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实践

2024-08-30

提问实践(精选十篇)

提问实践 篇1

一、改进提问方式, 让更多学生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提问是老师的专利, 老师问学生答, 并且大多数老师喜欢叫优秀的学生回答, 完全忽略了成绩差的学生, 这不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也不符合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所以有必要改进提问方式, 由学生问, 学生答, 教师从中加以引导, 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是教师提问, 可以有意识地编拟难, 中、易三个层次的问题, 难度较大的问题叫优等生回答, 一般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 容易的题目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 这样的因人施问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使更多学生存在的问题能及时暴露和发现, 使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得以发表, 从而提高了各层次学生的兴趣.

片段1:

教师:我发现同学们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帮忙出一道题, 并请一名同学来做, 让他出个错, 怎样?

全班学生:让我们出道题?

教师:对, 不仅要出题, 还要尽可能地让答题的同学出错哟!

(同学们跃跃欲试, 都在思考, 十几秒钟后……)

学生1:我想出来了, 比如, 的平方根是多少? 我想请学生2回答!

学生2:的平方根是 (下面有同学笑, 暗示不对) .

学生3:不对, 应该是

教师:学生1, 你说学生2、学生3回答得对不对?

(教师也想看学生1自己懂不懂)

学生1:应该就是吧.

教师:再仔细想想.

学生4:应该是 (有同学鼓掌了) .

学生1:我这道题目没出好, 数字没凑整, 所以把我自己都绕进去了, 应该是等于的平方根是.

教师:你太棒了, 果然让他中计了, 不过下次最好不要让自己绕进去哟!

通过此教学片断可以看出, 这样的提问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完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提问中巩固, 在巩固中获得更深的理解. 这一方法无疑是激活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因势利导的追问让学生恍然大悟, 茅塞顿开

在课堂上, 当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可以紧接着问学生: “为什么? ”, “说说你的思维过程好吗? ”, “你这样做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 通过这样的连续追问, 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的思考方向,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遇到一个问题无从下手时, 老师可以通过因势利导的追问引导学生去探索、猜想、归纳, 从而发现规律.

片段2:

在实数1/ 2 , , π/2中, 分数的个数有几个?

学生:三个都是分数.

教师:请你说说你做这道题时的思维过程好吗?

学生:这三个数都有分母, 当然是分数.

教师:分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学生:分数是有理数.

教师:, π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

学生恍然大悟:哦, 我明白了, π/2都不是分数.

由此教学片断我们发现, 因势利导的追问能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对某一问题认识的片面或错误, 重新整理认识结构, 使错误的观点得到澄清, 对概念的理解得到深化, 这样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三、由浅及深的分层提问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一定联系的, 但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也最有启发性, 提出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样的由浅及深的分层提问让学生体会到“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的成功喜悦.

片段3:在二次函数y = ax2+ bx + c (a≠0) 性质的教 学中, 把一般式转化成顶点式是建立在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惑, 提高教学有效性, 我逐步提出如下问题:

将下列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

实践表明, 这样的分层提出问题可以使80%以上的学生掌握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的方法, 教师在学生认识基础与教学目标之间进行合理分层, 增设台阶,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状态, 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耐心聆听学生的回答, 才能达到课堂提问效果

老师提出问题后, 要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 学会聆听学生的回答, 及时运用多种方式给予积极的评价与激励,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片段4:

一节数学公开课, 课题是《正比例函数》, 有领导老师十多人来听课, 教室的气氛很是严肃. 老师在讲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后提问:“若是正比例函数, 则k的值是多少? ”随即老师提问了一个同学, 这位同学低头小声地说了一个答案, 声音太小, 答案也不对, 老师呵斥一声:“抬起头来认真听课. ”接着又叫另一个同学回答, 这位同学可能是被刚才的呵斥声吓呆了, 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虽然这堂课的问题设计很好, 但无疑这个提问是无效的.

我听完这节公开课后反思: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当学生没有信心或回答错误后, 老师应该用温柔的表情和幽默的语言唤起他的思维. 耐心聆听完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 即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度的澄清, 综合处理, 扩展、修改、提升或是评价, 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听一听其理由, 知道学生错误出在哪里, 然后适当地叫其他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学习.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也十分有讲究, 作为教师, 可以通过课堂问题的精心设计, 恰当引导, 采取合理的提问方式, 积极的评价手段, 这样的课堂提问就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活学生的思维,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将学生的层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得以不断进步.

摘要: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沟通师生相互了解的桥梁, 是活跃课堂气氛, 激活学生思维, 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无论教学如何改革, 课堂提问都被广泛应用, 也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本文将结合数学课堂具体的教学实践, 着重从提问方式, 提问设计, 提问方法这几个方面来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实践体会 篇2

课堂提问五环节的实施策略是在“简约·灵动·有效”的教育哲学理念下的具体实施,是问题设计、问题表达、问题候答、问题叫答、问题理答五个环节的有机整合。关于有效教学,近年来的探讨相当广泛而深入,人们关注各个环节的研究,并且都提出自己的见解。围绕有效教学,我们以“课堂提问有效性”为抓手,以“简约·灵动·有效”为理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提高认识的主要渠道和途径。在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以课堂提问为基础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要切实落实以下操作理念:

第一,简约而不简单。课堂教学过程应呈现出高度凝炼的简约性,但简约并不等于简单。简约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等方面下功夫,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研读教材,深入浅出。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是每一位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性工作。教师只有把教材读通、读透,才能把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整体上把握教学,把复杂深刻的教学内容以凝炼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有的教师常常是一股脑儿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忽视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目标全面,主次分明。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教学中,这些目标是系统地体现在教材的每个单元、每一册、第一学段中的,要将它们都具体落实到某一节课上,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该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来突出主次,着重某一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形式新颖,富有价值。新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然而,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与内容相结合。有的教师热衷于花样百出的形式,“牵”着学生团团转。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的及时指导和足够的思考时间,有一部分学生是在盲目地进行“学习”活动,根本不能领会活动的意图,更谈不上掌握知识,“流于形式”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新颖的形式要与课堂内容相融合,并留出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

——语言精炼,有感染力。课堂上,准确、规范、清晰、精炼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示范,是教学语言美的体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可以预设的语言要推敲斟酌,对于生成性、随机性的语言要注意记录,进而分析教师的教学语言,找出其中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诊疗与改进。

第二,灵动而不放任。灵动产生活力,封闭导致僵化。课堂教学应在课程资源开发、知识引入、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适度开放,将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相关资源引入课堂,丰富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有机整合,用好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教师的共识。“用教材教”并非可以随意改变教材内容,而是要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和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撷取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以生为本,尊重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在课堂学习之前,学生往往已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找准课堂与社会、课本与生活的结合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素材,将它作为学生继续深化学习的生长点。

——有效组织,活而不乱。观察、操作、实验、讨论等活动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些活动是培养学生倾听、尊重、合作、分享等情感态度与能力的重要过程,同时也对教师组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组织,活而不乱是活动真正取得成效的前提与保证。教师要精心预设,关注细节,留意学生的操作和活动状态,并及时指导,纠正错误做法。

——立足课堂,适度延伸。课程标准都有关于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用学科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度延伸,是达成这一目标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三,有效而不机械。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又要重视发展能力,既要形式活泼,又要扎实有效。

——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根据布鲁纳的认知理论,学习是学生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探究性学习方式是这次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巩_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一定要选取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及时指导、点拨;在探究结束时,要启发、帮助学生科学地归纳总结,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充分体验,快乐学习。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应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场所。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富有灵性的、愉快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识自我,在互助中调整学习策略,在碰撞中发展思维,在体验中积累经验,在快乐中构建知识体系。

——方式得当,注重效率。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灵活选择或综合运用学习方式,而不要固守某一种学习方式,从中感受、发现知识规律,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已经领会到,课堂提问有效性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个手段而已,在实践运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从其内质来说,就是要能够使“简约·灵动·有效”的教育哲学理念具体化,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操作化,能够为教师研究提供实践平台,能够促使学校的教育科研走向平民化。

