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甲状腺瘤

2024-06-25

结节性甲状腺瘤(精选十篇)

结节性甲状腺瘤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7年5月—2012年3月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病理切片160例, 男46例, (28.75%) , 女114例 (71.25%) ;年龄15岁~72岁, 平均年龄47.5岁, 其中年龄在34岁~55岁的患者最多, 共92例 (57.50%)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为颈前区包块, 病程3周~6年, 其中以右侧叶患者数最多, 为82例 (51.25%) 。160例患者中复发病例19例, 复发率为11.87%, 于术后4个月~6年复发。

1.2 方法

将病理标本经10%的甲醛溶液固定, 石蜡包埋, 同时进行常规HE染色, 在光镜下进行检查。原诊断结果中结节性甲状腺肿57例, 甲状腺瘤103例。按照WHO病理分类的最新诊断标准, 由高年资的病理医师对原诊断为甲状腺瘤的组织切片进行复检, 重新作出诊断。

2 结果

2.1 大体检查

结节性甲状腺肿大部分为多个结节, 少数为单一结节, 并且甲状腺肿的有些结节有着完整或部分的包膜包裹。甲状腺肿结节包膜通常厚薄不均, 这些腺肿比较常发生的是出血、坏死及囊性病变, 一些病例可伴有明显的钙化现象;一般情况下, 甲状腺瘤为单个孤立性结节, 通常不会超过2个结节, 腺瘤之间的界限比较清楚, 其包膜完整性较高、偏薄, 经常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 腺瘤的切面为实性, 颜色上呈现出棕黄或者是暗红色, 出血、囊性病变、钙化及纤维化可以同时发生。

2.2 镜下检查

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为甲状腺腺体内不均质的增生结节, 可为多结节性, 也可为单一结节。多结节之间, 以及单结节与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之间伴有纤维组织及小血管的增生。在结节周围甲状腺组织的滤泡大小各不相同, 并且在某些情况下, 形态结构不同的几种滤泡相互混杂存在, 时常伴有出血、坏死、纤维化以及囊性病变、钙化等, 一些病例的切片中滤泡上皮呈现出柱状或乳头状增生、非典型增生以及淋巴细胞浸润。在镜下观察到的甲状腺瘤的滤泡形态大小比较均匀, 不存在淋巴细胞浸润, 存在于包膜外的甲状腺组织一般都是呈压迫性萎缩。

2.3 组织学类型

结节性甲状腺肿118例, 其中多结节腺肿76例 (64.41%) , 单结节腺肿42例 (35.59%) ;甲状腺瘤42例, 其中嗜酸性腺瘤4例 (9.53%) , 不典型腺瘤1例 (2.38%) , 滤泡性腺瘤37例 (88.09%) 。

2.4 切片复检前后结果比较

原诊断中甲状腺瘤103例, 经切片复查后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61例, 确诊为甲状腺瘤42例。在复检之前,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的病例比例为1∶1.8, 复查后两者的比例为2.45∶1。由此可见, 复检前后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的比例具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结节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 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由于所处环境的水、土壤中缺乏碘, 进而引起腺体内的甲状腺素生成不足, 最终导致促甲状腺激素 (TSH) 分泌量增多[2]。发病初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 滤泡上皮形成高柱状, 类胶质含量较少, 随着病情的发展, 滤泡逐渐萎缩, 从而使得大量的类胶质潴留, 进而形成结节性甲状腺肿。该病在远离海边的高原地区比较常见, 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腺体内不均质的增生结节, 发病初期, 由于甲状腺功能正常, 在临床诊断时极易与甲状腺瘤发生混淆, 不易鉴别。甲状腺瘤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大多数的甲状腺瘤属于良性病变, 只有一小部分为癌, 其发病原因复杂, 主要的病理改变为甲状腺滤泡增生, 甲状腺组织肿大, 并且良性的腺瘤质地比较柔软, 而恶性的腺瘤质地坚硬。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虽多为良性病变, 但是其术后的发病率、癌变率有着一定的不同。一般情况下, 甲状腺瘤的复发率较低, 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复发率则相对较高, 在进行临床诊断时仅凭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是远远不够的, 鉴别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 我们采用手术的病理切片检查, 严格参照病理组织学的诊断标准, 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在进行复查切片的过程中, 我们体会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瘤的鉴别: (1) 包膜:甲状腺瘤包膜的完整性较好、薄, 并且十分均匀, 包膜内一般不存在挤压的甲状腺滤泡;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包膜薄厚不均, 膜内滤泡常受挤压。 (2) 单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滤泡多数伴有淋巴细胞的浸润, 滤泡复旧明显, 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大小不一, 间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而甲状腺瘤的显著特点就是包膜内外组织结构相同, 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不明显, 并且缺乏淋巴细胞的浸润[3]。 (3) 结节内的乳头要与乳头状癌加以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有乳头状增生, 其乳头是含有滤泡的假乳头;而乳头状癌的乳头较细且分支在2级以上, 乳头内不存在腺体, 间质间可见沙砾体。 (4) 继发性改变不同:结节性甲状腺肿多伴有出血、坏死、钙化及囊性病变;而甲状腺瘤的继发性改变不明显。

综上所述, 正确鉴别和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可以为临床外科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二者虽为良性病变, 但是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并且术后的复发率与癌变率均不同, 临床上要重视两者的鉴别诊断, 加强对两种疾病的认识, 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张玮, 肖红丽.365例甲状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9) :68.

[2]高万峰, 辛武, 王俭.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542例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16) :2039-2040.

