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室的管理体会

2024-07-09

介入手术室的管理体会(精选八篇)

介入手术室的管理体会 篇1

1 布局规范化

介入手术室既有外科手术室的一般要求, 又由于DSA机的特殊性, 因此布局必须合理, 要统筹安排, 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工作区, 区域内标志要明确。无菌区如:介入手术室间, DSA机遥控操作间, 无菌器械、无菌敷料间, 导管柜居内。清洁区如:器械室、敷料配间居中, 工作人员工作区、更衣室、医生办公室、候诊室居外。工作人员必须有专用通道以防辐射及交叉感染。

2 人员配置规范化

2.1 护师

为了熟练、安全地为患者进行各种介入手术检查诊疗, 护士的配合十分重要, 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与整理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因此, 护士必须专职, 除具备内外科丰富的临床护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外, 还需专门培训, 能独立掌握常规心电图检测和记录, 能辨认各种心律失常, 会使用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识别各种压力曲线, 能独立使用除颤仪器等导管室各种必备仪器, 能熟悉准备各种类型导管检查诊疗项目及器械、物品的配备。需要观察病情及时, 主动灵活配合手术, 有高度责任心的专职护师。

2.2 技师

在整个介入工作中, 离不开技师的配合, 特别是一名工作熟练、经验丰富的技师对手术医生所进行的每一台手术都是必需的。因此作为介入放射技师, 不但要有扎实的传统X线影像技术, 而且还必须具备现代介入放射诊疗知识, 对DSA机的透视和数字图像采集功能有充分了解, 根据手术项目选择好机器控制面板、各种参数, 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确定采集图像的kV值、m A值, 手术后及时排版照像资料存盘, 以保证手术全过程收集资料万无一失。

3 仪器设备保管规范化

介入手术室内所有设备, 如DSA机、导管工作站、高压注射器、多导电生理仪、除颤仪、射频治疗仪、吸痰器、导管柜等物品, 均统一管理, 合理安排使用, 专人负责, 定期维护保养。所有与造影有关的耗材及物品, 如:造影剂、导管、导丝、一次性物品, 均固定人员负责领取登记, 并记录使用情况, 按类排列、分类保管。

4 介入手术室工作规范化

介入手术室除负责本科室诊疗任务外, 还负责其他科室的诊疗检查工作。为保证每一台手术顺利完成, 必须共同维护严格的工作制度, 首先需要做各种介入诊断治疗的患者由主管医师至少提前1 d预约并将申请单送到导管室, 导管室将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手术, 原则上有传染病的患者居后, 以防交叉感染 (急诊除外) 。手术前导管室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根据手术项目, 提前准备好术中使用器械、导管等耗材, 技师检查调整仪器。手术中, 专职护士负责配合工作, 任何其他科室护士不得进入手术间、操作间。手术后由护士负责检查、消毒处理和登记工作, 任何人不得将导管室物品带出DSA室。

5 介入手术室工作要求规范化

DSA室和外科手术室要求相同, 为确保手术安全, 要严格限制人员进入, 凡进入DSA室工作人员必须穿DSA室专用衣服、鞋、帽、口罩, 与手术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如有特殊情况 (如专家手术, 参观者) , 提前通知DSA室, 每台次除工作人员外不得超过2人次, 工作期间严禁大声喧哗。

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加强医用垃圾处理, 手术器械、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所有器械手术包、敷料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对不耐高温物品, 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或甲醛熏蒸灭菌, 湿式清洁, 定期消毒, 每日定时或术前室内空气消毒。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养监测, 空气浮游菌数≤200 cfu/m3。严格执行洗手规程, 定时进行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培养, 用肥皂清洁洗手, 碘伏擦拭双手。医用垃圾专人负责、登记, 分类处理, 集中焚烧。

只有加强对介入手术室管理的规范化, 才能保证介入治疗完成各类手术, 积极地配合抢救危重患者, 由于管理到位, 无1例并发症发生。因此, 介入手术室的建设和管理对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提高介入诊疗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传璧, 赵春兰.手术室消毒工作调查[J].山西护理杂志, 1994, 7 (6) :175~176

介入手术室的管理体会 篇2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60—01

先天性心脏病占我国出生缺陷第一位,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随着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其创伤小,风险低,预后效果好,介入疗法已成为许多先心病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就95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5月共完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95例,其中男孩21例,女孩74例,年龄3~16岁,平均9.5岁。其中,房间隔缺损封堵术43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32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6例,肺动脉狭窄4例。

