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漆艺术

2024-07-20

中国现代漆艺术(精选四篇)

中国现代漆艺术 篇1

因袭固守是漆艺术蜕变的一大原因。长期以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 人们的衣食住行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日用品方面, 漆艺并没有介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生产者除了一味模仿制造一些古董以外, 较少考虑到现代人使用的需要。“一意固持旧套、墨守成规、不顾工艺品的本来目的, 制成一物, 便算了事, 非但与时代精神相违, 甚且愈传而法愈失, 而制品愈觉卑下, 终至不堪入目。”

艺术创作者形成这种习惯性思维方式, 与其有限的生活视野和生活行为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也与其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和经验丰富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

造成我国现代漆艺术创作观念长期停留在清代创作风格之中, 且少有变化,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明清漆器工艺美术品, 在继承宋、元及前朝的基础上, 无论从技法、质材、还是造型设计等方面, 都已经达到我国古代制漆的最高峰, 可以说是“千文万华, 纷然不可胜识矣”, 确实很难有所进一步的创新提高。二是师徒父子世代相承的固定传袭方式, 使制作技艺和创作风格走向程式化, 一时难以改变。正如《考工记》里所记载:“知者创物, 巧者述之;守之世, 谓之工”。三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使传统手工艺无法迅速与时代靠拢。四是福禄豪商和官营崇拜的高档工艺品, 以奢华瑰丽为上品, 自然可以无视社会的变革。而现代社会重视的是随风而变、华而不贵的用品和饰物, 而并不是玉和象牙的经济价值。“我对继承和发展的看法还是那句话——‘传统是常, 创新是变, 变中有常, 常中有变’。传统是没有下限的, 我们今天的创新和发展也是给后人留下的传统。若干年后也有人研究我们啊!”

二、沿袭泛化的表现手法

历来对艺术价值的看法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来自艺术的形式, 其二是来自生命的体验和生活中的精神的层面, 第三就是西方传统里强调的对生活的模仿, 这方面我们的传统是不太强调的。中国的传统艺术非常重视前二者, 即形式、意境和笔墨、气韵, 强调生命的体验, 所谓“澄怀观道”强调对自然的体悟, 我想要发展漆艺术也要把握住这两点, 漆艺独特的质材要充分表现出来, 传统的螺钿、金银等有价值的技艺都可以利用, 但不能单靠技艺来炫耀, 技术背后要有精神内同, 具有传统的人文精神、文化特质和漆的特质。台湾、韩国、日本的漆艺、越南的漆画能够发展, 因为这种东方艺术是不可取代的, 西方人搞不出来, 他们觉得髹漆艺术有价值, 惊叹那独特的美。多年来, 我们重蹈明清工艺美术雕绘满眼、堆砌繁缛的覆辙.不仅背离了汉唐浑朴、雄健, 丰满, 圆润的民族文化传统, 而且反应风格特点的简洁, 流畅明快的漆器作品也难得一见。

现代一些漆艺人在漆艺术的技法上因循守旧, 太拘泥于过去的雕、嵌、堆、绘, 满足于祖先所留下来的一些传统看家本领, 而没有从现代大量的新发现、新知识中寻找革新漆艺术的方法。中国漆艺术何时能超越对技术的迷恋, 才是艺术真正的开始。

三、形式与适用性的错位和偏离

“漆器, 顾名思义是漆的器物。是器即为家用;不能实用, 何以称器?彝族漆器之所以延续至今, 就是因为结合实用。楚汉漆器之所以发达, 就在于结合生活。”过去传统手工艺与生活紧密相连, 产品服务于当时的生活, 实用价值强。回顾汉代漆器艺术的辉煌, 那是一种漆器结合实用的条件下的辉煌。离开实用就会曲高和寡, 淡出社会。我国漆器近百年来就走的是一条这样的路, 漆器的造型、纹样、风格, 多年一贯制, 直到今天仍然延续生产18、19世纪风格的样式, 脱离生活, 不惜工本, 盲目堆砌, “淫巧滥施”, 看到这样一些漆器, 人们一般都会怀疑是否走进了博物馆。只有确确实实地以服务于人民群众为目的, 同现代工业化生产相结合, 一定会进入群众家庭, 改造、美化生活环境。室内陈设以实用漆器家具是另方面, 而礼品、旅游纪念品在我国是有广阔的天地。别的门类如瓷器, 尽管出现了搪瓷, 但它还是久盛不衰, 其原因是因为它有自身的独特性与适用性, 而漆艺为什么就不能像它们那样发展呢?在现代人们居住的环境和生活中, 它们的实用价值随之降低甚至销迹, 形式与适用性的分离就不可避免。

