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因素

2024-06-16

吸烟因素(精选十篇)

吸烟因素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某医学高职院校部分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该医学高职院校是由3所院校合并的, 故仍有部分学生为中职学生。

1.2 方法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 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中随机抽取13个班级的医学生, 由经过培训的辅导员现场发放问卷, 医学生匿名填写, 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885份, 回收有效问卷871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8.42%, 其中高职医学生682人, 中职医学生189人;男生245人, 女生626人。

本调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关于吸烟行为调查的基本原则,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问卷, 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烟草相关知识、烟草相关态度、烟草相关行为4个项目。

参照WHO关于吸烟的定义, 将吸烟分为5种情况, 即每日吸烟 (每天或几乎每天吸1次, 持续3个月以上) 、每周吸烟 (每周至少吸1次, 持续3个月以上) 、偶尔吸烟 (每周吸烟达不到1次, 只在节假日或聚会时吸烟) 、已戒烟和从未吸烟。将每日吸烟和每周吸烟作为常吸烟者, 可计算出常吸烟率。将常吸烟者和偶尔吸烟者统称为吸烟者, 可计算出总吸烟率[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 Data建立数据库, 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医学生吸烟现状

在被调查的871名医学生中, 总吸烟率为6.2%, 其中男生为5.7%, 女生为0.5%;每日吸烟率为60.0%, 其中男生为54.5%, 女生为5.5%。

2.2 不同学历医学生吸烟情况

高职医学生的总吸烟率为83.6%, 每日吸烟率为58.7%;中职医学生的总吸烟率为16.4%, 每日吸烟率为66.7%, 高职学生总吸烟率高于中职学生 (P<0.05) , 可能与高职学生的学业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2.3 不同性别医学生吸烟情况

从不吸烟的男生有131人, 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53.5%;以前吸烟但现在已经戒烟的男生有64人, 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26.1%;目前吸烟的男生有50人, 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20.4%。从不吸烟的女生有588人, 占被调查女生总数的93.9%;以前吸烟但现在已经戒烟的女生有34人, 占被调查女生的5.4%;目前吸烟的女生有4人, 占被调查女生的0.6%。男生的吸烟率要高于女生 (P<0.05) , 见表1。

2.4 不同年级男女生吸烟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分别为2012级、2013级的在校学生。其中, 2012级总吸烟率为6.4%, 每日吸烟率为61.8%;2013级总吸烟率为6.0%, 每日吸烟率为57.1%。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吸烟情况不同, 见表2。

2.5 吸烟者相关情况

通过本次调查, 目前共54名医学生吸烟。在这些吸烟的医学生中, 尝试吸第一支烟时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18岁 (37.7%) , 其次为13~15岁 (32.5%) 。尝试吸第一支烟的原因主要是受情绪影响 (37.1%) , 其次为好奇 (31.2%) 。持续吸烟的原因主要有解除烦恼 (23.5%) 、社交需要 (19.1%) 、使人放松 (16.2%) 及消除疲劳 (15.3%) 。

2.6 烟草中有害成分知晓情况

在问卷的第二部分“烟草相关知识”中, 我们设置了“对烟草中的有害成分知晓情况”这一问题。大部分学生 (包括吸烟的、曾吸烟的、不吸烟的) 知晓烟草中含尼古丁这一有害成分 (分别为87.0%、94.9%、96.0%) ;知晓焦油是烟草中有害成分的医学生比例也较高, 均超过60%;知晓烟草中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医学生比例较低, 见表3。

2.7 吸烟可能会引起的疾病知晓情况

我们还设置了“吸烟会导致何种疾病”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 不管是吸烟者、曾吸烟者还是不吸烟者, 大部分都知道吸烟可能会引起肺癌 (分别为92.6%、98.0%、98.2%) 和气管炎 (分别为63.0%、65.3%、64.3%) , 但对于吸烟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及胃癌的知晓率偏低, 见表4。

2.8 吸烟与健康的知识来源

学生获取吸烟相关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有广播电视 (20.8%) 、医学书籍 (20.6%) 、报刊 (18.2%) 。

2.9 对吸烟及禁烟的认识和态度

在吸烟的态度上, 有68.1%的学生赞同吸烟应受到法律、社会秩序的约束, 31.9%的学生认为吸烟是个人行为, 他人不应干涉。关于在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上, 大部分学生 (92.1%) 还是赞同这一观点的。另外, 在吸烟、禁烟的态度上, 女生更倾向于吸烟应受到法律、社会秩序的约束及在公共场所禁烟 (P<0.05) , 见表5~6。

3 讨论

3.1 加强烟草医学知识教育

随着社会、医学的不断发展及人类疾病谱、死因谱的变化, 人们逐渐认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 在对人体影响较大的不良行为方式中, 吸烟位列其中。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在871名大学生中, 吸烟者54名, 总吸烟率为6.2%, 其中男生为5.7%, 女生为0.5%, 男生的吸烟率远高于女生 (P<0.05) 。作为医学生, 由于系统接受了医学知识的学习, 按理应该对与烟草相关的医学知识有一定知晓, 但通过对烟草中有害成分及导致疾病知晓情况的调查, 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医学生对烟草中含尼古丁、焦油等有害成分的知晓率较高, 但对烟草中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的知晓率偏低。同样, 大部分医学生对吸烟会导致肺癌、气管炎的知晓率较高, 对于吸烟可引起其他疾病的知晓率偏低。所以, 应该加强对医学生烟草医学知识的教育。除此之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吸烟者及曾吸烟者对烟草中有害成分及吸烟会导致的疾病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仍有吸烟行为。可见, 除了应加强医学知识教育外, 还应该重视知、信、行之间的关系。学校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如课堂讲授、学术讲座、知识竞赛等, 加强学生关于烟草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 可通过开展第二课堂, 如一年一度的5.31控烟活动等,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的控烟活动中, 亲身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而自觉加强知、信、行的统一。

