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筑特点

2024-07-02

规划建筑特点(精选九篇)

规划建筑特点 篇1

本文将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以及城市建筑的特点进行阐述, 通过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来规划和协调不同的区域空间与人们所活动的空间之间的关系, 并且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分析与设计。

一、城市规划的具体含义

城市规划学是一种将空间地域加以规划, 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来提供空间领域。有时这种规划也被称作是“实体环境规划”。然而在研究的对象上, 关于城市规划的各方面需要迎合城市的综合发展, 以满足人们对生活高标准的要求。另外, 它还涉及到城市的外部形态、产业的发展水平、性质以及社会的设施与发展、投资的规模及城市的各部分组成与管理策略等等。城市的空间理论概念应该是较为基础的理论, 与城市规划结合在一起, 也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研究城市的形态。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 应该积极探索整体与立体的和谐规划, 也可以说是建立“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一种模式。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城乡空间的一体化发展。

二、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功能体现

(一) 建筑的整体功能决定城市的不同功能

城市区域不同的功能主要是由建筑设计的整体功能决定的。在过去的建筑规章制度中规定, 对于城市的功能区分有着明确的划分, 即主要分为工作区域、居民区域以及游客休息区等几个部分。而城市的功能体现也是由建筑设计的整体功能统一表现出来的,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全新的功能体现。居民的居住区建筑是城市建筑群的基本组成部分, 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注入一些巧妙的构思, 以此来优化城市居住区的功能, 如可以通过合理的分配以及组织居民的居住流线等来实现。但是城市的居民区建筑经常会被一些商业性质的办公楼等建筑占据一部分, 所以, 建筑师在进行相关设计时要非常注意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居民区工作流线, 如工作间与楼层楼梯间的距离, 楼梯的高度等问题, 最终实现能够轻松准确的安排此类工作的目的。

(二) 建筑设计的安全性决定城市整体的安全级别

近年来, 城市建筑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出重要的地位。在建筑的安全方面主要体现在城市建筑的防震等级, 因此在建筑的设计中, 要把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放在首要的位置, 其次, 要保证建筑的防火、防水, 并且一定要注意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建筑外在的美感, 一定要把建筑的安全性能考虑进去。

(三) 建筑的艺术效果决定城市的整体景观

目前, 城市规划中有一些专门的具有城市色彩的规划艺术以及一些城市的风貌规划, 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等, 实际上只有通过城市规划才能够将建筑物规划好, 才能展现出一个城市所具有的风貌, 其中一些优秀的建筑物很容易成为一个地区的地标性建筑, 也是一个城市主要景观的构成部分。所以说一个城市的景观与其他的建筑物并不是对立的存在关系, 而是相辅相成的。还有些建筑是在仿生的基础上建设的, 根据仿生形态来设计的, 这些建筑同样会给城市添加一些生态有关的元素, 成为该地区体格标志性的建筑。另外, 一个城市的景观规划离不开建筑设计, 对于一个好的景观设计理念需要通过建筑设计来进行具体的落实。

三、城市建筑的基本特点

城市建筑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应该突出城市建筑与生态环境的结合, 作为一个好的、优秀的建筑, 它的设计不仅要保持其本身的特色, 更要保证建筑的水平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建筑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则体现在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呈现出统一与和谐, 并且能够根据周围的环境提供的各种信息, 进而结合人的外部行为与各种认知过程进行编码、储存以及操作。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 将城市空间以不同的层次和谐地联系在一起, 以此让大家能够很容易的了解到空间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审美质量层次, 另外还能够让人们领会到外部空间的含义。所谓的外部空间指的是一个城市为了能够让城市规划工作顺利开展以及符合相关建筑设计规划的要求, 相关部门在每年都会提供一些项目的经费, 即根据政府部门审定的规划项目进行拨款, 就是项目经费, 这一经费主要用于实施建筑设计中, 充分体现了设计特点的规划项目上, 如有些建筑设计中提出的要有持续规划以及滚动式发展的规划理念, 要着眼于近期的城市规划目标与长远的目标相结合, 发现问题并及时修补或是及时调整方案, 最终收获一种动态的平衡效果。适度的摒弃旧的观念, 如有些将城市的规划看做是城市未来一成不变的态度。

城市的建筑最重要的部分是要能够自然通风、采光即光线较好并且适合大众的一种开放性空间, 而且能够采取新技术和新材料, 设计出精品建筑, 最终达到将城市空间与建筑设计规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城市规划中新的发展趋势

(一) 科学化发展特点

所谓科学化的发展趋势指的是几个方面, 如概念规划、详细规划、控制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等。在这些方面的基础上对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运用科学化的思维方式、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城市的现在与将来, 这种管理手段是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基本要求, 更是目前城市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若是保证这一特点发展, 城市规划的管理就必须从决策阶段开始, 而且每一环节都必须保证其科学性, 因为它要在设计过程中贯穿始终。

(二) 信息化特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发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网络, 城市作为信息的中心, 整体上改变了原来收集信息以及传统的处理办法, 这一新渠道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信息, 是各方面制定策略和方案的有效途径, 也是进行系统的工程性建设的重要依据, 然而高效率的信息分析以及选择决策方案的科学手段,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 也为城市规划管理科学化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 系统化特点

作为一个城市, 是一个较复杂的大体系, 并且随着目前现代化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城市是人们居住、工作以及运动的综合场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活动的频率在不断增加, 各个系统的要素也是错综复杂的, 所以在对城市规划进行有序运行管理的过程中, 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系统分析, 即进行科学的论证以及可行性的研究。而且对于现代城市的大量信息, 要经过系统的分析与归纳, 最终才能达到城市规划的系统化发展的趋势。

五、结语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特点 篇2

在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之后,首都北京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跑线上。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已经基本完成,即将于1月中旬提交市两会审议。

据透露,北京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以及国家特大型城市运行的特点和发展的实际,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坚持以科学发展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把科学发展与北京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更加符合首都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世界城市为坐标系,紧密结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谋划未来;坚持以人为本,直面百姓关注的民生需求,让广大市民都能在规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坚持系统规划解决大城市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坚持规划文体创新,从百姓的利益出发,以百姓的视角和语言描绘百姓的愿景;坚持长时间、宽领域、多层次地‚开门编规划‛,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一个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为规划成为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行动纲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规划相比以往中长期规划,有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特点一:规划视角更加开阔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轻盈腾飞的关键时期,在规划编制时,北京基于时代特征和国家战略的视角定位发展,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塑造城市,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十二五‛规划的视野更宽、思考更深。

