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测管理水利工程

2024-05-02

质量检测管理水利工程(精选十篇)

质量检测管理水利工程 篇1

1 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质量检测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重要的工作环节, 利用专业的检测工具和方法, 对水利工程的材料、构成原件、单元工程等进行检测, 参照科学的规范和标准, 做出是否合格的判断;对原材料、半成品、单元工程检验以及对工程竣工进行检验, 能够预防和鉴别工程每个环节和组成部分, 保证工程质量。尤其是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 存在着基层质量检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检测设备和工具存在不足等问题, 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内涵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 是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对水利工程实体以及用于水利工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等进行的检查、测量、试验或者度量, 并将结果与有关标准、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检测活动,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作出处理, 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作出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相关的原材料、半成品及工程实体进行质量检验, 提供正确的检测数据, 做出评价结论, 并参与工程质量事件的分析处理;对工程所用结构、材料、工艺、设备进行检测, 确定其是否满足了保证工程质量要求;通过科学检测, 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 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加强检测管理、提高检测水平的措施

3.1 加强法人主体管理, 确保检测主体合法

检测机构合法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前提,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必须受控于国家的法律法规, 按规定取得相应资质, 在国家法定机构授权监督下, 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职能, 承担质量检测业务。

3.2 加强检测体系建设, 规范质量检测行为

各行政区域内检测市场相对独立, 因此, 检测行为只依赖某一方, 检测单位具有相对技术和权威的优势, 可能影响检测的公正与透明。因此, 必须强化对检测体系的监督和管理, 规范质量检测行为本身。a.建立与完善和质量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要严格遵守关于质量检测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 对反质量检测制度的人员严厉打击和惩罚。健全质量检测监督机制, 对质量检测进行外部行为制约。b.促成水利质量检测市场的开放, 加强质量检测的市场化, 促进检测系统的公平、公开经营与竞争, 对不符合技术标准和职业要求的检测主体进行淘汰, 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3.3 加强检测主体建设, 提高质量检测水平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是检测的主体, 检测单位能力、素质、水平的高低对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具有直接影响。因此,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要做如下努力:

3.3.1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要加强自身管理, 不断完善关于质量保证和管理体系严密的制度规范。做好工程质量检测的前提是工作态度要认真, 方法科学, 检测单位必须在工作制度和检测流程等方面进行规范性建设, 同时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依靠现代管理手段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 使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更加高效, 因为准确和科学而增加工作的权威性, 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定期组织群众性的质量管理监督活动, 发挥检测单位内部的审核与评定作用, 激发检测人员责任心和使命感。3.3.2相关额检测工作人员, 应有一定的责任心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并严格按照我过的规章制度严于律己。另外, 相关的人才培训单位, 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并完善检测人员的技能。人是质量的创造者, 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 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 不断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进而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所以说高素质的检测人员是保证检测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 检测单位应合理组织并规划优秀检测人员, 进而确保检测工作的权威性得到有力的保证, 同时, 还要在检测人员中深入进行质量教育, 增强质量意识和法制观念。3.3.3针对相关检测单位的检测仪器, 要及时的进行检修维护, 定期进行保养。以综合的提高检测水平, 达到检测水平更加的准确。另外加强科技的投入,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好的融入到水利检测仪器中。实现其高科技性。此外专业的管护机械人员要具有一定的责任心, 使检测机械能够达到检测工作的要求。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并发挥出实时检测的效应。以促进我国水利检测水平的提升。3.3.4检测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规范, 规范检测试验技术方法国家标准和部颁规程规范、技术质量标准、批准的设计文件是检测工作的依据。有了这些规范、规程、标准和文件, 才能使检测工作的实施、数据分析和结论有据可依。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要确保质量检测使用的技术规程规范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依据国家最新的规程规范开展检测工作, 及时淘汰落后过时的规程规范, 确保检测行为的标准性和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3.3.5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要注意内部建设, 用现代先进的管理观念武装队伍, 树立重视质量的意识,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不断学习新的质量检测经验, 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 提高单位的整体技术服务水平, 加强员工职业素质教育, 把好水利工程质量关, 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 质量是水利工程项目的生命, 为打造出高质量、高效益的优质工程, 必须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 注重各个环节和阶段的效率。质量检测作为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水利工程施工的收尾工作, 是衡量工程质量的主要依据, 对水利工程起到了监督作用。必须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管理, 保证检测的科学、公正、准确, 要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队伍素质, 不断学习和掌握水利工程质量的动态和规律, 为确保我国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贵辉.浅谈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J].知识经济, 2011 (7) .

[2]苏宗义.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3) .

江苏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省境内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6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监总局令第163号)等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水利建设项目的质量检测管理,主要对质量检测单位和检测单位设置的分支机构、分场所、工地试验室(以下简称检测机构)及其检测活动进行管理,包括对施工单位设置的工地试验室的管理。

第三条 质量检测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检测结果是评判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质量检测相关单位、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有关质量检测的规范、技术标准。

第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工程实体等进行检测,检测的内容、项目和数量应当符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项目法人委托检测规范》(DB32/T 2707)的要求。

第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对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检测数量应当符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DB32/T 2334)的要求,检验数据应当真实,检验记录应当完整。

第六条 监理单位应当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试件及原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对主要原材料、中间产品、工序与工程实物质量进行平行检测,对施工单位开展的有关检测活动进行跟踪检测,相关工作应当符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检测规范》(DB32/T 2708)的要求。需要通过试验室进行检测的项目,应按照监理合同约定通知建设单位委托或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试验。

第七条 建设单位委托的第三方检测单位不得与所检测工程的施工、监理单位有隶属或其他利害关系。施工和监理单位、施工和建设单位委托的检测单位之间,不得有隶属或其他利害关系。

第八条 江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省境内乙级检测资质单位的监督管理,以及其他检测单位在本省境内开展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指导全省开展检测管理工作;各设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检测单位开展质量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检测机构管理

第九条 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活动应当独立、公正、科学、诚信。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当具备完整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

第十条 检测单位相关人员应符合《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条件,其中:

技术负责人应从事检测工作3年以上,且持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资格证书。

授权签字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工程类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

第十一条 检测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符合《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等级标准》所要求的人员配备、检测能力要求、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等资质等级标准条件。其中每个类别甲级检测单位检测人员至少15人(中级以上职称至少7人),乙级至少10人(中级以上职称至少5人)。

(二)具有开展检测业务的固定场所和设施环境,并持有工商营业执照;

(三)取得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机构的检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

(四)配备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其中技术负责人以及其他检测人员和设备,与母体检测单位或其他分支机构不交叉。

