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教学

2024-09-06

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精选十篇)

小学课外阅读教学 篇1

一、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1. 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对学生而言,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掌握6学年十二本语文教材上面的一些知识; 对教师而言,这门学科的教学,单纯讲授教材的内容是完全不够的。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仅为取得比较高的卷面分数为教学目的, 更重要的是扩大知识视野、拓展学习思路、为后续学习以及以后的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课后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阅读一些经典书籍、古文诗词、外国名著等内容,就可以有效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

2. 课外阅读可以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学生对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从小处说,每位学生都应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 从远处说,小学阶段开始,这些学生都应开始掌握一些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自小阶段都已经把家里、村里的书籍都翻阅完毕,正是这些阅读为他以后走上创作道路做好了原始知识积累。对我国每位小学生而言,结合语文的学习进行课外阅读,真的是受益终身。

3. 课外阅读可以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习中如果缺乏一定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受影响。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材内容的知识覆盖面是有限的,长期的讲授与学习,对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们而言,难免就会产生一些疲倦、枯燥的感觉。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课外阅读,学生们在读到优美的文章、幽默的短文、充满乐趣的文字、回味无穷的内容时,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激发出来。

二、影响学生从事阅读的因素

1. 家长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位小学生从阅读得到的收获,也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持续阅读才能展现出来。小学生的阅读除了在学校里自习课上拥有一定的时间之外,主要还是依赖于课外时间。 但是,现阶段绝大多数家长都存在着一定的急功近利思想,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他们都希望通过短时间的投入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成效,故此一些家长往往选择给孩子报名目众多的培训班,如英语班、奥数班、日记班、作文班等等,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众多的课外学习班就占有了绝大多数课外时间,这就变相压缩了属于学生自由支配的课外阅读时间,大多数小学生在课外时间就很难做开卷有益的课后阅读活动。

2. 阅读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的学习环境主要在于学校和家庭,作为一群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自理能力不强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学习过程很容易就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外界环境是双重的,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 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我国成年人一般都缺少热爱读书的习惯,我国年度人均阅读数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位小学生也曾经抱怨道,大人的世界里,除了打牌、喝酒、抢红包之外,就没有其他爱好。可以想象,这样环境自然就会影响到孩子的阅读,假如父母每天都能安安静静地陪孩子进行一会儿阅读,大人和孩子都会分享到阅读的乐趣,对孩子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

3. 阅读内容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难度

我国出版业中,出于盈利和经济利益的考虑,一些出版社热衷于出版那些吸引眼球、销售量大的书籍,或者是出版一些课外辅导教材,那些有益于儿童学习的阅读书籍,并不是出版中心,故此,一些家长和学生难以在新华书店、图书馆、书店等场合内买到心仪的书籍,加之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培训机构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大量出版一些国学读物,这些书籍参差不齐、有的书籍甚至是滥竽充数,加之一些机构工作不细致、不严谨,有些书籍的错误颇多,这样的书籍读起来就会误导孩子,影响这些学生的正常学习,故此,选择合适的书籍就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认真甄别。

三、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科学指导

1. 授课教师制定系统的阅读规划

小学语文的教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巩固,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我国小学阶段的每位语文授课教师,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为这群小学生制定出系统的阅读规划。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涯最长,横跨6个学年12个学期,是每位小学生学习时光中最长的一个阶段,现阶段我国小学原则上执行的是跟班走的教学方式,一位教师基本上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故此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了如指掌,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攀升,这些学生的识字量、阅读能力都会慢慢提升,教师就应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给学生制定出一定的阅读规划。

2. 为学生精心挑选阅读教材

孩子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只有在完成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才可以从事一些课外阅读,现阶段出版的书籍是汗牛充栋,更是鱼龙混杂,孩子们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就应为学生精心挑选阅读教材。针对部分家长让孩子大肆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内容,教师应及时劝阻,指导学生阅读其中的一些经典内容就行,了解祖国的民族文化;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励志类的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经典内容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致小读者》、郑渊洁童话等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乐趣,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

