少派遣一名教师出国访问或进修。引进了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和海外讨论教授人选,已到岗工作了3年。聘用实习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外企业导师,指导学习的实习和课外科技术活动。学院还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的交流合作,与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德国的纽亭根科技大学、艾斯根科技大学、斯图加特科技大学,加拿大埃德蒙德大学、里加贾大学,墨西哥圣路易斯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综合能力的增强,教师自身水平也需要相应提高,学校和学院注重青年教师的成长,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与观摩交流。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新教师在上新课前需试讲,合格后才可以承担教学工作外。对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坚持听课制度、“以老带新”模式和讲课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学校通过举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并在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活动。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青年教师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

三、人才培养质量过程控制与评价

对教育质量的过程控制,建立和健全了培养目标的评估机制和改进制度。(1)目标管理与考核制度。实施了学校和学院的二级管理制度,以相应的文件保证教学质量,如同行听课评价制度,重点核心课程的课程组制度,课程优质优酬办法,新教师试讲制度和工程实践锻炼制度等,保证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实施了本科教学年度考评制度,考核指标有本科教学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考核结果直接与院所年度教学津贴挂钩,对保障本科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过程检查与评价制度。通过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年度教学运行状态分析数据,教师座谈、各年级学生座谈,学生课程评价、学科评估、专业研讨会等方式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实现状况征求意见,收集来自教师、同行专家、学生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本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核心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设计,克服教学衔接不当、遗漏或重复等现象,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力度。(3)学生信息反馈制度。通过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调查、项目评审会、校友聚会、出访、专题访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评价意见,不定期对矿山企业走访和邀请矿山企业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座谈,建立用人单位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过程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总结、完善,最终反馈到培养方案的定期修订中。

面向国际工程教育实施教育改革是一项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系统任务,既要从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特点出发,对工程教育进行有益的、必要的改革,又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按照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探索一套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兄弟院校或相关学科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慧,夏建国.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0,(07):33-35.

[2]路甬祥.在2009国际工程教育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C]//2009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中国北京,2009:1-2.

矿物加工课程设计的改革初探 篇10

一、矿物加工工程课程设计的现状

由于长期缺乏统一的规范性制度, 当前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指导教师统一给出设计题目。由于统一题目、统一进度原则, 部分学生根据设计指导书只需依照已有例文步骤设计、搬例题公式计算, 按照样板书写设计说明书, 既可完成设计任务, 又无需花费大量精力深入思考;二是设计课程集中安排在教学课程后期, 学生考试繁多, 复习压力较大, 占据投入到课程设计的时间和精力, 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导致课程设计含糊或仓促完成, 未达到该设计的教学效果;三是设计题目布置过后, 教师一般都不再授课, 许多学生不知从何处入手, 又不好意思单独向老师请教, 使有些学生难以按进度独立完成任务;四是采用原始手工计算, 浪费大量时间且准确率不高。随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课程设计中借助日益普及的CAD绘图技术, 操作方便且制图美观, 利用Office操作软件的强大功能可以解决数据复杂难处理的问题, 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课程设计上是必然之势;五是使用CAD制图软件绘图时, 忽略需要掌握设计基本问题和训练基本绘图的技能, 未能清晰了解矿厂布置图, 以至绘制的图纸错误重重;六是由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以及计算机强大的复制功能, 加上最终成绩以图纸和说明书作为主要评定依据, 学生抄袭现象屡见不鲜。

