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

2024-06-09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精选十篇)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 篇1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技术,物品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 互联网技术产业在不断地拓展和延伸, 作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其他相关的延伸和拓展领域也慢慢出现, 物联网就是其中一个。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 将人这一客户端延伸至物品, 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 对于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 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和概括:互联网给物联网提供了基础、技术和模式参考,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和拓展。严格上来说, 物联网是一种业务和应用, 用户的体验就是物联网的发展灵魂。物联网在发展的历程中, 主要经历了五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1 第一阶段:物联网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最早出现是在1991年的英国剑桥大学咖啡壶事件, 利用计算机图像捕捉技术对咖啡的烹煮情况进行实时的了解从而实现对物品的合理使用。1995年, 比尔盖茨在自己的书《未来之路》中提出了自己对物联网即将发展前景的一个预测和评价, 使得物联网又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在《未来之路》这本书中, 比尔盖茨对物联网作用于物品信息交流的一些案例进行了构想, 物联网的概念在这个阶段刚刚诞生。从世界的背景来说, 这个时候的互联网已经开始逐渐兴起, 但是行业缺乏统一的管理。在中国, 面对互联网这个“舶来品”, 大家都处于一种好奇而又盲目的状态。

虽然这个阶段的人们在互联网的技术方面还不算成熟, 但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人们开始思考如果在此基础上为我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大的方便, 这样的一种欲望就给了物联网的实际诞生很大的思想条件和刺激, 也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尤其是在国外, 因为互联网已经较为成熟, 在互联网上拓展的物联网从构思渐渐提上了实践的日程, 人们开始对这个领域投入更多的关注, 并且期望能从中得到更大的成果为生活带来便利。但是, 受到技术层面和思想因素的影响, 物联网的发展还不成熟, 甚至只是一个初步的思想模型, 人们的生活方式虽然开始进行一些转变, 但是这种转变是微乎其微的, 一个是普及力度小, 第二个也是因为物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 使得物联网的发展难以得到更好的促进。

2 第二阶段:物联网的概念确定和稳步推进

经历了前一阶段的酝酿和准备, 物联网一步步受到大家的重视。1998年, 英国工程师, 同时也是宝洁公司前任营销副总裁的Kevin Ashton开始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就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将物品的信息进行收集并通过物联网和计算机终端实现物品信息的存储最终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Kevin提出这样一个概念起源于在保洁公司任职期间, 货物因为管理不善和查找补货速度慢导致严重损失, 因而触发了他在物品管理领域开始引入物联网技术基础, 并结合现实需求形成了物联网的第一次正式应用。在这个物联网应用中, Kevin用射频识别技术来取代商品的条形码, 创造了新型、快速、有效的管理模式。

3 第三阶段:物联网时代正式到来

2005年, 《ITU物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在WSIS上正式发布, 标志着物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通过物联网通讯实现在物联网上的数据交换, 并以此促进各类物品的更好管理和发展。这样物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是有背景条件的, 因为此时的物联网也进入了理性的时代, 物联网企业不会再去比较哪种语言更好, 而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选择和开发, Linux开始得到了发展和生存的空间, 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 其他小众语言也得以生存。这样的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使得物联网可以具备更强大的技术支持为物联网提供便利, 物品的数据交换可以在物联网平台上进行更好的交换。强大的语言更新和多样化选择使得物联网依赖的网络平台存储、处理信息的功能更强。

这个阶段, 对于从事物品交易的企业来说最大的变化在管理方式的创新和便利, 完全可以依靠物联网做到足不出户完成物品的交流、交换和管理等工作。这给物品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群众的生活, 丰富的物品交换联通模式使得群众的需求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 因而也使得物联网拥有了更强大的群众基础, 为它后面的发展赢得了更大的空间。

4 第四阶段:“智慧地球”引发物联网高热状况

美国IBM在2008年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 建议加大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 以此增加就业岗位, 提升美国的整体竞争优势。这个概念的提出得到了时任美国总统的奥马巴的大力支持, 他在第二年初就投入了将近八千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投入, 并将物联网作为国家的一个战略。“智慧地球”的战略首先需要将创新的感应技术引入到物体或者设施当中, 为物品信息的录入和猎取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接着, 实现人、数据和其他事物数据信息的导入, 最后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得出报告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参考。总的来说, 这个阶段的物联网数据化特征明显, 可以称之为大数据物联网时代。

这个时候, 网络工程师对于语言的掌握更加精准, 开始关注实际操作的情况和经验。与此同时, 物联网的影响开始在其他行业呈现较为明显的状态,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大流通, 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并且在这个时代中不断地进行技术的革新和竞争, 优质产品和模式渐渐取代落后的产物, 物联网的整体质量也在一步一步地提高。

5 第五阶段:“感知中国”让物联网成为了第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

2009年,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中科院研发中心考察时提出了要建立中国传感信息中心——感知中国的构想。同年11月, 温总理在一次重要的讲话中将物联网定义为中国的第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物联网榜上有名。这一系列的动作标志着物联网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卷起一股风潮, 并在风潮中激流勇进, 改变人们的生活。如近几年兴起的智能家居产业, 已经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它以住宅为平台, 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 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 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 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这正是在物联网影响下传统事物物联化的体现。由此可见, 物联网在人们需求变化的背景下, 不断进行着自身的升级和发展调整, 不断以更良好的模式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6 结语

回顾物联网的前世与今生, 我们不难发现, 再新鲜的事物也是要经过事物发展的常规阶段。从一开始的找不到方向, 发展凌乱到中间的稳定发展, 渐渐创新到后面的突飞猛进, 卓有成效, 这样的发展规律其实是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 只要能够根据科学的规律, 并综合考虑人们的需求握紧发展方向, 最终行业的发展就能进入一个健康的状况, 并且具备自我代谢、不断提升的能力。不难看出, 发展到今天的物联网在未来将成为互联网的最主要延伸, 更会像当今的互联网一样成为各行各业都无法脱离的技术与平台。

参考文献

[1]朗为民, 朱元诚, 张昆.物联网的前世今生[J].技术交流, 2011 (3) :3-9.

[2]朗为民.大话物联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3) :213-214.

[3]袁琅, 张秋玲.当物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J].新世界新科技, 2016 (12) :62-65.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篇2

物联网1202 王XX 103061222X

这是个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产生,这些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而在此之后出现的技术革新——物联网,不仅取决于一些重要领域的动态技术创新,更代表着未来计算机与通信的发展方向。它势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一、物联网技术的起源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就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络”。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

1999年,美国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同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中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物联网在我国才迅速升温,并受到业界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然,2009年通信展最热门的概念无疑是“物联网”,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一次演讲中谈到了“物联网”及其应用,表明了实力强劲的电信运营商有涉入该领域的计划,“物联网”概念再次掀起新一番高潮,甚至与之相关的几家上市公司股票都涨停了。同时,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将会是继互联网以后的又一经济驱动器。”

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2010年,我国主导提出的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国际标准获正式立项,同年,我国企业研制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TD-LTE技术正在开展规模技术试验。

应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在电力行业,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等应用正在逐步拓展;在交通领域,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应用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运输、监测应用广泛推广;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应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

尽管我国物联网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应用拓展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

我国的物联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那么国外的物联网发展又是什么情况呢?

