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24-07-15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精选三篇)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篇1

潍坊滨海是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 既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规划的“四区三园”中占据“一区一园”, 又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集约发展区。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潍坊市制定了《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发展规划》, 潍坊市委也做出了《关于突破滨海加快蓝黄战略实施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的决定》, 《决定》提出, 举全市之力突破滨海。滨海经济开发区也提出了“一城四园”的规划结构。这为滨海新区的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发展规划中突出要建设滨海水城和七大特色海洋产业园区, 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 因此融资困难无疑是在新区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本论文通过对融资策略进行研究为进驻滨海新区的企业找出适合自己的融资策略, 解决多数企业的融资困境, 从而为产业园区建设献计献策, 为突破滨海, 拓展融资渠道提供理论支撑, 并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投资融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意义

1. 拓宽融资渠道,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滨海新区的“一城四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企业的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银行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直接导致银行业负担过重, 增加不良资产和坏账比例, 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本论文旨在研究在园区建设中能够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多种融资策略, 为企业搭建更为广泛的融资平台, 通过构建更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来为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的建设保驾护航。

2. 提高经济效益,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通过对发展特色海洋产业园区的融资策略的研究, 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企业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最优的融资方式,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有效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海洋高科技产业发展

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建设以海洋高端产业、新兴产业为主。海洋高科技产业是充满风险的产业, 因此依靠银行来支持海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需要多种多样的融资渠道来满足海洋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 促进海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4. 选择合理的融资策略, 实现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园区内各企业自身的特点不尽相同,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策略, 使企业能够在控制融资成本的同时, 保证企业资金的充足。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建设还应该以大局为重, 不仅是要解决现在产业面临的问题, 更应该以未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三、滨海建设特色海洋产业园区的融资策略研究

1. 内源型融资策略

内源型融资策略是园区内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原始资本的积累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实现的融资策略。该策略来源于下列几种情况: (1) 个人存款。个人存款主要是指企业负责人、管理层和内部员工自己的储蓄。该融资方式由于是企业内部融资, 因此具有融资成本低、资金使用方便的优势。 (2) 亲戚朋友借款。即企业负责人、管理层和内部职工从亲戚朋友处筹借款项。该融资方式一般需要通过合同的方式来界定合同双方相应的权力和义务。 (3) 私人投资者。园区内成长性比较好的中小型企业会吸引一些正在寻找合适投资途径的投资者, 他们投资于该企业对双方都是双赢的。

2. 债务型融资策略

该策略通过第三方的担保或企业的信用来取得资金供给方的资金使用权, 并以一定的利息作为对资金供给方的回报。该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是海洋产业园区内企业常用的融资策略。该策略适合园区中的大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难以贷到。 (2) 发行债券融资。发行债券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 即私募发行和公募发行。 (3) 商业票据融资。该模式要求票据发行人具有很高的信用级别, 因此该模式适合大型企业, 不适合信用级别低的中小企业。

3. 股权型融资策略

股权型融资策略是企业面向全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常用融资策略。该策略可以通过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方式来实现。 (1) 直接上市融资。符合发行条件的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国内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来上市, 也可以通过香港市场上市, 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海外上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选择创业板市场来上市筹集资金。 (2) 间接上市融资。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内多数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 且多数不符合直接上市的条件, 可以通过借壳的方式来间接上市募集资金。企业通过购买某上市公司部分股权来获得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通过优化资产配置使上市公司的利润获得高速增长, 从而达到再融资的条件。对产业园区内中小科技企业来说, 间接融资是比直接融资更为有效的融资方式。

4. 吸引风险投资策略

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主要以新型海洋高科技企业为主, 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适合该策略。风险投资主体主要有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两种。

(1) 风险投资公司。该公司是专门向新兴科技企业投放资金, 从事融资和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

(2) 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是新兴高科技企业, 而滨海产业园区内以新兴高科技企业为主, 政府可以出面组织建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来支撑滨海特色海洋产业园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茜虹.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 2005.

