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背景

2024-07-04

低碳背景(精选十篇)

低碳背景 篇1

4.实行激励政策。政府对于环境友好的企业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优惠的融资机会等手段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政府的绿色采购对于环境友好企业而言也是一种间接的奖励手段。对于环境成本控制不力的企业应加大处罚力度, 使企业付出的成本大于获得的收益, 从而选择对环境成本实施严格的控制。

(二) 加强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的核算

1.正确归集和分配环境成本。企业应改变以往单纯地将环境相关支出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的作法, 对环境成本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区分, 并将其分配到产品当中。企业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提高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质量, 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2.全程控制环境成本。在产品设计之初, 应充分考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并在此基础上对材料采购、产品的制造、销售直至消费后废物收回、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而非仅考虑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成本控制。

3.建立环境成本控制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环境成本控制信息纳入企业的成本控制信息系统中, 包括一切已经发生和将来很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 可及时地发现环境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予以纠正, 实现有效的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会计目标

低碳经济背景下, 会计的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总体目标。要充分发挥好监督职能, 促使企业进行节能改造与技术创新, 治理环境污染, 实现企业的“低碳”发展。二是具体目标。通过对相关节能减排的会计信息的披露, 满足企业决策的要求。主要包括:为企业提供低碳会计相关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 使企业决策者了解环境资源的流、存量、资产的分布, 分析环保措施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掌握环保投资数额、收益等基本情况, 使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能够对企业的低碳发展实时掌控, 为企业的决策及战略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特征 (一) 会计主体假设

一是微观方面的主体———企业。低碳经济背景下, 要求控制。

4. 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评价与考核。

对环境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与考核不应仅局限于可用货币计量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 对于采用非货币单位计量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也应加以评价和考核, 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 唤起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如果企业进行了环境投资, 但市场和社会不能正确地评价这种企业环保活动, 便会使其失去吸引力。因此, 社会公众在推动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消费者实践绿色消费, 优先选购环境友好企业的产品;拒绝使用一次性产品, 选择经久耐用的产品;选购包装尽可能简单的产品等。公众关注企业环保责任的履行情况, 要求企业提供环境会计报告书, 披露与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清新生活环境的需求日渐强烈, 企业担负的环境责任也日益重大。目前, 一些发达国家对环境成本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将生产产品所需的环境成本纳入其市场价格, 以作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破坏的补偿, 这对我国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国只有将环境成本列入企业成本, 才能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X

(注:本文系2011年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成本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企业必须在牟取效益的同时, 兼顾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在实践操作中, 应将企业的环境资源消耗、投入等指标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全面分析企业的资源消耗, 评价企业的环境资源投资成本与收益。二是宏观方面的主体———社会。低碳经济条件下, 会计主体还要拓展到社会层面。低碳会计不但要计量、核算企业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还要全面分析企业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会计行为。

(二) 持续经营假设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可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必须走低碳之路, 通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制度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开发等手段, 降低对环境的索取和破坏, 实现经济发展与周边自然环境“双赢”。这就要求会计体系中要把目前缺少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纳入其中。在可持续发展假设条件下, 会计要对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衡量, 对会计要素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确认、计量、核算。例如:在评定企业的破产时, 环境负债将是重要的决定性核算因素。

(三) 会计分期假设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不但要涉及到传统的年度分期, 更要以节能减排、污染物的治理为依据进行分期。由于许多减少污染、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率的支出, 分配到每个年度的受益期较为困难, 往往需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体现出环境支出的收益, 这就需要会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收益期的确认和计量。

(四) 会计计量假设

由于低碳经济背景下, 涉及的诸如环境污染程度、排放量等指标不易用货币进行计量, 会计的计量要更加多元化, 应包括实物计量和非货币计量。一方面可以货币为主体, 辅助引入“标准煤”、“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计量指标。但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低碳会计的计量仍处于概念性阶段, 尚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低碳计量模式, 以节能量为唯一标准进行计量是很难实现的, 可将节能指标引入货币计量系统进行会计的计量。二要引入会计计量的新理念。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要在原有的“历史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和重置成本”等五种计量属性的基础上添加节能机会成本。节能机会成本是用于“节能减排”与技术改造时, 而放弃用于其他“非低碳”方面投资所可能产生的利益损失。节能成本可以计入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也可以是净现值和现值中的一种。三要将碳排放权作为计量核心。当前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使用历史成本计量。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两种计量指标选择, 若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是维系企业的正常经营, 则可使用历史成本属性进行计量。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对象

低碳经济背景下会计的核算对象区别于传统会计, 增加了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低碳经济对“资金流”这一范畴进行了拓展, 新增了资金流之外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价值等方面的因素。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会计要素应添加绿色资产 (如:企业拥有的水、电、森林等资源) , 负债中应将节能减排、环保责任等因素加入其中。所有者的权益应加入生态资本, 收入要素中除了传统的经营项目的收入外, 还包括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污染治理获得的各项收益。在绿色资产的确认中, 通常把环境资源量进行货币化来进行计算。同时要注意, 倘若一项支出不能产生未来的非绿色效用, 则应将该项支出确认为绿色费用。在绿色效益的确认中, 可把绿色效益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绿色效益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开发, 取得资产而获得的效益。例如:合理开采石油、煤层气等。间接绿色效益是指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开发与环境治理时, 不能直接获得效用的收益。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会计的成本核算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需要在传统的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增添“环境治理成本”这一要素, 应引入“负产品”这一概念, 来诠释企业因环境污染而新增加的成本。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单位产品成本的计算公式为:产品成本=正产品成本+负产品成本, 负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 产能的废物及温室气体的处理成本。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则应引入“增量平衡”的理论, 把环境的治理费用列入其中。即:“本期投入+期初存量=本期产出+期末存量+环境治理费用”。

五、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背景下, 财务报告的形式需要更加多元化。可实施普通财务报告和单独报告两种形式。首先, 可在传统的会计报表中罗列低碳会计的相关项目, 最大限度地实现低碳信息的货币化。即在披露企业经营过程中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时, 将低碳信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形式展现出来。对某些无法货币化的会计信息, 则要在附注中进行标注。其次, 可形成独立的低碳财务报告。把企业废物处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相关信息集中反映在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对于无法进行货币化的科目, 可以通过编制“生态情况财务说明书”, 用图表、文字相结合的方式, 形象直观地展现企业的低碳会计信息, 展示出企业对生态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 贯彻落实国家环境法规的情况, 企业为生态建设采取的措施、做出的成绩等。Z

参考文献

[1].梁驰.基于低碳经济背景的会计假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 .

[2].何帆.浅谈低碳经济下我国会计体系的构建[J].改革与开放, 2011, (18) .