结节性甲状腺瘤 篇2

【关键词】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理活检

【中图分类号】R4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33-02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内分泌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中多数患者为甲状腺腺瘤或者结节性甲状腺肿,并且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难点在于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标本与组织学具有很大的相似程度[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来甲状腺病理活检资料,根据WHO的病理分类标准对这两种并进行鉴别诊断,以期为临床提高这两种疾病的诊断水平有所帮助。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通过常规病理活检判断为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120例组织学切片。男24例,女96例,甲状腺腺瘤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二者比例为2:1.临床主要表现为:多为单发性肿瘤,很少是多发性结节,同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包膜内部与外部形态基本吻合,临床一般无任何自觉症状,当肿块>1cm時可能被发现,若较小则只有通过B超检查才可能发现肿块。同时甲状腺的形状多为圆形、椭圆形,其表面非常光滑,且基本上和周围组织无粘连,质地也较坚实,会随着吞咽功能进行上下缓缓移动。该病的潜伏期较长,短则几个月,多则1年之上。巨大的肿瘤体会导致相邻气管受压迫,促使患者呼吸急促,若患者的病情较严重,可能是由其体内肿瘤出血、或者血瘤变体增大而导致胀痛。按照病理学分类,甲状腺腺瘤可以分为滤泡腺瘤、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类型。

1.2方法

本次研究所用的标本都采用浓度是10%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且HE染色。先依据目前甲状腺腺瘤组织学诊断标准原对甲状腺腺瘤切片进行仔细的复查诊断,然后依据WHO甲状腺腺瘤组织学类型分类。

2 结果

2.1组织学类型

甲状腺腺瘤是单结节,出现包膜甲状腺肿的一般是单个或多个结节,但其包膜厚薄程度不同,少数伴随有出血,钙化囊性变。甲状腺腺瘤102例,分为三种:滤泡性腺瘤89 例(87.3%),嗜酸性腺瘤9例(8.8%),不典型腺瘤4 例(3.9%)。结节性甲状腺肿18 例, 分为两种:多结节11 例(61.1%), 单结节7 例(38.8%)。

2.2复查切片前后比较

原来诊断甲状腺腺瘤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二者比例为2:1.通过复查后诊断甲状腺腺瘤10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二者比例为5.7:1。并且明显能够看到一少部分真性乳头排列整齐有序的甲状腺乳头腺瘤,并且乳头只占很少部分,在乳头周围出现形状、大小不等的甲状腺肿滤泡,并且大多数滤泡宽大,假乳头很多,一些淋巴滤泡形成或者浸润。

3 讨论

虽然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二者在临床上均为良性病变。若单纯采用临床影像学检查手段不容易鉴别,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时必须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进行确诊。若没有依据组织学标准进行诊断,其在很大程度上会发生误诊 [2]。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原来诊断甲状腺腺瘤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二者比例为2:1.通过复查后诊断甲状腺腺瘤10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二者比例为5.7:1。这和蔡丽玉[3]研究结果相符。

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二者都属于良性病变,但手术后复发率、癌变率不同,前者很少复发,后者经常复发。根据董爱莲[4]研究发现肿瘤性的甲状腺肿很容易发生癌变。1)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间关系模糊,且大小不一,一部分可能形成乳头,同时伴随小部分的淋巴细胞浸润。但是甲状腺腺瘤作为以后总真性腺瘤,在一般情况下,其增生成分很单一,不会出现积压性甲状腺滤泡,并且腺瘤纤维包膜不会受到破坏,保存较完整,为相异性明显的大小滤泡相间分布情况,且缺乏淋巴细胞浸润。2)甲状腺腺瘤发生坏死、钙化或者出血的情况要比单结节性甲状腺肿少,主要是因为出现囊性变时变性组织会随之发生液化,只存在少数残留变性滤泡,这就引起诊断时不能很好地比较分析包膜内部与外部结构。继而引起隙瘤过程中诊断工作随着囊性的改变而改变。在具体临床诊断过程中,主治医生只要拥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同时深入研究分析发生病变的样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就可以对二者进行较准确的区别判断。3)单结节性甲状腺肿,其滤泡多且有很多伴随着淋巴细胞浸润,其特点是包膜里外组织结构相同,滤泡及其上皮形态非常相似[5]。4)在大多数情况下,呈现出乳头状结构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会伴随着出现乳头状增生的情况,且有很多乳头属于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的宽大型,含有滤泡,细胞核在基底部位,没有异型性,并且复上皮是柱状滤泡上皮,在结节内部还出现右甲状腺肿的多种成分背景,其腺瘤的乳头多是假乳头,由腺上皮增生生成,伴随着囊性病变或出血现象,细胞的形状大小未发生核分裂象,排列非常正确且一致,少许滤泡含有类胶质,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乳头很细,且分枝多,多数属于二级以上,常常伴随有间质硬化,瘤细胞呈现异型性,并且有核内包涵体、毛玻璃样核、核沟、及重叠核等。

总之,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这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均属于良性病变,但手术后二者的复发率、癌变率有所不同,其中甲状腺肿的癌变率达到(1.19~1.66)%,并且临床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误诊率较高,应该重视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理鉴别诊断,以更准确地指导临床诊治。

参考文献:

[1] 张玮,肖红丽.365例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5(09):168~169.

[2] 扈利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超声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2010,1(08):38~39

[3] 蔡丽玉.甲状腺结节的病理诊断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3(03):68~69.

[4] 董爱莲.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73例回顾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9,4(08):103~104.

结节性甲状腺瘤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诊治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0例, 其中男30例, 女20例, 年龄最小23岁, 最大56岁, 平均年龄 (43.87±14.17) 岁;甲状腺腺瘤患者53例, 男30例, 女23例, 年龄最小25岁, 最大58岁, 平均年龄 (44.15±15.02) 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双肩垫高, 头部尽量后仰, 尽量充分暴露颈前部, 涂抹耦合剂,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进行诊断, 使用探头 (频率在7.5~10.0MHz之间) 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横向、纵向以及斜向等多切面扫查, 观察甲状腺结节的形状、大小、包膜、边界、钙化、回声等情况;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测定其峰值流速以及阻力的指数。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 内部回声、边缘及回声晕环等计数资料比较进行χ2检验;结节直径、结节周边内部收缩期血流最大流速 (Vmax) 、舒张期最低流速 (Vmin) 、阻力指数高 (RI) 等计量资料比较实施t检验。

