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病人的护理

2024-09-01

慢性鼻窦炎病人的护理(精选十篇)

慢性鼻窦炎病人的护理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1年8月我科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病人95例, 男50例, 女45例;年龄15岁~70岁, 平均52岁;均行CT检查确诊;合并高血压病15例, 糖尿病8例, 均在术前将相关指标控制在可进行手术的范围。

1.2 治疗方法

均行鼻窦内镜手术, 采用全身麻醉3例, 局部麻醉92例。术后以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48 h~72 h, 取出纱条后进行鼻腔鼻窦冲洗、换药。术后1个月~6个月定期复诊。

1.3 结果

2例病人术后发生鼻出血, 经鼻腔填塞压迫并应用止血药物后出血停止;痊愈85例, 好转10例, 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慢性鼻窦炎病程较长, 病人均有多次就医且效果不满意的经历, 加之鼻窦内镜手术属于近几年新开展的技术, 病人对其缺乏认识, 对手术疗效、安全性、术后恢复信心不足, 存在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 关心和体贴病人, 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特点对病人进行心理支持和健康宣教;向病人介绍鼻窦内镜手术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讲解手术过程和时间, 以及如何配合手术;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使病人主动接受和配合手术。

2.1.2 术前准备

①术前常规进行血液、心电图、鼻窦CT及内镜检查, 了解病人的生理及病理状态, 掌握鼻腔鼻窦的病变情况。②进行眼部的临床检查, 包括视力、眼球运动、瞳孔和眼底等, 以便术后进行对比。③术前备皮:术前洗澡更衣, 男病人剃除胡须。为病人剪除鼻毛。④饮食指导:全身麻醉者术前禁食、禁水10 h, 以减轻胃肠负担, 防止麻醉后呕吐引起误吸和窒息;局部麻醉者术前可进半量流质饮食。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全身麻醉病人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生命特征平稳后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局部麻醉病人术后取半卧位。半卧位可减少头部血流对鼻腔伤口的压力, 减轻疼痛及出血, 有利于伤口渗血或分泌物的排出, 便于观察术后渗血量。

2.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病人的生命特征及面色、精神状态。其中血压的监测尤为重要, 高血压是伤口渗血增多甚至出血的主要原因。有高血压病病史的按时服药。术后3 d内可有吸收热, 如持续发热或高热提示伤口感染或发生并发症, 应报告医生进行处理。若病人精神高度紧张, 应安慰病人, 告之手术顺利成功, 分散病人注意力, 使病人放松。

2.2.3 观察敷料填塞和渗血情况

鼻腔手术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手术, 其创面不缝合, 而以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由于手术及填塞的刺激, 鼻腔黏膜会分泌一些分泌物, 夹杂少量血液形成血水流出。此为正常现象, 告诉病人不必惊慌, 口中的液体不能吞咽应该吐出, 以便观察出血量。不可自行松动纱条, 以免引起出血。嘱病人尽量避免打喷嚏、咳嗽, 以免使敷料脱出而阻塞或误入呼吸道。若鼻腔填塞物自后鼻孔脱出, 可沿软腭游离缘水平剪断, 切忌随意拉出。

2.2.4 饮食护理

局部麻醉病人术后进温凉半流质饮食, 全身麻醉病人清醒6 h后进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过热、过硬及刺激性强的食物, 减少出血因素;少食多餐, 餐前、餐后漱口;3 d~5 d后改为普通饮食。许多病人没有食欲拒绝进食, 与术后鼻腔填塞物将2个鼻孔堵满、吞咽时前额和鼻腔胀痛加重、伤口渗血增多有关[1]。护士应加强宣教, 向病人讲明适量饮食有利于体力恢复、伤口恢复, 且可避免低血糖等情况的发生, 鼓励病人进食。

2.2.5 生活护理

由于手术创伤、鼻腔填塞和张口呼吸等, 病人术后会出现伤口疼痛、头痛、口干、鼻额部胀痛等不适。护士应主动给予生活帮助, 加强生活、心理护理及知识宣教。①术后24 h内常规给予鼻额部冷敷, 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组织肿胀, 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 可起到减少鼻部渗血, 有效控制疼痛的目的[2]。②嘱病人多饮水, 以缓解口干等不适。适当增加室内湿度。定时开窗通风, 减少人员探视。③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氯己定漱口液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④告诉病人尽量避免打喷嚏, 若有打喷嚏先兆, 嘱病人张口呼吸, 压迫鼻翼以缓解。⑤告诉病人鼻额部胀痛、口干等不适会在2 d后逐渐减轻, 在鼻腔填塞物取出后消失, 增强病人的信心。

2.2.6 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在于预防和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①鼻出血是鼻窦内镜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病人回病房后, 嘱病人要将口内液体吐在弯盘中, 以便准确观察出血量。若发现病人鼻前部有持续血液流出, 纱布或棉球擦拭后仍渗血, 或反复吐出血液或血凝块, 全身麻醉病人有频繁吞咽动作, 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本组2例病人术后发生鼻出血, 经鼻腔填塞压迫止血, 应用止血药物后出血停止。②颅内并发症为术中损伤硬脑膜所致, 主要是脑脊液鼻漏, 是鼻窦内镜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无水样分泌物从鼻腔流出, 若持续不断有水样分泌物流出, 低头加压时流速加快或鼻孔流出的无色液体干燥后不结痂且有咸味[3], 考虑有脑脊液鼻漏的可能, 应立即做糖鉴定, 以鉴别是脑脊液还是鼻腔分泌物。嘱病人勿用力擤鼻及剧烈咳嗽, 防止便秘, 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并给予精神安慰, 使病人保持镇静。③眶内并发症常为术中损伤纸样板所致, 主要有眶内血肿、视神经损伤。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复视、视力障碍、眶周有无淤血、肿胀、眼球有无突出及运动情况, 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2.7 鼻腔的护理

根据鼻腔情况, 鼻腔填塞纱条于术后48 h~72 h逐步取出, 取出后加强鼻腔护理。①指导病人正确应用滴鼻剂和喷鼻剂, 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②鼻腔冲洗:取出纱条次日起冲洗鼻腔, 以减少鼻腔结痂粘连, 促进分泌物排出;教会病人冲洗方法, 以便出院后自行冲洗。③配合医生进行鼻腔换药。

2.3 出院指导

①健康宣教:嘱病人注意鼻腔卫生, 预防感冒, 加强身体锻炼, 注意劳逸结合;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戒烟、酒。避免接触粉尘等刺激性物质, 及时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②嘱病人按时复查:病人出院后, 仍需多次自行鼻腔冲洗, 定时复查换药, 以便及时清理术腔病变, 观察有无粘连和闭塞, 以便及时分离, 保持鼻腔通气良好和鼻窦引流通畅。向病人说明术后鼻腔冲洗和换药的重要性, 发放出院指导卡, 写明复查时间, 使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按时复查。有特殊情况随时复诊。

3 小结

鼻窦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观察及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鼻窦内镜手术的护理不仅要做好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 并且应指导病人做好出院后术腔恢复期的护理。加强慢性鼻窦炎病人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的护理, 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阎莉, 药晋红, 朱丽.鼻内窥镜手术的规范化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4) :45.

[2]郭育华, 黄幼凤.鼻内窥镜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原医刊, 2005, 32 (4) :64.

慢性鼻窦炎病人的护理 篇2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47-02

临床护理路径是相关部门或医务人员制定的护理程序,大部分是为特定的疾病或手术制定的最适宜的临床护理服务计划。可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及并发症发生率,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1]。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发生的慢性炎症,多反复发作,病情迁延,导致患者出现悲观、忧虑的心理,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常用术式,手术效果较好。为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我院对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给予分组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符合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无鼻内镜手术禁忌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护理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分布为18-62岁,平均年龄为(32.3±2.5)岁。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分布为17-63岁,平均年龄为(32.1±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等;护理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疼痛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满意率进行调查,将患者满意率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类。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进行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围术期出血疼痛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护理组1(1.67)1(1.67)0(0.00)2(3.33)57(95.00)对照组4(6.67)3(5.00)5(8.33)12(20.00)41(68.33)χ2---8.086314.2486P值---0.00450.0002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新型诊疗护理模式,主要特点是使护理服务标准化、流程化及个性化,以达到预期的临床护理效果。该模式主要适应的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接诊、诊断、用药及手术为纵轴,制定相应的护理日程计划表[2]。本组研究中,对护理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入院当天医护人员需向其介绍病室环境、主管护师及医师等,使患者了解医院及病房的相关制度、各项检查及注意事项。同时对患者进行,慢性鼻窦炎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第二,入院第二天告知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注意事项及麻醉方法等,对患者术前不良情绪进行了解,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等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用药目的并做好相关术前准备。

第三,手术当天嘱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及口腔清洁,遵医嘱给予术前准备,全麻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局麻患者取半卧位,使患者对鼻腔填塞纱条的重要性进行了解,术后对患者伤口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以免出现渗血过多的情况。对具有不良情绪的患者需给予综合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巡查病房,提供护理服务。

第四,术后2-5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对症处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避免用力捏鼻子,指导患者进行鼻腔清洗。出院前对患者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嘱患者注意营养,加强运动,提高抗病能力[3]。

经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满意率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卉,梅晓丽.临床护理路径在鼻内镜手术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901-1902.

