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法制体系完善

2024-07-15

金融监管法制体系完善(精选四篇)

金融监管法制体系完善 篇1

金融监管是金融管理和金融监督的总称, 其中, 金融监督具体指的是金融监管当局实施经常性的、全面的督促及检查于金融机构, 同时以此推动金融机构健康安全的发展及依法稳健的运营, 它是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以及相关经营活动实施控制、组织、领导和协调等的活动。现阶段, 金融业高度发展的地区及国家对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视, 以便于促进金融监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 监管缺乏有效性

在进行内部控制以及自律监管的过程中, 金融机构看似比较健全, 但是金融监管实际上非常容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同时监管机构的相关机制也存在着一系列缺陷, 无法确保金融体系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有限监管资源的浪费, 对监管的质量及效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 监管法律体系有待健全

目前, 我国的金融监管立法中有着非常多的原则性规定, 但是创新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规定非常少, 严重的滞后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就新兴的一些金融产品以及金融业务而言, 普遍的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制, 这便对金融监管的公平性及高效性的实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并且无法确保投资人与存款人的切身利益, 使得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发展更为缓慢。

(三) 金融机构自律监管欠缺

抵御金融风险的关键和基础就是金融机构自律监管, 我国的金融监管主要是监管当局所实施的外部监督, 而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造成了极大的忽视, 无法维护与促成高效、健全和稳定的金融体系。从某种层面上来说, 只依赖于外部金融监督, 无法切实的满足金融市场的迫切需求。

(四) 分业监督模式不足

一方面, 分业监管无法真正的做到统一监管金融业。现阶段, 由于我国监管机构有着不尽相同的指标体系以及监管目标体系, 因而其操作方式也是不同的, 这便导致信息不对称, 最终使得监管结论存在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 目前虽然实施的是分业监管体制, 然而综合经营金融业务、进入那个市场以及金融机构则是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目前我国的状况下, 当务之急是将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充分结合起来的措施、政策、制度切实纳入法律轨道, 与此同时, 还应当对综合经营监管的制度建设加以研究, 以便于为综合金融经营立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有效措施

金融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突出的影响, 但是金融监管机构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 因此, 必须尽快制定出应对策略, 实施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 从而加强我国的金融监管。以下从几方面提出了完善金融提议的措施:

(一)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基本上均将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出来,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的迅速加大, 迫切的需要对内部控制机制加以进一步完善。首先, 设置内部稽核机构;其次, 构建内部金融机构控制有关的评价稽核制度;再次, 改善及充实内部控制设施, 构建现代化的金融管理信息系统。

(二) 改善金融监管方式

不断的健全我国较为缺乏的基础金融设施, 主要包括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良好的会计制度等。很多发达国家纷纷将风险目标监管建立起来, 该监管的重点是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 在充分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追求最大化收益, 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因而我国也可以对此加以借鉴, 不断的改进金融监管方式, 实现分业粗放式监管转变为风险目标监管, 实现专业知识信息与先进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 以此形成有序的金融秩序, 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为公平的金融机构竞争提供制度环境。

(三) 建立金融同业自律机制

就全球各国金融同业在建设自律制度的实践中可以看出, 同业协会或者同业公会与金融业行业监管、行业协调以及行业保护相适应, 并且由此逐渐自行发展和形成的。通过分析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发现, 我国金融业监管当局与金融业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这便需要将金融同业公会制度加以建立, 以便于发挥出金融监管当局的补缺拾遗作用, 营造出保护同业成员利益、防范金融风险以及维护同业有序竞争的行业自律体制, 从而在金融监管当局的指导、鼓励和舆论的提倡下, 以自愿和自发为基础, 将金融同业公会加以建立, 按照不同的金融机构类型、不同的金融同业公会、不同的地区, 将全国金融同业公会之间的联系机制形成, 并赋予其行业交流合作、行业监督和行业保护等职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面对金融市场所出现的诸多新问题以及新情况, 再加上金融监管体系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金融监管机构应当尽快的创新机构设置、监管理念、监管手段以及监管目标, 并且顺应市场发展的迫切需求, 充分的确保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及公正性。

参考文献

[1]吴云勇, 郭佳鑫.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基于德隆事件分析[J].中国市场, 2012, 4 (18) :167-169.

[2]贾芳.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 2011, 17 (20) :78-80.

[3]赵宇.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科技创业家, 2011, 14 (6) :127-129.

