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字词

2024-09-07

语文字词(精选十篇)

语文字词 篇1

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伴随着内容的丰富多彩,用词、用语也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选词范围上,除了普通话词语以外,还增加了一些只在个别地域使用的方言词语;从所用词语的时代色彩来看,有随着新事物、新概念产生的一些新词语,也有已基本退出现代交际舞台的旧语;从语体色彩来看,有带着很强的文言色彩的书面语词,也有人们口头常说的“大白话”。此外,还有个别作家使用的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的词语。

汉语词汇林林总总、异彩纷呈,它为我们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这琳琅满目的语词之林去撷取最精当、最适合他们的那部分语词以充实其语言修养呢?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我以为可从以下方面作些探讨。

一、区分等级,分别要求

教材中的词语数量丰富繁多,要教授这些词汇,首先就要分门别类地对词语进行整理,分成等级,针对不同等级下的词语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比如,对于数量庞大的古语词(也是中学字词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可以将其分成以下等级。

甲级:如蓦地、须臾、徜徉、氤氲、夜阑

乙级:如澹澹、疾趋、蹴蹋、涕泗、芊芊

丙级:如绝嗽、大穰、脓箧、傲尔、翕忽

其中,甲级词语在现代口语中一般不用,但在书面语中还不时会用到,是一些文言色彩较强的书面词语,这类词语得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乙级词语在教材的白话文中出现,但使用频率很低,可以要求学生一般了解;丙级词语只在教材所选文言文中出现,在实际中属于已退出现代交际舞台的“过时词语”,这类词语,学生只需理解其在原文中的意思即可。

二、善用比较,同中辨异

对于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词语,“比较法”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同中有异的近义词。

比如,成语“前仆后继”中的“仆”常常有人会误写作“扑”,两字都有向前倒的意思,“扑”是用力向前冲,使身体突然伏在物体上,带有主观因素。而“仆”是向前跌倒,不含主观因素。“前仆后继”是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跟上去,形容勇于斗争,不怕牺牲。通过这样一比较,学生对两个词意义上的差别就很容易明白了。

三、释形释意,连类而及

丰富多彩、难以计数的汉语词汇,却是由为数不多的几千个单字通过不同的搭配组合而成的。这些组成词汇的字在书面形式中,包含着单独表意的表意字,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于对组成词的那些字(语素)的讲解。

因为单字数量的局限,一个字会在词汇系统中多次、反复出现,新词语中的语素可能会是学生所学过的某个旧词语的组成成分,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利用熟悉的旧词语进行辨析,就能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新词语。

例如,“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中的“界”,若教师以“分界、国界、界碑”等词来说明它是“分划”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再如,“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一句,“负”是“背”的意思。讲到此,教师可提及“负重、负荆请罪”的负也是“背”的意思,并连类提及“负责、负罪”中的“担负”的意义,“负隅顽抗、负险固守”中的“依仗、依靠”之意,也都是从负的“背负”义发展演变而来的。这样,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达到识记。

在词语的教学中,解形释义和连类而及的方法可同时运用。比如,成语“根深蒂固”,可用“上形下声”的结构方式解析“蒂”的意义和读音,再用“并蒂莲、瓜熟蒂落”等词加以说明;用“外形内声”的结构方式解析“固”的意义和读音,再用“坚固、牢固”等词加以说明。这样,整个成语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

四、注意时代,讲清区别

词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说先秦两汉时的用词,就是鲁迅、巴金等人的用词规律也有不少与现行通用法相抵触之处,教师在讲读这些作家的作品时应注意讲清词语在形体或意义方面的时代区别。比如,鲁迅所使用的“模糊、喝采、缥缈、偶尔”等都与现在的规范写法不同。学生在遇到这些情况后可能会有疑惑:难道鲁迅这样的大家也会写错词吗?用错了也不改吗?教师在讲读时应告诉学生:这些词语并不是鲁迅用错了,而是本来就存在着不同写法,在鲁迅的时代,那样写也是对的,而现在这些不同写法的异形词已经逐渐规范统一了,我们现在就不能再像鲁迅那样写,而必须使用规范的形体。这样的讲解不仅对学生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有好处,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语言文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发展变化的物体。学生理解了语言的发展演变和词语的时代性,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运用动态的观点去思考和分析了。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 篇2

最近这段时间我学习了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看了新课标的进一步阐释,我明确了各个学段对字词教学的要求。其中写字部分是这次课标修订中,改动最大的部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在一二三学段每天的语文课都要用十分钟的时间专门练习写字。十分钟的写字教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教师要杜绝那种光说不练的做法。一定要让学生写字,在写字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在没有学习字词教学之前,我还在疑惑,四年级的写字教学要怎么教呢?在新课标的进一步阐释中提出:“三四年级,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有笔画和大多数偏旁,写字的重点要转移到部件的组合搭配上,学习向背、呼应、避让、穿插等组合规律,重点指导上下、左右、包围等结构的字的书写。选择有代表性的字重点指导,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两句话无疑为我以后的字词教学指明了方向。

中学语文字词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生字词:字词教学;灵活运用

目前,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受到严峻挑战。用字用词不规范现象比比皆是。要想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必须提高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素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教育工作者在重视语文人文性的教学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字词的教学的重视程度。我们在字词教学方面不但要让学生会认会写,更要会用。这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学习过程。现就中学语文字词教学谈谈我的思考。

一、审视字词教学的特点和误区

翻开初中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多彩,字词更是灿若繁星,学生需要识记的字词多。难度也不小。尤其是词语。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字词的教学容易堕入两种误区,具体表现为:

