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法激发写字兴趣

2024-06-28

多种方法激发写字兴趣(精选十篇)

多种方法激发写字兴趣 篇1

形象比喻法

形象比喻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写字教学中, 我常常使用这种方法, 让枯燥的汉字“活”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笔画、形态的美。如, 教基本笔画的写法时, 我将“侧点”喻为大蒜, 将“横的头”喻为大轮船的头, 将“横尾”喻为蜜蜂的肚子, 将“竖”喻为钢针, 将“撇”喻为兰花的叶子, 将“捺”喻为大刀……在讲汉字的写法时, 我又根据汉字的形态设喻:将“心”字比喻为三条鲤鱼跃龙门;“之”字比喻为小船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奋勇前进等。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代替枯燥无味的讲解, 既降低了难度, 易于学生吸收掌握, 又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强化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直观展示法

众所周知, 低年级学生更易于对一些具体的、可感知的、感性化的事物产生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种认知规律和特点,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 我尽量避免抽象的、理论性的阐述, 而代之以生动的、形象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 我会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书写, 请学生仔细观察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 直观地感受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 领略到汉字的韵律美和结构美。如, 在教“一”、“二”、“十”这三个由“横”构成的最简单的字时, 我分别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 让学生仔细观察长横、斜横写法的不同, 让学生轻松掌握长横“逆锋起笔, 切笔下行, 中锋右行, 至尽处提笔向右下顿笔后向左上回峰收笔”, 斜横“逆锋起笔, 切笔下行, 中锋右上行, 至尽处提笔向左上回峰收笔”的书写技巧。

评价激励法

评价激励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各种表扬、鼓励手段, 激发学生进取的动机, 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写字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评价激励法, 能促使学生在写字时更积极、更主动、更有信心, 从而促使学生把字越写越好, 写字兴趣越来越浓。对于学生写字中存在的问题, 我会一一指出如何改正。但更为重要的是, 我经常会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你这个字写得很好”, “这样写下去的话, 你一定会成为我们班的小书法家”。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诸如此类鼓励性的话语很是有效, 学生们写字姿势更端正了, 书写习惯更好了, 写字的信心也更强了, 写字课的效率也大为提高。

形象想象法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 我探索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 以形象教学为手段, 变汉字形体的抽象性为形象性, 变苦学为乐学的汉字书写教学的新路子。这里所说的汉字的形象性, 指的是其外部的形象性。如, 对于“亻”、“彳”, 在引导学生想象时, 不要从“亻”这个意思着眼, 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字形的形象性想象。“亻”像什么呢?可以想象为一根竹杆上停落一只回首远眺的小鸟:这只小鸟停落在直直的竹杆上, 显得那么稳健;它停落后回首远眺, 显得那么有情趣;它那长长的尾巴微微向上翘, 显得那么精神;它双爪轻落枝头, 似接非接, 杆尖与双爪相触, 体现了其体态的轻盈。一个汉字, 学生能想象出有情有景的生动画面, 观察力和想象力得以充分展示, 这就是一种创造, 因此, 在写字教学中, 我们应力求使汉字的结构美与情趣美相统一。

儿歌诵读法

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篇2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作文时学生多半是无病呻吟;作文教学存在着“文学化”、“成人化”的倾向,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存在着随意性及无目的、大操练的倾向,缺乏一定的训练序列。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少一定的社会经历,“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语文教师有责任释放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潜能,开拓视野,找回写作的乐趣。人教版在编写时特别注重习作教学,把习作作为单独的一课来安排是一个创举。探索人教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的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研究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找到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有深远意义。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能够乐于表达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有趣的内容。通过恰当的习作训练,又能得以强化和提高,这也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习作乐趣,勤于表达的能力。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科学的教育理论 ?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已经有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心理学家表明:学习本来是一个伴随终生的自娱的过程,生命就是在这种自娱的过程中打开所有的器官,不断吸取利于生命成长的养料。(2)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作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3)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有这样的表述—一“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1—2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3—4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5—6年级)”。我们从“有兴趣”、“乐于”、“自信心”、“愿意”、“分享快乐”等词中,看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应该说,达到了这些要求,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爱因斯坦曾说过:“教师的最高艺术是用富于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去传授知识,并给学生带来快乐。”多种途径的作文教学能够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兴趣、材料来源、认识深度等有关问题,从而提高写出“文质兼美”文章的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养成有针对性地多方获取信息资料,进而分析解决问题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科研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作文教学的原则: 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如同婴儿牙牙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小学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要达到这个效果,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四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让学生作文贴近生活,因生活而美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让学生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

二、激励性原则——让教师的赏识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和快乐同样一篇学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而后者却让学生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哪怕他的作文并没有什么进步。“诚于嘉许,乐于称道”,应该是兴趣培养的加油站。