低碳背景 篇2

我国以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取得了经济方面的巨大成就。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资源浪费的现象,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低碳经济的概念逐渐引入我国市场。目前,低碳经济在全世界都得到了较高程度的认同。如何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是我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重点问题。

一、低碳会计的发展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在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造成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紧张等等。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促使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关注。

国际上,各国之间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互相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携手促进解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力求给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自然环境,尽量保证子孙后代的资源需求。

国内政策上,我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仍处于低级阶段。我国特殊的国情使得经济发展的质量处于落后水平,亟待改善。虽然中国地大物博,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基数大、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多等诸多问题。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大量的能源消耗进行的,在经济实力迅猛增长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甚至全国多个地方都出现了严重的雾霾。空气质量堪忧日渐成为人们目光关注的焦点问题。长此以往,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势必会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不利于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稳定发展。因此,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低碳经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二)发展低碳会计的积极意义

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模式,走一条高科技、低能耗的新型发展道路。各国对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已经有所提高,低碳经济也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式。低碳经济能够有效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低碳经济强调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支撑,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利用结构,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同时,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而制定的相关政策能够积极引导企业强化低碳意识、建立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使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得到同等的重视。低碳经济不仅响应了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号召,也能满足企业完善深化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产活动中,要想成功转换成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低碳会计的引入对于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实施低碳会计意味着建立成熟的会计体系,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核算,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经济发展的成本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包括了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治理成本、自然资源成本和资源利用率等。低碳经济视角下,要综合地考虑各项成本,制定最佳的发展策略。低碳会计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以健康的方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低碳会计的实际应用

(一)低碳会计的实施基础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迅速推广,对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坚固的基础。低碳会计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相适应的新型会计模式,具有强大的优势。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经济发展在结构优化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对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强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会计环境稳定而成熟。

会计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一个行业,因此其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其中包括客观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这些因素对低碳会计的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目前,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低碳会计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相应的理论成果。要真正在实际中发挥低碳会计的作用,必须要有成熟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

一方面,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为会计行为提供规范,做到有法可依。对低碳会计的实施来说,政府的支持是强有力的保障。我国一直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和基本方向。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转型的热潮。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等方面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法律法规,有效地保证了低碳会计的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我国积极推行科技兴国的战略,鼓励技术创新,支持节能减排,并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低碳经济创新项目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低碳会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氛围。

二是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能够促进市场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成就了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革、优化,如今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经济体制。国家在宏观调控、把握经济发展格局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弥补市场失灵、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资源争夺日益紧张,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这一需求直接刺激了企业经济发展倾向于低碳经济模式,促使企业选择低碳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低碳会计,可以实现企业内部成本和外部效益的有效结合,得到精准的核算。从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三是探索经验的积累。低碳经济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关于低碳会计的实践经验也在不断累积。低碳会计的理论体系日渐趋于成熟,为实践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更早,研究居于领先水平。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1,例如碳排放量的计算和低碳产品的认定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标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都为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二)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

尽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点已经得到了经济学家的认可,但是由于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中国工业的发展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完成低碳经济的全面转变。这也导致了低碳会计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中国工业体系庞大、结构复杂。大多数企业的发展都是采取大量消耗资源而得到少量产出的方式。技术水平低下、能源设备落后、观念转变不及时等问题,都成为了低碳会计发展的拦路虎。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是指在社会各个方面的生产生活中都实现节能减排,因此要完全步入低碳经济时代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低碳会计的发展在企业经营中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主要是:一是对低碳会计的认识不足。传统观念里,会计是一种狭义的概念,只包含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财政管理,缺乏对企业成本的全面认识。而低碳会计是一种全新的、综合的概念,除了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成本、设备成本、人工成本等必不可少的因素之外,还包括了与生产活动相关的其他隐形成本。事实上,这些成本也是现代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部分,但很多企业并未认识到它们的存在深刻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发展。对低碳会计理解的不到位,导致了低碳会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二是低碳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会计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从业人员的参与,因此从业人员对低碳会计的认识和了解是能否有效推进低碳会计的关键。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观念下,会计从业人员只关心眼前的利益。在会计实践中,不具备长远的目光,阻碍了低碳会计发挥真正的作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就会出现缺乏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创新停滞不前、核算不够深刻全面等问题。

(三)低碳会计的开展措施

根据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低碳会计的推进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增长模式。当前对低碳会计的实践研究主要聚焦在计算碳排放价值、低碳会计处理和具体低碳经济活动的核算。相较于以前更多关注计算碳排放量、环境保护理论的做法,现在的策略更能促进低碳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在低碳会计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低碳会计的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大多采用价值法和事项法。前者更加偏重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局限于传统会计财务的总结。这种方法的片面性使其逐渐失去优势,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后者则引入更多的计量属性,为经济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作为参考。后一种方式显然能够更加灵活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2.会计确认

低碳经济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还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的改变。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必须改变经济发展结构,投入更多资金支持科技研发,以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下会计要素不断增加,有利于进行更加准确的核算。除了经济活动中固有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低碳会计更应重视能源耗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数据的核算,为企业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

3.会计计量

在低碳会计计量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是国外计量方法选择的主要属性,而计量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通常有两种常用的计量方法:一是直接市场法,二是替代市场法。直接市场法是根据生产率的变化来对市场环境变动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体现为企业中碳排放量计算的变化。这种方法计量结果更为客观,但由于我国技术水平不够发达,并不适合采取这种计量方法。而替代市场法有直接市场法所没有的优势,能够在市场体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仍得到比较实在的效果。

4.信息披露

低碳背景 篇3

摘 要:近些年来,全球变暖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加,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是各国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理念应运而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同,文章对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展开探讨。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高效;城市园林;园林绿化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4-005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生活环境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二氧化碳作为影响生活环境的主要因素,降低其排放量,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就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实现低耗能、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其与低碳城市良好结合起来,对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1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低碳就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从本质上来说,低碳是节约能源、降低废弃物排放、减少资源浪费。

所谓低碳经济是将经济发展与低碳结合在一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取得更大经济产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促进能源结构转变。

所谓低碳城市,就是以低碳经济作为城市发展方向,设定建设低碳社会的目标,市民行为遵循低碳生活理念,实现人与自然间和谐,城市园林作为最接近市民生活的自然环境,做好园林绿化对低碳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2 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

在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通过良好的园林绿化,能够对空气质量起到显著改善作用,利用其光合作用,可以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效吸收,净化空气。

第二,园林绿化植物对空气中灰尘有较好的吸附作用,有助于减少空气中悬浮物含量,降低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发生的可能。

第三,在低碳高效城市中,除了园林绿化外,还需要宣传低碳经济理念,进一步提升人们节能环保意识,降低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低碳、高效目标。

3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措施

3.1 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

自然土壤上部10~25 cm是植物根部生理活动维持的重要土层,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的要求,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尽量减少对土地原有地貌特征的破坏;同时,要综合考虑园林植物生长需求、生物多样性要求等内容,尽量节约土壤资源,在必须改造的部位,尽量使用现有表土来回填,对土壤原有生物物种起到良好保护作用,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大规模改造产生的大量能源消耗,达到低碳、高效标准。

3.2 做好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搭配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的合理与否是决定能否实现低碳、高效目标的重要因素,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的目标是构建更佳的城市生活环境,为城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在园林绿化植物选择中,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一般来说,在植物物种选择中,应当以固碳能力作为主要衡量指标,适用于园林绿化的强固碳植物包括广玉兰、夹竹桃、垂柳以及碧桃等。

二是合理搭配常绿植物、落叶植物,就我国当前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实际情况来看,在植物选择上,彩色植物的比重相对较大,究其原因,是因为彩色植物中含量大量的花青苷等色素,对光线有着较好的吸收与反射效果,穷固碳释氧能力强于常绿植物。但是,由于彩色植物大多为落叶植物,在秋冬季时,植物绿叶会全部脱落,固碳释氧过程无法继续进行,造成秋冬季出现空白期,不利于低碳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以合适的比例,将常绿植物、落叶植物合理搭配在一起,保证固碳释氧过程全年的不间断、高效率,从而确保城市各个季节空气质量的良好,且有助于提升城市景观水平。