(一)现在选拔学生主要还是考试,因而为了应付考试,师生常常在字词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断地背诵默写,认为经过这样的训练,考试时出现字词题,应能顺利解决。

(二)在进行语言表达和作文训练时,教师不太注重对字词错误的纠正。在习作中,师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和表现手法的思考上,而忽视文章中的字词应用这一基础环节,忽视纠正学生习作中的错误和运用不恰当的字词。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对字词学习的认识上,师生都极为重视语文字词的教与学,而在综合运用方面。却极易忽视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提高重视程度,掌握多种方法进行字词教学。

二、掌握字词教学的多种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摆脱低效率的训练,必须掌握字词教学的方法。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根本途径是以应用促进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字词的教学。

(一)正确理解生字词的概念

什么是生字词?是不是课本中列出的字词?是不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词?其实生字词应当是那些学生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而学生的认识和编者、教师有很大的偏差,学生之间也有偏差。这个字、这个词对于这个学生来说不是生字词,但对于另一个学生可能就是生字词了。我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字词在教师看来学生自然知道,甚至不可能不知道,而事实往往出乎意料。在课堂质疑时,很多学生就会提出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本来就应该会的字词来询问。所以确定生字词,应当是让学生在朗读或是默读的基础上自己确定。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手记下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并养成积累和查字典的习惯,最后综合大部分学生的认识,确定学生普遍认识困难的几个字词作为重点字词。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自己是学习主人翁的身份,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朗读与听写,是识记字词的重要方法。汉字的记忆要从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记忆,这就需要运用普通话进行朗读,从字义进行理解,而听写是督促学生学习生字词必不可少的方法。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解决生字词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鉴于此,只有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小组内的学生首先根据自己的认识分别确定生字词,然后回到学习小组互相“取长”“补短”。这样一来,通过小组内的请教、讨论、查工具书等方式。学生自己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大部分生字词,学习效率、效果也大为提高。对于几个重点字词,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班讲解。以这样的方式解决生字词,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解决生字词,对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多好处。

(三)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灵活运用生字词

学以致用,字词的运用尤为重要。字词最简单的运用就是构句。单词造句和多词够段是很好的训练方法。对于初中生而言,至少应该能够运用三个以上的课后词语表达一个较为复杂的意思。基础较好的,应能用尽可能多的词语写两三百字的有中心的短文。特别优秀的,应用课文字词写成六七百字的精彩文章。具体方法是:一般以每课字词为单位,一课一写,字词多的写成小文章,字词少的写成段落。段落或文章既可以仿照课文来写,也可以另选题材,写成诗歌、散文、小故事、童话,议论文、小品文等,甚至三五人联写话剧、小品、相声、新编歌词等。再进行集体朗诵或表演。集体朗诵或表演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兴趣,有了它。学生才有坚持下去的愿望。课后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担任评委,指出用词是否恰当、片段或文章的优缺点等等。要多鼓励少批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分类总结,巩固融汇

对字词的分类和总结,巩固融汇也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每一单元新课结束,学生在进行复习时要把本单元的生字词按照音序或笔画排列书写装订,以便不时诵读、巩固。还可以选出其中易错的字词、反义词、近义词、同义词等编成练习卷。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字词的积累、巩固和融会运用。

漫谈小学语文字、词教学 篇4

一、做好识字教学工作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

学习语文, 识字教学是基础, 如果一个人认的字不多, 不但读不了书, 连写作文也会困难重重。所以对语言文字, 必须做到会认会读会写会用。

(一) 在初读课文时, 指导学生读字音时要收放自如

所谓的“放”, 就是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 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 让大多数学生都来读, 并且随手板书学生读错的字词。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有的生字学生可能早已认识, 对他们而言就不再是生字。反过来, 有些认识的字, 学生如果不能再认, 对他们来说就成了“生”字。针对学生自身情况, 对会读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甚至连熟字都不认识的学生是一种复习, 而对已认识这些字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巩固。但过度的开放会使字词教学混乱, 毫无章法, 故而在纠正了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和词后, 再来展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生词, 最后点名读, 齐读, 这就是所谓的“收”。

另外, 还要区分容易混淆的汉字。让学生动脑子、找规律, 找出生字与熟字之间的联系, 明确它们的共同点, 区别它们的不同点, 这样识字学习就变得很轻松。如, 部分学生对“既”与“即”“拨”与“拔”, “休”与“体”等字形容易发生混淆, 以至于在书写时, 经常把“既然”写成“即然”, 把‘即使”写成“既使”;把“拔苗”写成“拨苗”, 把“挑拨”写成“挑拔”;把“休息”写成“体息”。这就要提醒学生注意:“既”的右边部首是四画, 而这个字的声调是第四声;“即”的右边“卩”有两画, 这个字的声调是第二声。又如, 学生老是把“休息”写成“体息”, 我告诉学生:“‘体’是由‘人’和‘本’组成的, 人本来就要‘身体’好才有力气。‘身体’差了, 就该‘休息’。”这样从字形和字义两方面辨析, 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同音字。

(二) 要把字形结构的规律性知识教给学生, 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形声字占汉字的80%以上, 即形旁表义, 声旁表音。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律, 识字教学就容易多了。另外对象形字的直观性可以做形象的描绘, 对会意字巧妙的形义联系做有情趣的解说……这样,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 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 记忆请、情、清, 利用已学过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 再联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与“水”有关, 又理解了字义, “请”, 人要用嘴, 所以就有一个言字旁;“情”, 与心情有关, 所以加上竖心旁。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识记字, 既利于掌握汉字的声, 又利于掌握汉字的形和理解汉字的义。学生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枯燥乏味, 难以捉摸的方块字是一个个有趣的符号。更体会到了我们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二、词语教学一定要准确、到位、全面

词和句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无论听说读写, 都离不开词和句的理解和运用。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词和句的训练应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那么, 我们该如何进行呢?

