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安全教育

2024-07-01

实验教学安全教育(精选十篇)

实验教学安全教育 篇1

1. 安全的人本属性

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 安全首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5方面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生理需要即吃、穿、住、用, 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 其次就要求没有伤害, 没有疾病, 没有外界侵扰和威胁。可见, 安全也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或者是由生命及生的欲望决定了的自我保护意识, 这是天生的, 是安全存在的主动因素。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都会自觉地选择安全的行为方式。但人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有疏忽安全的时候。人所接触的物和环境也会有人不可预料的意外的情况发生, 对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在安全科学领域, 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 使人的躯体 (以下简称“身”) 及其机制免受损伤、毒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 (以下简称“心”) 不感到惊慌、危机或恐惧。并能使人健康、舒适和高效能地进行生产和其他各种活动。另一方面, 安全是指实现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能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2. 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于化学的特殊性, 实验的药品避免不了有害的物质, 实验用的仪器、电气设备, 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都会对人产生伤害, 造成遗憾。实验室的环境如空气质量、噪声、振动、照明、温度、湿度等以及实验室的建筑装修水平, 都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反应或心理的波动。如环境使人有不安全的感觉, 那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科学实验.因此实验安全是实验教学和科研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安全有了保障, 才能保证教学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验室安全, 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在中学时做的实验较少, 自己动手能力差。进入大学以后, 要求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做实验要求自己独立完成, 安全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安全素质, 就会对大学的学习有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人身的安全和健康。做化学实验室过程中, 人的不安全行为, 会导致实验过程的不安全状态。实验室常出现的问题是, 使用玻璃仪器不熟练, 打破玻璃仪器割伤皮肤;取用腐蚀性药品不小心洒到皮肤上;还有把药品放错混合而引起火灾;也有因电机连续运转时间长, 发生短路引起火灾及加热过度引起油浴着火等事故时有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是:

1. 麻痹思想,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有部分同学课前不认真预习。觉得实验简单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实际操作时就容易出错, 而引起安全事故。

2. 部分教师上课时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 觉得实验不很难, 没有很大的危险。

对学生穿实验服、戴防护眼镜、戴手套要求不严, 这也容易让学生有麻痹思想。

3. 电器、机械设备老化, 而引起短路, 接触不良等引发事故。

三、提高安全素质的重要性

安全素质绝不是简单的会使用灭火器和逃跑。安全素质就是人对安全的思想认识和遇到紧急情况有运用安全防范的知识和迅速正确应对事故的能力。

1. 安全素质的内容

(1) 了解国家和学校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 要对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十分熟悉。

(2) 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 如火灾和毒害的形成条件及控制事故, 消灭事故的方法。

(3) 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自救和可以帮助他人。

2. 安全素质必须通过安全教育来提升

安全素质要通过安全教育来不断提升。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技能技术的教育, 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安全, 并能把安全观念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实验中, 在进行实验教学课时和搞科研时, 首先会想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这样就能自觉认真遵守操作规章制度, 消灭安全隐患。从而做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有了较高的安全素质, 一旦发生意外情况, 就会沉着应对, 迅速处理事故, 而不会慌张忙乱, 造成更大的损失。

3. 提高安全素质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

安全素质要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不断提高。通过事故案例和同学们的自我构建分析讨论, 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遇到危险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迅速集体脱离险境, 用集体的力量在第一时间消灭事故苗头, 减少危害。安全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了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 提高同学团结互助的精神, 加强了人际沟通的能力。

四、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贯彻以人为本, 预防第一的理念, 就要加强安全教育。

1. 安全教育的内容

(1) 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 让学生懂法、遵法, 明白规章制度是保障人安全的强制性规定, 是安全管理的保证。国家有消防法, 国务院和教育部对学校安全工作有明确的条例文件。这说明, 国家对安全工作是很重视的。学校及化学学院和实验中心都有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和化学学院具体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样重要的, 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的细节体现, 更要严格遵守。让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 是以人为本, 预防第一思想的体现, 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步骤。

(2) 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科学的理论包括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 怎样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原因分析, 紧急情况的安全处理等方面及防火, 防毒的基本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 用现实事故的案例说明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发生的案例从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技术设施几方面来进行深刻认识。把同学们对安全的认识从片面了解上升到科学理论。把理论通过案例结合到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是安全工作不可缺少的紧密相连的三个组成部分