第十二条 分支机构开展检测业务范围不得超过计量认证能力范围和母体批准的水利资质类别范围。

第十三条 检测单位设置分支机构,应当在取得计量认证之后10个工作日内将基本情况报送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资料主要包括:

(一)母体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证书;

(二)办公及检测、试验场地的证明文件;

(三)工商营业执照;

(四)计量认证证书;

(五)主要检测仪器设备清单;

(六)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任职文件、职称证书、岗位证书、身份证复印件;

(七)检测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岗位证书、聘用合同和社会保险凭证复印件;

(八)母体对分支机构以及分支机构自身的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以上资料分支机构应当留存备查。

第十四条 检测单位设置临时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以下简称分场所),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检测单位母体工商注册在县级的,设置的分场所,不得超过注册地所在县域范围;

(二)检测单位母体在设区市级及以上的,设置的分场所,不得超过注册地所在设区市域范围。

第十五条 检测单位除母体以及上述的分支机构和分场所外,不得以其他形式设置场所对外经营和承揽检测业务并开展检测试验。

第十六条 检测单位设置的工地试验室,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取得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机构计量认证证书;

(二)检测项目和参数、负责人、印章和期限等,应得到母体检测单位授权;

(三)管理体系应纳入检测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由母体检测单位直接进行管理;

(四)检测人员需持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证。

第十七条 检测单位设置的工地试验室仅限于开展委托方工地现场的检测试验,不得对外经营和承揽检测业务。在取得计量认证证书之前,工地试验室不得进行任何检测试验,所有检测项目应在母体单位进行检测试验。

第十八条 检测单位应当对其设置的分支机构、分场所和工地试验室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对其检测行为负责。

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宜在工程现场设置工地试验室和配备相关仪器设备,以满足混凝土、砂浆等试件的存储、养护条件,可自行配置,也可委托配置。主要用于:

(一)必须或有必要在工程现场开展的相关试验,包括岩土工程类土工含水率、泥浆比重和稠度,混凝土类拌合物坍落度、含气量等;

(二)简易量测,包括高程、平面位置、几何尺寸等;

(三)原材料、混凝土、砂浆试件等试验样品的制备、存储和养护。

第二十条 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设置至少具备以下条件:

(一)试验室负责人具有工程类中级及以上职称,试验人员必须熟悉检测业务;

(二)根据需要设置混凝土和砂浆试件的制备和标准养护条件设施环境;

(三)根据需要配备环刀、烘箱、称量设备、泥浆比重计和稠度仪等一般土工试验设备以及含气量测定仪、坍落度筒等,且应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

(四)建立相应的工地试验室管理制度,并纳入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规模较大、技术较复杂的项目的工地试验室应提高试验室配备条件,以满足工程需要。

第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设置的工地试验室,应当报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确认,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当对工地试验室的设备配置、人员资格、管理制度、试验项目和参数等进行核查确认。

第三章 检测行为管理

第二十二条 检测单位应当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恪守职业道德,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第二十三条 检测单位应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担质量检测业务。不得转包质量检测业务,确需分包的应经委托方确认同意。

第二十四条 检测单位与委托方签订的合同内容应详细全面,检测内容、执行标准、双方责任义务以及争议解决方式等方面应具体明确。

第二十五条 检测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并对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唯一性负责。

第二十六条 检测单位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检测合同、委托单、原始记录以及检测报告应按照统一连续编号,不得随意抽撤、涂改,信息应当全面完整。相关人员与岗位职责应当一致,涉及见证的应注明见证人员信息。

第二十七条 检测单位应当对所有检测人员从事检测参数的资格能力进行确认,建立检测人员和参数对应表、检测参数和人员对应表,每个检测项目/参数应由2名及以上检测人员承担。

第二十八条 检测单位应当单独建立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账。将不合格台账以及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建设单位(项目法人)、勘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及时报告委托方和具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同级质量监督机构。

第二十九条 检测试验标准宜优先选择水利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且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应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对检测单位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监督检查内容主要为:

(一)是否符合《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以及本办法规定的资质资格标准;

(二)是否超出资质资格范围从事质量检测活动;

(三)是否有违法转包、违规分包行为;

(四)是否按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

(五)是否按规定在检测报告上签字盖章,检测报告是否真实;

(六)仪器设备的运行、检定和校准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二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对检测机构及所有工地试验室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检测单位或委托方提供相关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检测单位的工作场地(包括施工现场)进行抽查;

(三)组织进行对比试验验证检测单位的检测能力;

(四)发现有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检测行为,责令改正。

第三十三条 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整改意见,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整改结果应当书面报告监督检查单位。

第三十四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检测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对各检测单位以及设置的分支机构、分场所、工地试验室以及人员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检测单位应当及时将机构和人员等有关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录入信息负责。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将上述信息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五条 检测单位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的,应当自发生变更之日起60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等级证书变更手续。

第三十六条 检测单位有下列行为的视为失信行为:

(一)未取得相应资格擅自承担检测业务的;

(二)以欺骗、贿赂、提供虚假资料等不正当手段获得资质资格的;

(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资格证书的;

(四)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鉴定结论的;

(五)未按规定上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检测不合格事项的;

(六)未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检测的;

(七)使用不符合条件的检测人员的,包括在两家检测机构任职、检测证书无效、有虚假信息等。

(八)档案资料管理混乱,造成检测数据无法追溯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七条 检测单位失信行为认定和惩戒参照《江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苏水规〔2014〕3号)执行。

第三十八条 检测机构和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由县级以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第三十九条 法律、法规和水利部对质量检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管理的探讨 篇3

【关键词】质量检测管理;水利工程

0.引言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检测工程施工中的检查、测量、度量及试验等项目,将检验出来的结果与实际规定的要求作对比,从而保证每一项检测都在规定范围内。水利工程具备的经济、安全、美观、使用等特性,且都是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前提下。只有在施工人员的共同配合下,才能使水利施工的质量得以改善。本文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

1.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发展的状况

1.1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

目前,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技术的复杂程度也相应地提高,水利工程检测人员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和检测,从而改变传统的质量检测的做法,只凭一把尺子,一把榔头,一双眼睛进行检测。而现代化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设备具有多领域和多视角功能特性,根据实际测量的数据可以准确地估判工程质量的现状,有利于为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1.2现今的工程检测行业制度比较单一

有相关技术的门槛比较低。最近几年,因激烈的政府色彩检测行业主要依靠国有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没有引进先进的技术,所以,行业制度的体系比较单一。又因检测在市场上的程度较差长期附属在且长期以附属部门的形式运作,没有一套自己独立运做的发展形式,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在管理方面缺少科学合理管理经验,从而使工程技术门槛比较低的现象。

