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健康教育

2024-05-05

骨科病人健康教育(精选十篇)

骨科病人健康教育 篇1

1 不同阶段病人的健康教育

1.1 入院当天病人的健康教育

骨科病人多为突发事故, 在短时间内产生了身体的功能性损伤, 同时在心理上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焦虑、忧郁感。新病人入院时, 由于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抗拒感, 病人多会感觉不适应。据调查, 93.2%病人非常需要知道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 91.0%的病人非常需要交代病情, 对探视陪护请假制度、病区环境、个人物品的摆放规则等的需要程度分别为70.2%、62.8%、60.1%[3]。这时, 护士向病人热情、积极、主动地介绍责任护士、管床医师, 向病人做好各项制度介绍, 如探视与陪护制度、作息制度, 并带领病人及家属了解病区环境, 如配餐室、活动室、晾衣室、医护办公室等。对刚入院的病人进行此类健康教育, 可以解除病人心中的疑虑以及缓解他们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同时也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病人的信任, 使他们认真倾听并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健康信息, 从而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为将要实行的护理措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住院期间病人的健康教育

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病区介绍, 可减轻病人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内心对疾病的焦虑感, 当病人初步进入病人的角色后, 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包括病人的生理状况、心理变化、生活习性、家庭条件等。护士通过温柔交谈、认真询问、耐心倾听后, 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到病人的生理、心理状态, 从而能够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 有效的沟通也能让护士在短时间内了解到病人在对其疾病、目前病情、周围环境等认识上的不足, 从而针对病人的不足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 包括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方面、饮食方面、药物方面、预防并发症方面等的健康教育。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介绍其疾病康复过程以及功能锻炼的方法;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合理饮食, 加强营养有利于增加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指导病人正确合理用药, 严格按医嘱给药, 向病人讲解用药剂量、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处理措施等;告知病人及家属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和疾病的相关知识, 指导病人及家属预防并发症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使病人及家属能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从而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除了与病人面对面的交流外, 还定期举办病友会、召开护患交流会、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等, 运用宣传册、录像、幻灯片等为病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1.3 出院病人的健康教育

病人临近出院时, 护士向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出院健康教育, 指导、教育病人如何做好出院后的保健工作。针对病人现状交代服药用量、用法与注意事项、生活起居禁忌、有关锻炼的方法、复查时间及同医院联系的方法等。为病人家属提供有关书面材料, 解决病人的后顾之忧, 使其满意出院[5]。骨科疾病疗程长、恢复慢, 因此在为病人做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时着重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并嘱病人家属监督病人坚持功能锻炼, 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 减轻残障。

2 体会

通过对骨科住院病人进行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 规范和完善了骨科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措施, 病人入院后及时给予入院教育、心理指导, 适时进行饮食宣教、作息指导、用药宣教及特殊指导, 随时予以功能锻炼指导, 最后加强出院指导。护理健康教育全面、适时地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 提高了护理质量, 增进了护患间的了解, 减轻了病人的焦虑, 同时也增加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 减少了骨科住院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骨科,疾病知识,功能锻炼,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雪萍.护士长在健康教育中的管理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3) :155.

[2]高早琼, 张敏, 黄友梅, 等.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与对策[J].护理学报, 2008, 15 (5) :30-32.

[3]谭卫仙, 杨引, 张良清, 等.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 2004, 3 (2) :52-54.

[4]王三妹.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22 (5) :2091-2092.

骨科关节病人健康宣教 篇2

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一、入院当天检查 常规检查:心电图、胸片

二、入院次日检查

空腹抽血、空腹彩超、MRI(核磁共振)、CT、X片 检查指导:

1、空腹抽血:抽血当日0点始勿进食水

2、空腹彩超:检查当日禁早餐

3、MRI(核磁共振):首先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包括:金银首饰、磁卡、钥匙、助听器等。若若您体内有金属物装置和异物,如心脏起搏器、骨科内固定术后、体内手术金属夹,均不可做此项检查。

检查后请您将结果及时给大夫查看,为您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采血结果不用您亲自去取,微机会自动传输)

三、各辅助科室部位:

1、心电图室:门诊楼3楼东

2、彩超室:门诊楼3楼东

3、检验科:门诊楼2楼西南

4、放射科:门诊楼2楼东

5、CT室:门诊楼1楼西南

6、MRI室:CT室南边(门诊楼外边西南侧)手术前后宣教 手术前:

1、卫生工作:修剪手脚指甲,术前一日洗澡,男病人剃净胡须并理发

2、手术当日更换清洁病员服,上衣反穿,纽扣向后,不穿内衣裤与袜子。取下身上所有物品包括:(眼镜、活动性假牙、耳环、项链、手表、戒指等)

3、肠道准备:手术前一晚照常进食,以流质、清淡饮食为主。晚8点以后即不能吃任何食物,10点以后不能喝水及任何饮料。手术当日禁用早餐、禁水。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开塞露。

4、手术前一日保持良好的睡眠,以利于第二日手术的顺利进行。

5、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术前戒烟。

6、术前功能锻炼可帮助恢复股四头肌的肌力,增强屈伸活动范围,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手术后:

1、进食指导:术后禁饮食,直到肠蠕动回复,通气后可以根据医嘱逐渐由流质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的饮食,注意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排便通畅。

2、导管护理:术后可能留置各种导管,病人翻身时,防止导管扭曲受压,以免影响引流。

3、活动指导:膝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体位:足高髋低位。手术麻醉清醒后可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可进行患肢的趾关节和踝关节运动。术后6小时即可翻身。术后第二天进行抬臀训练。可以活动踝关节、足趾以防止远端关节僵硬。

