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失范

2024-07-11

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精选十篇)

会计职业道德失范 篇1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指的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缺失。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整体素质,还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分析

近来,我国经济领域内大量出现会计信息虚假的现象,会计造假案也层出不穷,大多数会计人员已经远远背离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职业道德要求,这些都直接折射出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会计职业道德严重失范的具体表现如下:

1.会计人员缺乏自律意识,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不知法,为个人利益违背职业道德原则,给单位和企业造成重大利益流失。部分会计人员在个人利益和国家以及社会利益出现冲突的情况下,自私地选择小我利益,而不顾集体利益,还有部分会计人员甚至直接编造,伪造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并且心存侥幸心理,利用法律法规漏洞做假、贪污腐败、以公谋私、私吞集体公有财产,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给国家和集体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巨大经济损失。

2.从会计人员特有的地位属性来看,会计具有从属性。这样的从属性就决定了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需要遵循上级的指挥和约束。在很多情况下,会计人员不得不按照领导的意愿办事。这时,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就变成了上级的主管意识而非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当上级要求会计人员进行虚假的会计操作时,会计人员就未必能够坚持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逐渐丧失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最终导致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愈加严重。

3.国家亟缺高端型人才。当下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存在普遍低下的现象,大多数财会人员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愿主动学习新知识,不愿考获高级职业证书。据调查,我国财会人员中,拥有中高级职称人员仅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余大多为只拥有初级职称的人员。很多资质较深的老财会人员面临着知识过时,老化,对新出的会计准则法规不知情的现象,这是非常危险的。新晋的资质较浅的会计人员又安于现状,应付差事,导致我国现有的财会人员队伍逐渐缩水。再加上会计制度固有的局限性,以及我国的会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监管体系不够完整,对于违法违纪会计行为的惩处不够,使得会计人员没有一个明确的内在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最终导致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

三、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改进建议

1.健全会计行业法律法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要因地制宜,根据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要对过去法律法规中不明确不具细的一些条例进行翻新,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新出现的需要加以规定的情况。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管理机制,对会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2.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和奖惩制度

建立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是指建立一个只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情况进行记录的档案。诚信档案包括会计人员的基本任职情况、工作经历以及任职以来所有的诚信信息。这些信息主要由各单位专门负责本单位会计诚信档案的部门进行收录,辅助信息由会计人员本人提供。实行诚信档案,对于增强会计人员的自律意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失为解决会计失范的一大良策。其次,建立奖惩制度,不仅要奖,还得要惩。对于那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予奖励和表彰,并对典型模范予以公告进行宣传;而对于那些违反法律法规,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国家应给予严厉的处罚,严重的由相关行政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还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奖好惩差的制度,掰正会计行业的不良之风,彻底纠正道德失范。

3.加强会计职业的道德和法制教育

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同会计教育不到位不无关系。因此,要想整治会计职业道德失范,必须从教育抓起。不仅要抓道德教育,还要抓法制教育。从在校的潜在市场抓起,还要对在职的会计人员及时进行职业道德宣传,通过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由内而外地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能力,坚决抵制职业道德失范等不良分气。加强法制教育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治国,让全民尤其是会计人员知法、懂法,用法,在工作中时时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不是钻法律漏洞。通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督促会计人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升思想道德层次,不断进步。

总结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行业的发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建设如影随形,只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了,会计行业的素质才能够得以提高,市场经济才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总之,纠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不容小觑,它是一项长远且深远的工程。我们坚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扭转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不良局面,根正清源。

摘要: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本文对我国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进行分析,就如何改进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提出一系列解决建议。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缺失,表现,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倩.浅议会计职业道德[J].市场研究,2013(12).

[2]桑琳.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3(5).

[3]梁俊清.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J].现代经济信息,2016(6).

会计职业道德失范 篇2

【摘要】

坚持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地位是财务会计的内在要求,是以德治国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针对目前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

【关键词】

会计职业道德 失范原因 应对措施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其主要内容有八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会计职业责任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状

(一)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道德意识,对职业道德的理解非常模糊,对其具体要求更是一知半解。他们责任意识不强烈,消极对待会计工作,难以做到以身作则遵循会计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由于这部分会计人员对工作的懈怠心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屡出现。

(二)盲目追求个人利益

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在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不是用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而是为了寻求一己私利,违背会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原则,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有的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不仅损害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更损害了国家及集体的利益,带来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

(三)业务水平较低

在当前的会计人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会计准则及其处理方法不甚了解,在日常的业务处理中疲于应对,采取错误的记账方法,导致较多的会计记录都出现不合规的现象。他们将领导的旨意作为工作的标准,伪造账目,极大的损害了国家及投资者的利益。