1.3进一步健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体系

建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和工程质量检验体系是同步进行。水利工程部根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的相关条例,科学地规范了工程质量检测行为。

1.4检测行业受地域的约束性强

水利工程检测机构是在工程质量的管理规定中油然而生,相关的政策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检测市场的发展形成。地方政府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有:①行业资质管理,②工程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且政府质量管理政策也决定着水利工程检测市场的大小,所以,工程检测市场不是随意开放的市场,且工程检测行业是个政策导向性比较强的行业。由于这个行业的政策性较强,所以地方政府根据不同的各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尤其是检测行业部门要建立资格审查注册制度,使所在地区的检测服务机构在规定的范围内,如果外地机构想打入本地市场是无法实现。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

2.1检测体制不适应

大多数工程检测单位长期依赖于国企事业单位,没有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和独立的行为能力,导致了检测结果不能公正公平。现今有一小部分检测单位已经脱离了这种思想观念,但以后的生存给他们带来了困扰。另外,地方政府有关的法律法则对那些独立的检测机构进行管理。如果工程检测机构不能向社会承担责任,那么它的執业质量及职业道德就完全失去了保障。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来改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要想把它推进规范化及市场化是目前的难题。

2.2超范围及跨行业检测现象较为严重

各检测行业的检测机构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普遍存在一些跨行业、超范围的检测现象。目前,全省只有几家单位具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资格,这些所在地区的水利工程机构分布不太平衡,又加上市场竞争的因素,从而造成了许多不具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资格单位承担工程质量检测的失误责任。如果这样子的话会造成工程检测市场的混乱,给检测行业造成了困扰,以至于给水利工程质量带来了隐患。

2.3水利工程在施工中资料准备不全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的管理、监督、施工等项目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恰恰相反的是,不重视水利工程资料的整理及准备。比如一些施工单位没有专人来管理这些资料,是工程资料的管理不规范,导致了在使用是找不到或者丢失了。像这些因素都会给水利工程企业在管理上带来不便。

2.4工作人员的监管制度不足、法律法规认识不全

目前没有一部关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条例,更不用说从法律法规上对工程检测人员及检测机构的行为进行约束。虽然水利工程质量检验有利发布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及《水利水电工程与产品的安全质量检验测试机构管理办法》等法规,这些条例对工程质量检测人员、机构行为进行规范。

2.5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中,部分检测诚信的缺失和无序发展

由于政府部门还没有制定水利工程检验市场有序发展的相关文件,导致了工程检验市场的次序比较混乱。相当一部分的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意识淡薄,且工程检验单位在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不是主动而是被动,所以在检测与被检测之间,不仅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且也是检测与被检测的关系。从经济关系上看,两者之间是相互矛盾,如一部分检测单位不守信,从而使检测机构丢失了诚信。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检测单位凭借工作质量的标准,且还要看检测的数据是不是能够满足委托方的要求。

3.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采取的措施

3.1加强引导水利工程管理的责任制

要想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在于领导的引导。水利行政部门要重视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对广大人民的人身安全和生命产财产负责,把水利工程的质量检验工作落到实处。政府领导要全面落实水利工程的责任制,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责任,全面落实他们的责任制以便于加强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政府按照水利工程检测行为的技术要求及规范,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如果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就可以追究去责任,为避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对质量检测的大意,也避免发生水利工程出现问题逃之夭夭的现象。

3.2建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工作人员强化法制观念,遵守水利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用以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的自觉性。为全面地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有关部门要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利用这个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明确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职责,且可以对工程质量检测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工作人员在施工中自己量能够得到保障。工程施工企业根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及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及实施的效果。

3.3加强对水利工程部门质量检测队伍的建设

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重视质量检测人员在配备上的工作,不仅要按照配备在一定比例的监督人员及质量检测的规定,还要对工程监督及检测员工的培训,且相关政府要全面开展交流互动的话题,从而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得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能够全面地进行发展。

3.4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责任,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管理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对质量检查、质量评定、验收、质量监督。所以,水利工程检测管理对监督部门起着主要作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加以对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监督管理的手段主要有飞行检查、年检、抽查等,便于提高工程检测机构的检测意识及管理水平,使得工程监督部门为检测机构提供有利条件。

3.5工程检测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便于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工程检测单位开始从事业属性向企业属性进行转变,且水利检测机构从依赖于事业单位开始向独立法人单位进行转变,这一转变决定了工程检测机构的重要地位是以技术服务型企业为目标,所以,对于检测机构来讲,树立全面质量意识便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借鉴各个企业质量管理的先进方法及手段,从而使工程检测机构能够持续发展。

3.6开发人力资源,培养检测行业人员

政府要全面重视水利工程检测行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相关人员要有目的、规划选拔人才,然后去深造,便于适应市场需求及企业单位需要,企业单位要鼓励员工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实现水利工程人力资源的保值做出贡献。适当地对有技术的水利人员进行分工,熟练掌握每个人的业户的方向,尽快地培养一批水利工程管理的检测人员,能够很好地为水利工程检测管理服务,也能承担起他们的工作责任。

3.7加强水利工程技术校核

在进行对水利工程施工时,对比较重要的技术工作、关系整个工程的核心的工作,工作人员要加强水利工程的校核,以免水利工程出现重大的差错,为了使水利工程质量及使用,除了对工程质量标准的规定外,工作人员在分项工程进行施工前,要全面地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比如模板、混凝土、标高、砂浆、中线、钢筋等,相关人员要严格检测,从而保证整体结构尺寸及强度得到控制,使整个工程项目在施工是能够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周铁桦.对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探讨.水利技术监督,2009,(1):18-25.

[2]袁晓红,王君,谭玉伟.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浅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30.

[3]岳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及管理.北京农业,2011,(3):183-184.

[4]黄晓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初探.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272.