[2] 黄宇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鼻窦炎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0):4803-4804.

慢性鼻窦炎病人的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病人12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66例, 男41例, 女25例;年龄12岁~75岁, 平均47岁。对照组62例, 男36例, 女26例;年龄14岁~78岁, 平均45岁。两组病人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 观察组采取专科系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治疗依从性 (知晓预防、掌握用药方法、知晓自我护理) 、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2.1 专科系统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宣教人员均由有3年以上耳鼻喉专科护理知识的护士担任。①入院时向病人做好宣教工作, 取得病人信任并留下有效的联系方式, 便于术后的随访, 为护患沟通设立畅通有效的渠道。②制订完善的健康教育机制:在诊疗流程上注重健康教育的连续性, 包括入院、住院、术前、术后及出院时进行一系列健康教育及指导, 并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手术医生、科室电话等。③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内容包括鼻窦炎鼻内镜治疗的相关知识, 尤其是鼻内镜手术后坚持用药和定期复查及换药的重要性、术后鼻腔冲洗的重要性, 采取一对一方式讲解。④行为干预:认真宣传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 鼓励病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戒烟、戒酒, 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改正擤鼻等不良行为习惯;对于个别不按时复查、不规律用药的病人, 在调查记录表上做出标志, 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监督。⑤进行密切的电话随访。术后2周进行第1次电话随访, 询问目前病人疾病的情况并做适当针对性的宣教, 包括鼻腔冲洗的情况 (如是否掌握有无禁忌证等) 、服药 (是否按时服用) 、喷鼻 (是否正确掌握喷鼻方法) 、复诊时间等。术后6周进行第2次电话随访, 基本上同第1次, 但重点了解病人复诊依从性。术后4个月进行第3次电话随访, 重点了解目前病人疾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复诊依从性。随访期间, 病人如有特殊情况, 随访人员应及时与护士长或主管医生沟通。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PASW Statistics 18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复发率

越来越多学者较为一致的观点是, 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外科手术只是整体治疗方案中的一个步骤, 而术后良好的术腔护理和定期随访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 [1]。鼻内镜手术治疗不成功或复发的主因之一就是病人未按要求定期复诊, 未能控制可能复发的因素[2]。因此, 术后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能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显示, 通过健康教育, 观察组病人能按时回院复诊及清理鼻腔换药, 使术腔保持清洁及窦口通畅, 防止术腔粘连, 促进了鼻窦黏膜修复, 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3.2 健康教育对慢性鼻窦炎治疗的重要性

系统及完善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从而对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很大帮助。只有病人遵医嘱, 配合治疗, 按时复查, 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预后[3]。通过健康教育, 病人对鼻窦炎鼻内镜术有了一定的认知度, 进而调动了病人遵医行为的积极性。本研究表明, 观察组病人在疾病预防、用药方法及自我护理等方面都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有利于病人康复。

3.3 健康教育可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许多学者认为, 病人的依从性与干预措施存在正相关[3,4]。因此, 护理人员对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不应仅限于住院期间, 还应延续到院外, 电话随访就是一个非常方便、有效的渠道, 通过定期电话随访不仅可以及时掌握病人状况, 帮助病人解决存在的问题, 还可以了解病人不依从的原因, 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进行干预, 增强其治疗依从性, 以达到促进病人康复的目的。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慢性鼻窦炎病人鼻内镜术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 观察组采取专科系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治疗依从性、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慢性鼻窦炎病人鼻内镜术后治疗依从性, 有效减少并发症, 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健康教育,鼻内镜术,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Orlandi RR, Hwang PH.Perioperative care for advanced rhinologyprocedures[J].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 2006, 39:463-473.

[2]李江丽.鼻窦炎手术后鼻内窥镜病灶清理术的护理配合[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 31 (2) :325-326.

[3]文卫平.慢性鼻及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0, 21 (2) :66-68.

慢性鼻窦炎病人的护理 篇4

稿

科目:耳鼻咽喉科学

任课老师姓名:田湘娥 授课对象:临床、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

年级: 人数:

次数:1次

授课章节、内容:鼻部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急慢性副鼻窦炎 授课时数:3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鼻窦分组及各鼻窦开口部位

2.了解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的病因和病理,掌握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3.了解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熟悉治疗原则。

4.了解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讲授重点:

1.重点讲解鼻腔各壁的组成及其重要结构、鼻窦的分组及各鼻窦的开口,鼻中隔黎氏动脉丛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2.重点介绍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3.重点介绍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4.重点介绍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局部症状、诊断方法及主要治疗手段。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辅以提问结合重点、多媒体投影。教具:

多媒体

讲授提要和时间安排:

1.鼻窦分组及各鼻窦开口部位。15分钟

2.慢性鼻炎的临床特点,分型及各型的临床表现,各型的鉴别要点及处理原则。20分钟

3.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15分钟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局部症状、诊断方法及主要治疗手段。15分钟

教课教材:耳鼻咽喉科学(第六版)湖

稿

鼻部解剖及生理

鼻:外鼻、鼻腔、鼻窦

一、外鼻:形如一个基底在下方的三边锥体。

1.名称: 鼻根——上端位于两内眦之间连于额部。

鼻尖——下端向前突起称~。鼻累——两者之间为~。鼻背——鼻累的两侧为~。

鼻翼——鼻尖两旁的半圆形膨隆部分称~。鼻唇沟——鼻翼与面颊交界处有鼻唇沟。鼻小柱、前鼻孔。

2.支架:

①骨性支架——上颌骨额突,额骨鼻突,鼻骨。②软骨: 隔背软骨:(1)鼻外侧软骨;(2)鼻中隔软骨(四方软骨)。大翼软骨:(1)外侧脚——构成鼻翼的支架;(2)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的前下缘构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

隔背软骨的底面观略似“↑”形,两侧鼻背板(鼻外侧软骨)内缘的上段与鼻隔板(鼻中隔)的前缘互相融合,与鼻骨及上颌骨额突共同支持鼻背。

外鼻软骨性支架借致密的结缔组织紧密附着梨状孔边缘,各软骨之间亦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梨状孔: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内缘及上颌骨腭突的游离缘共同围成。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突,外缘接→左右两侧上颌骨额突。下缘——以软组织与鼻外侧软骨相同。

特点:上部窄而厚,下部——宽而薄,易受外伤而骨折。鼻骨骨折可行复位(举例)。3.外鼻的静脉:(1)内眦V及面V→颈内,颈外V;(2)由内眦V→眼上、眼下V→颅内海绵窦。

特点:①与海绵窦相通;②无瓣膜(与身体其他静脉不同点,可上行也可倒流);③面部、疖肿挤压可引起海绵窦炎症(危险三角区)

稿

内眦V、面V:眼上V,眼下V→海绵窦,鼻上唇疖肿挤压↓海绵窦血栓性V炎。

N:外鼻的运动神经是面N。感觉N——三叉N的第1支(眼N),第二支(上颌N)的分支:筛前N,滑车上N,滑车下N及眶下N。

L:主要汇入下颌下淋巴结及腮腺淋巴结。

二、鼻腔:为一狭长腔隙,顶窄底宽,前后径大于左右径,前起前鼻孔,后止后鼻孔通鼻咽部。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侧,每侧鼻腕包括:鼻腔:①鼻前庭:有皮肤覆盖,富于皮脂腺和汗腺,毛囊,故可发生疖肿;外侧鼻翼,内→鼻中隔小柱(又称可动中隔)。在鼻前庭皮肤与鼻腔本部粘膜交界处的外侧部分,相当于大翼软骨外侧脚的上缘处,有一弧形隆起,称鼻阈,为鼻前庭最狭窄处亦称前内鼻孔,在行前鼻镜检查时,不要越过此界。②鼻腔本部。

鼻腔本部——二孔四壁 二孔:前、后鼻孔。

前鼻孔——鼻翼的游离缘,鼻小柱及上唇围绕而成。

后鼻孔——蝶骨体,蝶骨翼突内侧板,腭骨水平部后缘,犁骨后缘围绕而成。

四壁——内、外、顶、底。1.顶壁:

很窄,呈穹窿状。前段倾斜上升,由额骨鼻部与鼻骨构成,后段倾斜向下,主要由蝶窦前壁构成,中段水平,为分隔颅前窝与鼻腔的筛骨水平板,板上多细孔,又称筛板,薄而脆受外伤时易发生骨折,且为鼻部手术的危险区(禁区)。

2.底壁:

即硬腭的鼻腔面,与口腔相隔,前由上颌骨腭突,后由腭骨水平部构成。

3.内壁:

即鼻中隔的软骨性和骨性部分。

主要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组成。相当于鼻中隔前下方,血管汇聚成丛,称黎氏动脉丛(little’s)该处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称“易出血区”(主要是血管丰富)。(静脉丛——克氏区)。湖