(3) 安全技术、技能的教育。安全技术教育包括怎样防范实验中各种原料、产品的危险害性;发生事故怎样迅速处理。怎样迅速脱离可能出现的危险设备和场所。怎样使用安全防护的基本设施;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措施。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预案等, 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训练学生学会灭火器材的使用, 掌握几种灭火, 防毒的方法。每个学生都要在演习中亲手使用灭火器。每个学生都要知道在实验室如何迅速采取正确的方法消灭事故的苗头。怎样正确使用洗眼器、喷淋器。有了一次亲自动手的经验体会, 以后遇到突发情况, 就不会惊慌失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2. 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1) 集中上课。我校化学学院从新生进校就开设实验安全与管理课程, 为必修课, 18学时, 考试合格后, 取得1学分。这样从学生一进校就打下良好的安全思想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 社会在前进, 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 安全教育如采取简单课堂说教的教学, 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 安全教育也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手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主动的思考, 教师给与学生积极的引导。用大量案例说明安全制度的重要性, 用多媒体演示安全事例的图片、光盘。针对重要的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把自己放在事件的情境中考虑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就是自己教育自己, 把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理论教育, 安全技术设施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科学的安全理念, 从而提高了安全素质。例如2008年的某高校发生火灾事故, 4名学生跳楼而亡,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灭火和逃生。这样通过具体的事例, 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 从而提高安全意识, 提高了安全素质。

安全课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战训练, 学生在事故情境中可以更迅速牢固地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熟悉救生的方法。

(2) 安全教育要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 明白实验使用的药品的性能和危险性及实验操作需注意的地方。教师每次讲实验课时, 要对本次实验的安全问题给学生讲明, 提醒学生注意。进行实验时就可以做到预防在先, 教师把本次实验的安全注意要点要讲给学生, 使学生进行实验时安全操作, 并且注意回收用过的药品, 不随意乱丢, 保持安全、健康、环保的实验室, 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科学习惯。

(3) 广泛宣传。把实验室规章制度张贴在楼道、实验室内, 时刻提醒学生注意。

五、结束语

安全教育把人本能对安全的需要提升到人自主具有的安全素质。就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应用在学习、实验、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地建立安全的生活方式, 对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巨大的良好影响。

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是北京市高校化学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为保证我校师生更好地搞好教学和科研, 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校领导和化学学院领导在实验中心建设和管理中, 贯彻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的理念, 树立预防为主, 防范在先的思想, 把建设实验室的健康、安全、环保体系放在首位, 并在实验教学和科研中重视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管理, 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通过对安全的人本属性和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重要性的探讨, 明确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工作要把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放在首位。要通过安全教育提升人的安全素质。进行安全教育, 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安全科学的思想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掌握安全技能, 从而提高安全素质。

关键词:安全教育,安全素质,安全管理,安全技术设施

参考文献

[1]冬青.揭开行为的奥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7

[2]张景林, 桂吉.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1, (11) 5:6~9

[3]赵云胜, 罗中杰.论安全科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地质勘探科学, 1994, 4:34~38

实验教学安全教育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粗浅知识。

2、学习词汇:插头、插座、触电。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卡片

2、电线若干、插座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起幼儿谈话兴趣,启发幼儿讲述电的用途。

(1)天黑了,什么都看不见,这时候我想看书怎么办?

(2)天气非常热,我想在一个凉爽的环境里工作,怎么办?

(3)房间的地毯上落了许多灰尘,我想把它打扫干净,用什么?

(4)灯、电风扇、空调、吸尘器,要让它们工作起来,都需要用什么?

(5)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用电?

小结:电有这么多的用处,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在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这位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2、请幼儿取出操作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帮助幼儿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粗浅知识。

(1)提问:这只小熊做得对不对?这样做会怎样?为什么?

出示一段电线,让幼儿观察它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让幼儿知道电线的内层是一根铜线,可以传电,外层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它没有电。如果电线的保护层被损坏,人们就可能碰到电,电就会给我们带来危险。

(2)提问:这只小兔在干什么?它这样做对不对?会发生什么问题?

出示一个插座,让幼儿观察插座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让幼儿了解插座内有铜片或是铜丝是带电的,外层是塑料做的盒子,起保护作用。如果将手或其它东西伸进插孔,接触到铜片,电就会传到我们身上,伤害我们。

(3)提问: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事?

小结:水是可以传电的,如果将电器放在潮湿的地方使用,会发生漏电。

3、总结:

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如果不正确使用电器,就会给我们带来危险。所以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还要提醒周围的人也要安全用电。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安全教育”教学建议及案例设计 篇3

“安全教育”是江西省义务教育地方教材专题教育的模块之一。占总内容的15%,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以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范围及危险、危害。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应对措施: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知道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了解突发自然灾害和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对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知道生命是可贵的。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命健康知识:了解青春期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知道要远离毒品,拒绝黄色诱惑;知道网络的用途,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知道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措施。

2能力目标: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作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社会安全责任感,形成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尊重生命、珍视健康的态度;富有爱心和责任感;树立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自我保护意识: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人格。

(二)内容结构

“安全教育”专题在全套书1~9册的内容分布,是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安排到各年级中的,体现螺旋递进式的结构,主题与内容要点具体见表1。

(三)编写特点

本模块是以中小学学生生活为基础,以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专题,编写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人文性。教材体现了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和谐成长的原则,努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教学: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其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奠定基础。