四、结语

中国现代漆艺术是从传统髹漆工艺基础上脱颖出来, 传统漆工艺本有着很多优秀的精华可以继承, 但也无可否认旧工艺漆艺术行业有着许多糟粕和不易摆脱的影响, 诸如程式化、概念化、拘谨化、因循守旧、狭隘保守等等。我们正处于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 更新换代的频率和节奏愈来愈快, 要想使我国现代漆艺术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必须从其它艺术中吸取养分, 包括本土的、外来的、古老的、现代的都应学习借鉴, 不应该“画地为牢”“自我禁锢”, 应该站在前辈巨人的肩头, 高屋建瓴、澄怀观道、兼收并蓄。在发展中传承, 以期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的漆艺术作品。创作漆艺术就仿佛表演, 表示声色, 演示动作, 表演要形神兼备, 要开拓思路, 突出作品实用性和艺术性;要古为今用, 突破陈旧的程式化的精致工艺, 从传统材料美中挖掘出现代造型美;要提炼生活, 推敲形式法则, 将漆艺术引入审美领域。

摘要:现今漆艺术界缺少力作和精品, 一些创作者满足于个人的自由的小天地, 或游离或逃避于当今现实之外, 面对正在发生的社会剧变无动于衷。传统漆艺要在改良过程中求生存、求发展, 因袭守旧、古董式的模仿、粗制滥造是漆器衰退的致命伤, 这三条是已故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早年提出的, 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现代漆艺术,蜕变,原因

参考文献

[1]陈之佛.对于中国美术工艺的感想.装饰, 1997年第2期.

[2]考工记.

[3]蔡克振.漆话漆画——蔡克振自选文.香港文汇出版社, 2010年10月香港第一版.

中国现代漆艺术 篇2

一、设计领域的延伸

新世纪以后,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在更大范围内被人们了解和熟识,留住手工艺,绝不意味着墨守传统,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工艺美感与现代时尚与市场相结合,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是现代人清醒寻根意识下对民族民间文化精华的体悟和确认。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工艺的漆器逐渐走出人们的生活,成了收藏品。成都漆器工艺厂的设计总监尹丽萍在前往日本学习之后,感触很深:“在日本,漆器极少作为纯粹的装饰品、陈列品出现,而是广泛的运用到了生活中。”的确,中国对漆器的接受程度远不及日本,而事实上,漆器取材天然,若为日常用品与其它材质的器皿相比更加温润,经久耐用。为此,成都漆器厂秉承着“把漆器带回家庭,让漆器回归生活”的理念,在产品设计的同时将漆器元素充分考虑进去,将传统工艺漆器向日常生活类转型,设计开发了一批集美观与实用为一体的日常生活漆器用品。从事经营的企业不应仅仅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的,以“好卖”为目标,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引领市场。很多传统的雕漆厂已经解体倒闭,很多传统艺术技法面临失传,当代中国的漆画也面临着被化学漆所绞杀的厄运,走进当代生活是传统漆艺走向当代关键。手工艺本身所负载的传统文化价值被广泛应用到设计领域。近年来,运用漆工艺中髹漆技法的作品增多,漆工艺在设计领域的延伸,尽管范围和影响力有限,但我们依然看到了它可喜的一面。无论是在工艺品开发方面还是绘画创作方面,艺术家意识的自觉,将很多当代的艺术理念及观点运用到漆艺术创作中,使得漆语言突破了漆画本身领域的限制,打破了艺术领域的边界。这能够增加漆艺术的影响力和人们对其的认知力。