(一) 初读课文, 词语的解释要准确、到位

词语解释常犯的毛病是遗漏或者忽略了词语中某个重要的字, 只解释出词语中的一小部分意思, 这样学生理解得就不全面, 不准确了。例如对“熟识”的理解, 大多数的学生都解释为“认识”, 而对学生所遗漏的“熟”字, 我们要追问, 要补充。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词语解释中马虎、草率, 不精细、不准确、不到位的毛病。因此, 要把词语解释得完整、准确, 不遗漏词语中的每一个字, 就必须对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思进行深入的了解。

(二) 熟读课文, 激发学生的潜能, 理解词语的意思和作用要到位

在熟读《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时, 里面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等词;课前, 我们可以采取让学生查字典的办法, 让学生课前预习, 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字面意思, 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课上熟读时,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 联系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 “大小不一”这个词语的意思, 是不是小的只有几厘米就是小, 大的有几十厘米就是大呢?对字词的理解既要联系课文内容, 还要从课文中跳出来, 进一步理解其表达的作用。“形态各异”这个词理解的难点是“形”“态”“异”这三个字在词中的意思;“形”指什么?“态”表示什么?这个词什么意思?既要理解字的意思, 还要理解词的意思, 这样才能做到字不离词。

(三) 精读课文时, 理解词语在课文中意思要到位

如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 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咬文嚼字, 体会字词所表达的意思。在理解词语时, 通过换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对词语进行比较, 在学生感受石狮子“形态各异”的特点时, 引导学生换词理解“藏”:把“藏”换成“躲”好不好? (“藏”使人感到小狮子的顽皮、可爱, 像个小孩子一样玩闹、嬉戏。) “躲”有点害怕的意思。还抓住“倚”“藏”“按”等动词引导想象, 感悟石狮的灵性,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在比较中进行鉴别、理解, 更加具体真实,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从而把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语言积淀。

总之, 语文教学讲究的是字词句篇的教学, 教学时, 如果我们抓住了文中最关键的词语, 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语、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 学生就能很顺利地进行学习, 从而增加积累词句的能力, 进而更能灵活运用词语表情达意, 这也正是语文教学之目的。

摘要: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我们所说的字词教学不仅仅是识字教学, 应该是在识字中、在阅读中体现着字词教学。字词教学体现的是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的教学。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篇5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北岭小学

张东亮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因此,字词教学在语文学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在字词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教师往往易采用单一的讲解、数笔画、抄写等机械的方法,大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总是不尽人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我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

1、猜字谜。如“雨点落在田地上”(雷),“把两只手分开”(掰),“月亮旁边出现了危险”(脆)等等。还鼓励学生自编字谜,回家考一考家长。

2、编儿歌区分形近字。在教学“炮”、“跑”、“泡”、“袍”等形近字的时候,我根据形声字的规律,编了一首这样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有足会跑步,有火放鞭炮,有水吹泡泡,有衣穿长袍,用手来拥抱,张嘴来咆哮……这样学生记起来方便,学习兴趣也大为提高。现在学生已经会自己模仿着编儿歌了。

3、换部首识字法。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帮学生加深记忆。如:我在教学“猫”这个字时,我让学生说说它还可以换哪些偏旁,分别组成什么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及回顾了以前的生字,又通过编儿歌的方法对这些字加以区分,可谓印象深刻。

当然,在识字教学中,我不仅仅采用了这些方法,还有释义法、口头组词法、加一笔减一笔的方法等等。总之,教师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轻松的记忆生字。

二、在阅读教学中理解字词。

字词教学还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含义,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彩池》中,在教学“玲珑多姿”一词时,我先让学生去文中找出能够概括出五彩池形状的词语——玲珑多姿;再通过让学生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欣赏图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意思;然后让学生美读,感悟“玲珑多姿”一词充分体现了五彩池形状之美,之后再采用换词的方法让学生区分“姿态万千”的不同用法;最后,让学生用这个词语造句,学以致用。

三、重视课外阅读。

我们班有一个小小的图书箱,是由学生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图书组成的。我把每天课外活动的三十分钟时间,规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而且,我每天会抽取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是积累的好词佳句,也可以是阅读后的感悟。长期坚持,颇有成效。

中学语文字词教学的思考 篇6

目前,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担忧。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高社会人群的语言文字基本素质;而语言文字基础素质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特别是从中小学的字词教学抓起。搞好字词教学,适宜的教材和恰当的教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了解这方面的现状,我们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用词用语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试图在此基础上对中学阶段的字词教学以及教材的不断完善提出一些想法。

翻开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教材,给人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伴随着内容的丰富多彩,用词用语也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是选词范围更宽,形式更多样,新鲜感、时代感更强——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从词语的结构来看,除了已经凝定的现成词语以外,教材中也使用了一些后附词缀且并未凝定的“语法词”,如“工厂化、矮化”;

从通行的范围来看,除了普遍通行的普通话词语以外,也有一些只在个别地域使用的方言词语,如“仔、小囡、老鸹、爷老子”;或只通行于某一行业的行业词语,如“券门、卷帙、食肉目”;

从词语的来源来看,除了地地道道的汉民族固有词语外,还有从外民族语言中借来的舶来品,如“迪斯科、NBA、BUNGEE绳”;

从所用词语的时代色彩来看,既有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而出现的一些新词语,如“科盲、一国两制、温控、气调”,也有已经基本退出现代交际的旧词语,如“脚夫、茶房、局子”;

