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管理

2024-08-24

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管理(精选十篇)

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管理 篇1

国家于1999年~2006进行的农村电网一、二期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历时8年的大规模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大,供电能力、质量和可靠性明显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总体来看,农村电网结构还比较薄弱,还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用电快速增长的需要,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加强农村电力建设与管理水平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中国多数农村电网等级结构混乱,绝缘强度低功率因数低、自动化程度差、管理水平低下[1]。同时,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是巨大,发展前景是广阔。在这其中,农村电力电网的规范建设与有效的管理是重要环节。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农电改造的紧迫性,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1 农村电力电网优化建设探讨

十二五期间,国家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已经全面启动,为提高农村电网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中国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优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简化电压等级层次,提高可靠率

简化电网层次,减少电压等级,优化高压配电网络结构。随着新技术、新产品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如SF6断路器及微机保护等),以及网络布局日趋合理,增强了供电区域之间互为备用能力,减轻了对单个变电所可靠性的依赖,为简化配电网提供了有利条件[2]。结合农村配电网结构,变电所一般按终端变设计,一次接入系统以线路变压器组或“双T”内桥接线为主,单台主变容量选用40 MVA~50 MVA,最终主变规模2~3台,按n-1电网供电安全准则配置。简化电压等级,减少电压层次,减少重复降压。

1.2 完善网架结构

配电网尽量做到开环运行、环网接线,提高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配电网承担着向千家万户供电的任务,由于投资体制等原因,农村压配电网的建设明显落后工业高压电网的发展,完善配电网结构已迫在眉睫。农村配电网一般按辐射网和环网2种形式设计,,应设置若干个分段点,一般以3~4段为宜,每段线路装接的配变容量控制在1 500 kVA~2 000 kVA以内,以满足中压配电网的安全准则。用10 KV架空线路或电缆代替低压干线直接送入负荷中心,使线损、电压降及故障率大幅度降低。既满足了当前的电网需要,又为远期发展留下空间。

1.3 提高绝缘化程度,提高安全系数

提高农村电网线路电缆化、绝缘化率,是农村电网建设与发展的方向。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负荷密度的提高,在架空线路通道受限制情况下,解决供电的途径不能只靠增加导线截面,此时唯一办法是实现线路电缆化。由于电缆化建设投资大、涉及面广,在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情况下,应以农村电网发展规划为指导,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对高负荷密度的市中心区、商业密集区应结合老城改造逐步实行电缆化建设,在老城改造过程中应尽可能敷设好电缆管线,条件不允许的,应留有足够的电缆线路通道[3]。

1.4 减少供电半径,提高功率因数

缩短供电半径,提高功率因数,努力降低低压电网线损率。根据农村电网负荷密度,合理布点、科学配置配变容量,尽可能缩短低压供电半径,确保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400 m(不含接户线)。同时应注重低压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无功补偿宜采用分散设置,分级补偿,做到无功就地平衡。低压无功补偿容量一般按配变容量的5%~10%设计,对特殊用户应根据实际功率因数大小、无功的分布情况,采用线路、配变相结合的补偿办法,使补偿后配变负荷功率因数达0.9~0.95。

1.5 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故障处理时间

积极稳妥推进电压时间型线路馈线自动化建设,尽可能减少配电网故障停电时间。电压时间型线路馈线自动化只需对现有的柱上断路器进行改造,就可以就地完成故障隔离、恢复送电,不依赖通讯和主站系统,其方式投资少、可靠性高、运行方便、见效快,是目前提高农村架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有效途径。

2 农村电力电网管理措施

随着中国在农电体制改革的完成,农电的一体化管理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在农电发展方面的起步还比较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国外农电体制及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中国农村电网的管理水平[3]。主要措施包括:

2.1 建立农村电网的法制化

电力体制改革和农电管理体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电力发展的特点确定的,国家在电力体制改革方面要做到先立法后改革。中国现在的农电立法还不健全,现行的《电力法》虽然对农村和农业用电问题做了一些规定,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建设刚刚起步,尚未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进程,对新形势下发展农电事业的目标要求和发展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有关部门需尽快出台有关农电发展的条例法规,确定农电的法律地位,明确保障农电正常发展的体制、机制、投资、价格、税收、管理等基本法律原则[4]。

2.2 设立专门的农电管理机构

由于农村电力负荷分散,用户的用电水平相对较低,从财务角度看很少有经济可行的农村电气化项目,因此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为设立农村电气化管理的专门机构,用来制订全国农电发展规划,管理、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国的农电工作,研究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农电发展政策,并且在确定各种农电项目的资金使用与分配方面有高度的自主权,进而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2.3 注重农电的节能管理

近年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可再生能源已经发展为种类多样、技术成熟、增长迅速的新兴产业。在解决农电问题上,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势必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中国来讲,要在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政策的前提下,增加电力的消费比重,加大加快大电网向农村开拓延伸、增加供电的速度和进程。同时在一些边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小水电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继续发挥小水电和其它新能源的作用,也可以采用分散化和小型化的方式供电。

3 结语

农村电网、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一件辉煌的工程,它需要我们电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需要各地政府的开明政策与关心支持,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配合,共同完成这项任务。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电力电网现状的分析,结合当前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农村电力电网的优化建设以及管理措施进行了阐述,是对优化农村电力电网建设以及管理措施的实用性探讨。

摘要:通过对中国农村电力电网的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简化电压等级、完善网架结构、提高安全系数、提高功率因数以及自动化水平等措施,并对农村电网的有效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电网,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煜,张震.农村配电规划常见问题[J].农村电气化期刊社.2005(04):19-20.

[2]周培华.农村电网规划的建议[J].农村电气化期刊社.2005(01):14-15.

[3]叶斌.农村电力电网管理问题浅谈[J].华东出版社.2000(07):27-28.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 篇2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电网建设 探讨

一 现在我国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落后。现在农村对于电网的意识还不够明确。因此,相关的电力实施都是由当地的供电部门来进行完成的,地区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往往对责任和义务不太明确,因此就会带来很大的盲区。例如供电部门领导层的思想落后,不会随机应变,这样就会使得农村的发展更加落后,不能够完全进行工作的明确划分。因此,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农村的电网建设就收到了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够发展。

2.现在我国农村电网的改造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都是技术上的。结构的设计和改造都不够合理,因此就会使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中不能够得到技术上的支持,合理的规范没有落实,就会使得成本出现浪费的情况。我们应该尽量去弥补并完善。

3.我国的面积比较大,且复员辽阔,因此有着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这样就会使得那些不发达的偏远地区难以实现电网的发展,环境和地理原因的限制又给电网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导致迟迟不能解决。

4.农村的用电往往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季节性的用电情况就会使得电力的负荷承受力被要求更高。这样就会造成线路的损害。会使得风险变大,并且不利于后期的稳定发展。管理方面也不够好,管理平水不高都是目前比较明显的问题。