三是合理搭配乔木与灌木,根据相关试验可知,在单种植物固碳释氧能力上,灌木是强于乔木、藤本和草本植物的;在同面积植物固碳能释氧能力上,最强的是常绿灌木,然后依次是落叶乔木、常绿乔木与落叶灌木,见表1。所以,在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中,在做好常绿植物、落叶植物搭配的同时,还需重视乔木与灌木搭配是否合理。

根据研究表明,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有国槐、悬铃木、垂柳以及刺槐等,可以优先选择;同时,考虑到奶耐贫瘠、节水、低养管等原则,适用的乔木以国槐、垂柳等为主。

四是合理搭配年龄段不同的树种,年龄段不同的树种,其固碳释氧能力也是有所差异的,相较于高树龄的树种,低树龄有着更好的固碳释氧能力。根据相关实践调查表明,在碳储量上,古树是高于常规树种的,但存在古树数量改变较为困难,大多已经停止生长等问题,在二氧化碳吸收上,古树是劣于常规树种的。然而,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依然需要使用古树,来提高园林景观效果、生态效益以及历史、文化价值,达到多价值化。

3.3 加大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力度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除了绿色植物外,还需要建设许多配套的构筑物、建筑物,根据低碳经济的理念,在建设时,应当尽量选择低碳环保材料,比如石材、竹木等,最大程度的降低钢材、玻璃以及水泥等高碳材料比例,常用的方式有景观看台使用圆木、座椅用碎石或青石等堆砌、园林道路使用石材或木材等。加大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力度,能够提高园林绿化的低碳、节能水平,且有助于园林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近。

3.4 不断推广应用节水型绿化技术

当前,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在此情况下,加强对节水型绿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低碳高效园林绿化建设实现的有效途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首先,优化园林绿化植物,在种植前,需要先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在同等条件下,尽量选用耐旱的植物,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提前调查植物生长、养护用水情况,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在浇灌中,使用微喷、渗灌等先进节水结束,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其次,在节流之外,还需要开源,构建集雨型绿地,提高对雨水的收集能力,并通过循环水系统将收集的雨水应用于灌溉中,加强对雨水的综合利用,实现城市园林的低碳、高效建设目标。

3.5 采取其他有效的节能减耗措施

在城市园林的绿化、运行养护中,会耗用大量能源,所以,节约能耗成为低碳高效城市园林建设的基本要求,对此,可以通过应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实现节能减耗的目标。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反光、荧光材料制作园林中的指示牌,减少指示灯等电能消耗,在起到节能减耗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园林的特色,对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色建设起着重大帮助。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节能、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是各个行业长远发展需要遵循的标准。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迅猛兴起,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改善、人们安全保障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对现代城市进步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审计 篇4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审计目标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2003年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的。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 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 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 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其目标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减缓气候变化,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由此可见, 低碳审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审计监督, 促进低碳政策、低碳经济活动、低碳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 进而保障低碳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减缓气候变化, 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低碳审计的具体目标是:低碳政策、法规和制度制定过程的科学性, 实施过程的适当性、遵循性和效益性;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低碳责任履行的效果性;低碳产品补助资金申请和使用的合理性, 低碳技术扶持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低碳财税减免的真实性和效果性;低碳交易行为的真实性等。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审计内容

(一) 低碳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效果审计

低碳政策的制定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有直接关系, 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其审计的重点是相关政策是否符合中国低碳经济的总体目标, 是否合法合规, 政策的制定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审计首先要检查的是政策法规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 其次是审查执行政策法规措施的手段是否可行, 第三是审查具体政策规定是否合理, 第四是评价政策法规的执行效果, 审计中应将发现的问题, 反馈给有关部门, 以利于政策法规的修订和管理, 提高政策法规实施效果。

(二) 低碳经济资金的绩效审计

审计职能的传统范畴在应用于低碳经济时, 需要适当的调整。低碳经济资金主要是政府为促进和发展低碳, 针对低碳项目或者产品而划拨或减免的资金。建立低碳资金绩效审计是推进低碳审计的重要环节, 也是中国低碳审计急需建立健全的机制。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审查项目或者产品的合理性, 是否属于低碳经济的范畴。另外, 要严格审查资金使用的真实性, 要对是否达到预期的低碳促进效果进行审计,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三) 低碳经济行为和产品的审计认证

目前欧美国家, 以英国为例, 其主要采用了税收激励政策发展低碳经济, 具体表现在:鼓励高效节能车辆的使用、使用太阳设备、进行低碳技术开发等。对这些产品使用低碳税收减免的前提是存在低碳产品, 或进行低碳行为与交易。关于如何确认低碳产品、低碳行为和交易, 则要求审计人员对其进行认证, 认证的内容具体包括:是否是低碳产品、产品是否达到相关标准、是否发生了低碳行为与交易。

三、中国低碳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 可操作性差

审计信息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可以弥补市场不足, 矫正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并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而且, 审计关系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审计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 良好的制度规范可以促使审计主体的审计动机转化为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中国正在制定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等规章制度, 奠定了中国开展低碳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然而, 作为调整审计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工作指南———《审计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却没有明确低碳审计的法律基础, 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审计准则。

(二) 碳交易市场尚不成熟, 公众缺乏认知

碳交易市场存在的基础是国家制定排放限制额, 再给各个商业领域一定的排放配额, 排放许可权的持有者可以对许可权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目前有关国家排放权分配计划的原则、排放交易权分配程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知。

2008年8月5日, 中国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市场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这两家交易所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环境交易市场的初步形成。但是中国的碳交易制度并不成熟, 极易造成相关部门新的权力寻租问题。对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也未达成一致意见, 相关审计标准更难以确定。要实现碳交易的良好运作, 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尽早统一会计、审计准则, 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

(三) 低碳经济审计专业人才匮乏, 理论研究欠缺

低碳审计作为一个全新的审计概念和审计门类, 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既要深谙会计、审计理论, 又要熟悉政策、技术、管理等内容。有学者还提出应设置专门的碳账户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处理, 而现有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有限, 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 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也相对滞后, 成为广泛实行低碳审计的障碍;相比较之下, 美国环境审计部门主要由会计、项目评估师、科技专家、公共政策专家等人员组成。在缺少低碳审计培训的情况下, 低碳审计是难以取得很大的成绩的, 这也是制约中国低碳审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中国推行低碳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 加深对低碳审计及其功能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而低碳审计对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国之一, 低碳审计的推行既能促进人们加深对环境保护义务的认识, 也可成为一种重要的预警与检测手段。

(二) 完善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审计制度、法律法规是实施低碳经济审计的根本保证, 是保证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使低碳审计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依据。因此, 国家审计署应适当修改《审计法》, 以明确低碳审计的法律地位, 确定低碳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中国证监会也应相应修改《证券法》, 增加上市公司的低碳审计内容。

完善的法律制度还需要严格的执法来保证实施。审计机关在法律制度的执行中需要发挥的作用是审查执行法律政策的手段是否合理、可行, 法律制度的执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是否有助于低碳审计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低碳政策的贯彻实施, 使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三) 培养低碳审计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低碳审计工作政策性强, 涉及的部门与行业较多, 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审计人员不仅应掌握各种统计、检测、分析的标准和方法, 能根据企业能源投入产出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各种能耗指标, 而且要根据这些指标分析出企业使用能源存在的问题, 找出节能潜力, 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 对参与企业低碳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和机构进行培训, 是顺利开展企业碳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培训可以使审计人员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碳审计方法, 提高其业务水平和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培训, 还能培养胜任低碳审计的复合型人才。低碳审计人才不仅应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具有审计资格, 而且应掌握各类碳排放、碳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则和碳核算技术。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 低碳审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阐述了低碳审计的含义, 确立了低碳审计的总体目标及具体目标, 分析了低碳审计的主要内容, 指出了中国低碳审计现存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审计,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5, (8) .