2护理

2.1手术前护理

2.1.1病室准备:病室空气要新鲜,温度要保持在18-20℃,湿度在55-65%[1]。

2.1.2检查准备:完善相关的检查如:心脏彩超、血常规、血型、肝肾功、出凝血时间等检查。

2.1.3术前健康宣教:制定手术计划后,巡回护士到病房探视患儿并向家属了解患儿情况,与家属及患儿做好沟通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向患者家属交待术中术后注意事项,让患者家属进一步了解手术过程,护理要点,减轻家长的焦虑情绪[2]。

2.1.4皮肤准备:术前清洁皮肤,备皮,排空小便更换干净衣裤。

2.1.5建立静脉通道:禁食者给予静脉补充小儿电解质液,术前半小时静脉输入抗生素(我科室常用头孢唑啉钠)。

2.2术中护理

患儿小,手术时间长,体位摆放不当既影响患儿的呼吸循环,又不利于手术视野的暴露,且增加压疮的形成几率。先心病患儿多置平卧位,肩部用软枕垫高5℃~15℃,肘、踝和肩胛等突出部位用软垫保护。应准备约束带,必要时约束患儿。手术室患儿双手多置于两侧,必要时,可在手术医师的指导下将患儿双手置于头部,有利于手术操作[3]。协助医生消毒,铺巾。术中监测心电监护、血样饱和度、血压等。护士了解监护仪上的各项数据,及时了解病人情况,作好记录。

2.3手术后护理

2.3.1体位护理:术后病人入CCU病房,全麻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入气道引起窒息。

2.3.2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检测、吸氧、保暖,作好记录。

2.3.3术侧伤口和下肢的护理:观察股动脉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术侧肢体皮肤温度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局部用0.5kg盐袋压迫4~6h,术侧制动12~24h, 咳嗽时可用手压迫穿刺部位,避免穿刺点出血。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监测体温,同时避免患儿在穿刺部位抓、挠等,了解伤口有无感染,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3天并每日进行病室消毒。本组中有2例患儿因配合差出现穿刺点出血、血肿,经过再次压迫和局部硫酸镁湿敷后症状缓解。

2.3.4密切观察出血倾向:使用抗凝药物者,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教会家属自己观察及预防。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肤青紫、解黑大便等,定期监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本组中有1例患儿出现牙龈出血,2例患儿出现皮肤青紫,汇报医生后,立即给予停止使用抗凝药物,并完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抽血检查后病人症状缓解。

2.3.5卧位解便护理:鼓励协助患儿多饮水,也可静脉补液,利于排泄造影剂,注意观察小便颜色及尿量。正确指导患儿在床上进行大小便。较小患儿可以使用尿不湿,较大患儿可嘱其双手用力按床抬起臀部,医务人员一手协助抬臀一手放便盆,注意动作要轻柔。

2.3.6减少与防范跌倒、坠床与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患儿床头挂“防跌倒”“防坠床”警示卡,对较大患儿可以进行交流沟通,告知其危害及配合方法,对于较小儿烦躁不配合者,则需要家长的协助,安慰患儿,并使用床栏保护,卧床2-3h,可将手伸入患儿受压部位按摩。本组中没有患儿发生跌倒、坠床、压疮等不良事件。

2.3.7饮食护理:给与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肪低热量,富含维生素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及烟熏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切勿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3.8制定合理的休息活动计划,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以不为累为原则,如出汗较多要及时擦干,避免受凉。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一般来说,3个月后可恢复正常生活。

2.3.9心理护理:讲解相關疾病知识减轻消除患儿及家属焦虑 恐惧心理,使病人很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尽量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呆在家里,应让孩子多与其他的孩子接触,让孩子的情绪始终处于积极乐观的状态,这样有利于术后康复。本组中有4名患儿害怕出院后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出现焦虑,给予反复讲解疾病知识,并列举出院后正常学习、生活孩子的病例,患儿焦虑症状缓解。

2.3.10 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 复查。

3小结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是一种治疗心脏病的新途径, 因患儿年纪小,沟通交流欠困难,配合差,发育也尚未成熟,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可能存在穿刺点出血、血肿、感染等不良反应,通过本组患儿的护理体会到:有效的术前 术中 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和避免这些不良事件,从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浅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与临床护理体会[J].健康天地,2010,04(3):8.

