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态茶园

2024-08-04

广西生态茶园(精选八篇)

广西生态茶园 篇1

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日常工作节奏加快, 日复一日地穿梭于钢筋水泥的城市中, 人们越发渴望回归大自然, 因此, 农业生态观光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尤其是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生态茶园观光被现代人所推崇。生态观光茶园已经成为现代休闲农业的一种形式, 全国各地正在积极发展休闲观光茶园, 如福建、山东、江苏等地都已形成地区特色的休闲观光茶园。但我国各地加快悠闲观光茶园发展的同时, 在茶园生态景观设计方面也遇到了瓶颈, 在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塑造、消费者精神满足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生态观光茶园的景观设计为例, 详细分析当地观光茶园自然、人文景观的设计, 旨在为当前我国生态茶园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1 生态茶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态茶园越来越多, 但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如福建龙岩云顶观光茶园把重点放在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文化旅游等方面, 在景观设计上忽略观光体验的功能, 园内大部分景观都是人工建造, 缺少茶园独特的自然气息;各个功能区如入口区、生产加工区、观光体验区、销售区、文化旅游区等之间缺乏联系与过渡, [2]无法真正发挥观光茶园的文化、悠闲等全部功能。本节将概括当前生态茶园景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功能设计不明确

纵观国内观光茶园主要重视茶叶销售, 在茶园观光功能设计方面目的不明确, 缺少建筑、园艺等专业性人才的规划。整个园景设计, 一味地模仿、照搬别的园区设计, 而没有结合本地环境、文化特色。茶园景观空间不讲究构图, 不遵循美学基本法则, 更没有“起”“承”“转”“合”的空间序列关系的过渡, [3]使得景观的设计不伦不类。此外, 在通向茶叶园区的路径设计毫无美感可言, 园区入口设计不够科学, 很多茶园不注重茶园路径和园区入口设计, 甚至出现入口景观与茶园主题思想不协调, 这种粗放型的设计模式严重影响了观光茶园整体形象。尽管茶园满足都市人们内心向往自然的心理需求, 交通、饮食等也很方便, 但没有将景观与功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导致整个茶园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 也就是无法形成观光茶园良好的口碑, 制约观光茶园的进一步发展。

1.2 欠缺主题创意与文化底蕴

茶园景观功能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 基本是花卉基地、采摘园、垂钓园、观光园以及室内娱乐场所, 虽然也可以让游客放松身心, 但对于茶园来说与其他农业观光园没有太大的区别, 无法体现茶文化的独特之处。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 蕴藏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意味, 各个地区又有自己独有的文化内涵, 但模仿成风的观光茶园景观设计, 忽视了茶文化的文化底蕴和地域文化特色。近些年来园林式的茶园观光设计受到追捧, 很多茶园竞相模仿, 导致园林式的茶园景观设计缺失主题创意, 毫无新意而言。

1.3 观光茶园景观的设计构思死板

国内很多地方观光茶园景观的设计盲目追求现代化几何构图, 大规模构建人工设施, 整齐规一的道路、湖岸, 人工造湖、雕塑等等, 往往成为了城市广场、公园的翻版。这一构思不但破坏了郊区空气清新、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 而且失去了乡间朴素自然的气息。都市人们去观光茶园游玩就是为了呼吸大自然的空气, 享受宁静、舒适的气氛, 欣赏乡村的原生态、淳朴的民风以及茶文化的特色, 体验与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田园之乐。

虽然当前我国生态茶园观光景观设计存在上述主要问题, 但当前也有不少休闲观光茶园推出了自己特色, 下文将详细分析广西北部世外生态茶园观光景观设计的独特之处。

2 广西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以广西北部湾世外茶园为例

2.1 项目背景

广西北部湾世外茶园占地500hm2多, 位于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城南那隆镇, 属于南丘陵地带, 该地区素来就有“茶叶之乡”、“中国荔枝之乡”以及“水果之乡”的美称, 从开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种植茶园已有50多年的历史。园区周边为低丘平原地带, 园内山岭纵横、云雾弥漫、溪水环绕, 生态环境佳。

2.2 总体设计

广西北部湾世外茶园将打造成集农业茶园观光、生态旅游度假、茶文化交流、峡谷漂流、温泉健身、商务休闲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体系, 主要分为禅茶休闲度假区、茶文化风情区以及峡谷漂流游览区三个功能区。茶园整体设计遵循自然赋予该地区的“秀、美、奇、野”的特征, 园内大多数为梯级茶田, 非常具有地域特色, 整齐而壮观。[4]

2.3 功能分区

2.3.1 茶源广场

茶源广场位于该园北部主要入口处, 占地面积约8000m2, 设计师紧紧围绕探寻茶文化为主线, 运用视觉艺术规律、现代表现手法展现本地区博大精深的茶源文化。提炼茶叶纹样用于铺路, 与花坛小品、音响以及路灯等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并在广场中央位置放置了茶圣陆羽、乌龙将军的雕塑以及一系列大型的茶具, 以此来体现我国茶文化的历史悠久、文人雅士之间以茶会友的闲情雅致。

茶源广场是入园的第一印象, 设计师们匠心独运的构思与设计成功地塑造茶文化的特色。园区在种植规划方面选择了东南亚热带植物如小叶蓉、白玉兰、三角梅、樟树、扁桃等等进行造景, 并力求景观层次错落有致、丰富生动。

2.3.2 灵山大佛

该茶园将灵山佛教旧址迁入茶园中并沿着山体建造“灵山大佛”, 不仅方便善男信女们进行佛事活动, 而且增加灵山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增添了茶园的文化底蕴。“灵山大佛”景观设计强调当地的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如山门建造源自灵山大卢村传统建筑元素, 山门后有放生池, 池中立有铭刻的石头。在半山腰处设有莲花台, 讲述释加牟尼诞生的历史以及佛教典故。在巨型莲花台中央放置高48m的释加牟尼像, 是用现代高科技仿瓷材料打造而成, 周围种植赋有宗教意味的植物, 如“荷花”、“槟榔”等“五树”和“菩提树”、“贝叶棕”等“六树”, 与梯田自然山水融于一体, 彰显该地区的人文、自然生态特色。

2.3.3 世外茶廊

世外茶廊约有1000m2, 位于灵山大佛的西南, 设计师在景观设计时巧妙地运用峡谷地形特征, 借助现代钢结合与框架结构做支架, 采用“框景”手法, 合理运用曲线结构, 将建筑与自然融合成一幅山水画, 充分体现出茶园原生态的设计理念。游客在茶廊内可以一边观赏窗外梯田式茶园的自然风光, 一边欣赏茶文化带来的精神满足感。

除上述典型的代表外, 广西北部湾世外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如世外茶浦水、龙骨水车、“凯旋门”等等景观设计, 无不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原理和当代人向往回归自然的审美心理, 更重要地在于各个景点都展示我国独特的山水文化、茶文化、区域文化、宗教文化和现代旅游度假文化, 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总结与展望

