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2024-08-29

化学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精选十篇)

化学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篇1

1. 理论背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地展开,我校化学教育的思想观念、方法手段、结构过程的改进也刻不容缓。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从需要出发”,其实也是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有着农村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有着农村学生淳朴厚实的品德,我们将“主体参与、主体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可行性。

2. 现实背景。我校地处广州东部城郊农村地区,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本不多的优质生源流失严重。从2011年第一学期开始,我们开始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经过一年的摸索,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这让我们受到了无限的鼓舞,只有一个信念继续以学案为基础,以教学模式的改变为,继续研究学生。

于是,我们开始将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提炼为“农村初中化学主体参与、主体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2012年申报增城市“十二五”课题获得成功,此后,我们不断反思、总结、优化、提升,2013年在广州市教科所“十二五”规划第二批课题申报中也获得了成功。我们期待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给每一个农村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学习机会,研究如何促使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参与,以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发展。

二、课题研究策略

1. 优化教学设计,创设参与课堂。课题组借课题研究之机,继续改进、提升、优化课堂教学案的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和体验。在教学目标和内容达成中,我们不是注重本节课老师教了多少,而是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 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参与了多少。在教学环节和过程中,我们整合教材,突出重点,将课堂设计成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

2. 构建学习小组,搭建参与平台。为了更好开展课题研究,经过上学期的研究实践,本学期开学第二周,我们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尝试小组学习,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搭建更好的平台。我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设计几个小组讨论和探究的环节。老师也及时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进行奖励和鼓励。

3. 组织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发展。课题组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开展学科竞赛,我们相继开展了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化学元素符号、化学概念、化学实验操作、化学仪器组装等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加深巩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4. 成立兴趣小组,实现自我发展。为了让同学们不仅能学好课内的化学知识,还能从课外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开拓学生的化学视野,加强学生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学为我用,实现自我发展和突破。我校在开学的第四周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挑选了一批化学的兴趣爱好者进行一些课外的化学活动。每周一次,星期二下午的自习课完成一个实验探究。第六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大晶体制作。这个实验每天都要进行,我们安排老师轮流值班指导,很多时候三个老师都去了,学生的能力在实验过程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5. 拓展课外活动,提升发展能力。如我们利用周末或其他休息日,拓展了一些课外活动,如自制葡萄酒、增江河水域水质检测、校外花园土壤PH值检测、学校空气污染指数测算、铁锅生锈成因探究、肥皂泡的成因、臭氧水的制作、洗衣液的制作等课外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配合。

6. 邀请专家指导,提升研究水平。本课题从调查分析、申请立项、课题实施、总结提炼等都得到了增城市教研室叶妙仪老师、增城市教育科学研究会会长王开科老师等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他们亲自参加和指导课题开题报告,对课题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提出了宝贵意见,使我们的研究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

7. 加强校际联动,实现区域发展。一年来,我校化学科组在增城市化学教研学会的指导下,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与增城市实验中学、新塘镇沙埔中学、新塘镇菊泉中学、新塘镇第三中学等周边学校经常开展校际联动或片区教研活动,大家共同探讨和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

三、课题研究初步成果

1. 学生参与热情明显高涨。“主体参与、主体发展”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还只是前期准备阶段,但时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的风气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参与课堂的热情明显高涨了。如趴台睡觉的人没了,心不在焉的人少了,开动脑筋的人多了,动笔书写的人多了,互动交流的也多了,主动参与学习的人多了。

2. 化学学科成绩明显提升。2011年第一学期开始,从我们开始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到提升为“主体参与、主体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在学法、教法、教学案上下功夫,无论是学期考试还是中考,我们学校的化学学科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我校化学学科平均分连续两年超越了市平均值。

3.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发展。伴随着课题研究和实施,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学生在课题的带动下,在教学模式的变化下,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在发生了变化,如课堂上能够大胆回答问题、热情与同学交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实验探究能力提升了。

四、课题研究困惑

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还不是十分明确。由于本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有限,对“主体参与、主体发展”的研究内容还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还存在方向感不强、重点不明确、手段不得力、决策不科学的困境。

2. 学习小组评价不完善,操作不熟练。学习小组只是从本学期才开始构建,学习小组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而且能否长期保持现在的学习状态还不能确定。在学习小组的操作方面还不够熟练。

3. 自身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突破。有些课堂还存在真分组、假讨论或真讨论、假合作的现象。

农村初中化学教育的困惑与思考 篇2

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困境与思考

高淳县下坝中学 陈华华

【摘要】农村中学在化学教学方面的优势:农村地域优势——产业结构形式多样、自然物种丰富、民俗风情各异、学生感性知识丰富,因地制宜开展教法学法研究。农村学生较纯朴、能吃苦耐劳,对学习执着。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师资分布不合理、师资队伍不稳定;教育观念滞后、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必需教具不足、实验教学严重缺乏。解决问题的对策: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知识教学优化;注重实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重城轻乡 感性知识 观念滞后 实验教学缺乏 营造环境 教学优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学生的人数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大多数,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重难点在农村中学,寻找一条适合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子,是我们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农村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新一代和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教师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从农村中学的师资、教学设备、开课情况、外部环境条件、教学教研质量等结果显示:农村中学教育的困难和严重性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人们纷纷慷慨陈词,针对时弊献计献策。

农村中学在化学教学方面有优势条件可以利用,但更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笔者从事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多年,有着颇多的感受。下面就结合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谈谈农村化学教学中优势、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个人看法。

农村中学在化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农村中学在化学教学方面有着城市中学所没有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第一地域优势,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隐含着丰富的资源,产业结构形式多样,自然物种丰富,民俗风情各异,农村学生感性知识丰富,可因地制宜开展教法学法研究。农村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多,对空气、土壤、水、燃烧知识比较熟悉,教学时恰当地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生动的内容。第二:农村学生较纯朴、能吃苦耐劳,对学习执着,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也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科学的精神。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实践和实习获得的,像洗涤剂、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使用, 将与此内容有关的课安排到实验场地去上,或请有专长的技术员现场讲解和示范,都需要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亲自体验才能形成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

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分布不合理、师资队伍不稳定

农村中学的人事权主要在乡镇党委,出于财政开支方面的考虑,用人一般是“宁少勿多”,化学教师一般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由于城乡中学在福利和其它待遇上有明显差距,导致农村中学教师的流动性大,主要流动的是骨干教师和毕业分配来的外地教师,其结果是教师流失、学生辍学、城乡教育水平拉大、教育结构单