3. 定期举办阅读分享活动

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同时检测一些学生的阅读情况,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定期阅读分享活动,让小学生轮流走上讲坛,表达出自己这段时间内阅读到最喜爱的书籍,以及自己阅读后的感想,这样的阅读分享活动,既是对这些小学生阅读情况的一次全面了解, 更有助于学生们之间实现交流和分享,好的书籍和内容大伙都能及时分享,有助于共同提高。

小学课外阅读教学初探 篇2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静不下心来看书。笔者从教师、读物的选择、阅读活动的开展、阅读方法的指导等方面进行等方面谈了个人在做好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了个人在学生阅读个性等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点灯人;活动;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当一部分必须靠阅读来完成。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喜?g读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

一名语文教师要想点亮儿童的阅读兴趣,首先是自己要爱阅读,会阅读。我们不但要自己爱读书,还要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诵读童谣诗句,为孩子讲述中外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孩子来说,老师就是激发全班孩子阅读兴趣的榜样。我们平时一定要多阅读,多读儿童文学,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把经典的童书大声读给孩子们听,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二、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

读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儿童知识积累的基础,选择适合各阶段学生阅读物,让学生能理解,能接受,学生才会对书感兴趣。

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社会交往比学前儿童广泛,语言能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能有条不紊地把自己的想法或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在这一时期,尽管孩子们对故事的内容,只能以自己的观点去理解,不能十分正确地把握和分析故事所蕴含的真正意义,但是,这个阶段却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顶峰时期。他们开始分辨现实与幻想的不同,对是非善恶也有自己粗浅的认识,他们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模仿大人的样子进行一些社会模拟活动。这期间,孩子对模拟社会生活的动物世界的故事书、童话、寓言、卡通、绘本等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十分感兴趣,教师便应及时为孩子推荐,提供这类读物,以满足其阅读的欲望。

三、四年级的孩子已经认识和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汉字,已能读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注意力比第一学段时更持久,可以独自阅读较长的一段时间。然而,由于孩子的兴趣广泛,思想容易开小差,易受外界的干扰,因此,这一阶段教师应多向学生推荐和提供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和趣味的读物。

五、六年级的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广泛,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发育、长相等感到好奇,开始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并且想象自己未来的职业。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弱者,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逐渐脱离绝对的自我中心,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能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进行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根据不同年龄、学段,我们可以开展不同的活动形式。

一、二年级的孩子识字少,注意力集中不长久,自主阅读能力较差,这期间,教师可采用为学生读故事,再让学生复述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尤其要强调的是,教师在为学生讲故事时,应让学生也尽可能地看文本,这样,可以让学生多认识汉字,刺激其阅读的欲望。

三、四年级的孩子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有了提高,他们逐渐发现阅读是自己的一种享受,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阅读,然后与别人交流、讨论。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以学生个体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并组织各种读书比赛或故事演讲等,保持学生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

五、六年级的孩子已开始学着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和人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期间,可以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同时,通过课外的专题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活动,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理解,教师都应该抱着宽容、欣喜的心态去对待,不应简单地以教师的“一言堂”、“标准答案”去取代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

五、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能让学生喜欢读课外书,前提是学生能读懂,只有懂了才能体会到书中的乐趣。然而在读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字或词语。这时就需要查字典,我们要多创造机会着重培养孩子自己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这样扫清了拦路虎,阅读起来自然就会轻松。

课外阅读指导的落实到家,关键还在于是否做到了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通过课内外的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力,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化、自动化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 篇3

针对《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部分,本文探讨了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并提出了六点看法。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1)这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目标。

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无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阅读能力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还其本来面目;②过重的学习负担,使挣扎于茫茫题海的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问和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③现行教材这个“例子”,就入选的课文来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诸方面存在着数量太少、视野太窄、单调划一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④閱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有着较大的模糊性、盲目性,教学的目的不甚明了,特别是未能认识到现阶段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的重要性,使许多学生对缺乏活力和趣味的阅读教学敬而远之。信息竞争这一浪潮,折射到语文教学之中,促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必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能力,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广泛而有序的课外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二、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为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2)。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3)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 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五、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六、组织交流,反馈教学