北京立足国际化视角审视和谋划发展。‚十二五‛时期,北京鲜明地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打造高水准的国际交流平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在全球市场中资源配置能力和参与产业分工能力。提出要把中关村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国际设计之都等建设。积极举办更多更有影响力的重大体育赛事、国际会展、文化等品牌活动。努力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进一步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立足于区域一体化的视角谋划发展。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离不开强有力的区域城市群的支撑,北京基于国家首都的职能定位和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一步转换传统发展视角,从注重聚集为主向聚集、疏解和辐射并重转变,从注重单方面保障为主向双向服务共赢发展转变,着力打造功能互补、产业联动、区域协同、共赢发展的区域城市体系,更积极地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跃升。

北京立足于服务人的发展的视角谋划发展。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北京在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的基础上,发展的视角将由更多注重经济发展逐步转向经济社会并重发展。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把服务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现便捷出行到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向农村的延伸,从构建精细智能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到优质多样的公共服务供给,从构建宜居绿色家园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的提供等,通篇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市民真正能够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使发展惠民的思想落到实处。

特点二:发展理念更加鲜明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北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新时期的北京,在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更高的发展要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的主题主线要求,结合首都发展实际,北京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使首都的发展与城市性质和功能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进一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发展惠及人民、文化彰显魅力、城市服务生活、绿色塑造未来、改革激发活力、开放实现共赢等发展的新理念,把科学发展落实到实处。

规划提出,要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立足首都基本形成了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以及逐步形成的消费型经济特征,明确了北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就是要坚定地把发展的动力转换到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和全国创新发展。要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明确了创造充分就业机会、让每个家庭都有可靠保障、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教育、使广大市民成为健康北京人、全面实施广大市民住有所居等发展目标。要彰显城市文化魅力,树立大文化理念,发挥首都科技、教育、文化等资源优势,提升文化软实力。要坚持绿色发展,倡导节制型生存、节约型生产和节俭型生活,把北京建设成为既服务于当代市民,又服务于子孙后代的宜居绿色家园。要使城市的空间功能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市民生活,推进城市功能由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向多功能区域共同支撑转变,建设城乡共享、高效便捷的城市基础设施。同时规划提出要把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口、交通、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作为城市战略管理的重点,使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更加安全高效。在规划文本中这些新的发展理念以篇章题目的形式出现,使其能更加鲜明地传播出来。

特点三:首都特色更加突出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既承担着一般性的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职能,更承担着国家赋予首都的特殊功能。多年来,北京自觉服从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探索首都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将做好四个服务作为首都工作的基本职责,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特色的发挥,在服务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做好服务。在‚十二五‛规划中,立足国家首都的功能定位,立足特大型城市发展规律和特点,谋求推动首都发展特色更加突出。

更加注重增强城市服务功能。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把不断完善和提升首都服务功能作为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在服务区域和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新发展和服务的新提升。进一步增强城市服务生活能力。着力推进服务功能区建设,优化、培育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更好地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和参与全球经济分工。

更加突出文化中心功能的提升。规划将塑造高品位、有特色的城市文化上升到发展战略的地位,将文化发展单列篇章,不惜笔墨,提出系统的发展思路和举措,进一步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地位,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使北京成为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城市。

更加突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的发挥。规划以进一步强化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为目标,致力于营造国际一流的服务环境和条件,全面提升服务于国际交往的软硬件水平,服务好国家外交全局,在服务中提升城市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更加突出国家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着重围绕发挥首都创新资源禀赋优势,提出要全力以赴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聚集整合创新要素,加强创新制度安排,加大各项先行先试政策落实,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努力北京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

特点四:规划文风更加质朴清新

语言风格的创新是‚十二五‛规划又一鲜明特色。在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绿色遍布乡村‛,‚让河流风貌再现‛,‚水秀而可近,岸绿且可亲‛等充满诗意的字眼随处可见,‚为劳动者创造充分就业机会‛,‚让每个家庭都有可靠的保障‛,‚为学生成才提高良好的教育‛,‚使广大市民成为健康北京人‛,‚努力实现广大市民住有所居‛等充满人文关怀、质朴易懂的语句俯首可拾。这些既质朴清新又美丽可人的语言出现在政府规划文本中,让人耳目一新,倍感亲切。

‚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市民指向,借鉴国际城市规划编制风格,大胆创新规划语言表达方式,以质朴清新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内涵,编制一个百姓乐意读,读得懂的规划,使规划真正成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思想武器,真正成为一个为百姓编制的规划。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先进理念的变化。规划语言风格的创新体现先进的执政理念,体现执政为民、以人文本的思想。

特点五:社会参与更加深入

中长期规划是全社会共同的行动纲领。广泛的公众参与是规划编制的应有之义。相比以往中长期规划,‚十二五‛规划贯彻‚从市民中来,到市民中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民主决策理念,有效沟通了社情民意。社会参与更加深入,正真将规划编制成为一个‚广听民声、广集民智、广纳民意‛的规划。

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在历时三个多月的‚建言‘十二五’共话新蓝图‛公众参与活动中,18648人提出各类建言1.7万余条。公众建言既涉及交通治理、人口等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有世界城市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既有宏观政策建议,也有微观操作措施;既有源于基层生活的真实感受,也有对战略性课题的真知灼见,对编制‚十二五‛规划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专家深度介入。47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全过程参与咨询论证。公开选聘全国一流研究机构参与70余项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市领导出面组织召开数十次研讨会,专家与政府官员一起就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探究解决方案。主动与企业互动,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积极与在京企业对接。

城市规划管理档案的特点 篇3

摘要:在整个城市规划工作的链条中,城市规划管理占据重要位置。在进行规划管理各项活动中,都将产生大量的具有工作查考和保存价值的规划管理档案。规划管理档案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依法实施管理的真实记录。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 档案特点