对课堂提问的思考和实践 篇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手段。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直接关系着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合理精巧的课堂提问设计,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阅读的对话过程更为和谐流畅,饱满充实,真正落实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就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提问有哪些基本类型

(一)主干式提问

即“牵一发动全身”的课堂提问,是教师在一节课中提出一两个主要的大问题的提问方式。主干式提问可以使整堂课纲举目张,突出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散点式提问

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有意安排或零散提出散点问题的提问方式。这类散点问题是由主干问题辐射出来的若干小问题,围绕主干问题有序地穿插在课堂内,起到激发兴趣、启发思考、串联课堂、拓展深化、活跃气氛等作用。

如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笔者设计的主干问题是:1.丑小鸭遭到了哪些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持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2.这篇童话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对于第一个主干问题,学生一时无从回答,面对课堂冷场的情况,笔者随堂提出了两个散点问题:1.丑小鸭生存的外部环境怎样?2.寻找叙写丑小鸭心理、语言、行为的句子。学生通过对此类散点问题的讨论自然地解决了第一个主干问题。围绕第二个主干问题,当学生回答到“要执着追求美的事情,要追求真善美”,“童话告诉我们不要自卑,要坚强、要坚持,在追求美好理想的过程中应该勇敢地面对嘲笑和挫折”时,笔者提出的散点问题是:1.当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大家都来赞美它时,它为什么会感到难为情?2.发挥想象,说说已经变成了白天鹅的丑小鸭会有怎样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散点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更深广的阅读空间。

一堂成功的语文阅读课,既要有支撑课堂的主干问题,又要有丰富课堂内容的散点问题,课堂提问整散结合,才能形成美的课堂教学艺术。

二、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

语文阅读的课堂提问设计要有层次、有计划,“提问要使问题能持续地发展下去”,问题与问题之间要互相衔接,层层递进,对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关键点要尽可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多角度、多方法、多层次地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难度。

如在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时,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之后,笔者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1.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充满诗的意境,请找出美好的语句,感受童话美好的意境。可以从美的声音、美的色彩、美的想象、美的语言节奏、美的形象等多角度来谈。2.童话中出现了三个主要形象:盲孩子、影子、萤火虫,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金波用他的童话故事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道理,说说从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用“我从故事中读懂了——的句式”说一句话。三个问题,层层铺垫,始终围绕“品味童话诗一样的语言,体会童话主题”这个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在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设置课堂教学的阅读目标,以目标为依据来设计课堂的提问。课堂的提问,必须是有目的、有主次的。阅读课堂上生动高效的对话交流必须始终围绕目标展开并掀起高潮,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必须有内在联系,并以合理的排序呈现,使之成为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以确保学生思维活动的流畅和教学过程的顺畅自然。

三、怎样选择课堂提问的切口

有效地组织课堂提问,不仅要讲究课堂提问的层次,还要注意阅读提问的“切口”。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一般来说,一篇课文的阅读提问可以从以下五个“切口”进行:

(一)在课文的重点地方问

课文的重点地方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如果在这些地方设问,可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如《风筝》一文教师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个关键句提问:“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我为什么会感到惊异和悲哀?”

(二)在文中感情比较强烈丰富的地方设问

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情感,这是作家在作品中注入了不同情感的结果,如果能让学生把握作品中情感最强烈的地方,也就能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了。如《羚羊木雕》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段末“我呆呆地望着它,止不住留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来组织全篇课文的教学。

(三)在文中不符合常规的地方设问

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不符合常规的表达方式,其实这种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恰恰体现了作者的特殊情感,对他们的深入探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作品。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教师可以提问:“文章最后明明写到有舟子陪同作者同去,可是张岱为何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呢?”再有这篇文章的写景,我们一般都讲白描手法,量词的运用也富有诗意,笔者在上课时提问:“张岱的观察点是在湖心亭上吗?”一问激起千层浪,通过学生的互动探究,发现原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是写景,但又不仅仅是写景,更表达了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稊米的深沉感慨”。

(四)在容易被学生忽略的地方设问

阅读课文时,往往有许多地方需要读者去仔细琢磨,但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往往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这里设问来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如《最后一课》中,“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学生往往会忽略对“忽然”一词的理解。教师若提问了“句中‘忽然’一词可以去掉吗?它有什么表达效果?”便可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细腻。

(五)在课文的题目中设问

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题目即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亦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有的标题会昭示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路;有的标题直接点明文章主题;有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有的标题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若能紧扣文章的题目来设计课堂问题,能产生不错的效果。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的写景很有特色,教师不妨抓住文章题目中的“瀑布”这一关键词来提问:“作者为什么把紫藤萝比做瀑布?课文是如何来描写紫藤萝的?”这样可以自然地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写景的句子,理解文章的写景方法,对于修辞的学习也可以迎刃而解。这种提问方法不仅适用于文学类文章,同样适合于科技类文章,如《生物入侵者》一文,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根据文章第一段的介绍,生物入侵者其实是一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可是为什么题目是‘生物入侵者’而不是‘生物移民’?”学生很快就会回答说“入侵”更形象,因为“入侵”说明有破坏性和危害性,更符合说明对象的特征,接下来可以很自然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那么这种生物的危害性和破坏性表现在哪里呢?”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串起整个课堂的教学了。

四、设计好课堂提问的前提条件

我们认为,好的课堂提问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表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二)与学生的智力和认识水平相适应;(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四)能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目标;(五)富有启发性并能使学生自省。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的课堂提问呢?

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要在课文上下功夫,特别要注意在初步接触教材时的第一感觉。其次,要求教师有扎实的课堂基本功和厚实的文学素养以及一定的教学机智。如果说前文所讲的主干式提问可以在教师备课时有更多预设的话,那么散点式提问更多的是随堂生成,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教育能力,把握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提问的对象,以及对学生互动答案的评价等等。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意识,问题的提法要变换方式,要新颖,不要老用一种方式提问。因为阅读文章有很多的方法,而我们要寻找的是那一种最简单、最有效、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总之,阅读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技术。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特别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操作性和趣味性,在我们的阅读课堂上,要使我们精心设计的问题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金钥匙,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参与和关注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张红丹 浙江省余姚市梨洲中学 315400)

英语课堂提问艺术与实践 篇4

然而, 目前有些英语教师可能在课堂提问上出现了如下一些误区:“满堂灌”;提问频繁, 问题模糊;问题偏离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问欠缺层次性;表述不清, 学生理解模糊;不能灵活应变, 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调整;忽略对差生的提问;进行惩罚性提问等。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 如何使课堂提问取得最佳效果, 突出提问的有效性, 除了要遵循基本的一般原则外,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1 捕捉提问时机, 保证学习持续兴奋度

在认知的过程中, 若能在关键和本质处及时提问, 可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从而投入到积极的学习情境中, 通过主动自觉地思考, 顺利掌握所学知识, 形成技能。英语教材的内容编写基本是以科学性和逻辑性为主的, 很少考虑到兴趣和注意, 而教师必须在不影响科学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 考虑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所以, 教师把握提问时机的落脚点应主要放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 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在下列情况下适时提问:

1) 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时。如在讲China’s Manned Spaceship Flies Again时, 教师联系时政, 用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视频来导入, 成功引起学生求知欲望时, 提出问题How many times has China launched manned spaceship until now?由此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出关键内容Shenzhou VI。

2) 新授知识引起学生好奇和兴趣时。如在The Old Town of Lijiang中提到丽江古城是没有围墙的, 这与学生对中国古代城镇的先验概念相反, 因此适时提出Why is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is a city without wall?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阅读, 从而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

3) 当学生运用先验知识和新知识发生冲突时、学生理解出现困惑时、认知深入内容关键时等。如讲解从句It was Sunday___they went fishing together.学生习惯把此类句型看作是强调句, 会用that, 那么教师就可以适时提醒学生强调句的基本判断方式是什么, 再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 让学生主动掌握该题的正确解题思路, 有比较有思考, 印象深刻才能掌握牢固。

