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效果评估

2024-07-26

建设效果评估(精选十篇)

建设效果评估 篇1

随着国家宽带提速战略的不断深化, 尤其是FTTH的快速发展, 固网宽带接入范围和带宽都大幅增加, 3G向LTE阶段演进, 移动网节点数量也将大量增加, 全业务发展形势下, 光缆网作为传输系统及业务网承载的重要基础, 本地网快速拓展的前提条件, 瓶颈主要体现在接入层光缆, 无论是移动业务还是FTTH、大客户专线及其它, 不仅对接入层纤芯数量有量的飞跃, 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对光缆的要求也不尽一样。

二、基于接入主干光缆建设模式分析

采用接入主干光缆建设模式, 接入层光缆一般分为主干光缆、配线光缆和引入光缆。其中:主干光缆连接汇聚节点和接入层交接箱或光缆交接节点, 用于完成区域和道路的覆盖。主要的功能是汇聚配线层光缆或者是分散的用户接入光缆的业务, 并提供至汇聚节点的迂回光缆路由, 有效的提高主干光缆资源的共享能力。

接入主干光缆建设模式是目前运营商面向全业务发展接入的成熟解决方案。对比传统的业务引接模式, 通过对接入主干的统筹建设, 可以实现: (1) 适应全业务快速部署。随着3G/FTTH/大客户业务的快速发展, 接入光缆规模、覆盖大大增加, 传统跟随业务建设的接入模式被动、周期长, 在业务密集区域问题更加突出, 接入主干光缆通过预先规划统筹建设实现业务快速、灵活接入。 (2)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综合引入与主干段分开, 可以使接入点光缆独占管道资源的距离减少到最小;并且通过一次性敷设大对数纤芯, 有利于提高主干路管孔使用资源效率 (缓解管道资源瓶颈) 。引入光缆的减少, 缓解了局前引入管孔及局房面积的压力。 (3) 纤芯统筹规划。通过纤芯统筹规划, 可以实现灵活调度和纤芯保护。 (4) 减少故障点及衰耗。跳纤点少, 减少故障点及衰耗, 提高光缆结构安全性。

三、接入主干光缆建设效果评估指标

建立光缆网建设效果评估指标的目的是:期望通过系列量化指标、对光缆网络建设进行评估, 从而细致掌握网络规划、建设、安全、效率各方面的详细情况, 能够定量给出评测数值, 定性给出结论。

对于运营商而言, 所有基础网络建设都基于两个目标、五个出发点:1、运营目标:出发点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降低建设成本2、建设精品网络目标:出发点建设安全稳定、灵活高效、维护管理便利的基础网络。因此, 本篇分析也从以上五方面进行建设效果评估指标的探讨。

3.1满足全业务发展需求

为体现接入主干对全业务的具体支撑能力, 可通过两个量化指标进行评估: (1) 城区光交接点密度:衡量接入主干光缆和光交接点建设对全业务接入支撑能力的关键指标, 光交接点包含具备光交接功能的基站和接入间、室外光交箱等;计算方法:城区内光交接点总数/城区面积; (城区面积指有效面积, 为城市范围内有固网/无线站点接入业务需求的面积) 该指标反应的是覆盖与业务匹配的关系, 并非越大越好, 并且, 因各地市区域业务发展差异距大, 指标上也会有差异。 (2) 光交接点覆盖距离:控制性指标, 在规划初期建设可以指导地市合理设置光交接点, 避免光交接点覆盖范围过密或过大。

关于光交接点覆盖半径的测算, 理论参考《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手册》关于光交接区覆盖区域经济性模型, 与覆盖区域内的用户节点数量相关, 有如下结论:

3.2降低网络建设成本

站点平均接入距离可以作为评价接入主干降低接入成本的关键指标。

在站点平均接入距离的分析上, 通过对标接入主干光交引入的站点接入距离与未建设接入主干的站点接入距离进行。

3.3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资源使用效率可通过以下两个利用率指标进行评测: (1) 主干纤芯利用率:是衡量主干光缆建设后, 各段光缆平均纤芯使用效率的指标。接入主干光缆通过统筹全业务接入需求, 一次性敷设大对数光缆, 实现了纤芯资源综合利用, 降低了业务接入的建设成本, 也提高主干光缆建设后的纤芯资源使用效率。 (2) 主干管道管孔 (子管) 占用率:是衡量主干光缆建设后, 主干管道包括利用原有管道的管孔 (子管) 占用率情况。采用这个指标作为资源使用效率指标, 需要更关注的是接入主干通过一次性敷设大对数纤芯, 提高主干路管孔使用资源效率, 特别是在那些密集城区管孔资源瓶颈的区域, 主干光缆建设模式对缓解资源紧张的局面, 避免后期管孔瓶颈扩建, 有极大的资源改善作用。

3.4提升网络安全稳定

在接入层, 评估网络建设对节点安全性提升的关键指标就是站点成环率。站点则包括基站、接入间及重要客户节点。

接入主干光缆建设后, 不仅提升光缆对全业务接入的支撑能力, 接入主干对接入业务节点的路由保护能力也更加灵活。可以同时结合主干光缆建设, 对进行原有移动 (或固网) 站点链改环、拆环优化, 并对现网重要政企客户提供路由保护。

3.5提高维护管理效率

接入主干纤芯规划使用结合业务种类、按等级预先分配各站点独占纤芯、共享纤芯及预留纤芯, 接入业务统一从光交引接。因此, 避免了光缆建设开天窗方式接入业务, 跳纤点减少, 故障点及衰耗也减少, 这些对比分析都可以作为提高维护管理效率的评估指标。

四、接入主干光缆建设效果评估案例

以南方某运营商XX市的2012年接入主干光缆的建设后效果作为案例进行指标评估小结: (1) 该地市在1086平方公里的城区有效面积内, 共设置光交接点1643个, 城区光交接点密度达到1.51个/平方公里, 光交接节点覆盖半径在密集城区控制在300~500米左右, 一般城区在500~1000米左右; (2) 2012年的接入主干建设后, 采用光交接入的移动基站数量达到218个、室分/WLAN站点达到376个, 基站平均接入距离由1.40下降至1.19公里、室分/wlan由1.1下降至0.9; (3) 现网的接入主干光缆建设规模达到2854公里, 接入主干已进行全业务接入, 纤芯利用率达到49%;在密集城区, 对比建设主干光缆和未建设主干业务开通管孔占用率降低达到20%-30%; (4) 在接入主干光缆覆盖的业务区域内, 站点成环率由58%提升至60%; (5) 在接入主干光缆环上, 业务节点安全性受限于主干光缆长度和环上站点成环率, 而不是环上的总节点数量, 节点安全性得到提升, 更加便于维护管理;光缆环上的跳纤点, 故障点及纤芯衰耗也大大减少。

综上小结进行评估, 可见:该地市2012年主干光缆网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符合光缆网统筹建设的总体战略, 主干光缆建设后, 接入层网络无论在能力、效率和安全性上都有显著提升。

但是该地市作为南方大省的省会城市, 对比其它同规模城市, 光交接点覆盖密度人小于2, 北方已经达到3~4, 光交接点覆盖较薄, 对全业务的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并且, 光交接点设置较少的原因也是因为在这些城市, 室外光交接箱市政报建困难, 建议地市在设置光交接点的策略上, 可考虑更多利用室内机房或接入间等比较稳定的节点资源。

并且, 2012年接入主干建设后纤芯利用率达到49%, 可见地市运营商已经认识, 接入主干光缆建设带给光缆基础网络从“被动接入”向“面向业务、深度覆盖”的战略讯息。后期, 建议进一步加大光缆基础深度覆盖, 在支撑现有移动、固网业务的基础上, 积极利用接入主干开展大客户及视频监控等业务, 不仅有利于提高了接入主干使用效率, 也大大降低基础网络接入成本。

五、结束语

本分析报告采用的评估指标, 也许还不全面, 有待后期的光缆网建设及评估中去发掘和完善, 更多能够关联评价网络建设的指标。但是, 通过效果评估也给接入光缆网建设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为后期规划建设、评估分析建立模板, 建议跟随后期工程建设、接入主干光缆网建设效果评估应及时开展和反馈。

摘要:首先介绍接入主干光缆的建设背景、建设策略选择、对比传统网络的优势分析, 然后, 从满足全业务发展需求、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网络安全稳定性、提高维护管理效率等五方面进行建设效果评估指标的探讨, 最后以某运营商建设效果实例对评估指标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接入主干光缆,对比分析,评估指标,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岳武, 郑锐生, 面向多业务的移动接入光缆网建设模式探讨[J], 广东通信技术, 2007年第1期

[2]郭丽娜, 光传输网络优化与评估分析[D], 天津大学, 2007年

[3]张建忠, 邢玉领, 传输网网络评估技术在本地网网络优化中的应用[J], 邮电设计技术, 2009年06期

[4]牟春波, 光纤接入网建设模式的新发展[J], 移动通信技术, 2010年第11期

活动效果评估 篇2

做一场活动的评估,需涉及到活动的很多方方面面,有关活动评估,先说明一下:

1.评估是要有目的性:通过对整个活动开展的评估,找出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为今后类似活动的更好开展,积累经验,以求完善。

2.有关评估的内容:评估些什么,为哪些方面做评估,四个关键项目,少一不可; ①、活动的准备工作评估 ②、活动执行过程评估 ③、活动费用评估 ④、活动效果评估 做一份活动效果评估,首先要把活动做一个简单且明确的概述: 活动概述:

先写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还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又或是为了提高销售额等等。再有就是活动由哪里申请,于何时在哪个地点举办,举办了一场什么样主题活动。这些简明扼要的活动说明都是必不可少的

说明了活动情况过后,就要对活动准备工作做评估了

一、活动准备工作评估:

在做评估前,首说明确准备工作是什么? 准备工作包括:

1.活动参与人员:活动负责人、活动执行人、活动监控(由谁监管)

2.活动准备事项:活动地点、活动的现场布置、活动宣传、活动必备器材设备(例如螨虫检测仪)、活动奖品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事先与活动负责人提前做好联系,以准备妥当。3.广告宣传,信息发布:说明宣传方式、信息发布人群。

简单说明了准备工作后,开始对准备工作进行评估:

评估整个活动的前期准备安排工作:例如整个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均依据方案于活动开展时间前准时安排到位,说明人员、物资、广告宣传到位等;各岗位人员到位等。对整个前期安排进行评估与估测。

有关活动过程的评估是最重要的:

二、活动执行过程评估:

首先要说明活动的执行过程是什么,然后再进行评估。

活动执行情况包括:

1、人员安排:在活动地点安排的导购服务人员情况。

2、物品配送:活动物料原计划如何安排,特殊情况需另行说明,在实际执行中又是如何安排等等。

3、活动流程:活动中的工作要依据流程执行,如几人负责接待,几人负责硬件设置的准备,几人负责记录登记活动情况等。

4、活动数据核准:详细到活动结束后由谁负责核对、审核,包括通知情况,客数,销售等

说明活动的执行过程,再对活动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活动中出现的任何情况,包括很多细节方面。是否给活动产生了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顾客的意见如何,有没造成负面影响。评估参加活动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情况,服务的好坏是否给顾客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或者是特别的优质服务情况有没有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评估正负面影响为后续效果带来的可能性。总结出整个活动执行过程。

三、活动费用评估:

先算出各项费用预算:如硬件设施的准备、活动主持的邀请、广告宣传费用、促销人员工资、帐篷、宣传单、赠品等。以及最后费用预算的合计。

说明费用预算后再结合实际费用支出进行评估。

评估费用的节支问题:本着节约的原则,评估出有哪些方面节约了活动费用。必要时可以附上节支表:包括费用项目、预算费用、实际费用、节约费用等

有关活动效果的评估,会直接关系到以后的活动是否能更好的开展,所以最后的活动效果也是每一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四、活动效果评估

从取得的成绩方面来讲:

1、影响人数:包括通知人数、参加人数、实到人数。

2、影响面:如果有比较有规模的大型活动,那么它对同城同类商城所带来的影响如何,如果

是小型活动,那么它对顾客群体的影响如何,对商场内其他品牌影响又如何。是否达到了活动预期的要求范围。

3、品牌提升:通过活动的开展,对于已经拥有一定市场基础的品牌是否在顾客认知度上又进一步的得到提升。

4、促进销售:活动的开展,是否扩大了影响面,提高了知名度,这些无疑决定了对销售能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顾客对商城的信心与认可度。

五、五、把活动的不足在最后一个系统的评估:

活动不足:

1.比如活动方案是否完善: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宣传力度是否达到;

2、对于活动的信息传达有无不妥,哪里欠缺,比如有没有顾客不知道有这活动等等。

建设效果评估 篇3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评估;构建

智能配电网是以配电网高级自动化技术为基础,使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组成一个高级信息系统,利用各种智能设备,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管理、控制和优化,从而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的评估也越来越重要,对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进行评价能有效的提高供电可靠性、优化电能质量,提高电网资产的利用率,对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评估的必要性

对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进行评估,能有效的找出配电网建设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为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对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进行评估能有效的增加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协调好电网的经济运行状态,提高电网接受新能源的能力,提高电网资产的利用率。对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进行评估还能有效地增加配电网的社会效益,因此,对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进行评估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

2.1安全性和可靠性指标的构建

智能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只有保证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保证智能配电网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1安全性指标

智能配电网的安全性指标主要是电压的合格率,电压合格率是检测配电网供电质量的主要方法,电压合格率可以分为四个等级,高压配电网的电压合格率为前两个等级,中低压配电网的电压为后两个等级。电压合格率的计算公式为:电压合格率=(1-电压超限时间/总运行统计时间)×100%。

2.1.2可靠性指标

智能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有供电治愈率、治愈速度、持续电压间断频率等。供电治愈率是指配电网系统因故障造成停电的治愈能力,供电治愈率越高则智能配电网的可靠性越高,供电治愈率的计算公式为:供电故障自愈率(%)=[Σ(每次故障自愈的户数)/Σ(每次故障影响的用户数)]×100%。治愈能力是衡量智能配电网的治愈能力,治愈速度越快,则智能配电网的设备投入量越多,因此,在控制治愈速度时,要根据用户负荷確定。持续电压间断频率是衡量持续3min以上的电压间断率,持续电压间断频率越小,智能配电网的可靠性越高,持续电压间断频率计算公式为:持续电压间断频率=[Σ(每次持续电压间断户数)/总用户数]×100%。

2.2设备利用率和技术装备指标的构建

设备利用率和技术装备是衡量智能配电网资产状况的重要指标。设备利用率指标主要体现为主变负载率,主变负载率的计算公式为:主变负载率=[主变年最大负荷/(主变容量×功率因素)]×100%,主变负载率可以分为90%、60%-90%、30%-60%、30%等四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主变台数的负载指标。

技术装备指标有智能化配电网容量比、配电自动化终端覆盖率、智能化变电站容量比、分布式能源装机容量比、智能电表应用率、变电一次设备智能化率能。智能化配电网容量比是体现配电网的应用水平,其计算公式为:智能化配电网容量比=(智能配电网容量/全部配电网电容量)×100%;配电自动化终端覆盖率是反映配电自动化和设备利用的关系,其计算公式为:配电自动化终端覆盖率=(“两遥”以上功能开关台数/配电开关总台数)×100%;智能化变电站容量比是体现智能变电站的应用水平,其计算公式为:智能化变电站容量比=(智能变电容量/中变电容量)×100%;分布式能源装机容量比是体现配电网系统中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容量,其计算公式为:分布式能源装机容量比=(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总装机容量)×100%;智能电表应用率是反应某一电网区域中智能电表数和总电表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智能电表应用率=(智能电表数/总电表数)×100%;变电一次设备智能化率是直接和高压侧相连的设备与总设备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变电一次设备智能化率=(变电一次设备中智能设备数/总一次设备数)×100%。

2.3发展性、互动性、协调性指标的构建

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性、互动性、协调性是保证智能配电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性指标有智能配电网变电容载比、供电能力充裕度等,智能配电网变电容载比是反应总变电容量对负荷增长的控制量,其计算公式为:变电容载比=电压等级变电总量/电压等级全网最大负荷;供电能力充裕度是体现电网适应电力负荷变化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供电能力充裕度=(电网目前最大负荷水平/电网最大负荷供应能力)×100%。

互动性指标是体现配电自动化系统和其他系统交换信息的能力,常选用高级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普及率来衡量互动性指标。协调性指标有智能输配电网变电容量比、高中压智能配电网变电容量比等,智能输配电网变电容量比是反应高压配电网和主干网在变电容量中的协调性,其计算公式为:输配电网变电容量比=(上级主干网变电容量/高压配电网变电容量)×100%;高中压智能配电网变电容量比是反应35kv高压配电网和10kv中压配电网在变电容量中的协调性,其计算公式为:高中压配电网变电容量比=(35kv变电容量/10kv配变容量)×100%。

3.总结

智能配电网建设效果的评估对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和规划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配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设备利用率和技术装备、发展性、互动性、协调性等方面构建评估指标,为智能配电网系统提供了完善的评估指标,从而为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敬敏,施婷.智能配电网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06):65-69.

[2]张心洁,葛少云,刘洪等.智能配电网综合评估体系与方法[J].电网技术,2014,38(01):3642-3646.

[3]姚刚,张海彪,李满堂.基于GIS的配电网智能评估规划系统[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3,29(01):51-54.

建设效果评估 篇4

当今世界, 舆论战愈发成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不断加强此建设力度。公开资料显示, 美空军139特种作战连队在阿富汗战争中使用EC-130ERP飞机建立了飞行广播站, 取得了良好效果。印度军队在卡吉尔冲突的检讨报告中公开提出“媒体即力量”, 并且成立补充信息总局, 对全印军的媒体活动进行统一管理……

2013年, 美通社分析综合业界一些RIO模型和指标后, 提出了“RESULTS”模型, 即Reach (到达) 、Engage (互动) 、Sociability (社交) 、Usability (易用) 、Longevity (长尾) 、Transaction (交易) 、Sentiment (情感) 。这个模型针对当前网络的巨大发展导致媒体日益趋向互动、社交和快速阅读的方向变化进行的优化, 侧重于从内容传播的角度来衡量传播的效果。我们发现, 在实际操作和测量中, 这套效果评估模型对于当前信息时代以内容传播为主的舆论战效能的具体测量中, 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也对我军舆论战建设方向有着良好的启发意义。

二、到达的意义

美通社RESULTS评估模型的第一指标即Reach (到达) 。具体指需要对内容发布的渠道, 覆盖的地域, 行业, 接触媒体与受众的数量、质量等进行横向参考和比较。事实上, 要使舆论战传播的内容达到可预见效果, 到达率则为最基本保障。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 美军采取嵌入式报道方式邀请世界各国记者加入军中, 发布内容立即覆盖这些媒体所在国。对于我军, 如何增加信息发布渠道、地域和受众数量等, 依然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自2008年中国成立国防部新闻事务局以来, 军队信息发布的数量、内容和质量都有空前提高, 但笔者认为, 还应补齐对外宣传的短板。针对这种情况, 印度要求军队领导人坚持与外国媒体记者保持良好关系。美军提出战略传播这一概念, 将触角伸向了好莱坞电影、美剧和电脑电视游戏中, 试图从潜移默化中达到信息到达。近年来, 我军也进行了这方面的一系列探索, 如拍摄反映军旅的电视电影, 但实践的力度仍然需要加强, 需要提前进行舆论战战场建设, 特别针对国外媒体, 以期扩大未来战争我方披露内容的覆盖人群的广度。