3.2 加强控烟健康教育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 学生吸第一支烟的年龄主要在13~18岁, 即上初中、高中时期, 与何瑞芳等[3]学者所做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这一时期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吸烟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所以, 控制吸烟应从初中、高中开始。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和不断努力。

本调查结果还显示, 学生尝试吸第一支烟的主要原因是受情绪影响 (37.1%) , 可见, 情绪的不稳定会引起不良行为的发生, 而这一结果也与学生持续吸烟的主要原因为解除烦恼 (23.5%) 相一致。因此, 学生应学会正确消除负面情绪的方法, 拥有健康的心态。这需要全院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尤其是引起心理辅导教师的重视。此外, 吸引学生尝试吸第一支烟的原因还有好奇 (31.2%) , 这与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 即对任何事情都感觉新鲜、都怀有好奇心, 对此应加强正确引导。持续吸烟的原因还有社交需要, 占19.1%, 说明社会上借助吸烟进行社交活动的不良风气已经波及高等院校。因此, 在大学生中提倡文明社交尤为重要[4]。长期吸烟的其他原因还有使人放松 (16.2%) 及消除疲劳 (15.3%) , 这可能与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业压力较重等因素有关, 学校应更科学、更合理地安排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余生活, 缓解释放压力, 营造健康的生活、学习氛围。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 学生获取吸烟相关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有广播电视 (20.8%) 、医学书籍 (20.6%) 、报刊 (18.2%) 。作为医学生, 医学书籍作为其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并不奇怪, 对于公共、传统媒体的宣传学生也不排斥, 而是乐于接受。因此, 学校可利用广播、宣传板报、手册等传统媒体, 同时, 也可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共同营造校园控烟、戒烟氛围。

另外, 通过此次调查, 在关于吸烟、禁烟的态度这一问题上, 大部分学生是赞同在公共场所禁烟的, 并且也赞同吸烟应受到法律、社会秩序的约束。但让我们遗憾的是, 作为医学生, 明知吸烟有害健康, 但还有31.9%的学生认为吸烟是个人行为, 他人不应干涉。估计这与“9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有一定关系。但作为医学生应知道自己将来责任重大, 是未来维护公众健康的工作者和宣传者,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仅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更应该对公众的健康负责。对此, 学校应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健康理念、职业理念。

医学生是未来维护公众健康的工作者和宣传者, 榜样人群的低吸烟率有助于降低公众的吸烟率[5]。作为培养未来基层医疗主力军的高职院校, 应重视、加强在校园中开展控烟教育活动, 既让学生真正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又要让学生行动起来, 积极参与到控烟教育的活动中去。

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生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 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 同时有助于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方法 以某医学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取班级整群抽样方法, 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871名医学生中, 总吸烟率为6.2%, 其中男生为5.7%, 女生为0.5%。男女生吸烟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在目前吸烟的54名医学生中, 尝试吸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18岁。吸烟、曾吸烟及不吸烟的学生, 对烟草中含尼古丁、焦油成分的知晓率较高, 对烟草中含其他有害成分的知晓率偏低;对吸烟会引起肺癌、气管炎的知晓率较高, 对吸烟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和胃癌的知晓率偏低。结论 医学生仍对吸烟与健康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 应加强烟草医学知识教育, 同时要重视知、信、行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在医学院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以提高医学生对吸烟与健康的认识, 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关键词:高职医学生,吸烟情况,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彩霞, 陈维清, 卢次勇, 等.广州某医学院医学生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3) :192-194.

[2]周国宏, 袁杰, 胡富忠, 等.某医学院学生吸烟状况与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2 (1) :15-17.

[3]何瑞芳, 张利彬, 贺丹, 等.医学生吸烟现状调查与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1) :126-127.

[4]原建慧, 翟艳丽.医学生吸烟现状调查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2 (1) :9-10.

吸烟因素 篇2

青少年吸烟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和预防干预

本文总结了我们自1991年以来有关青少年吸烟行为现状、危害、影响因素以及预防干预研究的部分成果.文章揭示,我国青少年吸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青少年自身、同伴、家庭和社会等很多因素都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产生影响.在研究基础上,自行开发的“远离香烟”青少年吸烟行为预防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即时和长期的干预效果.文章最后,还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作 者:方晓义 FANG Xiao-yi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刊 名:心理发展与教育 PKU 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年,卷(期):21(z1)分类号:B84关键词:青少年 吸烟行为 预防干预

吸烟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篇3

维生素A可降低婴儿早期死亡率

印度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实验显示,新生儿一出生就补充维生素A,可以使前6个月的总死亡率降低22%。研究人员将在印度南部农村地区出生的11619名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与出生后第1天和第2天分别接受2.4万单位维生素A和安慰剂组降低了22%,维生素A组在2周至3个月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而3个月以后2组死亡率无差异。

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新药莫西沙星

莫西沙星(商品名:拜复乐)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新药。最近,德国对2188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93.4%的患者达到治愈或有效的标准。60.4%在用药3天后症状即明显改善,73.7%-87%分别于治疗的第7天和第10天症状消失。2.7%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功能紊乱和皮疹,1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此药成年人的用法是:每天1次,每次400毫克,连用10天。

治疗酒精依赖的新药

吸烟因素 篇4

1 对象与方法

2011年5月, 以在校生为研究对象, 参考WHO有关吸烟的定义自行设计问卷,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家庭住址、家庭年收入、对吸烟的认识和态度, 父母文化程度, 家人吸烟情况等。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 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中随机抽取10个班的医学生, 现场发放问卷, 医学生匿名填写, 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900份, 收回有效问卷884份, 回收率98.22%, 其中男生554名, 女生330名, 年龄20~22岁, 平均年龄 (21.3±0.42) 岁。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吸烟情况

