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缝处理

2024-08-10

建筑结构缝处理(精选十篇)

建筑结构缝处理 篇1

如上所述防震变形缝的宽度相对较小,现有工程通常的处理方法是:根据施工流水的安排先施工防震变形缝一侧的墙体结构,待拆模后缝内填充相应宽度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替代模板。用加长螺栓固定单面模板进行施工。

但应看到我国近几年在建高层建筑频繁发生因保温材料燃烧而引起的重大火灾事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因此高层建筑的安全防火工作亟待加强,而上述防震变形缝的处理方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用聚苯乙烯泡沫板替代模板存在保护层厚度不易控制,容易造成局部露筋现象。2)由于泡沫板相对混凝土容重轻许多,容易上浮或内倾,需进行二次处理。3)聚苯乙烯泡沫板(阻燃性能为B2级)为难燃材料,但在明火的持续作用下(特别是在防震缝内,类似烟囱效应),容易燃烧,散发有毒黑烟。且熔融物滴落容易引起其他物品燃烧。由于缝宽相对狭窄,对灭火工作带来困难。4)如采用不燃的岩棉板(阻燃性能为A级)替代聚苯乙烯泡沫板,阻燃性能固然提高,但国内岩棉板的抗拉、压强度,吸湿性及受潮后强度的改变均不能满足现场实际施工的需要。太原市经济适用房西华苑四期6号楼采取新的模板工艺,克服了防震缝缝宽狭小,施工不易的困难。

1 工程情况简介

太原市经济适用房西华苑四期6号楼为全剪结构,建筑面积67 000 m2,地下2层,地上34层,标准层层高2.9 m,标准层平面尺寸为:(长)113 m×(宽)25.9 m,建筑沿长度方向设置三道防震缝,缝宽350 mm。工程以三道防震缝自然分成四个区段进行流水,每区段配置四套梁、板模板、一套墙、柱模板(对于坏旧模板及时更替)。防震缝处的模板单独设计;兼顾先后两个施工流水区段。

2 防震缝处墙板模板设计

1)材料:墙模面板采用15 mm厚竹胶板、竖向背楞采用5 cm×10 cm枋材间距300 mm、横背楞采用ϕ48的钢管、ϕ12对拉螺栓连接。斜向用钢管+U托对中间一道进行间距600加固以保证其稳定。

2)施工要求:由于防震缝缝宽350 mm,考虑减去模板及横竖向背楞的厚度,仅剩190 mm,因此人无法进行缝内操作。

3)模板设计:根据上述客观条件限制,考虑采用缝内模板单面固定的形式,且缝内模板的搁置利用下层穿墙螺杆洞。对拉螺栓竖向的布置:间距最下为300 mm,其次为500 mm,以上600 mm,对拉螺栓水平布置间距为600 mm。具体见图1。

对于缝内配模:采取一次整配,模板高度为3 300 mm,其中下挂300 mm,便于模板搁置及靠紧下层已成型墙体。

a.使用“U”形钢筋将每道两根ϕ48的横背楞钢管固定在模板上。

b.将“3”形卡焊接固定在两根ϕ48的横背楞钢管上。

c.将双螺帽焊接固定在“3”形卡上(注:为保证螺帽就位的准确,应带螺杆进行加工就位)。

d.螺杆套丝加工时一端为正丝、一端为反丝,才能保证操作人员在一侧操作时不出现螺杆跟转现象。

具体见图2。

3 防震缝处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本层楼面混凝土施工时距墙边2 000 mm处预埋斜撑支环→对墙边300 mm范围内的混凝土面层标高严格控制→安装预留施工洞口模板→下层结构上排螺杆洞内穿12钢筋→塔吊配合吊装缝内墙体定型模板→插入穿墙螺栓及塑料套筒→清扫墙内杂物→组装另一侧模板→安装水平钢管楞→穿墙螺栓穿过另一侧墙模→安装钢管背楞→调整模板斜撑固定→与相邻模板连接→顶板模安装。

4 质量控制要求

1)模板制作中严格按翻样尺寸配制,选用质量合格的材料,接缝要严密,所有背楞龙骨应统一使用压刨进行加工,对加工的焊接质量及模板的垂直、平整度严格检查验收。2)墙模板安装基层找平,并粘贴海绵条,模板下端与事先做好的定位基准靠紧,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和防止模板底部漏浆。3)为保证模板的截面尺寸在模板内部设置定位钢筋卡棍。为保证模板体系的稳定性,在模板就位校正后采取“软拉硬顶”的方法予以加固;用斜钢管加“U”托一端顶在中上部水平钢管背楞上,一端顶在地面预留支撑锚环上,用6钢丝绳将内模上、下水平钢管与顶板模板支撑系统拉紧,防止模板外倾。4)模板拆除吊至存放地点时,模板保持平放,然后用铲刀、湿布进行清理。支模前刷脱模剂。模板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理,以保证再次使用的质量。

5 防震缝的处理与封闭

1)防震缝的保温处理。

在防震缝内的前、后及顶部用专用粘结剂粘贴5 cm厚岩棉板带,保温岩棉板带导热系数为0.048 W/(m·K),其表面应进行憎水处理。

2)防震垂直竖缝的面层处理。

工程中分平缝、L形缝,在缝内保温处理完毕后,上下挂通线校准垂直度,从下向上安装盖缝镀锌铁皮,施工时应保证上皮压下皮,并相互重叠5 cm,在两侧用35长钢钉套压片,固定盖缝铁皮,上下铁皮重叠部分必须用长钢钉固定。在盖缝铁皮的固定钢钉钉眼处用密封胶封闭,然后贴保温翻包网格布及外保温的各层做法。在盖缝铁皮与保温装饰面层交接处,用密封胶封闭。具体见图3。

3)防震缝屋面处理做法见图4。

首先在缝内填塞保温岩棉及沥青麻丝,完成屋面卷材防水在导墙上的铺贴收口,然后在缝口上干铺两层U形卷材,下层两侧用沥青点粘,上层直接压铺就位。最后用水泥砂浆铺筑预制混凝土盖缝板。

6 结语

本工程对于高层建筑的防震缝采用定制单侧定型模板,将背楞、螺帽整体固定在模板上,使用塔吊整体吊装后,人员在楼面内操作将模板施工就位的方法,克服了防震缝缝宽不足,施工困难的问题。同时避免了高层建筑施工防火的安全隐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摘要:针对高层建筑防震缝的防火要求及施工困难,从模板设计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定型模板,通过固定件方向的调整,达到在室内楼面即可操作的效果,从而解决了施工中的困难,并就缝内保温及封闭提出了解决方案,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震缝,防火,模板,盖缝施工

参考文献

[1]毛华毅.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10,36(9):72-73.