功能锻炼

1、关节置换详见置换手册。

2、关节疾病术后2-3天,即可开始有系统的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锻炼时应注意动作缓慢,循序渐进,每种方法每天3次,每次10-15分钟。术后第四天,由人搀扶下床活动,原则早下地、晚负重、功能锻炼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宜,如疼痛强烈,患者可服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帮助锻炼。患者可在室内行走10米左右(患肢不负重),若患者患肢肿胀明显,可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

用药指导

常用药物的作用:

消炎、止痛、营养、保胃、降糖、降压、抗结核、通便、减轻水肿 使用方法:

静脉、肌肉、皮下、口服、外用、肛塞、雾化吸入 饮食宣教

1、普食:当您被告知可以吃普食的时候,您就像平时在家一样,可以进正常饮食

2、禁食:任何食物、水、药物都不能食用

3、流质:稠米汤,鲜果汁、菜汤、蛋花汤等

4、半流质:粥、汤面、馄饨、肉末、菜泥、蛋糕等

5、糖尿病饮食:粗杂粮如荞麦、燕麦片、玉米面、大豆及豆制品、蔬菜。水果类:西红柿、黄瓜、猕猴桃含糖较低,可以适当多吃些 忌食:白糖、红糖、葡萄糖及糖质甜食

6、低脂饮食:豆汁、绿豆芽、土豆、山药、胡萝卜、油菜、芹菜、冬瓜、黄瓜、茄子、海带、蘑菇、西红柿等。尽量不要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动物内脏、动物脑髓、脊髓、内脏、蛋黄。

7、低嘌呤饮食:禁食肝、肾、脑、蛤蜊、蟹、鱼、肉汤、鸡汤、豌豆、扁豆、蘑菇等,各种强烈的调味品及加强神经兴奋的食物如酒、茶、咖啡、辣味品等。

8、少盐饮食:一天的摄盐量小于2-3克或酱油10-15毫升,不加其它含盐食物。饮食中忌用一切咸食,如香肠、咸鱼、咸菜等

9、少渣饮食:选用的食物以少渣为特点。可以采用豆腐、土豆丝、瘦肉泥、粉丝等,一切辛辣刺激食物应予避免。

出院指导

1、办理出院需要携带的物品:带好结算单、押金单、医保或农保卡到门诊楼一楼出院结算处办理结算手续。

2、办理出院手续时间:上午出院者,于9:00-11:30分之间办理;下午出院者,14:30-17:00分之间办理。

3、出院带药:如有带药,请到护士站领取出院带药。

4、遵照医生指示,定期回院复诊。功能锻炼遵循关节置换指导手册。

5、发生下列情况及时就医:

当伤口或伤口周围有红肿或者分泌物流出;任何不明原因的发热(温度超过38摄氏度)或者超过一天的寒战;足趾麻木或刺痛,不能通过抬高下肢减轻;大腿或小腿突然肿胀。

6、复诊医生:

首次复诊日期及时间: 家属签名:

骨伤三科联系电话

医生办公室:8290735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骨科病人满意度 篇3

【关键词】骨科;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207-01

医院健康教育是促进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整体护理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心理护理

1、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评估患者心理问题,从实际出发,提高自身素养,对患者表现的负性情绪给予理解,交流沟通时表现出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向患者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和可能的康复过程,介绍主治医生的技能及合适的营养饮食方法等。同时教授患者减轻痛苦和不适的方法,进行放松练习,降低心理应激程度。利用同室病友现身说法,增加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熟悉,发挥社会支持作用,帮助家属在患者术后照顾问题上做出安排。

2、骨折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对于功能锻炼思想负担过重,害怕过早活动会影响骨折愈合或已愈合的骨折再次折断,面对患者的疑虑,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讲清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不锻炼的危害性,使其打消顾虑。在功能锻炼中,有些人因耐受程度差,害怕疼痛,锻炼强度不够,护理人员应正确引导,同时还应协助患者一起锻炼。让他们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有安全感和信任感[1]。总之,心理指导应贯穿骨科患者整个过程,针对患者不同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二、健康教育方法

1、融洽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保证。我们要关心体贴病人,真诚对待病人,尊重病人的权利,取得病人的信任,减少病人对陌生环境和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最大限度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配合我们沟通,才能使健康教育得以实施。

2、加强护士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多数病人认为医生掌握的医学知识比护士多,护士只会打针、发药,他们相信医生说的每一句话,把护士说的话不放在心上。要改变这一状况,护士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运用牢固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健康教育的可信度,使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特别要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指导病人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

骨科病人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功能锻炼难度大,比如四肢骨折病人,骨折的不同部位,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的功能锻炼方法不一样,每一时间段的方法也不一样。又比如脊柱骨折病人翻身,预防并发症护理,腰背肌功能锻炼,截瘫病人膀胱功能训练及截瘫肢体被动运动等。再比如肋骨骨折病人有效咳痰及肺功能训练等都有他的特殊性,如果不掌握这些专科知识,就不能对病人进行正确指导,引发各种并发症,导致病人再损伤,甚至残废。

3、掌握沟通技巧,正确运用沟通技巧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关键。

3.1、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沟通。病人入院时,由于疼痛、环境陌生、角色转变等原因,病人常有恐惧、焦虑、低落等情绪反应,此时给病人讲一大堆入院介绍,只会增加病人负担,使病人反感。我们只做简单的自我介绍、环境介绍和对病人的安慰,待病人情绪稳定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沟通。危重病人入院后,根据病人病情轻重缓急,先积极救治病人,待病人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沟通,以免延误病情。