二、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会计行业准入标准较低

会计工作本身的专业性强,需要专业人员开展会计工作。但是目前会计行业准入标准偏低,会计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对参考人员的要求较低,许多非专业人员都通过该项考试并参与到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但是他们对会计工作缺乏较细致的了解,在实际处理中难以把握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增加了会计记录的错误率。更有一些企业违规聘用没有通过资格认证的人员参与到企业的会计工作中,这就难以避免地造成了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认识的匮乏。

(二)职业道德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缺失

我国会计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对职业道德的要求较低,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及继续教育中都没有对素质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长期弱化职业道德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大背景下,会计从业人员也就放弃了对自身素质的提升。

(三)内外监管不到位

内部审计的设立旨在企业自我监督和审查,但是事实上内部审计机构通常由于在人员聘用、薪金发放等方面受单位管制而难以发挥独立审计作用,弱化了审计效益,无法进行事实有效的监督。

会计行业协会的监管是会计活动的重要监督力量,是会计信息真实公允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会计行业协会仍流于表面,不能真正在会计监管工作中发挥实际作用。同时,外部法定监管机制不到位,会计审计税法监督标准不一致也导致各部门监管活动的不协调,给会计人员的违法违规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解决措施

(一)加快法治建设步伐,完善法律法规,大力加强执法力度

法制建设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将职业道德规范加入会计法律法规中势在必行。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尚待完善,需要法律强有力的执行力来加以辅助。面对部分道德要求在法律条文中缺失的现状,我国法律政策制定机构需要进一步规范会计规章政策,出具更多具体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提升有关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以保证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企业需要对违法违纪行为必须给予强有力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强化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提升会计队伍的职业修养

在对会计专业在校学生的培养中,要把对职业道德的教育放在与专业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中,各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定期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同时将对职业道德的评价纳入会计人员考核的内容中,促使其自觉自愿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建立强有力的内部监督机制,形成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

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健全运转的保障之一,各企业应建立实施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对会计人员有效监督管制,抑制会计造假的现象发生。政府及有关执法监督机构应真正从源头上遏制造假现象的发生,并呼吁并支持单位职工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到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管制中去,提升会计监督工作的透明度。

岗位轮换制度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按照既定期限,让职工轮换从事不同工作岗位的一种制度。会计工作本身存在一定特殊性,一个人若长期从事同一项会计工作极易给企业的资金安全带来隐患。因此,企业应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通过会计人员的相互监督制约降低会计人员舞弊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在职业技能及道德修养上相互促进,互通有无,从本质上完善企业财务工作,为其创造更多财富。

奖惩机制是组织对员工进行奖励或惩罚,以强化人事行政的制度。通过奖励与惩处的激励与控制的双重功能,可以提高职工积极性,培养是非观念。各企业应建立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加大对舞弊者的惩罚力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并将其纳入考核制度。

四、结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这是一项长期建设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会计人员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在建立各项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的同时,加大职业教育力度,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自身也应积极参与职业道德培训工作,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李欣(1990.8.21-),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主要研究会计学方向。

参考文献:

浅论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篇3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失范;会计人员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202-03

近年来,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问题,愈来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理论界、企业界以及政府的监管部门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要建设健康的、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必须尊崇诚信原则。缺乏减信,经济运行的成本会极其高昂,甚至根本无法运行。在一个欺诈和舞弊盛行的社会里,弱者得不到公平,坦诚者最易受到伤害。因此,建立一个以减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社会公众的共同愿望。在会计行业里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最备受争议的,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和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因为会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就有会计职业,就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可以看出会计职业道德其实就是一个诚信的体现。本文拟就会计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对策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它体现了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规定了会计从业人员在履行公职中应当怎么样或不应当怎么样。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是财经法规、财会制度所不能替代的。当前,人们痛恨虚情假义,倡导诚信,呼吁从业人员遵循职业道德,但仍存在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诸方面。

1、利益驱动,诚信缺失。计人员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妥协,违反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大肆造假。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有相当多的会计人员认为应作好“技术处理”以使单位负责人意见得以“巧妙”实施。有的在面对外部监督时,甚至作好所谓“协调”、“配合”,使监督弱化以至流于形式。另外,在现实生活中,诸多的贪污、行贿受贿、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都要经过会计人员之手。还有发生在国内的一些大公司财务欺诈案,使会计业面临着“诚信危机”。在中国证券市场上,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财务造假公司的曝光,牵出了相关的华鹏、华伦等会计师事务所,每一起造假事件涉案金额之巨、涉及面之广令人触目惊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不高的现状,是诚信缺失的表现。

2、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监督制约机制乏力。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而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弄虚作假之风。

3、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我国1000多万财务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0%,其余大部分都为初级职称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

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题词、并多次强调“不做假帐”。而在当今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企业间的激烈竞争,物质财富充裕令人欢欣鼓舞。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人际社会关系大大的复杂化,从而使不少人在物质财富中失去方向,导致一些贪污舞弊,滥用职权,行贿受贿等等行为的泛滥。很多会计人员出现了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下列诸原因造成的:

1、屈从领导的压力,职业道德被迫失范。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关系在于单位负责人的从属关系。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而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的做假帐,否则会使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到很严重的损害甚至丢了饭碗,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

2、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监督机制乏力,导致职业道德失范。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对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人员所起的作用、责任方面,主动出谋划策的占11.2%;配合单位负责人作假的占26.8%;被近操作的点44.7%;因业务水平低而出错的占17.3%,情况表明,占38%的会计人员的主动出谋划

策、配合作假的行为,主观动机虽有不同,多少都是一种故意作假行为,而其中主动出谋划策的更是一种通同作弊的行为了。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而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弄虚作假之风。

3、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导致职业道德失范。据统计,我国1000多万财务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0%,其余大部分都为初级职称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4、利益驱动,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会计人员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妥协,违反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大肆造假。由于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某事业单位女会计许某,在其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是建国以来某省最大的一宗经济案件,媒体报导时冠以“惊天大案”,许某已被判处死刑。某房地产公司会计黎某,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仅三年,利用单位财务制度不严密,贪污公款200多万元。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的确反映出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会计队伍中确有一些人职业道德论丧,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对策

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类型多样化。财会人员所维护的不仅仅是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还涉及到委托人与受委托人的多方利益。因此,在新形势下,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的解决应该要遵循以下对策。

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努力学习政治,提高思想觉悟,这是财务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要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的重要讲话,学习时事政治,教育广大财会人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还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财会人员不能只埋头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要掌握时代的脉搏,把自己的工作自觉融入改革的大潮,不要迷失方向。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专业品德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财会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在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才能在工作中坚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依法办事,依法理财。

2、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建立和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法治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和促进作用。法制就是必须建立健全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并严格执行。新《会计法》已于7月1日正式实施,为了保证《会计法》的有效施行,还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法规、规章,使《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具体化。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会计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相继发布实施《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代理记帐管理暂行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事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以及一系列的会计核算制度等会计法规、规章、制度,基本保证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我国的法规、制度建设与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健全和完善。近年来,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秩序混乱、信息失真等问题,虽然与法律约束力不够有一定关系,但执法力度不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切实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大会计工作执法力度,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必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3、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管组织和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监管组织的建立,根据我国的实际,可以分两步走,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先在中国会计学会下组建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这一步近期相对容易做到。但权威性稍差,待条件成熟后,建议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单独组建中国会计协会,权威性较高,负责全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管。此外,建议结合会计证的年度检查,对全国的持证会计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道德行为档案。对在各种财政、审计、税务检查中,提供虚假会计人员,进行量化记分,在会计证年检时根据档案记录,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篇4

(一) 会计人员诚信缺失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 不顾职业操守, 利用专业优势, 大肆造假。另外, 因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从属性, 不可避免地受其所处环境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的影响。有相当多的会计人员以“技术处理”方式使虚假会计信息以合法的方式体现, 为公司财务欺诈案提供方便, 如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财务造假公司的曝光, 牵出了相关的华鹏、华伦等会计师事务所, 假事件涉案金额之巨、涉及面之广使会计业面临着“诚信危机”。

(二) 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不懂得学习会计法规, 更谈不上以会计职业道德理念约束自身的行为, 这反映了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

(三) 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在我国1000多万财务从业人员中, 中高级职称人员仅占20%, 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 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 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这导致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 记账不符合规范, 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 从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 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造成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 社会因素对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影响

1. 经济体制转型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质上是一场全面的、深刻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但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也为社会道德失范的产生提供了养分。会计行为规范模式在一定程序上被否定或遇到严重破坏, 逐渐失去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 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权威失落。

虽然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并逐步与国际化接轨, 但在许多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时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给许多人提供了打擦边球的机会, 给会计造假创造了条件。

此外, 在我国的会计教育中也存在着重技术能力轻道德要求的现象, 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对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 却忽视了对会计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培养。

2. 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机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而与之配套的内外监督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如对国有企业来说, 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 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 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 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 会计隶属于企业, 其衣、食、住、行、任免、奖惩、升迁, 均依靠其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 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 从而对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

3. 外部压力缺乏。

在实际生活中, 许多企业利用公众对会计报表的重视不够, 不了解, 采用一些手段来操纵会计报表数据, 使其具有较好的外在表现, 从而粉饰财务状况。大部分的公众不具备辨别能力, 在阅读报表时很容易被蒙蔽和误导, 也很难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提出相关的要求, 会计人员缺乏恪守职业道德的外在压力。

(二) 法律因素对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为了完善规范会计核算, 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准则。特别是新修订的《会计法》, 第一次把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高度概括地写进了法律条款, 但这些法规和准则都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 缺乏可操作性。在我国执法不严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违法行为往往只是以罚代法, 支付一定的罚金, 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导致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法律熟视无睹, 法律观念极为淡薄, 对于一些注册会计师审计造假严重损害公众股东的利益, 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