在总结国内休闲生态观光茶园发展与问题原因剖析的基础上, 对广西北部湾世外茶园景观设计中重要景点分析得出结论。一是生态茶园观光设计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功能兼融、体验性等原则, 从自然环境着手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用美学法则稍微加以改造创建生态茶园, 即要做到“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突出特色”和“以茶促经济、促文化发展”。二是茶园的功能分区要明确, 各个功能区之间要巧妙利用茶园内的铺装、植物设计等将其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三是要围绕茶文化特色, 各种茶叶品牌特色开展茶文化交流、品尝以及采摘、制作等等突出茶文化的底蕴。

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休闲观光茶园产业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与人文价值。观光茶园的景观设计也因各地茶文化不同而具有多样性, 也因各地茶叶栽培技术、烘焙和制作技术, 茶园建设与环境改良技术等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 并不是一篇论文可以阐述清楚的, 但生态茶园景观设计在不同的基础上唯有遵循上述总结的三点, 并融入现代化视觉规律和表现手法, 才能设计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 促使农业生态观光经济模式的发展, 尤其是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生态茶园观光被现代人所推崇。生态茶园观光已经成为现代休闲农业的一种形式, 全国各地正在积极发展休闲观光茶园产业。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为例, 详细分析当地观光茶园自然、人文景观的设计, 旨在为当前我国生态茶园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广西生态茶园,观光景观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诸葛天秋、韦静峰、罗跃新.广西茶产业分布状况及发展建议[J].广西农学报, 2013 (28) :70-73.

[2]李鸣文.观光茶园景观设计[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6.

[3]董建文、兰思仁、林洁.观光茶园景观美景度评价及营建技术[J].2009 (3) :143~145.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篇2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精心谋划,真抓实干,现结合我镇茶园实际,特制定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任务及地点 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任务2500亩。一是生态茶园1900亩。二是在村老地块建设以台茶系列(台茶1号)为主的乌龙茶特色基地600亩(套种覆荫树),其中镇级特色基地500亩,村级特色基地100亩。

二、建设内容 2014年我镇生态茶园建设内容以套种云南樱花为主的覆荫树,共种植覆荫树2500亩,种植覆荫树20000株。在每亩种植9棵覆荫树的基础上(覆荫树每亩种植云南樱花树苗7株,坚果树苗种植2株),动员群众按标准放养茶树160株,积极改善生态环境。

三、技术要求

一是每亩按行距9米,株距8米的规格种植苗高不低于1.5米的覆荫树,二是按照行距1.5米,株距2.8米的规格每亩放养茶树160株,放养茶树要有标识。

四、政策补助

一是农户每户每亩在7月28日前打足40厘米×40厘米9个种植坑塘后,由镇人民政府补助苗高不低于1.5米的树苗,由农户在领到树苗的2天内完成种植,并进行管护。二是通过适当修枝或插标示物等形式,农户每亩按标准完成放养茶树160株。

农户完成以上两项建设内容后,并经县、镇两级验收通过,待县级拨付补助资金后,镇人民政府用县级拨付兑现我镇的生态茶园建设资金一次性补助农户每亩100元作为管护费。

五、时限要求 7月25日完成宣传动员和组织打塘工作;7月31日前完成每亩9株覆荫树种植;8月20日完成每亩160株茶树放养。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组织推进我镇2014年生态茶园建设,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为: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加强苗木筛选和采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材料、宣传栏、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生态茶园建设的目标任务积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并指定专人负责把好苗木的选择和采购关,保证在7前31前按时种植。

(三)相关要求。各工作组要进村入组做好群众宣传动

员工作,按技术要求督促好覆荫树套种、茶树放养工作,并做到底数清,面积实。此次抽调工作时限至8月30日。

此方案,遵照执行。篇二:x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2012年市、县茶产业暨生态茶园建设推进会精神,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确保我乡生态茶园建设目标任务

顺利完成,特制订《xxx乡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12年完成生态茶园建设遮阴树种补植补种,确保全乡 6053.2亩茶园不留空白点;组建芒东村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1个;加强规范农资市场管理工作;完成全乡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按技术标准要求芒东村建设好乡党委书记示范样板基地,塔拉弄村建设好乡长示范样板基地,其余四个村建设好自己村示范样板基地。

二、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

乡成立领导小组,以阳云书记为组长,石永生乡长、游保仙主席、李天尧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农业、林业、科技、国土、财政及各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林业服务中心办公室,由李世武兼任办公室主任,周铭、罗振坤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钟孟兴、金成山、李丽、李振学、罗青为办公室成员,负责日常事务处理。

三、宣传培训工作

要把生态茶园工程建设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和技术规程宣传到位,通过乡、村、组逐级培训,把政策

向群众讲清楚,帮助群众算清长远帐,把市、县、乡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发挥好企业和茶农的主体作用,形成上下一致、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步骤

1、苗木移植协调领导:

芒东村阳云(乡党委书记)

塔拉弄村石永生(乡人民政府乡长)

小xxx村游保仙(乡人大主席)

音同村李天尧(乡纪委书记)

南畔村孙玉才(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南列村胡庆忠(乡人民政府副乡长)2、2012年3月:宣传动员、落实面积。3、2012年4月至5月:组织群众移植树苗、组织群众挖种植坑、采购所需物资。

4、育苗点5个:其中芒东村2442亩、育苗24400株,苗点负责人周铭、赵立峰;小xxx村930亩,育苗9300株,苗点负责人李明光、贺永平;南畔村537.8亩,育苗5300株,苗点负责人张岩胜、李振学;塔拉弄村1084.2亩,育苗10500株,苗点负责人钟孟兴、罗清;南列村808.8亩,育苗8000株,苗点负责人金成山、段楠。音同村250.4亩,育苗2500,苗点负责人李天尧、连永华;李世武负责全部育苗点的技术指导。李世武、周铭、罗振坤负责育苗所需物资采

购及调供。各村所需苗木数量由各村负责组织提供,苗木地径1公分以上5公分以下,苗木高1.5米至2米。

5、定植时间2012年7月至8月。

五、技术要求(转载于: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1、参考树种:栘依、樱桃、山杨梅、野毛柿、木姜子、水冬瓜、菠萝蜜、白花羊蹄甲。(厚朴、黄柏、杜仲由县生态办协调调供、)。

2、每亩混栽10株,株行距8m×8m。

3、种植坑规格60㎝×60㎝×60㎝。

中共xxx乡委员会 xxx乡人民政府

二00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xxx乡生态茶园建设面积100亩以上连片

面积统计表

一、忙东村;

1、牛平玉路一 把本 哈那 1071.1亩

2、河边二 三组 小新寨 475.9亩

3、老芒东一二组 红毛树 446.3亩

4、河边一组 129.3亩

二、南畔村:

1、利路大寨225亩

2、糯巴拉210.5亩

三、小xxx:

1、香光162.2亩

2、小果马谷700亩(新植)

四、塔拉弄:

1、咖啡厂 新村 塔拉弄一二组332.7亩

2、果给133.5亩

3、小黑山379.1亩

五、音同村:

1、小干河250.4亩

六、南列村:

1、新寨 南拉一二组320.4亩

2、团结一二组 而波弄一二组383.8亩 xxx乡生态茶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二年四月十三日篇三:贵定县东荞生态观光茶园基建项目 实施方案

贵定县东荞生态观光茶园

基建项目

贵定县街道办事处

2015年3月

东荞生态观光茶园基建项目实施方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放飞心情感受观光现代有机农业,“以茶为媒”开发现代生态有机休闲茶园观光旅游,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又可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户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抓住甘溪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契机,结合我地实际,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贵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属黔中经济区核心区,以苗族、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1%。贵定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具有“五铁两高”(五铁:湘黔、株

六、沪昆、黔桂、贵广五条铁路;两高:贵新高等级公路和夏蓉高速公路)的便捷交通网络,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享有“中国苗岭贡茶之乡”美称和“最美丽的茶乡”美誉。

项目区位于贵定县金南街道荷花村,是甘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域,荷花村辖7个村民组,全村458户1987人。这里远离尘嚣,乡风淳朴,居住在这里的布依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生态茶园平均海拔1100米,常年云雾缭绕,周围森林茂密、植物资源丰富, 奇石、溶洞分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距城区仅有两公里,交通便利,向东可鸟瞰整个贵定县城区,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城区的建设步伐一览无余。往西则看

饱览落北河红籽岛景区,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全体村民具有强烈的农业产业发展意识,将茶叶生产、茶叶加工和休闲旅游融为一体,创建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农业,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使园区成为集游玩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生态园区。该项目的实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大大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性质及实施单位 项目名称:贵定县东荞生态观光茶园基建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规模及内容:

建设地点在贵定县金南街道荷花村,抓住“金海雪山”延伸契机,紧跟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步伐,加快做强乡村农业观光、民族文化、生态、休闲体验等旅游业的发展。

1、入园及园区道路硬化3000米。

2、望城坡修建望城亭两座。

3、引水入园水渠1000米,修建水窖3个。

4、完成园区电力架设1000米。

5、培训和推广茶文化、布依风情、农家乐等行业,促进乡

村旅游发展。

项目性质:续建

项目实施单位:贵定县金南街道办事处

项目建设技术依托单位:贵定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项目建设期限:2015年3月-2016年3月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125万元。

三、项目建设标准及技术方案

(一)建设标准:

严格按照《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中共贵定县委、贵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贵党发 [2008]69号)、《贵定县2008-2020茶产业发展规划》、及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产业化项目建设投资补助标准(试行)〉的通知》(黔扶办通〔2012〕87号)文件精神执行。

(二)技术方案

1、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周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工作,促进茶园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设置合理的道路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茶园节水排灌系统。

3、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4、根据茶园基地的规划、地形、地貌等条件,合理设

置场部(茶厂)、种茶区(块)、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肥种植区和养殖业区等。

5、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或糖醋诱杀。

6、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四、项目资金来源及投资概算

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 125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 10 万元;地县财政配套资金 30 万元;整合部门涉农资金 30 万元;社会帮扶资金0 万元,信贷资金 0 万元,村级互助资金 5 万元;企业投资 30 万元;农户自筹 2 万元;农户以劳折资 8 万元;其他资金 10 万元。

一、申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农户以劳折资8万元,共计18万元。建设用途:

1、入园及园区道路硬化3000米。

二、整合部门涉农资金 30万元,整合比例 17%,建设用途:

1、望城坡修建望城亭两座。

2、培训和推广茶文化、布依风情、农家乐等行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三、地县财政配套资金30万元,建设用途:

1、引水入园水渠1000米,修建水窖3个。

2、标识牌建设1万元。

四、企业投资、村级互助资金、其他资金等47万元,建设篇四:生态茶园申报计划书 项目类别:乡村旅游

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

项目申报建议书(2012)

项目名称: 荷花村生态观光茶园

实施单位(签章):城关镇人民政府

申报单位(签章): 贵定县扶贫办

申报时间: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1 项 目 概 要 2 项 目 申 请 理 由 和 条 件 3 4 5 篇五:2011年生态茶园改造设计文本

目 录

前 言

第1章 项目提要 ······················· 1 1.1 项目名称 ······························································································ 1 1.2 建设单位 ······························································································ 1 1.3 建设单位负责人 ·················································································· 1 1.4 建设内容 ······························································································ 1 1.5 建设规模 ······························································································ 1 1.6 投资预算 ······························································································ 1 第2章 基本情况 ······················· 2 2.1 自然概况 ······························································································ 2 2.2 社会经济状况 ······················································································ 7 2.3 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现状 ······································································ 7 第3章 设计依据与原则 ···················· 9 3.1 设计依据 ······························································································ 9 3.2 设计原则 ······························································································ 9 第四章 规模与布局 ····················· 10 第5章 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方式确定 ············· 11 5.1 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类型表的编制 ·················································· 11 5.2 配套树种选择与种植方式确定 ························································· 12 第6章 配套树种种植技术设计 ················ 15 6.1 茶园造林 ···························································································· 15 第7章 种苗工程设计 ···················· 20 7.1 种苗生产现状 ····················································································· 20 7.2 项目建设所需种苗量 ·········································································· 20 7.3种苗生产与供应 ·················································································· 20 第8章 施工组织及进度安排 ················· 21 8.1 施工组织及项目管理 ······································································· 21 8.2 资金管理 ··························································································· 21 8.3 档案信息管理 ··················································································· 22 8.4 质量保证措施 ··················································································· 23 8.5 进度安排 ··························································································· 23 8.6用工量测算 ·························································································· 24 第9章 投资预算与效益评价 ················· 25 9.1 投资预算 ···························································································· 25 9.2 效益评价 ···························································································· 27 第10章 保障措施 ······················ 29 附表:

附表1 配套树种种植小班因子一览表

附图:

糯福、糯扎渡、发展河、南岭、勐朗镇绿色生态茶园建设位臵图。

附件:

1、《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普洱市生态茶园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普发[2011]14号);

2、《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第1章 项目提要 1.1 项目名称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11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工程。1.2 建设单位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1.3 建设单位负责人

李正清(澜沧县茶办副主任)1.4 建设内容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11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工程配套树种种植。1.5 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总规模为98000亩,其中:勐朗镇14000亩、竹塘乡14000亩、酒井乡19000亩、谦六乡9000亩、拉巴乡5000亩、东回乡5000亩、大山乡4000亩、东河乡10000亩、惠民乡6900亩、南岭乡5600亩、糯扎渡镇4000亩、富邦乡1500亩。1.6 投资预算

