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趣味教学

2024-07-25

高中生物趣味教学(精选十篇)

高中生物趣味教学 篇1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

多媒体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 将平面、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立体、具体、形象的内容, 刺激同学们的感官, 从而让同学们在轻松、生动的学习氛围中吸取知识。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当悉心准备, 收集材料、整合信息, 并在其中增加适当的趣味性。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导入,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此外, 高中生物课中存在的许多微观结构以及微观物质运动, 这是我们用学校设备难以进行观察学习的。教师可以给同学们播放一些图片、视频, 帮助同学们理解, 从形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每一个学生, 都有爱听故事的天性。老师在讲授时, 也可以科学地穿插一些故事, 可以缓解课堂的紧张、枯燥气氛,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素材, 使抽象的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根据学生所了解和熟悉的事物和现象, 利用情境化教学渗透教学主题, 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意义的活动。使课堂生活化,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例如, 在讲到“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时, 班上刚好有两位同学近期带病上课。我就借此让他俩谈谈生病的感受, 再让其他同学回忆自己曾经历过或听闻过的病症。同学们对此反响很大, 激起了免疫知识的学习兴趣, 整节课效果很好。

中学生对生物标本、模型、活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具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 每节课选用合适的标本、实物、模型、挂图、课件等直观教具,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

三、在提问中强化学生兴趣

老师通过适当难度的提问, 不仅仅可以与同学们进行轻松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在层层推进、次次互动间启发同学们的思维, 让同学们学会质疑、探索、验证、发现真理的科学探索过程。

一个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够对所讲知识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然后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引导, 比如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哪些网址查到, 通过哪些期刊查到。在这种好奇心和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会主动通过网络和诸多期刊去查找相关知识, 在这种自学的过程中,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 学生如果获得成功, 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 学习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 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例如, 在讲完“血糖平衡调节的机理”时, 为了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 我列出填空题:“午饭后, 人体的血糖浓度会有短暂的上升, 这时人体内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多, 而细胞分泌的激素减少;而辛苦劳作要消耗大量能量, 人体的血糖会略下降, 这时人体激素分泌减少, 激素分泌增多。”

四、转换角色, 贴近生活

让学生上讲台把自学的收获讲出来, 目的是强化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给学生创造更多地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树立其自信自强的心理, 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校近年采用的“自探互教课堂模式”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当好“老师”的不易。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表现欲极强, 同时也认为失败是不能接受的。针对这一情况, 在教学中我会选择一些低难度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讲解。让学生从“小老师”的角色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增强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 离不开对生物圈的实地观察和研究。平时的生物课堂由于受到时间、教学任务等限制, 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验等活动。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生物, 本身便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的科学, 因此, 其更离不开人的基本活动。人们的各种表现、活动本身便是生物研究的课题之一。因而, 在生物的教学中, 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 让同学们从现实生活中感知生物理论知识, 从生活中发现生物的乐趣所在, 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逐步形成自我发现、探究的能力。

高中生物趣味教学案例及分析 篇2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趣味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显著特征。要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就要尽可能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趣味教学就是把一些与学科有关的有趣知识和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引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思考、探讨、解答问题的积极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因而,在生物教学中,恰当使用趣味案例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介绍多种类型的趣味教学实例,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使用幽默、夸张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的学生憎恶情绪,而是在笑声中引发学生意味深长的思索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

案例:当同学们昏昏欲睡时,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便像是注射了过量胰岛素后的症状。也有点类似缺少甲状腺激素后的症状,慵懒而无活力。那么,同学们是被注射了过量胰岛素,还是甲状腺被切除了呢?”学生一听乐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有时,学生上课过于活跃,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对此,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反应如此激烈。若再不降温,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学生们一听笑了,态度一改从前。

二、运用报刊上的新闻内容穿插讲课或介绍最新生物成果,能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一):从的SARS到AIDS,再追溯到天花、鼠疫,以及西班牙大流感,还可以联想到二十一世纪杀伤力最大的生物武器及各个国家对生物武器的研究。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力图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情境。

案例(二):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听说过“多利羊”吗?还有最新的一些生物科技产品,等等。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教师有必要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结合新教材内容相关知识,如克隆人事件、转基因生物与生物效应器等生物高新技术知识等,让学生也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也成了同学们爱谈论的话题之一。

三、适当介绍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趣闻轶事,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寓故事于生物教学之中,在教学设计时,能用故事导入的尽量用故事导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案例(一):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以《屎壳郎出国记》的趣味小故事引入《生态系统》的教学。在讲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可引入:“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萧伯纳和漂亮女演员的故事。另外,还可以尝试在生物课堂上还安排了课前5分钟轮流讲故事的活动,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与生物学有关的,也可以是报告生物研究的前沿问题。