(三) 会计人员自身因素对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影响

会计人员自身缺乏职业风险意识, 职业判断能力弱, 自我管制能力差。天津财经学院的韩传模和郝景昭曾做过一个专门的问卷调查, 他们对1200名会计人员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会计人员均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所涉及的企业类型有国有企业、多种所有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务结构上, 有一般会计人员, 也有科、处长及以上职务的会计人员;在年龄结构上, 老、中、青各占1/3。当会计人员在工作中, 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精神, 坚持原则处理会计事务, 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 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 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 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做好“技术处理”, 使其符合单位负责人的意见。

在义务和利益的冲突中, 多达83.13%的会计人员在责任和利益的艰难选择中舍弃了职业道德, 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 有意造假, 使得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

三、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对策

(一) 改善会计工作的社会环境

1. 参考引进国外先进的规范。

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 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 正处在探索阶段, 借鉴它国的经验, 能使我国在会计理论研究上有一定提高, 从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各个国家在文化传统、经济环境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各国的会计道德观念都不尽相同, 结合我国国情, 构建起我国会计道德规范体系。

3. 改变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和奖惩机制。

改变监督机制加大国家监管力度, 把行业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统, 建立会计信用档案, 加强信用轨迹跟踪。

4. 健全会计管理体制。

我国的企业改革没有触及传统体制的根本弊端, 只在表层采取了一些措施, 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的框架并未根本打破, 企业依然是政府的“儿子”, 而企业为求业绩不惜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会计人员依附于企业, 其工作不仅受单位主要领导的制约, 而且受其他部门主管和人员的制约。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 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 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 促使会计人员遵守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道德。

(二) 健全会计工作的相关法律

健全的法制是制止和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职业之便, 主观臆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保证。在法制建设方面, 不仅应该完善立法, 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 还应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措施, 督促会计人员能够在准则、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判断、估计。对假借职业判断之名弄虚作假和屡次违反财经纪律的, 必须及时予以纠正或处理, 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罚 (包括实施退出机制) 及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 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

1. 改变会计专业教育模式。

学校课堂不仅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殿堂, 更是教授学生怎样做人的圣地, 而我国大部分学校偏重于传授专业技能, 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应在会计专业学历教育中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在开始给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时, 引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2. 改变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还较为陈旧, 难以达到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将会计职业道德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和中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要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3. 大力提高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注册会计师和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行业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因此, 要在全行业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 要让“诚实守信”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风尚成为每一位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

4. 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从业人员管理相结合。

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资格准入、考核、奖惩、培训、退出等办法, 完善将会计职业道德纳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范畴, 同时结合会计从业资格发证、注册等工作, 研究建立和实施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制度, 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推动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化、法制化。

摘要: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 损坏了会计人员的公众形象, 使会计业的公信力受到怀疑, 也动摇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人们在对会计人员提出置疑的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道德失范

参考文献

[1]林启云.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2, (7) .

[2]黄宁.浅议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高新技术期刊, 2008, (3) .

[3]马运申.会计诚信建设之我见[J].理论学习, 2004, (8) .

论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篇5

论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其外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解决网络道德问题必须多管齐下:重塑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德教育,采用技术和法律手段进行控制.

作 者:杨近平作者单位: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14刊 名:遵义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UNYI NORMAL COLLEGE年,卷(期):20024(4)分类号:B824.3关键词:网络道德 道德建设 互联网 道德规范

教师道德失范行为的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44-01

古人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只是对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的概括,古人讲究师道尊严,当然不会对老师的行为作出约束。而当代教育,除了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外,还要求教师具备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即师德。德高为师,行为世范,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好的概括。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行为呈现出上升趋势,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对此也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一、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

1、无意识道德行为失范。

很多的不当的教师行为,客观的说不是教师故意行为。比如,私拆学生信件、查看学生书包、体罚学生等等。这些行为从动机上是出于对学生的一种管束心理和负责任的心理,在学生面前自己是老师,有管教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另外,很多教师缺乏法律意识,不认为体罚学生等行为时违法行为。因此,这种道德行为的失范从根本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2、价值观出现偏差导致行为失范。

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高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学校也难免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教师也会受到这种出现偏差的价值取向的影响。而教师这一行业收入相对较低,这种社会收入的分配不均难免会使一部分教师产生不平衡心。少数教师在价值取向上就出现了偏差,忘记了自己应有的职业操守,不再甘于清贫,追逐物质享受和金钱。比如,对学生进行收费性的课外辅导,向学生推销复习资料和学习用具,向家长索要财物,以家长是否对自己送礼和家长的社会地位来决定对待学生的态度等等。这些失范的行为就是由于价值观出现偏差造成的。