2 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与甲状腺腺瘤两组患者结节直径、内部回声、结节内部Vmax、Vmin、RI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甲状腺腺瘤组边缘境界清楚、边缘存在低回声晕环、Vmax、Vmin、RI均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 呈“H”或蝶形, 位于甲状软骨下紧贴在气管第三、四软骨环前面, 由两侧叶和峡部组成, 平均重量20~25g, 女性略大略重[2],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为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结节期, 长时期交替发生的增生和退缩, 使甲状腺内纤维组织增生, 小叶或一群充满胶质的滤泡周围被纤维组织包绕, 从而形成结节[3]。甲状腺腺瘤系良性肿瘤, 多数为单发结节, 肿瘤常合并囊性变、出血、坏死等, 甲状腺腺瘤因有10%~25%的恶变倾向, 两者均系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虽然都是良好性病变, 但治疗方案不同, 因此临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4]。

正常甲状腺组织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中等均匀回声, 略低于正常肝脏回声, 光点细弱密集, 高频率超声可以清晰的显示甲状腺结构及病变, 使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准确率逐步提高, 为甲状腺结节筛查提供了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同时具有简单快捷, 价格相对低廉的优点, 以其操作简便、可重复性高以及无创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5], 能够对甲状腺组织的细小变化进行显示, 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进一步观察两组疾病的声像图表现: (1) 甲状腺腺瘤病理学改变:瘤体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实质性肿块回声, 有完整的纤维包膜, 包膜薄, 包膜内外甲状腺组织结构不同, 包膜部甲状腺组织受压萎缩, 周围组织炎性渗出、粘连等, 晕环由此产生, 超声图像显示内部可呈低回声、增强回声、等回声, 如有囊变或出血时呈混合性回声, 病变边界清晰, 包膜完整。本文结果显示甲状腺腺瘤组边缘境界清楚、边缘存在低回声晕环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 (P<0.05) , 同时腺瘤周边血供较结节性甲状腺肿明显丰富, 超声可显示病灶周边的声晕有较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 本组资料中甲状腺腺瘤组Vmax、Vmin、RI均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 (P<0.05) 。 (2) 结节性甲状腺肿声像图显示:甲状腺多呈不同程度的不规则肿大, 实质光点稍增粗, 分布不均, 可见多个边界欠清、大小不等的不同回声结节, 较少病例可见钙化, 结节之间有不完全的纤维光带相隔, CDFI显示病灶周围血流呈花环状。

综上所述, 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由于其病理改变不同, 具有各自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 超声成为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但是由于各种病变的超声征象存在交叉, 同一种病理类型可有不同的声像图表现, 不同的病理又可出现相似或相同的声像图形, 超声诊断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因此, 必要时建议行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活检以减少误诊[6]。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超声声像图特征, 探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与53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超声检查内部回声、边缘及回声晕环、结节直径、结节周边收缩期血流最大流速、舒张期最低流速、阻力指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结节性甲状腺与甲状腺腺瘤两组患者结节直径、内部回声、结节内部Vmax、Vmin、RI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甲状腺腺瘤组边缘境界清楚、边缘存在低回声晕环、Vmax、Vmin、RI均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 (P<0.05) 。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具有各自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 超声成为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关键词: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

参考文献

[1]刘志敏, 黄碧霞, 古泉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 (3) :191-192.

[2]王士锋, 丁晓莉, 李琰嫒.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8 (4) :147-149.

[3]刘宏雄, 高向琴.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超声诊断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 (7) :838-839.

[4]黄启平, 陈耿芝, 谢子扬.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5) :673-674.

[5]梁建平, 张武.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价值的评价[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8, 18 (4) :37-41.

结节性甲状腺瘤 篇4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 诊治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11—01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病因非常复杂。甲状腺微小癌是一种甲状腺癌,其直径≦1cm,,有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随有甲状腺微小癌的情况[1]。笔者对2011年2月—2013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具体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1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了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30例,患者年龄在2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15)岁,男女比例为11:19。所有患者均没有吞咽困难和气促等症状,所有患者经甲状腺功能检查、彩超检查和体格检查后,都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瘤,无任何手术禁忌症且没有进行穿刺细胞学检查,也没有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症状,符合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术前B超检查,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术后行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分别诊断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11例、21例和30例。

1.2.2治疗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单叶且多发结节的患者行患侧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并给予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的患者实施双侧甲状腺次近全切除术,配以峡部切除术。在术中确诊为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可以给予实施中央组淋巴结清除术。再给予所有患者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所有患者术后都不给予放射性碘治疗,行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用以抑制治疗患者内泌[2]。

2 结果

2.1术前检查准确率

经诊断和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皆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而术前B超检查出NG合并TMC患者11例,准确率为36.67%,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出21例,准确率为70.00%,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的准确率明显优于术前B超检查的准确率,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术后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其中出现术后13个月局部复发患者1例,行二次手术后出院至今仍未复发。其余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

2.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手足麻木。3例患者均于术后2周内并发症状消失。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多由缺碘与促甲状腺激素的长期刺激而引起。临床中常出现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情况,若不进行及时诊断和医治,会发展为进展期甲状腺癌。由于甲状腺微小癌不存在特异性临床特征,且两种结节也容易产生混淆,经常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3]。采用术前B超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术中采取冰冻切片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笔者对2011年2月—2013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术后病理学确诊发现,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术前B超检查。经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恢复情况良好,仅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在随访中出现局部复发,经调养和二次手术后均无再复发情况。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恶化,不仅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命,而且也可以提高患者家庭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綜上所述,行术前B超检查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难度较大,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准确性相对较高。因此各手术医师应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不断扩大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再结合术中患者实际情况行个性化治疗。

参考文献:

[1] 罗华友,钟鸣,田衍,舒若,孙亮.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32例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1,26(06):606-608.

[2] 李建国,宋海彬,朱化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126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05):440-441.