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篇2

一、实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金融监管体系

所谓的金融监管体系就是一国的政府或其代理机构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各种监督和管制,包括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市场退出等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对金融机构内部组织机构、风险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合规性、达标性要求,以及一系列相关的立法和执法体系与过程。

(二)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在于金融市场它的不完善性,金融市场的失灵促使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其失灵表现在:金融市场可能存在不完全竞争,如垄断、不正当竞争,寡头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负外部效应严重;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市场的低效率。

(三)导致金融监管的现实原因

因为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所以面临的风险极多。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国家风险等。并且,风险之间具有连锁效应,某一风险的发生极易引起风险的传导、扩散。因此,实行严格的金融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蕴藏在市场中的风险被加剧。主要表现在:针对银行安全稳健经营的金融风险监管几乎是一片空白。中央银行的主要监管部门把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机构审批上, 而对其日常营运活动的监管则非常不够。银行稽核或检查主要是一种中央银行政策落实性检查, 而非现代意义上的银行风险监管。银行的稽核或检查, 对违规、违章、违纪的金融机构的处罚等等, 都没有一套明确和规范化的标准,使得金融监管在实际操作中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所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二)监管内容过于狭窄,不能实现完全有效地监管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金融监管;原则;必要性;对策

1 有关金融监管

(1)金融监管定义。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

(2)金融监管的原则。金融监管的原则为了实现上述金融监管目标,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坚持分类管理、公平对待、公开监管三条基本原则。

(3)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是全社会货币的供给者和货币运行及信用活动的中心,金融稳定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金融监管不仅是我国金融体系内部完善的迫切要求,更是对外资金融机构进行有效规范、实施必要监管,保护国内金融体系,顺利完成金融改革的前提条件。

2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对策

(1)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制度创新。①根据我国金融调控和金融稳定的现实需要,合理确定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定位,根据权责一致原则,界定金融监管职责分工,尽快建立由人民银行、财政部和监管机构组成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解决监管主体混乱的问题,理顺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金融监管中的一些重大问题。②改革现有的监管制度,实现监管手段和方式由直接干预向间接调控、由人治向法制的转变,加快金融立法,将金融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通过监管制度创新,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累积,保证金融体系高效稳健运行。

(2)树立维护稳定与提高效率的双重金融监管目标。随着我国加入与金融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金融业同境外金融机构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存在激烈的竞争,而对国外金融机构的强大竞争优势,维护金融机构合法稳健运行将不再是监管的单一目标,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扶持金融机构发展,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成为新形势下对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在依法实施监管的过程中尽可能降低监管成本和资源的占用成为实行高效监管的新观念。

(3)利用网络,践行金融电子化监管。实施金融电子化监管对于提高金融监管效率,降低金融监管成本,扩大金融监管范围,提高金融监管质量,实现金融监管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①提高金融监管的持续性、有效性和全面性。②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预测能力,实现全过程的动态监管。③实现监管数据的共享。利用金融电子化监管系统使监管过程的大部分工作实现自动化,从而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监管的效益,降低成本。

(4)健全我国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①合理设置内控机构。应借鉴国外经验,设立对最高权利机构负责的内审机构,以确保最高管理者关注实践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监管的最高权威地位得到明确;②建立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稽核评价制度。在我国金融机构自我约束不力、内控意识不强、过分依赖外部监管的情况下,建立内控稽核评价制度显得尤为重要;③修改完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各金融机构都要适时根据其业务发展和环境变化不断修改完善内控制度,以动态适应其业务发展与金融创新对风险控制的需要。

(5)加强跨境金融监管的合作。根据巴塞尔协议的相关规定,对于跨境银行,母国监管当局和东道国监管当局应该进行合理的监管分工和合作。通常,母国监管当局负责对其资本充足性、最终清偿能力等实施监管,东道国监管当局负责对其所在地分支机构的资产质量、内部管理和流动性等实施监管。同时,两国监管当局要就监管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法以及实际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协商和定期交流。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为了有效监管本国商业银行的境外业务以及外国银行在本国的金融业务,进一步加强跨国间的监管合作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和越来越重要。

金融监管法制体系完善 篇4

一、金融监管的研究意义

1. 金融监管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金融监管是金融管理和金融监督的复合称谓。分为广狭二义。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国家法定的监管机关为了保障金融业的稳健发展而对金融机构及其行为所进行的监管;广义的金融监管除包括狭义的金融监管, 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 同业自律组织的监管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金融监管是针对银行及非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和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两部分。具体的基本内容包括3个方面:即市场准入的监管, 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和市场退出的监管。

2. 金融监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研究意义

金融监管一是有利于稳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维持金融业运行的稳健秩序, 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银行业的风险, 保障投资人和存款人的利益, 规范金融市场监督管理体系, 进而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二是有利于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降低金融危机的影响。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 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划, 不恰当的风险转嫁。三是银行倒闭不仅自身损失惨重, 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它领域。金融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

