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巨结肠

2024-06-07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精选九篇)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 篇1

1临床资料

本组57例, 其中男42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3.9岁 (2~9岁) 。诊断依据:术前全部病例均有胎粪排出延迟, 顽固性便秘、腹胀、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先天性巨结肠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依据病史, 肛管直肠测压, 钡灌肠检查及直肠黏膜活检诊断先天性巨结肠, 其中常见型46例, 短段型7例, 长段型4例。57例切除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巨结肠。结肠灌洗7~14 d后送手术室在全麻下行巨结肠根治术。术后回病房进行生命体征监护、氧气吸入, 密切观察病情。通过精心护理, 本组57例患儿恢复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 均治愈出院。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饮食护理

巨结肠患儿因长期腹胀、顽固性便秘、反复呕吐、饮食减少, 大部分患儿消瘦、营养不良, 应向患儿家长讲清注意饮食的重要性, 以取得配合。患儿饮食应进易消化柔软食物, 以及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吃粗纤维食物以免罐洗时阻塞肛管不利粪便排除。患儿如有营养不良可输入血浆、白蛋白、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 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术前一日晚及手术日晨清洁灌肠至清水无粪渣, 成舟状腹, 最后给予药物保留灌肠。

2.1.2 心理护理

患儿家长由于缺乏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知识, 常常表现为焦虑等, 特别是对手术效果、患儿术后恢复及远期生活质量过多担忧。责任护士应详细向家长介绍相关内容, 同时介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措施, 并请已经成功手术后的患儿家长与其相互交流, 使其消除顾虑, 接受并积极配合手术。由于住院所带来的诸多压力可提高患儿对家人的依赖, 从而不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针对患儿恐惧、紧张心理, 责任护士应多与其接触、玩耍, 以母爱的情感亲近患儿, 了解患儿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及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解释、安慰、鼓励, 讲明手术有利于健康成长。

2.1.3 肠道准备

术前清洁灌肠排出积粪, 清洁肠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是保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使扩张的肠管尽可能恢复正常, 以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术前准备7~10 d, 用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1次/d, 温度为38℃~41℃。每次用量按年龄计算, 1~3岁液体量为1000~2000 ml, 3岁以上总量不超过2000~4000 ml, 分数次反复灌洗[3]。灌洗注意事项:①根据钡灌肠结果了解病变范围、肠道走向, 以确定肛管插入深度、方向;②选择软硬粗细适当的肛管, 插管时动作要轻柔, 勿损伤肛周皮肤, 按肠型方向缓慢插入, 如遇阻力应退出, 改变体位、方向, 边插边注入生理盐水, 千万不可强行插入, 以免导致肠穿孔;③灌肠中注意观察患儿面色、脉搏、呼吸及回流液的颜色, 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以防肠穿孔;④患儿肠壁薄肠黏膜通透性和吸收率高, 加上结肠粗大, 吸收面积大, 应准确记录灌入量和排出量, 使出入量基本相等, 或出量大于入量。禁忌用清水灌肠以免发生水中毒;⑤灌肠时应注意保暖, 尽量少暴露, 防止着凉, 贻误手术时机;⑥术前第3天开始口服肠道抗生素, 术前一晚及术日晨结肠灌洗各一次, 直至抽出液体无任何粪渣, 并用0.5%灭滴灵3~5 ml/kg保留灌肠。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病情

患儿回病房后在全麻尚未清醒前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给予吸氧, 1~2 L/min, 每15~30 min/次, 监测脉搏、呼吸、血压, 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护6 h,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注意观察患儿四肢末梢有无紫绀、苍白、及四肢活动情况, 呼吸的频率深度, 同时观察肛门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情况, 肛管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记录, 妥善固定。

2.2.2 营养支持

患儿术后一般禁食1~2 d, 禁食期间, 液体24 h内平均输入, 严防肺水肿的发生, 根据尿量调节滴速, 必要时分次少量给予营养物质及脂肪乳剂等。肠蠕动恢复排气后给予饮水, 若无腹胀可恢复母乳、流质或过度为半流, 注意少量多餐, 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2.3 胃肠减压的护理

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 移动、翻身时避免扭曲、打折、牵拉, 妥善固定, 定时抽吸每2 h1次, 保持通畅,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 胃肠减压量减少时肠蠕动恢复, 肛门排气时方可拔出胃管。

2.2.4 肛门护理

肛门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 患儿手术后常规在肛门插入无菌肛管, 外用凡士林纱布包裹起到扩肛止血的作用, 可保证气体、粪便及分泌物排出畅通, 避免腹胀, 促进吻合口愈合, 防止大便污染伤口, 如患儿术后控便能力差, 大便次数增多, 容易腐蚀肛周皮肤, 应及时清理肛管内流出的粪便, 应用生理盐水随时清洁肛门, 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干燥。充分暴露伤口, 勿使用“尿不湿”, 肛周皮肤外涂氧化锌软膏, 以防止皮肤破损。每日用微波照射伤口及肛门皮肤2次, 注意掌握照射时间, 避免烫伤。

2.2.5 尿管护理

保持尿管通畅, 妥善固定, 防止脱落, 避免尿液污染会阴部切口, 防止逆行感染, 用安尔碘皮肤消毒剂擦洗尿道口2次/次, 术后3~5 d拔除尿管。

2.2.6 出院指导

术后2周开始扩肛, 1次/d, 坚持扩肛3~6个月, 具体方法如下:戴手套, 石蜡油润滑手指后插入肛门, 动作要轻柔, 在肛门内停留2~3 min, 深度通过直肠吻合口, 否则起不到扩肛作用。手指退出时, 再沿吻合口环形按摩1~2 min。扩张时选择手指要由细到粗, 逐渐过度。帮助患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排便时间一般选择在每天早饭或晚饭后, 1~2次/d, 10 min/次, 不管是否排便均按时终止。教会家长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防止肛周炎, 同时注意加强营养, 进食易消化食物, 忌暴饮暴食。及时补充微量元素, 避免腹部受凉或饭后剧烈活动, 出院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来院复查。

3讨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是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将成人外科理论用于患儿, 因此, 护士要熟悉掌握不同年龄小儿外科疾病特点,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 确保患儿围术期的安全[4]。在对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护理工作中, 其内容复杂, 对护理技术要求甚高。因此, 护理人员重视对患儿围术期的护理, 尤其是耐心地做好术前结肠灌洗准备, 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本组57例儿童在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 从而提高了治愈率,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正, 王惠贞, 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98-828.

[2]袁继炎.小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科学出版社, 2005:182.