案例(二):在讲“白化病”时,先穿插讲了一段“月亮女儿”的故事:大西洋中有个小岛,岛上住着300多位居民。他们的皮肤极白,头发几乎透明,眼睛怕光,视力极差,所以白天深居简出以避光,只有皓月当空时,才走出家门,在海滩上高歌狂舞,故被称为“月亮女儿”(白化病)。但为什么岛上的人都患这个病呢?在长时间内一直是个不解之谜,直到1927年这个迷才被解开――原来这是由于该岛长期与世隔绝,岛上居民近亲婚配,结果白化病得以蔓延。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伴随着一系列的人闻轶事,而这些人闻轶事往往闪耀着科学思想的光辉,只要我们注意挖掘,无疑会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添辉。因此,老师不能仅仅熟知某个理论,还应该了解相关故事、生物学史及相关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不仅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修养,而且能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巧用实例和数据,促进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追求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教学中,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激发学生的热情至关重要,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听,而且学得轻松。

案例(一):在讲无氧呼吸时,可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引入。对于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如“赤潮”、“水华”、“入侵物种”等,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等是指的什么,这些现象因何而引起,又该如何防治,等等。

案例(二):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渴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如,模拟细胞膜结构研制成的“生物导弹”将会广泛应用于众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利用该DNA的特异性可以做亲子鉴定,还可以给罪犯定罪。目前,正在研究注射DNA攻克癌症的途径。研究人员从病人身上取出DNA,在试验室进行改造后,再在实验室内培养,然后根据需要注射到病人的癌肿中去,以治疗癌症。

五、巧妙引用诗词、俗语等增添教学的趣味性。

案例(一):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比喻植物的向光性。再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知识的描述。再如借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来引入遗传和变异。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把抵抗力稳定性比喻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而把恢复力稳定性比喻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来比较区别,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案例(二):分析食物链时,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啃泥巴”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几种生物的关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进而分析“大鱼,小鱼,虾米,泥巴”在食物链上各处的营养级。

六、巧用一切有实效的教具,如实物、实验、多媒体等形式辅助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再现生物的生理特点,生理结构及生活环境,增添教学的趣味性,把学生平时看不到的微观结构和不易理解的、难以表达的抽象内容展现出来。

案例(一):在讲授必修一第六章第二节《细胞增殖》时,自制《细胞增殖》Flash课件,再配合课本插图,把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向学生展示,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细胞分裂的连贯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在讲授必修三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中的“内环境”知识时,教师可采用边讲边画板画的方法,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先画出组织细胞、血管、淋巴管和组织液等;然后按照组织液和淋巴形成的顺序讲解,边讲边总结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的成分差别和组织液、淋巴的形成过程。这样讲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可提高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

案例(三):用“酶的特性”这个有趣的演示试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效果很好。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中,首先播放新闻短剧《生物圈II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七、趣味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浅谈高中生物趣味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趣味

教学的改革就是要恢复学习的本来面目,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去唤醒学生潜在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因此,充分挖掘教学中的趣味性,无疑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要恰如其分地把握这种教法,就必须研究趣味教学的艺术。趣味法教学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

一、巧用语言艺术

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通过生动的、形象的、富有情趣的、简洁的以及准确的语言才能够成功的吸引到高中生的注意力,也就是引起了高中生的兴趣。巧用比喻化疑难。比如说把细胞比作一个工厂,那细胞膜就是工厂的围墙,细胞器就是工厂的各个车间,细胞核就是这个工厂的控制指挥部;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这样一来,枯燥的知识点就被非常形象地表达出来。妙用诗词添兴趣。例如,“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环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在讲授ATP时,重温唐代诗人杜牧这情景交融的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想像夜空中与星光媲美的点点流萤,思考有关的生物学问题:①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②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换吗?从而引出以萤火虫发光器为材料的有关ATP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上,巧借善用,旁征博引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既能够丰富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又能够使高中生物课堂更加的生动以及雅致,最重要的是能够直接的增强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都有着良好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动画效果、生动的解说、优美的乐曲,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可亲可敬的艺术世界,学生置身其中,身心会倍感轻松愉快,思维也就异常活跃。教师可以学生为主线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多媒体生物教学的设计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灵活确定。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要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采用的多媒体一定要紧扣主题,同时还要抓住适当的环节和呈现的时机,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新课时一定要抓住“新奇”二字。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和适当的形式,如运用投影、幻灯、播放录像或录音等引出课题,在一开始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对知识的悬念、联想,把精神集中到课堂上来。例如,在讲授《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时,一开始就介绍在安徽阜阳的农村,有一件怪事。从2004年开始,那里的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本来健康出生的孩子,在喂养期间,开始变得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婴儿的脑袋显得偏大,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头娃娃,并播放大头娃娃的图片给学生看。大头娃娃的元凶是劣质的婴儿奶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把乳粉换成淀粉以后孩子就会出现这种症状呢?通过图片的直观刺激,引起学生的好奇,提高学生的兴趣,以更大的热情开始新知识的探索。

