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思考

2024-07-24

系统化思考(精选十篇)

系统化思考 篇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是当下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兴话题。本人认真学习了相关专家课程讲座, 观看了同行的课程开发方案, 到网上搜索了有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精品课程网站, 收获很多。同时也反复在思考如何做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问题, 现就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设计谈谈本人的几点浅见, 恳请专家与同行的指导。

1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考

要做好一门课程开发, 负责人首先要弄清楚该课程在其所属专业的地位与作用, 也就是说, 开发的课程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这样才能把握住课程内容的取舍。这就势必要弄清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如果说把过去人才培养方案叫做“学科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而“基于工作过程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流程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它们之间的制定流程如图1所示。

从以上图示可以看出, 两种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基本一样, 所不同的是, “学科体系”下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专业教学计划与进程表, 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专业学习领域表。

2 教学过程设计思考

对于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要确定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与作用, 即确定课程目标, 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完这门课后, 要使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收获, 接下来要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该门课在哪里上合适、采用何种方式上合适、怎么合理的评价与考核学生学得怎么样等问题, 也就是课程设计理论与思路的问题。最后要落实到具体的每次课堂教学, 也就是说怎样讲授该课程, 在学科体系下, 传统的高职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先去找教材, 然后机械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写教案, 做实验带实训, 最后出张试卷考试就完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过程设计使我感觉到这种方法的确在有些专业课上很利于学生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种教学教程设计流程和学科体系课程设计流程我也做了一个图解如图2所示。

在以上图示中, 我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做了一张图片如图3所示。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先要根据课程目标把这些知识、技能、方法、职业素养通过某种方法 (或者说是“通过载体”) 分解到 (或者说是“载入到”) 相应的学习情境中去, 这些学习情境的划分应该具备递进与包容的关系, 载入的方法要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每一个情境都要重复这样的工作过程。

3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其核心是载体的选择, 它会根据开发者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各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对该课程的定位、学校实训设备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课程开发人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 这样才能开发出高质可行的职业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严中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9.

[2]张建国, 赵惠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趋向[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26) .

审计系统思考 篇2

[关键词]审计质量 系统 控制

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当前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和审计工作质量,并提倡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创造性的开展审计质量控制,努力探索更加具体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讲求审计工作质量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依法审计能力的一个必然结果。提高审计质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审计人员素质和技术、健全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审计准则的规范体系及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环节,因此,对审计质量的控制也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才能是有效的。本文从系统的原则出发,对审计质量控制作一些探讨。

一、审计质量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审计质量同审计的过程与行为相联系,是动态的、系统的。因此,与一般产品质量相比,审计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或过程(Montgomery‘s Auditing 12th edition,John Wiley & Sons,Inc.1998),对其质量加以评价有一定难度。直到1981年,美国DeAngelo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并报告公司舞弊的联合概率,即审计质量被区分为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联合概率(Watts and Zimmerman,1981)。近几年,我国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组织从事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具体可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项目质量。无论那一种定义,我们都不难看出审计质量不同于其他产品的质量,它是处在一定环境中,由诸如审计人员素质、审计实施程度和先进的审计方法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审计质量的基本含义中,我们也可清晰地看到,系统性是审计质量的一个内在特征,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就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与研究审计质量的控制问题。尤其要首先来认识与研究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与审计活动系统性的相关联系。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L.Von.Bertalanffy)。Bertalanffy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有一支过硬的审计队伍、有健全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有一套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有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等,这些保障审计质量的要素都自始至终地、联系地存在于审计这一过程之中,并且只有全面保障各个要素,才能保证审计质量,如果某一要素出现了问题,所导致的可能是审计项目的失败。

二、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是系统控制

审计组织为使其所承担的工作能够按照审计的基本原则进行,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实施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组织及其人员为实现审计质量目标,按照规定的审计标准进行审计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活动。系统性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显著特征,由于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审计工作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和工作全过程的控制,因而审计质量控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从横向看,系统性表现在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从纵向看,系统性表现在审计质量

贯穿审计作业过程的始终。鉴于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性这一显著特征,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控制体系,该体系是审计质量管理的核心和落脚点,是控制论系统工程论的理论、方法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是实现审计管理的要求,它的建立必将对审计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构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审计质量控制措施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技术方法等,它是对审计实施过程的一种行为控制。采用的一般方法主要是事中控制,即在作业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和纠正,在事中控制的同时也结合采用一些事后检查和事前计划等方法。由于审计质量控制的系统性,也需要考虑控制主体的作用,因此也结合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控制等。

(一)对人员素质的控制

无论是国家审计人员还是社会审计人员必须坚持独立性原则。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必须依据客观事实,而不能带有任何偏见。因此审计组织应建立保证审计人员独立性的法律规定,并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随时予以监督。审计人员应定期汇报自己在工作中是否遵循独立性原则的情况,以及在被审计单位有无应予回避的人际关系;审计组织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关系,定期检查审计人员有无损害本组织独立性的情况。审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精通所承担的工作。审计组织应建立严格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保证全员随时掌握与更新履行其职责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并不断提高熟练程度;应建立严格的聘用制度,保证聘用的人员都能胜任工作;还应建立科学的、严格的、与淘汰相结合的晋升制度,通过有效的竞争上岗、项目招投标、整合内部资源降低审计成本(即对审计人员实行统一指挥,集中调配)等方式,优胜劣汰,以保证各阶层的审计人员都能安其位、胜其任、展其能、出其绩。

在对审计人员各种素质进行控制的同时,审计组织应设立咨询部门,为审计人员提供当前业务技术发展的信息和有关资料,比如会计、审计、经济方面国内外专家的评论,有关新颁布的法规制度,指导工作的最新手册等。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应能得到权威专家的指导。

(二)对审计作业过程的控制

1.搞好审前调查工作,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

审前调查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内容、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和步骤、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必备环节,是审计质量的审前控制。要想提高审计质量,开展审前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当前,有些审计人员对于年年审或经常审的项目不愿做审前调查或做了调查也只是蜻蜓点水,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审计项目仍按照以往的经验对待,没有用发展的思路认真对待审前调查,容易造成审计方案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因此在每次审计开始前认真熟悉项目的基本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等,了解相关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会计政策选用等一系列需要调查了解的情况,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审计的着重点,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减少随意性。同时,应收集相关的审计法规文件,强化专业知识,采用可行的审计技能,使审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只有把审前调查作为审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抓好,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确保高质量地实现审计目标。

2.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

在审计工作实施前,实施方案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龙头”。它是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一个综合性文档,通过统筹计划和安排,明确具体目标和细化审计内容,从根本上规定了审计发展的方向;其次,实施方案是执行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依照实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断审计人员审了什么、怎么审的、结果怎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第三,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报告中的审计评价严格要求审计组只对所涉及的审计领域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因此,好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它对实施审计起着全面控制作用,要认真搞好审前调查研究,基本摸清被审计行业、单位财政财务政策规定、经营活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促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效益出发,确定具体目标、内容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每一项审计都能在严肃财经法纪,促进加强经营管理和服务宏观调控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3.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管理,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