三、读写互动性原则——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因阅读而美丽假如让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条件,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机械讲解与灌输,学生就会疏远排斥阅读,必然造成“读写分离”。当学生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也就不能去体验“作文”的快乐的。只有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他们才会产生表达的需要与激情。要做到此点,首先教师要把阅读课上得生动有味。其次,教师自己也要喜欢并坚持阅读,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另外,教师不妨也写“下水作文”,让学生从师生交流中体会作文的快乐,产生作文的欲望。

四、实用性原则——让学生把作文“用”起来,在“用”中兴趣盎然传统的作文教学,除了个别学生的作文能被当众阅读或刊登外,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是写了让教师或几个优秀学生改后就完事了,成了一个封闭的没被“用”起来的东西。虽然当前的作文教学已比较重视对“作”、“改”、“评”的研究和实施,但是依然很少在“用”上下工夫,即便“用”起来也难以做到面向全体,这样又怎能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呢?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把作文“用”起来,这就必须在“相互交流”与“自我展示”上努力。比如,让每个学生每个月出一张手抄报,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让每一组每一星期出一张“组报”,每半个月出一期黑板报,文章都从小组成员中选出来,并定期将所有的手抄报在班级里展出交换阅读。另外,每天早自习或课前抽几分钟按座位{每次两三位}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满意的部分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互相评赏。还可以进行全班作文互相传阅、修改及写评语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写信,给亲朋好友或老师写信、寄作文;逢年过节,还可以把自己作文里的“精言妙句”抄录在贺卡上赠给别人等等。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写”以致用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兴趣去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作文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重新定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正确把握小学生作文的特点,提高教师理解小学生作文心理的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教师方面:

(一)、更新作文教学观念1.正确把握小学生作文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柴向阳老师关于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话:“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己经是很大的成功。”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光盯着结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芦”,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所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2.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教师不要以指导的名义,让学生成为„被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应该熟谙学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减轻这种差异造成的错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3.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对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学是循序完整而统一的,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小学高年级的习作,到中学的写作,是一个整体,对学生个体来说则是渐进的过程。

(二)、重新定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再不是置身于作文之外者,也不仅仅是写几篇范文的指导者,而应和学生一道体验生活,一道写作文,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看法,跟学生商量应该怎么写更好。通过有针对性的点拨,使学生明确自己修改的方向,清晰自己究竟怎么说别人才能听得更明白。这样做,学生心情是开朗的,也是愉快的。

二、学生方面:

1、心理上(1)、培养写作的动机:拉西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就要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不光是考试获好的成绩的需要,而且也是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只有认识到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的作文行为才会是自觉的、自主的,才能克服盲目性,写作的心理动力才能被激发起来,才能产生高度的作文热情,自觉地去发展自己作文的智力因素,自觉地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辩证地思考,主动练笔。(2)、开放写作的心理儿童具有谬斯天性,他们会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体会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儿童具有兴趣选择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孩子”的视角。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就是对儿童写作兴趣的保留和延续。(3)、榜样引领,名家故事启迪每个人都有“见贤思齐”的心理,因此名人效应是有很大的鼓动性的。对于小学生,他们对于名人名家更是有一种崇拜的心理,会以他们为追求的目标和行为的榜样。因此给学生介绍一些作家或诗人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

运用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篇3

关键词:识字教学;方法;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们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听音乐,几乎是每一个儿童的爱好,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声像系统,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中识字,这样,学生就会把这个字牢牢记住,效果十分明显。

二、通过“猜字谜”游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应用“猜字谜”的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会动脑筋的习惯。如:“美”字,可编成“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两朵鲜花插头上,王家大姐最漂亮”;“金”,可编成“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这种字谜识字法,变枯燥为生动,使识字变成一种乐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把生活中的活动与识字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认字识字过程中。如:可以让学生扮演商场的售货员,让他们为商场的物品贴商标,教师可先把各种实物(或图片)摆放在讲台上。指导学生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这种识字方法,可使学生把抽象的汉字和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加深对字的印象,从而达到认字和识字的目的。

四、应用部首组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汉字自身有很多特点,如果我们通过启发学生换部首组成音形相近的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如以“青”为声旁能组成“清、请、睛、蜻、精”等字,可編成一个顺口溜来识记: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等。用部首组字法,学生不但能牢固的记住字形,而且还帮助学生正确分辨形近字,避免错用、误用。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让识字教学方法多样,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鲍丹丹.情境识字 趣味无穷[J].新课程学习,2014(6):40.