三、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可使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理解知识。对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来说,语言叙述不如实物、标本直接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感知那样鲜明、具体、完整。巧用一切有实效的教具,如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插图、板画、图表、实验、多媒体等形式輔助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学生的认识从总体上讲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运用直观教具,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这不仅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理解知识,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还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游戏教学

在学习氨基酸的知识时,由于学生有机化学了解较少,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讲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时,我把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比喻成一个人: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两条腿代表氢,躯干代表中心碳原子,头代表R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每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这就像我们每位同学头部有不同的笑脸从而区别了每个人。这样就化难为易。本章节关于研究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学起来是疑问多多。在突破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做一个游戏:在场的每一位学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统一规定左手代表羧基,右手代表氨基手拉手代表脱水缩合,拉手处代表形成的肽键,七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几个手拉手,有几个游离的左手和右手?七个同学站成两排,又有几个手拉手?有几个游离的左手和右手?这样在轻松和愉快中学生很容易掌握了三者的关系,且印象深刻。

五、总结

总而言之,趣味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兴趣所在,并与课堂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此才能使老师愉快地教、学生快乐地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仲勤.生物趣味教学之心得[J].中学生物教学,2003.

浅谈高中生物的趣味教学 篇4

1.导入新课时利用归谬法设置情境制造幽默

同一新课导入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但哪一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想应该是新颖、不落入俗套的情境导入。吉尔伯特指出幽默有各种功能, 最明显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主义。例如在进行减数分裂学习时, 可以这样逐步引导,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那么人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变不变呢?如果不变, 产生的精子、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仍为2N, 那么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再发育成下一代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必然加倍。试想一下孔子的第72代子孙孔宪铎他的细胞核此时该有多大, 说完后学生会心一笑, 这样的情境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此时幽默好比助燃剂, 它燃起我们寻求知识宝库的激情和动力。幽默的导入不仅仅是深深吸引学生, 也是对我们生物教师的一种鞭策。它迫使我们在埋头教书的同时更要善于思考, 敢于创新做一个锐意进取的现代教师。

2.讲解生物学概念时喜用诙谐的语言、动作制造幽默

传统的教师强调师道尊严, 总会以一幅严肃、庄重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 不肯换位思考, 因此很难以一颗学生心平等、宽容地理解学生、解读学生。疏不知过分的严肃会让课堂气氛紧张, 师生关系疏远。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厌学, 心理各方面的思维发展严重受到抑制。实践证明学生喜欢你这位教师便会自然地爱上你这门学科。教师经常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和动作组织课堂教学会让课堂妙语连珠、生动诙谐, 这样学生必然会主动地参与学习, 当然也就不愁他们学不好生物这一门学科。如在学习互利共生、竞争等种间关系时, 本人用极诙谐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互利共生———只要我一天活着, 就没你一天饿着。生生死死永不分离属于同生共死型。竞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再比如学生经常会将呼吸作用与呼吸混为一谈, 我便有意缓缓地深深呼一口气, 又深深地吸一口气。在有点夸张的慢动作中学生很容易明白呼吸的含义。这些幽默的语言、动作在搏得学生一笑的同时也会让学生以一种更加快乐的方式将概念加以区分。此时幽默正如催化剂高效、快速地让学生理解、领悟相关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探究知识点时善于肢体表演制造幽默

高中生物学知识理论性较强。借助肢体语言来讲解生物学知识, 不仅能让学生形象、生动地识记知识点, 更能激发出学生探究新知的高涨热情。例如学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时将自己比喻成一个氨基酸, 双腿叉开双手伸平。右手表示羧基、左手表示氨基、躯干代表中心碳、头表示R基, 分开的双腿代表氢。在演示氨基酸脱水缩合时让学生手拉手排成几排, 相邻学生左右手握在一起代表形成的肽键。有几排学生就代表有几条肽链, 于是蛋白质中形成的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与肽键条数关系及蛋白质中至少有几个游离氨基、羧基等计算公式的推导也就变得轻而易举。平时教学中教师如能善于寻找、发现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关联, 用一种更直观、生动、风趣的形式展现出来, 便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灵, 启迪学生潜在的智慧, 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此时幽默就像兴奋剂能使学生持续、亢奋地处于探究新知的痴迷状态中, 并乐此不疲。