项目建设投资741.86万元,其中:市级投资163.17万元,地方配套163.17万元,不足资金通过群众(业主)投工投劳方式补充。

第2章 基本情况 2.1 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臵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以西,隶属于普洱市,地理位臵界于东经99°29′~100°35′,北纬22°07′~23°15′之间。东和东北隔澜沧江与景谷县、思茅区相望,东南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为邻,西和西南与西盟、孟连两县相连,西北和北部与沧源、双江县接壤,西部和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毗连,国境线长达80.56km。全境南北长136.5km,东西宽112.5km。2.1.2 地形地貌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山脉多为西北至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高山绵延,纵横交错,最高点为谦六乡境内的麻栗黑山,海拔2516m;最低是糯扎渡镇勐矿村,海拔仅为580m,相对高差1936m。全县平均海拔1500m。海拔在1000m~1500m的山峰有220多座,1500m~2000m的有170余座,2000m~2516m的有120多座。其地貌形态切割明显,中切割中山山地地貌和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占82.8%,局部水土流失严重。2.1.3 水文

县内大小河流较多,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属澜沧江水系,其中较主要的江河有澜沧江干流,小黑江、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

⑴ 澜沧江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本县与景谷县、思茅区的分界河流,由北向南流经本县东部的富东、大山、谦

六、糯扎渡四个乡(镇),境内长达142km,部分可通航小型机动船,糯扎渡镇勐矿村对岸已建成国家一级口岸——思茅港。

⑵ 小黑江

小黑江位于县境北部,为澜沧江一级支流,是本县与双江县的分界河流,流经县境54km。

⑶ 黑河

黑河为澜沧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境内的公阴山,自西向东南流经雪林、木戛、富邦、南岭、竹塘、勐朗、谦

六、糯扎渡等乡(镇),注入澜沧江,全长130km,流域面积300km2,是县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支流多依林河已建起水电站3座。

⑷ 南朗河

南朗河又名南角河,澜沧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境内孔明山,流经竹塘、勐朗、东回、酒井、惠民、糯福等乡镇,最后经缅甸注入湄公河。

⑸ 芒帕河

芒帕河由南岭乡的谦哲河、东河的拉巴河和大东河组成,由西南向北流经南岭、东河、谦

六、大山4个乡,全长60km,属澜沧江二级支流。

⑹ 上允河

上允河位于上允镇境内,由下允注入小黑江,全长40km,属澜沧江二级支流。

广西生态茶园 篇3

广西是我国主要茶叶产区之一, 现有茶园面积72 166hm2, 主要分布在桂西的凌云、西林和乐业;桂南的灵山、横县、贵港、龙州、武鸣和上林;桂东的昭平、苍梧、八步区与平桂区;桂中北的三江、融水和柳城县。栽培的主要品种包括有性系的凌云白毫, 以及无性系的福云六号、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白毫早、碧香早、乌牛早、龙井、金萱、金观音、金牡丹等。其中开采面积65 733hm2, 无性系茶园面积39 600hm2, 干茶总产量48 825t。

茶树有害生物种类繁多, 茶叶遭受其危害后, 不仅产量下降, 而且还影响茶叶品质。2005年至今, 随着广西茶园面积平均每年以三万亩的速度递增, 加上各新种茶园外地引种的居多, 有害生物种类相应增多, 给茶叶生产带来的潜在危害也在不断加大。开展茶树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调查, 方法是以县 (选择3~5个有代表性的县) 为单位调查收集虫草害的发生为害情况信息, 其研究目标是:查清该区茶树有害生物的种类、查实茶园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为科学合理制定该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2 试验方案及方法

2.1 面上普查

于2011年组织专项田间调研, 对广西凌云县、昭平县、三江县和广西桂林茶科所进行布点调查, 每县3个乡, 3块地。

2.2 定点调查

分别在广西桂林茶科所内无公害茶基地、广西南山白毛茶茶业有限公司南宁横县南山有机茶基地、融水县元宝山茶业有限公司红水乡黄捺坡有机茶基地进行长期定点观察。

2.3 历史资料信息收集整理

分别收集广西桂林茶科所1996~2015年的茶树有害生物研究资料及田间观察记录;南宁市横县南山白毛茶场2005~2015年的茶树有害生物研究资料及田间观察记录;柳州市融水县红水乡元宝山茶业公司黄捺坡基地2008~2015年的茶树有害生物研究资料及田间观察记录。

2.4 发生程度标准

其中轻发生指有发生, 但一般不需要防治;中等发生指一般采用兼治措施防治, 如不防治将造成一定的损失;重发生指必须针对其专门进行防治, 如不防治将造成明显损失。

2.5 田间调查方法

害虫采用盘拍法和尼龙布承接的振落法;病害杂草田间目测判断。

2.6 记录方法

每点出现的虫害及杂草种类, 在汇总表上打钩, 钩多为普遍。分布情况判断标准:6个地区只有1个地区发现的定为可见;2~3个地区发现的为局部发生;4~5个地区发现的为大部发生;6个地区都有发现的为普遍发生。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三县四地的茶园进行的有害生物种类及为害程度调查, 和收集广西桂林茶科所、横县南山白毛茶场、融水县红水乡元宝山茶业公司基地历年资料, 6个地区共发现虫害73种, 普遍发生3种, 大部发生11种;杂草65种, 普遍发生4种, 大部发生6种 (表1, 表2) 。

注:茶树种类:福云6号、凌云白毫茶、福鼎大毫

注:茶树种类:福云6号、凌云白毫茶、福鼎大毫

4 结语

(1) 广西茶树主要有害生物的种类。本次调查共查得害虫普遍发生的有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橙瘿螨、茶丽纹象甲、茶毛虫、黑毒蛾、茶尺蠖、茶银尺蠖、茶衰蛾、茶刺蛾、绿螽斯, 茶潜叶蝇, 为害较重的有假眼小绿叶蝉, 茶黄蓟马, 茶橙瘿螨等, 而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与为害均居茶树害虫的首位。杂草发生普遍的有看麦娘、牛筋草、剪刀股、酢浆、马齿苋、蒲公英。

(2) 山区茶园水肥管理水平低, 树势弱, 受苔藓、地衣危害逐年加重, 难以防治。角胸叶甲亦在部分山区茶园危害特别严重。

(3) 有机茶园多建在山区坡地, 茶蓬复盖率低、草害防治困难, 对生产投入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文兆明, 韦静峰, 余志强, 等.有机生产方式茶园害虫与天敌种类及群落动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21) :272~276.

[2]彭萍, 李品武, 侯渝嘉, 等.不同生态茶园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J].植物保护, 2006, 32 (4) :197~199.

[3]叶靖平, 董民, 黄晓照, 等.凌云白毫茶园害虫和天敌优势种群发生规律调查[J].中国植保导刊, 2006 (2) :39~30.

[4]陈宗懋, 孙晓玲.茶树主要病虫害简明识别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5]彭萍, 王晓庆, 李品武.茶树病虫害测报与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6]肖强.茶树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3.

[7]段永春, 袁洪刚, 张永亮, 等.山东茶树虫害的种类及主要品种的发生规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1) :284~289.

[8]谭荣荣, 刘明炎, 龚自明, 等.湖北省茶区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规律[J].湖北植保, 2013 (6) :48~51.