小学课外阅读教学 篇4

一、吸引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悦读”兴趣

兴趣爱好对于小学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在支配着小学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因此,小学英语课外教师要想培养和提高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让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转化为“悦读”,首先,必须从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悦读”兴趣入手,并且积极采取有效地措施吸引和提高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悦读”兴趣。由于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属于课后的教学范围,在这一方面,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无法面面俱到,再加上小学学生由于天性较为活泼好动,英语知识的单词积累量较为薄弱,对于英语课外阅读的书籍、文章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小学学生很容易失去对于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点,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提高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悦读”兴趣。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教科书中的第五单元unit5中的英语课文为例:“Van is a very famous painter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 his desire for art and painting is very strong, he has achieved a very high level of painting, which i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people admire him...”这篇文章的教学之前需要小学学生提前做一些课外阅读来加深其对于文章的理解,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采取有效地奖励措施的方法来激发和吸引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兴趣。

二、强化小学学生的英语自主“悦读”能力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小学学生,要想使得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转化为“悦读”,不光需要小学英语教师这一方面的积极引导作用,小学学生自己的自主“悦读”能力和主动意识非常关键,所以,小学学生应当重视自身主观能动能力的作用,积极强化自身的英语课外“悦读”自主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强化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学生拓展英语课外阅读思维,增加自身的英语课外知识积累量,提高自身对于英语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自身的英语课外阅读很好地转化为“悦读”,更为高效的提高自身的英语课外阅读自主能力。以《The sea is the upside down》这一经典小学课外阅读教学书籍为例:“Stand in the golden beach, from afar, the blue sea endless, and the sky blue sky connected together formed the same color...”,小学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一些类似的课外相关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和书籍的方式来增加自身的对于英语课外知识的积累量,拓展自身的英语学习层面和涉猎范围,从而有效地强化小学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得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转化为“悦读”。

三、丰富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悦读”方法

对于小学学生而言,优秀地、高效地、科学地小学英语课外“悦读”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课外阅读的能力,使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得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很好地转化为“悦读”。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当重视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悦读”学习方法的培养,传授小学学生丰富的英语课外“悦读”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质量和能力。小学英语课外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丰富小学学生的英语课外“悦读”方法:第一,在小学英语课外课堂教学上传授小学学生正确、高效的英语课外“悦读”方法。小学英语课堂是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主要学习渠道之一,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对于小学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帮助性。以《Song of youth》这部经典的英语课外阅读书籍为例:“Youth is the gift that God has given us,it can help us to live a better life...”,小学英语教师可以传授让小学学生重点标记的“悦读”方法来提高小学学生对于课外书籍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第二,传授小学学生在进行课外“悦读”时运用目的学习法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此方法的原理是小学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带着目的的去阅读,不可以漫无目的的去读,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找出并画出英语课外阅读文章中的每一段的关键词或者句子,将关键词和句子综合规制起来,从而有效地帮助小学学生加深对于英语课外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随笔 篇5

胜天中心校胡德芬

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好,可以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及丰富小学生的词汇量。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却时常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现下小学生能做到有良好习惯的自觉阅读 的很少,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

一、家庭因素:家长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这一客观因素造成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二、家长盲目指导阅读,由于家长对课外阅读理解的局限性,可能会认为只要读了会背了就是课外阅读,就能把把语文学好;这也是造成学生阅读内容浅显书籍的客观原因。

三、应付作业式阅读和理解能力低下的阅读,很多学生在阅读时是带着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没有有用心的去读,效果可想而知。外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分析理解能力普遍差。对于文字描述性的问题或需要加以主观分析的习题,就无从答起。作文时导致错别字、语病连篇,理解能力明显低下。

针对以上的各种问题,要做好小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或利用晨会课,让学生阅读自己带的书籍,或交换书籍阅读;每天下午到校时,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读书,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故意吸引一群“小听众”,形成良好的学风,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其次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现在课外读物的品种繁多,如果强迫他们去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学生就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们去选择先例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如一些畅销书籍及能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书籍,这样就能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最后指导他们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注意力不够集中,受控因素小。提供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读书的基本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总之,在激起 1

小学语文中的课外阅读教学 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拓展大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115-0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

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书的主要阅读园地。图书室不仅仅是用来借书的,更应该是用来品书的。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发现有资源,推荐名著、时文美文。

