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2024-07-29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精选十篇)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篇1

汉语修辞是中华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地域文化特点与汉族人民传统的道德观念、独特的宗教文化、古老的风俗习惯等都对汉语修辞产生了重大影响, 并对其自由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上制约。所以说, 修辞手法除了是一种修辞方式外, 还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认知方式。江南认为:“在思维方式上, 古人是把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 知、情、意是处在一种未分化的状态。在中国传统的认知方式中, 情感因素往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影响了思维的整个进程与方向, 使认知活动变成了一种主体意向性活动”[1]。确实, 中国的传统思维中意向性特点对汉语词汇、语法、修辞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譬如汉语词汇具有十分浓郁的感情色彩, 修辞格有更强烈的情感表现性。后人不仅可吸收沿用古人的思想文化精华, 还可以从中窥探着古代汉族祖先在当时的种种自然、人为、生产力种种条件的制约下带有不同时代特色的精神世界。

根据传到今世的古籍资料, 我们不难发现, 但凡古代公文中的名篇佳作, 几乎都在这几方面下足了功夫。

一、言辞贴切, 用典得当。古代公文绝大部分都是官方文书, 适用场合严肃正式, 其收受对象大多地位尊崇。言辞贴切, 合理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是公文语言运用最基本的要求。先秦李斯的《谏逐客书》就是一典范。《谏逐客书》开篇即细数了历史上客卿对秦做出的贡献。说秦穆公“西取由余于戎, 东得百里奚于宛, 迎蹇叔于宋, 来丕豹、公孙支于晋”秦穆公重用了这五个并非生长在秦国之人, 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 使秦称霸西戎。而“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 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 举地千里, 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 拔三川之地, 西并巴、蜀, 北收上郡, 南取汉中, 包九夷, 制鄢、郢, 东据成皋之险, 割膏腴之穰, 遂散六国之众, 使之西面事秦, 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 废穰侯, 逐华阳, 强公室, 杜私门, 蚕食诸侯, 使秦成帝业。”秦能一步一步强大至此, 离不开几代帝王们对客卿的信任与重用。同时李斯也点出如果秦王驱逐客卿, 将会使天下的有识之士裹足于秦这一严重后果。全文多个小主旨围绕一个总的主旨, 层次分明, 态度明确。[2]言辞婉转但信念坚定, 给秦王留足了台阶。在秦国宗室大臣已经获得秦王“驱逐客卿”的同意之后还能力挽狂澜, 使秦王改变圣意并且更加的信任重用客卿。真真是将公文的语言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

二、“文约为美”。公文写作的文体要以实用为目的, 简洁而精练。从古至今, 政治辞说的表达, 始终都离不开艺术技巧的运用。成功的政治辞说总是以某种神奇力量而出奇制胜。只有经过斟酌锤炼的语句才能字字皆精华。隋唐以前, 公文不须用韵, 也不必有文采, 只要求清楚的叙述事件, 言辞达意即可。进人隋之后, 公文写作逐渐走上程式化、公式化的道路。这时的公文讲求音韵和谐、文字华丽, 但是内容空洞。这种华而不实的公文写作风气大大降低了行政办公的效率, 甚至引起了当时的统治者唐太宗李世民的注意, 他主张“上书论事”一律要“词理切直”。这一主张得到了朝中一大批有识之士的支持。历来为后人所熟悉称道的《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在这一时期的公文佳作。在《谏太宗十思疏》中, 魏征利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比如文章开篇第一句, “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先设比喻, 结合排比。比喻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开头两组“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从正反两面论述“积其德义”的重要性, 并用反问加以强调。[3]语气婉曲强劲, 语言生动形象, 表现出魏征敢于直谏的风貌和善于言辞的风采。第三段讲“十思”, 用排比似江河奔泻, 气势恢宏。全文文笔清晰流畅, 丝毫没有拖泥带水。骈散结合, 伸缩自如, 使当时的朝廷刮起了一阵清新的公文之风。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也讲到:夫情动而言形, 理发而文见, 盖言隐以至显, 因内而符外者也。”即文辞是作者性情的自然流露。[4]在古代, 公文传达过程即是上司和下属通过交办事务、交流意见或是传达命令的的过程。这样, 就会产生大量的书信、公文, 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把文辞体貌和作者性情联系起来。如果你做事雷厉风行, 崇尚效率, 那么信件自然简洁有力。反之若是本就是性情犹豫迟缓的人, 在公文中定会有所体现。

三、“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不生动, 就难以广泛流传。公文用语也应朴实而不失文采。据史料记载, 元至正八年 (1348年) , 方国珍率众数千人入海, 打劫元政府的漕运粮食, 进攻浙东沿海。方国珍对元时降时和, 使朱元璋很恼火但看过他的投降书, 又很可怜他。投降书是方国珍的部下詹鼎起草的, 言辞恭敬有礼。[5]最后还是决定接受方国珍的投诚。方国珍的这封投降书, 在《明史》卷一百二十三中有记载。这封降书言辞恳切, 语言朴实但也不失文采气度。将自己比作“日月之末光”, 并恳求主上的“雨露之余润”。此文虽然通篇都是为方国珍开脱罪责, 但言辞确实哀恳, 论理也严密有据。最终获得朱元璋的谅解。

而晋代非常有名的李密的《陈情表》, 其目的是要让晋武帝谅解他“辞不就职”的难处, 所以在表中针对性极强, 始终围绕着自己的不幸身世和当时的艰难家境来表达, 尽量让武帝体谅“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矛盾现实, 并以照顾祖母终享天年为合理有力的借口。帝王的青睐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命令式的强制加盟。而李密之所以能博得武帝的同情和谅解, 转祸为福, 和该文的语言艺术有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 李密不想出来做官大致有几个原因, 一是祖母在家无依无靠, 需要他的照拂, 二是李密乃前朝旧臣, 自然还会有一些怀旧的的念想, 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李密也有一定的眼光与谋略。当时武帝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 收笼东吴民心势必对亡国之臣施行怀柔政策, 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正恰好李密以孝闻名于世, 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 实行孝道, 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 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 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但是如果李密真正参与到新王朝的统治建设中去, 要不就是被排挤, 或是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 毕竟全是旧臣, 新臣该如何呢?但是晋武帝方面却催逼得很紧, 违抗帝王之命可是性命堪忧的。李密最终压制后两种情感, 极力渲染自己与祖母之间深厚的感情。在《陈情表》中, 李密反复表明并竭力渲染自己无法解决的窘境, 几乎是在该表的每一段都申诉祖母的病情, 意在用“孝”之情, 唤起标榜“以孝治天下”的晋武帝的恻隐之心。“而刘宿婴疾病, 常在床蓐。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但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乌鸟之情, 愿乞终养”。读了这些话, 晋武帝能无动于衷吗?况且本就是因他的“孝”对他青睐有加, 此时又不成全他的“孝”, 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与此同时, 他以“犬马”自比, 极力把自己描绘成“至微至陋”、诚惶诚恐、对朝廷感激涕零的弱者形象, 意在用“痴情”博取晋武帝的欢心。不仅如此, 他还屡屡向朝廷表达忠心。[6]所谓“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意在用“忠情”获得晋武帝的信任, 同时也让晋武帝有了台阶可下。

