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和谐关系

2024-07-06

师生和谐关系(精选十篇)

师生和谐关系 篇1

一、班级管理中师生冲突的影响

1. 班级管理中师生冲突的积极意义

师生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以往人们对师生冲突的惯常认识是:冲突是反教学、反管理的。所以, 能避免则避免, 若不能避免, 则采取权宜的应急术加以消解。总之, 把师生冲突仅仅看成是一种消极的、不良的现象。其实, 师生冲突也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1) 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一种资源。在学生参与的互动过程中, 有竞争、有合作, 有和谐、有冲突。学会合作固然具有重要的社会化意义, 但冲突对社会化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对冲突有正确认识, 回避冲突, 那么合作也难实现。中国文化中存在着讲中庸、讲恕道的传统, 把回避冲突、掩盖矛盾, 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这种心理定势反映到师生关系中来, 表现为要么表面风平浪静而实际上暗流湍急, 要么师生紧张关系总爆发, 走到难以调和的地步。

(2) 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今社会, 随着经济上的“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文化上的“多样化”、大众传媒的“丰富化”成为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创造性和人的自由意志日益受到关注、尊重和提倡。反映到教育上来, 教师“权威”地位开始“松动”,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 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的态势逐步显现出来, 在师生冲突中存在的“千不是, 万不是, 都是学生的不是”的归责理念也已经过时了。

(3) 有利于班主任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师生之间的冲突是对教育者的考验, “教育者必须面对这种冲突, 不论这种冲突会怎样变化, 他必须排除冲突而进入生活”。也就是说, 冲突往往可以使那些隐藏的又可能解决的问题表面化, 使之早日得以解决。同时, 也使班主任能够在化解冲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

(4)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冲突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以及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也使教师的意图愿望和情感态度清楚地传递给学生。就像本人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听到的那样, 能使双方“明白对方心里想什么”, 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往往冲突中的分歧和不一致消除的过程, 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信赖和凝聚的过程。只不过这种冲突是异于常态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虽然过程曲折, 然而效果明显。

2. 班级管理中师生冲突的消极影响

(1) 不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师生冲突也容易使教师产生过度的焦虑、抑郁、愤怒, 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 不能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 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由于生活规律被打乱, 可能诱发肥胖、失眠。在人际交往中则可能表现出自卑和消极, 也可能产生厌烦的情绪, 想摔东西, 喜欢与人争论, 甚至到不可控制的状态。产生明知没有必要, 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和行为。曾经有一位女教师在和学生冲突后猝死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2) 不利于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热爱学生, 学生也尊敬热爱教师, 师生互爱互敬, 心心相通, 就会形成一种无声的教育, 巨大的力量。班主任和学生的目的缺乏一致性和协调性, 就难以互递信息、相互信任和取得互相支持, 互相之间不合心、不合力, 同时, 冲突发生后班主任和学生必然会将许多精力放在冲突的解决上, 导致了他们精力的分散, 不利于形成教育合力。

(3) 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深化。班主任和学生发生冲突以后, 如果没有达成真正的谅解, 或是虽然表面上冲突得到了解决, 但实际上隔阂还在, 这样, 班主任和学生在平常交往中都会刻意回避和疏远对方, 甚至可能互相敌视。班主任有可能产生职业焦虑, 对自己的工作价值和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对学生产生厌恶心理, 从而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冷惩罚”。而学生也不再把班主任看成是可尊敬、可信任的对象, 对班主任的授课和教育产生排斥和抗拒心理。师生的感情得不到沟通, 师生感情越来越冷漠, 对学生和班主任都是长久的伤害。

(4) 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发生师生冲突, 教师正常的教学思路被打断, 正常的教学秩序被干扰。而且发生了冲突, 必然会影响教师讲课的情绪。有的责任感强的教师会力排干扰, 把课继续上完, 而有的教师勉强把内容糊弄完, 还有的教师索性把书一摔, 甩手走人, 全班的学习都要受到影响。有的冲突对教师的影响太大, 会使他一直对这个班级有成见, 影响他对班级授课的热情, 影响他对这个班级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 从而使这个班的学习和管理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1. 调整管理目标, 由管束型向发展型转变

“不能……”“不要……”“不许……”, 用种种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素质教育时代, 班级管理更应着眼于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没有人能永远不犯错误, 更何况是判断能力、自制能力都不及成人的中学生。新理念下的班主任不应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 而应该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 进而去创造;对学生不应简单地训斥与限制, 而应该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 体谅学生, 学会换位思考, 使彼此更具有人格魅力。