变形缝处理分析 篇2

2、模板对拉杆处渗漏水;

3、地下各预埋管、套管内、外渗漏水;

4、墙板根部渗漏水;

5、墙、底板局部渗漏水

一、下面我们就以上5处主要渗漏水处分析原因及采取的预防技术措施:

1、变形缝、施工缝处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采取措施:

1.1变形缝处的沉降量过大或沉降差异量过大,拉裂止水带。采取措施:土方开挖时,必须使基础座落于设计要求的持力层,如地基土性不一样,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土置换处理,以保证基础均匀沉降。

1.2变形缝处未彻底断开,砼收缩应力或温度应力集中,造成止水带拉裂。

采取措施:必须按设计要求先施工垫梁,进行构造加固,变形缝处全部彻底断开,并用沥青木丝板或聚氯乙烯板,采用油膏嵌缝处理。

1.3变形缝留设位置不当,或留设距离过长。

采取措施:严格按设计留置变形缝,不允许随意取消。对有疑问的变形缝留置和施工缝应与设计相互探讨,施工中从防水方面来看,尽量少留设施工缝。

1.4施工中固定止水带材料时,对止水带造成了伤害,如采用铁钉穿孔等固定方式。

采取措施:止水带固定应采取对卡式的固定方式。

1.5变形缝、施工缝处的建筑垃圾未处理干净,未按规范对施工缝和变形缝进行处理,砼表面浮浆很多,施工缝处砼疏松,由于模板支撑不稳固、砼振捣不密实造成漏浆的现象严重,形成渗水通道。

采取措施:必须采用压缩空气将打毛后的建筑垃圾吹扫干净,按规范要求对变形和施工缝进行处理,细部模板安装应严密稳固。

1.6钢板止带未双面焊接,焊接处有气孔,拼缝不严密。预防措施:钢板止水带必须焊接严密,安装好后,应采用煤油渗透试验。

2、模板对拉杆处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采取措施:

2.1未安装止水环或止水带与对拉杆处焊接不严密。

采取措施:必须按照施工规范安装60×60×3的止水环,且止水环与对拉螺杆焊接严密。

2.2对拉杆切割后,砼表面处理不当

采取措施:应将砼凿开20-30mm深的凹槽后再将对拉杆切割,采用1:2的防水砂浆填补平整后,再用沥青油膏刷成Ф80的圆形。

2.3拆模过早造成对拉杆处砼松动

采取措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确定拆模时间。一般日平均气温在5-15℃拆模时间为12d左右,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拆模时间为7d左右,以砼强度值达到60%左右为宜。

3.地下各预埋管内外渗水原因分析及采取措施:

3.1各穿墙预埋管的套管未加止水环或焊接不严密,造成套管处漏水。

3.2预埋管与套管之间嵌缝不符合要求,不严密。

按规范要求采用石棉水泥嵌填,也可以采用直接用钢板焊接封堵。

3.3群管处和大直径套管砼浇筑振捣不到位,造成渗漏水。采取措施:在群管处浇筑砼时必须分层浇筑,将气体全部排出、振捣密实,大直径套管浇筑砼时应切割振捣孔。

3.4 预埋管管内渗水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砼振捣不严密而砼内埋管对接套管焊接不严密而渗水,主要原因是埋设在土层内的对接管焊接不严密而导致。

4.墙根部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采取措施:

4.1主要原因是底板上300mm处吊模浇筑砼时,没有按规范施工,砼浇筑没有间歇时间,振动棒没有复振,造成吊模处烂根,砼疏松而导致。

5.墙、底板局部渗漏水:

5.1墙、底板砼浇筑时由于浇筑方向和浇筑速度及天气气温过高等原因造成施工冷缝,在冷缝处渗漏水。

采取措施:在大方量砼浇筑和气温超过25℃时一定要连续浇筑,要有作业设计和应急预案保证砼连续供应,保证水电等能源供应不间断,多投入人力和振动机械等。5.2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底、墙板出现沉降裂缝而渗透水。主要措施:土方开挖时一定要保证底板座落于同层土上,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土质进行置换。

6.材料控制:

6.1应采用水化热较慢的普硅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特别注意水泥使用时水泥的出厂时间不得3天,不得过期,不得将不同的品种和不同厂家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用。

6.2根据实验室出具的设计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并严格执行;砂、石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不得大于规范要求(石子含泥量不大于1%,泥块含量不得大于2%;砂含泥量不得大于1%),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砼拌合物的原材料质量。

7.施工过程控制

7.1认真作好每一道工序施工,特别要加强砼的振捣和压光工作,加强砼的养护工作,指派专人养护,根据不同的气温采取相应的养护方式。

7.2钢筋工程中不得将绑扎丝和拉丝钩外露或接触模板,网片钢筋和螺栓固定使用的支架不得直接安设在底板垫层上,以免锈蚀形成渗水通道。

7.3落实冬期结构砼施工措施,确保砼不受冻。

二、管理措施:

1.加强全员质量意识,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和班组长的质量意识,不要怕多投入人工和材料,一旦渗漏水,处理非常困难,个别处不一定处理得好,有的地方处理好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又渗漏,而在处理过程中成本会成倍增加。

2.严把质量检查关,落实质量三检制度,工序施工质量不合格时要迅速整改到位,未经同意不允许下道工序施工。

3.各专业施工时要相互协调,认真消化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做到不漏埋,防水砼浇筑好后,底板和墙板不允许再开孔埋设。

4.若各施工在地下建构筑物施工后,出现渗漏水现象,项目部将根据合同和项目部质量奖惩办法中规定,视情节轻重,对施工队予以考核。

建筑结构缝处理 篇3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施工缝;预留及处理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096-01

现时大多数樓宇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结构较大的构件也越来越多,连续一次整体浇灌往往有困难。而分次浇灌容易给结构造成缝隙,使该处形成薄弱环节,在外荷载作用下该处容易发生问题,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这就要求施工队伍在施工现场留置施工缝时,必须慎重考虑。

1现浇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

1)柱留在基础顶面,无梁楼板柱帽、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柱应留水平缝;

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 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梁应留垂直缝;

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的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剪力最小处,保证大梁的整体性,板应留垂直缝;

4)双向受力楼板、厚板建筑、大体积砼结构、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其它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应留垂直缝;

6)楼梯施工缝可留在平台以上第3步处,施工缝应垂直于板面。

2施工缝处理的技术要求

对于水平缝,将表面充分湿润、冲洗和凿毛,清除浮碴后,铺一层10-15mm厚与砼中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即可再浇筑砼。这样处理主要是靠接触面粗糙和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摩擦力来提高砼的抗剪能力。而对于垂直施工缝,依靠较好的粘结及不平的表面产生的咬合力来提高抗剪能力。此外,施工缝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1)时间与温度因素:水泥的硬化与气温关系较大,一般水泥初凝按2 小时考虑,温度在25 度左右,温度裂缝一般集中在结构薄弱处,施工缝是首要位置,日夜温差较大时应考虑采取防裂措施。

2)收缩对施工缝的影响:砼收缩应变是(0.2-0.4)×10-3,此值超过它的抗拉极限应变(0.1-0.15)×10-3,出现收缩裂缝是容易的。收缩应变量在60天可达7%以上,施工缝处新旧砼谈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3)结合层对施工缝影响:接搓处的结合方法极为重要,施工前容易忽略旧搓表面的湿润程度,简单洒些水是不可取的,必须保证旧砼不吸收新浇筑砼的水分,以利水化,因此旧搓须充分湿润,使含水率达到饱和状态,外模板也需要同样浇湿。