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在审计中,由于工作日比较长,不可避免的存在各式各样的审计风险,再加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对某一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在所难免。因此,为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强化实施过程的控制,审计现场质量的控制需要建立在规范操作之上。首先,应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建立行之有效的审计复核制度;其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按照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获取直接、有效、确凿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必须足以证明审计事项的真相、足以支持审计处理处罚决定,然后根据取得的审计证据编制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格式规范、手续完备、有理有据的审计工作底稿;同时,审计人员应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它反映了审计人员每日实施审计的全过程,是规范工作、提高质量的直接手段,对审计人员自身而言,若能在审计期间坚持记录审计日记,也能避免审计线索的遗漏、逐渐形成更系统、完整的审计思路。由于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的分工和要求编写的,因此,审计日记既可以体现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方案的情况,即反映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做了没有”,也可以反映审计方案制定水平的高低,审计方案“这样做行不行”,随时根据审计方案的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度,及时对审计方案或审计重点做出调整,这样一来,审计方案和具体实施就能紧紧地联系起来,形成互动,共同确保审计项目质量。

4.优化审计报告编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

审计报告是审计监督活动的“产品”,是实施审计后,对审计项目做出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要想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在审计报告形成阶段,项目管理者应再次核对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三者的一致性,以避免重大问题的漏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规避审计风险。审计报告应以审计工作底稿为基础,以审计证据为依据,它的材料源于审计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次具体工作内容,因此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认真完成对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的复核工作,做到审

计取证数据、事实及描述准确,编制审计底稿的依据合理、对问题的定性准确,且必须根据法律法规评价审计项目,评价要准确适度,对于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以及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不应在报告中进行评价,审计报告措辞要严密,定性要准确,处理意见要公正、实事求是。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和加工提炼,把微观成果提升到宏观层面,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党政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对事关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局,拿得准又能说明问题的审计情况,要随时报告,切实提高报告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加强对审计报告表述方式的研究,报告既要用绝对数说明事实,还要注意用相对数表明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既要原汁原味地反映审计情况,还要有理性分析和可行对策建议。

这里,将审前调查、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和报告编制于一个部分阐述,因为这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贯穿在审计这一过程当中,对它们的控制又构成了审计作业过程控制的小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审计人员应把握原则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三个原则。

原则性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同时把好“三关”,即“深究细查”关、“如实报告”关和“妥善处理”关。“深究细查”就是通过查“死帐”和调查“活情况”,透彻地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真实现状,特别不能遗漏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如实报告”既是对审计人员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更是审计机关能否做出正确结论,提出合理意见、建议的关键,重点是抓住一个“实”字,要把“深究细查”发现的问题如实反映,同时要透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是在对问题的定性处理上,正确处理现行法规和“三个有利于”的关系,坚持原则,确保客观公正。

灵活性是对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中处理突发问题的考验,审计实施是在一个由审计组织、被审计单位和外部环境等多种部门交织在一起的系统中进行,所遇到的问题也将远远超出审计人员事前的预想和准备,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灵活应对一切突发事项,如在审计中发现在实施方案之外但却有价值的审计线索,应该按照程序和规定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同时调整人员安排,迅速对新的审计事项做好一套完善的审计准备;同样,曾经复杂的审计事项,随着审计方法的进步,如今已逐渐变得简单化,对这样的审计事项应尽快准确定性,分配审计人员到更为复杂的审计事项中。这样,审计中把握灵活性原则,将有助于审计成果的扩大和审计资源的节约,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创新性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并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与时俱进的审计思路。在经济、政治迅速发展的今天,处在这一系统中的审计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审计方法与审计思路已经渐渐不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思路,提高审计技术,如大胆尝试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同时重视交流的作用,在审计中经常交流审计思路与审计方法,这样,借鉴与创造的结合,更有利于审计思路和方法的创新。

(三)对审计后续工作的控制

跟踪落实和整理档案阶段的工作是审计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党政领导批示意见、审计决定、审计查明问题的整改,审计意见建议的采纳及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跟踪督办,把它作为巩固审计成果、扩大效果的一项具体措施,切实促进有关部门、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同时应当按照审计档案管理要求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材料,做好建立审计档案工作,并做好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的建立工作,为日后的审计监督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审计后续阶段,建议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审计质量评价包括对对整个审计项目的评价和对审计人员的评价。对项目的评价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目标的完成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审计证据的质量、预期的审计发现和结果及审计小组的整体情况等;对审计人员的评价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效率等情况。通过审计质量评价可以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责任追究制度,并不是简单的惩罚措施,而是要通过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把审计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系统思考的力量 篇3

池塘的另一边是一片睡莲。

一天,池塘里面流进了一些刺激睡莲生长的化学污染物,它们可以让睡莲每24小时增长一倍。这对青蛙而言是个问题,因为如果睡莲覆盖了整个池塘,它们就将无处容身了。

如果睡莲可以在50天内覆盖整个池塘,而青蛙有一种阻止睡莲生长的方法,但是需要花10天时间来将这个方法付诸实施。那么在池塘被睡莲覆盖的面积达到多少时,青蛙才有可能采取行动去挽救它们自己?

这个小故事看似简单,其实隐含着深刻的道理。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睡莲50天覆满池塘,而且它们每天增长一倍,那么第49天结束的时候,池塘被遮盖掉一半——而不是在第25天。因为这种增长是指数级增长,而不是线性增长。

对于指数级增长而言,开始的时候非常缓慢,一旦指数增长开始表现出要快速增长的迹象,它的增长速度就确实非常快。

青蛙们可以阻止睡莲的增长,但是需要10天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因此,如果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收到效果,则最迟要在第40天结束之前开始行动。那么,第40天的时候池塘会被睡莲覆盖掉多少呢? 计算下来,在第40天结束时,也就是青蛙们能够采取行动的最晚时间,池塘被睡莲覆盖了(1/2)10。(1/2)10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数字——只是0.00098,不到千分之一。这意味着,如果青蛙们想要避免陷入无处容身的危险境地,它们得在睡莲所覆盖的面积还不到整个池塘的千分之一时就采取行动。

它们必须对在很远的地方发生的非常非常小的事情保持足够的警惕,并及时采取行动。如果它们在危险已经降临——比如,它们突然发现睡莲已经覆盖了池塘的四分之一甚至是一半——之前没有采取行动,那么,一切都晚了。

按照系统思考的观点,在初期,指数级增长如此缓慢,以至于你很难注意到它的增长。但是,突然之间,它就可能变成一个庞然大物,从而实现局面的逆转,无可挽回。

指数增长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我们经常听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开始,蚁穴很小,非常不明显,但它发展得很快,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并被堵住,蚁穴就可能迅速扩大,从而酿成灾难。

同样,这种现象也存在于我们的经营之中。例如,台湾有一种很有名的水果叫莲雾,屏东是莲雾的主要产地,当地有很多人种植高品质的莲雾。由于市场价格很好,大部分农民都在当地摆个摊子来卖,虽然卖得也不错,但是容易削价竞争,也易被水果商盘剥,收益并不大。

但有一个农民知道不能只有好的水果,于是积极开发渠道,与一些便利店签订直销协议,并提供送货到家的服务。于是,他的“黑金刚”牌莲雾不但快速透过便利店,收到许多客户订单,而且客户也经由宅配服务收到最新鲜的水果,省掉了中间商的剥削。

更重要的是,优良的服务和新鲜的水果,形成了客户“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使得更多的客户到便利店订购,因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这家生产“黑金刚”牌莲雾的农民,也因此赚到了丰厚的利润,并成为台湾知名的莲雾大王。

事实上,任何一个不断增长的业务,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增长引擎”——就是“增强回路”,它把若干经营要素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并使得该系统得到自我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每运转一圈,每个要素就得到一次增强,并引发下一次更大幅度的增强。如此循环往复,使得业务不断增长。这是你事业的核心。如果想把业务做大,你必须找到推动你的业务发展的“增强回路”,并不断给这个增强回路“加油”。