5.重视宏观调控,忽视科学管理。由于现在农村大部分的设计和工程建造都要有政府的指挥才能进行。工期也相对来说比较短,所以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就有待考证,会造成因赶工期而忽视质量的现象,但是,电网的工作一旦出现疏漏就会容易引起危险,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6.用户的内线改造不同步于电网的改造。现在很多的农村都会乱接电线,没有安全意识,导致线路老化,对后期的发展非常不利。往往会产生电路的运行不稳定等情况。因此,现在很多的电线都存在不稳定性,要是带动电器,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导线过热,就会引起安全方面的隐患。不仅如此,诸多用户在户内都缺乏保护设施,户内缺乏闸刀开关,有的仅用一只容线盒。现在的用电受威胁比较多,农民的用电意识又不够科学,所以存在很大的难度。

二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

1.进行针对农村的电网结构合理的规划

结合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的配电可以进行封闭式的方式进行。将电网的整体情况落实到一个环形的模式中,这样,在正常的运转中,就能将很多的线路行程树形的敷设,能够将故障通过开关来执行,避免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能够让电源的负荷产生一定的转移,分散符合带来的压力。负荷不会因为个别的线路和设备的损坏和检修而导致停电。其次对于农村电网变电站的建立要秉着“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作为布局基础,合理的设计能够将电网的后期可持续发展稳定,并且能够保证供电的正常和安全。对负荷方面的要求也就相对来说比较高,比较灵活。充分保障用电的安全可靠。

2.降低功率损耗的建议策略

功率的损耗可分为有功功率损耗以及无功功率损耗。我们要有着明确的认知,能够判断功率耗损的情况和类型。变压器的损耗比较小,就能够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适当的整合,完善相关的理论,并且判断在功率损耗上占有很大的比率的情况。要根据电流的密度来判断,并选择最适合农村用电经济的方式,能够改善电力的情况,将资源能够妥善利用,得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模式,尤其自然资源在当地建立小型电站来就近供电,由此避免长距离供电带来的功率损耗。

无功率耗损的情况,往往线路和变压器的消耗是一样的,但是在实际的用户操作中,就会出现缺额。要保证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装置,才能够稳定功率耗损情况。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就能够将各种的耗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采取合适的变压器和供电的模式来进行符合农村经济情况的供电,并且进行就地无功补偿。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地区,可以进行并联电容。这样也能够一定意义上形成补偿。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可以采取这种办法,可以采取发电机来进行补偿,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建立静止无功补偿器来进行补偿。

3.有效的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可靠的供电是建设农村的步伐之一,也是改造农村的重要标志。因此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保证农村用电的安全和稳定,以下笔者提出几点措施:

(1)根据农村放射性电网的情况,在分支上进行开关的安装。能够进行分段,减少故障的发生几率,能够缩小停电时波及的范围,这样可以有利于后期的维护,能够尽快查明故障的原因,不断进行维护,尽量使得停电时间最小化;(2)要将监控情况进一步优化,要时刻掌握供电的情况才能够进行操作和处理,因此,要将时间应选在负荷的地区低谷期,减少停电影响。

4.提高电压质量

由于农村地理环境的限制,往往线路在安装建设中耗损的情况比较严重,就会导致电压的不稳定,往往会出现变压器的故障,影响正常的供电。因此可以进行分析并安装开关来控制。现在的科技不断发展,要将稳压技术利用到农村电网的配置中。将家庭用电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补偿要及时,在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要妥善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完善电力的修复工作。这样就可以将无功耗损补偿提升,完善用户的配电情况,并且能够保证安全用电,提高用户的电压。

5.电网保护的改建措施

电子技术以及单片机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得到巨大的推动,因此,要让信息模式的保护成为一种有效的措施,对其输电线路应配置自动重合闸。对35kV的电网应对其配置故障录波装置,10kV线路应采用二段式相间电流保护。

6.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正确思想

领导和政府部门相关的管理人员要首先开放思想,对电网事业有着明确的认知,才能够进一步建设农村电网,发展农村供电配电系统。要将各种会议进行经验整合,不断分析和讨论农村电网的建设重要性,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给广大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积极获取当地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创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 结语: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改善农村的发展情况对促进我国整体国情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从实践入手,从电网建设开始将农村的规划进一步落实,缩短城乡差距,让农村能够发展改革,成为带动我国进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卢继平,叶全强,唐朝,徐琳.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

[2]吴文庸,汪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与生活,2010(23)

[3]许云.新农村电网建设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08(5)

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管理 篇3

1.1 缺乏对农网的整体规划, 造成农网结构不合理。

由于资金不足, 无法统一规划建设。当负荷增长时, 往往就近拉一条线, 临时应付;对于过载线路或台区, 简单化地加大导线截面或增大配电变压器容量, 造成网络结构混乱, 资金使用不合理, 给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隐患。

1.2 10kV过载线路多, 供电半径长

1.3 现有农村配电网为辐射型供电接线模式, 基本未能满足“N-1”原则。随着各镇负荷密度越来越高, 用电负荷将猛增, 使原有线路的供电压力增大, 降低了线路供电可靠性。

1.4 农网低压网络薄弱, 普遍存在装备陈旧, 线路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小, 绝缘水平低, 无功补偿严重不足, 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等问题。

2 加强农网规划建设的措施

对农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采取全面部署、抓住重点、分步实施的办法, 坚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 以安全稳定为基础, 重点降低线损和提供优质电能。从改造现有电网入手, 新建与改造相结合, 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努力建成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村配电网。

2.1 重视农网改造质量

2.1.1 合理安排建设与改造项目。

首先依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 建立配电网工程项目库, 筛选出初选项目, 进行经济评估, 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然后对项目进行评审论证, 全面考虑项目的经济价值、安全生产等因素, 最终确定农网改造项目。由于“规划在先, 技术把关在后”, 我们所确定的项目都符合地区经济发展要求, 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使农网改造项目顺利地进行。项目的确定必须注意:一是不能偏离减轻农民负担的大方向;二是不能脱离地方经济发展的轨道;三是要充分考虑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2.1.2 创建优质农网工程。

我们在农网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四制” (项目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 的实施,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落实, 措施到位。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共同努力,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正确处理好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的关系。在工程施工中,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 加强对施工人员, 特别是对临时用工的教育与培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和规定,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控制与监护, 杜绝违章施工, 保证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 保证了农网改造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农电公司建设完成的农网工程项目全部通过验收, 投运几年来情况良好。

2.2 科学规划农网, 提升改造水平

农村配电网规划相关内容应纳入当地发展规划, 应与城镇的规划紧密配合、协调并同步实施, 以适应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2.2.1 加强10kV配电网规划

2.2.1.1 将10kV农网线路的建设和改造纳入配电网发展规划。在规划设计和总体布局上, 按照“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 形成10k V线路“手拉手”的总体布局, 调整原有不合理的网络结构, 消除1条10k V线路向4~5个村供电、长达10km的状况。