被调查的884名医学生中, 总吸烟率为35.97%, 其中, 男生吸烟率56.32%, 女生为1.82%。在312名吸烟男生中, 经常吸烟的有128人, 占41.03%, 偶尔吸烟的有184人, 占58.97%, 男生吸烟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见表1。

2.2 家庭住址

在被调查的554名男生中, (1) 村镇居住的男生吸烟率为54.45%; (2) 县城及县级市居住的男生吸烟率为58.82%; (3) 地级及以上城市居住的男生的吸烟率为62.86%。 (1) 与 (2) 比较, χ2=0.62, P>0.05; (1) 与 (3) 比较, χ2=1.69, P>0.05; (2) 与 (3) 比较, χ2=0.28, P>0.05。

2.3 家庭年收入

(1) 家庭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男生的吸烟率为50.96%; (2) 家庭年收入2~5万元的男生的吸烟率为58.82%; (3) 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男生的吸烟率为72.97%。 (1) 与 (2) 比较, χ2=2.72, P>0.05; (1) 与 (3) 比较, χ2=10.69, P<0.01; (2) 与 (3) 比较, χ2=4.43, P<0.05。

2.4 父母文化程度

(1) 父母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男生的吸烟率为45.92%; (2) 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的男生的吸烟率为62.02%; (3) 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男生的吸烟率为62.00%。 (1) 与 (2) 比较, χ2=11.66, P<0.01; (1) 与 (3) 比较, χ2=6.85, P<0.01。

2.5 家人吸烟情况

(1) 家人偶尔吸烟的男生的吸烟率为53.77%; (2) 家人经常吸烟的男生的吸烟率为78.35%; (3) 家人不吸烟的男生的吸烟率为31.08%。 (1) 与 (2) 比较, χ2=27.08, P<0.01; (1) 与 (3) 比较, χ2=18.18, P<0.01; (2) 与 (3) 比较, χ2=76.95, P<0.01。

2.6 开始吸烟的年龄

312名吸烟男生中, 初中及以前开始吸烟的占37.18%, 高中开始吸烟的占42.31%, 大学开始吸烟的占20.51%。79.49%的男生在大学之前已经开始吸烟, 这与严燕[3]、段佳丽等[4]的报告一致。

2.7 开始吸烟的原因

开始吸烟的原因中, “受同学、朋友、明星等影响”占48.08%;“好奇、时尚、喜欢吸烟的感觉”占23.71%;“受了挫折及负面情绪影响、为了解闷儿”占24.36%, 其他占3.85%。

2.8 吸烟地点

经常在家中, 宿舍, 与朋友、同学聚会时吸烟的男生占37.18%, 在小巷、远离学校、厕所等无熟人处吸烟的男生占33.33%, 在任何地方都吸烟男生的占29.49%。选择在任何地方都吸烟的经常吸烟的男生占48.43%, 偶尔吸烟的男生为16.30% (χ2=37.19, P<0.01) 。

2.9 吸烟对健康危害性的认识

100.00%的吸烟男生认为吸烟有害健康, 认为导致一项危害的占14.10%, 导致两项及以上危害的占85.90%。这说明, 医学生尤其是男生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程度较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医学生认同吸烟有助于交际, 吸烟能解除疲劳等。认为给人敬烟是一种礼貌、社交行为在吸烟男生中占94.87%, 不吸烟男生选择这一选项者为81.82%。

2.1 0 对女性吸烟的态度

在吸烟者中, 赞同女性吸烟的占5.77%, 无所谓者占18.59%, 表示反感不赞同的占75.64%, 不吸烟者中没人赞同女性吸烟。

2.1 1 对戒烟的态度

吸烟者中赞成学校强制戒烟的为7.06%, 认为应当加强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占65.38%, 认为是个人行为没必要干预的占27.56%;不吸烟男生分别为18.49%, 73.95%, 7.56%;不吸烟女生分别为10.49%;83.95%;5.56%。在回答“哪些情况可以约束自己不吸烟”这一问题时, 选择“公共场所”的占19.54%, 选择“教师面前”的占22.95%, 选择“父母面前”的占24.14%, 选择“恋人面前”的占17.01%, 选择“生病时”的占15.90%, 选择“任何地方”都不能不吸的占0.46%。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87.1%的医学生支持国家立法在公共场所禁烟, 吸烟男生中认为很有必要的占82.69%, 认为可有可无的占12.82%, 认为没有必要的占4.49%;不吸烟者这一选项分别为86.79%, 7.43%, 5.78%;女生这一选项分别为93.21%, 4.32%, 2.47%。6名吸烟女生均认为没有必要。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称吸烟是21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问题之一, 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调查结果表明, 我校在校医学生的吸烟情况比较严重, 状况令人担忧。相关研究显示:学生吸烟原因和相关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同伴影响、成人榜样作用、烟草广告和社会风气等[5]。本次调查也表明吸烟行为与家庭年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周围人是否吸烟、自身对吸烟的认知等因素有关。周国宏等[6]也报道, 影响医学生吸烟的因素可能是周围人、态度、经济因素等。开始吸烟的原因更多的是模仿、喜欢吸烟的感觉, 为了交际应酬、解除疲劳, 以及盲目追求风度等。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更多的人把劝烟、敬烟作为一种礼节和社交手段, 把吸烟作为一种时尚和成熟自立的标志。

教师、父母是约束医学生吸烟的主要因素, 大多数医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宣传教育, 绝大多数医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公共场所禁烟。吸烟行为与医学生对吸烟有害健康, 吸烟是不良习惯的认知程度不符, 远离烟草尚未变成医学生的自觉行动, 校园的控烟政策与措施亟待加强。因此, 须在医学生中进一步普及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 社会、家庭密切配合, 共同开展控烟活动, 使医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 自觉抵制烟草。

注:偶尔吸烟和经常吸烟均计为吸烟

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生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 探索校园控烟的措施和方法。方法 用整群抽样方法对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884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总吸烟率为35.97% (男生吸烟率为56.32%, 女生吸烟率为1.82%) , 在312名吸烟男生中, 经常吸烟的128人, 占41.03%, 偶尔吸烟的184人, 占58.97%。结论 医学生的吸烟情况不容忽视, 吸烟受家庭年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周围人是否吸烟等因素的影响, 所有医学生均都认为吸烟对健康有害, 大部分医学生认为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吸烟进行干预。

关键词:医学生,吸烟,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杨功焕.1996年全国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肿瘤, 1998, 7 (2) :3-5.