从语体色彩来看,既有带有很强的文言色彩的书面语词,如“裨益、潋滟”;也有人们口头常见的“大白话”,如“蔫巴、赶趟儿、愣怔、一股脑儿”;

此外,还有只是个别作家使用的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的词语,如:霎眼(巴金《繁星》)、旺相(鲁迅《社戏》)、硕学(张健译《格列佛游记》)等等。

这林林总总、异彩纷呈的语词各司其职,共同为学生描画了一个斑斓丰富、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然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最恰当的导向尺度,以使学生能够在这琳琅满目的语词之林中撷取最精当最适合于他们的那部分以充实其语言修养呢?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

一、区分等级,分别要求

教材中出现的词语数量如此丰富,种类如此繁多,让学生毫无区别地全盘接受,似乎是一种苛求。可以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有选择地予以区别对待。首先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仿照国家公布的常用字、次常用字、通用字表那样分成等级,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比如对于数量庞大的古语词,我们可以分成这样几个等级:

甲级,如:蓦地、须臾、徜徉、氤氲、夜阑

乙级,如:澹澹、疾趋、蹴蹋、涕泗、芊芊

丙级,如:绝囐、大穰、月去箧、亻叔尔、翕忽

甲级词语虽然现代口语不用,可书面语还不时用到,是一些文言色彩较强的书面语词,可以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乙级词语虽然也是在教材的白话文中出现的,但使用频率很低,可以要求学生一般了解;至于丙级词语则只是在所选文言文中出现的,是已经退出现代交际的“退职人员”,学生只要能够理解原文,知道这些词语在原文中的意思就可以了。

这种区分词语等级的工作可以由广大一线教师去做,也可以由教材编写部门组织专人去做。现行教材已经考虑到语文课中字词教学的重要性,在每册教材的后边都附录了《字词表》,内容包括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和常用词语。应该说,编写者的初衷是很好的,《字词表》对学生也确实起到了引领复习的作用。但是略显不足的是,《字词表》所收的“常用词语”数量过多,有些似乎并不常用,且未分层次,如九年级上册第五课所收的“獾猪、猹、弓京、髀、茫远”等,可以不必作为常用词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我们以为,如果《字词表》中所收录的字词再过细斟酌一番,然后按照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区分出级别,要求学生或重点掌握或一般掌握(丙级可以不予收录),那么针对性会更强,目标会更明确,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善用比较,同中辨异

对于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词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而“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尤其是对那些同中有异的近义词语,更要注意比较。要告诉学生这些词语彼此之间有哪些异同,使学生在理性辨析的基础上准确掌握词语的用法。比如成语“前仆后继”中的“仆”常常有人误写作“扑”,教师如果向学生讲清两字虽然都有向前倒的意思,但“扑”是用力向前冲,使身体突然伏在物体上,带有主观因素;“仆”是向前跌倒,不含主观因素。这样学生对两字的意义区别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前仆后继”是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这种倒下显然不是主观希望的,不能写作“扑”。

在字词的比较教学中,又当以字的比较为主,因为很大一部分易混易错的合成词都是由于其中某一个字(语素)的易混易错造成的,只要把这个字讲清楚,那么这个词也就不难理解了,况且很多字本来就是记录了语言中的单音节词。比如,把“查”和“察”之间的区别弄清,“考察”与“考查”就不容易用混了。

比较,最好是同一篇课文中的近义词语互相比较。如八年级上册季羡林的散文《幽径悲剧》中分别用了“浓烈”和“强烈”这一组近义词:

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

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

教师在讲解时如果结合它们的使用语境,指出两词虽然都是形容词,都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浓烈的“浓”形旁是水,指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常用于形容气味或颜色,如香气~、色彩~;强烈的“强”是力量大,与“弱”相对。所以文中在形容枫叶的颜色时用了“浓烈”,在形容绿叶和红荷的生命力时用了“强烈”。这样一比较,学生对两个词的区别就会较好掌握了。

当然,更多的比较是在不同课文中的近义词语之间进行的。教师在讲读课文时,可以把本文中的词语与此前学过的其他课文中的近义词语相比较,这样,既可以温故而知新,又便于掌握相近易混的词语。

三、解形释义,连类而及

词语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汉语的词语丰富多彩,数以万计,但是这成千上万难以计数的词语都是由为数并不太多的几千个语素通过不同的搭配组合而构成的,而这些语素本身在书面形式中又是一个个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表示意义的表意文字,所以教师在讲解词语时注重对语素的讲解,注重利用字形讲解字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为语素数量的局限,一个构词语素会在词汇系统中多次反复出现,我们遇到的新词语中的语素很可能是曾经学过的某个旧词语的组成成分,这样利用熟悉的旧词语也会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新词语。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中的“界”可能学生一时不好理解,如果教师以“分界、国界、界碑”等词来说明它是分划的意思,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的。再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一文有“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一句,其中“负”是背的意思。教师讲到此,就可以顺便提到“负重、负荆请罪”的负也是背的意思,还可以连类提及“负责、负罪”中的担负义,“负隅顽抗、负险固守”中的依仗、倚靠义,“负债”中的亏欠、拖欠义等,也都是从负的“背负”义发展演变而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触类旁通、连类而及,达到巩固理解的目的。

在词语的教学中,解形释义和连类而及的方法可以同时运用。比如成语“根深蒂固”,如果用“上形下声”的结构方式解析“蒂”的意义和读音,再用“并蒂莲、瓜熟蒂落”等词加以说明,用“外形内声”的结构方式解析“固”的意义和读音,再用“坚固、牢固”等词加以说明,那么整个成语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