所以说, 公文写作要分清使用场合、收受对象。适当的修辞不仅可以使文章增色, 而且还能产生更深远的政治影响。

然而如何把握好“适当”, 也是一门学问。《文心雕龙》中涉及语言问题的有很多。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反复强调, 语言要合于各种应用文体的实用目的。“孔融之守北海, 文教丽而罕于理, 乃治体乖也”。这句话是批评北海太守孔融的文章辞藻虽然华美, 可是没有什么思想内容, 违背了政治法度, 作为公文文体这类的应用文是不合乎要求的, 应该要“文以辨洁为能, 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 不以深隐为奇”。[7]即义理周密、文约事丰、简言以达旨, 可以说这是文秘写作中语言规范的源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还进一步讲到:“如总其归涂, 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 二曰远奥, 三曰精约, 四曰显附, 五曰繁缛, 六曰壮丽、七曰新奇, 八曰轻靡。”这八种文体的文辞表明刘勰对应用文语言的总体要求是简练与生动、质朴与华美的辩证统一。[8]

法国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论点“原始民族的语言永远是精确的按照事物和行动呈现在眼睛里和耳朵里的那种形式来表现关于他们的的观念”。[9]陈炯指出:“研究汉文化影响与制约下的中国修辞, 不仅要考察汉语修辞的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特色, 而且要研究中国修辞学的文化精神”。[10]他认为, 汉文化影响与制约着中国古代修辞学的发展。据已掌握的史料, 比喻于商周时期即已萌芽, 嵌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 引用在商代已经运用, 借代在西周铭文中也有巧用。还有仿拟、比拟、回文、避讳、顶真等辞格俱于先秦时期开始萌芽。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财富作为民族的重要特征已经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流淌。

参考文献

[1]江南.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语修.载[C]//王希杰.汉语修辞和汉文化论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6.

[2]鲍惠新.《谏逐客书》对公文写作的借鉴意义[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 2002 (3) .

[3]王朝源.试论唐代的公牍文写作[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

[4][7][8]陈蕴哲, 连登岗.《文心雕龙》关于文秘写作论述的研究[J].语文学刊, 2008 (21) .

[5]眭达明.古代公文写作趣闻杂谈 (两则) [J].秘书, 1996 (2) .

[6]李景强.古代散文鉴赏辞典[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1987.

[9]列维·布留尔.丁由译.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篇2

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难道不是吗?

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太阳象火球一般炙烤着大地。

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篇3

高考较少考查修辞手法的辨认,而着重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判断阅读材料中修辞手法的使用是否得当,并进一步辨明优劣;二是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理解认识。考题大多注重对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因而常与句子仿写、表意连贯等结合起来的。

【知识汇总】

1. 比喻

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道理。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两者又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比喻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明喻:用“像”“如”“仿佛”等比喻词。如: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②暗喻:用“是”“成”“变为”等比喻词。如: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喻心理、地位的隔阂,本体不出现于字面。)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来描写或说明同一事物。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用三个比喻描写荷花的美好姿态。)

2. 比拟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意蕴丰富。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神态、动作、语言等。如:雨过天晴,太阳又露出了笑脸。

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如:①大功告成了,尾巴可不要翘起来。(把人当物来写。)②把黑龙潭的水牵过来。(把此物当彼物来写。)

3.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借代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以部分代全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一切财物。)

②以特征代本体。如:花白胡子正坐在墙角吸旱烟。(“花白胡子”代那个老人。)

③以具体代抽象。如: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以具体的“骨头”代抽象的思想性格。)

④以器物代人物。如: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以“刺刀”代日本鬼子。)

⑤以专名代泛称。如:要按劳取酬,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平均主义。)

4. 夸张

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故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引发联想,加深读者印象,增强表达效果。

扩大夸张,如:“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借用比喻的形式表现。)

缩小夸张,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最后一句是缩小夸张。)

5. 对偶

一般要求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运用对偶,可使文句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又叫流水对)等类型。如: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内容相近。)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内容相反。)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串对,意思相因相承。)

6. 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连在一起。排比可以加重语气,突显内容,增强情感。

①短语排比,如:苏州刺绣驰名中外,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清晰、针法细致、形态逼真。②句子排比,如: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

7. 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①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以达到强调的目的。②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③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考查方式】

高考对于该考点的考查,重在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

一是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高考命题时,通常是在语言运用分析题、古诗词鉴赏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结合句子内容的理解,要求赏析句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二是按一定要求运用修辞手法。高考命题时,大多跟扩展语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结合在一起考查。这是高考对于该考点运用的主要考查方式。

【例题讲解】

例1 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相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

(2)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

解析 从内容看,分号前后所表达的意思形成正反对照。从句式看,有判断句,有假设复句。从修辞看,句(1)中“希望是地平线”运用了比喻手法;句(2)中“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既用了比喻,又用了拟人。该题综合考查了扩展语句,仿用句式、运用修辞等。

答案 (1) 启明星,就算摘不到,也提醒你曙光在前头。(2) 浪的帮凶,会把你葬送在大海深处。

例2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解析 仔细研究示例,可发现一开始用的是夸张,即“热火朝天,惊天动地”;然后是接连两个比喻,即“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最后用了拟人,“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赋予桃花以人格。在研究示例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不仅要追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使答案在句式、修辞、语气、风格上与例句保持一致,并且语意连贯明晰。该题综合考查了仿用句式和运用修辞。

答案 这铺天盖地的暴雨,下得山河失色,神泣鬼嚎,是一曲激昂的歌,一场战斗的戏,把性情演绎得酣畅无比。

例3 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而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要求:(1) 切合原意;(2) 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