质量检测管理水利工程 篇4

一、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现状

(一)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体制不健全

实际上, 水利工程检测工作较大部分都需要建立在企业事业单位的基础上展开检测, 可是部分质量检测单位在完成检测工作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 无法有效完成相关检测工作。为此, 这些单位尽管通过很多施工工序去实施检测工作, 但是检测数据的正确性却无法得到保障。尽管当前较多检测单位已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检测观念, 但是受到质量检测体制欠缺的影响, 缺少相应的法律以及文件保障, 这导致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出现了较多的隐患。

(二)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队伍综合素质较低

立足于当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队伍角度, 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队伍中, 拥有较少的专业持证人员, 具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数量少之又少, 这导致市场上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严重缺少高素质的质量检测专业人员。现有的检测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这降低了整体检测队伍的专业素质, 加大质量检测专业性能较差, 这给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带来了极大程度的负面影响。

(三) 质量检测前的准备工作缺少全面性

众所周知, 水利工程与人们的切身利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可实际上, 人们并没有重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问题, 同时也没有认识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重要性, 这使得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了较多的漏洞。水利工程施工期间,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每一个施工焊接, 一旦有一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 都将给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前, 工作人员没有全面地收集数据以及相关资料, 同时相关资料保管不恰当等, 导致一些资料丢失, 这给工程数据完整性带来了极大程度的负面影响, 最终延误施工进度。

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效管理方式的研究

要解决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即:

首先, 需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检测体制。目前水利质量检测市场中依旧有较多方面问题存在, 无法完全向外界放开, 加之受到政府政策的制约, 导致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化速度缓慢。为此,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中, 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检测管理体系, 通过道德约束行为, 提升相关单位以及个人的检测质量, 并且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实施质量检测管理工作, 最终保障水利工程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

其次, 需要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队伍建设, 提升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众所周知, 工作人员的素质会给整个工程检测系统检测的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为此,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必须加大自身队伍建设力度, 聘用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 对于原有的检测人员需要定期地培训, 全方位地提升检测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技术能力。与此同时, 对于工程质量检测部门, 需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 确保实现专业化以及规范化的目标。尤其在抽样、检测以及校准环节中, 检测设备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相应的需求, 实施相应的培训工作, 在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基础制度上, 提升所得数据的准确性与精确性, 从而满足整体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需求。另外, 还需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施, 引导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从而确保检测工作具有公平性、公正性的特点。

最后, 需要落实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机制。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不仅包括对质量进行检查, 同时还包括对质量进行评价、监督以及验收等各方面的环节。在工程开工前,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确保前期准备工作的全面性。前期考察数据以及资料在工程建设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与鲍红艳, 陈妍曙, 王孙龙等在《杭州市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实施现状及对策》一文中的观点有着相似之处。为此, 在质量检测管理期间, 工作人员必须给予工程建设资料与数据管理的高度重视, 并通过奖惩责任制度的建立, 充分落实工程施工责任, 使得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如果在工作期间发现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则需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应地处罚, 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 从而实现保障水利工程质量的目标。

结语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水利工程发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因此, 我国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实施。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明确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现状, 另一方面研究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效管理方式。实践表明,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还有一定问题存在, 这些问题给水利工程更好的发展带来了阻力, 同时也给人们切身利益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为此, 采取有效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方式解决水利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冷涛, 杨香东.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对策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 2014, 14 (2) :66-68.

[2]周祥.简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学导报, 2014 (6) :202-202.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 篇5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目标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分析了水利工程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控制的范围及重点,对提高水利工程中质量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质量问题,水利工程,问题分析,对策。

一、引言

水利工程是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它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对环境有很大影响,一般规模大,工作条件复杂,技术复杂,投资多、工期较长等特点。因此,水利工程项目是属于基本建设项目,其工程的质量要满足业主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及合同规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基建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水利施工队伍和建材生产企业也随之大量发展。但是,由于对施工质量管理不完全到位,工程质量事故甚至重大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危害,也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这对统筹建筑施工全过程、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优化建筑施工管理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涉及到人工、机械、材料、施工环境和施工工艺,即“人机材环艺”等五大方面。

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参与工程建设的所有参与者,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各级领导者的素质及具体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素质等。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业主行为不规范。业主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重大,有时业主不按照法律、法规执行,擅自修改,自作主张,因此,有什么样的业主就会有什么样的工程。此外,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国2750万左右的建筑队伍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缺乏专门的培训以及基本的建筑知识,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按照规范和规程操作,这必将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水利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水利工程一般规模较大,需要的设备品种、数量较多(如:挖土机、运土机和一些相关爆破设备等),现代化的施工离不开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也影响工程的投资成本。机械设备合理的选择、配备、使用,及时地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良好运行,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3、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它是构成工程的实体性东西。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达到标准。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由于施工方偷工减料和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未能达到质量要求。例如,据统计,目前的水利工程中,主要材料之一的黄砂就有75%~91%的含泥量超标,不符合设计要求。

4、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人文环境,如当地的社会治安、风土人情、富裕程度。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

5、施工工艺方法因素

一些大中型水利工程,因为采用了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对现玚的质量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科学和严谨的管理质量体系。施工过程中的方法,指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在方法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多的,如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不能严格执行,不按标准和规范施工,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了问题才去处理。特别是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三、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

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工作和具体的质量控制

措施,在满足投资和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预定的质量目标。水利工程的质量首先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关于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有关规定,尤其是工程建设水利部分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这也是明确了对设计、施工质量的最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讲,同类水利工程的质量目标具有共性,不因其业主、建造地点以及其他建设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不同工程项目,因建设目的、地质、水文条件、运行环境等不同,质量目标又有各自的个性,质量要求也各不相同。

四、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企业管理者对工程质量要用足够的意识,并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者应以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为中心,将质量效益寓于管理活动中,建设质量文化,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同时,企业管理者更要有与时俱进整理提供。

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监督力度

我国《建筑法》成功的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从实施至今,《建筑法》也逐渐显露出缺乏适应性、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等特点。鉴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国家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酝酿制作一部《建筑工程质量法》,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律细则,从根本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而建筑业走向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对建筑工程管理要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举,从而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监管机制。因此,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建筑部门的监管力度,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真正地提高。

五、加强施工项目质量的过程控制

1、施工材料的控制

建筑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和档次相差悬殊,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经现场监理和甲方检验通过后,材料才可进场。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采购材料合格。

2、施工机械的控制

工程机械相关人员要保护好和保养好工程机械,使其高效率和安全的使用,保管员要对施工机具妥善保管,分类存放,实行施工机具领用登记制度,以“谁领用谁保管谁负责”为原则。操作人员在领用工具时要想保管员说明机具的使用目的,何管员按机具使用要求发放机具,确保机具正常的使用。

3、现场施工人员的控制

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察,并如实记录考察结果存入工程档案中。各岗位依据其性质量,化为若干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作为工程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评定的依据,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施工操作队伍和人员要相对稳定,这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保证,每一个操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都清清楚楚,这样便于工程质量的提高。

4、施工工艺的控制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进行试验,将成熟的工艺编织成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以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强技术质量控制对工程难点组织技术攻关,针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拿出预防方案。例如,大体积混凝土坝体和底板的浇筑,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首先要组织有关专家、技术骨干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研究制定祥细的施工程序,保证每一道工序都合理、合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查性,并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发到每一个施工人员的手中,学习研究并掌握其中的要点和操作方法,在具体施工时按本操作。