二、大漆修复

大漆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天然汁液,呈半透明状,涂于器物表面既可起到保护作用,也可以美化外观。所谓“如胶似漆”,大漆本身具有极强的粘性。日本的金缮修复便极好的运用到这一优势。对于大漆以及大漆工艺,我们希望实现它自身更多的可能性,修复领域的运用只是这可能性中综合的一种。大漆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以及延展性,可以塑造各种形状,无论平面还是立体。也可以与多种材质相结合,例如:木头、金属、玻璃、皮料、陶瓷、纸、皮料以及布料等。大漆修复运用漆这个天然粘合剂,不仅可以进行残片的粘合修复,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装饰,对单调的裂缝进行艺术再创作,实用性与艺术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器物本身的艺术与漆文化相融一体。令器物得到了重生与延续。

三、材料综合的尺度把握

事物的本质是发展的,艺术的视觉样式也会随着历史与文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新时代漆艺基本语言要素的转换和组合是必然的。新材料和新技法的运用,丰富了漆艺的表现手段,但是这些也在解构传统大漆的发展方向。如何把握尺度问题,是漆艺发展的关键所在。各种艺术的尺度是艺术材料、表现手法以及审美取向三者的统一体。正是有了尺度,各种艺术才有自己的面貌和特点,才会形成差别,才会有不同的样式。材料是为内容服务,新的技法与表现手段的运用,可以促进漆艺的发展。作为新一代的艺术家,我们对艺术应有自己的感悟和认识,应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所表现。我们可以学习老师,但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个性,形成不同的气象格局。对于漆艺来说,材料就是生命线,因而,漆艺的当代性必须是在保证传统用材的前提下进行的创新,材料的美感和作品的当代思想表达必须和谐交融。漆艺与其他材料的结合要以“漆”为中心,其他材料加以辅助,在不影响“漆味”的前提下,提高画面表现,增加审美情趣。总而言之,只要保持在以大漆为主的材料基础上,将技法、审美特征完美结合,充分发掘材料的特点与表现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材料技法,自由的寻找表现手段,并将其丰富,这才能够增加漆艺发展的多样性与可能性。片面追求材料、罗列及堆加材料则会导致图像的拘谨和作品的匠气,淫巧荡心,历来是漆艺创作之大忌。巧妙运用材料、合理合情运用材料,单纯简约地运用材料,往往能使漆艺作品彰显整体与大气。

四、结语

漆艺届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夸自己好,漆、漆语言、漆艺、漆画都能够成为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如何使漆艺从唯美的、固步自封的圈子中走出,走向思想的反省和文化的批判,让漆艺从工艺美术转换成当代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这里的关键是媒材演绎背后的思想者素质,它所面对的是往各个可能的方向探索的文化再生。漆艺是以漆为主要材料媒介,对漆及各种入漆材料的运用,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工艺过程的把握,充分体现漆的特性来展示图像,这就应该理解为漆的艺术语言。构建漆艺语言的主要媒质——入漆材料的选择及运用,是漆艺创作的重要部分。材料是作品精神的物化,也是反映一个时代的物质文明进程,探索和发现新材质,尝试并运用到漆艺作品当中。不同的审美观念对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不尽相同。当今,国画、油画、版画等其他画种,都在自身的语言样式、作品图式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大胆的突破,并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丙稀颜料、荧光颜料、现代合成颜料等综合材料介入画面,使作品产生新的视觉语言和时代气息,各画种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中国当代漆艺的现代性建构就是一个不断地与各种思潮交融、激荡、辨析与梳理的过程。图式语言、材料实验、书写性、意象化,乃至图像的挪用与观念的表达等等,都先后成为我们新生代漆语所关注的时代性课题。

现代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的清规戒律,注重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材料,也能容纳艺术多元化的新观念,把材料和技术上升到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地位。作为媒介制作的一些具有当代性的漆艺术作品,似乎培养不起大众对漆文化的亲近感,把漆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重新让我们回到以前那样一个世界,在我们周围唾手可得一件小小的精美的漆器,在我们周围随时有一种漆的环境。另外,漆画对天然大漆、腰果漆的运用,理所当然。包括对合成漆的探索尝试与介入,也应包容。我们不应该以用天然漆还是合成漆,简单地来判断漆画作品的优劣真伪,评价作品的良莠标准,应重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完整性,作品语言的独特性,鲜明性,更要重视作品的创新性与先锋性。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艺[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2]邓红梅.孙吉祥.材质审美特性在漆艺中的表现[J].装饰,2003(6):35-35.