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如果能通过系统思考,找到公司核心关键的良性循环,并设法让这个循环转动起来,公司就有机会快速成长。不论是什么行业,都可以找到这样的环路,并体味系统思考为你的经营带来的妙不可言的神奇效果。

国防科技信息系统化发展的思考 篇4

一、新时期国防科技信息与国防科技并重发展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 国防科技是军事实力和国防能力的具体表现。建设强大的国防, 离不开国防科技信息的有力保障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强力支撑。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 包含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六大行业, 是一个技术密集、科技尖端、产业规模庞大、军事经济特征明显的产业, 所辖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六大军工总公司构成了主干企业, 下属的11大集团公司的独立运行, 使国防工业的转型和发展以新的面貌出现。而国防科技工作中寓军于民的生产体系, 也使参与国防工业生产的民营科研企业不断增多。210万职工、50余大类产品、1.5万种产品, 反映了目前我国国防工业的整体水平。这样一支强大的国防科技产业链, 若没有健全的信息保障体系及可靠的信息保障是行不通的。

早在1956年, 为适应当时国防科技工业对国防科技信息的需求, 使信息更好地为科技工业服务, 我国就正式创建了国防科技情报事业, 以专门的机构、独立的运作方式对国防工业部门进行技术跟踪和情报研究。国防情报事业几十年的发展, 已在军事科技的各领域及军事实践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工业的调整, 目前这一运行机制逐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有的甚至成为发展的桎梏。如随着情报体制调整和机构改组, 出现基层科技情报组织不健全, 情报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负面影响, 科技人才环境不容乐观, 情报研究不够深入等现象。这些都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 特别是要根据新时期特点, 探索国防科技信息工作的规律, 高效率地开展情报工作, 发挥其在国防科技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此同时, 放眼国外一些发达国家, 如英国、法国、德国, 特别是美国, 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和完善, 目前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国防科技信息理论、管理、工作和服务体系。这些现实差距, 敦促我们在工作中要以国防工业需求为牵引, 开展好国防科技信息保障工作, 使国防技术与国防科技信息并重发展。

二、加强节点情报源建设, 完善国防科技信息保障体系

国防科技内涵的多重性, 决定了信息系统涉及研究和服务的广泛性。世界各国的国防政策和武装力量建设、国际事务、政治经济与外交、军事技术、信息科学和技术、计算科学、商业和国家信息、公共行政管理和人员管理等, 都是国防科技信息研究的主要内容。从事和开展国防科技信息研究的单位, 既包括国防科技研究和生产的直接部门, 还包括国防工作研究机构、国防情报信息中心、军兵种装备研究院、军队院校图书馆、专业研究所等。这些机构部门作为信息网络的节点源, 分别建立在政府及军队的各部门、各专业协会、工业界和大专院校。国防科技信息的系统化发展, 就是要在核心机构的组织下, 对众多跨行业、部门的科技信息机构进行协调, 使之发挥各自信息优势, 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动, 进而通过相互间的有效合作,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保障体系, 提供稳定而又分工明确的国防科技情报信息源, 在国防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中发挥出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和信息保障作用。

以军事院校图书馆为例, 军校图书馆为满足院校科研人员和学员的信息需求而设置, 以军事人才培养和院校教育为根本, 以学科知识为重点来进行资源收集和文献信息保障。各院校由于军事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专业不同, 都有特色馆藏, 不但收藏有国防研究、军队建设、作战指挥等方面的资料, 还有以军事科技为主特别是与院校从事的学科专业相关的军事技术研究为主的内容, 在同行中都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并且具有资料的系统性和完备性。通过资料整理和情报挖掘, 都可以成为重要的国防科技信息, 直接为国防建设服务, 是从事国防科技工作最有效的史料。诸如此类, 分散在国防及军队建设各行业的国防科技网络节点源, 都具有作为国防科技信息的独到面, 都能为国防科技工业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都应成为新时期国防科技信息系统的有力组成部分, 目前应大力扶持和挖掘, 力争发挥其应有价值。

三、规范节点信息源建设过程, 保持个性化信息建设方向

国防科技信息资源体系, 涵盖了各种科技报告、专题报告、项目试验报告、项目主管报告、技术论文、技术札记、技术备忘录、科技图书、科技期刊、学术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和各种媒体发布的其他形式的文献等, 各种信息资源皆具有相对完备的建设规范。如以重要的国防科技文献为例, 按涉及的内容分类就包括有:采办系统规划文献;基础和预研规划文献;支持国防部投资的规划文献;支持军事任务需求的科技文献;支持采办系统及有关重点技术的规划、计划和预算文献;各种采办系统和项目寿命文献 (如任务需求书、作战需求书、成本与运行效果分析、作战试验评估等) ;其他的管理与政策信息等。类型繁多的国防科技信息, 一定要有规范化的信息建设程序, 来指导和统一信息建设过程, 保障信息效能。

美国国防部下属的技术信息中心将自建的数据库进行分类, 形成相对应的技术报告数据库、科研项目进展情况数据库、独立研究与发展数据库、研究和发展概要数据库、国防技术转移系统数据库。科研项目进展情况数据库, 反映了项目技术内容、项目承担人及承担机构、项目资金来源等信息, 包括已经结束和正在进行的项目, 收录范围是美国国防部从1965年至今资助的所有科研项目。独立研究与发展数据库收录的是国防部合同商自身开发研究的项目, 并未受国防部资助, 建此数据库的目的是防止军方重复投资类似的项目。美国国防信息中心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分类管理, 体现了管理的价值, 它能使国防部系统及与国防部签订合同单位的人员充分了解国防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国防技术发展现状, 避免重复投资项目, 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四、健全机构, 加强组织, 实现国防科技信息的系统化发展

1. 健全机构, 加强组织。

要建立起与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体系相协调又相对独立的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专职机构, 用以增强协调国防科技信息事务的能力, 有效督促国防科技信息的组织管理和计划的实施, 促进国防科技信息的相互交流。要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对国防科技信息资源开发的宏观管理, 统筹军队和国防信息资源的布局、分配和使用, 采取有效的信息交流协同工作机制, 使不同研究领域、不同信息渠道、不同认知的信息得到协同和互补, 促进国防科技信息系统的广泛开展。

2. 互通有无, 共建共享。

在国防科技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 各节点单位彼此间要注重加强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 树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大局意识, 把促进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提高信息利用率, 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国防科技信息的各节点单位, 对于文献资源、情报研究要整体规划, 深入研究, 产生指导性强的信息。要面向国防系统整体保障能力的提高, 研究工作方式, 改变封闭式的信息利用模式, 促进人员、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建立长久的信息共享机制, 不断提高国防科技信息保障能力。

3. 改进方法, 提高效益。

国防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国防工业发展提供科技信息, 因此必须做好用户研究, 要充分了解国防科技工业部门的需求, 注重对信息内容的深加工, 从大量的资料信息中主动为他们提取最有用的东西。要健全基层情报工作组织, 改进情报工作手段, 开拓信息服务范围,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要开展技术和方法创新, 将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及时运用到情报工作中, 充分发挥国防科技网站的作用。要注重情报研究和实际运用的统一, 使研究内容从侧重于技术领域转变为产品发展决策、市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相结合, 不断提高国防科技信息研究效益。

参考文献

[1]汤珊红等.英国国防管理体制和保障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6 (4) .