三、互动与社交

RESULTS模型接下来的影响指标为互动和社交。在互联网时代, 通过对受众停留阅读的时间、博客网站的评论数等进行纵向参考, 以期获得衡量受众对内容的兴趣与参与度。针对这一特点, 我军舆论战建设的第二个关键点即为如何提高受众的互动程度。如今社交网络已经成为舆论战另一个无声战场。伊朗选举风波、中东乱局等, 很大程度都是由社交媒体推动。由于社交媒体泄漏任务、人员、位置等机密的风险较高, 事实上各国军队对社交媒体都非常谨慎。2011年, 美军出版《美国军队社交网络官方指导手册》, 要求军人们在社交网络领域注意一些必要的安全细则, 以色列等国则不允许军人使用社交网络。另一方面, 为争夺社交媒体这一新战场, 各国也不遗余力。印度在2013年初, 由主管军队新闻的补充信息总局在“推特”和“脸谱”上建立了名为“印度军队”的页面, 赢得印度民众普遍好评。我国首先亟须在国际各主要社交网络中建立页面, 使用世界主要语言进行内容发布, 防止单方面失声;其次, 是针对世界各主要社交网站, 建立更加专业的公关团队, 负责与各国网民良好互动, 驳斥别有用心的不良攻击;再次, 强化议程设置能力, 加强对世界舆论的研究和把控, 确保互动环节的舆情即便不能为我所用, 也不会被剑伤身。

四、易用与长尾

该模型指出, 易用即为衡量企业内容的易用性与友好程度, 包括易于阅读、易于分享、多媒体/移动化等展现形式及元素的完整性等参考指标。而长尾则是衡量企业内容在搜索引擎中的能见度, 包括在长期过程中的搜索引擎提及品牌的网页数量、浏览次数、品牌或目标关键词自然排名、新闻收录量等参考指标。笔者认为, 易用性给用户带来的良好体验, 是提高用户使用黏度的重要因素。如IOS、安卓系统带领苹果三星如日中天, 而塞班系统则使诺基亚桑榆暮景。以互联网新闻为例, 没有合适的新闻软件, 我方发布的信息在浩瀚的咨询海洋中可能会被立即淹没。所以我军舆论战建设即需要制作针对各种专业的APP软件, 或利用各成熟权威媒体的新闻软件开辟专栏进行信息传播。这种软件要针对潜在舆论战假想敌的国情、语言、宗教等提前制作, 要长期发布权威新闻消息, 提高民众对该软件的认可, 增强用户体验, 提高用户黏度, 以期在关键时期有所利用。“长尾”在这个模型中, 即指发布信息在各大网络、地区的能见度。以互联网为例, 笔者认为, 要提高能见度, 除要加强信息发布的强度广度外, 还要适时加强对互联网搜索引擎算法研究, 针对全球各主要搜索引擎的计算方法进行信息发布, 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信息的能见度。除此之外, 加强与主流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的公关活动, 也是提高信息曝光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五、交易与情感

在模型中, 交易是指衡量内容传播最终产生的销售线索 (Lead Generation) , 其中包括用户注册量、在线/线下销售转化率、客户满意度、续约率等参考指标。在舆论战的使用过程中, 交易的出现几率较小, 我们不做讨论。模型中的情感, 是衡量内容传播受众对品牌的喜爱、情感表达、正负面口碑等。众所周知, 舆论战的目的就是影响公众对社会信息的接受、判断和推理。通过有意识的舆论信息传播, 在敌方民众中产生对目标否定性的情感评价, 使其政治思想和行为向我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美军进入伊拉克以后, 一方面曾严格禁止坦克悬挂星条旗, 以此避免加深伊拉克民众被领土沦丧的屈辱感;另一方面, 美军针对伊拉克一些普通民众对萨达姆政权的厌恶, 每到一城镇, 都要组织民众焚毁萨达姆画像、雕塑等, 以树立“王师”形象。2013年夏季印度发生洪灾前后, 印度军队在推特网和脸谱网上页面对军队抢险救灾进行了全天候全方位报道, 尽力营造印度军队与民众亲密良好关系的舆论氛围, 改变了一些边境邦的群众对中央军队不信任的传统。我军进行舆论战建设, 就要紧紧围绕影响民众情感这一关键因素做足文章, 以期达到既定效果。

六、结语

参考美通社RESULTS模型后发现, 很多指标对我军评估舆论战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我军舆论战实践并未完全成型和展开的今天, 对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建设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和意义。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RESULTS效果评估模型的各项因子与舆论战要素进行比对分析, 并通过对比战例和分析世界各主要大国一些舆论战手段, 分析该模型对我军舆论战使用、建设中可能带来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RESULTS模型,舆论战,建设

参考文献

[1]谭雅宁.孙子“胜于易胜”思想与舆论战效益观[J].青年记者, 2007 (19) .

[2]朱志.运用传播动力学理论建立舆论战效果评估模型[J].国防科技, 2010 (1) .

[3]朱志, 刘凤健, 廖东升, 夏辉.基于传播动力学的心理战效果评估模型研究[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2 (1) .

评估培训效果总结 篇5

首先非常感谢宾馆领导和老师对我的信任和关爱,在X月安排我去X地进行酒店经理班培训班的学习。自从在学校接受了酒店管理的学习之后,在思想上和理论上一直没有太多的进展,众所周知,现代酒店发展的非常迅速,现在已经进入了优秀阶段,如果没有新理念、新思想、新的经营模式,那么我们就会落后。在学习的这段时间,感受特别深,授课的老师也是全国知名的酒店专家,期间也参观了一些酒店,更是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酒店经理进行了交流,每个酒店都有自己成功的经营理念。总体来说,这次学习使我在思想上、理论上和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很荣幸有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学习的一些心得,可能在认识上还不够深刻,还望大家见谅。

下面对培训老师所讲到的关于培训这一科目,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关于培训,我们大家经常听到和接触到这个词语,可自己仔细一想,什么叫培训?培训的含义是什么呢?如果在去酒店之前问我的话,我还真给不了大家一个准确的答案。所谓培训就是一种培养和训练的活动,是一个有系统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它的目的和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受训者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以保证组织的绩效和个人的发展。我以前也接受过培训,也培训过别人,但我始终没有找到有效培训的切口。我们经理特别重视培训,以前每当安排培训时,我心里就犯愁,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培训才能让员工从内心里接受培训,怎么才能让员工有效的吸收培训的内容。通过在酒店的学习和交流,在对于培训的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培训者有四个等次,1、盲目式——不知何为培训,不知道培训什么。

2、尝试式——知道培训什么,不知如何培训

3、因循式——知道如何培训,不能有效培训

4、策略式——注意有效性并强调变通创造性。我想我以前应该介于尝试式和因循式之间吧!

以前培训效果不好的原因有很多,这也可以说是培训无效果的弊端,通过和老师以及同学的交流,许多酒店包括我们有以下几点弊端:

1、培训选择不恰当的时间。比如在班前会时培训员工,或者选择在下午,中午大家经过对客服务的疲劳活动,下午本来想休息,却又被我们强行拉出来接受培训,怎么会有结果呢?

2、内容有偏差。太多的强调技能和程序的培训,但忽略了态度和理念上的培训。

3、培训的方式太原始、太陈旧。只是一味的讲,却少了问员工需要什么,少了和员工之间的互动。这么多的弊端,怎么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呢?同时通过和老师、同学的交流,我们又总结了针对培训弊端找出了对策。

1、班前会解决核心问题(控制在15分钟左右)指令浓缩为5分钟,10分钟培训。培训只讲一个问题,重点不超过三个,因为专家认为,员工在站立时精力只有2分钟的集中时间。讲完之后要求反馈,让员工重复。

2、案例讨论解决共性问题,找到问题和员工一块讨论,共同寻求解决问

题的方法,但是一定要控制话题,以免跑题,既浪费时间,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个别指导解决个别问题,一定要结合实际,因为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些问题并不是必须一个团队共同解决,要看问题的特殊性。掌握好时机、场合和方法。

大家知道,我们酒店餐饮服务员都是成年人,而我们成人学员又有他固有的心理和特点,比如:

1、学习动机和他的需求息息相关

2、注重实效和应用

3、肯定自我,很难接受他人

4、固守经验,难以接受新事物。还有注意力时间短,遗忘速度快等特征。成人的沟通交流方式又有一定的比例性,文字占7%,语言占38%,55%的情感交流。这就说明,成年人以非文字形为主。另外员工包括我们的认知渠道的方式又有许多种,1触觉类型——指是亲身运动,体验实践。这占37%。

2、听觉类型——背景音乐,辅助录音占34%。

3、视觉类型——指阅读文字,观看图象又占29%。这些数据就给我们提出了问题。我们员工接受培训,学习的途径在哪儿?我们学习一般通过5+1学习,5+1就是五个感官加上思维。而五个感官是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综合以上的问题,我认为以后培训要进行深入化,具体化和切实化。在培训活动中,应该分为六大部分,观察与分析、设计与计划、激励与调动、实施培训、评估和认证。

1、观察与分析

员工的管理者就是员工的培训师。培训师在日常的工作和服务中,要随时进行观察和分析,其重点内容包括:目前的服务标准和程序做得如何?酒店前厅服务员的知识、技能怎样?服务的持续性是否令人满意?客人反馈意见是否达到餐厅的质量要求?前厅服务员情绪、工作热情符合工作要求吗?培训师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准确了解培训需求,制定出有效的培训计划。

2、培训的设计与计划

培训活动的设计与计划职能包括三部分内容,即:预测培训结果与拟订培训目标,安排地点、时间、人员、设备等,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培训课程。

3、培训中的激励与调动

培训师要解释培训的原因和重要性,带领员工共同描绘出参加培训对他们自己和宾馆分别有哪些好处。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要尊重员工,并适时提出对他们的挑战与鼓励。要为员工提供成功的机会,如鼓励发言、鼓励展示等。当员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后,他们将更乐于参加培训。