解析 试题要求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分析材料后一下就想到,“○”字或汉语辞书可以作为比喻的本体。而“○”字的处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流浪儿、漂泊者,如果以此来作比喻,那么汉语辞书自然就可比喻为“家”“家园”。把“○”字比作漂泊流浪的人,自然就对它赋予了人格,拟人手法也用上了。

答案 (1) “○”字就像流浪儿,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园,和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2) 不要再让“○”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

例4 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不少于50个字。

解析 以“走进考场”为开头,接下来自然是写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内容要有一定的完整性,以达到“表意相对完整”的要求。因为必须运用排比的修辞,所以可先考虑构造一组排比句,然后相机使用其它修辞手法。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该题综合考查了扩展语句、表达连贯得体、运用修辞手法等。

答案 走进考场,面带微笑,心头扬起自信的风帆;走进考场,调整呼吸,胸中燃烧拼搏的火焰;走进考场,期待挑战,笔下展开前程的锦绣。

【方法归纳】

1. 了解修辞特点,掌握运用规律

正确运用修辞的前提条件是了解和熟悉这些修辞。须反复研究这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而辨明几种易混的修辞,如比喻和比拟、比喻和象征、借喻和借代。同时还要通过分析各种修辞的句例,摸索和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规律。

2. 揣摩试题要求,精心遣词造句

高考试题在考查修辞手法时,一般都有比较具体的要求,比如仿照例句的修辞,至少运用几种修辞,必须运用某种修辞等等。仔细揣摩这些要求,再结合语境来考虑,精心地遣词造句,务必使答案符合修辞上的要求,并且语意连贯得体,兼顾其它各项答题要求。

3. 体会表达效果,力求形神兼备

按照试题的修辞要求拟好答案之后,还要联系具体语境体会其表达效果。如果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却不能取得预期的表达效果,甚而影响了语意的表达,那么这就是修辞运用不当了。故而运用修辞不仅要语言上“形似”,更要语意上“神妙”,形神兼备,方为上乘。

现场练兵

1.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围绕“责任”“母校”“国家”三个方面,用排比句式拟写成人仪式上的誓词。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我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从今天起,我要告别幼稚,走向成熟;我要______,______;我要 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我要像父母爱我们那样爱父母,像优秀校友那样爱母校,为中华腾飞而努力拼搏!

2. 在下面各句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 生命像花朵。乐观者______,悲观者担心它会消尽短暂的香。

(2) 年华似流水。勤奋者______,______;懒惰者随波逐流,终成碌碌无为的流浪汉。

答:

3. 仿照前面的句式,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另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大海就在山下而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含羞躲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4. 下面是某校几位同学和班主任畅谈时,对“友谊”的不同表达。请在下面的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句式相似,体现人物特点。

班主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碰撞出的火花,能照亮生命的每一段航程;

语文课代表说:______ ;

数学课代表说:友谊是一道万能的公式,能化解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化学课代表说:______ 。

5.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句式和比喻形式,另选对象写两组句子,分别填在(1)、(2)句横线上,使之与画线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每个人都应该有高尚的理想和科学的信仰。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1) ______,是因为______,理想和信仰就是 ______;

(2) ______,是因为 ______,理想和信仰就是______ 。

6. 以“人生的幸福”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不少于50字。

人生的幸福

7. 品读下列诗文名句,然后描述读后的联想或感受。要求:运用比喻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50字。

(1)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2)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席慕容)

专题7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篇4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高考语文诸多考点中的一个小考点,赋分不多,却几乎是逢考必见,属于不会轮空的考查点。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全面备考,力争不失分。

一、夯实基础,吃透概念

切实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吃透其基本概念,并准确掌握其基本结构形式及基本类别,同时也要学会区分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还应该掌握各种修辞常见的表达效果。

二、善于观察,勤于动手

首先,注意观察、积累那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优美精彩的句子,领悟其神韵,汲取其精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素养,为自己写出优美的句子打下基础。其次,勤奋练习,从单个句子的模仿、练笔到作文中有意识地运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最后到达得心应手、一挥而就的境界。

三、潜心琢磨,高效备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搜集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找到其中考查修辞手法的题目,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分类比较,切实了解、掌握常见的考查方式和题型,以便临阵不慌,轻松应对。其次,要深入钻研每一类题型,潜心思考,摸清命题规律、解题思路和答题要点,并熟记于心。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典型例题解析】

1.(2015年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解析】A项,选自黄庶的《探春》。这两句是说东风拿起刀尺,裁剪出万叶千花,采用拟人修辞,将“东风”人格化。C项,选自宋代词人秦观的《春日五首》(其一),两句虽是写花,却赋予物以人情,经雨的芍药和蔷薇好似两个娇弱的女子,一个饱含泪水,一个醉卧晓枝,采用拟人修辞,将“芍药”“蔷薇”人格化。D项,出自宋代诗人刘攽的《新晴》,诗人把南风写成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将“南风”人格化,是典型的拟人手法。B项,出自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环境的宁静。这两句是对仗工整的诗句,没有运用比拟修辞。

【参考答案】B

2(.2015年安徽卷)某城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交友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请撰写本班的活动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个字。

【解析】在作答这类试题时,应该做到“一个用心、两个关注”。“一个用心”是指用心阅读题干,全面提取答题要求。看到试题时,应逐字阅读,把涉及的考点一一提取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信息。“两个关注”即关注句子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的要求,不仅要分析句子在外在形式和结构上的特点,包括句式、修辞、字数、关键词等,而且要注意其在内容上的要求,清楚应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做到两者兼顾,万无一失。题干中有三个关键词,“自然”“青春”“团队”,分别有所指向。所拟标题一定要体现出这三个关键词,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拥抱自然花样青春热情相拥

【常见题型撷英】

1.(2016年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2.(2016年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3.(201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4.(2015年湖南卷)下列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A.比喻、排比B.对偶、比喻

C.排比、夸张D.夸张、对偶

5(.2014年重庆卷)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6.(2014年四川卷)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个字。

【新题演练】

1.对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梨花一枝春带雨(比喻)

B.感时花溅泪(比拟)

C.瀚海阑干百丈冰(夸张)D

D.征蓬出汉塞(借代)

2.在我们学习过程中,父母是我们的重要动力,于是很多学校张贴着这样的励志标语:“身不饥寒,父母未曾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报双亲。”这条标语在对仗上欠缺工整,请加以修改完善。

3.下面是一副赞颂诸葛亮的对联,其中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一生唯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授;