2. 创新班级管理方法, 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

在管理过程中, 教师应该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也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有的班主任没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不敢放手让学生来自我教育和约束、管理自己, 事必躬亲, 大事小事一把抓, 整天啰里啰唆, 指挥这个指挥那个, 让学生感觉班主任根本不象是“心灵”的工程师, 而是一个“保姆”, 从而降低了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威信。班主任因为管得过多、过死, 自己感觉十分辛苦, 而自己的辛苦又得不到学生的承认, 因而心里非常委屈, 认为学生冷漠无情, 不值得自己付出。

3. 改革学生评价机制, 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2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依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都乐于和对方交往,在交往中彼此建立信任感,老师和学生是亲密的朋友,学生在老师面前没有畏惧感,学生敢于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灵的大门,满足了学生对爱和尊重的需要。他们不仅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而且获得了关爱。在教学中,教师表现为态度和蔼,表情亲切,语调温和;学生表现为情绪高涨,态度认真,精力集中,把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化为学习上的一股动力,能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意见及时地反馈给教师,使教育教学活动中反馈的信息量增大。此外,师生之间还会由于有感情基础而产生共鸣效果,整个教学气氛就出现轻松、活泼和愉悦的局面,良好的气氛所激发的是轻松、愉悦、积极、热情、认真、自信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清晰牢固、想象更加丰富广阔,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的智力、技能、体质、人格等各方面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寓教于乐。教师和学生会分享彼此的思想,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和学生达到共识、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4] 在教学中,教师会用精心设计的备课,亲切优雅的教态,生动优美的语言,准确精炼的讲评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而且不断地从学生的快乐和进步中得到激励和安慰,教学思路更为敏捷,教学信息渠道更加畅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享受到师爱的温暖和师生友谊的快乐,师生间相互信任和尊重,学生视教师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品质。学生视教师为知己,学生会向老师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心灵深处的了解和洞察,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动机和行为,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而受其教。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进步和成长,满足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体现了教师自身的价值,从而使教师不厌其烦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五、论文结构论文结构论文结构论文结构

农村高中物理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1.对农村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认识

1.1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内容

1.2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和特点

1.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

1.4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2.当前农村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

2.1现阶段农村高中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

2.2农村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2.3对当前农村高中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

3.1新课程理论

3.2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4.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艺术

4.1尊重学生的艺术

4.2赏识学生的艺术

4.3批评学生的艺术

4.4评价学生的艺术

5.研究的总结和展望

5.1研究的总结

5.2研究存在的问题

5.3发展和展望

给教师们的建议:教育工作者必读的教育理论书籍

2012-02-27 09:36:57| 分类: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给教师们的建议:教育工作者必读的教育理论书籍

2012-02-23 11:05 互联网

------------------

1.《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皮亚杰教育论著选》皮亚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夸美纽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爱弥儿——论教育》(上、下卷)卢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4.《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裴斯泰洛齐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5.《民主主义与教育》约翰·杜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6.《布鲁纳教育论著选》布鲁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巴班斯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8.多元智能

〔美〕加德纳 著 新华出版社

9.世界课程和教学新理论文库 钟启泉 张华 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0.校本研究丛书 吴刚平等主编 四川教育出版社

11.教育管理前沿译丛 冯大鸣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12.20世纪国际德育理论名著文库 魏贤超 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

默认

13.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 朱小蔓 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4.中国中青年学者教育学术文库

顾明远 等编 山西教育出版社

15.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 叶澜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6.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7.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 皮连生 等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8.世界教育大系 顾明远 主编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 孟繁华 主编 海南出版社

20.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 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1.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 著 岳麓书社

22.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人民教育》编辑部 海南出版社

23.赏识你的学生 孟繁华 主编 海南出版社

24.给教师的建议 [苏]苏霍姆林斯基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5.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 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6.教育新理念丛书《师生沟通的艺术》《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新理念》《教育评价与测量》《教会学生思维》《现代教育技术》

袁振国 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7.教育新观察丛书

吴东芳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8.教育在线文库《教育话题系列》《教育随笔系列》 朱永新 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29.李镇西教育文丛《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 李镇西 著 四川少儿出版社

30.中国特级教师文库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评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31.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 著 漓江出版社

32.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6大焦点问题 谈松华 等 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33.新课程学科教学论丛书 钟启泉 等 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34.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李岚清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35.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 钟启泉 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6.主体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 孙迎光 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7.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专家点评 崔允郭 主编 辽海出版社