四、注意时代,讲清区别

词语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说先秦两汉时的用词,就是鲁迅巴金等人的用词用语也有不少与现在的通行用法相抵牾之处,教师在讲读这些作品时应该注意讲清这些词语在形体或意义方面的时代区别。比如鲁迅的《社戏》中所使用的“模胡、喝采、漂渺、偶而”等都与现在的规范写法不同。学生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会产生疑惑:难道鲁迅这样的大家也会写错字用错词吗?难道因为是鲁迅就可以用错了也不改吗?教师在讲读时应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并不是鲁迅用错了,而是本来就存在着不同写法,在鲁迅的时代那样写也是对的。现在这些不同写法的异形词已经逐渐规范统一,我们现在就不能再像鲁迅那样写,而必须使用规范形体了。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对学生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有好处,同时也可使学生了解语言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解语言的发展演变和词语的时代性,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可以用动态的观点去思考和分析了。

字词教学是语文课中一项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夯实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素质的关键一步,应当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高度重视。它对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对文明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学语文字词教学的思考 篇7

翻开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教材, 给人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伴随着内容的丰富多彩, 用词用语也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是选词范围更宽, 形式更多样, 新鲜感、时代感更强——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从词语的结构来看, 除了已经凝定的现成词语以外, 教材中也使用了一些后附词缀且并未凝定的“语法词”, 如“工厂化、矮化”;

从通行的范围来看, 除了普遍通行的普通话词语以外, 也有一些只在个别地域使用的方言词语, 如“仔、小囡、老鸹、爷老子”;或只通行于某一行业的行业词语, 如“券门、卷帙、食肉目”;

从词语的来源来看, 除了地地道道的汉民族固有词语外, 还有从外民族语言中借来的舶来品, 如“迪斯科、NBA、BUNGEE绳”;

从所用词语的时代色彩来看, 既有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而出现的一些新词语, 如“科盲、一国两制、温控、气调”, 也有已经基本退出现代交际的旧词语, 如“脚夫、茶房、局子”;

从语体色彩来看, 既有带有很强的文言色彩的书面语词, 如“裨益、潋滟”;也有人们口头常见的“大白话”, 如“蔫巴、赶趟儿、愣怔、一股脑儿”;

此外, 还有只是个别作家使用的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的词语, 如:霎眼 (巴金《繁星》) 、旺相 (鲁迅《社戏》) 、硕学 (张健译《格列佛游记》) 等等。

这林林总总、异彩纷呈的语词各司其职, 共同为学生描画了一个斑斓丰富、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然而,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最恰当的导向尺度, 以使学生能够在这琳琅满目的语词之林中撷取最精当最适合于他们的那部分以充实其语言修养呢?我们以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

一、区分等级, 分别要求

教材中出现的词语数量如此丰富, 种类如此繁多, 让学生毫无区别地全盘接受, 似乎是一种苛求。可以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有选择地予以区别对待。首先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 仿照国家公布的常用字、次常用字、通用字表那样分成等级, 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比如对于数量庞大的古语词, 我们可以分成这样几个等级:

甲级, 如:蓦地、须臾、徜徉、氤氲、夜阑

乙级, 如:澹澹、疾趋、蹴蹋、涕泗、芊芊

丙级, 如:绝囐、大穰、月去箧、亻叔尔、翕忽

甲级词语虽然现代口语不用, 可书面语还不时用到, 是一些文言色彩较强的书面语词, 可以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乙级词语虽然也是在教材的白话文中出现的, 但使用频率很低, 可以要求学生一般了解;至于丙级词语则只是在所选文言文中出现的, 是已经退出现代交际的“退职人员”, 学生只要能够理解原文, 知道这些词语在原文中的意思就可以了。

这种区分词语等级的工作可以由广大一线教师去做, 也可以由教材编写部门组织专人去做。现行教材已经考虑到语文课中字词教学的重要性, 在每册教材的后边都附录了《字词表》, 内容包括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和常用词语。应该说, 编写者的初衷是很好的, 《字词表》对学生也确实起到了引领复习的作用。但是略显不足的是, 《字词表》所收的“常用词语”数量过多, 有些似乎并不常用, 且未分层次, 如九年级上册第五课所收的“獾猪、猹、弓京、髀、茫远”等, 可以不必作为常用词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我们以为, 如果《字词表》中所收录的字词再过细斟酌一番, 然后按照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区分出级别, 要求学生或重点掌握或一般掌握 (丙级可以不予收录) , 那么针对性会更强, 目标会更明确, 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善用比较, 同中辨异

对于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词语, 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 而“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尤其是对那些同中有异的近义词语, 更要注意比较。要告诉学生这些词语彼此之间有哪些异同, 使学生在理性辨析的基础上准确掌握词语的用法。比如成语“前仆后继”中的“仆”常常有人误写作“扑”, 教师如果向学生讲清两字虽然都有向前倒的意思, 但“扑”是用力向前冲, 使身体突然伏在物体上, 带有主观因素;“仆”是向前跌倒, 不含主观因素。这样学生对两字的意义区别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前仆后继”是前面的人倒下来, 后面的人跟上去, 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这种倒下显然不是主观希望的, 不能写作“扑”。

在字词的比较教学中, 又当以字的比较为主, 因为很大一部分易混易错的合成词都是由于其中某一个字 (语素) 的易混易错造成的, 只要把这个字讲清楚, 那么这个词也就不难理解了, 况且很多字本来就是记录了语言中的单音节词。比如, 把“查”和“察”之间的区别弄清, “考察”与“考查”就不容易用混了。