[9]刘红敏, 雷福成.信阳市茶树病虫害种类调查及其名录[J].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 :346-348.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篇4

1 生态茶园园址选择

生态茶园要求产地环境良好, 无污染, 植被资源丰富, 水源清洁, 空气清新, 土壤理化性状较好, 山地坡度在25°以下。远离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区, 以有1 km以上隔离带为佳, 茶园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潜在的污染源。

2 生态茶园的规划

茶树是多年生经济作物, 需对山、水、田、园、林、路进行全面科学规划, 总体要求是“头戴帽、腰束带、脚穿靴”。从而达到土地利用合理, 田间蓄排水方便, 田间操作方便, 同时有利于水土保持, 防止水土流失。

3 生态茶园建设

3.1 开垦茶园

为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茶园, 同时保持水土, 提高土壤肥力, 要进行科学劈山, 将不妨碍种茶的部分原生树木作为茶园遮荫树, 严禁烧山开垦, 同时将茶园内的树根、灌丛、碎石等清除[2]。先开路后建园开山, 心土打埂, 杂草及表土回定植沟, 自下而上开等高梯层, 外高内低呈3°~5°的内倾斜, 外有土埂, 内有节节沟, 种植沟经1~2个月的晾晒后施足茶叶专用有机混合肥或农家肥回填表土, 梯壁要尽最大可能多保留原植被。

3.2 茶园道路建设

为使茶园交通便利, 要建设茶园道路。茶园小区面积0.20~0.33 hm2设置步道, 0.53~0.67 hm2设置支道, 主道路、支道路、步道路基宽分别为5.0、3.0、1.5 m, 使茶园各道路之间相互连接成网, 若茶园坡度较大, 道路修筑成“之”字形较佳。

3.3 茶园水利设施建设

茶园要建设蓄水池、排水系统, 以保证茶园能够及时进行灌排水, 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茶园0.33~0.67 hm2建一个蓄水池, 根据灌溉面积、水源确定蓄水池的大小。若茶园条件较好, 可以建设喷灌、滴灌等水利设施, 提高茶园的给水能力[3,4]。排水系统建设可根据地形地势在山凹及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 在茶园上方开截洪沟, 拦截山洪, 引入排水沟, 防止外界流水冲入茶园。排水沟每隔15~20 m设宽、深分别为2~3、1 m的水池, 以方便蓄水, 减少水土流失。

3.4 优化茶园物种结构

做到以茶为主, 立体种植, 多物种结合。在茶园中有目的地保留部分林木植被, 茶园四周营造防护林带, 遮荫树种植密度为90~150株/hm2, 茶园以0.33~0.67 hm2为一个作业区, 作业区之间有宽5~8 m的隔离带;茶园道路、沟渠两旁种植绿化树, 每4~5 m种植1株, 实行林、灌、草结合, 以调节茶园小气候。

3.4.1 茶园内遮荫和绿化树种选择。

茶园间作树种应选择适宜当地栽种、病虫害少、与茶树无相同病虫害、不与茶树争肥水的树种。茶园内遮荫以枝叶伸展度大、叶层薄的香椿、楝树、油柿等落叶乔木为佳;楝树、天竺桂、桂花、罗汉松、香椿、杉木、塔松等可在道路两旁、空地种植;茶园周围的隔离带、防护林可种植松树、杉树。

3.4.2 茶园间作树管理。

间作树整枝修剪是调控茶树光、热、水、气, 实现合理遮荫的主要措施, 间作树的分枝高度应控制在2 m以上, 在主杆不同方向的高度上留侧枝3~4个, 在侧枝上留分枝2~4个, 并使侧枝、分枝合理分布, 荫蔽度控制在30%~40%, 保证茶树既能得到直射阳光的照射, 又能得到间作树枝叶的遮荫。

3.4.3 梯壁留草种草和套种绿肥。

为提高茶园的蓄水保肥能力, 保护害虫的栖息地, 对开园时梯壁上没留下原植被的光秃梯壁进行种草护坡, 草种可选爬地兰、百喜草、黄花菜、圆叶决明、三叶草等;茶园前3年可套种圆叶决明、平托花生、印度豇豆、花生、苕子等, 通过割青埋青草物作绿肥用。

4 常规茶园向生态茶园的转换

若常规茶园的土壤和生态环境条件符合生态茶园要求, 按照无公害要求进行管理, 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 实行林、灌、草结合, 园内适度种植遮荫树, 茶园道路、沟渠两旁种植绿化树, 园内梯壁改锄草为割草, 经2~3年的转换, 可以从常规茶园转换为生态茶园。

参考文献

[1]潘伟彬.生态茶园复合栽培的农学与生态学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 :65-67, 70.

[2]蒋迎.浙江茶叶农药残留与生态茶园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8.

[3]黄天帆.强力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建设生态茶园—附城乡打造万亩有机生态茶园基地[J].中国茶叶, 2012 (8) :8-9.

关于何谓生态茶园的商榷 篇5

一是,在一本有关茶叶的书上,看到一“万亩生态茶场”的彩照。约有几百亩面积茶园。园中除茶树外,有几处大概是不宜种茶的小山丘上有一些小树。周边似有些树,不大明显。左上角有一片几十亩面积的荒山。实与普通茶园无异。我去过该场,其海拔似仅二三百米,而且近海风大,宜种防护林却无种,难能有雾多、温低、湿大、漫射光多等良性利茶的生态条件。

二是,2012年9月14日,《福建侨报》刊登一篇“归侨杨 ×× 创千亩生态茶园”。文字说明:“杨 ×× 秉持生态节能环保理念,采用原生态方法管理茶园……用牲畜粪便,青草,黄豆等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无说明有其它措施,茶园图片,不明未说明,海拔高度。似此,应称为有机茶园较妥,沾上生态。

三是,今年3月20日侨报首版“福州……近千亩生态茶园”景图。看去只有近的数十行较像样茶行,远的大半露土,近半茶行,见不到一株树木。宜谓是稍差茶园,毫无良性生态特色。以上三种情况各异,大概是我未见的必更多。真不明白何种条件始可称为生态茶园。望能提出合于实际意见取得共识,以免是是非非,莫衷一是,到处是生态茶园之弊。故特将1964年我在茶叶学会首届学术大会上“关于建立茶园几个问题的商榷”发言(登在《福建茶叶》前身《福建茶讯》中关于茶叶生态部分及几个地方的生态茶园情况,分述如下。作抛砖引玉,与有识专家商榷。