3.2、善于抓住不同的时机进行沟通,护士常常以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和病人沟通为藉口而忽视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我们可以利用与病人接触的每一个机会,把健康知识传授给病人,在进行每项治疗检查前,给病人讲解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副作用等。在进行晨午间护理时,教会病人如何抬臀减轻局部受压,如何做等张运动、等长运动,怎样进行有效咳痰,怎样进行腰背肌锻炼,不同时段应做哪些功能锻炼以及饮食指导等。在晚间护理时,告知病人充足睡眠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以及促进睡眠的方法。我们在巡视病人时,通过观察病人的表情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心理需求,针对性的给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3.3、给病人讲解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病人才容易听懂;还要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文化层次,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指导病人功能锻炼,成年人、文化层次高的病人,护士口头讲解或演示,病人就会应用,而年幼、年老及文化层次低的病人,除了口头讲解,还要反复多次的演示,才能掌握。

4、病人出院前要适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饮食、休息、服药、功能锻炼和定期复查方面的注意事项,必要时为病人提供有关的书面资料。

三、护理体会

骨科护士树立健康教育观念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护理工作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又由于在医院与患者接触最早、最多的是护士,护士则成了健康教育的先锋,所以护士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自我修养,充分利用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积极进行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

[1]赵书友,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健康教育教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85.

骨科病人的阶段性健康教育 篇4

1 健康教育方案的制订与分工

1.1 成立健康教育小组, 规范健康教育内容

由护士长及高年资护理人员根据骨科特点规范各类疾病各阶段健康教育计划, 制定骨科各阶段健康教育内容, 如各类骨科手术病人术前、术后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不同手术部位、不同手术方式病人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与方法;各阶段的饮食调养的重点;如何避免再次受伤, 各类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支具固定和各种牵引治疗的注意事项等。制订计划时还要注意健康教育内容保持医护协调一致, 防止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特别是一些原则性问题, 如术后下床时间、弃拐时间, 注意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再行指导, 宣教要有记录。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分病种制成各类卡片, 利用护理查房及业务学习的时间, 组织全科护士系统学习健康教育内容、交流技巧及整体护理有关知识, 系统示范骨科各类功能锻炼方法, 特殊手术的配合方式, 掌握各类器具、拐杖的使用方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方法, 以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的准确性。并让护理人员互相交流健康教育体会, 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及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1.2 健康教育结构分组及职责

将护士分为两大组, 每组挑选1名高年资护生担任组长, 2名或3名护士任责任护士。责任护士主要承担所管小组病人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 组长负责协助其工作并检查督促, 做必要的补充, 解决疑难问题, 必要时, 护士长组织讨论研究, 针对个体病情制订详细计划, 加以落实, 以期通过让病人了解有关本身疾病知识, 掌握各阶段功能锻炼要求, 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完成落实各项医疗护理措施。护士长每周带教育组长定期检查病人的健康教育情况, 并给予评价, 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这一过程达到健康教育总目标。

2 健康教育的实施

2.1 教育形式

(1) 随时宣教。利用晨、午、晚间护理进行营养饮食、休息方面的宣教, 讲解戒烟酒的意义, 并督促指导功能锻炼, 完成锻炼计划;利用治疗护理时间给病人介绍用药知识, 如药名、剂量、不良反应等。 (2) 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 听取不同意见, 积极改进方法, 讲解骨科小常识, 融洽医患关系, 针对性解决病人疑虑。 (3) 文字材料。必要时责任护士将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及出院健康指导应用书面形式交给病人以加深印象, 更好的配合治疗。 (4) 宣传栏形式。每月更新健康宣教内容, 图文并茂, 使之通俗易懂, 以供阅览。

2.2 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

根据病人入院、住院及出院3个阶段, 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内容是入院宣教、宣教各种检查项目的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术前相关知识介绍, 术后卧位摆放、各项功能锻炼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出院后相关内容的指导等。利用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时间不断了解病人的掌握程度, 不断加深记忆, 强化丰富应掌握内容, 使整个教育过程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 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模式, 达到减轻病人痛苦, 促进病人更快康复的目的。

2.2.1 入院阶段的健康教育

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安排好床位, 做好自我介绍, 病人及家属的心情稳定后适时介绍其主管医生、病区环境, 介绍同病室病友, 讲解入院须知、病区的相关制度、呼叫系统的使用、饮食、探视陪护制度及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让病人尽快熟悉住院环境, 消除陌生感, 适应住院生活, 以良好心态接受护理治疗。