[2]宋玉梅, 朱继民, 杨世贵, 等.合肥市初一学生吸烟状况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 2003, 7 (2) :109-111.

[3]严燕.医学院校学生吸烟状况调查分析[J].贵州医药, 2001, 25 (3) :280.

[4]段佳丽, 孔祥波, 吕若然, 等.北京市学生吸烟状况抽样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4) :307-308.

[5]田本淳.不吸第一支烟[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

动员起来 劝止吸烟 篇5

吸烟究竟有哪些害处呢?医生可以列出许多条来,诸如引起慢性气管炎和肺心病,是肺癌的主要发病因素,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半身不遂)的重要病因,孕妇吸烟会引起胎儿畸形,另外有将近10%的火灾与吸烟有关。可怕的是吸烟之害来得隐蔽,非经长期不显,到那时已成习惯,戒除就比较困难了。另外吸烟有很大感染力,爸爸吸烟孩子也容易吸烟,教师吸烟诱导学生吸烟,社交敬烟也常把年轻人引入烟域;最遗憾的是医生吸烟,那是知法犯法,罪在不赦。我回忆有多少有学问有本领的好医生一个个生了肺癌过早死去,太可惜了。另有许多人一到冬天咳嗽气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有人咳嗽得无法控制,甚至震断了肋骨。

有人说吸烟是爱国行为,因为烟草为国家带来巨额税收,这是问题的一个侧面,试想由于吸烟引起亿万人的各种心肺血管疾病,除了影响健康和劳动力之外,医药保健费也是可观的。少灾的社会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倘如把可以省下来的田地用于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对国家不是更有益的贡献吗?我相信根据人民消费烟草情况,国家和地方都会随时调整烟草的播种和生产的。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国家和生活环境成为更加卫生吏加舒适而不是乌烟弥漫、烟蒂成堆。所以要大家动员起来,提倡戒烟,控制吸烟,特别要保护儿童妇女免除间接吸烟之害。这项任务要坚持不懈,深入人心,以达到移风易俗、改造环境的目标。

怎么办:(一)公共场所严禁吸烟,包括学校、医院、会议场所、工厂车间以及公共交通等,(二)严格禁止学生吸烟。全国教委已规定不许学生吸烟,所有学校都应照办;(三)因吸烟而引起疾病的,要立即停止吸烟,(四)医生、教师要自觉戒烟。并要积极宣传戒烟;(五)提高烟价,控制卷烟进口。

如何戒烟?这首先是自己的决心问题。有许多人说戒就戒,永不再吸,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医院可开戒烟门诊、药店要公开供应戒烟药。家长、教师和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戒烟。新闻界文艺界多多宣传吸烟之害和戒烟之益。总之,要全民动员,全社会关心,才能收效。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能摘去吸烟大国、产烟大国的帽子,让我们的人民生活得更健康,让我们的环境空气更清新。本刊启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今年6月1日起施行。为了贯彻著作权法,本刊特与作者作如下约定——凡来稿作者,都表明承认本约定;

一、本刊欢迎广大作者赐稿。但由于本刊人手较少,一般来稿恕不退还,请谅解。若半年内本刊未与作者联系,作者可将稿件改投他处。

二、本刊将根据需要,对来稿进行删改、缩编或作其他编辑处理。若作者不允许这样做,敬请注明。

吸烟因素 篇6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按照经济状况好坏, 于2012年6月随机抽取开封市经济状况较好与经济状况较差的社区各1所, 再随机抽取年龄≥15岁的社区居民工1220人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220份, 收回有效问卷1187份, 有效回收率97.30%。年龄15~69岁。<20岁者110名, 20~30岁者356名, 30~40岁者408名, 40~50岁者167名, ≥50岁者146名。小学及以下文化者198名, 高中或中专文化者523名, 大专及以上者466名。上年一年人均收入<2万者489名, ≥2万者698名。其中男性741人, 平均年龄为 (40.03±15.65) 岁;女性446人, 平均年龄为 (39.97±16.80) 岁。

1.2 方法

参照相关文献[5,6]自行设计烟草行为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在获得开封市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的知情同意后, 在开封市两个社区使用相同的问卷, 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人员均经过统一的培训。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吸烟现状、吸烟原因、吸烟影响因素等。吸烟者为病例组, 不吸烟者为对照组。

1.3 吸烟定义

每天都吸烟或是某些天吸烟, 且吸烟行为累计或是连续≥6个月[7]。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的录入, 使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其中研究因素的纳入标准为0.05, 剔除标准为0.10。

2 结果

2.1 城市居民吸烟状况

居民吸烟率为35.29% (419/1187) , 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4.18% (401/741) , 女性吸烟率为4.03% (18/446) 。近半年, 55.03% (653/1187) 居民看过烟草广告。吸烟者中, 19.66% (135/687) 的居民介意别人在自己身边吸烟, 不吸烟者中, 78.04% (552/687) 居民介意别人在自己身边吸烟。21.04% (249/1187) 的居民每天吸烟, 14.25% (169/1187) 的居民一周3天吸烟, 64.71% (768/1187) 的居民不吸烟。