1、把握阅读方向,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

首先是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因势利导读长篇名著阅读,可以通过精彩片段赏析强化阅读兴趣。有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每周每月由家长、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推荐精品少儿读物、名人传记等传统精品。

2、运用情感激励策略,在课堂上推荐课外读物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向学生介绍《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会起到一种暗示作用。老师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的倡导者,支持者,引导者。老师应当好参谋,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的苦乐。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强化他们对阅读的肯定意识,从而使阅读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实施课外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的理想境界是自主阅读。但调查显示,学生课外阅读中,随意型、消遣型、功利型占很大比例。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主导地位,有针对性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品味,培养学生高雅的阅读兴趣,接受高雅文学的熏陶。

1、利用目标激励策略,树立优秀的榜样

定期把学生中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加以表扬。仔细发现每个学生的变化,对于学生阅读中哪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优点作为老师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时而充分地其存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影响,不失时机的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这样及时对学生本人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导向。定期评比阅读标兵,并设计各种奖励。

这些目标越明确越好。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多少的阅读量;我们要合理利用教学,保证课外阅读时间,注重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之中去进行阅读、去接受新知识。

2、利用成就激励策略开展课外阅读

人的最高层需要都是成就需要。因此教师应尽量的为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供机会,围绕课外阅读活动设置各种各样的评比、展示、交流。如制定课外阅读月评表,对学生当月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并送上一句鼓励性的、谈心式的话;定期进行“阅读之星”的评选,并适当给于适当的物质奖励;可组织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展示形式,体现自己的阅读成果;提供互相交流的学习机会,并注意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扮演一个实际的角色并主动的参与。我们可以进行知识性的编小报比赛、知识竞赛,我们也可以技能性的书面阅读比赛,我们还可以运用性的读后感比赛,增强阅读动力这些比赛,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成就感。

三、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开展读书评比。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总之,在课外阅读的诸多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合作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成就感;更多的引导学生探究阅读,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提高阅读水平,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课外延伸阅读探析 篇7

一、融合数学文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自主意识是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在自主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驱动作用,认知意识在数学课外延伸阅读当中也可得以体现。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启蒙阶段,学习数学常会感觉力不从心,甚至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课外延伸阅读的开展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在开展数学课外延伸阅读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而数学文化便是提升数学阅读趣味性的重要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可灵活地融入相关的数学趣事,让学生受趣事吸引而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此时可鼓励学生了解相关的数学文化,以调动学生对数学课外延伸阅读的积极性,为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学习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这一课时,可结合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探究圆周率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在故事叙述过程中,教师应以声情并茂的讲述方法来吸引学生关注课堂,并可适当地加入互动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倾听时会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投入到相关故事中,并通过生动的故事了解自己所学知识是如何推演出来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便可趁热打铁,建议学生在课后阅读《小学数学书中那些名人故事》《数学的故事》等书籍。在此过程中,可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并直接为学生提供课外延伸阅读的实施方向。

二、结合生活实际,营造延伸阅读氛围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基础、简单、实用的特性,因而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来提示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课外阅读。如此不仅可有效地增强学生课外延伸阅读的广泛性,还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增加大量的阅读机会,营造良好的延伸阅读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外延伸阅读的引导过程中应正确认识阅读形式的灵活性,避免局限于单纯的文字阅读当中。此外,还可通过强化数学表达能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实际锻炼阅读能力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此不仅可有效地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外延伸阅读当中,还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观察能力,并由此全面地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在课后作业当中添加相应的数学实践项目,要求学生询问家长当天买菜的开支,将其详细记录在账本当中,然后对其数目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直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价值,还能增强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计算能力。又如,教学“人身上的小秘密”时,教师可根据其实践主题制定相应的实践课件,如收集卡通人物、动物、水果等阴影图片,并列出其相应的长度数值与文字描述。然后要求学生借助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并与列出的数值进行连线,根据其文字判断实际物品。学生通过详细阅读文字,以准确判断阴影图片物品,并通过测量来确定物品长度。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地营造良好的阅读探究氛围,并显著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三、组织阅读活动,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在小学课外延伸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逐渐提升其阅读能力,还应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延伸阅读经验交流,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来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概括能力。