[3]王世襄.髹饰录解说[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4]陈冀湘.漆变--现代漆画的物质性与精神性[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18(4):72-73.

[5]寇焱.中国现代漆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武非.论中国现代漆画语言的纯粹性和多元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7]陈勤群.漆艺的视界[J].装饰,1998(4):38-40.

[8]刘淑娟.论漆艺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评论,2010(8):111-114.

[9]汤志义.从材料角度看漆艺的继承与创新[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4):106-109.

中国漆艺的现代语言探索 篇3

一、中国现代漆艺分析

1. 欧洲漆艺对中国现代漆艺的影响

东方漆器于15世纪末传入欧洲。17世纪60年代, 欧洲的漆艺兴起, 对漆器感兴趣的欧洲人越来越多, 由于供不应求, 单纯的进口已经没有办法满足需求, 所以欧洲工艺师和工匠开始开放性的研究来自东方的漆器, 并进行模仿。在研究中国漆艺的技巧和中国风的基础上, 结合欧洲民族的特点, 将两者融合在一起, 并且进行发扬, 尝试不同的胎料进行漆器的制作, 进行创新。逐渐创作出欧洲漆艺风格。我国的雷圭元先生曾留学于法国, 把中国的髹漆艺术发扬光大, 他的《工艺美术技法讲话》中总结了他对漆器工艺技法的研究, 推动了中国漆艺的发展。

2. 越南磨漆画对中国现代漆艺产生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 越南与中国的交往始于15世纪, 后黎时期 (1443-1460年) , 越南曾经派一个名叫谭相功到中国, 除了考察, 还学习了中国的漆艺。他回到越南后, 带回了漆艺。谭相功被越南命中尊称为“漆祖”, 受到越南人的世代奉祀。越南漆艺的突出成就是越南的磨漆画。越南的磨漆画起源与20世纪20年代, 将漆艺运用与平面的绘画当中, 创作出有名的磨漆画。最初的磨漆画的材料是漆, 画的表面经过磨平和推光, 独具特色。随着磨漆画的发展, 在其表现的技法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不同的创作材料和创作元素加入其中, 并且融合了越南独有的民族特色, 对中国漆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传统漆艺的主要特点

中国传统漆艺主要是通过人们长时间累积审美观念获得的结晶, 在传统漆艺实际发展中,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属于艺术家客观原因以及主观原因相互对应获得的结局。中国传统漆艺体现在装饰风格上具有气韵生动、优美含蓄的特征;体现在色彩表现上, 以红黑基调为主, 具有典雅温柔、庄重古朴的神秘感。中国漆艺所表现的神秘、典雅、敦厚等艺术风格特征, 能够全面反应我国传统思想旗帜, 在传统“礼、书、诗”古代哲学思想熏陶的背景下, 与地气、天时合二为一, 全面体现我国传统漆艺的艺术成就。

三、中国漆艺的现代材料语言探索

现代漆艺主要表现在平面装饰的运用和实用器皿的设计方面, 漆画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品种。20世纪30年代是启蒙, 80年代初步普及和发展, 中国的漆画艺术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经过发展, 如今的中国漆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其材料语言, 一直饱受争议。例如绘画性与材料性问题、漆画与漆器问题、大漆与化学漆问题等。

漆画是从传统的漆艺中发展而成的, 漆画的材质丰富, 如果运用不得当则会适得其反。关于材质的争论从上个世纪末一致持续到现在, 一些人认为大漆是正统, 使用大漆的作品才能继承中国传统漆艺美。随着科技的发展, 新的材料、观念的不断介入, 存在争议是正常的。现代漆画更加注重素材和意境, 对材料语言的研究的同时, 主要回归到材料语言本体表现, “在语言变化的情境中没有对错, 只有适合与不适合。在漆画创作中只有新思与相应语言的涌出, 再没有其他问题存在, 困扰最深的问题, 往往是破茧开局的药引。”