4)振捣适宜,防止浮浆过多:砼在振捣过程中骨料下沉,水泥浆上浮,形成上下强度不同情况,尤其是水灰比过大时,对施工缝不利。必须在砼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及水灰比,振捣时间不宜过长,解决浮浆问题。

5)施工缝留置形状:规范要求,柱和梁施工缝表面,应垂直于构件的轴线,板和墙的施工缝,则应与其表面垂直,对传递压力有利,不宜自然塌落、开面斜坡形。为保证留搓处断面的垂直,应设置一隔板,在板上预留出钢筋位置缺口,将板插至底部,也可在垂直施工缝处插入一些短筋,增强收缩和表面粘结。

3现浇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方法

砖混结构的住宅楼、办公楼等楼房的现浇梁、板、柱、基础等混凝土工程,在设计的施工图纸中,绝大部分没有单独表明现浇板施工缝的设计要求。现浇板施工缝留置不当会有一定的结构危害性,轻则开裂渗漏,影响建筑物的寿命。重则存在结构隐患,危及结构安全。因此在设置施工缝时,首先保证通过施工能达到计算力学假定,确保结构安全;其次方便施工。

1)现浇板施工缝沿着横向设置在现浇板跨中1/3范围内。虽然这种施工缝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但是很难保证结构计算时的力学假定(即不能保证楼板的整体性)。由于混凝土楼板的收缩或者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在这种施工缝处产生裂缝,甚至会出现管通缝,将地板砖拉裂。这主要是因为砖混结构楼房的砖墙刚度太大,限制着现浇板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当收缩达到一定程度时,首先在现浇板施工缝处产生裂缝,因为这个截面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差,结合不牢固。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缝的处理需按规范要求,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达到不小于1.2MPa,而且需要剔凿掉松动的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用压力水冲洗干净,而且要求充分湿润保潮不小于24h,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一层10-15 mm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2)现浇板施工缝留置在承重横墙中线处。这种留置施工缝的方法符合规范规定在剪力较小处,能消除因施工缝在跨中1/3范围内处理不好引起裂缝。具体做法是:①在承重墙中线上设置垫木或钢管,一是作为现浇板负筋的临时支撑,二是可以作为现浇板混凝土的临时侧面模板;浇筑?昆凝土完成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将中心线处多余浇筑的混凝土剔凿掉;②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并且要求保持湿润24 h以上,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清除;③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一层10—15mm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④二次浇筑现浇板混凝土。

4改变原设计计算力学模型的假定的做法

众所周知,如果通过建筑施工能完全达到设计效果、符合结构设计要求,则说明能保证结构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否则应改变原设计计算力学模型的假定。

1)改变预留施工缝的支座情况,即改为简支支座,断开负筋。

2)降低一个现浇板厚度标高,此调整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小,因为楼房水平方向靠圈梁拉结,竖向靠构造柱拉结。

3)施工缝浇筑时,可先浇筑圈梁混凝土,后浇筑现浇板混凝土,直接在截面上设置现浇板的垂直侧模,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5预设施工缝位置应征得设计人员同意

浅议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处理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建设用地的限控, 城市高层建筑将会越来越多, 这些建筑大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施工缝在施工中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处理这些施工缝, 高质量地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从而确保结构的适用、安全, 已成为土建施工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 我们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钢筋混凝土施工缝, 采取了以下相应的处理措施, 实践证明, 效果良好, 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1,2,3]。

1 墙体垂直施工缝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由于具体的施工安排, 经常要留设后浇带, 在剪力墙等部位不可避免会出现竖向垂直施工缝;比如长墙必须分段浇筑, 在分段浇筑的结合部位就存在竖向的施工缝。对于这些垂直施工缝, 如果采用常规木板堵缝, 由于木板表面平整, 拆模后不利于新旧混凝土的结合, 对混凝土整体性有一定影响;如果采用木模板堵缝, 不论是安装还是拆除都比较困难。我们在工程施工中对垂直施工缝采用了如下方法:用细铁丝网片 (8000目/m2) 临时封堵里缝,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允许有少量的水泥净浆外流;待混凝土初凝后, 终凝前用不小于l0MPa压力水冲刷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 清除浮浆、松散碎片, 漏出石子;同时也将细铁丝网片冲刷干净, 混凝土终凝后再将细铁丝网片拆除。同时要保证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损坏, 要调整好施工缝位置附近的钢筋配置, 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另外, 在浇筑前, 为了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结合, 施工缝处宜根据已浇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可先铺同强度等级全减或减半石子混凝土浆。混凝土要加强养护。特别是在夏天高温季节, 当施工缝混凝土浇灌后, 新浇混凝土在12h以内就应根据气温等条件加盖草帘浇水养护。如果在负温或低温下则应该加强保温, 不仅盖草帘, 还要用塑料布遮盖, 即可挡风, 又可阻止混凝土水分的散失。经过这样处理的垂直施工缝, 表面粗糙且干净、凹凸不平, 新旧混凝土粘接力很强, 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墙体的整体性。

2 水平施工缝

对于大面积混凝土墙或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等, 水平施工缝是不可避免的。水平施工缝的常规处理方法是在施工缝处刷一道素水泥浆, 会出现接合不好, 接口处混凝土水灰比不能保证, 接缝参差不齐, 以及上层混凝土漏浆、烂根等现象。为了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在施工中采用了如下方法:在水平施工缝处两侧横板内设置木档条, 混凝土初凝后, 终凝前用高压水冲毛接缝混凝土表面, 清除掉混凝土表面的碎片、松散颗粒和浮浆, 在浇上层混凝土时, 对接缝处下层混凝土表面要浸湿达到饱和;然后用压缩空气将杂物、余水彻底清除干净;同时在施工缝混凝土边沿约2cm的地方粘贴上断面为1cm见方的海绵条。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的处理, 可以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的整体性, 并且接口处光滑平整, 防止了漏浆和烂根的现象。

3 筏基施工缝

高层建筑由于层数多, 上部荷载大, 基础埋置深, 钢筋混凝土基础多设计为大体积混凝土。如果采用筏基基础, 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应采用分层、分段浇注方法:将整个筏基分为若干层, 而每层又划分为若干段等分, 每一等分为一施工段, 同一层中两块对称浇灌, 两块相隔的时间不少于48小时, 养护不少于3天;同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筏基的整体强度, 上、下层施工缝应相互错开, 而每一个施工段在浇混凝土时又采用日夜连续施工。在施工缝的处理上, 混凝土表面采用细铁丝网片堵缝。混凝土初凝后, 终凝前用压力水冲刷混凝土表面以及细铁丝网片, 将浮浆、松散碎片清除掉, 混凝土终凝后再拆掉细铁丝网片, 使得混凝土表面粗糙而又干净、凹凸不平, 具有良好的粘接力, 从而保证了筏基混凝土的质量。另外, 要注意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处施工缝的处理。对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宜设置施工缝, 如果必须设置注意:标高不同的两个施工缝, 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 台阶的高宽比不大于1;在水平施工缝上续浇混凝土时, 应先对地脚螺栓进行校正固定;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 其直径为12mm~16mm, 长度为500mm~600mm, 间距为500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也应补插钢筋。实践证明, 采取了上述处理措施后, 施工缝处的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效果良好, 得到了一致好评。

总之,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满足施工需要, 对施工缝的处理一定要严格认真[2]。其基本原则是要符合规范规定, 并且要结合工程实际采取灵活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得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结合良好, 从而保证不出现质量问题, 达到验收标准和质量要求, 最终圆满地完成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1]郭生.如何设置处理混凝土施工缝[J].山西焦煤科技, 2006 (8) :14~15, 34.