在整个城市规划工作的链条中,城市规划管理占据重要位置。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城市规划的方针和政策,组织领导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维护城市规划的法治和秩序,制止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保证城市规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城市规划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下达建设用地范围和面积,建筑设计方案的审定,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等。在进行规划管理各项活动中,都将产生大量的具有工作查考和保存价值的规划管理档案。规划管理档案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依法实施管理的真实记录。

由于城市规划管理是保证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施具体的城市规划管理活动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城市规划管理档案。如在建设用地管理工作中,涉及建筑用地的申请,审批工程选址、施工放线等,都要有有关的批准文件,工程设计图纸等文件材料作为工作凭证。可以说在整个规划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中,都与规划管理档案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规划管理档案是进行规划管理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规划管理档案或规划管理档案不完整、不准确,都将给规划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可以说,规划管理档案是规划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规划管理工作成果最终实现形式。

规划管理档案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规划前期管理档案资料和规划后期管理档案资料。规划前期管理档案资料主要有:建设单位(个人)建房申请书、基建计划批准文件、建设(定点、用地、工程)规划申请表、建房用地申请书、建房踏勘报告书、征用土地批准书、征用土地协议书、规划用地红线图、征用土地红线图、建设用地(工程)规划审批单存根、建设工程红线图,以及其它有关工程建设的文件材料。只有当这些材料齐全完备,才能说明该工程是一个合法的建设工程。在这些材料中,土地征用红线图、规划用地红线图、工程建设红线图、征用土地协议书、规划(用地)建房申请书,以及建设用地(工程)规划审批单存根,是规划管理档案的核心部分,其日后档案的查考利用的重心也就在这部分。

从以上可以看出,规划管理档案与工程竣工档案具有明显的区别。工程竣工档案主要反映工程的施工情况,诸如隐蔽工程记录、各种原材料的试拉试压报告、工程质量的验收与评定等,主要反映了工程建设的技术性和质量可靠性。而规划管理档案则是集中记录了建设单位(个人)在工程建设前期所办理的各种手续和所做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反映了建设工程的政策性和合法性。规划管理档案作为城建档案的主体之一,从某种意义讲,它比工程竣工档案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规划后期管理档案资料主要是指对违法违章的查处。如超面积、违反规划红线的工程建设,其内容主要有立案审批表、调查笔录、送达证、停工通知书、复工通知书、行政案件讨论记录、行政处罚决定书存根、结案审查表以及补办“一书两证”等文件材料。

城市规划管理档案形成于城市规划管理各项活动中,涉及的部门和单位也不同,因此,应区分不同情况,要将城市规划管理文件材料的收集与归档纳入日常工作管理和有关制度规定之中。首先应建立专门的档案室,配备专(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做到人员、设备、装具的落实。其次,建立专门的文件材料归档制度,规定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保证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和归档。以项目为单位,对涉及的所有文件材料进行收集归档。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档案法》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将城市规划管理文件材料向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移交,以确保城市规划管理档案的齐全、完整。

城市规划管理档案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和城市规划管理人员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和查考保存价值。因此,必须对城市规划管理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以保证城市规划管理档案的安全和有效利用。集中统一管理就是将各个工作部门、单位分散保管的城市规划管理文件材料按照相关的归档制度统一交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档案室进行保管。在现阶段,集中统一管理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档案室保存阶段。这个阶段指城市规划管理档案从形成、保管到移交前的阶段。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文件材料在项目规划建设期间需要经常使用,因此,在项目建成的两年之内宜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档案室保存为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实际效能。二是城市建设档案馆保存阶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规划管理档案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保存两年之后,要移交城市建设档案馆永久(长期)保存。这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延长城市管理档案的寿命,发挥档案的综合作用,方便各部门、各单位利用。

城市建设档案馆是保存城市规划管理档案的最终基地。由于城市规划管理档案数量巨大,传统的手工检索既费时又不准确,更不能从多角度检索。因此,要开发利用城市规划管理档案信息资源,首选必须应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实现检索的电子化,保证能从多角度检索到馆藏档案。对城市规划管理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开发。要围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心工作,围绕重点工程、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等对城市规划管理档案进行开发,如编辑城市规划管理审批年度目录、城市规划管理数据汇编、公建住宅小区档案汇集等文件材料,有针对性地提供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按照国家有关开放档案的规定,适时公布城市规划管理档案信息,使社会各界,包括公民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已开放的城市规划管理档案。通过查阅城市规划管理档案,解决办理土地使用证、房产产权证、建筑遮光、小区环境建设标准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使城市建设档案馆真正成为城市建设档案资料的存贮、咨询和服务中心。

规划建筑特点 篇4

位于山东省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的魏氏庄园是中国古代北方汉族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 有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魏氏庄园由徙义堂、福寿堂和树德堂三组建筑组成。其中, 树德堂是典型的堡寨式民居建筑, 因其形制特殊、设计匠心独运、建筑精美, 在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树德堂是主人魏肇庆聘请宫廷设计师按照《清工部工程则例》设计, 建于光绪十六年至光绪十九年 (1890年-1893年) , 整个建筑群由城堡式住宅、宗祠、广场、花园和水塘五部分组成。历经百年, 花园和宗祠已在战火和政治运动毁坏, 广场和池塘仍存在, 但近年来的旅游开发使其失去了传统风貌。

2 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的总体规划布局

在建设树德堂建筑群之初, 魏肇庆就请风水先生进行了相土尝水的选址工作, 树德堂选址的北侧的山坡是魏集镇的高地, 大门外又有水塘, 树德堂可以说是“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树德堂的主体建筑是标准的坐北朝南的合院, 合院坐落在比地面高3米的高台上, 被一圈高11米的城墙环绕。城墙的大门开在东南角, 取“紫气东来”之意, 东南角又是巽位, 是吉祥之位。城门外有一广场, 广场东侧是一块人工开挖的水塘, 水塘设计为元宝形, 预示着能更多地招财进宝。