多种方法激发写字兴趣 篇4

关键词:写字,兴趣,氛围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写字, 就是要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和技能, 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 进而达到熟练的程度, 在写字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对小学生来说, 无意注意仍占主导地位, 写字又是一项较为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因此, 写字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习字的兴趣。

一、营造写字氛围, 培养写字兴趣

写字不仅是体力活动, 也是一项思维活动。小学生生性好动, 课堂上一点声响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 写字氛围的创设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我首先对教室进行合理地布置。教室墙上张贴着书法条幅、山水画 (这其中也有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 , 使教室里始终充溢着书房的气息, 学生一进入教室便感受到书法、绘画的美。学生受到这种氛围的熏陶、心境上的净化,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觉练字的积极性。

借助音乐营造写字氛围, 能有效激发他们的习字兴趣。教学中, 我为学生准备了由古筝、古琴、箫等乐器演奏的古曲《高山流水》《阳关三叠》等。幽远、淡雅、凝重的乐曲声, 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情绪, 让学生烦躁的心情静下来, 思维的专注性得到提高, 能更好地解决写字中遇到的问题。

另外, 音乐的起止、强弱、轻重等节奏感与写字的节奏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学生倾听音乐, 有助于学生领会运笔的奥妙。借助于音乐营造写字氛围还有助于学生在写字中陶冶性情, 培养其专注力等, 学生处在这样的氛围里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巧借“名家”效应, 激发习字热情

书法名家的无形影响, 激发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习书热情。当代书法家的手迹较多, 其作品在民间流传较广。相当一部分书法家为各城市所在地的公园、商场、博物馆等建筑物题名, 为学生创设了习书的外部环境。他们不断被人们认识、熟悉、接受, 如春雨化泥, 渗入心田。人们由欣赏其书法到佩服其人, 进而学习之。

课堂上, 我告诉学生, 江苏省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在全省许多的城市有题字, 如南京的中央商场、中山陵、中央大厦、南京火车站等。这唤起了一些到过这些地方的学生兴奋回忆。我让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 节假日逛商场或外出旅游时, 留心观察牌匾、楹联、店名, 他们了解了很多名家书法。当他们发现我们市的淮州宾馆、昆仑饭店也是武中奇先生题字时, 学生异常惊讶、兴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但欣赏到启功、周慧君等名家的题字、题词, 不少学生还用照相机、摄像机拍摄下来, 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我还引导他们上网查看书法名家的其他书法作品, 从报纸、杂志上收集、剪贴他们的作品,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书法家的敬佩之情。

学生由佩服其人, 到欣赏其字。由认识到接受, 拉近了书法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

三、引导欣赏作品, 提升审美品位

写字在质上有了一定的飞跃便是书法。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门艺术, 理应被学生认识、了解。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通过写字教学, 使学生初知书法, 欣赏书法, 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由此可见, 应该从小学阶段让学生接触、认识、了解书法, 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 培养学生初步的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辨别力等。

生活中, 学生真正接触书法作品有一定的难度, 即使有机会进展览馆, 也是走马观花。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上网欣赏启功、刘炳森等名家的书法作品。通过欣赏这些名家书法作品, 使学生感知书法艺术的整体布局美、线条美、节奏和韵律美等, 同时认识、了解书法作品的章法、款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习字过程中, 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书写。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既获得了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又能感知书法技艺方面的知识, 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习字兴趣。

四、指导创作作品, 满足成就感

小学生写字兴趣不浓, 很大程度上与其成就感得不到满足有关。小学阶段, 学生习字多以练习某一笔划、某种结构类型的字为主。因此, 学生很难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整体美。

在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硬笔书法创作。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为例, 我向学生介绍了七绝古诗的不同布局,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布局, 试着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对于这件从来没做过的事, 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创作的过程中, 学生体会到了创作一幅书法作品的艰辛:从单个字的结构到行款布局, 从运笔到结体, 这些都难以驾驭。即使这样, 学生仍兴致盎然。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在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 以绝大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主作讲解分析, 如学生写字大小不一等问题, 可以告诉学生观察、揣摩每个字在方格中的位置, 以及每一笔在方格中的大体位置。这样, 在落笔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国外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成就感得不到满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的兴趣也会慢慢消失。”因此, 对于初次创作作品的学生, 只要能创作完成的, 都应该给予鼓励表扬, 让他们充分体验创作成功的愉悦, 以激起他们写出好字的兴趣。创作完成后, 评选出布局较好和笔划书写较好的作品做全班交流, 这样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让学生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张贴在自己的卧室或书房中显眼处, 欣赏之余, 也可以发现不足。定期更换同内容作品, 并将这些作品收集起来进行比较, 这样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 也能看出不足。这是一个很好的比较学习过程, 在提高学生辨别能力、欣赏能力的同时, 提高他们的写字水平。

只要老师因时、因人、因势利导, 顺水推舟, 发挥自己的创见, 写字教学的质量就会有提高。

参考文献

多种方法激发写字兴趣 篇5

新课程改革已深入中小学课堂,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接受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已经在努力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尝试运用先进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我们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方式,选用怎样的教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走进学生内心,精心设计导语,启发学生思维