[2]付月梅.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与处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7, 8:40~41.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篇5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其整体性良好,每个结构构件最好一次浇筑完毕,中间不停歇。如果因构件混凝土量大,中间需要停歇,则停歇的时间应尽量缩短,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捣完毕。规范规定一般停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当待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12千克每平方厘米时,才能继续浇捣。因为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和水泥经拌和后2小时开始初凝,但还不具备强度,如继续浇捣会使已浇捣好的混凝土因受震动而破坏凝结作用,所以必须待混凝土能够抵抗外来震动时,允许继续浇捣,这时两层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施工缝。

水工建筑物的构件混凝土工作量都比较大,一次浇筑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基础与上部结构一般都分两次浇筑,即先浇筑基础混凝土,然后在基础上支模再浇筑上部结构混凝土。因模板工作量大,支模时间较长,有的长达2天。这样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施工缝,如不加处理,势必影响基础与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渗性。因此,施工规范规定:对施工缝应认真处理。

过去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采取人工凿毛、刷毛、冲毛、高压水枪冲刷等办法。这些办法都行之有效,但是冲毛的时间随气温而异,春秋季节,在浇筑完毕后10~16小时开始;夏季掌握在6~10小时;冬季则在18~24小时后进行。如果时间掌握得不好,过早会使混凝土表面松散或冲击表层混凝土;过迟则混凝土已硬化,不仅增加工作难度,而且不能保证质量,也加大了凿毛、排清和清洗的工作量,影响施工进度。

在多年的施工实践中,工程技术人员总结出用“栽石法”处理施工缝。具体做法是:当基础混凝土浇捣完之后,应立即在基础与上部墙接触面的部位,将事先洗好浇筑混凝土用的碎石子栽到已浇捣好的混凝土里面,石子栽深为碎石子直径的2/3左右,栽石面积约占接触面的2/3以上。等待混凝土终凝后(夏季一般在14~20小时),用铁钩钩去栽石缝之间混凝土表面的乳皮,使其露出沙粒。在支模板之前,将其冲洗干净,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先铺一层2~3厘米与混凝土同号的水泥砂浆,以利于上下层新老混凝土之间黏结,保证构件的整体性和防渗性。

用“栽石法”处理施工缝,一个人只用10多分钟就能栽完10多平方米的面积。在几个施工工地推广,很受施工单位的欢迎。

地铁隧道施工缝防水处理方法 篇6

关键词:地铁隧道;施工缝防水;处理方式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地铁隧道规模不断扩大,加之选择地铁作为交通出行方式的人们越来越多,这对地铁隧道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地铁隧道的工程质量,满足运营安全与使用年限,就必须做好地铁隧道的防水工作。但是,地铁施工人员普遍了解地铁隧道“十缝九漏”的情况,尤其是施工缝的漏水。虽然现阶段的地铁工程中有许多处理施工缝的方法,但是不同处理方式有着不同的要求与标准,造成许多操作人员由于没有全面了解对施工缝进行处理的方法,而严重影响了地铁隧道的施工质量。在这一背景下,对地铁隧道施工缝防水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刻不容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相关概述

1)地铁隧道的防水类型。从总体上来看,地铁隧道的防水类型可以划分为3种,即排水型、防水型和防排结合型。其中,排水型是指在保证地铁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将地下水排放到隧道内部的排水系统中;防水型是指利用防水材料将地下水封堵在结构衬砌之外或利用注浆方式将地下水的流通道封堵;放排结合型则是通过初期支护将大部分地下水封堵在结构衬砌之外,再将小部分地下水通过隧道内部排水系统排出,可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降低排水费用。

现阶段,我国地铁防水处理办法普遍采用防水型与防排结合型。防水型是十分直接、便捷的一种排水方式,应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结构衬砌一直受到水压力的影响,相比另外两种方法而言,防渗漏性不强,并且一旦发生漏水也难以解决;防排结合型能将防水与排水的优势有机结合,虽以防水为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结构衬砌的水压力,从而大大减少了漏水的可能性,同时,地铁隧道排水工程也无需消耗过多的费用。在一般情况下,防水型适用于干旱、雨少并且地下水位较深的城市地铁,多在北方城市;防排结合型适用于地下水充沛,并且少量排水不会对地下水位造成影响的城市,多在南方城市。在选择地铁隧道的防水类型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铁防水等级以及环境要求等,在排水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满足防水的可靠性。

2)防水工程最薄弱环节。在使用地铁隧道的过程中,其出现渗漏水的情况十分普遍,同时危害性也较为严重。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渗漏水问题,则会给地铁隧道的整体质量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到地铁隧道结构的使用年限及安全性。而在地铁隧道的施工防水中,施工缝是最为薄弱的部分,因此,对施工缝的防水处理工作尤为重要。在一般情况下,施工缝是指由于受到施工方法或技术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缝隙。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混凝土的自防水效果。因此,必须根据施工项口的实际需求及设计需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地铁隧道的整体质量。

2地铁隧道施工缝防水处理办法

2. 1双道遇水膨胀嵌缝胶与预埋注浆管

1)处理方法。首先将要粘贴遇水膨胀嵌缝胶的施工缝清理干净,保证其表面的平整、干燥及干净。然后将嵌缝胶挤出,通过专用注胶器将其均匀的粘结在施工缝部位。遇水膨胀嵌缝胶固化成型后的高度一般为8 mm~10 mm,宽度为15 mm~20 mm o粘贴完嵌缝胶后,要尽量避免其在施工过程中或受到天气影响而遇水,若嵌缝胶提前遇水膨胀则会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其止水能力;预埋注浆管的时间应当在结构全部完工并且降水停止之后,不应在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注浆,而是在施工缝出现渗漏水情况后,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注浆修补工作。在施工缝表面结构的中线上固定注浆管,其固定间距尽量保证在40 cm ~50 cm,具体需根据施工缝的长度与宽度进行设置。然后采用搭接法将注浆管连接,其长度需大于2 cm。同时,需暂时封堵住注浆管的开孔部位,避免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有杂物通过开孔进入或堵塞导管。在注浆时需根据注浆管材料的承压范围,结合施工缝的大小、实际渗漏水量确定注浆压力,通常为0. 3 MPa~2 MPa,此时必须注意不得对二次衬砌混凝土造成影响。