2综合性: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秀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有机整合;把公共安全知识和与相关的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把地方课程的专题教学与品德、科学课程相结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家庭、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学目标。

3层次性。教材不是枯燥地进行理论灌输,而是将安全教育寓于鲜活的生活主题中,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习惯相结合,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统筹设计教材结构,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注意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4实践性。教材既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又安排一定的活动性内容,从中小学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将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作为课程的主题,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方法技能,养成安全习惯,在生活和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

5灵活性。为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材提供了一些活动建议,教师可在这些建议的启发下,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有效地开展开放式教学,设计出对自主发展更有价值、更能促进自主学习的活动方案。

6通用性。安全教育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中小学学生的全部生活。本模块立足于学生安全生活的需要,提供最基本的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便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保障中小学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同时,在编写上既统一要求又照顾差异,考虑了城市与农村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7趣味性。教材文字表达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有效地运用了图片、表格,做到了图文并茂。贴切的文字、精美的图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欲望,也便于自学。

教学建议

1坚持正确导向引领,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注意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注重培养其预防和应对安全事件和事故的能力,形成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全面落实教学目标,促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准确把握教学定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好三个定位,即教师角色定位——教师应当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基本课型定位——课堂教学不以讲读、阅读为主,而要以活动、探究为重,不能将书本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而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天地;教学载体定位——不把此教材作为课外读物,要在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托,根据本地和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及时补充、调整、选择、创新教学活动方式。

3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应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积极从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寻找相关的教学素材,注重选取学生普遍关注和乐于交流的安全问题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开展思考、讨论、收集、调查、辩论、访谈、模拟演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丰富情感体验。

4加强课程资源整合,运用开放教学策略。应加强本专题模块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整合,避免简单重复,以发挥综合教学效益。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演练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可以运用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可以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组织演习活动。

5正确运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教师要坚持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原则,既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更要注重考查学生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另外,此教学内容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年级第3课。

[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入,揭示课题

1看课件,听故事。(一个小学生不注意交通安全,发生了交通事故,父母很悲痛)

2学生就故事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交通安全事故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给家人带来痛苦)

3教师小结:交通安全太重要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

(二)合作学习,掌握知识

1出示教材“启迪窗”部分的两幅图。(配图一:上学路上,小朋友跨栏杆,横穿马路:配图二:农村的小道上一辆农用车在行驶,几个小学生在爬车)

2要求学生想一想:他们这样做对吗?有什么危险?

3教师小结:不遵守交通规则非常危险。

4教师引入下一个环节:上学路上,小朋友们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5小组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才是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6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让学生明确上学路上的基本交通规则。

7结合你上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上学路上的交通规则?

8读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闪闪心中明;过马路,走横线,转弯车辆要看清:安全护栏不能翻,行驶车辆不追赶;马路不是游戏场,安全出行最要紧。

(三)活动延伸,体验拓展

1引出交通标志。(出示课件)繁华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特别多,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通的畅通,马路上有许多的交通标志和设施。同学们。你们能从屏幕上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交通标志是依照警告、禁止、指示和辅助的需要来设置的)

2认识交通标志。以四人为一小组,将准备好的交通标志小卡片拿出来认一认,互相说一说它的作用。尔后教师将已和同学们交朋友的交通标志图贴到黑板上。

3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交通标志和设施,各有什么作用?

4你还知道哪些交通标志?

(四)思维冲浪,巩固新知

1提问:是不是马路上有了交通标志和设施,就一定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2上学路上,只要有大人接送,就可以不管交通规则吗?

3请学生说说发生在身边的交通事故以及给自己的启示。(课件出示车祸的图片、数据)

4小结:为了防止受伤害。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五)总结全课,启发思考

1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物理教学与安全教育 篇4

在讲声现象时, 使学生知道噪音污染给人带来的危害, 让学生不要给别人制造噪音, 同时也学会防止噪音给自己带来的危害, 远离噪音。在有噪音的环境中戴耳塞、耳罩。如遇到情况特殊, 如遇到放爆竹等情况, 可张开嘴来减小噪音对耳鼓膜的伤害。在变声期的同学, 要注意休息, 合理利用嗓音, 注意不吃辛辣食物, 保护好声带, 使之有个好嗓音。