1. 监管机构的透明度不够

近年来, 我国金融监管的信息披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和提高, 但内容和细节还是非常有限, 往往只是公报等一些表面性的公文, 对于金融机构潜在的风险及风险事件发生时处理的程序等细节较少涉及;其次, 信息不透明也会使监管受到干扰和影响, 造成与监管目标和原则的背离。再次, 监管的透明度不高会使社会公众无法客观准确地评价监管机构的工作, 从而弱化对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

2. 监管协调机制约束力不强

政府与监管部门已通过签订监管机构之间的谅解备忘录等方式形成对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 但由于缺乏健全的立法程序和实施细则的贯彻实施, 这种制度能够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由于“一行三会”的部级联席会议制度, 只是在宏观层面上建立起了监管机构间的交流平台, 并没有在微观层面监管协调的制度和实施细则上形成一定的保障, 使得监管协调的可运用性不高。这样的监管框架机制在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时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响应, 反而有可能导致监管机构之间的扯皮推诿。

3. 难以对金融创新进行有效监管

我国身处国际金融业的大背景下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进行金融创新是理所应当的, 但目前就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而言, 对金融创新进行有效监管存在一定的阻碍。其原因在于:一是金融工具的创新, 金融工具的创新从无到有, 就目前我国现行的监管法规及规章制度设计很难对金融事件及其风险做出事前的预见;二是即使新的金融工具被应用, 但由于其优势和劣势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期后才能显现出来具有滞后性, 这使得监管只能是事后进行。因此金融工具创新成为金融监管的又一难题。

三、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未来的发展对策

1. 推进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

监管当局应将推进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这一指标达标作为重点工作加以配合和指导, 增强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的合力, 以推进资本充足率达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动风险处置工作, 加快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步伐, 二是督促商业银行采取措施加强资本补充, 通过召开座谈会、下发通报、实施市场准入审批等措施, 督促商业银行以增资扩股、适当压缩风险资产、核销不良资产等各种手段补充资本。三是积极探索开发资本扩充渠道。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 同时大力推进创新型资本工具的研究和应用, 逐步健全商业银行资本扩充机制。

2. 构建金融监管主体系统

构建金融监管主体系统, 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问题。形成监管合力, 建立以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为主、以金融行业组织自律、金融机构内控和社会监督配合为辅的多元化的金融监督管理组织体系。随着金融机构创新工具和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 结合所需要的自身发展, 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内控防范机制。督促各金融机构依法经营。充分发挥“三会”等自律组织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功能。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新闻媒介、自媒体终端, 社会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 建立“黑名单”制度, 通过完善各种激励机制, 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关心参与, 形成强大的监督威慑力。

3.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交流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体系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一元多头式, 即全国的银行监督管理权都统一于中央, 地方不设独立的权力, 通过中央一级由两家或两家以上机构共同负责的监管模式。如德国。二是二元多头式, 这一职能即中央和地方共同对银行业行使监督管理权, 同时每一级又有多个机构共同行使监管。如美国。三是集中单一式, 即由一家金融机构集中进行监督管理, 这一机构一般是各国的中央银行。这种监管模式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用很普遍。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 保持金融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今后我们应加强同国际金融部门的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 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 深化人员交流,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实现对所有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监管。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 统筹全局, 对金融创新行为有效引导和监督, 同时对有关机构、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实行备案制, 予以关注, 严防风险, 以实现中国金融监管与国际金融组织和监管机构的对接与统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金融改革的深化, 面对金融行业经营方式的挑战,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和不利因素, 尤其是在面对像金融危机这样全球性的, 突发性的金融事件时不能很好的采取应对措施应急处理, 行动滞后, 效果不明显。这说明我国的金融业还存在自身的不足。因此, 中国必须在结合本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认清金融业当前的现状, 所面临的问题,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措施来加以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进而提高我国金融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忠燕, 娄树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87-104.

[2]刘定华.金融法教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77-98.

[3]任碧云.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572-591.

[4]唐双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大连: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 2009, 62.

[5]杨朝军, 廖士光, 张丹.次贷危机与证券监管—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J].东北财经学学报.大连: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 2009, 74.

[6]李贇宏, 蒋海.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及改革路径选择[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广州:广东金融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 2009:41-45.

[7]王新华, 凌敢.对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监管的反思[M].中国金融, 2009 (675) :67-68.

[8]王晓耕.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探讨[M].金融与保险, 2009:14-16.

上一篇:电磁仿真软件下一篇:宽带城域以太网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