[3]王文郁, 田双蓉, 沈菊英.儿科护理三级训练标准[S].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全国儿童医院管理分会, 1993:2.

新生儿期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护理 篇2

据统计,目前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率为0.2%-0.5%[1],属于消化道畸形,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又称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症。儿童多表现为腹胀和排便困难,而在新生儿期则主要表现为胎便排出延长、呕吐[2]。我科在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48例新生儿期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通过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48例,其中女10例例,男38例,年龄15~48天,体重2.8~5.6kg。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天,术前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肛诊及腹部平片、经钡灌肠X线片及术后全层病理检查确诊。

1.2 手术方法 本组所有患儿均采用经肛门的改良Soave根治术进行手术治疗。患儿采用全身麻醉,于齿状线上0.5~0.8cm区域行环形切口,小心切开直肠肛门黏膜,然后分离直肠黏膜管层次,于直肠肌鞘后壁采用V形切口切除直肠肌鞘,寻找到病变结肠,缓慢拉出后给予切除,切除完成后将肛管与正常结肠断端进行无张力缝合。为防止拖出回肠时发生回缩,在行吻合前将肌鞘与结肠浆肌层缝合数针,术后置肛管1根。

2 结果

48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术后未出现吻合口漏、小肠结肠炎、肛周感染等并发症。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检查及心理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多抵抗力差、消瘦且常伴有营养不良,所以必须进行完善的术前检查,包括尿、血及心肺功能等各项检查,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疗效。同时,由于新生儿期的患儿还没有自我意识,在进行各项术前准备时会有较多麻烦,护士应多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讲解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必要性,介绍手术存在的优缺点,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使患儿家属配合治疗,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1.2 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患儿对手术的耐受性。维生素缺乏的患儿术前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K;营养不良、腹胀明显及消瘦的患儿采用静脉途径给予肠外营养,以改善全身营养,有必要者可适当输注丙种球蛋白或血浆;患儿于术前3天开始服用肠道抗生素,于手术前晚及手術当天清晨给予甲硝唑或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所有新生儿术前均住于新生儿室,调节湿度为50%-60%,温度为22-28℃。

3.1.3 肠道准备:术前清洁灌肠可清除积聚的肠粪,保持肠道清洁,可降低手术时肠道污染的风险[3]。术前每日用0.9%的生理盐水灌肠液进行清洁灌肠1次,灌肠液温度为38~40℃,使用量以100ml/kg体重计算,每次清洁时灌肠液的出入量要相等。清洁时须选择软硬适度的双腔导尿管,缓慢轻柔的进行插管,在患儿吸气时顺势插入,若遇有阻力或患儿哭闹则应稍稍停止。

3.2 术中配合 手术进行时,首先,护士须熟悉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协助手术医生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监测设备,同时能够迅速的进行相关的药品、工具、仪器或其他必须品的准备。另外,由于新生儿循环系统功能还不够发达,四肢和皮肤末梢循环不良,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对新生儿进行保暖,尽可能少暴露,注意观察手术间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其保持在25~0℃、50%~60%之间。同时,术中应严格掌握输液速度,若过慢则无法达到给药目的,过快则易发生危险,并且应严格无菌操作,保护好静脉,防止患儿术中因躁动使针头脱落或穿出血管外,保证术中给药和输液的顺利进行。

3.3 术后护理

3.3.1 生命体征监测 手术完成后须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呼吸频率和深度、心率、体温等,以保持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合适的输液速度以及保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体温监测时不可采用肛表测温,测温时体温计要放好位置,如果对测得的体温有怀疑,则应重新测量。

3.3.2 肛周护理 术后须加强肛周护理,可让患儿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门口,及时清除排泄物,应用生理盐水随时清洁肛门,同时要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可用吉尔碘棉签对肛门口由内向外进行消毒。若发生臀红,应及时涂抹鞣酸软膏或用红外线局部照射30min,调节灯距为30~50cm,但照射时应有专人看护,不可照射婴儿头部,密切查看婴儿情况,不可烫伤婴儿。

4 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受该病影响,通常进食量少,大都数患儿营养缺乏,机体抵抗力差,进行手术存在较大的风险大,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4]。改良的Soave根治术具有较为显著的有点,本组采用Soave根治术对48例患儿进行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但该手术方法也存在术后易发生肛门狭窄的不足,因此术后出院前须指导家属学会扩肛,并定期进行随访,以确保患儿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丹,郭先娥,胡露红.结肠回流灌洗联合药物保留灌肠用于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J].护理学杂志,2011,2(4):28-29.

[2]孙庆宁,刘晓姝,杜长花.一穴肛患儿矫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2):2092-2093.

[3]刘继红.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2010,9:6.

[4]王松,范丽英,王兴丽.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甲硝唑回流灌肠的技术改进[J].当代医学,2010,11(16):109-110.

先天性巨结肠的健康指导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21例, 男13例, 女8例, 年龄15 d~9岁, 非手术治疗17例, 经肛门拖出行巨结肠根治术5例, Duhame手术9例。

2 健康指导

2.1 心理支持及自我调适指导

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 向他们介绍病区环境、负责医生、护士、护士长。多与患儿接触, 关心体贴患儿 (如年龄较小患儿, 应有计划地集中时间进行治疗护理, 减小对患儿的不良刺激, 使其充分睡眠) 。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和心理反应, 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讲解疾病、手术、麻醉及术后恢复等方面相关知识, 如术后早期排便次数增多, 可达十余次, 应详细向家长解释清楚, 使其有思想准备, 以取得合作。并请同病区相同疾病患儿家长现身说法, 使他们减少紧张、恐惧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饮食及营养指导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我们指导婴儿母亲多进营养丰富的食物, 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营养。指导家长对小儿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少渣饮食, 身体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的患儿, 应根据情况, 输全血或血浆、白蛋白等改善营养状态,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术前三日给予患儿全流食, 并给予补液支持疗法, 避免洗肠后因低血糖引起虚脱。术前4~6 h给予禁食水, 防止手术过程中呕吐引起患儿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术后应禁食水, 待肠功能恢复, 患儿排便后, 拔除胃管, (一般48~72 h) 可给予患儿少量糖盐水, 之后根据患儿腹部体征及排便情况, 指导家长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流食, 无不适症状, 2周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2.3 预防并发症指导