一、农村化学教师队伍呈现男性化、老年化,在教法和学法上表现出“近亲繁殖”的后遗症。

二、教育观念滞后、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专业素质不是很高,反映在教学上的问题主要有: 理科 化学

(1)教研氛围不浓,教学模式陈旧, 不注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照本宣科、满堂灌现象极为普遍。不善于激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只看高分率不讲合格率,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2)不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化学课,化学课开设既是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年级,本来上课时数较少,教学上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无时间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的研究不够,平时的听课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研究,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后记则往往不被重视。在做化学实验时,教师和实验员要经常接触有毒的药品和气体,按规定实验教师和实验员应享受健康补贴待遇,但大多数农村学校不能兑现或落实很少。因而也挫伤了部分教师和实验员的积极性,思想上不够重视。从工作量上讲,化学实验是一项费时费力、颇为麻烦的工作,而有的学校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时,对化学教师准备化学实验和预做化学实验都不计工作量,因而也影响了化学教师和实验员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怕麻烦、怕失败的倾向,使得本来有条件做的实验也省略不做,能够补充的实验也不补充。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开学生实验,造成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三、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必需教具不足、实验教学严重缺乏

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这不足的经费配置又严重不公平,“重城轻乡”,使农村普遍存在“上学难”。由于经费的限制,办学条件受到制约,尤其农村中学化学教具很少, 象我们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缺仪少药十分严重,致使学校无能力开足开全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另外,因化学实验是一种消耗实验,一些仪器需时常添补,化学药品用完不能再生,更需及时添补,而有的学校只注重一次性投资而不能够时常补充,从而造成仪器药品不全而难以开足开全实验(尤其是探究实验)。再者应试教育的偏差和教育费用的暴涨挫伤了农民子弟上学的积极性,农村又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为使化学教学特别是农村化学教学走出困境,教研员是教委的业务参谋,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以各种途径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领导,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一是化学等学科在师资、开课、教学质量、硬件建设等方面要纳入年终考评,促使学校建立健全一套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现有化学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农村化学教师在业务进修、子女上学和就业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条件,在年终评优和教师节评选时,全面衡量化学等学科教师的业绩,使那些钻研教学规律、爱岗敬业的教师受到褒奖;三是加强调控职能,合理配置师资,毕业生分配、在职教师的调动都要符合师资优化的原则;四是市区、县城学校要和农村学校“结对子”进行“帮扶”。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知识教学优化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农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引导,农村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理科 化学

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农村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农村中学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作为农村化学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三、注重实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想使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应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以消除不利因素,创造积极因素,促进实验教学发展。

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保障供给

首先要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学会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化学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也起着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作用。化学实验教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征得领导支持,加大对实验的投入。这里所说的投入,既包括一次性的固定投资,又要保证经常性的不断投资以保证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同时落实对化学实验员和实验教师的健康补贴,以保护化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提高实验员和实验教师素质、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评估和监督

为保证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就要有坚强的后勤保障。要提高农村中学实验教师和实验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健全实验室实验规则,以保证化学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化学实验的正常化和高效率。

为使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大面积取得成效,树立先进典型是很有必要的,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业务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发现典型,推广典型。根据化学实验教学实施情况表彰学校、实验管理员和实验教师。表彰学校,以征得领导对实验教学的支持和投入,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实力;表彰实验管理人员,以强化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水平;表彰化学教师,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激励他们进行实验改革和创新的热情。只有学校、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三方面对实验教学都具有较高积极性,才能形成合力,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3、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实际运用

农村教学改革的紧迫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种田在农村迅速普及,农民需要科学种田的知识,急需使用各种化肥、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用来提高单位面积上的作物产量。我们已经看到:以前农村毕业的初中生,不知道化肥、农药的性能、保管和使用方法,看不明白市售农药、化肥的配制浓度和配制方法。不认识化学肥料的化学式,不会计算常用氮、磷、钾化肥的有效成分质量分数。明确了学科教学必须适应当地农村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面向实际教学,传授生产急需的化学知识,为农村建设培养实用人才。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社会中,有机高分子材料已渗透到生活理科 化学 的各个领域。如教授《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教师可通过分析社会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水资源危机、疾病等引导学生了解高分子分离膜及医用高分子材料等一些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明确了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学得生动活泼、学以致用、有新鲜感,从而容易从情感上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的情景中。课后可顺势引导学生上网查询仿生物学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等一些前端科技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即可进入调查研究型学习。

由此可见,要振兴农村,在校的中学生,就是明天、后天的生产者和技术人才,因此,必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劳动素质,依靠学校教育,依靠学科教学。“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走出现在的困境,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经济的需要,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打好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强化、渗透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应急适用化学知识。针对实际,我们认真执行并完成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提高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⑴解守宗 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养目标和培训模式浅议[J].化学教育,1996,(6)⑵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2001(8)⑶郑长龙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⑷赵建华 迈向21世纪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J].教育研究,1997,(4)⑸钟启泉 国外课程改革透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⑹王祖浩 面向21世纪的化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7,(4)⑺ 刘知新 化学教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农村土壤面源化学污染的分析与防治 篇3

关键词:土壤面源;化学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导致农产品质量不佳的因素很多,其中生产环境,即水、土、气、生等方面的污染是重要因素,而农村土壤面源污染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开展农村土壤面源污染防治,建设“净土”、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具有与建设“和谐社会”同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业面源化学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土壤颗粒等沉积物,从非特定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等三个面源形成的化学污染,本文主要研讨农业土壤面源的化学污染。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加上农业土壤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因此,农业土壤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一、农业土壤面源污染因素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日化产品的普及与增多,“三废”排放的处理不完全到位已对农业面源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化学污染;同时,在广大农村的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以及畜禽粪便的不科学处理,也是造成农业土壤面源化学污染的主要因素。

(一)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

据2006年对永州市化肥使用及污染情况的调查表明:当前主要使用的化肥种类有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氮肥有碳铵,尿素。磷肥有过磷酸钙。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复合肥有二铵,硝酸磷肥,三元复合肥等。永州市年化肥施用量达18万吨以上,按播种面积计算,每公顷达500多公斤,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每公顷220公斤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化肥的大量施用,使氮素明显过剩,加剧了农业面源的富营养化程度。大量盲目施用化肥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壤酸化。土壤pH值平均从原来的6.0下降到5.5,特别是蔬菜土壤酸化现象严重,许多pH值降到5.0以下。二是土壤养分含量不平衡。特别是大棚蔬菜土壤中氮、磷、钾元素含量过多,会产生肥料盐害,抑制作物对钙、镁、锰、硼、锌等中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据调查,永州市部分蔬菜出现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现象。特别是大白菜、包心菜,常常出现缺钙“烧心”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二)使用农药造成的污染