二、矿物加工工程课程设计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

1. 提前布置设计题目, 结合实际出题, 做好知识储备。

矿物加工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 在时间上显得过分紧迫而且相对集中, 不利于学生对课程设计内涵的了解和吸收, 有必要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好时间。如可布置设计题目于开始课程教学前, 学生即可最早了解设计任务, 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 有充分时间计划课程学习安排, 探索、构思创新思路。导师详细介绍设计题目和须学习掌握的内容并强调考核标准, 学生自觉利用课余时间搜索相关资料, 做好知识储备。这种方式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且同课堂单一的授课方式比较, 说服力强, 学生易接受, 亦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在选题方面, 以往课程设计题目大多是单一的而且变化不大, 这样就给了同学抄袭的空间, 同时也埋没了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选好题是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设计的前提:首先准备好几个不同的大题, 将班级分成若干个组, 每组一个大题, 学生根据课题内容和自己的兴趣及想了解的方向进行选择。而每组可将课题分成几个不同的工艺参数, 让组内的每个学生负责一个参数, 也就是同组人在大题相同的情况下工艺参数不一样, 做到每大组一大题, 每人一小题,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设计, 有助于学生独立完成设计。

2. 适当增加授课, 采用多渠道辅导、答疑方式。

课程结束后, 虽然前期准备了很多工作, 但仍有许多学生不知如何入手, 因此, 导师答疑尤为重要。可要求指导教师清晰了解学生设计进展和计算结果, 分段时间集中讲解答疑, 掌握设计进度, 着重发现指出存在的问题, 帮助改进设计方案。还可针对有潜力的学生, 适当增加设计内容, 使之设计更优异。另外, 除集中讲课和课余辅导答疑之外, 还可利用手机、E-mail、论坛、QQ等交流网络方式为学生受惑解疑。总之, 导师应不辞辛苦, 正确发挥主导作用, 增加与学生互动时间。

3. 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设计。

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在矿物加工课程设计中主要体现在:首先, 在学生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后教师鼓励学生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进行课程设计的计算,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计算时间更可以提高计算的精度;其次, 在绘图过程中, 教师细心加以指导, 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规范的使用CAD等相关软件;最后, 在初期的文献查询、后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和答辩的讲稿等方面都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加以完成。

4. 改革考核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在设计过程中, 要加强阶段性检查, 做好相应记录工作, 以控制进度, 全面掌握设计具体情况, 促使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步骤, 激发自觉性和积极性。其中记录的内容包括计算数据、计算结果、完成进度、阶段检查情况、学生出勤率及答辩表现等。该方法可帮助导师充分了解学生同时, 亦作为合理全面准确评估依据和评定成绩参考指标。导师应对设计初稿论证其方案可行性、实用性和是否具有创新点。对不完善或不成熟甚至不合理的设计方案, 要充分肯定大胆的设计思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经导师指导分析问题所在, 提出不足并探究解决方案, 还要对类似同学加以鼓励继续创新勇于提出假设但严谨求证, 以至找到正确设计的方法, 切忌草率判定此类设计为不合格作品。导师在答辩前将图纸收齐认真审阅, 结合学生设计过程中表现情况, 对课程结果进行初步评价且注意发现设计中的不足, 在答辩时可以针对性地再向学生提问, 进一步复察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为最后评分获取更多依据。考核标准中突出的重点主要有:一是实行动态考核设计全过程, 以图纸、计算说明书和答辩成绩为主, 兼顾设计态度、出勤率、进度、总结表现;二是考核标准具有相对固定性但无局限性, 课程设计初衷是要求设计方案、结构合理, 鼓励学生敢于合理创新。三是答辩前对学生设计的相应情况做一个摸底调查, 在答辩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对学生最终的评分做到更合理、更公正、更具体、更准确。

通过上述课程设计的改革新思路新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CAD绘图技能和对Office办公软件等计算机应用技能的熟练使用,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方法的有机结合, 使设计效果具有鲜明特色, 实现了学习课程设计的目的。另外由于时间比较充裕, 学生能够很好的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并且对其他功课的学习和考试都不会有影响。通过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 使学生对课程设计更具有积极性, 并且从多个方面评估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学生抄袭的现象也明显减少, 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摘要:矿物加工课程设计是矿物加工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着时间紧、内容繁杂、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 为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笔者采用提前布置设计题目、多渠道辅导和答疑、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设计、动态考核等方式方法改革矿物加工课程设计, 提高了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游戏和成长下一篇:相关税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