日本:打造“无所不在”便利社会

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提出2006至2010年间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实现所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即4U,Ubiquitous、Universal、User-oriented、Unique),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

2008年,日本总务省提出将u-Japan政策的重心从之前的单纯关注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拓展到带动产业及地区发展,即通过各行业、地区与ICT的深化融合,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具体说就是通过ICT的有效应用,实现产业变革,推动新应用的发展;通过ICT以电子方式联系人与地区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应用ICT达到生活方式变革,实现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环境。

2009年7月,日本IT战略本部颁布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为了让数字信息技术融入每一个角落。首先,将政策目标聚焦在三大公共事业: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提出到2015年,透过数位技术达到“新的行政改革”,使行政流程简化、效率化、标准化、透明化,同时推动电子病历、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的发展。日本政府对企业的重视也毫不逊色。另外,日本企业为了能够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对研发同样倾注极大的心血。在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日本展厅,呈现的是一个凝聚了机器人、纳米技术、下一代家庭网络和高速列车等众多高科技和新产品的未来景象,支撑这些的是大笔的研发投入。美国:作为振兴经济的“新武器”

奥巴马总统就职后,积极回应了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并很快讲物联网的计划升级为国家战略。该战略一经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极大的响应,物联网荣升2009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奥巴马将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之一,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理网相关技术。无论基础设施、技术水平还是产业链发展程度,美国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已经趋于完善的通信互联网络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先机。

美国《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提出,从能源、科技、医疗、教育等方面着手,通过政府投资、减税等措施来改善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美国长期发展。其中鼓励物联网技术反战政策主要体现在推动能源、宽带与医疗三大领域上。例如,德克萨斯州的电网公司建立了智慧的数字电网。这种数字电网可以发生故障时自动感知和汇报故障位置,并且自动路由,10秒钟之内就能恢复供电。该电网还可以接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生长。相配套的智能电表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控制家电,给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欧盟:引领世界物联网“加速跑”

欧盟围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做了不少创新性工作。在2009年11月的全球物联网会议上,欧盟专家介绍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意在引领世界物联网的发展。从目前的发展看,欧盟已推出的物联网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各成员国在药品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专用序列码,确保了药品在到达病人手中之前就可得到认证,减少了制假、赔偿、欺诈现象的发生和药品分发中出现的错误。序列码能够方便地追踪用户的医药产品,确保欧洲在对抗不安全药品和打击药品制假中取得成效。

一些能源领域的公共性公司已经开始设计智能电子材料系统,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消费信息。这样一来,电力供应商也可以对电力的使用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在一些传统领域,比如物流、制造、零售等行业,智能目标推动了信息交换,缩短了生产周期。

为了加强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消除物联网发展的障碍,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物联网的管理规则,并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分布式管理架构,使全球管理机构可以公开、公平地履行管理职责。

三、目前优秀的物联网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讲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列为物联网关键技术。其中,RFID也被公认为是物联网的构建基础和核心。除此之外,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单机片技术、远程通信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都属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我们平时所使用的Zigbee技术,蓝牙技术、Wifi技术及云计算等等,无一不是物联网技术的体现。我们举一些事例,或许更能充分了解。无锡传感网中心 的 传感器产品 在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和 上海世博会 被 成功应用---首批

1500万元的 传感安全防护设备销售成功,设备由10万个微小传感器组成,散布在墙头墙角及路面

传感器能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 等 信息 分析判断,爬上墙的 究竟是人 还是 猫狗 等 动物

多种 传感手段 组成 一个 协同系统 后,可以防止 人员的翻越、偷渡等 攻击性入侵。

从运营商方面来看,中国移动表示要全面发展物联网。据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副总经理谢志远介绍,中国移动将从3个方面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一是搭建运营体系,主要包括专网专号建设,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搭建,以及开放平台的建设。二是发展重点行业。由于物联网涉及的行业太多、太分散,中国移动将从几个大行业切入,如家居、交通、医疗等领域。三是拓展行业应用。除了产品以外中国移动会牵头做一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形成白皮书发给各个省份。据悉,中国移动即将在4个领域推出4个全网产品:物联通、智能家居、手机二维码及移动产品。

四、物联网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出现的危机

那么,物联网技术在我国会有怎么样的发展趋势呢?一方面认为物联网技术目前并不能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认为物联网的发展是阻挡不住的。

物联网的出现不管你欢不欢迎,赞不赞成,这个趋势是阻挡不住的,就像当年的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再比如近几年云计算的发展。”逄诗铭对记者说。逄诗铭认为,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据他个人估计已达两三千亿,很快会上升为万亿规模,再过几年就会到五六万亿。

中国RFID产业联盟秘书长欧阳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目前日常生活中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物联网技术,比如说门禁、高速公路上的ETC系统、公交智能卡马上要推出的智能电表等,都是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而在物流行业中,仓储配送、集装箱监控、运输调配等多个环节都已经运用到了物联网技术。

“一个新技术的应用是逐步推进的,不应该纠缠于物联网技术到底是什么,更不能因为现在应用程度不高就否定这个新技术。”欧阳宇说。

逄诗铭认为,物联网技术现阶段虽然并不能降低实际运费,但是提高了整个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效率,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大面积应用到物流行业中。

“换一个角度来看物流成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传统物流中丢失了两个集装箱,给货主赔的钱这算不算成本?但是我们给集装箱装上电子封条,采用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进行全程的监控,这个货品就不可能丢失,即使丢失了也容易追索回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说。

近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与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

多名专家认为,铁道部和交通部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将有效改进目前我国线性物流运输模式,促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联网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而在多渠道联运这个信息平台的建设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让物品与物品及物品与人类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实现理想中物联网还有很多技术需要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统一的技术标准。由于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同样基于TCP/IP,但在接入层面,协议类别就十分繁杂,如TD-SCDMA、GPRS、传感网等多种通道而标准化是大规模部署和扩展的必不可少的技术,如果没有大规模部署就谈不上物联网。欧洲电信标准论坛等组织呼吁增加国际电联来参与统一RFID 协议。EPCglobal 在2004 年年底提出了第一个全球RFID 标准的建议,它定义了多种类型的RFID 标签及相应的工作频率。