2.2 开封市城市居民吸烟因素单因素分析

以吸烟者与不吸烟者为应变量, 单因素分析发现,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近半年有看过烟草广告、别人在自己身边吸烟的态度、工作场合明确禁止吸烟在吸烟者与不吸烟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上年一年家庭人均收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开封市城市居民吸烟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吸烟为应变量 (是=1, 否=0) , 以性别 (男=1, 女=0) 、年龄 (<20岁=0, 20~30岁=1, 30~40岁=2, 40~50岁=3, ≥50岁=4)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0, 大专及以上=1, 高中或中专=2) 、不介意别人在自己身边吸烟 (是=1, 否=0) 、半年内是否看过烟草广告 (是=1, 否=0) 、工作场合明确禁止吸烟 (是=1, 否=0) 为自变量, 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男性、不介意别人在自己身边吸烟、半年内看过烟草广告、高年龄组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 而高文化程度、工作场合明确禁止吸烟是减少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见表2。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 开封市城市居民吸烟率为35.29%, 其中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 且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1倍之多, 与相关研究结果类似[8,9]。值得关注的是, 近年来, 我国女性吸烟率有上升趋势。但本研究中女性吸烟率低于相关研究结果, 表明该地区女性吸烟率不高, 即开封市控烟干预的重点人群依旧是男性, 但是女性吸烟率的存在依旧不容忽视。因此男性依旧是吸烟干预工作的重点人群[10]。同时, 女性吸烟群体的存在, 提示也应加强对女性吸烟行为的干预[11]。

本研究发现, 55.03%的居民近半年中有看见过烟草广告, 提示禁止烟草广告的力度仍需加强。吸烟者中, 19.66%的居民介意别人在自己身边抽烟, 而不吸烟者中, 78.04%的居民介意别人在自己身边吸烟。应进一步加强立法对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合依旧吸烟者进行约束, 减少公共场合吸烟行为的发生。本研究显示, 上年一年人均年收入的高低在吸烟与不吸烟者中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与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1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 男性、不介意别人在自己身边吸烟、半年内看过烟草广告、高年龄组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 而高文化程度、工作场合明确禁止吸烟是减少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提示文化程度越高者, 越关注个人身体健康, 健康教育知识较文化程度低者高, 自我健康意识较强。同时烟草广告在无形中也会影响人们的吸烟行为, 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吸烟广告的干预力度, 尽可能少的在公共场合或是电视播放广告。而现在在诸多工作场合及公共场合已逐步实行禁止吸烟制度, 这一措施对于吸烟行为的干预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应进一步扩大这一措施, 减少不吸烟者的被动吸烟率, 保护其健康。

吸烟是一个顽固的行为习惯, 因此, 控烟工作不仅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还应增强其个人戒烟的信心和决心。有研究显示, 吸烟不仅是个人行为, 也属于群体行为与社会行为[10,11]。提示, 控烟干预工作需要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协作, 同时应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控烟手段, 如世界控烟日举办宣传活动、动员媒介宣讲、播放各类型公益性广告、开展示范任群控烟、加大公共场合控烟力度, 营造无烟环境, 建立无烟家庭、无烟社区和无烟办公室等, 逐步营造一个免于被动吸烟的社会环境[9,11];强化戒烟意识, 提高戒烟信念, 达到控烟目的, 同时父母、教师应做好学生戒烟、禁烟的表率作用, 减少青少年学生的吸烟状况, 以期达到改变居民吸烟的不良生活行为, 达到预防相关慢性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鹏, 白亚娜, 胡晓斌, 等.兰州市城市居民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3;29 (2) :272~274

[2] 高婕, 丛革新.2006年天津市河北区部分居民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11;17 (1) :27~29

[3] 姚志刚, 鄂勇, 王浩彦, 等.GSTM1基因多态性与吸烟因素交互作用影响肺癌发生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 (2) :185~186

[4] 洪凌燕, 李钟捷, 习青华.南昌市居民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52 (1) :85~88

[5] 李永乐, 万征, 孙跃民.天津市区成人吸烟状况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0;18 (3) :231~232

[6] 尤华, 吉华萍, 陆慧, 等.南京市居民吸烟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14 (1) :29~31

[7] 赵海萍, 王兰杰, 朱玲勤.银川市2007年城市居民吸烟状况调查[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32 (2) :246~248

[8] 杨焱, 吴曦, 李强, 等.中国六城市烟草广告及促销手段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30 (4) :313~317

[9] 张麓曾, 李跃进, 田丹.辽宁省五城市卫生医务人员教师和男公务员吸烟状况抽样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09;25 (1) :17~19

[10] 徐继英, 陈涛, 吴凡, 等.2010年上海市居民控烟现状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2;29 (10) :612~615

[11] 韩胜红, 张岚, 潘静菊, 等.湖北省2010年城乡居民吸烟现状比较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2;23 (2) :99~101

吸烟因素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深圳市内五家医院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5家医院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的一般状况、吸烟状况、吸烟危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等。

1.2 调查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44条目, 涉及调查对象的一般状况 (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工作岗位等) 、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个人的吸烟状况及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控烟态度、控烟倡导行为能力等四部分内容 (本文仅对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

1.3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自填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前, 调查员组织各医院的控烟负责人对问卷填写进行培训, 再由各控烟负责人召集单位职工开会, 进行集中讲解, 按要求单独如实填写。

1.4 定义与说明

吸烟者:一生中每天吸烟, 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或以上者;现在吸烟者:符合吸烟者条件, 调查时仍在吸烟者;曾吸烟者或戒烟者:每天吸烟, 连续至少6个月, 但调查时已不再吸烟者;戒烟成功者:每天吸烟至少6个月, 但调查时已经连续两年不吸烟者。

1.5 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3.0录入数据, 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问卷中有跳答的问题和调查对象漏填现象, 某些问题的回答有缺失值的出现, 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对不同问题的回答总例数出现不同的现象。采用卡方检验, 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样本的回收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47份, 回收率为89.4%, 其中男性174例 (占38.93%) , 女性239例 (占53.47%) , 不详34例 (占7.61%) 。