2)适用范围。采用双道遇水膨胀嵌缝胶与预埋注浆管处理施工缝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并且处理方法简单,不论是环向还是纵向的隧道施工缝的处理都较为容易。同时,该方法还能对施工缝进行长期、多次的处理,具有不可逆性。主要适用于车站与出入口通道、通风道、区间接口、区间迎水面等部位的施工缝,还有暗挖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缝、盾构洞口后浇环梁两侧施工缝等。

2. 2钢边橡胶止水带

1)处理方法。首先,利用铁丝将钢边橡胶止水带固定在结构钢筋上,间距在40 cm,左右,必须确保固定的可靠性,以避免在振捣或浇筑混凝土时对其造成影响;然后,采用盆式安装法将止水带水平设置在结构平面部位,开孔向上,以确保在振捣或浇筑混凝土时,其内部产生的气泡得以顺利排出;最后,除了要将止水带进行必要的对接之外,还需将止水带的其他接头部位进行工厂接头,禁止在现场处理接头。钢边橡胶止水带的对接方法可选择冷接法:a采用U形箍件夹住钢边止水带2条,并用铆钉枪铆紧;b采用丁基双面胶带(宽14 cm,厚2 mm)缠绕钢边止水带的对接处,并采用橡胶片(宽20cm,厚3 mm)粘住丁基双面胶带的外侧胶,然后用U形箍件夹住其外侧;。若结构厚度未超过50 cm,在其中线位置设置止水带,并且结构两侧厚度需小于5cm,施工缝表面与止水带纵向中线的距离需小于3 cm。若结构厚度超过50 cm,则止水带外侧的混凝土厚度应在25cm~30 cm;d在将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进行浇筑与振捣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止水带的稳定性,避免止水带受到影响而变形;e止水带将施工缝封堵之后,围护结构与止水带之间的杂物难以清理干净,因此需要对施工缝进行凿毛,并将其清理干净;f要保证止水带和混凝土能密实咬合,发挥止水带的防水作用,就必须给予混凝土振捣的充分时间,确保其振捣质量。

2)适用范围。钢边止水带的安装十分方便,有效加长施工缝的水流通道,但不利于后期处理。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明挖车站、矿山法区间、明挖区间等迎水面结构的施工缝。

2. 3制品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1)施工方法。先将施工缝清理干净,尽量预留梯形凹槽,然后将经过处理的止水条直接固定在施工缝的凹槽上。若施工缝表面无法预留凹槽,则直接将止水条贴在其表面;若基面潮湿不能粘贴止水条,可用水泥钉将其固定在基面上,间距大于20 cm;充分振捣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保证其密实程度,并且在振捣的过程中,严禁振捣棒接触止水条。

2)适用范围。制品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具有遇水膨胀的特性,并且其密封防水作用良好,能充分接触到施工缝的不规则表面、间隙及空穴等,并产生极大的接触压力,从根本上防止施工缝渗漏。其主要适用于车站楼板施工缝、通风井施工缝等非迎水面结构的施工缝。

3结语

在对地铁隧道施工缝进行防水处理时,必须根据地铁隧道各部位的不同结构、不同作用及不同防水要求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要强化地铁隧道防水质量,还需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以降低投入成本。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地铁隧道项口的整体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畅. 论可持续发展之人居环境的低碳设计[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02:46-48.

[2] 张靖,李强,周渊. 陕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13,12:448-453.

[3] 李敏娟. 西安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6:1-75.

混凝土结构房屋施工缝处理方法研究 篇7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进步, 混凝土已成为当代建筑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但是, 在各种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施工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后续混凝土在施工时先前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初凝甚至终凝, 这就使得新老混凝土在结合处形成施工缝。由于混凝土中施工缝的留置, 可能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连续性等性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成为结构或构件开裂或裂断的薄弱环节, 影响结构的使用, 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 正确设置施工缝、选择合理的处理施工缝方法, 使施工缝的留设对房屋结构产生的影响降低成为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

1 常见施工缝处裂缝病理分析

混凝土结构房屋在施工时, 不可避免地留设施工缝, 在施工缝处, 如果对结合面处理不当, 出现质量缺陷或质量问题, 结合面处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拉应力将对强度较低一侧的新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 此裂缝出现后将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拉、抗剪、抗弯强度[2];从而会因此减小结构的承载力, 降低房屋的安全性能。文献[1]结合面的处理方法是影响施工缝质量的重要因素, 试验表明未做处理的垂直缝抗拉强度约为57%, 而水平缝只有45%。

结合面处处理不当引起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2]:新老混凝土在强度产生过程中的温差, 另一方面是新老混凝土在结硬过程中, 收缩变形不一致。

新老混凝土浇筑有先后, 水化反应产生的水化热使老混凝土先升温, 而温度下降也先于新混凝土;由于老混凝土温度先降低, 收缩变形先发生, 而新混凝土后发生, 老混凝土相当于新混凝土的约束支座, 新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发生时, 老混凝土作为新混凝土的约束支座对新混凝土产生拉力, 当温差较大时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3]。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在施工缝处 (结合面) 施工时, 相邻两侧的混凝土由于浇筑的时间有先后, 使得新混凝土在浇筑时, 老混凝土已经初凝或终凝, 新混凝土开始出现干缩变形时, 老混凝土已发生, 两者的变形不协调造成较大的收缩应力;结合面一侧的老混凝土的干缩变形, 将对新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此时, 在新混凝土强度形成的初期, 钢筋与新混凝土的粘结力为0或很小, 钢筋与新混凝土不能形成共同受力, 随着收缩量的增大, 应力增加, 结合面处一侧新混凝土由于强度较低而被拉开, 形成细微裂缝, 应力的进一步增加, 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也随着增加, 直至新老混凝土被裂缝分割成独立的两块区域。

2 混凝土构件施工缝处理方法

针对结合面处引起质量问题 (裂缝) 的两种原因, 最终都是由于新老混凝土变形不一致引起拉应力, 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抵抗拉应力;一方面是增大新老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或改良结合面的粘结性能, 减小混凝土的拉应力大小;另一方面, 在结合面增设钢筋, 分摊一部分拉力, 减小混凝土的拉应力;第三, 为减少新旧混凝土温差, 采取将接缝处新混凝土降温或者旧混凝土升温的方法。

由于第三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且不经济, 故在工程中一般不予采用;凿毛增大接触面积法和增设钢筋减小拉应力法, 或者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方法在工程中较为常见, 本文仅对增大新老混凝土接触面积的方法做重点研究。由于混凝土结构中不同的构件留设施工缝和处理施工缝的方法不尽相同, 故下文将对常见构件施工缝处理方法分别进行阐述。

2.1 梁板水平构件施工缝处理

2.1.1 梁板水平构件施工缝留设方法

由于施工缝处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上强度可能会有下降, 因而施工的留置部位应该选择应力较小且易于施工的部位[4], 主次梁的单向板肋梁楼盖, 板上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次梁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中间1/3跨度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