树德堂的总体布局不仅在风水上乘东南之风、坐巽位之福, 具有美好的寓意。其设计也具有极强的实用功能:处于高地的南坡, 有利于光照;东侧的水池不仅能在旱时蓄水, 也是救火防灾的一重保障, 同时还能为建筑群提供湿润、舒适的小气候;挖塘取土, 夯筑成住宅部分的高台, 使住宅具有更好的防潮性能。另外, 还有供主人游憩的花园位于城墙的正南侧, 水塘的西北隅有一座祠堂, 每逢春节、清明等节日, 魏氏族人都会在祠堂举行祭祖活动。可以说, 树德堂建筑群集居住、接待、祭祀、游览、农事收储等多种功能, 兼具实用功能和美好的寓意。

3 形制规整的四合院建筑

树德堂是一座将城垣建筑和传统四合院结合起来的独特建筑, 矩形的城墙将矩形的住宅包围在内, 之间的空地形成了住宅的杂务区域:东、西、北三面留5米宽的空地, 沿城墙内侧修建敞棚, 存贮杂物盒粮食。南面留出一个小广场, 广场东部供佣人在此晒谷打场, 西部有水井和石磨, 北侧原有房舍, 供长工居住。

树德堂的住宅部分为形制规整的四合院, 坐北朝南, 共三进九院, 由中路和东西跨院组成。设计按传统的宗法礼制, 讲求尊卑有别、主次分明, 院落形制规整, 功能组织合理。

住宅大门为广亮大门, 设在巽位。进大门以后是一进院, 一进院只在南侧有倒座, 用作账房。东西两侧各有仪门一座, 东仪门通向私塾院, 西仪门通向裁缝院。一进院北侧设一垂花门, 垂花门后是树德堂的核心院落———中庭院。中庭院北侧为面阔3间的正房, 用于会客, 材料为砖木混合, 抬梁式结构, 硬山屋顶。中庭院东西两侧各设面阔3间的厢房, 硬山卷棚顶。环绕院落一周的抄手游廊将正房、东西厢房和垂花门联系起来。中庭院并东西两侧各有小院一座, 东侧院为厨房院, 西院为后裁缝院。第三进院是内宅院, 是家眷的寝室, 北侧为正房及其东西屋, 共面阔11间。另有东西厢房座, 两两相对, 形成东跨院和西跨院。

4 设计精巧严密的防御系统

树德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防御系统, 运用城墙和科学严密的建筑设计, 形成了固若金汤的城堡, 使主人免受洪灾、匪盗的伤害。晚清动荡的时局、频繁的农民起义和清末鲁北地区严重的黄泛, 是这种独特设计产生的原因。

树德堂最重要的防卫设施就是城墙, 它的设计原则是难攻易守、进退自如。城墙拔地3米, 内部高8米, 外部高11米, 东西长45米, 南北长84米, 原来在城墙北、西两侧还设有外墙, 内外墙之间设天罗网, 网上系风铃, 夜间放群犬, 用来防盗报警。城墙的东南角、西北角分别筑圆形碉楼, 碉楼三层, 每层设射击孔和瞭望孔数个, 用于对外射击。城墙内侧沿四周分布着有12个壁龛, 壁龛内有两层对外射击孔, 可以藏人射击。城墙顶部更道宽1.5米, 更道外侧筑垛口, 垛口上设射击口。另外, 北部更道设计特殊, 由东向西呈锯齿形逐渐收窄, 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 很好的保护了西北角的碉楼。城门是城垣的唯一入口, 包镶铁皮的木质门坚固厚重。城门两侧建有耳房, 左侧是门卫所用, 右侧供护院家丁居住, 并用作武装库, 存放弹药。

在住宅内部, 还有许多巧妙的防御设计。庄园设计者参考古代城池防御中吊桥的做法, 将吊桥置于外围城墙与内宅院阁楼之间的巷道上, 拉起吊桥, 可有效防止匪盗进入内宅。北大厅二层阁楼的南墙还设有“陷阱门”。另外, 还有便于主人逃生和藏身的暗道、夹壁等藏在建筑的各个角落。真假难辨、虚实相生的细节体现了树德堂防御体系的周密与完整。

5 生态环保的传统建筑技术

树德堂的生态技术表现在取暖与排水两方面:在北大厅的北入口处, 设有地下火灶, 分别在室内地下和墙壁内铺设火道和暗烟道。在火灶中燃煤, 产生的热气通过货到和暗烟道传递热量给地面与墙体, 地面和墙体进而散热使室内温度升高。这不仅是房间内的热量散布更均匀, 更免除了在室内燃煤产生中毒的危险。另外, 树德堂各个院落地下设有阴沟, 地面有排水口, 城门前的拱桥下有一涵洞, 最终流进附近的大清河里。树德堂的取暖方式与排水设施都非常实用, 又安全环保, 显示了当时建造者的生态智慧。

6 寄托美好愿望的细部装饰

树德堂细部装饰的题材多用福禄寿喜、梅兰竹菊等物来寄托吉祥、明志的美好愿望。比如, 一进院和中庭院之间的垂花门的挂落上有象征福禄寿喜的四块雕饰。还有一些装饰重在训诫后世, 从住宅的广亮大门进去, 影壁上的图案是简单的方砖铺砌, 四周围绕的是串联的圆形图案, 这是要训诫后人做人要“外圆内方”。

7 结语

魏氏庄园树德堂将城垣与传统的四合院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总体规划布局精妙, 形制规整合理, 具有完备的防御系统和生活服务设施, 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它的蕴含的建筑文化和科学原理需要不断地挖掘和学习。目前, 魏氏庄园已经得到政府的保护, 并作为旅游产业拉动当地经济的发, 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 如旅游公害严重、周边环境治理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封欣编.魏氏庄园[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2003.

[2]谭立峰.山东传统堡寨式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 2004.