结节性甲状腺瘤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5年5月在本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经手术或针吸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良性肿块共47例。其中甲状腺腺瘤26例, 男7例, 女19例;年龄26~69 (45.7±6.8) 岁;病程0.4~3.2 (0.65±0.25) 岁;肿块直径3.5~86 (19.6±4.7) mm。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 男6例, 女15例;年龄27~68 (44.6±6.5) 岁;病程0.6~3.5 (0.68±0.26) 年;肿块直径3.5~82 (19.4±4.5) mm。

1.2 仪器设备

彩超使用的是麦瑞D8彩色超声诊断仪和配套的图文工作站系统, 小器官检查使用电子线阵探头, 频率为7.5MHz。

1.3 研究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颈下垫小枕, 充分暴露颈前区。将迈瑞彩超电子线阵探头置于颈部皮肤, 先行水平扫查, 观察甲状腺左右侧叶、峡部及其周边淋巴结的情况。再行纵切面和横切面扫查, 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被膜光滑度、内部回声、有无结节及周围组织等情况;如果发现结节, 则仔细检查结节的数目、部位、大小、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强度、均匀度、结节周边晕环、毗邻情况, 注意观察结节周围钙化、血流参数和淋巴结等情况。采用半定量法将血流参数进行分级评价, 将数据录入工作站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0.0软件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满意度以中位数 (四分位间距) 表示,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确诊率比较

肿瘤组的确诊率为96.2%, 结节组的确诊率为95.2%, 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 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甲状腺、肿块大小和结节内部回声率比较

肿瘤组的甲状腺、肿块大小和结节内部回声率为28.7±7.6、19.6±4.7mm和76.9%, 结节组的甲状腺、肿块大小和结节内部回声率为28.4±7.4、19.4±4.5mm和71.4%;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 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两组结节数目、结节包膜、边缘晕环和结节血流参数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查的结节数目、结节包膜、边缘晕环、结节内血流和结节周边血流等数据进行比较, 差异显著, 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常见的良性肿块性疾病, 但各自的病理特征和治疗原则不同。甲状腺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 是甲状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病理分型有滤泡状和乳头状实性瘤, 以前者为多见, 囊内有单个边界清楚的结节, 有完整的包膜[1]。甲状腺腺瘤毕竟是肿瘤, 不易与甲状腺滤泡癌鉴别, 所以应尽早手术治疗, 术后预后一般良好。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在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基础上, 滤泡上皮由弥漫性增生转变为局灶性增生, 病情反复发作后, 增生性病变和退行性病变交替发作, 腺体内出现不同发展阶段的结节;少数病例可以发展成甲状腺癌, 手术后常会复发, 因此不首选手术治疗, 以保守治疗为主。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主要是依靠超声检查, 但临床诊断时较易混淆, 尤其是甲状腺腺瘤与单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经常容易互相混淆而误诊。

甲状腺腺瘤的肿块一般向外膨胀性生长, 其典型声像图特征是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单发性结节, 有完整的包膜, 边界比较清楚, 周边常伴有低回声的晕环, 钙化灶很少, 后方回声一般无衰减;肿块内部血管比较丰富, 可见多条交叉样的红蓝相间的血流信号;其周边血流也较丰富, 可探及环状血流信号。结节性甲状腺肿为质地不均匀的间质纤维增生和间隔包绕所致, 其典型声像图特征是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其内可见多个结节状团块样回声影, 回声很不均匀, 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一般无完整的包膜, 少数肿块周边有晕环回声;肿块周边和内部血流常不丰富, 甚至无血流显示。结节内部反复出血、坏死变性后, 可呈囊性或实性变, 可见钙化灶, 部分腔内可出现乳头样突起[2]。经研究可以发现, 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直径一般无明显差异, 其内部一般为囊实性变, 少数无囊性变。但甲状腺腺瘤一般为单发性, 一般在单侧, 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灶则为多发性, 一般以双叶多见。腺瘤常有完整的包膜, 周围可见晕环声影, 边界较清楚;而结节性肿一般无完整的包膜, 周边的晕环声影不明显, 边界欠清楚。腺瘤一般是实体瘤, 周围有正常的腺体, 其生长是管依赖性的, 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相关, 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较丰富[3];而结节性肿的形态以纤维增生包绕为主, 周围正常腺体较少, 结节的间质血管受压后供血不足甚至可发生液化和变性坏死, 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较弱, 有时可无血流信号显示。

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临床检查时要充分根据肿块的数目、性质、包膜、周围晕环、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等不同的声像学特征, 结合临床特点作出精确的诊断, 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一敏, 何伟明, 谭思广.彩超对甲状腺腺瘤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22 (10) :53-54.

[2]靳富爱.甲状腺腺瘤囊性变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鉴别诊断[J].山西医药杂志, 2011, 40 (9) :898-899.

结节性甲状腺瘤 篇6

关键词: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超声,鉴别诊断

作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声像图较为相似, 鉴别较为困难。而在对两种患者进行疾病鉴别诊断时采取超声检查, 根据其边缘低回声晕环、侧边声影以及血流情况进行疾病鉴别诊断,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本文就此对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的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30例, 疾病经手术以及病理证实, 患者的年龄段在22~76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5.6±10.3) 岁, 男性患者12例, 占40.00%, 女性患者18例, 占60.00%。另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内经手术以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腺瘤患者30例, 患者的年龄段在22~7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5.3±10.6) 岁, 男性患者8例, 占26.67%, 女性患者22例, 占73.33%。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GE Voluson 730 Pro V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在6~10mHz间。取患者仰卧位, 并垫高肩颈部, 使呈现颈高头低状态, 从而充分暴露患者颈部皮肤。后通过采取二维超声检查手段对患者甲状腺水平、横切及纵切面进行扫查, 了解患者的肿块位置、大小、回声、数目、包膜、边界、形态、内部、周围组织以及侧边声影等状态。后通过采用彩超对患者肿块内、外部的血流分布进行观察。