[2] 王捷琼,孙纪波,陶春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08(16):73.

介入手术室的管理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 临床实施手术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46例男, 34例为女性;年龄范围27~76岁, 均龄为 (54.5±6.9) 岁;对比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差异。

1.2方法

1.2.1 导管室风险管理:在手术前做好各项应急预案, 避免术中大出血、呼吸和心搏出现紧急情况, 并且事先做好模拟培训, 对抢救流程中如何规范操作进行技能训练。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导管室用药措施, 对抢救时常用药品的用途和剂量以及用法和配伍禁忌等, 要做到熟练掌握, 确保应急措施准确到位。

1.2.2做好患者术前复核:术前导管室护理人员应了解准备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情况如何, 以避免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安全性。所复核项目包括:检查患者肝功和肾功能以及脑钠肽等能否适合手术。并将所需复核项目应制成表格, 以便开展双人核对工作, 降低手术风险概率。

1.2.3预防导管室风险事故:首先对行动不便患者, 应有专人协助看护, 以避免患者不慎摔伤。同时对患者T、P、R、BP等加强监测;同时做好压力和氧饱和度监测工作;并且做好识别术中并发症护理, 其中包括:熟练识别室速或室颤, 以及连续严重心动过慢和房室传导被阻滞等, 熟练识别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能妥善处理。其次, 增强医护人员预防被感染的意识, 做好医疗环境的定期消毒和控制出入人员, 减少空气中菌落数量。医护人员应严格按无菌化要求规范操作。

2 结果

经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后, 上述80例患者均未出现风险事故, 临床未见摔伤或室速、室颤延迟和血管迷走反射延迟病例, 临床护理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3.1 做好预见性风险管理:通过责任细化到个人, 并将其日常工作纳入制度考核范围, 同时加强岗前模拟培训力度。对导管室护理人员工作情况, 由护士长每天晨会时进行点评, 同时还要加强导管室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要求护理人员做好预见性风险管理, 应对患者临床症状预兆能提早发现, 并具有能熟练操作抢救器械, 对导管室内常用器械和抢救药物不良反应, 以及配伍禁忌确保准确无误。

3.2 冠状动脉介入护理风险管理:术前对各项抢救设备性能情况应做到心中有数, 若有性能不佳设备应提前发现并妥善处置。同时做到设备和耗材以及药品摆放位置应便于取放, 特别是其中临时起博系统, 应能够确保缓慢型心率失常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顺利完成, 并做好常规药物的配备。例如肝素和利多卡因, 以及硝酸甘油和对比剂等药品[2]。

3.3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监测压力时, 应注意有创压力可揭示导管尖端受压情况, 由于它是手术关键命脉, 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快速识别各种异常压力。并结合造影显像来甄别导管嵌顿和打结, 或者血管迷走反应和误入左室以及心机梗死等。如导管嵌顿会造成致死性室颤。术中密切关注压力图形如何变化, 以及数值变化情况如何等。当异常压力图形出现时, 应及时告知术者暂停手术以判明原委, 以便做出针对性较强的处理措施。若发现血压过低时应使用升压药物和补液, 而收缩压超过180 mm Hg应在医师允许下, 使用扩血管制剂和镇静药等, 待患者血压平稳才可继续完成手术[3]。在监测患者氧饱和度时, 当发现Sp O2<90%, 应迅速给患者吸氧面罩, 给其提供氧气支持。

熟练识别术中并发症:熟练识别室速或室颤, 若患者出现连续性室速或室颤, 应指导患者做有效咳嗽动作, 同时将导管撤离左室或冠状动脉内, 并立即实施除颤护理;其次, 若发现连续严重心动过慢和房室传导被阻滞, 可静推0.5~1 mg阿托品, 若药物处理仍无效, 则应迅速配合医师应用临时心脏起博措施。另外还应熟练识别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若患者面色苍白出现头晕或神志异常, 甚至丧失意识, 若兼有心动过慢和低血压, 可遵医嘱迅速静推1 mg阿托品, 还可通过加快输液滴速的方法, 若有必要还可进行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等处理措施, 或遵医嘱用多巴胺升压。

综上, 通过对每一个环节加强风险护理, 使得护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增强了, 进而使我院临床护理效果得到整体提升。

摘要:目的 探讨加强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导管室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 临床实施手术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效果。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后, 经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后, 上述80例患者均未出现风险事故, 临床未见摔伤或室速、室颤延迟和血管迷走反射延迟病例, 临床护理有效率为100%。结论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使得护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增强了, 所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安全可靠, 具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雷鸣.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兵团医学, 2012, 34 (4) :61-62.