据对农药的使用及污染情况调查,当前农药使用品种较多、乱、杂,约有30余个品种,其中杀虫剂主要有对硫磷、科锋杀虫星、高效氯氰菊酯、甲拌磷、辛硫磷、水胺硫磷等,杀菌剂主要有克露、病毒A、植病灵、疫霉灵、粉锈宁、代森锰锌等,除草剂有扑草净等。永州市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0吨以上,除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耕地及农产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据调查,2003年永州市施用农药面积为2337万亩次,施用总量为5199.2吨(纯量,下同),其中杀虫剂为736.0吨,杀菌剂为180.7吨,除草剂为246.3吨,生物制剂农药为57.2吨。每公顷(即每15亩)水田平均施用农药为3.59千克。目前农药施用上存在以下四个突出问题:施药量大;盲目施药比较普遍;农药残留过高;严重污染环境。据对粉剂型农药喷施利用率调查,仅10%左右的农药附着在植株表面,若是液体,也仅有20%左右附着在表面,只有1%-4%药剂接触目标害虫。其余40%-60%的药剂降落到地面,5%-30%的药剂漂浮于空气中,大部分农药都回到土壤和水中,严重污染了环境,误杀了许多水生动物和有益生物。

(三)排放畜禽粪便的污染

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规模化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成为当前农村面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永州市十一个县区有1000多家大中小型养殖场,加上农户庭院的畜禽养殖栏,畜禽饲养量达1900余万只(头),年产畜禽粪便达120多万吨,这些中畜禽粪便大多是露天存放或随地排泄,既污染生活环境又污染农业土壤面源。

(四)乡镇企业排放废水废渣的污染

改革以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有力地加快了农村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转化的进程,使中国农民奔小康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指日可待的现实。然而,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它对环境和资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乡镇工业对土壤面源的污染集中在造纸、食品、印染、建材和土法采矿炼矿等少数产业里。例如,造纸的废水排放、水泥工业的粉尘排放、砖瓦和陶瓷业的烟尘和氟化物排放等。由于乡镇工业的污染治理水平较低、环境管理较差,导致污染源愈加严重。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

(一)隐蔽性和滞后性

对于人的直观感觉,土壤污染比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更加隐蔽。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容易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如日本20世纪70年代发生因镉污染所引起的“痛痛病”,经过了10-20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

(二)聚集性和区域性

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而土壤污染比较集中在某一范围,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往往污染源越近的地方,污染程度就越严重。

(三)不可逆性和长效性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超过环境容量或自然降解能力的污染是一直累积在环境中的。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例如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例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四)治理的艰难性

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目前治理土地污染要靠换土、填埋、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工程量大、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三、土壤化学污染的防治对策

(一)加强防污染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健康意识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每个公民真正认识到土壤污染危害最终将危害自身以及子孙后代的严重性。

(二)加大政府对土壤污染的监控力度

1996年8月,为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明确目标,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严格把关,坚决控制新污染;限期达标,加快治理老污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转嫁废物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切实增加环境保护投入;严格环保执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积极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为贯彻落实上述《决定》,政府部门还应制订一套完整详细的政策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建立“三废”循环处理系统,严禁工业和城镇未经处理的“三废”直接排放或倾倒,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又不治理的企业则应加强监督,勒令停产,强制整顿。

(三)综合利用“三废”,开展农业生态建设

企业要与国际接轨,加强科研力量,开展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生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实践证明,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实施“三废”无害化处理、农药残留降解、化肥面源污染控制、监测体系建设等工程,广泛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尽快改变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的状况,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最终达到农产品的无害化,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四)深化科学施肥意识和提高施肥水平,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大力开展以增加有机肥投入为主要内容的“沃土工程”,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严格控制肥料总量,推广施用控释肥、专用肥、有机无机复合肥、BB肥等专用肥,改变施肥方法,不在暴雨前施用化肥,做到浅水勤灌,减少稻田排水次数和在作物需肥最佳时期施用化肥等措施,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推广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据绍兴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汇总,水田养分总的特点是缺磷、少钾、氮中等,微量元素不平衡。微量元素除硼普遍缺乏外,其余都属正常。因此,根据“因缺补缺”的原理,增施磷钾肥,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及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世界各国还逐步认识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是研究新型缓/控释肥料。缓/控释肥料最大的特点是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简化施肥技术,实现一次性施肥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的需要,肥料损失少,利用率高,对土壤面源污染小。

(五)调整农药结构,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

目前,农药平均只有20%-30%被农作物吸收,大部分以大气沉降和雨水冲刷的形式,进入土壤、大气、水体和农产品中,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

各地都要建立病虫测报站,对当地主要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并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及时把病虫发生情况、防治方法及时送到农户手中;及时调整农药结构,禁止销售施用甲胺磷及其它剧毒农药,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及生物制剂等无公害农药。

(六)水旱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农田每年春夏季长期灌水种稻,仅少部分在秋冬季排水种植旱作。由于渍水时间长,土壤理化性状变差。采用水旱轮作,促进土壤水旱交替,增强通气性,有利于还原性毒害物质的消除,改善土壤微生物活动条件,促进有机质矿化和更新,调节土壤养分。据试验报道,通过“二旱一水”(即大麦-玉米-晚稻)种植比“一旱二水”(即大麦-早稻-晚稻)土壤容重减小,非毛管孔隙度增加,耕性变好。目前,种植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发展极大地有利于农田水旱轮作制度的实现,冬作可发展油菜、蚕豌豆、蔬菜等,春夏季可发展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及瓜类等经济作物。

四、结语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据近年来的调查检测,由于农业面源污染,造成部分地方生产的稻谷、蔬菜、水果中的硝酸盐、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就永州市而言,由于施用化肥、农药的量偏大,土壤退化,加之氮磷流失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畜禽污染物排放点多面广,收集困难,治理成本大,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城镇化、工业化集中的区域,水环境偏差,一些灌溉农田的河道被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迫在眉睫。各级农业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和全面提高粮食、蔬菜等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耕地质量调查,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兆良.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培香.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国家环保总局等.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Z].国务院[2007]63号文件.