2.2.1.2 将新规划建设及改造的10k V线路尽可能建设在规划走廊内, 位于公路旁, 以利于运行和日常维护检修。线路走廊应根据电网规划提前报送镇政府, 与镇政府协调将线路走廊预留、控制好。特别是配合当地整体发展规划, 及时做好10k V线路规划建设, 确保投资用电。

2.2.1.3 尽量明确10k V农网的供电范围。一般不交错重叠, 应可以随新增加的变电所及负荷增长进行合理调整, 还应有一定裕度, 以满足用电负荷增长和转移的需要。重要用户至少应具有两个及以上不同的电源供电。

2.2.2 制订合理的配电台区

根据农村用户居住位置、供电户数、地形等综合因素, 不以行政区域为依据, 针对农村用户分散、负荷不集中、电力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供电半径大、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多、安全隐患多的情况, 依据《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 在规化设计中重点改善农村网络布局和结构, 新建和改造结合, 以供电安全、合理、可靠为前提, 力争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2.2.2.1 合理确定变压器的位置。

应根据现有负荷及发展规划, 尽量将变压器放置在负荷中心, 在允许的供电半径范围内, 配电变压器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进行布点, 变压器的位置选择在地势较高、线路进出方便、公众不易聚居的地方, 以及便于维护检修。

2.2.2.2 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

变压器容量按5~10年农村电力发展计划选定, 在设计上有可扩展性, 方便日后增加出线。逐步淘汰高能耗配电变压器, 选用S11等节能环保型变压器, 并按用户用电容量对配电变压器容量和低压出线进行校验, 合理调整配电变压器负荷, 避免“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等现象。

2.2.2.3 低压配电网力求接线简单、安全可靠。

对0.4kV的低压电网以架空线为主, 实行分区分片供电, 以配电变压器为中心, 低压配电网一般不跨区供电, 避免迂回供电、卡脖子线路;同时要少占农田, 线路要尽量短, 转角、跨越尽量少, 便于施工、运行维护。

2.2.3 降损节能, 改善电能质量

2.2.3.1 加装补偿装置, 实现无功优化。

在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方面, 根据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 在农网改造中确定无功优化方案。以台区为单位, 从电网的末端入手, 优先补偿低压电动机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负荷, 采用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加强对无功补偿装置管理, 推广自动投切装置。使变压器10kV侧的功率因数达到0.95, 100kVA及以上用户的功率因数达到0.90, 一般农业用户的功率因数要求达到0.85。

2.2.3.2 更新和改造高能耗的电气设备。

对高能耗配电变压器的改造, 原则上以更新为主, 将现有高损耗变压器更换为低损耗型, 采用带有载调压的变压器。加强农网电压水平的监测工作, 在10k V线路末端用户的变压器二次侧、低压线路末端的计量点选定电压监测点, 安装电压监测表, 对电压合格率的情况应每月进行1次技术分析, 并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改进措施。

2.2.4 加强农村电网的防雷保护

鉴于农村电网片大面广, 设备数量多, 遭受雷击损坏设备的事故频发, 农电公司高度重视在农网建设和改造中对过电压保护问题, 重点做好防雷保护工作。严格做到“台台设备有保护, 条条线路有重合”的基本要求。

2.2.4.1 使配电线路保持正常的绝缘水平, 防止直接雷击事故。

消灭绝缘弱点, 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架空线路上的各种电气设备, 如柱上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及电缆终端等亦应加避雷器保护, 以提高其耐雷水平。

2.2.4.2 将配电变压器作为配电网的防雷重点, 在其高、低压两侧都安装避雷器。

优先选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安装位置尽量靠近变压器, 以提高保护效果;其接地线应与配电变压器的金属外壳、低压中性点“三位一体”共同接地, 接地电阻值、防雷引线的截面积、引线连接头、接地体的埋设都要符合规程要求, 低压线路要求做好重复接地。

2.2.5 做好电能计量与负荷监控

加强户表工程, 完善计量管理。对农村低压户要实行居民一户一表制, 必须要加大用户电能表等计量器具的更换投入, 合理选择计量表计, 采用新型的电能计量装置, 其不仅自身功耗少, 又具有防窃、短接、反接的指示报警。进一步提高计量的准确性, 确保做到统一管理。对低压用户电能表推荐采用集装表箱的低压改造方案。实时负荷监测是电网综合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对电网实时负荷的监测, 电力公司已完成对315kVA以上大用户实现远程监控, 并计划对100kVA以上专用户都安装远程负荷监测装置。

3 加强与政府沟通, 共同管理好农村电网

农网改造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的点多、面广, 需要得到当地政府、村委会、群众的支持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多年以来, 当地政府和村委会领导对农网改造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和帮助, 解决了许多困难问题, 为农网改造提供了方便。在农网规划建设与改造工作中应积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3.1 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我们把农网规划列入地方整体经济发展规划, 请地方政府和建设部门出谋献策, 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使当地镇政府把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并由分管副镇长负责协调, 农电公司与建设规划相关部门一起, 积极听取地方对电网规划建设的建议。

3.2 与村委会及群众的关系

当上报项目正式立项、落实后, 应立即对每一个项目所涉及的线路走廊情况尽早与镇建设部门联系, 提前做好线路走廊的预留和保护。积极开展声势浩大农网改造的宣传工作, 层层发动, 为农网改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争取村委会和群众的支持, 并做好农民的青苗赔偿工作, 避免拖延工程的工期, 以提高项目完成率。

3.3 与城网的关系

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 农村配电网规划应与城网规划相互配合、协调。根据各镇各阶段负荷预测和电力平衡状况, 及时向上级提出电源点布局及供电需求, 以保证城网与农网之间的合理衔接, 进一步提高网络供电可靠性。

4 农网规划建设展望

农网改造中, 特别要注重农网的规划, 认真思考如何管理好、运营好、规划好农网,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网改造成果, 逐步完善农网的建设。

农网发展规划要与城镇规划相一致, 农网规划建设与改造既要考虑超前性, 又要符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例如:要求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与负荷发展相匹配, 能满足供电区域内各类用户负荷增长的需要;合理确定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和点线配置方案, 使配电网结构优化合理;解决部分线路供电半径过长、损耗大、负荷率过高的问题, 加快对陈旧、落后设备的改造;农村配电网的主干线应形成环形网络, 以便在计划检修或事故情况下能够转供部分负荷, 缩小停电范围, 等等。

进一步完善农网网架结构, 加强变电所之间的互供能力, 实现环网供电, 对上级电网提供有效的支持, 提高农村配电网的转移负荷能力, 提高供电可靠性, 将农村电网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 把德江县农网建成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运行灵活、管理科学的现代化农村配电网, 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农村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对于整个电网来说至关重要。近几年, 为了改造农村电网, 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德江县电力公司大力开展农网规划与建设工作, 加大了农网资金的投入, 农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分析了农村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农网规划与建设的措施与办法, 并探讨了其管理方法。