光现象中, 在讲光的反射时, 向学生说明夜间行驶的汽车, 如果车内开灯, 那么车内的物体就在司机的前挡风玻璃上成像, 使司机看不清车前的路, 就容易出交通事故。雨后的月夜走路时, 如在有积水的泥泞路面上, 迎着月光走, 发亮处是积水, 背着月亮走, 发亮处是路面, 使学生不至于滑到或掉入水荡中。电焊时焊枪产生的强光, 雪后出太阳反射的强光等, 若无对应防护措施, 轻则使眼睛红肿、发炎, 重则丧失视力。另外, 若城市灯光不加控制, 大量的玻璃幕墙反射光线照进住宅, 会影响居民正常工作和休息, 红外线近年来对人眼的视网膜、也有一定程度的伤害影响视力;紫外线可用于消毒, 缺少它, 孩子易得佝偻病, 若过量, 轻则使皮肤粗糙, 重则引起皮肤癌。在讲光的折射中, 向学生讲明, 为什么清澈的池水会变浅, 使学生明白道理后,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不要看到池水浅或河水不深, 就冒失地跳下去, 这样很有可能出人命, 特别是山里的“亮底河”, 在过河时一定要先试水深。在讲眼睛时, 要告诉学生正确使用眼睛,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 所以在读写时, 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 这是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

在讲电学知识时, 使学生了解触电和短路的危害, 分析造成触电和发生短路的原因, 教育学生要遵守安全用电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远离高压带电体, 不用手触摸各种带电体的裸露处, 不要湿手接触电器开关。用生活中发生的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如, 有一个人在接电线, 母亲不知道, 回家后把开关闭上, 结果造成儿子触电死亡。要求学生在接电路时一定要断开开关。又如一小孩拿着毛线针在擦家里的插孔, 结果把手烧坏, 要求学生回家后检查家里的插孔, 有小孩能接触到的不用插孔, 都要挡住, 等等。在讲防雷电时, 要告诉学生不要雷雨天在大树下躲雨, 不要举着金属物体在空旷地方行驶, 住在高山处同学家里的大铁锅不要翻着放, 以免遭雷击。

在讲授电磁学知识时, 介绍电磁污染会使人出现头晕、记忆力减弱、睡眠不好、乏力、头痛、血压升高或降低等症状, 已直接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教育学生注意防电磁污染。微波炉正常工作时不要靠近, 看电视保持适当距离, 使用手机时, 要等接通电话后才靠近耳朵等。

在讲力学知识时, 在杠杆中, 把楼梯栏杆作为杠杆讲解, 当发生拥挤或用力过大时, 会破坏栏杆的平衡, 容易使栏杆变形折断, 导致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通过讲解, 教育学生下课后不要拥挤, 不要多人推栏杆,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在讲摩擦力时, 让学生学会解决如何在冰雪路面上、雨季的山道上行走防滑。根据所学知识用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 除了在冰雪、雨季滑的地方洒炉灰、锯末、铺秸秆等外, 最简单的办法是用草栓在鞋上。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 使学生知道“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道理, 让学生知道过火车时, 一定在安全线外等候, 避免被吸入车底造成危害。在讲惯性现象时, 使学生知道行驶中的汽车或自行车刹车时, 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 即使紧急刹车, 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所以骑自行车时, 不要太快, 离汽车不要太近, 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同时尽量不要带人骑车。赛跑冲刺时, 不要立即停下来, 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时, 要跟车同一方向上跑几步, 不然会摔倒。在讲压强时, 让学生知道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大, 压强就越小, 所以书包带药尽量宽点, 在要陷进去的路面上铺上木板等。

实验中学近期安全教育 篇5

2013.03.25

全县2012年安全事故通报1、2012年,全县发生涉校涉生交通事故3起死亡3人,教师交通事故4起死亡2人;

2、溺水事故11起死亡11人,与2011年相比,事故起数增加3起,死亡人数增加3人;

3、疑似食物中毒事件4起,产生症状学生404人,另有两起因学生家长怀疑学校食堂猪肉有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

4、学生打架斗殴数十起,受伤10余人,重伤2人;

5、学生安全意识淡漠,不珍重生命,吃农药一起,死亡1人,煤气中毒2起,死亡2人。

6、学生跳楼2起,重伤2人。还有因病死亡、被马蜂蜇死等死亡多人,一年来有20多学生的生命消逝。

本校安全隐患再排查

1、站在阳台上晾晒衣物,2、不按时就寝,在教室偷偷上网,特别是周末,3、模拟扣篮,4、上铺睡两人,5偷偷到河边池塘盐汤玩耍洗澡,学生做到“四不”:不在无家长带领下私自下河下塘,不擅自与同学结伴下河下塘,不到无安全措施、无救护人员、无安全保障的水域,不擅自实施无把握的落水救人。

6、上下楼梯不靠右行,追逐打闹。

7、乘坐违规车辆,8、学生间发生矛盾纠纷然后升级。

学生坏习惯再纠正

1乱丢垃圾(从楼上往下丢),2、乱写乱画损坏公物,3、借故课间操领水,不参加课间操,4不佩戴学生证,5手机不按时上交,6、从楼上往下吐口痰,7、偷偷溜出校门,8、懒床,不早操,9、午休纪律差,10、串楼层,串教室寝室。