组织阅读活动是促进学生参与课外延伸阅读经验交流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参与相关的阅读活动,或是主动组织班级、年级等进行相关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如通过数学故事分享会、阅读书籍推荐会、数学故事展演会等形式来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延伸阅读。例如,在数学故事分享会中,教师可以设定固定的主题,要求学生以兔子、小熊、萝卜等关键词来编写数学故事,完成后在班级中分享,有的学生结合两位数加法进行编写,有的则通过平均分配来进行描写。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运用阅读数学课外书籍时掌握的方法,培养表达能力,还可在轻松的氛围当中提升对数学课外延伸书籍的阅读兴趣,培养爱读、爱用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融合数学起源文化、构建数学知识基础、蕴含数学人文意识的学科,在其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还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在此要求下,需要教师加强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视,并积极采用课外延伸阅读等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在逐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可以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数学是人们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的数学教学以练习题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然而,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标也多次表明“阅读”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在教学中从数学文化、生活实践和丰富的阅读活动入手,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外阅读能力,让学生感知鲜活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乐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助力小学数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外阅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秀红.“数”山有路“读”为径——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探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0).

[2]梁强辉.培养习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9).

[3]肖必诚,张宗秋.数学课外阅读指导枝谈[J].小学教学研究,1997,(1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的策略 篇8

语文学科的一个特点, 是它突出的社会性。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人类除了睡觉之外, 时刻都在跟语言文字接触, 换言之, 人们每天都在学语文。所谓“大语文教学观”, 即强调语文教学的社会性, 提出语文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之内, 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以此为依据, 有人把课堂教学称之为“第一课堂”, 把课外阅读和写作, 称为“第二课堂”。这种提法, 实际上把课外读写活动也视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 也应纳入学期教学计划。

二、语文教学向课外延伸的意义

语文教学要在课内培养形成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 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 课内学习只是一种学习范例和打基础的工作, 学生实际意义上的能力形成, 靠的是课外的学习、知识积累和实践。许多作家谈经验时都清楚地指出这一点。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 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读写活动的好处是:

(—)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 必须在课外的语文实践中加以检验。例如, 怎样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怎样把握阅读的重点?怎样归纳阅读物的要点和中心思想?怎样观察生活?怎样选择作文材料?怎样确立中心?怎样谋篇布局?……这些课内学到的知识都应在课外的语文实践中逐步理解和掌握。

(二) 有利于课内教学的拓宽和加深。

一般教材对课文的选择, 条件之一是适合教学。要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选文必须简短, 很多名著都只能节选。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节选部分的知识, 课外再指导学生阅读全文, 就能让学生对一部作品、对某个作家有较全面的了解。再说写和实践, 课内靠二周一次的作文, 是无法让学生掌握写作要领, 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师还须在课外读写活动中, 指导他们观察社会生活, 收集整理材料和经常练笔, 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三)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课外阅读, 培养健康情操。

三、语文教学向课外延伸的策略

(一) 学期初, 教师在制订学科教学计划时, 应把开展课外阅读纳入其中, 按计划组织实施。

要避免其盲目性、单一性和随意性。

(二) 组织课外阅读小组。

小组的组建应置于教师的指导之下。小组的组成以自愿为原则。起初阶段是实验性质的, 人数不宜过多。小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 经充分讨论, 制订计划。计划要涵盖活动时间、方式、读物选择、交流和总结等内容。过一个阶段后, 实验小组应将阅读的心得和经验向全班介绍, 以此去影响其他学生,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全面向课外延伸。

(三) 强化阅读指导,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必须为学生选择和介绍阅读书目, 防止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介绍时, 必须考虑读物的时代性、思想性、趣味性和阶段性。好的健康的读物, 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 需要教师多费心思, 认真指点, 教其正确方法。如, 阅读时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要边读边圈点、勾、划, 并养成摘录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写一写读后感。此外, 还要养成勤查工具书、勤问、多思的习惯。会查工具书, 可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不懂的地方要勤于向别人请教;学到的知识疏理和内化吸收。