4.处理突发事件时巧妙化解制造幽默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思想和见识, 如果只是苦口婆心的讲一些空洞的道理, 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采用幽默式教学就能避免这一尴尬的局面出现。幽默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说教, 它寓教于乐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既能解决问题, 又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 从而使师生彼此之间相互理解、更加信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 而这些突发事件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考验。不过考验与机遇并存, 好好利用便可转化为教育契机, 让它成为构建理想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上等良药。利用不好或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就错失了绝好的教育时机, 而且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秩序。比如看到课上有学生开小差、昏昏欲睡。如果这样说“你再睡觉就给我出去”甚至大动肝火师生关系无疑会僵持、恶化从而激化矛盾。这时的我们一定要保持宽容、平和的心态, 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改变策略, 艺术化地处理, 其结果会大大出乎意料。遇到这种情况本人会故意提高音调“特困生注意了, 你们的样子让我以为我现在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寝室上课。”一句话既起到警醒该类学生的作用, 又避免了师生语言或肢体上的直接冲突, 使他们对你既敬佩又敬畏。此时幽默就是润滑剂, 一方面它让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变得不再简单、粗暴另一方面它让教师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更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使得教育的双方最终达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高中政治趣味教学案例生活与哲学 篇5

“一材两用”趣味教学案例六则

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寓言、童话包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和哲学道理 , 把它们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能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 , 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 , 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 , 这一大桶粥天天都不够分。刚开始 ,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 , 每天轮一个。结果一周下来 ,他们只有一天是能吃饱的 , 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 来 ,他们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让他给大家分粥。开始有人就挖空心思地去讨好、贿赂分粥的人 , 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 , 大家又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选委员会 , 还是互相攻击、扯皮 , 当粥吃到嘴里时已成凉的了。最后 , 又想出来一个方法 : 轮流分粥 , 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 , 端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分粥人吃到最少的 , 大家都尽量分得平均些。这样以来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 , 日子越过越好。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 不同的分配制度 , 就会有不同的社会风气。分配制度要体现 “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即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能兼顾社会公平, 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从哲学角度分析 : 唯物辩证法认为 ,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 ,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 , 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要求我们要注 意优化结构 ,理顺体制。“ 轮流分粥 ,但分粥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自己才能端剩下的一碗 ” 是理顺的 体制 ,是量变。“ 快快乐乐、和和气气 , 日子越过越好 ” 是质变 ,、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二、吃蛋原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 , 这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 , 可有三种消费方案:一是坚持一天吃一个蛋一一收支平衡。二是把鸡杀了吃掉一一透支。三是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 ,省出 10 个 ,孵成小鸡。如果成活 8 只 , 有 4 只母鸡 ,4 只公鸡 , 过上些日子 , 这家人一天可吃 5 个蛋 , 遇上特殊的日子 , 还可以杀只公鸡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 , 那么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 , 积累也会越来越多。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 上述例子在经济学中被称作 “ 吃蛋原理 ”, 这一原理反映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积累主要是扩大再生产 , 消费主要是满足个人、家庭和公共需要 , 在一定时期内 , 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 , 积累 和消费两部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另一方面 , 二者是统一的 , 积累主要是扩大再生产 , 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 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 ,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就要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 , 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片面的高积累、低消费和不切实际的高消费、低积累都是有害的。

“ 吃蛋原理 ” 的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谓的 “ 零 和 ”。“ 零和游戏 ” 之所以广受关注 , 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 , 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与 “ 零和游戏 ” 类似的局面 , 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但20 世纪 以来 ,“ 零和游戏 ” 观念正逐渐被 “ 非零和游戏 ” 即 “ 负和 ” 或 “ 正和 ” 观念所取代。“ 负和游戏 ” 指 , 一方虽赢 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得不偿失 , 可 谓没有赢家。赢家所得比输家所失多 , 或者没有输家 , 结果为 “ 双赢 ” 或 “ 多赢 ”, 称为 “ 正和 ”。在竞争的社 会中 , 人们开始认识到 “ 利己 ” 不一 定要建立在 “ 损人 ” 的基础上。有效合作 , 得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从 “ 零和 ” 走向 “ 正和 ”, 要求各方要 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 , 遵守游戏规则 , 不要耍小聪明 , 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直 , 否则 ,“ 双赢 ” 的局面 就不会出现 , 吃亏的最终还是自己。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 也是市场交易 的重要原则。竞争性是商品经济的 必然产物 , 只要存在着商品经济 , 就必然存在竞争 , 竞争也是市场经济 的特征。因而我们要树立起平等意 识和正确的竞争意识 , 对竞争对手要平等相待 , 进行有效合作 , 不 “ 损人 ” 也可 “ 利己 ”, 谋求 “ 双赢 ”, 玩 “正和游戏”。