[2]周倩.美国国防科技信息工作分析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 (1) .

加强班组建设的系统思考 篇5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历年来各卷烟工业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班组建设,以班组建设为契机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实力。行业内,一大批优秀班组、特色班组纷纷涌现出来,各自在班组建设方面的经验 和技巧也都可圈可点,但大多依然处于形似而神不像的尴尬境地。

不否认目前的班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这些都只能算是阶段性的。在现阶段班组建设的过程中,决不能好大喜功,更不可垂头丧气。应该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学习,迎难而上。随着班组理论知识逐步完善和班组建设经验的日愈丰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冷静下来结合现实及发展潮流,重新系统地加强对新新班组认识,认真分析当前班组建设的状况,积极探讨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确实找准未来班组建设的重中之重,有的放矢。一句话,卷烟工业企业班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一、对班组的认识

1、何为班组 班组,是卷烟工业企业内部最基层的劳动和管理组织;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生产过程中相互协同的同工种工人、相近工种或者不同工种工人组织在一起,从事生产活动的一种组织。班组是卷烟工业企业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实施的单元,班组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卷烟工业企业的生产制造水平和整体面貌。

2、生产车间班组的地位及其作用

生产车间的班组是卷烟工业企业进行生产制造的直接践行者,班组的建设水平,可以说就是生产车间的生产制造水平。

1)班组是卷烟工业企业中开展作业及完成生产任务最基本的单元。

生产车间的班组是生产活动的直接开展者,它承担着按时完成计划卷烟产量并保证卷烟质量上乘的任务。班组管理水平的高低及班组人员素质、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有效作业率的提升,影响着各项考核指标的顺利达标。

2)班组是生产车间乃至卷烟工业企业管理的基础。

卷烟工业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对卷烟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和组织协调,最终使生产力的三要素科学结合,达到人力、财力、物力的合理、充分利用,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益。卷烟工业企业管理要上水平,首当其冲就是要在生产车间班组建设上下功夫,通过班组的力量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耗,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同时,卷烟工业企业各项制度、政策的实施也需要通过班组的运行来加以实践、检验,通过班组的力量不断查找制度建设的问题,改进不足,不断地优化完善制度。离开班组,卷烟工业企业管理就缺乏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3)班组是“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的基本条件。

现在卷烟工业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式越来越严峻,要在竞争中有所突破,就必须不断地调结构、增产能、创效益,而这些对卷烟工业企业的员工就是很大的考验,员工的素质提升、教育、培训与产量在“轻、重”关系上一见分晓,轻培训,重产量的问题较为严重。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好的当然是立足“岗位练兵”“岗位成才”,而班组却能为“岗位练兵”“岗位成才”提供最基本的硬性保障。以班组为单元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以“传、帮、带”的模式以及“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为基础,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大师级人物。这些离开了班组是行不通的。

3、班组在生产车间管理中的职责

班组虽然是一个微小的管理单元,但整个生产车间是由一个个小小的班组构成的全体。从这一点可看出,班组其实是一个人员相当庞杂的系统,系统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生产能否有机顺次进行、卷烟工业企业各项决策的顺利实施与否。可见,班组在生产车间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责任是相当重大的。班组在生产车间管理中的职责具体主要有:

1)落实上级决策,管理好生产现场并即时向上级反馈基层信息

作为生产车间乃至卷烟工业企业的最小管理单元,班组是具体工作的开展实施者,班组有职责在第一时间组织落实好上级的决策,管理好生产现场,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保养好班组责任区内的生产性及非生产性设备、检测仪器、工具,以班组的集体智慧为节能降耗、控制生产成本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应即时将生产第一线的各种信息汇总向上级反应,做到不夸大其词、不掩盖事实真相,绝不上上级反应不确切的信息,误导上级做出错误的判断以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2)班组人员的系统性管理

班组首要的职责,就是要确实管理好本班组涉及人员的方方面面。包括:组内人员对应工种的具体安排、作业资源的合理划分利用、班组成员出勤率管理(病、事假及其他)、组内成员思想意识形态的把握、组内人员间工作关系及个人关系问题的梳理和协调、组内成员素质、技能、操作熟练程度的培养及提升,班组工作环境及对象的现场管理及班组的创新性建设。

二、卷烟工业企业中班组的现状及分析

近几年来,卷烟工业企业开展班组建设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国有企业一系列的历史原因和现代的发展不协调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班组建设的脚步和建设效果。目前,卷烟工业企业班组建设的现状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随风顺势”别人搞班组建设,自己盲目跟风,对班组的认识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由于行业政策、大企业率先垂范等原因,各工业企业盲目展开班组建设进程,结果由于缺乏对本企业历史背景、人员要素、机制状况、环境制约等要素的科学研究及可行性评价、缺乏合理的定位、缺乏班组建设的充分知识储备等,导致班组建设的道路崎岖坎坷,班组建设不是促进了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反而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更有甚者,仅以“在一起工作”作为班组划分的唯一条件,严重违背班组建设要素。

2、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班组建设“形而上学”。

领导重视,尤其是企业高层领导的监督是班组建设能够长期开展的首要因素。很多企业生产车间班组建设,开始时搞得轰轰烈烈有模有样,可“热乎劲”一过,由于生产任务重、压力大、激励缺失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监督不到位等原因,班组成员开始自由散漫,头脑中逐渐滋生“班组建设可搞可不搞,搞不搞都是一个样。”的错念。甚至,反过来麻痹领导,领导面前是一套,领导背后又是另一套。

4、误把QC活动当作班组建设。

QC和班组,从定义上就有明确的差别,它们的性质也各有不同。QC小组可以根据企业某一时期存在的某一问题或者是某种兴趣来组建。它有明显的自主性、群众的广泛性、解决问题的严谨科学性和高度的民主性。而班组,它是企业开展生产活动的最基本单元。班组建设,是一个企业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的过程。

5、考核、激励制度配备不完全或存在“执法偏向”,严重压抑班组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卷烟工业企业班组建设,没有配套相应的考核、激励制度或者是配套的措施顾此失彼,赏罚不明。一是,存在按照程序办事的思想。班组成员开展工作仅仅是按照班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来进

行,至于效果怎么样与班组成员个人没有任何关系,干多干少,干好干差都一样。二是、虽然各种配套制度建设完备,但在具体的考核中碍于某些原因、某些关系、某人面子而避重就轻,甚至对丁点的好大吹大擂而对严重的问题却轻描淡写。如此种种,大大挫伤班组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班组长的综合素质底下,难以有效展开管理,推进班组建设。

班组长是一个班组的直接负责人,在开展自身工作的同时也要搞好班组的管理工作,起到上传下达,左右协调的作用。很多企业的班组长配备根本就达不到班组建设要素中班组长的要求,往往是因为历史的原因而“按位就搬”,他们根本就不具备合格班组长的素质,也没有从分的知识储备,难以有效开展各项班组建设工作,推进班组建设发展。

7、班组建设规范性差、标准化程度不够。

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领导的重视,班组开展工作较为自由散漫,杂乱无章。虽然有严格的制度和行为标准,但执行力不强,甚至“做表面工作”的歪风邪气较重。这些严重阻碍了班组建设的脚步。