2.2 一般情况

详见表1。

2.3 医务人员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详见表2。

2.3.1 性别和年龄对吸烟行为的影响

调查显示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为12.24%, 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 有统计学意义 (χ2=77.72, P<0.01) ;年龄对吸烟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年龄增大而变化, 吸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戒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有统计学意义 (χ2=47.98, P<0.01) 。

2.3.2 学历和职称对吸烟行为的影响

本科及研究生的吸烟率较高分别为15.98%和13.16%, 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χ2=22.36, P<0.01) , 中级及以上者戒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22.08, P<0.01) 。

2.3.3 岗位对吸烟行为的影响

调查显示医生吸烟率最高为21.56%, 公卫医师的戒烟率最高为18.18%。

3 讨论

调查显示, 深圳市5所医院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为12.24%, 低于中国其他地方如广州市23.04%的吸烟率[1], 却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如美国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仅为3%~10%[2,3], 英国医生的吸烟率为4%~5%[4]。影响吸烟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岗位。男性吸烟率为29.41%, 显著高于女性, 本科及研究生的吸烟率较高, 医生吸烟率显著高于其他岗位, 这可能与工作压力有关;吸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戒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中级及以上者戒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国外的控烟经验表明, 只有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下降了, 才可能有全人群吸烟率的下降[5,6,7]。要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须重点关注男性、高学历、工作压力较大岗位及年轻的医生人群。

参考文献

[1]张维蔚, 陈青山.广州市卫生人员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10) :1175-1176.

[2]Murray CJL, Lopez AD.Assessing the burden of disease that can be attributed to specific risk factors.In:Ad Hoc Committee on Health Research Relating to Future Intervention options.Investing in Healt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6and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ducing risks, Promoting health life[J].Geneva, 2002:65.

[4]Fowler Mant D, Fuller A, et al.The"Help Your Patients Stop"initiative:evaluation of smoking prevalence and dissemination of WHO/IJICC guideline in UK general practice[J].Lancet.1989;1:1253-1255.

[5]Manley M, Epps RP, Husten C, et al.Clinical intervention in tobacco control[J].JAMA 1991, 266 (22) :3172-3173.

[6]David Satcher.Treating tobacco use and dependence[J].Wanshington DC.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00:46.

吸烟因素 篇8

关键词:医生,吸烟,影响因素

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1]。调查显示,我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烟民[2,3,4],人群吸烟率高达35. 8%[5],控烟工作势在必行。为此,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 WHO) 签订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并特别强调卫生部门的示范带头作用,要求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实现全面禁烟。而医生作为医疗卫生系统的主要成员,在禁烟工作中更是不容忽视的群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医生职业人群吸烟现状,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0年8月在沈阳市开展了医生职业人群的吸烟现况调查,为制定相应的控烟策略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沈阳市5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生812名,纳入标准: ( 1) 在临床一线从事医生工作至少1年,排除返聘、休假、外出学习的人员; 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证书,并经辽宁省卫生计生委注册的医生; ( 2) 纳入调查的医生全部为自愿,并有足够的知情权。

1. 2 方法

随机抽取沈阳市5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 PPS抽样) 、系统抽样抽取临床医生812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统一设计的《医生吸烟现况调查问卷》,采取调查对象自填式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吸烟状况、戒烟情况、被动吸烟情况等四部分。评价标准: ( 1) 吸烟者[6]: 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或以上者; 现在吸烟者[7]: 在调查前30 d内至少吸过1支烟; 被动吸烟者[8]: 指不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及卷烟燃烧产生的烟雾戒烟者[6]: 符合吸烟定义的吸烟者,但是现在不吸烟的人。( 2) 总吸烟率 = 调查对象中吸烟者总人数/被调查人数×100% ,吸烟者总人数包含现在吸烟人数和曾经吸烟人数; 现在吸烟率 = 现在吸烟者人数/被调查人数×100% ; ( 3) 戒烟成功率 = 戒烟成功者人数/尝试戒烟人数×100% 。

1.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pidate 3. 1建立数据库,SPSS 13. 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 = 0. 05。

2 结果

2. 1 基本情况

812名医生中 男性383人,女性429人; 年龄( 38. 94±8. 98) 岁; 文化程度( 第一学历) 以大学本科为主349人 ( 43. 0% ) ,硕士及以 上次之263人( 32. 4% ) ,大专200人( 24. 6% ) ;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及其他科医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8. 4% ( 231人) 、32. 0% ( 260人) 、15. 0% ( 122人) 、12. 3% ( 100人) 、8. 6% ( 70人) 和3. 7% ( 29人) 。

2. 2 吸烟情况

2. 2. 1吸烟率812名调查对象中吸烟者268人,总吸烟率为33. 0% ,其中男性吸烟率为62. 0% ,女性为3. 7% ( P﹤0. 05) ; 医生的现在吸烟率为28. 4% ,男性( 56. 7% ) 高于女性( 3. 3% ,P﹤0. 05) ; 被动吸烟率为69. 5% ,女性( 73. 9% ) 高于男性 ( 64. 5% ) ; 戒烟成功率为17. 3% 。见表1。

a 校正值

2. 2. 2吸烟量与吸烟原因吸烟者中每天吸烟最少1支,最多40支,平均( 8. 8±7. 2 ) 支; 看到禁烟标识时不吸烟者有208人,占77. 61% ; 吸烟的原因主要是放松与减轻压力( 92. 1% ) 、提神( 87. 6% ) 和社交需要( 76. 8% ) 。

2. 3 影响因素分析

2. 3. 1单因素分析经χ2检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 第一学历) 和科室各分类组之间吸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见表2。