下联:八阵名成,两川福被,十倍荷褒荣,三分功定属元勋,所合精锐四方。

4.从宋代开始,“四书”是中国人精神大厦的四根大柱。请从“四书”中任选一部,谈谈你对它的理解,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5.李白、杜甫、王维,诗仙、诗圣、诗佛,诗歌领域儒、释、道三派最杰出的代表。读者因为各自的气质不同、阅历不同、信仰不同,对他们的偏好也会不同;反过来,从读者的偏好中,又能看到不同读者的不同性情。这三位大诗人,你独爱哪一位?请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理由,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6.作家彭程《在母语的屋檐下》中写道:“因为(与母语)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当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时,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请用设问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你对母语的一份感激。

7. 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既是专制制度的牺牲品,又是专制制度的帮凶,可谓为虎作伥,让人既哀又怒。不过,别里科夫死而不亡,他的遗毒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请用夸张和反复的手法对别里科夫之流加以雅谑。

8. 杭州市下城区某街道举办以“清廉志,坚如石”为主题的廉政教育活动,要求以“石”“兰”为意象,拟写一副廉政对联。如果你是活动的参与者,你会怎么写这副对联?

9. 心学宗师王阳明在家乡余姚龙泉山中写过一首《中秋》诗:“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下列与《中秋》第三联所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A.泣孤舟之嫠妇,舞幽壑之潜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D.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 0. 寒假正是读书的好时光,下面是一段关于“阅读”的文字,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要求:与画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符合上下文的特定语境。

【常见题型撷英】

1.A【解析】借代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这一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A项,“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B项,“尧舜”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C项,“干戈”是以兵器指代战争,“玉帛”则是以玉器、丝织品指代和平。D项,“西施”指代心爱之女子。

2.示例:拖延症是艳美的毒花,引诱世人坠入精神麻痹之海而深受其害。

3.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4.A【解析】“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运用的是比喻;“面对……面对……面对……”运用的是排比。

5.示例:就像下棋一样,如果一个棋子走错了,整盘棋都可能会输掉;人生这盘棋每一步都要走好。

6.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新题演练】

1.D【解析】“征蓬”是诗人自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示例:身不饥寒,父母未曾负我辈;学无长进,我们何以报春晖。

3.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4.示例一:《大学》是指南针,是罗盘,是灯塔,为我们的人生事业指明了一个大方向,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

示例二:没有《中庸》的约束,我们将是脱缰的野马,是离轨的火车,是溃堤的河水;《中庸》给了我们一个度,在适度中我们获得人生的自由。

5.示例一:我独爱李白。我爱他的奔放,他的奔放像那九天而落的银河,像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像那茫茫东去的长江。

示例二:我独爱杜甫。杜甫是尧舜,是孔孟;是龙,是凤;是泰山,是北斗;他的大爱是天覆地载,他的诗艺是鬼斧神工。

6.示例:生命中哪个人我们亏欠最多?母亲!难道我们对母语没有亏欠吗?没有母语,我们的精神大厦建筑在哪里?我们亏欠母语太多,至少亏欠一份感激!

7.示例:我轻轻一口气能把你吹到太平洋,但又担心你玷污南海鲛人的清泪;我挥一挥衣袖能把你扔到太空中,但又担心你干扰月宫嫦娥的轻歌曼舞。像你这样的畸人,我该把你放在哪儿呢?噫!我知道了,只能放在套子里!只能放在契诃夫的套子里!

8.示例:坚如石焉,磨而不磷;洁似兰也,涅而不缁。

9.B【解析】B项和王诗《中秋》的第三联运用的都是比喻。A项是比拟,C项是反复,D项是设问。

10.示例:珍惜阅读,阅读便是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尽珍惜阅读,阅读便像一杯茶,茶香满口情悠悠

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篇5

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1)桃花开了,她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含苞欲放,像一个羞涩的小姑娘,不敢将自己呈现在人们眼前;有的半开半放,仿佛是一个急着想看到外面世界的孩子,正用力释放着自己;还有的是已经盛开了的,似乎在炫耀着自己那婀娜的身姿……

(2)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3)如果说成功是跨越大海,那么信心就是扬帆起航的勇气和永不言败的毅力,而意见则是顺风顺水的协助和罗盘针的指引。(比喻)

(4)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5)满山满谷乳白色的雾气,那样的深,那样的浓,像流动的浆液,能把人都浮起来似的。

(6)我们家那巴掌大的房子只能容下几个人。

(7)荷叶碧绿的,很好看。荷叶的形状千奇百怪:有圆圆的、尖尖的、小小的、矮矮的……看到尖尖的荷叶,我突然想起了杨万里写的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叶的姿态也不同:有的像张牙舞爪的龙,在不停地动着;有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把腰挺得直直的;有的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缓缓地走着……形态各异,真是有趣极了!

(8)伸个懒腰放下手中的笔,机械地朝走廊走去——有点渴了。失神的倒着水,蓦地发现面前有一张看破人世沧桑,满含对世间万物不信任感的陌生女孩的脸,他不屑的眼神透露着怀疑的冷淡目光;像烂掉的苹果的脸爬满了不信任任何人的条纹,带着不切实际的虚伪感,她扯下面皮——我不寒而栗。(描摹,比喻)

(9)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10)自卑的人常常弯下腰去乞求帮助,天长日久,他心中的脊梁已弯成一张弓,若再弯下去,怕会轰地一声,心中的脊梁断为两截。(形象化)

(1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12)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13)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

(1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15)设问: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是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

(1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偶修辞手法)

(17)头上的天是湛蓝湛蓝的,那蓝深得像异常平静的大海,波澜不起。渐远的天色渐淡,再远便是几抹朝霞,把那一片天空映得发红,微带一点暗色的黄。这种色彩,仿佛是作画时不小心打翻了颜料在蓝色宣纸上,再用妙笔随意挥洒几下,浑然一体,任凭哪位大师也画不出这样的图画。云霞中似有重重叠叠的天宫露出檐角亭台,又似是哪位仙女走过时飘落的七彩霓裳……

(1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9)伸手取弓,那箭早已呼啸着射中目标。

(20)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1)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2)然而,我又碰壁了,孱弱的风帆经不住风浪的考验,已经支离破碎了。(移就)

(23)当破碎的心凝结了凝结,沉淀成沉淀,磨灭掉磨灭,才发现岁月早就划破我的脸,而时间他对我谄笑,那么耀眼,那么妖冶,忽而发现,自己离曾经的那天,那么遥远……

(24)自信是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受挫的人们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比喻)

(25)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26)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27)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28)银河中的几颗星星看上去好像一只展翅的白天鹅,正在梳理着自己的羽毛,想让自己变得更美丽、更漂亮,好像要成为整个银河中最美的星星。