1.3 诊断标准

血流分级标准分级: (1) 0级:患者结节周边或内部未发现血流信号; (2) +级:患者周边血流信号分布小于结节周长1/3, 且结节内部血流信号分布小于结节面积1/3; (3) ++级:患者结节内部血流信号分布大于结节面积1/3且周边血流信号分布大于结节周长1/3; (3) +++级:患者结节内部血流信号基本充满整个结节, 且周边血流信号基本占整个周长。

1.4 数据处理

采取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采取均数±标准差 ( (±s) 及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采取t检验、χ2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检验。P<0.05时, 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由所得结果数据可知, 两组患者结节大小及结节内部回声情况无较为明显的差异, P>0.05。而相对于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 甲状腺腺瘤患者的边缘低回声晕环以及侧边声影较多, 数据有差异明显,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2中的数据资料可知, 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结节内部血流分级以及结节周边血流分级多为0、+;而甲状腺腺瘤患者的结节内部血流分级以及结节周边血流分级多为+、++、+++。

3 讨论

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均为常见的良性甲状腺疾病, 疾病临床表现区别不大, 但治疗方式不同。因此在对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疾病进行诊断时, 应给予一定的重视[2]。而超声检查作为疾病诊断的首选方式, 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而在对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 多在患者的具体病理学检查的基础上采取超声检查, 从而有效的进行疾病鉴别诊断[3,4]。

在进行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与甲状腺腺瘤患者的疾病鉴别诊断时, 采取常规超声诊断鉴别有一定的困难[5]。包膜属于肿瘤周边的一类结缔组织, 形成原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 是实质细胞在肿瘤周边组织的压迫作用之下出现萎缩反应, 结蹄组织残留合并形成包膜;其二, 是受到肿瘤长期抗衡压力的应激性反应因素影响, 导致肿瘤组织被新生成的结缔组织所包围, 并最终形成包膜。从这一角度上来说, 在对甲状腺肿瘤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 包膜能够作为诊断鉴别的依据之一, 有积极临床意义[6]。

而由相关数据可知, 相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腺瘤患者出现晕环的概率更高, 其一定程度上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形成有关[7]。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患者均会出现囊性病变。而甲状腺腺瘤的囊性病变情况多发于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的较大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所发生的囊性病变肿块的大小不一, 且多呈现为多房。从而这一鉴别点对于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与甲状腺腺瘤疾病的超声鉴别诊断有积极临床意义。同时, 相关研究提示:相较于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部位对应的血流信号, 甲状腺腺瘤周边组织表现血流信号丰富度较高。其主要机制在于:相较于甲状腺腺瘤, 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为甲状腺增生类疾病表现形式之一, 该疾病患者甲状腺结节周边不同程度上的存在显微组织包围的问题, 由此会导致结节供血无法满足件甲状腺周边部位的血流需求, 最终以较弱的血流信号为表现形式。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在对上述两类疾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当中, 可以通过超声诊断的方式, 以对血流信号的观察为切入点,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8]。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以及甲状腺腺瘤疾病均是当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但对于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及甲状腺腺瘤疾病所需要采取的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于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9], 因此大多不易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为此, 手术实施前, 通过超声方式对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以及甲状腺腺瘤疾病进行及时的诊断与鉴别, 对于提高治疗有效性, 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价值[10]。根据本文所例举30例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以及30例甲状腺腺瘤疾病患者而言, 在对其行超声诊断的过程当中体会:临床诊断中需要摒弃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在排除甲状腺癌后及可确诊为甲状腺腺瘤的观念, 而应当充分考虑是否存在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进而, 在B超诊断下, 观察结节周围晕坏的存在情况, 结节内部以及结节周边血流信号的情况, 从而对上述两类疾病进行区别诊断。同时, 由于本文在对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以及甲状腺腺瘤疾病患者进行B超干预诊断的过程当中有如下发现:第一, 从B超超声诊断声像特征的角度上来说, 发现相对于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 甲状腺腺瘤患者边缘低回声晕环以及侧边声影较多,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 从血流分布的角度上来说, 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结节内部血流分级以及结节周边血流分级多为0、+;而甲状腺腺瘤患者的结节内部血流分级以及结节周边血流分级多为+、++、+++。因此, 提示可以在有关B超诊断上述两类疾病的过程当中, 建立以上述数据为中心的超声诊断指标, 在符合边缘低回声晕环以及侧边声影较多且结节内部血流分级以及结节周边血流分级多为+、++、+++的情况下, 多考虑为甲状腺腺瘤, 其他表现则以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为重点考察对象。以此种方式, 为B超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规范与标准。

综上所述, 对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与甲状腺腺瘤疾病患者进行疾病鉴别诊断时, 采用超声检查, 根据其边缘低回声晕环、侧边声影以及血流情况进行疾病鉴别诊断, 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勇辉, 罗毅, 李志林, 等.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29例误诊为甲状腺腺瘤的回顾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8 (11) :63~64

[2] 周晓东, 李莉, 李波.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 2008;15 (6) :705~707

[3] 崔可飞, 滑少华, 贺晓, 等.定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单发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J].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46 (5) :709~711

[4] 黄知芳.单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超声鉴别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13 (3) :214~215

[5] 高洪波, 易寅华, 任家庚, 等.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超声鉴别诊断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16 (8) :947~950

[6] 刘丽娜, 彭雅莲, 贺京军, 等.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价值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18 (2) :192~194

[7] Calcaterra V, Klersy C, Muratori T, et al.Thyroid ultrasound in patients with Turner syndrome:influence of clinical and auxological parameters[J].Journal of Endocrinological Investigation, 2011;34 (4) :260~264

[8] Kwak JY, Kim EK, Moon HJ, et al.Parathyroid incidentalomas detected on routine ultrasound-direct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in patients referred for thyroid nodules and the role of parathyroid hormone analysis in the samples[J].Thyroid, 2009;19 (7) :743~748

[9] 杨长峰.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超声鉴别诊断[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2 (7) :553~554

