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管理

2024-08-01

金融机构管理(精选十篇)

金融机构管理 篇1

关键词:管理会计,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应用

当前在国家强化改革金融体制的环境背景之下,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实现了全面开放,加之国家加快了外资金融银行方面的准入政策实施,国内金融机构要想实现较快较好进步与发展就需要关注自身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会计的应运而生则促使较多的商业银行将其作为关注焦点,而应用管理会计于商业银行实际管理经营中更加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

一、初探管理会计于商业银行管理中必要性

1. 必要性之确保银行稳健运行

通常商业银行从其本质上讲属于特殊性质的货币资金经营企业,而实际经营管理目标体现在盈利性以及流动性和相应的安全性。商业银行往往具备信用中介的实际职能,这与一般企业在经营上差异较大。可以说是从属于高风险范围之内。而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中一方面关注经营效益,另一方面更加关注经营流动性以及经营安全性。管理会计的出现则能够促使商业银行利用定性以及定量方式对自身整体管理予以分析,之后及时发现管理经营中存在的不足和急需改进的地方。这对于商业银行实现稳健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2. 必要性之确保银行适应国际环境

时代更新促使不同国家之间构建起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而国际方面的金融市场也显现出了较强激烈的竞争趋势。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电子方面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背景之下,商业银行更加需要不断对金融工具以及相应的金融产品予以良好创新以及有效管理,更加需要加快资金方面周转速度以及结算速度,促使资金流动免受国界以及地域干预影响。而这就需要管理会计的帮忙,通过管理会计进而为上述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探析于商业银行中实际应用先进管理会计

1. 应用管理会计健全组织构架

现今于商业银行中实际应用先进管理会计首先是体现在健全组织架构方面。具体来讲商业银行领导层以及参与管理会计财务主管、会计人员往往会共同参与制定财务决策,同时在决策制定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就当前而言商业银行实际健全组织架构环节中,一级分行财务部门需要设置相应会计岗位,该会计岗位也可以为财务人员予以实际兼职,而其岗位职能则是建立在管理会计基础上。管理会计相应人员需要为财务主管予以实际财务信息的有效提供,促使财务主管对财务信息进行综合管理,进而为银行最高领导层制定发展决策奠定基础。此外商业银行实际应用管理会计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前提,即构建财务责任中心。简单来讲就是将商业银行所有工作人员以及和相应的部门依据其工作责任以及工作目标又或者是层次高低进行不同单位的实际划分,而将责任单位当做自负盈亏并具备独立性核算单位,其中责任单位也就是构建的财务责任中心。各个责任中心需要对自身财务费用以及成本、收入等等予以指标责任的承担。

2. 应用管理会计优化会计工作理论

现今于商业银行中实际应用先进管理会计还体现在优化会计工作理论方面。具体来讲,商业银行在实际将管理会计添加在财务工作中则可以对自身会计工作理论进行优化。而该种理论优化体现在,商业银行需要将管理会计作为是财务工作理论核心并在其方面狠下功夫,不仅要联系国内经济体制实际发展状况,而且还要联系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财务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银行财务工作实际开展状况进一步于原有会计理论基础上实现优化。此外更加需要对管理会计方面的学术研究予以深入分析了解,强化对银行业实际应用管理会计方面经典案例的剖析研究。总结来讲应用管理会计能够优化会计工作理论,同时优化之后的财务理论更加能够作用于管理会计方面工作的提升,两者之间属于相辅相成实际关系。而这也是商业银行实际应用管理会计要点之一。

3. 应用管理会计培养专业性人才

现今于商业银行实际应用先进管理会计除了体现在上述两方面之外,还体现在培养专业性人才上。具体来讲,管理会计从其本质上讲包含了较为复杂以及较为广泛的内容,同时还涉及多样灵活方式。需要从事管理会计方面的工作人员不仅具备较强分析以及应变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综合素质。由此商业银行就可以实际通过应用管理会计来培养较为专业性财务人才。尤其是在现今银行业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下,商业银行培育一批具备专业性高素质财务人才至关重要。因此商业银行就需要依托于管理会计不断宣传管理会计实际应用的迫切性以及重要性,促使财务工作人员对管理会计强化认知了解,并在实际应用管理会计中提升自身财务经验以及财务知识。最终利用管理会计实现专业性人才的有效培养。

4. 应用管理会计完善会计信息体系

现今于商业银行中实际应用先进管理会计还体现在完善会计信息体系方面。具体来讲,一般会计实际数据主要是建立在会计信息方面系统搜集上,如对会计数据在搜集的基础上予以整理以及实际加工等等。由此商业银行在实际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就能够对会计信息方面体系予以实际完善,即在原有会计信息方面体系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完善。原有会计信息方面体系主要是包含了基础信息以及管理信息等等,而依托于应用管理会计则需要实际增加信息规划以及信息评价和相应的业务控制等等系统。在予以会计信息方面体系完善基础上实现金融信息的系统性整合,这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好的利用会计信息制定重要财务决策。

5. 应用管理会计制定会计考评

现今于商业银行中实际应用先进管理会计还体现在制定会计考评上。具体来讲,当前西方国家均针对会计工作设置了相应的管理会计方面协会,而这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推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于提高管理会计实际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影响力较为重要。而针对我国众多的商业银行而言也需要紧跟国家发展脚步,切实强化对管理会计的关注。在具体实施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学习西方国家设置管理会计方面协会并制定会计考评。而所谓会计考评则是商业银行依托管理会计具体应用针对所有财务人员予以的工作考评。考评的目的在于强化商业银行自身在会计方面工作的有效性以及高效性。促使商业银行能够在外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背景下制定合理资源配置方案,更切实站在顾客需求层面上展开有效经济核算,最终实现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良好获取,更在国际上占据强有力优势地位。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时代更新促使我国和其他国家实现了密切性良好商业往来,在该种环境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国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进入到中国和国内商业银行一决高下或者是瓜分市场。而这无疑是对国内众多的商业银行带来了重大管理经营上的威胁。由此现今我国的商业银行将先进的新型的管理会计融入到财务工作中则不仅能够实现财务管理上的质量提升,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占据优势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阚天天.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03:57-58.

[2]吴飞虹,吕荣福.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多维度核算分析探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5,12:41-46.

[3]吴飞虹,吕荣福.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多维度核算分析的采撷探究[J].金融会计,2016,02:27-33.

[4]董红晔.管理会计在金融控股集团应用的必要性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6,05:100-102.

金融机构管理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金融机构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其他金融机构。

上述金融机构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子公司和控股机构,境内其他中资机构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境外设立的银行类机构,适用本办法。

上述金融机构不包括在华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是指金融机构法定代表人和对经营管理具有决策权或对风险控制起重要作用的人员。

第四条 担任金融机构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应接受和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任职资格审核。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核,分核准制和备案制两种。适用核准制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在任命前应获得中国人民银行任职资格核准文件;适用备案制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在任命前应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包括任职资格审核、任职期间考核、任职资格取消及任职资格档案管理。

第二章 任职资格

第六条 担任金融机构法定代表人,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第七条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能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

(二)熟悉并遵守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

(三)具有与担任职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四)具备与担任职务相称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

(五)具有公正、诚实、廉洁的品质,工作作风正派。

第八条 担任以下职务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适用核准制,除应满足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担任政策性银行董事长、副董事长、行长、副行长,应具备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从

业8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15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担任总行营业部总经理(主任),一级分行行长、副行长,境内代表机构、办事处主任、副主任、首席代表,应具备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12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担任一级分行营业部总经理(主任),二级分行行长、副行长,应具备大专以上(包括大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担任支行行长,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包括高中、中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二)担任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董事长、副董事长、行长、副行长,应具备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从业10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15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5年以上);

担任总行营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主任、副主任),一级分行(包括直属分行,下同)行长、副行长,应具备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从业8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132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5年以上);

担任一级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主任、副主任),二级分行行长、副行长,应具备大专以上(包括大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4年以上);

担任支行行长,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包括高中、中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范围和条件,比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办理。

(三)担任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长、行长、副行长,应具备本科以

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从业8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12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5年以上);

担任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营业部总经理(主任),分行行长、副行长,异地直属支行行长,应具备大专以上(包括大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4年以上)。

担任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他支行行长、城市商业银行营业部总经理(主任)、支行行长,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包括高中、中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对住房储蓄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范围和条件,比照股份制商业银行办理。

(四)担任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长,总经理、副

总经理,应具备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五)担任城乡信用社市(地)联社理事长、副理事长、监事长、主任、副主任,应具备大专以上(包

括大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担任县(市)联社理事长、副理事长、主任、副主任,应具备中专以上(包括中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担任城乡信用社理事长、主任,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包括高中、中专)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3年以上)。