新课导语,就好比演奏家定弦,歌唱家定调,音调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一节语文课如果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就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针对学生好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文学和日常中的故事新闻趣事等都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时,可以先讲一则破坏生态平衡的新闻。澳大利亚以盛产甘蔗著称,每年都有大量甘蔗出口到世界各地,昆士兰州的麦凯市更有“糖城”之誉。然而寄生于甘蔗内的一种甲虫危害极大。它的繁衍导致了大片甘蔗林的死亡。于是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了甲虫的天敌——青蛙,这一人类的朋友“移民”澳大利亚后,立即大显身手,一举成为杀虫英雄,害虫很快被消灭了,甘蔗产量大大提高,麦凯市民无不拍手称快。但青蛙格外能吃,失去甲虫后,纸团、烟头等垃圾都成了它的食物。由于吞食垃圾,青蛙排泄出一种毒液,不仅伤人,而且还会使牲畜毙命。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青蛙繁殖能力超强,目前尚无法找到它们的天敌。这则新闻可以引起学生们对生态环境的深思,那么读了《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课文,就更有了深切的体会,产生深深的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找准切入点,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避免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沦为“旁听者”的现象。同时在所设计课堂中更多的避免“点将”现象的出现,努力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互动中判断,运用自己的智力以及思维去认识,理解事物。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老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们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动效应中受到启发,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每次讨论前,教师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比如我在进行臧克家《有的人》教学中,组织了的语文综合型学习的辩论赛题目:“人如何为人”。正方的观点是“活着的意义为奉献”,反方的观点是“活着的目的为自己”。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这样不仅全方位理解了课文,更多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了解学生心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语文课堂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来掌握语文知识。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当属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造型优美,质量坚固,工艺精巧,就要分析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制作特征。但是学生,甚至教师连石拱桥见也没见过,无法对上述特征加以分析;课本上虽有一幅插图,却无法与其他拱桥比较,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于是巧妙借用《中国石拱桥》的CAI课件,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有名的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解说词运用文中的语句,溶画文于一体,此外还附加一些思考题。学生们一边听着缓慢的、充满感情的解说,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雕刻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比较、分析等过程,学生们终于得出结论:中国的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中国人民是具有高度智慧和创造性的人民。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中国的石拱桥。

四、抓住“热点”,使语文与现实结合,激起探讨语文的兴趣。

由于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作用,使学生接受了大量的课外信息,其中就有很多他们所感兴趣的“热点”。教师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盎然,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例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教师出示画面,向学生显示朝鲜战场上美机狂轰滥炸的惨烈情景,再加上老师的适当讲解,学生们无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切齿仇恨,对志愿军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对毛岸英的牺牲表示深切的哀痛,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一情感体验,无疑拉近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学生自然而然展开对台独势力的讨论,自然而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关注。当今中日关系尤其以“钓鱼岛”等事件为焦点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展开讨论,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催化剂。

五、急学生所需,精心设计活动,丰富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如学校成立文学社,以学生作品为主的校刊杂志定期发行,可以带动全校学生的课外练笔。学生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下来,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课外练笔是补救课内作文统得过死,容易脱离学生实际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有鉴于此,学校文学社要指导练笔、编刊,具体的做法是:每周规定一定的

篇数和字数并作为写作教学的部分成绩予以记载,将优秀作文推荐给校内外报刊发表,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激发写字兴趣 培养写字能力 篇6

一、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

1. 欣赏激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书法是中国的一门传统艺术,古今书法,群星璀璨,有重点地选择一些碑帖,如颜真卿的《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欧阳询的《九成宫》、褚遂良的《倪宽赞》等,或者请学校中、社会上的书法行家写一些楷书作品,让学生欣赏,为学生讲解他们各自的风格、影响。

2. 故事激趣。我国古今书法家留下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轶闻,如《张芝临池的故事》《欧阳询夜宿观碑》《怀素与禄天庵》等等,充分运用这些故事穿插在日常的写字教学中,无疑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3. 儿歌激趣。儿歌通俗易懂,孩子们在轻松地吟诵、歌唱的同时,也就牢记了靠说教很难做到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书写规则等方面的规矩,如“两肩齐平坐端正,头正背直挺起胸,笔杆斜靠虎口里,‘一尺’‘一拳’记心中”,再如“田字格,四条边,把字写在正中间,上下左右不靠线,行列整齐一线牵”等。

4. 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写字教学中,老师首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老师的板书规范工整,讲究法度,学生就会心慕手追,自然产生一种要写好字的兴趣。同时,还要为学生树立一些比较亲切、容易追求的榜样,如经常奖励班级中书写水平较高的同学,激发学生想要赶超上去的欲望。

二、培养良好写字习惯是教学的有力保证

1. 要重视学生的书写,先要重视教师自己的书写。书写美观、规范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的字也工整、耐看。这体现了教师具有示范性、表率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板书、作业批改等方面都要注重书写的姿势、字的结构、字的笔顺。教师不仅在黑板上给学生做榜样,更应走到学生当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写在本子上让学生看一看,让学生有亲切感,学生的书写进步会更快。