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 篇4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最可靠的工具,离开了课本,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学过程中,立足课本,不断挖掘教材中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环境保护常识、环境保护的前景等内容,有目的、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是教师之本职,也是一门艺术。

1. 挖掘教材,认真设疑

(1)《空气》一节,教材提供了较丰富的素材,但教师不能停留在简单介绍空气成份的发现、研究和大气污染,而是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并设置一些疑问。如“现代工业发达,烟囱林立,空气中哪些成分增加?”“这些成分的增加,将引起哪些后果?”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课文,依据课本内容,展开讨论,共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增加了,引起温室效应。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的一些成因,知道化学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观上重视环境问题。

(2)《爱护水资源》部分,教材里前面介绍水资源如何丰富,后面马上提出水危机,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其“重视环境、资源等”用意明显。在学习时,我设计一些思考,如“面对这一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哪些做法会造成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把课内知识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并运用讨论、质疑等方法,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互相学习、讨论。通过大家的探讨,适时提示归纳,让学生更明确这样一点:只要有环境意识,就能做到自觉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节中,教材只对二氧化碳的危害作了简单介绍,教师也容易忽视,学生则不明就里。我在处理教材时作了一些调整,把“温室效应”的学习安排在二氧化碳用途之后,使学生清楚,认识事物要从正、反两方面入手,认识到发展工业是受环境制约的。

(4)利用教材内容介绍“臭氧层空洞”及其危害,讨论生活中与防晒霜、太阳帽、防紫外线阳伞等相关的一些知识,让学生明白,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进一步体会“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真正含义。

2. 认真剪裁,有机组织教学内容

初中教材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很多,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也有限。因此,作为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乐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的基本技巧之一。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认为“依纲据本”的观念应该更新,而应当遵循“教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基于此,我大胆“舍取”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实践、阅读、上网查找资料等活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获得了较多的知识信息。比如,关于酸雨、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我就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授,而是以上述形式让学生去做,然后以撰写小论文的形式结束了这些内容的学习。

二、注意联系身边的环境问题,融入到教学中

在课堂上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科普知识,还要让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加深印象,形成自己的环保观。让他们明白自己身边的环境污染有多么可怕,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例如,在介绍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向学生介绍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一氧化碳)罐泄露,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自然过渡讲解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使人体中毒的原因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另外,以“水”为例,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l/4。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年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元。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布置学生课外观察本地区河流水质,向家长了解该河流的今昔。让学生了解到:家乡曾经是世外桃源,如今已是塑料袋漫天飞、臭水遍地流……让学生亲历其境,感受污染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环境问题谁都无法逃避,也密切了生活与课本的联系。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适时、适当地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尤为重要。例如,结合2008北京奥运会,适时、针对性地把“绿色奥运”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能结合教材内容拓展思维,并且对化学与生活、环保与社会的进步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规范实验行为,用实验手段强化环境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更加直观,更现实,更生动,其效果更显著。具体做法可以是:

1.用最少药品,获最佳效果,减少废弃物,提高环保意识。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2.正确处理废弃物,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同时对其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作花、草、树、木的化肥等等。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能力。

德国伟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是学校里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的最活生生的榜样。”所以,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才能更好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自觉节约药品的习惯,尽可能减少污染,保证师生的健康,增强环境意识。

四、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环保教育

1. 组织课外活动,增强兴趣,加强环保教育

从小的方面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做与环境有关的实验,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测定雨水和附近河水、湖水的p H值,了解本地是否经常下酸雨,水有没有被污染;测定本地大气的污染程度,明白不爱护环境,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到农村田间地头去收集该地区的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并根据结果和农民交流。大的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走出去,到当地的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处理;到野外去收集废弃电池、白色垃圾,到当地的自然风景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进行实地考察。

环境保护教育仅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强化环保教育。把环保实验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既可补充课堂教学上因时间限制而造成的不足,又可使学生加深认识,充分理解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2. 组织“分组讨论”,强化“参与”,提高环保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思考与交流”活动以及图片的认识和“资料卡片”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了解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认识含硫、含氧化合物形成酸雨及其化学控制的原理,分析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的成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讨论在化学实验以及化工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提高“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珍爱生命、爱护地球等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还可通过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中,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初步提高认识环境和评价环境的能力,增强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化学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篇5

1前言

化学实验在化学新课程及其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建立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要求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化学实验的价值,重新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新课程及其教学中的地位[1]。农村地区由于地处边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实验教学的条件差,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农村中学又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呢?本文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漳州市龙海市的农村中学、福清市音西镇的农村中学以及建阳的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反思,并提出农村中学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2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1]。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感知性,所以教学应该紧扣实验这一学科主题,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总结规律,验证理论,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创造、学会创新,必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才能启迪思维、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创新[2]。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该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同时,有关实验的考查,也是高考试题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3调查情况及分析

3.1调查对象

为了能更全面了解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本次问卷调查分二类,第一类是学生问卷,第二类是老师问卷。

主要对象是漳州市龙海市的农村中学学生、福清市音西镇的农村中学学生以及建阳市的农村中学学生,还有多所农村中学的化学老师。

3.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漳州市龙海市的农村中学学生、福清市音西镇的农村中学学生以及建阳市的农村中学学生和多所农村中学的化学老师进行调查,对资深老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否按新课程要求进行有效的实施呢?以下是我进行的调查情况。为使学生和教师回答问题具有客观性,采用不记名答卷。

3.3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第一类问卷发出550份,回收问卷487份,有效问卷485份,回收率为88.5%,有效率为99.6%;第二类问卷发出50份,回收问卷44份,有效问卷44份,回收率为88.0%,有效率为100%。调查内容涉及到三个方面:

(一)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态度及学习情况的调查;

(二)化学老师进行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

(三)实验室的配备及校领导的态度的调查。3.3.1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态度及学习情况的调查

表1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态度

对化学实验的态度 喜欢且想尝试

喜欢但害怕操作

一般但不反感

不喜欢且害怕受伤

60.2% 化学实验对学化学很有帮助 知识帮助

34.7%

14.1% 有帮助 56.9%

24.2% 帮助不大 7.2%

无 3.0

1.5% 无帮助 1.2% 化学课上,老师演示经常 化学实验

14.4%

不经常,偶尔 82.6% 实验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所以实验教学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74.3%的学生喜欢化学实验且有91.6%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对学习化学知识起到帮助的作用,只有少数的同学不喜欢化学且觉得化学实验没有什么帮助。调查还显示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偶尔演示化学实验。