(六)担任境外中资银行类机构中方派出的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长、行长(总经理)、副行长(副

总经理),应具备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从业8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12年以上(其中金融从业5年以上),能较熟练地运用一门与所任职务相适应的外语。

担任境外中资银行类机构总代表、首席代表,应具备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金融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能较熟练地运用一门与所任职务相适应的外语。

(七)对其他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范围和条件,比照同类金融机构办理。

第九条 对确属工作需要,但不完全符合第八条要求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职务的拟任人,如具备拟任职务所需的专业技能,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具体情况个案审核。

第十条 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中属于中共中央、国务院管理的干部的任职资格审核,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对担任国家派驻金融机构监事会的监事长、副监事长,其任职资格依据《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确定。

第十一条 担任以下职位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适用备案制:

(一)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董事、行长助理、总稽核、总会计师,信贷、会计、内部审计部

门总经理,一级分行行长助理、总稽核、总会计师,支行副行长,国有商业银行支行以下(不包括支行)机构第一负责人。

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备案范围,比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办理。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副监事长、董事、行长助理、总稽核、总会计师,信贷、会计、内部审计部门总

经理,支行(包括异地直属支行)副行长;城市商业银行副监事长、董事,信贷、财务会计、内部审计部门总经理,支行副行长。

对住房储蓄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备案范围,比照股份制商业银行办理。

(三)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副监事长、分支机构(包括代表机构)总经 理(主任、首席代表)。

(四)城乡信用社县(市)联社监事长,城乡信用社副理事长和副主任。

(五)境外中资银行类机构中方派出的副监事长、董事。

(六)中国人民银行认为需要备案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对以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除符合本办法第七条外,还应参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条件执行。

第十二条 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临时主持工作超过三个月的副职,应按正职任职资格审核程序和条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

(一)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或者因犯罪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二)曾经担任因违法经营被吊销营业执照或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并对此负有个人 责任或直接领导责任的;

(三)对因工作失误或经济案件给所任职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负有个人责任或直接领导责 任的;

(四)个人负有数额较大的债务且到期未清偿的;

(五)提供虚假材料等弄虚作假行为的;

(六)有赌博、吸毒、嫖娼等违反社会公德不良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七)已累计两次被中国人民银行或其他监管当局取消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

(八)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能担任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

第十四条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未经国家有权部门批准,不得在党政机关任职,不得兼任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从事除本职工作以外的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

第三章 任职资格审核与管理

第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行根据金融监管责任制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实行分级审核、分级管理,并及时报上级行备案。

(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审核或取消以下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1.政策性银行法人机构;

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

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人机构;

4.股份制商业银行法人机构;

5.住房储蓄银行;

6.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7.境外中资银行类金融机构。

(二)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负责审核或取消以下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1.政策性银行一级、二级分支机构;

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一级、二级分支机构;

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支机构;

4.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总行营业部、直属支行;

5.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机构;

6.城乡信用社市(地)联社;

7.属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负责审核或取消以下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1.政策性银行二级以下分支机构(不包括二级分行);

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二级以下分支机构(不包括二级分行);

3.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以下(不包括分行、直属支行)分支机构;

4.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

5.城市信用社及其县(市)联社、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

6.由其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初审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报分行审核;初审城乡信用社市(地)联社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报分行审核。

(四)中国人民银行支行负责审核或取消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初审城市信用社及其

县(市)联社、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报中心支行审核。

金融机构(包括分支机构)新设立时,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核,由中国人民银行机构审批行负责。

对本办法第九条规定需要进行个案审核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经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行初审后,报上一级行审核。

第十六条 金融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审核适用核准制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应由任免机构直接向承担任职资格审核责任的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行(以下简称审核行)提交书面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一式三份,包括:

(一)对拟任人进行任职资格审核的请示;

(二)任职资格申请表(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

(三)对拟任人品行、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的综合鉴定;

(四)拟任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五)拟任人国家认可学历证明复印件、专业技术证明复印件;

(六)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其他资料。

上述所有书面材料必须真实、可靠。

对需要初审的,任免机构应先向承担任职资格初审责任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交以上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中国人民银行初审行应尽快完成初审,转报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

第十七条 对适用核准制的拟任人,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在接到任职资格申请表等书面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完整性审查,5个工作日内无异议,视为申报资料完整。

在确认申报资料完整、并根据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获得有关监管部门的反馈意见后,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任职资格审核。对未通过任职资格审核的拟任人,中国人民银行应及时向申报机构发出《任职资格否决通知书》。

第十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需要对适用于核准制的拟任人进行考试、考察或谈话。

中国人民银行对适用于核准制的拟任人进行谈话,应安排相应的人员。

第十九条 金融机构报送适用备案制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应由任免机构直接向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提交书面报备材料。报备材料应一式三份,包括:

(一)任职资格备案表(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

(二)拟任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三)拟任人国家认可学历证明复印件、专业技术证明复印件;

(四)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条 对适用备案制的拟任人,中国人民银行在接到完整的报备材料后,对需否决拟任人任职资格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申报机构发出《任职资格否决通知书》。

拟任人若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应否决其任职资格: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

(二)有本办法第十三条所列情形。

第二十一条 金融机构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决定,应同时抄报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和监管行。

第二十二条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离任,其任职机构的上级机构或干部管理机构应对该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离任审计,并对其工作业绩作出综合评价。金融机构上级机构或干部管理机构不能进行离任审计的,金融机构应聘请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外部审计师进行。

离任审计应全面、客观、真实地评价离任高级管理人员。对离任后拟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申报机构在提交申报材料的同时,应提交离任审计报告;对因工作原因不能同时提交离任审计报告的,需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第二十三条 离任审计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分管业务经营状况,包括资产质量、赢利水平等;

(二)分管业务合规合法情况;

(三)分管业务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情况;

(四)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经济或刑事案件以及本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五)审计结论。

第二十四条 对金融机构系统内同级机构、同类性质岗位之间作平行调动的,需要核准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若已经经过任职资格审核,原有任职资格仍然有效,不需重新进行核准,可在任职后提交离任审计报告,但仍需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对存在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原有任职资格失效,中国人民银行将重新审核其任职资格:

(一)金融机构不能在拟任人任职后40天内提交离任审计报告、也未提前向中国人民银行做出说明;

(二)离任审计报告结论不实;

(三)经离任审计,离任审计对象存在本办法所规定不宜担任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

第二十五条 对跨系统任职、跨地区任职或本系统内升职、需要核准的拟任人,如果原任职机构的监管部门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在审核其任职资格时,可就拟任人的品行征求拟任人原任职机构的监管部门的意见,该意见和金融机构的申报材料一并作为任职资格的审核依据。

第二十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应建立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档案。任职资格档案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任职资格申请材料;

(二)中国人民银行凭以审核的有关文件、资料;

(三)中国人民银行核准或取消任职资格的文件;

(四)金融机构对高级管理人员作出的处分决定;

(五)其他重要资料。

第二十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应对具有不良记录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建立专档,这些人员包括:

(一)被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任职资格的;

(二)被中国证券业监管部门或中国保险业监管部门取消任职资格的;

(三)境外监管当局认为不适合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

(四)有重大违规、违纪行为的;

(五)中国人民银行认为需要建立专档管理的具有其他不良记录的金融从业人员。

档案内容应包括个人履历、身份证件复印件、相关文件资料、不良记录书面材料等信息。

第四章 任职资格取消

第二十八条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违反《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及其他有关法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有权依法取消其一定时期直至终身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对违反《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及其他有关法规、规定受到撤职处分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中国人民银行将取消其5至10年(包括10年)直至终身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对违反《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及其他有关法规、规定受到开除处分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中国人民银行将取消其终身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本机构董事会(理事会)或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本机构内部规章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处分的同时,必须报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行和监管行备案。中国人民银行可视情节轻重,取消其1至10年直至终身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第二十九条 对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负有个人责任或直接领导责任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情节轻重及后果,取消1至10年(包括1年)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

(一)因长期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连续性的严重亏损;

(二)发生重大金融犯罪案件后,不及时报案并采取相应措施,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案、办案,干扰 或妨碍案件查处;

(三)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长期不健全或执行监督不力,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或导致发生重大 金融犯罪案件;

(四)拒绝、干扰、阻挠或严重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监管;

(五)因严重违规违章经营、内部制度不健全或长期经营管理不善,造成金融机构被接管、被迫合并或

宣告破产,或者引发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危机;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其他中国人民银行认定应取消任职资格的情形。

第三十条 对已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如发现在前任机构任职期间存在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及其他不宜担任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形,中国人民银行可取消其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