比较, 最好是同一篇课文中的近义词语互相比较。如八年级上册季羡林的散文《幽径悲剧》中分别用了“浓烈”和“强烈”这一组近义词:

秋天, 枫叶变红, 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 凄清中又饱含浓烈。

此时绿叶接天, 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向上, 向上, 向上……

教师在讲解时如果结合它们的使用语境, 指出两词虽然都是形容词, 都表示程度高的意思, 但是浓烈的“浓”形旁是水, 指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常用于形容气味或颜色, 如香气~、色彩~;强烈的“强”是力量大, 与“弱”相对。所以文中在形容枫叶的颜色时用了“浓烈”, 在形容绿叶和红荷的生命力时用了“强烈”。这样一比较, 学生对两个词的区别就会较好掌握了。

当然, 更多的比较是在不同课文中的近义词语之间进行的。教师在讲读课文时, 可以把本文中的词语与此前学过的其他课文中的近义词语相比较, 这样, 既可以温故而知新, 又便于掌握相近易混的词语。

三、解形释义, 连类而及

词语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汉语的词语丰富多彩, 数以万计, 但是这成千上万难以计数的词语都是由为数并不太多的几千个语素通过不同的搭配组合而构成的, 而这些语素本身在书面形式中又是一个个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表示意义的表意文字, 所以教师在讲解词语时注重对语素的讲解, 注重利用字形讲解字义, 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为语素数量的局限, 一个构词语素会在词汇系统中多次反复出现, 我们遇到的新词语中的语素很可能是曾经学过的某个旧词语的组成成分, 这样利用熟悉的旧词语也会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新词语。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有墙壁隔着, 有廊子界着”中的“界”可能学生一时不好理解, 如果教师以“分界、国界、界碑”等词来说明它是分划的意思, 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的。再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一文有“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一句, 其中“负”是背的意思。教师讲到此, 就可以顺便提到“负重、负荆请罪”的负也是背的意思, 还可以连类提及“负责、负罪”中的担负义, “负隅顽抗、负险固守”中的依仗、倚靠义, “负债”中的亏欠、拖欠义等, 也都是从负的“背负”义发展演变而来。这样, 学生就可以触类旁通、连类而及, 达到巩固理解的目的。

在词语的教学中, 解形释义和连类而及的方法可以同时运用。比如成语“根深蒂固”, 如果用“上形下声”的结构方式解析“蒂”的意义和读音, 再用“并蒂莲、瓜熟蒂落”等词加以说明, 用“外形内声”的结构方式解析“固”的意义和读音, 再用“坚固、牢固”等词加以说明, 那么整个成语比喻根基深厚牢固, 不可动摇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

四、注意时代, 讲清区别

词语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说先秦两汉时的用词, 就是鲁迅巴金等人的用词用语也有不少与现在的通行用法相抵牾之处, 教师在讲读这些作品时应该注意讲清这些词语在形体或意义方面的时代区别。比如鲁迅的《社戏》中所使用的“模胡、喝采、漂渺、偶而”等都与现在的规范写法不同。学生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会产生疑惑:难道鲁迅这样的大家也会写错字用错词吗?难道因为是鲁迅就可以用错了也不改吗?教师在讲读时应该告诉学生, 这些词语并不是鲁迅用错了, 而是本来就存在着不同写法, 在鲁迅的时代那样写也是对的。现在这些不同写法的异形词已经逐渐规范统一, 我们现在就不能再像鲁迅那样写, 而必须使用规范形体了。通过这样的讲解, 不仅对学生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有好处, 同时也可使学生了解语言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 理解语言的发展演变和词语的时代性,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可以用动态的观点去思考和分析了。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之管见 篇8

一、 有的放矢地识读字词

字词教学的第一步是识字教学。初识生字,学生不认识的字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前读会了,但随着时间推移而遗忘,熟字又变成了生字。一些学困生表现更甚。怎么办呢? 笔者在指导学生初读时,先让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点名学困生读课文,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读,并及时板书下学生读错的字词。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点名学困生读时更能暴露问题,所以课堂上如果只请优等生来读,那无异于“掩耳盗铃”。要多给学困生机会,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花。对学困生来讲,读会自己不再认识的字词,是一种巩固复习,也是不断提升信心的过程。另一种情况是字词在课文中是第一次出现,对所有学生而言都比较陌生。对这类字词的认读,教学中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片、看动画等方式激发其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以前学过哪些字和所学的字长得很像?进行形近字比较。这样,既可以减少错别字的产生,又可以很快地记住生字。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如开火车读、分组比赛读等来巩固识记。

生活处处皆语文。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作为“引导者”,教师应不断开发资源,将生活识字与阅读识字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习惯和能力。笔者让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认一认商店名字、路标名称,甚至把电视广告、站牌等也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材料。到校后再和同学们交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况下不断扩大识字量。

这样有针对性地学习字词,既重视了“人本性”问题,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又使课堂教学不再是预设的活动,而是生成的。

二、 形式多样地理解字词

字词教学不仅仅是认读,正确理解也相当重要,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是正确运用的先决条件。理解词语的方式丰富多彩。在理解词语时,对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字词,可以借助图片来理解,一眼明了,如“麦囤”“扁担”。有的可以借助汉字自身的魅力来帮助学生识记,如在教学“羊”这个字时,笔者让学生这样识记:上面的点和撇就像羊头上的角,下面的竖就像羊尾巴,中间部分就像是羊身子。学生听了哈哈大笑,对这种识记方法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的结构,而且记得很牢固。有的可以实物展示,具体直观,如“蒲公英”“麦子”等。有的做动作演一演,生动形象,如“趴”“抚摸”。有的可以读一读,声情并茂,在读中理解。如在教学《泉城》一文,“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中的“虎啸狮吼”“秋雨潇潇”时,笔者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全班同学都来做做“虎啸狮吼”的动作,再让男生读读书中的句子,找找“虎啸狮吼”的感觉。接着用同样的方法,让女生读读带有“秋雨潇潇”的句子,并通过朗读读出词语的意思。这样,学生对这两个字词的理解就更深刻了,掌握也就更加牢固了。