关键词:农村电网,规划,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管理 篇4

2016-02,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提出要积极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需求,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创新机制、加强管理”的原则,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与城市电网相比,农村电网工程的特殊性在于:年度投资大,单项工程规模小,点多面广,施工地点分散,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偏低。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新阶段管理需求,因此,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是建设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重要任务。

农村电网线损管理措施的探讨 篇5

【关键词】农村电网;损耗;管理措施

1.农村线损主要存在的原因

1.1农村的供电线路还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

一方面农村电网线路较长,又迂回曲折,供电半径多数超出合理范围;另一方面,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的很快,乡镇企业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企业增加,随之用电量增加,使变压器超出负荷,并凸显了其配置不合理的问题,配变不在负荷中心,供电线路过长,从而导致线损加重。

1.2农村基层电工综合素质较差

有一部分技术水平较低,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工作责任感,认为干多干少是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工作不认真,更有甚者,与居心不良的用户勾结,给供电企业造成损失。

1.3窃电现象比较严重

农村的用电户比较分散,面广、点多,线长,管理起来难度比较大。这就给了一部分不良用户窃电带来可乘之机,窃电现象时有发生,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先进。

2.技术措施方面

2.1提高低压电网建设标准

农网低压供电半径的一般要求不大于500m,10kV供电线路一般不超过15km。低压电网设计要合理,无迂回、不超长,选择导线既要考虑安全性,又要考虑经济性,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大截面导线,以减少线损。

2.2调整三相负荷平衡

通过平衡三相负荷,减小中性线的不平衡电流,能够降低线损。按照我局管理要求,供电所要定期对三相负荷进行测试,每季度至少测试一次,在负荷高峰及负荷变化较大特殊季节要增加测试次数,根据测试结果合理调整负荷的分配,同时要制定负荷分配接线图,新装用户的接入都要按照负荷分配图的要求进行接线。

2.3加强无功管理

无功补偿是日常运行中最常用、最有效的降损节能技术措施,无功分散补偿更能实现无功的就地平衡。实行无功就地补偿,不但可以改善电压质量,而且可以减少线路无功传输,减少线路电能损耗,因此,应重视无功管理工作,积极推广三相动力用户电容就地补偿方法,以此提高用戶的电压质量并减少电能损耗。‘这对降低供电线损,提高配网供电能力,改善电压质量都有重大意义,所以,在配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应大力推广无功补偿技术。

无功补偿应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在负荷的有功功率不变的条件下,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减少负荷的无功功率在线路和变压器的流通,达到减少无功功率在线路和变压器中引起的有功损耗,降低线损。提高线路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的输送不仅对提高配电网电能质量,而且对降低线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的途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采取人工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采用人工无功补偿,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力网的线损,改善电压质量,提高配变供电能力和用电设备的出力。在低压配电网中通常采用并联电容器的方法来实现无功补偿,这样就能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提高自然功率因数。提高电气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主要包括:通过合理选择供、用电设备的容量和型号;推广使用节电新产品和新技术;及时停用空载设备来减少电力网中各个部分所需的无功功率,特别是减少负载的无功消耗。

2.4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是指它在运行中,所带的负荷通过调整后达到合理或基本合理值,此时,变压器的电功率损耗达到最低值,效率达到最高值。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适应农电网络季节性强,负载波动大的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配变的安装地点进行调整,根据负荷情况合理调配配变和无功补偿设备的大小和数量,解决配变过载和“大马拉小车”的不合理现象,降低实际损耗,提高配网的供电能力。

2.5电网升压

电网升压后可降低电网的电能损耗。虽然线路的导线和变压器绕组中的功率损耗与电压的平方成反比,但是变压器铁芯的功率损耗却与电压平方成正比,因配电变压器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损耗占电网总损耗很大的部分。因此,应根据负荷的变化对母线电压进行适时调整,降低电网的电能损耗。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和采用节能型配变更换高能耗配变是一项切实可行的节能技术措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3.管理措施方面

3.1加大反窃电工作的力度

反窃电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此项工作管理好坏直接影响该线路或线损值。目前,社会上窃电方法很多,如:欠压法窃电、欠流法窃电、移相法、扩差法、无表法窃电等。因此,我们应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反窃电工作的最佳形式和有效途径。

3.2加强农电人员专业培训,加大指导和督促力度

加强农电人员线损管理培训工作,全面掌握线损管理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并能从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方面入手,提出有效的降损措施。加强各方面交流和学习,拓宽线损工作思路。同时开展供电所总结交流以及线损管理竞赛活动,形成“比、学、敢、超”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线损管理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用实际行动积极开创线损管理新局面。

3.3合理布局农村配电网络

根据负荷增长的需要,增加变电所的布点,缩短供电半径,有效解决高损线路供电距离长、导线细、损耗大的问题。供电所要及时掌握营业区内负荷分布,要按季节或定期进行负荷实测,以及时调整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减少电能损耗。合理布局配电网络,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安装位置,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可按负荷的季节特点适时调整变压器容量,使变压器容载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变压器的铜、铁损。强化无功管理,堵漏降损。要坚持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对于10kV及以上的农村综合变动力客户要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以全面提高电压质量,降低线路损耗。

3.4积极开展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手段,线损理论计算的结果就是线损管理工作的理想目标,它既是编制和下达线损指标的依据,又是考核线损管理水平的重要参照。降损节能始终是经济运行的工作主线,因此,线损理论计算是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手段,有关部门必须时刻注意加强这方面工作。

3.5加强电网经济运行管理

根据负荷特点及时、合理调整运行方式,在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运行对电网的要求,认真做好变压器经济运行分析;做好计划检修管理,减少临时停电检修,减少非正常运行方式时间,进一步降低网络损耗。同时及时关注检修进展情况,做好流程管理,在停役设备检修工作结束后尽快恢复送电,以减少电网非正常运行方式下的时间,降低电网网损。加强负荷潮流控制,提高线路、变压器经济运行水平。

4.结语

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管理 篇6

在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配电施工中, 应制定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案, 实现整个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 进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在确保工程高质量管理的基础上, 为农村整体电网改造提供重要的保障, 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农村电网改造施工管理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电力供应质量, 针对农村电网存在的实际问题, 必须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 而为了保证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 对于配电工程施工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2.1 确保农村电网安全运行

我国农村电网使用时间较长, 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电网的设备陈旧老化、网架结构不合理等, 其供电可靠性降低, 容易发生故障, 引起断电等, 给广大农村居民的正常运行带来不良影响。因此, 工程施工的管理至关重要。

2.2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现阶段, 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很多地区的农村逐渐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阶段。但是, 由于农村电网在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 导致工作异常、效率低下等。鉴于此, 需加强农村电网改造, 提升其质量, 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3 配电网结构合理性