[2]李兆东, 鄢璐.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和内容[J].审计月刊, 2010, (8) .

[3]李慧珍.低碳经济与审计[J].会计之友, 2010, (31) .

[4]王帆.英国低碳审计对中国的启示[J].财务与金融, 2010, (6) .

低碳背景 篇5

【摘要】随着全世界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我国社会正在迎来低碳经济的全新时代,碳标准成为一个崭新的国际标准得以应用,全球的社会经济行为以低能源、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主要衡量标准。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碳关税的概念,新绿色贸易保护主义崭露头角。我国作为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大国,针对当下的国际形势,应当认真分析情况,积极提出应对措施,使我国经济社会能够保证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外贸发展;低碳经济

随着世界环境保护形势的日益严峻,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低碳贸易发展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和认可,并且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低碳贸易发展面临了更多的问题。对此,我国需要调整经济战略思路,努力发展低碳贸易,以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努力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低碳经济的内在含义

低碳经济是低碳生活、低碳产业、低碳发展、低碳技术等低能源消耗为主的经济结构的总称。主要指以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等模式为主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通过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创新制度、开发新能源等手段,使石油、煤炭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能源利用消耗降到最低,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一种共赢发展的局面。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减排技术与能源发展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类发展观念的彻底转变,即开发清洁能源,利用高效新能源,通过低耗能的经济模式与生活模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人类生存对全球气候造成的不良影响,使世界经济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中国在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困难重重。特别是作为一个出口贸易占极大比重的发展中大国,出口贸易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之一。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1改变“高碳经济”的传统出口贸易模式

我国传统外贸发展模式以出口为主,而出口的商品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存在“耗能高、投入高、效益低”的缺点。我国外贸主要出口对象是欧盟、日本、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多已摆脱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过渡进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然而对于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而言,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势必对其中短期内的对外贸易产生影响。

2.2出口贸易量降低

在低碳经济模式的冲击下,传统化石能源正在逐渐被新能源所替代,这对我国的化石能源出口产业造成了市场萎缩和价格降低迷的双重压力,致使部分化石能源出口企业出口量大大降低。此外,欧美国家一直积极筹备启动碳关税,若该项关税一旦启动,无疑将对中国的出口市场造成重大打击。根据世界银行近年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一旦在国际上实行碳关税,“中国制造”将首当其冲受到巨大冲击,出口量将因面临平均幅度为26%的碳关税,而萎缩21%。因此,碳关税将随时成为某些不怀好意的发达国家扼杀“中国制造”的有力武器。

2.3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受损严重

除了碳关税之外,在对外贸易上必然还会针对更多影响环境的进出口产品在各个环节制定更多限制条款,这对于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势必造成巨大影响。不论是生产、销售甚至到产品的报废,各个环节都将有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因此,制造商在产品流通的整个过程中,将必须增加有关保护环境的产品检测、认证等措施,以满足进口国对产品的环境保护要求,这无疑将增加制造商产品的生产与流通成本。

3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努力实现低碳贸易

低碳经济虽然给我国的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与此同时,也为我国加快实现经济生产方式的低耗能化转变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历史机遇。低碳发展之路,不但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需求。为此,我国必须及时调整对外贸易的发展思路,以变应变,以适应世界经济贸易的低碳化过程。

3.1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我国目前的出口产业结构技术含量低,环保标准低,并不适应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必须调整目前的.出口产业结构,充分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产品资源消耗,减少生产中的环境污染,结合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努力提高产品经济效益。抓住出口调整的契机,在保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以优质人力资源回国创业的优势,不断提高我国各项产业包括服务贸易在对外出口贸易市场中所占的比重。

3.2以政府引导为主力,从上至下推动贸易转型

低碳贸易中的边际成本会随着碳排放量的不断减少而增加。这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低碳并不代表低成本,推广低碳贸易发展,以为这全社会对低碳追求所付出的成本的增加,因此,在低碳贸易上,完全公益化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并举步维艰的。在这样的领域里,必须由政府出面,充分调动政府的引导作用,对低碳贸易的推行与发展进行税费补贴,引导和协调低碳经济进入现代产业体系,并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模式的常态。

3.3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全面扩张绿色贸易战略

技术创新是绿色贸易的突破口,是绿色贸易战略推行的前提与保障。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努力以环境与生态发展需要为导向,拓展清洁能源,开发绿色产品,将绿色生产融入设计理念,在从知识产权保护到产品推广的各个环节中逐步树立绿色品牌形象,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合作等途径,健全企业绿色生产创新能力。

3.4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创造良好涉外经济环境

除了完善国内对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项产业、金融、财政政策支持外,在国际上,政府要积极开展多国合作,加强同各国政府之间的经济贸易互动政策的谈判,倡导发展自有贸易,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与双边贸易合作,运用环境外交策略,以维护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为目的,开展环境外交,携手更多发展中国家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广泛达成公平、友好的国际贸易公约、协议,为我国的对外贸易营造良好涉外氛围与健康稳定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常娥.低碳经济与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J].江苏科技经济,(10).

[2]范钰婷,李明忠.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型[J].上海经济研究,2010(02).

[3]于立新,江皎.低碳经济压力下的可持续贸易发展战略[J].红旗文稿,2010(02).

[4]何建坤,周剑,刘滨,孙振清.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与中国的响应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04).

低碳经济背景下碳会计发展分析 篇6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源紧张,气候变暖等问题的愈演愈烈孕育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这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浪潮的兴起也给国际会计界带来重大的影响,催生了环境会计的一个全新分支——碳会计。为此,主要介绍了碳会计的内涵和背景,分析了碳会计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针对我国碳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碳会计;碳排放交易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11602

1 碳会计的含义及缘起

碳会计是以能源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以货币计量为主,实物单位或文字为辅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披露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碳会计理论体系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理念。在“APEC蓝”等热词将国民的环境担忧推向制高点的当今中国,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推动碳会计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责任。