2.1.2 处理方法研究

在工程实际施工中, 可以运用“表面凿毛法”来处理水平构件留设的垂直施工缝。垂直施工缝是通过接触面产生的咬合力和前后层混凝土的粘结力来提高其抗剪和抗压能力的, 由于混凝土在水化反应过程中要产生干缩变形, 老混凝土与新混凝土变形不一致时, 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 应力较大时产生收缩裂缝;因而, 在处理时应清除表面浮浆松动的石子, 增加新旧混凝土的咬合作用;同时, 增大凿毛的面积、涂刷带有胶水的水泥浆液, 增加新旧混凝土接触面积和粘结效果, 避免干缩裂缝的出现。

2.2 柱等垂直构件施工缝处理

2.2.1 垂直构件施工缝留设方法

柱是典型的垂直构件, 其施工缝宜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以及吊车梁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如图2所示。

2.2.2 处理方法研究

竖向构件通常留设水平施工缝, 施工缝处新老混凝土的结合是通过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接触面的摩擦力以及新老混凝土层的粘结力来实现的。施工缝处理时, 应采用“表面凿毛法”将施工缝接触面处理粗糙后再浇筑新混凝土, 这样才能保证新老混凝土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 当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较快时, 新老混凝土结合处容易发生混凝土的离析现象, 出现柱的“烂根” (柱底部混凝土中水泥砂浆的成分很少) 现象, 施工时除将表面凿毛外, 还须洒水湿润后填筑5 cm左右的纯砂浆 (接浆) 再浇筑新混凝土, 才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2.3 地下结构构件施工缝处理

目前, 工程实际中, 地下结构内部墙柱若留设施工缝, 其处理方法与上部结构中相同;但是外部受力构件一般是剪力墙, 其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方法与上部结构中不同。

2.3.1 地下剪力墙施工缝留设

由于地下剪力墙除了要承受外部荷载外, 还要具有防水和防渗的要求, 所以若是留设施工缝, 施工缝处理方法要求特别严格。对地下建筑物来说, 施工缝处理不当常会造成施工缝处存在渗漏水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 地下外部剪力墙在底板顶标高以上30 cm左右留设水平施工缝。

2.3.2 处理方法研究

由于新旧混凝土间的凝缩、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均存在差异, 甚至产生裂缝, 在结合面上抗渗和防水性能降低了, 因此, 处理时应采取有效的手段阻止地下水沿施工缝处渗透至室内。目前, 工程施工中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做法:

1) 设置凹凸型施工缝法。凹凸型接头形式, 可以增加新旧混凝土的接触面积, 减小收缩应力, 同时具有止水的效果, 其设置方法如图3和图4所示;但是, 由于这种方式要求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接头处有凹凸型缝, 模板设置比较困难, 因而在施工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2) 钢板止水法。这种处理方法是在老混凝土浇筑时, 先将止水钢板预埋, 浇筑完成后形成预留钢板接头形式, 等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完成新混凝土的浇筑。在工程实际中, 这种方法效果比较理想, 但是需要耗用较多的钢材, 增加了一部分工程造价。钢板施工缝见图5。

3) 设置“厂”字形施工缝法。这种方法指在老混凝土模板设立时不考虑墙体外侧混凝土保护层, 模板内侧直接贴到钢筋表面, 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显现出“厂”字形接头, 新混凝土浇筑先清理老混凝土表面的浮浆, 再立模板后浇筑新混凝土 (如图6所示) 。由于这种方法大幅增加了新老混凝土结合面, 有效减小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 因而不会在结合处出现裂缝的现象;而且, 这种接头形式具有较长的止水路径, 具有较为理想的防水效果。

3 结语

1) 本文对混凝土结构房屋中施工缝处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研究后发现施工缝产生裂缝的原因一方面是新老混凝土温差过大产生了较大的温度应力, 另一方面是新老混凝土在结硬过程中收缩变形不一致引起了较大的收缩应力。

2) 在实际工程中, 混凝土结构中不同构件施工缝处结合面上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 研究后发现“表面凿毛法”与“钢板止水法”较为适用。

3) 地下结构构件施工缝处处理除要考虑收缩裂缝对构件的强度影响, 还须考虑裂缝对防渗的影响, 设置“厂”字形施工缝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效果好的优点。

4) 本文重点分析了增大或改良结合面的方法来处理施工缝, 而对于采用设置温度钢筋、升温法来预防施工缝裂缝的方法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金玲.某工程后浇带和施工缝的设计与施工[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2007 (8) :29-32.

[2]张敬仲.混凝土结构中施工缝的处理技术[J].甘肃科技, 2009 (32) :49-50.

[3]胡延汉.关于温度裂缝控制的若干见解[J].建筑技术, 2005 (10) :70.

[4]张保兴.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10.

建筑结构缝处理 篇8

从上述分析可知,如何处理好与旧建筑物毗邻的新建工程的基础,是当前一个较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当新建工程为多层砖混结构时,新、旧建筑物在基础部位相互制约。旧建筑物的基础大放脚一般都超出外墙一定尺寸,而新建工程的基础又很难按实际要求做大放脚。现提出两种与旧建筑物相毗邻的新建工程基础变形缝的设计方法。

1 挑梁处理法

既然基础宽度在局部范围内非常大,可将两道相邻带基础挑出墙体的基础在垂直于墙的方向连通,见图2。这种基础不但能相互连通闭合,而且也能满足在h+x0范围内基础宽度方向上承载力的要求,基础挑梁下墙体的局部承压面积也能得以扩大。基础受力较明确,整体和抗震性能都较好,但当Sl较小,上部荷载较大时,基础挑梁上的集中力P和部分均布力q仍按45°传至基础底板上,这样算出的基础底板承力面积仍有限,当然一般刚性基础是很难满足设计要求的。为了扩大受荷面积,我们可以将基础做成整板混凝土基础,这时只需验算45°扩散角处的基础底板的剪切强度,看混凝土基础底板是否满足厚度的要求就可以了。

2 桩基处理法

桩基处理法就是采用桩基,将所设计新建筑物的混凝土桩穿过旧建筑物的基础大放脚,与原有基础底板彻底分开,见图3。桩基能够随新建筑物一起自由沉降,然后将伸缩缝处按上述第一种方法设计的挑梁和托墙梁改为简支于桩上与新设计条形基础上的简支梁和放于桩上的托墙梁分开,使新、旧建筑物的基础能够自由沉降,互不影响。由于墙体和上部荷载是直接传到托墙梁,而后传到桩基上的,这样连接桩基和新建条形基础的简支梁上就只有一定高度的砖墙的自重,新建条基的宽度就可以变得很小了。由于旧的建筑经过许多年的使用、预压,沉降已基本完成,地基耐力可提高20%~40%,因此在旧建筑物基础底板上打几个桩洞,不会影响原有建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但在具体工程设计时应做简单的验算。