4、培训中的问题与处理

培训活动中总是会有不同的问题发生,训导师要有能力随时解决问题,排除培训中的障碍,倾听员工的反馈并做出回答。培训师反馈的首要目的是使员工了解及自己的行为产生的效果,给出有价值的信息。信息必须是建设性和没有威胁成分的。培训师给出反馈信息时,要将注意力放在被反馈人身上,反馈内容要具体而不能笼统。反馈应针对行为表现,而不是个性,应基于培训师的观察,而非推断。建设性的反馈强调长处,而非弱点。反馈要针对可以改正的表现,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量提供。反馈的目的在与帮助员工,要求对方改进表现。因此,正确评价餐厅员工的学习状况,有助于增强培训效果。

5、培训工作的实施

实施培训是为了增加部门中的技术人员人数,提高餐厅服务员的自信心和工作满意度,提高服务和产品水平,建立前厅服务员的荣誉感。

6、评估和认证

培训师要随时评估与认证前厅服务员的学习效果,以保持前厅服务员工作的趣味性。要展示和承认前厅服务员的进步。培训结束前,要针对餐厅服务员工作进行总结。

以上是在学习后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和一些心得,我相信我们在老师和经理的支持和指导下,前厅部的培训工作会做的更好。我们有信心,我们的员工就更会有信心。

在酒店学习过程中还建立了qq群,经常在网上交流经验,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和许多酒店成为好朋友。

以上是我在酒店前厅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学习成果,在此向大家简单的汇报了一下,有认识不足之处,还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谢谢大家

酒管二班

温琼

口译的质量与效果评估 篇6

【关键词】口译质量 口译任务 效果评估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伴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口译活动变得更加频繁且职业化,在各种国际的会议中都离不开同声传译,人们也更加迫切的需要对口译质量效果进行评估,长期以来口译的传统标准为“准、顺、快”,近几年来对于翻译过程中的“灵活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和重视,但是不管是传统主流标准还是新标准,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没有严谨的系统理论以及客观数据作为支撑,只是从自身经验出发的,相比起公众在口译方面越来越高的期望和要求,其质量评估的手段已经不再满足需求了。口译的质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例如不同任务的要求不同、口译员自身的主观感受、评估的目的等都会对最终的口以质量评估造成影响。

一、口译质量和标准

设定口译质量的标准不能单纯的只考虑译文,还要结合众多方面的因素,在归纳了国内外的口译质量标准之后,主要的指标和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可信程度,是指译文在信息转达上要保证完整程度和准确性,以原文所表达的信息为基础;其次是简明性,在译语中可以将发言人的说话风格以及说话方式准确的体现出来,不拖沓累赘;然后是可接受度,在进行口译的时候要注意表达层次清晰、逻辑条理分明、准确,在遣词造句的时候要贴和情境,保证发音清晰可以被听众接受;还有迅捷度方面的要求,口译人员在进行交流双方信息传达的时候要迅速快捷,遇到难题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对发言人的语意可以进行概述或者简译;多样性是指口译人员对于不同的口音都要能适应,熟悉多方面的题材,对于不同专题的内容都有所了解并且可以清晰的表达出来;最后是技术性,口译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技巧,例如熟悉交流艺术、对跨文化差异十分了解,以及相关的设备方面的技巧,例如调节声道、使用麦克风等。

对于上述的六个标准来说,信息的“可信程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可接受度”则是最受争议的一点,所以标准不仅需要翻译人员对于整体的意义结构有正确的把握,还要可以规避掉原语的干扰,还要有能力对原语语篇结构进行还原,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口译任务来进行,服务对象的差异使得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翻译策略也是不同的。如果是前者的能力主要是考察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那么后者的能力主要是侧重于翻译人员的交际水平。口译过程中的“多样性”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不同的任务,不仅在发言题材和主题上有很大差异,而且服务的对象、服务方式等更是天差地别。例如会议的口译和交际的口译,同作为口译任务就具有较大的差别,所以不仅需要翻译人员自己努力,在评估中还要考虑交际效果的实际程度等,事实证明只有符合听众期待的翻译结果才是被认可的结果。

虽然不同的口译任务具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口译质量的评估始终是围绕着上文中提到的内容来进行的,不同的使用者对于每个指标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所以在指标权重方面也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二、口译任务

口译任务不同所以存在不同的要求,这些都是导致评估标准中改变权重比例的重要原因。

1.在交流方式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为例来分析二者之间在传送信息的方式上的区别,二者都是翻译会议内容,同声传译是为了更好的缩短时间,让听众更快的听到发言者说话的内容,节约时间的同时对于信息交际的及时性有很大要求,所以相比较其交替传译,更看重“迅捷度”方面的要求,不仅要求在于语速和话语启动上来说更快,还要保证传译和原语的意义是一致的。而交替传译对于发言人的讲话会出现不时的中断,翻译人员要出现在发布会现场,并且作为发言人成为观众的目标焦点,所以更要看重翻译人员的个人演讲艺术、职业形象以及翻译的“简明度”以及“技术性”。

2.交流程式的差异。交际翻译和会议翻译之间存在一定区别,前者在交流程式中是双向或者多向的,是一种对话式的交流方式,所以翻译人员需要将两种工作语言频繁的进行交替使用,但是可以对交际场面进行适当的控制,比如可以要求谈话的双方重复一遍所说的内容、放慢语速甚至换个话题。对于交际双方来说彼此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巨大的,例如文化背景差异、语音用此方面的差异或者外交辞令以及对于日常用语的使用等多个方面。而后者的翻译过程中的交流程式则是单向式的。不同于其它的西方语言,中外的会议中也需要两种工作语言同时使用,但是每种语言的使用形式都是长篇的演讲类型。翻译人员在进行会议翻译的时候是不能对场面进行控制的,必须和发言人的语速、思路等保持一致跟随着翻译下去,但是好处是这种单项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在交际中避免体现出背景差异或者语域差异等,因为听众几乎没有机会可以和发言人进行直接的交流。

在交际对话中交流双方的角色是在频繁转变着的,翻译人员不仅对于双方的语言都要熟练的掌握,还要对其交际意图进行适当的揣摩,结合具体的背景知识,否则一旦出现不妥之处导致传话中断或者出现错误,后果立现,同样的好处是翻译人员可以对双方的反应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而翻译会议的时候如果有信息的遗漏可以及时补充,对于会议也不会打断。总而言之,由于交流程式的差异,而这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区别,直接影响到了任务要求的区别。

3.交流语境的差异。对于口译任务来说,交际语境的差异也会带来很大影响,比如说日常交际的典型特征就是一般的交流沟通,按照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进行翻译,注意话题内容的日常性和沟通反馈的及时就可以了。而进行科技翻译的时候主要特征是对学术成果进行展示并且对学术内容进行研讨,从语体来说要将口语和书面语结合使用,使用的词汇要将专业术语和行话贯通使用。如果没有按照语境的要求来进行的话,就会造成交际中的误差情况,比如使用太多的生活化用词在科研研讨会上,会让人觉得不够专业等等。

三、不同的行业组织在口译质量上的标准差异

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口译组织,他们对于高质量的翻译的标准是,观众在耳机中听到的内容和直接听到的发言人讲话的内容效果是同等的,不仅要保证信息内容的一致性,还要保持和原语一样的清晰度以及风格。而对于翻译人员的水平标准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最看重的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是否忠实、清楚并且流利,然后才是术语的使用情况、语法、口音等。

欧盟也是一个需要使用大量翻译人员的机构,虽然没有明确的书面标准来进行翻译人员的审核,但是仍然存在严谨的内部标准,即前后表达一致没有冲突,忠于发言人的表达内容和风格,表达中要注意沉着而稳定,尽量不要出现直译或者紫米昂翻译的情况,对于目的语言的使用准确而自然。所以对于欧盟口译司来说,比起流畅程度来说更看重稳定程度。

同样需要大量使用同声传译的还有联合国,为了更好的控制同传的质量,联合国具有相应的质量标准来对同声传译的质量进行控制,主要包括翻译是否完整而准确,在词汇、句法和风格上使用是否恰当以及话筒的使用习惯,对于原语中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等,对于联合国来说更为看重的内容是否完整和准确。

虽然这三个国际组织对于口译质量的评定标准略有差异,都是从各自需求的部分出发的,但是总体来说和上文中所说的六个口译质量评估标准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张威.会议口译质量评估调查——译员与使用者的对比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

[2]王斌华.从口译标准到口译规范:口译评估模式建构的探索[J].上海翻译,2012.

[3]黎颢.对口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再思考——以2014年第五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东北区赛为例[J].现代交际,2014.