2 把握问题难易, 提问对象合理

实践证明, 一旦问题的难度高过学生自身知识库, 学生往往或保持沉默, 或产生焦虑, 或表现厌倦, 严重影响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若问题的难度很低, 学生凭记忆就能轻松回答, 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只有当问题设计难易适中, 具有一定梯度和层次, 才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 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此外, 问题的难易度, 一方面是就知识本身的难易而言, 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而言的, 因此, 教师提问前对学生的语言水平要有一定的了解, 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可合理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如阅读教学Global Warming一文, 这是一篇有关科技性的文章, 较有难度。通过图片展示, 可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 因此对于像What are possible results of global warming?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展示性内容来回答, 而对语言水平较好的学生, 也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兴趣, 通过思维的发散, 给出更多的答案。

3 注意提问“时间差”和密度

“学而不思则罔”, 根据问题难易及学生实际预设适当的停顿提供给了学生很好的思考空间,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答案, 而是作为课堂的主体主动探索, 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十分重要。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停顿也能捕获大量的课堂信息反馈, 如学生目视教师, 神态自若, 表示胸有成竹, 如学生眉头紧皱、作苦苦思索状、或低头回避老师目光则表示他们还未得出正确的答案。

此外, 英语教师还应控制好课堂提问的密度。提问贵在精、不在多, 精炼、有效的问题能水到渠成地达到提问的目的, 直接引导学生把握要点。而提问过多则容易使学生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大脑反而会产生抑制,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就会淡化。因此,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应从多方面考虑, 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 合理调控提问的密度, 切不可为了提问而提问。

4 提问清晰, 有一定指向性

提出的问题要简单明了、表述清晰, 使学生能够清楚、准确地理解老师的要求, 有助于他们快速作出反应, 并按照教学目标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 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 教师提问时要作适当的提示, 使学生的理解不产生偏差, 能沿着正确的思路去寻求答案。如在讲授Christmas时, 教师如果不经推敲、没有精心设计就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Christmas?这样的问题, 就会范围过大, 没有一定的指向性, 学生把握不住问题回答的方向, 也会造成思维的混乱, 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事实上, 教师的提问中往往应含有一系列的暗示, 突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及引起学生深层次思考, 让学生更容易朝着问题目标, 把握住回答要点。如讲授Vitamins一课时, 可提出如下一系列问题:What are vitamins?Can you name any different kinds of vitamins?How can vitamins help us?Where can you get the right kinds of vitamins?这些问题就是本篇阅读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完成阅读要求。

5 善问、巧问, 有一定的启发性

出色的课堂提问设计要精巧, 具有新颖性, 能激发兴趣,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不在于多少, 而在于能否带领学生主动寻找知识的真谛, 能否让学生在一课之后有所思、所感、所悟。

所以, 教师应尽量避免“Yes”“No”之类简单机械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应具有一定启发性。正如《学记》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的确, 只有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起到发展智力的作用。教师的提问, 在问题设计、方向把握、内容扩展与深入, 引出结论等方面, 都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 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探索能力的形成。

6 避免把提问当“惩罚”

作为教师, 我们深有体会, 有时看到学生没有认真听讲, 就会故意让该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 回答不出来就借此教育一番。教师的初衷也许是想提醒该学生认真听讲, 但长此以往, 可能会带来如下负面作用:一是致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因为受到的当众的批评而不能专心学习, 挫伤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二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三是让学生产生疲态, 认为回答不回答都没关系, 弱化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其实, 教师若能在提问前多给予例子示范;对于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 能多给点鼓励与引导;对于故意干扰课堂的学生, 不是浪费课堂时间用提问的方式给予惩罚, 而是留待课后加强教育, 就能保护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应该认识到, 学生是成长过程中尚不成熟的个体,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答错, 要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 要将重点放在弄清出错的原因和如何纠正错误上。

综上所述, 出色的课堂提问不能流于形式, 教师除了对所用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有清晰认识外, 还应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 从细处着手, 借助问题的精、活、实, 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方法, 以及善于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使提问真正成为改善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傅建明.教育原理与教育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2]胡迎春.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和实效性[M].教育与管理:理论版, 2006.

提问实践 篇5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反,无效提问催生的无效教学不能为音乐课堂带来“精彩”,更不能为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严重阻碍了高效课堂的建设。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不得不反思其因,寻找对策。针对于此,笔者做了以下实践和思考:

一、关于有效提问的理论思考

要研究有效提问的策略,首先必须科学的了解有效提问的内涵及其特点。

有效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有效提问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有效提问主要来源于教师,是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表述,以引发其回应或回答。

2.有效提问外显形式表现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两种,在实践中常用于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

3.有效提问的内容具有随机性,实践中,教师可以预设许多有效提问,但也有许多问题是在课堂里动态生成的,无法完全在备课中预知。有效提问还具有思考的价值性,能引起学生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

那么实施有效提问有什么目的和作用呢?有效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领学生感知音乐,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一切教学手段中,教师提问使用的频率约在76%至97%之间,但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56%,这就是说,教学中有近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集式”提问,随意性大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思维层面与要求,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满堂提问”代替“满堂灌”。只追求提问数量、不追求提问质量的“密集式”的提问表面上令课堂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过多的一问一答,造成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感受音乐美的缺失,音乐表现创造的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因而直接导致课堂效率低下。2.“空洞式”提问,缺乏探究性

在歌唱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问“这首歌曲好不好听呀?”“想不想学呀”„„诸如此类的问题;有的教师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对于超出认为是恰当范围之外的答案,就会拒之门外;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总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这些都是提问缺乏探究性的表现,这样的提问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不能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不能发展学生健康有个性的审美情趣。缺乏思考价值的“空洞式”的提问,长此以往所产生的效果就是使学生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丧失个性化的音乐体验,丧失音乐课堂教学中隐藏着的不可预约的精彩。3.“跳跃式”提问,缺乏艺术性

一部分音乐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犹如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忽视了提问方式的求奇创新,无法让学生凝神激趣;有时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提问后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候答时间过短,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有时设计“跳跃式”的问题,过于深奥,不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符合学生储备的知识体系,提出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缺乏提问艺术性的表现。4.“按部就班式”提问,缺乏互动性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意自己的教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评价的语言单一,一味的“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回答让老师太高兴了„„”等诸如此类的课堂评价,不管学生说的对否,一律加以赞许、表扬;另外,课堂上几乎没有教师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种不注重课堂生成资源“按部就班式”的提问,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使教学捕捉不到可利用的生成资源,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使提问也是流于形式,其互动性遥不可及。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也就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

三、实现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结合关于有效提问的理论学习,笔者对以上几个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症结出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怎样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一些老师对此把握是模糊的,随意的;二是如何把握有效的提问方式,一些老师是无研究的,无策略的。为了探寻实施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主要从这两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精心设计问题,促进有效生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长期的音乐课堂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音乐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对于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体验音乐情绪、表现创造音乐内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

1.找准问题的切入点,紧扣目标设计问题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当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应找准教学问题的切入点,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问题的设计既是为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过程而进行交流的话题,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要掌握哪些音乐知识,发展学生哪些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哪些音乐素养。例如:欣赏《草原巡逻兵》课例片断 初步欣赏

师:请同学们听音乐《草原骑兵》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乐曲属于哪个民族?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1)我听到了众多的马蹄;(2)蒙古族音乐;(3)速度有快有慢。

在这个课例片段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在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充分聆听,二是引发思考、探究与互动交流,理解乐曲表达的情感和表现手法,问题的设计直奔教学目标。

2.寻找知识的生长点,层层深入设计问题 心理学上把人的认知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并认为人们对问题的认识过程就是这三个层次间的逐步转化过程,教师应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生长点”上设问,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必须掌握这一技巧,就是寻找学生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通过问题系统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的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例如:《摇啊摇》课例片断 导入童谣

师用上海方言来演唱《摇啊摇》,提问:老师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童谣主题学习:

(1)聆听《外婆桥》提问:你能听出与老师唱得童谣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2)揭题,提问:童谣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抒情?(3)完整感受乐曲(略)(4)分段学习

问题一:与主题乐段相比这一段的情绪如何? 问题二:能用不同的记号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吗? 问题三:怎样用声音表达出音乐的线条感和点状感呢?