3、职业压力造成教师行为的失范。

教师承受着来自社会、领导、家庭和舆论等各方面的压力。调查显示,教师失范行为出现率从小学到高中呈现上升趋势。这是由于学段越高,教师承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就越大。在加上工资待遇偏低、负担过重、学生越来越难以管束,很多教师就产生了焦虑、愤怒、冷漠等不良的情绪,这种不良的情绪往往就会发泄在学生身上,或者会出现其它的过激行为。比如,打骂学生、损坏物品、不满学校的管理等等,有的甚至会情绪失控做出违法的事情。

4、道德沦丧出现失范行为。

这种失范行为是极少的,但是确实存在。个别教师受到社会阴暗思想的影响,崇尚暴力、色情,忘记了自己的职业性质,突破了道德底线,有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近些年出现的老师对学生的性侵事件就属于这一类。

找出了教师行为失范的原因,那么,该如何有效的控制教师的失范行为呢?

二、控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对策

1、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

当代教育讲究师生平等,提倡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想法。要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人格的发展,而不要动不动就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教师的行为确实起到了表率的作用,学生自然会尊重你,师道尊严不是争来的,而是学生给的。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让教师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另外还要给教师普及法律知识,让教师明白那些行为该做,那些行为不该做,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失范行为的发生率。

2、改革教育体制和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正确评价教师。

应试教育是造成教师行为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试教育的导向使各级学校和行政部门评价教师的工作唯成绩论,社会上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如此。教师要出成绩就要死抠学生,就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这使得众多的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感,不愿进课堂,不想见到学生。越是高学段的教师,这种情况越严重。另外,应试教育也导致学校甚至教育行政机关对于教师的评价重业绩,清道德,只要成绩好就一好百好,成绩不好师德高尚也没用。这使得教师不再注重自身修养,也就难以做到为人师表了。因此,改革教育体制进而改变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对规范教师的行为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3、提高家长和学生的法律意识,倒逼教师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些教师犯罪行为的案例显示,受害的学生在当初都不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己所受到的伤害。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收到老师的恐吓,害怕老师打击报复;二是没有法律维权的意识,学生没有法律维权的意识根源在家长,很多家长也没有这样的意识。这就放纵了极少数道德败坏的教师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如果所有家长和学生都有法律意识,就能迫使极少数的道德败坏的教师不敢肆意妄为,教师犯罪行为屡也会大大降低。

对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思考与研究 篇7

1. 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现实中, 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 不能够坚持准则, 甚至通同作弊, 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2. 追求私利, 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 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 会计职业道德沦丧, 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 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 以身试法, 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 违背准则, 弄虚作假。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 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 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 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有的注册会计师明知委托人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和故意造假的行为, 却不予指明, 并加以虚假的陈述, 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二、会计职业诚信失范的原因分析

1. 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人们利益格局势必多样化和复杂化, 原来那种单一的利益关系向大跨度、多层次的利益关系格局变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 必然引起道德冲突。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 就是指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一种负面效应。注册会计师为了争夺会计市场上的经济利益, 不惜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这些都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出于不同的动机, 有的粉饰经营业绩, 或将利润做大, 或将利润做小, 或操纵利润, 将其均衡化, 或进行利润清洗;有的粉饰财务状况, 或高估资产, 或低估负债。

2. 会计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 其衣、食、住、行、奖惩、升迁, 均依靠其所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 会计人员则面临着坚持准则、坚守职业道德就可能被辞退下岗的痛苦选择, 客观上存在着"站得住的顶不住, 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现象。当前突出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绝大部分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

3. 职业道德的外部法律环境不佳

会计人员坚持准则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不完善, 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4. 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 当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 也是不良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具体来看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我们的学校教育中, 较长时期片面注意智育, 忽视德育。

三、会计从业人员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1. 做老实人, 说老实话, 办老实事, 不弄虚作假。做老实人,

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光明正大。说老实话, 要求会计人员说话诚实, 是一说一, 是二说二, 不夸大, 不缩小, 不隐瞒, 如实反映和披露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办老实事, 要求会计人员工作踏踏实实, 不弄虚作假, 不欺上瞒下。

2. 保密守信, 不为利益所诱惑。

在市场经济中, 秘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 而会计人员因职业特点经常接触到单位和客户的一些秘密。因而, 会计人员应依法保守单位秘密, 这也是诚实守信的具体体现。会计人员保守商业秘密, 维护国家、单位利益是其应尽的义务。弄虚作假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也是违法行为, 是会计职业的大忌。

3. 执业谨慎, 信誉至上。

诚实守信, 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始终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 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 形成"守信光荣, 失信可耻"的氛围, 以维护职业信誉。注册会计师在选择客户时应谨慎, 不要一味地追求营业收入, 迎合客户不正当要求, 接受违背职业道德的附加条件。注意评估自身的业务能力, 正确判断自身的知识、经验和专业能力能否胜任所承担的委托业务。

四、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

要将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要把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上。

2. 加强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 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 建设会计诚信体系应当立法先行。在目前立法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 应尽快制定和补充会计诚信有关的管理法规和制度, 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 以便于实际操作和依法治信。