表2 学生实验开展情况 托盘天平

曾使用过的化学仪53.9% 器(多选)

温度计 66.2%

容量瓶 33.5% 分液漏斗 20.0%

试管 68.0% 玻璃棒 53.3%

烧杯 56.3%

集气瓶 24.0%

酸、碱式胶头滴定管 20.0% 圆底烧瓶 15.3%

滴管 48.5% 量筒 54.5%

表面皿 酒精灯 12.9%

53.9% 老师安排学生做教大部分都做 科书上的活动与探究栏目的实验

11.7%

就做一部分 40.4%

基本没做 47.9% 以上这些仪器均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经常用到的仪器,而学生使用率最高的也仅达66.2%,最低为12.9%,说明有些实验仪器学生是根本没有使用过,这间接地反映了有些学生实验是学生没有做过的。而且从老师安排学生做活动与探究的实验情况的数据来看,有47.9%的学生表示没做过。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的培养都是纸上谈兵[3]。

表3 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情况

实验前预习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的情况 45.2%

43.1%

看完老师演示实验

11.7%

课前先预由老师演习,查资料示实验,学有

偶尔有

没有

听完老师根据课本

步骤和要完成活动与探究讲解,再后,再做实后再做实生只看不

求做实验 栏目实验的方式 做实验

验 验 做

15.6%

33.2%

10.8%

6.3% 有时独立完独立完成

实验分组情况

4.8%

35.0% 合作完成

成,有时合作从未做过 完成 27.3%

32.9% 34.1% 观察记录,及观察现象,记只看现象,不无关紧要,实验记录及思考时总结思考 的情况

48.2%

下他人总结 34.7%

关心总结 13.5%

做其他活动 3.6% 对化学试验中产尽可能提出可能产去问老师或与同学等待老师的解

讨论 释 生某些现象与书生的原因 本不一致时 10.2% 知道

实验报告的填写

3.3%

21.0%

39.8%

35.9%

54.5%

基本了解

知道一点

35.3% 不知道

实验预习能提高教师实验课的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4]。但从表3的数据来看,只有45.2%的学生基本完成预习的要求,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实验预习并不重视,只是敷衍了事。

实验过程,大多学生都是根据老师的讲解、演示,或者根据课本内容生搬

硬套、机械地做实验,根本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而且,大部分的实验都是合作完成,有的学生只是看实验,却没有动手做实验。对于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数据的记录思考,只有48.2%的学生去实行,其他学生只是单纯看现象,没有对结果记录思考。而对于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一致时,有64.7%的学生会去探求原因,但是还有接近40%的学生等着老师的解释。

对实验报告的填写学生知之甚少,显然学生对于各种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也是没有掌握。

从表3的数据分析,说明学生实验机会少,学校对实验工作的检查机制力度不够,学生虽然做了一些实验,但做实验的目的没有达到[3]。

表4 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情况

你了解科学探究的了解 基本程序吗

4.8%

了解一些 66.2%

没做过 94.0%

不了解 29.0% 自己设计的探究性做过 实验

6.0% 从表4的数据分析,学生对于探究实验的基本程序了解少之甚少,高达94.0%的学生没有做过自己设计的探究性实验。可知有相当多的农村中学化学教师没有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沦为纸上谈兵[5]。

表5 学生喜欢实验类型的情况 验证实验 探究实验

喜欢哪类实验

7.2% 尝试过在家动经常做 手做感兴趣的0.6% 实验

15.3%

11.1% 偶尔做 16.2%

44.9%

制备实验

趣味实验

家庭小实验 21.5%

从来不做 83.2% 从表5看,学生大多喜欢带有趣味性质的实验;但很少同学在家动手做实验,说明学生存在惰性,对于老师没有要求的实验,不会主动去尝试。从调查问卷可知在家里做过实验的同学经常做的实验有鸡蛋壳与醋的反应、用醋除水垢等。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实验水平有限的原因:一是学校由于实验经费和实验条件的不足,使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开展不同程度地受到制约,二是学生缺乏应有的实验意识教育,不能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条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形成一种顺其自然的现象。结果学生必然是实验水平低,实验技能差,更不具备应用实验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3]。

3.3.2化学老师进行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

表6 教师的实验技能的情况

中学化学实验的各已掌握 种常规基本操作您

65.9% 都掌握了吗

部分掌握 34.1%

未掌握 0 从表6知,大部分的老师都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但是还是有34.1%的老师只是部分掌握,试问如果连老师的基本实验技能都没有完全掌握,还怎么指导学生呢?所以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表7 教师演示实验的情况

经常

老师演示实验

60.2%

14.1%

24.2%

偶尔

很少

条件限制,没有演示 1.5% 从表 7中的数据可知,60.2%的老师经常演示实验给学生看,但有40%左右的老师不经常演示实验。究其原因,笔者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大部分教师反映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实验;另外还有学校没有条件做,药品和仪器不全,学校领导也不重视实验等原因[6]。

表8 教师改进实验的情况 列出(画出)装在实验教学中对于不易成功或较放弃 复杂的实验,你通常采用的方法

0

置,讲解反应和操作原理.但不演示 11.4%

通过视频等模拟实验代替真实实验 77.1%

动脑筋改进装置或参阅各种资料提供的方案,尽量给学生做 11.5%

从表8可以发现,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大多老师都选择通过视频来模拟改进实验,因而老师就缺乏自己动手改进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这也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表9 教师对活动与探究和家庭实验开展的情况

经常引导学生有时引导学生时间不允许,探究得出结论

探究得出结论

直接给出结论

条件限制,直接由老师演示得出结论 0 对于教科书上的活动与探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48.6% 48.6% 2.8%

提出要求,布置学生不提出要求,直接布不要求也不布置,学对于家庭小实验,通自己回家做 常采用的方法

45.7%

置学生自己回家做 17.1%

生感兴趣就自己做 37.2% 探究性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会“提出问题一—研究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学习途径。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主要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同时,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6]。从表 9中,我们发现新课程中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究性实验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只有不到一半的老师会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对实际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的家庭小实验也没能开展,50%以上的老师对它不重视,就算布置学生回去完成家庭小实验,也没有对学生实验结果进行检查,这使学生认为家庭小实验并不重要而没去完成。