这个案例片段,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导入,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听、唱、探、悟等多种渠道启发学生思考。先从欣赏《摇啊摇》入手,问题直指音乐特点,以使学生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童谣的表现形式。本堂课知识的生长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规律和乐句的旋律特点,老师就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段欣赏《外婆桥》,通过分段学习,层层深入设计问题,为歌曲教学做好了全面铺垫。

3.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融合情境设计问题

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从新旧交替事物的联系中找到“兴奋点”,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例如:《春节序曲》课例片断

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播放视频后,各抒己见,谈谈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重点谈谈对“春节”的了解。提问一: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人们会有什么活动? 提问二: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心情怎样?

提问三:这样的心情如果用音乐来表达,你会怎样来写这段音乐? 设问引趣,完整欣赏

提问四:你觉得乐曲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提问五:在欣赏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乐器?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从以上的课例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营造情境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深化音乐体验。这一过程既是激疑、导疑、释疑的过程,也是诱导学生分析、思考、探求问题、深化音乐体验的过程。

(二)优化提问方式,开启学生思维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使提问成为启发学生自由、积极思考和探究的有效力量,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优化提问的方式显得非常重要,它是实现有效提问的根本。1.变换角度,灵活提问

音乐课堂教学中,同样一个问题变换一下问的角度或发问的方式,就会变得别开生面,新鲜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歌曲教学中,在初听歌曲范唱这一环节后教师一般会提问:“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如果每次都这样发问,学生必定会厌烦。其实把这几个问题换个角度来问:“音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听后你的心情怎么样?”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对旋律的感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则会是另一番景象。

2.面向全体,分层提问

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可是在一些课中,有的教师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在几个优秀学生身上,对于跟不上的、能力薄弱和学习兴趣低的学生来说,便几乎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余地。音乐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提问的类型可以划分几个层次,进行分层提问。

如在低年级欣赏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的提问方式:“这段音乐的令你感受到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你是从哪几方面想到的?”这三个问题涵盖了几个层次,第一个问题学生易答,可以直接说出音乐的情绪是欢快或抒情或悲伤或雄壮的,后两个属于拓展型问题,有一定难度,促使学从音乐要素如力度、速度等多角度去认识、分析、探究音乐。这样分层提问的方式既捕捉了后进生的闪光点,使其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树立信心,解决“吃不了”的现象乃至因此而产生的学习上的恶性循环问题,又发挥了优等生的特长优势,以满足他们“吃不饱”的现象,激发他们“学无止境”的信念。3.把握节奏,适时提问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提问要适度、适量,不要过于急切地、不断地发问。例如在欣赏课中,初听音乐之前有一位老师提问:这段旋律给你怎样的感受?如果用线条表现你会怎样去画?你能跟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吗?这样连珠破式的提问只能让学生无所适从,在聆听音乐时不知关注哪一个问题。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问来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绪、思维富有弹性,每一遍聆听都有不同的问题思考,引导学生有效地欣赏音乐。

同时,课堂提问选择时机很重要。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当学生处于“愤”、“悱”之时、“跳一跳,够得着”之时、“需要评价反馈”之时、“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音乐探索活动中去。例如对比欣赏歌曲《小白菜》、《鲁冰花》时,学生为两首表现同一主题而情绪又完全不一样的音乐作品所吸引并想进一步深入了解音乐时,老师提问:“这两首歌曲都是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但音乐形象不一样,谁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一下?”学生表现出思考的热情很高。

4.转换角色,自主提问

教学提问的最高水准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在大脑中浮现,就看教师是否给予他们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多创设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让学生带着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无疑是优质高效的。

案例:欣赏《樱花》教学片断(在引题后,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发问的环节)。师:看到这首歌曲的名字,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学生毫不思索地纷纷举手)生 1:樱花是日本国花吗?

生 2:樱花是什么形状的花?它什么时候开放? 生 3:演奏樱花的乐器,有日本的民间乐器吗?

生 4:名字很单一,乐曲用什么方式来丰富音乐的内容? „„„„ 师: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乐曲,去感受樱花的美,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放手和换位,教师成为了学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是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当学生走出课堂也会有意、无意地在欣赏音乐时自问自答,真正体验到自我在音乐欣赏中的主体。5.注重探究,生成提问

提问要关注课堂的意外生成,“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课堂的意外生成往往围绕着问题而展开,教师要在具有思维价值的细微处设点,善于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内化,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生成学生感兴趣的“问”,转化生成问题。以下案例中的教师不仅围绕音乐特点提出了具有开放性问题,而且面对教学的生成采取了新的有效提问。

案例:欣赏《羊肠小道》

师:乐曲在进入中间段时“毛驴越跑越快,在一声驴的长鸣中,音乐突然停顿,”发生了什么事? 生1:“可怜的游人,被急停的毛驴给摔下背了”。生2:“游人看见山谷中的美景,被惊呆了”。生3:“游人累了,想停下了休息一下。” 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师停顿,(随机将问题变为质疑抛向学生)要是这样的话,这接下来中段落的情绪应该是怎么样呢?如果你是作曲家,该怎么写呢?

生1:中间段落情绪应该是清新的、宁静的充满了梦幻色彩。生2:中间段落带点诙谐吧,有点童话色彩。师:大家在这段优美的音乐声中产生了这么多美丽的联想,音乐的内涵变得更丰富、更形象,老师被你们描述所陶醉。

开放性的问题具备了教学生成的可能,在这种可能下,教师抓住了教学的契机,精彩的提问就在这一瞬间生成,成就了音乐课堂的精彩。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根据音乐学科的内容和特点,精心设计问题,优化提问的方式,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才能让精彩的提问演绎出精彩的教学,才能让音乐课堂风生水起,精彩无限,才能打造优质高效的音乐课堂!参考文献:

1.《课堂提问的艺术》刘显国

2004年1月中国林业出版社

2.《课堂有效提问方法》李怀志黄道明

2006年8月中国人事出版社 3.《音乐教育展望》戴定澄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实践 篇6

关键词:提问;探究;钥匙;桥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69-2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

一、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其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提问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

2.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与动员行为,可以促进学生表达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

3.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持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数学教学上来。

总之,老师们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及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二、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乐此不疲

低效重复式的提问或不着边际与要点的提问等等,看似学生气氛很活跃。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微乎其微。究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主体性问题。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模式去解决问题,而提出一个问题是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认识一个矛盾,冲破固有的思维方式而创造性地提出一个问题。可见,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事实如何呢?我们的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来控制着问题,教师早先在教案上设计,课堂上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一味地单向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

2.缺乏探究性问题。

当学生“无疑”时,教师则“须教有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很多时候我们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或浮光掠影,或针对性不强……如问得太平直,太简单,像‘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看似热闹,气氛活跃,却无实际价值”;“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像猜谜语”;“问题太笼统,不着边际,学生可以随便回答两句,很难说他对,也很难说他不对”。像这样缺乏启发性、探究性的提问是数学教学的大忌,它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缺乏引导性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问题一提出,就忙着请学生回答。对一声不吭者,抱之以冷漠;对答非所问者,送之以摇头。对回答不出或回答得不完整的问题,迫不及待地请另外的学生出马,直到答对为止。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启发。没有展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这样只有问没有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是无法开启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到好处地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教师的精妙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

1.课前备课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

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理解编者的意图,弄清单元章节的构成及其地位,掌握训练的基本要求,从而能够脉络清晰地分出重点、难点,从教学目的出发,以重点为突破口,设计出恰当的问题。例如,教学《倍数和因数》就应该预设这样的问题:如果说12是倍数,3是因数,可以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倍数和因数都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又如: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什么样的数是36的因数,通过这样好的问题既有利于揭示数学本质,又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乃至班风班貌等有一个细致的了解,熟悉各方面的情况,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结合实际,学生才能适应,乐于接受。目的就是让好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适时抛出问题。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型、不同要求、不同的训练重点来设计问题,而不是千篇一律,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新授课上,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索,探究新知识。如《圆的认识》一课,当学生说圆是由射线围成的时候,教师应该巧妙引导:射线是什么样子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就会去回忆旧知识,从而纠正错误的认识。练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恰当的角度、幅度和坡度,复习课教师提的问题应从大处入手,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便于形成知识网络。