3. 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 促进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化

建设目前我国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 总体来说, 信誉不高, 市场化程度也很有限, 与发达国家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差距很大, 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

4. 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 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

设企业内部加强会计诚信管理, 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通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 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定, 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 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总之, 诚信能否被社会广泛接受, 关键是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否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必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道德失范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篇8

一、会计职业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求“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就要在跨境投资、全球化发展及对外贸易等经济活动中形成合力, 努力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范围内的竞争力。在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地位的过程中, 会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较高质量的会计工作, 可以推动企业改革, 推动经济发展, 进而提高我国的经济开放水平。

对于企业, 高效有序的会计工作更是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不仅局限于要真实、准确、及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而且还要把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及各种利弊因素通过具体数据, 指标体现出来, 给企业的领导者及决策人提供真实性高、时效性强、切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资料, 以便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为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上尽量避开各种有利及不利因素。会计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研究建立一套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 结合企业的经济利润、投资回报率、资本盈利能力、库存物资利用、技改技措投资消耗量率等因素。并且应随着制度及市场的变化及时作相应的调整, 以使会计的内容能够跟得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的变革。

二、会计工作中道德失范的后果

上述工作的有序进行, 都需要会计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但目前会计不能诚信执业是会计行业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1. 国家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损害人民的利益。虚假的会计数据, 会对国家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判断产生误导, 严重者会致使经济决策的失误, 扰乱国家经济秩序。

2. 企业

企业难以全面的了解自身的情况。财政收支细节, 库存物资状况, 投资回报率等等信息都不能及时、准确掌握, 就会致使企业在发展方向上做出错误的决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空间和能力。

3. 个人

有很多会计是迫于来自“领导”的压力才做的假账, 这对于会计个人而言, 会怀疑其所信仰的职业操守、破坏人关系。

三、如何提升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1. 强化法制意识

无规矩不方圆, 会计的行为必须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会计法》的颁布, 将会计的行为约束到法律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 新的问题的出现,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显得格外重要。首先结合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 对现行的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 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通过制定法规加以规范, 为会计监督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要加大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尤其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 加大对指使会计从业人员做假账的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 迫使相关人员增强责任意识, 使违法成本远高于违法获益。

2.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首先必须稳定会计队伍, 严格执行会计持证上岗制度;其次采取各种形式培训和继续教育在岗会计人员, 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 培养和提高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建设好一支业务精、知识面广、素质高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队伍;再次, 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作风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发扬坚持原则、注重科学、严谨求实、保守秘密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大力弘扬会计工作的正气。

会计人员的会计人员要转变思想, 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要有个飞跃, 调整会计工作服务方向, 由过去的报表型会计转变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的管理信息型会计, 确保会计数据的质量, 使会计信息成为企业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决策依据。

3. 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

企业负责人对会计有绝对的领导权和管理权, 也就是这种从属关系使会计处于夹缝中, 一方面是自己的职业前途, 一方面是职业道德的约束, 迫于现实只能附和负责人编造虚假数据, 以谋得工作机会。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会计运行管理模式, 分权而管之, 可以建立由会计委员会介入人事的去留, 会计的任职要在其监督之下, 这也是对会计从业者及会计职业道德的保护, 将会计从业者从被迫做假的现实中解脱出来, 使之坚定职业道德的信仰。

在一个道德意识浅薄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为中心突出的社会环境下, 不可能营造出高品位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 不是仅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就能做到的, 而是要依托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 尤其是应与法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 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4. 革新奖惩机制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篇9

1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

1.1 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即为新闻媒体工作者通过收取相关费用、出售版面等途径与被采访组织开展权力寻租的经济交易行为[1]。有偿新闻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有偿新闻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新闻媒体为了获取独家消息支付相关费用给新闻当事人或知情人。第二种是新闻媒体以发布新闻的名义来获取采访对象所给予的好处。这一形式即为被采访对象给予新闻媒体经济利益要求媒体刊登有益于自己的新闻或阻止媒体刊登不利于自己的新闻。总体来说有偿新闻的形式众多,但是本质都是经济利益与新闻之间的交易,主要目的是通过交易来实现所谓的“双赢”。新闻媒体获得经济效益,被采访单位或个人达到宣传的目的或达到掩盖事实真相,逃避社会责任的目的。

1.2 新闻敲诈勒索

新闻敲诈勒索通常是指新闻工作者利用职务之便,以刊登或不刊登与新闻当事人有关的新闻为理由,来对新闻当事人进行敲诈勒索钱财的行为。新闻敲诈勒索不单单是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体现,同时也是违法行为的一种。从本质上来看新闻敲诈勒索的本质就是新闻从业人员利用人民赋予的调查、揭露权利,将发表揭露批判报道对对象单位所形成的名誉损失相威胁,以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2]。著名的“孟怀虎案件”就是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站站长孟怀虎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来进行勒索敲诈的行为,金额高达63万元,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来新闻敲诈勒索的情况愈加频繁,反映出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已经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1.3 虚假新闻