第三十一条 中国人民银行对取消任职资格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应采用适当形式,进行公开或内部通报。

第三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做出取消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决定后,如果被处理者或其所在金融机构不服,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行政复议。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可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和其他有关法规、规定给予处罚:

(一)未按规定程序向中国人民银行申报任职资格审核;

(二)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虚假申报材料;

(三)未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抄报高级管理人员任免决定;

(四)未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抄报对高级管理人员纪律处分决定;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的情形。

第三十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在本办法实施前颁布的有关文件、规定如与本办法不一致,按本办法执行。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颁布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规定》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废止。

第三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解释。

金融机构管理 篇3

第一条 为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稳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以下简称补贴资金)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符合规定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可按照本办法规定,获得财政补贴资金支持。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农村金融机构。

本办法所称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是指由银监会统计和认定的西部偏远地区乡(镇),名单由财政部另行发布。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存(贷)款平均余额,是指金融机构(网点)在年度内每个月末的存(贷)款余额平均值,即每个月末的存(贷)款余额之和除以月数。如果金融机构(网点)为当年新设,则存(贷)款平均余额为自其开业之月(含)起的每个月末的存(贷)款余额平均值。

本办法所称月末贷款余额,是指金融机构在每个月末的各项贷款余额,不包括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以及自上年度开始以来从其他机构受让的信贷资产。具体统计口径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及相关规定为准。

本办法所称年平均存贷比,是指金融机构当年的贷款平均余额与存款平均余额之比。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涉农贷款,是指符合《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银发〔2007〕246号)规定的涉农贷款,不包括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以及自上年度开始以来从其他机构受让的信贷资产。

本办法所称小微企业,是指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的小型、微型企业。

第六条 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工作,遵循政府扶持、商业运作、风险可控、管理到位的基本原则。

政府扶持,是指财政部建立定向费用补贴制度,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实现持续发展。

商业运作,是指金融机构按商业经营规律,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风险可控,是指金融机构在加大贷款投放的同时,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经营指标,控制相关风险。

管理到位,是指财政部门规范补贴资金管理,严格审核,及时拨付,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资金安全和政策实施效果。

第二章 补贴条件和标准

第七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政部门按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

(一)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

(二)村镇银行的年均存贷比高于50%(含);

(三)当年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余额占全部贷款平均余额的比例高于70%(含);

(四)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财政部门按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重复享受补贴。

第八条 补贴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规定的比例分担。东、中、西部地区的中央地方分担比例分别为7∶3、8∶2、9∶1。

第九条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可享受补贴政策的期限,分别为自该机构开业当年(含)起的3、4、5年内。如果农村金融机构开业时间晚于当年的6月30日,享受补贴政策的期限从开业次年起开始计算。农村金融机构开业超过享受补贴政策的年数后,无论该机构是否曾经获得过补贴,都不再享受补贴。东、中、西部地区划分标准按照《关于明确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意见》(财办预〔2005〕5号)规定执行。

第十条 对以下几类贷款不予补贴。

(一)当年任一时点单户贷款余额超过500万元的贷款;

(二)注册地位于县级(含县、县级市、县级区,不含县级以上城市的中心区)以下区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在注册地所属县级区域以外发放的贷款;

(三)注册地位于县级以上区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网点在所处县级区域以外发放的贷款;

(四)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在其所在乡(镇)以外发放的贷款。

第十一条 补贴资金于下一年度拨付,纳入金融机构收入统一核算。

第三章 补贴资金预算管理

第十二条 财政部根据全国农村金融机构当年贷款平均余额预测和规定的补贴标准,安排专项补贴资金,列入下一年度中央财政预算。补贴资金原则上在预算安排额度内据实列支。

第十三条 财政部每年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补贴资金,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规定转拨,由县级财政部门向金融机构拨付。

第十四条 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关于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做好本级财政承担资金的预算安排工作,并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第十五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拨付补贴资金后,及时编制补贴资金的审核、拨付和使用报告,经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审核后,于财政部拨付补贴资金后3个月内报财政部备案。

第四章 补贴资金的申请、审核和拨付

第十六条 金融机构按年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补贴资金。

第十七条 金融机构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规定的补贴比例,计算贷款平均余额和相应的补贴资金,向所在地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在县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以金融机构法人为单位申请;其他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以县级分支机构为单位汇总申请。

第十八条 补贴资金的申请、审核和拨付,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金融机构应当于下一年度2月20日前,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补贴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补贴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应当反映当年贷款发放额、当年存款和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申请补贴资金金额、村镇银行年均存贷比等数据。

不符合补贴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贷款情况表,包括但不限于当年存款和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等情况,作为今后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补贴资金的依据。

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金融机构的补贴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应当反映本机构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各网点的当年贷款发放额、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申请补贴资金金额等数据,并附银行业监管部门对该机构在当地设立网点的批复。

(二)县级财政部门收到金融机构的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

(三)县级财政部门向省级财政部门报送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包括金融机构的补贴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本县贷款发放和补贴资金情况表(见表2)和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等。

(四)省级财政部门对补贴资金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后,送专员办审核。

(五)专员办收到省级财政部门的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后,在3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并送省级财政部门。

(六)省级财政部门在5月31日之前向财政部报送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包括本省和各县贷款发放和补贴情况表(见表1及表2),并附专员办审核意见。

(七)财政部审核后,据实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补贴资金。

(八)省级财政部门收到财政部拨付的补贴资金后,在10个工作日内将中央补贴资金和本级承担的补贴资金逐级转拨。

(九)县级财政部门收到补贴资金后,在10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支付给金融机构。

(十)需经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转拨补贴资金的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在报经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5个工作日内转拨补贴资金。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金融企业财务制度,认真如实统计和上报本机构贷款发放和余额情况。每季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金融机构应当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本机构该季度每月的贷款发放额和月末余额等数据,作为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补贴资金的依据。

第二十条 地方财政部门对行政区划内金融机构的补贴申请工作进行指导,做好补贴资金审核拨付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对补贴资金审核拨付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反映,保证财政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第二十一条 专员办对辖区内金融机构贷款和各项监管指标完成情况认真审核,出具意见作为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补贴资金的依据。

专员办应当加强对补贴资金拨付和使用的监督检查,规范审核拨付程序,保证补贴资金专项使用。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不定期对补贴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对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作为调整政策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三条 金融机构虚报材料,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财政部门应当追回补贴资金,并按规定予以处罚。处罚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取消补贴资格、追回以往年度已拨补贴资金、通报当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

第二十四条 金融机构不执行国家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和不按时报送相关数据的,地方财政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暂不出具补贴资金审核意见,或取消其获得补贴的资格。

第二十五条 财政部门和专员办未认真履行审核职责,导致金融机构虚报材料骗取补贴资金,或者挪用补贴资金的,上级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追回已拨资金,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地方财政部门不按规定安排和及时拨付补贴资金的,上级财政部门应当督促其限期整改。未能限期整改的,上级财政部门可暂停或取消该地区享受政策的资格。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4年4月11日起施行,财政部2010年印发的《中央财政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10〕42号)同时废止。

附表:

1.省(区、市)金融机构贷款发放及补贴情况表(略)

完善金融机构编码管理的思考 篇4

目前, 该工作已基本完成金融机构编码体系基础框架的搭建, 并在加强金融机构监督管理力度、提升监管水平、促进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初见成效, 但基层央行在推动金融信息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表现

(一) 认识有待提高

基层人民银行对于金融机构编码的作用在认识上有待加强, 部分基层机构未能将金融机构编码与“两管理、两综合”相结合。

(二) 部门间合作有待加强

金融机构编码规范的推广应用工作, 在基层人民银行和基层金融机构主要由科技部门来推动和执行, 因此在推广过程中有待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合作。

(三) 宣传形式有待丰富

目前金融机构编码规范的推广应用主要是通过下发文件、通知, 信息传递渠道单一, 导致金融机构编码工作的信息扩展力和受众面受到影响。

(四) 分歧有待消除

1. 基层央行在金融机构编码管理方面应加强与证券、保险部门的合作, 避免证券、保险部门在金融机构编码推广工作中与人民银行存在分歧, 给金融机构编码的推广造成困难。

2. 加强与行内业务部门的沟通, 以消除业务部门在推广过程中的消极情绪等问题。

3. 加强宣传力度, 避免在推广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于金融机构编码的定位以及与其他编码的关系发生混淆。

二、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加强对基层的宣传, 不间断强调金融机构编码在工作中带来的方便之处, 提升基层人民银行的认识。

二是加强宣传力度, 采取多样化宣传手段, 扩大宣传范围和丰富宣传方式。

三是在基层央行中联合会计、国库、发行、科技、货币信贷等部门成立工作组, 共同推进金融机构编码的推广工作, 使金融机构代码成为接入人民银行网络、办理人民银行业务唯一的身份证和通行证。