(29)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30)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31)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32)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惩恶锄奸是侠士的幸福,品学兼优是学生的幸福,扶危济困是善人的幸福,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33)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34)腊梅花的黄是那样的黄,黄的那样可爱,那样柔美,像初生的小鸡的嫩黄绒毛一般,它的形态有尖尖的,也有圆圆的,大小疏密,无可挑剔。小部分的含苞待放,已经没有了静静沉静睡在枝头上,一簇簇的花朵在寒风中摇曳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心花怒放,既使闭上眼睛,也能闻到沁人心肺的香味,使我们沉醉其中。

(35)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3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37)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38)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39)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篇6

一、考点梳理

借代

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也叫作“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作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作本体。借代即用借体代本体。

2.种类:(1)特征代本体。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2)材料代本体。如:懒将白发对青铜。(3)标志代本体。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4)人名代著作。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5)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6)专名代泛称。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7)具体代抽象。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8)部分代整体。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1)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2)简洁、精练,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3)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2)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3)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3.作用:(1)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2)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3)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答题方法

1.辨析技巧

借代:借代就是换称(即“换名”),因语境表达的需要,不用本体事物,而改换与本体相关的事物代替。使用借代的手法时,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夸张:看表述与客观事物的原情况相比,是否有扩大、缩小或超前。

2.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尤其是要注意题干中要求修辞方面的信息点。

(2)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联系语言运用题的内容,确定具体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写出准确的答案。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在充分考虑内容和形式相对应的前提下,展开必要的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述出来。

3.常用的答题格式

一般性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使“……”,或写出了(什么)(套修辞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具体答题格式:(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使(什么形象)更加鮮明,使人印象深刻。(2)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什么)代(什么),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同步突击】

1.请写出以下各句中的借代词所代表的内容。

(1)她静静地在金黄的草地上坐着,脸上竟有彩霞的颜色。

(2)衣索比亚是个穷困的地方,到处都是褴褛的衣、光赤的脚。

(3)半生的漂泊与历练,使他练就了一双锐利的眼睛。

(4)昨晚,在沉睡的森林里,我彷彿又看见了童年的那只风筝飞扬。

(5)我深深地感动于海的咆哮与无言……

(6)这条波光粼粼的彩带,流过几万里,流过几千个世纪。

(7)不停地敲打着、探听着,树医生始终不会退休。

(8)铁幕里的人民穷尽一生,无非只希望能看见飞翔的白鸽。

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答:

3.按要求在下文中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语句。

盛名冠中外,高格赛真金。6月25日,91岁的美术大师吴冠中在依依不舍中 ① 。据悉,大师对身后事的遗愿极尽淡泊平静,要求不设灵堂,不挂挽联,不摆花圈,不开追悼会……

吴冠中对名利虽然淡泊,但对关乎艺术的问题,却一点都不随和。近年来,他激烈地批评中国的美术水平和体制弊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虚假的繁荣”,实际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对文化课要求不高的大学艺术类专业只能培养工匠培养不了艺术家,尤其是还极其尖刻地嘲讽了各级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 ② ”,建议取消各级美协和画院。

吴冠中终生献身于美术,却对美术的价值和意义有着近乎苛刻的评价,比如他曾经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强调,“ ③ ”。绘画和杂文的社会功用是不好类比的,此论未必确然。但相比于某些人的夸张和膨胀,吴冠中对自己的终生职业肯予如此保守的定位,这种内敛和自省的意识,弥足珍贵。

①用比喻的手法,表达“逝世”的意思: 。

②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许多画不出画的画家”的意思: 。

③用借代的手法,表达“很多画家不如一个杂文家”的意思: 。

4.京剧《杜鹃山》中有一场“烤番薯”,“毒蛇胆”在山下烧杀乡亲,雷刚不能下山搭救,他在篝火中烤一块番薯,番薯的香气使他想起乡亲们往日待他的恩情,唱道:“一块番薯掰两半,曾受深恩三十年……”雷刚唱的“一块番薯掰两半”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其潜台词是什么?

修辞手法在现代英语广告中的运用 篇7

在现代英语世界中, 广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英美国家每年的广告费用高达数百亿美元, 内容包罗万象, 除大量的商业广告外, 还有招聘、求职、租赁、征婚及各种政治性广告。广告形式多样, 除了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招贴传单、服饰用品等媒介外, 网络也已经成为当今一种广泛快捷的宣传手段。“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 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 影响舆论, 博得政治支持, 推动一种事业或引起刊登广告者希望的其他反应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995:103) 。”“从某种意义上说, 广告就是广告主把各种商品信息呈现给公众, 让他们接受信息, 成为某种商业信息的拥有者、消费者 (何修猛, 2002:3) 。”在西方广告学中, 有一个“AIDA”的广告文案创作构思公式:A=Attention, I=Interest, D=Desire, A=Action。也就是说, 广告作为具有一定促销能力的传播媒体, 首先要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Attention) , 一旦吸引了读者, 他们就会对商品产生兴趣 (Interest) , 从而进一步了解商品的情况, 产生购买欲望 (Desire) , 最终确认商品, 产生购买行动 (Action) 。因此, 广告必须具备“推销能力” (selling power) , 使人听到或读到广告后能产生购买的欲望、并付诸于行动。其次, 广告必须具备“记忆价值” (memory value) ,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使人能随时想起某类商品或服务的长处或特色。为此广告必须引人注目, 具有“注意价值” (attention value) 和“可读性” (readablity) (秦秀白, 1986:100) 。

二、广告英语运用修辞手法的理论依据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 广告文体是一种商业价值很高的信息传播性文体, 对于广告人来讲, 广告的语言符号系统在承载表层信息的同时, 也承载了与表层信息在形式上有关的蕴涵语义, 只有被接受信息与全部承载信息等值或近似等值时, 才会产生成功的广告效应。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 语言的有限性 (构成语言形式的语符系统) 可以在适当修辞手法的“催化”下实现别具一格的语言的无限性。广告语言属于“煽动性的语言” (loaded language) , 有着强烈的“说服力” (persuasive power) (秦秀白, 1986:100) 。正是由于以上广告语言的种种特点, 使得“Advertising tends to have a special language of its own (Encyclopedia Americana, 1985:195) .”语义的理解需要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语境的丰富性, 修辞可以加深读者对宣传品的印象;修辞利用联想作为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背景和桥梁, 可以起到指物借意、言此意彼的效果;修辞也可以帮助语言突破构成语言形式的语言符号系统, 实现别具风格的语言的无限性。

三、广告英语中的主要修辞形式

1.词义上的修辞手法 (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

(1) 双关辞格 (Pun)

Pun is“an amusing use of a word or phrase which has several meanings or which sounds like another word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2003:1007) .”就是说,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 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广告商利用双关具有两层含义的特点, 使一句话涉及两件事, 一明一暗, 一真一假, 既引人注目, 又引起联想。

例1.Trust us. 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

这是一则助听器产品的推销广告。从字面上看, 广告介绍说改该产品已经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其中, 广告中出现了一个ears, 与years同音但不同义, 通过利用消费者听力上的错觉, 暗示该产品历史悠久, 质量上乘, 增加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赖程度。

例2.“VIPs”Anatomical Comfort.