碳会计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关于采掘业中的资产弃置费用的处理。1977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FAS19——《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的财务会计与报告》,将资产弃置义务确认为一项负资产,这种会计处理方法称为负残值法。这为碳会计的发展开创了先河。1993年针对土壤污染义务的金额估计问题,FASB又发布了E1TF93—5《环境负债会计处理》。同年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FERC)发布了关于排污权交易会计处理的文件,碳会计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它的正式提出在2008年,由美国的Stewart Jones教授提出,他将碳排放、交易和签证等的会计问题称之为碳排放及碳固会计,即碳会计。早期的碳会计研究主要是在传统财务会计框架下进行的,侧重于对碳排放交易权的核算问题的探讨。如今,碳会计已不再局限于财务会计的范畴,出现了碳管理会计、碳审计等新的内容。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巴厘岛路线图的出台以及哥本哈根会议、坎昆会议等气候大会的召开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升到新的高度,各国政府在制定减排目标的同时开始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给予拥有减排任务的实体或公司更多的灵活度,碳交易市场初现雏形。近年来,EU ETS(欧盟)、ETG(英国)、CCX(美国)、NSW(澳大利亚)四大碳交易场所的成立又推动了碳交易市场的成熟。由此带来的碳排放权核算及碳投资、碳损益等会计问题也日益突出,引起国际会计界的普遍关注。碳会计的全球推行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2 国内外碳会计发展现状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对环境会计的探索起步较早,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环境财务会计体系。制定出台的较完善的准则体系和针对特殊环境事项的会计规范等都大大推动了碳会计在西方的研究和推广。进入本世纪以来,FASB出台的排污权交易会计指南等一系列文件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相关观点逐步吻合,构建了较完善的会计规范和准则体系,给予碳会计工作强有力的指导。美国政府从2009年开始投入资金检查美国税法中鼓励碳排放的条款数量,碳政府审计也开始发展。欧洲国家例如英國法国等国也对排污权的市场交易和会计处理制定了详尽的规范。英国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审查本国实施EU ETS情况的报告。法国企业家协会和普华永道合作成立EPE,发布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会计处理期权。在IASB的大框架下,西方各国的碳会计理论和实务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碳会计的发展起步较晚,尚处在水平较低的初期阶段,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周志方、肖序等学者最早介绍了西方的碳会计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会计学界对碳会计等相关理论的探讨。实务方面,北京碳市场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报告核查相关工作已开展了两年;2015年3月深圳碳会计专家委员会成立,该机构旨在研究碳交易会计处理的课题,有助于推动我国碳交易会计处理准则和规范的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在2008年发布了《香港建筑物的GHG排放及减除的核算和报告指引》,成立了碳审计绿色机构,鼓励社会进行自愿的“GHG排放审计”。

然而,中国建立完备的碳会计体系仍任重而道远。理论研究匮乏,实务经验更少。碳会计发展所需的相关准则规范和市场环境还没有形成,碳审计没有得到普及,也没有培养碳会计需要的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的意识。

3 对我国碳会计发展的建议

3.1 规范会计核算及相关处理,加快碳会计准则的建立

碳会计核算的核心问题是对碳排放权的处理,学界对碳排放权的确认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存货、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作者认为,目前企业获得碳排放权更多是为了保障自身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且其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够单独出售或转让,与无形资产的定义更相符,应将其归属于无形资产来核算。但如果随着碳交易市场的日益成熟,市场中碳排放权的交易增多,那时便可考虑它的金融资产属性。相关部门应尽快统一碳排放权的处理问题并要求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同时将碳核算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确定碳会计核算的基本框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提高各个准则体系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培育碳会计所需的公允价值准则规范及其市场环境,快与FASB/IASB的逐步趋同。同时,要将碳会计的相关内容写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以强制力保障它的实施。

3.2 建立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衡量企业低碳能力

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显然已不适应碳会计所顺应的可持续发展潮流,必须建立起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财务绿色指标在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同时也衡量了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情况,不仅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还能衡量企业的低碳能力和环保能力。促使企业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的统一。例如用碳排放总量与净利润总额的比值来评估企业在获得收益的同时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大小,用碳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考察企业的碳资产比重,用污染治理费用与总成本的比值计算企业环境支出比率等等。

3.3 扩大碳审计范围,加强监督力度

碳审计是环境审计的一部分,指在定义的空间和时间边界内进行碳足迹计算的过程,它是审计机构接受政府授权或其他有关机构委托,依据国家政策、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标准,遵循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低碳生产经营、资源利用、财务信息、职责履行等活动进行的特殊管理。碳审计的作用在于建立碳足迹,以此作为衡量温室效应的一种工具。中国香港是我国首先实行碳审计的地区,北京碳市场也启动了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报告核查相关工作。现内陆地区要扩大碳审计的推行力度,政府必须起到关键作用。建立碳审计制度和指南,对审计目标、对象、范围、方法、报告等进行详细规范,指导审计人员开展碳审计工作,逐步扩展审计的范围。同时,也要积极借鉴英国等的经验,例如建设低碳社区等。将碳审计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中,提高社会各界对碳审计的认知力度,促进全民低碳意识的形成。

3.4 加快复合人才的培养,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碳会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应用学科,所需的是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技能和知识,还要精通资源、环保、生态等相关领域。高校、企业对这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需要加强,以满足中国目前对这种人才的极度缺乏。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碳会计的宣传,使碳会计逐步被市场所熟悉和接受。可以在高校开设与碳会计相关的课程,也可以在财会从业人员中开展环境学、资源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普及碳会计理论和实务知识,以保证国家环境政策的严格执行,切实走好低碳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周志方,肖序.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9,(11).

[2]周志芳,肖序.排污权交易会计国际发展评述及启示[J].当代财经,2010,(01).

低碳背景下湖北省低碳物流发展研究 篇7

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点,全球化低碳革命的兴起,使人类进入了低碳经济时代,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经济”一词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英国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未来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一文中,即在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资源的损耗,尽量降低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009年,物流业被国务院列为十大规划振兴产业之一。虽然产业规模小,然而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规划中明确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泛,吸纳就业人数众多,促进审查、拉动消费作用大。然而,物流业为高能耗产业,不仅能源消耗量大,同时碳排放量也大。在全球“低碳”背景下,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直接支撑力量、在低碳经济中占据特殊位置的物流行业,它的发展也必须走低碳化的道路,即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2目前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物流总费用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我国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增长所花费的物流成本很高,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如图1所示)徘徊在20%左右,一直高居不下,而美国则在10%左右。粗放型和低效率的物流作业模式,导致物流行业一直处于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的状态,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目前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空驶率高、重复运输、交错运输、无效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过大的库存积压,仓储利用率低,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等等。

(备注: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1》,美国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统计摘要2012》)

为应对气候变化,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做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0%~45%以及“十二五”期间碳排放强度降低16%~17%的郑重承诺。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物流业作为我国十大重点规划振兴产业之一,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做出成就。

3湖北省发展低碳物流的利好条件及现状

3.1 湖北发展低碳物流的利好条件

湖北位于我国中部,地处大陆腹地中心,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具有区位居中、通达性好的区位优势。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湖北很自然地扮演了天然的信息流、产品、物流、资金流等经济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的汇集地和扩散中心的角色。它一方面可以承接东部一部分产业的转移,另一方面又是西部能源和原材料的输出通道,战略位置显著。

省会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具有发展现代低碳物流业的独特区位优势、较强的经济基础及丰富的教育资源。武汉地处长江、汉水之滨,位于横贯东西的长江黄金水道和纵贯南北铁路大动脉京广线的交汇处,通江达海,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通信设施一流,是我国中部最大的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发达的钢铁工业、汽车工业、机械、电子工业使武汉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物资集散基地,而且成为重要的物资输出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使湖北成为华中地区物流人才培育基地,强大的科研能力,可为湖北低碳物流提供技术支持。这些优势条件均为湖北低碳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2 湖北省低碳物流的发展现状

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据相关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各行业中运输业碳排放位居第五,占总量的13.1%。物流和运输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业节能减排的成效将显著影响我国整体减排目标的实现。

有研究数据表明,每吨公里货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强度,公路是铁路的10倍左右,其成本也在10倍以上,更是远高于水运。2007年,中国交通领域排放量为4.36亿t,占2007年全国能源利用排放的7%。中国道路运输排放占交通领域绝对主体,为86.32%。湖北省大量的干线运输仍主要依靠公路,并且公路运输货运量持续增加,如下图所示。