档案管理办法-金融机构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的档案管理,完整、系统地保存公司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门类的档案,服务和促进公司各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地区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档案,是指中共中央、中共**地区区委、**地区人民政府、**地区财政厅及**各行政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等监管部门发布的,应由公司归档保存的各类公文,以及公司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参考利用价值、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二章 管理体制和任务

第三条 公司档案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综合办公室是公司档案工作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公司本部档案的管理,并对各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第四条 公司各部门形成的文件材料原则上由本部门负责立卷和归档,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公司各部门的档案定期向综合办公室移交保管。

第五条 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贯彻执行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条例和办法,制定并建立健全公司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

(二)管理公司各类档案,对公司各部门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并积极提供利用。

(三)对所保存的档案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做到案卷质量标准化,档案整理系统化,库房管理科学化,查找利用现代化。

(四)执行保密制度,防止档案失密和泄密,确保档案的安全。

第三章 档案的归档

第六条 公司各部门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办理完毕后,应及时归档和立卷,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准私自留存、销毁应归档的文件材料。

第七条 在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下简称OA系统)中,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对本部门办理中文件进行跟踪掌握,对办结文件及时进行归档。

第八条 档案归档范围包括文书档案、电子档案和实物档案。

第九条 文书档案包括文字材料、会计档案。

(一)文字材料:

1、上级党政机关、区直部门、各银行业务监管部门及其他相关单位发给我公司的各类文件。

2、公司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有关会议的文件材料。

3、公司各类会议的决议、记录、纪要等文件材料。

4、公司对内或对外的各种请示、报告、通知、批复等公文。

5、公司制定的章程及规章制度。

6、公司的综合性报告、专题报告、工作总结、内部刊物、简报和各种汇编资料。

7、公司的合同、协议、法律意见书、诉讼文书。

8、信托业务中发生的各种尽职调查报告、信托文件、交易文件、客户资料。

9、其他有参考、凭证作用的文件、资料。

(二)会计档案:

1、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2、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薄。

3、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4、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

第十条 电子档案包括电子文件、声像档案、数据库文件、计算机程序、OA系统档案。

(一)电子文件:指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字文件、表格文件等,归档范围参照文书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文字处理工具等,必要时同时保留文字处理工具软件。电子文件应以确保其真实性和不可改动性为原则确定保存形式。

(二)声像档案:

1、反映公司重要活动、大事件的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

2、上级机关领导和著名人物视察公司工作的重要声像资料。

3、公司组织或参加的重大文体活动、公务活动的照片、录音、录像。

(三)数据库文件:指信息处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管理数据、参数,及清算数据等。

(四)计算机程序:指使用的商用或自主开发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五)OA系统档案:指通过OA系统办理各项事务所形成的档案,依据OA系统中档案管理流程进行归档。

第十一条 实物档案包括锦旗、奖状、奖杯、奖品、荣誉证书、公司各种执照证书原件。

第十二条 档案归档时间

(一)每的文书档案,立卷须在次年六月底前完成,并向综合办公室报送。

(二)每的电子档案,公司各部门整理、归档完毕后,于次年六月底前向综合办公室报送,同时作好电子备份。

(三)实物档案在取得实物后,及时移交综合办公室。

(四)照片、录音、录像等声像档案由摄影者或承办单位整理并编写说明,及时移交综合办公室。

第四章 档案的整理

第十三条 档案分类

(一)按机构分类:将文件材料按其产生或承办部门分开。

(二)按问题分类:将文件材料按其反映的问题分开,及涉及若干问题的文件材料,应按其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分。

(三)按分类:将文件材料按其形成或针对的分开。不同的文件材料一般不得放在一起立卷,但跨的请示与批复,放在复文年立卷;没有复文的,放在请示年立卷;跨的规划、计划放在针对的第一年立卷;跨的总结、决算,统计,放在针对的最后一年立卷;跨的会议文件放在会议开幕年立卷;非诉讼案件放在结案年立卷;回顾及纪念性文件放在写成年立卷。

(四)按项目分类:对于信托业务的文件,按照项目分类并立卷保管。

(五)按客户分类:对于重点客户的项目,按照客户分类立卷保管。

(六)按期限分类:根据文书档案管理期限标准的规定,将文件按不同的保管期限分开,期限分为永久、长期(十六年至五十年左右)和短期(十五年以下,含十五年)三类。

1、凡是反映公司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公司建设和历史研究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列为永久保管。它主要包括:公司重要的决议、决定、记录、总结、照片和声像材料,处理重要问题形成的文件材料,召开重要会议的主要文件材料,重要的请示、报告、总结,综合统计报表,机构演变、高级管理人员任免的文件材料,上级党政机关及各有关监管部门发来的与本公司业务有关并要贯彻执行的重要文件。

2、凡是反映公司一般工作活动,在较长时间内对公司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长期保管。它主要包括:公司一般业务性的文件材料,一般会议的主要文件材料,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文件材料,上级机关及各有关监管部门颁发的与本公司业务有关的一 5 般文件材料,下级机关报关的总结、报告和统计表等文件材料。

3、凡是在较短时间内对公司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短期保管。它主要包括:公司一般事务性的文件材料,下级机关报送的一般工作总结、报告和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

4、会计档案保管期限按照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档案整理

(一)文件材料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排列,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应依序排列在一起,即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非诉讼案件结论、决定、判决性文件材料在前,依据材料在后。绝密文电单独立卷,少数普通文电如果与绝密文有密切联系,也可随同绝密文电立卷。其它文件材料依期形成规律和特点,按有关规定排列。

(二)声像材料应用文字标出摄像或录音的对象、时间、地点、中心内容和作者。

(三)归档文件材料应格式统一,质地优良,书写工整,声像清晰,符合归档规范和标准,禁用铅笔、圆珠笔、纯蓝墨水笔等字迹不牢固的工具书写。

第十五条 档案立卷

(一)立卷人应按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规律和便于利用的要求,进行系统整理组卷,编写页号或件号,填写卷内目录,卷内说明,案卷标题,注明密级和保管期限。案卷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软卷封面、卷内目录、文件、备考表、封底,以案卷号排列次序装入卷盒,置于档案柜内保存。

(二)立卷的具体步骤:

1、卷内文件材料的系统整理。检查调整案卷内文件材料,补充遗缺和清理重复或不需归档的文件材料。

2、进行卷内文件材料的系统排列。文件材料的排列要注意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和时间先后顺序。

3、编写页号。文件材料排列后,对卷内文件材料进行统一编写页号,凡是载有文字的页面,均要逐张编页号。页号位置在每页材料正面的右上角,背面的左上角。

4、制作卷内目录。卷内目录应包括文件的顺序号、文号、题名、日期、页号、责任人和备注,各项均应进行逐项填写。

“顺序号”----以文件排列先后顺序填写的序号,其顺序号应与放入文件盒内的文件先后顺序一致。

“文号”----文件制发机关的发文字号。

“题名”----一般照原标题抄录,没标题的可按文件内容概括出一个标题。

“日期”----文件形成的时间。

“页号”----每份文件的起始号,卷内最后一份文件需标明起止页码。

“责任人”----文件的创建单位或部门,即文件的署名者。没有责任者的文件,应考评清楚后填写。

“备注”----对卷宗内文件的变化作必要的说明。

5、填写备考表。备考表是附在卷内文件的最后,用以注释说明卷内文件状况(包括缺损、修改、补充、移出和销毁等),立卷人、检 7 查人、立卷时间均应逐一填写清楚。

6、案卷的装订。为了保护卷内文件材料和便于保管使用,装订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l)卷内文件的修整:对受损或不规格的文件材料(过宽和超长)进行修补和折叠;(2)拆除金属物(包括订书钉、回形针和大头针等);

(3)整理修齐后进行装订,一般用棉线三孔一线封底打活结的方法装订;

(4)案卷厚度适宜,应控制在1CM—2CM之间。

7、填写卷案封面。要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字体要工整、美观。

第五章 档案的保管

第十六条 档案保管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有适宜保存档案的库房、橱具和切实可行的档案“八防”(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强光、防高温、防虫蛀、防鼠咬)措施。

第十七条 库房内橱具排列要整齐一致,注意通风和调节温湿度。

第十八条 库房内严禁吸烟和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以及对档案保护不利的其它物品,做到专室专用。

第十九条 提高警惕,加强保密观念,出入库房要注意关门落锁,下班前要将门窗、照明及其它设备全部关闭。

第二十条 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核对,对字迹褪变、损坏的档案,应及时进行修补和复制。