稿

鼻阈(Limen nasi)——相当于大翼软骨外侧脚的上缘处,有一弧形隆起,为鼻前庭最狭窄处,亦称内孔(ostium interrum)。

鼻丘或鼻堤(agger nasi)——在中鼻甲前方的鼻腔外壁上有一小丘状隆起。

下鼻道的前上方有鼻泪管的开口。

中鼻道(middle meatus)外壁上有两个隆起,前下者呈弧形嵴状,名钩突(uncinate process),后上者内含气房,名筛泡(cethmoid bulla),均属筛骨。二者之间有一半月裂隙,称半月裂孔(semilunar hiatus)。

嗅沟(olfactory sulcus):

其在中鼻甲游离缘平面以上的部分称嗅沟,亦称嗅裂。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总鼻道(common meatus)。

原则:1).体贴关心病人,操作轻柔;

2).细心,认真; 3).操作正规。

4.外壁:三甲三道

外侧壁上有突出于鼻腔中的三个骨质鼻甲,三个鼻甲依次缩小1/3,呈阶梯状排列,前端的位置又递次后退1/3。下鼻甲为一独立骨片——下鼻甲骨,中、上鼻甲则为筛骨的一部分突起。

下鼻甲前端接近鼻前庭,后端距咽鼓管咽口约1cm~1.5cm故下甲肿大时可引起鼻塞,咽鼓管的通气引流会受到影响,引起——卡他性中耳炎。

在中鼻甲前方的鼻腔外壁上有一小丘状隆起,称鼻丘或鼻堤,在临床上有时做封闭注射用。

相当于中甲后端的后上方近蝶窦底处有一骨孔,称蝶腭孔,向外通翼腭窝,为蝶腭神经及血管出入鼻腔之处。蝶腭N节位于此窝内。

上鼻甲:

居于鼻腔外壁的后上部,位置最高,但最小,有时仅为一粘膜皱襞,作前鼻镜检查时,为下,中甲所遮而看不到。后上方有蝶筛隐窝,蝶窦开口于此。

嗅沟:中甲游离缘平面以上部分称~(或嗅裂)总鼻道:各鼻甲与中隔之间的间隙称总鼻道。

稿

1.下鼻道:前上方在鼻泪管开口,离下甲前端1.5cm处是上颌窦穿刺的适宜进针部位。(此处骨壁薄,易刺透)。

2.中鼻道:钩突,筛泡,半月裂隙。

外壁上有两个隆起,前下者呈弧形嵴状名钩突,后上者内含气房名筛泡,均属筛骨,二者之间有一半月裂隙,称半月裂孔,为前组鼻窦的开口所在。

依次为:前——额窦开口;后——前组筛窦开口;最后——上颌窦开口。

前、后筛窦是按开口所在部位分,但在标本上无法详解。临床上利用其解剖特点,辨别鼻窦炎症所在。

3.上鼻道:

内有后组筛窦开口。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鼻腔血管:A:颈内A→眼A→筛前、筛后A→中甲平面以

上(前、后上部,包括中隔区),颈外A→上颌A→蝶腭A→中甲平面以下(后部、下部)。

特点:

1.小A无弹力层——对化学分子刺激非常敏感 2.呈多孔状——管壁薄,有利于交换 3.小A、V吻合(A、V直接吻合),故血管舒缩性非常敏感。4.有小海绵窒——热时收缩冷时膨大,使加温面扩大。鼻腔的N:

1.感觉N:三叉N→第一支(眼N)和第二支(上颌N)的分支。

2.嗅N:

分布于嗅区粘膜中的嗅C,嗅丝经筛孔穿过筛板,进入嗅球。嗅N的鞘膜由硬脑膜延续而来,故手术损伤嗅区粘膜,继发感染延伸入颅→鼻原性颅内并发病。

3.植物N:

交感N——岩深N,交感N兴奋↑→鼻粘膜血管收缩。

付交感N——面N→岩浅大N,付交感N↑→鼻粘膜血管 扩张,分泌物↑↑。

稿

鼻窦

鼻窦:系鼻腔周围颅骨中的一些含气空腔,左右成对,共计四对,依其所在颅骨命名。各窦均有窦口与鼻腔相通。按其解剖位置及窦口所在部位,可将鼻窦分为前后两组。

前组鼻窦: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均开口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陷窝

故在施行前鼻镜检查时,如见中鼻道有脓→前组鼻窦发炎所致。

后组鼻窦发炎时——嗅沟积聚有脓,或在后鼻镜下见上鼻道或嗅裂后段有脓。

各鼻窦的发育不同,出生时,上颌窦较大约8~10(前后径),×3~4(宽)×3~5(高)mm,发育与出牙及换牙有关,9岁时体积约25×18×18mm,窦底与鼻腔底相平,15岁时与成人接近。

出生时筛窦已出现,较小,发育迅速,额窦和蝶窦尚未发育,分别在2岁及4岁时才出现,故初生婴儿即可发生上颌窦炎或筛窦炎。

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在4对鼻窦中:①最大,②位置最低,③窦口最高,④发病率最高

5壁:

1.前壁——中央最薄,略凹陷,称尖牙窝,行上颌窦根治术时经此凿入窦腔,眶下孔→眶下N及血管通过。

2.后外壁——颞下窝毗邻,近翼内肌,上颌窦肿瘤破坏此壁侵及翼内肌时可引起张口困难。

3.上壁——即眶底,故眶内疾病及窦内疾病可相互影响,尤多见于肿瘤,囊肿及外伤。

4.底——为牙槽突,故牙根感染有时可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与上颌第二双尖牙及第一,二磨牙关系密切)。

4.内壁——系鼻腔外壁的一部分,后止方有上颌窦口通入中鼻 道。

筛窦(ethmoid sinus)

位于鼻腔外上方的筛骨内,呈蜂房样,每侧有气房约10个;

稿

依其窦口所在部位将筛窦分为前后两组:前组筛窦开口于中道,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前、后筛窦两组约以中鼻甲附着缘为界。

外壁——与眶内容物相隔的纸样板及泪骨(眶内壁),故在筛窦炎症时可引起眶内蜂窝组织炎或脓肿及球后视N炎等并发病,筛窦囊肿或肿瘤破坏此壁可使眼球向外向前移位。

内壁——为鼻腔外壁的一部分,附有上甲及中甲,下界为筛泡,位于中鼻道内。

顶壁——是额窦底壁和颅前窝的一部分。

筛窦前与上颌骨额突及额窦相接,后与蝶窦相接。

额窦(frontal sinus)

居额骨鳞部的下部。大小,形状极不一致,有时可一侧或两侧未发育。

前壁——额骨外板,较坚厚,常含骨髓,故当额窦炎症或额骨外伤后感染可发生额骨骨髓炎。

后壁——借额骨内板与额叶硬脑膜为界,并有血管穿过此壁入硬脑膜,为引起鼻源性颅内并发病途径之一。

底壁——为眶顶及前组筛窦之顶,其内侧相当于眶顶的内上角,甚薄,急性额窦炎时此处可有明显压痛,额窦囊肿破坏此壁可使眼球向外,下方移位。

在底壁内侧尚有额窦开口,一般经鼻额管通入中鼻道前段(半月裂隙)

内壁——即分隔两侧额窦的额窦中隔上段常偏曲。

蝶窦

位于鼻腔后上方的蝶骨体内,发骨大小不一,由蝶窦中隔分为不相对称的两腔。

顶壁——大多数向下凹陷,构成蝶鞍底部,故可经蝶窦取除脑垂体肿瘤,两侧尚有海绵窦。

侧壁:上方——有视N压迹。下方——有颈内动脉压迹和三叉N上颌支压迹。

后壁——为蝶骨体骨质,发育特大的蝶窦其后壁与颅后窝相隔的骨板有时甚薄。湖

稿

前壁——中央形成喙部,与中隔的筛骨垂直板和犁骨后缘相接。蝶窦的自然开口位于喙部两侧。

下壁——即后鼻孔及鼻咽顶部。两侧位于翼突根部处有翼管神经孔。

鼻腔的生理功能

一、呼吸功能

二、嗅觉功能

三、共鸣功能——鼻塞时(闭塞性鼻音)

开放性鼻音(软腭麻庳)

鼻窦功能:对共鸣、减轻颅骨重量、维持头部平衡起一定作用。

人类鼻窦粘膜无嗅N未梢,故亦无嗅觉功能。

每次鼻呼吸时,鼻窦内的空气出入交换量仅为其容量的千分之一,故对调节温度和湿度都作用不大。

慢性鼻炎

定义:系鼻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伴有不同程度的机能紊乱。

包括:慢性单纯性,慢性肥厚性,干燥性,萎缩性,干酪性等5种。病因:

(一)局部原因: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可转化为慢性鼻炎,为其主要的致病原因。

2.邻近病灶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鼻中隔偏曲影响鼻腔引流等长期刺激和影响的结果。

3.鼻腔用药不当或为时过久,如长期滴用血管收缩剂,特别是滴鼻净,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4.职业及环境因素,长期吸入污染的空气,鼻粘膜受到物理和化学因子的刺激和损害,可造成慢性鼻炎。

稿

(二)全身因素:

许多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结核、心、肝、肾疾病等,某些急性传染病,营养不良,如:或维生素A、C缺乏,内分泌失调,妊娠期。

慢性单纯性鼻炎

原因:是基于鼻腔血管的N调节功能紊乱使付交感N占优势,交感N呈相对抑制状态而引起:

1.血管扩张,腺体分泌↑,粘膜肿胀,分泌物↑为特点的慢性炎症。

症状:

一、鼻塞:

特点:1.间歇性:白天活动后,天气热,鼻塞↓。

2.交替性:夜晚,静坐,寒冷,鼻塞↑,侧卧右→右鼻塞,侧卧左→左鼻塞。

二、鼻涕多

常为粘液样,有感染时可稍稠为粘脓性。检查:1.鼻粘膜肿胀,主要是下鼻甲

2.下鼻甲呈暗红色

3.鼻腔内有较粘稠之粘液分必物,多积于鼻底部及下鼻道。

三、治疗:

1.血管收缩剂:1%麻黄素,1%E+F,滴鼻净<1周。2.鼻腔冲洗(在分泌物较粘稠情况下)。3.抗菌素(1~5%链抗素)4.病因治疗

慢性肥厚性鼻炎

常由单纯性鼻炎演变而来

特点:是以粘膜及黏膜下层,甚至骨质均有增生,肥厚,病变主要在下甲及中甲前端或相对应的中隔粘膜。

症状:

1.鼻塞:单侧或双侧持续性,血管收缩剂滴鼻效果差。湖

稿

2.嗅觉↓:长期鼻塞,嗅分子不能达到达嗅N→嗅觉↓。3.鼻涕不多:因粘膜增生肥厚,腺体受压,故分泌↓→涕不多。

4.若肥大的下甲后端压迫咽鼓管咽口可出现耳鸣、听力↓。检查:

下鼻道内有少量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不勿擤出。

(一)鼻粘膜增生,肥厚,鼻腔被肥大的下甲所堵塞;

(二)粘膜肿胀,呈苍白粉红色或淡紫红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状,以下鼻甲前端及其游离缘为重。

(三)用探针触压下甲表面,有硬实感,不凹陷,或虽呈凹陷,但不易立即恢复。

(四)血管收缩剂不敏感,局部应用麻黄素类药物,粘膜不收缩或收缩很少。

治疗:

(一)下鼻甲粘膜尚能收缩者,治疗方法基本同慢性单纯性鼻炎,效果不显著,可行下鼻甲粘膜下硬化剂注射,使粘膜产生疤痕组织,减轻鼻塞。

下甲粘膜硬化法:常用的硬化剂有:5%碳酸甘油,5%鱼肝油酸钠,2%普鲁卡因甘油,50%G、S。80%甘油,(二)冷冻方法

(三)下甲粘膜不能收缩者。

行:a: 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术:原则不宜超过下甲的1/3,如切除过多→继发性萎缩性鼻炎,b:对骨性肥大者,宜作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既可改善腔通气引流,又无损于鼻粘膜的生理功能。

干燥性鼻炎

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慢性炎症。

病理改变:

鼻中隔粘膜因经常受粉尘的刺激,鼻中隔软骨部前段发生小V曲张,上皮摩烂,纤毛柱状上皮变为复层鳞状上皮,腺体消失而粘膜逐渐干燥。

病变特点:只限于鼻腔前部,主要在鼻中隔前1/3部。症状: 湖

稿

1.鼻干燥感,涕少或伴有鼻痒 2.鼻出血,量少或涕中带血 3.少量结痂 检查:

①鼻粘膜呈灰白色或暗红色,表面干燥有薄痂。主要在鼻中隔前1/3及下甲前端,痂皮无臭味。

②粘膜浅表糜烂,血管曲张。治疗:

1.润滑剂:Neb menthat co 石腊油,滴鼻

2.抗菌素:1~5%链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眼膏 3.维生素类,维生素C、B2、A 4.加强劳动防护(带口罩)

萎缩性鼻炎

特征:是鼻腔粘膜,骨膜及骨部发生萎缩及鼻内有脓痂形成,嗅觉消失。如鼻内伴有奇臭者,则称“臭鼻症”。

病因:

学说甚多,可归纳为两类

(一)原发性:认为本病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过去学者认为此病

干燥性鼻炎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鼻炎,发病与气侯和职业因素有密切并系,在粉尘多和气象干燥的环境,鼻粘膜因长期受刺激而产生病变。此外,维生素缺乏也可引起粘膜改变,更易发生干燥性鼻炎。

症状:(病变特点,只限于鼻腔前部,主要在鼻中隔前1/3部)。1.鼻腔前部干燥——因粘液腺体萎缩,粘液分泌物↓所致。2.分泌物过于粘稠不易排除。使中隔粘膜上皮发生糜烂,甚至溃疡,形成穿孔。

3.轻微鼻出血,涕中带血或混有血痂(粘膜干燥,毛血管曲张,挖鼻损伤)。

4.鼻内有刺痒感,异物感,患者经常的揉鼻挖鼻借以减轻症状。湖

稿

检查:

1.鼻粘膜干燥充血,其上附有痂皮或粘稠的分泌物。2.粘膜表面糜烂或有溃疡,故检查时操作应轻柔,防止出血。3.鼻粘膜及鼻甲无萎缩现象,嗅觉正常,痂皮亦无臭味,这是与萎缩性鼻炎的重要区别。

治疗:

1.加强劳动防护,改善工作环境(带口罩等)2.保持鼻腔粘膜湿润,冲洗鼻腔/日(生理盐水)

3.鼻内滴药使鼻粘膜湿润,生理盐水或润滑剂Ned menthat.Co,石腊油

4.抗菌素(1~5%链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眼膏)5.维生素类:维生素C、B2、A

萎缩性鼻炎

主要表现是:鼻腔粘膜,骨膜和鼻甲骨萎缩,鼻腔宽大。鼻内有脓痂形成,可发生恶臭(臭鼻杆菌),并有明显嗅觉障碍,臭味重的又称臭鼻症。

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二种

(一)原发性:病因尚不明,过去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植物N失调,内分泌紊乱,某些特殊细菌(如臭鼻杆菌,类白喉杆菌等)的感染,营养不良(如维生素A、B2、D缺乏)血中胆固醇合量↓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学说虽多,但无定论,近来随免疫学的发展,发现萎缩性鼻炎患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的紊乱,并通过免疫法测定证实。因此本病可能是因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等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继发性,此类病因明确

1.局部因素:a:多继发于鼻腔疾患之后,如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脓性分泌物的长期刺激。

b:高浓度工业粉尘,有害气体的长期接触

C: 鼻手术下鼻甲切除过多或短期内多次鼻腔手术引起的鼻粘膜广泛损伤。

2.全身因素:

特殊传染病(结核、梅毒、麻风)对鼻的损害等。病理改变:

早期粘膜仅呈慢性炎症改变,继而发展为进行性萎缩。湖

稿

特征:粘膜与骨部血管逐渐发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海绵状静脉丛炎,血管壁结缔组织增殖肥厚→管腔缩小或闭塞。血循环不良→粘膜,腺体骨膜及骨质萎缩。纤维化。复层或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转化为无纤毛的鳞状上皮。

症状:

(一)鼻咽干燥感:由于腺体萎缩分泌物↓,以及长期张口呼吸所致。

(二)鼻塞:脓痂堵塞鼻腔而致鼻塞或因鼻腔N感觉迟钝,虽有空气通过,但不易感觉而误觉鼻塞。

(三)鼻出血——鼻腔粘膜干燥,易致血管破裂出血,挖鼻或用力擤出干痂时,亦可损伤粘膜引起出血。

(四)嗅觉障碍——由于嗅区粘膜萎缩,嗅觉减退或消失。鼻腔内虽有大量脓痂堆积而不自闻其臭。

(五)头痛、头昏——由于鼻腔宽大,吸气时冷空气刺激鼻粘膜,脓痂堆积或伴发鼻窦炎,皆可引起头痛,头昏。

(六)恶臭:因臭鼻杆菌,变形杆菌等致臭细菌在脓痂下繁殖生长,脓痂中的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恶臭。

检查:

1.自幼发病者可影响鼻部发育而呈鞍鼻,鼻梁宽而平。2.鼻腔粘膜干燥,鼻甲缩小,尤以下鼻甲为甚。3.鼻腔宽大,通过鼻腔直接看到鼻咽部。

4.鼻腔内可有大量灰绿色脓痂充塞,清除脓痂后,可见粘膜萎缩。干燥,甚至糜烂而易出血。

5.萎缩病变向下发展,咽喉粘膜可有同样改变。预防:

1.注意增强体质,改善环境及个卫生。

2.注意对维生素的摄取(特别是维生素A、B)。

3.鼻部施行手术时,注意不可切除组织过多,积极治疗鼻窦炎。

治疗:

(一)全身治疗。1.维生素疗法:一般认为维生素A有保护粘膜上皮及增强结缔组织抗感染的能力。可维生素A,5万~10万单位/日,鱼肝油丸,2#,tid,维生素B2——有促进组织细胞代谢的作用。10mg,tid,湖