此广告就是利用了人们对于VIP这个词过分青睐的特点。众所周知, VIP一般理解为“Very Important Person”, 但在这里却代表“Variable Impact Pressure Sole” (气垫鞋底) 。言下之意是你拥有了这种运动鞋, 就会享受如贵宾一样的感觉, 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虚荣心, 从而产生购买活动。

从以上例句分析可以看出, 不论是利用同音异义词还是同形异义词, 广告者都试图通过表面意义和底层意义向消费者尽量多介绍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特点, 强化广告功能, 从而达到传递情感的作用。运用双关既能吸引并维持读者注意力, 又能使读者融入语境中, 从而产生深刻的记忆效果。

(2) 明喻、暗喻 (Simile, metaphor)

比喻是英语广告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包括明喻 (Simile) 、暗喻 (metaphor) 和转喻 (metonymy) 等, 它能不同程度地渲染语言的具体性和形象性, 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美好的心理联想。

例3.Like a good neighbor, state farm is there.

这是一则保险公司的广告, 将州农业保险比作睦邻一样。在现代社会中, 过分的机器大工业阻隔了人们之间的交流。这则广告就是利用了人们渴望良好人际关系的心态, 说明此保险公司的可靠性和可依赖性, 进一步来看, 在西方国家, 圣经以爱邻如己训导世人, 在中国, 也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 寓意保险公司与消费者不再只是利益关系, 更有一份亲情蕴含于其中。

例4.Kodak is Olympic Color.

这是一则柯达胶卷的广告。广告将胶卷与奥运会相比, 运动场上角逐激烈, 瞬息万变, 扣人心弦, 柯达胶卷能精确地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正是奥林匹克精神在心理上引导广告受众, 最终使消费者形成柯达胶卷具有高品质的特性的心理。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 无论采取明喻还是暗喻, 都使原本呆板的事物, 如航空公司, 保险公司, 胶卷负片等生动形象了起来, 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了普遍事物与具体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加深了对产品或服务的直观印象。尤其在例10的广告中, Kodak赞助奥运会, 一方面,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另一方面, 又可以在产品广告中使用“奥林匹克”字样, 事半功倍。

(3) 夸张 (Hyperbole)

Hyperbole is“ a way of speaking or writing that makes someone or something sound bigger, better, more, etc. than they are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2003:618) .”在英语广告中常用“ perfect, excellence, colossal, spectacular, out-of-this-world, gorgeous, fantastic”等词来渲染产品, 如“ OMEGA:The Sign of Excellence (手表广告) .”而像“big”这样的词也常常被“ large, giant, ultra-large, kingsize, jumbo”等词取代, 达到游说的效果。

例5.In this world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we can not bind together- A broken heart.

这是国外一知名品牌胶水广告。对产品的非凡粘和能力广告商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夸张——除了一颗破碎的心, 我们无所不粘。当读完广告后, 诙谐幽默的语言立刻浮上纸面。

夸张利用了人们对常态事物总是熟视无睹, 对新异之物却常常饶有兴趣的心理现象。夸张的修辞手法决不等同于盲目吹嘘, 在现代英语广告中, 夸张大多数是为了给广告营造一层幽默的“外衣”必须使人一听就知道是夸张, 不让读者误以为真, 使读者感到不同于揣摩双关等修辞手法的一丝轻松。

(4) 拟人 (Personification)

Personification is“a way to treat something as if it were in the form of a human being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2003:925) .”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原本死气沉沉的商品或服务人性化, 使之具有象人一样的情感, 唤起读者的共鸣。

例6.Oscar de La Renta knows what makes a woman beautiful.

Oscar de La Renta深知女人的美丽之道。Oscar de La Renta为女用化妆品名。广告创作者不直接说出Oscar de La Renta的产品特点、功能等, 而是通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了每一位具有爱美之心的女性, 显然这则广告利用了女性消费者偏重于“情感消费”的特质。

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商品或服务对受众的被动广告改为主动介绍, 让产品自己说话, 自我介绍, 亲和力强。在同样的商品广告商品中, 主动的具有人性化的文字往往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2.结构上的修辞手法 (Syntactical Stylistic Devices)

(1) 重复 (Repetition)

运用重复的修辞手法可以表现强烈的情感和紧迫的呼吁, 增加广告的渲染力和节奏感。重复包括关键词的重复和相同结构的重复即排比 (Parallelism) 。

Designed with a computer/Silenced by a laser/Built by a robot.

这是一则汽车广告。三个被动结构, 一方面, 详细说明了制造汽车的精密过程;另一方面, 又显示出制造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与技术背景, 给消费者以安全感、可信赖感。

重复是现代英语广告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它结构工整对称、意义并重、易读易记, 充分强调了主要信息, 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 又由于节奏感强, 便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在广告语言的实际运用中, 重复往往与押韵结合使用。

(2) 设问 (Rhetorical Questions)

设问的基本形式是“有问有答”, 此种修辞手法主要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 先提出消费者要面临的问题, 再一一作出解答, 使消费者对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满意感、认同感。

例7.Stove not working?/No hot water?/Door sticking?/Decks rotten?/Roof leaking?/Contact Auckland City Maintenance Service

这则广告通过一连串精彩的设问点出Auckland City Maintenance Service的服务范围。与简单的平铺直叙相比, 这则广告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

3.音韵上的修辞格 (Phonetic Stylistic Devices)

英语是一种韵律丰富的语言。韵格的使用可以使行文读上去琅琅上口、产生抑扬顿挫的美感, 并有帮助记忆的效果。

例8.Sea, sun, sand, seclusion-and Spain!