(2)寻址问题。每个物品都会在物联网中出现,那么每个物品都需要一个地址。在IPv4 资源即将耗尽的背景下,物联网需要更多的IP 地址。需要IPv6的支持,但由于IPv4 网络的庞大规模导致IPv4 向IPv6 过渡存在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物联网一旦使用IPv6 地址,就必然会存在与IPv4 的兼容性问题。物联网的特性也使得物联网中的寻址与互联网不完全一样,文献17 解决了多种产品代码标准引起的寻址冲突。

(3)安全性能。RFID 当初的设计是完全开放的,所以信息安全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对RFID 标签加密将使标签成本增加。云服务的透明度也是安全隐患,黑客正是通过操作系统的漏洞来攻击它所服务的应用程序载入内存中的数据。提供内存数据的保护和隔离是云计算的重要安全需求之一。目前可以通过服务级别协议向用户担保,但如何做到安全服务SLA 的可审计性,这是云计算必须面临的挑战19。无线传感网络受到的安全威胁与传统网络不同,现有的网络安全机制无法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需要开发专门协议。现有的思想是从维护路由安全的角度出发,寻找尽可能安全的路由以保证网络的安全,另一种思想是把着重点放在安全协议方面。目前现行有效的传统网络安全协议例如SSL和IPSec,也存在着缺陷比如难以实施在嵌入式设备中。因此一个完整统一的安全系统呼之欲出。

(4)实时性与同步性。无所不在的物联网对时钟同步的要求明显高于传统的无线网络。它与实际的物理环境联系密切,所以必须采用物理时钟同步,无法使用相对简单的逻辑时钟。但是物理时钟的同步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无线传感器要求必须采用低能耗工作,时间同步的数据交换受到限制同时无线媒介连接方式不可靠,时钟的不同步性将会给物联网的实现带来巨大的障碍。

(5)传统网络的协议算法局限。物联网与传统网络有明显不同的技术要求,前者以数据为中心,后者以传输数据为目的。传统网络的设计依照着端到端的边缘论思想,强调将一切与功能相关的处理都放在网络的端系统上,中间节点仅仅负责数据分组的转发。对于物联网,这未必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例如一些为自组织的Ad-hoc网络设计的协议和算法,未必适合物联网的特点和应用的要求。在密集性极高的物联网中,相邻节点间的距离非常短,低功耗的多跳通信模式节省功耗,同时增加了通信的隐蔽性,避免了长距离无线通信易受外噪声干扰的影响。这些独特的要求和制约因素为物联网的提出了新的技术问题。(6)商业可行性。建立物联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RFID 标签,RFID 标签数据管理中间件,解读器及计算机的购入等。成本的提高使得人们的可接受度和企业的回报率都成为未知数。另外,标准的争夺是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尽管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已有很多公司开始抢占市场先机,推广自己的标准并申请相关专利。在中国开展物联网,首先要获得政府的支持,有了实质资金后能找到应用物联网的商品,搭建无线网络及系统平台,再进行物品的信息存储,然后进行传感设备的安装,但是现阶段推广物联网应用的商品仍属于风险投资,因为国内在物联网上缺乏核心技术的累积,同时,国内传感器产业化水平较低,高端产品被国外厂商垄断。另一方面我国的宽带建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大规模的普及无线传感网络短期内还难以实现,所以物联网在中国的普及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

浅析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篇3

关键词: 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发展趋势

1 物联网的概念及由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简单的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现实生活各方面的愿求,这时物联网技术便应运而生了。早在1999年,我国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了物联网的四个关键性技术,分别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数据融合技术、纳米技术以及认知与智能控制技术。

(1)RFID技术: RFID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技术是物联网最关键的技术,它能够为相关的物体打上电子标签,从而实现灵活而高效的管理。典型的RFID系统是由读写器、信息处理系统以及电子标签组成的。带有电子标签在通过特定的信息读写器时,会被读写器激活并且通过无线电波将该电子标签中携带的相关信息传送至读写器和信息处理系统中,并且完成信息的采集工作。

(2) 数据融合技术:物联网是由大量的传感网节点所构成的,在信息感知过程中,如果只采用各个节点单独传输数据到汇聚节点的话,这时网络就会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不仅会浪费大量的通信带宽和宝贵的能量资源,而且还会大大地降低信息的收集效率。为了能够改善这些不良情况,就需要采用数据整合和智能技术来进行处理。数据整合就是指将多种数据或信息进行处理,组合出高效并且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的过程,而对大量的数据,只有快速且有效地处理,才能够节约资源。通过海量信息智能分析与控制,对物联网的各种信息进行海量存储和快速处理,并快速有效地将处理结果实时反馈至物联网的各种“控制”部件,从而达到“精”,“简”,“快”的效果。

(3)认知与智能控制技术:认识的主要目的在于模拟并效仿人脑的观念及认识能力,也是为了能够占用更小的能量与空间。目前该技术已开始在智能控制领域有了初步的实验成果。并成功地解决了对于行为学习的长期记忆和对环境学习短期记忆的问题。机器人执行任务的认知控制方法的提出,实现了对机器人智能化控制的满足。通过对认知计算理论的深入研究及其在智能控制领域中的多角度、全方位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探索、深化以及完善,必将为认知物联网的形成铺平道路。

3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

随着物联网技术及体制地不断成熟和完善,物联网在各个领域之间的应用联系更加紧密,应用层面更加广泛和深入。常用于安全防御、电力系统、医疗以及交通等几大行业。

(1)安全防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不断提升,无论政府、企业还是相關的个人,对各类的安全防御需求是日俱增下。智能安防的高度人性化、多种服务集成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以及带领下,以物联网技术为主要核心的安防产品将会是主要的发展趋势。例如:在电脑网络安全入侵方面,能够事先地预防非法入侵、通过远程的监控,可以快速地对一些非法入侵行为进行解决,从而使损失降至最低。同时,在网络视频监控等安防领域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2)电力系统:在电力行业涉及范围较广,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人工抄电表已逐步被远程抄电表所替代。智能电网的建设,不单只是指电力系统的分布和智能传输的链接。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发电、输电、配电以及变电等各个环节都实现智能化管理,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效能。因此,物联网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智能交通:利用传感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交通重要地段固定设备进行监控,对交通工具等移动设备进行定位和跟踪,当出现问题时能够急时地传输信息,进行预警和紧急救援。据统计,智能交通系统作为近10年来大规模兴起的改善堵塞减缓交通拥挤的有效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4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的出现极大满足了人们对“物”的全方位控制愿望,使得“物”能够更加智能化、人性化、自动化地服务人类,给人们提供更便利、更高效的生活。随着物联网在现实当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物联网的相关设备、技术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首先,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件-传感器,将会更加趋于小型化、价格也将会更加低廉,性能也将愈加稳定。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或许有一日可将一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用品如桌椅等都可能被连入互联网,实现“智能”工作。

其次,物联网将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务。以往只专注于商业机器到机器间的公司将进一步转向生活各个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作为网络生态系统的先驱,电信服务提供商不仅仅提供了网络连接,同时,也可以为几乎所有的行业和用户提供全面的网络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智能家庭报警系统、开发移动支付、进行数据评估有预测未来的业务等。

最后,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高端科技公司,例如,思科、高通等都在关注物联网。这意味着所有的科技设备都会形成某种形式上的连接,使这些设备变得更加智能,可以与各种设备和云端相互连接。

5 结束语

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还将会遇到许多已知或未知的技术难题,但有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研究机构的技术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市场,物联网行业必可以冲破各个难关,实现全球物体智能化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高昇宇.物联网与智能电网[J].华北电业,2010,(3):54-56.