指导家长注意患儿保暖, 根据天气适当增减衣物 (新生儿视情况可放置保温箱内) , 预防感冒和肺炎。指导患儿母亲注意饮食卫生和哺乳卫生, 喂奶用具须清洗消毒, 预防患儿发生小肠、结肠炎。如出现腹胀急剧加重, 高热、呕吐、腹泻, 全身情况突然恶化, 可能并发小肠结肠炎, 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术前三日给予患儿口服甲硝唑等肠道抗生素, 新生儿或小婴儿可在洗肠后给予甲硝唑等药物保留灌肠, 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4 洗肠指导

告知患儿家长洗肠的目的是排出粪便, 减轻肠管扩张水肿, 减轻腹胀, 促进患儿食欲。另外洗肠使扩张的肠管缩小, 便于手术中拖出肠管, 防止粪便污染术野及术后肠炎的发生,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儿家长, 应指导其学会洗肠的方法, 以备出院后应用。一般洗肠1次/d, 术前晚及术晨各加洗一次。洗肠时指导患儿取平卧位, 两腿分开屈曲, 露出肛门, 指导家长协助保持体位。洗肠液用38℃~41℃生理盐水, 常用量新生儿为1 000 ml, 婴幼儿为2 000 ml, 具体情况可视洗肠过程中排出粪便的量来适当增减, 达到排出液清澈为宜。洗肠时, 应选择硬度适宜较粗的肛管, 头端涂布润滑剂, 以轻柔的手法按肠管方向旋转肛管置入。有阻力时不可强力推进, 防止肠穿孔 (表现为患儿哭闹、腹痛、血性液流出) 。待肛管深度达15 cm以上, 感觉插过痉挛段肠管 (有空虚感) 时, 用注洗器抽吸50~100 ml温盐水注入, 使灌洗液流出或抽出, 若灌洗液流出不畅, 可变换体位, 来回抽动肛管, 少量多次注洗, 并轻柔按摩腹部, 以助排便。最初几次洗肠, 因积粪较硬, 可注入50%硫酸镁20~30 ml以松动并刺激排便。应注意排出量应大于灌洗量。洗肠液禁用清水或高渗液, 防止导致水中毒和脱水。洗肠过程中, 应注意保暖, 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立即停止灌洗, 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2.5 术后体位指导

告知患儿家长, 全麻未清醒前给予患儿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肩下垫一软枕, 保持颈部伸直, 气道通畅, 并及时擦拭患儿呕吐物, 防止呕吐物及分泌物吸入气道, 引起窒息。麻醉清醒后, 头下可垫枕, 取下肩下软枕, 保持平卧位, 两腿分开, 暴露会阴部, 有利于肛管和钳夹的观察和护理。

2.6 吸氧指导

全麻术后患儿因呼吸受抑制, 故给予低浓度低流量吸氧。为保证吸氧安全, 指导患儿家长不可自行调节氧流量和拔除鼻导管, 不要在病室吸烟或打明火。如患儿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胸闷憋气, 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也会经常观察患儿用氧情况。

2.7 留置胃管、尿管的指导

告之胃肠减压和留置导尿的目的, 指导家长妥善固定胃管和留置导尿管, 防止扭曲、受压、脱出, 以保持引流通畅。并保持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位置, 防止尿液逆流致泌尿道感染。告之口腔护理和尿道外口护理的目的, 请患儿及家长配合做好护理工作。一般肠功能恢复, 排便后即可拔出胃管。尿管留置时间不超过72 h。

2.8 静脉留置针指导

告知使用静脉留置针目的和保留时间, 指导家长注意保护患儿使用留置针的肢体, 尽量避免肢体下垂, 造成回血, 堵塞血管。

2.9 肛管、钳夹护理指导

告之留置肛管和钳夹的目的, 指导家长注意妥善保护防止脱出。医护人员每日会按时换药和检查钳夹松紧度, 并使钳夹保持水平面。家长应注意保持钳夹洁净, 防止牵拉损伤肛管。如不慎过早松脱, 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不可自行送回, 防止发生盆腔、腹腔炎症。一般肛管保留1~2 d, 钳夹6~7 d自行脱落。

2.10 肛周护理指导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的患儿排便次数增多, 会阴部采取暴露法, 利于观察和随时清洁。指导患儿家长, 每次患儿便后, 应以生理盐水棉球和0.05%碘伏棉球清洁处理肛门局部。粪污量多时, 应用温盐水冲洗, 干软敷料沾干 (切勿用不洁手纸擦拭, 以免污染和皮肤损伤) 。并用灯泡照烤 (灯泡25 W, 灯距30~50 cm) , 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干燥, 有利于手术切口愈合。

2.11 扩肛指导

为防止肛门狭窄, 术后两周左右开始扩肛, 1次/d, 持续3~6个月。故在出院前应指导并教会患儿家长扩肛方法。新生儿或小婴儿可先用手指探察肛门大小, 选择合适的扩肛器, 并按扩肛器号码逐渐扩肛, 以不出血为度, 探入深度约3~5 cm, 留置10 min左右, 直至吻合口愈合平整柔软为止。同时指导家长训练患儿排便习惯, 逐渐减少排便次数。

2.12 出院指导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 篇4

【关键词】光学性质巨结肠;肛门切除术;围手术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2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62-02在我国小儿先天性肠道畸形的疾病肯定都是先天性巨结肠的病症,而且这一种病症主要是因为患儿长时间的肠道痉挛,使得离结肠末端较近的肠道出血了瘀滞的现象,从而使得患儿粪便积攒的情况出现,造成了患儿肠道积攒部分出现了扩张和肥大的情况[1]。我们都知道儿童的身体一直处于一个生长发育的阶段,所以医院在诊断出这种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对患儿安排手术医治,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治疗,一般传统的手术方法会选择经腹会阴外科手术,这也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术方法。但是,经过长时期的临床医治,得出了一些缺点,那就是这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比较长,而且对于手术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手术中涉及的创伤和并发症,使得手术要求非常严格。所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最后采取了一种出血少、时间段、创伤小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那就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性手术,这种新的手术形式照比以往的手术方式,在经济以及精神上大大地减轻了患者和家庭的负担[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名先天性巨结肠疾病的儿童,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在一岁——七岁,平均2岁7个月,治疗持续时间30天到3年。术前检查确认为先天性巨结肠。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孙成方认为这种儿童疾病的重要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希望有家人能陪伴(依赖的响应),情绪易波动,恐惧,刺激症状,口腔的响应(吸吮拇指,唇),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叛逆等。所以,对于儿童的心理护理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①在住院的2,3d内最大限度地创造与儿童接触的机会,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从言行举止到神态都要给予儿童一个良好的印象,向他们解释清楚治疗的必要性以及与医务人员合作的重要性。②重视孩子的自尊心理,沟通过程中对于孩子们给予赞扬和夸奖,以赞美的语言为基础的。③保持房间整洁,干净,舒适,安静,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病房环境,让孩子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2]。