稿

烟酸——有扩张血管,改善鼻腔粘膜血液循环之效。10mg,tid。

2.组织疗法

(二)局部治疗 1.鼻腔冲洗 2.滴鼻药:

(1)润滑性或刺激性滴鼻剂:Ned menthal co,50%蜂密,清鱼肝油等——可促进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增加血循环,减少鼻内干燥和臭味并可使鼻腔痂皮软化,便于擤出。

(2)1%链霉素液滴鼻,能抑制杆菌生长,减少炎性糜烂,以利上皮生长。

(三)手术疗法:主要目的是减少鼻腔空气流量防止鼻腔水分蒸发,粘膜干燥和结痂形成。

1.鼻腔外侧壁内移术有一定疗效。

2.鼻腔粘骨膜下埋藏充填自体骨或库藏骨,塑料,硅橡胶等。3.近年用鼻前孔关闭术。

4.我院近来采用上颌骨(鼻腔前壁)转移带蒂骨瓣埋置术效果甚佳。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一、定义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为一常见病,多继发于急性鼻炎,病变是指鼻窦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重者不仅影响鼻窦粘膜,累及骨质,而且还可引起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并发症。

二、病因

(一)全身因素

1.全身抵抗力↓——过度疲劳,受凉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以及生活环境不卫生所致。

2.全身性疾病——贫血,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不足。3.急性传染病——上感、流感、麻疹、猩红热、白喉等。

(二)局部因素

1.鼻腔疾病妨碍鼻窦通气引流: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异物,肿瘤等。湖

稿

2.邻近病灶感染的影响:扁 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牙源性炎症。

3.直接感染:鼻窦外伤骨折(开放性)异物穿入鼻窦。游泳后用力擤鼻将污水挤入鼻窦内均可引起感染。

4.鼻腔内填塞物留置时间过久。

5.气压改变:高空飞行迅速下降时,窦腔形成相对负压,鼻腔炎性分泌物→吸入鼻窦→发炎。

三、致病菌

多为:化脓性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

其次为杆管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变形杆菌。牙源性——多为厌氧菌感染,脓液常带恶臭。

但在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病人中,80%为杆菌且厌氧菌属者多见。

四、症状:

(一)全身症状:鼻窦炎常继发于上感或急性鼻炎,使已有症状加重。

出现:畏寒、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

(二)局部症状: 1.鼻塞:由于鼻腔粘膜肿胀和分泌物增多所致,多为持续性,患侧明显。重者可致暂时性嗅觉↓或丧失。

2.多脓涕:鼻腔内潴溜大量脓性或粘脓性鼻涕。不易擤出。若为牙流性鼻窦炎,病人往往自觉鼻涕发臭。

3.头痛及局部疼痛:头痛为鼻窦炎常见症状,其发生原因为——分泌物潴溜及窦内粘膜肿胀压迫神经未梢所致。

另外细菌毒素刺激神经未梢亦可引起头痛。

前组鼻窦炎所引起头痛——多在头颅表面的额部及面部。后组鼻窦炎所引起头痛——则多位于头颅深部,引起颅底或枕部疼痛。

各自特点:

急性筛窦炎:一般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头顶部。

前组——与额窦炎相似

后组——与蝶窦炎相似(枕部)湖

稿

急性上颌窦炎:前额部痛,晨起轻,午后重还可能伴有同侧面颊部胀痛或上列磨牙疼痛。

急性额窦炎:前额痛,有明显的时间规律。由于窦腔分泌物一夜间的潴留→压迫窦腔粘膜→产生反射性疼痛。故晨即感头痛,渐渐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全部消失。

急性蝶窦炎:眼球深处钝性疼痛,可放射到头顶部,耳后部,还可引起早晨轻,午后重的枕部头痛。

五、检查:

1.详细询问病史及分析病史(头痛特点)

2.前鼻镜检查所见——鼻粘膜明显充血,尤其是窦口附近的粘膜明显。中鼻甲红肿,鼻腔内大量脓涕,体位引流(见书28页)为阳性。(10-15分钟)

3.若考虑牙源性上颌窦炎,必须检查牙齿(口腔科)。4.鼻腔窦内窥镜检查。

5.X线鼻窦拍法检查——鼻额位,鼻颏位(柯、华氏位)6.上颌窦穿刺(诊断性)(但需全身症状已控制,无发热,抗生素控制下施行)。

六、诊断:

根据病史及检查头痛的特点,一般不难诊断。

七、并发症:

由于抗生素药物的广泛应用,鼻窦炎的并发症已很少见。

八、治疗:

(一)原则:1.根除病因,(牙源性拔除牙齿)

2.保证引流通畅

3.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二)一般治疗:适当休息

(三)使用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以防转化为慢性。

(四)血管收缩剂:1%E+F+抗生素+激素→混合滴鼻→以利引流

(五)理疗:局部热敷,超短波,磁疗→促使炎症吸收消退。

(六)上颌窦穿刺冲洗法:在全身症状消退及局部炎症基本控制后施行。

部位:距下鼻甲前端约1-1.5cm鼻腔外侧壁处。

稿

药物冲洗:生理盐水或灭滴灵液,注入药物杭生素,激素和糜蛋白酶,也可以根据药敏选药物。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chronic Suppurative sinusitis)是鼻部疾病中最常见者,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之后,但牙源性上颌窦炎可慢性起病,部分筛窦炎亦有开始即慢性者。

凡一侧或两侧各鼻窦均有炎症者,称全鼻窦炎(pansinusitis)

一、病因

多因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获彻底治愈,因而迁延所致。

其他病因与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基本相似。

二、致病菌

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但多为混合感染。

三、症状:

(一)全身症状:

常见的是精神不振,易疲倦,头昏,记忆力↓及注意力不集中等。

(二)局部症状:

1.多脓涕:为此病人的主要症状之一,以病侧明显,主要为粘脓涕或脓性。若为后组鼻窦发炎,鼻涕倒流入鼻咽,病人感“痰多”。

2.鼻塞:轻重不等,常因鼻粘膜肿胀,鼻甲息内样变,息肉形成或鼻内分泌物较多所致。

3.头痛:不一定有头痛,若有,亦不如急性严重。一般多属钝痛、闷痛,多因细菌毒素被吸收→脓毒性头痛。也可由于窦口阻塞→窦腔内空气被吸收后形成负压,而产生真空性头痛。

鼻窦炎引起头痛的特点:

1.头痛常伴鼻塞,流脓涕与嗅觉减退等鼻部症状。2.头痛多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

3.鼻腔通气引流改善后头痛可减轻,头部(低头、弯腰、咳嗽)静脉压↑时头痛加重 湖

稿

四、检查及诊断:

(一)病史

(二)鼻腔检查:

1.前鼻镜下所见:①前组鼻窦炎:中鼻道有脓。②后组鼻窦炎:嗅裂有脓下流。

2.体位引流观察

10-15分钟

(三)窦内窥镜

(四)X线鼻窦拍片及断层拍片。

(五)上额窦穿刺或导管冲洗法。

(六)C、T扫描

五、治疗:

(一)滴鼻药:血管收缩剂——(1%E+F、抗生素、激素)混合滴鼻。

滴鼻净成人<1周,小儿不宜用→药物性鼻炎

(二)上颌窦穿刺(上颌窦炎),每周1~2次(注入药物),上颌窒内置管冲洗(保留置管一疗程10天)

(三)负压置换疗法(取代疗法)

适用于:慢性筛窦炎,慢性额窦炎,慢性蝶窦炎,或全组鼻窦炎。

方法:见书66页所述 注意点:

1.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鼻出血,鼻部手术后伤口未愈,高血压病人不宜用本疗法。

2.吸引器负压控制在180mmHg(24KPa)

(四)鼻额管冲洗法(现已少用)

(五)辅助手术疗法:(中甲切除、鼻息肉摘除、鼻中隔矫正术)排除窦口受阻→以利引流。

慢性鼻窦炎病人的护理 篇5

【关键词】 上颌窦穿刺置管引流冲洗 小儿 慢性鼻窦炎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 76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23-01

小儿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上颌窦最多见,容易导致患儿出现纳差、记忆力下降、头痛和流涕等一系列状况[1],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为了加强对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本组研究对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20例慢性鼻窦炎患儿采取上颌窦穿刺置管引流冲洗和一系列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會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1~2013年收治的小儿慢性鼻窦炎采取上颌窦穿刺置管冲洗给药治疗的有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6-14岁,平均11.2岁;左侧5例,右侧7例,双侧8例;病程4月-2年,平均1.4年;患儿均为单侧或双侧上颌窦炎,穿刺前经相关临床检查、鼻部CT诊断并确诊,无手术禁忌证窦内置管采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患儿取坐位,在鼻内镜下以1%麻黄素加1%丁卡因棉片置于中鼻道粘膜,开放窦口;以1%麻黄素加1%丁卡因棉片置于距离下鼻甲前端约1.0cm下鼻甲附着处(此处骨质较薄),进行表面麻醉,为求麻醉效果,可重复麻醉1-2次,每次10-20分钟;麻醉成功后,持穿刺针于下鼻道常规穿刺点刺入至有落空感,确认进入窦腔,用50ml注射器抽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腔数次,至到冲洗液清亮,无脓液为止,冲洗结束注入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各1支;取长约20cm的一次性无菌腰麻管自穿刺针芯置入窦腔并用手固定,将穿刺针循腰麻管缓慢退出,置管留于鼻外约5cm,用手术切口保护膜粘贴于同侧面部皮肤上,管口以无菌纱布包扎,胶布固定。每日遵医嘱用50ml无菌注射器抽取0.9%NS反复冲洗窦腔数次,至冲洗液清亮为此,冲洗结束再注入庆大毒素和地塞米松各1支,一日两次,疗程3-7天;同时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1-2疗程后拔管。