配电网结构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通常会导致配电网改造整体效率的下降;还有使用配电网改造所需的材料与实际需求不相符, 配电网改造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等。现代化改良的配电网结构如图1所示。

3 农村电网改造配电工程的施工管理

3.1 做好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

在农村电网改造过程中, 配电工程的准备阶段属于初始环节, 对后续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此阶段需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图纸会审。在配电工程的准备阶段, 施工管理人员需重视并加强图纸会审, 比如图纸是否与相关标准和规范相符、是否与当地整体规划保持一致;方案是否最优化、设计的经济性和便利性的高低等, 为后续施工打下基础。

(2) 注重线路选择。在农村电网的改造过程中, 需组织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等加强分析, 确定配电线路的路径, 选择最佳的路线, 充分考虑供电半径, 同时兼顾后期的设备维护问题, 确保其工作的便捷开展。

(3) 做好技术交底。由于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 故而在设计的施工图纸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在配电工程的准备阶段中, 要加大对技术交底工作的重视度, 其中包括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技术交底, 从而为后续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3.2 施工质量的管控

3.2.1 施工人员技能管控

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决定着施工质量的细节, 专业技能不过关, 单靠施工管理, 施工质量不能保障。因此, 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 除了检查特种工作上岗证外, 要观察其作业操作水平。调控普工与技工人数比例, 各司其职, 确保工作效率。

3.2.2 严格审查施工计划

审查施工计划, 考察其理论严密性, 具体到施工的每个细节。查看意外防护措施, 是否能有效应对突发情况;检查图纸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避免施工中缺乏标准, 造成分歧。施工计划审查过后, 资料下发到各模块负责人手中, 了解施工过程, 便于各模块间协调统一。

3.2.3 物资后勤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决定产品质量, 要严把材料的采购关。原料采购应满足以下标准:①原料要具有国家认可的合格证书, 符合施工计划中的各项指标要求;②水泥、砂石、钢材等需要取样, 进行质量二次鉴定, 符合要求方可审批采购。水泥的检验标准要符合GB-5023-32005中的规定;③成立质量监督小组, 在施工现场对材料取样, 鉴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④工程分包商自购的材料要符合国家标准, 将产品合格证书、检验报告等交付给质量监督小组;⑤严禁不合格品的使用, 一经发现, 销毁重建。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材料采购问题的行为严厉处罚, 通报批评。

3.3 安全施工管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 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只有确保施工安全, 才能促使配电工程安全、高效地进行。因此, 在配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施工管理人员需注重安全管理。①建立相关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 借鉴以往施工经验, 制定相关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 并且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 加强安全施工监督;②加强安全教育。在施工现场, 设置相关的条幅、宣传语等,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日常施工中做好自我保护措施, 比如穿戴安全帽等;定期开展安全讲座, 强调安全施工的重要性等。

3.4 加强施工阶段的管理

施工阶段是影响农村电网改造中配电工程的重要阶段。因此,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管理人员需重视并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提高农村电网改造质量。

3.4.1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1) 电杆支架的牢固性至关重要, 通常需要严格控制其入土深度, 偏差一般处于±50~100mm范围内。对于土质过于松软的土地, 要考虑填充基石。基坑内填土每填500mm需进行夯实, 填土完成后搭建防沉土台, 培土要高出地面30cm。直线杆之间沿线方向位移偏差控制在3%之内, 横向线路位置偏差控制在50mm之内。分支横杆、转角杆的横小匝线路偏移都应在50mm之内。拉线的理藏的深度和牵引方向要加以管控, 拉线棒漏出地面的部分为50cm, 拉线与地面所成角度偏差需控制在3%之内。农村道路狭窄, 考虑到对通车的影响, 跨越道路的拉线应高于道路5m。绝缘子的安装要考虑到减少意外事故中的伤害, 避免拉线断裂后绝缘子砸到人。断拉线时, 绝缘子距地面至少2.5m。

(2) 架设导线前, 需要先进行检查, 确保线体不存在断头、扭曲、磨损、断股等现象。若发现问题, 应严格按照规程修补, 不可大意。不同规格型号的导线不可跨档距修补, 导线截面在352mm以下的导线采用编接法, 导线截面在502mm以上的采用接续管连接法。一根导线只能有一根接头, 接头位置与固定位置处间距需大于0.5m。

(3) 杆上变压器不能受侧向滑动的力, 变台水平倾斜小于台架根开的1%, 变台距地面高度要在3m以上。检查变压器油位、接线以及接线电阻是否符合要求。确保跌落式熔断器基座连接牢固, 熔丝管轴线与垂线夹角应为15~30°之间。各个熔断器间距离大于50cm。负荷开关、断路器的水平倾斜小于托架长度的1%。隔离开关的安装要防止电弧的产生, 分闸后应至少留有200mm的空气间隙。避雷器的安装要高低一致、排列整齐, 间距应大于350mm。

3.4.2 做好施工安装和调试管理

在配电工程的实际施工中, 要求在保证电网工程有效性的同时, 还要实现配电工程设计的完整实现。埋设电杆时, 必须按照设计标准进行, 埋设深度通常不小于设计规定值, 也不能超过相应标准范围。而对于位移的控制, 要求直线杆顺线路方向的位移控制在设计挡距的3%以内, 而横线路方向的位移则要求在50mm以内, 转角杆、分支干的横位移也需控制在50mm以内。此外, 应控制横担安装, 使其端部上下歪斜程度和左右扭斜程度控制在20mm之内。

3.5 文明施工

每一个施工人员都代表着施工团队的形象, 文明施工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村民的影响, 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不损坏村民财物。在与村民的交往中要包容体谅, 互利互助, 让村民了解到施工队是为当地百姓谋福利的。积极开展娱乐活动, 缓解施工人员压力, 让施工人员健康快乐地投入到工作中。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避免滥砍滥伐, 不乱扔垃圾, 做到生态文明。总之, 电网施工存在较高安全风险, 农村生活条件差, 施工时间长。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不得不采取严格的管理手段, 施工人员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要适量的组织施工人员开展一些娱乐活动, 既是人性化的关怀, 又能保证施工人员工作状态, 提高施工质量。

4 结语

农村电网的改造既保证了农村电网的安全运行, 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为提高农村电网改造质量, 必须重视并加强配电工程的施工管理, 做好图纸会审、线路选择、技术交底, 以及对施工材料、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安全的管理,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设施条件, 从而服务广大的农村居民生活发展。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许多农村对于电网的发展更加重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 还影响到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本文重点针对农村电网的改造, 探讨了其配电工程的施工管理策略, 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电网,配电工程,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北龙.刍议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管理要素[J].通讯世界, 2014 (24) :120~121.

[2]唐启恩.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 2014 (A19) :160.