三、对未来加强班组建设的建议

1、坚持严格动态考核。

加强标杆班组的评选条件优化和各项考评标准的跟踪考核,对班组工作的开展进行不定期和不限制考核项目的抽查,对考核不合格的班组,采用“班长负主责,成员都反思”的模式,严格检讨、按职责扣发薪金并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再次检查,若还是达不到要求,责任到个人记录“黑名单”,最终数次并罚,降级转岗。对表现极佳的优秀班组,当即进行奖励,并记录在案累计作为优秀班组评选条件。再次评选优秀,对一流班组,加倍奖励。

2、加强现场管理,发挥班组长的作用。

在班组生产现场管理中,通过导入六西格玛和“6S”管理活动,形成以班组管理为活动平台,以人的素养为核心因素,以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为环境因素,以安全、环保为目标因素的生产现场动态管理系统,从而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

3、健全组织、权责分明、加强领导。

确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班组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应成立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行使指导和监督的职能。企业领导层应该统一认识,成立以企业负责人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企业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办事人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班组建设工作监督、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班组达标管理等班组建设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奖惩工作。

4、加强对班组长管理能力的培训。

班组长的综合能力的强弱,是落实任务,完成指标的关键。因此,要尤为重视班组长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一,要定期组织班组长培训和经验交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地更新班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提升班组长管理水平。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模式,将一些班组长派送到兄弟单位交流、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班组长及整个班组管理集体的素质,以适应班组建设的需要。第二,要更加注重对班组长综合素质的培养。班组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班组管理的效果,光有交流、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班长的日常培训学习外,更应注重班组长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应该以各种素质拓展和竞赛作为载体,提升班组长的团结协作意识、激发他们的斗志和勇于挑战精神。第三,企业应有意识地给班组长“加压”,并充分放权,给予班组长自由发挥的足够空间。

5、着力提升班组全员综合素质水平。

目前,卷烟工业企业班组整体的技术水平大多有待提高。班组成员不乏业务不熟练、业务知识匮乏、技术水平低下、对潜在的隐患无法识别。部分成员鼠目寸光,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意识,工作不求上进,主人翁意识淡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要改变这些不良现象,就必须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思考 篇6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问题;措施

1.进行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且巨大的工程,它涵盖的范围很广,主要的核心模块分为以下四种,一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二是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三是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管理系统;四是电子病历系统。只有让这四大模块统一起来,才能更好的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达到完善医院管理和服务大众的目的。

对医院信息系统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你是否能想到我们为什么要大力推广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下面,本文就着重分析一下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从医院自身的角度出发,医院每天都要接触很多病人,办理很多业务,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数据,如果仅仅靠人工来整理这些数据,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根本是施行不通的,这时就必须运用网络的力量,所以,医院信息系统应运而生了,它可以帮助医院快速的整理数据,整合資料,使医院的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运行下去。

其次,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病人来到医院是来看病的,对于那些有过往病史的人,医院必须要做好整理,记录在案,在病人有要求时,可以为病人提出个性化的服务,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还可以使病人得到满意,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最后,医院中有着较多的设备,产生的数据资料也是巨大的,那如何将这些数据资料整理汇合在一起呢?这时就要利用医院信息系统了,因为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将资料记录在案,可以随时的进行存储,检索,这样才能以备不时之需[1]。

总之,医院信息系统有着它存在的必要性,也有着本身独特的意义。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优化工作中的程序。对于病人来讲也可以缩短周转时间,同时也可以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提高办事效率。

2.医院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1医院信息系统没有较为规范的标准与制度

尽管医学发展的速度已经很快了,但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还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医院信息系统没有统一标准的医学术语,缺乏激励与约束,而且法律对这方面也是相当模糊,没有任何的法律予以保障。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不错的进步,但是依旧缺乏一套成熟全面的体系,从而使得各个系统之间都难以融合集成,给医院造成了诸多麻烦[2]。

2.2“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及信息利用效率低下

虽然许多大医院已经开始重视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且也购买了大量昂贵的设备,聘用了许多专业人才来建设医院信息系统,但是因为各个系统之间的融合性较差,不能及时的得到资源共享,沟通相当的不便,这便使得“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信息停留在一个个孤立的小岛上,小岛之间没有桥梁可以接通,使得彼此之间的信息匮乏,效率低下。

此外,有的医院虽然也建设了医院信息系统,但是却只是停留在简单初级的层面上,不能更加深入的研究,导致对医院信息系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样就背离了建设医院信息系统的初衷。

2.3有关医院信息系统的专业维护人才匮乏

现在,国家缺少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例如那些不仅懂得计算机还有深厚的医学经验的人是少之又少,即使有的话,又因为体制的不健全,得不到晋升机会,而使人才流失。现在对信息维护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但是因为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导致出现了问题也不能即使解决,耽误了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效率。

2.4管理者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意识薄弱

许多医院的管理者对于购置高额的设备及其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重视,但对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却不管不问,甚至有的管理者认为,医院信息系统就是购置一些计算机设备,然后聘用一些专业人才就万事大吉了。管理者们的这种意识也在影响着医务工作者的认识,极大的降低了医务工作者对于建设医院信息系统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中的普及推广[3]。

3.对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建议

3.1做好医院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一系列的信息标准软件

要建立医院信息系统,需要建立系统化的信息体系,注重规划的整体性和信息接口的适配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第一,选取经过实践检验的较为成熟化的医院信息系统;第二,开发适用程度较高的信息系统软件,在系统的成熟度、稳定性和功能全面性上加大研发力度;第三,在信息系统的接口使用上,坚持标准化,如采用HIS、HL7等通用标准,此外,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各类代码也要符合国家统一的标准,加强信息的交互性。

3.2提高数据的利用

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完善以后,运行过程中所采集保留的数据,如果没有办法共享和使用,那就是资源的浪费。医院在进行信息软件规划时要注重数据的统一性和信息的共享性,着力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的共享,缓解医院人员的工作强度,对数据采取一次性采集,借助信息系统改进医院工作,疏通医院运行机制,实现对医疗数据的动态掌握。完善信息系统的丰富性,提高医院信息系统的利用效率。

3.3逐步培养复合型人才

因为人才的匮乏导致方案实施的不完善,所以要加快人才的培养。管理者们平常要注重对医务工作者的计算机教育培训,使他们可以对计算机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认识能力,以及很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操作能力,也逐步培养他们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意识。

3.4管理人员要强化意识,做到管理认识双重到位

医院管理者要把握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实现医院建设发展的立足点,将信息建设纳入医院议程,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时间用于系统建设中[4]。首先,要做好信息系统的筹化工作,确定各归口的管理小组;其次,要阅读筛选信息系统的各类信息,及时发现信息系统的不足之处,予以改进;最后,要运用管理的相关原理,对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更新,做到信息系统的适时优化。

4.结语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是21世纪医院水平不断提升的主要标志,尽管现代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有着诸多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终将被一一得到解决。只有我们针对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才能使得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逐步走向完善,使得医院中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同时也能为患者和医务工作者们带来福音。 [科]

【参考文献】

[1]吴宣树,陈巨涛.项目管理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121-122.

[2]毕占岁,李洁.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沟通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3,(9):102-103.

[3]马珂.项目管理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3,(15):119.