[2] 李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与应用[会议论文] 2014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篇4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难点和问题,发展趋势

在计算机、互联网和电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下, 物联网在信息产业中应运而生。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 并对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和功能进行一定的延伸, 它是信息领域的重大突破。它改变了了传统互联网的思维局限, 促进了信息技术行业中生产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应用前景及其应用前景带来的巨大商机。因此, 我国提高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 重视物联网及时的研发和应用, 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

1 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构架

1.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研究人员提出, 它的定义就是不同的物体在建立异性协议的基础上, 通过一定技术和手段相连的Internet。其定义包括两个含义。一是物联网技术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 并对互联网有一定的延伸和拓展。二是物联网中的物体可以是任何物体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1.2 物联网的构架

虽然物联网具有相当复杂的构架, 但总的来说其构架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大部分。感知层充当信息采集的角色, 包括RFID电子标签、传感器等应用技术;网络层的任务是复杂信息的传递和输送, 互联网、固网等都是网络层传递和输送信息的途径;应用层是通过智能功能来实现物体之间、人体之间的相互识别和感知的作用。

2 物联网技术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2.1 制度标准不完善

由于物联网的架构相仿复杂, 其架构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 因而从整体上来看, 各个制定技术标准的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缺少完善的标准化工作, 导致物联网缺少完整的技术标准。例如外射频识别技术。外射频世界技术的国际化标准和国家的标准不一致, 而且该技术在具体的生产和应用中也存在很多的区域行业标准的限制, 并且这些标准都难以相互包容。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 但是各个国家的设备在接入层面上也存在许多不同的协议类别, 导致兼容性不足。因此, 物联网技术亟需制定国际化的制度标准。

2.2 核心技术不高

在构成物联网的三个构架中, 其最为关键的核心构架在于感知层。只有通过感知层去“感知”外在的信息, 物联网才能实现对外在物体的有效“控制”的功能。但是, 感知层的技术缺失三个构架中发展最不成熟、最薄弱的技术, 感知层技术的薄弱和不成熟严重制约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也是制约发展和应用的关键。作为当前主要感知层技术的射频识别技术, 国家还需要突破成本和标准化两个难题。并且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 射频识别技术将朝着高频化、高兼容性、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2.3 难以保障信息安全

由于物联网技术的不成熟和完善, 物联网技术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较多信息安全隐患, 网络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其中最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就是有关物品信息的电子标签, 一旦被恶意利用, 轻则造成国家和个人的机密信息遭他人盗取或泄漏, 重则导致企业难以正常运行, 国家的基础设施设备停止工作, 影响社会秩序。因此, 物联网技术亟需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以保障用户个人隐私、机密的安全, 维护社会持续, 保证社会正常运行。

2.4 扩孔IP地址

所有接入物联网的物品都需要一个IP地址, 而且物品的IP地址都是和其它物品不同, 因此, 新接入物联网的物品都需要解决IP地址的问题。但是, 但前的IPv4难以满足物品地址的需求, 虽然IPv6技术能够满足地址的需求, 但是IPv4和IPv6存在兼容性问题, IPv4向IPv6转型具有一定的难度[2]。因此, 物联网技术还需要解决IPv4和IPv6之间的兼容问题。

3 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 物联网技术并将成为国家核心技术之一。并且在未来将具有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的空间。设计层面, 物联网相关产品的设计创新离不开物联网技术, 产品的设计会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创新而创新, 因此, 产品设计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技术层面, 物联网技术包含计算机、传感器、通讯等多项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必定会带动这些技术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在未来, 各行各业要实现信息化, 必须采用物联网技术。

在物联网的逐渐普及后, 与物联网配套的传感器接口装置等设备的生产量和使用数量都将大大增长, 并超过手机的使用数量。物联网配套装置和设备的使用量增加, 极大的促进我国信息技术元件产业的发展, 为我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根据物联网技术特点, 无线网络的发展也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在今后的物联网技术中, 无线网络将成为物联网的基础技术和设施之一, 只用这样, 无线网络才能随时随地将数字信号传输出去。物联网技术代表了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并积极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4 结语

由于物联网在未来应用前景, 并将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上商机, 因此当前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备受国内外关注。但是, 在我们也应该看到物联网当前物联网规模小、缺乏完善的技术开发体系的缺点, 而且相关的核心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政府还需不断的增加对基础平台建设力度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 与此同时, 政府间也要加强合作、相互协调, 努力建立规范的物联网标准, 以满足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葛东, 张国海, 胡国栋, 孙立贤.物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应用[J].价值工程, 2012, 12 (14) :182-183.

浅谈物联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篇5

——浅谈物联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物联网主要技术就是把网络技术运用于万物,组成“物联网”。比如把感应器嵌入装备到油网、电网、路网、水网、建筑、大坝、等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并且由超级计算机群对“整合网”的人员、机器设备、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管理控制,以精细动态方式管理生产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关系。

The main technolog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to apply network technology to all things to form the “Internet of Things”.Embedding sensors such as network equipment to oil, power grids, roads, canals, buildings, DAMS, such as the object, the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Internet” together, realizes the human societ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hysical system, and by a supercomputer group of pers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network, implement the real-time control machinery, equipment,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production and living in fine dynamic way, improve the level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roductivity,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关键词:物联网产品,Arduino,Linux,iBeacon,蓝牙技术

物联网对我来说既新颖陌生又十分熟悉;说它新颖陌生是因为在我身边还没有运用这项技术,但是却又非常令人着迷;说它十分熟悉是因为老师与我们学生时常谈论这个内容。

物联网这个词最先是由国外提出的,叫做:Internet of Things。在我国正式由温家宝总理提出:2009年8月总理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主要技术就是把网络技术运用于万物,组成“物联网”。比如把感应器嵌入装备到油网、电网、路网、水网、建筑、大坝、等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并且由超级计算机群对“整合网”的人员、机器设备、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管理控制,以精细动态方式管理生产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关系。