二、学生的个性提问是主动获取新知的发动机

1.给学生提问的勇气。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有比较自由的坐姿,不强行要求学生个个正襟危坐,当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发言、插话。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因未得到老师的许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这火花随即熄灭。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问时,允许他自己请另外的同学帮他回答。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这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2.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发展。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给出一些数,个位是0~9的都有,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你想提出怎样的问题并解决。有学生提出: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3、6或9,师先不说,鼓励学生自己质疑、自己来讨论解决。接着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产生矛盾,再提问题,这样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教学生以提的问题越多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在努力寻找答案的同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随之逐步提高。

三、课堂的关键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桥梁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2πr/2)×r=πrr=πr2。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提问实践 篇7

古人云:“大疑则大悟, 小疑则小悟, 不疑则不悟。”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 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 思考常来源于问题的启发。而问题的有效性是启发的关键。通常说来, 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 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来适当的加工、组织, 才能建构出核心、有效的问题。有效的问题能将教师、学生、课程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此外, 灵活、机动的课堂提问策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而使问题成为师生互动的纽带、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运用有效的问题和策略能击活学生的思维, 使之在被问之后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考、主动提问和学习。

在中学英语课堂的实际教学中, 教师对课堂提问已倍加重视, 这体现出了一些教育理念的转变,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 比如提问目的不明确, 问题形式单一, 问题层次不强, 以及教师问得多、学生问得少和时机的把握不佳等, 影响了教学效果, 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涵义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生成适当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 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关键在于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和运用合理有效的提问策略, 有效的问题是有效课堂提问的前提条件, 有效的提问策略是实现提问价值的最佳途径, 缺少这两者中任意一者, 就无法表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 有效的问题

1. 有效问题的特征

通常说来, 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 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来适当的加工、组织, 才能建构出核心、有效的问题。有效的问题通常具备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1) 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要服务于整节课的教学目标, 是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的问题, 而不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提问。

(2) 有一定的认知难度,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使其积极思考。

(3) 各个问题要有层次、有组织、有梯度, 能够激发学生讨论。

2. 有效问题的类型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 “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话语策略中, “质疑”应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应该根据课的类型和学生程度来选择问题类型, 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 权衡各类问题的比例和调整质疑的方式, 引起尽可能多学生的思维。通常说来, 有效的问题按所引发的回答分为四大类:

(1) 开放性疑问 (Open-ended Question)

这种方式的质疑并无一个确定的标准答案, 而是引发学生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主题进行自我发挥。如:Jimmy thinks money is everything.What do you think?

(2) 特殊疑问 (Wh-question)

这一类的质疑主要由what, when, why, where, how等诸如此类的特殊疑问词开头, 征询定向的答案。如:What’s the capital of Zhejiang?

(3) 一般疑问句 (Yes/No Question)

此类质疑引发的只有两个回答——“Yes”或“No”。如:Is Hangzhou the capital city of Zhejiang?

(4) 反意问句 (Tag Question)

这一质疑征询的是受教师影响极大的信息。如:Beijing is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 isn’t it?质疑中, 重点应放在“特殊疑问”和“开放式疑问”, 恰当使用“一般问句”和“反意问句”。

(二) 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提问要讲究策略, 不讲策略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要真正实现有效提问, 就要采用有效的提问策略。有效的提问策略通常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 师生主动参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 给予学生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

(3) 留出足够的思考、侯答时间。

(4)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反馈。

三、有效提问策略探究

从提问入手,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击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落实教学目标, 这对实现有效的教学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并复习、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一) 建构有效的问题

课堂上师生之间语言交流最主要的表现方法是“提问-回答”, 其可分为师问生答, 生问师答和生问生答三种互动形式。不管哪种形式, 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都必须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和评价反馈。为了切实提高“提问”教学的有效性, 以尽可能少的投入, 取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

1. 有效的问题须有正确的目标引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某个教学目标展开, “提问”教学的目标, 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一]

课题:What are you doing?

活动材料:在Flash动画中播放两只小鸟的问答, 依次询问小狗、小鸭、小猫等动物分别在做什么。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 (片长2分30秒)

教师提问:What are the two birds doing?

学生回答:They are talking.

这个活动选用的材料集声音、图象、动画于一体, 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但是运用得不太恰当。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听的技能, 但是视频材料却呈现了画面和动作, 学生不需要听, 只要通过看就可以知晓问题的答案了, 材料没有真正起到训练听力的目的。其次, 材料里包含的细节材料很多, 学生从头到尾观看了2分30秒的动画, 却只回答了一个征询定向答案的问题。问题情境的利用率太低。如果把这段材料用于语言模仿和操练, 效果会更好。

2. 有效的问题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 教师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原动力, 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此, 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 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有效问题, 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有效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

(1) 通过有效的问题, 设置悬念, 诱发兴趣

布鲁纳说过, 人在进行工作时作出选择的探索活动得以激起的主要条件, 在于具有最适度的不确定性。而好奇心是对不确定性或模棱两可情况的一种反应。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 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 使学生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 又丢不开、放不下。所以悬念式问题的设置,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开启学生的思路, 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强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 发展智力。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悬念, 是引起学生理性尝试的一种良好方法。

[案例二]

T:I am your new teacher today.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me?Please guess what I did yesterday evening?接着给学生呈现played、worked、watched、studied、visited、stayed、went、had、did、read等单词。

由于是借班上课的新教师, 学生非常好奇, 加上教师给出了key words加以提示, 学生纷纷猜测:I think you stayed at home yesterday evening/I think you visited your grandparents yesterday evening/I think you watched TV yesterday evening/I think you went shopping yesterday evening.有名学生说:I think you went out for dinner with your boyfriend.这一猜测引来全班一片愉快的笑声。然后教师说:Some of you are right.I stayed at home and read a book.

接着教师又问:what did my friend Lucy do yesterday?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guess.呈现给学生一幅被盖住一半的图片。所有学生都很好奇, 作出了种种猜测, 纷纷举手要求回答。教师叫两组学生展示了对话。

第一组:

S1:What did Lucy do yesterday?

S2:I think she danced yesterday.She is dancing in the picture.

第二组:

S3:Look at the picture.What did Miss Su’s friend Lucy do yesterday?Can you guess?

S4:I’m not sure.But I think Lucy took photos yesterday.

深受悬念困扰和吸引, 学生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猜测。教师及时进行了表扬:Great job!But your answers are not exactly right.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find out what Lucy did yesterday.教师呈现了完整图片, 学生看图后开心地笑了, 一起看着图片说:Oh, she played the piano yesterday.之后以很浓的学习兴趣转入正题。

(2) 通过有效的问题, 启发思维, 提升兴趣

兴趣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是开发智力的钥匙, 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同样需要依赖于兴趣。而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又能进一步提升兴趣。教师的提问, 应该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合理运用信息差创设启发性问题, 用以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善于提一些学生在课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 而又与课文关系十分密切的问题, 让学生“跳一跳, 才能摘到果子”, 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 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

[案例三]

T:Listen to the music.How is it?

S:It is beautiful/great/nice.

T:Can we say that the music looks great?

S:No, we can not.

T:Why not?

S:Because we can only listen to music, we can’t look at music.

T:We can’t say that the music looks great, then what is the correct way?

S:It sounds great.

到这一步, 通过开放性、定向性等有效问题类型逐层深入的启发引导, 教师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出”It sounds great”。但是教师并没有就此终止, 而是进一步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 让学生运用刚刚被启发出的语言点。

T:It is Zhang Lei’s birthday today.But he is very unhappy.because he got 60 in the English test.Can you tell me how to make him happy?