三、 专心致志地书写字词

出现错别字的原因之一是写字时只动了手,没有做到眼到、心到,写字成了机械的任务,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字时,不仅要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要指导他们“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如描红就是要边描边记忆字形。小学语文课本每课后面的田字格里的生字示范字就是最规范、漂亮、易学的例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字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它的起笔、收笔和笔画的轻重、长短以及占格等情况,同时强调字的结构及安排和布局。学生第一印象比较深,教师要做好示范,在黑板上认认真真地范写生字,提醒同学需要注意的地方,使学生在第一次书写时尽量正确。这不仅是一次复习巩固生字的过程,而且老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书写,无形中也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词语虽小,文章很大。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敢于探索,亦能于细微之处育人。

四、 灵活多样地运用字词

学生是很具有潜力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哪怕学生仅能说出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也是好的,最起码能说明他们读书时专心了,有一定语感了。我们教了那么多的课文,学生真正能够运用的有多少?学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用语文。同样,字词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运用。所以,字词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学以致用。正确运用是正确理解词语程度的体现。

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运用词语,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词义的同时,还要讲清用法,使解词与造句指导紧密结合。学生确切地掌握词语,是提高其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词语与字、句、篇章是分不开的。加强词语教学,并不等于削弱其他方面。在教学中,字、词、句、篇章的讲解是密切结合的。当然,讲解词语应和字、句、篇章有分有合。总之,使学生既能把词从文章中拿出来理解,又能放进文章中运用,这才真正达到了词语教学的目的。如在教学“开朗”一词时,在讲清楚它是表达性格的词义后,要放到具体的语句当中说明它是用于正面的,表示积极、向上。笔者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来训练学生的字词运用能力:1书面语言的运用:让学生每天积累几个好词好句子进行熟记,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心中的词会越来越多。再用积累的词语练习说话、写话,内容可以采用学生身边的事、小话题,不要求多,但一定要表达得准确、恰当。并由最初的写好一两句话到几句话,再到一段话,最后到一篇文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词汇量也会越来越丰富。2口头语言的运用: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日常表述表达中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字词。比如,在教学《秋天》《九寨沟》等写景的课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说说“看到这个画面,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词语?你能用上你的词语为这幅图配上一句或者几句话吗?”学生就会在脑海中搜索与之相关的词语。这样以新代旧,不仅学习了新知,也使学过的词语在语言训练中再一次得到巩固强化。再者,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受约束,学生才能海阔天空,侃侃而谈。他们回答问题时也不像从前那样模式化了,相反,时常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热情高涨。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重要的一环,是阅读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了字词教学,整个阅读教学就会如空中楼阁。重视字词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发掘字词教学的新天地,必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寻找到更佳的着眼点,让字词教学成为融入阅读教学的一股“智慧的琼浆”,以此来滋养学生的阅读历程。

摘要:字词作为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源泉。因此,字词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主要有:1有的放矢识读字词;2形式多样理解字词;3专心致志书写字词;4灵活多样运用字词。

浅谈高中语文字词学习方法 篇9

一、高中语文字词学习的问题

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 在是否继续学习字词知识方面仍有诸多争议。有人认为现在大家都已步入高中阶段, 字词知识已经不是学习重点。有人认为字词学习象征性的学习词义和写法知识即可, 不必过度深入和延展。有人甚至认为根本不用再去学习字词知识, 毕竟字词知识在考试中的分数比例不高。以上对字词知识错误的认识观念, 导致很多人错别字过多、词义与成语搭配不当以及无法区别多音字和形似字等问题频频出现。

二、高中语文字词知识的意义

仔细分析与研究试卷出题者的考查心理可以发现, 出题者在字词知识的考查中, 不仅对识字、认字和写字方面有所涉及, 在字词的使用能力、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上同样也在进行具体的考查, 这就要求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字词知识的掌握。此外, 新时期的语文课程对大家的综合语文能力也提出了相关学习标准, 强调了正确理解与运用母语的重要, 突出了语文知识体系中的语感能力和语言思维的学习必要性, 这使得大家必须要掌握正确的识字与写字技巧, 不断完善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由此看来, 字词知识不仅对语文综合素养有提升的作用, 也对中华文化的领悟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高中语文字词学习的策略

(一) 结合日常生活

如果仔细观察日常生活, 可以发现语文的学习是无处不在的,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字词知识的学习上。由于近年来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普遍的提升, 在积累字词知识方面, 就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传播媒介进行字词学习, 通过网络平台与广播电视帮助自己不断积累字词, 或者通过电影和歌曲加深对字词知识的印象。利用生活中的传播媒介学习字词, 可以提升学习的自由性, 激发出学习兴趣, 让字词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平常的生活中就能得到充分培养。

比如在看电视或者听歌曲时, 就可以通过歌曲中的歌词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以歌手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为例, 当听到歌词中“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这一句时, 就可以着重分析其中“惹”字的用法。这里的“惹”字有催生与促进的意味, 同时将“芭蕉”与“门环”功能化与拟人化, 让似乎不相关的下雨现象与铜绿颜色紧密与上述两种意象相联系, 用富有诗意的写法为听者打造出雨水打在芭蕉叶上, 门上的门环也渐渐显现出铜绿色的画面。这样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字词知识的方法可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让词汇量不再贫瘠, 有利于自身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 提高字词积累数量