通过教育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记得了知识,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二是辨得了安危,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当我们遇到什么后,知道怎么办?能够做到不坐超载车、不到水里玩、不轻视生命;三是用得了办法,当我们遇上危险,安全事故时能用所学知识挽救自己,挽救他人。

春季流行疾病的预防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安全教育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安全教育

中国分类号:G633.8

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同时,生活需要化学,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要用化学去实现、去解决。在我们身边,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这些安全事故中多与化学有关,如今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关注。安全教育已成为21世纪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安全教育呢?下面,就此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结合初中化学教材,渗透安全教育

初中化学是一门启蒙课程,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现行教材编入了许多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如“扑救火灾”、“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等,足以见得教育部门对安全教育的重视。教学中,我认真钻研和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学习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时,为了加强同学们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搜集了一些近年来发生的各大爆炸案件,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在这些案件中,同学们能够了解到爆炸事故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的情况。当他们了解了这些以后,同学们更希望了解的是:引起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求知欲望极高的情况下,我便恰当引入课本的相关知识,可燃性气体在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里,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另外空气中大量煤粉、面粉等粉尘,如果遇到明火也会引起爆炸。接着我用图1的装置做了粉尘爆炸实验,实验现象明显。在学生惊叹之余,我 图1

因势利导,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①易燃物、易爆物究竟是指哪些物质?②在生产、运输、贮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③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一些易燃、易爆的警示图标?你认识他们吗?④当你遇到这些警示图标时,该怎么做?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结果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

二、结合学生实验,培养安全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而化学实验所用的药品中,有很多是易燃、易爆品,或是有腐蚀性和毒性的药品。如果使用不当,就有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烧伤等意想不到的事故;加上实验所用的仪器多数是玻璃制品,增大了潜在的危险性。因而,进行实验教学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熄灭酒精灯一定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使用浓硫酸、氢氧化钠时一定要小心;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不得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等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从思想上加以重视,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要教给学生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如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如果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做实验时,不慎碰到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布盖灭,不可用水;油类着火,宜用砂土或CO2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电器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或CO2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和泡沫灭火器等。这样,每一个学生实验,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好化学知识,提高实验能力,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通过一些演示实验,增强安全意识

每年各地的火灾事故,让我这个化学老师意识到,学习不应只是纸上谈兵,应该教会学生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其实发生火灾的时候,很多人不是被烧死的,而是被烟熏死,烟的温度高,而且人在烟里严重缺氧,最多只能待几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大烧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长短不同的蜡烛上,学生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通过这简单实验告诉学生:高楼失火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过多的烟尘以致窒息,应沿墙壁或地面迅速向外跑等。对于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知识的学习,我准备了各种灭火器,指导学生读取标签上的内容,从而知道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灭火原理等,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学生还能根据灭火器原理,用实验室的仪器或生活中的用品,设计出各种简易灭火器,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对一些污染较大的实验进行改进。例如:“燃烧的条件”实验,原装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五氧化二磷白烟弥漫于整个教室,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健康。我将实验装置改为如图3所示,把白磷和红磷分别置于两个大试管中,再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与之前的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大试管内有足够的氧气,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污染空气,而且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把开放式的装置变为封闭式装置,实现了绿色化学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利用课外活动,结合社会上发生的安全事故,强化安全意识

目前社会上发生的许多事故,如:工业盐中毒,假酒中毒,有毒大米,煤气中毒,甲醛中毒、烧炭自杀等,都与初中化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我以各种形式,如讲座、黑板报、宣传专栏或录像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安全意识的重要。如:我结合课本相关内容,给学生出了一期题为“从甲醛中毒说起……”的宣传专栏,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关注,对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结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煤气中毒”事件,我跟学生作了一个题为“煤气中毒知多少?”的专题讲座,我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活泼的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然后慢慢向容器里通入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看到小白鼠逐渐不动直至死亡。同学们感到异常惊讶。在同学们的惊讶中,我顺势指出这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是CO,对它要特别小心。接着我组织学生讨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稍作思考便有学生回答说:“这是让人知道煤气是否泄漏。”接下来,我让学生代表宣读了一篇有关“CO中毒事件”的报道,让学生认识到应如何正确用燃气热水器,使同学们真正理解造成煤氣中毒的原因是什么?懂得如何防止煤气中毒以及煤气中毒后的急救方法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安全知识自然在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大大强化了安全意识。

谈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篇7

怎样对学生有效进行安全教育呢?