2. 重视写字姿势的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写好字的前提。由于小学生刚入学,姿势大多不规范。首先,要教给他们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要提醒学生“头正、身直、肩平、脚平”“一尺、一拳、一寸”。然后,练习写基本笔画,讲清楚怎样起笔、运笔、收笔,每个笔画都经历起笔、运笔、收笔的几个过程,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重视写字指导过程的科学性

1. 看。细心观察是写好字的重要前提。指导学生写字,首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每一个字。看字形,看看要写的字的样子和特点,对字形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看清字形后,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看看它是哪些笔画组成的,哪些笔画长,哪些笔画短,这些笔画是不是经过变形后组合在一起的,还要看清字的布局、间架结构,看看整个字是什么结构方式,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何。

2. 描。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会写很多字,但大多都是依样画葫芦,把各个笔画凑合而成,没有笔顺。因此,要重视对笔顺的指导。先让他们伸出手指跟我一起书空,再让他们在范字上描写。描时要求认真仔细,力求做到手写心记,记住字的布局、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3. 写。好字是精心练出来的。教师的范写是最直接的指导,要指导学生看清每一笔的运笔方法,并试着这样写。指导学生练写。首先,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写字,看准田字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学生练写时,教师要巡回指导,注意随时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情况、字的结构搭配等。

4. 评。可以采取一种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新的评价方式。先要求学生用心地观察课后“我会写”田字格的范字,然后,对照临写2个~3个,再让他们及时进行自评,找出写得最接近范字的那个字,并用笔在下面画上“○”。在巡视指导中发现,学生自评时都很认真,不是随便画“○”,而是写好这些字后,先把这些字同范字一个一个地认真对照,然后,找出写得同范字最接近一个,最后作出决定,在下面郑重地画了“○”;碰到两个字不分上下,难以作出判断时,发现学生非常聪明,会在一个字下面的“○”画得重重的,另一个字下面的“○”画得淡淡的,好像在告诉我:“老师,这两个字我都写得不错呀!”当所写的字中,没有一个令其满意的时候,学生会自觉地再写2-3个,并在这几个字中重新找出最好的一个,画上“○”,还偷偷地乐上一阵。这种让学生对自己满意的字下面圈点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在写完字后学会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反思中培养对汉字的审美能力;在反思中学会赞赏自己,培养自信心;在反思中初步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不足。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也能评自己的字了!”

5. 改。在前面评的过程中,通过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照,找到要改的地方,精心练写。改的过程是再完善提高的过程,使字写得越来越美观、令人满意,达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效果。

多种方法激发写字兴趣 篇7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决定的作用。”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从某种程度而言, 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要比家长多, 也比家长更了解学生。教师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爱屋及乌”是人之共性, 对初中学生而言更为突出。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学生喜欢这位老师, 就相信这位老师讲授的道理, 愿意学习这位老师讲授的知识, 自然就对这位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 师生心理相容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 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乐其道。

二、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 在乐观的环境中心情愉快, 兴趣会油然而生。乐学情境的创设, 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 在教法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 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 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 多种情境的创设, 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 激活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三、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语言的力度、技巧与文采。“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如在讲到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国情时, 教师可以这样讲述:“当今中国, 如果我们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得不到有效控制, 我们将失去生存的空间,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作出选择, 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 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 防治污染与破坏,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否则, 日益恶化的环境让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这些极富感染力的语言, 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疑, 解疑, 以激发学生兴趣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 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 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 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 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 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 甚至是“目无师长”, “破坏课堂纪律, 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往往加以斥责, 这样做导致学生不敢发问、质疑, 不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而且在学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所以,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中的一些理论比较抽象, 如果教师的课堂讲授讲究一点趣味性, 有生动形象的比喻, 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时, 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如果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比作一艘航船, 那么, 两个基本点就好比是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只有这两个系统正常工作, 航船才能朝着正确的航向全速前进。这样, 就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 更易于学生理解。

多种方法激发写字兴趣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 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对象的主动认知和理解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它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对学生的认识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 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全会受到压抑抯碍, 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 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 (1) 换个角度看这个结论, 实际上它也是强调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小学生天真活泼, 好奇心强, 在刚刚接触英语时具有强烈的兴趣, 这是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但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往往会有部分学生因为“新鲜期”已过或成绩不理想等原因而造成兴趣的减退, 由此引起学习效率的下降。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教师应针对具体情况, 采用多种方法, 使学生始终对英语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英语亲切化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而且其中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形象地说明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小学生的心理比较单纯, 学习动机也较简单, 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常常是与对教师的态度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 通常都会出于好奇心觉得新鲜有趣。如果教师对学生冷漠刻板, 与学生的关系紧张, 学生就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教师。师生关系必然波及英语课本身, 学生对英语也会反感厌恶。而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情况下, 由于“向师性”, 学生自然会对英语有较高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必须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的魅力,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 创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 小学英语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玩、唱、游、演、画、做等活动进行的, 在活动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活动要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其次, 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 对整个活动的实施要有具体的计划;最后, 活动要具有层次性, 照顾到班里的所有学生, 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实施因材施教, 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塑造得更完美”。 (2)