2.2.2 住院阶段的健康教育

(1) 骨科病人多为意外受伤, 心理上难以适应, 不同程度存在着生活自理困难, 容易产生种种不适与困惑。因此, 责任护士要细心观察, 多与病人交流沟通, 耐心开导鼓励病人, 选择适当时机和适宜的形式向病人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及治疗护理方案, 解决实际困难, 指导病人正确摆放体位、翻身及合理饮食, 训练床上大小便等一系列生活方面问题, 减轻和消除心理顾虑;根据医嘱介绍相关检查的目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方法, 使各项检查顺利完成, 以便制订下一步治疗计划。 (2) 手术前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应主动关心体贴病人, 告知病人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 以免延误手术, 延长住院时间。要求病人做好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 防止术后感染。及时了解病人心理活动, 讲解手术的有关知识和术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及术前禁止饮食、饮水的时间、目的及训练床上大小便的意义, 讲解皮肤过敏实验、备皮、血液检查及手术备血的必要性, 消除病人不必要的紧张与恐惧。根据手术情况, 指导必要的术前训练, 使病人情绪稳定, 心情放松, 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3) 手术后健康教育。病人由手术室返回病房后, 协助病人去枕平卧, 麻醉未醒或呕吐病人头偏向一侧, 并向病人家属解释其意义, 告知术后禁食水的时间、目的, 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 防止意外发生。根据病人情况进行正确的饮食宣教, 术后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食物, 多食水果、蔬菜, 防止便秘发生, 注意补充钙质, 如骨头汤、虾皮等促进伤口愈合及骨质生长。 (4) 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针对不同的手术情况, 指导病人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对病人的康复十分重要, 而肢体功能的恢复往往依赖于相关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的作用, 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肢体肿胀、肌肉萎缩、增进关节活动度同时对改善病人全身功能状态和心理状态也有明显的作用。上肢的康复锻炼主要以恢复手指的抓、捏、握等功能为目标, 同时也要注意肩、肘、腕关节的屈伸旋转训练;下肢的功能锻炼主要以恢复负重、站立、行走为目标;而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则以加强腰背肌训练为主, 指导病人行飞燕式、二点式、三点式、五点式等方法进行锻炼, 并及时指导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法等。功能锻练贯穿于病人整个治疗过程之中, 在活动范围、次数、强度及持续时间上应遵循循序渐进、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原则, 以病人不感觉疲劳和过度疼痛为尺度, 必要时责任护士进行示范演示, 告知病人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功能锻炼, 什么时候可以下床活动, 怎么进行肌肉舒缩运动, 如何预防并发症、防止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等具体措施, 使病人尽快掌握方法, 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及自护能力, 促进机体的早日康复。 (5) 出院阶段健康教育。病人出院时责任护士要做好出院指导, 根据不同情况给病人提供自我护理及进一步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技巧, 包括协助翻身、正确使用拐杖、上下楼梯注意事项。各种使用外固定病人告知如何防止感染、拔除时间、避免碰撞牵拉等方面知识, 有针对性地培养病人自我护理能力, 制订周密的健康教育计划, 包括休息、营养、饮食、用药、随诊时间以及继续加强功能锻炼等方面。告知咨询联系电话, 以便随时沟通解决问题。

3 体会

根据病人的不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接受教育程度、职业特点、性别、年龄, 以及获得相关医学知识的途径等因素, 健康教育的形式及方法也不尽相同;另外, 由于骨科病人骨折部位、创伤程度、手术方式不同, 康复训练的时间、方法都不同, 因此护理重点也不一样。结合病人不同疾病的特点, 因人而异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使每一个病人都可以获得自己所要了解的医学护理知识, 使病人由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变为主动参与利于康复的行为措施配合治疗与护理, 防止和避免了不利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使其尽快地恢复了健康。

通过对病人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 同时使护理人员更系统地掌握了骨科健康教育知识[1,2,3,4], 更新拓展了业务知识,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沟通技巧, 使之具备了良好的社交能力, 树立了护士的专业形象, 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加强了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心, 激发了学习热情, 增强了病人的预防保健意识;健康教育的开展, 密切了护士与病人及家属的关系, 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关键词:骨科,健康教育,阶段性,护理

参考文献

[1]任连英.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1) :110-111.

[2]刘红艳, 杨晓杰, 张丽杰, 等.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J].医学创新研究, 2008, 5 (24) :184-185.

[3]李惠萍.走出健康教育的误区[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2) :22-23.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 篇5

1.及时解除疼痛

创伤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减轻疼痛。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恶性肿瘤性疼痛:行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解除神经压迫。

2.对症护理

(1)药物镇痛。非阿片制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阿片制剂:吗啡、度冷丁、芬太尼等。采用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有效地缓解疼痛。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肌注等。药物治疗新技术:椎管内注射镇痛药,硬膜外麻醉。

(2)技术性镇痛法。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针刺疗法:中医针灸。神经外科手术止痛:植入给药泵,神经切除术,神经刺激术。

3.心理干预

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操作熟练,取得病人信任,同情病人,尊重病人。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干预 篇6

方法:对120例骨科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地解除疼痛,对症护理,心理疏导。

结果:患者疼痛减轻,身体状态和功能改善。

结论:及时有效止痛护理能促进患者疾病痊愈,有利于康复。

关键词:骨科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36-01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86年)为疼痛所下的定义是:“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1]。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害警告,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2]它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如何有效地止痛,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对做好骨科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疼痛是骨科医生最常要处理的临床问题。然而由于中国社会教育、经济发展等因素,疼痛的治疗常常被忽略,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是不得不忍受的。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疼痛认识的提高,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对止痛的需求也日益增高,因此病人和医生都应当改变传统的、消极的疼痛治疗观念,尽早、尽可能彻底解除骨科疾患所引起的疼痛。

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间住院病人120例,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10-80岁。根据可视模拟标尺法(VAS法),本组患者1-3分35例,4-6分30例,7-10分55例。经过治疗护理干预后1-3分49例,0分71例。

2护理干预

2.1及时解除疼痛。创伤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移动病人时,应帮助病人托扶固定患肢,动作轻柔,避免因活动患肢加重疼痛。

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

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

恶性肿瘤性疼痛:行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解除神经压迫。

2.2对症护理。根据疼痛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2.2.1按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可促进病人的舒适与睡眠。并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2.2.2物理方法止痛。可用局部冷敷、抬高伤肢等方法减轻伤肢水肿,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热疗和按摩可减轻肌痉挛引起的疼痛。[3]