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是教师的责任。教学化学实验,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力求杜绝大小事故的发生。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相当重要的环节。在化学实验过程中, 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 轻者可以致残, 重者危及人身安全, 还对学生学习化学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凡是化学教师都知道, 在化学实验中, 要经常接触各种化学试剂, 不少化学试剂是危险性化学药品。如:浓酸、强碱, 金属钾、钠, 苯酚, 白磷等。在实验进行过程中, 常伴有各种气体、蒸汽、烟雾、粉尘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有的是有毒, 有的甚至是剧毒, 实验中还会偶然发生烧伤, 炸伤、烫伤、割伤等事故, 所以在上化学实验前, 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以及一些应急措施;在实验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规范操作, 千方百计预防和清除不安全因素, 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 这既是化学实验教学应重视的问题, 也是对学生负责, 对家长负责, 对社会负责的要求。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措施, 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必要的。

二、中学化学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

1、预防有毒药品中毒的教育。

中学化学实验, 特别是高中化学实验, 大多数药品是有毒药品, 这些有毒药品一旦进入人体后, 对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实验教学中, 不管是教师或是学生, 都应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熟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了解所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在实验过程中, 沉着, 冷静、认真, 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 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要告诉学生, 化学药品中毒的途径和急救措施。化学药品中毒一般有三种途径:通过呼吸道中毒, 通过消化道中毒和触及皮肤和五官膜, 使膜受到刺激而中毒。

呼吸道中毒。通过呼吸道吸进有毒气体、粉尘、蒸汽、烟雾, 能引起呼吸系统中毒, 这种中毒比较常见。如:吸入氯气、一氧化碳, 硫化氢气体和溴、苯、甲苯等蒸汽, 容易中毒。如:胸闷、咳嗽、头痛、头晕等, 呼吸道中毒的轻者应立即停止实验, 离开现场, 到外面走一走, 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重者要立即将中毒者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供氧, 或进行人工呼吸和相应的措施。

通过消化道中毒。在学生实验时, 由于操作不规范手上就污染上了化学药品, 实验后又不洗手, 在吃饭或饮水时进入消化道, 引起中毒。这类中毒以粉剂化学药品较为常见, 如:汞和汞盐, 铅盐, 铜盐, 白磷等, 防止这类中毒现象, 实验结束时, 一定要洗干净手, 发生这类中毒, 一定要将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的地方, 内服肥皂水后用手伸入咽喉部位使其呕吐, 或饮蛋清, 牛奶洗胃, 缓气后再送医院。

通过触及皮肤和五官膜使膜受到刺激而中毒。有些化学药品触及皮肤, 或蒸汽、烟雾、粉尘对眼、鼻、喉等器官粘膜有刺激作用, 如:汞、苯胺等可通过皮肤、粘膜吸收中毒, 对这类中毒, 只要加强预防, 一般不会出大事。

以上三种中毒, 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指导, 反复强调。为了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 实验者在进行每一个化学实验以前, 必须了解将要用到的化学药品的毒性, 并对实验过程中可导致的中毒作一了解。同时, 实验中必须严格按照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程进行, 进入化学实验室后, 实验者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吸烟、饮食, 绝不能用口去尝任何一种化学药品 (包括:蔗糖、葡萄糖, 氯化钠) 等, 严禁用嘴通过移液管吸取具有强腐蚀性、毒性的化学药品, 要用洗耳球进行操作。在用嗅觉鉴别试剂和有毒气体的气味时, 应将试剂瓶或集气瓶远离鼻孔, 用手轻轻扇动, 让少量气体飘入鼻腔内, 严禁用鼻子对着瓶口吸气。实验完毕后, 实验者要认真洗手、漱口, 严禁将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带出实验室。

2、外伤急救及其预防。

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外伤主要有割伤、烫伤、烧伤、炸伤事故等。

割伤:在组装实验装置时, 不小心容易损坏仪器, 而化学实验室又是以玻璃仪器为主, 玻璃仪器破裂, 往往会将手刺破割伤。如: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的玻璃管和玻璃棒的切割, 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或套进乳胶管内, 组装或坼卸玻璃仪器等都可能使玻璃仪器破裂。像这种情况, 应先用消毒的镊子将碎玻璃片取出, 用3%的双氧水洗后, 再涂上碘酊或红汞水包扎好, 或贴上创可贴。

烫伤烧伤急救。烫伤是由于高温液体、蒸汽和炽热物质直接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外伤。烧伤一般指火焰和腐蚀性很强的化学药品引起的外伤。在化学实验里所用到的活源主要是酒精灯, 酒精喷灯, 尤其是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较高, 可达1000℃以上, 一不小心会造成严重的烧伤, 因此使用时要特别加以小心。烫伤和烧伤程度较轻的, 一般用药棉润95%酒精在伤处轻涂治疗, 重者到医务室或医院去治疗。

炸伤急救。化学实验中可能因压缩气体或盛液体的容器爆炸或某些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爆炸, 各种爆炸可能将人炸伤, 特别是玻璃容器中爆炸, 碎玻璃片更容易伤人, 如:氢气的爆炸实验, 就要向学生反复强调, 在收集氢气时一定要检验纯度, 切忌不能混入空气。若不小心遇到这类事情, 一定要采取措施, 并尽快送医务室治疗。