五、整顿建筑材料市场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建材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由于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要解决建材质量问题,就必须建立建材生产、销售质量认可制,这是提高建材质量的有效手段。要通过建立建材生产质量认可制,确保生产严格遵守技术、工艺要求,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生产厂家,要组织限期整改或责令关闭。相关职能部门应当采取检测和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本地建材市场销售的产品进

行质量跟踪,及时通过当地新闻媒体,对不合格产品的型号、生产厂家等重要信息进行公开发布、曝光,以引起用户警惕。要建立市场准售认可制,有关部门在充分掌握市场销售建材的来源和供应渠道的基础上,应对建材的质量等级进行评定,合格的方可发给准售证。要建立经常性的质量检测信息发布机制。除了以上所述的要整顿建材市场生产、销售秩序外,建筑代写论文施工单位在采购材料时,也要严把质量关,严禁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使用。

【参考文献】

探讨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篇6

【关键词】 水利工程 质量控制 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明显加快,为保障水利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和形势的持续稳定,就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同时,由于水利工程项目涉及到建设点多、面广、量大以及工作难度较大,致使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水利工程事故常有发生,这给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了重大损失。基于此,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是“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二是“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三是“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四是“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五是“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群众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2.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

2.1规范水利建筑秩序

(1)要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建筑活动主体资格管理体制和承发包管理、项目管理。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证监理,借证卖照、资质挂靠等到违法违纪行为。(2)要加强建材市场材料、产品、设备监督,杜绝以次充好,防止不合格进入施工现场。(3)要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2.2落实项目法人职责,实行市场动作

(1)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杜绝“三边”工程。(2)要依法组织招标,并签订有关合同。(3)要严格挑选施工队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4)要负责按有关验收规程组织或参与验收工作。(5)要按工程实际需要把建设资金落实到位。(6)要鼓励质量创优,实行优质优价,严禁盲目压价。(7)要保证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工期,防止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

2.3 提高设计标准

(1)要遵守《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依法进行勘察设计,严格贯彻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2)要推行设计招标发偶然性工作,促使其提高设计资质和技术水平,将设计单位推向市场,靠竞争、信誉求发展。(3)要推行设计监理工作,杜绝由于设计质量低劣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4)要严格建设审批制度,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有批准的初步设计。(5)要建立、健全施工图审查制度。实施工程设计质量第三方有效的约束和监督,防止不合格设计图纸进入施工现场。

2.4 强化施工管理

(1)要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五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2)要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动态控制,做到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中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措施。(3)要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精心施工。(4)项目经理、质检员、特种作业人员要达到全部持证上岗。

2.5拓展质监职能,提升工程质量等级

随着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防洪抗洪能力的日益显著,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響防洪安全及环境保护,影响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此,在质量监督的手段上也应采取各种措施:(1)严格依法治理。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建设防等单位加强《建筑法》等相关法规宣传力度,紧抓勘察、设计问题,使质量从源头得到保证。(2)以工程质量达标为目的,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的提高最终依靠施工企业实施,只有加大各项达标监测,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全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为水利工程质量夯实基础。(3)针对水利工程治理发挥效益慢,工程质量外观难控制的技术难题,要把工程外观质量提升到与工程内在质量同等重要位置去抓,采用外观质量一票否决制。具体要求施工方在关键部位施工时制定专门技术措施,监理单位指定有针对性的监理细则;要求施工方做好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加强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每道工序的自检与互检工作。出现质量外观问题该返工的返工,该整改的整改。(4)建设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往往发生在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一量控制这两个阶段的工程质量,隐患就基本可以消除。特别应对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地下防水工程、主体结构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绑扎、机电设备、金结安装等工程中所涉及的运转设备加强检查,对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试块制作、标准养护及同条件养护做重点抽查。

2.6妥善处理质量缺陷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快速发展,质量缺陷问题也随之而来,也会影响工程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发挥及人民生活的安定。工程质量缺陷的处理,应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减少缺陷处理的影响面,尽可能采取局部返工和修复的方法,同时在施工中不破坏原结构,合理缩短工期,做到缺陷处理消失在萌芽状态。

2.7严格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1)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2)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 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3)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4)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5)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6)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7)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8)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结束语

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速度。劣质工程不仅增加了维修和改造的费用、缩短工程的使用寿命,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反之,优良的工程质量能给各方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项目也能早日投入运营,早日见效。由此可见,质量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不能因为追求进度,而轻视质量,更不能因为追求效益而放弃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赵宏龙:《试议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方法》,《治淮》2001.

[2]周洪明.浅论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质量检测管理水利工程 篇7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查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利水电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对于施工材料的检测和施工方式的检查。将检查结果和要求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使得整个工程质量的到保证。

1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意义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在于保证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 需要按照设计标准要求进行, 在施工完成之后还应该对水利水电整体工程进行检测, 从而使其可以良好的运行。水利水电工程进行质量监测的工作, 一般是在工程施工阶段和完工阶段进行, 通过将得到的数据按照要求标准进行对比, 管理人员可以得知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 对于整体施工质量安全的落实具有监督意义, 让管理者可以进行科学管理, 从而保证整体的工程施工安全。

2 质量检测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经济也在逐渐提高, 虽然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在管理上有着显著的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具体问题如下:

2.1 质量检测管理经费不足

由于在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 受到自身或是外界因素的影响, 导致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经费方面存在着不足。因为经费不足从而导致在进行相关工程检测中, 对于工程基本标准资料无法掌握全面的情况发生。特别在目前阶段, 一些施工单位急于拿下新的工程项目, 不按照规章流程进行工作, 不给工程监理单位足够准备时间和充足的经费, 这些都会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计划和实际脱节

由于水利水电检测管理和工程整体的进度不相符, 导致前期计划和时间工作不能匹配。甚至出现, 一些工程项目已经马上准备开工, 但是工程的设计报告还在流程进行审批, 使得设计环节和建设环节脱轨。如果在审批的过程中出现相关变更, 那么会对已经开工的工程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2.3新技术不能及时得到应用

由于在水利水电工程实际实施的过程中, 相关新技术、新工艺不能及时得到推广, 这就使得水利工程建设检测管理水平处于落后阶段。我国在未来会逐步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推向市场化, 这就导致很多设计单位仅仅重视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技术的更新。这就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理, 在进行质量检测的过程中, 由于技术的落后, 不能及时发现相关问题, 从为相关生产生活活动带来安全隐患。