2. 3. 2多因素分析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以是否吸烟为因变量( 不吸烟 = 0,吸烟 = 1)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第一学历) 和科室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多分类变量以哑变量引入,引入α = 0. 05,剔除α = 0. 10。结果发现进入模型的有性别、文化程度( 第一学历) 和科室。与女 医生相比,男医生 ( OR =47. 374,95% CI = 26. 862 ~ 83. 547) 吸烟率高; 与文化程度( 第一学历) 为大专的医生相比,大学本科( OR =0. 523,95% CI = 0. 35 ~ 0. 67 ) 、硕士及以上的医生( OR = 0. 258,95% CI = 0. 14 ~ 0. 35) 吸烟率低; 与内科医生相比,外科医生( OR = 1. 16,95% CI = 1. 70 ~5. 95 ) 和急诊科医生 ( OR = 1. 06,95% CI: 1. 24 ~3. 01) 吸烟率高。见表3。

3 讨论

调查显示,沈阳市医生总吸烟率为33. 0% ,被动吸烟率为69. 5% ,高于刘建勋等[9]的调查结果,而戒烟成功率仅为17. 3% ,提示医生吸烟和被动吸烟现象较为普遍,而戒烟成功者相对较少。医生吸烟的原因主要是放松与减轻压力( 92. 1% ) 、提神( 87. 6% ) 和社交需要( 76. 8% ) ,这与医生所从事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有关。本次调查医生吸烟率高,一方面与调查对象中外科医生占有一定比例有关; 另一方面,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医疗机构控烟力度,但由于医生行业较为特殊,熬夜现象比较普遍,工作压力大,室内吸烟者在逐步减少,但在工作之余在“室外吸烟处”吸烟的医生仍不占少数。提示国家政策约束仅是医疗机构开展控烟工作的一方面,建议采取有效的减压方法如丰富业余生活等来替代吸烟减压。

调查还发现,与女医生相比男医生吸烟率高,这与其他学者[6]调查一致; 与文化程度( 第一学历) 为大专的医生相比,大学本科、硕士及以上的医生吸烟率低,与其他学者调查结果一致[10]; 与内科医生相比,外科医生和急诊科医生吸烟率高,这主要与外科医生和急诊科医生从事的突发性和应急性工作、夜间工作相对较多,需要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及提神等有关。

综上所述,开展医院内的控烟工作应以男性和低学历医生为重点; 根据医生所在科室特点,要有针对性地向医生宣传科学减压办法,如适当地进行有氧运动、院内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等。

吸烟因素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重庆市居民吸烟现状调查中的吸烟者。采用多阶段抽样,随机抽取重庆市3 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两个街道,每个街道随机抽取两个居民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若干个家庭,按照调查时间和生日最接近者的方法,在每个家庭抽取一名15 岁及以上的居民,按我国目前人群中吸烟者的比例确定调查样本的数量为1000 人[6,7],实际调查1087 人。根据对问题: “你吸烟吗?”的回答,选择“是”的确定为吸烟者,共334 名,对其进行戒烟意愿等相关调查。

1. 2 问卷调查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统一调查问卷,进行一对一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吸烟情况、戒烟意愿等。问卷完成后,通过电话回访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应用EPIDATA软件采用双人双机双录的方式进行数据录入。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8. 0 软件,对吸烟者戒烟意愿进行 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 ɑ = 0. 05。各分析变量定义及赋值见表1。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

共调查吸烟对象334 人,其中男性309 人( 92. 52% ) ,女性25 人( 7. 48% ) ,平均年龄为37. 29 ± 13. 72 岁,37. 43% 的吸烟者有戒烟意愿。

2. 2 影响戒烟意愿的相关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中,吸烟量、开始规律吸烟年龄、是否认为自己吸烟有瘾对吸烟者戒烟意愿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是否会因烟价上涨减少吸烟、是否戒过烟、近一个月是否注意到烟盒健康警语、家中吸烟规定、工作单位吸烟规定对吸烟者戒烟意愿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2。

注:*P<0.05

2. 3 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表1 中的变量为自变量,以是否有戒烟意愿为应变量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筛选,有4 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分别为: 是否会因烟价上涨而减少吸烟、是否戒过烟、最近一个月是否注意到烟盒上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和工作单位的吸烟规定,见表3。

2. 4 吸烟者戒烟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OR值分析

在“是否会因烟价上涨而减少吸烟”上,选择“是的,有一点”( OR = 0. 54) 和“是的,较多”( OR = 0. 29) 的吸烟者,其戒烟意愿比例明显高于选择“没有”的吸烟者。在“是否戒过烟”上,没戒过烟的吸烟者( OR = 2. 18) ,其戒烟意愿比例明显低于戒过烟的。在“最近一个月是否注意到烟盒上有‘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上,没注意到的吸烟者( OR = 2. 51) ,其戒烟意愿比例明显低于“注意到”的。在“工作单位的吸烟规定”上,规定只能在室内某些区域吸烟( OR = 1. 58) 以及没有吸烟规定的工作单位( OR = 2. 49) ,其吸烟者的戒烟意愿比例明显低于规定“不能在任何地方吸烟”的工作单位,见表4。

3 讨论

本次调查,重庆市37. 43% 的吸烟者有戒烟意愿,虽高于全国的25. 30%[6],但不到50% ,远低于国外的76. 00% 和52. 40%[8,9],吸烟者的戒烟意愿不容乐观。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是否戒过烟、工作单位的吸烟规定、是否因为烟价上涨而减少吸烟、最近一个月是否注意到烟盒上有“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等是影响吸烟者戒烟意愿的4 个主要因素( 表2) ,而这些因素涉及个人的主观愿望,单位的控烟环境和国家的控烟力度3 个方面。根据标化回归系数( 表2 ) ,4 个因素按对戒烟意愿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列,分别为: 是否戒过烟> 工作单位的吸烟规定> 是否因为烟价上涨而减少吸烟> 最近一个月是否注意到烟盒上有“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