虚假新闻就是指所报道的新闻中存在虚假与不真实的内容,是与真实原则相悖的新闻报道形式。虚假新闻主要有以下几个形式:第一,主观捏造的故事。该类型的虚假新闻全部为杜撰[3]。第二,随意发挥,加以改变。该类型的虚假新闻最为常见,通常都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新闻从业工作者有目的地虚构,制造出假新闻。第三,合成拼凑事件。这一类型是将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身上的事件拼凑在一起,成为一篇吸引受众的新闻。2015年1月《南方都市报》所刊登的《南京众人围观裸女跳河救助者被遗忘没人帮忙拉一把》一文中称,南京有一名女子赤裸跳河,一男子见义勇为救人。有网友爆料,群众均围观裸女,没人帮忙拉救人男子一把。现场图片显示,男子正在攀爬高达2 m左右的河岸,无人上前帮助。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在1月11日,南京一女子跳河获救,最初的新闻源头并未涉及救人者遭遇冷漠对待的内容。而救人男子被冷落一事则是在1月12日湖北黄冈所发生的事件。这两件事是被人拼凑在一起的。总的来说,虚假新闻的形式众多,但是本质都是欺骗公众。

1.4 庸俗新闻

庸俗新闻主要是指新闻内容庸俗,思想不健康、品位低劣的新闻。庸俗新闻是当前新闻行业十分普遍的问题。庸俗新闻形式分为形式庸俗与内容庸俗。形式庸俗即为新闻报道所采用的形式十分庸俗,表达方式庸俗,带有不健康色彩;报刊版面设计庸俗,浮夸造作。往往使用充斥着色情、暴力、刺激的字眼来吸引读者。内容庸俗即为新闻内容所传递的内容庸俗低下,思想不健康。炒作明星私生活,宣传色情桃色新闻,报道暴力、凶杀等新闻。无中生有、哗众取宠使得庸俗新闻与虚假新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的来说,庸俗新闻的报道对于社会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是当前我国新闻事业道德失范十分普遍的现象之一。

2 矫正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则

2.1 公正原则

在新闻传播领域公正原则的体现即为新闻公正。新闻公正是最为基础的道德原则,是其他道德原则的基础,是从事新闻职业的必然需求,是新闻工作的内在要求,是保证新闻真实、准确的重要基础。站在新闻认识的角度来说,新闻公正即为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在理念上公正公平地对待新闻传播的每一个步骤,将客观性、真实性作为新闻工作的基础,始终保持新闻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站在新闻操作的角度来看,要秉持新闻公正原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站在客观的角度来报道新闻,以达到新闻的公正。首先,在面对新闻源的时候要公平公正,为了尽可能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尽量站在不同角度来对各个当事人进行采访,收集整理正面、反面、积极、消极的各种意见。其次,在选择新闻报道手法的过程中要满足客观性的需求。新闻报道与推广宣传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新闻报道要尽可能地陈述客观事实,不能掺入自身的私人感情与看法,不得带有私人情感。最后,在新闻报道的写作过程中要尽量选择使用客观的写作方式,对于新闻的来源进行真实的交代,提供新闻采访对象的原话,将新闻评论与新闻事实区分开来等。

2.2 责任原则

新闻从业工作者在责任原则方面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专业责任、组织责任与个人责任。由于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十分关键。要矫正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就必须要新闻从业工作者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新闻道德的内在需求,这是由于新闻媒体是国家的公共资源,肩负着为人民群众服务,传播社会信息的责任。因此,当前我国新闻媒体要肩负起真实、公正报道新闻的责任,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的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另外,新闻媒体还需要肩负着改善社会文化、道德素养的责任,建立人民群众有序、正常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处理的平台。总的来说,社会责任对新闻媒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就足以说明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2.3 诚信原则

在新闻传播领域中诚信原则的职业特征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闻必须真实。新闻报道必须要坚持诚信原则,将新闻的真实性作为生命来坚守。新闻从业工作者要站在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避免片面、主观、带有个人情感的思想来进行新闻报道。尽可能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反复核实的方式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第二,新闻真诚服务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是新闻传播行业的基本任务,新闻媒体只有在秉持诚信原则的基础上开展新闻报道才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够为自身发展打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4 人道主义原则