[2]陶明, 肖祖碧, 等.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8) :17-18.

冠心病介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2月~2009年2月住院进行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583例, 其中, 男416例, 女167例, 年龄42~78岁, 发生皮下血肿4例, 低血压2例, 余577例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及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介入治疗是一项创伤性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术前多与患者沟通, 作好心理护理, 解除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1) 介绍本科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仪器设备、手术的安全性与必要性、手术医生与成功病例。 (2)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优点及方法:如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少, 且术后恢复快, 应用血管缝合器术后4 h即可下床活动。

2.1.2 术前准备

(1) 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 如:胸片、扇扫、心电图、血常规、血凝检测、梅毒、人体免疫缺陷及生化检查等。 (2) 术前进行双侧腹股沟备皮, 防止术后感染。 (3) 静脉留置套管针, 保持有效静脉通路。 (4) 术后不需或不适合应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者, 术后需平卧24 h, 术前练习床上排尿、排便, 以免术后出现尿潴留及便秘。 (5) 术前禁食6 h, 禁水4 h。急诊手术者嚼服阿司匹林片300 mg,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 mg。 (6) 了解患者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以利于术后对比, 讲解术后的有关注意事项。 (7) 术前询问药物过敏史, 做青霉素试验, 阴性方可使用。 (8) 次日手术者保证患者充足睡眠, 术前遵医嘱给予安定10 mg, 肌内注射。

2.2 术后一般护理

2.2.1 严密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尿量, 观察有无术区出血。术后常规心电、血压监护24 h (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至少监护1周) ;观察有无胸痛、胸闷, 心律失常等出现, 要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2.2 穿刺部位的观察

局部加压包扎, 沙袋压迫12 h, 右下肢制动24 h, 咳嗽或排便时用手按压穿刺处, 观察穿刺部位敷料是否干燥, 有无渗血渗液, 同时观察足背皮肤湿度, 颜色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2.3 血容量的补充

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促进体内的造影剂尽快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同时予以快速补液, 补充血容量[2]。

2.2.4 术后按医嘱用药

严格抗凝治疗, 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急性和亚急性血栓的形成, 术后注意合理抗凝治疗, 护理中按医嘱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术后4 h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或达肝素钠5 000 U或低分子肝素钠40 mg每12小时1次, 皮下注射, 应用1周, 同时观察有无皮下血肿及出血倾向。

2.2.5 鞘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鞘管, 保持下肢伸直制动状态, 术后4~6 h采血, 水温保持在37℃, 准确记录1, 2, 3管血的凝血时间。

2.2.6 拔管的护理

拔管前准备好弹力绷带, 无菌敷料, 还要准备好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等药物, 因为有些患者在拔管时存在心理上的紧张和拔管时的疼痛, 易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恶心、呕吐等, 所以不仅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还要准备好药物[3]。

2.3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2.3.1 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心脏介入手术术中术后低血压是危险的急性并发症, 严密观察监测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 有效地判断低血压的出现, 预防血容量不足, 合理用药。考虑低血压与患者紧张, 禁食水时间过长, 术中失血, 术中及术后应用扩血管药物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有关, 采取以下措施: (1) 心理护理。 (2) 术后进食、进水。 (3) 补充血容量。

2.3.2 血肿、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原因: (1) 压迫止血不充分。 (2) 绷带位置不当或不紧。 (3) 患者过胖, 腹股沟过深无法充分加压包扎。 (4) 血压过高。 (5) 患者不配合过早活动肢体。 (6) 患者自身凝血机制不良。 (7) 穿刺部位不当。 (8) 应用抗凝药物。护理: (1) 术后4~6 h拔出动脉鞘管。 (2) 伤口采用弹力绷带“8”字加压包扎固定6~8 h。 (3) 延长卧床时间: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过早下床活动四肢, 绝对平卧24 h (禁抬头, 减少说话) 。 (4) 条件允许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缝合, 优点:术后4 h即可下床活动, 避免长时间卧床引起的不适;止血效果好[4]。护士预见性观察病情, 以利于尽早找到出血针对原因及时处理, 报告医生。