1.2.1.2术前准备手术前的三天,患者只能进食全流质食品,术前8小时禁食,身体应术前洗干净,四肢和腹部的皮肤必须是干净清洁术的,手术前放置导尿管以防止术后患者造成尿潴留和膀胱意外伤害,术后留置导管和胃管来帮助孩子减清胃肠压力。根据儿童腹胀的程度,术前每天用5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进行回流灌肠,灌人不应该过大,儿童用量在50-100毫升,新生儿在30毫升左右,温度保持在38-40℃为佳。当护士灌洗的同时要实时监控病人的脉率,呼吸,面色,排出液体的颜色等等。如果产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用灌肠。在洗胃过程中应注意采取保暖措施防止儿童患上感冒。手术的前一天晚上,需要对儿童的肠道进行清洁,直至无粪汁排出方可停止。

1.2.2术后护理

1.2.2.1基础护理手术后儿童应该去枕平卧6小時,头偏要一侧,并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以防止误吸;对于儿童的生命体征的连续监测24小时,每半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各一次,指标稳定后的调整为每小时测量1次。

1.2.2.2引流管的护理手术后要对儿童做好尿管,肛门静脉导管的护理,儿童因其手术的痛苦和饥饿而躁动不安,因此护士应将各种管道安全固定在床边,确保各管道的排水畅通和安全,同时必须仔细地监视流体流动量,颜色和性状等,将各种排水量准确记录并且要及时更换引流袋以确保及时。在术后第三天如果减压后胃部出水少并且呈白色则进行拔出胃管。

1.2.2.3预防术后并发症以下是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措施:①防止儿童结肠炎的发生:结肠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童疾病,同时也是先天性巨结肠的并发症,应用扩肛器进行坚持扩肛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开始选择最小型号的扩肛器,并逐渐增加至最大号,同时对肛门应用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肌肉的阻力。第二天也是由最小的扩肛器开始直到最大型号的扩肛器,直到见到有微量出血为止。②预防吻合口狭窄:由于手术位置在肛门,所以操作必须保证是两个星期后的儿童,这样可以避免肛门吻合口狭窄的发生。③预防会阴伤口感染的发生:由于手术位置在会阴部,所有对患者必须进行耐心细致的局部护理,以防止感染,可以给适量的抗生素。孩子要仰卧,将儿童臀部两侧打开,充分暴露肛门后,进行仔细的消毒,清洗(0.02%呋喃耐磨棉布,应用热灯时会阴部干燥),合理有效地预防儿童感染。

1.2.3肛肠准备

1.2.3.1回流灌肠在对患儿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应该首先对患者进行肠胃的清洗,通过清洗,使得患者肠胃的积粪得以排出,保持手术前患者肠道的清洁,从而降低了由于肠道不清洁而造成的手术污染的概率,在灌肠过程中应注意:①术前两个星期,每天用生理盐水灌肠1次。保持体水的平衡,每次灌肠必须将水完全排除,以防止水中毒。根据年龄和体重决定灌肠的水量:新生儿500毫升每次,在1-3岁的1000-2000毫升每次,3-6岁2000-4000毫升每次,通常儿童不得超过5000毫升。在洗胃过程中,围绕肛管应轻轻按摩腹部,帮助灌肠排出大便。保证抓住流体的温度冬季略高于夏季。一般为39℃-41℃,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可引起儿童的肠黏膜损伤。②灌肠位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因此所采取的体位也不同。杜长花认为,年龄较大的儿童应采取左侧屈;对于婴幼儿,采取尿液截石位、新生儿仰卧位。新生儿肠壁薄,压力过大容易导致肠穿孔。如果孩子身体较弱,采取小截石位,在灌肠的过程中都将是仰卧,医护人员要慢慢抽盐水洗胃灌肠。③在使用盐水灌肠的时候,医护人员一定不要使用那种盐成分过高的盐水、肥皂水和普通温水,因为这类的灌肠水,会造成患者中毒的可能性出现。④选择合适的肛管,灌肠根据儿童的病情选择肛管厚度,在插入的肛管上涂上石蜡油,行动灌肠的过程中应该是温和的,不要不使用蛮力,避免引起肠道损伤或穿孔,深入肛门的深度要超过狭窄区域是合适的,而且在这个时候,会有大量的气体排除,同时应密切观察儿童面色,脉搏,腹胀,腹痛,出汗等情况,如孩子出现面色苍白,脉率增快,出冷汗,腹痛等现象,应暂停灌肠,并报告医生,对症治疗。

1.2.3.2饮食调整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前的三天之内,要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一定不要吃水果,在手术的2d内,要多吃流食。而且为了预防在手术的麻醉过程中,患儿会出现呕吐、窒息的现象,手术之前一定不要吃任何食物。年龄较大的儿童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新生儿术前禁食4小时,禁饮2小时。同时手术前3天开始使用抗生素,手术当天早上进行胃管和尿管的放置,这些物理治疗可以使得儿童体质的增强,以提高手术的耐受性,还能促进切口愈合[3]。

1.2.4皮肤护理小儿的先天巨结肠病症其实就是因为患儿体内的肛门由于肌肉松弛或者是麻木,造成了在整个排便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这种情况接受手术治疗之后,患儿大约休息个三个月左右基本就能够恢复。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清楚地告知患者父母污肛门染引起的原因以及护理的重要性,以帮助家长让孩子仰卧,充分暴露肛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和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后,将肛周皮肤擦拭干净,然后用棉球在肛门擦碘伏,由内而外。如果肛周皮肤发红,发生糜烂,应加强肛周护理,用1:1000的新洁尔进行清洗,每日间歇灯泡烘烤,灯泡距离肛门30-50厘米,保持肛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烤伤儿童。如果术后排便频繁应注意保护肛周皮肤,涂氧化锌软膏或红霉素软膏,防止皮肤糜烂。2结果

2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发生症。后续一年两个月无便秘,大便失禁的现象。3讨论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最后采取了一种出血少、时间段、创伤小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那就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性手术,这种新的手术形式照比以往的手术方式,在经济以及精神上大大的减轻了患者和家庭的负担。参考文献

[1]张霞.先天性巨结肠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10(6):169-171.

[2]杨艳芳,詹若燕,黄玉如.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方法的改进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7(26):262-263.