[2]冯月玲.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 2010.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篇2

http://news.fznews.com.cn 2010/7/13 23:15:04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福州新闻网讯 记者13日获悉,福州市拟在闽侯上街南屿沿江条件较为成熟的片区,选址建设福州市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日前,《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完成,已经专家评审,现在征求公众的意见。8月12日前,市民若有意见,可向福州市城乡规划局镇村规划指导处反映。

按照初步设计,产业园规划范围北至金上路,南至大漳溪,东至乌龙江,西至乌龙江大道,规划用地面积约12.34平方公里。规划用地涉及上街镇的建平村、厚庭村、新洲村和马保村的一部分;南屿镇的马排村、晓岐村、六十分村和甲岐村、高岐村的一部分等,面积约2000亩。

产业园规划总体布局结构:“一主一副、两区三园”。“一主一副”指的是环高岐湖形成的综合公建服务中心和围绕管理中心形成的行政生活服务中心。“两区三园”指的是上街安置小区和南屿高尚居住小区以及三个集中的产业园区。

据了解,产业园是以高端研发、科技孵化和总部经济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有机交汇,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意、创业相互融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篇3

昌平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深厚,交通出行便利,服务设施完备,是投资创业、旅游休闲、生活宜居的理想之地。特别是区内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较强的产业承载能力,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截至目前,辖区内已有包括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在内的42所高校和103家科研机构;有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生命科学园、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和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4个国家级产业园区,以及1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汇集了近2万名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原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昌平园区”,1991年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1994年4月,经科技部(原国家科委)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的一部分;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和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请示》,昌平科技园区正式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作为中关村最早成立的三个园区之一的昌平园,规划面积11.48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昌平园北区5平方公里(包括昌平园西区、昌平园东区、民办科技园)、昌平园南区即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4平方公里、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及三一产业园2.48平方公里。

建园以来,特别是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以来,昌平园凭借优惠的产业政策与高效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成为中关村重要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示范基地,产学研结合综合改革的先试先行基地,创新型人才、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和辐射基地,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服务基地。昌平园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跨越式健康发展态势。2007年,昌平园实现工业总产值39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60%以上,总收入530亿元、利润总额50亿元、出口创汇8亿美元、上缴税金25亿元,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30%。1992年至2007年,昌平园技工贸总收入累计达到2142.5亿元;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519.3亿元;累计实现利润157.8亿元;累计上缴税费84.37亿元;出口创汇累计超过32.75亿美元。

目前,昌平园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环保和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支柱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年增加,重点企业推动园区经济发展,骨干企业队伍已经形成,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神华昌运、诺华制药、福田环保、赛迪集团等已经成为昌平的龙头企业,继二六三网络、直真节点、清华阳光、鄂尔多斯,亚都等企业之后,中信国安、英斯泰克、三一重机、中电智能卡、利德华福、巴可利亚得等企业已经加入骨干企业队伍,中软股份、有研亿金、绿创环保、万泰生物、振冲工程、柏瑞安科技、美高仪软件等一大批企业正在加速步入骨干企业行列。

围绕能源科技和生物医药两大特色产业发展,园区专业园建设不断推进。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总规划用地面积249公顷,其中一期工程用地面积132公顷,规划为研究、开发、中试基地。二期工程用地面积119公顷,定位为医疗及产业基地。一期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国家顶尖的研究机构;在技术支撐体系上,设有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组研发及工程中心、国家863实验动物及病理动物模型中心、北京生物医药孵化基地等;在产业化资源上汇集了扬子江集团、江中制药集团、北京养生堂和奥瑞金种业等国内知名企业,吸引了诺和诺德、Takara等著名跨国公司。

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项目,总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是科技部针对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工程技术创新的巨大需求于2003年2月提出的。一批在提升国家重点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中发挥骨干作用的科研院所(以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工程研究中心和院所兴办的公司为主)聚集起来。目前创新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已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土地开发实施方案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中石油的一批科研院所和企业先期进驻该基地。

昌平园未来发展重点:

(一)始终坚持一条主线——强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基地功能

依据国家和北京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昌平园作为北京郊区的高新区,将推进二次创业,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软硬环境。主动承载首都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产业基地作用,强化昌平园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基地功能,加快引进、加速培育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将昌平园建成北京市主要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

(二)重点发展两个产业——能源科技和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

认真贯彻落实“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战略方针,积极实施《中关村科技园区十年创一流》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围绕具有产业基础的能源科技、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成就一批科技人才。有力地促进昌平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进首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积极实施三项工程——专业园及产业孵化工程、目标招商工程、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工程

为“十一五”期间将昌平园建成首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和能源科技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昌平园将重点实施三项工程,加快昌平园的整体建设步伐,高效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等资源,在迅速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培育昌平园的优势特色产业。

上一篇:管理会计主体下一篇:进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