(四) 教予略读和精读的方法。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有了提高以后, 教师应再引导他们如何进行略读和精读。对一般的书可以浏览了解大概内容, 通过“导读”、“摘要”迅速了解大意, 获取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但对一些名著和佳作, 则须仔细研读。

(五) 教予筛选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课外阅读, 学生除了由读名著外, 当然也要读其他书报。为了用尽可能少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读物, 吸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以适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需要,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筛选和处理信息。

(六) 教会学生制作文摘卡片。

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制卡片, 并采用图书编目分类整理的方法, 加以分类, 以日后便于查阅。每张卡片应留有空白, 以便日后补充资料。

(七) 指导召开小型研讨会。

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教学 篇9

其实, 在英语学习中, 教师通过阅读, 尤其是课外阅读, 能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 帮助学生获取知识, 不断巩固学生已经有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同时, 在新旧知识不断交替出现的情况下, 经过反复的阅读和科学合理的引导和帮助, 能让学生融会贯通、拓展视野、深化知识。教师如果能开展较好的英语课外阅读活动, 必定能加快学生英语学习的速度, 提高阅读理解的层次, 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 为学生今后学习英语打好基础。我们知道, 在考试中, 学生的阅读理解一向是容易失分的, 而学生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正是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检测的。怎样才能将课外读物和教材相结合, 实现配套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提升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是新时代英语教学研究的新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生在毕业时, 除了应该能够认读、理解教材上所出示的单词、短语和对话、短文外, 还应该能看懂贺卡表达的简单意思, 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者小短文, 并养成按照意群阅读的好习惯, 以及正确地朗读英语故事或者英语短文, 看懂英文动画片或者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为此, 教师不能仅仅依靠教材提供的语片和材料, 这些材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科学合理地运用课外材料, 并有效利用这些材料, 从而实现对教材的有益补充, 重视对英语教材学习的检测, 提升教学能力, 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当然,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检测和反馈:

一、开展英语手抄报比赛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的比赛活动。先指导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 再让学生自己寻找材料, 办好英语手抄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一起拿出来展示, 让学生群体一起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让小组成员进行科学分工合作, 寻找材料, 进行设计。很多学生都把过去留存的材料和报刊杂志都拿出来了, 有的学生从网上寻找相关的资料, 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师可以制定一些较好的主题让学生选择, 如My family、My school、Protect the Earth、To be a goodstudent等等。经过大家的努力, 学生所选择的内容可能都会特别精彩, 虽然一些内容是教师所不熟悉的, 但是学生的手抄报一定是精心准备和组织的, 经过大家的讨论和研究的, 设计精彩的, 教师甚至都不能不佩服学生的能力。

二、举行讲故事、讲演、短剧表演等活动

阅读的直接作用就是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教师为了让学生继续保持并挖掘学生课外阅读英语的兴趣,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提供舞台。在每节英语课的开始, 教师可以抽出几分钟, 轮流让一名到两名学生运用英语来讲解一个故事或者笑话, 进行一段演讲, 或者演唱一首英语的歌曲。中低年级可以唱经典儿童歌曲或朗诵小诗, 高年级适合演讲或表演的经典故事有《Cinderella》《The Snow White》《The Three Little Pigs》《The King’s New Clothes》等。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精心地准备。这些学生为了表现自己, 一定在家里仔细钻研手里的阅读资料, 观看英语碟片, 长久下来, 一定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如果教师能运用口语课, 让学生表演自己编排的英语短剧, 那么, 学生一定能更有学习的劲头, 学生小组协作能力一定能得到更好地培养。

三、教师让学生自己绘制英语漫画作品

小学生一定都很喜欢看知识性和趣味性丰富的漫画书, 因为漫画很幽默, 对话简明扼要, 学生通过漫画能理解大意。教师在让学生读懂英语漫画的基础上应该能引导学生创作漫画作品, 重视再利用阅读材料,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创作一个结尾, 并配上一些简短的句子, 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也可以让学生深入细致地思考, 掌握好绘画的技巧, 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教师让学生背诵、改编和演唱一些英语的歌曲