3 加强检测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由于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检测管理中, 还有着一些问题, 所以, 如果想要加强建设水电工程检测管理水平, 而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检测管理主要是监理进行的, 所以那么工程监理人员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3.1加强检测管理方法的科学性

工程监理人员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检测管理法方式, 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管理的工作效率。并且需要做好知识的更新换代, 将落后不适用的相关知识淘汰, 使其不能影响到目前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相关事宜。并且还需要注意的是, 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检测的时候, 应该运用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设备, 只有这样才能使检测的数据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准确性, 从而更好的为其管理工作做好铺垫。

3.2提高对于工程质量安全意识的教育和推广

应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者相关质量管理意识方面的培训, 因为质量管理体系和水利水电工程检测管理有着重要的关联, 所以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 怎样对保证市场竞争充满活力的同时, 对工程整体质量进行把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将质量管理意识落实到实处, 通过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内在潜力,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技术含量。

由于我国目前科技水平发展迅速, 新技术、新科技得到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经济原因或是传播原因, 导致很多有效信息不能在水利水电行业内部流传, 信息的沟通不畅, 使得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管理不能得到发展, 所以在未来的检测管理过程中, 应该提高行业间信息技术的沟通和资源的共享, 通过先进技术的传播, 使得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得到落实。

3.3做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竣工前的检查工作

对于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管理而言, 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规定标准, 在工程竣工前做好相关的检查工作, 进而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可以保质保量的实现竣工。从目前的情况拉看, 在当前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过程中, 应该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的指标对于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土方、金属、水泥、机电做好抽检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不能得到落实。所以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 应该加强落实工作, 通过进行能够切实可行的方案, 使得相关检测管理可以落实, 进而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

4 结束语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 篇8

近年来, 我国各类建设工程迅猛发展, 工程建设的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为了确保工程质量, 相关单位日益重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 将检测数据作为评价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重要依据。然而,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也出现了弄虚作假等不良问题, 破坏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客观性、公正性。

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的问题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是确保施工单位建设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 随着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单位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盲目地压缩工期, 降低建设成本, 在建设工程中埋下了潜在的安全隐患。部分施工单位在招标时, 过分压价投标, 在中标后为了控制成本, 不合理的节省材料、人力的使用, 缩减常规的施工工序, 无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存在一定的利益联系, 常常屈于甲方的压力, 在处理质量问题时监理单位常常站在施工单位一方, 导致一些建设工程质量问题难以有效的解决, 给建设工程留下了质量隐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检测市场中, 检测单位担心出具“过多”的不合格报告, 将会导致业务量急剧下降, 影响效益, 于是在实际的检测中不顾检测的公正性, 一味地迎合客户的需求, 又因为对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的制度还不完善, 导致检测不公正的现象在实际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普遍存在, 成为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一大瓶颈。

2) 联管机制不完善, 检测不合格材料的处理方式存在问题。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 作为现场监理或工程质量监督的监控单位, 狭隘地认为是将不合格的材料清出施工现场, 把住施工现场关口。而不关心不合格材料如何处理, 是经过流转用到了其他建设工程上去了, 还是降低强度使用了, 监管单位一概不问。在实际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 钢筋、塑料管材等都存在此类问题。在监管中, 工商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联管机制。

3) 其他相关的检测管理问题。在检测工作中, 有的检测机构弄虚作假, 不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检测, 少检、漏检、试样做假的检测行为时有发生。部分检测机构的信息管理人员缺乏过硬的综合业务能力,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缺乏复合型人才, 制约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信息化的步伐相对缓慢, 有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之间未建立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不利于深度挖掘、利用检测信息资源, 检测机构各自为战, 难以开展联合检测管理。

2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对策

2.1 充分发挥检测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协会应从组织制度上、组织结构上确保检测行业的权益。行业协会应向有关部门建议制定有助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 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整合检测资源配置, 杜绝压级压价、恶性竞争、出具假报告、提供假数据等现象的发生, 增强行业协会抵抗风险的整体实力, 促进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有序发展。与此同时,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协会应把握行业发展动向, 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完成有利于检测行业发展的技术性公关活动或重要的学术研究, 促进资源共享, 为行业协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交流平台, 并加强对检测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协会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规范, 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坚决制止、杜绝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目前, 不正当的竞争和过快放开的检测市场, 严重扰乱和冲击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市场秩序。部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开展检测业务时, 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 唯利是图, 通过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操作迎合客户的需求, 获取客户的检测业务, 扰乱行业秩序。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遏制恶性竞争, 维护行业秩序, 使检测机构遵守行业规范, 促进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2 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素质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中介服务机构, 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素质。检测机构应当不断地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以及激励机制, 不断地优化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年龄结构与知识结构, 提高各个岗位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升检测机构整体的检测管理水平。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当加强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进一步扩大技术交流和沟通的渠道, 可以外派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访问学习, 聘请相关专家对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操作技能的培训, 邀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领域的学者专家前来讲学。加强培养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复合型人才, 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的综合水平, 从而促进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提升。

2.3 加强诚信建设, 实施诚信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服务特性和工作性质, 决定了检测机构应以诚信为本, 加强诚信建设, 实施诚信管理, 自觉摒弃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诚信对政府监督部门执法和其他责任主体的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通常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主要包括:委托检测、见证送样、检测以及报告出具四个环节。建设工程检测工作的质量一般由委托检测、见证送样、检测三个环节中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建设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综合体现了各个单位的工作规范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数据是验收建筑工程的重要依据, 为各个单位分析质量事故原因、纠正偏差、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信息。相关单位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开展必要的管理工作,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处理建设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确保建设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体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报告的价值。为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报告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检测机构必须加强诚信建设, 自觉遵守职业规范, 履行自身的职责与义务, 客观地、公正地出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报告, 为相关单位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2.4 联管机制和信息化管理并用

在联管机制中运用信息化管理方法, 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公正性与真实性。信息化管理是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运用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等手段, 综合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和检测业务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能够为检测机构的运行提供自动化的、全面的管理。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之间建立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有利于深度挖掘、利用检测信息资源, 打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各自为战的局面。各自为战的检测方式不利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进一步发展, 要提高检测质量, 就应当完善相关部门的联管机制, 加强工商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检测机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报告不但对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有用, 还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有用。如果建设工程出现了质量问题, 仲裁机构、鉴定机构也会将工程质量检测报告作为参考。因此, 为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报告能够发挥应有的价值,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报告的可靠性与公正性, 就应当将联管机制和信息化管理并用, 不断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 不断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然而,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弄虚作假、联管机制不完善等。为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客观性、公正性, 就应充分发挥检测行业协会的作用, 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素质, 加强诚信建设, 实施诚信管理, 联管机制和信息化管理并用。

摘要:目前,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严重损害了检测的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充分发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应有作用, 应深入探究建设工程管理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郑穗.浅析信息化在建设工程检测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建筑, 2009 (9) .