[4]郭怡军.口译质量评估和口译技巧的整合研究-经验意义分析的视角[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

建设效果评估 篇7

一、分配政策的突破激活了服务能力, 但补偿政策的缺陷冲淡了分配政策的效果

【2013】14号文件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可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这是分配政策的重大突破, 也是这份文件的最大亮点。在此之前基层卫生机构的分配水平被严格控制在“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1]”, 很多地区连医务人员的夜班费都必须从绩效工资总额里扣除。可供分配的总量严重偏低使基层卫生机构无法提高技术骨干和优秀员工的待遇, 低水平、大锅饭挫伤了员工、特别是技术骨干的积极性, 由此导致医疗服务能力滑坡。国办发【2013】14号文件的规定改善了分配制度, 有效地恢复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2014年, R市M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开始复苏, 全年开展了阑尾、疝气、剖宫产手术60余次, 收支结余110万元, 按规定提取40万元发放奖金, 全院在岗人员39人, 人均奖金1万元。奖金分配拉开了档次, 重点提高技术骨干待遇, 最高达2万多元, F镇中心卫生院技术骨干最高达到5万元。医疗服务能力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得到恢复和提升。

但在座谈时, F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叹道今年奖金没有希望了, 原因是今年医保机构控费措施使乡镇卫生院无法承受, 收支结余无望。

乡镇卫生院能否实现收支结余取决于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能否转化为收入。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转化, 服务就不可能持续。建立“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2]”是服务运行不可缺少的前提。从调研的情况看, 补偿政策的诸多缺陷是当前机制建设的短板。

首先是人员经费没有足额安排。R市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的绩效工资每月2500元, 政府只补助1800元, 另外700元需要卫生院自筹, 全县乡镇卫生院418名在编人员需自筹351万元弥补绩效工资的缺口。此外由于人员没有按编制配齐 (全市空编115名) ,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又逐年增加, 为完成工作任务, 基层卫生机构聘用了206名员工, 财政原先对未超过编制总额内的聘用人员每月补助1000元, 近两年已取消。206名聘用人员的经费全部要卫生院自筹, 按人均5万元测算, 乡镇卫生院需自筹1030万元支付聘用人员经费, 连同在编人员绩效工资的缺口, 两项合计每年需自筹1381万元支付人员经费。人员经费由政府“足额落实到位[2]”的规定大打折扣。

其次是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的使用严重受限。大量经费积压在账户上不能动支, 活钱变成死钱。L区莲花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将近100万元积压在账面上, 看得到却用不到。据江西省卫计委同志介绍, 该省F市的乡镇卫生院从公共卫生服务收入中支付1300万元发放聘用人员工资, 被有关机构视为违纪, 予以全部退回并没收。

其三是医保机构的控费方式挫伤了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R市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自2015年3月1日起设定乡镇卫生院住院费封顶线为1020元 (全国乡镇卫生院2014年次均住院费用为1519.16元[3]) 。该市F镇中心卫生院2014年住院人均费用1580元, 截至2015年11月底, 该院共收住1243名病人, 即使全部按照1020元的封顶线结算, 也要少收70万元。M中心卫生院2014年业务收入是662万元, 2015年服务量没有减少, 但到11月底仅为520万元, 估计全年少收入100万元。院长们说现在是做得越多, 赔得越多, 所以现在只要是稍重一些的病人, 卫生院就不再收住。

R市2015年前虽然财政投入存在缺口, 但医保机构尚未执行这样的控费制度, 乡镇卫生院还可以“拆东墙补西墙”。2015年3月1日医保机构出台了如此严厉的控费措施, “东墙”和“西墙”都出现大窟窿, 乡镇卫生院在两边夹击、无力招架的情况下只能就地卧倒, 死心塌地守着“低水平的大锅饭”而无所作为, 医疗服务能力已出现再次下滑之势。一些期盼实现自身价值的医疗技术骨干在无望中只能谋划出走, 于是最令人担心的人才流失问题日甚一日。

补偿决定分配, 没有足额的补偿就不可能实现合理的分配;分配决定服务, 没有合理的分配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服务。如果不能完善补偿制度, 国办发【2013】14号文件中分配政策的效应很可能成为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二、编制管理政策创新在现实环境下难以实施, 基层在实践中成功地另辟蹊径

“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 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2]”是搞活人事制度的关键, 而“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2]”是实现转变必不可少的措施。但在实际管理中“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制度普遍没有得到实施。不仅R市、L区没有实施, 在所调研的地区基本都没有实施。原因有两点, 其一是编办坚持编制必须落到人头, 在编制管理问题上各地都是编办说了算;其二是乡镇卫生院虽然也认为编制管理弊端很多, 但现在还是要靠“事业单位编制”的身份吸引技术人员, 如果编制不到人头, 更难留住人员。显然, 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没有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 乡镇卫生院单兵突进推行“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几乎是不可能的。

国办发【2013】14号文件的积极意义, 在于赋予乡镇卫生院在编制外聘用人员的自主权。在此之前一些地区片面强调编制管理, 严禁乡镇卫生院在编制外聘用人员, 安徽省甚至曾经将此规定提到“政治纪律”的高度。笔者在2010年去一所中心卫生院调研, 该院当时因为护理人员不够, 不得不关掉整个一层楼的病区。院长向县卫生局长提出只要允许聘用3名护理人员, 就可以将病区恢复, 但卫生局长不敢答应。院长请示分管县长, 也都不敢答应, 最后请示到市卫生局长, 还是不敢答应。国办发【2013】14号文件提出了“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 落实其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据此规定, 乡镇卫生院在编制外可拓展用人自主权。值得称道的是, R市卫计委对乡镇卫生院编制外聘用人员也建立了必要的管理制度, 由乡镇卫生院根据岗位设置需要选定聘用对象申报至市卫计委, 市卫计委对卫生院的岗位设置和所聘人员的资质做必要审核后批复。既赋予乡镇卫生院选聘权, 也进行必要的把关, 做到管而不死, 活而不乱。

三、建立政策调整与基层突破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完善机制的“机制”

国办发【2013】14号文件是在新一轮医改运行三年后出台的。由于诸多原因, 本轮医改初期出台的部分政策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 致使乡镇卫生院的机制失去活力。国办发【2013】14号文件针对这些问题, 适时地对政策做了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 政策调整是在基层成功突破的基础上做出的。在这份政策印发之前, 很多地区已经在实践中悄悄地突破了人事分配政策中不合理的规定,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这种“突破”在当时是违背政策的, 基层同志实际上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国办发【2013】14号文件的价值就在于及时地吸纳了基层在实践中的创新, 对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 把不合时宜的“红灯”调整为“绿灯”, 于是当初处于“地下”状态的改革得以突破, 成为合法的全面推进。由此可见, 没有基层的大胆突破, 政策的调整就缺乏基础;没有政策的适时调整, 基层的突破就只能是被风险包围的孤岛。政策调整与基层突破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国办发【2013】14号文件的印发过程中得到彰显。

转眼之间国办发【2013】14号文件印发又历时3年, 其间基层在机制建设中对本轮医改初期出台的补偿政策做了成功的突破。一些地区终止了财社【2009】66号文件中提出的“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 改为“定项补偿”。2014年福建三明市政府在《关于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第二轮改革的通知》 (明政文【2014】110号) 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财政经费定向管理”。2015年安徽省在皖政【2015】16号文件中在“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条款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财政经费定项补助”。这些措施成功地弥补了机制建设的“短板”现像。如果说3年前起草【2013】14号文件时调整乡镇卫生院的补偿政策条件尚不成熟, 现在应该是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吸纳地方政府在改革实践中涌现的成功经验, 从国家层面对乡镇卫生院补偿政策进行及时调整, 谱写国办发【2013】14号文件在新形势下的续篇, 应是机制建设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 (财社[2009]66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 (国办发[2013]14号文件)

公关传播效果评估 篇8

对于广告业来说, 尽管它一直面临着“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浪费了一半, 但我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半浪费了”的困惑, 但是已经形成了一套广告传播效果评估的体系, 以此降低乃至消除广告主的困惑。对于公关行业来说, 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关传播效果评估体系, 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挖掘出光芒背后的发热原理, 从而为企业的营销传播发掘出最有效的公关传播方式, 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营销推广的边际效益。鉴于此, 笔者对公关传播的效果评估进行探讨。

立足于企业, 评估公关传播的效果就是要验证是否通过公关传播手段达成了原先设定的传播目标, 而这些传播目标的达成, 依赖于两个维度的努力:

1.公关传播发端 (媒介传播角度) 的传播目标达成;

2.公关传播受端 (受众接收角度) 的传播效果的实现。

不论是出于何种营销目标而选择公关传播的手段加以实现, 只有从发端和受端两个维度进行评估才能够完整、全面地透析公关传播的效果, 进而挖掘其对于企业真正的价值及意义。下面笔者就分别从媒介传播角度和受众接收角度分别对公关传播效果评估进行探讨。

媒介传播

对于媒介传播角度的公关传播效果评估, 笔者从分析媒介传播的路径展开。对于企业来说, 利用媒介进行活动、事件、新闻等的传播, 一方面是为达成其对目标事件及日常公关传播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为了化解危机。不同的传播目的, 其对于媒介传播效果的评估会略有差异。

首先, 如果是期望通过媒介达成公关的日常 (事件) 传播, 那么笔者认为, 评价其是否有效, 一是看其传播能力, 即发布的媒体数量及质量 (发布媒体级别、首页首频率、大面积比率、受众吻合度、转载率等) ;二要看服务公司对于传播的控制能力, 即实际发布与计划发布的比率、实际发布效果 (如期率、配图、标题关键字、主题信息等) 。当然, 企业可视传播情况及需求的差异分别对比平面、电视、网络、户外等不同媒介的传播效果, 也可以进行全媒体的整体比较。

图1是笔者模拟的一个针对目标品牌及其竞品的平面媒体的日常传播效果评估的分析图, 如图所见, 对于目标品牌来说, 相较于同时期竞品的同类传播来看, 其公关服务公司对于媒介传播的控制能力较之竞争对手强, 但传播能力有待提高。

其次, 如果是对危机公关的传播效果进行评估, 在笔者看来, 评估其是否有效, 首先, 要分析此负面涉及到企业的哪些方面, 如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产品质量、销售业绩、用户体验等等。然后, 看其负面通过媒介传播对企业造成的破坏能力, 即负面发布的媒体数量及质量 (发布媒体级别、首页首频率、大面积比率、受众吻合度、转载率等) ;最后, 再看服务公司对于负面传播的控制能力, 即负面转化率、负面反应率 (24小时解决率、7天解决率) 及负面转化效果 (关闭、删除、换稿、正面跟进) 。同样, 企业可视传播情况及需求的差异分别对涉及到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用户体验等不同方面的危机公关传播效果进行评估, 也可以综合涉及所有方面的危机进行整体比较。