春秋古城的规划特点 篇5

关键词:春秋古城,文化,旅游,规划

1 项目简介

春秋古城是以春秋建筑为平台, 春秋文化为灵魂的大型旅游集散地项目。春秋建筑是以中国汉、唐建筑为基础, 融合少许明、清古建筑元素, 加入春秋建筑元素和本地民居元素而成的独特的春秋古城建筑, 建成适合现代人居住、生活、商贸、休闲的现代中式建筑群落。春秋文化是以春秋历史文化和发源于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文化为主, 加入本地历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 而形成的独特春秋古城文化。

2 项目规划

春秋古城项目位于山东省肥城市孙牛路以东、康汇桥以西、康王河湿地公园以南、文化路以北。旅游核心区占地1 400亩, 建筑面积66万m2。项目借鉴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造园手法, 精心打造道路景观、滨河景观、广场景观和客栈景观, 布设中国最具美学价值的古典园林。

项目规划以春秋文化园为核心, 分布鲁园、齐园、秦园、晋园、宋园、楚园、吴园七大园区, 融合“中国桃都”肥城地域文化, 再现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恢弘场景, 呈献中国最具思想高度的文化大观园。项目按照新旅游吃住行、游购娱、闲养商功能分区, 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商业区、文化旅游休闲区、特色五星级酒店区、特色地方餐饮区、展示中心、忆古观景客栈区、旅游产品批发区、艺术加工坊和企业会所。

3 春秋古城规划特点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在休闲时选择了户外活动, 促使各个地方政府把发展旅游作为工作重心, 一些古镇古城应运而生, 很多古镇由于规划不合理, 或过度开发, 或缺乏特色而千篇一律, 或缺乏文化定位, 旅游配置不全, 造成景区规划没特色, 春秋古城在规划时, 确定了古城的规划设计不走传统思路, 结合其他项目的一些教训, 确定了项目的规划特点。

3.1 以文化为古城灵魂

春秋古城是以国家5A级景区评定标准规划标准, 强化旅游与文化相互关系, 确定以春秋文化为整个古城的规划灵魂。春秋文化是以春秋历史文化和发源于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文化为主, 加入本地历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 而形成的独特春秋古城文化。在规划时, 项目开发方对旅游和文化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文化与旅游向来相辅相成, 自从旅游活动实施开始, 文化与旅游就一直在相互渗透。任何一个旅游项目, 不管是历史古迹、风景名胜之地, 还是新建旅游景区, 都把打造文化作为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的魅力, 甚至以文化旅游作为旅游景区生存活力。旅游的发展必须与城市定位相辅相成, 针对开发城市由工业城市转化为文化旅游城市的定位, 春秋古城的文化打造就是研究文化元素, 把文化元素研究作为城市转型和项目旅游业升级发展的关键。打破传统旅游开发模式发展文化旅游作为重中之重是旅游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 旅游活动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意义, 实质是一种寻找文化差异、体验异地文化的审美过程。

开发一个项目, 首先要研究它的属性, 就古镇开发来讲, 旅游打造是重点。单旅游的属性而言, 它既是一种经济活动, 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任何一个旅游都具有行为的综合性、时空的延展性、景观的趣味性、内容的丰富性、游客文化需求的客观性, 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独特文化。旅游文化需求是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因。在春秋古城旅游活动中, 从点到面, 无论你选择的是文化游还是休闲游, 均可让游客在古城旅游时可以触摸文化脉搏、感知文化神韵、汲取文化营养。春秋古城以文化旅游为旅游重心, 是因为春秋文化本身是中国文化的发展之源, 春秋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终是游客来春秋古城作为一个旅游产品对游客的最大的吸引力, 让春秋古城在旅游市场具有强劲竞争力的源泉。把春秋文化和古城旅游结合起来, 让游客通过对春秋古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鉴赏的同时领略春秋文化。春秋古城以春秋文化为载体开发古城, 就本质而论, 旅游是一个载体, 所承载的是大文化。春秋文化又刚好是中国文化发展空前时段, 努力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 是旅游业得以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游客爱好来讲, 许多人到某个地方旅游观光, 都把了解、品赏当地的文化特色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或听讲解, 或看资料, 感受当地文化、尽享旅游之乐。文化通过旅游的传播更具有吸引力, 更易实现其社会经济价值。在春秋古城里, 听一堂弟子规, 看一段春秋歌舞表演, 聆一曲洞经音乐, 让人恍惚隔世置身。

3.2 强化旅游要素的布置

由于项目定位为文化旅游地产项目, 整个古城核心区根据旅游六大要素布置:吃有地方特色餐饮区及小吃、烧烤区, 住有客栈区、酒店区, 行有大型停车场、旅游电瓶车站及游船, 游有旅游景点及观光区, 购有旅游商品街区, 娱有旅游休闲娱乐区。

3.3 强化旅游景点布置

性质决定功能、功能决定形态, 春秋古城的旅游核心区是按照旅游六大要素来进行功能分区、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的打造, 其中旅游景点是春秋古城的核心。景点形成景区, 利用通畅、丰富、有趣味的游线将各个景点、景区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而构成春秋古城的景观特色。春秋古城核心区的旅游景点布置主要有六大广场一个园区, 各个广场上的公共建筑是展示春秋文化的重要载体。

1) 春秋广场是春秋古城重要的游客集散地。春秋广场白天作为游客集散场所, 早晚举行开关城门仪式并进行古代军列表演, 晚上组织群众和游客参与歌舞活动。2) 庙会广场是春秋古城进行宗教活动、赶庙会、灯会、戏曲表演和非物质文化的展示区。庙会广场上建古戏台、春秋圣殿、城隍庙等公共建筑。古戏台是展示地方戏曲, 观看民间歌舞的地方。城隍庙是人们求平安求财的场所。春秋圣殿是展示春秋思想文化的场所。3) 九鼎广场白天作为游客集散、文化活动场所, 晚上开展“祭鼎”仪式, 并组织游客和群众参与歌舞活动。广场上建春秋乐宫, 它是展示春秋时期的乐器和春秋时期的音乐、歌舞, 打造一台高档的“梦回春秋”音乐歌舞晚会的地方。4) 桃花广场是展示肥城桃花文化, 肥城历史、人文、民俗民间文化的专用文化广场。广场上建有肥子国府, 是展示肥城市历史文化、人文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的博物馆。展示五千年前大汶口文化和肥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5) 陶朱广场是展示春秋时期的古商文化、古商理念。广场上建有儒商会馆, 是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商业文化, 研究和展示范蠡的商业理念和商业文化的场所。6) 丘明广场是展示左丘明文化的专用文化广场, 广场上建有丘明书院, 用于纪念肥城历史名人“史圣”———左丘明, 同时, 这里还是研究春秋历史文化的场所。7) 春秋文化园是展示春秋历史文化、娱乐文化的场所。里面有四个大型园区, 东面园区是春秋历史文化展示区, 以鲁国、齐国、晋国、秦国、宋国、楚国的历史文化和历史故事展示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西面是原生态歌舞展示区, 是打造一台本地区原生态歌舞晚会的场所。北面园区为孝园, 以展示山东孝文化为主题。南面园区为春秋游乐园, 主要有水上游乐园和陆上游乐园。