关于物联网的应用,我觉得可以应用与很多方面。生活中,我们通过物联网可以管理家里电器。而在学习上,我们可以利用它进行交互式学习。医学方面的运用更加有利,比如,连续监测高血压患者的人体特征参数、周边环境信息、感知设备和人员情况等。我们以为这个技术很高深,但其实原理很容易理解,就拿其运用于医学方面来说。医学物联网中的“物”,就是各种与医学服务活动相关的事物,如健康人、亚健康人、病人、医生、护士、医疗器械、检查设备、药品等等。医学物联网中的“联”,即信息交互连接,把上述“事物”产生的相关信息交互、传输和共享。医学物联网中的“网”是通过把“物”有机地连成一张“网”,就可感知医学服务对象、各种数据的交换和无缝连接,达到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实时动态监控、连续跟踪管理和精准的医疗健康决策。

物联网技术对我们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技术,但由于硬件方面跟进不足,导致现在发展缓慢,以至于现在普通人对它的印象还只是想象之中的东西。但是一旦物联网技发展起来,对整个社会将会产生革命性的的影响,到时候,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期待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期待它造福我们。

物联网将会在以后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下面就:是几个生活中的应用的例子:电子支付的发展完全取代现金,现金从此不再存在电子交付的发展可以很方便的完成所有支付行为、商场超市等、购物医院看病、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旅馆住宿、饭店吃饭、各种费用缴纳等,你的一切消费行为都可以电子交付且必须电子交付。因为没有现金而支付用的卡就是你的身份证,身份证具有全球唯一的安全号码,具有身份识别和支付功能。

手机已经不仅仅是通讯的工具,手机的发展成为人不能离开的工作、学习、娱乐、通讯的信息中心、手机功能的强大完全可以代替现有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你的一切工作学习娱乐等全部在手机上完成。如果需要大屏幕显示、办公室或家里或公共场合都有无线键盘和显示器打印机等。如果去野外有无线可折叠键盘、显示器等,离开手机你将什么也不能干手机定位技术使政府随时随地知道你的精确位置和正在干什么。

在交通运输方面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智能交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交通的疏导管理,而智能运输则侧重对运输业全流程的监管,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电子关锁的应用。目前已有部分地区的海关开始了电子关锁的应用,其流程如下①海关工作人员上门为企业服务,在货物装箱后即进行验关操作并办理好相关手续②装载货物集装箱的门]被海关工作人员锁上电子关锁③集装箱被集装箱货车拉往码头④集装箱被运到集装箱码头上船,不必再进行验关。在这整个流程里,电子关锁起到的作用是运输过程的智能监控,通过监控运输的路线、耗时、及上锁开锁工作人员的操作等一系列信 息,确保运输过程货物不会被掉包。电子关锁有效提高企业通关效率,最大程度地简化企业通关成本。而有了电子关锁作为支撑,海关就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物联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的延伸,也不是下一代互联网。它是以“物的特性为基础的,通过大里的统计学应用和经验的总结,结果作用于”物",从而为人类服务的网络。他与互联网根本的区别在于数据的来源与服务的目的:互联网数据来自于人或操纵于人,大量冗余,信息量大,信息熵(就是信息的意义价值)较小,网络服务的目的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更多的便利性和娱乐性;物联网数据来自于物,作用于物,服务于人,是真实的可靠的有意义的,网络服务的目的使人过上更加科学、绿色、适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樊世清,于泽,郭红军《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中国经贸导刊》

2、李霞《浅谈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商场现代化》

3、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

4、江宏,《物联网引发供应链管理革命;物流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篇6

[关键词] 射频识别(RFID);互联网;无线网络;传感技术;新兴产业。

物联网的技术原理为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RFID、数据通信技术组成一个覆盖世界万事万物的整合网络,网中万物自动识别,信息共享,彼此“交流”,无需人为干预。其核心技术为射频识别(RFID)技术。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又称电子标签,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物联网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型机、主机的联网,第二个阶段是台式机、笔记本与互联网相联,第三个阶段是手机等一些移动设备的互联,第四阶段是嵌入式互联网兴起阶段,更多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设备,包括洗衣机、冰箱、电视、微波炉等都将加入互联互通的行列,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物联网”。

M2M(machine to machine)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前期探索,M2M是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也就是就是机器与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的对话。若再加上互联网的应用,改进M2M技术使其能够应用于物联网,这将是物联网发展的突破。中国新兴的几个物联网基地,就是旨在研究新的传感技术以适应物联网的发展。

因此,物联网必须具备规模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物联网的应用需大规模使用各类传感器设备及技术,只有具备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而这些设备又必须轻便携带,不影响物品运输配送,同时还要保证信息不丢失,外泄等。

2009年8月7日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负责人向总理提出了发展物联网的建议,温总理听后沉思片刻说,至少三件事情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或者是逼人的形势下,迅速地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园区),或者叫“感知中国”的中心(园区)。

在过去的10年中,物联网在中国得到了较好起步与发展,中国有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据悉,标准工作组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移动等国内传感网主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单位,将通过开展传感网标准制订工作,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我国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5年后可达7000亿,市场投资前景巨大。

在美国,奥巴马期望利用“智慧地球”来刺激经济,把美国经济带出低谷。

欧盟委员会为了主导未来物联网的发展,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鼓励和促进欧盟内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并将发展物联网作为欧盟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20年,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成为比互联网大30倍的全球支柱产业,而且将带来无数的就业机会。难怪美国政府把物联网确定为“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物联网固然给世界经济发展构建了一个十分美好的蓝图,但从目前全球状况来看,物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仍有众多问题需解决。

第一,资金和成本问题。实现物物相联,首先必须在所有物品中嵌入电子标签,并需安装众多读取和识别设备以及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而这必然导致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电子标签的嵌入也将导致物品成本的上升,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第二,技术问题。重点牵扯三个方面:一是关于通信距离瓶颈。目前传感器所能连接的距离也就在100米—1000米范围内,也就是说,超过1000米之后,传感器发射信号将不足以支撑数据的传输;二是关于外部环境指标。目前的传感器对外部环境指标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湿度、温度的要求,一旦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工作效率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三是关于网络安全。由于很多时候是无线传输,因此信号在传输中被窃取的危险系数就高,系统的安全和隐私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标准问题。物联网的发展必然涉及通信的技术标准,而各类层次通信协议标准如何统一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中国RFID标准已提及多年,但至今仍未有统一说法,这正是限制我国RFID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物联网的各类技术标准有待中国、日本、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共同协商。

第四,产业化问题。物联网的产业链复杂庞大,其产业化必然需要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统一的背景下,物联网产业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上述提及的仅涉及物联网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事实上,包括云计算、无线网络的扩容和优化等均是物联网普及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尽管物联网的概念已经引起全球关注,但其普及之路可能比预想的时间要长许多。