图2是笔者模拟的一个针对目标品牌涉及到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四个方面的危机公关的效果评估的分析图, 如图所见, 对于目标品牌来说, 此轮危机爆发后, 危机公关对于企业形象的保护效果最优, 而对于危机爆发后引起的售后服务的保护力度较弱。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对于媒介传播角度展开的公关效果评估来说, 无论是对公关的日常 (事件) 传播效果进行评估, 还是对危机公关效果进行评估, 不仅要从传播量上进行统计, 还要从质的角度加以权衡, 才能客观准确地评估公关传播发端的传播目标是否达成。

受众接收

受众接收角度的公关传播效果评估, 笔者从分析受众信息接触行为展开。对于受众来说, 无论是日常公关 (事件) 信息, 还是企业危机信息, 从其接触这类信息到相关信息对其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整个阶段中, 基本都遵循先接触到信息, 然后对其分析解读, 并产生观点或偏好, 最后消费行为发生改变的规律。基于此, 公关传播受众效果评估也就围绕

这三个角度展开, 即评估公关传播对受众的传播覆盖力、品牌提升力以及销售促销力。

首先, 评估公关传播对受众的影响, 要研究公关传播手段的覆盖能力, 即事件、活动、新闻等在受众中的到达率、到达频次、乃至到达方式 (首次到达、二次、三次等) 。

其次, 分析公关传播是否提升了目标企业、品牌、产品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及地位, 即分析接触了相关事件的受众群体, 在品牌/产品认知度、品牌/产品喜好度、品牌/产品信赖度、企业互动性/认同感方面的较之以前的提升力度。

最后, 深入地挖掘公关传播是否拉动了目标企业/品牌/产品的销售, 即要从信息关注度、预计购买率、实际消费率角度进行评估和研究。此过程如图3所示。

通常, 要想客观准确地通过以上三个维度的指标深入挖掘公关传播对于受众影响, 就要采用科学严谨的定量研究方式, 锁定目标受众群体, 采用适合其特征的定量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根据企业的侧重点差异, 选择不同的加权手段, 从而挖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相, 为企业评估其公关传播的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设效果评估 篇9

关键词:财政资金,财政资金绩效评估,效果性评估

一、开展财政资金项目效果性评估的意义

效果评估是财政部门科学决策评估的重要方面, 也是构成政策完整分析的必要环节。为了对政策产生、制定、实施进行全过程分析, 就需要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判。在财政政策制定、执行的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 从而影响决策和执行, 通过效果评估就能起到纠正偏向、及时校正政策行为的作用。只有效果优良的财政资金项目才能提供完善的法律体系、科学的决策、优质的服务、到位的管理, 以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财政资金项目的效果性评估是财政资金绩效评估中的一个方面, 是从项目目标实现程度和项目瞄准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也就是说项目效果的评估不仅取决于项目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 还要评估其成果是否使目标人群受益。目前国内关于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资金绩效的效果评估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很少, 从而使得各级政府在评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时缺少比较坚实的理论指导。因此研究财政资金效果性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财政资金绩效效果性评估的内容

效果性评估包括两方面内容:1.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预期目标是在项目设计时的预计成效, 是指通过一系列项目活动而要实现的结果, 通常表现为对社会、经济、目标人群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如果项目目标经过修正并且已经获得了审批部门及财政部门批准, 则应采用修改后的目标。2.项目的实际受益群体数量是否达到预计的目标。受益群体数量是评估项目瞄准度问题, 项目瞄准度是考察项目成果是否真正地被目标群体享有。只有项目的实际受益者群体是项目设计的目标受益群体, 并且实际受益者的数量达到预期数量, 项目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也才能说项目实施是达到预计效果的。项目瞄准度评估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 项目实际受益群体是否是目标受益群体; (2) 实际受益群体的数量是否达到预计的目标受益群体的数量。如果项目没有对目标受益群体的数量进行规定, 则第二个方面可不用评估。

三、财政资金绩效效果性评估的方法

(一) 定性评估方法

1.目标评估法。目标评估法要求预算部门在申报资金预算的资金使用计划中必须将整个财政资金项目完成后应达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绩效标准目标列入其中, 这些目标应得到相关部门的复核和审批。财政资金项目结束后, 财政部门应将预算部门的预计目标与实际实现的目标相比较, 分析项目的效果。作为衡量财政资金绩效的根本依据, 预算部门应制订出具有确切性、可检验性和可衡量性的财政资金绩效目标。

2.比较评估法。 (1) 事前事后评估法, 主要是在实施财政资金项目前后, 对受益地区和受益人员分别进行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抽样调查。这样可以体现出项目实施前后的差别, 不过这种抽样方法容易造成调查结果不够全面。 (2) 纵向对比评估法, 是将受益地区和受益人员放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实施财政资金项目前后的比较, 看其发展的相对位置是进步还是退步, 财政资金项目的效果是增强还是削弱。 (3) 横向比较评估法, 是将类似的财政资金项目实施的不同受益地区和人员放在一起进行相互比较评估, 看其效果的差异。

(二) 定量评估方法

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AHP) 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系统工程对各要素的排序原理, 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表示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 即层次结构模型, 再通过项目的两两比较、判断和计算, 对财政资金项目方案的优劣排序。

2.模糊综合评估法。模糊综合评估法 (FCE) 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并且有效的模糊数学方法。所谓模糊综合评估法, 就是运用模糊数学和模糊统计方法, 通过对影响某事物的各个因素的综合考虑, 对该事物的优劣作出科学的评估。模糊综合评估就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 考虑与被评估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 从而对其所做的综合评估。

3.AHP———模糊综合评估法。AHP———模糊综合评估法主要由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估两个部分组成。其中, 模糊综合评估是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提高了评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AHP———模糊综合评估法是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估法有机结合起来对财政资金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 即通过层次分析确定子目标和各指标权重, 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法对财政资金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估法能够充分发挥这两种方法的优点, 可以综合考虑影响财政资金项目效果评估的各种因素, 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 既能够充分体现评估因素和评估过程的模糊性, 又尽量减少个人主观臆断所带来的弊端, 比一般的评比打分等方法更符合客观实际, 因此评估结果更可信、可靠。

四、财政资金绩效效果性评估共性指标的构建

(一) 构建评估指标的原则

1.完备逻辑性原则。指标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能够用来全面评估财政资金绩效效果的一套指标的集合。作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指标体系不但要能够对财政资金绩效效果进行客观评估, 而且还要反映出其动态变化。另外, 作为一个指标体系, 各个指标或指标组之间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所有指标构成一个完备的指标体系, 少一个则不充分, 多一个就有信息重叠和浪费。同时, 各指标之间必须相互独立, 不存在包含、交叉现象, 避免互相影响或掩盖。

2.准确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中具体指标的选择应该建立在充分认识、系统研究的科学基础上, 各指标应概念明确无歧义性, 并且具有一定的独立内涵, 能够用以评估财政资金绩效效果。

3.可操作实用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考虑指标体系在实际评估工作中的运用效果。指标的设置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指标, 指标要具有可测性, 易于量化, 应尽量减少评估工作中不必要的重复计算, 真正提高评估指标实际运用的效果。另外, 指标体系并不是越庞大越好, 要考虑到指标的量化和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 应力求简洁, 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和主要指标, 并辅之以必要的辅助性指标。

4.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便于比较和评估, 指标体系一旦建立起来, 其内容不宜变动过频, 在一定时间内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当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 指标体系也应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在指标体系内部, 既要有静态指标, 也要有动态指标, 两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 共性指标

1.实现预期目标程度的指标。财政资金的各项产出可以看成财政资金的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 例如:经济发展、居民福利、科教文卫事业、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为了使得指标间存在因果关系和相关性, 可以将资金使用的产出情况从数量、质量、时效和成本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1) 产出数量指标, 检验项目产出数量是否达到绩效目标, 可以对照绩效目标评估产出数量。如财政资金项目引起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额, 与财政资金项目申报审批时预计的金额比较。 (2) 产出质量指标, 检验项目产出质量是否达到绩效目标, 可以对照绩效目标评估产出质量。如在财政资金科技项目中, 可以通过项目的实际评估专利授权率、发明专利授权率与申报审批时预计的评估专利授权率、发明专利授权率比较来分析产出质量的效果。 (3) 产出时效指标, 检验项目产出时效是否达到绩效目标, 可以对照绩效目标评估产出时效。比如可以比较项目预期和实际的实施周期, 分析其相符程度。 (4) 产出成本指标, 检验项目产出成本是否按绩效目标控制, 可以对照绩效目标评估产出成本。如可以比较财政资金实际使用量和预算金额, 分析是否达到控制成本支出的效果。

2.评估项目瞄准度指标, 包括: (1) 项目实际受益群体是否是目标受益群体; (2) 实际受益群体数量占预计目标受益群体数量的百分比。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际司.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绩效评价操作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2].茹红钰.油田职工培训项目效果的评估体系研究[J].科技传播, 2010, (9) :90-91.

[3].甄静, 郭斌, 朱文清, 罗剑朝.退耕还林项目增收效果评估[J].财贸研究, 2011, (4) :22-29.

新时期的公关效果评估 篇10

春节之前, 今日头条以艾瑞咨询提供数据不实为由, 双方展开了“互撕”, 最后艾瑞咨询承认统计方法有问题, 可改进。此事已趋平静, 但有关数据公司提交的数据评估报告是否真实可信, 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那么, 首先请各位谈一谈, 公关效果评估的内容包括哪些?