教师可以结合所教学的内容, 让学生背诵和演唱一些英语的歌曲, 如《Old Macdonald》《Mary Had a Little Lamp》《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等,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喜恶来改编这些小诗和歌曲, 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的才能。

五、鼓励学生交换英语课外读物和视听材料

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有效切入 篇10

当前, 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已在各个学校普遍开展起来, 红红火火, 似乎成为一种时髦倾向。在平时学生们的英语考试中, 有一项变化是众所周知的, 那就是阅读量的增加, 这项变化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学。即使你课本知识掌握得再好, 如果你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 要想获得好成绩也是枉然。因此, 开展课外阅读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母语的学习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想学好一门语言, 充分的课外阅读必不可少。但现实情况是, 英语课外阅读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甚至出现了许多偏差。

1. 阅读材料选取上不够恰当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毕业时的阅读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 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这就明确了我们小学阅读教学的标准。现实中并非如此, 有很多教师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如阅读水平、知识能力等。有些教材的选取只是一味地为了满足增加学生阅读量这个要求, 无形中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消弥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原动力。这主要表现在:

(1) 选取的内容生词较多, 难度较大。这就会给学生造成阅读上的困难。由于读不懂, 造成兴趣大打折扣, 学生们只得草率地完成任务, 影响了兴致。

(2) 选取的内容篇幅有些较长, 花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 本来持续就不够长, 这就会使他们对阅读产生一种倦怠感。

(3) 与所学课文内容不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试想一下, 如果我们所选取的阅读材料和学生的日常学习没有多大的知识的关联, 那么就达不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也就无所谓能起什么促进作用了。

(4) 有些内容枯燥乏味。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关键是兴趣, 一但缺乏兴趣这个原动力, 一切就无从谈起。

2. 评价机制上的不足

(1) 讲评草草了事。有些教师迫于时间上的限制, 往往对于布置的课外阅读只是翻译一下, 对对答案就草草收场。这种做法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学生们会认为他们辛苦的劳动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这样一定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负面效应。

(2) 朗读的程度不够。对于所选的课外阅读材料, 我们一定要抽出时间多熟读、朗读, 这样既能加深他们的印象, 又锻炼了他们的语感。

(3) 复述、表演的机会不多。如果是经典的寓言故事或者发人深思的小笑话, 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 把所学的内容排成小品或对话进行比赛, 激发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何乐而不为呢?

三、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建议

1. 做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英语应当轻松愉快。要做到这一点,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首要的。也就是说, 要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材料 (或书籍) 。这类材料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 可读性很强, 让人立即产生阅读的欲望, 一旦上手, 就放不下来了, 不会感到学英语是沉重的负担了。 (2) 容易读, 不大会产生阅读障碍。 (3) 有助于扩大知识面, 提高文化素养。

2.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的阅读习惯。拿到一篇阅读材料, 首先要求学生不出声地默读, 大声的朗读既要考虑单词的发音又要考虑到节奏, 容易浪费时间, 而且又会影响到别的学生。

(2) 培养学生按意群读的阅读习惯。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材料时会单个单词认读, 这就会使阅读速度慢下来, 又会影响对整个句子意思的理解, 所以要从一开始就训练学生按意群阅读。

(3) 培养学生大胆猜词的习惯。一篇阅读材料拿到手, 难免会有一些新单词在里面, 如果不影响对整个文章的理解, 可以直接跳过, 但是遇到一些影响理解的新单词, 可以引导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猜出词义。

2013年4月16日在南京市江宁实小召开的江苏省“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专题研讨会”也提出了“崇尚自主, 倡导阅读”的课堂教学理念, 体现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关注, 对学生阅读体验的关切以及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关照。课堂上, 鼓励学生利用上下文进行语境释词的尝试;引导学生相机预测, 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努力;传授学生标注阅读符号, 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展开“辩读”, 引发批判意识的主张;等等。

“一日不读口生, 一日不写手生。”阅读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几年实践下来, 学生对阅读会很感兴趣, 一看到文章, 他们便会津津有味地阅读。在课内外大量的阅读实践中, 学生的词汇量也能增加不少, 加深对英美文化的了解, 开阔学英语的视野,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也相应提高。

上一篇:农村金融相关比率下一篇:产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