关于高校主题团会系统化建设的思考 篇7

一、主题团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 主题团会是锻炼基层团干部的重要平台

主题团会的确定到开展都是其主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都是班级团支部的学生干部, 这些班团干部大部分没有在校或院系的团委学生会任职, 班级活动是他们锻炼能力的主要平台和重要平台。 要想开好一个有内容、有思想、有层次、有秩序的主题团会, 需要班团干部认真地策划、精心地准备、细致地组织实施, 锻炼策划能力、组织能力、集体决策能力等多方面能力, 从而大大提高班团干部在班级和团支部中领导力和影响力。

(二) 主题团会是增强支部凝聚力的良好方式

高校主题团会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是由学生“自编、自导、 自演”, 班级团支部的成员在平时就生活学习在一起, 通过这种特色鲜明的方式, 给每一位团支部成员都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如果主题团会在组织上更加注重趣味性、参与性和互动性, 就更容易使团支部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其中, 这就大大加强了班级团支部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 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友谊, 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凝聚力。 尤其是一些以寝室为单位的比赛, 除了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外, 还大大提高了寝室成员的凝聚力。

(三) 主题团会是加强大学生教育的有力渠道

主题团会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主题团会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团的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平台, 是共青团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主战场之一。 在主题团会上, 团支部可以针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进四信”、“四个全面”等政策进行深入学习和积极讨论, 通过自我教育的方式提高其思想觉悟。 此外, 辅导员班主任还可以结合一些身边的事例, 开展如“生命教育”、“奉献教育”、“感恩教育”等促使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积极内容。

二、当前主题团会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针对性

目前的主题团会形式一般缺乏针对性, 大多是想到什么内容就开展什么内容。 其实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很有针对性的。 比如九月份主要是新生入学, 十月份是国庆的相关内容, 学期末涉及学生考试。 遇到学习雷锋日、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团委都应有针对性的工作。 缺乏针对性是目前团会的显著特点。

(二) 缺乏系统性

目前的团会大多没有系统性, 大学四年不同年级的不同阶段共青团应该开展什么样的团会教育, 高校团委一般都没有规划。 导致团会工作没有统筹设计, 内容时常重复混乱, 而且没有规划。

(三) 缺乏政治高度

目前团会的内容多集中在日常生活层面, 很少将国家的政策方针落实到主题团会中, 比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团会中, 以此提高团会的政治高度。

三、主题团会的系统化建设

目前团会的组织和内容往往随意, 一学年中不同时期该进行什么教育没有规划, 大学四年中每个年级应该有什么侧重也没有规划, 使得主题团会的开展非常松散, 教育内容不连贯、不针对、不系统。 因此, 应该注重系统化建设。 如何开展系统化建设, 应把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四个方面为框架, 横向上根据一学年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穿插具体内容, 纵向上根据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穿插具体内容。

首先, 总体模块上可分为四个部分:思想模块、品德模块、 心理教育模块和日常模块。 横向上每一学年的每个月都应确定一个固定主题, 结合不同时间的不同要求, 上半年4个月和下半年4个月, 共确定8个主题团会主题, 在学年初就向各分团委、团总支、团支部进行布置。

其次, 纵向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主题团会的设计。 大一新生主要以适应教育、素质拓展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为主, 可以拟定以下主题:“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大学生如何提高各方面素质”等。 大二学生主要以生命教育、恋爱教育、人生观教育、消费观教育等内容为主, 可以拟定以下主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我们应有怎样的人生观”等。 大三学生主要以奉献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为主, 可以拟定以下主题: “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文明礼仪你我他” 等。 大四学生以文明离校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为主, 可以拟定以下主题:“让我们文明的离开母校、就业形势和求职技巧”等。

最后, 主题团会的内容设计要体现党中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将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四个方面内容融入其中, 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每一年。 将主题团会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平台和有效工具。

此外, 各级团组织要加强对团会开展的监督和指导, 校团委或院系团总支需在开展前统计各团支部开展主题团会的时间地点, 定期旁听检查, 保证主题团会的实效性、方向性、持续性和规范性。

摘要:主题团会发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锻炼班团干部成才、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等重要作用。本文从主题团会的实效性出发, 分析了主题团会的作用和问题, 提出了打造系统化的高校主题团会建设方案, 对提高主题团会的系统化、针对性和思想性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主题团会,系统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修伟杰.高校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 2010, 22.

[2]陈景辉.高校主题班团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 2015, 10:81-82.

系统化思考 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英语课程,实用性

一、英语课程开发背景

1. 工作过程系统化在高职中的推广及实用性。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在引入中国后,特别是近几年与高职教育的结合中,其教学优势与价值逐渐凸显,在各大职业院校取得推广与应用,实现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内化,也使得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更为流畅,对专业性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也客观上带动了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宣传扩大化,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各大职业院校争相推广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

2. 高职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及发展需要。

随着高职教育的推广普及,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也日趋明朗,在此背景下做好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对接,做好专业实用型人才的输出是高职教育转型期的核心问题。而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在更名为天津应用技术大学后,其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的定位也客观上对课程改革提出要求,而工作过程系统化则是该校创新教学模式的尝试之一。随着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优势的凸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也对工作过程系统化作出了完整诠释,鼓励各大职业院校积极尝试并推广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职业人才的培养输出。

3. 英语课程现状及高职转型后的课程实际需求。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英语教学备受关注,职业教育中也不断加大了对英语课程的研究改革,开设了英语翻译、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多种英语课程,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也导致英语教学瓶颈的产生,英语教学脱离了真实的工作情境,学生无法获得企业所需求的英语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英语教学侧重理论,实践性不足,难以与学生未来的岗位匹配对接,因此在该背景下尝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具有现实必要性,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 基本定义。

所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是整合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现有方案的基础上,综合高职教育的现实情况,以职业教育属性凸显为特征的新型课程开发模式。简单地说,工作过程体现的是个体为实现特定工作任务的完成并获得对应的工作成果而开展的工作程序,其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与完整性,也是综合并相对固定的动态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课程内容选择为基础,注重过程性知识及陈述性知兼具,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的课程开展模式。

2. 理论特点。

其核心在于工作过程,而其本身也具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其所指的工作往往是综合的,注重工作三个维度的体现,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的融合。其中工作过程又涵盖了技能知识与态度三个层面,使得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二,工作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涉及至少六方面的因素,分别为对象、内容、产品、组织、环境及手段,而这些因素的参与使得其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因此它始终是处于变化之中。其三,工作过程带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这是就其结构的固定性体现而言,工作过程具有六个普适性的步骤,分别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所有的工作过程都是按照这既定的顺序实施发展,因此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这三个特征是对工作过程基本内涵的概括,也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势体现。

三、英语课程开发的实施路径

1. 以互联网和云数据为平台,实施英语资源整合。

21世纪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经济与信息化趋向的带来,而以互联网和云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数字平台也为教学资源的整合提供便利。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学资源相对有限,而数据平台的建构与互联网的在线共享传播功能无形中扩展了英语资源的整合空间,打破时间与地域的局限,可以随时随地共享优秀的英语教学资源,国际知名学校的英语教学课件、全国优秀教师的英语教学视频、各大高校及名人的英语演讲视频、知名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学一手资料及各大企业的英语需求都可以借助网络和云数据搭建的平台及时获取,教师与学生面向的不再是狭小的校园或者单纯的书本,而是更为广阔的英语学习天地与更为贴近实际的英语使用指南,英语资源得以充分整合,英语教学核心把握更到位,而这也使得高职英语教学迈进了英语创新的新时期。