秦鑫:我最早接触的公关效果评估是广告、千人成本等方面, 在实际沟通中发现, 甲乙双方比较认可的评估方式, 首先要根据市场和甲方的需求, 其次要根据市场所在的环境, 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最终是针对需求和难题。为此, 我们需要提供策略、创意、媒介, 在营销之后还有三个层面, 分别是品牌层面、市场层面、费用层面, 这是我们跟甲方都比较认可的一个方式。

比如, 举办一场活动, 考量标准就是现场嘉宾的到场率、现场服务、媒体报道等。包括微博和微信的新媒体营销, 也有很多种评估方式, 比如发布的广告可以按照阅读量, 或者有效的用户群、正面评论的比例, 以及最终转化的数据等等。

宋观:在我来看, 其实很多数据比较虚, 无论是比较热门的大数据效果, 还是之前说的传播矩阵图, 其实要想达到实际的效果, 还是要回归数据的考核标准。要看传统的公关传播, 比如平面媒体发布或者是新媒体, 是不是达到了有效的垂直覆盖, 只有通过内容, 才能说达到一个什么量级。

至于公关人员的定位, 我觉得公关人自己应该有一些新的意识调整, 我很支持产品经理的观点, 不是去传播现成的内容, 而是要跑动起来, 无论是前期的沟通, 或者之后跟媒体的交流, 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并不是甲方或者媒体来限定, 而是公关人的专业性, 比如甲方是否要求你前期介入策划, 以及能否提出一些专业的观点和建议, 进而达到良性的沟通。如今媒体也越来越难接受公关稿的内容, 但是如果能结合选题或是相关的社会热点, 也可以达到好的效果。

吴雨春:公关效果评估的内容很广, 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平台, 评估内容有所不同, 或者说有所侧重。在传统公关时代, 比较看重千人成本、传阅率等,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 往往更侧重目标受众覆盖率、粉丝数, 互动频次, 提及率等, 此外还有一些知性的内容, 比如媒体认知度、圈层影响力。

曹志新:对公关效果评估的内容我们有了清晰的了解, 要用哪些方法完成呢?相比较以前的公关效果评估方法, 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秦鑫:我们公司有一个CFID法则, 分别是内容、功能、话题、数据这四方面。

第一是内容Contet (内容定位) :现在有很严重的碎片化, 甚至是粉尘化的问题, 根据内容吸引过来的粉丝, 其黏性远远大于通过其他活动或广告带来的数据, 这可以作为一个考量, 内容的好坏, 可以看转载率、关注量、吸引的粉丝数等。

第二是功能Function (功能入口) :如今社交媒体营销中运用微信的非常多, 微信的平台定位是“连接一切”。作为企业微信, 需要以用户角度为出发点, 完善微信平台功能。无论是电商的话题, 还是售后咨询等问题, 当数据和用户进入之后, 需要将微信打造为最便捷的功能入口, 并给用户提供一个很好的体验, 以便形成良性互动。

第三是话题Interact (话题活动) :随着网络用户获取成本越发昂贵, 富有创意和易于传播性的活动, 是企业获取用户的有效方式。在瞬息万变的社交媒体中, 单纯的有奖活动并不可取。活动必须更加具备话题性和自传播性, 要考虑话题性, 以及受众的感兴趣程度, 有多少是主动参与的, 大家的关注点在哪里, 企业在话题当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等等。所有数据都可以由第三方监测到, 并相应做一些分析。

第四是数据Data (数据应用) :长期积累的用户交互行为数据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首先是数据标签化, 对人群的特点做一些关注。同时, 做一系列话题的时候, 还要发现粉丝当中的KOL, 即能引起新一轮粉丝转发的代表, 那么, 在下一次做活动的时候, 就可以提前找到他们。同样一次活动, 转发量有很大的差距, 就要分析粉丝所关注话题的不同之处, 这又是一个标签化, 可以运用在二次运营中。任何企业在运营中都会积累一定的数据, 而数据是企业的宝藏,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挖掘外部数据, 其实内部数据运用得好, 也会产生很大的能量。最后还要进行评估, 评估数据会显示在二次运营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会不会下降, 由此, 我们能很清晰地知道公关的效果。即通过组建有效数据库、分析与挖掘, 可以指导企业设计更有效的营销活动及评估, 最终达到提升Roi的目的。

吴雨春:公关效果是评估公关绩效的重要指标, 方法论很多, 但并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和体系。目前我们用得比较多的有两种, 一种是数据库监测法, 通过监测, 可以完成大量的数据统计, 除了发布量、粉丝数, 转发评论、话题参与等最常规的数据评估, 还包括二级扩散甚至是多级扩散量等各项指数;另一种是问卷调查法, 通过网络路径发放调查问卷, 可以深入了解到公关传播的影响力, 目标受众的评价、记忆度等。

可以说, 数据库监测是一种定量评估, 而问卷调查则是一种定性评估。但由于公关传播的多样性以及更多的不可控因素, 无论是哪种评估方法, 都不是百分百准确, 而会有一定的偏差。

宋观:在公关效果评估的过程中, 甲方会有困惑, 即便能够得到真切的数据, 但却不能清楚知道钱都花在哪里。以至于有些老总认为, 精准营销只是给一些数据, 如果只是做投资人的路演, 只要一些关键的数据, 没必要有那么详细的数据转化量。甲方更关注的是一个活动到底能影响什么, 在哪个垂直领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至于把甲方的内容转化成公众认同的内容, 可以举例雷军在印度的宣讲会上的一句“Are you ok?”, 网友对此做了一个小视频, 随后小米公关部迅速介入, 使营销更符合大众的兴趣, 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对于甲方来讲, 要想实现更多的接口来打通功能, 无论是通过视频、图片还是媒体, 都需要公关公司的设计和参与。华为的一次大会中, 公关公司给每一个进场的人发一个定位系统, 每个场地的人气都有数据化的体现, 被记载之后就形成了活动的大数据。类似这种公关效果评估, 甲方可以根据数据去改善业务, 乙方也可以累计活动方案的数据量。目前, 相比较得到多少数据, 甲方更关注对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解读, 比如数据对垂直人群的影响如何, 是否找到了精准受众, 达到什么样的转化率, 这对甲乙双方和数据公司有很大的价值。

曹志新:通过讨论, 我们得出了数据库、问卷调查和CFID等方法, 各位嘉宾认为哪种比较科学有效?另外, 数据库的方法跟CFID, 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还是平行的?联网的问卷跟数据库的调查方法, 是不是也有部分的重合?

秦鑫:这要看企业的发展阶段, 可能是从一开始更适合调查, 但如果是大品牌, 其本身数据库非常庞大, 就需要做细分。至于问卷调查, 我赞成它的达到率是可靠的, 但有关调查问卷的报道和调研显示, 调研结果有80%不真实, 比如办信用卡的时候, 很少有人会填真实的月收入。

吴雨春:事实上, 问卷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数据库, 比如可以通过数据库中的不同标签, 搜索出相应的受众人群, 进而进行问卷的发放, 以提升问卷到达目标受众的精准性。至于问卷调查的准确性, 它相对于数据库的方式, 确实存在主观上的偏差, 可以通过巧妙设置问题, 以及扩大样本数量, 尽可能减少偏差。当然, 问卷调查的方式资金和人力成本都相对较高, 因此应用的范围没有数据库评估广。

宋观:问卷背后折射的是定量调研的概念, 通过大量的数据, 得出相应的意向。问卷是从美国传过来, 比如总统竞选的时候要做民意测验, 无论是欧美国家, 还是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都会持续做, 这就证明具有有效的价值。无论是商业还是政治类的问卷调研, 可能都会有一些不确定性, 被调查者被迫去填写一些信息, 但是很多时候有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 当调查达到一定量级的时候, 通过做一些不良数据的排除, 就可以得出相对有价值的数据。

曹志新:根据甲方的需求, 会有很多评估内容和标准, 不同领域所需要的数据也有所不同。那么, 相比较以前的公关效果评估方法, 在“互联网+”时代, 又会有哪些不同呢?

秦鑫:虽然很多人认为互联网的数据有很多泡沫, 但我感觉, 相比较传统的方法, 如今的数据更为透明。比如说报纸的发行量是传阅率乘以三, 但很多报纸的发行量也存在不真实的情况。随着技术的发展, 微信和微博越来越开放, 相关的数据也越来越规范、透明、真实, 而且形式也更多样化。如今的互联网数据更具有针对性, 可以针对不同用户进行精准投放, 并能够进行考核评估。当然, 也存在相应的挑战, 一是不同的甲方观点不同, 二是全面评估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 要比传统报纸要大很多, 所以, 我们的活动都是针对需求进行定向分析, 很少去做全面分析。

宋观:涉及到数据的采集和评估, 很多时候还是要考虑信息源的问题。甲方需要对现成的数据报表进行分析和筛选, 这时就需要第三方的机构、媒体或意见领袖的建议, 他们的观点可能会影响甲方的决策。

如果数据是由第三方提交的, 甲方会要求对此进行解读有两个原因, 一种情况是, 乙方在做了某项活动之后, 需要数据公司从第三方的角度论述其价值;另一种情况是, 甲方对乙方所做的活动心存疑虑, 又找了一家数据公司进行调研。一旦数据公司给的结果不理想, 甲乙双方对KPI有不同的观点, 就会出现争执, 乙方觉得自己经达到了当初承诺的数据效果, 但甲方就会考虑价值预期的问题, 有些月度服务的甲乙双方, 可能就会因为第三方的结果取消合作。

从某种意义来讲, 甲乙双方也会有竞争关系, 就相当于足球场上的球员和球迷一样, 甲方是俱乐部的老总, 乙方是现场踢球的, 数据公司则扮演着裁判和主持人的角色, 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 数据公司是否真的有这么强大?是否能够扮演好裁判的角色?

吴雨春:互联网+时代, 传播环境更加复杂, 传播平台和形式也更加多元, 这也对我们的效果监测和评估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行业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体系, 除了基本的数据统计, 更多的在于评估报告的分析和解读。基于网络传播的复杂多元特性, 同样一组数据,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 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解读需求。比如当企业在初创期, 可能会更在意吸引的粉丝数量, 但到了上市期, 就会更在意媒体影响力。数据是冰冷的, 但解读是有温度的。

曹志新:公关效果评估要花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也说明了其重要性。请各位嘉宾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谈一下公关效果评估的意义所在?