(一) 从教学使用的物质媒介来说, 常用的方法。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具有素材形式多样、不受时空限制、灵活性和趣味性高等特点, 能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促进对学生进行听、说、读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2.实物、图片教学。实物和图片教学形象直观, 能够把课堂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便于携带的物品, 如文具、水果等, 当把它们呈现在学生面前时, 通过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综合参与, 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实物条件不具备时, 以图片代替进行教学, 同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3.简笔画教学。简笔画是最简单、最实用, 也是极有趣的一种教学工具, 在使用时只要寥寥数笔, 即可勾勒出生动形象、具体传神的事物, 别有一番情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 能够使单调枯燥的单词和句子教学立刻产生趣味性,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有研究表明, 教师使用简笔画教学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所以如果教师熟练掌握简笔画的画法并在教学中应用, 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将有很大的帮助。

4.传统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媒体如粉笔、挂图、教科书等在英语教学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在教学中应该把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发挥立体作用。

(二) 活动形式。

拥有了物质媒体只是具备了教学的物质条件, 要使它们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由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目前小学英语课堂中采用的活动形式主要如下:

1.演唱歌曲, 诵读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演唱歌曲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课前唱一首英文歌曲, 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英语教学中;课堂中演唱歌曲, 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节奏;下课前唱一唱, 能够让学生进行回味, 加深印象。如“We Are Happy Bees”、“Catch the Eels”等歌曲具有曲调优美、歌词简单生动、旋律优美、节奏感强和情景丰富的特点, 学生爱听爱唱, 演唱这些歌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样, 英语歌谣通常简单易懂、节奏感强、语音押韵、朗朗上口,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地用英语歌谣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游戏, 开展竞赛。小学生活泼好动, 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 将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 让学生在游戏中使用所学知识, 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知识, 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教学“Stand up”、“Sit down”等指令语时, 教师可以采用Simon says游戏, 要求充当“Simon”的人来发出指令。当他以“Simon says”开头宣布指令时, 下面的人必须按照指令做出相应动作。比如充当“Simon”的人说:“Si mon says stand up.”其他人就必须马上起立;而如果充当“Simon”的人没有说“Simon says”而直接要求“stand up”, 这时其他人不准起立, 如果有人起立那么他将被淘汰出游戏, 之后其余的人游戏继续。学生对这个游戏感到兴趣盎然, 注意力都集中在发令人的指令中, 在快乐的活动中很快便牢固掌握了指令语。在使用游戏时, 由于游戏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应根据游戏的特点展开活动。比如“活动性较高的游戏大多会造成秩序混乱, 因此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加以控制、调节” (3) ;而“安静游戏的过程不以动作为主, 而是以语言的习得、训练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而完成, 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介入的程度相应地要比前者低。

3.创设情境, 角色表演。表演是最能表现英语的实际应用价值的, 在教科书中许多单元都有要求学生表演的内容, 如“Read and act”版块。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道具、实物,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创设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情境, 指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感受英语的实用性, 在这个过程中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表演的内容上, 除了书上的表演版块外, 还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编对话短剧等,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4.观看电视、录像等。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简单易懂, 符合小学生知识水平的电视节目、录像等让学生观看, 特别是动画片, 如《猫和老鼠》、《白雪公主》、《狮子王》等。观看这些节目不但将学生带入英语生活情境中, 体会英语的实际使用, 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除了这几种形式之外, 英语教学还有一些基本的活动形式, 像同桌操练、小组活动等。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教师要合理运用各种形式,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形式。对形式的使用也要注意创新, 必要时有所改变, 防止形式的单一引起学生兴趣的减退。

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 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适当的评价能使学生精神昂扬, 积极进取, 即使是学困生也可以鼓起学习的勇气。“鼓励和惩罚相比, 学生对鼓励的反应更好”。 (5) 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做到了这一点, 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上来了。

三、作业的布置要新颖别致, 使学生乐于完成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 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的过程, 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讲究方法, 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单词、句子的抄写是必要的, 但要注意量的适中, 达到对知识的记忆就可以了。还可以采用调查、交流、录音等方法。如在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3“What’s Your Job?”的句型教学结束后, 让学生根据家人的工作实际用“What’s your/his/her job?I’m/He’s/She’s...”写出家人的工作情况, 第二天到校后进行交流。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为英语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组织课外活动小组, 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通过听、说、玩、唱、游、演、画、做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如讲英语故事, 进行英语竞赛、英语短剧表演等, 以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参与, 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并以水平的提升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 学生只有对有兴趣的事情才会用心学习、深入研究。对于老师来说, 学生对学习保持着深厚的兴趣就是巨大的成功, 它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能够具有极好的效果。因此, 保持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要从课堂内外的各个方面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英语, 从而切实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良才.理想的课堂.