[2]牛彦军.信息化管理视角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工作质量提升策略[J].企业导报, 2009 (12) .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探讨 篇9

影响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 即人的因素、材料因素、机械因素、方法因素和环境因素。

(1) 人的因素。主要是施工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能力和工艺水平, 施工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管理能力。

(2)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仪器仪表、生产设备等, 是工程项目的物质基础, 也是工程项目实体的组成部分。监理工程师应严格进行材料的控制, 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3) 机械因素。施工机械是实施工程项目施工的物质基础, 是现代化施工必不可少的设备。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是否适用、先进和合理, 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所以监理工程师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布置、结构型式、施工现场条件、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控制施工机械型式和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 以及施工机械的使用操作, 督促施工单位制定相应的使用操作制度, 并严格执行。

(4) 方法因素。包括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先进性;方法因素的控制。所采取的“方法”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 特别是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和正确, 不仅影响到施工质量, 还对施工的进度和费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监理工程师应参与和审定施工方案, 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论证, 确保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 方法先进, 操作简便, 既能保证工程项目质量, 又能加快施工进度, 降低成本。

(5)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 (如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 质量体系的完善与否、质量保证活动开展的情况等) 和劳动环境。

上述五方面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实质上就是对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实施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2 工程概述

进洪闸位于行洪区上口门附近, 采用开敞式水闸型式, 设计流量均为4000m3/s。进洪闸共31孔, 单孔净宽为10m, 总净宽280m。水闸底槛高程为17.5m, 闸顶高程26.0m, 闸室顺水流方向长19m, 中墩厚1.4m, 边墩厚1.2m, 高约8.5m, 闸室总宽度为350m。本工程闸墩钢筋混凝土用量200×33m3,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具体施工做法:采用混凝土拌和楼拌和、混凝土搅拌车和混凝土输送泵运输, 人工平仓振捣。闸室大底板施工结束后紧接着施工闸墩, 为避免闸墩施工时底板受力不均, 决定每块大底板上三个闸墩同时施工, 且在施工中控制相邻闸墩混凝土面高差小于1m。在4月开始施工, 平均气温18.8℃, 施工期间实测气温在13~27℃之间。冷却水采用河水, 温度在17~20.5℃之间, 平均达到19.0℃。在此期间平均风速为2.0m/s, 年平均相对湿度82%。

3 加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对策

3.1 原材料的选择

(1) 水泥:

选用水化热较低的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以利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温度控制。

(2) 骨料:

选用5mm~31.5mm碎石, 针、片状含量小于10%, 压碎指标不大于12%, 且级配良好。砂为中砂, 细度模数大于2.8。砂、石的含泥量均在1%以内。

(3) 粉煤灰:

掺加磨细的Ⅱ级粉煤灰取代水泥用量, 以降低水化热, 减少干缩和提高混凝土表面抗裂性能。

(4) 外加剂:

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 设计要求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采用AEA膨胀剂与TW-10高性能泵送剂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 产生膨胀效应, 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差, 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45, 抗渗标号P10。因此在配合比设计时既要满足强度要求, 也应满足抗渗要求, 还需考虑温升控制, 降低水化热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3.2 混凝土浇筑工程质量控制

(1) 施工准备。

浇混凝土前, 砂、石、粉煤灰、外加剂、水泥、水充分准备, 黄砂备料1000m3, 中、小石子备料2500m3, 粉煤灰用两个100t储料罐储料, 水泥用五个100t储料罐储料。另备100t散装水泥, 现场附近有深井, 可直接抽取供水。拌和场及浇筑现场均设一个500kw的配电房作为动力电源。另外, 为防止实然断电影响正常施工, 每处各配一台120kw柴油发电机, 满足施工需要。混凝土拌和由一座拌和楼拌料, 其理论产量40m3/h, 单机功率约100kw, 另备一座备用, 混凝土运输采用三台混凝土搅拌车运输, 浇筑现场备两台HBT混凝土输送泵, 10台插入式振捣器, 2台平板振动器, 1台真空吸水泵, 养护薄膜1200m3。

(2) 浇筑方法。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法, 每层50cm, 三个闸墩同时施工, 每批混凝土方量为39m3, 混凝土拌和楼理论产量为40m3/h, 则每批混凝土浇筑时间1.22h, 即73min小于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 施工中不会产生冷缝。为改善闸墩的约束条件, 决定1.4m高度以下采用常态混凝土浇筑施工, 1.4m以上部位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

(3) 外加剂的选用。

可以说, 在现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 外加剂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在该水利混凝土结构中, 应用较广泛的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缓凝剂、微膨胀剂等几种。

(4) 其他。

安排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 分昼夜两班, 24h连续作业, 每班值班人员必须全部到位, 进行旁站监督做好记录, 交接班时进行口头、书面结合交代。对大梁、梁底柱进行明显标识, 确保梁柱等钢筋密集处的混凝土浇筑质量, 浇筑柱混凝土时, 派人到下面层对模板进行敲击检查, 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进场的混凝土随时检查坍落度, 保证混凝土输送顺畅。

3.3 强化建筑项目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1) 建立和完善监理单位的质量监控系统, 配备相应的人员, 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配备所需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以及有关的法规、标准、文件;编制监理大纲和拟定监理细则;进行人员的培训, 做好质量监控的各项准备工作。审查施工单位进场人员和施工队伍的技术资质是否符合工程项目施工的要求, 经审查认可后才能上岗, 对于不合格的人员, 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施工单位予以撤换。

(2) 对工程中所用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和器材的质量控制。

(3) 审查施工单位进场的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满足要求, 重点应审查施工机械设备型式、性能参数和数量是否符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要求, 并适合施工现场条件。

(4) 坝块位置、尺寸、浇筑分层及混凝土分区基本符合设计要求。模板、钢筋、止水、伸缩缝、廊道、排水、预埋管道及观测设施等均按设计要求设置。坝体混凝土拆模后经外观检查, 表面平整、光滑, 无明显蜂窝麻面。机口抽样检验强度与抗渗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5) 泌水和浮浆的处理。混凝土振捣时, 在斜坡底部会出现大量泌水, 混凝土向前浇筑时泌水浮浆会顺浇筑方向前进和向侧向孔排出, 积聚在混凝土前进方向的泌水和浮浆采取集中排出法。当混凝土坡脚接近尽端模板时, 立即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 由尽端往回浇筑, 两侧混凝土向中心浇筑, 使最后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四面会合, 使泌水和浮浆在中间形成水潭, 用软轴泵及时排除。