S1:Let’s have a birthday party for him.

T:Sounds great!I am going to help him with his English in my free time this weekend.What do you think of my idea?

S:Sounds great!

(3) 通过有效的问题, 回归生活, 拓展兴趣

语言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 英语课堂提问不能脱离生活和运用。有效的提问中的真实语境应以行为目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生活作为教学资源, 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 在真实的活动、任务中运用语言。在上述案例三中, 当教师引出了“It sounds great”之后并没有就此终止, 而是进一步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 让学生运用刚刚被启发出的语言点, 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持续的巩固和运用。

3. 有效的问题须有梯度层次

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问过于简单, 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过难, 又容易让学生不知所措, 无从下手。因此, 要让学生有效地获得学科知识和提高认知能力, 只能循序渐进, 不能跳跃。

[案例四]

T: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S:I like dogs.

T:Do you have one?

S:Yes!

T:What’s its name?

S:Its name is Lieshou.

T:What does it look like?

S:It’s black and and white.It has two big eyes and a short tail.

T:Why do you like it?

S:Because it’s very cute and...

上述案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由浅入深, 逐步引导学生对已有经验进行深层次的回忆和思考, 让其他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获得了思考的机会, 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 运用有效的提问策略

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 更是一项艺术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过, “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 当你走近时, 它马上会飞走;当你抓住它并把它关起来时, 以后就别想再听优美的歌喉。”因此, 教师提问时, 要十分注重提问策略, 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1. 要突出“提问”教学的主体性

(1) 平等交流, “被问”不是“被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 教师是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关系氛围, 充分尊重学生。学生始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提问—回答活动中也不例外, 始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第一的位置, 要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亲切和善意, 切不可让学生因为被“提问”而感觉被“提审”。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性。关注细节, 给予每个学生均等回答问题的机会。用真切自然的话语对他们成功的表现予以由衷的赞美和鼓励。对于他们欠佳的回答, 也要积极的肯定其中的闪光点。采用转换、委婉提醒的方式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切不可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

[案例五]

T: (A guessing game)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kind of animal I like best?

S1: (一个女生立刻举手发言) I guess you like kangaroos best.

T: (没有让女生坐下) I don’t think you’re right.My favorite animal is giraffe.I like giraffes best.Do you think she is right?

Ss: (女生仍然站立着, 教师指着她, 引导其他学生一起说) We don’t think you’re right.

T:I don’t like kangaroos best.I like giraffes best.So I don’t think she is right.

教师注重预设的教学情境, 全然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 使得该女生站了好几分钟, 并反复强调“我们认为你是不正确的”。当时教师后面坐着很多听课教师, 站着的那几分钟对于该女生来说是很难熬的。

(2) 让学生问, 问题的提出比解决更重要

爱因斯坦曾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习过程中主要的事情应该由学生来做, 包括提问。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用苏格拉第的话来说:“教师是助产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指出,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在这过程中,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成了向教师提问的问题。学生提问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结果。学生提问的过程是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 更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

[案例六]主题:travel

T: (向学生展示自己可爱的孩子的图片) Y o u k n o w something about my son, right?Would you like to know him more?You can ask any questions you want to know. (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被激活, 争着发言)

S1 What’s your son’s full name?What’s his favorite toy?

T:His name is Li Qiang, He loves toy cars best.

S2:Do you love cars too?Why?

T:Yes, because I like travelling by car very much.

S3:Mr.Li, can you take me together when you travel next time.

T:Why not?If possible.What should we take if we travel by car one day?

S3: (欢笑) We should take money, food.and a camera.

通过展示真实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然后给予平等的提问机会, 并围绕学生的疑问, 真实的回答, 通过巧妙的反问将课堂由开放引向预设, 逐步落实教学目标。在上述模拟真实的语境中, 教师问与学生问产生的后果也不一样, 如果教师一直提问, 给学生产生的感觉是提问就是教师的事情, 问题都在教师那里了, 我们只是负责回答问题而已。如此长期下去, 学生就会养成懒惰思维, 不肯动脑筋思考问题, 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能力, 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更说不上创新能力了。因此,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精神,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要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赋予学生提问的权利, 通过问题引导, 让学生大胆设问, 或教师回答, 或学生回答, 师生通过互换角色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 独立思考, 不断总结归纳, 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真正使英语成为交流性语言。

2. 提问表述要清晰, 候答时间要足够

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时候, 提问表述应该严密、详细和清楚, 为学生思考指出明确的焦点和方向, 避免模棱两可。清晰的提问会提高准确回答问题的可能性。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9导入时, 如提问“What are the important inventions in China?学生会感到茫然, 因为中国的重要发明有很多, 因此, 可以把上述问题改为“What are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in the ancient China?”这样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就很明确, 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同时在提问后, 教师应给予足够的侯答时间, 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3. 耐心倾听和思考, 反馈方法要得当

(1) 对于表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表扬要自然, 真实。学习好的学生答对简单的问题时, 教师无需给予太多的表扬, 以免他们怀疑反馈的真实性。对于学困生, 则应多表扬, 以增加其自信, 并以此鼓励其多参加课堂活动。

(2) 引用。在反馈时, 教师若能引用某个学生的答案, 则比直接表扬效果更好。如:Just as Mary said, this is an attributive clause.这种方式会使答案被教师引用的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 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学习。

(2) 对于纠错应关注以下两方面

(1) 在语言操练阶段, 语言的准确性比较关键, 宜及时纠错, 以免学生留下错误印象。在语言运用阶段, 应确保语言的流畅性, 宜在学生回答之后纠错。

(2) 经过多次启发之后仍无法回答的学生, 不妨用“Take it easy.”“Try again, I’m sure you can do it better.”“Don’t be nervous.”“Think it over.”“Work harder, you’ll be able to next time.”等委婉的话语进行反馈。在课堂的随后环节中, 教师让该学生回答其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 并及时地给予表扬, 使之享受成功的喜悦, 避免该学生因上次回答受挫而丧失再次回答问题的信心。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追求, 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活跃状态, 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力;能开拓学生思维,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艰辛与快乐, 并思考一些深层次问题, 从而使身心得到发展。可以说, 追求课堂提问的生动活泼、有效已成了教学改革大背景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摘要:教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要达成有效性的课堂教学, 有效性的课堂提问必不可少。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关键在于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和运用合理有效的提问策略。本文通过案例对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实施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以探索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问策略

参考文献

[1].郑皓.《做课堂中的“善问者》《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期

[2].杨春英.《初中英语课堂提问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文教资料》.2006年2月号中旬刊

[3].张厚玲.《课堂提问的误区种种》《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年第5期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4月

“师生提问”教学环节的实践与反思 篇8

“问题导学模式”教学环节分为五步: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自习——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再交流——练习。而此模式中尤以“师生提问”最为重要, 始终贯彻课堂教学。教师是此模式的主导者, 学生是课堂提问的主角。下面就以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例, 谈谈本人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课前教师设计的问题:

1.自习例一例二, 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可以举不同的例子吗?

2.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哪些词比较重要?你怎样理解?

3.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哪个知识点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4. ___ (学生自己的问题)

教学过程:

1.学生汇报自习情况。

自习以后, 你们知道了什么?完成问题导学第一题。

反思: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 引导学生来思考, 诱导学生主动探索, 并在探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提出新问题, 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2.这么多的算式, 你可以用文字来概括一下吗?完成问题导学第二题。

(1) 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的语言说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本上也总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比较一下是你说得好, 还是书上说得好, 为什么?

(2) 记一记分数的基本性质, 并用波浪线标出关键的词。

生1:我觉得“零除外”这个词很重要。为什么?

生2:我觉得“同时”“相同”这两个词很重要。

比如:1/2≠1/2×2 1/2≠1×2/2×3

反思反思:这个片段是学生交流的过程。学生交流自习获得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思考如何理解自习中形成的问题, 获得新的知识。生生互动, 生讲生听, 有听的, 有补充的, 有举例的, 学生成了真正的课堂主角。

(3) 老师认为同时“乘或除”这个词也很关键, 你们想一想有道理吗?