[2]王小庆.好用的英语教学游戏.

[3]苏.考利著.范玮译.学生课堂行为管理.

多种方法激发写字兴趣 篇9

激发浓厚的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的支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爱好写字的情感。

1. 故事导趣。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出现了许多卓越的书法家, 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如晋代“书圣”黄羲之幼时学习书法, 使“水池尽墨”;唐代怀素以板当纸练字, 天长日久写穿木板等等。如果将这些生动的故事穿插于写字教学中, 那么既可以调节课堂教学气氛, 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震撼, 从而激发热爱写字的感情。

2. 儿歌引趣。

儿歌文字简练, 通俗易懂, 琅琅上口, 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教学时, 可把笔画造型等编成儿歌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如“撇”像柔嫩的小草叶, “点”像小雨点, “横”像小扁担, “竖”像小棒棒等。这样就让学生一下子记住了基本笔画的形状。如:“三点水这样写, 上点下提一直线, 半点突出才好看。”指导写“鸟”字时:“头小身大脚儿长, 昂首挺胸站树梢。”等等, 生动的讲解, 准确的示范, 不仅能使学生在整个习字过程中轻松愉快, 而且他们通过观察教师的形象动作, 亲眼看到了起笔、运笔、收笔的全过程, 书写汉字也就化难为易了。

3.展评激趣。

为了保持学生积极的写字兴趣, 教师可适当开展各种竞赛,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如每次写字作业, 教师在学生写得比较好的字上奖红花, 在认真的或有进步的作业旁添上红旗, 这样, 自然而然地在学生中间掀起了“比比谁的红花多、谁的红旗多”的热潮;也可在班内每月组织一次写字比赛, 将获奖的作品和有进步的作品在板报中展出, 这无疑又给孩子们注入了“兴奋剂”。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1.重视正确写字姿势的指导。

我们自编写字儿歌, 如握笔姿势歌:“老大老二对对齐, 指缝之间留缝隙, 老三抵住笔杆下, 老四老五紧跟上”;再如坐姿儿歌:“头摆正, 肩放平, 腰挺直, 脚分开”等等;在写字之前让学生诵读, 然后摆好写字的姿势, 使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牢牢记住写字的要求。做到“练字先练姿势”。将用可以移动的红色牛皮筋绑在铅笔上, 让学生保持“手离笔尖一寸”, 以形成好习惯;在课桌上用粉笔画红星鼓励, 持之以恒地运用激励机制, 强化习惯的培养。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在学生学写基本笔画之前, 先用“画线条”的办法作辅助练习。画线条的难度小, 可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握笔姿势上。这样的画线条练习, 不仅使学生学到正确的执笔方法, 而且也提高了运笔能力, 增强了眼、手、心的协调性与指腕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2.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 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提倡语文老师写“下水文”, 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已经显现出可喜的效果。我想, 写字教学不也是如此吗?学生写不好字, 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写不好字。写字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讲得多, 写得少;卡片示范多, 动笔范写少。学生对教师的字“师从无门”, 这可能也是写字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所以, 有必要提倡语文老师写“下水字”。教师只有通过亲身实践, 才能体验写字的甘苦, 才能发现问题, 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字。俗话说,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写“下水字”, 包括平时的课堂板书, 批改作业, 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 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 注意字的笔顺, 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这样使学生能亲眼目睹自己崇拜的老师的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漂亮的字体, 这本身就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个别辅导时, 放下老师的架子, 走到学生中去, 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 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 无形中, 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不但可以完善自身的写字姿势, 提高写字水平,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来说, 这更是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标本, 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也是对学生写字的一种书面指导, 更是对学生写字的“核动力”驱动。

指导写字方法和技巧

1.观察力培养指导。小学生写汉字, 第一步是摹仿, 要使他们写好汉字, 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认格、认结构和首笔定位。于是, 我们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块画了田字格的小黑板, 先帮助学生认识“田老师”以及它的各部分组成:横中线、竖中线及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等。老师事先在田字格里写好范字, 上课时先让学生初步观察, 说一说初步感觉:美不美?美在何处?再教师当场示范板书,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 并提出观察的要求:

(1) 注意观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看清笔画离横中线和竖中线的远近关系;