2. 以专业为背景,设计英语使用的工作流程。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往往基于特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具有专业性的课程背景,同样是英语专业,旅游英语与商务英语所服务的对象人群不同,因此其提供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内容也不同。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英语教学则应注重专业化的背景,设计英语使用的具体工作流程。前文对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流程进行了介绍,将其总结概括为制订计划、需求分析、目标设定、内容选择、内容组织、活动设计及评价组织等几个方面。以专业背景为导向,在工作过程设计之前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在了解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制订教学目标与培养计划。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适当凸显专业性特征,注重与专业教学实际的结合,在教学进程的安排上应该体现专业性的工作程序,在实际教学执行的过程中基于专业性背景注重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并强化学生专业职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基于专业背景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客观要求合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实践中予以强化与巩固,并掌握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英语技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英语课程教学强调专业性更能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学习目标的明确。

3. 以工作流程为依托,对现行英语教学过程的调整。

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在实际操作与执行的过程中必须以工作流程为依托,积极做好教学过程的调整。工作流程的概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引入意味着高职英语教学走向流程化与系统化,而工作流程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并不能完全囊括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其为参考进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应该与高职英语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注重项目导向的具体化,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情境模拟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的英语教学优势作用,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完成理论与实践锻炼的对接,从而让工作流程更符合高职英语教学实际,而工作流程化的英语教学模式也更加具体,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作为填充。

4. 以系统化为原则,对英语进行整体课程设计。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系统化原则,在系统化基础上做好整体课程的设计。首先,从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入手,重新设定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从岗位群体特征把握入手,具体分析学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英语技能作为课程定位的参考,实现学生真实工作过程中英语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确定的载体也有助于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其次,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完成资源整合,可以尝试采用模块化与进阶式的课程体系,在保证学生专业能力得以提升的基础上也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实现学生创新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系统化为原则,积极做好整体课程设计,从宏观层面引导开展高职英语工作流程的系统化教学。

四、英语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思考

1. 保存传统英语教学的精华,减弱语法功能强化实用功能。

虽然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根深蒂固,但传统英语教学也不乏精髓可言。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很多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体系都值得在工作流程化的教学模式中继承发扬。通过分析传统高职英语教学,不难看出其更侧重于语法功能的强化,更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而其对英语教学实用功能的发挥关注不够,基于这种情况,在保存传统英语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实现语法实用功能的讲解弱化,凸显高职英语教学实用功能很有必要。高职英语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理论的侧重转移到实践与实用层面来,给予学生英语锻炼表达的机会,增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是高职英语工作流程化教学创新中的当务之急。

2. 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完成网络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的极大便利要求人们在开展高职英语流程化教学时积极做好教学资源的整合,特别是针对网络层面的优秀教学资源整合。以互联网为契机,实现不同地域教学资源的融合,在进行网络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积极实现与职业英语教学主题的契合。网络资源整合离不开信息化教学平台,而做好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搭建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实现网络资源整合的前提。

3. 对英语进行流程化开发,突出专业背景下的英语实用性。

高职英语教学的流程式开发也不应该忽略了其专业背景下实用性价值的凸显。我们应该尝试建构实用为指导的职场话英语教学体系,可以将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模块,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两种教学模式兼具。基础知识是广义层面的普适性内容的讲解,而行业英语则契合专业性的英语主题,在平常的教学中将行业英语潜移默化地融入进去。如机电专业的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将行业性的英语表达渗透其中;物流专业中包含跨境的物流运输专业,以此为背景进行英语语言梳理,并将听说读写译五项功能融合到物流专业工作流程中,日常活动与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关联起来,实现口头与书面表达的结合。

4. 课程开发的保障环节是将英语课程按照工作流程进行系统化梳理。

成功的课程开发离不开工作流程化的系统梳理。从目标的拟定到需求的分析再到内容的组织及教学实施评价等都需要系统化的严谨分析,这是课程开发顺利开展的保障。系统化的梳理可以由企业、高职教师及学生三方面完成。企业层面提供职业教育指导,是高职英语工作流程化开展中行业教学的参考与标准,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更有发言权,可以为英语教学实用性提供保障。而教师则重点就基础教学部分进行监督指导,确保基础性英语教学知识的阐述到位,学生的自我评价分析可以帮助其明确自身英语表达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参与高职英语学习,也对工作流程化的教学模式有着更客观公正的认识。

五、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作为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颠覆,更侧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与行业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闫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1):157-158.

系统化思考 篇9

实施课程学科化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双轨制的改革, 即学科体系不变, 保持“三段式”的课程结构, 增加实践课程与教学新轨道, 形成理论与实践两大模块课程, 虽然改革的力度小, 成本较低, 能保持学科体系的课程优势, 但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难以凸显;借鉴北美的基于能力的职业教育思想 (CBE) 和课程开发方法 (DACUM) , 实施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改革, 即从基于学科知识的课程设计转变为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设计, 形成宽基础、活模块、项目化的课程体系, 虽然能较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但改革的力度较大, 成本也随之增加, 并且这种模式在人才培养上, 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更侧重于职业适应力, 难以满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实施系统化的课程改革, 即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知识体系, 强调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并举,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全融合, 虽然能较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 但由于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条件苛刻, 根据我国目前的条件, 开发和实施的难度都非常大。

相对于工科类专业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局面, 经管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总体而言还处在停滞状态, 这可以从全国及各省示范建设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数的90%以上属于工科专业得到说明。其原因在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在德国的探索首先开始于汽车、数控等工科类专业, 并有大量的改革成果可供我国高职院校借鉴参考;经管类专业由于其职业和岗位 (群) 工作过程边界的模糊性以及输入与输出、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的无形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实施难度较大。因此, 我国的高职院校选择工科类专业作为课改的首选对象就不足为奇了。究其深层原因,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本质属性在理工科专业课程建设中更容易凸显。目前, 我国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在人数上已经占据了高职学生总数的一半, 如果继续忽视专业课程的改革, 将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高职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般而言, 系统化课程开发包括专业定位、岗位群确定、工作任务梳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设计等环节。行动领域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是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 对经管类专业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在确定经管类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步骤都作为典型工作任务, 例如, 把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或行动领域确定为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劳动关系等, 将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或行动领域确定为电子商务网站规划、设计与建设、推广与维护等, 将物流企业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或行动领域确定为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按照职业工作环节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不符合典型工作任务定义的基本特征, 尽管经管类专业岗位工作的每一流程和环节大部分具有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 (对工科类专业职业而言, 大部分工作环节都不具备完整工作过程的特征) , 例如, 物流管理工作的配送环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招聘环节, 都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价等, 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但无法按照职业成长规律排序, 从而使得按照教育指导思想设计学习领域的课程难以实现。

因此, 经管类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经过笔者的反复调研、实践和思考, 按流程模块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不是经管类专业的唯一方法, 更为合理的方式是跨越岗位进行任务的分类。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包括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规划经理 (专员) 、招聘经理 (主管、专员) 、培训经理 (主管、专员、讲师) 、绩效考核经理 (主管、专员) 、薪酬经理 (主管、专员、分析师) 、劳动关系主管 (劳动关系专员) 、人力资源管理文员等职业岗位, 其各自的主要任务可描述如下。

文员:打字、复印等日常工作;办公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文件、邮件和报刊等的收取、分发;电话接听和日常接待工作;办公用品的购买、发放、登记、保管和收回;完成各项勤杂、采购、工作办公场所的室内外绿化及检查监督;会议记录、整个办公区的巡视检查并记录、考勤等等。

招聘专员:制定招聘与录用的相关制度;制定招聘工作计划;招聘的需求调查与分析;招聘的组织实施;人员的甄选录用;招聘渠道的拓展与管理;人员测评与人员调配管理;工作岗位分析;招聘项目效果评估;招聘团队的培训;招聘档案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的解释与运用;日常接待;报告撰写等等。