第六章 档案的利用 第二十一条 档案人员要根据公司各部门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及时、准确、主动地为各项工作提供档案资料信息。

第二十二条 档案管理人员应编制必要的查找工具和参考资料,如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大事记等,便于查找和利用。

第二十三条 严格档案的借阅手续和制度。

(一)公司内部借阅档案资料。

1、借阅本部门工作范围及一般文件,应填写调阅登记薄,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即可借阅。

2、借阅非本部门工作范围或机密文件,须经部门负责人和综合办公室主管批准,方可办理借阅手续。

3、借阅档案资料,一般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

4、档案管理人员对超期未归还的档案要进行催收。

(二)外单位查阅档案,只能查阅非机密档案。必须持单位介绍信,经综合办公室主任或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可在档案室里阅览。特殊情况确需抄摘、复印或借出的,须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三)管理人员和查阅者,严禁在档案上涂改、勾划、剪裁和污损。查阅者不得对档案进行抽换、折卷、写注,确保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如有损坏、丢失档案的,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第七章 档案的鉴定、销毁和移交

第二十四条 档案的鉴定工作,由综合办公室和有关业务部门组成鉴定小组,对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文件进行登记造册,经分管领导批准后销毁。

第二十五条 档案销毁报告和文书档案鉴定清单,要组卷归档永久保存。

第二十六条 档案的移交

(一)机构撤销、合并、分设,必须将原有的全部档案进行认真整理,不得分散。按有关规定,从有利于工作出发做好移交。

(二)永久保存的档案,在公司保存二十年左右,连同案卷目录和有关检索工具、参考资料,一并向**地区档案馆移交。

(三)公司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

第八章 罚则

第二十七条 各部门因未严格执行本办法而造成不良后果或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的,公司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九章 附则

金融机构管理 篇6

【关键词】金融机构;人文关怀;管理理念

一、基层金融机构实施“人文关怀”管理理念的必要性

1.实施人文关怀是实现基层金融机构内部和谐的必要手段

员工是推动业务发展的主体,如果员工在工作中的个人利益得不到保障,员工心里缺乏归属感、成就感和认同感,必将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当前伴随着金融产品的日益同质化,业务经营竞争的日趋白热化,银行业员工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员工更容易产生消极、抱怨等负面情绪。如果人文关怀不到位,这种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消除,必然导致士气低落,工作无法推动,进而阻碍经营业绩、创利能力的提升。

2.实施“人文关怀”管理理念是金融机构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经营效益的提升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个企业经营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企业有效实施人文关怀的前提条件。人文关怀是解决影响员工“幸福指数”的工作和个人问题,是企业追求效益的目的之一。“人文关怀”管理理念,将经济实力的提升与员工工作主动性及全员凝聚力的提升有效结合,必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整体形象。

二、当前金融机构人文关怀工作存在的不足

1.基层员工工资待遇不高,工作生活环境较差

当前基层员工工资待遇不高,为提高生活水平,员工容易想其他事、干其他事,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个别员工甚至走偏门、走歪路,参与民间融资、非法集资等违法违纪活动。员工违纪行为不仅影响员工个人、家庭生活,也阻碍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此外,基层员工特别是偏远乡镇网点员工工作生活环境较差,食堂及住宿条件设施相对还较落后,乡镇网点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较为匮乏,员工的幸福指数不高。

2.员工工作压力增大,缺乏相应心理疏导机制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员工业务营销的压力日益增大,面对的困难也更为艰巨。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员工有时工作找不到方法和途径,营销业绩提不上去,导致收入及生活水平不高,就很容易产生消极、抱怨等负面情绪,但目前基层金融机构对员工相应的心理疏导机制却不健全,员工的倾诉渠道还不畅通,有效化解员工负面情绪的措施还很苍白。

3.员工职业晋升通道较窄

青年员工职业晋升诉求较高,但基层行由于人员压力,部分青年员工在一线同一岗位待的时间太长,不能得到综合锻炼,往往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丧失斗志,甚至产生对现任岗位、对本行的种种不满。在职业发展受阻的情况下,青年员工辞职、跳槽的现象与以往相比明显更为频繁,严重影响到基层金融机构后备人才的储备和队伍的稳定性。

三、实施“人文关怀”管理理念的途径

1.深化民主管理,大力推行公平正义

一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薪酬分配向基层倾斜力度,适当提高柜员岗位等级,对业绩优良、工作敬业的低学历、工龄长的柜员适当提高薪酬等级。二是领导带头作公道正派的表率。坚持不论亲疏,“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使员工看到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将全行员工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踏实干事上来,让全行员工始终保持昂扬进取的干劲和心态。三是完善干部选拔制度。在干部选拔上,切实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过程公开、结果透明,促进和保障人人权利公平、机会均等、规则公平,固化“关系不用找、干部不用跑”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机制。

2.根植合规理念,杜绝员工违规

一是强化内控管理。构筑全面风险管理平台,从员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入手,持续开展有效的合规风险培训和教育项目,强化员工合规教育培训,深化员工对合规政策、合规职责、合规意识精神实质的理解,使合规观念深入每位员工内心。二是加强信贷管理。强化对每一笔授信业务的动态监管,健全信贷业务责任约束机制,严防员工利用办贷职权跨越雷池违规操作,不给员工违规犯法的机会。

3.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家园文化氛围

一是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从狠抓“三小五小”建设、关注员工身心健康、体察员工生活疾苦等方面全面实施关爱行动。二是强化感恩教育,增加员工的企业归属感。把員工个人努力、个人贡献和银行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以达到企业文化、企业利益与员工个人文化、个人利益的趋同、和谐,增强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三是关心青年大学生员工的成长。为员工规划好职业生涯,建立起重视基层、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用人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员工愿意扎根基层。四是关心员工文化娱乐生活,陶冶员工思想情操,增强员工团队意识,提升员工向心力、战斗力。

4.激发正能量,营造创先争优氛围

农村金融机构拨备管理问题初探 篇7

拨备是金融机构在日常管理中, 对风险投资和预期损失做出估计、而预留出的准备资金, 它直接反映了该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质量和经营水平。一个银行在日常管理中肯定会要发放贷款, 而发放贷款就会产生呆账和坏账, 应对这些不良贷款而提取的准备资金就是拨备。一般情况下, 反映拨备的重要指标是拨备覆盖率, 即提取的不良贷款准备金与发生损失或者可能发生损失贷款的比例 (包括关注贷款、可以贷款和损失等) 。按照通俗观点, 拨备覆盖率达到100%是相对比较完善的, 而达到150%则是更加谨慎的一种做法。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属于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部分, 当然也要提取拨备, 以抵御经营风险, 但由于自身的特性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不足。

(一) 拨备总体水平处于偏高趋势

近年来, 国家队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各项制度越来越完善, 贷款的发放逐渐规范化。尤其是最近几年, 农村金融机构采取一些有利的措施, 加大了对贷款的审核力度和清理力度。在这种情况下, 不良贷款应该呈下降趋势, 不管是呆账还是坏账, 其数量和比例都在不断下降。根据相关理论, 农村金融机构提取拨备的额度、以及拨备覆盖率都是应该减少的, 但事实却非如此, 拨备覆盖率呈现出来的特点确是总体趋势单边上升, 据有关资料显示, 大部分金融机构拨备覆盖率已经超过100%, 还有的接近了200%, 甚至还有少数已经到了300%甚至更高。相对于农村整体金融环境,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

(二) 拨备计提水平总体还有具有一定差异

我国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的拨备覆盖率都在100%—200%之间, 但是还有仍有一部分高于200%, 也有低于100%的, 总体上看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平。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中, 有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 也有不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 而根据银监会相关文件规定, 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拨备提取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前者按照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计算拨备, 而后者则按照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的方法计算, 而且按照规定, 机器的比例也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 拨备较高会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 是一种稳妥经营的做法。但是, 高的拨备计提会使自身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拨备覆盖率上升, 相当于金融机构附属资本增加, 其他核心资本会相应下降。农村金融机构虽然数量众多, 但资本实力较小, 其资产总额只占全部银行业资产总量的10%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 高的拨备覆盖率的确对其经济效益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 农村金融机构拨备制度欠缺

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众多, 但大部分在县城和农村, 在管理上、制度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在不断加强, 制定了种种措施和手段, 各方面的工作也在不断规范化, 但毕竟和其他银行相比较还是具有议定差异。比如说在拨备管理方面就没有形成严格规范的制度体系, 对贷款风险识别机制、贷款损失概率统计分析制度、准备金评估机制以及贷款核销制度等, 都是很完善, 缺乏一整套系统的工作体系, 甚至说在一些方面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在这种情况下, 农村金融机构就很难形成严格规范的拨备管理制度, 直接导致管理的不到位。