先天性巨结肠76例临床护理体会 篇5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1~2011年因腹胀, 粪便排出缓慢, 呕吐拟诊先天性巨结肠收住院76例, 58例行手术治疗, 18例行保守治疗。其中男58, 女18例, 平均年龄3.3个月, 年龄19 d~2岁。随诊3~5年, 患儿发育良好。1病例2年后出现肠梗阻。

1.1 病因与病理生理

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肠壁肌间和黏膜下神经内缺乏神经节细胞。在形态学上可分为痉挛段、移行段和扩张段。除形成巨结肠外, 其他病理生理变化有排便反射消失等, 根据病变肠管痉挛段的长度, 可分为:①常见型 (约占84%) , ②短段型 (约占10%) , ③长段型 (约占4%) , ④全结肠型 (约占2%) [2]。

1.2 临床表现

1.2.1 胎粪排出延缓, 顽固性便秘和腹胀。本病患儿生后48 h内多无胎便或仅有少量胎便排出, 可于生后2~3 d出现低位肠梗阻, 以后即有顽固性便秘, 3~7 d以至于1~2周排便一次, 严重者发展成不灌肠不排便, 痉挛段愈长, 出现便秘时间愈早, 愈严重, 腹胀逐渐加重, 腹壁紧张发亮, 可见静脉扩张, 可见肠型及蠕动波, 膈肌上升引起呼吸困难。

1.2.2 呕吐, 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是由于功能性肠梗阻, 加上长期腹胀, 便秘使患儿食欲下降, 影响营养物质吸收致发育迟缓、消瘦, 贫血或有低蛋白症水肿。

1.2.3 直肠指检:直肠壶腹部空虚, 拔指后由于近端肠管内积存多量粪便, 可排出恶嗅气体及大便。

1.3 辅助检查

1.3.1 X线检查一般可以确定诊断, ①腹部立位平片, ②钡剂灌肠检查, 其诊断率90%左右。

1.3.2 直肠指检, 肛门测压检查。

1.3.3 直肠黏膜活检HE染色判断神经节细胞的有无。

1.3.4 直肠肌层活检。

1.4 诊断

有典型的出生后排便延迟, 以后顽固性便秘和逐渐加重的腹胀, 诊断并不困难, 但新生儿期病变近端代偿性扩张和肥厚不明显, 不易确诊, 直肠检查有空虚感, 退出有大量粪便气体排出。

1.5 治疗

1.5.1 非手术治疗:

目的在于缓解腹胀, 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本组18例行非手术治疗, 给予扩肛、盐水灌肠、补充营养及水电解质和必要的抗生素, 效果良好。后转手术。

1.5.2 手术治疗:

对诊断明确, 能耐受手术的患儿行手术治疗, 本组58例手术治疗, 切除狭窄的病变肠段和明显扩张肥厚的近端结肠, 以达到正常排便的功能。

2讨论

凡新生儿生后胎粪排出延迟或不排胎粪, 伴有腹胀、呕吐应考虑本病。婴幼儿有长期便秘史和腹胀等体征者即应进行特殊检查。确诊后应进行根治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部分扩张结肠。先天性巨结肠许多并发症发生在生后2个月内, 故要特别重视此期间的治疗及护理。

保守治疗及护理①口服缓泻剂、润滑剂, 帮助排便;②小儿护理使用开塞露、扩肛等刺激括约肌, 诱发排便;③护理灌肠:肛管插入深度要超过狭窄段, 1次/d注入生理盐水, 揉腹后使灌肠水与粪水排出, 反复数次, 逐渐使积存的粪便排出。

手术治疗包括结肠造瘘术和根治术。凡合并小肠结肠炎不能控制者、合并有营养不良、高热、贫血、腹胀、不能耐受根治术者、或保守治疗无效、腹胀明显影响呼吸者, 均应及时行结肠造瘘术。现多主张早期进行根治手术, 认为体重在3kg以上, 一般情况良好即可行根治术。多数患者预后满意, 经过较短时间的恢复, 可以正常进奶, 腹胀消失, 能够自主排便, 体重增长, 生长发育可达正常同龄儿水平;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术后齿线上吻合口狭窄、直肠黏膜脱垂、间断及反复的肠炎、排便障碍等, 严重的并发症有术后腹腔盆腔出血、肌鞘内感染、拖出肠管盆腔内扭转等;部分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较慢, 术后容易便频、便稀, 完全恢复至少需要1~2月。较少患者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 甚至反复出现肠炎合并腹胀等, 需对症相应措施处理, 必要时住院治疗。精心的护理在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提高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诊断率及正确选择治疗护理方案。方法 对我院76例先天性巨结肠鉴别诊断及手术护理治疗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76例先天性巨结肠病例中, 65%并发症发生在生后2个月内, 应早期进行根治手术, 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及部分扩张肠管。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对诊断肯定, 并能耐受手术的患儿应及早手术, 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诊断,及时治疗护理,手术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 1995:502-503.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 篇6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Rehbein手术,远期疗效

先天性巨结肠 (HD) 是一种较多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 而Rehbein术式是目前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巨结肠根治术并不是先天性巨结肠治疗的全部, 对术后远期效果的客观综合评价, 调整患儿的精神、社会心理状态, 才能真正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Rehbein术后患儿的远期疗效情况, 从而客观反映Rehbein术式的优劣。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我院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并行Rehbein术的病例85例, 其中男53例, 女32例, 首次入院年龄为出生后4 d~12岁, 平均为11±7月。先天性巨结肠短段型12例、常见型33例、长段型40例。

1.2 Rehbein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插管全麻进行手术, 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后, 取左下正中旁切口, 开腹后根据具体的情况拟定出结肠切除范围, 在保证结肠断端有足够血供的前提下, 将正常结肠段无张力地下移至盆腔;然后游离切断并结扎相应结肠系膜血管。在直肠后方作钝性分离直至直肠末端部位, 使直肠后壁呈游离状态, 备作后壁切开。于腹膜返折处向后斜形切断直肠, 再在直肠后壁正中纵切开直至齿状线上1 cm, 使直肠后壁呈“V”形张开, 明显扩大了直肠端吻合口径。按计划将病变结肠切除。直肠残端及保留的近端结肠腔插入腹腔引流管用1/2000洗必泰溶液反复冲洗, 直至无粪便残渣为止。把近端结肠拉至盆腔与直肠端斜形吻合。均一次全层间断内翻缝合, 针距0.3 cm, 边距0.4 cm。吻合后吻合口呈前高后低“鸡心型”, 吻合口宽大通畅。