1.2.2 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穿刺前常规完成抽血化验、心电图、胸片、鼻部CT检查,无手术禁忌症。术前1日沐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做好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由于本组患者均为幼儿,对穿刺器械会产生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拒绝治疗,护士采用安慰性、激励性语言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通过为患儿讲故事、发放小礼物的形式来提高治疗依从性,树立治愈出院的信心,使患儿接受和主动配合治疗,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穿刺前需备好相关急救物品和药品,以便及时处理术中发生病情变化。(2)术中护理:在穿刺过程中指导患儿有规律深呼吸,减轻紧张情绪;可根据患儿兴趣、爱好与患儿聊天,转移注意力;可播放一些轻音乐,促使患儿尽量身心放松[2],能更好地配合穿刺。严密观察患儿脉搏、呼吸、血压、面色,如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情况,可让患儿平卧休息片刻,再进行穿刺;如出现意识丧失,可用力按压其人中穴可促进意识恢复。置管过程中鼓励患儿积极配合,切勿乱动乱抓,以免置入窦腔的管道滑脱,致置管失败。(3)术后护理:术毕嘱患儿取半卧位休息,指导患儿尽量避免弯腰、擤鼻、咳嗽、打喷嚏,以免管道脱出增加穿刺痛苦。告知家属在给患儿洗脸时避免牵拉导致管道滑脱。遵医嘱每日冲洗窦腔2次,注意管道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本组18例患儿均穿刺置管一次成功,期间无管道滑脱情况,治愈拔管出院;仅2例穿刺时出现休克症状,发生率为3.23%;其中1例(1.61%)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经平卧休息数分钟缓解;1例(1.61%)发生晕厥,经平卧,按压人中等处理后在60s内恢复清醒。

2 结论

上颌窦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是近年来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穿刺过程中往往因患儿哭闹、不配合等情况导致穿刺置管失败,可见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是保障治疗成功的关键。在本组研究中,我科通过术前、术中耐心的心理疏导及术后全面、细致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有效降低了不利因素的发生,减轻了患儿治疗的痛苦,大大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洁,杨兴林.小儿慢性鼻窦炎50例穿刺置管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B):38.

[2]关艳霞.上颌窦穿刺冲洗术治疗鼻窦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214.

慢性鼻窦炎病人的护理 篇6

关键词:鼻窦炎,置换疗法,护理措施,疗效分析

慢性鼻窦炎为耳鼻喉科多发性疾病, 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该疾病在儿童中比较常见, 且儿童正处于发育阶段。因此, 鼻窦炎的治疗均采用保守治疗[1,2]。日前, 临床多采用鼻窦负压置换方式进行治疗, 效果较好。本文就鼻窦置换疗法对患有慢性鼻窦炎患儿的护理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儿84例, 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2例。治疗组患儿中, 男25例, 女17例, 年龄3~14岁。对照组患儿中, 男26例, 女16例, 年龄4~13岁。鼻窦炎患儿在进行鼻腔检查时有鼻黏膜充血、肿胀并伴随下鼻甲肥大现象, 更严重的是鼻道内部会有可见性的脓液积蓄。在进行CT及X线片检测时, 其鼻黏膜在不同程度增厚, 同时鼻窦腔的相对密度也在不断增高。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通过鼻窦负压置换进行治疗, 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治疗组患儿给予心理护理、系统性护理以及健康指导。

1.2.1 心理护理

患儿在进行疾病治疗前均存在紧张、恐惧的心理, 因此治疗前需消除患儿紧张情绪[3]。护士需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 及时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知识与治疗方法, 尽快了解患儿的喜好, 采取体贴与鼓励的方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 促进患儿主动配合相关治疗[4]。

1.2.2 系统性护理

及时清理患儿鼻涕, 鼻窦置换治疗中需对吸管内的分泌物性质、颜色及实际的量进行仔细观察, 并定时向患儿询问有无不适应的情况[5]。若吸引时间过长会直接造成患儿出现头痛、耳痛及流鼻血等症状, 应及时停止吸引。治疗完成后, 利用干纱布将患儿鼻部的异物擦净, 叮嘱患儿头部直立20 min, 此时不可进行擦鼻与弯腰等动作。

1.2.3健康指导

出院时, 应告知患儿及其家属预防感冒, 一旦出现流鼻涕和头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6];叮嘱患儿进行体育锻炼并增加营养的供给, 加强患儿的抵抗力, 时刻避免可能接触到的过敏原;同时给予鼻窦置换治疗中出现慢性疾病的患儿定期进行护理, 从而不断增强患儿的信任感。既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 又加强了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儿患儿的鼻塞、头痛及流鼻涕情况, 同时进行X线检查鼻窦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未出现鼻塞、头痛及流鼻涕的现象;在进行X线片检查时, 其无明显异常;有效:患儿头痛、鼻塞等现象逐渐减轻, 鼻腔中的实际分泌物也逐渐减少;在进行X线片检查时, 其侧鼻腔厚度增加并伴有窦腔浑浊现象;无效:经过多次治疗后, 患儿的流鼻涕、鼻塞及头痛等现象均无十分明显的改变, 甚至严重;在进行X线片检查时, 其鼻窦腔的厚度增加且窦腔浑浊[7]。总有效率 (%) =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目前, 对于慢性鼻窦炎的治疗, 临床多采用鼻窦负压置换方式, 实际临床效果较好, 已受到广大学者的一致好评。本文针对鼻窦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患儿的护理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鼻窦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患儿并给予系统性护理, 可提高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增强治疗信心, 同时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 治疗效果佳。

参考文献

[1]田理, 丁红, 谢强, 等.通窍鼻炎软胶囊治疗慢性鼻炎 (肺虚邪滞证) 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 2012, 30 (10) :70-72.

[2]张名霞, 张秋航, 王振霖, 等.老年慢性鼻-鼻窦炎患儿术后普米克令舒鼻雾化吸入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3) :64-65.

[3]渠晨晖, 寿建伟, 郭艳, 等.深海盐水鼻腔灌洗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 12 (3) :177-179.

[4]王东方, 高凉琴.慢性鼻炎鼻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08, 35 (1) :16-20.

[5]郑巧玲.鼻窦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护理体会[J].吉林学, 2010 (36) :6852-6582.

[6]许庚, 李源.儿童慢鼻性窦炎手术治疗的思考与临床诊疗指导[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3, 38 (4) :241-241.

慢性鼻窦炎病人的护理 篇7

关键词:置换疗法,慢性鼻窦炎

儿童鼻窦炎较为常见, 近年来颇受重视。其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成人不尽相同。儿童慢性鼻窦炎多因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而迁延所致。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儿童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我们入选的标准是持续鼻窦炎症状和体征3个月以上, 或每年发作鼻窦炎4次以上。置换疗法是利用负压吸引法使药液进入鼻窦, 应用于额窦炎、筛窦炎和蝶窦炎, 最宜用于儿童慢性化脓性全鼻窦炎者。莆田市第一医院在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对118例儿童慢性鼻窦炎在一般治疗的同时, 给予鼻窦置换疗法, 取得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8例中, 男孩66例, 女孩52例, 年龄5~15岁。患者均有间歇性或经常性鼻塞, 黏液或粘脓性鼻涕, 常频发鼻出血, 病情严重和病程迁延者可表现精神不振, 食欲差、瘦弱及全身症状等。

2 治疗方法

2.1 先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收缩鼻黏膜, 让窦口开放, 擦尽鼻涕。

2.2 取仰卧, 垫肩或头低垂位, 使下颌颏部与外耳道连线与水平线垂直。

2.3 用滴管自前鼻孔徐徐注入0.5%的甲硝唑注射液于鼻腔, 药物须能淹没所有鼻窦开口。

2.4 用连接吸引器 (负压不超过24k Pa) 的橄榄头塞入治疗侧前鼻孔

(不能漏气) , 同时另一手按住对侧前鼻孔, 嘱咐患者均匀地发出“开—开—开”之声 (使软腭将鼻咽与口咽隔离封闭) , 同步开动吸引器, 持续1~2秒, 有节奏地将橄榄头急速移去, 再重塞上, 反复行之6~8次, 如此可使鼻腔和窦腔发生交替性正负压力, 将药液吸入窦腔内。