(二) 贷款拨备政策上的分歧

农村金融机构在日常工作中, 都要遵循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 严格的说, 而这在许多方面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比如说计提拨备, 都是要求抵御风险、稳健经营。但是, 目标虽然一致, 但毕竟二者属于两个不同的准则, 在工作要求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来。会计规范强调净损益贷款损失拨备必须涵盖该段时期内的已实现损失, 拨备计提必须以损失事件的实际出现为条件。而监管机构强调的是对银行资本的监管, 重点考虑防范银行破产的风险, 因此对预期损失也考虑进去, 根据该原则也要计提拨备。

(三) 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实力和经营特点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 农村金融机构遍布县城和农村, 数量非常多, 几乎占到我国金融机构总数的90%, 但资本实力却很小, 只占1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 农村金融机构当然会首先考虑稳健经营, 因为受实力限制, 它们很难抵御大的风险, 拨备偏高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 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相对简单, 主要靠借贷为主, 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较, 发放贷款就成为最关键的资产业务, 因此对贷款产生的损失就会更加注重, 多提一些拨备会被认为是一种稳妥保险的方法。

(四) 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整体偏低

目前, 我国一些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 一般都是要求本科学历以上, 甚至还有的要求是研究生毕业, 这种高学历的门槛当然会提升整体人员的素质。但是在农村金融机构, 人员素质还是存在层次不齐的现象,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水平仍然是难以达到业务要求。比如, 对风险识别不到位、或者说存在偏差, 对拨备的概念缺乏专业化概念, 认识较为模糊, 在各类分析和计算上有时候也是千差万别。这种非专业化的管理和工作方式, 肯定不会对拨备计提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于是在稳健经营和经济效益方面, 前者往往成为首选, 较高的拨备覆盖率就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三、相关建议对策

(一) 加强政策方面的保障, 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降低拨备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较少金融机构的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 如果该问题解决了, 为不良资产计提的拨备也就会随之下降。目前, 农村金融机构的呆账坏账还是处于较高水平, 政策因素、自身管理水平都是形成的原因, 减少不良贷款首先要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通过立法和政策文件形式加以保障。近年来, 针对该问题国家相继下发了一些书面文件, 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尤其是在一些领域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以立法形式加以约束, 形成强有力的强制性的保障。同时, 还要加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信用担保体系完善, 不良资产自然会下降, 拨备计提也会随之减少。在这方面, 我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尚未形成科学的农村融资担保体系, 应结合实际情况, 加强信用担保机构和配套机制的建设。

(二) 加强农村金融机构拨备管理制度的建设

一个良好的拨备管理机制涉及很多方面, 包括准备金评估、风险识别、贷款核销、统计分析等, 只有这些机制完备和成熟了, 才有可能形成科学良好的拨备制度。而做到这些, 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花费大的时间和精力, 既要在管理上下很大功夫, 也要借鉴参考其他金融机构的做法, 其中管理者的意志和工作方法起着很大作用。最重要的, 国家有关部门要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 给予指导和帮助, 加大对其的管理, 必要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值得一提的是, 在遵循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方面, 农村金融机构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对是否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方面, 也会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所以, 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 尽快出台更加合理的政策, 使其尽快形成合理的拨备制度和相对完善的运行体系。

(三) 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的建设

目前, 农村金融机构资本实力较小, 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 这也是影响自身不良资产、导致较高拨备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 也应从自身入手,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 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实力较差, 这是客观环境所要求的, 也是符合农村金融发展需要的, 但是可以想办法增强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 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稳健经营的关系, 自身各方面的机制成熟了, 运行自然顺畅, 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会增强。其次, 尽快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管理人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强化对拨备问题的重视, 加大管理力度, 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引进一些高端人才, 充实自己的力量和队伍, 在风险识别、准备金评估和统计分析方面的业务技能大大提高, 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拨备管理能力。

摘要:拨备计提反映一个金融机构风险抵御情况、稳健经营的重要信息。农村金融机构有着自身的特点, 存在拨备偏高、水平不一致等特点, 本文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建议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拨备

参考文献

[1]王彦平.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拨备问题探析[J].学术纵横, 2010 (02) .

[2]蔡军, 杨丽荣.拨备偏高, 影响经济效益[N].农村金融时报, 2016, 4, 4.

浅谈金融机构研发环境安全管理 篇8

为建设信息系统, 多数金融机构均建立了自己的研发环境, 并存储了部分生产数据以及系统建设过程文档及成果等重要信息, 且目前多数金融机构系统建设模式大致包括外包式、合作开发式、自己研发三类, 研发人员组成结构复杂, 为做好该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 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控制研发人员对此类重要信息的使用及传播, 以减少数据及信息系统泄密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研发环境安全管理措施

1. 制度管理

(1) 通过建立涉密事项目录明确信息科技工作秘密事项。主要包括各信息系统存储的客户信息、生产数据;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风险防范策略、网络规划及网络访问控制等策略;机房配置信息、安全措施、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及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相关资料;各信息系统技术架构、技术实现方式、安全架构、安全技术情况、软硬件配置情况及配置参数;各信息系统应用程序及源代码、设计文档、开发文档、管理员用户级口令;各信息系统、设备及服务的招投标文件、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资料。

(2) 通过建立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外包人员管理制度、外包人员保密协议加强人员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安全技能。

2. 网络安全管理

通过建立独立的研发网络环境, 利用网络隔离方式, 实现研发环境网络与互联网以及生产网络的物理隔离, 有效防范从外部网络针对内部网络的攻击入侵行为和病毒破坏等;有效防范研发人员直接从研发环境直接登录生产环境获取生产数据及客户信息等。

3. 利用信息管理工具进行安全管理

(1) 通过建设桌面安全管理系统严格控制研发环境计算机设备接入、移动存储使用等。以我社为例, 所有接入研发环境的均为统一分配计算机, 且必须安装桌面安全管理系统, 桌面安全管理系统由Symantec SEP、Symantec Altiris、中孚移动存储设备管理三部分组成, 其主要功为收集和查询桌面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 监控桌面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变更;通过防病毒、防间谍软件、主动威胁防护、网络威胁防护等多种安全防护功能, 全面保护桌面计算机的安全;对Windows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各种漏洞及时安装相应的补丁, 增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内网外联管理, 能够及时发现并阻断内网桌面计算机违规外联行为;对桌面计算机运行的软件进行统一监控、管理, 禁止运行违规软件;对移动存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所有移动存储设备必须进行注册授权后才能在内部网络中使用, 并且经注册的移动存储设备无法在外网中使用, 做到专网专用;能够检测接入网络的计算机是否满足设定的准入条件 (例如是否安装桌面安全管理客户端、病毒定义和系统补丁是否更新等) , 并阻止非法计算机接入网络。

(2) 通过建设审计系统加强研发人员对研发环境访问控制。为加强研发环境安全管理, 我社建设了审计系统, 通过系统对不同用户可以设置不同访问资源策略, 实现研发人员仅可对项目所用资源的访问, 同时管理人员能够依靠审计系统的权限操作, 命令复核等, 按照行业标准做到对操作行为的事前控制、事中监控、事后审计机制, 最终实现规范操作管理、规避操作风险的建设目标。

4. 人员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组织开展保密教育培训, 在对保密常识、技能等应知应会知识进行培训基础上, 结合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加强对信息科技保密知识培训, 结合专项检查活动, 进一步规范研发环境资源使用。

三、总结

目前信息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破坏行为, 包括外部网络针对内容的攻击入侵行为和病毒破坏等;

(2) 大量信息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问题, 包括违反规定的计算机、打印机和其他信息基础设施滥用, 以及信息系统违规使用软件和硬件的行为。

(3) 知识产权和内部机密材料等信息存储、使用和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存在可能的威胁, 其中尤其以信息的保密性存在威胁的可能性最大。