摘要:指出处理好与旧建筑物毗邻的新建工程的基础是一个较重要的问题,对新建工程为砖混结构房屋的基础变形缝提出了两种简单实用的处理方法,即挑梁处理法和桩基处理法,并对具体的工程做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基础,变形缝,处理

参考文献

建筑结构缝处理 篇9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 施工缝的出现一般是难以避免的。在我们实际施工中, 由于施工的技术、工艺或组织的限制, 如混凝土浇筑的用量或浇筑的面积大, 恶劣的施工条件影响, 我们不得不采取中断混凝土的浇筑措施, 而这样就会在新、旧混凝土的之间形成了一道接缝, 这就是施工缝。施工缝的表现形式为水平的或竖直的, 应把施工缝设在混凝土受力较小的地方, 特别是经常受拉力、剪力的部位。因此施工缝是混泥土工程结构中的最为薄弱的部位, 若我们设置不当或者是处理不当, 就会形成贯通的裂缝, 出现渗漏水的现象, 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 影响了整个结构的耐久性, 危及工程安全。

2 施工缝处理不当的危害性

2.1 板垂直施工缝处理不当带来的危害

按照严格的施工规程, 梁和板的施工缝应该预留为垂直缝, 它的位置应留在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围最好。当梁较大, 配筋较多时, 堵头插板经常出现支护不严的现象, 很容易就形成台阶缝, 伸出的部分成为了最为薄弱的环节。从材料组成来看, 伸出部位混凝土实为由流淌的砂浆组成, 这部位缺少粗的骨料, 水量又高, 强度因此很低, 当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时, 由于新的混凝土自重大, 并且冲击力强, 这伸出的部位就极易引起碎裂现象。因此在梁、板施工中应注意垂直缝位置的预留。

2.2 墙、柱水平施工缝处理不当带来的危害

墙、柱底和顶部的施工缝, 表面上残积泥砂、碎屑, 并且钢筋相当密集, 如果选择模板的清扫开口位置不当, 施工缝表面上的泥砂、积水就无法排除出去, 这就使使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了分层。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有时严重会引起的整个工程坍毁, 因此我们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墙、柱在浇筑时一般一次性浇筑深度大, 容易就会在顶部出现残积泥砂, 也就是纯水泥的细砂浆残留在表面, 硬质的在下面, 这表层混凝土由于缺乏粗的材料, 强度很低, 如果不给予处理, 势必形成墙、柱的薄弱环节, 如果产生地震, 就会酿成大的灾难。

2.3 施工缝位置不当引起的危害

一般认为从力学的角度考虑, 梁的施工缝和板施工缝的位置设置安排在跨中的三分之一处, , 这样跨中的剪力最小, 但跨中拉力确是最大, 一般的简支梁, 选择跨中部位的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最为关键的。如果在跨中部位存在一条全梁贯通的裂缝, 这将严重的威胁简支梁的质量, 所以说, 施工缝的位置要严格限制在跨中三分之一处, 应该理解为是从施工的工艺角度考虑的。因此的梁施工缝和板的施工缝在跨中三分之一处, 并形成垂直施工缝。

3 施工缝位置设置原则

首先施工缝位置设置应该尽量的减少, 从混凝土的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考虑, 减少施工缝, 这就减少了重要部位强度低的情况, 保证了建筑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如果施工缝设置的过多, 整体结构、构件就存在较多裂缝隐患, 这必然会影响它耐久性;然后施工缝的设置应考虑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情况, 工程施工缝应选择在剪力和弯距都较小的部位, 要避开钢筋的锚固区和主钢筋的搭接部位;其次施工缝要满足施工的工艺要求, 工程的整体结构是受到施工的各项工艺限制的, 因此我们必须在特定的位置设置施工缝, 否则会使混凝土的整体构件存在质量问题;最后施工缝设置要避免产生裂缝, 由于温度、拉力、变形等因素的存在, 我们要尽量的避免造成混凝土的结构产生裂缝。

4 正确的施工缝设置、处理方法

为了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 大多数的混凝土的施工缝应做以下处理:

(1) 如果施工停止的时间小于允许水泥凝固的时间, 当继续浇筑时, 可以直接将新的混凝土均匀的加入, 盖在原来浇筑好的混凝土上, 然后再用振捣工具将新、老混凝土一块捣实, 它们就结成为一个整体。

(2) 若在大体积的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的接缝时间超过了我们规定时间, 则可通过试验资料, 采取二次振捣的方法来处理施工缝问题;即等待原来浇筑的混凝土完全凝固前再振捣一次, 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混凝土浇筑。

(3) 若我们施工停下间歇的时间超出了所采用水泥的凝固时间 (一般为2小时) , 则应该等待先前浇筑好的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2MPa时, 才可以继续施工。在新混凝土浇筑前, 要对预留的施工缝应做如下的处理: (1) 清除新、旧混凝土接缝表面上的水泥浆、油污、薄膜、松散的砂石、软弱的混凝土层等; (2) 把钢筋上的锈锈迹、油污、水泥浆刷去; (3) 有的时候还要将旧混凝土表面做适当的凿毛, 提高表面的接触性能; (4) 要用清水来冲洗旧混凝土的表面, 保持表面充分湿润, 但是残留在旧混凝土表面的水要清除; (5) 在浇筑新的混凝土时, 要事先在接缝表面铺一层厚度约为10mm到20mm的水泥砂浆, 或者铺一层细石混凝土, 这与旧混凝土强度相同, 最后要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细致、捣实。

(4) 在承受动力荷载设备, 它的基础施工缝处理方法:

(1) 水平的施工缝, 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 要对地脚的螺栓进行多次的观测、校准;如果两个水平的施工缝标高不同的, 那么当它们高低结合时, 就会出现台阶, 所以要在高低处应留成台阶形, 但台阶的高宽比不能够大于1; (2) 垂直的施工缝处应该补插一些钢筋, 钢筋的型号为直径12~16mm, 长度大约为500mm~600mm, 间距为500mm, 同时也要在台阶或者施工缝的垂直面上补插钢筋; (3) 垂直或者水平的施工缝的上表面要进行凿毛处理, 先用水冲刷, 保证充分的湿润, 然后涂抹一层厚度在10mm~15mm的水泥浆, 当然水泥浆的型标及水泥的品牌要与混凝土的相同, 这样就可以继续浇筑新的混凝土。

(5) 后浇带要在两侧的混凝土达到30天~40天的土龄后, 才可以将接缝处的混凝土进行凿毛等工序处理, 必要时还要把模板拆掉, 重新支, 同时保证要湿润24小时以上, 刷一层素水泥浆, 再浇筑强度高于两侧混凝土的补偿混凝土, 要求浇筑密实, 养护15天以上。