从哲学角度分析 : 物质决定意 识 , 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 , 不是从单一的因素出发 , 而是要从复杂的全面的实际出 发 , 去具体分析每一个事实 , 这样才 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零 和 ”“ 负和 ” 和 “ 正和 ” 是游戏结果的三种事实 , 过去人们只从 “ 零和 ” 这个单一事实出发 , 而不能从全面的实际出发 , 尤其忽视了 “ 正和 ” 这一 事实 ,从而导致人们形成了错误的主观认识 ,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四、二八法则

1897 年 ,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 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 :80% 的社会财富集中在 20% 的人手里 ,而 80% 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 20%, 这就是 “ 二八法则 ”。“ 二八法 则 ” 反映了一种不平衡性 , 但它却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商品营销中 ,商家往往会认为所有顾客一样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种产品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 , 所有机会都必须抓住。而 “ 二八法则 ” 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 :80% 的成绩 , 归功于20% 的努力;市场上 80% 的产品可能是 20% 的企业生产的;20% 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 80% 的利润。遵循 “ 二八法则 ” 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 , 精确定位 , 加强服务 ,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生产经营单位始终坚持会员制 , 就是基于这一经营理念。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和服务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商品 的价值 , 赢得利润。因此 ,他们必须调查了解市场 , 面向市场组织生产 , 才能赚取利润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遵循 “ 二八法则 ” 的企业 , 在经营和管理中精确定位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就说明了这一点。

从哲学角度分析 : 唯物辩证法认为 , 在复杂事物之中 , 存在着许多矛盾 ,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 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 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重点 , 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所有生意、每 一种产品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 ,所有机会都必须抓住 , 这就是 “胡子眉毛一把抓”, 分不清主次。遵循 ‘二八法则 “ 的企业 , 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 , 就 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 因而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如何正确认识取得成 绩的原因的主要方面和产品、利润的来源的主要主面 ? 这就是带来 80% 成绩的 20% 的努力、带来 80% 产品的 20% 的企业和给商家带来 80% 利润的 20% 的顾客。这一认识 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 分清了主流和支流 , 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对立统一。

五、250 定律

美国著名汽车推销员乔·古拉德 , 连续 12 年荣登吉尼斯记录大全 世界销售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着 250 个人 , 这些人是他比较亲近的同事、邻居、新戚、朋友。如果您 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 , 就意味着 赢得了 250 个人的好感;反之 , 如果 你得罪了一名顾客 , 也就意味着得 罪了 250 名顾客。由于连锁影响 ,如果一个推销员在年初的一个星期 里见到 50 个人 , 其中只要有两个顾 客对他的态度感到不愉快 , 到了年 底 , 就可能有 5000 个人不愿意和这 个推销员打交道。乔·吉拉德得出 结论 , 在任何情况下 , 都不要得罪哪 怕是一个顾客。这一定律有力地论 证了 ” 顾客就是上帝 “ 的真谛。也让我们得到启示 , 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 因为每一个人的身后 ,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不小的 群体。善待一个人 , 就像拨亮了一 盏灯 , 照亮一大片。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平等是市 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 也是市场交易 的重要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 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 它要求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弄虚作假 , 要 言而有信。这样可以带来效益 , 提 高销售者的信誉 , 使消费者 ” 信得 过 " 销售者 , 从而使交易活动客流如 云 , 生意兴隆 , 买卖越做越大。

从哲学角度分析 : 事物是普遍 联系的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 相互联系之中 ,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 系的整体 , 事物之间及事物各要素 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每一位顾客身后都大约站着250 个人 , 这些人是他比较亲近的同事、邻居、亲戚、朋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 , 就 意味着赢得了 250 个人的好感 , 这正是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体现。

六、汽车的普及

谈如何开展高中生物趣味化教学 篇6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水至清则无鱼,文至白则无味。”教师平铺直叙地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刻意制造一些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比已学的知识,大胆进行质疑并提出问题,加强学生听课的认真度和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高一第一节生物课时,学生对生物的接触还不是很多,此时需要让学生明确生物究竟是什么、怎样来学习生物。于是,我以“什么是生物”来展开对新课的学习,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石头是生物吗?学生都觉得石头不能动,应该不是生物。我顺着学生的这个思路立刻追问:小树不能动,它是生物吗?风是可以流动的,它是生物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对比,学生发现仅用“能不能动”来加以判断是不可取的,同时让学生产生了“什么是生物”的概念问题,从而积极地对生物的概念进行讨论。学生知道了生物的概念后,开始对自然界当中林林总总的生物分类感兴趣,这时教师可以接着引导:“如果有个陌生的小生物放在我们面前,你敢不敢触摸它?”在学生敢与不敢的回答中都能听到学生的顾虑,纷纷提出新的质疑:“它会不会有毒?它会不会咬人?”此时可顺势引导:“不敢触摸是因为不了解,当我们学好生物熟悉生物的特征后就可以科学触摸了。那么,怎么才能把生物学好呢?”这个问题与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学生在认真聆听教师讲解的同时下定了要学好生物的决心。