现代许多艺术家提倡用材料进行思考, 从材料意识和材料的角度去进行艺术的思考可创作, 然而漆艺术的创作并不是单纯的将材料进行堆砌, 而是从漆的特性出发, 对材料进行深度的挖掘, 赋予材料以生命力和感染力, 通过改变其外形而赋予其新的内涵。合肥多艺术家通过研究传统的文化, 把材料和形式合二为一需找东方精神的内涵, 从而把材料与当代的精神融合在一起, 赋予材料新的生命和视觉效果。

四、中国漆艺的现代本体语言探索

漆画是现代中国漆艺的主要表达方式。漆画的现代本文语言的主要媒材是漆, 是一种有关视觉审美的语言。漆画的最主要材料就是漆, 漆画主要通过漆的运用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乔十光先生在他发表的论文《戴着脚镣跳舞》中指出:“中国漆画, 均应以天然漆为主导。因为各种艺术品门类是以材料区分的。不同的材料所构成不同品种的物质基础, 若是否定了各自独特的材料, 就是动摇了它们存在的基础, 如果没有天然漆的主导地位, 漆艺这门学科便存在着危机, 漆的艺术, 也要戴着脚镣跳舞, 一方面要屈从于漆的脚镣, 一方面要征服漆的脚镣。从材料的不断纳新, 可知漆艺的历史是不断屈服又征服的历史。”

漆是现代漆艺当中的重要本体语言。在现代化漆艺的创作工作中, 因为漆液有着不同的浅度和浓度、厚度与薄度, 并且有着不同的漆液透明度, 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其色彩方面获得韵味无穷的作用。因此, 我国漆艺创作工作中天然大漆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逐渐发展出合成漆等材料, 大多数漆艺创作者对新材料不断扩产, 对使用大漆有一定的忽视, 从根本上影响大漆的主导位置。大部分漆艺创作者对于传统漆艺材料的约束, 开始逐渐通过合成漆作画。漆艺的本体语言不同, 所表达出来的审美语言就有所不同。现代漆艺的审美性很大程度上通过本体表达出来, 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赏者, 在对漆艺作品的鉴赏中, 均对其本体进行深入的考究。不同本体所呈现出来的美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五、中国漆艺的现代形式语言探索

中国的漆艺发展到如今, 对其重视从传统的实用性向艺术性和创造性过渡。甚至将其实用性完全放弃, 出现了纯艺术的漆画和雕塑。漆画在创作当中, 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 将漆艺运用到绘画当中, 成为一个独特的绘画种类。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也随之发展, 现代的中国漆艺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其交叉性、混合型、包容性都显示其独特的魅力。

六、结语

中国的漆艺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每个朝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楚汉的彩绘、六朝的夹、唐代的金银平脱、元明的雕漆、镶嵌……中国现代的漆艺继承了传统的漆艺, 并结合现代的工艺好素材, 创作出符合现代生活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勤群.当代漆艺语境中的张承志[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 2011, 03:179-181.

[2]林立.中国现代漆画艺术研究[D].广州大学, 2012.

谈中国传统漆艺的现代化转型 篇4

关键词:漆艺,传统,现代,当代艺术

漆艺在中国最鼎盛的封建社会早期寄托于奢侈的生活用品以及冥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社会的土崩瓦解导致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漆艺的发展也跟随着出现了断层。现代漆画一度在庞大的中国水墨画以及外来艺术面前显得弱小而又边缘化,始终没有被作为艺术品公平对待。新中国直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漆艺才首次以一个介入现、当代艺术观念与价值判断表达方式的身份出现。