金融机构管理 篇9

一、存在问题

(一) 金融机构编码工作过于集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县域经济的逐渐壮大, 许多金融机构在县 (市) 甚至下辖乡镇都设有分支机构, 区域性法人金融机构 (如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 也在不断增加。以广东省江门地区为例, 截至2015年8月底, 系统中江门辖内共有1 017个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其中县 (市) 金融机构共504个, 占比49.56%, 且占比呈日益上升趋势。而《规定》明确指出, 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的原则是“统一管理、分级维护”。目前, 系统由人民银行地级市以上机构负责管理, 县 (市) 支行没有相应的管理维护权限, 地市中支管理员维护工作量不断加重, 给实际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目前, 系统的机构信息仅对人民银行地市以上机构及二级以上的金融机构开放管理和查询服务, 大部分金融机构没有使用权限, 无法实时查询本机构信息。系统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 极大影响了金融机构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金融机构信息管理工作流程繁琐。根据《规定》要求, 金融机构信息新增、变更、撤销等, 须向人民银行填写申请书及提交有关资料复印件及证件原件, 其中纸质申请书需申请机构及其直属上级机构盖章, 经人民银行录入、审核、审批, 随后由人民银行发放有关金融机构信息变动的通知书。因金融机构信息变更频繁, 流程繁琐, 且都采用传统方式根据纸质资料进行系统信息的维护, 给金融机构及人民银行带来很大的工作量。目前, 金融机构所报备的申请资料及人民银行回复的有关通知书全部采用纸质方式, 自2009年向金融机构推广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以来, 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共收到近4 000份申请资料, 同时发放近4 000份通知书。每份申请资料一般有6页, 现一共超过两万页的纸质资料。这些纸质资料的收集、保管工作量大, 查询也比较困难。

(三) 金融机构编码信息与外单位信息共享的问题。根据《规定》要求, 金融机构的新增、变更、撤销, 须向人民银行提交相应的申请表及金融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料进行报备。其中, 金融许可证由银监会颁发, 营业执照由当地工商局颁发。目前, 人民银行可以通过银监会官网下载导出金融许可证数据, 再与系统数据进行比对。但银监会的金融许可证数据无法直接与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对接, 人民银行无法实时掌握金融机构的金融许可相关信息。与政府工商局关于金融机构的营业执照有关信息的共享, 各级人民银行暂都不能实现。

(四) 金融机构编码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 人民银行已有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 (ACS) 、反假货币系统、货币信贷统计以及征信管理等重要应用系统中采纳金融机构编码。但总的来说, 金融机构编码在人民银行的业务系统还未广范采纳, 机构编码的应用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各金融机构在不同程度上虽也有将金融机构编码加以应用, 但还须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编码在本机构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范围。

(五) 金融机构代码证的保管问题。2014年9月4日, 人民银行决定面向全国启动《金融机构代码证》的发放工作, 为金融机构编码体系提供一个有形载体。随后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机构代码证管理办法》 (试行) , 但在该管理办法中, 未明确机构代码证如何保管, 有的由各级金融机构分别保管, 有的由其上级机构统一专人保管, 因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 且各个金融机构对此重视程度不一, 导致部分金融机构甚至出现遗失机构代码证的现象。

(六) 对金融机构信息管理工作及代码证重视不足。目前, 各金融机构在办理业务时没有明确要求出具金融机构代码证, 因此金融机构代码证的有无不影响金融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 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对此证件重视不足。各金融机构信息变更后, 须在变更后7个工作日内向人民银行提交变更备案表进行报备, 但常出现逾期报备的现象。

(七) 金融机构编码和金融机构代码证的覆盖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目前, 人民银行已在系统中对存款类银行机构、保险业、证券业等进行注册, 但截至目前为止, 人民银行只对存款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金融机构代码证, 其他已在系统中注册并取得金融机构编码的金融机构如保险业、证券业、小额贷款公司等还未发放机构代码证, 其他如典当行、小微金融机构等未在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中注册, 且无机构编码。

(八) 《规定》与系统不匹配, 亟待修订。自2009年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应用以来, 该系统已多次升级, 但《规定》一直未更新, 在进行金融机构信息管理工作时, 还是沿用《规定》执行, 系统升级后的有些功能形同虚设, 未充分加以应用。

(九) 相应的处罚措施不力, 监管难以实施。根据《规定》, 对金融机构未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机构信息管理工作, 只提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或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并没有明确处罚依据和责任追究手段, 因此, 基层央行在进行金融机构编码管理工作时, 难以有效落实相关工作。

二、问题建议

(一) 金融机构编码工作进行放权管理。建议将金融机构编码工作的管理维护权限下发至人民银行县 (市) 支行和各级金融机构, 增加人民银行县 (市) 支行和各级金融机构访问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权限, 各级金融机构可随时掌握了解系统中信息。

(二) 建议精简优化金融机构信息管理工作手续及流程, 且对资料实行电子化管理。简化手续, 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申请报备时, 建议统一由当地的主管机构办理而不是各个分支机构分别办理;在报备的申请书中建议只需申请机构盖章即可而不需上级机构盖章。在审批流程方面, 对其进行优化, 建议由金融机构负责本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内部信息的新增、变更、撤销等的录入工作, 并在系统中提交申请资料的电子版, 由各级人民银行根据系统中的电子资料分别进行审核和审批, 并在系统中发放电子版通知书, 实现一键化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且彻底解决纸质资料保管、查询的难题。同时建议开发金融机构代码证网上证书系统, 实现线上发放金融机构代码证的电子证书。

(三) 整合有关信息。目前, 人民银行可从银监会官网获取金融机构的金融许可信息, 并与系统信息比对。但还须继续加以改进, 建议将银监会的有关系统与人民银行的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对接, 对接后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即可实时掌握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中与银监系统中不匹配的地方并及时跟进。在金融机构营业执照信息共享方面, 各级人民银行须积极与当地地方政府信息合作, 实现信息共享。

(四) 进一步拓展金融机构编码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研究。目前人民银行已率先在信息系统建设如征信管理系统中采纳金融机构编码, 但还需要继续开展金融机构编码的应用研究, 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编码的作用,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业务实践, 加大金融机构编码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研究。各级金融机构也要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编码在本机构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范围。金融机构各分支机构自建系统, 也应在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和新型业务拓展过程中积极采纳金融机构编码。未来各级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要以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为基础, 探索研究数据综合利用。

(五) 明确金融机构代码证的保管办法。建议人民银行在制度中规定统一规范的保管方式, 实行责任到人, 明确分工, 便于规范管理。

(六) 加强宣传引起金融机构的重视。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 对金融机构编码工作动态、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及时组织有针对性的宣传, 可以采用文件发布、视频或现场会议等多种方式, 开展宣传活动, 达到宣传效果。同时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要加大培训力度, 除做好行内培训外, 还要重点做好面向金融机构等有关单位的培训。

(七) 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编码和金融机构代码证的覆盖范围。逐步向存款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外的如保险业、证券业、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发放金融机构代码证, 同时将如典当行、小微金融机构等纳入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

(八) 完善《规定》。修订完善《规定》, 将《规定》与系统进行接轨。首先, 系统中的信息项如机构电话、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办人、经办人电话等, 须在《规定》中的有关申请表增加这些信息项。另外, 对于不同重要级别的机构信息变更, 可要求提供不同的资料, 如金融机构变更金融机构分类、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则须提交有关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而其他信息如机构电话、经办人、经办人电话、邮箱地址等, 可以不需要提供有关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只需要提供加盖公章的《变更申请书》即可。其次, 根据系统对流程进行优化, 如系统中金融机构用户可以录入其机构的新增、变更、撤销信息。

(九) 加强监管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更好地进行金融机构信息管理工作, 建议由总行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 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为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对此项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管力度, 将金融机构编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项目纳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同时, 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也可依据总行《规定》制定本单位的金融机构编码工作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金融机构信息管理规定[Z].中国人民银行.2010.

[2]郭崇.金融机构编码的扩展应用建议[J].中国金融电脑, 2014 (10) :69-70.

金融机构管理 篇10

一、财务费用管理在金融机构中的重要意义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是集风险与收益并存的一种经营服务方式,其主要特点在于风险与收益共同存在。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金融经济在表面上处于风平浪静的状态,但其实质还存在很多波动,其中的风险更是不可抗拒。作为金融机构发展的基础,财务费用管理的有效改善与创新,不仅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进行风险的规避,同时还能为金融机构进行成本的合理规划,稳定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提高金融机构的发展优势,帮助金融机构降低费用上的损失,更好地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当然在金融机构不断发展的同时,财务费用管理也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与优化的方面,需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财务费用管理进行更好的改善,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促进金融机构的成熟。

二、财务费用管理现状

(一)财务费用管理意识不足

很多金融机构的财物费用管理问题都存在管理意识不足的现象。对于金融机构来讲管理意识非常重要,同时管理意识也是影响金融机构发展以及财务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意识不仅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是管理水平的提升的重要推动。对于管理意识而言,不仅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不断的改善,同时还需要与金融机构的发展相协调,以防出现严重的财务费用管理问题,导致金融机构财务瘫痪,或是出现更严重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财务费用管理过程中,大部分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的认识上不够高,管理理念不够强,不能全面的掌握财务信息的变化以及市场的发展,导致在财务管理上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金融机构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在现有的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优化与完善,更新财务费用整体管理理念,实现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强大。