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通过知识的不断学习、理解与内化, 才能将语文知识充分的印刻在脑海中。在高中语文知识字词的学习上, 必须要不断积累字词数量, 扩展阅读范围与阅读视野, 才能从根源上提升字词的积累数量与积累质量。在诸多的字词学习方法中,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最能体现出字词知识的学习规律, 具体来讲, 就是对生字、生词的理解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这样才能为生字、生词的准确记忆提供相应的线索。

在阅读《红楼梦》时, 能遇到大量重叠词当作副词使用的情况, 比如“真真的”“巴巴的”“回回的”等等, 其中“真真的”突出的是所说内容的真实性, 以示说话没有夸大和撒谎。“巴巴的”表示的被修饰对象的可怜又渴望的形象与心理。“回回的”指的是为达成某事来回奔波的辛苦。叠字的巧妙使用不仅能突出字与词的隐藏作用, 还能增强语气, 体现情感, 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 不仅能学到课堂中难以涉及的语文知识, 同时也为字词数量的积累打下坚实基础。

(三) 掌握造字法

在字词知识的学习中, 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 让积累过程过于粗略与简单, 会造成“学不为己用”的现象发生, 这就要求字词的学习过程必须要渗透造字法的学习。每个国家的文字都可以进行合理而创新的造字, 汉字也不例外, 学习与掌握汉字独特的造字法, 能对理解汉字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比如在区分“好高骛远”中的“骛”字与“趋之若鹜”中的“鹜”字时, 先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仔细分辨两者的区别, 指导一个字的下面是“马”, 而另一个字下面则是“鸟”, 正确区分了两个字结构上的不同后, 便可从字义方面进行分别理解, 从而指导“骛”是追求的意思, 而“鹜”有“野鸭”的含义。造字法的掌握对字词知识中同音字、形近字的学习意义重大, 有利于字词知识的深入学习。

四、结语

字词是学好语文的奠基石, 因此高中阶段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能盲目把字词知识排除在外。只有意识到字词知识的重要意义, 从各个方面掌握字词知识, 自身的语感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语文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孙群力.高中语文字词教学的新视野[J].教学研究, 2008.

初中语文字词识记教学的几点探索 篇10

一、预习正音, 熟悉生字

预习时将每篇课文中字词的识记作为重点任务布置给学生。利用课下时间, 学生自主学习, 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识记重点字词的工作。如, 要求学生预习新课时将课文中的生字在本字上标请读音, 然后熟读三遍课文。三遍下来学生对生字的读音已经掌握, 对字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步骤还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这一工作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

二、课前检测, 识记生字

有预习就必须有检测, 每天新授课前做好字词的复习检查工作, 对文中的难字和易错字抽查或注音组词或辩字组词, 题型不必过多但一定要有针对性。在注音朗读的过程中对出错较高的字教师要及时纠正, 如:瞟 (piǎo) 平时很多学生读成 (piáo) , 教师遇到时要及时纠正, 反复巩固。比如“弩”“驽”是形似字, 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 像这些字要做辨析、比较训练, 在比较中加深学生对生字音形的掌握。这样的字词识记教学不仅不需要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 还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课堂渗透, 巩固字词

有了预习和课前的检测, 字词的识记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还需要反复的巩固复习,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应把字词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联系起来, 做到一举两得。比如在课文讲解结束后, 可以将文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 通过组词或选词填空、同音形似字的辨析等形式进行巩固检测。如:“拨”“拔”辨析组词或选择填空;云xiāo () 元xiāo () , 进行同音字辨析;或选课文中的关键词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这样的练习, 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形, 是否真正掌握了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结合文本阅读,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 通过玩味、推敲、辨析等方式来完成对字音形义的理解。因此课堂上不可忽视生字教学, 只有随时渗透, 才能让学生真正牢固地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四、课后听写, 扎实字词

为了保证字词教学的效果, 有效的检查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听写是对学生字词掌握情况的巩固和检测的最好方式, 叶圣陶说:“语言这个东西必须历练才行。”作为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手段, 听写也必须细水长流。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听写, 学习完课文之后听写, 一个单元结束后听写, 整册书结束后再听写。字词的掌握是习得性的, 是需要不断反复的。在反复重现中才能巩固并被充分掌握。但教师在听写时, 不能仅局限于“课文”,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的时候, 在平时搜集于课文有关的资料时多留心观察、罗列、整合、归类、这样就会形成整体, 便于记忆便于运用。如《项链》一文中有“誊”“簿”“券”“赁”等字, 在听写这些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拓展“誉”“眷”“薄”“卷”“凭”等形近字。这样的听写过程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识记。这样识记的生字学生很难混淆。因此, 听写巩固至关重要, 它是对学生字词掌握情况的巩固和检测的最好方式。

五、规范集错本, 整理错字

学生在每次的听写过程中, 不可能次次全对, 有些字在多次听写中总会出错;有些字由于时间长了, 记忆模糊了, 再次听写时便会出错。总之出错的原因多种多样, 那如何更好地理解记忆这些生字,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集错本, 让学生以单元为单位, 每单元听写完后, 将本单元中的错字整理在集错本上。一学期结束后, 学生就整理了六单元的错字, 期末综合复习时学生对生字的复习就有了一定的针对性, 同时也方便平时随时复习生字, 这样既缩短了时间, 又提高了效率, 更重要让学生学会了集错的好方法, 可以说一举多得。

上一篇:游泳成绩下一篇:非wh-定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