2.4 护理宣教

将健康教育延续到患者出院及出院后的随访, 因此护理宣教不可轻视, 内容包括: (1) 应用抗凝药物的方法, 冠心病的治疗及进展情况。 (2) 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 低盐低脂饮食。 (3) 出院后2、3、6个月随诊, 期间有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3 讨论

由于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 在规范用药的基础上, 冠心病介入手术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5], 为提高手术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 护士应全面掌握冠心病介入治疗知识, 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才能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取得理想的治疗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术前的充分指导准备及术后的护理,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提高冠心病介入手术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583例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观察及护理并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中发生皮下血肿4例, 低血压2例, 其余577例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冠心病介入手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可避免不良事件, 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对术后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手术,围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邵聪文.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疗效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 2006, 10 (12) :1112-1113.

[2]王益.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J].交通医学, 2008, 22 (5) :594.

[3]崔顺锦, 隋凤花, 王卓越, 等.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 2008, 29 (20) :1703-1704.

[4]张瑞萍, 方颖, 吴立荣, 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50例临床体会[J].山东医药, 2008, 48 (20) :113.

[5]李付芳.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 (9) :804-805.

[6]郭路.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9) :58.

介入手术室的管理体会 篇5

1术前护理

1.1多数患者由于对介入治疗不能完全了解而充满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我们通过与病人沟通及观察,主动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因素。帮助病人提高认知河应对能力,学会换位思考,指导患者注意性格塑造。A型性格人易患冠心病,指导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避免激动情绪或过度紧张,以免病情加重。通过与病人交谈,分散病人注意力,减少引起焦虑、紧张不安的心理因素。

1.2术前准备。2术前准备要充分。向患者讲解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做碘过敏实验,抗生素实验,及血型测定。完善心肌酶、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各项化验,并检查彩超、X线、心电图、术区备皮。患者顿服氯哗格雷(波立维)300毫克。监测生命体征。4-6小时术前禁食水

2术后护理

2.1持续心电监护24小时,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发生,监测生命体征,根据血压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做好护理记录,床旁备好临时起博器、除颤仪、抢救车及呼吸机等。

2.2嘱患者平卧24小时,术侧肢体保持伸直勿弯曲,防止穿刺部位渗血。如果还保留动脉鞘管的,注意保护好鞘管,避免脱出导致大出血。拔除鞘管后,压迫穿刺点40分钟,加压包扎4-6小时,患肢制动24小时,严格控制下床活动时间。教会病人有效咳嗽或用力时按住穿刺部位,以免因局部张力过高而导致出血。观察局部有无渗出、出血,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端温度等。如有渗血,及时对伤口重新按压及加压包扎,按时换药,以防感染。

2.3常规应用抗菌素3天,预防感染。按医嘱常规抗凝治疗。并注意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倾向,发现情况及时报告,酌情处置。

2.4术后多数病人主诉腰背酸痛,与病人严格平卧及保持术侧肢体伸直限制有关。协助指导家属把手伸入患者腰背进行按摩,进行下肢按捏动作,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肉放松,可减少酸痛症状。

2.5加强基础护理。有些患者不习惯床上小便或惧怕活动后出血,而引起排尿困难。让患者听流水声,用温水冲洗会阴,或进行腹部按摩。如无法自行小便,予留置导尿管.对便秘患者鼓励病人多饮水,多进维生素、纤维素食物,以促进肠蠕动。指导家属做环行腹部按摩辅助肠蠕动。或给予开塞露,以促进排便。

2.6术后应经常巡视,注意并发症的防治,如有血压下降、心前区疼痛、心电图ST改变等,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术后患者一个月回院检查。术后3~12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做好出院指导。

参考文献

介入手术室的管理体会 篇6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病之一, 经皮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 取得的效果已被肯定, 我院2012年1 月-2012年12月成功实施PCI 458例,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58例, 其中男302例, 女156例, 年34~87岁, 平均58.64岁。其中心绞痛232例, 心肌梗死187例, 排除冠心病39例。187例心肌梗死患者中, 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62例, 双支病变93例, 多支病变32例。介入途径:经桡动脉405例, 经股动脉53例。