38.学校管理体系与ISO9000标准 赵中建 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9.教育心理学 [苏]维果斯基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40.21世纪学校领导丛书《校长职业化释要》《校长职业化与教育创新》

王继华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4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

42.学科教学建模丛书 查有梁 主编 广西教育出版社

43.学校管理新趋向译丛《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罗纳德.W.瑞布 著

《学校与社区关系》

唐.倍根 等著 《学校经营管理》

约翰.雷等 著

《校长论》

拉德.C.厄本恩 等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师生和谐关系 篇3

关键词:师生关系 和谐 人际关系 交往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学校教育,而成功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育更是如此。现代体育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对师生关系进行调整,变单向灌输、被动接受为双向互动、平等对话。教师由道德规范的传递者转变为道德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以民主的态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在教学体育中,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在学生练习时要常用鼓励、赞扬的语言,给学生鼓起上进的风帆,提高学生加强练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给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以增加他们“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减少紧张、胆怯、消极情绪的产生。在体育课上,交往最多的是体育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交往应建立的尊师爱生、情感和谐的基础之上的。目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命令服从”型的师生关系,这种不合作的关系,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融进更多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对自己服务对象的热爱,在教学中关心、爱护他们,特别是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常给他们帮助、鼓励,让他们克服自卑、压抑感,使他们在体育练习与活动过程中能力和自信心得到展示、提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计划的制定和内容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内容的选择看起来是教师的事,实际上也涉及到学生,尤其是课时计划,它是由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如同样是动作难以掌握的竞走教学,可以征求学生意见以何种方式学习好,采纳学生的建议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就会更好一些。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尽量让学生有多种多样的接触机会,以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交流。体育教师应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对师生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判断,以便及时修正自己和学生之间不应有的障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应尽量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从学生的态度、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等方面获得及时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2.构建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体育课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和生生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性的交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教育性。这种交往作为教育的手段不仅能传授知识、技能和练习方法,促进身体发展,而且可以改变学生的个性特点,增进相互理解,交换意见和看法,增强亲近感与情绪共鸣。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范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由于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更能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师生之间,教师力图从一定深度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权,为学生创造交往空间。学生也力图从教师那里获得最大的情感教育空间,在教师心目中得到尊重和理解,但师生关系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师生之间关系不和谐;生与生之间,体育教学在竞赛、游戏等方面刺激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在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对友谊的重视程度很高,但是却有很多学生错过了体育活动为其创造的交往的机会,距离新课程标准中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这一目标领域还有偏差,如果体育教学能更好的开展,初中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和谐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使初中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得到和谐发展,需要学生对体育课堂有积极的认识,对体育教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需要教师认真实施新课标,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在体育课堂上为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条件。

3.体育课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只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意义。由于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更能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利用异性心理,采用混合分组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变固定组为临时组,可发展学生的多向交往,并让学生在新组合生贡献自己的全部精力、才干和学识,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学生信赖老师的交往关系下,有机会更好地显示他们各自的优点或缺点,能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交往,不仅可以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发挥每个人的体育特长和动作技能,还能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所产生积极影响作用。体育活动的竞争性特点,对于培养学生勇敢进取,激发个人动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远大志向,形成健全的个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同学之间面对面的抗衡比赛中,可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实际估价,从而增强信心。竞争还可以使集体的生活变得更富有生气,避免或减轻学生对上课的单调感,增强他们的学习乐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体育课程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当好导演,又要当好演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教与学辨证地统一起来,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形成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论和谐师生关系 篇4

作为在和谐旗帜下的当代教育,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传授中不克缺少的两大重要部分,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 是祖国的未来, 教师作为教育的载体, 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学习辅导以及学生以后的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其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

1 当前存在的师生关系问题

1.1 师生关系紧张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向上的关系, 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但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 是管辖的对象, 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采用注入式灌输法, 用系列理性法则去规范要求学生, 把学生一些不经意间的行为一概斥为“越轨”, 甚至常用 “高压政策”制服学生。其结果, 教师讲的话学生听不进去, 教师要求的事, 学生不认真去做。有时学生申诉理由时, 教师没有耐心去听, 学生不愿上某教师的课, 教师也不愿教这样的学生, 以至产生对立情绪, 互不理解, 互不信任。于是, 背后辱骂教师者有之, 给教师起绰号者有之, 与教师对着干的有之, 个别还采取离家出走或自杀方式表示对教师的不满。