表10 学生活动与探究实验没做的原因 没有实验室

活动与探究实验2.9% 学生没做的原因(多选)以演示代做 71.4%

没有专职实验教师 没有仪器药品 14.3%

以讲代做,效果更好 25.7%

51.4%

课程紧,时间不够 65.7%

从表中可知,学生活动与探究实验没做的原因部分老师选择这些学校没有请专职实验教师,以讲代做或是没有仪器药品;而大部分老师选择是以演示代做或是因为课程紧张。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唱独角戏的居多,而学生参与并积极思考的少[7]。由此可见,新课改在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上还未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表11 教师对实验的态度情况

自己动手和发不具备条件就积极写报动学生动手制

涉及到没

有条件的学校不具备一些不做,在课堂上告,要求学作一些代用器

实验就回实验条件,作为任讲实验内容

校拨款解决 材解决部分实

避不讲 课教师你的态度

51.4%

5.7%

42.9%

0 表11的结果可看出,有一半的老师对于实验条件不足这个现状的态度是无所谓。从这个数据说明,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没有重视到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课改前就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的大量笔头练习=实验课” [8],然而新课改后,这个教学模式依然在农村中学流行。

老师的问卷告诉我们:课改后,老师对于新课程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仍然是“将来怎么考”?因此有近一半的教师还是沿用老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而且课程标准规定的化学课时数又不能满足教师们的教学需求,因此挤占了实验教学的课时。从教师主观上来说,由于实验教学的研究成果在职称评定、业务评比中没有体现,教师研究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少数教师还坚守“实验是化学的基础”的信念,组织一定的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数教师仅仅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一定量的演示实验;还有少数教师完全是以“讲”代“做”。所以,在没完成实验的某些原因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些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9]。3.3.3实验室的配备及校领导的态度的调查

表12 实验配备的情况

有,且药品、设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备能满足实验备缺口较大

需要 及药品设备情况

60.0%

37.1%

有,但药品、设

没有学生实验室,只有药品、仪器存都没有 放室 2.9%

0

从表12可知,有60.0%的学校的实验室及药品设备都能满足要求,但还是有40.0%的学校的实验设备还是缺乏。实验室和药品设备的缺乏从而使无法进行学生实验或分组实验。

表13 化学实验员的情况

专业的化学实验2位以上 员 8.3%

2位 18.7%

1位 47.3%

没有 25.7% 从表13的数据看,有70%多的学校的实验员只有1个甚至没有。而且部分老师表示其学校的实验员不是专业人士,他们只是负责看管药品,而不负责药品管理、协助实验等工作;实验的准备工作还是要由老师自己亲自动手做。

表14 校领导对实验重视情况

不过问,只关心条件限制,不能了解情组织教师座谈对不能开设的学生老师是否在课堂开就不开,在课况,但无会,集思广益,实验,学校领导的态上讲了有关内容 堂上讲实验就行 力解决

寻求解决办法

度是

14.3% 34.3% 25.7% 35.7% 从表14可知,只有35.7%的校领导会积极想办法去解决实验室和实验药品设备缺乏的问题,大部分校领导在思想观念上对化学实验还是不够重视,只关心课堂的理论教学及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等情况;学校也没有建立对教师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教师有否积极开展实验都一样,只要学生卷面成绩好那一切就都好交代了。

从实验设施设备和校领导的态度调查情况看,制约实验教学的开展原因: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实验设施设备不齐全;学校不重视实验员的作用;学校领导没有

意识到实验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4现状及原因分析

3.4.1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从老师访谈对话了解到:中学教师开展学生实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要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安排好课时进度、管理好实验室的纪律卫生等。而且就算进行学生实验,上课期间,教学组织难度也较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会分散在实验药品仪器上,而根本没注意老师在讲什么,使本应在课堂上吸收的知识被学生遗漏。而且实验过程,学生只是抱着玩的态度在做实验,真正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积极思考的学生很少,导使做实验目的没有达到。因此不少老师表示,让学生做实验既浪费时间精力,又易出实验事故,还达不到教学要求。所以部分化学老师不愿开设学生实验课程,尤其是有一定资历的老教师,他们认为,通过演示实验或视频播放,一样能达到教学要求,而且学生能学习更多东西。

从表1到表14的数据及根据老师访谈的情况来看,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情况普遍较差,实验教学水平较低,部分老师的观念落后;而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情况也十分令人担忧,说明新课程、新课改还未在农村中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尚需很多努力。3.4.2呈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分析:

(1)农村中学的实验条件跟不上实验教学的需求

农村中学实验条件参差不齐,学生接受教育的城乡差异突出。农村中学的实验条件的改善始终滞后于教学的需求,表现为实验多功能用房建设不齐全,或者齐全而不够用;化学实验仪器损耗大,药品用量大,仪器、药品不能及时补充,表现为“缺药少仪”或者“缺仪少药” [10]。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物质的缺乏,以致实验也无法开展,学生更无动手的机会,实验教学质量也不理想,学生探究意识不强,动手能力差,导致学生实验素质低,学习效率低。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创新实验教学就更难了,从而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11]。

(2)农村中学的实验员配备不足,专业不强

由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城乡教师调配不合理,在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化学实验员严重不足的现象。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配备本来就较少,加之实验员缺乏,专业性不强,化学老师教学任务分担重,实验准备无时间保障,导致实验开出率低,做实验变为讲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改为教师演示实验或干脆不做,无法正常开足开齐实验课[11]。

(3)教材内容繁多,课时不足,不利于农村进行实验教学

教材编排与学校课时安排存在矛盾,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师生互动,化学教材内容繁杂,耗时长,而中学课程内容繁多,化学课的课时安排较少,授课时,讲少了教学任务完不成,讲多了很难给学生思考探究的余地。教材的编排思路明显有利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相当多的内容非常适合于边讲边实验的模式,而广大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简陋,不少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很难有切身的体会,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12]。

(4)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近年来,政府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地方就业率,聘用教师时,会优先考虑户籍为本县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曾就读于这些学校,熟悉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但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僵化的理念,教学方法不能推陈出新,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化学学科及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重视语、数、外。在教师工作评价时,忽略实验部分,实验教学工作量得不到肯定[12]。

(5)实验教学评价机制不科学,管理不到位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虽然通过考试加强了对学生实验理论知识和探究能力与方法的考查,而对日常实验教学缺乏监督管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缺失,学生能力强弱无法体现,既使个别地区组织实验理论和技能考核,也只能是走走过场而已,使实验教学缺乏实效性长期性[11]。结语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缺失与对策 篇6