培训专员:建立人力开发与员工培训的相关制度;制定培训工作计划;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课程管理;培训组织与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培训师队伍建设;工作岗位分析;培训档案的管理;培训项目的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日常接待;报告撰写等等。

绩效考核专员:建立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和制度;制定绩效考核工作计划;对员工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执行员工奖惩制度;工作岗位分析;绩效考核效果评估;绩效考核档案管理;报告撰写等等。

薪酬专员:薪酬信息的调查与管理;员工福利与保险信息的调查与管理;制定、执行薪酬制度;制定、执行福利与保险制度;制定薪酬分配工作计划;工作岗位分析;薪酬分配项目效果评估;薪酬分配档案管理;日常接待;报告撰写等等。

劳动关系专员:建立劳动合同与劳动协议及相关制度;制定劳动关系规划;处理劳动合同与劳动协议争议;办理员工入职、离职及内部调动手续;劳动关系档案管理;日常接待等等。

经理: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制定职位说明书;提出内部人员调配方案并组织实施;企业组织架构设计及人员配置;建立沟通渠道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日常接待;报告撰写等等。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委员会对以上任务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定义进行分析和归类, 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人力资源相关报告的撰写,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解读, 信息的整理、传递、归档, 档案建设与维护, 市场与员工信息调查, 人力资源项目策划, 人力资源项目组织与实施, 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人力资源测评, 工作分析, 人力资源工作计划制定, 团队建设与维护, 人力资源制度建立等。这样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类方法能弥补按流程梳理典型工作任务的不足, 能按职业成长规律排序。通过对表1的分析, 可以确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从难至易的排序为:人力资源项目组织与实施、团队建设与维护、人力资源测评、工作分析、人力资源项目策划、人力资源制度建立、人力资源工作计划制定、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档案建设与维护、市场与员工信息调查、信息收集整理与归档、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运用, 人力资源相关报告撰写的难易程度据情境而定。这不但有利于学习领域的开发与设计,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职业工作的设计能力。通过这一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不但能学会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各类工作计划的制定”这一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学会和掌握“计划”这一管理的最基本工具。如果学生今后从事非本岗位的计划工作, 就会有良好的迁移基础, 可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另外, 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所包括的“招聘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制定”、“绩效考核计划制定”等学习情境都来源于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又高于现实的需要, 可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即计划能力) 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

如果对上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发现, 它们都在管理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范畴之内。再探讨其他管理类专业包括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 可以发现同样的规律。也就是说对高职管理类专业而言, 其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大部分可按管理职能进行归类, 进而可形成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 这是确定高职管理类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相对科学合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姜大源, 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高校考试系统设计思考 篇10

目前,高校只有英语、计算机课程等少部分课程部分或全部实现题库组卷和无纸化考试。对于大部分高校教师而言, 试卷出题、阅卷、成绩录入、成绩数据统计和分析、填写各种资料都基本处于人工操作阶段,期末老师的工作量非常大,工作效率不高。同时,无法对大量学生成绩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无法利于教学评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无法形成利于教学管理科学决策的数据支撑。因此,开发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十分必要。

本文设计系统需要用到的相应软件主要包括Iexplore,IIS, Access, ASP, PHOTOSHOP ,FLASH和Dreamweaver。

2系统分析与设计

2.1功能模块设计

高校考试系统功能模块见图一。

2.1.1数据导入

数据导入模块主要由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导入学生学号、姓名、班级、专业、年级、性别等信息;教师模块主要导入教师编号、系别、专业、职称、学位、任教班级、任教课程等信息;课程信息主要导入学期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信息。

2.1.2题库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题库选题、无纸化考试是信息化高校课程考核的发展趋势。本文设计的考试系统涵盖了题库管理,能减轻教师工作量,提高教师期末考核工作的效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功能:1) 题型设置可以由相应权限用户设置考试题型的类别。2) 题库管理: 相应权限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在题库管理模块对题库数据进行更新, 包括增加,删除和修改题目信息。题目信息包括题目内容,答案要点,题目所在章节,题目难度系数,题目重要度系数,题目分值等。

2.1.3试卷管理模块

试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功能:1)试卷设置:模块设置本次考试的题型,每个题型的分值比例,各个章节考核难度、范围等,再由相应的算法按用户需求在题库中选取题目组成考试试卷。2) 试卷打印:组卷成功且在用户审核后,可以打印出试卷供学生考试,学生也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或其他智能终端设备答题,再将教师批阅后的试卷打印存档。3) 试卷评阅:若选用在线评阅的方式,对于客观题目,计算机自动评阅填入成绩,对于主观题目,教师参考系统提示的答案批阅,手动填入成绩。

2.1.4成绩管理

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三个功能: 1)成绩比例:根据高校考试评价指标,对涉及教学考核的主要环节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实验成绩等设置评价比例。2)成绩更新:此模块主要实现成绩数据的增加、删除和修改。若采用无纸化考试,部分成绩能由系统自动填入。3) 成绩分析: 本模块能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针对学生主要考核结果做定量分析,并以图表等形式直观的展示给老师,以便教师能及时发现教学薄弱环节,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该系统能自动计算统计并填入成绩,按并打印规定格式填写相应的成绩册,成绩册封面和试卷分析表等若干存档资料。

2.1.5评价模型

1) 学生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考试成绩从班级、从科目、从试题等方面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生成相关图表,利于教师及时查漏补缺,更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教师评价:学生可以从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等几方面对教师评教,评教的数据是教和学双向考核评价的量化依据。考核的结果影响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称评定。因此,教学评价尤为慎重。

本文提出采用K-means聚类算法的结果做为教师教学评价的参考依据。 K-means聚类算法选取适当的k值,对教师授课效果进行分析,虽不能给出教师讲课在传统意义上的排序,但它能很好地实现评价的诊断功能,为今后选择评价项目和指标提供依据,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促进教师授课质量及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评分数据由二维矩阵xi,j构成, 其中xj表示评价指标,xi表示被评教教师, xij表示第i个教师j项指标的得分,分值限定在1-10分。为了降低偶然性,以班为单位进行评教,然后按每位教师每项指标综合平均得分为样本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算法,参照各样本的指标数据,可以按教学效果将教师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四个等级。

算法过程如下:输入:k,data[n];

(1)选择k个初始中心点,例如c[0]=data[0],…c[k-1]=data[k-1] ;(2)对于data[0]….data[n],分别与c[0]…c[k-1] 比较,假定与c[i] 差值最小,就标记为i ;(3) 对于所有标记为i点,重新计算c[i]={ 所有标记为i的data[j] 之和}/ 标记为i的个数;(4)重复(2)(3),直到所有c[i] 值的变化小于给定阈值。

2.2后台管理

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负责对整个系统相关信息进行设置和管理,如账号管理,班级管理, 成绩管理,评价管理,系统参数设置和通知管理等。

3小结

本文对设计高校教学考试系统做了系统性的思考,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利用聚类分析的算法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的建议。同时,系统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应用, 逐步实现与全院教务系统及相关部门系统的无缝连接或授权访问。因此,本文对搭建高效的教学管理平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是高校教学考试管理系统尚不够完善。本文对高校考试系统做了一定程度的思考,提出的系统能实现题库组卷和无纸化考试,自动填入考试成绩并做一定的分析统计,快速形成相关文档资料,对成绩和评教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同时,本文还针对教学考核评价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上一篇:危机投资术下一篇:就业与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