2.3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氛围。病房安静、清洁,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因为失眠会加重病人的疼痛。看喜爱看的电视节目,听轻音乐,转移病人的注意力,音乐能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相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啡呔的浓度,脑啡呔能抑制疼痛。引导病人过愉快、充实、丰富的生活,帮助病人制订康复计划。骨折病人病程长,有的还伴有终身的特征,把锻炼原理告诉患者,提高其进行功能锻炼的自觉性。教育和沟通患者的亲朋好友,使其较多地体恤患者的处境,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体,提高生活质量。

2.4心理干预。指导病人及家属应用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等缓解疼痛。患者常因对疾病和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積,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应以同情、安慰、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分散注意力,使患者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可提高疼痛阈值,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操作熟练,取得病人信任,同情病人,尊重病人。在治疗护理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如进行清创、导尿。换床单、翻身等护理操作必须注意移动患者时注意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引起患者疼痛。同时应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当患者疼痛时,陪伴家属也受到影响,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致使患者疼痛加剧。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的心理状态,也能起到止痛和有助于康复的作用。[4]

3总结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它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独特主观感受,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正确的疼痛评估、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

[2]段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骨科病人健康教育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小儿骨科患儿100例, 男60例, 女40例;年龄6个月至16岁;上肢骨折40例, 下肢骨折30例,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5例, 髋关节结核5例。

2 分阶段健康教育的实施

采取多样化健康教育,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订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案, 将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及康复锻炼知识,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成健康教育小处方, 发给患儿及家属,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进行强化指导, 可以边进行护理操作边进行学习交流, 让患儿及家属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和康复锻炼知识, 经常鼓励和表扬患儿, 使他们有兴趣制订康复治疗计划, 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还可与患儿及家属聊天, 取得其信任和理解, 可缓解紧张的气氛, 避免护患冲突。

2.1 入院健康教育

患儿入院后, 即有医嘱班护士接待, 并接收新病人, 通知床位护士先把患儿安排到床位上, 主动与患儿及家属交谈, 介绍科主任、护士长、床位医生和床位护士;介绍住院环境、作息时间、陪护注意事项、配餐间开放时间, 尽早使患儿及家属适应住院环境。收集患儿有关的信息, 了解患儿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受伤原因、部位、程度, 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心理、受教育程度、学习方法 (患儿担心跟不上学习进度, 担心成绩退步等) 、对骨折的认知程度及心理需求等, 并可从侧面了解他们的社会家庭状况。同时, 尽量使患儿及家属感到受尊重、受重视, 善于捕捉各方面的信息, 为制订下一步的健康教育计划打下基础。

2.2 住院初期健康教育

此期包括择期手术前, 该期注重心理支持。对手术患儿进行分次术前知识指导, 讲解各种常规检查及特殊检查;介绍各种治疗的目的和方法, 如骨牵引、皮牵引、石膏固定等[1];告知患儿及家属手术的方法、麻醉方式;介绍禁食时间及皮肤准备的重要性[2];鼓励患儿及家属对手术的成功要有信心, 介绍以前的成功病例, 消除病人对手术紧张、恐惧的心理。

2.3 术后健康教育

术后对患儿的健康教育是患儿住院期间最重要的内容, 包括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治疗。术毕安返病房后, 向其家属介绍体位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3];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注意观察面色、呼吸;给予抬高患肢, 以利于静脉回流, 改善患肢末梢循环, 减轻肢体肿胀。加强皮肤护理。骨科大多数患儿需要长期卧床制动, 使用牵引架、外固定架及石膏等, 极易发生压疮, 要定时翻身, 必要时按摩受压部位和骨隆突处, 预防发生压疮;石膏固定患儿要注意观察末梢循环, 防止石膏过紧引起肢端血液循环障碍。讲解预防便秘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的有关知识, 嘱患儿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清淡、易消化饮食, 长期卧床的可顺时针按摩腹部, 促进肠蠕动[4];在不影响患肢的情况下指导患儿在床上进行活动, 经常做深呼吸, 增加肺活动。

功能锻炼是骨科疾病的重要内容, 主要作用在于促进骨断端骨痂的形成和生长, 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 并保持和恢复正常肌力和关节灵活度, 使伤后骨与软组织的活动不断得到锻炼, 从而恢复患肢的功能,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为防止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指导患儿做股四头肌、臀大肌等长肌肉的收缩运动, 踝关节、跖屈、背伸, 每个动作保持每次5 min~16 min, 每天2次、3次。如患儿因疼痛拒绝锻炼, 可指导家属对其进行全范围关节的屈伸旋转被动运动。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 活动强度由弱到强, 活动时间由短到长, 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患儿的安全, 护理过程中避免受伤、无效锻炼。

2.4 出院指导和健康宣教

患儿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和健康宣教, 帮助其制订出院后的康复计划;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 并嘱患儿定期复查。

3 结果

通过对100例患儿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和分阶段健康教育, 患儿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提高了8%, 未发生医疗纠纷。

4 小结

在对患儿的健康教育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以增进护患交流, 提高护理质量, 使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更大提高, 减少医疗纠纷。

摘要:对100例小儿骨科病人在住院期间实施的分阶段健康教育, 包括入院宣教、术前指导、术后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出院指导和健康宣教。

关键词:小儿,骨科,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

[1]林丹.骨科手术前期病人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9) :25.

[2]谢立春.住院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 :53.

[3]冀爱萍, 徐健.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实践[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2) :114-115.