如今物联网虽然已经起步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未来必将接受严峻的挑战,就像互联网发展时会出现互联网泡沫一样,物联网的发展之路必定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是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大势所趋,未来将出现一系列物联网产品和服务,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未来的物联网生活,那就是“身在外,家就在身边;回到家,世界就在眼前”。

参考文献:

1、赵海霞.《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与发展探讨》.《中国西部科技》 2010 第14期.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篇7

1 物联网简介

1.1 物联网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通俗来讲, 以前通常只有电子产品可储存数据, 现在有了物联网技术, 理论上所有物体都能实现智能化, 可以被感知、被遥控, 这将给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 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融合的产物, 已成为当今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因此, 物联网也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被誉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

1.2 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被应用于各个方面,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 解决方案涉及智慧社区、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多个业务领域。它以需求为导向, 通过社会公共信息共享平台, 采集、提取各部门业务数据和社会公共数据, 以实有人口数据库为核心, 结合实有法人、实有房屋数据、实有单位数据, 进行汇总、分析、比对、碰撞, 建设具备实时动态管控功能、实时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的部门间共享信息平台系统, 促进公安、工商、民政、教育等部门各类信息的共享和资源整合, 提供从顶层规划设计到集成实施、运营维护、拓展升级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带动网络系统、软件、终端产品投入市场应用。强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 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布局;第三, 聚焦城市存在和潜在的问题, 以“问题导向”专注治理“城市病”, 实现城市问题的可预知、可预防、可调控。

2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应用

2.1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智慧化是继信息化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突破。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 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 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将有力推进物联网、低碳、节能、环保等技术的应用, 不仅能够吸引集聚一批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创新密集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 而且能够通过新兴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 随着城市智慧含量的提高, 还能够大大降低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 有利于推动向低碳化、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城市转型。

2.2 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

截止至2015年已有11亿个物联网终端设备在智慧城市中被使用, 2020年将增至97亿。2015年物联网终端设备将战占总量的45%, 预估这一比例将在2020年升至81%。将智慧城市定义为某个城市化区域;在这一区域中, 多个行业通过分工协作, 分析各行业特定信息与运营技术系统间共享的实时背景信息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商业物联网设备将在智能能源、环境服务或旅程规划等多个行业内得到应用, 这能够通过构建物联网相关服务模式为技术与服务提供商带来物联网货币化商机。

围绕智慧城市建设, 积极探索开展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 提升物联网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 扶持物联网骨干企业, 加快推动区域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物联网信息与数据分析将产生可观价值, 其将服务与第三方交易及账单记录联系起来, 并支持订购或按需服务。而这将形成一个融合不同合作伙伴的多维价值链。

3 物联网技术实验构建

(1) 基于物联网网络信息平台, 综合RFID技术、无线Wi Fi技术、GPS/GIS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的实验设备以及行业应用管理系统软件构成, 形成直观和形象的应用场景, 模拟从采购入库、存储管理到出库包装、运输监控的完整物流流程, 让学习者充分体验和感受物联网在物流中的应用, 通过实训和课题创新达到提升综合运用和管理水平的目的。能使学生通过智能化物流基本内容的学习和实践, 实现对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于智能化物流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并进行小项目的实训开发;能兼容第三方实验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管理, 并预留接口可供师生进行二次开发, 提高实验室的可扩展性。

(2) 物联网中一个关键的环节是公共网络以下具体的“物”与电脑之间的无线信息采集和传输。这包括感知信息的传输和反馈指令信息的传输。显然, 无论是超级计算机、移动通信网、传感器网络或是射频识别系统本身, 都不能单一满足物联网信息传输和处理的需要, 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代表物联网。物联网不应该是一个单一性质的网络, 而是可以包括WIFI设备、电子条码、无源射频标签、各种传感器、有源射频标签、2G/3G手机、各种通信公网和超级计算机等在内的综合组合。经过考查调研, 目前通过光载无线通信ROF技术, 利用光载无线交换机, 通过模拟光纤通信及射频交换技术实现了无线信号源的传输、分布、交换与控制, 是一种较好的实验室平台解决方案。这种技术方案提高了物联网信息平台的安全性, 可靠性,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将交互式宽带无线物联网应用到各个领域, 拓宽了物联网信息平台的服务内容。采用光载无线交换机的系统技术特点主要是:光载无线交换机完成主要信号处理, 其集中管理简单易行, 功能强大;系统主要部件集中于光载无线交换机, 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极大增强;远端天线极为简单, 其安装, 维修和保养非常方便;不同网络协议可共存于同一系统, 加强网络间的互通性, 降低建设成本;网络的升级与扩容简单方便, 可任意附加各类增值业务。

4 结束语

从网络发展角度看, 今后10-40年发展物联网技术的第一要务是要建设让大众快捷获取信息和知识、能有效协同工作、生活更加高品质的信息网络。网络技术经济宽带化、移动化和三网融合, 走向下一代互联网, 进一步向后IP时代的新网络体系发展;物联网从监视、控制、反馈一体化, 向泛在网络发展;在网络服务方面基于物联网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普及。物联网相关技术和服务将相互影响, 实现人类向往的充满智慧、更加美好、幸福的物联网时代。

摘要:网络媒体进入主流媒体,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联合构建媒体舆论引导的新格局。云计算平台为物联网提供支持环境;物联网科学将从交叉学科融合, 向完善的网络信息论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冉奇.关于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来构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浅析[J].中国新通信, 2013 (19) .

[2]史璐.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中国科技论坛, 2011 (5) .

[3]张宏正, 马腾.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 2013 (4) .

物联网的发展与关键技术研究 篇8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 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在物联网应用中有3项关键技术:

(1) 传感器技术, 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 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 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 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 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 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 小到人们身边的MP3, 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 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 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 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 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 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地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3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业内专家认为, 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 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 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此外, 普及以后, 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 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 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 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 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物联网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 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构建了“质量好、技术优、专业性强, 成本低, 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优势, 持续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物联网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 据了解, 2011年, 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了2 500亿元, 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

3.1 创新2.0模式

邬贺铨院士指出,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 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 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 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及移动泛在技术的发展, 使得技术创新形态发生转变, 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人为本的创新2.0形态正在显现, 实际生活场景下的用户体验也被称为创新2.0模式的精髓。其中, 政府是创新基础设施的重要引导者和推动者, 比如欧盟通过政府搭台、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创新基础设施来服务用户, 激发市场及社会的活力。用户是创新2.0模式的关键, 也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 而用户的参与需要强大的创新基础设施来支撑。物联网的发展不仅将推动创新基础设施的构建, 也将受益于创新基础设施的全面支撑。作为创新2.0时代的重要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的发展必须实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 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转变。

3.2 两化融合

2012年2月14日, 中国的第一个物联网五年规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工信部颁布。《规划》公布不久, 工信部批复广东顺德创建“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 顺德提出在智能产品方面将打造一批“无人工厂”。

邬贺铨则指出, 以前提“两化融合”还比较泛泛, 而物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切入点, 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物联网大量的应用是在行业中, 包括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等。国家发展物联网的目的, 不仅是产生应用效益, 更要带动产业发展。有了物联网, 每个行业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提高核心竞争力, 这些智能化的应用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2012年, 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 650亿元, 比上年增长38.6%。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电网, 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 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产业, 物联网正四处开花, 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专家指出,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关配套的完善, 在未来几年, 技术与标准国产化、运营与管理体系化、产业草根化将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三大趋势。

摘要:近些年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 掀起了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分析其技术架构, 并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RFID,传感技术

参考文献

[1]张莉, 王婷婷.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33) .