(备注:数据来源于《湖北省统计年鉴2011》)

因此,为了使低碳物流能在湖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湖北省应建立规范科学的物流运输网络和市场机制,大力发展水运和铁路作为物流干线网,鼓励多式联运,充分运用铁路及水路这相对来说当之无愧的低碳绿色交通方式。

4湖北省发展低碳物流的策略

湖北省的地理位置、区位经济优势尚未转化为物流业的比较竞争力,物流费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效率与流通效率不高;物流供给方面的资源相对丰富,但物流业的信息化和组织化程度低,普遍存在着“小、散、弱”现象;缺乏有比较规范完善的物流政策法规;缺乏支持现代物流的信息系统;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其开发管理与物流基地管理缺乏市场集聚力;物流资本匮乏;缺乏一批成熟高水平的现代物流专业化公司。因此笔者根据对湖北省发展低碳物流业的条件和国民经济对低碳物流需求的分析,提出湖北省发展低碳物流的如下策略:

4.1 政府方面应充分认识到低碳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发展低碳物流业的过程中,政府要制定相应的物流行业规则、政策、法律法规等来规范物流市场的秩序,依法进行行业管理,加强对物流市场的宏观调控,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借鉴国外物流和我国物流业相对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制定符合湖北实际情况的物流发展模式及具体的实施措施,以保证全省低碳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2 企业应从多方面实施物流低碳化

低碳经济对企业来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碳减排的落实,需要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运营中进行。事实证明,企业是可以把降低物流成本的经济效益与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的。现代低碳物流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低碳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企业可以采取包括低碳运输、低碳仓储、低碳绿色包装、低碳流通加工等措施;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企业应该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既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低碳化,同时又兼顾供应链上逆向物流体系的低碳化,最终达到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双赢”的局面。

4.3 技术方面应组织力量构建物流公共信息网络

现代物流是一个对电子信息技术依赖性相对较强的行业。没有公共信息网络,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以及物流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信息就难以得到快速有效的传达,不利于政府对物流市场的监管和物流系统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搞好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量。

湖北省是大专院校聚集地,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及高校科研机构力量来构建物流公共信息网络。

5湖北省发展低碳物流的意义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承接东西,贯通南北,东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最高,具有较强的开放和技术优势的地区,西接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的西部大开发地区。因此湖北省在发展经济、实现中部崛起远大目标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物流业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物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又是碳排放大户,因此通过分析和研究,找出湖北省发展低碳物流的有效对策和措施,为湖北省经济发展和低碳物流发展少走弯路做出努力,使低碳物流业成为湖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湖北省经济的早日腾飞。

摘要:“低碳经济”的兴起,深刻地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湖北省是经济较发达地区,这是湖北省物流发展的优势。在低碳经济时代,湖北省应当充分运用这份优势,积极进行低碳物流研究,使物流走低碳化发展之路。文中通过分析国内外及湖北省物流行业的“低碳”现状,提出低碳背景下湖北省物流行业的低碳发展策略,分析了湖北省发展低碳物流的意义,对低碳背景下湖北省物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碳经济,物流业,低碳物流,湖北省

参考文献

[1]岳馨.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J].中国商贸,2010,(12):101-102.

[2]吴静,胡大华,刘传勇.湖北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8,(3):129-131.

[3]郭新力,李焯章,司晓华,李磊.论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区位优势[J].商业时代,2006,(10):84-87.

[4]任倩倩,吴艳芳.低碳时代的低碳物流措施[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6):11-14.

[5]张翠花.陕西省低碳物流发展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1,(19):13-14.

低碳背景 篇8

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全球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却给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低碳旅游成为了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话题,提出了低碳旅游这种全新的旅游模式。而我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作用也日显突出。为此,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行低碳旅游,指出加强旅游景区的节能环保建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酒店是旅游景区的必要设施,加强旅游景区低碳建设必须在酒店中实施低碳化。

二、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是一种在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进行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旅游,是一种深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旅游。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理解:

(一)低碳化的旅游生产

从行业的角度看,低碳旅游实际上是旅游业在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即旅游生产企业如宾馆酒店、景区景点、度假酒店、乡村旅游经营户等都应充分积极利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在旅游地广泛实施节能节水减排,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以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提高整个旅游产业链的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逐步实现低资源消耗、低能源需求下的经济发展。

(二)低碳化的旅游消费

从旅游消费者角度看,低碳旅游首先应该是一种低碳化的生活方式,游客在旅游中自觉养成减少乱扔废弃物,减少碳排放的习惯。其次,低碳旅游是旅游者对新技术、新理念的一种体验,比如参与低碳旅游活动,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能感受到低碳的重要性。

(三)低碳化的旅游理念

从旅游认知角度看,低碳化的旅游理念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逐渐养成低碳消费的习惯,减少了能源资源浪费。这就是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通过文明旅游行为来减少碳的排放,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如果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有不文明行为,如乱扔果皮、乱写乱画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的带来碳排放量的增加,加大环境污染,对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低碳旅游背景下景区酒店管理的涵义

(一)低碳旅游赋予了景区酒店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酒店属于服务业,传统酒店为客人提供的产品无论是有形的实物产品,还是无形的服务产品,都以“宾客至上、服务第一、以人为本”为酒店的经营理念,以“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服务,就没有满意的顾客”为酒店的管理模式。然而,低碳旅游背景下的景区酒店与传统酒店的经营管理相比,又赋予了新的涵义,即低碳旅游背景下的景区酒店管理应该以传统酒店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为根本,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节能环保的服务方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成为旅游景区酒店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低碳旅游概念对景区的酒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旅游景区酒店内部营造清洁、环保、绿色、安全的工作环境,搞好旅游景区酒店与景区环境开发保护,以及社会持续发展的关系。做好景区酒店的低碳管理,关注酒店整体形象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以“绿色环保理念”引导“绿色服务”,树立“绿色旅游酒店的形象”。完善从生产设计、能源与原材料选用、设备管理等环节,使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合理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人与环境的危害最小化,强调景区的生态保护。

四、旅游景区酒店的低碳开发途径

(一)旅游景区酒店餐饮的低碳开发

旅游景区酒店餐饮是景区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低碳旅游景区酒店开发不可缺少低碳旅游餐饮的开发。

1、景区酒店餐饮食品采购低碳化

景区酒店食品原料采购低碳化的要求是节能、环保、无污染。其做法如下:

(1)景区酒店食品原料主要在本地采购。本地采购相对于外地采购会大大缩短交通,这将减少能耗,降低污染,因此,景区酒店的食品原料以就近采购为原则,尽量在本地采购,因为到远离景区的地方去采购食品原料,会消耗更多的能源,并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量,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2)餐饮食品采购应多以蔬菜类、豆类膳食等为主,肉类为辅。因为肉类食品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大大高于蔬菜类、豆类膳食。

(3)餐饮食品采购多以时令果蔬为主,反季节果蔬为辅。反季节果蔬的种植需要消耗大量的塑料、化肥、农药,因此多采购季节性的果蔬能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

(4)景区酒店采购还应有计划的实行集中采购或食品材料供应商送货上门的方式,以减少外出采购的次数来减少碳排放。

2、景区酒店餐饮食品加工低碳化

食品的加工是景区酒店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控制。从有利于人体健康角度讲,餐饮食品制作应注意少油、少盐、少糖、少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能源,降低排放,促进低碳发展。从节能、节水角度讲,酒店可以引入利于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如大量使用感应节水龙头,使用沼气等清洁燃料都可较大程度的降低能耗、节能减排。