二、加强趣味记忆,彰显知识魅力

记忆是高中生物中不可避免的学习方法。枯燥的记忆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利用图表、顺口溜、表格等来直观总结生物知识,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特点来进行趣味性的记忆,减少学生在反复记忆中的枯燥感,同时更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其内在的规律,便于学生记忆。

例如,对于细胞分裂各阶段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图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通过灵活建立图表,使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清晰地展示出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变得直观和简化,便于学生记忆。同时,学生也在无形中体会到了生物的魅力,学会了对知识进行分析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记忆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亲身实践,体会学习的快乐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是发现者、探寻者和征服者,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生物的研究中来,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来体现和验证理论,指导学生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生物知识的神奇。

例如,在学习了“生物的遗传理论”之后,学生就可以针对自己家族中某种性状的表现进行调查,调查家庭成员中双眼皮的情况,结合学生所学过的遗传理论,让其对家庭当中的下一代进行预测。对于这样的实践,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不仅预测了下一代人双眼皮的情况,还根据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猜测父母的兄弟姐妹的性状表现。学生表现得很兴奋,猜对的学生还兴致勃勃地给家庭成员讲述其中的道理。像这样的实践活动还有很多,教师可以结合所在地的情况来设置,让学生调查小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因素,并从中分析出相应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对应策略,并以小论文的形式上报环保部门,以促进当地的环境建设,这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将知识联系实际,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来感受无处不在的生物知识,这不仅让学生感觉到了掌握科学知识自豪和自我价值的存在,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从内心变得想学、乐学生物。

论高中生物教学的趣味性 篇7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因此, 充分挖掘教学中的趣味性, 无疑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要恰如其分地把握这种教法, 就必须研究趣味教学的艺术。“把生活经验与教学相结合, 把生物问题生活化, 使生物教育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于个性, 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索与合作的过程”是现今生物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趣味法教学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 它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

一、运用语言艺术

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通过生动的、形象的、富有情趣的、简洁的以及准确的语言才能够成功的吸引到高中生的注意力, 也就是引起高中生的兴趣。巧用比喻化疑难, 在课堂教学上, 巧借善用、旁征博引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 既能够丰富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 又能够使高中生物课堂更加生动及雅致, 最重要的是能够直接增强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灵活生动的语言不但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活跃课堂气氛, 重要的是还可以以一种轻松诙谐方式将原本枯燥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因为生物学研究的事物大都是身边的事物, 本身就和我们息息相关。通过适当的语言, 是很容易将课堂内容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从而为展开理论知识的教学制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 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 使自己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 只要具有幽默感, 做到“雅俗结合”, 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 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 将繁杂化为简洁, 将单薄变为丰富。

二、用实验提起学生的兴趣

生物课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生动的, 都是自然界的具体事物。但在课程设置上, 教材对于生物学概念又通常描述得过于死板和生硬, 这就将原本生动有趣的生物抽象成了枯燥无味的生物学知识。因此生物课的教学常常面临着课堂氛围凝重, 学生被动接受, 普遍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在课堂教学当中, 教师的角色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要改变这种现状, 课堂教学方法是关键。

有识之士都认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 有实物就不用标本, 有动手实验就不用实物。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若教师认为原理很简单, 没有必要做实验, 则错过了教育学生的极好机会。长期下去, 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在生物学的研究历史上, 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在试验中偶然发现的。因此动手试验的能力对与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 而且在试验的过程中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有定期的实验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对生物课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即便是操作简单与原理并不复杂的实验, 也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能够有自己动手试验的机会。学生长期待在课堂的话, 即使课堂的内容再生动也不比亲自动手所获得的知识来得深刻。如果生物课没有一定的实验课作为辅助, 也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因此生物实验课对于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三、直观形象教学

直观教学可使知识具体化, 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理解知识。对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来说, 语言叙述不如实物、标本直接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感知那样鲜明、具体、完整。巧用一切有实效的教具, 如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插图、板画、图表、实验、多媒体等形式辅助教学。研究表明, 学生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 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 甚至厌倦。学生的认识从总体上讲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 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因此, 在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运用直观教具, 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 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这不仅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理解知识, 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还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物学是从大量实验和经验总结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这就为生物课的教学提供大量生动的素材。在给学生讲解一些较为枯燥的知识点的时候, 不妨将对这个问题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研究趣事告诉学生, 如果有视频资料的话就更理想了。这些生动的多媒体资料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可以将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化成生动的感性认识, 从而使得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