结节性甲状腺瘤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甲状腺疾病患者120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0例,作为腺肿组;甲状腺腺瘤患者60例,作为腺瘤组。以上患者均经病理学组织学检查证实。结节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24~72岁,平均 (44.6±8.7) 岁;腺瘤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为23~73岁,平均 (45.2±7.6)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百胜AU5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 MHz。患者在行B超检测时取仰卧位,依次对两组患者甲状腺大小、形态、病灶所在部位、病灶的数目、结节边界、回声类型、包膜、血流等情况进行观察。

1.3 血流分级评定标准

结节内或者周边没有血流信号,为0级;结节内血流信号分布情况占结节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下,周边血流信号分布占结节总周长的三分之一以下,为Ⅰ级;患者结节内信号分别占结节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周边血流信号占结节总周长的三分之一以上,为Ⅱ级;患者结节血流信号充满结节,周边血流信号激活分布整个周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腺肿组和腺瘤组患者超声图像分析。

两组患者在肿大腺叶、双发病灶、无声晕、无包膜、边界不清晰、周围组织不正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75.3282、75.3282、76.8854、75.3217、71.2458、90.2336;P均<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在血流图像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34.6598、8.5389、5.1752、44.3975;P均<0.05) 。见表2。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缺碘或相对缺碘以及致甲状腺肿物质的环境中,引起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此类患者甲状腺滤泡上皮由普遍性增生转变为局灶性增生,增生性病变和退行性病变反复交替,腺体内出现不同发展阶段的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属于甲状腺良性疾病,好发于女性,体内甲状腺激素相对不足致使垂体TSH分泌增多,导致甲状腺反复增生,伴有各种退性性变,最终形成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声像图像中,其结节边界不清晰,没有包膜,结节之间回声不均匀,多表现为双叶肿大,周围组织表现为不正常,在结节性甲状腺结节内部血流不丰富,能观察到血流可在异常的团块间走行,同时伸出小分支到结节内[1,2]。

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按形态学可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3]。滤泡状腺瘤多见.周围有完整的包膜,囊性乳头状腺瘤少见。甲状腺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患者多数没有自觉症状,无意中发现颈前区肿块;多为单个,包膜感明显,可随吞咽移动。肿瘤增长缓慢,一旦肿瘤内出血或甲状腺腺瘤囊变,体积可突然增大,且伴有疼痛和压痛,但过一时期又会缩小甚至消失。甲状腺腺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肿块边界较为清晰、边界表现光滑,包膜完整。瘤内组织较为一致,回声多为均匀,在甲状腺腺瘤周围的甲状腺组织表现正常,边界清晰。在腺瘤周边声晕处可以看到血流信号,且信号丰富,为环状。甲状腺腺瘤有包膜且表现为厚度一致,较为完整。但是,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没有包膜,只有少数时间较长的结节才有不完整包膜,且包膜各处厚薄不均匀。

本文结果提示,可采用超声声像特点,从甲状腺大小、形态、病灶所在部位、病灶的数目、结节边界、回声类型、包膜、血流等方面对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结节进行区别,利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结节在超声诊断方面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甲状腺疾病患者120例, 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0例, 作为腺肿组;甲状腺腺瘤患者60例, 作为腺瘤组。采用我院彩色超声诊断仪, 依次对两组患者甲状腺大小、形态、病灶所在部位、病灶的数目、结节边界、回声类型、包膜、血流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在肿大腺叶、双发病灶、无声晕、无包膜、边界不清晰、周围组织不正常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血流图像分级方面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利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借鉴。

关键词:超声,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结节

参考文献

[1]蒋乐.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3) :386-387.

[2]吴莹, 潘文博, 李海鸣.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钙化灶分型中的临床价值.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9 (7) :620-621.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诊断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8月至2008年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23例, 其中男17例, 女106例, 年龄23~78岁, 平均49.2岁。术前均行超声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OQIC400CL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7.5MHz。患者取仰卧位并垫高颈肩部, 充分暴露检查区, 先用二维超声观察甲状腺, 详细描述甲状腺大小、外形、结节的数量、内部回声、钙化、包膜、声晕及其周围组织情况;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 观察结节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 采用吕珂等[1]方法进行血流分型评价:Ⅰ型, 结节周边无/少许血流信号;Ⅱ型, 结节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内部无/少许血流信号;Ⅲ型, 结节内部及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同时, 仔细扫查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

2 结果

本组患者123例共327个结节, 其中单发结节15例, 多发结节108例, 结节大小为0.3cm×0.2cm~5.6cm×5.2cm。结节小者可不影响甲状腺的大小形态, 较大者可致甲状腺体积增大、形态失常。结节内部回声复杂多样, 可分为: (1) 实性:占61.2% (200/327) , 表现为低回声、中或高回声; (2) 囊实性:占34.6% (113/327) , 囊性部分内部多数透声不佳, 可见点状或絮状回声及分隔光带, 实性部分位于边缘或中心; (3) 囊性:占4.2% (14/327) , 形态多数欠规则, 内部回声与囊实性结节中的囊性部分内部回声相似。此外, 16.5% (54/327) 的结节内可见钙化, 9.8% (32/327) 的结节可见包膜回声, 14.4% (47/327) 的结节周边可见低回声晕环, 结节周围回声有92.0% (301/327) 表现为不均匀。CDFI血流分型:Ⅰ型占59.0% (193/327) , Ⅱ型占22.3% (73/327) , Ⅲ型占18.7% (61/327) 。本组超声确诊115例, 误诊5例为甲状腺腺瘤, 漏诊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状腺癌, 诊断准确率为93.5% (115/123) 。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为非毒性甲状腺肿的晚期阶段, 由于长时间的反复缺碘、补碘, 滤泡交替发生增生与不均匀复原反应, 使甲状腺内纤维组织增生, 小叶或一群充满胶质的滤泡周围被纤维组织包绕, 从而形成结节, 通常为多发, 可导致甲状腺肿大甚至变形。