(二)财务费用规划不合理

在财务费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严重超支的现象,对于金融机构来讲财务超支原属正常现象,金融机构主要经营业务包含对于财务的运筹,但如果不能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安排,财务超支现象会严重阻碍金融机构的发展与进步。在实际的经济管理运行中,财务严重超支,已经属于金融机构发展的通病。其中造成财物严重超值的原因有很多,不仅包含财务费用管理过程中资金的筹集、金融机构的经营运行、各种税负以及各项费用等支出,还包含各种金融业务运行费用。金融机构业务种类繁多,因此在管理上难度非常大[1]。特别是各种金融业务宣传的花费等已经严重超出了金融费用的承受能力,加之各种员工的薪资酬劳,导致很多金融机构难以筹划。各种支出费用原因堆积在一起,引发金融机构无法正常运行出现经济危机。

(三)财务费用信息不准确

在金融机构的财务运行过程中,因为金融机构业务种类比较多,因此在很多时候存在手续代办或是业务代办的现象。其次,因为金融机构部门比较多,并且在类型上无法统一,很多时候都是采用合同工的形式进行业务的办理。但是因为在管理制度上以及各种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经常出现资金储集过于随便,甚至出现严重的违规操作行为,导致财务信息不清晰,不合理[2]。并且在金融机构财务运行中,基本都是根据已完成的金融业务为依据进行核算,这样的核算方式经常会引起金融机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等方面的核算不真实,或者账务的分期摊销等方面出现推迟,很多方面集中起来最近融机构的发展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不仅在账务处理上不够真实,还会导致金融机构财务成本受到威胁,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财务机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的改善与优化。

(四)财务费用管理能力不成熟

很多金融机构在进行财务费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因为管理能力不足导致在管理上出现问题,严重阻碍金融机构的发展步伐。对于金融机构中财务费用管理能力不足现象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是在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尤其是在财务费用管理的内部控制上,因为很多规定缺少一定的依据,与市场发展不协调,经常背离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样的现象不仅会导致财务费用管理不够完善,还会出现管理过于随意的现象发生;其次是在管理人员上能力与素质不高,对于财务费用知识掌握的比较少,缺少一定专业的培训,在专业素质上比较差,不能很好的进行财务管理;最后是在管理工具以及管理系统上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于财务费用中的成本核算方式不够恰当,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发展与进步。

三、金融机构财务费用优化改善措施

(一)提高管理意识与管理制度

在变化多样的经济发展中,需要针对金融机构本身财务费用管理的需要,不断进行管理意识上与管理制度上的完善与提升,更好的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壮大。在创新的基础上,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积极参考优秀的财务费用管理案例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认识上的提升,强调管理意识的重要性,制定适当的管理方案,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在原有的管理活动基础上,不断完善各种财务运行活动,将管理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实现[3]。在不断改善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上的优化,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与责任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在2管0理16上的年各第种1职2责期。下完善旬预刊算编制上的规定以及各种标准,时清晰明代了(的总掌第握各64种6财期务)费用中的专项费用管理以及额外费用的T控im制e,明s确经济责任,推动财务费用管理的优化。对于各种财务费用的使用项目以及流程进行管理,明确财务项目规范上的规定,优化各种财务项目的处理方式,将其中的各种活动、财务事项等使用的费用进行具体详细的审批,对其中的权限进行详细的控制,即使进行账务的上报以及登记,更加科学合理的运行每一项财务管理内容,保证财务费用管理的完善。规划详细的财务费用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严谨的制度考核,保证在优化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全方面的进行财务费用管理创新,提升在金融项目上的保证,更好的促进财务费用管理上的完善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财务控制

在金融机构的发展运行中,财务费用的管理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其中财务费用管理的内部控制,更是对金融机构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发展基础要求下,需要更好的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对财务运行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金融活动正常开展以及顺利运行。因此,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在自我优化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发展的方向以及自身的需要更好地完善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的内部控制。在进行改善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金融机构熟悉的掌握自身财务费用管理的各种财务事项,其次需要根据实际的财务管理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财务岗位,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正规的金融机构,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借鉴一些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积极实施财务费用的综合性管理。其中主要包含对计划以及各种财务资产等管理活动的集中,将各种经济事项进行统一调配,利用这样的方式逐渐实现对金融机构的经济运行全面监督审查,同时根据实际的经济业务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与协调。当然在进行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在岗位上你及各种植物上的相互分离,因为在岗位上的不同导致在经济费用管理上存在不同的职责,需要更好的,更加清晰的规划岗位职责,及时掌握管理人员在不同管理职责上的各种财务权利,在不断行使管理权利的基础上,需要明确自身的义务以及责任。这样的管理方式在财务费用管理内部的关键岗位上,以及各种控制上更是非常需要。根据不同的金融岗位以及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内部的设置,需要建立相应的审查中心,以及监督核算部门,利用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趋势,相互之间彼此制约与促进,形成一种平稳的发展局面。只有不断的优化内部运行以及财务控制,才能逐渐实现对财务费用的管理,更好地激发出财务费用管理部门对金融机构发展的作用,科学合理地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与成熟。

(三)提升成本核算加强支出控制

金融机构属于新兴的金融发展方式,在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中,包函多个金融部门,其中的金融业务更是五花八门,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金融机构在收支成本核算上,以及各种费用支出上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不仅严重阻碍到金融机构的正常发展,对于金融管理更是影响非常大,需要不断优化与完善,才能更好的实现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于财务管理费用严重超值问题,需要进行更加有效的科学的规避。为了更好的调解金融机构中财务费用上的严重超支问题,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个个财务管理部门严格的按照财务规定的实际报账具体流程进行实时报账。其中主要包含财务管理的审核人员根据财务人员编制的具体财务预算为主要依据,进行使用费用的报账,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的费用支出以及各种额外开销进行详细的审查,一定要保证其中各项费用的使用在相关制度规定范围之内,只有确认各项金融经济业务符合实际的金融经济制度规定,才能给予批准,进行使用款项的发放。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各种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会计核算金人员制融定详细的会计核算准则,保证财务人员在N进O行.财1务2处,2理01期6i间n,a能n够ce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C财um务u事l项at得iv到et批y准N之O后.6,4需6要)财务人员详细记录到会计科目中,在进行会计科目的记录期间,还要求财务的监督核算工作人员,积极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保证各种费用的使用以及支出等有据可循,及时进行核算监督,建立完善的费用支出以及使用标准供工作人员参考,更好地实现支出的管理与控制。与此同时,上文中提到在很多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信息不真实或是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严重影响到财务费用管理的运行,同时对于金融机构的经济决策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提升成本核算以及控制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会计信息核算以及会计信息核对,能够真正的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更好地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制定。需要不断提升会计人员自身的工作职责,更好地保证会计人员能够真正做到坚持会计准则以及财务管理的内部管理需求进行会计信息核算与登记,同时在登记之初,需要详细认真的进行各种会计凭证以及会计数据的核算,清晰地掌握其中的财务使用情况以及发生时间等,在保证准确无误之后进行及时登记,登记期间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在此之后,还需要将其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以及各种金额等资料进行完整保存,保证在日后进行信息数据核算期间,能够有真实的数据依据,能够更好的确保数据的真实无误。相关的会计监督人员还需要对各种费用支出,涉及的各种利息以及佣金等进行定期的排查,方便在以后的审计或是结算期间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四)提高管理水平与人员素质

在进行财务费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水平以及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不断优化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的基础上需要对这两方面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提高。建立专业的高素质管理团队进行专业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财务费用管理机构正常运行,才能不断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加大对相关法律宣传力度,积极普及相关财务管理准则以及各种管理费用要求,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在管理上的责任意识,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于法律的认识,积极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专业训练,在加强专业只能训练的基础之上,不断提升素质方面的训练,与此同时还需要提升,财务费用管理人员对于市场经济的评估与预测能力。在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实现计算机水平的创新,拓宽在人才招聘上的渠道,尽力建造一个集会计、银行、证券、保险、管理等于一体的多样化管理团队,尽量做到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机构是现在市场经济发展下重要的产物,同时对我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财务费用管理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具有核心促进作用,需要针对具体的金融机构发展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更好地实现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

摘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成熟。对于金融机构来讲,良好的财务管理状况以及费用优化方案能够更好地提升财务费用的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财务费用管理水平对我国的金融机构发展壮大非常重要,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财务费用,金融管理手段,更好的优化财务费用管理绩效。但是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对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进行更好的优化,这样才能稳定金融机构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金融机构中财务费用的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关完善措施。

关键词: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问题,优化方案

参考文献

[1]陶晓峰.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财务管理策略[J].企业经济,2010,05:142-144.

[2]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科自测试题及参考答案[J].财务与会计,2010,08:40-80.

上一篇:深部煤层下一篇:影视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