“茶树的生态:长期以来,我国栽培茶树不注意生态条件,集中连片辟为茶园,茶园周围很少树木,茶园中则更少见。茶树原生于亚热带林间,形成喜湿耐荫,忌强风暴日的习性,虽然经人工长期培养驯化,适应性较强,但人为地创造接近原来的生态条件,更有利茶叶的成长。据测定,茶树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在20-30℃,遮光度30% 多,漫射光多,直射光少,空气相对湿度80% 左右最好。一般叶面温度超过35℃(即气温近30℃)”,光合作用就下降,超过39℃气孔闭合,光合作用停止。茶树叶绿素含有较多的叶绿素b,在弱光照,漫射光多,兰紫光丰富的情况下,能较强地利用蓝紫光,有利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从而提高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也能促进芳香物的形成。“高山出好茶”,“春茶比夏秋茶好”,也就是高山和春季的气温稍低,湿度大,日照短而弱,漫射光多等适合茶树生长要求的原因。安溪县500m以上的茶区,茶质好,新茶区在低海拔的外安溪,生态差,茶质就差得多。

我省夏秋日间气温大都在30℃以上,茶树叶面温度超过35℃,对光合作用不利;而且大部茶园树冠覆盖面小,土壤裸露面积大。因此,除茶园四周及道旁需种林木外,海拔在三百米以下的茶园种些豆科树或果树加以遮荫,是有必要的。海拔高而多风的茶园,也应设隔七、八台梯田种一条防风林带(每带4-6行常绿的乔木灌木树混种)。按上述,生态茶园,可分为高山自然生态茶园(加种周边防风林带,道傍树)和人工生态茶园两种。

1964年—1966年,我在农垦厅任茶果科长,奉命与我爱人郑秀娥长驻浦城仙阳茶场,创建万亩茶场。该场属低海拔地区。为实现在茶园中套种树木以改善其生态条件的理念,趁机与该场生产科长朱寿虞(现住福州)配合。特划出两片各数十亩茶园,一片套种梨果,一片种合欢树。每亩套种十几株。另在坑沿管区原种梨、柿、李、(亩有数十株)的果园中套种茶树,以作不同密度对比。后来受“文革“冲击只种4000多亩,且管理不周,但因茶园心土打埂,表土回园,施足有机质基肥,茶梨、合欢树都长得很茂盛。1973年,我至场考察,据朱寿虞说,新茶园亩种十几株梨的,亩产茶叶70多公斤,梨果700多公斤,当时各值300元左右,总值比无套种的多一倍。套种合欢树的,因其叶肥,冬季掉落,成有机肥;其根部有固氮肥土的根瘤菌;夏秋叶茂遮茶,降温增湿。因而,对茶叶增产提质效果明显。但总值比种梨的少。当年无生态茶园名称。我认为这就是名符其实的人工生态茶园。

1992年,根据仙阳茶场茶果套种经验,我在《福建茶叶》第二期刊登“茶果共植之我见“一文,引述其经验例证,如套种效益,选用冬季落叶,高杆根深的梨,柿等果种和豆科类的合欢,楹树等遮阴树种,以及合理株行距,亩植株数等。

由于仙阳茶场茶果,茶合欢树套种效益显著,虽因当时“四人帮”横行,社会动乱,加之所谓形势危急,一切服从“战备夺粮“各行让路,领导对茶园套种不兴趣等原因,无法开现场会。但闻知者不少,自行组织前往参观。从而在南平,漳泉等地区涌现大量套种柿、梨、胶、少量杨梅,荔枝、龙眼等。仅安溪县就以柿为主种了两万多亩。宁德地区茶叶局局长吴祖霖去参观,对合欢树尤感兴趣。特请我向林业厅代买了100公斤合欢树种子,以作推广。

安溪农茶局局长蔡建明著的《茶苑添翠》中引用郑克昌等于1982年在仙阳茶场,龙海市双第农场柿、梨套种的调研,认为效益很好。限于篇幅,仅举其结论:“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的茶园中,合理进行间作,很有必要,可促进茶树生长发育,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安溪原经作局副局长李垦艺调查胶茶套种的“胶茶并茂,胶树下的茶芽密度高,叶片大,持嫩性好……”。(刊于《福建茶叶》1988年1期)该县茶科所副所长叶锦风报导(刊于《福建茶叶》1989年3期)该所1980年套种豆科楹树的,比无套种的,茶叶产量多6.07%,质量也较好。这说明该所海拔不及百米,茶树通过豆科树种适当遮荫改善生态环境,效果明显。1981年,我参加省科委考察组,参观龙海市海拔百米上下的浮宫乡际都茶场、双第农场等。际都场套种杨梅,荔枝,因过密蔽,茶树有些影响,但果品收入很多,比单种茶的收入高许多。双第场介绍,亩种10株柿,10年生亩产果1000公斤,茶树也甚好,一举两得。

1985年,与林桂镗等同志到茶叶科技水平高的南印度及斯里兰卡等国参观。其茶园多在500米以上高山上,面积500亩以上的茶场。自动化机制红碎茶,品质上流。该地虽属热带,但山高云雾多,湿度大,温度低,温射光多,常温多在30℃以下,最高32℃。加上周边都是密林,园中种防护林带和路边树。有的还种豆科类遮荫树,生态甚好。他们认为种遮荫树比无种的好。

日本是茶叶产制水平高的产茶国。1998年,我在日本名古屋至大板几百公里间见了多处茶园,都是在半山腰间,面积只二三十亩,周边都是茂密森林。生态条件也不错。

略谈福建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篇6

1 现有茶园生态问题多影响大

福建茶园生态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4个方面:一、山地过度开垦, 水土流失严重;二、施肥不尽科学, 土壤酸化板结;三、用药仍欠合理, 农残超标时发;四、茶园物种单一, 自然灾害频繁。由此导致茶叶自然品质下降, 生产成本上升, 茶业发展后劲乏力。

进行生态茶园建设、发展生态茶园, 可缓解乃至根本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的目的。那么, 什么是生态茶园, 有无统一标准?

2 生态茶园的概念及相对标准

生态茶园古已有之, 其概念于1980年代提出, 迄今仍是个定性概念, 比较抽象, 尚未有个明确、可量化、能用以衡量判断的统一标准。现在所谓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园, 单从茶园生态而言, 相互间也是没有个可用以区别的界限。然而, 作为生态茶园, 应具有一些基本内涵, 并富有一定时代特征。

笔者认为, 当前福建山地生态茶园建设应达到如下几个基本要求:

2.1 水保工程上, 做到“2有2无”:

丘陵山地茶园一般要构筑等高梯级, 外有埂, 内有沟, 土壤基本不裸露, 水土基本不流失。

2.2 生产过程中, 实行“3化”管理:

茶园投入无害化, 用肥用药减量化, 耕作管理规范化。

2.3 茶园产出上, 达到安全、优质、高效。

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以上, 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3 良性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根据福建茶园生态问题及建设要求, 建设良性生态茶园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3.1 茶园水利设施建设

3.1.1 山地坡度>15°, 建成等高、水平或略向内倾茶园。

3.1.2 梯台面, 外筑埂, 内设沟。

3.1.3 茶园中设蓄水池, 提倡建设喷灌设施系统。

3.2 茶园标准栽培管理

3.2.1 茶园铺草覆盖

茶园全园铺草, 效应良多:减轻土壤冲刷, 保护茶园水土;稳定土壤温度, 增强茶树抗性;