3、教师认真指导。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要操作规范, 认真思考, 强化安全意识, 落实安全责任, 在学生实验时, 教师要认真指导, 如:氢气的制取, 钠、钾与水的反应、硫酸的性质等等, 对这类实验一定要反复强调安全问题, 不能盲目操作。

4、实验室安全守则教育。

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教育 篇8

一、让师生在思想上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懂得“安全责任, 重于泰山”的道理

在化学实验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小则损坏一些常用仪器, 大则会发生着火、爆炸、烧伤、中毒、触电等安全事故。发生事故不但会造成实验的失败, 而且会使仪器设备受损、人体健康受伤害, 甚至还会发生生命危险。它会给我们的实验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如财产的损失, 危及生命安全, 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等。这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实验教学,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定要确保实验的安全, 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师生在思想上不能麻痹大意, 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二、要正面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由于化学实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一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怀有恐惧的心理, 使得他们对实验想做而又不敢做, 矛盾重重。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从正面去引导他们, 教育他们并不是只要进行化学实验就会发生事故的, 虽然存在危险性, 但它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工作, 集中注意力, 不掉以轻心, 做到大胆心细, 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就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实验。另外, 必须加强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让师生熟悉操作规程。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关系到事故的发生, 所以在上实验课前要让学生学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2.各种药品的取用方法。3.连接仪器装置的方法。4.物质加热的方法。5.洗涤仪器的方法等等。

师生在实验前对所做的实验要熟悉, 实验所用的药品及可能产生的新物质的性质要了解, 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 制取一氧化碳、氯气等有毒气体的实验, 就必须得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和做好尾气处理的情况下进行。在实验教学中要时常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包括仪器组装和拆除的先后顺序在内。如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 就要先通入纯净的氢气大约一分钟才能加热试管铺有氧化铜的部位。实验结束时必须是先停止加热, 继续通入一会儿氢气, 然后才能撤去氢气导管。如果不按照操作规程去做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三、加强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教育

首先要制定出严格的实验安全守则, 让师生共同学习。而且将实验室安全守则装订在实验室内比较显眼的地方, 作为时常提醒师生注意安全的警钟。让师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的安全工作,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来搞好化学实验, 做到既安全又能增长知识。对于未能掌握实验安全守则, 实验原理不明确或有不负责任行为的学生, 不能让他们进入化学实验室, 直到他们掌握有关知识后, 方可让他们进入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

四、掌握实验安全用品的使用方法及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一) 在化学实验室里, 必须配备下列安全用品:

急救箱, 急救箱内应备有急救药品和工具;用以扑灭人身上火焰的毛毯;灭火器、砂桶;通风橱;防护眼镜、防护面罩;耐酸耐碱手套;废渣废液容器。

(二) 实验教师必须学会安全用品的使用方法。

这样, 实验时万一发生意外事故, 才能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 不至于措手不及, 造成紧张和混乱的局面。在实验室里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可能有下列几种:割伤、烫伤、炸伤、腐伤、中毒、着火、触电等。

1. 割伤急救。

割伤后, 将受伤部位用3%的双氧水或蒸馏水洗净, 敷上消炎药或抹上红药水, 包上纱布, 如有伤口大出血应在伤口处敷上厚纱布压迫止血。特别注意不能将化学药品用到伤口上。

2. 烫伤急救。

烫伤是由于高温的液体、蒸汽或炽热的物体直接刺激人体某部位而引起的损伤。烫伤后在伤处抹上黄色苦味酸溶液或烫伤药, 若烫伤处有水泡不能弄破水泡, 也不要用水洗。

3. 炸伤急救。

炸伤系容器爆炸所致, 对炸伤者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消除碎片, 根据伤势轻重送医院治疗。

4. 腐伤急救。

不论是酸伤或是碱伤, 首先都得用大量清水冲洗,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

5. 中毒急救。

若是误食中毒就得使其呕吐, 然后对症下药或送医院治疗;若是气体中毒首先将中毒者移至室外空气新鲜之处, 再采取相应解毒方法或送医院疗

6. 着火急救。

先保证人的安全再根据火灾情况灭火.

7. 触电急救。

首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将电源线挑开救出触电者, 迅速将其抬到空气新鲜处进行急救。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安全教育 篇9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