5 结束语

每一个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都是受到施工的过程的影响, 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时, 建筑的整体结构会受各种情况的影响, 并且变化复杂, 这就导致了施工建筑质量控制的难度不断地增大。因此就要求广大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要结合实际的工程经验, 从多方面, 多角度的查找原因, 采取适当的措施, 最终要使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浅谈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设置和处理 篇10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是必不可少的。混凝土结构最好是连续浇筑。但在实际施工中,往往由于施工技术、工艺或组织的原因,如混凝土浇筑量或浇灌面积大,施工条件(如人力、时间、设备能力、模板安装及钢筋绑扎等)受到限制,偶然因素(如停电、连续大雨等)的影响,不得不中断浇筑,等到再浇筑时,新旧混凝土间形成了一条接缝,即为施工缝。施工缝一般为水平或竖直设置,应设在混凝土受力较小的部位,特别是受拉力、剪力较小的部位。同一混凝土浇筑区的整体结构一般不设施工缝。施工缝是工程结构中的薄弱部位,若其设置不当或处理不好,容易形成贯通裂缝或渗漏水现象,这样就降低了结构的受力性能,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甚至危及工程安全。

1 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设置位置

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设置位置,必须在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案中事先确定好,各种结构有不同的设置位置。但总的说来,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中比较不重要的部位,或受力(主要指剪力)较小且施工方便的部位,施工缝形成的截面应与结构产生的轴向压力相垂直,以便能直接发挥混凝土的受力特长———传递压力。施工缝一般可分为水平施工缝、垂直施工缝和后浇带,其正确的设置位置如下:

1)柱。

a.普通柱的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或基础梁的上面及梁下面;在框架结构中,如梁的负筋弯入柱内,则施工缝可设置在这些钢筋的下端水平面上。

b.带牛腿的柱的施工缝可设置在牛腿的下面。

c.无梁楼板与柱的施工缝,宜设在柱帽下面的水平面上,柱帽与楼板间不留施工缝。

2)梁板、肋形楼盖。

a.梁与板应一起浇筑。当梁的截面尺寸很大时,施工缝可设置在板底面以下20 mm~30 mm处的水平面上,但不得设在梁截面受拉区内。当板下有梁托时,施工缝可设置在梁托下部的水平面上。

b.平板楼盖的施工缝可设置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c.肋形楼盖的施工缝,当沿着次梁平行方向浇筑时,垂直施工缝应设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范围内;沿主梁平行方向浇筑时,应设置在主梁同时亦为板跨度的中间1/2范围内。

d.对于带有斜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应连续浇筑。若必须分开浇灌,施工缝则设置在斜梁加腋的上部。

3)楼梯施工缝应设置在楼梯段跨中1/3跨度范围内且无负筋的部位,一般为向上层的第二步或第三步。

4)圈梁施工缝可设置在除砖墙交接处、墙角墙垛及门窗洞口范围以外的位置。

5)墙的施工缝设置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设置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可根据施工进度每隔1.5 m~2.0 m设一道水平施工缝,但水塔中的水箱施工缝,应避免留在支托斜底部分。

7)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墙的水平施工缝,下部可设置在地下室的底板以上20 mm~30 mm处或基础梁上部;上部可设置在楼面梁或板的下面某处,其距离视梁或板伸入墙内钢筋的锚固长度而定,原则上要避开钢筋。大型地下室可在中部设环状后浇缝。

8)底板、顶板与外墙的水平施工缝应设置在底板上面或顶板下面300 mm~500 mm为宜,接缝应设钢板、橡胶止水带或凸形企口缝;底板与内墙的施工缝可设置在底板与内墙交接处;顶板与内墙的施工缝,位置视剪力墙插筋的长短而定,一般1 000 mm以内即可;箱形基础外墙垂直施工缝可设在离转角1 000 mm处,采取相对称的两块墙体一次浇筑施工,间隔5 d~7 d,待收缩基本稳定后,再浇筑另一相对称墙体。内隔墙可在内墙与外墙交接处设置施工缝。内墙本身一般不设置垂直施工缝,一次浇筑完成。

9)后浇带则要根据图纸要求予以设置,但要注意的是钢筋在此不要截断。

2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设置方法

1)水平施工缝的设置比较简单,待混凝土浇筑至施工方案中规定的标高时,停止浇筑;待下一次浇筑,即可形成。

2)垂直施工缝的设置则比较复杂,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a.设置梁的垂直施工缝时,应先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的位置上,再浇灌混凝土,隔板应按梁中钢筋位置设出缺口,满插到梁底。

b.设置板的垂直施工缝时,为了避免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在施工缝处宜增加接头钢筋,直径一般为6~10,其所需截面面积一般为板的截面积的0.2%~0.3%,长度为插入新旧混凝土各30d(d为钢筋直径),两端加弯钩,钢筋一般放在板的上面,也可上下均放,对重要结构施工缝的处理,也应增加加强钢筋,钢筋直径为12~16,数量根据截面尺寸确定,但不少于2根,锚固长度各为30d,两端加弯钩。

c.设置楼梯的施工缝应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位置,隔板根据钢筋位置设出缺口,要求隔板垂直于楼梯段。

3)设置后浇缝在图纸规定的部位支模,支模时在带宽的两侧把模板支上,浇筑混凝土时,带内不要浇筑混凝土,拆模后即可形成后浇带。后浇带宜做成平直缝或阶梯缝,钢筋不切断。

4)遇偶然因素形成的施工缝要按构件的受力情况,经过人工凿毛处理成阶梯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1。

3 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处理措施

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必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进行可靠的处理,具体方法和措施如下:

1)若施工间歇时间未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初凝时间可根据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不应超过2 h。当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新拌制的混凝土均匀倾入,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然后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好混凝土层内5 cm~10 cm,将新旧混凝土一并捣结成整体。

2)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若混凝土的接缝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可根据试验资料,采用二次振捣方法来处理施工缝。即待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一般为4 h~6 h)再振捣一次。然后再浇筑下一步混凝土。

3)若施工间歇时间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一般为2 h),应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 MPa时(根据外界温度、水泥标号及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大概需要的时间),方可继续施工。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对施工缝应做如下处理:a.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b.将钢筋上的锈斑、浮浆刷除;c.必要时将旧混凝土表面适当凿毛;d.用清水冲洗旧混凝土表面,并保持充分湿润,但残留在旧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以清除;e.浇筑新混凝土前,在接缝面上先铺一层厚度为10 mm~20 mm的水泥砂浆(对于水平施工缝,水泥砂浆厚度宜为20 mm~30 mm),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强度相同的减半石子混凝土;f.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细致捣实。

4)承受动力荷载的设备基础,施工缝处理方法如下:

a.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准;两个标高不同的水平施工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1。b.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钢筋为12~16,长度为500 mm~600 mm,间距500 mm,在台阶或施工缝垂直面上也应补插钢筋。c.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用清水冲洗,充分湿润,抹一层10 mm~15 mm厚的水泥砂浆,其标号及水泥品种与混凝土相同,然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5)后浇缝应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30 d~40 d后,将接缝处混凝土凿毛、洗净,必要时将模板拆掉重支;并要求湿润24 h以上,刷素水泥浆一度,再浇筑强度不低于两侧混凝土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并浇筑密实,养护14 d以上。

参考文献

上一篇:透明玻璃窗下一篇:知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