2 结果

冠脉造影307例, 支架置入151例, 均获得成功。术中发生频发室性早搏2例, 低血压3例, 心前区疼痛2例, 无复流2例;术后发生偶发室性早搏3例, 口腔黏膜渗血1例, 穿刺点皮下瘀斑7例, 经及时发现及治疗均痊愈出院。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确诊后均存在着较重的心理压力和多重顾虑, 常担心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预后、费用及术后的生活质量等, 多数患者术前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因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 对手术非常不利。针对这些心理特点, 我们在患者入院后, 向患者详细介绍PCI的意义、目的、方法、手术过程及观看宣传图谱, 让患者明白此种手术的风险较小, 只需局麻和在前臂穿刺, 手术时间较短, 术后恢复较快。让患者与本病区同种术后患者进行交流, 打消顾虑, 增强安全感和信任感, 做到精神放松、思想放松,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

3.1.2 常规检查和术前准备

完善血常规、血凝四项、肝肾功能、血脂血糖、乙肝五项、HIV、HCV、梅毒抗体检测, 心脏彩超等检查。术前双侧腹股沟备皮备用, 碘过敏实验, 训练床上排便, 在左下肢踝部置静脉留置针, 保持静脉通路。术晨可进少量流食, 对高度紧张患者, 于术前30 min肌注地西泮10 mg。

3.2 术中护理

实施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持续进行心电监护, 护士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面色及神志变化, 可与患者进行交流, 询问有无心前区疼痛及其他不适。针对手术进程中易出现的并发症, 备好急救物品, 心脏除颤仪、氧气、吸引器、简易呼吸器、临时起搏器等应处于应急状态, 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吗啡等, 做好随时抢救准备。本组病例在术中发生频发室性早搏2例, 低血压3例, 心前区疼痛2例, 无复流2例, 经及早发现, 及时治疗, 均得以纠正。

3.3 术后护理

3.3.1 重症监护

PCI术后患者应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 观察护理24~48 h。常规描记全导心电图2次/d, 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血压、心率每2 h记录1次, 责任护士应具备熟练的专科知识和技能, 能正确识别心律失常图形, 动态观察ST段演变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本组病例在术后发生偶发室性早搏3例, 约3~5个/min, 经观察, 患者无明显不适, 自行缓解。

3.3.2 一般护理

术后采取平卧位, 采用股动脉穿刺者, 制动术侧肢体24 h。注意观察术侧肢体温度、颜色及远端动脉搏动, 询问患者的感觉, 了解术肢供血情况, 一旦出现动脉搏动消失, 提示可能有血栓形成, 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由于抗凝剂药物的作用, 应观察穿刺点有无血肿形成, 皮肤黏膜有无渗血和皮下瘀斑。本组有1例患者在穿刺点发生8cm×10 cm皮下血肿, 1例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渗血, 经停用抗凝药物, 症状缓解。其他6例患者在穿刺点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瘀斑, 经观察, 瘀斑逐渐缩小。由于PCI并不影响胃肠道功能, 一般术后即进适量低脂低盐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促进造影剂排泄[1]。

3.3.3 拔管护理

采用桡动脉穿刺者, 术毕即可拔管, 拔管后使用“压迫器”压迫术侧穿刺部位。使用股动脉穿刺者, 术毕需要保留动脉鞘管4 h, 在拔管时采取分段减压的方法[2], 拔管后需在穿刺点以绷带加压包扎, 1000 g盐袋压迫止血6~8 h, 压迫的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波动为宜, 拔管过程中注意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 一旦出现心率减慢、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应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如无不适, 拔管后24 h患者即可下床活动。

3.4 健康宣教

对支架置入的患者, 护士应告知其虽然进行了PCI, 仍然需要坚持规律服药, 让患者了解PCI并非一劳永逸。如生活起居不规律、不按医嘱服药, 有可能再发生狭窄。因此要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强调坚持服药、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冠心病高危因素, 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 戒烟酒, 减少情绪波动和劳累等不利冠心病康复因素。