在这则西班牙旅馆的广告中, 通过sea, sun, sand, seclusion, Spain这5个词的压头韵, 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 而且还形象而生动地向旅客展示了西班牙所独有的湛蓝海水, 充足日照, 舒适沙滩和贵宾待遇。

例9.Go well, go Shell.

Shell是美国壳牌石油的商标。此则广告利用“well”与“shell”压尾韵的特点, 道出使用高品质的壳牌石油产品, 你可以安全舒适地驾驶, 不必再为由燃油带来的机械问题烦恼。

四、结论

现代广告英语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文体, 是一种介乎于以移情为主要功能的文学文体与以信息为主要功能的新闻文体之间的过渡性文体, 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的学科特点。其作用不外乎: (1) 使广告语言凝练、生动、含蓄; (2) 使广告语言新颖别致; (3) 使广告语言诙谐机智、富有情趣; (4) 使广告语言节奏和谐、韵律优美。现代广告英语关系到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市场学等若干学科, 本文只涉及英语广告的文体特点和修辞手法。华美的语言和具有新意的广告词提高了广告语言的美感, 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宣传产品或服务的优点, 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广告的生动性、趣味性, 推动现代广告英语向纵深发展。

摘要: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功能性语言, 已经逐步形成了一种较为独立的文体, 并构成语言运用和信息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广告特殊的社会功能, 广告英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本文选取双关、明喻、暗喻等英语广告中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手法, 运用大量例证, 对英语广告的修辞艺术进行分析, 并从中归纳出其在语言风格、文体色彩、美学价值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广告英语,修辞手法,特点

参考文献

[1]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Encyclopedia Americana.NewYork:Grolier Incorporated, 1985.

[3]何修猛.现代广告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4]潘红.英语广告的修辞艺术.外语研究, 1995, (3) :44-49.

[5]姚军.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分析和语用功能.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2002, (3) :62-66.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篇8

以下是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对多媒体教学技术促进学生学习修辞手法的一些思考。

●运用多媒体手段直接帮助学生“明物”

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往往是用一物来表状另一物,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相似的某些性状,通过对被借用事物(喻体)性状的描写使原事物(本体)的形象更加形象鲜明。如果对所借用事物的特性没有一定的了解那就根本无法理解这种表达手法的意境。而小学生受生活环境、认知水平的限制,所认识的事物是相对有限的,这时如果单单通过教师简单的分析所借用事物的特性不但形象无法鲜明,更有本末倒置进行教学的嫌疑。而运用多媒体资源中的图形、录像、声音等形式来替代教师的讲解,不但可以弥补学生认知的不足,还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自主认知的习惯,使两个事物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在学生自觉的想象中紧密连结,修辞手法的作用也同时在学生心中升华。

例如,《燕子》一课的最后一小节这样描述“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杆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这段话中的比喻是典型而生动的,但是大多学生对于五线谱是不了解的,也就无法真正感觉比喻在表情达意时的韵味。这时简单的手段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或幻灯,以图片加文字的方式简介五线谱和音符,同时结合书本插图让学生产生图片之间的联想;更好的方法是运用多媒体动画让音符跳跃到五线谱上,同时产生悦耳的音乐,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理解图片之间比喻的含义,更能让学生感悟小燕子所谱出的春天的歌。

通过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明物”时,要注意体现物于物之间最相似的属性,也就是明了作者在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时的本意,才能真正达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的目的。当然不同的属性需要不同的多媒体形式来表达,就像燕子停留在电线上与五线谱和音符是在画面形式上的类似,所以主要通过图片形式来展现。

●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体验“活化”

修辞手法往往会用来表现极具感官冲击力的动态瞬间,不管是用比喻、夸张、还是排比等手段,都是为了强化阅读者对这一瞬间的印象,使形象更加传神,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瞬间可以是温馨的、灵动的、狂野的,但都是活的瞬间。教材在这样的修辞语句出现时往往会插入比较形象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想象,但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动态的形象更容易体会修辞所带来的语境。

例如,《观潮》一课中有这样一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从浪潮的颜色、气势、声音、形态等方面把浪潮描写得气势磅礴,特别是把浪潮翻滚前进的气势比喻成“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极具动态的冲击力。这样的情境单凭小学生结合书本的图片进行想象还是无法真正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宏大画面的。把插图变成多媒体录像让景象真正活起来这时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录像可以生动再现钱塘江潮水的颜色、声音、形态和气势,帮助学生更贴切地联想千万匹白色战马奔腾的壮观景象。

修辞手法中还有把一类词的词性活用成另一类词的手法(转品)。出现在诗词中往往把一些形容词活用成动词,可以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活泼。虽然小学生没有必要去了解这样活用的技巧,但是帮助学生去体会这样的用词显然能更好地去理解诗句的意境。当然这样的词语活用对于学生来说是脱离了词语的本意,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让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活起来,可以最直接地让学生体会词义的变化、体验诗句的诗意。

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有这样的一句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其中的“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如果简单地由老师告诉学生“绿”的意思是吹绿或使……变绿,作为动词了,这样学生是无法体验到诗人所要描绘的江南春天勃勃生机的。相反运用多媒体动画形式描绘出江南在春风的沐浴下渐渐着上绿装的过程,就使画面形象活了起来,比之通过教师滔滔不绝的分析,学生对“绿”字的理解、对诗意的感悟会更加容易和水到渠成。

当然,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帮助学生体验修辞语句的“活化”,一定要在分析学生认知的需要下进行,盲目用多媒体演示替代学生的想象也是不可取的。一些修辞语句依据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可以自己在大脑中通过想象形成的画面远比多媒体屏幕上显示的画面更加形象、生动和美丽。

●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悟用”

对小学生来说虽然没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有关修辞的知识,但是只要恰当分析好修辞语句的精妙语境,帮助学生理解修辞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积极作用,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运用修辞的需要,也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慢慢从似懂非懂到逐渐体悟出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显然如果我们在修辞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好多媒体手段,进行必要深入的分析和指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悟出一些基本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

比如,在上面《燕子》一课的例子中,当多媒体同时出现小燕子停留在电线上的画面和五线谱画面时,学生对于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创设的要求就有了比较直接的印象—具有相似的特征。

再如,《詹天佑》一课中有这样一句排比句“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在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方法时结合多媒体演示在崇山峻岭之间铁路修建的基本过程,就能让学生体会到“开山”、“架桥”、“铲坡”是进行铁路建设的三个密切相关的环节,也正是对这三个密切相关的活动用结构相近、语气相似的语句来连接说出来就形成了一组排比句。这也正是排比句的结构特点。

经过修辞的语句都是作者反复推敲、仔细研磨的精美语句,它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愉悦,留给读者联想的空间。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的语句并不是要用图片、音乐、动画、视屏等来单纯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而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修辞的一些障碍,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修辞的兴趣,为修辞这种祖国语言文化的瑰宝在学生心中更好地扎下根。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篇9

联想和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想到相似的或相关的另一个形象。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想象”指由具体事物引起而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的,却又合情合理的。总的来说,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想到就可以,想象比较具体。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呢?