在教学生字“灭”时, 我指导学生掌握了读音后, 又让学生观察插图 (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木板盖住) , 启发学生:“图上熊熊燃烧的火焰被木板盖住, 火焰怎么样?”学生齐答:“火焰要熄灭!”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灭”的字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它, 同时就发生不同火险的防范、灭火方法、报警等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 我抓住文中关于阿曼达等14名儿童被埋在垮塌教室的三角形空间里得以生还的描写, 告诉学生在遇到房屋垮塌的时候, 在室内的人尽量往空间的角落里避让垮塌对自己的砸伤的安全救护知识。我在备这课时在网上下载了有关地震前的征兆、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 在教学本文后把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 让他们掌握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和防灾自救的知识,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向小学生传授安全救护方法, 提高他们的救护能力。我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 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 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么做?谁的方法最好。”同学们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啧啧称赞, 讥笑那些吓哭了或跑去找大人的小朋友没有司马光聪明。我相机问道:“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什么的, 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怎么样?”同学们听后嘎然止笑, 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到: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 学习“这时候, 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 就地打几个滚, 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附近, 只要跳过去, 扯掉他的棉衣, 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 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 我们整个班, 我们身后的损失, 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学生能够理解邱少云为了完成这次军事行动, 大火烧身没有自救;也能理解“我”为了保证潜伏成功放弃了救护。我提醒学生:“如果我们在平时遇到自己或者别人身上着火怎么办?”学生发表了很多自救的救护的有效办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培养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教学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时, 我引导学生体会小马的安全意识:当小河挡住了去路时, 小马不知道河水的深浅, 没有贸然过河, 向老牛和松鼠询问河水的深浅, 老牛和松鼠的答案截然相反自己又无法判断, 毅然回家找最可信任的妈妈咨询, 得到了自己的安全过河的可靠答案后才过河。小马的安全意识值得我们借鉴。在学习《跳水》时总结造成船长儿子身处险境表面是水手们开玩笑过分、孩子没有考虑安全就贸然追猴子。其实是水手和孩子安全意识淡薄。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应该吸取不要盲目寻求快乐而不注意安全, 险些导致乐极生悲的惨痛教训。我在教学《老山羊和狼》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体会老山羊是怎样一步步地揭穿狼的阴谋诡计, 没有上狼的当而避免引来杀身之祸的。学生从中体会到:面对陌生人特别是不怀好意的人, 要注意分析他的言行判断其用心, 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更不能接受陌生人的任何财物上当受骗。

实验教学安全教育 篇10

关键词:化学教学,开发,安全教育,课程资源

一、开发并充分利用化学教材中蕴含的安全教育素材

(一) 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中蕴含的安全教育内容

笔者对九年级化学上、下册教材进行挖掘、开发, 涉及安全问题的课题并适应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比较丰富。探究出来的内容大体如下:

1.属于易燃易爆安全知识方面的内容。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内容: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属于有毒或腐蚀性物质安全方面的内容。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内容:一氧化碳;第八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内容。常见的酸: (1) 几种常见的酸; (2) 浓硫酸的腐蚀性。

3.属于食品安全方面的内容。第三单元课题4爱护水资源。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中的乙醇。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一、氯化钠;第十二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的健康……。

(二) 紧密结合教材知识, 充分利用安全教育素材, 更好地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采撷生活中的化学实例, 联系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把安全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合到化学教学中去。例如, 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 采取下列质疑互动: (1) 你家现在还在使用液化石油气吗?平时有没有考虑过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2) 发生煤气泄露时, 为保护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你将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3) 浴室内直接安装燃气热水器, 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4) 有一些不法分子为达到杀人灭口目的而用煤气谋杀他人, 结果等待他的将是什么?再如:在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时, 让学生讨论: (1) 今天我们学习了浓硫酸的性质, 对浓硫酸有了一些认识。请问:在上实验课时, 我们能私自拿浓硫酸来做玩或悄悄拿走吗? (2) 私自携带浓硫酸等危险性药品到社会行凶作歹后果怎样?这些问题的提出, 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气氛热烈, 收到教与学互动的作用。学生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 而且学会了如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法制意识。

二、密切关注身边及媒体重大化学安全事故,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加强法制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 教师还应充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媒体, 进行合理选材。利用一些有影响力的化学事件,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 本地今年发生的较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假酒、非食用食盐等) ;煤矿瓦斯爆炸事件、水污染造成造成影响事件等以及媒体最近报道的相关安全事故, 这些都是鲜活的安全教育的好素材。这些事例接近学生直接的经验和感受, 当学生再次听到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 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 同时也深切地领会到:安全重于泰山, 应时刻牢记在心。

三、以事例探讨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事例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一、氯化钠

教学要求及方法

要求: (1) 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用途; (2) 了解食盐与化学中的“盐”的区别与联系; (3) 通过渗透, 让学生了解法制知识, 树立法制观念。

方法:联系实际, 对比区分, 归纳总结, 实验探究。

教学事例与措施

在教学氯化钠的用途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标准食用盐样品、非食用盐、非碘盐样品等, 让学生进行对比。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归纳总结: (1) 食用非食用盐或非碘盐对人的身体有何影响?普普通通的食用盐, 为何这样严肃地颁布相关的法律? (2) 无证销售或生产非食用盐、非碘盐的, 法律、法规允许吗?例举身边非法售盐、或被非食用盐损害的事例。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渗透教学效果, 有条件的学校最好使用PPT教学, 展示适用渗透的法制内容及质疑问题。

上一篇:物业服务业下一篇:水利移民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