学生表示认可, 这个词限定了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算范畴。

(4) 这条算式成立吗?与你们的结论有矛盾吗?为什么?

1/2 =1+2/2 +4

反思反思:这个片段既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 又防止学生思维定势, 为今后的学习作铺垫;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比, 了解数学研究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普遍的规律。

3.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知识点学了有什么用?这是某同学的问题, 你们怎么看?

生1:可以写出许多分数不同, 但大小相等的数, 好像变魔术。举例1/3 =2/6 =3/9 =4/12……

生2:可以约分, 通分。

有些学生听得莫名其妙, 他连忙解释说:“数学书往后翻, 就有了。”

生3:可以给分数“减肥”6/54 =1/9, 还可以“增肥”1/2 =200/400。

反思:用学生的问题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生生活化的语言——变魔术、减肥、增肥虽然不够规范严谨, 却道出分数基本性质的用途。学生确实不可小看, 在成人眼中最自然不过的规定, 在学生的眼中却十分神秘且鲜活。教师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 不让他们笼罩在理性规定光环下, 让学生用应有的好奇心和想象, 保护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向往, 对发现的期待和惊喜。

4.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相同的数 (0除外) , 这个数是什么范畴?

当然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生2:除0以外的整数。像2/4 = (2÷3) ÷ (4÷3) 怎么算?

生3:小数不可以吗? 2/4 = (2÷0.5) ÷ (4÷0.5)

生4:分数不可以吗?像1/2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 /3怎么算?

……

反思:本课的知识点罗列不包括这个问题。是让学生的疑惑成为本节课的主角呢, 还是按部就班地讲本课的知识点?最难把握的是学生知识的局限造成认知困惑, 这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作为教师要敢于将学生与教材不同的想法拿出来讨论, 从学生的疑惑、学生的真实想法出发, 让学生去评说、去交流、去争论, 让学生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参与需要、交流需要以及成功的需要。

从以上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提问是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 学生的提问是知识的内化点、深化点、思维拓展的延伸点。那么, 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可分仲伯?师生课堂提问环节让课堂教学有哪些变化呢?

第一, 情感的课堂, 唤醒学生的学习愿望

问题导学, 教学内容的前置开放, 为学生带来一种开放自由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兴趣、能力等不同, 学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 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发现, 在初步汇报的基础上肯定会引起交锋与冲突。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 积累具体的感受与经验, 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独特理解, 而且让学生动脑做数学, 他们互相启发, 互相竞争, 把数学课的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所以学生在好奇心的刺激下, 满怀乐趣地去参与对智慧的挑战, 亲自体验这种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教师要善于欣赏自己的学生, 发现并肯定他们求知与探索的行为, 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唤起他们的胜利感和成就感, 使他们乐学和善学;要引导、鼓励学生间的相互欣赏及评价, 这样数学的教育功能才能尽情地释放;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想象,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 真诚地欣赏学生尚显幼稚的创造,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有意思—想参与—积极参与—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一个情感历程。

第二, 智慧的课堂, 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

问题导学课堂中, 借助于数学学科教材这个主要的知识传播媒介, 由教师知识向学生知识运动发展, 实质是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面对问题, 学生从肯定到否定, 到猜测;从猜测到想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从需要教者的提示到迫不及待的跃跃欲试, 每个学生达到了“既竭我才, 欲罢不能”的地步, 大家在共享交流碰撞。教学就是在同三分之一的确定性和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与新异性打交道, 正是因为这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与新异性, 使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播人类已有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把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诱导出来, 才使我们的课堂熠熠生辉。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与实践 篇9

一、数学课堂提问的低效现象

“教者, 长善而救其失也。”——《学记》

现象一:课堂提问随意, 引导不明确。

镜头1.一堂数学课上, 教师课堂提问比较随意, 对于自己的提问经常事先没有认真思考过, 有时候语言上的遣词造句也不太科学, 口语化较强, 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明确领会问题, 故而回答多种多样, 却都没有答到点子上, 从而失去了运用课堂提问引导教学的作用。

反思: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导引学生学习的线索。教师提问的语意模糊、指向不明, 学生容易产生歧义, 影响对问题的理解, 对问题思考方向、角度及进程的确定, 从而降低教学效率。

现象二:课堂提问琐碎, 启发层次低。

镜头2.在课堂45分钟内, 教师只满足于知识性的一问一答式的提问, 如:是不是、对不对等等。这样的提问没有多大的思考价值, 学生不加思索即能对答, 课堂气氛看似积极热烈, 但却隐藏着浅尝辄止的不良学风, 导致学生思维在浅层次徘徊。

反思:不难看出, 这样的课堂提问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认知、知识的了解这一浅层次上, 没有提升到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分析的水平上, 无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发展。

现象三:课堂提问牵强, 牵引意识浓

镜头3.数学课堂中, 教师说出前半句话, 让学生说后半句话的填空式提问, 把教学问题简单化、单一化。大多数学生虽能“配合老师”随声附和, 但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 学习收获甚微。

反思: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才能主动地进行知识、能力的建构, 而非在极其简短的一问一答之中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要切实通过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关注于“为什么”, 为学生的思考、尝试探究提供空间。

二、积极探索高效提问, 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1.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也。”——《学记》

(1) 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 运用由此及彼的提问, 类比迁移。

数学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上, 巩固、重组或扩展。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 应尽量运用由此及彼的提问, 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把旧知识纳入迁移的轨道, 让思维沿知识链“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有序展开, 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案例]:初二的《分式》教学

师:你能列举几个小学学过的分数吗?

生1:1/2、-2/5……

师:我这里也有这样一组代数式1/a、-2/x……, 你知道这两组式子的特点吗?和你们写的分数比较一下, 有何不同之处?

生2 (仔细观察) :两组式子都是由分子、分母与分数线构成。

生3:一组分子、分母都是数字,

生4:一组分数分母中不含有字母, 另一组分母中含有字母。

师:我们就把这类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叫做分式。

师:分数的分母为什么不能为零?

生3:因为零不能做除数。

师:那分式的分母能为零吗?

生2:不能, 只要是分母就不能为零。

……

[评析]: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教师运用一连串由此及彼的提问, 环环紧扣, 层层深入, 逐步将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分数, 引入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分式, 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问, 达到成功解决问题的目的, 显然具有启发性。从而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 更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有效地降低了教学难度, 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概念的形成。

(2) 在理解知识的疑难处, 运用由表及里的提问, 逐层深入。

在学习知识的关键处, 学生思维容易受挫,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提问逐步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表象入手, 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再层层深入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 这样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 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识。

[案例]:《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

执教教师在讲授结束后, 布置了几道课堂练习题, 其中一题如下: (a2+b2) 2-5 (a2+b2) -6=0, 求a2+b2的值。请学生1上黑板板书自己的解答, 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独自完成。大约3分钟后, 教师开始讲解学生1的解答, 但看到学生1解答的非常顺利, 全体学生没有疑义, 教师以为所有学生都很容易得到了正确的解答, 掌握得很好, 故教师的讲解比较粗糙、简单。突然, 学生2大声地说:“不仅可以得到a2+b2=6, 还可得到a2+b2=-1”。此时, 其余学生不说话, 等待老师的点评。对于这一“意外”, 教师用了如下一连串“从近到远的”提问:

(1) “您认为结果是6和-1, 那肯定有你的理由和想法, 能和大家分享吗?”让学生具体的展现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

(2) “你再思考一下, 你还会坚持原来的想法吗?”来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结果。

(3) “今天你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你能给大家一个警示, 让我们都顺利地能跨过这一步吗?”来再次提醒其他同学注意解题的易错处。

[评析]:这一连串“由表及里”的提问, 引导学生是从他自己的已有的认知出发, 对题目所给出的外部信息进行再认识, 这样逐层深入的的启发性教学语言:对于数学课堂教学和建立学生全面、正确的认知观无疑有很大帮助, 起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不足。