(3) 找准第一画起笔的位置及运笔走向。

根据我们的多年观察, 低年级学生观察字形不太仔细, 只注意笔画的形态, 而忽视笔画与结构之间的联系, 在格子里写起字来不是东倒西歪, 就是顶天立地。可见, 要使学生写好字, 观察字的结构很重要。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 形体特点为方块形, 独体字较少, 左右结构的字量多, 这样的字要求做到左右基本等高, 然后再看具体的字进行分类, 如:左窄右宽, 左宽右窄, 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窄而长。上下结构的字各部分也要均匀, 上下结构的字每个部分要写得扁而且宽。

在每次写字中, 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三到”, 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 这就是“眼到”。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较多时间, 反复训练, 根据字形难点, 持之以恒训练下去, 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 最终能离开田字格合理安排好字的结构。

有了整体上的认识, 就可以让让学生一笔一划地写, 也就是手到。第一笔定位很重要, 也可以叫做“首笔定位”, 这是一个字的基础, 第一笔偏了, 整个字就不容易写好。我们重视训练学生注意观察字的第一画的起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一般都是落在左上格的中心点或中心点的周围, 成人能用类似寻找坐标的方法定位, 而一年级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一般都无法准确定位, 我们就改用寻找对应点的游戏法来训练:“我的点子在这儿, 你的点子在哪里?”学生们都积极响应, 努力寻找, 当然有对的, 也有不对的, 这和各人的眼力有关, 也和判断定位的方法有关。对此, 我们逐一进行批改讲评, 在评改中强化定位的方法, 同时, 也为学生互相评价打下了基础,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另外, 启发观察笔画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以上”;“从哪来, 到哪去?”看清笔画的走向, 养成分析的习惯, 使观察更趋准确。注重了主动观察能力的培养, 为自学字形打下了基础, 这就是“心到”。

2.运笔的指导。写字要掌握运笔要领。运笔如同舞蹈中的动作要展开、武术中的一招一式要规范一样重要。一年级学生年龄小, 可塑性强, 如能对他们进行运笔的节奏训练, 将使孩子们受益终生。

汉字的每个基本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即使是最小的“点”画, 也是如此。教学时, 我配以口诀, 如“点”:“起笔轻、行笔短、收笔重”;“长横”:“起笔稍重、行笔长、收笔重”。创造机会, 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运笔。

(1) 软笔训练法辅助。铅笔的笔画细小, 我就借鉴软笔训练法用“放大法”, 画出很大的空心字, 用红笔在其中画运笔路线图, 边画边让学生齐背笔画口诀。

(2) 书空训练不放松。反复让学生用手指在桌上书空, 在手心上书空, 同桌互在手心书空, 在教师的手上书空。注意书空的反复运用, 不仅可以体会怎样运笔, 还可以进一步体会运笔的节奏, 即运笔要有轻、重、快、慢和提、按等。

(3) 用好田字格小黑板。训练时, 学生运用小黑板练习运笔, 因为小黑板的字大于作业本上的字, 学生有没有注意起笔、行笔和收笔, 运笔有没有节奏, 教师可以看得很清楚, 哪一笔写得不到位, 老师彩笔一描, 学生心领神会, 这样指导及时到位, 反馈效率大大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写作兴趣 篇10

关键词 写作能力 兴趣培养 教师素质 教学探索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在这段话中,诗人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有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么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兴趣入手。,我结合作文教学,谈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作文教学的前提。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在每次作文的时候,我总是有计划地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游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在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中产生发掘美、表现美的欲望;或者通过游戏、图画再现或用语言描述等方法,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再加以适度的引导,写起来自然就容易有模有样。或者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力去感受情境,激发学生说与写的欲望。

二、写身边小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愁没材料可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方法尝试:⑴结合文体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德育活动、课外活动等巧设题目,写自己熟悉的事情。⑵写自己的朋友、亲人。先布置观察题,设计观察要求,然后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说出来,最后整理成文。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个有心人。首先教给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其次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遇景则景。

用以上方法让学生平时多积累,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做好准备。一旦解决材料来源,就使学生由“恨之”到“乐之”,逐步培养作文兴趣。

三、自主练笔,增强兴趣

作文教学一定要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学生的日记、摘抄、读书笔记、口语交际等多种学习环节,都可以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兴趣。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从书中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看到的情景,接触到平时学习中未学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文材料,又能使学生获取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

“作文的功力在文外。”课外练笔,是课内作文的补充、扩展、延伸,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有效措施。课外练笔要不受限制,学生可自主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愿望、喜、怒、哀、乐。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特别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必要时可正面引导,弘扬真、善、美,去除假、恶、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积极观察自然景物、风土人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思来写观察笔记、读书笔记、生活札记、随笔随感,还可以尝试进行诗歌、童话、散文的练习,这样就能全方位、多侧面地发展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四、音乐渲染,激发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指导写《我的家乡》时,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故乡的小桥》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三八”节写《我的妈妈》时,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唱《烛光里的妈妈》等曲子,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展现于眼前,流淌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五、交流展示,品尝乐趣

上一篇:网络招聘系统下一篇:频谱分析与感知