[2]程曼, 王让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地理信息世界, 2010 (5) .

[3]刘楷华, 李雄.物联网应用现状及发展机遇[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5) .

浅析国内外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篇9

1.1 国外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国外, 物联网技术发展最迅猛的非美国莫属, 美国的物联网技术起步早, 如今发展的如火如荼, 在写成就都来自于政府的支持, 美国总统奥巴马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继续支持信息技术的研究, 他希望物联网技术能够更新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美国国家情报局也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列为2025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6种关键技术之一。

美国的“智慧地球”战略就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起点, 它推动着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发展, 其中包括很多领域, 比如:城市管理、公共管理、政务管理、智能交通等等, 涉及方面很广, 从近几年的应用来看美国的物联网技术慢慢的开始从军事领域转向民事领域, 综上, 美国是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主导和先行国之一, 无论基础设施、技术水平还是产业链发展程度, 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1.2 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起步相对比较早一些, 在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就在无锡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提出了感知中国, 他要求我国应该加大力度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这可以说是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在同一年温总理又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 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物联网关键技术, 这一系列事件足已说明我国政府对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 我国各级政府对物联网这种高科技的发展十分重视, 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规划和设想。我国目前大约有15个省规划了物联网产业园, 建立起了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联盟。根据一些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的物联网技术产业市场规模达100亿元, 全国有1600家企业单位参研发和生产, 在以后几年,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1.3 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四大趋势

⑴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逐步成熟的过程, 将呈现从成熟应用方案提炼形成行业标准, 以行业标准带动关键技术标准逐步演进形成标准体系的趋势。⑵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物联网将机器、人、社会的行动都互联在一起, 新的商业模式将是把物联网相关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⑶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以应用为先导, 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和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⑷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 新的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将出现。物联网的创新是应用集成性的创新, 一个单独的企业是无法完全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

2 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发展对比

2.1 发展环境的比较

新的高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 政策的支持是物联网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政策上各国政府都有不同的重视程度, 也给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营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国家的宏观政策支持不仅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当前金融危机慢慢退去, 各国都在全力发展自身的经济, 国际社会经济发展变迁慢慢突出, 如今在这种大环境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2 社会环境的比较

物联网的不断发展难免会涉及到国家的安全问题和个人隐私问题等, 这就要使得物联网发展的同时国家要出台相应的监管制度以及一些法令法规来保障个人的隐私和国家的安全。有些专家认为如今物联网已经危及到了物质世界, 从虚拟世界上升到了现实世界, 开始由单网扩展到多网, 其自身也放大到了云服务体系。这个方面世界上做的最好的就是欧盟, 欧盟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法规来规范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同时也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好的规范。

3 技术环境的比较

如今物联网技术发展在世界各个国家是不平衡的, 一些传统的发达国家的技术比较成熟, 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人才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从国际上看欧美国家在这方面是比较先进的, 主要在于他们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传感网技术, 传感网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前提。其次就是国外的电信商都处于激烈的竞争阶段, 而不是像我国这样的垄断地位, 因此他们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会不断的加大这方面的研发, 刺激了很多先进技术的产生。所以, 从技术环境来看, 我国还稍有欠缺, 需要继续培养。

4 结论

如今物联网的发展还在初期阶段, 如果没有创新的人士参与就不能有更大的成就, 客观的分析了物联网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及国外的发展现状, 科学的制定发展的规划以及合理的发展策略, 本文浅析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以后的生活中还要加大这方面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美) 巴萨拉.周光发, 译.技术发展简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

[2]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

[3]陈柳钦..物联网:国内外发展动态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决策咨询通讯, 5 (2010) .

[4]理查德?斯皮内洛.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刘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社. (1999) .

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互联网,网络融合

0 引言

过去的50年, IT产业依次经历了大型机时代, 小型机时代, PC时代, 互联网时代。目前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 这是过去的50年来的第5个发展周期, 物联网可以说是移动互联网概念的进一步延伸, 尽管物联网迄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技术标准也还没有诞生, 所涉及的技术应用的成熟度还有待提高, 但不可否认, 从发展的轨迹来看, 物联网产业链的丰富程度、财富的集聚程度将远远大于之前经历过的任何一次IT产业变革。详情见下图1。

国务院2010年颁布的国发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 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物联网作为其中重要一环被多次提及, 作下一个超万亿元级产业, 各地政府已经把物联网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可以说, 物联网时代已经来临。

1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

物联网本身的结构复杂[1], 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层, 承担信息的采集, 可以应用的技术包括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其次是网络层, 承担信息的传输, 借用现有的固网、互联网、广电网等即可实现;第三是应用层, 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 发挥智能作用。

2 物联网的技术难点及发展趋势

由于物联网系统的复杂性, 涉及的技术很多, 其中关键技术主要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代码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智能运算技术等。

2.1 射频识别技术 (FRID) 难点及发展趋势

在物联网产业链中, 身份识别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链条, 其关键产品就是射频识别技术 (RFID) 和二维码技术, 而且这类产品在物联网起步阶段就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各大软硬件厂商, 包括IBM、Microsoft、Oracle、SAP、Sun等在内的各家企业都对RFID技术及其应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相继投入大量研发经费, 推出了各自的软件或硬件产品及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在应用领域, 以Wal-Mart、UPS等为代表的零售、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准备采用RFID技术对业务系统进行改造, 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当前, RFID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作频率选择、防冲突技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2], 技术层面的问题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标准及应用软件应用集成等方面的问题。RFID未来几年的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