2.5 一侧即毕, 依同法再施对侧。

术毕患者坐起, 吐出口内和鼻腔内药液及分泌物, 部分药液将仍留于鼻窦内。此法可每隔1日施行一次, 相隔不宜超过4日, 否则效果不佳。如4~5次不见效, 应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 治疗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详细介绍置换疗法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配合时的注意点, 消除患者的顾虑及恐惧。尤其是小儿患者应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除了语言上表达关心外, 还应给予肢体上的爱抚, 如在操作过程中应用语言鼓励表扬, 可拉拉手或抱一下的亲昵动作, 以消除陌生和恐惧, 增加安全感, 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 消除不良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3.2 操作护理

(1) 操作前应备齐用物及药品, 调好吸引器压力, 一般压力控制在24k Pa之内; (2) 操作中动作要轻巧, 避免橄榄头损伤鼻前庭皮肤, 可在治疗完毕时在鼻前庭皮肤上涂金霉素眼膏, 防止皮肤糜烂; (3) 操作中应仔细观察吸出物的量、性状以决定吸引时间, 防止吸引时间过长引起鼻腔黏膜损伤而发生鼻出血; (4) 操作完毕应将橄榄头、吸引器及连接管浸泡消毒处于备用状态; (5) 操作注意点: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鼻腔手术后、高血压、鼻出血者禁用此法。

3.3 康复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鼻窦炎的知识及预防方法, 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抵抗力, 预防感冒, 多呼吸新鲜空气, 避免在尘土较大的环境中久留, 并教会患者正确的擤鼻方法。

4 结果

在118例患者中, 治愈82例 (69%) , 患儿症状消失, 鼻腔、鼻窦黏膜恢复正常。好转23例 (19%) , 无效13例 (11%) , 总有效率达89%。

5 讨论

慢性鼻窦炎病人的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科确诊为慢性鼻窦炎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A、B组, 其中A组44例, 男23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 (42±3.8) 岁;B组36例, 男20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 (41±4.9) 岁。临床表现头痛、鼻塞、流脓鼻涕、嗅觉障碍。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检查和体格检查确诊, 排除鼻息肉患者, 均无严重心脑肝肾疾病, 均能耐受鼻腔冲洗, 两组治疗全程均用鼻渊通窍颗粒15 g, tid;克拉霉素0.25 g, qd[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组治疗

1.2.1. 1 用物准备

0.9%生理盐水、20 m L注射器、橄榄头、吸引器。

1.2.1. 2 操作方法

护士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以取得知情同意。患者取卧位, 头向后仰, 使颏部与外耳道口的连线与床面垂直, 向双侧鼻孔滴入鼻炎灵2~3m L保持5 min, 以充分收缩中鼻道黏膜, 再滴入0.9%生理盐水2~3 m L, 使吸引器负压不超过24 Kpa (180 mm Hg) , 护士将连接于吸引器的橄榄头塞入滴药液的鼻孔, 另一侧用手指捏紧, 嘱患者均匀有节奏连续发出“开-开-开”的声音。吸引1~2 s, 吸出窦内分泌物, 再重复上述操作吸引6~8次, 同法治疗对侧, 然后嘱患者坐起, 使进入窦内的药液存留在鼻窦内。本法隔日1次, 共4周。

1.2.2 B组治疗

1.2.2. 1 用物准备

洗鼻器、无碘海盐、温度计、沸开水、冷开水。

1.2.2.2操作方法

护士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取得知情同意。护士将无碘海盐5 g加沸开水, 再加冷开水至250 m L,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至37℃~41℃, 即为2%的温盐水。第一次洗鼻最好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完成。第一步:站立于洗手盆前, 上身前倾, 低头, 头稍偏向一侧, 将灌洗头轻轻塞入上方一侧鼻孔, 洗右侧鼻腔用右手拿洗鼻器, 洗左侧鼻腔用左手。第二步:微微张嘴, 用口平静呼吸, 轻捏洗鼻瓶, 让温盐水缓慢注入一侧鼻腔, 盐水多半会从另一侧鼻孔流出。第三步:将灌洗头移开鼻孔, 松开让洗鼻器回气, 同时用鼻子呼气将鼻腔里的盐水从鼻孔喷出, 交替灌洗两侧鼻腔, 残留在鼻子里的盐水不必当时完全擤干净, 可让其自然排掉。洗鼻时护士指导患者在冲洗时不要讲话, 不要用力擤鼻或做吞咽动作, 否则容易使洗液顺咽鼓管进入中耳腔, 引发中耳感染;也不要用鼻吸气, 以免引起呛咳和误吸[2]。洗鼻时要小心, 在停止吸水后, 才把头向后仰, 不然水就会进入肺部, 会引起咳嗽。每次洗鼻后将洗鼻器用自来水洗干净, 凉干备用。本法隔日1次, 共4周。

1.3 两种方法疗效评定

治愈:鼻塞、头痛、流脓涕、黏膜水肿症状消失, 鼻窦无脓性分泌物;好转:鼻塞、头痛、流脓涕、黏膜水肿症状明显改善, 鼻窦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鼻塞、头痛、流脓涕、黏膜水肿无改善, 有很多脓性分泌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对鼻腔冲洗的结果, 见表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对鼻腔冲洗效果见表2, A组总有效率97.7%, B组总有效率47.2%,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窦腔常积存脓性分泌物, 且比较黏稠, 如果长期迁延不愈, 窦腔黏膜表面会形成细菌黏液痰, 将增加治疗的难度, 即使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疗程亦会延长, 甚至导致耐药或抗感染无效的后果, 常需通过清洗窦腔, 以恢复窦腔黏膜纤毛排放系统的功能, 从而从根本上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目的。该方法护理操作要点在于患者取仰卧垂头位, 肩下垫枕, 伸颈垂头使颏与外耳道口之连线与床面垂直, 使所有鼻窦的窦口均位于下方, 便于滴入洗液及吸引, 用间歇吸引窦腔形成负压, 一方面使窦腔内浓液得以排出, 另一方面向鼻内注入药液, 能有效通过鼻窦自然开口进入窦腔, 停留在鼻窦内能有效清理脓性分泌物, 冲洗病原微生物, 减少炎性物质存留, 从而减轻对鼻窦黏膜水肿、炎症及神经末梢的刺激, 达到减少出血及头痛的目的, 亦可鼻腔手术前、后洗鼻, 效果更好。其操作方便, 费用低廉、疗效佳、缩短疗程, 减轻经济负担, 减轻药物毒副作用, 患者依从性好。如果护理方法实施不当, 患者体位不正确, 不能配合负压吸引节奏, 该法则难以奏效。

温盐水鼻腔冲洗是借用一定压力将生理盐水送入鼻孔, 流经鼻前庭 (露在头部外面的部分) 、鼻窦、鼻道绕经鼻咽部, 或从一侧鼻孔排出, 或从口部排出。通过以上路径, 借助于生理盐水自身的杀菌作用及水流的冲击力, 将鼻腔内已聚集的致病及污洉排出, 从而使鼻腔恢复正常的生理环境, 恢复鼻腔的通气排放功能。有清洁、保健、预防和辅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作用, 其缺点只能清洗到鼻前庭和下鼻道的前部, 不能到达鼻窦, 只能达到清洁鼻腔起到保健作用。另外该方法洗鼻时容易鼻子吸气容易引起呛咳和误吸, 如致洗液顺咽鼓管途径倒流进入中耳腔, 引发中耳感染[3]。

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前均有恐惧和紧张心理, 护士在护理操作前要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讲解时要态度和蔼,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方法、治疗目的, 以保证患者能主动配合, 顺利完成治疗[4]。

本研究结果提示鼻窦负压置换冲洗疗法较温盐水鼻腔冲洗疗法应用于慢性鼻窦炎的护理效果好, 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慢性鼻窦炎恢复有积极意义, 值得临床推荐使用。本研究因病例数有限, 随访时间不够长, 该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以后还要加大病例数, 进一步进行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临床医学[J].2012, 38 (4) :313-314.

[2]黄河银, 何恒胜, 徐欧, 等.两种洗液冲洗鼻腔对内镜鼻窦手术后疗郊的对比[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3, 20 (7) :353-355.