抑制杂草滋生, 降低除草频率;改善土壤质地, 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 提质增产增效。

茶园铺草应做到:一、全园覆盖, 以不露土为宜;铺草厚度5cm以上, 用草量1吨/亩以上;在草料不足时, 应先铺裸露面大的高山、阴坡、瘦山茶园。二、梯台散铺, 顺坡覆瓦状横铺;草料不与茶树直接接触;铺草时间一般在除草松土及施肥后。三、山草、绿肥、菇渣、沼渣和稻草等秸秆均可作为覆盖草料, 但草料应达无害化标准。

3.2.2 茶园合理用肥

当前茶园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不施、少施有机肥, 导致土壤板结, 肥力衰退;过量偏施化学氮肥, 造成养分失衡, 土壤酸化;多是撒施, 少沟施, 引发根系上浮、吸收能力下降。由此导致“三降”:肥料利用率、茶叶品质、土壤肥力均下降。

茶园合理施肥, 原则上要因树因土因时平衡安全用肥, 具体操作上做到“一基三追”有机无机肥结合施用。

“一基”即基肥施用, 做到:肥料品种以缓效有机肥为主, 质量符合相应要求;一年茶季结束后尽早进行;用量一般占年用氮总量的40%以上;与土壤深耕相结合, 沟施, 20cm以上。

“三追”即一年追施催芽肥、夏肥和秋肥3次, 做到:一、施用的速效肥, 质量符合安全要求。二、用量上, 以产定肥, 施纯氮12.5Kg/100Kg干茶;春肥:夏肥:秋肥2:1:1。三、氮磷钾比例:幼龄茶园为2:1:1, 成龄茶园2-4:1:1;绿茶适当提高氮素施用比重, 乌龙茶适当提高钾肥施用比重, 红茶适当提高磷、钾肥施用比重。四、施用时间, 一般在茶叶开采前30-40天, 春肥适当早施。五、追肥与浅耕、除草结合, 沟施, 10cm以上。

3.2.3 病虫害绿色防控

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 (品种、嫩采、修剪、耕锄、冬季封园) 、物理防治 (杀虫灯、防虫板等和生物防治 (天敌、生物农药) 。采用化学防治时, 做到:一、不用禁用农药品种 (高效长残留及水溶性) , 如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23种农药;禁止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优乐得、乐果、八氯二丙醚等。二、选用高效低毒、针对性强农药。三、适时、适量、均匀喷施。四注重安全间隔期和轮换用药。

3.2.4 茶园杂草管理

做到:一、禁用草甘膦等违禁除草剂;二、除草与追肥、浅耕结合, 除尽恶性杂草;三、梯壁留草, 削草管理。

3.3 合理植树种草, 改善茶园生境

3.3.1 茶园周边种植防护林、行道树

采用乔-灌结构种植一行或多行;选用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具经济价值的常绿树种, 如下表。

3.3.2 茶园中植树种草

茶园套种主要模式如下:

一、“林 (果) -茶-草 (药) ”模式:为立体式结构, 上乔木, 下草药;优点是可提高茶叶自然品质、系统稳定性、整体产出功能, 缺点是操控难度大;应选用苦楝、天竺桂、塔松等具不同生态位、对茶树生长影响小, 又具经济价值的树种;遮阴度一般控制在30%以内, 因季节、茶类、树种而异, 树冠大及高纬度、高海拔、阴坡茶园, 要稀植;适用于新垦、改植换种, 以及行距大、树冠小的茶园。

二、“茶-防护林”模式:四周、风口、山腰坡地上营造水平或网状林带;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 对茶树影响小;适用于规模大、集中连片平面式的纯茶园。

三、茶-草”套种模式:在茶园行间、梯壁种植草本或绿肥作物;优点是能提高土壤覆盖度;适用于幼龄茶园或重修剪、台刈茶园;适宜茶园套种的绿肥、草种如下表。

尤溪发现原生态苦竹茶园 篇7

赤墓村原生态的苦竹茶园,面积达1200多亩。据考证,原生态的苦竹茶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传统的民间药茶。苦竹茶主要是靠飞禽走兽迁播繁殖,比普通茶叶的氨基酸含量高出千分之五。一年产苦竹茶仅几百斤,足见其珍贵。苦竹茶除了人工参与管护外,至今还处于原生态。

据考证,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朱熹游学至尤溪县汤川时,品尝了当地的原生态珍品苦竹茶,啧啧称道,难以释怀。朱熹高中进士后到同安任主簿,每年都托人买一些家乡的苦竹茶,以解思乡之情。

《朱子语类》中“某旧年思量义理未透,直是不能睡。初看子夏‘先传后倦’一章,凡三四夜,穷究到明,彻夜闻杜鹃声。”说的是朱熹任同安主簿时,在繁忙的公务中没有忘记读经反思,他从同安回尤溪时,途经德化,寓居在剧头铺寺院,寒夜啜饮苦竹茶,拥被谛听杜鹃啼叫苦读《论语》,通宵不眠思索而顿悟他的老师李侗“理一分殊”的要义。可见原生态苦竹茶是十分提神的。想不到的是原生态苦竹茶在朱熹艰难的逃禅归儒心路历程中还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与一代大儒结下了不解之缘。

朱熹有感于夜饮闻子规,后来写下了一首《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

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

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衾听子规。

并且,朱熹有感于原生态珍品苦竹茶的神力,还专门为其赋诗一首:

携籝北岭西,采撷供茗饮。

一啜夜心寒,羝跌谢蠹影。

赤墓村原生态珍品苦竹茶,每年清明、夏至、立秋三节气前后采制罐藏。即清明茶采半开展的一芽二三叶,极为细嫩,夏茶采一芽二三叶,秋茶采摘嫩度更小些,用来招待佳宾。

原生态珍品苦竹茶青采回即入锅翻炒,炒至五、六成时,起锅趁热初揉成条,再入锅复炒,复揉,如此反复2—3次,直至茶汁充分挤出,条索紧结,入锅温火烤干即可。苦竹茶制成茶形似雀舌,汤色碧绿,香气清醇,滋味甘甜,冲泡五、六次仍清爽可口。

据考证,原生态珍品苦竹茶内服可治痢疾,祛痰止喘,止泻消炎,清热解毒,外敷能止痒,消除肿痛,还具有生津止渴和消食等功效。

浅谈通江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 篇8

1 建设生态茶园的优势

1.1 生态环境优良

通江县地处秦巴山区, 海拔落差大, 昼夜温差十分明显, 县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光照适宜、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6.7℃, 年极端最高气温38.4℃, 年极端最低气温—1.1℃, 年总降水量1399.2mm, 年日照时数1299.2h。茶园主要分布于海拔800~1400m中高山区, 茶区生态环境好, 土质肥沃、森林密茂、植被物种丰富, 森林覆盖率58.6%, 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发育。

1.2 茶区无废水废气污染

通江茶区主要分布在通江县北部中高山区, 茶区无工矿企业, 远离城镇和主干公路, 土壤、大气、水质污染少, 是发展生态、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的理想之地。