3、景区酒店餐饮食品服务低碳化

餐饮服务是指景区酒店餐厅为客人提供的餐前、餐中、餐后的一条龙服务。餐饮服务低碳化不能单方面依靠景区酒店完成,需要从酒店和游客双方采取措施。如用餐前,景区酒店服务人员要根据游客的人数控制其点餐数量,并引导游客合理点餐,尽可能减少浪费。用餐中,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和快餐盒等,建议客人使用餐巾保洁,不使用或少使用餐巾纸,同时提醒客人节约不浪费,倡导光盘行为。用餐后,快餐容器按环保要求处理,游客的剩余食物,建议客人打包带走。

(二)旅游景区酒店住宿低碳开发

实现低碳景区酒店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景区酒店住宿低碳化,它涉及的范围广,难度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景区酒店设计开发低碳化

景区酒店设计开发要达到低碳化目的必须有专业机构参与。因为实现景区酒店低碳化比较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要考虑酒店的采光和通风效果;考虑废水废渣的处理;考虑隔音效果;考虑照明、空调、电梯等能源节约问题;考虑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考虑酒店房间面积和布局的合理性等;如果酒店能多使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新能源,就会减少酒店的能耗,更重要的是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景区酒店建造装修低碳开发

旅游景区酒店建造装修是景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景区主要把使用低碳节能的建筑材料作为景区酒店低碳化的重要渠道。比如酒店采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来修建,能增强酒店的保温效果,减少空调的能耗;建筑材料的采购尽量以就近为原则,减少中间环节;酒店建筑的装修应以适用、节能为主,多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反对过度装修,减少墙体多涂的外装饰。

3、旅游景区酒店设备设施低碳开发

酒店的设备系统涉及的支出在景区的各项支出中所占比重很大,通过景区酒店设施设备低碳开发既能为景区节省支出,又能减少污染。酒店设备低碳开发可以从节水和节能两个方面进行。节水方面,酒店应加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建设,使用感应节水龙头、采用无泄漏节能疏水管阀,建议客人洗浴采用淋浴方式,不采用盆浴方式,加强废水回收处理系统的建设等。节电方面,酒店应采用中央空调,并根据季节合理设置温度,同时提醒客人在房间时尽量少用空调,离开房间时要随手熄灯;酒店内所有照明灯采用节能灯,走道灯都使用感应灯,人到灯亮人走灯灭;大堂的吊灯、外墙灯统一自动化控制,定时开关,减少电能消耗;酒店应使用热回收型冷水机,在提供冷气的同时,利用回收的废热将水加热。此外,酒店应对所有设备设施系统制定详细合理的保养维修计划,增长各种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节省费用开支。

4、景区酒店消耗品低碳开发

酒店住宿每天会消耗很多物品,所以加强酒店住宿消耗品低碳开发是酒店节能减排的主要方面,具体可从减少用量、重复使用等方面考虑。为了环保,酒店应不使用或减少使用塑料等易耗品,如客房内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垃圾袋;客房内各种布件如床单、被子、毛巾等不选用化纤制品,而选用棉制品;引导客人减少客房布件更换次数,减少洗涤次数,从而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酒店不为客人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或采用付费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的方式鼓励游客自带牙膏、牙刷、浴液、拖鞋、梳子等;清洁剂尽量使用可天然易分解的。

(三)景区酒店低碳教育与宣传

加大低碳旅游宣传教育,提高酒店员工和游客的节能环保意识,是实现旅游景区酒店低碳管理非常重要的途径。首先要求酒店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低碳知识和技能,对酒店员工进行低碳教育和培训是景区酒店低碳管理的重要内容,这种教育培训要列入景区酒店常态化管理中。其次,加强本地居民和游客两方面的低碳宣传教育。宣传方式可以多样化,如酒店道路旁设立低碳旅游宣传栏;设置大型户外电子屏滚动宣传低碳生活;景区酒店网站专设低碳旅游专栏;举办低碳旅游论坛和活动等方式。总之,旅游景区酒店应运用多种形式来引导低碳管理,指导自身进行低碳开发,引导住店客人自觉参与低碳活动,从而实现景区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思考 篇9

一、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而绿色会计, 则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 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要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 运用一定的方法, 计量并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 同时对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的计量与报告, 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因此, 只有结合低碳经济, 重新审视绿色会计的体系和内容, 才有可能适应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 绿色会计体系的建立必将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发展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 绿色会计理念尚未全面确立。

绿色会计能从宏观环境经济出发, 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进行计量和报告, 其本质在于从整个社会环境利益的角度, 而不仅仅是从股东利益方面来衡量企业经营活动成果, 从而使得会计服务对象由传统的一个企业扩大到经营者和股东以外其他社会集团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从财务管理与会计的角度, 对环境问题进行信息反映、现象揭示、经济管理等。因此, 在充分认识到绿色会计重要性的同时, 我们也应看到, 从对绿色会计理念深入理解到绿色会计实务全面实行尚需时日。

(二) 缺乏绿色会计准则体系。

目前, 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与先进国家相比, 在环境会计制度设计与制定方面还存在着明显差距, 这使得在会计实务中, 无法规范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 尚未全面、系统地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在信息披露方面, 只要求在招股说明书中提供包括环保因素限制、严重依赖有限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等, 在法律意见书中披露发行人是否因为环保等原因产生债权债务, 并没有关于企业环境问题的具体披露要求, 即使有的公司披露了相关绿色会计信息, 披露的内容也不统一。这导致我国绿色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

(三) 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

对于环境污染的社会监督机制, 我国目前只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除此之外, 只能依靠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可能对所有的环境污染进行全面管理, 媒体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整个监督机制中只起到补充作用。因此, 政府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全面、合理、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 让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都能起到监督的作用。通过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 达到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

(四) 缺乏绿色会计所需的专业人才。

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主要是专业学者, 由于缺乏绿色会计的相关培训, 导致企业中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并不多, 这成为我国企业中实行绿色会计的严重障碍, 对建立和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并自愿地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产生瓶颈。绿色会计本身是由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 这就对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因此, 应加强对绿色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 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 以便更好地适应绿色会计的要求。

三、完善绿色会计的主要措施

(一) 增强绿色会计意识。

政府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绿色会计相关理论指导, 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绿色会计方面的研究, 以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 促使绿色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并大力引导相关的舆论宣传, 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改变经济发展模式, 以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为前提, 制定适当的发展步骤, 以使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将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资源、环境和生态建设, 准确核算相应的投入与产出, 因此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会计理论, 融合到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同时建立和推行环境会计管理。

(二) 修订并补充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5年颁布了《或有负债会计》准则, 明确了环境负债的处理办法, 并陆续颁布《石棉清除成本会计处理》、《环境污染费用的资本化》、《环境负债会计》等系列公告。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93年发布了《环境会计、环境成本与环境负债》, 在财务会计的框架下讨论了环境成本的辨别、期间归属、资本化条件等问题。丹麦1995年通过了《绿色账户法案》, 并要求大约1 000家公司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因此, 面对低碳经济, 首先, 要求各政府部门的参与, 将绿色会计核算、监督列入《会计法》, 以法律形式确定其地位和作用。其次, 要尽快制定绿色会计准则和有关制度。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 扩充报表体系, 要使其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 防止有关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最后, 设立绿色会计制度, 即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 并且在报表中充分披露, 促使企业尽早考虑环境和资源成本, 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 增强绿色会计在企业基层会计人员工作中的可操作性。