(6) 养护。遇到中午、夜晚温差较大时 (7~9月) , 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采取蓄水养护, 养护深度常取30cm。

(7) 控制工序作业效果。控制工序作业效果主要是对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质量性能状况和性能指标进行控制, 检查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做好工序作业效果控制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施工中存在的隐患, 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自始至终保持工序作业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8) 施工程序是否合理, 是否充分考虑和有效避免了施工中交叉作业所造成的相互干扰和对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影响。

(9) 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式、性能和数量是否能满足施工的要求, 是否与所拟定的施工组织方式相适应, 是否能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

3.4 工程截流前验收的标准及要求

(1) 导流工程, 包括导流隧洞, 导流明渠或其它导流建筑物已基本完成, 并符合设计要求, 可以过水, 而且过水后不影响未完工程的继续施工;

(2) 主体工程中与截流有关部分的水下隐蔽工程已经完成, 并已进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 两岸坝肩开挖已按设计要求基本完成;

(3) 导流工程进出口引渠、围堰或埂埝的挖除措施已经落实;

(4) 已按批准的截流设计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包括工程备料、道路、机械、组织、应急措施等;

4 结束语

总之, 水利工程质量问题大部分都出现在施工阶段。文章从工程实际出发, 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把好质量关, 从制度上、组织上、人员上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清除工程质量隐患, 保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够达到目标要求, 从而保证水利工程施工项目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小霞.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12) .

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篇10

自20世纪80年代起,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投资管理体制、建设工程管理体制等也相应进行改革。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加强和质量监督的不断规范, 质量监督工作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也面临着自身难于克服的困难以及各种新问题, 面对现状和未来, 有必要进行分析和思考, 研究质量监督的相关问题, 实现建设管理体制和质量监督体系改革的顺利开展。

1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在组织体系上, 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招投标制, 实行合同管理等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负责, 监理单位控制, 施工单位保证, 政府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在管理制度上, 建立和完善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工作规程;在管理方法上,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 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

为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根据国务院1984年《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精神, 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建立了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 各地、各部门相继成立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十几年来, 这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1月30日发布施行的国务院第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明确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才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自从1986年水利部开始在水利基建工程中开展质量监督工作以来, 我们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取得一些成绩。主要体现在:1) 全国基本建成了一个质量监督网, 为全面开展质量监督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培训了大批的质量监督人员和检测人员;3) 建立了工程项目开工时的质量监督书制度、工程验收时的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书制度、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抽查制度、质量大检查制度、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制度等一系列质量监督工作制度, 形成了水利建设行业管理的一个分支体系;4) 全国水利基建工程、农电工程、重点农水工程基本上实行了质量监督。

2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1) 质量监督机构不够健全和完善。2) 县级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与地位不相符。3) 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法规制度不完善。4)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行业管理不力。5) 质量体系之间的关系不清晰。

3 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因素

3.1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要到位

政策法规的制定是指水利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按照规定程序制定有关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以及全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制订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有关规定和办法。政策法规的执行是指各级质量监督机构贯彻执行国家、水利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方针、政策, 对辖区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有关工程建设质量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依据有关法规的授权, 行使监督管理水利工程质量的行政权力的专职机构,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它的外部环境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政治法律环境要素。

政治法律环境要素对组织机构来说是不可控的, 带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它对组织机构的生存与发展, 将产生长期与深刻的影响。只有适应这些环境要素的要求,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政治路线、政策、法令的要求, 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组织机构才能生存和发展;而一旦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发生了变化, 组织的战略也要随之进行调整。

3.2 各参建单位的关系要和谐

每一个组织机构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 同时它还从属于一定的行业, 这就是组织机构生存发展的竞争环境, 也是影响企业活动的关键氛围。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中, 与建设单位 (项目法人) 、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等参建单位的关系, 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中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

目前, 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刚刚建立, 体制改革尚未完善, 参建各方的关系还没理顺, 尤其是市县级的中小型水利工程, “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保证”的三个层次的质量管理依然混乱, 有的把质量监督、社会监理和施工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混在一起, 对各单位的职责、性质、依据、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分不清。另外, 由于各地普遍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思想, 工程项目的建设常常是由当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下属机构充当项目法人, 下属的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参与工程建设;而作为质量监督部门的质监站也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个下属机构, 与各个参建单位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 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干预, 影响了质量监督的成效。

3.3 质量监督人员自身的素质要提高

在现实社会中, 各类社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其本身具有的、为其他社会组织所不能代替的职能, 而这些组织职能一般又都可以依一定原则和方法逐层逐项地分解为一定数量的职位。只有由任职人员完成职位的要求, 才使组织职能得以实现, 而使整个组织具有活力。因此, 一个组织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的前景如何, 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该组织内部的人员素质。

按照现行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规定,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取得工程师职称, 或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五年以上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或建设管理工作的经历;2) 坚持原则, 秉公办事, 认真执法, 责任心强;3) 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员证”。

4 完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几点建议

1) 市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组) , 作为代表政府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宏观控制和监督的专职机构, 其法律地位应该与其实际作用相一致, 应该是享有独立的行政执法权、有机构、有足够的编制、有符合资质要求的专职质监员、由财政部门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2) 对于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 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的、系统的、符合中小型工程特点的法规体系及管理程序:市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组) 必须明确权力和责任, 制订各种有关的工作规程、程序, 使质量监督的各项工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 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3) 对于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 适宜指派一名质监员作为某项工程的质量监督项目负责人, 并采用授权的管理方式, 授予质监员与其工作相应的权力, 使其能在其权力范围内独立完成该项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质监站则在一般情况下不干预质监员在授权范围内的工作, 真正做到职责与权力的统一;4) 实施工程监理制后, 工程质量监督应采用强监理、弱监督的管理模式, 工程质量控制和监督的重点, 应放在对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管理上, 质量监督站 (组) 的监督检查、抽查, 应该是检查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得到全面落实, 抽检监理单位的检测、评定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它是工程建设行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 水利建设市场尚未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 作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尤其是市县质量监督站, 如何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建立一个领导到位、有专职人员、组织结构合理, 并有配套的规章制度的独立的质量监督机构;如何有效地、公平、公正、公开地对每一宗水利工程实行质量监督;如何达到使每一宗水利工程都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能安全可靠地运行并发挥其效益, 消除质量不合格、运行不安全的工程的最终目的, 就是本文所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尚仁, 徐乐雄.行政组织与管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

上一篇:中医护理体会下一篇:英语口语语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