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管理 篇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农村对于电能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而以往建设的电网在容量和规模上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所以目前农网改造和新农网的建设逐渐提上议程,为了更好的建设农村电网,有必要借鉴较为成熟的城市电网建设经验,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就通过对以往城市电网的建设经验进行分析,探讨农村电网建设过程中需求注意的问题。

在以前,由于城市建设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城市电网建设的中心放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安全性能可靠和供电质量高等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农村,工、农、牧、渔等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电能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满足新的电能需求,有必要对现有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和新农网建设。

1 目前农村电网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电网的用户特征,农网中主要是由中压和低压电网构成,目前在农网中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的发展进程。

1.1 中压电网中存在的问题

(1)区域内变电站数量少,且容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供电半径大,输电线路较长,且需要求较多的低压配电变压器,在负载增加的同时,也造成线路损耗的增大,这些问题都是直接造成了目前农网输电质量低的原因。

(2)农网中输电线路的线径较小,随着负荷的增长,传输能力跟不上需求,导致线路承载负荷过大,容易出现问题,且由于以往电网规划中未对线路故障情况下的备用线路进行设计,当由于故障停电时无法及时恢复供电,降低了农网的供电可靠性,在以往没有重要负荷时虽然不会造成较大损失,但是随着农村各方面的发展,重要负荷也逐渐增多,对于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农网中有些配电线路所使用的配电变压器容量不适,部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能需求,长期过负荷,建设了设备使用寿命;部分由于容量过大,不能合理的物尽其用,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且损耗也很大。有必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

(4)电网拓扑结构简单,为辐射型,当某条线路停电检修或发生故障停电时,所供电的区域需要停电,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5)农网的配电网络接线方式复杂,在调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

1.2 低压电网中存在问题

(1)低压配电网络中配电变压器较少,用电用户多,在用电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容量就显不足,且变压器区域分配不合理,配电网络半径过大,在维护工作中存在难度。

(2)低压线路存在时间较长,在建设时由于输送电流较小,线径较小,随着负荷的增加,输电电流也逐渐增大,较小的线径在大电流情况下,发热严重,经常发生线路烧毁事故,且线路损耗也逐渐提升,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2 对新农网建设规划的要求

通过对城市电网建设规划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在目前新农网的建设规划,与城网建设规划已经基本相似,区别主要在于容量和供电类型。下面我们对新农村电网的规划进行分析,了解其在规划建设中需求注意的要求及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2.1 规划区域和规划内容

在农村电网规划工作中,侧重点主要是在中压电网和配电网的规划。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电网的规划可以参照一般城市电网规划的办法。由于很多工厂逐渐建设在农村地区,对于电压等级有着一定的要求,在农村电网中,单单的110kV电网不能很好的满足应用需求,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在规划过程中,配电网规划主要是侧重于220kV和110kV配电网。在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根据人口聚集规模和用电需求进行区域规划,通过统筹规划,使得电网的配置合理,农村电网的规划工作,由于不同的村子存在不同的情况,在规划过程中,只有很好的结合村子实际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考虑。

2.2 电网规划中的负荷预测

在农网规划过程中,负荷预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负荷预测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电网建成投运后是否能够稳定可靠,直接影响该区域未来的发展。下面我们着重对负荷预测进行分析:

(1)在负荷预测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以往不同阶段的历史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在收入水平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生活电气化,相应的对于电能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电力需求会和农民人均收入等个体指标有很高的关联度,这个关系对于负荷预测的可靠性有一定的作用。

(2)在负荷预测时,可以借鉴相似的区域农网建设规划过程中的负荷预测方法,结合相应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到较为可靠的预测结果。

(3)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有着一定的区别,近些年来,在农村,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在某些方面,对于电能的依赖性降低,在对负荷进行预测时,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避免重复估算,对于农村一些区别于城市的用电项目也要加以分析,比如灌溉用电、畜牧饮水用电等。

2.3 农网规划中遵循的原则

为了使得农网规划更加贴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在规划过程中,需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农网规划要与上一级电网相结合,将镇、街等供电范围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规划时要与当地的发展规划部门密切配合,避免重复建设,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对需要用到的供配电设施进行统一的选型,保证建成后维护的便利性。

(2)农网的电网结构要尽量简单、规范,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主干网络要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扩展性,保证满足未来的电网改造扩建需求。通过这些手段,能够保证区域农网更好的适于整个电网的统一规划发展。

(3)在农村新电网的规划建设和旧网改造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多应用最新的技术、设备、材料和工艺。通过对以往成功案例的学习借鉴,逐步将农网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最大限度的保证农网运行的安全可靠,在电网中应用到的电气产品,为了降低维护费用,尽量使用免检、节能、可靠的产品。

(4)对于农网中重要的区域,比如村镇企业、工厂等,其配电变压器10kV高压侧可以实行线路的环网化与绝缘化,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因为突然停电造成的损失,对于其它区域,则可以根据其重要性进行环网化建设,这样能够提高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

(5)为了提高主干线路的利用率,降低线路损耗和重复建设,在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发展10kV公共线路,在公共线路上,尽量集中单个负荷较小,且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低的用电负荷,而对于那些重要的,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用电用户则可以专线专供,架设特殊的配电线路。比如双回路供电,一路供电,一路备用,并装设备自投装置。

2.4 设备选型

由于农村电网既要面对普通的用电用户,又要面对要求较高的村镇企业等重要负荷,所以在规划中要提高其自身的适应性。对于主干网络,其导线的选择要根据未来的远期规划,结合可能的电流增长进行选择,在投运后,其运行模式应该为经济电流运行模式,当线路发生事故或检修时,主干线路的电流要控制在导线发热的安全电流内,对于中低压的配电线路,所选用的导线,其规格要尽量统一,对于架空线路,可以大量使用裸导线。当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选用架空绝缘导线。比如需要穿过树林时、与建筑物距离过近时、或不能很好的保证安全距离时。在选用导线时,要先考虑运行需要,然后考虑经济性。

3 新农网建设规划中需求注意的问题

农网建设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进步的表现,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工作,电网改造工作的进行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得城市化进程得以快速发展,我们要认识到目前在农村电网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电网与城市电网相比,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为了更好的完成农网规划建设,我们提出下面几条建议:

(1)为了提高未来的电网扩容能力,有必要在农村电网中增加220kV及110kV变电站的数量,这样在基础上就为下级电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由于农村电网中10kV以下的负荷较多,为了避免变电容量的重复建设,较少变压层次的数量,在变电站中可以多装设10kV开关柜,对于用户专变和降压变,可以通过10kV专线直接供电。

(3)低压输电距离是影响线路损耗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规划过程中有必要对10kV线路的送电距离进行控制,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

4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借鉴以往城市电网建设规划的经验,我们对于目前农村电网广泛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电网建设过程中需求注意的问题及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随着我国对于农村建设工作的逐步重视,以往的电网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只有不断的提高农村电网的供电质量,才能保证农村建设能够及时跟上我国整体发展的态势。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家用电器的增多对于电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农村电网在容量和规模上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在本文里,我们就通过借鉴城市电网的建设经验对农村电网的建设规划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电网,建设规划,城市电网

参考文献

[1]唐新发.农网建设规划设计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解决对策[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2012(7).