4 体会

PCI作为一项检查和治疗冠心病成熟的技术, 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大多数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恢复了健康。但在实施手术过程中仍有个别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如护理不到位, 发现不及时, 不能得到有效处理, 则有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术中球囊扩张可致一过性冠脉阻塞短暂阻碍心脏供血可引起心前区疼痛、血压下降[3];支架置入后2 min内易出现动脉血压下降, 引发心律失常, 严重者可出现室颤[4];少数患者出现无复流, 血流只达到一级;拔除鞘管可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穿刺技术不熟练和抗凝剂使用不当导致皮下血肿和黏膜出血等。良好的PCI围手术期护理, 对患者康复尤为重要。因此CCU和导管室护士应具有5年以上的心内科临床护理经验, 参加专科岗位培训, 建议脱产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6个月, 熟练掌握心电图、PCI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正确识别心电图图形, 熟练操作心脏电除颤技术, 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

从本组资料中, 我们也体会到经桡动脉途径优于传统的股动脉途径。经股动脉途径术后需肢体制动并卧床24 h, 多数患者不易接受, 因不习惯床上排便易引起尿潴留, 长时间卧床导致躯体不适感及下肢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 经桡动脉途径可避免上述情况, 在增加患者的心理、躯体舒适度的同时, 也能减轻护理工作量, 节约护理成本,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5], 增加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卢瑞华, 牟小军.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10) :13-14.

[2]董翠霞.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及并发症预防[J].当代医药, 2010, 16 (35) :751-752.

[3]谢小华, 李小环, 张燕.选择性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4) :258.

[4]程敏.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术后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1) :48.

介入手术室的管理体会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分为两组,采取的是随机分组的方式,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4~67岁,平均(47.5±2.4)岁,从患者的动脉瘤直径来看,直径5 mm以下的9例,5~10 mm 13例,11~25 mm 8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32~66岁,平均(47.2±2.6)岁,从患者的动脉瘤直径来看,直径5 mm以下6例,5~10 mm 14例,11~25 mm 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动脉瘤直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对照组仅应用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相应的护理措施被采取,如对病情的观察、环境和饮食的护理、运动护理等,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心理护理:由于该类患者起病都相对较急、较重,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多发颅内动脉瘤这一疾病缺乏相应了解,再加上头痛等症状,经常会出现烦躁不安以及恐惧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多发颅内动脉瘤疾病的相关知识、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后以及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的不安及恐惧心理,增强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患者积极配合相关检查与治疗[2]。②术前的病情观察与常规检查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意识、瞳孔、四肢活动等)变化情况。若出现出血症状及脑疝症状时,必须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在治疗前需完善各种常规的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常规、凝血功能、血糖及心电图与胸片等检查等。在治疗前,患者禁饮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确保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做好全麻各项相关准备[3]。③术中优质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平卧在介入治疗台上面,固定患者头部,双下肢分开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并检查准备好各类药品。常规术前留置导尿,检查导尿管是否畅通,避免由于插尿管造成的血压波动过大引发术中出血或脑血管痉挛。此外,护理人员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瞳孔、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需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有效治疗及处理。④术后的优质护理:介入治疗后,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及头痛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电监护以及持续性低流量吸氧等。抬高患者的床头到15°~30°,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尽量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并鼓励患者要多饮水,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起到预防血栓的作用。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属于治疗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其严重性,缓解紧张情绪。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症状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观察项目: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所采用的工具是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90分以上、80~90分、80分以下3个平分等级,将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统计学方法:SPSS 18.0软件是本试验的统计学分析软件;χ2检验被用于计数资料的比较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0.05。

结果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7%,而对照组的则为8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相对单一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难度及风险要大,所需治疗时间要长,因此在实施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必要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必须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4,5]。具体来说,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采用不同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病情护理、常规检查护理,这些是用于介入治疗前的护理措施,手术中的优质护理以及手术后并发症与饮食等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并确保患者心情愉悦,通过这些,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证明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应用于多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中,能够有效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其效果是较显著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收治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平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被应用于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关键词:多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李文婷.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合并压疮1例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5):156-156.

[2]崔向宇,马宏亮,王凯华,等.一次性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四个动脉瘤的护理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8(1):52-53.

[3]朱晓红,宋文亚.颅内动脉瘤术中再破裂出血的术后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2):38-39.

[4]顾瑾.一次开颅手术夹闭颅内4个动脉瘤的术后护理[J].全科护理,2015,(7):670-671.

[5]吕小玲.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栓塞治疗1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105-106.