骨科病人的康复护理 篇8

1、心理护理

⑴心理护理对骨科病人的心理影响:伤残者常有“心里不快”的影响, 如“欲想不能”、“欲速不达”、“理想破灭”的心理, 突然的创伤、意外事故的发生, 造成了终生的残疾, 后天的肢体残疾造成了一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悲观厌世的心理, 易产生不安、焦虑、抑郁、轻生的念头, 护士要经常关心并帮助他们。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 做好心理护理, 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 从而使患者变悲观失望为主观努力, 勇敢地面对现实, 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

⑵病室的环境对心理的影响:病室的温度要保持在18~20℃之间, 湿度为50~60%之间, 护理人员要为病人创造清洁、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 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适当的配合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活动, 如下棋、看电视等, 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使他们保持心情愉快, 心理护理是心理康复的重要内容, 做好心理护理才能实现心理康复, 在心理康复的基础上, 才能产生理想的康复效果。

⑶心理护理对伤残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人的心理因素与机体功能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直接影响着康复效果。消极不愉快的情绪可使病人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降低, 导致训练的质量和效果降低。相反, 积极愉快的情绪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良好的作用, 从而充分发挥潜在的力量, 提高训练的积极性, 使康复获得满意的效果。

2、改善机能障碍时期的护理

⑴对肢体残疾的患者进行功能障碍的评价:首先观察与评价肢体残疾者失去了哪些机能, 尚残存哪些机能, 这是康复护理工作的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是康复护理方案的制定和正确指导功能训练的基础, 功能康复的评价要贯穿康复护理工作的始终, 以检验功能康复的成效。

⑵手术前后护理对肢体残疾功能的恢复或机能再建所实施的各种手术, 做好手术前后的康复护理。

⑶对肢体残疾患者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肢体残疾患者预防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预防褥疮、泌尿系感染, 对于消化系统有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饮食, 给营养非常、易消化的饮食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还要注意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骨科病人伤残肢体的功能训练

对于肢体伤残的患者, 每日在PT室、OT室、ADL室的功能训练时间是有限的, 为了使患者早日康复, 护士要对机能障碍的患者采取代偿措施训练的护理。

⑴患者功能的训练指导:保持关节功能位, 护士要指导患者在休息、坐位时, 使残肢处于静止状态, 静止时膝关节应尽量处于伸直位, 而不应处于屈曲位, 仰卧位时, 髋关节应尽量处于伸直位, 而上肢静止时, 肘关节应维持在屈曲45°位置, 这样可以防止关节挛缩。在康复训练中, 还要注意维持和发挥健全肢体的功能, 保持健壮的体魄, 以获得最佳的功能。对于比较软弱、力量较差的肌肉, 要采用有选择性的肌肉再训练的方法, 对某一块肌肉或某一肌群进行专门的训练, 护士要对不同的肢体残疾采取不同的训练指导方法, 对于上肢残疾的患者, 除了要保持好下肢的正常功能训练外, 对上肢的训练, 护士要指导患者做肩胛骨内收、前伸, 肩部外展、外旋、内收、内旋, 肘屈曲、伸展, 前臂旋后、旋前, 腕屈曲训练, 增强手指的屈曲、抓握、对掌及拇指的内收的训练, 可用捏皮球的方法来训练手指的功能, 每一项做20次, 动作要缓慢、用力, 每一动作历时3~4秒, 如果肌力微弱或关节活动度很小, 不能有效地抓握, 可用海绵块代替。如果上肢正常, 对于下肢的训练, 护士要训练下肢的屈伸, 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内收、内旋, 膝关节的屈曲、伸展, 踝背伸和内翻, 踝跖屈和内翻, 足趾背伸, 每项做20次, 时间、次数要因人而异, 如果患者自己不能完成训练, 护士要协助患者作被动运动训练, 防止废用性萎缩。

⑵协助和指导生活自理的护理及ADL的训练:在进行训练时, 有目的进行, 要针对患者的职业和日常生活功能的需要及其它需要来进行, 这样才能增强康复治疗的目的性, 提高患者康复训练兴趣和信心, 加快康复训练的速度, 提高康复训练的质量。饮食、排泄、清洁、更衣, 移动等是生活必要的基础动作, 加强肢体的肌能训练, 护士要将功能训练实施与日常生活活动中, 护士要训练患者自己坐起, 扶助坐起或床头拉绳坐起, 然后训练站立、床头站立、原地左右移动重心, 联系移动。对不能独立做的, 可借助平衡木训练上述动作。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机能及资助具学会吃饭、清洁、翻身、起床以及从床移至轮椅, 从轮椅至厕所的移动动作, 从而提高和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⑶辅助用具的使用、训练及护理:肢全残疾的患者往往需借助一些辅助用具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护士要正确指导患者使用辅助用具, 尽早开始承重训练, 但残肢人的承重训练不能超过骨、关节囊和韧带的耐受能力。肢体残疾的患者对拐杖的使用应先让患者在平行杠内进行平衡训练, 再利用拐杖前后、左右移动训练, 然后利用一只拐杖进行平衡训练, 大弯腰训练, 方向转换训练, 何种步态、姿态的训练, 从椅子上站起身训练, 跌倒训练, 升降台节训练等, 在使用辅助具时患者要注意安全, 正确的使用辅助具是机能康复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骨科手术病人疼痛的护理 篇9

关键词:疼痛评估,疼痛,护理

疼痛是医护人员面临的常见临床问题, 尤其是骨科术后病人。疼痛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护理是疼痛诊疗专业的重要组成, 在疼痛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近年来, 我院把疼痛已列为常规护理, 从入院开始的疼痛教育、疼痛评估及措施到手术前后严格的护理管理, 确保手术后顺利恢复。使病人享受到基本没有痛苦的治疗过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入院疼痛教育