1.3 随访内容及标准

所有患者术后均行电话随访和信件随访, 部分病例术后行门诊随访, 还有少数病例术后因并发症或其他原因再次入院时同时收集所需资料, 无须另行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年内、1~5年、5~8年, 随访内容包括肛管直肠功能恢复情况, 患者肠功能变化, 如肠功能异常 (如肛门失禁、便秘和污粪) 、大便次数、大便稠度、大便控制力、药物的使用, 评定标准参考Reding R等学者制定肛管直肠功能随访标准[1]。另外用TACQOL量表[2]对患儿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等4个方面进行测评, 对比分析患儿生活质量受并发症影响的维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由SPSS 13.0 for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包完成。各时间组间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Rehbein术后不同时间段肛管直肠功能随访情况 (见表1)

表1可见, 随着时间延长, 患者肛管直肠功能逐渐恢复, 经常卡方检验分析, 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

2.2 有无并发症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各方面维度评分的影响 (见表2) 。

表2可见, 并发症组患者维度评分均较高, 对患儿的生活治疗有明确的影响, 两组患者4方面经常t检验分析有统计学差异, P<0.05。

3讨论

先天性巨结肠是最常见的小儿肠道畸形, Rehbein术式是常见的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但其术后远期疗效尚未有统一意见。Bourdelat等[3]随访了2430例行Duhamel手术的患者, 发现术后15~30年绝大多数患者肠功能良好, 仅8.07%的患者有便秘, 5.3%的患者有污粪。但Heji等[4]报道大约80%的HD患儿术后有肠功能异常。本研究旨在探讨Rehbein术后患儿远期疗效情况。

本组研究发现, 患儿肛管直肠功能的改善总的趋势是好的, 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 患儿的功能逐渐恢复, 而且各时间段间有统计学差异, 说明Rehbein对先天性巨结肠是有确切疗效的。而且本研究随访时间长达8年, 能充分说明患儿远期预后效果良好。TACQOL量表是荷兰莱顿大学的Vogels, Koopman等设计完成。国外应用TACQOL量表对炎症性肠病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发现其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主要表现在身体状况、运动功能、自理能力和情绪反应方面[5]。本研究采用TACQOL量表对患儿术后并发症对其生活质量进行了量化研究, 发现有并发症组患儿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积极情绪及消极情绪方面的影响较无并发症组显著, 经过t检验分析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因此说明并发症对患儿术后生活质量有明确的影响。

总的来说Rehbein对先天性巨结肠有确切疗效, 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但应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 尽可能减少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像。

参考文献

[1]Verrip s EGH, Vogels TGC, Koopman HM, et al.International childhealth.Measure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a child popu-lation.The European Journalof Public Health, 1999, 9, (3) :188-193.

[2] Reding R, Goyet JV, Gosseye S, et al. hirschsp rung’s disease: a 20years experience1J Pediatr Surg, 2001, 32 (8) : 1221-1225.

[3] Bourdelat D, Vrsansky P, Pagees R, et al. duhamel operation 40 years after: Amulticentric study, Eur J Pediatr Surg, 1997, 7: 70 -76.

[4] Hejj HA, VriesXD, Bremer I, et al.Long - term anorectal function after Duhamel operation for Hirschsp rung’s disease1 J Pediatr Surg, 1995, 30 (3) : 430.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患儿, 男5例, 女3例, 年龄4个月~1.5岁, 平均 (9±5) 个月, 体重6.3~12.5kg, 平均 (7.4±1.5) kg。8例患儿均有先天性巨结肠的典型临床特征,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便秘、排便困难、腹胀, 术前经钡剂灌肠和直肠黏膜活检均得到确诊。

1.1 手术方法

患儿全麻后, 平卧位下常规消毒铺巾, 于脐上缘做切口, CO2造气腹, 置入Trocar放置腹腔镜, 选择下腹适合点另穿入Trocar, 置入操作器械。于狭窄段扩张段分别取活检, 术中冷冻切片明确诊断及确认手术切除范围。在超声指引下游离出乙状结肠动脉, 近端结扎, 远端切断乙状结肠系膜。腹膜反折切开后游离直肠后壁至尾骨尖水平。充分扩肛, 牵开肛管暴露齿状线, 于齿状线黏膜下注射1:400肾上腺素, 切开直肠后壁齿状线上黏膜, 并游离直肠黏膜呈管状, 游离时保证前高后低。切断直肠侧韧带, 经盆底腹膜反折进入腹腔。切除直肠肌鞘后壁宽约1cm, 拖出已游离切断肠系膜后的结肠。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 确定正常肠管黏膜下及肌间神经丛可见正常神经节细胞后切断结肠, 将肠壁浆肌层与直肠肌鞘间断缝合固定, 吻合结肠断端与齿状线黏膜切缘。重建CO2气腹, 保证拖下的结肠无扭曲, 肠管无活动性出血, 血运良好后解除CO2气腹, 拔出器械, 穿刺孔处缝合。

1.2 治疗结果

8例患儿采用此术式, 均获成功。所有患儿术后1d开始进食, 抗生素治疗3d, 术后体温>38℃者3例, 余正常, 术后7~10d均出院, 后有1例出现结肠炎, 经治疗后痊愈, 未出现吻合口狭窄、肛周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儿排便困难、腹胀、便秘等症状已消失, 大便能成型, 每日1~2次。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疏导

患儿及其家属均为护理对象, 患儿自身感觉不适, 多有哭闹烦躁, 为减轻患儿焦虑恐惧心理, 术前患儿应多与家长亲密接触, 护理人员也应对患儿多给予安慰关爱, 提供适当服务保证其情绪尽快稳定[3]。由于对先天性巨结肠没有比较明晰的认识, 对手术治疗缺乏应有的了解, 患儿家长多有较大思想压力, 护理人员应当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 着重介绍该病的发病特点, 各项检查操作的意义, 采用文本或多媒体演示手术治疗经过, 分析手术治疗的优势, 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顺利开展手术。

2.1.2 调整饮食

术前饮食调节是重要的辅助方法, 在术前3d患儿饮食调整为以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半流质饮食为主, 术前2d流质饮食, 术前8~12h禁食, 4h禁水。