介入手术室的管理体会 篇8

关键词:冠脉介入术,手术交接单,流程管理,对比剂肾病,心功能不全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介入性导管诊疗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已成为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介入手术在过去多采用口头交接形式,容易造成信息交接漏项和传递不清,并会因不明具体某项责任,而忽视护理细节,降低护理质量[2]。心脏冠脉介入手术的成功实施,涉及住院病房主管医师和主管护士的术前准备、患者和家属对于介入手术的认识和术前心理及经费的准备,还涉及导管室介入护士器械、 药品的准备、术中介入医生手术术式、治疗策略的决策,同样介入手术后的围术期处理也与各个环节的衔接密切相关。因此,随着冠脉介入手术数量的增多,介入手术流程的信息通畅、反应灵敏对于确保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3,4]。我科自2012年8月自行设计了冠脉介入交接单,并在临床介入手术实施过程中开展应用。本研究探讨冠脉介入交接单的设计与应用对冠脉介入工作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性等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80例患者为2012年8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室行心脏冠脉介入手术住院患者,包括冠状腔内成形支架术(PCI)86例, 冠状动脉造影术(CAG)72例,射频消融术(RFCA)22例。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冠脉介入手术完成种类、基础肾功能状况、心功能水平等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设计与方法

1.2.1冠脉介入交接单根据冠脉介入患者医保条件、费用预备情况、预期手术类型、基础状况等设计冠脉交接单详见表2。

1.2.2观察组患者在病房护士术前评估后,根据冠脉介入手术交接单的项目,逐条核对,填写在表中相应栏目,查对完毕后签名,并携带交接单、病历护送患者到导管室与护士交接。手术过程中,由监护医生记录术中用药、病变部位。及植入支架数目、型号等。手术完毕后,由导管室护士护送患者回病室,并按照冠脉介入手术交接观察项目与病房护士严格进行床边交接。

1.2.3对照组未使用冠脉介入交接单,采用常规冠心病介入手术路径进行交接。

1.3评价指标两组患者术中平均手术时间、平均造影剂使用剂量、术后对比剂肾病及心力衰竭并发率。 手术时间定义为:自患者送离病房开始至冠脉介入术后安返病房时间间隔;造影剂使用剂量为:造影过程中实际使用的造影剂剂量,精确至1mL;对比剂肾病定义为:冠脉介入术后72h肾功能Cr较基线水平上升25%或者上升0.5mg/dL;心力衰竭定义为: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及肺部湿性啰音。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平均手术时间、造影剂剂量相比心脏介入手术(包括PCI、CAG、RFCA)平均手术时间均较短, 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脏介入手术造影剂剂量较对照组均较少(P <0.05)。详见表3。

2.2两组对比剂肾病、心功能不全发生率观察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22.22‰,对照组为66.67‰(χ2= 4.741,P <0.05);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3.33‰,对照组为77.78‰(χ2=4.063,P <0.05)。

3讨论

流程管理(PM)又称业务流程管理或企业流程管理(BPM),是20世纪90年代企业界最早提出并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 组织业务 绩效为目 的的系统 化方法[5]。由于冠脉介入手术多边性及复杂性,其流程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责任主体,只有科学的流程管理方法才能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设计心脏冠脉介入手术交接单对介入手术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和管理,观察平均手术时间、造影剂剂量及对比剂肾病、心功能不全发生率,评判护理交接单在冠脉介入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其应用价值与意义,依据心内科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特点,采取特殊护理流程管理对策,可以保证患者的术中护理安全,并提供优质护理。

本研究对介入交接信息进行充分整合和规范后, 发现介入手术的时间缩短,对比剂使用剂量减少,对比剂肾病发生几率下降,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几率明显下降。这与介入交接单将护理和临床工作人员所需要重点了解的信息进行了整合,病房护理人员在术前可按照表格提示的内容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患者费用的准备、基础护理、血压和心率的管理、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做到准备充分,减少了非手术相关因素对手术时间的影响;手术医师在术前,可一目了然的看到患者所有情况,节约了手术时间,根据基础情况不同,选择更适合患者的病变情况及经济状况治疗方案,促进了医护间更好的协作,促进了医患双方对治疗方案的认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手术风险。黎少珊等[6]研究发现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应用全面流程管理研究, 在研究人群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急诊医生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均有明显的改善。王蓓等[7]认为对护理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即使医院在没有投入增加设备或额外配备人员状况下,仍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提高设备使用率等。

上一篇: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下一篇:教学隐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