[2]王美燕,于刚.从城市电网建设经验看农村电网建设规划[J].中国科技博览,2011(4).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 篇8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积极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需求, 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突出重点、共享均等, 电能替代、绿色低碳, 创新机制、加强管理的原则, 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加快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进程, 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

(二) 主要目标。到2020年, 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 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 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 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 k VA, 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现代农村电网, 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东部地区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 中西部地区城乡供电服务差距大幅缩小, 贫困及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电网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县级供电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重点任务

(一) 加快新型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和农业生产供电设施改造升级。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扶贫搬迁等, 积极适应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型产业发展以及农民消费升级的用电需求, 科学确定改造标准, 推进新型小城镇和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等工作, 完善农业生产供电设施, 加快推进机井通电, 到2017年底, 完成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 实现平原地区机井用电全覆盖。

(二) 稳步推进农村电网投资多元化。在做好电力普遍服务的前提下, 结合售电侧改革拓宽融资渠道, 探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 等模式, 运用商业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在西部偏远地区, 鼓励相关企业因地制宜建设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局域电网。

(三) 开展西藏、新疆以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农村电网建设攻坚。继续落实各项优先支持政策, 集中力量加快孤网县城的联网进程, 符合条件的地区电网延伸到乡到村, 到2020年实现孤网县城联网或建成可再生能源局域电网。农牧区基本实现用电全覆盖, 电力在当地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显著提升, 促进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

(四) 加快西部及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重点推进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革命老区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解决电压不达标、架构不合理、不通动力电等问题, 提升电力普遍服务水平。结合新能源扶贫工程和微电网建设, 提高农村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的能力, 到2020年贫困地区供电服务水平接近本省 (区、市) 农村平均水平。继续实施农场、林场林区、小水电供区电网改造升级。

(五) 推进东中部地区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进程。东中部地区以及有条件的西部地区, 在完善农村电网架构、缩短供电服务半径、提高户均配变容量的基础上, 逐步提高农村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进一步优化电力供给结构, 缩小城乡供电服务差距, 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 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提供更好的电力保障。

三、政策措施

(一) 多渠道筹集资金。“十三五”期间, 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并通过项目法人自有资金、地方财政投入或专项建设基金等多种方式筹措项目资本金;东部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主要通过项目法人自有资金或专项建设基金解决项目资本金。电网企业要加大对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的资金投入。地方政府要按规定统筹使用相关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 承担相应的建设成本, 支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二) 加强还贷资金管理。继续执行每千瓦时售电量收取2分钱的还贷资金政策, 专项用于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贷款的还本付息。有关部门要强化还贷资金管理, 规范资金的征收使用, 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三)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县级电网企业通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到2020年全部取消“代管体制”。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县级电网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

智能化农村电网的建设 篇9

城乡一体化下的农村地区具有县城城市化、 农村集镇化、经济发展普遍较快、负荷相对集中、客户用电需求多样化等特点。 但是, 智能电网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科技发展的水平, 尤其是在供电模式优化、用电模式互动化、自动化模式实用化、信息化模式规范化、各类分散式电源的接入以及线路损耗等方面表现抢眼。 因此, 开展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 应以发展农村电网网架、提高农村电网设备水平、 开展具有农村电网特色的智能化技术研究这3方面内容为主。

2 智能化农村电网的建设体系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体系可以划分为5 个层级、6 种模块。 5 个层级分别为农村电网实体层、数据采集层、通信支撑层、分析管理与控制层和信息管理层。 6 种模块分别为供电模式模块、智能变配电单元模块、农村电网自动化模块、智能用电与互动化模块、农电信息化模块和综合节能模块。

3 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路线

3.1 优化农村电网供电模式

智能化农村电网的基础是建立网络坚强、架构可靠、设备安全的电网。 从规划设计方面研究出的典型农村电网供电模式已成为智能化农村电网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考虑到不同供电需求地区的实际情况, 将农村供电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涵盖电网结构、 网络布局、装备配置等方面, 进一步协调不同电压等级电网建设规划, 规范农村电网的建设标准。

3.2 推动智能变配电单元建设, 构建关键智能节点

3.2.1 变电站智能化

智能化农村电网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特征是:变电一次设备智能化, 变电二次设备网络化, 利用国家IEC 61850 标准的统一通信平台, 实现功能的集成化、结构紧凑化、信息数字化等特点, 通过各类信息综合分析和自动协同控制来选择设备。 智能化变电站的智能化基础是变配电设备在线监测、 常规站改造升级为智能化变电站及新建智能化变电站等。

3.2.2 配电台区智能化

低压配电台区是农村电网向用户提供电能的主要节点, 其数字化监测和智能化控制是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 农村电网配电台区普遍存在测控手段缺失、 二次设备分散、 电能质量监测和治理手段少等问题。 因此, 有必要通过农村电网配变智能监控终端、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 利用技术手段来实现配电台区数字化远程监测和智能化控制。

3.3 加强农村电网自动化运行控制

3.3.1 县级调度自动化

县级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系统管理等都要以县级调度自动化为根据, 其作用十分重要。 在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中集成高级模块分析功能, 推进调度各模块业务的智能化和科学化, 是全面提高县级电网运行安全、经营优良、服务优质的基础。

3.3.2 配电自动化建设

我国目前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方式主要为集成型、简易型、标准型、智能型、实用型等。 县城、乡镇、开发区等地区具有负荷比较集中、 网络可靠性和运行维护水平要求较高等特点。 而农村地区行政范围较大, 农村电网受运行条件、资金、环境等经济和技术等限制, 使得其不可能复制照搬城区配网的建设模式。 因此, 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电网的不同发展阶段, 科学选择适当的建设方式。

3.4 建立农村智能用电服务

3.4.1 农村电网高级测量及采集终端

高级测量体系包括管理和分析系统、通信网络、用电及采集终端等几部分, 是实现供需双方信息交互的基础, 其建设内容有3 点:

(1) 探索农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方式, 科学、准确地掌握农村用户信息, 实现供用电的安全可靠、在线监测; 将集中抄表模式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接口兼容和信息处理完善; 采用适合农村电网技术经济性的智能型电能计量装置, 实现用户信息综合采集、设备远程监控和多种信息交换方式的兼容。

(2) 拓展用电信息多种采集、 用电安全管控全面覆盖;探索适合农村电网大范围特点的低成本、高可靠混合信息交换技术, 并将其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研究电能计量装置的远程升级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等先进的计量新技术并应用到农网。

(3) 实现高级测量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融合、 接口技术, 完成用电综合信息数据的完美对接。