3.4 规划布局杜绝商业化

目前开发的古城古镇, 很多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急功近利, 把开发旅游资源作为经济的增长点, 开发商为迎合地方政府的胃口, 在具体的规划布局上, 忽视对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 过度强调旅游项目的商业配套, 在一些主要旅游线路上开设各种类型的商业, 而在管理上又严重不足, 导致古城古镇千奇百怪, 很多建筑风格与周边建筑格格不入, 特别是一些商家利用现代装修材料对经营场所的装饰, 使建筑用途发生了改变, 让原有的建筑传统风貌逐渐消退。在很多南方成功的旅游景区, 不断膨胀的旅游业正在排挤着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 加之一些地方政府的片面认识, 导致街区的风貌日趋千篇一律, 常规的旅游的设施, 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 “人人皆商”的浓重的商业气息, 让本独具特色的旅游圣地都在不知不觉中遭到侵蚀, 失去了原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春秋古城在规划时, 强化商业业态与古城协调, 主大街春秋大道, 全部规划地方特色商品, 将肥城本地桃木工艺品、民间刺绣、地方特色商品、春秋时期的兵器、乐器、民间服饰等本地特色商品作为特色一条街, 克服“千镇一面”的同质化问题, 注重春秋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 使春秋古城有独特文化魅力, 使游客真正感觉到“千年一梦”。

春秋古城的规划根据项目定位为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特点, 确定了春秋文化为项目灵魂, 项目围绕打造浓厚的春秋文化氛围为核心, 着重开展文化的研究和创意工作, 在项目建设工程中, 通过彩绘、建筑小品、景观雕塑等为载体, 充分挖掘、搬运和打造春秋文化, 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春秋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使春秋时代的文化价值得到了体现。春秋古城的规划布局强调文化旅游发展的附加值, 突出旅游产业的要素布置, 有效的避免了产品同质化问题, 解除了古镇开发的商业化倾向, 为春秋古城成功的走向旅游市场, 完成“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古城”旅游品牌的打造, 变成为泰山曲阜旅游线路山旅游设施相对完善, 具有较高旅游服务水平的旅游集散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春秋古城项目介绍[Z].

当前电力电网规划特点分析 篇6

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逐步深入, 电厂与电网将彻底分离, 分别成为独立的发电公司和具有自然垄断地位的电网公司。电网公司作为系统运营者又是输电资产所有者, 肩负着电力平衡运营、输电服务以及对输电设施维护、拓展和投资的职能。由于电网公司受到的自然垄断性, 要受到政府和其他机构的监管。随着电力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竞争的电力市场对电网将有新的要求, 电网的发展环境也会发生变化, 电网规划的思路也将随之调整。

1 电力市场下电网规划的特点

传统的电网规划的一个主要任务是配合电源规划, 在研究规划期间负荷增长情况及电源规划方案的基础上, 为满足电力供应和需求的发展, 确定最佳的电网发展计划, 使电网的建设和运行费用最小。因此, 电力市场中电网投资后的效益将是电网规划的决定因素。在竞争的电力市场中, 电网的经济运行是首要的, 各种约束和运营系统都是针对经济性的, 同时系统安全可靠性在电力市场运营中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2 电力市场对传统电网规划的挑战

传统的电网规划, 是在已知电力负荷预测方案和电源建设计划的基础上, 为满足电力送出和需求的发展, 论证确定规划水平年最优的电网结构, 以保证将电力安全可靠地送至用户, 并使电网建设、运行费用最小。由于旧体制的电力企业是发电、输电、供电一体化, 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行仅是电力企业内部行为, 负荷预测、电源建设等因素多为可控因素。电力市场建立后, 发、输、配、售环节的分离, 电网规划将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市场因素, 包括负荷发展、电源建设、系统潮流变化等, 同时还需满足用户对电网“经济、安全、灵活、开放”的要求, 因此, 电力市场下的电网规划比传统的电力规划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2.1 未来负荷变化的不确定性

在电力市场中, 影响电力负荷发展的因素增加, 负荷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 电力负荷主要与地区经济发展有较大关系, 电力企业总是以满足用电需求增长为首要任务, 并且电价基本是多年不变。在电力市场中的电网规划除了要进行以前传统中的中长期负荷预测以外, 还应考虑电力市场对用电负荷的影响。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 市场还将向用户侧开放, 电价是随市场中电力供需状况而波动的, 并且在不同地区因输电费用不同, 电价也存在不同。考虑用户需求水平的弹性, 负荷也会随电价波动而变化, 这对电网规划中的负荷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电源规划建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厂网分家, 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也相应分离, 相对独立。电源建设完全由电厂投资商来确定, 建设原则必然是投资利润最大化。目前厂网分家后, 谁做电源规划并无定论。即使由相关的政府部门负责编制电源规划, 但是规划实施由谁控制, 规划由谁调整等问题, 仍然悬而未决。电源规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市场的电价波动情况、国家政策的变化、能源的价格以及负荷的变化等因素。因此, 新的机组 (或电厂) 的类型、位置、容量、投运时间, 以及旧机组和旧电厂的退役或停运等情况基本上由发电公司自行确定, 并且这些信息往往不能提前在市场中公布, 这对电网规划来说都是不确定的因素, 给电网规划带来较大的困难。

2.3 增加了系统潮流的不确定性, 系统潮流分布不均衡

电力市场赋予零售商和大用户购电的选择权, 增加了系统潮流的不确定性, 同时, 电源竞价上网也使系统潮流分布不均衡。由于电力用户与电力生产商直接交易, 可能出现大规模长距离输电, 这要求电网有足够的输电容量。由于电源侧竞价上网, 与传统的运行调度不同, 运行方式将出现多种情况, 对输电通道的要求更高。