一、现代中国漆艺存在的问题

现代中国漆器的样式以及装饰仍以传统为主,与现代大众的普遍审美趣味产生了明显的矛盾。诸多漆艺家所做器物无外乎食具、妆盒、古琴等传统仿古物件。不是说传统的样式不美,只是这种古典美难以衔接当代艺术飞速发展。现代中国漆艺继承了髹涂、描绘、刻填、镶嵌、雕漆等传统工艺。工艺手段,装饰纹样的陈旧都使漆艺的发展举步维艰。受中国漆艺影响深远的日本漆艺的“莳绘”声名远播,韩国漆艺的“螺钿”镶嵌技术青出于蓝。都督促着中国的漆艺术家要积极探索新技术,吸收多种风格的设计元素。继承传统是必要的,但拘泥于传统是万万不可的。

大漆作品的工序复杂、耗时,而其顺序鲜明不能变动,艺术家在大漆面前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一属性,而不能违背。材质的特殊性也导致许多艺术家趋之若鹜,而导致艺术家放弃漆艺。

二、漆艺的现代性进程

当代中国漆艺在复兴传统的同时要衔接当代艺术的范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突破与转移为众多漆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首先,漆的材质特殊性与制作工艺决定了转型现代艺术的前提是坚守传统。在85美术思潮带来的解构传统之风下,众多艺术门类盲目追求西方新颖的视觉图示语言,尝试各种创作媒介。漆艺家要在合理解读这种解构主义,建构属于自我的漆艺视觉艺术语言。例如漆艺大师乔十光老师对于蛋壳、泼漆、金银彩绘等一系列漆画语言做了新的发掘,乔老师坚持立足传统,创造了“铝箔粉罩漆研磨法”等一系列适用于漆艺表现的新技法。

其次,漆艺源自于漆器,古人在漆器的制作中掌握了漆艺的各种技法,而后衍生出了漆画、漆立体等新的漆艺表现形式。而与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仍是漆器。古代中国漆器的实用功能主要是被瓷器所替代掉的。因此小规模生产的漆器成了一种奢侈的手工艺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远。可以借鉴日本对漆器的普及,制作漆器的大漆是纯天然的物质原料,所制器皿坚实轻盈、防腐耐潮、光泽精美。

再次,漆画是从传统的漆艺中衍生出来的年轻的新画种。20世纪末,漆艺从工艺语言转换为绘画语言——漆语。漆艺用于表现绘画是其艺术性的进一步提升。福建、北京、扬州、平遥、广州等地都出产了许多优秀的漆画家与漆画作品。漆艺的另一个现代化探索就是漆立体了。大漆有柔润光泽的特性,立体漆艺的造型则可以充分各个面形成转折与凹凸,体现漆语言的丰富变化与强烈表现力。立体漆艺融合了雕塑艺术、装置艺术,迎合了西方解构主义,在器物的重塑与润光的过程中,自然与人文的彼此交融。

三、漆艺的学术支持与市场参与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上半年截止到6月份,全国共有40多漆艺主题展。各界在学术上的支持以漆艺发源地之一的湖北省为例,忧于漆艺在当下艺术语境中被边缘化的困境,几年内连续举办了数次重要的漆艺主题展 :2009年的“造物与空间——2009中国当代漆艺学术提名展”、2010年的首届“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2013年第二届“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大漆世界 :源·流”以及2014年7月开幕的“大漆世界——湖北美术馆馆藏作品展”。这些不同主题的展览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学术指向。“首届‘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厘清的是材料,提示的是一种精神,强调的是一种有东方传统文脉的语言形态在当代艺术表达的可能性探索 ;而第二届‘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则力图从漆艺‘当代转型’的迫切追求中回归到对漆艺‘现代性’的思考和梳理。”1策展人皮道坚老师认为这一系列的漆艺主题展览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由宏观而微观、由抽象而具体的学术推进过程。

漆艺的复兴与发展,不仅需要学院体系的推动已经艺术家的坚持,也需要在市场的流通领域中获得认可。2005年北京传是秋拍,吴冠中与乔十光合作的漆画作品《江南古居》以319万元人民币成交,2014年春拍,中国漆画拍卖总成交额3,390,493元人民币,无论从成交额,还是上拍量、成交量在中国书画板块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但市场活跃度逐步升温。以往秋拍的成交额更胜于春拍,相信今年的秋拍漆艺能拍出更好的成交额。

上一篇:澳门地区下一篇:品读《散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