2.1.3 肠道准备

腹腔镜根治术对肠道清洁度要求略低, 为避免造成插管困难患儿灌肠时造成肠穿孔, 可以适当减少灌肠天数[4]。以生理盐水作为灌肠液, 每日1次, 温度与直肠温度相同为宜, 肛管选择不宜太粗, 以免损伤肠黏膜, 亦不能太软, 肛管在肠道内打折后液体无法持续注入, 因此建议选用18号佛雷氏尿管作为灌肠肛管, 插入方向和深度由钡灌肠结果来决定, 肛管插入过程中若出现爆破性排气排便说明肛管已通过狭窄段进入扩张结肠腔内, 此时可以注入生理盐水。灌入量以100ml/kg计算, 保证灌入量同排出量基本持平或排出量多于灌入量。注入灌肠液时禁按摩腹部, 但当出现回流不畅时可以按摩腹部协助回流。术前1d晚及术日晨清洁灌肠, 保证回流液中无任何粪质, 并给予庆大霉素或甲硝唑保留灌肠。灌肠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面色、脉搏、呼吸等改变, 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若回流液呈血性, 亦应停止操作, 查找原因, 排除肠穿孔。

2.1.4 预防感染

术前3d每日口服肠道抑菌药物, 术前静滴抗生素1次, 预防术后感染[5]。

2.2 术中护理

2.2.1 保证适宜手术环境

患儿为婴幼儿,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皮下脂肪少且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热量散发较多[6]。因此手术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 有条件可以采用充气式保温毯给患儿形成一个立体温暖空间, 避免体温过低影响麻醉苏醒, 整个手术过程应行连续体温监测。

2.2.2 补液及导尿

患儿于术前禁饮禁食, 均存在不同程度脱水, 术中应及时补液, 开放静脉通道一般选择上肢较粗、直、易固定的静脉, 补液应控制好速度, 防止肺水肿发生。导尿便于在术中观察尿量, 并对补液量及补液速度是否合理进行判断, 以便做出及时调整, 导尿管还可标示尿道, 避免术中对尿道损伤。

2.2.3 生命体征监护

手术中持续心电监护, 观察患儿呼吸、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改变。因术中需要CO2建立气腹, 因此患儿可能会存在轻度的高碳酸血症, 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 若出现应当给予持续吸氧, 维持呼吸通畅[7];气腹的出现也会造成腹压升高, 血流动力学改变, 患儿心功能亦可能发生改变[8], 需引起注意。

2.3 术后护理

2.3.1 病情观察

术后完全清醒前继续心电监护, 观察患儿神志、血压、呼吸、心率等的改变,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低流量吸氧, 患儿应仰卧位, 使头偏向一侧, 出现麻醉反应呕吐时及时清理, 避免阻塞气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9]。并加强保暖, 防止着凉。

2.3.2 伤口护理

每日观察腹部切口有无渗血、红肿、化脓, 及早发现感染征象, 加强患儿肛周护理, 每日换药, 便后用生理盐水擦拭。

2.3.3 营养支持

术后1d可进食, 试喂糖水50ml, 若无呕吐及腹胀表现, 可给予配方奶喂食, 喂奶量可根据患儿食欲情况及医嘱适量增减, 少食多次, 同时保证摄入量足够。

2.3.4 出院指导

出院前告知家长相关注意事项, 患儿喂养要点, 介绍该病术后家庭护理知识, 说明可能存在的情况, 如短期排便次数可能增加, 排便习惯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养成等, 建立随访记录, 便于与患儿家长联系, 共同呵护患儿健康。

2.4 并发症护理

2.4.1 术后发热

术后早期多因手术应激引起发热, 低于38℃可不予处理, 体温高于38℃可采用物理降温, 如冰袋放置于额头、腋窝等部位。对反复发热患儿应考虑感染所致, 需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2.4.2吻合口感染吻合口感染是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10]。出现感染应及时清除, 加强抗感染治疗, 肛管内放置橡皮管保证排便通畅, 降低肠内压, 出现积脓积液需及时切开。

2.4.3 小肠结肠炎

患儿部分肠段狭窄, 肠内容物排除不畅, 术前可能已经伴有小肠结肠炎, 术后并发症是术前炎症的延续, 抗炎治疗联合扩肛可减轻炎症, 解除梗阻, 使排便通畅, 是治疗此并发症的主要措施[11]。

3 小结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 篇8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选择性脊柱推拿,病例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eseas,HD)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病因主要是外胚层神经嵴细胞迁移发育过程停顿[1],属于中医“肠痹”、“便秘”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胎粪性便秘、呕吐、腹胀等不完全性功能性肠梗阻。HD是新生儿消化道梗阻的常见原因,发病率仅次于直肠肛门畸形,男女比为3~5: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新生儿期多见。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包括经腹会阴联合术或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或经肛门拖出巨结肠根治术等。中医多内服中药治疗,未见推拿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报道。笔者采用导师创立的选择性脊柱推拿疗法治疗新生儿巨结肠1例,效果理想。本病例报道征得患儿家长知情同意。

1病例报道

何某,女,56天,2014年12月3日初诊。就诊时母代述:患儿出生后第2天腹胀,偶尔解大便,外院诊为“坏死性结肠炎”,予静脉给药(具体不详)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转院后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行灌肠、胃肠解压等治疗,症状有所缓解。近日患儿腹胀明显,尤以进食后为甚,伴矢气频转,奇臭难闻。查体:体重2.6kg,身长52cm,神情萎靡,面色灰黑,全身皮肤松弛,腹部膨隆,青筋显露,脐部见一鸡蛋大小向外突出物,质软,可按平,四肢瘦小,发病后小便正常,纳差,混合喂养,每日奶量60mL,分8次灌喂,夜卧伴惊。诊断:①肠痹(脾虚气滞);②脐疝(脾虚气滞)。治则:健脾益气,行气通便。推拿:补肺经300次,补脾经500次,补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揉板门100次,顺运内八卦100次,按揉膊阳池200次;按揉中脘100次,顺时针摩腹5min,揉脐及天枢100次,振腹1min;揉龟尾3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捏脊2遍,选择性按揉脊旁肌群(具有条索状或结节样反应物的部位或肌肉紧张、痉挛的位置)及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每穴约半分钟;横擦腰骶部,以热为度;开天门30次,推坎宫30次,分推迎香50次。

隔日复诊,其母代诉:患儿未灌肠情况下解大便1次,奶量如常。继续原方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治疗3次后,患儿每天1次大便,便色金黄,便质软。查体:患儿面色稍偏黄,腹胀较之前明显减轻。继续治疗3周,患儿腹胀消失,脐部突出物回缩,大便每天1~2次,面色较前红润,胃纳较前好转,总食量增加80mL,体重增加1.9kg。停门诊治疗,嘱家长进行家庭推拿,每天摩腹2次,每次2min,揉龟尾每天300~500次;1月后再次出现大便干结难解,2~5日一行,胃纳不佳。复诊,原方基础上重点刺激脊旁肌群,尤其是肺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附近触及条索状样反应物的部位,治疗仍隔日1次,坚持1月,痊愈。