(3) 在探究学习的受挫处, 运用从远及近的提问, 逐步拓展。

在学生探究学习受挫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由远及近的“问题串”, 把问题还给学生。这样的设计和课堂生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细节中充分表现自己, 在教师合理的“留白”中一次次成功展现自我析疑的能力。学生会在这些提问的引导中对问题剥丝抽茧, 从而对知识逐步进行拓展。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探究性问题》时, 给出这样一道题目:看这样一些式子:4=22-02, 12=42-22, 20=62-42, 28=82-62。你知道以上各个式子有何共同特征?笔者看到问题后立刻为学生捏了一把汗, 本题看似是很简单的开放性问题, 但学生要回答的完整和清楚是不容易的。

教师抛出了一些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问题串”:“你知道以上各个式子有何共同特征?”→“等式左边的数有何共同特征”、“等式右边第一个数有何共同特征”、“等式右边第二个数有何共同特征”→“等式左右两边的数之间有何关系”、“现在你是否还能发现其他规律吗?”。教师利用这样三个层次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学生在教师这一连串问题的启发、引导下, 立即投入了热烈的组内交流中, 片刻后就看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高高举起, 同时嘴上还不停的说着:我来, 我知道……生怕教师没看见、没听见, 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表意见。

[评析]:这样一系列提问不仅过渡显得更自然, 而且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建构。同时利用这一连串由远及近的“分级问题”也可以达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引导, 促使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的思考,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 数学课堂提问有效实施的注意点。

“善问者, 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及其久也, 相说以解。”——《学记》

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引导很重要。提问的方式恰当, 则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探究。如果提问的方式得不当, 则容易徒具形式, 浪费时间, 甚至走弯路。所以对于数学课堂提问的方式, 我们应该注意

四、注重情感教育,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情感意志是有效学习的动力和调控器。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极大的热情和较强的自我动机才能持续不断地取得进步, 情感对学习起着发力作用。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具有积极的情感, 学习的热情就高, 积极主动;反之则缺少学习的动力, 被动消极。化学教学中, 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就是学习状态比较好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意志则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克服困难, 对学习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五、引导反思,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是不断地向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 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 也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学习活动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 是智慧成熟的标志。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 从而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提高反思的能力, 进而使学生调整学习过程, 改善学习策略, 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对化学实验中“意外”结果的反思, 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有效学习应该是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它不应该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而应该“寓教于乐”;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 收获更多的知识, 让学生“学一知十”;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在知识快速变化的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要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来引导、维持和促进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指明努力的方向;多多鼓励,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如好奇心、上进心等, 并适当地诱发其外部学习动机, 保持学习动力;指导学生科学地管理学习时间, 并保证给予他们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力, 调控学习过程;创造课堂互动的机会, 选择恰当的互动模式, 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等。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课堂提问已成为推进有效教学的一种手段。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要在反思以往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从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 探索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以提升数学教学成效。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探索与实践 篇10

关键词:课堂提问,设计,效果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体系。合理“提问”是构建这种运行体系, 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 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1、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新教材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教材的特点是大容量、多信息, 其教学思想又主张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把语言的应用作为重要目标。因此,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成了尤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 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 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 并在众多的语篇信息中有目的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终师生在愉快的交际氛围中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布鲁姆·乔伊斯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化、具体化。而目标明确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学生会循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主动积极地去阅读语篇信息, 理解语言现象, 解决语言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因而会有强烈的成就感, 从而培养起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久而久之, 还能锻炼出较好的自学能力。

3、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课堂交际活动的开展。

交际教学法强调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这就要求交际双方存在合理的信息差 (information gap) , 而提问为课堂创设了自然合理的信息差, 师生会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以提问这一桥梁自然地实现信息传递与交流, 完成课堂交示活动。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交际能力与表达能力得到实践和提高。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

1、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讲解中适当地插入一些提问, 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 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正确把握提问时机, 巧妙设问, 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 这是体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以高二英语第五单元 (First aid) Reading为例:本部分是一篇有关紧急救助的说明文, 如果讲解形式过于单调将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稳定, 可能会使学生迅速出现疲劳现象。因此, 课前可以准备好以下的问题, 以供课堂讲授中随机提问。

(1) What is happening in those pictures? (展示一些有关意外伤害的图片)

(2) What is he/she doing? (展示一些有关急救的图片.导出课题First aid)

(3) 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meet such situations?

(4) How will you deal with the wound when you get burnt?

(5) How is information organized within the headings of types of bu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urns?

(6) Read the information under the heading of First Aid Treatment.Why is information numbered here?

(7) Can you do first aid withthe same way however serious you get burnt?Why or why not?

通过提问1、2问题导入新课。学生们为了回答问题, 就会集中注意力看图片, 同时也被多彩而熟悉的图片内容完全吸引, 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所提的问题。接着提问题3,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常识作出各种有趣的回答。在控制着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课堂的学习气氛紧张而又愉快。提问题4导出Reading主题, 学生也会自然地快速阅读文章。在讲解中提问5和6, 使学生掌握受伤的种类和症状及急救的步骤。最后, 通过问题7检查, 了解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以及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另外, 教师在提问时不应过于盲目, 应随时注意学生注意力和情绪的变化, 正确把握提问时机, 及时提问, 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2、精心设计提问的难易程度

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听说读写都要进行全面的培养。针对班级大, 学生程度不齐的实际, 英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 使优、中、差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 起到“优生能吃饱, 差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 启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系列提问, 从易到难。以高一英语上册Unit7中的lesson26EARTHQUAKES为例:对部分学生而言, Reading课文内容较难理解, 课后问题设计偏难。因此, 为了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 可以尝试按课文顺序对问题重新设计如下:

(1) In what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San Francisco?

(2) I n t h e s p r i n g o f1906, what happened to San Francisco?

(3) How many people lost homes after the earthquake?

(4) How many people died in the earthquake and the fires?

(5) Can you tell the reason why there are earthquakes?

(6) Why did the two worstearthquakes both happen in San Francisco?

(7) What shall we do to make sure earthquakes do not destroy whole cities?

问题1、2、3、4可从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问题5、6、7相对偏难, 问题的答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将语言重新加工, 比较适合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当然, 我们也可以将较难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 使之简单化。比如, 问题7可以进一步分成以下几问:

Is it a good idea to built houses along the lines

where two of the earth's plates join together?

Is it a good idea to build houses on sand?

Can weak buildings stay up in an earthquake?

3、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 驾驭学生思维,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例如, 在学高二英语上册的Unit 4 Making the news时, 设计了一些问题, 其中有:

(1) How is a newspaper produced?

(2) What is news?

(3) What skills need a reporter?

(4) Are there any differences between news and information?

1、2、3问题知识性强, 答案涉及面广, 由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些问题, 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也扩充了知识面, 明白记者这个职业的神圣。问题4则适合全班讨论。每个学生的思维会随着课堂的节奏而活跃起来, 每个答案会不尽相同, 这无关紧要, 关键的是每个学生都要动脑筋想, 开口说。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要使课堂提问起到良好效果, 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学生认识事物过程是由浅人深, 由易到难, 因此教师的提问也应由浅到深, 逐步深人, 帮助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抓住文章中心。

2、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 使每位同学都积极思考, 积极主动投人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难一些的问题, 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回答一些容易的问题, 必要时加以暗示, 鼓励学生尽量多开口。

3、注意听取学生的回答, 并及时作出回应。学生回答时教师的眼睛要注视着他, 听后应作出反应, 对回答好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对回答有失误或回答不来的学生给予帮助, 更要注意鼓励, 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兴趣。

4、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提出问题后, 如果立即让学生回答, 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他们往往因组织不好回答而放弃机会。如果能在提问之后, 稍微延长思考的时间, 学生回答间题的质量和参与人数都会大大提高, 真正达到师生间的积极合作, 达到交流目的。

总之, 提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 积极主动思考, 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同时, 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 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 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 还要善于导疑、释疑, 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 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萍:“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学英语 (高中教师版) .2005年第8期[1]李萍:“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学英语 (高中教师版) .2005年第8期

[2]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1999[2]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下一篇:高等院校后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