疼痛教育是提高疼痛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疼痛教育在我院已列入入院常规教育内容中, 护士有责任及时评估疼痛, 控制疼痛, 在处理疼痛上采取积极态度, 更重要的是确保疼痛教育得以实施。在任何情况下护理人员必须明白享受无痛是患者的权力, 解除疼痛是每一个医护人员的责任。

2 疼痛评估法

2.1 数字评价量表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2]

此法要患者用0~10这11个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 (疼痛尚不影响睡眠) ;4~6为中度疼痛, 7~9为重度疼痛 (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 ;10为剧痛。此法简单容易掌握, 护士也易宣教, 此法目前临床上较为通用。

2.2 语言评价量表 (Verbal description scales, VDS)

此法可分为4级。0级:无疼痛。Ⅰ级 (轻度) :有疼痛但可忍受, 生活正常, 睡眠无干扰。Ⅱ级 (中度) :疼痛明显, 不能忍受, 要求服用镇静药物, 睡眠受干扰。Ⅲ级 (重度) :疼痛剧烈, 不能忍受, 需用镇痛药物, 睡眠受严重干扰, 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此法用文字描述, 便于患者理解。

2.3 面部疼痛表情量表 (FPS-R)

FPS较为客观且方便, 是在模拟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使用从快乐到悲伤及哭泣的6个不同表现的面容, 简单易懂, 适用面相对较广, 即使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幼儿也可供临床参考。

3 术前疼痛护理

术前要掌握患者疼痛的原因, 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要详细地告知病人手术大致方法、术后将出现何种疼痛及术后早期活动可能诱发的疼痛, 疼痛大致持续时间及镇痛药的作用, 使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 将有助于患者缓解压力, 配合治疗。

4 术后疼痛护理

4.1 术后疼痛的原因

4.1.1 心理因素

由于术前患者对疼痛认识不足, 精神高度集中在手术部位。认为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患者担心镇痛药有成瘾性, 情愿忍受疼痛折磨也不愿用药, 他们不明白疼痛是可以控制的。

4.1.2 体位改变

由于骨科术后患者多采取被动体位, 因刀口疼痛病人不敢活动身体, 常时间使身体处于被动的卧姿, 全身疲劳不适, 使疼痛加剧。

4.1.3 环境因素病房噪音、强烈的光线均可导致不适。

4.1.4 自身素质每个患者的个性、职业、文化修养不同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明显个体差异。

4.2 术后疼痛评估

护士对安返病房的术后患者立即进行疼痛评估。要正确地应用评估方法进行疼痛评估, 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3 心理护理

护士应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疏导, 主动与患者交谈, 进行关于手术疼痛知识的宣教, 告知疼痛的原因和减轻缓解疼痛的措施, 缓解病人心理压力, 使病人情绪稳定, 精神放松, 有一个良好的心境, 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4 一般护理

协助病人选择舒适的卧位, 使肌肉松驰, 张力减少, 能缓解疼痛的肌肉阻力, 对于四肢手术的骨科病人, 应抬高患肢, 减轻肿用和疼痛, 观察包括松紧度及末梢血循环。减少环境噪音的刺激, 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与休养的环境, 也可使疼痛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

4.5 镇痛药的护理

切口疼痛在术后24h内最剧烈, 2~3d逐渐减轻, 根据疼痛程度分级, 适当使用镇痛药, 护士应掌握各种镇痛药的属性、剂量、给药时间以及药物的副作用, 注意观察用药的不同效果, 随时处理。药物止痛新的观点提倡根据药物的半衰期, 定时准时给药, 在疼痛期待期即预防性给药, 镇痛效果明显。

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 护士在控制患者疼痛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学会使用疼痛测量工具, 常规测量疼痛, 并采取正确评估疼痛, 采取正确的止痛措施, 使每1位患者在无痛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彭章龙, 于布为.围手术期镇痛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5:11~13.

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病人均来自于骨外科收治的需要手术的病人, 男32例, 女18例;年龄18岁~71岁, 平均44.5岁;上肢骨折22例, 下肢骨折28例。

2 疼痛评估方法

2.1 视觉模拟评分法 (数字评定量表)

一条10cm长的直线, 在最左边标“10”, 最右边标“10”, 当中平均等分, 分别为1到9, 每1cm代表一级, 每级评分为1分。向病人解释“0”代表不痛, “10”代表最痛, 由左到右表示疼痛程度增加, 让病人指出疼痛感觉所在的位置, 就是测量的值。此方法适用于文化程度较高、语言表达好的病人。

2.2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在一张纸上画有6个卡通脸谱。由左到右是:很愉快的笑脸 (0) , 有一点疼痛的脸 (2) , 有轻微疼痛的脸 (4) , 疼痛明显的脸 (6) , 想哭的脸 (8) , 流泪大哭的脸 (10) 。每级评分为2分, 评估最能代表病人疼痛感觉的脸谱, 这种评估方法简单、直观、形象, 易于掌握, 特别适用于交流困难的病人, 如儿童 (3岁~5岁) 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病人。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合适的评估方法, 使病人能正确反映自己的疼痛程度[4]。

2.3 术后疼痛评估

疼痛是病人的主观感觉, 病人的疼痛报告是判断疼痛唯一最可靠的参照。手术当日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进行疼痛评估, 有疼痛变化时随时评估, 直至手术后72h, 连续3次疼痛评估均为<5分, 即可停止评估。另外对于疼痛评估≥5分者, 报告医生, 口服药后1h评, 肌肉注射后2h评[5], 然后每4h对病人进行1次评估, 直至疼痛评估<5分。停止评估后, 随时有疼痛, 随时再行评估,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医师, 为进一步的疼痛诊治提供依据。