2讨论

先天性巨结肠为远端病变肠管肌层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缺如,使病变肠段呈持续性痉挛狭窄状态,导致近端肠管内容物淤滞,肠管代偿性扩张、肥厚,形成巨结肠。中医古籍无此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肠痹”、“便秘”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胀。”病因为情志不畅,忧思过度,或久坐少动,气机失于通畅;或先天不足,肾气不充,开合失利而致。本病主要涉及肺脾肾和大肠,病机为腑气不畅,湿热蕴结,邪结大肠,传导失常。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可补肺益气,健脾温肾;清大肠、按揉膊阳池能清利肠腑,导积滞;揉板门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运达上下之气;揉中脘健脾和胃、消食和中;顺运内八卦行滞消食;摩腹、揉脐及天枢、振小腹可培肾固本,疏调肠腑;捏脊、选择性按揉脊旁肌群(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揉龟尾、推下七节骨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温肾助阳,健脾益气通便;横擦腰骶部可增强温肾助阳之功;开天门、推坎宫、分推迎香宣肺益气。

选择性脊柱推拿根据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及现代解剖学神经支配原理创立。脊旁肌群的病理反应点多位于膀胱经第一侧线上,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等穴位通过脊神经与脾脏、胃、肾、大肠等密切相关;按揉等手法通其经络,调其气机,振奋阳气,最终达到平衡阴阳,通畅气血的作用。选择性脊柱推拿疗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可以免除患儿手术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其无创伤,疗效确切,易于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 篇9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患儿

患有先天性巨结肠 (HD) 的患儿表现出肠胃功能异常, 该病属于消化道畸形, 除了存在排便障碍以外, 还会存在呕吐、腹胀等身体不适, 多数患儿同时伴有反复便秘现象[1]。临床治疗中一直选择Soave术, 为了简化操作、提高预后、减少并发症, 临床医师在医疗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对此术式进行改良, 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经灌肠检查等方法诊断出18例HD患儿, 治疗方案均为实施改良Soave术, 现作如下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4月~2010年4月经灌肠检查等方法诊断出18例HD患儿, 无早产儿, 女3例, 男15例, 均龄4.3个月 (0.3~13个月) , 体重均值5.7kg (2.9~7.4kg) 。入院表现:100% (18/18) 排便障碍, 83.3% (15/18) 呕吐, 94.4% (17/18) 腹胀, 88.9% (16/18) 反复便秘。病症分类:66.7% (12/18) 普通型, 22.2% (4/18) 短段型, 11.1% (2/18) 长段型。

1.2 方法

先作常规切口, 位置选择在左腹直肌, 对结肠进行详细检查, 观察其长度、宽度是否超出正常范围, 以对其进行病症类型分析, 选择预切除位置及长度, 对保留下来的肠断进行充分游离, 确保松驰度能够满足吻合要求, 从而避免出现系膜等现象。然后将腹膜剪开, 具体为与乙状结肠系膜相连接的位置, 行常规结扎, 将相应的血管切断。向直肠粘膜中灌注0.9%氯化钠溶液至下层, 溶液流经长度为3cm, 起始位置选择为腹膜反折沿。在行壁浆肌层切开操作时注意应使用环型方式, 并实施常规剥离, 为保证效果使用的工具为电刀及剥离子, 程度应控制在齿线 (后壁) 及与其相距30mm处 (前壁) , 对粘膜层进行游离直至呈椭圆型钝性断开, 注意边缘应为不整齐状态且后侧较短, 标记好术中需切除的部位, 为了减少肌鞘内壁上的分泌物需要对其进行功能抑制性处理, 使用高浓度乙醇 (95%) 局部擦拭。接下来转移站位至会阴部, 选用常规方法使肛门扩张, 做切口于后壁齿线, 大小在圆周的50%以下, 一般需超过40%, 解除外括约肌障碍, 在肌层做切口 (横行) , 范围不超过5~13mm, 对其进行牵拉以充分剥离, 使用的工具为电刀及剥离子, 同时将肌层切开并向上延伸, 直至肌条不再相连, 注意止血。从肛门处将结肠近端向外拉, 在维持其松驰度的情况下进行标记位置切除, 同时给予打结周定及缝合, 使用的为可吸收线。常规闭合腹部, 在肛管上涂抹凡士林, 再使用纱布缠裹, 至少需要留置72h。

2 结果

无死亡患儿, 肠管切除长度、手术用时及出血量的统计均值分别为32.7cm、2.6h、22ml;术后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梗阻、排便异常等症状, 出现并发症的比例为22.2% (4/18) , 5.6% (1/18) 切口感染, 16.7% (3/18) 肠炎。

3 讨论

3.1 传统Soave术的缺点

Soave术在临床应用的时间较长 (从1963年开始[2]) , 由于传统术式中并未进行充分的肠粘膜剥离, 所以粘液量较大, 再加上无夹层可导致多种术后并发症, 如感染等[3]。传统术式中对保留肠管的选择标准使一侧肠壁处于双层, 易导致内括约胫病变;由于病变位置有部分残留所以复发的可能性加大。同时由于术中选择为平面吻合操作, 所以出现狭窄的几率较大, 操作中由于种种可能出现勉强吻合现象而导致肛门回缩[4]。

3.2 改良Soave术的应用优势

在保留传统术式优点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不但使术中加强了盆腔神经的保护, 简化操作, 避免引发排尿、排便异常[5], 缩短恢复用时, 还能降低出现腹腔感染的几率, 避免出现吻合瘘。同时由于术中切开了后壁所以降低了因双层肠壁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操作时改变吻合口形状, 使出现狭窄的几率减小[3]。本文术后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梗阻、排便异常等症状, 出现并发症的比例为22.2% (4/18) , 说明针对HD患儿实施改良Soave术能降低手术治疗风险, 减少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加快恢复。

参考文献

[1]王国斌, 牛彦锋, 卢晓明, 等.腹腔镜辅助改良Swenson’s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11 (5) :15-16.

[2]郑珊, 肖现民, 刘成明.经肛门Soavel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9, 22 (5) :267.

[3]王计辰, 刘岩, 王玉红, 等.改良Soave术与传统Duhamel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比较[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 20 (6) :600-601.

[4]Albanese CT, Jennings RW, Smith B, et a1.Perineal one-stage pullthrough for Hirsch sprung’s disease[J].J Pediatr Surg, 2009, 34 (3) :377-380.

上一篇:金融监管金融经济下一篇:课程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