“是否戒过烟”属个人的主观意愿,它对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影响最大。一个人曾经戒过烟,再次戒烟的可能性就很大,因为主观上想戒烟。表3 显示吸烟者有既往戒烟经历的,其戒烟意愿为51. 46% ,明显高于未戒过烟的31. 17% ,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0,11],因此戒烟首先应从个人的主观认识入手,应采用多种方式强化控烟宣传教育[12,13],使吸烟者认识到吸烟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的危害,主动戒烟[14]。

规定“只能在室内某些区域吸烟”和“没有吸烟限制规定”的工作单位,其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分别为41. 30% 和32. 35% ,明显低于规定“不能在任何地方吸烟”的工作单位( 55. 26% ) ,因此单位的控烟环境是影响吸烟者戒烟意愿的重要因素,这与家中吸烟规定形成鲜明对比,家中吸烟规定无法律效力,吸烟者往往不予理睬,即使家中吸烟规定很严厉,吸烟者也可回避到室外去吸烟,对戒烟意愿影响不大,因而“家中吸烟规定”未被选入回归模型,而工作单位的吸烟规定多有法律效力,属外力强迫,一旦违反就可能会面临罚款并影响到吸烟者的声誉、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因此吸烟者通常会很重视。

烟草提税提价能减少烟草消费,这符合经济规律,不少研究已证实其行之有效[1,15]。在本研究中,对于“是否因为烟价上涨而减少吸烟”的问题,回答“是的,较多”和“是的,有一点”的,其戒烟意愿分别为66. 67% 和48. 10% ,明显高于回答“没有”的( 戒烟意愿为32. 93% ) 。而回答“没有”的吸烟者,一般来说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若烟草进一步提价,其戒烟意愿也会进一步提高。烟草提税提价属国家层面问题,国家对此做了一些努力,但力度不够,效果也不甚理想,就目前的现状看,我国在烟草的提税提价上还存在着较为丰富的空间[16]。

烟草包装上的健康警语是吸烟者最常接触的外环境,是告知吸烟者吸烟有害的最有效途经。本调查发现,“近一个月注意到烟盒健康警语”的吸烟者,其戒烟意愿为39. 93% ,明显高于“未注意到”的( 19. 51% ) 。目前,国内销售的烟草包装,仅在侧面用黑体小字标明“吸烟有害健康”,正面往往写有“低焦油”、“柔和”、“超淡味”等误导性宣传词语,以表现自己“危害甚少”,这与国际上通行的在烟盒印上健康警语并配上大尺寸恐怖图片如腐烂的肺部、骷髅的头像、漆黑的牙齿、腐烂的脚板等,形成鲜明对比。恐怖图片能明确提示吸烟可能引起的疾病,可大幅度引起吸烟者的注意,从而使更多的吸烟者有意愿加入到戒烟的行列中。因此相关部门应立法规定烟草生产商必须在其生产的香烟外包装上,以一定的尺寸印上吸烟有害健康的图片和警语[17]。

吸烟危害口腔健康 篇10

吸烟与口腔癌

烟草中的烟碱含有多环碳氢化合物,其中亚硝基胺和β萘胺为主要臻癌物质。这些化合物的刺激和吸烟时所产生的相当高的温度刺激使口腔黏膜受到损豁,可形成白斑。

白斑分为良性病变即白色角化症和恶性前期病变即白斑病。白色角化症多发生在硬腭和唇部。发生在硬腭的称硬腭烟草性白色角化症;发生在唇部的称烟斑,损害的具体部位是吸烟者衔烟卷的位置。烟蒂燃烧所产生的相当高的温度刺激是引起烟斑的主要原因。白色角化症是一种浅表的灰白色损害,在一般情况下,戒烟后,即去除局部致病因素后,这些损害也相应变薄或消退。

白斑病具有黏膜角化不良的改变,有转化成口腔癌的可能。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资料表明,白斑病患者中约有3%~5%发生癌变。

吸烟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才能早期发现白斑,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吸烟与牙周疾病

烟卷中烟碱的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几乎对全身器官都是有害的。这已有大量的文献记载。目前关于吸烟与牙周疾病相关的文献报告也越来越多。吸烟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刺激牙龈使牙龈发炎,逐渐出现牙周袋,导致牙齿松动。同时,由于烟雾中颗粒的刺激使唾液的流量增加,唾液的成分即唾液蛋白、钙、钾、磷酸盐等也相应增加,有助于牙石的形成。牙石又是牙周组织的刺激因素,可促使牙周疾病的发生或使牙周疾病加重。

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时间的长短以及每日吸烟量有关。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吸烟的时间越长、每日吸烟量越大,牙周疾病的情况越为严重。

因此,吸烟者应经常到医院进行治疗,即常说的"洗牙",以清除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刺激。

吸烟与口臭

吸烟者口腔卫生一般很差,往往牙石堆积,牙石表面又覆盖一层牙菌斑,形成口臭。此外,烟草中的化学成分在吸烟过程中通过口腔和鼻腔吸入后达到肺部,又从肺部经口腔和鼻腔呼出,天长日久就形成吸烟者独特的口臭。

这种吸烟引起的口臭的治疗办法只有戒烟。戒烟后还要进行洁治,口臭才可逐渐自行消失。

吸烟对胎儿和婴儿口腔的危害

孕妇吸烟时烟草中的烟碱可使胎儿发育畸形,常见的口腔畸形有唇腭裂。另外,由于烟雾中的气体成分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婴儿被动吸烟可致缺氧,使婴儿的颌面部和牙齿发育不良,常见的有颌骨小、牙齿排列不齐和牙齿过小畸形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吸烟因素】相关文章:

吸烟与不吸烟肺癌几率04-18

吸烟礼仪05-09

吸烟公告07-08

文明吸烟礼仪05-22

吸烟危害范文05-17

吸烟癌症范文05-18

吸烟健康范文05-18

禁止吸烟宣传04-10

吸烟英语作文04-16

吸烟预防方案04-21

上一篇:组织成长下一篇:滑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