因病变发展的阶段不同, 结节增生与修复的不均衡使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结节内部回声复杂多样, 有实性、囊实性及囊性之分, 本组病例以实性居多 (61.2%) 。实性结节可能因滤泡数量及其内部胶质含量以及纤维组织所占比例不同而表现为低回声、中等回声及高回声。结节退行性改变可出现囊性变、出血, 其囊性部分二维图像可表现为无回声区, 无回声区内有时可出现多条分隔光带呈多房样改变, 若无回声区内出现细小光点、絮状回声或液平面时, 则提示发生出血。钙化也是结节在增生变性过程中的常见表现, 若结节内出现散在的粗糙钙化和蛋壳样钙化时发生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可能性大[2~3], 本组病例中54个结节内出现的钙化, 均表现为散在的单发或多发的短弧形、块状强回声, 后方伴声影。结节的包膜不完整或宽窄不等, 结节与周围甲状腺界限不清, 对周围甲状腺一般无挤压[4], 上述都有其相应的声像图反映。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结节的CDFI血流分型以Ⅰ、Ⅱ型为主, 这可能与结节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 使间质血管受压造成结节供血不足有关。结节外甲状腺组织可变性, 与结节内滤泡及间质形态有相似性[4], 所以回声绝大多数表现为不均匀。

由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率较高, 因而并不首选手术治疗, 所以术前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其他甲状腺疾病的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尤其是单发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的鉴别。甲状腺腺瘤为单发结节, 包膜完整、厚薄一致、较宽, 与周围甲状腺界限较清, 腺瘤外甲状腺组织可受包膜挤压, 周围甲状腺组织回声正常。张玉洁等[5]认为, 两者的包膜声像图变化, 可作为鉴别依据。本组中有5例单发甲状腺结节可见包膜, 超声诊断为甲状腺腺瘤, 术后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回顾分析声像图, 发现这些结节的包膜不完整或厚薄不一。此外, 多项研究[5~6]表明, 甲状腺腺瘤周边低回声晕环出现的比例比结节性甲状腺肿高。晕环的产生除血管外, 还与结节包膜部组织受压萎缩、周围组织炎性渗出以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粘连等多种因素有关[7]。甲状腺癌的结节呈浸润性生长, 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 多无包膜及晕环, 其内以低回声为主, 可见微小钙化, CDFI示结节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走行多杂乱、不规则, 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低回声实性结构和结节内微小钙化相对于其他特征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意义较大[1]。结节性甲状腺肿囊性变可伴乳头样增生, 其假乳头与囊性乳头状癌相似,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鉴别两者, 如乳头内见到微小钙化和丰富的血流信号则可提示为乳头状癌。甲状腺内单个边界尚清的囊实混合性小结节, 应考虑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8]。另外, 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合并甲状腺癌, 本组病例中有3例漏诊, 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漏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主要原因在于:对甲状腺疾病的多源性认识不足, 工作中仅满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 未对每个结节的图像做仔细观察。

综上所述,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具有明确的价值, 结合其病理变化, 仔细综合分析每个结节的超声征象, 可明显提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吕珂, 姜玉新, 张缙熙, 等.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3, 12 (5) :285~288.

[2]Consorti F£-Anello A£-Benvenuti C£-et al.Clinical value of calci-fications in thyroid carcinoma and multinodular goiter[J].Antican-cer Res£-2003£-23£¨3C£-:3089~3092.

[3]Tessler F£-Tublin M.Thyroid sonography: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J].AJR£-1999£-173£¨8£-£o437~443.

[4]周庚寅, 觉道健一.甲状腺病理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3~94.

[5]张玉洁, 王莹, 朱亦俭, 等.甲状腺腺瘤与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鉴别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4, 6 (4) :221~223.

[6]蔡菁.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 6 (11) :858~860.

[7]朱尚勇, 罗殿中, 何云, 等.甲状腺腺瘤声像图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1998, 7 (2) :112~114.

结节性甲状腺瘤 篇9

【关键词】部分囊性乳头状甲状腺癌 结节性甲状腺癌 CT 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36-01

临床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主要是指含有实性成分与囊性成分结节,在外科切除中约占27%,由于大多数囊实性结节是结节性甲状腺肿退变所造成的,恶性肿瘤并不多见,所以医生通常把囊实性结节当做良性结节进行处理。随着临床高频超声的普遍使用,对于囊实性结节了解加深,部分超声征象在恶性囊实性结节诊断中已经得到认可,但关于囊实性结节中CT诊断报道较为少见[1-2]。本文主要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PCNG)与部分囊性乳头状甲状腺癌(PCPC)CT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3年3月-2015年3月通过组织学证实,并且CT资料完整的PCNG 25例(26枚)、PCPC 7例(7枚)。PCPC组中,3例女,4例男,年龄为35岁-48岁,平均为(45.23±6.46)岁。PCNG组中,11例女,14例男,年龄为41岁-56岁,平均为(45.32±6.32)岁。本组均由于体检、肿块或者是颈部不适等症状检查发现。

1.2 方法

使用optima 660 64排螺旋CT机(美国GE公司生产),机架旋转时间为0.5s,螺距為0.874,准直为0.63×8.21mm,扫描参数为120kV、250mA。取患者仰卧位,口咽部-锁骨上缘为扫描范围,层距与层厚均为5mm。对比剂使用85ml碘海醇注射液(扬子江药业公司),碘浓度为300mgI/ml,使用高压注射器通过患者肘部静脉进行团注,速率为2ml/s-3ml/s,扫描在注射25s-30s以后进行。

1.3 图像分析

由专业影像医师进行阅片,判断壁结节、结节形态、结节内乳头状结构、钙化形态。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 SPSS 13.0 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 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节大小与分布

PCPC组中,2枚左侧,5枚右侧,直径为1.6cm-3.5cm,平均为(2.53±0.67)cm。PCNG组中,8枚右侧,18枚左侧,直径为1.6cm-5.0cm,平均为(2.54±1.34)cm。