[3]吴美芝.鼻内镜术后应用高渗盐水冲洗鼻腔的护理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3 (8) :218-219.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篇9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围术期护理

慢性鼻窦炎 (chornic sinusitis) 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 指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可单发于一个鼻窦, 常多个鼻窦同时受累。患者出现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 引起视力障碍、嗅觉减退或消失,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因其可加重患者呼吸道感染症状, 严重者可引起颅眼肺并发症, 导致视力改变、感染加重甚至死亡。本病可通过手术治疗, 鼻内镜手术利用冷光源光线强、照明好的优势, 在明视下操作, 治疗慢性鼻窦炎可清除致病因素, 重建鼻腔和鼻窦的通气引流, 使黏膜纤毛功能得以恢复, 使多数慢性鼻窦炎患者可治愈, 广泛应用于临床[2]。做好鼻内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对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我院对5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方法, 运用整体护理观念, 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慢性鼻窦炎患者共52例, 其中男性患者30例, 女性患者22例, 年龄13~80岁, 平均年龄38.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 行CT检查确诊, 主要临床表现:鼻塞、流涕46例, 头晕、头痛31例, 嗅觉减退5例, 耳鸣4例。

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表面麻醉加局麻下行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 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配合。

1.2.1 术前护理:

(1) 术前指导:鼻内镜手术大多为择期手术, 患者入院时, 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患者的主管医师和护士, 消除其因环境陌生而引起的紧张、焦虑等心理。告知患者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后, 仔细向患者介绍鼻内镜手术的优点、手术的大概过程、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使患者对该疾病及鼻内镜手术有初步的了解, 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恐慌心理。强调科室先进的技术力量和系统完善的护理措施, 请一些同类手术成功患者做现身说法, 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术前准备:术前指导患者练习掌握经口呼吸方法, 便于应对术后鼻腔填塞状况[3]。指导患者加强营养, 戒除烟酒, 注意保暖, 保障良好的睡眠,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协助完善各项检查, 术前1 d备皮、剪鼻毛, 洗头, 告知患者晚餐勿过量进食, 以防术中呕吐。术晨冲洗清洁鼻腔, 肌注鲁米那0.1 g及阿托品0.5 mg。

1.2.2 术中护理[4]:

患者头部抬高15°~30°平卧位, 术野常规消毒铺巾, 备好温热的无菌生理盐水, 用于术中清洗鼻内镜镜头, 每次清洗镜头后以无菌擦镜纸轻拭, 避免镜头模糊影响手术。术中适当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 有助于减缓其紧张情绪。嘱患者勿将双眼过于紧闭, 便于观察术中有无复试、瞳孔异常变化等。术中注意观察记录患者出血量, 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的变化。准备凡士林纱条若干用于填塞鼻腔止血。

1.2.3 术后护理

(1) 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半卧位休息有利于减轻鼻部充血和水肿。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一般术后3 d内不高于38.5℃的低热多为吸收热, 无需特殊处理。若持续低热3 d以上或出现高热, 则提示存在感染等并发症, 需遵医嘱应用抗生素等进行治疗[5]。保持床单元整洁, 病房安静、温湿度适宜。鼓励患者坚持半流质饮食, 选择富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 保证蛋白质的摄入与, 注意少食多餐。同事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因大便干结导致鼻腔内伤口出血。 (2) 心理护理:患者术后肠由于疼痛、呼吸不畅等情况, 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 用亲切得体的言语解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告知患者保持稳定情绪, 及时做好心理调适。 (3)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6]:观察患者口腔分泌物或鼻腔有血液大量渗出, 应及时检查鼻咽部, 协助医师进行止血处理。术后48 h内注意观察患者眼眶有无瘀血, 眼球有无突出。取出鼻腔填塞物后若有清水样液体流出, 低头时加重, 提示可能有脑脊液鼻漏, 应嘱其绝对卧床休息, 禁止擤鼻, 避免剧烈咳嗽和鼻腔局部用药, 并尽快协助医师进行相应处理。术后24 h内给予麻黄素滴鼻剂和石蜡油滴鼻剂, 以收缩血管, 减少出血、渗出, 并保持鼻腔湿润。术后24~48 h抽出填塞物, 常规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后用滴鼻液滴鼻。

1.2.4 出院指导:

应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鼻腔卫生, 注意休息, 增强体质, 进食清淡、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膳食,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物, 注意防寒以免感冒。遵医嘱按时使用滴鼻剂,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鼻腔冲洗方法, 有利于鼻窦黏膜的恢复。强调术后复查的重要性, 出院后4周内每周复查1次, 5~8周每2周复查1次, 9~24周每4周复查1次, 定期清除鼻腔内痂皮, 观察创面变化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2 结果

本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予以护理配合, 治愈率94.23% (49/52) 。无1例术中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有多种因素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 其病因非常复杂, 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细菌和 (或) 真菌感染, 变态反应, 黏液性质和量的变化, 纤毛功能障碍, 细菌生物膜等等。以上病因可导致鼻和鼻窦纤毛功能受损, 黏膜肿胀, 固有膜水肿, 血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窦口变小, 黏液分泌增加, 分泌物大量淤滞, 细菌清除受阻, 这又引起或加重黏膜炎性反应, 并使黏膜通气减少、纤毛功能障碍, 形成恶性循环[7]。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是本病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能实现明视下彻底清除鼻窦病变, 充分开放窦口, 改善鼻窦引流, 而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极小, 可尽可能保留正常黏膜功能, 是一种微创手术。

本文对我院52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配合以围术期整体的护理措施, 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积极的术前准备, 术中及术后护理, 结果显示治愈49例, 治愈率率94.23%, 无1例术中术后并发症。因此, 运用整体护理理念配合鼻内镜手术, 对慢性鼻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Au J1, Rudmik L.Cost of outpatient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anadian government:a 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pproach[J].Int Forum Allergy Rhinol, 2013, 3 (9) :748-754.

[2]Nam KY, Kim JB.Treatment of dental implant-related maxillary sinusitis with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ntra-oral approach[J].J Korean Assoc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4, 40 (2) :87-90.

[3]黄鸣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和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1, 19 (4) :275-276.

[4]彭旭光.鼻窦炎术前准备探讨 (附4例术前晕厥报道) [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23) :159.

[5]刘小群, 陈均, 王俊人.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24) :3815.

[6]杨朝晴.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术期的护理[J].当代医学, 2013, 19 (36) :115-116.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10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相继增多,而随之而来的肾损害也相应增加,临床统计资料显示,每百万人口中每年有100人~150人发生慢性肾衰竭。不难看出此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危害。本病病情进展缓慢,但其病程一般是不可逆的,其治疗伴随一生,晚期病人只能靠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因此,此病的提早预防,提早发现,提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将2011年—2013年期间我科收治的192例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病因: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遗传性肾病、各种小管间质性肾病,以及各种继发性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多发性骨髓瘤等均可引起慢性肾衰。在我国常见的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及梗阻性肾病等。[1]

临床分期 由于肾功能损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程度和特点,根据内科学第六版教材,按病人的症状、血肌酐、尿素氮等分为四期:

2.1肾储备能力下降期 Ccr>50ml/min,BUN,Scr在正常范围,体内代谢平衡,不出现症状(血肌酐在133~177μmol/L(2mg/dl))。

2.2氮质血症期 25ml/min < Ccr<50ml/min,BUN>7.0 mmol/L,Scr>177μmol/L,病人有乏力,食欲不振,夜尿多,轻度贫血等症状。

2.3肾衰竭期 10ml/min < Ccr<25ml/min,BUN>17.9 mmol/L,Scr>450μmol/L,病人出现贫血,血磷水平上升,血钙下降,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

2.4尿毒症期 Ccr<10ml/min,BUN>17.9 mmol/L,Scr>707μmol/L,酸中毒明显,出现各系统症状,以致昏迷。[2]

3 護理

3.1一般护理

3.1.1休息和活动 病人应多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病情稳定者,可适当活动。观察病人活动时有无疲劳感、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活动后心率、血压改变。病情较重、心力衰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1.2饮食护理 严格的饮食治疗对延缓病情发展尤为重要。饮食原则是给予病人优质低蛋白质、低磷、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慢性肾衰竭病人因疾病缘故食欲减退,应通过适当增加活动量,尽量使食物色、香、味俱全,来改善病人的食欲,并保持就餐地点环境整洁,要少量多餐。

3.1.3皮肤护理 水肿病人要加强皮肤的保护,用温水勤洗澡。皮肤瘙痒时勿用力抓挠,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忌用肥皂和刺激性液体清洗皮肤,瘙痒难耐者可遵医嘱使用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等。

3.1.4口腔护理 患有慢性肾衰的病人要注意口腔卫生,护士应指导自理病人早晚刷牙,多漱口,不能自理的病人要做好口腔护理。

3.2 病情观察 在护理慢性肾衰竭病人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意识、出血倾向及有无继发感染等。对重症病人及昏迷病人要做好防护,防止发生意外。并做好尿量和体重的监测

3.3用药护理 病人在用药期间,要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效果,贫血病人在使用促红素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有无头痛、高血压、癫痫发作等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血常规。使用骨化三醇治疗肾性骨病时,要监测血钙、血磷浓度;必需氨基酸疗法,宜口服给药,若需静脉输入,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

3.4心理护理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患者及家属思想压力大及经济负担过重等情况的发生,并且慢性肾衰竭患者常易出现精神抑郁状态 。因此,护士应给予同情,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疾病有关知识,耐心解答病人的疑虑,做好心理疏导,使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5健康指导 由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程较长,在患病期间所接受的治疗措施不同,对疾病的认知不同,自制力和依从性亦不相同,因此,护士应在接触患者的第一时间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将健康行为信息传播给患者及家属,进而建立起伙伴式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指导病人适当活动,避免劳累。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感染,同时加强生活护理,做好口腔和会阴部护理,防止感染。居住场所要保持整洁,经常开窗通风,合理饮食,注意营养搭配,自我监测体重和尿量,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1] 张志萍,浅谈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家庭治疗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9月第24期.

上一篇:旅游景点资料下一篇:非言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