运用修辞手法可培养小学生写作的联想和想象力。学生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几种。别小看这几种看似简单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当,的确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如,古代文学中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形容美貌,“声若惊雷,势如奔马”形容声音大得惊人,都是夸张。“茄子皱得像核桃,蒜苗黄得像京剧里奸臣的胡须,运菜车像破冰船,箱子中的黄瓜每一根都翠绿挺拔,像警棍一般笔直,用手一碰发出清脆的声音,像翡翠雕成的工艺品,西红柿都像红玛瑙。”这些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高原上的气温之低,既表现了高原人生活的艰苦,又有一种乐观精神。学生在说话作文中经常运用这些修辞,既使作品增添了文采和情趣,又能训练想象联想能力,一举数得。又如:“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作者选用夸张的手法。目的无非是故意通过 “言过其实”“夸大其词”以收到“鱼多”的更佳的表达效果。这一表达效果之好可以从两方面去概括:一是最大限度地突出了“鱼多” 的特征,并将“鱼多”这一对读者并无多大情趣的事情说得蛮有情趣;二是将“鱼多”这个带有概括、抽象化的所指形象化了,“海”的一半是多少,想来想去,虽然依旧是深不见底、辽阔无边,毕竟还是有“形”可想,有“象”可现。于是,由于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就使那本来索然无味的“鱼多”之意变得令人回味不绝,且不由得生出许许多多的联想和想象。

培养小学生写作的联想和想象力的前提是要加强修辞手法的理解运用训练。练习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2)写出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按要求改写句子, 如:用比喻手法、拟人法、夸张手法。(4)写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作文发展等级之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篇10

在行文中,如果能善于运用修辞,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达意,且能帮助我们抒情,还会使文章增色不少。那么怎么才能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呢?

一、理解“善用”的含义

主要从“量”和“质”上衡量。所谓“量”,指整篇作文是否多次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而非只是在某个段落甚至某一个句子使用了某种修辞;“质”则在于手法的运用是否恰当、精彩,是否有助于表情达意。如是盲人做拉面——瞎扯,抑或是不合语境,随意套用,结果会适得其反。

二、熟悉各种修辞的内涵及其基本作用

考纲要求掌握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各自的特点不同,要正确使用,就得真正理解它们各自的内涵和作用。如比喻,两者须是性质不同,且存在相似之处的事物。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事物最具神韵的地方,用大家熟知的事物打比方,才容易让读者领会其妙处。如《荷塘月色》中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作者就善于抓住叶子自然舒展的这个形态特点,拿舞女的裙作比。这个比喻是“多边”的,即不仅表现了“荷”的形态,还体现出它清峻、雅洁、飘逸、灵动等魅力,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这里比喻手法的成功运用,远胜千言万语。又如,在一篇文章大量的道理阐述、典例论证基础上,顺势来上一句“对此,朋友,你觉得呢?”之类的反问,会更自然地引发读者的思考,从而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三、因情而定,依需而作

修辞的使用是为了绘景、言事、抒情之所需,是为了将抽象深奥的理、难以描摹的景、一言难蔽之的事,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决不是胡乱堆砌各种修辞,给人留下矫揉造作的虚伪之感。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有一个情节:一个拿着高级俸禄却又不为国家做贡献的官员,面对上级提出的问题不敢作答。为了表现出他害怕被撤职的忐忑不安的心理,作者写到“他像一条泥鳅,不住地四下张望,故意躲避直接的答复,他潜意識地感觉到危险正在逼近。”这个比喻句,就极其形象地刻画出了该官员的丑恶嘴脸,作者对此官员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这样处理,肯定比写“这个可恶的家伙,此刻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更加出彩。

四、选择运用擅长的手法

运用自己娴熟的修辞手法,得心应手;否则,生硬不说,容易弄巧成拙。

【例文展示】

点缀生命

□李 璐

生命的点缀,是历史的长河下积淀了千年的文学作品;生命的点缀,是无数次跌倒,又无数次站起来的坚强;生命的点缀,是永不言弃,对信仰的坚持。

生命,需要历史的点缀。

读庄子的《逍遥游》,我获得了精神的自由;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懂得了有舍才有得;读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领略到了潇洒不羁的气度;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体会到了忧国忧民的一种气节。或许我没有庄子的超脱智慧,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没有李白那般飘逸洒脱,也比不上范仲淹的爱国热忱。但,历史的赞歌,陶冶了我的情操,成为我生命的点缀。

生命,需要坚强的点缀。

倘若关羽没有刮骨疗伤,哪有他后来驰骋沙场的威武;倘若贝多芬没有对音乐的执着,没有越挫越勇、锲而不舍的精神,哪有一曲曲震撼人心的交响乐的诞生;倘若张海迪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哪来最后的成功和感动世人。或许我没有关羽不打麻药强忍痛楚的坚强,没有贝多芬身残志坚的意志,也比不上张海迪面对痛苦的坚韧。但,他们至少让我明白了,就算世界有黑暗,也要追逐那指缝中的阳光;就算前途再泥泞,也应当披荆斩棘开辟坦途;就算命运再坎坷,也应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坚强犹如一首曲子,鼓舞了我的精神,点缀着我的生命。

生命,需要信仰的点缀。

在茫茫沙漠中有一种树“生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它就是胡杨,顽强的胡杨。物如此,人亦然。凭着优雅的身姿,俏丽的脸庞,虽是耳不能听,口不能语的邰丽华却用千手观音打动了数万人的心;凭借着踏实的训练,认真的学习,虽是小小年纪的张怡宁却用女乒冠军的成绩震撼了全世界;凭着远大的抱负,刻苦的画画,青年徐悲鸿虽是穷人的孩子,却使整个欧洲画坛为之赞叹。生命有停止的时候,正如花会凋谢,草会枯萎,可是它们的芳香却会永久弥漫在人们的心里。这一切只因有信仰之火熊熊燃烧。

在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时,是否选择添加一些点缀,以拓展其宽度和深度呢?

上一篇:加强落实下一篇:地下管线点探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