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性教学研究 篇8

提高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性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 将学生的需求及个性特征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 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是各行各业开展工作和服务的重要思想, 在教育教学领域亦是如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注重以学生为本, 只有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 教师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 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 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领会程度, 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方式, 并且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点, 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应多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 不仅包括学生的卷面成绩, 也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表现等。比如通过对学生表情的观察, 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哪些内容学生没有听懂, 哪些部分他们有一些困惑和疑问, 教师可做到心中有数, 并在主要内容讲解完毕后鼓励同学们进行提问, 或是采取课堂调查的形式, 来进一步掌握学生的需求。

二、注重提高个人魅力

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影响课堂趣味性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个人魅力包含的要素很多, 除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外, 教师的语言魅力也是非常关键的, 一个幽默的教师往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也可以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当然, 幽默的语言风格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平时的积累。此外, 即使无法很好地做到语言幽默, 也可以通过亲切、平和、温暖的个人风格来塑造自己的个人魅力, 这一点是相对容易做到的。很多高中生物教师觉得概念教学相对抽象、枯燥和乏味, 其实只要教师能够很好地掌握语言的艺术, 还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 将原本枯燥的内容讲解得有滋有味。

三、注重改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也影响到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应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变得丰富起来, 以免一成不变使学生感到厌倦。具体来说,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首先, 适当地运用谚语及诗歌可以很好地调节课堂氛围。比如讲到生物链一节时, 就可以给同学们讲述螳螂捕蝉, 但却不知道自己的身后还有一只蠢蠢欲动的黄雀的故事, 通过传统谚语的引用引用, 生动地给学生呈现食物链中捕食及被捕食的重要特征。同理, 还有很多的诗歌及谚语可以被利用, 教师应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加以收集和积累。其次, 增加描述的形象性和贴切性, 比如体液免疫的讲解, 教师可以将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吞噬细胞比喻为接力比赛的队员, 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几种细胞相互作用并不具有分化关系[1]。第三,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配合。增加课堂趣味性的途径有很多, 其中采用丰富的现代教学方法是很有效的, 比如游戏教学法, 无论是对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适用。因此, 适当地开展游戏形式的生物知识“小竞赛”可以很好地促进同学们对生物知识的掌握, 同时也能够增强课堂趣味。比如, 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分成几组, 然后以组为单位开展必答题、抢答题及加分题的比赛, 题目为课堂及教材涉及的内容, 以不偏离教学目标为指导思想。

四、注重实验的穿插

生物的实践性比较强, 多数知识点都是在前人的不断实践中积淀下来的,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因为高中生物教材提供的实验内容操作起来都相对简单, 还在高中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因此, 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实验课程的穿插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比如说在上课之前, 教师可先给同学们做演示实验。另外, 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酶活性条件等实验, 也可以及时安排同学们进行操作, 当教师感觉到课堂内容的抽象性影响了课堂的趣味性时就可以安排同学们开展实践活动[2]。

教学工作的实践性非常强,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做好教学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得失, 不断进行经验积累才能够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另外, 积累经验并不难,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可以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和信息, 除此之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及读书学习等来获得间接经验。故而, 积累经验并不难, 难的是教师要孜孜不倦地探索, 秉持一颗爱心, 如此必能使高中生物课堂变得更有效、更有趣。

参考文献

[1]杨芳.高中生物课堂如何实施趣味性教学[J].考试周刊, 2012 (17) :167.

高中生物趣味教学 篇9

引入新课程不能局限在原有的套路中,要讲究艺术。根据新课内容,可在课前设置悬念吸引学生,例如提出一个趣味题目提出在下课解答,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可借助多媒体器具等吸引学生讲课,屏幕播放新课图片等等都是有效的方式。最直观的方式例如照片,画图,简笔画,设置一些的名词的谐音。最重要的是在教授过程不能照本宣科,灌输式地强加给学生迫使被动接受,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把画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由此可见图片在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也体现了生物课程的显著特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通过图片导入新课内容,从而打消学生对课程枯燥烦闷的心理。在导入新课的是也可联系生活,将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接受度。当然,一切都要在对自己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下进行,最好的方式不是模仿成功案例而是与学生实际相适应。只有合适的方式,在导入新课时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欲望,高效课堂的期望才能够实现。