在新闻传播领域中人道主义的原则有特定的含义。首先,人道主义原则要求新闻从业工作者需要拥有爱心与关怀的心,对待人民群众要用平等的眼光,尊重每一位当事人与新闻受众。在人道主义的约束下新闻媒体需要严肃认真对待新闻工作,以饱满的热情与端正的态度投入到新闻报道的工作中。在兼顾新闻社会影响的基础上考虑到新闻受众的感受,对弱势群体表示关心,深入基层人民。其次,在人道主义原则的要求下针对当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要求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拥有爱心。由于新闻媒体为了获得所谓的第一手资料,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丢弃了爱心,开始挖掘“人性化细节”,不顾受害者家属悲痛强行进行采访。例如:2011年佛山“小悦悦”惨遭碾压的新闻事件中,不同媒体反复报道交通事故发生时的惨烈状况,记者不断让家长回忆当天的场景,甚至质问家长为何没有做好看管好孩子的责任,对于孩子受害有什么看法。这种血腥、直接、粗暴的采访方式对受害者家庭造成了严重的二次伤害。要矫正这一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必须要求新闻从业工作者坚持人道主义原则,以爱心与同情心来进行新闻报道。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新闻媒体从业工作者要始终谨记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伟大使命,坚守新闻传播的原则,在新闻报道中努力呈现真实、全面、公正的新闻事实,尽量避免出现各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报道与活动。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进行研究,对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了矫正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以期能够为新闻传播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失范,虚假新闻

参考文献

[1]司桐.互联网新闻道德失范现象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6(13):115-116.

[2]张爽.探讨目前我国网络新闻道德失范问题[J].新闻传播,2014(3):230.

浅谈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 篇10

(一) 新闻道德失范表现形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人们的经济关系和生活形态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正受到各种新观念、新思潮和新价值取向的严峻挑战。就我国来看, 我国的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有偿新闻。所谓有偿新闻, 就是指通过金钱作为中介来报道新闻的现象, 通过双方的买卖关系获取实惠, 变相地将新闻报道作为商品进行交易。

第二, 收受礼金。近些年来, 一些新闻记者在新闻的报道中利用其工作身份和职能, 接受礼金和贿赂的现象已经越发严重, 这样就导致了不能够真实地报道新闻, 更严重的甚至出现向被采访者伸手要钱、敲诈勒索等现象。

第三, 报道失实。恪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就记者而言, 其政治投机、蒙骗世人以及制造混乱等目的, 使得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二) 新闻记者道德失范对社会的危害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对社会、新闻传播事业和新闻工作者个人所产生的危害和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其危害主要表现为:

第一, 由于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失范所引发的腐败堕落行为, 严重地损害了新闻事业的声誉, 降低了新闻记者在群众中的威望。

第二, 新闻记者在新闻工作中搞权钱交易, 其结果必然降低新闻传媒事业的宣传报道质量和真实性, 会导致大众对新闻媒介的失望。假想一下, 如果将金钱与新闻报道相关联, 那么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还会存在吗?这无疑是新闻界的自我毁灭。

第三, 在新闻报道中, “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的蔓延, 会腐蚀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期斗争中培养起来的新闻队伍, 会影响新闻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会影响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新闻记者道德建设的对策方法

(一) 自我批评是提升新闻记者个人素养的重要方法

提升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修养, 不仅要通过学习职业道德的相关理论和参加社会实践, 而且还应当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道德修养的过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们心中的两种道德观念的斗争过程, 因此, 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提升新闻记者个人素养中显得尤为重要, 也是道德修养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作为新闻记者自身要意识到这种思想斗争的反复性, 提升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新旧道德观念之间的斗争过程。在人们的脑海中, 旧的道德观念往往是根深蒂固的, 是不容易被改变的, 也更不是一次两次的思想斗争能够清除的。新道德观念的建立也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反复斗争的过程才能够实现。因此, 在人们脑海中的新旧道德观念的建立都是长期的, 而且要反复进行, 不要奢求一次两次的思想斗争能够解决。

正确地看待别人给予的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社会主义道德修养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这也就要求新闻记者们在对待别人给予的批评时要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要欢迎他人的批评和帮助。“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的道理是耳熟能详的, 也就是说在剖析自己的同时, 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知道, 正确看待自己。遇到他人给予意见时, 新闻记者们要秉持“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的思想, 时刻为党、为人民的利益勇敢地正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二) 加强党务学习, 提升自身觉悟

对新闻记者而言, 从采集新闻线索到判断新闻价值, 再到明确报道主题等环节, 无一不需要政治理论和党务知识的引导。简言之, 政治理论和党务知识的学习有助于记者的新闻采集, 有助于对信息的判断和审视, 避免因为对政治和党务的不了解而报道一些错误的政治性新闻引起社会矛盾的爆发, 由此影响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降低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 降低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十八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记者只有通过对政治理论和党务知识的学习, 提高个人素质, 才能完全准确、全面地理解十八大报告的内容和我国的政治体制及党的使命、宗旨、方针等, 才能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党和国家制度、政策, 才能正确引导人民的政治观、价值观, 让人民群众对党有更深厚的了解, 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威望。

参考文献

[1]黄富峰.论大众传媒伦理的范畴[J].当代传播, 2006 (3) .

上一篇:农作物新模式下一篇:教师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