1.2 师生关系陌生

现实中, 师生间好象有堵墙, 教师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课余教师主动与学生谈心少了, 家访也不多见了;学生似乎也不愿和教师交往, 见到教师也不愿打招呼;甚至躲着走。以前那个学生见到老师毕恭毕敬;对老师崇拜有加、感恩戴德的时代已渐离我们远去了。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正比例函数一样, 随着亲师性的增强, 双方能爆发出强劲持续的能量, 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 否则, 不但会造成教育投入的损耗, 而且其隐形影响也是恶劣久远的。

2 导致不良的师生关系的原因

2.1 历史的原因

古代中国自有尊师之道,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的理念, 受到如此影响的教师认为老师就是老师, 学生就是学生, 师生平等, 我们再能用什么手段去管教学生, 制约学生。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老师高高在上, 学生被动的听着课程, 形成居高临下, 无意识中给学生一种心里压迫感, 同时对学生的个性的不能了解, 不懂得学生的想法, 这样长期以往下去, 学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等一些过激行为。

2.2 教师的原因

教师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事业, 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教学积极性不高, 教学方式老套, 教学方式不对等。

一方面由于教育改革的相对滞后, 教师危机感不强, 主动学习深化自我的积极性不高, 日益显现出理论功底不厚、文化底蕴欠缺、技能提升不快的现象。另外一方面教师由于工作繁重等因素, 社会生活信息严重不足。据调查表明, 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流行时尚、畅销书等方面教师明显落后于学生。 因此学生对教师的信认度降低了。再次, 教学方式单一, 一直以一种填压式教学为主导, 没有手段方面有所创新, 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学习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听觉疲劳,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的效率。

2.3 学生本身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生发育加快, 早熟情况尤为突出。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心里和生理上发生着重大的变革, 学生不愿意主动交流, 习惯被动的安静, 隔绝交流, 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之中, 难以自拔。学生的自我克制能力有限, 自身心里也在发生强烈的变化, 容易于周围的人或事产生矛盾, 长期以来容易产生自闭。

2.4 家庭因素

社会经济的提高, 全民收入的增加, 许多家庭已经进入小康水平, 甚至超越并达到了另一个阶段。在这段时期中的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上的一颗宝石, 放在手心怕滑了, 丢在外面怕凉了。这样一种腻宠的爱让孩子心中深深的砌筑了一道墙, 孩子没有经受过冲击, 在与老师的冲突当中, 即以对老师产生恶劣的印象, 导致师生关系不能和谐。

3 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单纯的, 教师是进业的, 学生是在形成世界观, 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教师是在教学的基础上来维护和知道学生成长的, 学生和老师应该积极的面对和处理不良的师生关系, 达到和谐的相处, 共同进步的良好环境。

(1) 建立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早在二千多年前, 孔子就提倡“当仁不让于师”, 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音一样, 教师对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 学生便在心灵深处回应。所谓尊人者, 人尊之, 也是这个道理。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的建立必将推动着师生关系的发展, 彻底消除师生间的隔阂。

(2) 建立亦师亦友的新颖的师生关系, 热爱自己的学生, 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经常跟学生交换自己的看法,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尽可能多的和学生呆在一起, 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使学生认为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愿意和你做朋友, 有事愿意来找你商量。这必将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核。老师不仅是传道者, 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世界也许很小很小, 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 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 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 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3) 经常表扬与鼓励学生。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学生的内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许直接左右着师生的感情。因此, 学生在各方面稍有进步时, 就要及时地、公开地给予表扬, 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 让他们树立一种成功的心理定势, 使他感觉到老师在关心着他, 从而融洽师生关系,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出现缺点、错误的时候, 应给予适当的暗示或进行个别交流,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点或错误, 自觉地或在老师的督促下加以改正, 切忌在公开场合加以训斥, 这样会影响师生情感, 难以使学生喜欢教师, 更不利师生间的关系的改善。

(4) 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主动性。摆脱自己身上围绕着的光环的, 提高的自己的意识主动能力, 发散自己的思维, 不骄不躁, 努力的细心的和老师做好沟通, 不要意气用事, 这样会伤害教师, 也伤害自己, 同时拉远自己和教师的距离, 也不利于改善师生之间的关心。

综上所述,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社会的要求, 是国家的要求, 同时也是每个学生、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尊重学生, 爱戴老师, 互利互助搭起学生和老师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林平.爱的误区[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7.

[2]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6.

[3]卢元锴.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9.

[4]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0.