宋观:首先, 公关效果评估能够将预算战略化, 具体到每年和每个季度的预算, 如何分配其中的比例, 是否要追加预算, 这些都需要数据进行参考的。一旦出现预算超支的情况, 就需要数据公司提供相应的数据, 分析活动的预期, 是否有更好的转换率和曝光度, 从而决定下一步的工作。

其次, 可以有利于企业的止损, 确定最佳投入比。企业要想盈利, 就必须去做预算的配额, 比如定期要配多少钱去做预算, 有些预算达到什么量级的时候就够了, 有些超过了预算的经费是画蛇添足, 这个时候用评估标准也可以达到止损的效果。

吴雨春:公关效果评估的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 可以通过相关数据, 看到投入产出比, 从而制定下一步的营销策略, 随时调整传播方向;第二, 通过公关的效果评估, 有利于找到优质目标用户, 即找到与企业自身特质相吻合的, 活跃的、互动性较强的、高黏性的用户;第三, 便于企业做未来战略方向的规划, 比如通过竞品的数据和自身的数据, 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 调整企业战略。以上都是公关效果评估能够带给企业的实际价值。

秦鑫:公关效果评估还能够推动企业管理的数字化进程。通过大数据结果, 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数据资源库, 在做策划之前可以进行有效地评估, 这些都将极大地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曹志新:甲方、乙方和第三方数据公司, 哪一方更看重公关效果评估呢?在我看来, 客观科学地输出相关数据是第三方数据公司的职责所在, 他们很少会真正关心数据背后的公关效果评估,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不同意见?

宋观:我相对认同您的观点, 我认为, 比较而言, 甲方更为看重公关效果评估。理由也很直接, 因为在公关活动中甲方是出资方, 也正因为掌管着钱袋子, 所以就有更大的压力。而公关活动不等同于营销活动, 没有特别明显的转化率, 更多的是从形象和口碑方面的收益, 所以甲方心理会有更多的不安, 也更看重公关效果评估。

吴雨春:我认为, 甲乙双方都很看重公关效果评估。一方面, 虽然乙方没有甲方需要承受那么大的市场压力, 但是评估数据结果, 将决定甲方对乙方的评估, 甚至关系下一步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 一个漂亮的公关传播需要报告来呈现, 而这份报告, 将很可能为乙方带来新的客户。当然, 不尽如人意的公关传播, 也需要通过评估来分析利弊得失, 以便更好地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准。

秦鑫:讨论这一话题, 首先必须承认甲乙双方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 大家是合作的关系, 应该有共同的目标。对于规模相对小一点的公司而言, 效果可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 而对规模较大的公司而言, 效果也关系到其决策者的业绩考核乃至后续的预算支持。所以, 甲乙双方会在订立合同的时候协定一个彼此认同的KPI。

曹志新:简单总结一下几位的观点, 就是甲乙双方都十分看重公关效果评估。甲方因为想知道花出去的钱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同时数据结果也可以作为日后资金投放的依据。乙方则因为更好的数据效果评估, 可以建议甲方追加投入并使双方合作进一步牢固和延长, 甚至在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数据资源之后, 对于乙方拓展新客户都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话说回来, 过于看重或单纯追求数据结果, 是否会对公关公司乃至甲方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以至于形成掣肘的局面?

秦鑫:数据是一个风向标, 但是不能过分追求纸面数据, 需要更多地结合实际。讨论这个话题, 可以举例我们去年做的伯果儿的一个项目。新疆哈密瓜远近闻名, 我们和当地政府进行交流得知, 这种水果面临十分严峻的问题。原因在于, 在哈密瓜还未成熟的5月份, 就有全国各地的商户去采摘, 市场囤货量也十分高, 因而当年的数据反馈也预示着有很好的前景。实际上, 因为提前采摘导致水果的品质不够高, 消费者对此不再认可, 那么当地领导面临的困惑就是, 该如何指导下一年的种植量?如果贸然加大种植量, 就是过分依赖数据, 容易形成滞销的情况。

宋观:公关效果评估的数据就像绩效比, 数据的解读也是一门学问, 然而公关活动的效果不是单纯地按照既定的战略路径, 存在很多非人为的概率事件的影响, 从而引起传播效果的变化。所以, 一旦盲目地根据数据调研结果去投入, 就会出现失误, 在甲方有很高的预期, 而乙方有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的情况下, 就很难沟通清楚。这也就是说第三方数据公司是扮演了裁判角色的原因, 对于得出的数据具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即提出相应的专业性意见, 从而甲乙双方避免盲目相信数据结果。

吴雨春:数据的重要性刚刚已经分析过了, 但是如果过分追求, 就会造成甲乙双方的困扰, 造成整个行业过于浮躁, 数据造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过度追求数据的结果, 这就引申出来, 如何保证数据真实性的问题。

无论是甲乙双方还是第三方, 都应该在一定量的基础上, 更多的关注质, 而不再单纯地看重数据结果。

曹志新:艾瑞在第三方数据公司中还是有影响力存在的, 但是其给出的大数据和排名作为公关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 却存在着虚假现象, 甚至被“撕”, 那么选择靠谱的数据公司, 我们又会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公关效果评估还有哪些问题?

吴雨春:当实际结果比甲方或乙方期望的数据低时, 为了匹配相应的效果, 会对数据进行造假, 甚至联合第三方数据公司一起造假。乙方为了更好的呈现效果, 也会将数据做得漂亮一些。此外, 企业在关键时期, 比如IPO的时候, 也会有一些数据造假的情况出现。

秦鑫:造假在各个行业都存在, 相关数据可以刷量, 或者有选择性地进行排列组合, 以达到预期的评估目标, 但是, 数据造假的背后还是说明数据的重要性, 因其在某些方面有风向标的作用, 好在整个互联网环境在逐渐变好, 一个良性的生态构建需要一个过程, 任何投机的造假行为终将被时代所唾弃和淘汰。

曹志新:如果说因数据虚假伤害的是一家公司利益都被视为不耻的话, 那么因此对一个行业造成负面影响那就不能获得原谅了。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每年会评选出公关TOP25, 这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全国主要公关公司进行抽样调查, 内容涉及运营管理、业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科学统计, 并依据行业经验和历史数据进行核实, 在科学分析基础上得出的榜单。对正确评价中国公共关系业的发展, 提供积极的行业指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一个名不见经传公司推出的“2015年公关公司50强”榜单的突然现身, 公关界也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此榜单内容漏洞百出, 榜上部分公关公司已更名或不存在, 另外部分排名靠前的公关公司在业内并未有那么高的声望。因此想请问各位, 这份榜单对公关公司乃至整个公关行业来讲, 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吴雨春:榜单造假的情况非常普遍, 无疑, 它给行业带来了比较糟糕的影响, 扰乱了秩序, 让权威榜单失去信任。无论是数据造假, 还是榜单造假, 都存在利益关系, 除了需要法律法规的惩戒外, 也需要甲方、乙方、第三方以及每一个从业人员的努力, 可以说, 公关行业的规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秦鑫:肯定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不过这种争执其实也意味着行业的进步, 双方应该合理洽谈, 才能推动数据结果的客观和科学。

曹志新:正因为有着虚假的数据信息, 也有着被人不齿的榜单, 所以净化行业风气, 规范行业制度就更凸显意义所在了。为了避免虚假数据, 保证真实数据大行其道, 请各位展望一下, 甲乙双方以及行业组织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吴雨春:寄希望于行业内各企业的自律并不容易, 有需求就有市场, 这也是因为行业竞争和公关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导致的, 就现在来说, 只靠行业自律有些理想化。

要想规避这些不良现象, 第一, 成立数据评估行业的组织或协会, 比如说公关公司、企业、数据公司共同联合, 成立中立的行业协会, 共同探讨和制定出行业标准;第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对不良行为的惩治力度;第三, 相信未来可以通过技术手段, 为造假带来一定壁垒, 提高造假门槛和成本, 进而降低造假的概率。

宋观:行业规范和标准, 都是大乱大治, 才有机会回归理性层面。越是有利益交叉的几方, 就越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 明确各自的需求和得失, 将利益放在阳光之下, 有利于促进行业标准的进一步确定。另一方面, 可以借鉴国际上的一些优秀的服务代理机制, 或者考评机制, 也可以联合相关科研院校, 申请相关课题, 从而促进行业科学、健康的发展。

秦鑫:第一, 要想有效治理这种乱象, 首先就要有一个值得信任和威望的行业协会, 进而促成相关体系和规则的建立;第二, 要加快行业诚信体系的建立, 比如对优秀案例的表彰和推广, 以及对正能量的传播和倡导, 代表行业发声, 同时肩负起行业净化的使命, 敢于打击行业的歪风邪气;第三, 加快广告、数据公司、公关公司、甲方、乙方等行业之间的融合与合作;第四, 不能只有标准, 还要加强对行业的扶持和帮助。

曹志新:第一, 应该建立相关行业组织, 对公关效果评估单位进行监管;第二, 对评估公司的评估工具和方法, 应该通过有效的认证。如对比多家评估公司对同一事件、同一时段、同个指标等进行数据评估, 通过数据的比对, 进而得出科学的广为大家接受的评估工具和方法;第三, 由行业主管单位对信得过的评估公司颁发相关资质, 使其形成更强的影响力和口碑。让更有道德更有职业感、责任感的数据评估公司获得更多的服务机会。最后适时引入司法机制, 对因虚假数据发布造成重大影响的公司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个透明、可观、科学的第三方数据统计生态, 是中国互联网生态的一部分, 数据评估效果真实可信, 才是数据公司存在的价值所在;数据评估效果真实可信, 也正是甲方乙方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获得它的意义所在!

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参加本期的《国际公关》品质沙龙, 感谢各位嘉宾精彩的观点!谢谢!

上一篇: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下一篇:气动力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