(三) 加强政府机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宣传。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 往往存在不全面、不如实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可能性, 而社会公众要求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绿色会计的再监督, 有助于绿色会计的创建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不断完善。实施绿色会计, 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 更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需要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发挥其监督作用。

(四)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绿色会计的实施, 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有全面的基础知识。因此, 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 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学科知识, 从而严格执行有关绿色会计的环境政策、处理绿色会计实务。也可以使他们在熟练掌握会计技能以及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上, 对环境等有关知识有一定的储备。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学习掌握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知识, 了解企业生产业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此外, 要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修改或扩展绿色会计目标, 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

低碳背景下企业融资渠道研究 篇10

1 发展“低碳经济”及其重要性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 及对应温室气体和金融资本流动性过剩两大难题的要求,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寻求经济复苏和健康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在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转型关口, 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势在必行。发展低碳经济, 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也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 同时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途径。

经济决定金融, 低碳经济发展必然会导致国际金融业发生结构性革命, 由传统金融走向低碳金融。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而从我国的产业格局来看, 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 第三产业不发达, 经济结构明显偏“重”;从能源结构来看, 化石能源比重大, 以煤炭、石油为主, 并且在新能源技术、能效技术等低碳技术领域创新水平总体上较弱, 发展不平衡, 造成我国现在是世界上的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二氧化硫排放国、煤炭消费国和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所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2 企业低碳自主创新融资现状

2.1 企业发展低碳创新各阶段资金使用情况

首先, 在企业刚开始引入一个项目的时候, 企业会根据当前的市场经济情况以及综合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未来的产品发展进行一个有效的评估和认定, 从而形成对低碳创新的构思, 包括对这一项目难度的认知以及对最终可能收获利益的预测等。然后, 企业会根据所评估的结果, 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决定是否开展这一低碳创新的项目。由于这一阶段企业需要资金数量不大, 就不会投入过多的资金, 同时再加上低碳技术创新的公共产品属性, 主动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更决定了这一阶段资金的使用情况不会过多, 这一阶段政府产业基金以及政策性投资是其资金的主要来源, 同时内源融资也是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资金的主要融资方式。

其次, 技术研发阶段。这一阶段关系到企业最终获得的项目能不能被社会认可和接受, 企业一定要优先选择一些最好的实施方案和创新路线, 然后企业首先要选择最佳创新途径, 把有市场前景的成果以专利文件形式保存。这就造成了在技术研发阶段企业的资金使用比较少, 这一阶段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都是用于研发人员的工资报酬和支持项目正常运行的开支。因为是低碳自主创新产业因而在创新过程中会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和极高的风险性, 所以就造成了市场上众多的投资者不会进行投资行为, 资金来源依然是内源融资和政策性资金为主。除此之外, 企业可以将创新项目放到“众筹网站”, 在网络上开展融资形式[1]。

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产品的试点推广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将产品投放到市场的过程的阶段, 这并不是企业最终的阶段, 属于试运营推广阶段。它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企业这一项目的盈利情况。这一阶段主要需要做的工作有开拓市场、进行产品宣传、进行技术调试等工作, 所以对于资金需求量较大。由于技术比较稳定, 发展前景相对前两个阶段明朗, 企业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这个时候, 银行也乐于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也容易获得基金和政策性资金的投入。

2.2 企业低碳自主创新融资瓶颈

企业进行低碳自主创新, 开展企业经营需要投入大笔的资金, 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属于一个长期的工程。企业进行低碳自主创新投入大、时间长, 存在较高的风险, 很多银行对于这类企业的贷款都会有许多的限制, 造成了企业融资难的现状[2]。企业开展新项目的时候由于存在过高的风险, 造成了众多的金融机构以及银行不愿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企业的资金来源就变得更为狭窄。与此同时, 虽然国家鼓励支持发展低碳经济, 但是国家提供的资金支持远远达不到企业的需求, 从而导致众多企业在发展低碳自主的产业模式时, 因为缺乏资金支持, 而没有能力去进行技术的创新, 造成了企业整体的装备水平下降, 不能支持企业的发展需要, 从长远角度来看, 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 企业低碳自主创新融资渠道

企业进行低碳自主创新离不开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来源, 不仅需要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 还需要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政府投资, 更离不开短期债券市场、长期资本市场以及银行信贷市场融资等一些金融的支持, 企业的低碳自主创新需要在市场手段的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下共同进行。

3.1 政府支持下的企业低碳自主创新

由于企业进行低碳自主创新存在风险大、收益不高等方面的因素, 导致企业在自主创新时容易产生资金缺乏的现象。因此, 在公共产品属性比较强的企业低碳自主创新的背景下, 需要更多的政府资金的注入。政府对于企业低碳自主创新的支持除了给予直接的资金投入外, 还需要在政府政策、政府采购以及财税激励方面给予支持。充足的财政支持是企业进行低碳自主创新的充分条件, 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促进低碳自主创新的顺利实施。其中, 政府采购可以有效地为企业低碳自主创新指引方向, 政府通过加大对企业创新技术和产品的采购来确保企业实现预期收益,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激励企业实现低碳自主创新。此外, 政府应该为企业低碳自主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从而激发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 资本市场支持下的企业低碳自主创新

资本市场在企业低碳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以促进企业的优化配置以及资金的筹集, 从而为企业进行低碳自主创新提供直接的金融支持。企业可以应用由金融机构专门发行的面向低碳自主创新发布的优惠贷款政策和能源合同管理等金融产品, 也可以通过一些专门面向企业低碳自主创新发行的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来实现资金募集。其次, 企业也可以借助流动性的资本化资产来筹集资金, 从而有效地转移信用风险。

3.3 银行类金融机构支持下的企业低碳自主创新

在当今的金融环境下, 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为企业低碳自主创新提供间接的金融支持。银行类金融机构对于企业低碳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主要以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对于发展低碳自主创新的企业, 可以在银行信贷审核和决策的过程中享受放宽还贷条件、延长贷款期限、降低利率、加大贷款额度等方面的优惠;而对于那些对环境有害和无视节能减排的企业, 银行类金融机构应该采取提高利率、强制还款或不予贷款等措施加以限制。

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淘汰制造业中那些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产力, 发展新的生产力, 还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加环境负担的不良消费方式, 通过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3]。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作支撑, 还要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低碳生活”与“低碳经济”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

企业发展低碳创新项目, 有着极高的风险性, 但是同时又有着极高的挑战性以及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一旦产品成功, 并且在市场上逐渐稳定, 企业规模增大, 企业就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等途径获得资金。在产业化应用阶段, 企业低碳项目的技术比较成熟, 而且管理和技术的应用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这时候市场呈现稳定的态势, 企业发展的创新产品逐渐盈利, 并且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资金的增多使得企业的周转资金扩大, 这样一来, 企业可以抵押的资产也逐渐增多。银行贷款成为了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除此之外, 企业还可以利用所掌握的技术进行股权融资或者进行产权交易, 获得银行、金融机构还有一些企业资本市场的支持, 扩大自身的融资渠道, 支持企业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晨.低碳生活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J].世界环境, 2012 (2) .

[2]张卓元.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拖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纵横, 2013 (8) .

上一篇:水平—竖向下一篇:温度计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