和谐师生关系 篇5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的,它是活跃的和朝气蓬勃的,而不是靠压制、

奴役学生的个性而实施的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以下这些特征:

(1)、坦白或明朗――彼此诚实不欺诈。

(2)、关心――彼此都知道自己受对方所重视。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篇6

【关键词】师生关系  和谐  相互尊重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98-01

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启迪”与“感化”便只是一番空话,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心灵的舒展、愉悦,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具备了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的教育便成功了一半。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体现的是心灵的和谐。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和爱,可以说是构筑师生和谐心灵世界的两个重要的支点。教师的好感,犹如吹向学生心灵的种子使其复苏的春风,而爱则是让他们能获得足够成长能量的温暖的阳光。

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师生相互了解、善于沟通为基础。理解从来都是相互的,只有一方理解还不是真正的理解,唯有双方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教师了解学生,固然是教师施教的重要前提之一,学生了解教师,也是教师施教的重要前提之一。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度,有利于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教师要主动向学生推介自己。学生一般都有了解教师的强烈愿望,教师适时向学生介绍自己,有利于迅速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教師可以尝试在学生中开展“今天我做小老师”活动,让部分学生尝试当一次教师,课内承担部分领读、讲解等任务,课外承担部分辅导、作业批改等任务,切身体验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加深学生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一位老教师在上课时还是采用以前的方式——上课拖堂、放学后加班。她想尽量多用一点时间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对这一做法,学生很不习惯。因此,他们在日记里倾吐自己的不满,甚至用上了一些难听的词语。这位老师看了学生日记后,没有气愤,没有兴师问罪,而是和学生谈话、沟通,承认自己的做法不妥,使学生很受感动,从而消除了学生心理上的隔阂,师生关系也变得和谐起来。

尊重具有心理和社会双重涵义。在尊师重教的文明社会里,学生首先要尊重老师,理解老师、关心老师,服从老师的科学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对老师极为尊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和老师人格平等的愿望就更强烈了。所以他们对老师的尊敬已有所保留,如尊重自己喜欢的老师,尊重关心自己的老师等。老师如果只凭着自己为人师的身份要求学生尊重自己就行不通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说老师应该在学问和做人方面都为学生树立榜样,而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恐怕还应该加上一条,放下老师的架子。老师的职业其实在传播知识和实施纪律以外有其他更广泛的内容:如启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老师只有放下架子和孩子们平等相处才能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在尊重知识方面,更要讲师生平等。从这个方面来说,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把师道凌驾于知识之上是片面甚至错误的,不利于教育的有效和正确的实施。校园里有民主平等的学术气氛,对于师生的和谐相处也是很重要的。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老师辛勤地工作应该得到尊重,而学生的独立人格也应该得到尊重。有了相互尊重的和谐气氛,师生都可以在校园里愉快地工作和学习。

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弊病的影响下,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的校园生活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学生沦落为考试的机器人,学生的个性与爱好被残酷抹杀,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走向叛逆,与家长、教师的教育唱反调;在另一方面,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无论社会、家长、学校都给予老师极大的压力,“成绩”的高低与教师的评先进、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息息相关,教师如果完成不了上级部门下达的“成绩”指标,就可能保不了“饭碗”,于是“成绩”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我不想学”,但在“成绩”的压力下,教师对学生只能“要你学”,于是出现了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的不和谐关系。老师要积极改变思想方法,要由偏重于知识传授,只重分数,不重能力,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转到以提高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等基本教育上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样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因为学会做人的学生自然知道努力学习,这正是老师所希望的。在我所教授的信息技术的上机操作课上,我总是启发引导学生们和我共同完成相关的操作过程,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能力,总是想得到我和全班其他同学的肯定,显得爱表现一番。相对而言,我又总是能尽量地满足于他们,正确地引导于他们,而发展他们潜在的其他操作能力,他们那种显得无所顾及地亲近于我,又正是我实施课堂改革的点子库所在,从他们的实际操作中,我得到了许多有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好点子。课堂教学也收到良好效果。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也有七情六欲,教师也会出现不良行为,如果仅仅靠师德修养来维护师生关系,那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无从谈起。例如,一些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对教师的教育屡教不听,甚至漫骂、殴打教师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当前在校园中并没有制定出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惩罚的完善与健全的法律制度,导致一些学生肆意侵犯教师的权益,这也反映了校园法制建设的存在问题。学校和社会要加强舆论宣传,正确引导学生体谅教师,体谅自己父母的良苦用心。

师生和谐关系 篇7

传统观念上习惯把师生关系狭义的定格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单通道授受关系, 其实这仅仅是师生关系最简单的描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还应透过对师生关系主观地、简单地描述, 深刻领悟师生关系的深层内涵:

一、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应是真正平等的关系

1.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理想、有感情、活动着的个体。

学生相对于教师来讲, 虽然知之甚少, 尚未成熟, 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 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过去, 支配我们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 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无原则的服从教师的权威。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 我国的学生很多具有自信不足, 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性较差的弱点, 而这些正好是现时代非常需要的品质。

2.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

“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关系, 其结果是导致学生的被动和消极, 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所以, 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上的严格要求与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型的关系, 是一种以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 同时又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 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的关系。

二、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从社会学角度看, 师生关系又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 更多的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又是潜移默化的。这种精神上的、社会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 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 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 一位教育工作者真正的威信在于他的人格的力量, 他将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作出反应, 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作出反应, 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这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其他任何一种职业都无法比拟的精神挑战。

因此,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与学生主动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的发展释放更大的能量, 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 教师要努力改造自己, 不断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以此赢得学生的爱戴。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素养还要有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对所教的知识不仅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要能够把所教的内容放在更为深广的学术背景上, 这样才能全面理解所教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才能取其左右而逢其源。此外, 教师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作风和健康豁达的心理素质及率先垂范、严以律己的素质。“学高”才能“为师”, “身正”方能“为范”,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爱戴。

其次, 要正确处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 起着主导作用, 具体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 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辩证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既要做好“向导”, 又要做好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催化剂”。

第三, 放飞学生, 帮助学生插上翅膀, 飞向理想的彼岸。放飞学生首先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先要把学生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其次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 认识自然、社会、人生, 并产生探索真理的动机, 积极的进行创造活动;三是要“解放学生的双手”。给学生足够的亲身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才干;四是要“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得到言论的自由, 特别是问的自由;五是要“解放学生的空间”。只有自由的心灵空间才能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六是要“解放学生的时间”。把学生从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中解救出来, 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使他们的知情意及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只有解放学生才能深层次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个性潜能, 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四, 要积极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8

一在集体里感受温暖

记得有一次早读时, 一名班干部和一名同学在扔飞标, 被我发现了, 我毫不客气地批评了那名班干部。下课后, 当这名干部前来承认错误时, 那名同学也主动承认了错误。有一次上团课, 一名团员在前面讲团课, 而另一名团员误以为讲的内容是他们在团内共同商量过的, 自己就不用听了, 于是在下面写作业。我也在听团课, 并详细地做了记录。讲完团课后, 谈了自己听团课的感想, 表扬了同学们认真听团课、积极申请入团的进取精神, 批评了没有听讲的那名团员。由于我平时对团员、干部从不放松要求, 所以他们很注意自己在班上的模范作用。

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 班主任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 就要不伤害学生的人格。要知道, 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因而教师在严格要求中, 要体现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马××同学学习基础差, 表现懒散。初一进校第一次上课间操, 就被同年级的几位教师看出他与众不同。这个学生个性修养差, 平常动辄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打架。对他, 我没有放松不管, 而是找他谈心, 帮助他补习, 安排学习好的同学给他补课。通过观察, 发现他工作热情, 关心集体, 爱好体育, 我就创造条件, 在这方面让他发挥优势, 同时在班上表扬他的进步。通过长时间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他的上进心越来越强烈, 进步很快, 到初二第一学期末, 他的成绩已由原来的第40多名上升到第20名。后来这名同学被评为班级进步学生。

又如, 这个学期刚转入我们班的潘×同学, 因父母离异, 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他是从普通学校转来的, 学习跟不上班。对于这样的学生, 我就给予他更多的爱和帮助。我每周找他谈一次心, 进行感情交流, 帮助他熟悉集体, 帮助他学习, 课堂上, 只要他举手, 我就叫他发言, 并及时肯定他的进步。每次谈话, 我都要肯定他哪怕是微小的点滴进步和成绩, 同时指出他与班上同学的差距。逐渐地, 他感到班主任老师是他的朋友。假期间, 尽管他一再请求我不要去他家家访, 他说:“您去我家说我好, 我奶奶和爸爸也不信。他们认为我好不了了。”但我仍坚持到他家家访, 向家长汇报他的进步。我对他的半年多的思想教育工作没有白费。他家离学校很远, 但从未迟到过。元旦, 在班委会导演、全班同学的支持下, 由他和另一名同学成功地主持了新年联欢会。社交活动的成功, 使他更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们对他的信任, 唤起了他对集体的爱。他参加崇左市书信征文比赛, 获得了优秀奖。用他自己的话讲:“这个集体与先前的那个班不一样, 同学单纯友爱, 师生关系好, 在集体里感到温暖。”每学期末, 当同学拿着成绩通知单回家的时候, 排名最后的那个同学的难受心情是可以想象的。我对这样的同学从不责备, 而是将最后一名的成绩单送到学生家中, 与学生、家长一起分析学生的进步, 寻找问题的原因, 商量假期如何抓住重点补习。