3.4.2 需求侧响应和互动用电模式

用户需求侧响应和用电互动主要强调电力企业与客户双方的互动性, 重视电力客户的主观能动性, 以增加需求侧在市场中的作用, 通过改变用电客户的用电行为和优化用电方式来提升末端用电效率, 提高电力设备经济运行效率, 为提高供电服务水平打好基础。

首先, 应根据不同类型农村电网电力客户消费习惯和用电需求, 提出激发客户主观能动性的互动体制, 实现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侧响应和互动模式, 完善适合于大客户的互动用电机制, 实现电力企业和客户双方用电信息的主动互动, 初步实现大型电力客户用电行为的全过程动态响应。 其次, 通过需求侧响应机制的控制技术, 实现适合不同类型农村电力客户用电习惯的互动平台。

3.4.3 新农村智能用电居民小区

智能用电居民小区是智能用电服务技术的主要应用。 农村电网居民用户的用电需求不同之处相对明显, 技术先进性与经济性成为其用电矛盾的主要组成部分, 探寻新农村智能用电居民小区建设模式, 对建立互动的供用关系、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应依据农村居民用电需求、建筑结构、环境天气、经济状况等因素, 建立适合不同地区的智能用电居民小区建设方式、 技术维护方案和模块, 完成智能用电居民小区综合展示和管理的支持系统以及智能用电交换终端设备, 并进行不同方式的农村智能用电居民小区试点。

3.5 推动农村电网信息化

信息化是支撑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的公共平台和重要手段, 贯穿各个环节, 是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融合统一的基础条件。 农网信息化建设重点为:提出以统一支撑平台, 进一步完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端口与农网业务的融合, 包含运行管理、检修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 掌握并实现信息资源集中的农村电力设备监测和维护等技术。

3.6 强化节能, 突出降损

降低网络损耗, 节约非可再生能源是各方关注的重点, 而降低网络损耗对于农村中低压电网更加关键。 如何突出以智能化为方向来提高降损效率、提升节能水平, 是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的重中之重。

4 结束语

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分析 篇10

【关键词】农村电网;智能电网建设;关键技术

1.农村电网现状

随着我国对农村地区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智能电网建设逐渐走入农村地区,并在经济与技术的推动下取得不错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解决。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农村电网智能建设的普遍性不足,总体构架与技术存在缺陷,尤其是在农村配电网基础设备方面,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设备标准不规范、设配型号之间不具备兼容性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同样容量的智能漏保,不同厂家的产品不能兼容,损坏后不易更换等,造成农村电网整体上智能网架结构较为薄弱、智能自动化运用范围相对狭隘等情况存在。

2.农村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内容

(1)农村智能电网装备的建设

农村智能电网建设的智能装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智能變电站、智能配电开关、智能配电设备。农村智能变电站建设应着力解决农网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设备优化检修、变电设备智能化控制的智能化平台建设问题,使变电站处于主设备全寿命周期智能在线管理状态。农网智能配电开关建设方面,对断路器、非平面接触结构开关操动机构、固体绝缘开关、气体绝缘开关等设备实现智能化配套建设。农网智能配电设备方面,研制或引入符合智能配电网功能的配电柜和箱变,使配电台区具有较高的智能自适应,设计出智能一体化管理的配电终端方案。

(2)农村电网自动化与优化运行建设

建立农村电网低压电网统一采集与交换平台,实现通信、采集交换、应用分析三者分离,统一数据与业务应用服务的接口,并提供安全级别更高的防护;建立高级调度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农村电网调度、集控、配网、配电管理的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农网智能调度;在节能配电智能化建设方面,对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分布式电源、智能化管理软件等设计具有统一标准的方案,实现可持续的节能配电管理;在实现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时,必须提前设计极端外部灾害下的农网风险预警与智能控制系统与方案,保证智能农网的持续稳定运行。

(3)农村电网智能通信建设

通信技术及通信网络铺设是实现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因此在农网智能通信建设方面,设计出多点分散的低成本、高可靠性混合通信系统,实现配电网络监控的实施通信。在农网数字载波通信方面建立电力线载波信道模型,研制适合农村电网使用的电力线数字载波通信装置,并建立示范工程。充分利用无线宽带技术,依托智能农网系统与平台构建电力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并制定统一的无线宽带通信标准。

(4)农村智能电网基础设备标准统一化管理

在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电网中的电气设备并非是统一的产品,不同企业产品具有不同的技术标准与设备标准规范,这就造成电网中不同设备之间存在不兼容或不易取代的现象,比如不同厂家的智能漏电保护器,即使相同容量情况下亦具有不同的标准和规格,这对于后期的修护维修带来很大影响,另外不同产品随具有相同的功能,但设备的接线方式亦存在差异,有的领先在左边有的在右边,这在维护中带来十分的不便。鉴于这些情况,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必须制定统一标准和设备标准规范,研发高匹配性的智能配电设备,以保障智能电网的后期维护。

3.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分析

(1)新型农村电网智能调度技术

智能调度在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实现智能农网的关键之一。智能调度中心通常被称为智能电网的神经中枢,是实现智能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智能调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智能电网数据采集、调度决策、控制执行等,因此智能调度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配电网运行评估技术、配电网络及电源负荷互动协调技术、面向全过程的信息集成与自动化建模技术、多阶段一体化调度决策技术、运行风险预警技术、多维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智能配电终端与一次设备融合技术等。

(2)新型农村电网智能配网技术

与智能调度一样,智能配网在农村电网智能建设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智能电网的核心环节,其为输电网与用电网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配网设计到更多、更复杂的吸纳路与网络拓扑,是网架中作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必须在智能配网技术方面做好工作,进而确保智能电网的顺利建设与运行。智能配网技术主要包括自语控制技术、配网分析技术、智能电网调控技术(比如故障检测、定位、隔离、恢复等)、实时全景信息采集技术、配网关键点的同步测量、监控及信息交互技术、DSCADA等。

(3)新型农村电网智能变电站技术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变电站是整个农村电网智能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农网所有信息数据采集的基础,因此对于变电站的智能建设以及智能变电站技术研究十分重要。新型农村电网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100KV及以下变电站的光与同步相量测量技术;②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及IEEE158对时协议技术,建立相关设备实施技术、建立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评价模型与评价标准、建立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的相关仿真模型与技术,以及仿真和评估工具的开发;③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故障在线监测、控制、恢复技术,以及网络冗余拓扑结构中的负载均衡技术等。

农村电网智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多技术的支持才能保障其顺利完成。在今后的农网智能建设中,要认真做好农网智能化建设的组织规划,深入研究电网智能化建设的相关技术,通过试点逐步铺开智能网络,最终实现农村电网的智能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朝辉.对农村电网智能化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4

[2]侯春生.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探讨[J].宁夏电力,2011.6

上一篇:招标监管下一篇:中国和印度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