(1) 统一标准。RFID技术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标准问题。因为每个RFID标签中都有一个唯一配对的身份识别码, 倘若它的数据格式有多样且互不兼容, 那么使用不同标准的RFID产品将不能互联互通, 这对经济全球化下的物品流通将是严重阻碍。因此标准的不统一是影响RFID全球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RFID市场已形成了日本的“泛在ID中心”和美国的EPCGloble两大标准组织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分庭抗礼局面。而在我国, 射频识别技术的生产和应用领域仅有一些行业标准, 还没有国家标准。制定一个自主的国家标准, 并且与国际标准相互兼容, 使我国的RFID产品能顺利地在世界范围中流通, 是当前重要而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一段时间, 如何形成统一的标准以推动RFID快速发展, 将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2) 标签产品多样化。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增强, 单一产品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各大厂商所推出的RFID产品也随之变得多样化, 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芯片以及其它产品。芯片频率、容量、天线、封装材料等组合形成产品系列化, 与其它高科技融合, 如:传感器、GPS、生物识别相结合, 将由单一识别向多功能识别发展, 而整合度的提升也将带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随着RFID产品的不断多样化, 也很好地带动了RFID市场的稳步上升。尽管目前世界经济状况并未完全走出低谷, 但RFID市场并没有因此紧缩, 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标准的不断完善, RFID产品也将变得更加成熟、廉价和多样化。

(3) 安全技术。RFID标签具有强大追踪能力, 其广泛应用势必带来新的隐私威胁问题。RFID安全问题集中在对个人用户的隐私保护、对企业用户的商业秘密保护、防范对RFID系统的攻击以及利用RFID技术进行安全防范等多个方面, 并且这些问题会随着RFID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变得更加突出。因此, 如何保护持有人的隐私安全技术将是在目前和今后发展RFID技术十分关注的课题。针对RFID隐私问题, IBM公司发明了“夹子标签” (clipped tag) 技术, 消费者能够将天线扯掉或刮除, 标签便不能被随意读取。EFCglo-bal公司制定的RFID产品标准中包括“KILL”命令使标签丧失功能, 但操作不可逆。RFID应用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在标签、网络和数据这三个层面均可能出现, 如何有效防控这三个层面均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构建立体型的隐私保护机制将仍是研究的重点。

(4) 应用集成。对于利用RFID的企业来说, 如何有效处理应用RFID技能带来的海量数据来减少本金、提高管理效率将是将来相当急迫的问题。所以企业需求一个强大数据管理平台, 它包含后端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RFID体系生成的巨量数据。当前软件在RFID应用中比较简单, 平均费用不超出整体RFID项目的15%, 这个比例无疑是非常低的。在未来几年, 随着RFID数据处理能力越来越强, 软件将是RFID项目付出中相当重要的部分, 在不少应用链中, 乃至会超出硬件的费用, 也给软件市场带来新蓝海。

RFID应用是整合应用, 应用集成是关键[3]。综观国外软件产品, 其做法多是将RFID技术纳入其现有中间件产品的软件体系中, RFID作为可选子项, 如IBM将RFID纳入WebSphere架构, SAP在NetWeaver中增加RFID功能。这种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开发RFID模块的方式, 优点是开发工作量小、技术成熟度高而且产品集成性好;缺点是使得RFID中间件产品变得庞大、产品价格高, 不便于中小企业低成本轻量级应用。RFID要获得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未来发展的趋势是“通用技术向RFID延伸”, 进行软件基础整合的, 实现软件组件可拆分、可配置, 提供核心产品模块和二次开发接口, 增强接口描述能力。

2.2 EPC系统难点及发展趋势

EPC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系统是集编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的新兴技术, 这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4]。EPC标签是这一代码的载体, 当EPC标签贴在物品上或内嵌在物品中的时候, 即将该物品与EPC标签中的惟一代码 (“产品电子代码”或“EPC代码”) 建立起了一对一的对应关系。EPC系统充分利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点, 通过EPC中间件、对象命名称解析服务 (ONS) 和EPC信息服务 (EPCIS) 来实现全球“实物互联”。物联网是否能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EPC系统中间件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未来在RFID标签、读写器与中间件发展成熟过程中, 各厂商针对不同领域提出各项创新应用解决方案, 例如Manhattan Associates提出“RFID in a Box”, 企业不需再为前端RFID硬件与后端应用系统的连接而烦恼, 该公司与Alien Technology Corp在RFID硬件端合作, 发展Microsoft.Net平台为基础的中间件, 针对该公司900家的已有供应链客户群发展Supply Chain Execution (SCE) Solution, 原本使用Manhattan Associates SCE Solution的企业只需通过“RFID in a Box”, 就可以在原有应用系统上快速利用RFID来加强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通过中间件, 建立面向服务的架构 (SOA) 的沟通标准, 突破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沟通的障碍, 实现商业流程自动化, 支持商业模式的创新, 让IT变得更灵活, 从而更快地响应需求。因此, 中间件在未来发展上, 将会以面向服务的架构为基础的趋势, 为企业提供更弹性灵活的服务。

2.3 网络融合难点及发展趋势

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平台 (特别是无线网络) , 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 到人与机、机与机之间的通信, 无线业务应用正趋于多样化[5]。在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向3G全面演进的同时, 诸如WLAN、Wi MAX、UWB、RFID和Zigbee等新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短距离无线技术相继涌现, 应用步伐不断加快[4]。随着IP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通信网络的全面演进, 移动与固定网络将在NGN架构上实现融合, 而无线广域网 (WWAN) 、无线城域网 (WMAN) 、无线局域网 (WLAN) 和无线个人域网 (WPAN) 等不同层次的无线技术将彼此互补、协同发展, 从而构筑一个“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环境, 这是无线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无线网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运营商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营商建设的以3G为主体、WLAN为补充的无线宽带网络则作为物体信息的承载平台, 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条件。以中国移动为例, 中国移动正在积极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与TDSCDMA网络融合, 构建适用于物联网应用的GPRS/TDSCDMA/WSN (无线传感器网络) 融合网络, 大力发展适用于TDSCDMA网络承载的物联网业务;并且早在2006年开始, 就建成了全国M2M平台, 针对这一物联网的导人期业务, 研发了WMMP通信协议、终端标准规范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 并针对电力、交通、能源等行业提供一系列的M2M解决方案。可以预见的是:在整个物联网的实现过程中, 运营商在网络融合与产品应用上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甚至可能成为价值链的主导。

总体而言, 物联网的发展速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并且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得以应用。未来物联网将由网络化向全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见下表1。

3 结语

据估算, 如果物联网全部构成, 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 并且物联网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传统商品市场的一种创造性融合, 作为规模化产业, 其所覆盖的范围不是单一的行业领域, 正是由于互联网具有如此大的商业价值及应用前景使得全球各国家, 研究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竞相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因此从研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化君.物联网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新通信, 2010 (5)

[2]田美花.基于FRID技术的生产执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 2007 (4) :27-38

[3]孔宁.物联网资源寻址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4]赵莹.基于物联网架构的EPC无线通讯协议研究[J].山东大学, 2005

上一篇:移民扶持资金下一篇:宿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