2.4 电源建设与电网规划建设的协调难度加大

目前,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仅仅完成厂网分开阶段, 电网公司是电力市场单一购买者, 集输电、配电、售电一体。在这个阶段, 由于用户侧不具有随电价自我调节能力, 缺少合理的输电价格形成机制, 电网规划工作更加困难。电力市场下的电网规划面临如此多的挑战, 作为电网规划人员和电网管理人员必须调整思路, 改变电网规划的模式, 以适应电力市场的需求。

3 市场条件下的电网规划思路探讨

一个可行的电网规划方案必须能满足未来电力市场对电网容量的要求, 保证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能安全地回收投资成本。市场环境下的电网规划应从经济角度和工程角度两个不同方面同时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 评估各种规划方案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电网规划的步骤:测未来的电源规划和负荷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电力市场情况和电价水平;各种规划方案的分析和筛选;提出候选的规划方案;估算可能的收益情况;风险评估和投资分析。

在新的电力体制中, 虽然电网保持垄断经营, 但不代表电源商与用户必须迁就电网。电网企业是提供输电服务的, 也就是说必须满足电源商和用户可靠地进行电力交易的要求;全球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都是“在电力行业打破垄断, 引入竞争, 减低成本, 提高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 因此电网建设与运行必定遵循“经济性”的原则, 如何降低电网建设成本, 减少输电运行成本是电网规划的重要目标。

3.1 遵循“经济原则”和“安全原则”

在传统的电网规划中, 电网的经济分析往往得不到重视。在电力市场中, 电网公司也是企业, 也需要在市场中取得一定的投资回报以保证企业生存发展, 同时市场的参与者、监管者也都要求输电服务费用最低, 因此, 寻求最经济的电网方案非常重要。一个经济的电网规划方案还必须能满足未来市场对电网容量的需求, 保证电网安全可靠, 减少“输电阻塞”, 保证电力交易顺利进行。

3.2 力市场条件下电力负荷增长趋势、内在规律以及负荷特性的变化

电网规划最主要的决策因素之一是电力负荷情况, 在电力市场中电力负荷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 应尽量收集资料以明确影响电力负荷发展的有关条件, 减少未知条件, 深入分析分区分类电量增长的内在规律、电价对电力需求的影响、电力负荷特性的变化, 并利用多种负荷预测方法求取负荷预测方案。

3.3 全面掌握当地动力资源和电厂厂址

资源, 在电网规划中灵活运用, 并重视电力市场的中长期双边合约交易

3.4 加强电网可靠性分析工作, 电网规划

逐步引入系统可靠性指标电力市场中, 电网的经济性与安全性要求更高, 而安全与经济总是存在矛盾。传统的定性分析往往难以有效地平衡两者关系, 总是重“安全”轻“经济”。加强电网可靠性分析工作, 可以为规划网络的定量分析提供基础, 同时, 缺电时间概率等可靠性指标有利于指导输电价的确定, 决策电网容量。

3.5 市场下的电网规划比传统规划更注

重灵活性和开放性, 规划网络结论可能存在多个方案由于负荷发展和电源建设计划的不确定性, 潮流分布可能出现不平衡, , 为了较好地适应各种条件, 规划网络需要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同时, 在不同的条件下, 经过经济技术比较, 得到的优化结论不同, 因此规划报告中的结论必然存在多方案。在规划实施中, 规划人员根据市场中条件的变化灵活掌握。

4 结束语

电力市场改革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电网规划方式和方法。电力市场中的电网规划必须要考虑大量的不确定因素, 包括未来电源规划、负荷变化、市场交易导致的潮流变化等。同时, 电网投资的经济性评估将在电网规划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由于电网投资者将面临较高的投资风险, 发展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将有重要的意义。电力市场中电网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远超过了传统的含义, 构建一个“经济、安全、灵活、开放”的电网是电力市场运营的基本保证。

摘要:电力市场的建立对电网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 电网规划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本文分析和阐明在这种情形下电网规划的工作思路, 强调电网规划需掌握负荷发展和电源规划两个重要的边界条件, 加强电网规划的滚动调整工作。

农业工程规划的内涵及特点 篇7

一、农业工程类别

1. 水土利用工程

合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的土地、水利及其它农业资源, 主要是土地的整治, 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经济效益, 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实力增强的目的。

2. 农林牧渔业生产工程

在充分利用水资源和土地治理的基础上进行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初级产品生产的工程建设, 以及生产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设备维修、产品贮藏设施等的建设。

3. 生态设施工程

利用工程措施对动物、植物进行生长发育的控制, 克服外界自然条件对动、植生长的不利影响, 达到无污染、速生、优质、低成本、高效益为目的的工程。

4. 农村能源工程

电力、水、太阳能、秸秆、沼气以及农村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缓解农村缺能状况, 减少对森林和植被的破坏,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5. 农产品加工工程

培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 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 开发新种类满足市场需求。

6. 农贸市场工程

农贸市场批发、销售集散地的场地、仓库、冷藏库、运输、包装等设施建设。

7. 现代农业园区工程

包括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区、示范农业区、景观农业区、设施农业等。

8. 新农村及公用设施的建设工程。

二、农业工程特点

1. 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实不为上

首先要考虑到水土保持、地力、农田整治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这是种植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整个农业的基础。因此水、土综合整治工程应当有突出的地位。农业生态综合发展, 农林、牧、渔齐头并进, 也是农业发展的长远方向, 在不同的区域内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在种植业已高度发展的地区应全面发展饲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加强牧场、畜禽舍、农牧产品加工厂的建设, 充分利用秸秆为饲料和初级农牧产品的资源。在城市郊区要把温室、大棚、花卉基地、农贸市场作为建设重点;在多旱少雨的地区应加强设施农业的建设;在沿海一带可以建鱼、虾、贝类养殖及加工基地。总之各地资源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不等, 哪些农业工程措施要列入规划, 都要认真研究加以选择, 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2. 工程技术的适用性、工艺的先进性

列入工程规划的技术必须是娴熟的, 符合当地的生产要求和使用条件, 还要吸取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在建立可靠、能用的基础上, 技术工艺必须是先进的。先进的技术工艺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 在同等劳动强度下能获取更大的效益。做规划时, 认真收集研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能源采用的可能性, 必要时在规划中应列入相应的实验和工艺培训的项目, 使新的技术能在当地推广。