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一、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缺失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虽然强调重视实验教学,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多年以来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有些农村初中对化学实验重视不够,不少学校的化学实验数目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基本上一个学生实验都不做。主要问题暴露在以下几方面。

1.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

2.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

科技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让学生看实物,实际操作。总而言之,目前相当数量的教师不做或少做实验,放弃了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这一现象严重妨碍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一遇到实物就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动手。

3.实验教学方法形式单一、陈旧

由于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显得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缺乏系统性。同时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手包办现象严重,学生最多只是机械模仿,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实验教学模式僵化,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式呆板。

4.多数学生只看不动手

现阶段往往是一个班的学生同一时间做同一个实验,用同一种方法、相同的仪器,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得出同一结论。这样就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特别是两人合做时,多数学生只看不动手,也不留心实验观察,不记录有关数据,更谈不上去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这个思维障碍,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以上实验教学的缺失,极大地影响着化学教学质量,与化学教学目的、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化学实验教学重要地位很不相称,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很不适应。

二、 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缺失的对策

我们应当看到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薄弱,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应从这些方面进行,应针对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缺失问题,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进行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那么要改变实验教学缺失的现状,需抓好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实验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取感性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对化学实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新现象所吸引,从而忽略了真正的观察。为此,教师一开始就要注意当好领航员,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其实,所谓观察实验现象,就是要观察实验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和颜色的变化,以及是否伴有发热、发光,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领”,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观察习惯。其次,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怎么观察。实验前,我们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颜色、仪器的形状和连接。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力争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抓重点,抓本质,不放过异常现象。

2.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漠上的脚印。我们也许看到了走过的路线,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自己去探索,即教会学生探究。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学会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创新。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即在思维上为学生留有“空白”,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特别在进行一项探索性的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其次,教师应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将具体问题变形、转化、假设、分解、类比、重组、统摄、拓宽的创新意识;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它包括发现规律的系统思维,反面分析的逆向思维,由点到面的概念思维,全面考虑的辩证思维,直觉思考的顿悟思维和求异寻同的敛散思维等。

总之,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广大化学教师、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实验教学的现状将得以改变。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缺失与对策 篇7

教材适合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 它以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

, 使用, 尤其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有它特殊的功效。设计在农村初中的各门基础课程中, 化学课在提高学励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在同开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实和视验教学, 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 展阅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 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缺失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 虽然强调重视实验教学,

, 是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 多年以来教科书中究性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 学生实验多是重复、整一些演示实验。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 有些农村初体现中对化学实验重视不够, 不少学校的化学实验数, 把目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欢乐基本上一个学生实验都不做。主要问题暴露在以

下几方面。

1. 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

有关做实验不要紧, 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的问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 “讲实验不如背实验”过查的荒谬做法。

时学2.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

术”科技飞速发展, 多媒体进入课堂, 使得部分教都是师过分依赖多媒体, 让学生看看了事, 不重视让学

生看实物, 实际操作。总而言之, 目前相当数量的庆) 教师不做或少做实验, 放弃了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 这一现象严重妨碍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一遇到实物就束手无策, 不知道如何动手。

3. 实验教学方法形式单一、陈旧

由于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 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验,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显得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缺乏系统性。同时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手包办现象严重, 学生最多只是机械模仿, 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 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实验教学模式僵化, 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学方式呆板。

4. 多数学生只看不动手

现阶段往往是一个班的学生同一时间做同一个实验, 用同一种方法、相同的仪器, 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 得出同一结论。这样就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看别人怎么做, 自己就怎么做, 特别是两人合做时, 多数学生只看不动手, 也不留心实验观察, 不记录有关数据, 更谈不上去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这个思维障碍, 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 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以上实验教学的缺失, 极大地影响着化学教学质量, 与化学教学目的、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化学实验教学重要地位很不相称, 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很不适应。

二、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缺失的对策

我们应当看到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薄弱, 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应从这些方面进行, 应针对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缺失问题,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 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 进行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那么要改变实验教学缺失的现状, 需抓好以下几点。

1.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实验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学生获取感性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 他们对化学实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新现象所吸引, 从而忽略了真正的观察。为此, 教师一开始就要注意当好领航员, 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其实, 所谓观察实验现象, 就是要观察实验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和颜色的变化, 以及是否伴有发热、发光, 产生气体, 生成沉淀等。这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领”, 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观察习惯。其次,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怎么观察。实验前, 我们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颜色、仪器的形状和连接。实验中, 我们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 力争做到看准、看细, 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 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 抓重点, 抓本质, 不放过异常现象。

2. 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漠上的脚印。我们也许看到了走过的路线, 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 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而应合理创设情境, 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 自己去探索, 即教会学生探究。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 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 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自己去寻找问题, 解决问题。

3. 指导学生学会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创新。首先,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即在思维上为学生留有“空白”,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勇于发现, 特别在进行一项探索性的活动中,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去实践, 去思考, 去创新;其次, 教师应通过实际问题, 使学生逐渐形成将具体问题变形、转化、假设、分解、类比、重组、统摄、拓宽的创新意识;再次,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 它包括发现规律的系统思维, 反面分析的逆向思维, 由点到面的概念思维, 全面考虑的辩证思维, 直觉思考的顿悟思维和求异寻同的敛散思维等。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困难与对策 篇8

一、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化学实验设备和实验耗材的不足, 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

教育质量的提高, 实验手段的改进, 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 但在农村初级中学, 长期来都处于实验室缺少、不合格、不标准的状态中。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 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设备的陈旧、缺乏与老化、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也大多数都是短缺不全, 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 学生无法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常因设备等问题跳开实验教学环节, 或者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纸上谈兵”, 进行想象实验, 许多具体的操作问题学生无法亲自体验, 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 化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专职实验教师基本没有, 化学实验教学无法开展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在农村初级中学中, 师资人员的配置不合理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相应的专业教师少, 兼任的教师比较多, 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 而且实验室也几乎没有专职的实验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思想影响严重, 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 不去挖掘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对初中化学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在农村学校, 有许多可用的教学资源, 但部分教师实验教学选择面过于狭窄, 实验仅限于课本和大纲, 过分重视实验目标而不重视实验过程, 课堂内容干瘪、肤浅, 过分重视学生去验证课本上的东西, 使学生的观察局限在老师预设的范畴之内, 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前瞻性。做与不做差不多, 学生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带来的乐趣, 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 过分要求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 而忽视实验探究的过程, 从而影响了实验的预期效果, 实验中培养能力成为一句空话。