二关爱无处不在

青少年好动, 对于他们正当的文娱体育活动, 我从来不加干涉。每次放学后, 学生在教室下棋, 我一进教室, 学生赶紧把棋收了起来。我说:“下棋我不反对, 你们玩吧!不过时间上要有所限制。”后来在我的倡议下, 班上组织了一次棋类比赛, 我亲自给前三名同学发了奖。去年3月15日, 班委会组织同学春游。按照同学们的意愿, 班委会没有组织很正规的活动, 男生在草地上翻跟斗、摔跤, 女生自由自在地唱啊、说啊……最后, 男女生在草地上一起玩老鹰捉小鸡, 同学们非让我当“鸡妈妈”不可。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 我也和他们一起撒欢去了。平时, 我要求学生在学校不许吃泡泡糖, 为此很多同学受到过我的严厉批评。但这次我给全班同学买了一大包泡泡糖, 让班上过去淘气的同学帮助发下去, 高兴得有的同学一下拿走了两个。我说:“在学校我不让你们吃, 今天我请你们吃,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说:“我理解。”

我理解学生, 学生对我工作也自觉地支持。一次, 我参加公开课, 为了一支笔, 三名同学放学后自动回家去取, 一名同学连续跑了三家商店才给我买到。课后一名同学说:“下次有公开课, 还到咱班。这次我配合得不好, 对不起您, 下次一定比这次配合好。”中秋赏月那天, 下午五点多钟我去医院打完针, 可能针头扎偏了位置, 过后疼得特别厉害, 还流了好多血。在我和同学们搞活动时, 无意中说出了这件事。第二天一位同学的妈妈就来找我说:“孩子昨天回去说您病了, 让我帮您找个大夫看看。”同时好几位家长也写来信表示慰问。班上有时也难免出问题。我发现有些问题是因为事先我的提醒不够或抓得不及时, 就在全班进行自我批评。干部同学纷纷摇头, 有的同学听了眼泪汪汪的。有次我讲完话后, 蒙××同学找到我说:“老师, 不是您的过错, 是我们太不自觉。”说来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我却从中看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那一片赤诚而火热的心!

三结束语

在我和学生的交往中, 我教育了学生, 也从中得到了学生的教育。我爱他们, 也得到了他们的爱。事实告诉我,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正确处理好爱与严的辩证关系, 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现代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篇9

1 关于和谐师生关系的解析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它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流的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中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 心灵的互相接纳, 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具体体现在:一方面, 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协调和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 逐步完善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从而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它是一种即民主和平等, 同时也是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

2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现实意义

(1) 从教育改革的视角看, 当代教育思想注重“以人为本”及人性化的教育, 同时也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这一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及关系到学生的心身健康和全面发展。

(2) 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视角看,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及促进学校持续健康稳步地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 老师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长此以往, 老师就会变得更加忧郁焦虑而导致心理疾病, 对其职业教育产生厌恶感;同样的, 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也会产生影响: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冷遇、训斥, 容易感到自卑、失望、愤怒、不满, 最终患上不良的心理疾病。相反,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不断地调适师生心理状态, 促使师生心理和谐, 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3) 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视角看, 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 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视角看, 拥有良好交流好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是自身事业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

3.1 师生间的关系应是相互尊重的关系

师生间相互尊重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学会爱护学生才会从内心激发尊重学生。对于学生来讲, 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需要获得别人尤其是成年人的尊重, 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因此, 根据这种心理特点, 教师必须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过激的言行侮辱或体罚学生。这样会给学生自尊心带来严重的伤害, 师生关系难以达到和谐。教师尊重学生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经验等。简言之,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一个权利主体来看待, 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更加人性化一些。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 受到重视, 就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潜能,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如地获取知识、健康快乐成长, 这对于学生获得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 学生也要尊重教师, 特别要尊重教师人格和授课的知识。实际上, 学生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另外, 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成见也对学生不尊重教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2 师生间的关系应是相互理解关系