2.2 PCNG与PCPC中不同CT征象分布

PCPC 7枚均呈低强化;PCNG 26枚,高强化2枚,低强化24枚。PCNG与PCPC中不同CT征象分布见表1。

表1 PCNG与PCPC中不同CT征象分布

CT征象PCNGPCPCP微钙化 <0.05有05无262乳头状结构 <0.05有85无182结节形态 <0.05规则25不规则242壁结节 <0.05单发37多发2303 讨论

临床中,PCPC较为少见,在囊性结节中占1%,PCNG有着明确的囊变机制,是由结节供血不足所导致的囊变、坏死与缺血[3-4]。PCNG、PCPC所形成的实性成分与囊实性结节相似,在诊断方面较为困难。近些年随着高频超声在临床的应用,对于囊实性结节认识加深,壁结节、微钙化、低回声与边界不规则等超声征象在PCPC诊断中得到普遍认可,但关于囊实性结节中CT诊断报道较少。本文研究发现,PCPC中5枚存在微钙化,PCNG中无微钙化病例,这说明微钙化有利于PCPC诊断。在CT检查中结节性甲状腺肿或者是实性乳头状甲状腺癌不易发现乳头状结构,但通过周围囊内液体,PCNG、PCPC均能将壁结节边缘呈乳头状生长部分较好的显示出来,组织学中以PCPC乳头状癌为主要表现,或者是表现为PCNG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本组中,PCPC5枚、PCNG8枚具有乳头状结构,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PCPC中常见乳头状结构。结节形态能反映出生物学特征,囊壁恶性肿瘤细胞在PCPC中的分布较少,但其生长却依据浸润生长方式,结节形态不规则;PCNG主要是由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囊变、坏死以及缺血等所造成的,所以,结节生长方式为膨胀,产生规则的椭圆形或者是圆形。PCNG组中,2枚结节形态规则,24枚不规则;PCPC组中,5枚规则,2枚不规则,有明显差异,这说明结节形态不规则有利于PCPC诊断。多发壁结节形成机制反映不同程度囊壁滤泡上皮增生,关于单发恶性壁结节形成机制研究涉及学科较多。PCNG组中,多发壁结节23枚,这说明多发壁结节有利于PCNG诊断。总而言之,在PCNG、PCPC诊断中,CT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多发壁结节有利于PCNG诊断,单发壁结节、结节形态不规则、乳头状结构以及结节内微钙化对于PCPC诊断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舒艳艳,包凌云,韩志江,陈文辉,雷志凯,丁金旺.超声和CT的联合应用在甲状腺滤泡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08):109-113.

[2]韩志江,陈文辉,舒艳艳,赖旭峰,项晶晶.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02):143-146.

[3]许春苗,陈学军,张建伟,吴越,黎海亮.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中的作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1,12(05):143-146.

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体会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27例;其中年龄18~52岁, 平均年龄41岁;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25例。45例中有吞咽梗噎感38例, 呼吸困难4例, 声音嘶哑3例。B超检查, 结节直径一般0.5~6 cm, 均为良性甲状腺病变, 可排除甲亢及癌症的可能性。

1.2 手术方法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方法经多年实践, 已渐趋成熟, 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方式:结节摘除术5例, 甲状腺肿物单纯摘除13例, 一侧次全切, 对侧次全切或大部切除27例。术中常规行结节冰冻病理检查, 术后患者需要常规口服甲状腺素片及复查血T3、T4及TSH水平, 同时结合患者个体激素水平予以替代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转归。

2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无出血、无喉上神经损伤、无呼吸困难、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用患者都顺利愈合出院。

3讨论

近年来, 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甲状腺疾病中上升至首位,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中老年女性多见。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病与碘缺乏有关, 是甲状腺肿的后期表现形式, 大多数发生在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基础之上, 但也有可能在病初时就呈结节状。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很高, 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完全切除甲状腺的病变, 减少复发的机会, 而传统的手术方式, 进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保留背侧约拇指大小的甲状腺组织, 这样可减少甲状旁腺损伤和喉返神经损伤。所以要掌握好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预防其并发症, 然而术后复发也不容忽视[1]。目前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方法包括:甲状腺结节切除;甲状腺次全切除;甲状腺大部分切除及甲状腺全切术等。为防止神经损伤一般采用局部麻醉, 让患者发音, 根据声音的高低来来扎线。

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适应证有:①结节为恶性或可疑恶性;②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③结节性甲状腺肿出现气管、喉返神经压迫症状;④甲状腺结节较大, 影响美观。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是全甲状腺疾病, 其病理特点多为双侧多发性病变[2]。术中对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暴露十分重要, 显露甲状腺时宜采用电刀切开外包膜, 使整个手术视野基本处于无血状态下, 这时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在术中的清晰度则较高[3]。其次, 术中若出现出血需止血时, 应先使用干纱布压迫观察出血点然后用钳夹住止血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术后复发率较高, 不同手术术式的复发率报道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5%,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3%~17%, 单纯肿物切除11.9%[4]。有资料表明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复发率高达25%左右[5]。研究表明, 术后复发多数是由于首次手术范围太小, 切除不够, 残留的结节再次增生所致[6]。

综上所述, 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有效手段是手术, 结节性甲状腺肿要掌握明确手术指证, 进行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确切。首先正确选择手术方式,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前仔细检查, 术中熟练、精细操作, 精益求精, 术后严格执行给药原则, 从而减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术后复发。

摘要: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手术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喉上神经损伤、无呼吸困难、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用患者都顺利愈合出院。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要掌握明确手术指证, 进行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确切。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1]杨卫平, 邵堂雷, 丁家增, 等.双侧结节性甲状腺手术切除范围的探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 (5) :403-405.

[2]程云.手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46例临床体会.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12 (8) :110.

[3]林仁渠, 黄英凯, 洪浩波, 等.手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64例临床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6) :73.

[4]潘修勇, 杨进华, 张锡贵.结节性甲状腺肿106例外科治疗分析.河北医药, 2009, 31:916.

上一篇:案例教学法物理教学下一篇:大学生上网行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