3. 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直接影响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由于农村学生长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普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 基础差、起点低;且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很不够科学;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虽然很多学生刚开始都抱着好奇心, 都有一定的兴趣和激情, 但是, 随着实验的继续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和激情, 并且在实验进行过程中, 不注意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更不愿意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思考, 并总结出结论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过后, 更失去了热情, 甚至把实验忘得一干二净。另外, 学生对实验预习、实验提纲的编写、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报告的完成等也很不注重, 致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二、加强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1. 加强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教学

在进行实验教学中, 首先是有关的实验仪器的教学, 就是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中基本仪器达到初步了解和认识的目的。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常用仪器的展示, 就是把常用仪器的实物和图形相结合向学生进行展示, 让学生通过对仪器实物观察和图形观察, 对仪器进行动手接触并操作和绘画仪器简图, 加强学生对实验仪器的名称、形状、绘画、用途、操作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全面充分地体会和认识。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学生达到初步掌握有关的化学实验仪器知识的有效教学要求。

2. 加强学生对演示实验的引导性学习的教学

演示实验是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由教师完成实验操作, 并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内容和现象等。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而得出结论的实验活动过程。故在教学中, 应着重加强学生在对演示实验中现象的产生观察、分析和得出结论等方面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演示实验时操作要正确、标准和熟练, 以保证演示实验中有效现象的产生, 这对学生有较强的示范和感化作用。

3. 加强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演练领会的教学, 优化教师的演示实验, 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 通过演示实验来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 调动学生的情绪,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时必须重视, 加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应加强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演习训练, 加强让学生自身领会操作技巧, 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以便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 满足有效进行实验教学的要求。

4. 加强对家庭实验和选做实验的课外辅导教学

家庭实验和选做实验均属于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外辅导内容。但这部分的实验题材都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且要求简单、易于操作, 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意义。因此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家庭实验和选做实验进行有效的课外辅导,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认识,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农村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化学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篇9

在化学教学中,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 通过各种表现手法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 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 为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目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还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化学整合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初中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起引导作用, 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 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对农村初中化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实践证明, 我们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教学中, 既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科学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 极大地提高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水平。同时, 由于农村初中的各种设施不齐全, 对于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来说有很多实验就无法进行, 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展现在学生眼前, 能充分激发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 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 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认识不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对教学环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 导致教师对此的认识比较淡薄。有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 可由于应试教育在社会上仍然广泛延伸, 造成了学校以成绩评论教学质量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

2. 硬件设施有待改善

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还不是很好, 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中学设施更差。现在电脑已经是普及的电器, 可是农村学生的家里有电脑的却很少, 所以学生不能灵活应用电脑。学校有专用机房, 但绝大多数学校不但计算机数量较少, 而且机器配置档次低, 达不到各市教育部门关于中小学师生微机配置的基本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条件达不到要求, 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一个重要障碍。

3. 教师信息技术素质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求应用和教授信息技术不单单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 而是各门学科全体教师的事。但农村初中教师大多数是一些老教师, 对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而且有些老师习惯了以往的教学模式, 烦于学习新知识, 导致对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存在很大的抵触情绪, 因此, 只有在公开课的时候或学校要求的情况下利用一下多媒体和网络来应付差事。

4. 教学信息资源偏少, 信息设备利用率低

想要利用信息技术还必须有相应的信息资源, 如媒体素材等, 这些都是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所必不可少的。而现在的农村初中只能提供一些音像资源, 目前的互联网上专业的教育资源网站还不多, 能够为教师所用的是少之又少, 许多网站稍微做出点成绩就开始收费, 偏离了网站建设的良好初衷, 因特网中大量的冗余信息、过载信息也成为人们快速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障碍。

三、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整合的对策

1. 端正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 加深他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使他们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通过培训, 大家要普遍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 又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2. 建立教学设施和信息资源

各级政府要增加农村初中的硬件经济经费的投入, 加强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的基本设施, 特别是硬件设施的建设, 多媒体教育的硬件设备要在农村初中教师里普及, 上课时也能够普遍使用, 校园网络化教学要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利用, 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化学教师的参与下, 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化学教学资源信息库的建设, 将已有的信息整理和分类, 制作本校有特色的化学资源库, 便于检索与教学使用。

3. 提高教师信息素质

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首先要调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使其树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观念, 充分了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注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4. 优化、均衡教育资源配置

化学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篇10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1. 教师教学必须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重视科学探究”适度转移。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应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教学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正确选择、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要领会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及实践性。在教学中有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验法等科学教学方法,注重物理研究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化学知识,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室内走向社会。

二、初中化学教学

我校是一所地处偏僻的农村中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现在在校学生越来越少,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少,化学实验仪器严重不足,但基于化学课强调实验配合教学的特点,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仪器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呢?这是新课程下农村化学教师面临的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 加强初中化学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课堂讲授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对教材内的教育因素深入体味,授课时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课堂上贯彻德育教育是新课标学科教学中“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总体要求,有其他德育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首先表现在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因此德育在课堂上具有时间保证,抓住课堂德育的契机就是抓住德育主阵地。其次德育教育脱离不了知识学习过程,深厚的情感往往是建立在深刻的认知基础上的。化学课教学内容提供给了教师和学生无限广阔的教育资源、教育背景,只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德育教育意识,就能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寓德于知”,贯通知识、德育的双渠道。再次,德育教育离不开情理的沟通,在化学课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利用已有知识背景构建德育教育情景,寓情于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2. 增加演示实验,强化直观教学效果。

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有人说,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要成功做好演示实验,就要准备充分、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东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进程,从而影响学生情绪。

操作规范。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实验技能起到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

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制取有毒气体,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物品要更小心。如演示氯气制法时,适当控制二氧化锰和盐酸的量,收集若干瓶氯气后,所剩氯气的量就很少了,但仍要将多余氯气通入碱液中。最后将装置移到室外,反应基本上就停止了。闻氯气要煽闻,为防止意外,每次演示实验最好都在提篮中(木制)放些水和湿布。

3. 让学生多动手以提高兴趣。

多动手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提高,并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农村中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教师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演示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学生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一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同时提出一两道课后实验习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4. 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上一篇: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下一篇:电力载波调制解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