1.3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

近几年来, 全县已建成了兴隆-烟溪-永安-沙溪、文峰-芝苞-至城、民胜-大兴-火炬三个茶叶产业带和烟溪乡苏家坪、永安镇火天岗两个现代农业万亩茶叶产业示范区 (已被省农业厅认定) , 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4000hm2, 2013年底全县茶园种植总面积已达1.21万hm2 (其中:采摘面积0.73万hm2, 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0.67万hm2, 无公害茶叶基地整体认定面积0.67万hm2, 有机茶叶基地认证面积333.33hm2) 。新发展茶园的主栽品种为名选131、福鼎大白茶、南江2号等无性系良种。

1.4 技术力量雄厚

全县现有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的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师10人, 技术人员10人, 各茶叶基地村有不脱产的茶叶技术员100余人。县政府与川农大、省农科院签订了茶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在现代茶园种植、管理, 茶树种质资源保护、生态茶园建设、新品种引进、品种选育, 茶叶新产品创新、开发, 茶叶生产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 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

2 生态茶园的建立

2.1 根据标准, 选择好园地

生态茶园的园地应选择在离工业区、城镇、主干公路较远, 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区域。茶园空气、水质和土壤的各项污染物质的含量限值均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20-2001的要求。

2.2 科学规划, 高标准建园

生态茶园建设, 应做好“园、林、水、路”的合理规划。茶园要建成等高梯地, 园地土壤要深挖60cm, 梯面呈外高内低, 内侧开设蓄水沟, 山顶、山凹及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 排水沟要与蓄水沟相连接, 并在连接处挖积沙坑, 园内修300㎝宽的机耕道和120㎝宽的作业道, 茶园内做到路路相通, 沟路相连, 沟凼配套, 以实现小雨、中雨雨水不出园, 大雨、暴雨积沙走水不冲园, 使茶园达到保水、保肥、保土的高标准“三保”茶园。

2.3 推广良种, 规范化栽植

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的名选131、福鼎大白茶、南江2号等无性系良种, 这是减少茶园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生态茶园在栽植上应合理密植、栽植规格行距150~180㎝, 列距40㎝, 窝距25~30㎝, 667m2栽植6000株左右。

2.4 绿化园区、立体化种植

在茶园的最高处、外围四周和风向口设置防护林, 主林带种植2~3行高大常绿乔木, 两侧配以2~3行灌木。在园内的道路、水沟两旁种植行道树;行道树和遮荫树以种植豆科树种 (如银合欢) 或落叶银杏、杜仲、油柿为好, 不宜种植与茶树抢水、抢肥或病虫害互为寄主的树种。茶园梯壁可以种植匍匐性作物 (如爬地兰) 。在茶园内发展立体高效复合生态循环农业种植模式, 在茶行内每隔3~4行茶栽植一行桂花树, 大力推广“茶、玉、菜”、“茶、果、药”, “茶、粮、豆 (绿肥) ”, “茶、草、猪、沼”等立体复合生态循环农业种植技术, 通过建立以茶树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茶园, 在垂直结构上, 形成由“乔木灌木”和“树木茶树豆科作物”组成的多种不同生态位, 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 改变茶园小气候, 使光能和土培营养得到充分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茶园面源污染, 改善茶园的生态条件, 促进茶园生态良性循环, 从而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提高茶叶的综合生产力。

3 栽培管理技术

3.1 加强土壤管理

在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上, 一是防止水土流失, 在茶园行间铺草覆盖和套种绿肥。行间铺草应从幼龄茶园开始, 在旱季和雨季来临前进行, 铺草厚度为5~10㎝。二是要对茶园土壤进行耕作, 以疏松土壤, 促进微生物活动, 加速土壤熟化, 以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和更新。茶园耕作深度, 一般浅耕5~10cm、中耕10~15cm、深耕25~30cm, 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浅耕和中耕可结合各季的除草与追肥进行, 深耕可结合清园埋压杂草和施有机肥进行。再次是茶园应放养蚯蚓, 利用蚯蚓疏松土壤, 增加土壤孔隙度, 促进茶树根系生长。

3.2 合理施肥

1) 足施基肥:基肥是以有机肥为主, 全年使用一次, 在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后的9~10月或次年2月中下旬结合深耕施入, 在茶蓬滴水线处开沟施入, 沟深20~25㎝, 基肥用量:亩施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如人畜肥便、厩肥、沤肥和农副产品下脚料等) 2000~2500kg, 饼肥150~200kg, 过磷酸钙25~50kg, 硫酸钾15~25kg, 施后盖土。

2) 提高春、夏、秋季追肥比例:根据茶树生长特性, 一年中以春、秋茶质量为最好, 所以应提高春、秋茶的追肥比例。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春、夏、秋季追肥的比例应为4:3:3, 春季和秋茶的施肥量可占全年施肥量的70%以上。

3) 平衡施肥:氮、磷、钾是茶树生长的三要素, 镁、锌等微量元素, 茶树虽然需要量极少, 但若缺乏, 将影响茶树的生长和鲜叶品质, 因此要平衡施肥。幼龄茶树以培养壮、宽、茂、密的树冠为主, 要适当提高磷、钾肥施用比例。一般氮、磷、钾施用比例, 1~2年生茶树为2:3:3, 3~4年生为2:1:1, 进入盛产期的比例为3:1:1。随着树龄的增长, 氮肥的施用比例可以逐步适当增加。在施足氮、磷、钾肥的基础上, 要适当补充镁、锌等微量元素。

4) 种植绿肥:茶园套种绿肥, 是就地取材, 以园养园, 省工、节本有效措施。在茶园内种植花生、黄豆、紫云英等矮秆绿肥品种, 套种的绿肥作物应及时进行割青、埋压或作为覆盖物铺于茶树茎杆周围, 改善茶园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 (下转第91页)

3.3 科学修剪

茶树修剪是培育丰产树冠与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也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一是对幼龄茶树按照技术要求进行3次定型修剪, 培养丰产形树冠;二是对投产茶园在茶季结束后进行一次轻修剪, 提高茶树萌芽力。三是对半衰老或未老先衰树冠矮小, 二级骨干枝尚健壮的茶树在春茶后或冬季进行重剪, 离地30㎝剪去树冠上部份, 重新培养树冠。四是对骨干枝已全部衰退, 枝干枯秃的茶树, 在春茶后或冬季进行台刈, 离地面5~10cm处剪去全部枝梢, 重新培养树冠。

3.4 综合防治病虫害

生态茶园的病虫防治, 应以预防为主, 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以生物防治为中心, 以农药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一是在茶园建立病虫测报点, 定期、定点进行田间调查, 及时发布病虫发生趋势和防治指标。二是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危害发生。三是在茶园内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确保茶叶产品的安全。

摘要:分析了通江建设生态茶园的优势, 阐述生态茶园建设的内容, 提出了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科学修剪、综合防治病虫害的生态茶园管理技术。

上一篇: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法下一篇: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