3. 取得综合效益

作为工程项目的目地就要考虑到取得效益, 既要考虑经济效益, 又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要有一定的规模, 并能预测出投入产出值和发展前景。

4. 农业工程的建设期限

一般农业工程项目3~5年, 甚至再短一些, 太长不利于工程检查验收和效益发挥, 太短不利于经验总结。

5. 明确承担执行的部门或单位

农业工程建设项目可有政府部门或法人单位来承担。如国土开发、山林治理, 可以由政府部门负责, 养殖业、加工业项目可以由个人、集体经过适当的组织形式来承担。技术推广项目可由技术部门承担, 组织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生产资料的供应, 完备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完成。

乡村规划有五个鲜明特点 篇8

乡村规划有五个鲜明的特点:第一, 乡村规划是实施性的规划。乡村规划做出来以后马上要实施, 今年做规划, 明年就要看到成效。乡村是最容易体现规划价值的地方。第二, 乡村规划是综合性的规划。乡村规划不是简单的空间规划, 要考虑到选址、生态、安全、发展和产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另外要考虑交通的问题是国土协同的问题, 把国土的土地利用标准和城乡规划空间的管理协调统筹起来, 把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整合在一起, 解决农村的综合性规划问题。第三, 乡村规划是上下结合的规划。乡村规划和城市规划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乡村和城市建设的方式不一样, 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急需的文化不一样, 农民的意愿很重要。成都在做乡村规划的时候, 规划单位对农民讲解规划方案并由农民来投票选择最终执行的方案。第四, 乡村规划是全过程的规划。乡村规划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规划和建设的脱节, 原因是缺乏技术力量、缺乏现成的指导、缺乏有效的管理, 所以说乡村规划应该是一个全过程的规划, 而且根据山形、地形需求的不同来进行调整。第五, 乡村规划是创新性的规划。乡村规划没有固定的模式, 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 不同的生产发展阶段、产业特色来进行布局安排和考虑, 是一个特点鲜明的规划。

目前乡村规划工作中存在的四个问题:第一是农村规划人才的缺乏, 成都80%的地区是农村, 但是规划人才不足。第二是基层的规划管理合作问题, 尽管国家要求出台具体的乡村规划法律法规, 但是实际操作有难度。第三是编制水平不高。第四是规划和建设脱节。

规划建筑特点 篇9

1 脊灰强化免疫是免疫规划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对此项工作的实施,笔者体会到了免疫规划有以下特点

1.1 领导性是免疫规划工作特点之一。

指免疫规划工作必须在党政统一领导协调下,由卫生部门牵头,与协作部门一起共同完成儿童接种,以提高免疫水平,达到保护儿童健康的目的。从脊灰强化免疫活动工作来看,县委、县府十分重视,每年把强化免疫活动纳入了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各级分管领导参与和10多个有关部门组成的"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领导小组",县乡两级共25个、村级543个。为确保脊灰强化免疫服苗顺利实现,县政府每年下发了专项文件,各乡镇结合县里要求制定了实施办法,并狠抓各界人士的认识,收到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全县干部对此的认识,增强了全社会干群共识,为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充分体现了免疫规划工作得以落实的关键所在。

1.2 社会性和群众性也是免疫规划工作特点之一。

免疫规划与脊灰强化免疫一样涉及千家万户,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大力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形成共同参与意识。在此,利用了多形式加强宣传,使群众普及率每年达到98%以上,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基础。因此,免疫规划工作不像医院只面对病人个体,而是从社会出发,从人群出发的社会性预防大运动。

1.3 政策性和法制性也是免疫规划工作特点之一。

脊灰强化免疫是消灭脊灰的重要免疫规划措施,是免疫规划内容的具体体现,与一般免疫规划一样,亦有国家规定的《全国消灭脊灰行动计划》和各种文件、法规。同时,在工作中必须充分贯彻国家免疫规划方案和《传染病防治法》,这充分体现了免疫规划工作的政策性和法制性。在工作中,不遵纪守法,就会造成严重损失,危及人民利益。

1.4 系统性也是免疫规划工作特点之一。

要使脊灰强化免疫这项免疫规划措施切实落实,就要有组织系统性和工作系统性。这体现在国家有统一方案和专业机构负责落实,并有配合部门参与,使每个环节全面协调实施。在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一条线原则,那就是从计划→现场工作→收集整理资料→总结,才能保证有条不紊,程序分明,做到工作系统化。

1.5 多学科性也是免疫规划工作特点之一。

脊灰强化免疫是免疫规划工作项目之一,但必须应用免疫规划知识,并涉及预防医学和有关科学。不仅需要医学基本技能,还要有社会科学、统计学、系统工程学和电子科学、机械科学、计算机技术等知识做工具,以多学科、多专业人员配合,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实施。

2 认清特点,切实落实28字工作方针是搞好免疫规划工作的关键所在

2.1 由此看来,免疫规划工作有5大特点,对指导实际工作有重要现实意义,必须充分掌握其特点,应用相应工作方法,指导免疫规划工作,以提高接种工作质量,达到保护儿童健康的目的。

2.2 在免疫规划工作中,作者认为"加强领导,党政重视,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全民参与,依法办事,科学服务"的28字工作方针是免疫规划特点所决定的工作方法,也是搞免疫规划的法宝,可以收到良好效果,这一点亦在本县脊灰强化免疫和其他免疫规划工作中得以体现。

总之,在免疫规划工作中,我们只有充分理解其特点,运用28字工作方针,真正做到胸有成竹、运筹帷幄,才能使免疫规划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才能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摘要:本文以垫江县10多年开展脊灰强化免疫工作出发,分析总结出免疫规划工作具有"领导性、社会性和群众性、政策性和法制性、系统性、多学科性"的特点,并提出切实落实"加强领导,党政重视,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全民参与,依法办事,科学服务"的28字工作方针是搞好免疫规划工作的关键所在,以期为同行做好免疫规划提供参考。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规划建筑特点】相关文章: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07-23

建筑规划05-23

建筑规划05-31

城乡建筑规划05-05

建筑景观规划08-04

建筑绿色规划范文05-28

建筑规划文本范文05-28

建筑垃圾规划范文05-28

德国建筑建造规划06-26

建筑垃圾处理规划07-07

上一篇:检验方法与仪器下一篇:中美气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