3 护理干预

3.1 疼痛教育

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6]。所以应积极宣教, 病人一入院就开始通过各种形式向其进行健康教育, 使病人学会正确的描述、评估疼痛。向病人详细讲解疼痛的原因, 更新病人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 改变病人以为“术后伤口疼痛是正常反应, 应当忍受疼痛”的旧观念。告知病人术后疼痛虽然是手术的一种必然反应, 但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改善切口组织的氧分压和血液供应, 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指出忍受剧烈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比短时使用镇痛药的副反应还大, 应积极镇痛治疗。

3.2 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意外伤害, 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常常担心手术是否成功, 紧张、焦虑心理可使疼痛加剧, 因此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耐心倾听病人主诉, 多与其交谈, 使病人感受到关心, 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通过让病人听音乐、听故事、看电视、深呼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减轻心理负担, 引导病人放松。

3.3 用药护理

对于骨科病人术后的疼痛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是使用有效的镇痛药物。随着对疼痛问题的研究深入, 国际上对原因清楚的疼痛采用预防性用药, 且剂量比术后用药要小得多, 镇痛效果好[7]。采取预防性用药能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 同时也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

3.3.1 自控镇痛法

我科对一些行硬外麻醉的病人术后留置镇痛泵镇痛, 镇痛效果一般可持续48h~72h, 避免了病人手术后剧烈疼痛的发生。留置镇痛泵前麻醉师详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镇痛泵的性能、使用方法、治疗目的、药物的作用、剂量和反应等。术后返病房应用过程中护士注意保持镇痛泵固定好, 防脱落, 并观察镇痛效果的观察。

3.3.2 镇痛药的选择

医生根据手术大小、病人疼痛程度选择各种镇痛药, 并向病人宣教。早期有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凯纷) 、曲马朵针等, 后期有依托考昔 (安康信) 、塞来昔布胶囊 (西乐葆) 等。

3.3.3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护士在这过程中准确遵循医嘱,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原则, 密切注意病人的情况, 观察止痛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及时报告医生。使用氟比洛芬酯时静脉注射要慢, 观察注射部位是否疼痛, 有无皮下出血、皮肤瘙痒、皮疹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等。曲马朵是否有呼吸抑制、头痛、困倦、恶心呕吐等。依托考昔是否有血液、淋巴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消化道症状等。塞来昔布胶囊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症状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配合医生作适当的处理。

3.4 其他止痛方法

应用冷、热敷, 理疗法 (电疗、光疗、传导热治疗、磁疗、按摩法) , 均能减轻疼痛[8]。我科也根据病人情况, 术后使用各种理疗, 减轻疼痛。我们围绕骨科专科特点给予专科护理, 术后患肢固定、特殊治疗、功能锻炼等均可引发疼痛。我们保持患肢功能位, 早期患肢软枕垫高, 皮牵引、石膏或支具固定时骨突处有合适衬垫, 固定松紧适宜。对牵引病人, 保持有效牵引。对颈椎、腰椎术后病人, 执行正确的轴线翻身。早期床边活动, 正确使用助行器等, 促进康复。

4 结果

50例骨科术后病人在接受护理后, 无明显疼痛, 情绪稳定, 身体功能都得到有效的改善, 提高了舒适度,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病人术后术12h疼痛评分平均为2.1分、24h疼痛评分平均为3.3分、72h疼痛评分平均为3.9分, 都为轻度疼痛。

5 讨论

开展术后无痛护理首先应转变观念, 培养护士树立“护理追求无痛为目标”, 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9], 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 要取得缓解术后疼痛的良好效果, 重要的是护士要掌握病人疼痛的信息, 懂得疼痛评估技巧, 保证疼痛评估的准确度, 使疼痛可以量化, 这需要护士与病人之间的配合与交流。护士应主动、客观、持续地评估疼痛, 根据医嘱正确掌握药物的种类、剂量, 给药途径和时间, 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病人的安全。同时, 还注重让病人主动参与自我疼痛控制中,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得到更及时的镇痛, 所以疼痛宣教也很重要。为病人提供无痛服务, 减轻病人痛苦, 促进病人康复,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也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一部分, 临床上大家都应重视疼痛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骨科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干预。[方法]对骨外科收治的50例病人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结果]50例骨科术后病人在接受疼痛护理干预后, 无明显疼痛, 情绪稳定, 身体功能都得到有效的改善, 提高了病人舒适度,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病人术后术12h疼痛评分平均为2.1分、24h疼痛评分平均为3.3分、72h疼痛评分平均为3.9分, 都为轻度疼痛。[结论]良好的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

关键词:骨科,术后疼痛,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春君.骨科无痛病房病人的无痛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8下) :165-166.

[2]董晓彤.骨折病人术后无痛护理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 2011, 28 (10) :914.

[3]胡树红.无痛护理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3) :130.

[4]覃丽.创建“骨科无痛病房”的实践与探讨[J].吉林医学, 2012, 33 (2) :329.

[5]陈雪芬, 詹柱享, 李玉莲, 等.实施骨科无痛病房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 (8) :1382.

[6]杨金凤.手术后病人疼痛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医社区医师, 2005, 19 (124) :90.

[7]余莉.骨科病人术后伤口疼痛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7) :160.

[8]王海荣.护理干预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健康必读杂志, 2010, 12 (12) :44.

上一篇:可兼容性下一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