高中学生正值青少年青春期, 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分析, 他们年轻气盛, 情绪波动较大, 参与意识强, 好与人争执, 容易与人发生摩擦和冲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确定教育目的、方法。而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 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发展实际, 对学生求全责备, 这是作为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理解学生就是要对学生的行为按其原本的心理状态去认识和分析, 而不能简单的把教师个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教师要正确理解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 允许学生犯错误, 重要地是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教师要做到理解学生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能解决师生关系中的很多矛盾和烦恼。教师有自己的苦衷, 现在的学生难教, 难管, 工作量大, 工作节奏快, 身上的教育责任重。学生也有自己的苦衷, 沉重的课业压力, 家长的殷切期盼和过高的要求、社会的舆论等。教师却往往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学生的苦衷, 缺乏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和感受, 由于恨铁不成钢, 而采取不适当的教育方式。虽然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 加深师生间的矛盾。作为老师, 在头脑中, 在内心深处经常换换位, 假设一下自己如果遇到相同的问题, 遇到相同态度的老师, 该如何对待, 就很容易改变原来的施教方法, 理解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学业负担重、家长期望高、精神压力大的困境中。学生换位, 理解师意。通过换位,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遇到顽皮、缺少道德修养的学生的困境, 从中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爱心, 谅解教师的方法不当, 学会选择沟通方式交换意见, 不再和老师闹情绪, 耍性子, 顶着干。通过换位, 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过程——自醒、自悟、自觉形成自控能力, 规范自身行为。

3.3 师生间的关系应是相互信任的关系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 就是要相信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相信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 是一种未来, 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 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能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引起他们强烈的被信任情感, 从而诱发上进心。教师首先要能够放下“架子”, 去倾听、去理解、去尊重学生, 从思想上建立由师生共同参与和构建的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和对话交流的良好平台, 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信任与理解, 才能获得真正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整个教学过程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是人际交往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双方的信任是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核心要素。但这并不能理解为学术上的全盘相信, 而是在交往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一种信任。例如向老师倾诉等。

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我们既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还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对老师来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学生和社会来讲, 就是要尊师重教。两者必须结合”。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必须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 它需要长期的积淀, 需要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 是长期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摘要:在我国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下, 营造学校和谐师生关系显得十分重要。从对和谐师生关系概念的解析入手, 分析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和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为学校教育好社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淑清.和谐师生关系建构浅见[J].吉林教育 (教科研版) , 2007, (05) .

[2]张景莉.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6, (02) .

[3]范正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校长) , 2007, (03) .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篇10

古人云, 亲其师, 信其道。教育的和谐首先需要师生关系的和谐, 无论是对教育, 对学校, 还是对学生来说, 师生关系都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他们可能因与老师关系融洽而学习劲头十足, 生活愉快, 也可能因与老师关系紧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感到前途无望。因此, 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不可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目前,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 在相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 心灵的互相接纳。我们曾向学生们进行一次师生关系专题调查, 被调查的500名学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认为老师是可以信任的, 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很少与老师倾心交谈, 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师生之间关系紧张。老师认为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占70%, 认为“一代与一代相仿”的占22%, 而认为“一代胜于一代”只占8%。当心中有了秘密时, 只有3%的学生会告诉老师, 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一问题上有近3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 有意挑自己的毛病。

由此, 联想到许多学校部分师生公开对立, 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 甚至扬言报复等事时有发生, 我们不得不承认, 目前师生关系确实不容乐观。

由于教师相对不变的知识结构与学生信息源增多的矛盾与冲突, 网络时代的到来, 使学生增加信息的渠道增多, 从学校获得信息的比例下降, 老师作为唯一的信息源作用减少, 同时老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 失去了博学而受学生崇拜的优势,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因此正确建立师生关系, 也要求教师向使孩子认为出现偏颇, 品质上出现污点, 灵魂上出现扭曲的因素提出挑战, 而如果此时教师对学生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就很难有明晰而正确的育人理念和符合学生实际的育人期待, 就难以选择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和策略。

作为一名教师, 想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应该从以下方面尽力作好:

一是更新观念,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夯实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基础, 学生观正确与否, 也就影响到其基础是否扎实。现代教育观认为, 教育是人所从事, 同时又是为了人的事业, 离不开人学思想的范围。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应肯定人的价值, 人不是孤立存在, 而是时刻处在社会交往的网络中, 师生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并产生联系的。

二是热爱学生, 精心培养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土。“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也说:“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灵魂, 作为一个教师, 首先应该满腔热忱, 真诚热爱学生, 并用这种爱塑造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在自己与学生间建一座信任的桥梁。

上一篇:注塑加工下一篇:青少年阅读现状及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