二、激发学习兴趣

1.设置悬念

教师在自己教学的实践中应该疑问作为课程的出发点,有意识地铺设一些悬念,引起学生思考的欲望,更甚者激发学生自我认知的冲突,对书本的怀疑,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教授蝗虫的陆地生活与其相适应的呼吸器官时,首先不能着急叙述这部分内容,先分别取出两只蝗虫演示,用另一种方式问:“现在有两只蝗虫,是将头部浸入水中的先淹死还是将胸和腹部浸入水中的先淹死?”在提到神经反射弧的基本方式时,可先问:“若手触到火,是先缩手还是先感觉到疼?”相比较枯燥的课本内容填空式回答的问题,类似这类灵活且贴近生活的问题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引申到对课本内容的兴趣,并且产生急于想知道的答案的迫切感,那么学习的效率事半功倍。既能够解答问题,也能对生物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习兴趣

所谓好奇心,便是对于前所未闻的事情或事物产生的求知欲。中学生的心理一大特征便是此,一旦产生了好奇,可能就会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研究探讨,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效果,其效率往往会超出被老师灌输式的学习许多。在兴趣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拿“植物个体的发育”为例,若发现有学生在讲荠菜胚乳发育时神情木讷,可换另一种方式引出,如问:“大家可听说一个美国的富翁在采取组织培养———这一现代化的生物科学技术从而种植了大量名贵花卉而成功致富的吗?”那么这样的消息将会使学生瞬间提起兴趣,集中注意力,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同时也给了老师机会重新复习前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富翁正是运用了我们前面所学的细胞的相关知识,通过细胞的分化,分裂,组织器官的相继形成从而发展成一个新个体。若此时有学生提出疑问,那正好也为下面内容的讲解提供了很好的铺垫。相比较老师提的问题,也许一个学生提的问题正好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疑问,进一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有效的维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更好营造课堂的学习氛围。

3.注意行文语言的趣味性

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如双关、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趣味性,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适当放松学生紧张的精神状态,更有利学生对知识理解与吸收,达到预期甚至超出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分析“血糖调节”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肌糖元和肝糖元的区别,教师可以运用比喻,将肝糖元比喻成银行,当血糖的含量较高,葡萄糖合成肝糖元存储;当血糖含量较低,那么肝糖元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给予血糖补充维持正常含量。生动形象的比喻能够将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使学生的记忆更加容易。在讲课的过程中,适当简短地介绍有关生物的历史小片段或是课本中著名省生物家故事传记都能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想。例如达尔文,弗莱明等名家的故事,更能够吸引学生保持长久地注意力和兴趣。

三、扩展课堂教学空间,培养生物素养

1.可适当地组织生物兴趣小组,加强同学之间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拓展兴趣爱好,个人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特长,分工合作,适当的户外教学能够在增进同学友谊的同时学习知识加强对生物的兴趣,也能最直观地观察教材中图片的真实情况。组织活动的内容例如进行一系列的种植活动,如种植树苗,培养蘑菇,草莓,喂养金鱼等小型的水生动物;制作生物标本,了解校园花草的习性。

2.除了户外的实践,在实验室中操作同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当地增加实验课程,能够使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框架知识有更加具体的认知。例如在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操作,不仅熟知了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也同时能观察微生物的具体形态,加强记忆并且增加兴趣。

3.在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止可以通过测试。

高中生物趣味教学 篇10

一、指导观察生活, 做好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 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生物课的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教材所讲的内容并结合课标的要求,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获得相应的感性认识, 带着这些好奇和疑虑去学习相关生物学知识,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 在学习关于酶的知识时,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让学生使用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 (蛋白酶、脂肪酶) 分别洗衣服, 然后对比洗衣效果。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课前去观察生活现象, 不但能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 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生物课程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兴趣。

二、展示生活案例, 创造学习情景

形象化、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氛围, 提高课堂实效。在生物教学中更是如此。生物学知识, 属于严谨的自然科学, 但也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用生活中的案例引导, 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讲生态环境保护的时候, 用多媒体播放了广东海域的大面积赤潮现象, 环境破坏造成的恶果, 触目惊心, 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一方面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培养动手能力, 崇尚学以致用

知识只有转化为生产力, 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在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 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引导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在讲述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有关知识时, 我让学生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后, 探究恶性肿瘤的防治措施, 关注人类自身健康。在学习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知识时, 让学生在秋季, 葡萄丰产的时候, 尝试亲自酿制葡萄酒。在讲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后, 让学生自制豆芽菜。当甘醇的美酒和鲜嫩的豆芽通过学生自己的劳动被创造出来的时候, 知识就真正的转化成了能力。

总之, 在教学中, 本着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 调动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 培养出更多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水位数据采集下一篇:不停跳冠脉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